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考点归纳

初中历史考点归纳

时间:2023-08-16 17:2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考点归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考点归纳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师 备课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 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 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第2篇

关键词:时事热点;历史与社会;应对

一、现状与问题

《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史社会学科说明》明确命题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试题的素材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时政热点是初中历史与社会平时作业以及考试的主要载体。如何正确应对热点,同样也是教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克服的一个重要的难点。

目前,因为学生平时关注新闻热点非常少,所以一到考试特别是中考,对热点就非常畏惧,可以说,谈“热点色变”,存在热点盲读、误读等现象,直接导致解题方向错误,损失惨重。部分教师从不关注热点,也不对热点与考点进行有效整合,精力往往集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之中。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中引入关注热点这一环节。

二、教师应对策略

1.教师要勤于修炼内功

勤于关注时政,多做题,修炼内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时时收集全国各地的乃至国际新闻热点,对各种类型的新闻热点予以解析,与中考考点相结合。同时,还可以通过收集试卷资料,通过自己亲自解题,探索和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2.如何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把握复习时间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安排。而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之后,这个时候复习有诸多好处,学生已经复习过了基础知识,对热点所涉及的书本内容能够融会贯通,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应用。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没有新鲜感,感觉是对课本知识的又一次重复,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可以灵活安排专题复习的时间,穿插在第一轮复习之中。

(2)要针对性复习

①时机:针对性复习可在任何时候进行,可在九年级新课结束后,也可在每次考试之后。针对性复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学生对哪个热点问题不理解,我们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一般可以在每次考试之后选择一个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或在考试当中出现问题的专题进行复习。

例如,我校教师自己命制了一道热点材料题:欧盟委员会决定宣布后,代表欧洲580多家光伏企业的行业协会“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在布鲁塞尔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悼念”因为欧盟委员会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即将失去的20多万个欧洲就业岗位,同样,制裁也危及受到上游产业链牵连的中国上千家企业生存和40万人就业。

原题设计有5个问题,其中关于生产的特点学生完全答不出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冷战后,成为地球村回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整体世界的形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经过调查得知,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当然不知道该如何答题了。于是我以专题的形式讲解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效果非常突出。

②方法:如何讲、讲哪些内容,这也是我们在讲专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就拿学生手头的资料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失去兴趣,理解也会大打折扣,虽然没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因需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课本的内容。我采用了思维层层递进五步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发展、存在什么问题、怎么做。

第一步:是什么――理解含义。

第二步:为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

第三步:怎么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四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第五步:怎么应对――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

3.复习时注意综合

在复习时事热点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我们要在复习热点时注意历史、地理、社会知识的综合,在知识综合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上。如,2013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和平与发展也是今年中考的一大热点之一,复习时我们可以综合朝鲜核试验、事件、叙利亚、等热点,围绕和平与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对策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联系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应对策略

1.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判断热点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是解决热点的关键。

2.熟悉热点

(1)形式一:第一轮复习结束之后,班级进行了分组,称之为热点4人小组。他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收集热点的,分析热点、整理热点、汇报热点。四个职能与分工是轮流进行的。热点收集途径:电视新闻(九年级孩子课业负担重,几乎没什么时间和机会看电视,但是,我们利用家长会跟家长强调过了每天晚上7:00~7:30时段的电视新闻是一定要让孩子关注的)、报纸、广播、网络、亲身经历或者他们述说等。

如何分析热点:根据事件的性质,结合中考考点进行分析,或从社会知识方面,或从地理知识方面,或从中国史,或从世界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何整理:以一个事件为中心,结合上一环节的考点分析,从利益、背景、环境、时间、经过、影响结果进行整理,然后由一组成员进行汇报,最后教师点评。

(2)形式二:经过一段时间形式一的操练,在学生对热点相对熟悉的情况下,让学生从热点中找出能结合的考点,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例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节选片段二》学生就能找出:

考点一:东西部的差异;

考点二:如何实现东西部互补;

考点三:东西部主要省份和城市;

考点四:;

考点五:对内改革;

考点六:对外开放。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复习指导

一、 改变教学方式,落实三维目标

要搞好历史教学,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握,坚决遵循。首先要深刻领会历史课程的性质,才能明确方向;其次要深刻领会基本理念。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立足于用教材教,摒弃老师教教材,学生背课文的传统教法。有的教师在复习中,死死扣住历史考标,让学生背条条,这种机械的背式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历史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带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唯一桥梁。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考标上的内容。历史学习的方法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其中归纳、置疑是比较重要的学习方法。二是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历史地图、图表的能力,阅读历史资料,运用历史资料构建论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三是史识与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

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开展一些有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和感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升华思维品质。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就是一种能力。总之要切实转变观念,让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

要鼓励学生探究式地学习。目前比较时尚的一种题型是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与课改的要求相一致,它的特点是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有效信息,如何获取相应资料,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能力。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还要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解剖训练,在训练中形成解答探究题的能力。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搞好历史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讲究方法。复习的过程是分析、归纳、记忆的过程。不讲究方法,一味死记硬背,对于开拓智能,提高能力极为不利。也是与课改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要全面发挥复习的功能。复习的功能一是唤醒,也就是要和遗忘作斗争。历史知识不搞复习不行,要全面复习,温故而知新,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二是查补,就是查漏补缺。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力求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夯实基础;三是提高,也就是要提升拓展知识,提高技能,深化知识。对历史事件、现象的认识,要做到中外联系、古今对照、与时俱进。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历史知识贴近自己、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对相同性质的历史事件,相似的历史知识要进行归纳、整合;四是运用,也就是要科学练习,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在练习时要采取变式方法练习,不要重复做某种类型的题目,要择其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变换练习;要选取精典题目做,不要只重数量,而要重题目的引领作用;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评。在讲评中释疑解难、巩固知识、升华能力、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触类旁通。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悉心吸取同学之间的解题方法、技巧和长处。

在历史学习中要注重四抓。一要抓知识网络构建。在学习中要以时间、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网络,以单元主干知识为枢纽,形成知识框架。在知识框架内连接一个个知识点,形成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要以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联系历史科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抓历史发展的规律。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掌握好历史知识就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揭示历史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要分清历史长河中的主流。三要抓历史事件的相同特点。历史知识纵横交错,在复习过程中,要分门别类,把相同相似的知识串起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抓住其共同特点。例如举出中国古代史上的三次反侵略斗争。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归纳、综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四要抓主干知识的复习。主干知识既是重点内容,同时又是常考点。主干知识抓住了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要提高的能力有许多,这里只就毕业会考中暴露出来的较薄弱的环节而言的。

(1)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在初中历史毕业会考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平时指导做了的,学生就做得出来,稍有变化,就做不出来了。这就是常见的历史知识的广泛性与学习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影响,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要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进行变式训练,要善于将知识“搬家”,按照题目的要求重组内容、重创题型。在复习中要把已掌握的知识结构运用于新的历史情景中,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整合和重组,在“活”字上下功夫。其次要养成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形式上进行思考的习惯,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式训练,形成多向思维的能力,在“变”字上做文章。

(2)提高材料解析的能力。历史材料浩如烟海,学生不可能条条接触。因此在学习中要注重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的提高。而不在解答一个个孤立的题目。要提高材料解析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文难读懂,翻译过来的外国文献资料不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也很难理解,往往不爱读,不爱看。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己阅读史料的兴趣,熟能生巧,只有阅读得多,才能读懂、读好,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掌握好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是要认读和解读。即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分析信息,从而促进概念的发展。再次要提高概括和提炼材料内容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炼出主题思想,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解答好材料解析题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发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04

一、近五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1. 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从题型结构看,文综历史卷依旧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必做题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5分,选做题要求学生从4道选修题中选出一道做答。

从选择题看,往年至少会有一道图表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字型选择题会是选择题的主体。

从非选择题上看,近五年两道必做题基本上都是一道必做题。以古今中外大跨度综合为主,或者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比较;另一道为开放性试题。

选做题通常选取与教材关联程度不大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

2.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稳定

全国课标卷1卷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单就知识考点来讲,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

3. 命题注重考查“能力素养立意”的宗旨

纵观近五年高考试题,无论试题载体形式、设问的角度、考查的知识点怎样变化,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宗旨岿然不动。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以主干基础知识为素材,考查学生知R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辨析和认知能力,考查概括归纳、比较分析、史实论证、理性批判的能力。

4. 注重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形式

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取材已基本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思维含量高、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材料,设置新的命题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为拓展命题资源,《考试大纲》还特别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考会选用与初中教材相关联的新材料。

5. 命题体现关注社会热点,坚持学以致用、鉴古知今的价值追求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教育的落脚点不仅关注昨天,更应该关注今天。历史学科的价值在于能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既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后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浅谈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后期两个月的二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按照国家新课程考试大纲构建以专题为基础的通史知识体系

建议在第二轮复习时,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挖掘同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与整合知识的能力,这也是高考复习的必由之路。

2. 注意“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习,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

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与专题问题、热点问题的联系,注重把握古代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古代文明成果的现实价值,了解其世界意义等。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以实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并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与历史探究能力。

3. 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指导

如开放性试题中的评述观点题一般常规答题步骤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材料归纳出观点(观点明确);第二步,结合史实论证观点(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有力),史实可以根据材料,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4. 加强史料教学,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通过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观察、理解、归纳、概括、分析、阐释、论证等历史学科能力,并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训练。

5. 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中日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等。

(2)重大周年纪念问题,如2017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年份后两位是07或17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时间,如年份后两位是06或16、08或18的事件等。

6. 加强学习质量监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通过定期的定时训练,监控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发展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复习策略,指导教学进程。可以采用整体综合训练,也可以采用专项训练,如选择题专项、非选择题专项、热点问题专项等。以此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正确的审题能力、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要点齐全,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避免文学化语言。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填涂规范正确,书写工整,书写字体大小适中,答题不超出指定区域,答案形式上要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整洁化,以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第5篇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及解读

总体要求:独立自学、反思生疑情境引思、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引领点拔总结归纳、自悟践行当堂检测、反馈提升。

1.1 独立自学、反思质疑。加强自主预习,有利于学生独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寻找易错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后,即能达标53%左右。为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组织学生以"讲学稿"为学习路线图,通研教材,独立完成"讲学稿"上的启发性问题,并能反思质疑。

为确保学生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具体操作上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由学校行为予以引导和规范。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二是必须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同时重视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首先是引导学生注重对教材的整体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领会。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做标识,如划波纹线,划横线,划小三角符号等。再次是独立完成"讲学稿"上的自学检测题目。有问题和质疑的做好标记,拟定"我的疑惑"等。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必须坚持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予以评价和点评。这个检查评价,不宜详批,只是翻阅、检查,了解并掌握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以学定教"。如果详细批改,学生就失去许多质疑的机会,失去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失去了与同学讨论、争执直到醒悟的机会。三是必须保证"讲学稿"中自主预习案的设计质量。预习案的设计要遵循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人人可做、多做)、深思(独立学习、思考问题)、高出(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的设计原则,即把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变成问题让他们解决。问题设计不宜过多,不宜过难,关键能生疑,切不可面面俱到。

1.2 情境引思、合作探究。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和做自主预习案,学生的疑惑往往局限在肤浅的层面。因此,课堂上仍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通过情境引入,从学生的角度并围绕学习目标提练出2-5个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疑惑问题,设计成课堂探究案。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预习后提出的疑问,也可能是学生根本想不到的疑点,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提出的思考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来,也可以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生成问题,这实质上也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有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

1.3 展示点评 引领点拔。大量来自课堂的调查数据揭示出——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说"和"做"所占时间远远高于普通教师。而学习金字塔则揭示: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教别人、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事实证明:通过展示汇报,实现心灵的"获取",极大地体验、建设、满足、收获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

具体而言:以小组为单位的全班范围的展示汇报,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它既是一次学生相互"教"的过程,又是一次学生相互"学"的过程。全班同学,不断的展示、质疑,把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一一突破。同时,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

在展示点评环节,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展示,展示什么。笔者认为:展示汇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整个过程说清楚;二是让这个小组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这个"说"的过程就是归纳总结。特别是要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核心点就是,展示汇报的同时,完成归纳总结,展示包括:内容,过程,步骤,方法。

而展示的前提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个人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内研讨。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2.1 始终坚持以情感态度价值教育为中心。情感态度价值教育在历史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德育影响内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关键在于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使整个课堂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把情感教育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其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还取决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教师的情绪状态。师生间和谐友善的关系,是变学生消极心理定势为积极心态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授课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绪状态,是引起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第6篇

对于课堂检测做的非常不好的学生,要单独进行谈话沟通,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不掉队。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力争中考历史及格率达到65%以上,达优率在40%以上。

三、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个班,从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分析,(1)班优生教多,但后进生也多,也就是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3)班整体较沉闷,只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动脑思考,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但(3)班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达优率不高。目前这两个班整体的中考气氛都不浓,没有紧张感和学习的迫切感。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四、复习计划:

(一)复习要求:

1、认真研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切实把握中考历史的方向。

《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二)具体工作: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的不断完善,对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习题与试卷训练:

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第二、要精选习题与试卷。强化训练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①、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习题为。九年级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要精选习题,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益。

②、整体性原则。本学期的复习阶段分为两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依据中考历史新评价按章节顺序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完成每单元的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进行历史专题训练与综合卷测试。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适应性原则。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注重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④、梯度性原则。同一年级或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梯度性原则。保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尖子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4)、研究典型试题及评析,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

(5)、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6)、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在设计习题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将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2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初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从上学期末的调研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近期与科代表、学习委员座谈,发现这些学生对历史的学科兴趣较差,对初一、初二的历史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好新学的知识、又能将以前所落下的知识弥补上来,这都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另外,初三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针对初三学生时间较为紧张,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很强,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既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以节约时间;又要细致入微,交待清楚,尽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来照顾到学生“先天”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么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只有采取重点详讲,一般的知识点讲的方法。抓重点,带一般的知识点,从知识结构上选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惜花费时间。

今年中考培训时,教育科学研究办公室的历史教研员傅蜜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切口,大手术”的观点,即从一个事件入手,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发扬知识,并由点及面,最终使所学知识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方法更适合应用于这些基础薄弱、时间紧张的初三学生。所以在本学期,从教学上来说,就本着这一原则,这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探索与尝试,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有利的时机。

从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来看,学生在校寄宿,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对每节课所学的知识都能有较充足的时间来消化所学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有不利的一面:长时间的学习和记忆,容易限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机械记忆能力的增强,限制了知识了理解与灵活的运用,这也是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即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只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的贯彻这一原则,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上来看,本届学生属于课程改革的年级,使用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内容上,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但由于新教材还处于尝试阶段,所以课程节与节之间有时跨度较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这也是本教材需要改进之处。

针对课本的这些情况,教师要收集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以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讲清楚历史事件的信息。在讲解与复习和过程中,要抓住事件的主线索,理清脉络,使教材变得进然有序、有章有法、有迹可寻,使学生在学习教材时的难度减小。

世界历史由于是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事件,学生在学起来可能有些生涩,不易产生兴趣,也不便于理解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出与中国历史相类似的事件,进行对比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一、从知识与技能上来说,使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得学生对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形成整体的认识,在学习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独立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成为对学生的指导与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疯狂的掠夺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造成今天这些地区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对外侵略和扩张。

2、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是因为这种社会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当今人类所拥有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是世界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一方面要珍惜人类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创新和突破。

4、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止历史的发展潮流。

5、学习历史是使我们从中总结出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可以正确的认识人类社会前进的历程,顺应形势、把握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

6、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并能够正确的认识人类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3九年级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明年中考顺利完成,深入贯彻教改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常规,全面提高课堂效率。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九年级的特殊性现计划

一、课程理念

我们要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的教育”的理念,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好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本学期对学生加强自成教育,把学生的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心理品质.

二、指导思想

1、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教师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九年级上学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为了有充分应战中考的准备,上学期应基本结束全年的课程。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应在教学进度上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就是熟悉全册教材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一节课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

3、发扬备课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各班的教学工作。

认真向其他老师学习,密切关注中考信息,把握中考动向,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具体措施

根据学校安排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备课,不能无教案上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2.注意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

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学困生要多给予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注重课堂学生知识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在稳中求发展。

3、在课堂上注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学习,并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不可忽视差生的学习和情感,不可盲目追求效率和进度,而忽视了中等生的学习。

4.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及时总结,写好课堂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4一、努力作好九年级的教学

1、深度挖掘教材。

本学期我们历史组将会继续认真学习新旧中考课程标准,尤其是两份课程标准中重合部分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根据课程标准,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中考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在本学期的备课中,坚持先设计教学预案——集体备课——个性修改——课后反思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认真完成,集体修改时,充分讨论;个性修改时,体现个性;课后反思,注重总结。努力做到既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又能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把好教学质量关。面对日益灵活的历史中考,备课时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本学期我们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狠抓常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初三的历史要面临中考,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我们要在“讲”上下功夫,做到精讲,但同时一定要生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历史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此外,在提问上做到分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做既满足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求知欲,又给予了基础差的同学自信心,使各个层次的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让学生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努力做到堂堂清。由于每班人数较多,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提高检查的力度和广度将是我们学科组继续需要摸索的地方。初步设想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将各班分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进行适当抽查。

4、课后反馈方面:进行单元测评,出题要科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

建立成绩册,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并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别情况,注意尖子生和边缘生,争取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

5、深入研究17地市历年中考真题,尤其是临沂市近3年来的中考真题,把握中考考点和方向,并根据201x年7月-201x年5月的时政热点及周年纪念相关的知识点预测201x年的中考考点。

同时,为了进一步把握考点也为了响应领导号召,学科组内成员每人编制一份中考预测模拟题,并在组内进行研讨把关。

6、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同教学一样永无止境。历史组目前已完成了一个市级课题和一个省级课题。下一步打算围绕高效课堂、初中历史高效复习法及实践运用等方面,制定新课题,深入探索教学新路子,打开历史教学的新途径,提高历史组的整体教研水平。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51、深度挖掘教材

初三是新课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会考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历史。面对初中日益灵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充分利用课外辅导,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成兴趣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5、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

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6、教学进度

2—3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

4月复习中国历史1---3册

5月复习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