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二历史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的知识点

时间:2023-08-16 17:2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二历史的知识点

第1篇

精准教学既要关注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又要精准到人,针对教育对象做出精准的研究,从而找到某个具体知识点对于某个学生更适合的做法。在精准教学下,云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提出并实施精准备课、精准教研、精准作业、精准周测、精准培优等步骤,每一步骤都要列出详细的要求,最大程度发挥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帮扶。

首先是关于精准备课,高二历史组的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会共同研读课标、考纲,对其要求熟记于心,另外会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弄清楚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可能的优化我们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我们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好,比如在近期的备课组会议上高二历史组的任务着眼于地图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平时课堂里对于地图的运用非常被动,一般题目遇到才会回归地图册寻找答案,因此就引发了我们讨论的问题:如何在备课中合理利用地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我们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究时,我们所教的知识才会有效地被学生所同化。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乐于实践和创新。只有我们甘当配角了,学生才能成为主角,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操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想上好课,提高课堂的效率,除了备准教材、教法,还有把握住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备课中高二历史备课组老师们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教学目标,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保证他们有继续学习的信心。比如在2018年市优质课准备中,如何使用材料,如何让学生能接受本课都是备课组教师们重点商量的内容。另外在备课中,青蓝结对帮扶的作用也非常明显,老教师会根据自身经验帮助组里年轻教师梳理教材,分析学情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其次是基于精准备课而实施的精准课堂教学。高二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十月份的选考,一轮复习如何高效,备好的一堂课如何让学生吸收,都可以通过课堂直观地体现出了。备课组教师们制定了授课总原则:的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援者。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任务一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他们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及时的给予援助,历史的材料繁复,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阅读材料,如何去分析材料,如何去表达正确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确立起三步走战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复习、考察学生知识运用的两套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默写卷,以期高效课堂。另外备课组还提出历史学科一定要注重和谐的人文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打开思想,激发创造力才,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比如针对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上课易走神等现象,制定对策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周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思路。

综上,精准教学对于云和中学的学生来说,是课堂上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讲解,包括地图运用、问题设计等,对于老师来说,是课前有计划、有目的的备课,做到因材施教,不落潮流,以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有效教学。

第2篇

关键词:学生 历史活动 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历史活动的形式

1.1课前三分钟回顾

要求学生每天有一人到讲台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其他学生点评。回顾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对上节课的认识和看法、上节课的历史基础知识,也可以是其它相关内容。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特意将一些优秀的学生安排在前几名,并在课前做指导,从内容、语言、仪表等方面把关,使其发挥示范作用。实验后,其它学生们对他们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并投去了羡慕的目光。点评时学生也很激动,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自己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表现。

此活动得学生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他们能大大方方的走到讲台前,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在问题上作到出新。如赵静的讲三国时,模仿单田芳,语言精练,字正腔圆,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王雪娟的《怜李清照》,使全班同学泪眼朦胧;冯伟的诸葛亮的逸事,使学生领略了知识性的趣味性;韩娜的激情话改革,使学生精神振奋;南极的《孔子生平》使学生懂得了知识的渊博源于日常的积累。

1.2小组合作式学习

现代教育要求历史教学培养的人才应具备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看问

作者简介:丁景良(1970.2),男,山东阳谷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小组学习是实现学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信息、经验相互交流的一个好方式。课堂教学中,我建立了精神放松、形式自由的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创设条件。在划分小组时,开始我是根据学生成绩划分的,进入高二、文理科分班后,我的小组以宿舍为单位来划分。这样学生的合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延伸到宿舍。学生合作的机会增多了,默契程度增强了,效果也更好了。

1.3情境表演

在学习完必修三后,我设计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要求学生自选内容,脱稿,学生自己主持。任务布置后,学生特别兴奋,找唐诗、宋词、诗选、席慕容诗集,根据个人嗓音、气质、爱好,选择内容,背诵。经过一周的准备,在周二的晚上主持人的激情开场,一下子将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学生们纷纷表演,有李白的《将进酒》、有的《七律》、有苏轼的《江城子》、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他们兴趣盎然,动情朗诵,得到了一次诗歌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同样,在学过明清小说后,我安排学生写小说,在班级内发表,学生写的特别认真,有言情小说,有哲理小说,有讽刺小说;有的寓情于景,有的细腻感人;有几千字的短篇,也有精彩的微型小说。此次活动后,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提高了,同时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学业上的切磋。

学习完元杂剧、明清小说后,, 402宿舍排演的话剧《豆蔻春绸》别出心裁,将古代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和现代四个女孩放在一个时空内来展现,既表现了现代女孩的时尚,也对当前部分女孩的玩世不恭给予了批,给学生以全新的震撼,成为学生的永久记忆。

1.4每天一抄记

在高一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高考的需要,每天由课代表抄写三个历史概念、特殊事件、历史结论,我定期检查。坚持两个月后,我进行检测,对掌握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对掌握差的学生进行督促。一学期的后两个月我让学生抄写容易出错的概念和知识点,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我让学生抄写容易混淆的知识,高二分班后,我根据高考的动向让学生每天抄写三个特殊时间或儒家代表人物或是一个思想观点、一个科技成果、一件外国历史上的大事,还可以是一个历史转型时期的新事物或伟人的思想。这样,可以使知识化整为零,对加强学生的历史修养很有帮助。

2、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的意义

2.1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老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开展的课前三分钟回顾、合作式学习、比比看谁的记忆力好、历史片段写作、话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历史知识,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

2.2培养了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历史的生活实用性,即实践性,其本质是实践。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来应用历史知识,提高能力。

2.3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历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主动复习课堂内所学知识,巩固、加深和提高;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向能力迁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历史知识的消化、吸收。

此外,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历史素养得到了提升,应试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保驾护航”与“顺水行舟”

历史学科在学考中的及格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若学校不重视,教师则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及格率,所以学校对历史学科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具体“护航”措施:一,从高一年级起就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程,有了规定课时的保证,新课教学才能按时保质完成。这也是学校“护航”的前提性举措。二,高一年级时第一次考试开始直至学考前,历次考试均与语、数、外一样计算在总分之内,而不是有六科成绩和九科成绩之分,平等对待,这会让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这个所谓的“小科”。否则单纯靠考前复习、备考时期的冲刺远远达不到3本历史必修教材、89个考纲的条目要求、200多个考点的基础知识的目标。三,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学考动员会是擂响备考冲关的战鼓,学校角度的动员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有计划地全面复习各个学科了,历史这样的非高考学科才会得到相应的重视。四,期末阶段学校专门组织非高考学科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确定及格困难学生的名单。学校责成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由家长督促孩子利用好寒假,做好复习巩固,并以开学补考的方式进一步加以督促。家校共“促”,提高及格率。五,高二年级下学期考前仅有的20多天是学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学校相应地调整课时,调整课时分配,增加非高考学科课时,让学生有紧迫感,让历史这样的学科更有市场,确保及格率。六,学校将学考及格有困难的学生分别承包给任课教师,分兵把守,各个击破。

历史学科要想在学考中顺利过关,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故而攻“心”为上,要攻学生学习历史之“心”,攻学生重视学考之“心”。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忽视、藐视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复习、积极复习、这是过关的重要前提,历史学科的复习才能如顺水行舟,教师的复习思想和策略才能得以真正贯彻,才能使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二、“全面进攻”与“重点击破”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共有25个学习专题、89个条目,详细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且规定试题的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加之考试性质为普通水平考试,所以教师对这89个条目要求的知识的全面复习至关重要。根据近两年辽宁省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特点,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只要带领学生逐一复习各条目所要求理解记忆的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清查,且只清查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轻松解决过关问题,甚至很可能得高分。在“全面进攻”不留死角的同时,又要找准着力点,对于主干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核心概念又要“重点击破”,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因为这些知识点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点。“重点击破”的关键还在于要求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而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在历史学科的学考复习中,重点是抓住书本知识的复习。大量地做题,就题论题或以题带知识,只是舍本逐末。一般而言,知识点的复约应占历史学科复习时间的90%,剩下10%的时间做模拟题以适应考试即可。

三、“三个研究”与“两个抓住”

“三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研究学业水平考试题。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选拔性强的高考,命题者不仅要依“纲”还要照“本”命题,方能适应辽宁起步两年的学考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所以教师要依“纲”研究教材中的知识,不必旁征博引、大量补充。复习阶段更要向学生明确各知识点应该掌握的要点,教师特殊强调其中核心知识,学生自会重点掌握。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处的插图、表格、引文、课后习题也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以2012年辽宁省的学业水平考试题为例,第11题为岳麓版必修二第33页的《新航路开辟》图(以下均为岳麓版教材);第13题为必修二第84页《〈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图;第21题为必修三第97页《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第12题的表格改编于必修二第65页《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表格;第9题的柱形图来源于必修二第53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3题的“材料一”选自必修三第14页《解析与探究》,“材料二”节选自必修三第4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0题题干中的引文来自于必修三第116页一段小字;第22题的“材料二”选自必修二第71页的一段小字。由上述统计可见,教材研究到位,高分必然到手。对于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除了对必看知识点的研究外,还要研究题型示例和样卷,既然是题型示例和样卷,主要应研究题型。由于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者要依据示例的题型和样卷的模式进行命题,较大的创新一般都很谨慎。纵观这两年历史学科的学考试题,题型基本上未超出示例和样卷的题型。所以,示例和样卷中的题型和模式是教师在冲刺阶段命制练习题及模拟题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2012年和201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对它们的研究主要是整理已考过的知识点,分析试题的难度。这两年中已考过的知识点同一角度重复命题的概率不大,复习中可不做重点,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核心知识点要注意从其他角度和以其他形式命题。研究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研究学考对历史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明确考查的层次。由于是水平考试,这两年的试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本处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能力层级要求较低。例如,2012年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第1题:在电视剧《红娘子》中有这样的场景:梅家大少爷梅显祖与新婚大少奶奶在梅家祠堂跪拜祖宗,这一习俗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这道试题的设置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这个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宗法制即可,其他细致深入的知识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为上。由此可见研究学考真题会让我们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两个抓住”即抓住学生、抓住课堂。初中的惯性思维加之高考文理分科的指挥棒,造成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学科性质的课上知识解析,课下布置背诵或书写作业的这种方式很难通行。所以进行学考复习时,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解析主干知识,甚至基础知识的记忆等各个环节都将在课堂上完成。抓住课堂、控制住课堂、提高课堂上的效率是制胜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式,布置任务,把控全局,做复习的检查者,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学考复习阶段教师的“讲”要适当,因为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教师把知识挖得多深的问题,而是学生头脑中有多少基础知识的问题。抓住了课堂,抓住了学生,才抓住了成绩,抓住了及格率。

四、“一对一帮”与“点对点教”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问题;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愈来愈多的教师已认识到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旧以个人为中心,运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并将高考应试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总体来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下述几点。

(一)过分强调历史教学的应试性

受高校人才录取以及评价举措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家长,都将高考视为改变学生人生的重要武器。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以高考应试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过分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了。

(二)忽略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高中历史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不过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基深厚,高中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凌乱、细碎,很多教师直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态度价值,继而导致历史教学人文气息薄弱,无法发挥教育学生的功能,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将自己视为课堂中心,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只是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要想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应首先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在拓展历史教育视野的基础上,突出并强化教育功能,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高效教学。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友好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教育

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发挥着表率作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持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与道德修养,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排斥该教师所授科目。因此,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较强的榜样力量,教师应重视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教授学生知识,向其传递正能量,通过个人魅力传递给学生阳光,让学生在喜欢教师的同时对其所课程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化师生互动,进而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尽量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突出育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

此外,高中历史教师须强化情感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调动并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要想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师须重视并强化个人情感教育素质,在积极响应并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和学生的情感联系,以消除学生对历史的厌恶心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满足。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学生的互动,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历史教学课堂。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供自主思考空间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与发言空间,使其获得一定的课堂学习主动权,促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活动,把握节奏。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民主、友好且富含教学智慧的教师,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多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特点,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最好选择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促使其更加投入地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高一历史第5课《和运动》教学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的电影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再现画面中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并激起他们深入了解“”的欲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主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个人疑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互动性学习,继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提升其道德素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教材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开始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一种切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丰富他们的历史情感。相对来讲,高中生担负的压力比较大,学习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每天都面对着布满白色粉笔字的黑板,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依托强大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再现教材内容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充分展开联想,构建情感丰富、互动性强的历史教学课堂。不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时要明确一点:有目的性地导入,也就是有针对性地导入。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式教学工具,只是一种单纯辅助教学形式,不能占据全部课堂。在进行课前导入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串联知识点,切忌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进行北师大版高二历史第5课《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碑帖”“诗词歌赋”以及“元剧”等相关资料,使学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充分意识到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特征,文化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引导学生探索文学和经济、政治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生动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能带领学生走进文化艺术殿堂,使其更深入地感知古人内心情感与思想意识,进一步强化个人文化修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民族文化独特魅力,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再现教材情境,串联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激发并丰富其历史情感,促使学生更透彻、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模拟历史情境,强化知识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可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历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模拟并再现历史情境,以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J识和感悟,创建学生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应用历史知识的机会。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无须反复讲解课本知识,应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寻多样化课堂授课方式,积极组织并开展各种不同的历史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和再现历史情境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以北师大版高一历史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正确区分古希腊雅典君主制和贵族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正确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征以及当时所采用的主要措施,合理区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以及民众法庭,并明确其各自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笔者组织学生分别模拟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以及民众法庭,要求学生按照身份特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个人理解,针对指定案件进行大会模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与总结。

或许有的教师认为这种探究式模拟活动纯粹是浪费课堂时间,毫无教学价值。其实不然,这种模拟雅典议事制度重现历史情境的做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学生要想正确扮演历史角色,既要正确理解雅典议事制度特征,了解雅典当时的政治制度体系,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保持良好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吐字清晰,正确表达,而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看似一场充满娱乐性、趣味性的模拟活动,其实充满了各种考验,有益于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三、结语

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并不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只要教师不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个人魅力,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润霞.浅谈课堂竞赛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10(12):40.

[2]祝凌云,王佃学.高效历史课堂的六大组织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128.

[3]孙亮.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1(19):82,5.

第5篇

一、通过“导入”的引领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历史课堂大抵如是。“导入”如能引人入胜,学生求知的心理、学习探究的欲望很快就能被激发,打下了一节好课的基础。课堂中的精彩“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能否落实。所以,创造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于历史学习功莫大焉。

1.故事导入

故事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深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历史课堂上,一段短小精悍的故事,不一定十分曲折,但融合了历史知识,它常常是点燃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火种,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智慧心灵的兴奋剂。如在学习西周时期的历史时,可以以“姜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的故事导入;学习汉朝的历史时,可以以“刘邦斩白蛇”、“霸王别姬”、的故事导入;学习明朝的历史时,可以以“炮打功臣楼”、“建文出家”等故事导入。

2.图片导入

历史教学的实践表明:夸大夸张、变化多端、形象生动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关注,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讲,高中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及古代遗迹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高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在讲时。出示一系列漫画家描绘的抗日漫画,让学生观察:日本的侵略为什么遭致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灾难?的胜利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等等。又如,讲古希腊的历史时,可以以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派》导入,设问,这幅画上有哪些名人,他们都是哪里人?他们为什么都出现在古希腊,古希腊为什么能产生这些伟大的人物?

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综合比较下来,以上几种是引发学生兴趣的相对有效的途径。

二、适度运用多媒体形象化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集文字、表格、图像、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它依靠生动形象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历史情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浓厚地学习知识。

但多媒体教学要适度,不能过量。笔者曾经自制表格,对4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关于对多媒体教学感受的调查。调查是以问卷形式进行的,由于当场收卷,故收回率为100%,有效问卷为400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反应调查分析表”的前两个项目来看,在接受调查的400个学生当中,对于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都存在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都很认真。这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反应调查分析表”的第四项看到,平均分不是很高。在对“历史课一定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吗”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只有192人(占总人数48%)认为多媒体教学结果良好。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认识到,在实际多媒体教学中,已经存在可不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而强用的情况。同一类型的新鲜感每天都经历的话,也不能称之为新鲜感了,也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感到“疲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根据历史教学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时机,适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创设辩论讨论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处于活跃好动的年纪,普遍爱好与人交流,互相探讨问题,甚至喜欢与人辩论。历史课堂教学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创设一定的辩论讨论的活动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通过课堂辩论、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新型的课堂模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增加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思维不断得到了碰撞,情商不断得到了开发,综合能力也切实得到了提高,历史课真正地激活起来了。

四、援引生动的文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兴趣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历史人物、事件不能再现和重演,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文学作品有两大要素,一是它所表现的生活,一是它用来表现这种生活的语言。用生活和语言的形象描写来衬托历史,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在学习完以后,让学生欣赏并朗读的《七律·》:“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重走路,并借助思维活动深刻记忆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知识点,又可以感受到的革命乐观主义的伟大精神。

第6篇

问题与困惑

一、初高中课程衔接的问题

初高中课程衔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1、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初中偏重历史事件的过程,偏重感性描写,偏重具体生动,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则偏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偏重理性分析,有一定深度。2、在呈现方式上,初中为通史框架(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高中为“模块一专题”编排方式(即模块单元体专题型)。按照章节体通史的形式编写,其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即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来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的。而按照“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主题,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实,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总之,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二、学生基础态度方法问题

1、薄弱的基础――由于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生合卷,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学生初中的历史学科基础十分薄弱。

2、重理轻文的观念――由于极端的功利和浮躁,使“读史无用论”有相当市场,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根深蒂固。

3、听讲,缺乏积极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认为只要背好了书,就能把历史学好,重记轻思的现象十分突出。

措施与对策

一、兴趣引路,能力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从感性到理性过渡期、转型期的开端,在能力要求急剧攀高、理性思维显著增强,且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高一新课程专题学习中,如果任课教师把指导高考备考中的那一套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不自觉地用到高一阶段,板着面孔做学问,板着面孔教书,不仅是不合时宜的,也必然是失败的,因为这必将使学生觉得老师“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从而“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产生强烈的厌倦、挫折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更遑论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挖掘新课程的趣味因素和抓住激起兴趣的契机,兴趣引路,扭转观念,培养能力。但有两个“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一是激化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二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着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二、理清主线,建构体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所以,要培养能力,就必须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独木桥引上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道,并抓住理解的本质――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由此加深认识以形成知识的体系,进而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由于历史新课程“模块单元体专题型”的教学体例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因而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的整合,指导、帮助学生对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概况进行横向的归纳总结,构建起一个阶段历史发展的框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专题式教学单元模式。具体做法: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调整、取舍教材内容,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同时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例如,可以问题为核心对教材进行整合,以必修课程《历史Ⅰ》为例,可通过对单元1、3、4、8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简史。还可以以对比为目的对教材进行整合,如把必修课程《历史Ⅰ》的专题7和8结合起来,探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成长壮大”问题,通过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和缺陷,认识到工人运动和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还可以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同性质的专题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东西方的共同点和差别,使学生对人类文明在生成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有一个直接的感知和认识。其次,在某个专题教学(或教学单元)开始之前,可利用大事年表以及单元导言为学生整理历史发展的线索、构建一个该阶段历史发展的框架。然后,再展开新课的学习。第三,在专题学习时,要阐释清楚本专题的概念及内涵。第四,要讲清本专题历史知识的发展演变历程(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中有关该专题史实的起源、主要内容、发展趋势、作用等)以及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后,进行规律性的探究,获得某些历史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随机训练,点化提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7篇

――作者题记

【摘要】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引领着历史教学不断走向深化,我校用历史课本剧丰富历史课堂,活化历史,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在历史课本剧的编排演出中,走出了富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历史教学道路,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课本剧排演

历史社团

历史情境设置

历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OOSS-01

1 命题的提出

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形式才是学生最欢迎的?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青春生命一样亮丽灿烂的色彩?历史教学的使命在哪里?

2 理论背景与现实需要: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引领着历史教学不断走向深化,新教材给我们设置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课》、《学习延伸》、《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栏目。

2)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信息时代成长下的青少年学生,需要自己积极动手探索未知的世界,需要亲身参与体验曾经的历史,需要走上舞台去绽放自己的个性,舞动自己的绚丽的青春,青少年是天性的演员。

3 实践基础:

1)悠久的文化积淀和厚重的历史氛围:江浙一带是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艺术,是越剧的故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昆曲也发源于此,宁波本地传统文化也极为丰富,比如“走书”和“甬剧”就是极富宁波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些元素的汇集,使我们的历史课本剧有扎根的土壤,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延续古典文化的血脉。

2)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大都来自全省各地比较富裕的家庭,家长注重对孩子艺术修养的熏陶,希望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欲望特别强,探索精神特别足。

3)我校历史组学生社团活动传统:早在建校之初,我们历史组就成立了具有浓厚历史特色的剧社――《春秋学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可操作模式:高一学生编排课本剧,高二学生编辑手抄历史小报,进行辩论赛,高三全力备战高考。历史课堂有Ⅸ历史上的今天》,用5分钟时间再现每天精彩的历史瞬间。这些历史活动的持续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4)社会资源的相对丰富和充分利用:课本剧的编演不单单是有剧本,有演员就够了,还需要许多资金物质等硬件的支持。我们学校学生家长大都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能充分调动有形无形的社会资源,给我们的课本剧编演提供很多必不可少的帮助。另外,信息、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发达,也给学生很多可资利用的空间。

4 课本剧的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社团搭台,学生唱戏。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向前台,剧本编写,剧情策划,演员遴选,导演演出全部由学生担任。

2)基本原则:

(1)兴趣性:基于教材,引导学生不要天马行空,不要脱离历史教材。学生在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内选择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

(2)思想性:课本剧不是肥皂剧之类的娱乐,课本剧也要追求教育的社会功能,即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通过课本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认清个人(尤其是英雄人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教会学生站在大历史的高度看待现实,认识社会,尤其是认清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个性化: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的基础上张扬个性。课本剧的编演既根植于传统文化,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的演绎和发扬。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就是开展对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编演课本剧的过程本身,既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编、导:演、协调、组织等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更是学生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和成长。

(4)服务性:课本剧为教学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整个的课本剧编演中,老师最好能“置身剧外”,把舞整的交给学生,但又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智力支持,为课本剧借力造势,为剧本剧情把关,关键处点醒学生,困难时排忧解难。教师是课本剧的“操盘手”,幕后的掌控人。

5 操作过程:

1)选题:主题既可以是紧密围绕课堂内容的课堂剧,也可以是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进行拓展的课本剧。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就是把选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领域选择课题。学生自主选题上报汇总后,经由“春秋学社”集体筛选、确定;

2)撰稿:课题确定后,由课题承担人组成剧本撰写小组,自主收集历史资料,探究历史真实,撰写完成剧本。让学生在广袤的历史天空中去找寻感兴趣的那一抹云彩,在瞬息的灵动中去自由创作,在总体不脱离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自主发挥。

3)编排:一般而言,剧本的写作者就是课本剧的导演,他能更深刻的把握剧中人物的外形和内心,更能在课本剧中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在此基础上,由导演遴选演员,组成演出班子,这对于确保演出效果尤为重要。在反复的编排演练过程中,对剧本不断的进行修改,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整个课本剧中最为漫长与困难的过程了。

4)演出:经过若干次的排演、彩排,最后正式上演。我们几次编排课本剧,既不是为了参加任何级别的比赛,也不是为了任何级别的荣誉,就是师生通过课本剧的编演,活化历史,拓展课堂,提升能力,“自娱自乐”。在学生稍显稚嫩的演出中,与学生恬然一笑,在相视一笑中去体味历史。演出最后结束时候的感觉,就像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的母亲看着自己怀中的婴儿那样温暖和幸福。

6 几点反思与启示:

1)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调动是关键,要唤起学生的潜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做“明星”的“表演欲”得到充分发挥。

2)最好能找到一个能统领全局、组织能力特别强的编导,这既要有慧眼去发现,也要靠“运气”去遇见。

3)课本剧能提高学生文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汲取历史智慧。

第8篇

关键词:有效性 实用性 互动性 趣味性

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历史教材中的章节标题为主体内容,以历史基本线索为主要导向,一设疑导向思维艺术为主要方法,采取双向交流,层层铺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对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纵横的逻辑思维联系进行宏观,微观的立体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去驾驶历史知识及其结构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的目的。

俗话说:“登高而望远”,“登泰山而晓天下”,人只有放眼于高角度,高层次的目标,方能较客观地分析、评议、归纳、比较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

高层次、高素养的时代特征决定了高中历史的基本任务是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注定了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必须从事情出发,强化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后果(影响)进行精辟的分析,加强对重要历史任务、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及分析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理想效果。

随着课堂教学思维,理论能力要求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在自我完善,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同时,采用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势在必然,它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把握历史基本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历史概念及其相关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说:“历史象一条河”。那么历史教材就是这条长河的远距离浓缩。怎样知道这条历史长河的来龙去脉呢?历史的发展遵循何种规律呢?历史各章节,各段落有何特点呢?历史与其他学科有何密切的联系呢?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能使我们从从容容融入这一“思”的境界。这就是要求课堂一展开,历史教师就象建筑设计师一样启发学生营造“思”的阶梯,巧设疑问多立挫点,确立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与学生共同编织这节课的立体知识大厦,并结合幻灯,图像录相,挂图,录音等电化手段相应辅助,优美的板书艺术,盛情盎然的语感,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层层捕捉历史基础知识,善于挖掘历史隐形知识。如讲授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首先教师应用幻灯,录像,图像形式勾勒这节课的立体知识结构,营建历史知识大厦,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教育内容等,而后通过多种史料巧立疑问渡入新课,如教师在讲明历史知识结构后设疑:“美国在二战后能够成为头号强国的原因?具体表现?”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不先正面回答,而是运用幻灯,文献,史料,挂图等让学生分析理解二战的前因(背景),过程,后果(影响),教师通过为断的设疑导引,使学生轻松愉快的了解其基本原因:

1.美国本土远离欧亚战场,没有遭到炮火的洗劫。

2.美国利用大战之机大做军火物质生意,获利很大。

3.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拓展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4.进行改革,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通过列举大量图片、文献、史料,并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归纳,学生也较容易明确美国成为二战后初期头号强国的两点表现:

1.经济上,“藏金之富甲于天下”,其工业生产总值到1948年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体系1/2强,黄金储量占74.5%。

2.军事上,垄断了原子武器,拥有1200多万人常规力量,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各军事基地。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久美国通过各种途径,确定了它在政治,经济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极力推行全球扩张霸权主义政策。但是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抵制,苏联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正是这种契合、互送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历史知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轻松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学科的主体功能,呈现了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相关联系,历史演变,深层分析的特征,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史料的能力。其操作工艺如: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单独或固定的操作模式,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高思维高素质能力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高知识技能为主导。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有需要,它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识论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第一线的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人力的竞争。鉴此,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教学它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并重的原则,它能使学生宏观上驾驭教材,处理史料,分析实质问题能力的提高(即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高考“大跨度,高概括”的考核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目的是对教材主体内容宏观,微观多层次,多形式的优化组合,加强分析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相关联系,促使学生明确历史知识的脉络体系,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因而历史教师讲授时应立足于宏观知识,善于捕捉,传授微观知识。“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详细分析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并加大论证,比较,归纳,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及其规律。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引导轻灌输,训练方法恰当,内容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骄傲也罢自豪也罢,都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一种主动形式。诚然,一堂质量较高的课堂教学都必须给学生驰骋思维的广阔天空,教师,教材,教法及其他教学手段都以“学生”这一教育主体服务,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多方激起学生“思”波澜,泛皱多面波纹,在思维中最大限量地获取教村知识,思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系统化,发挥学生主体功能。

第9篇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我们应该好好的总结这一学撇第掸习和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1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上好课,我做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2能进入--英才学校工作是我近几年的愿望,本学期我终于成功加盟,成为本校历史组的新成员。在学校领导和历史组同仁以及其他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我逐渐熟悉并适应了英才的新环境,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现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一直以来,我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踏入英才后我更是深深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职位就是责任,进入英才就更要用心服务英才、积极贡献英才,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进献绵薄之力。

二、工作概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3、4、6、7、8和高二6共七个班的教学任务和高一年历史备课组协调工作。本人认真贯彻和学习新课改精神,结合我校学情,圆满完成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的教学和高二的历史会考工作。

三、教学方面

首先,走进学生了解学情。开学伊始,本人即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想法,以便于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极大的爱心和平等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旗帜的同时,让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历史的第一步。

其次,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每周坚持听一到两节课,从学习中努力积累和提高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每周一下午第一节和马校长认真交流研讨,在备课环节当中,努力做到“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生”,二者同时进行,做到有效教学、推陈出新,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适应新课改要求。

第三,在上课环节中努力贯彻“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导演’”总原则。引导学生创造与当堂课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和体验中,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明晰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线索,落实基础和重点知识。并适当精选相关知识的习题,当堂检测,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提高课堂实效。

课后注意巩固。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仔细、及时的批改与讲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而教师自己则另外需要及时的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实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目标。

另外本学期高一年段进行了两次考试,成效基本满意,尤其在期末考试中和十中联考,两校总体成绩不相上下,我校竞赛班更是略胜一筹。

四、存在不足

自身重教轻研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理论基础相对缺乏。平时教学抓得紧,但教学研究仍不到位,对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总结不够。现在已是高中新课改的第五年,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制约,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都相对被弱化,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五、改进方向

本人将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实践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历史小论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钻研和探究能力。

总之,本学期从各位前辈、同行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求索之路,我将会继续虚心谨慎地学习,勤恳努力地工作,提升自身素养,为历史组的发展、为英才的明天进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3一学期转眼间就过去了,自己这学期到底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期末总结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期末总结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紧张的考前复习,压制神经的考试,下考场后的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忧。全县统考结束后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暂且不去说考试成绩的好坏,至少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放纵’。随后而来的便是对考试成绩的焦急等待和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也许以我这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成是“优异”,可以说算个中等吧。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进步,虽然有几科成绩“不尽人意”。下面就认真分析分析吧。

先说说英语和历史吧。总体来说进入高中以来我的英语成绩呈现直线下滑趋势,这次也毫不出意外的只考了87分。我很清楚的明白考低分的原因:平常老师让默写单词时不写,让记语法时不记。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发愁,特别是在做单项选择题的时候,单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哪个选项都对,语法不知道怎么运用感觉哪个选项都是答案,结果只有乱猜了,这次考试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了。历史这科自我感觉还是挺简单的,因为上次考试还得了80多分呢,我想的是这次至少可以考85分的,结果非常完美的验证了一个词语:眼高手低。成绩下来只考了66分。虽然说这次全校历史成绩都有所下滑,但是得高分的还是有的。这次历史成绩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更何况老班是就是由历史老师,的确有点不给他面子了。平常历史学的还挺卖劲的,对历史也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考试毕竟是考试,后面的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只得了一半的分,以后可得注意了。再说说政治吧。说句实话《生活与哲学》这一册的知识比较难理解,平常的学习也只是死记,根本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平常做练习题也不注意总结,结果考试的时候后面的问答题基本上是胡写的,想到哪一点就写哪一点,没有头绪没有要点。有因必有果:有两个大题不得分,有一大题只得了一分,在整张卷子上拉了将近30分,虽然选择题做的还可以,但分数也基本上定格了,只考了59分。看看分数再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睡觉,发呆…特别是老师讲练习题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听的,以至于对张老师讲的问题分析、做题思路都毫无印象,考试的时候随心所欲,乱答一气。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有多“笨”了,真后悔。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4岁月匆匆,转眼间高一就要结束了。

如今想起高一刚入学时的我和6班,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时间,摧残人,也磨炼人。重要的是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炼和冲刷中,我们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铭记了什么。

学习,是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得到其精华所在,从而转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学习靠自己,也为自己;生活,是要我们通过在自主自立成长中学会维系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和事物,从而使自己懂得朋友和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学会理解生活比学会生活要重要;梦想,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有了梦想从而使我们朝着它不断走去,或许坎坷崎岖,但是坚定不移!

高一,是初中对高中转折的一年。告别了初中的幼稚青嫩,我们都要学会长大。在新的集体,认识了新的朋友和同学,感受了新的学习情景和氛围,自身也得到了新的感悟和发展。

学习上,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而却也越来越难。刚刚开始的无所谓造成了后来赶不上的后悔,因为高中的学习需要理解的很多,并不能像以往初中一样,到考试之前才来个临时抱佛脚,那是无用的。日常每天的课程,都必须牢牢巩固且温故而知新。“每节课,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认真,老师说的指示重点都要记住,或许老师的某句话就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别人没有记住而你认真记住了,你就可能成为赢家。”这句话是我的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朋友告诉我的,她告诉我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效应。除了课堂,课外也有大量的各科作业和习题。practicemakesperfect!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应用,才能把知识点消化并应用自如。

生活上,体验了许许多多人际交往的方法。高中是住校的,难免有时会与宿舍和周围的同学发生摩擦与争吵。每次都需要冷静处理,避免事情更加恶化。许多事情,都是初中的我不曾遇到过的,棘手得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是经历过各种问题之后,慢慢也学会以双赢的方式妥善处理了。这在未来踏入社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经历过林林总总的各种事物,大到学生会带头组织活动,小到为身边的朋友和自己处理事情,我都在不断的锻炼与改进中。相信在以后两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能力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我的人际关系可以不断完善,我的成绩可以越来越优异,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高中学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5高一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心中会有很多感慨,会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自己未能完成目标的遗憾……有时候会惊醒自己居然高一了,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从指尖划过。虚度了时间,荒废了光阴,所以要学会珍惜他,抓住它。

第10篇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

要组织好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善于发现、拓展以及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之中。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语境。例如,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进行everyday English的口语练习,还可让每天的值日生在班里做daily report,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l)Today,who is on duty?(2)How about the weather today?(3)Could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weekend?这样,让学生每天进行口语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语境进行模拟,发挥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英语时,可以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手段,设计和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动作或场景。最后,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各种实物以及教具来创设语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受到直接的刺激,强化他们的直观感受。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把知识点化难为易,让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全面的训练,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英语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广大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声、图、形并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学生的全部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借助这种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学生保持高效的智力活动又能促进学生兴趣、精神等因素的提高,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Unit2 The Olympic Games 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幻灯片补充关于奥运会发展历史的知识,并把关于奥运会比赛以及奥林匹克组织的重要的句型、单词、词组等在屏幕上用醒目的颜色播放,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刺激,等等。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从思想上加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并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1)His speech was boring.(2)I was amazed at what he told us.(3)I felt bored with the lesson.(4)The computer screen is absolutely amazing.这几个句子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可以总结出主语是“事”的都以-ing形式结尾的形容词来修饰,而主语是“人”的以-ed结尾的形容词修饰。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对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开展多元化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以后,针对英语教学存在许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其中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在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深入推广。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进行“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对词汇和语言点的用法进行归纳,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语言结构和语法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解释。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英语教师应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欣.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2]董莉.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模式[J].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09,(8).

第11篇

【关键词】鼓励 畏难情绪 耐心 重点 难点 抽象 直观性 教学意境 因“心”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39-02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些特点注定了数学看似易学易记,却又难懂难用。学生易于背诵定理、定义、公式;易于掌握应学的知识点;易于掌握解题格式,却难于把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难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题的实践当中去;难于理解定理、定义、公式的抽象意义和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形象思维”发达的中学生面对“抽象思维”强的数学常常感到头痛。如何使中学生易于“学懂”数学,是所有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尤其是普通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常常觉得数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老师如果把握不当,常常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滋生,结果是“学生厌,老师怨”。

众所周知,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事物的内因。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还在于自己,但是作为外因的老师如果能够很好地了解、把握、处理好学生的内因,学会攻“心”为上,因“心”施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调动、发挥自己的内因去学习数学,则会使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克服愿学畏难心理

普高文科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但并不代表学生不愿意学、厌学(当然,部分学生谈不上想学);大部分学生想学,可是数学基础确实太差,实实在在的存在学不好的问题。这种现状常常导致学生的一种畏“难”情绪。

在学生的心里,总觉得自己学不好,从而缺少动力。这就需要老师主动的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老师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二文理分科时,数学基础好,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理科班。所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作为老师,要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对于重点、难点要反复强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学生的怕“难”思想就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甚至于达到讨厌任课老师的地步。

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难点。备课时要根据知识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注意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争取以通俗的语言、简单的例子来讲述复杂的问题,化复杂为简单。比如,对数定义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对数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必须把新知与乘方运算、开方运算结合起来,53=125,5、3、125分别是底、指数、幂,125叫做5的三次方――乘方运算; =5,5是125的三次方根――开方运算;那么怎样用5、125来表示3呢?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既抓住了重点――对数定义的理解,又易于让学生接受对数符号。

另外,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课后辅导。学生的基础差,通过课堂45分钟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必然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通过课后辅导,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使学生的疑难不至于越积越多,以至于逐步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后辅导的好处还在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逐渐喜欢老师,进而过渡到喜欢数学这一门课程。

二、帮助学生抛弃厌烦的理论心理

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对定义、定理的理解掌握不牢固,只能说基础的计算还可以,可是基本的数学原理还没掌握。很多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现象――解题不能“举一反三”,就是因为对知识原理的不重视或者说不理解。

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等,学生很难一时体会,在教学中要求老师采取类比的方法、直观形象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比如,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当然,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大纲的要求,有的知识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尽可能的简化理论知识。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很难以理解证题中“两步”的本质与联系。笔者以“小孩玩摆砖头游戏”为例,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索,得到如下观点:要使所有的砖头倒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第一块砖必须倒下,②前一块砖倒下必须导致后一块砖倒下。再联系到本节课的内容――数学归纳法。这样,既简化了理论,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帮助学生克服喜“新”厌“旧”心理

上课的形式要新颖、新鲜、有新意;不能总是一个模式:一支粉笔、一个黑板刷。

要多做模型、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要尽可能多的介绍数学常识、数学的发展历史。比如,对于复数概念的教学,通过数的发展历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数的范围为什么要扩充,再由实例得出实数的局限性,必须要发展,进而得出怎样发展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的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哲学观点有利于从大的方向把握数学的本质,哲学观点包括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例如(a+b)2=a2+2ab+b2,即使没有学过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运用对称的观点判断结论的真伪;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的外在形象上观赏:她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从数学的思维方式上分析:她有简约之美、无限之美、抽象之美、类比之美;从美学原理上探讨:她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体会数学美感的能力,既让学生有新颖感,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进而产生一种对数学的直觉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要紧紧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一个好的引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思索;可以为新课的教学需要激化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也可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例如,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讲高斯的故事:十八世纪,在高斯八岁时,他的算术老师布置了一道题:计算从1到100的和。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5050。教师接着问大家:“同学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通过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探讨,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四、帮助学生克服喜“短”厌“长”心理

学生喜欢老师讲课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而不喜欢拖泥带水。也就是说讲课时间不能过长,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消化,充分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要面面俱到,要选取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讲解要精练、简洁,要数语中的。

另外,老师少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去理解、记忆、运用。有的学生的基础较差,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并不一定能掌握,也许是一知半解。只有通过课堂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只有通过练习,师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练习题应按照训练层次恰当地安排到教学当中去,形成一条讲练结合的序列,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五、帮助学生克服喜“柔”厌“硬”心理

学生喜欢教师亲切悦耳、富于感彩、生动活泼的“柔性”授课风格,不喜欢生硬呆板、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硬性”授课方式。数学课理论性强,缺乏形象性。理论性的东西给人精神的愉悦往往不及直观的、生动的形象来得那么容易、那么快。而且传统教育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教育,很少注意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许多数学教师往往是以冷漠的表情、刻板的动作、枯燥的语言来传授数学知识,甚至面对“做不出题目”的学生恶声恶气、“横眉怒目”。从而导致学生远离老师,远离数学。因此,在数学课上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理论知识的形象化,注意教态的和蔼、亲切,是很必要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柔式”教育风格可以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授的学问。

六、帮助学生克服喜欢“表现”的心理

第12篇

本节课在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保留了美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和谐整合;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与新课标较好地吻合。做到教学资源学生“动手做”,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展示交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中国典型的佛教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预设目标。

教材分析

课题《心灵的慰藉》是《美术鉴赏》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的第三课。教材原意是鉴赏国内外的宗教艺术,但考虑到现在的高中学生对宗教并不太了解,而且国内外宗教艺术范围过大,学生因不了解、没兴趣,鉴赏宗教艺术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且“中国佛教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因此我缩小学习范围,把内容由宗教艺术的鉴赏缩小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鉴赏。

学生分析

对佛教艺术的相关知识匮乏;从小接触网络,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对美术作品也有较好的鉴赏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以敦煌壁画的鉴赏分析出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以及壁画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用比喻的方式描述对龙门石窟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互联网络查找资料,以文档形式整理出相关教学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这静心的艺术、谛听这神秘的声音。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去过西藏了解西藏吗?”请班里的西藏学生介绍家乡。

师:去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去了西藏,回来给我带来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今天在上课之前我先把它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教师视频播放,用西藏佛教信仰者五体投地的视频感染学生(如图1)。

师:无论是烈日、尘土还是风霜雪雨都挡不住他们的坚定,即使头破血流都依然平静,甚至还带着微笑,五体投地,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大地。反复着这样的动作一直拜向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布达拉宫。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整年。在听他讲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他们干嘛这样?他们不苦吗?”

生:对佛教的信仰。

图1

师:那佛到底长什么样?让他们能变得如此的勇敢?如此的坚强?(教师出示中、印两张不一样的“佛”的图片。)

师:由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佛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成了本土化的中国佛教,然后有了本土化的中国佛教艺术。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佛教艺术中徜徉,一起来领略中国佛教艺术雄浑与细腻同在,浪漫与严谨并存的无穷魅力,去感受信仰者心灵上的慰藉。(总结并导出课题《心灵的慰藉》。)

2.新课讲授

师:宣传中国佛教的艺术形式(关于美术)有哪些?讨论后举例说明,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具置(如图2)。

图2

学生举例说明,找到位置并分类:绘画、雕塑、建筑。

教师给出题目:中国佛教艺术之最——白马寺、乐山大佛、敦煌莫高窟,让学生任选其中一项上网自学(如图3),并制作成资料,通过机房的总控功能实现共享。然后教师规范知识点:

(1)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修建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发源地。

(2)乐山大佛,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水势相当的凶猛,每当到了夏季江水就直捣山壁,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后来就凭崖开凿了乐山大佛,双脚自然垂下,以安定的坐姿给行船人战胜激流险难的决心,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3)敦煌,被誉为西域路上最大的传奇,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描绘着佛的形象,佛的活动,佛与佛的关系,佛与人的关系,用这些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敦煌壁画《割肉喂鹰》进行鉴赏。师生共同分析南北朝历史背景,并揭示出画作的产生和内涵:战乱年代的人们需要安定和谐的生活,却又没有人愿意去这样奉献,这个时候人们的心灵是慌乱的,没有方向的。于是佛教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从善,学会为他人着想,多奉献,默默接受人世间的一切苦难,来世会有好结果。就这样,一个个佛教故事安抚着人们的心灵,让受创的心灵得到了愈合。

然后,在壁画《极乐世界》的鉴赏过程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放大等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画面(如图4),回答中国佛教艺术及敦煌壁画的特点。

佛像服饰的对比:佛像是或半裸,本土绘画人物是宽衣大袍。

人物刻画:佛像是写实细致;本土壁画人物是写意。原因是中国以写意著称,西方以写实见长。

建筑:亭子,中国本土化。飞天:敦煌艺术的标志。莲花:普渡众生的佛皆是踩在莲花或蹲在莲花之上;出淤泥而不染,佛陀是人中莲花。

师:在这个国土里的一切众生没有痛苦与危难,只会在生活上、精神上享受其他一切世界所没有的种种快乐。虽然现在承受着战乱、饥饿那样的痛苦,但把善良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了上面,让人们有了精神的粮食。让人们昏暗的心灵世界增添了色彩。

教师请学生自学“龙门石窟”,并设想自己站在它的面前会是怎样的感受,能够想象出怎样一种风格的乐曲,怎样一种色调?

学生自学后用比喻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感受。

用余秋雨先生《佛教的生命力》补充说明:

我们这片土地由于承载过太多战鼓马蹄、仁义道德而十分自满,却终于为西天传来的一种轻柔而神秘的声音让出了空间,就便是佛教。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智者已经习惯于抬头谛听,发现那儿有一些完全不同于身旁各种响亮声浪的声音,从它们身上寻找心灵上的慰藉,真正牵连着生命的内层。正是这种声音,渐渐引出了心境平和、气韵高华的大唐文明。

师:所以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建筑都只是宣传佛教文化的载体,人们听各种佛的故事,领会着各种教义都是为了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这是人们解决生命中一切痛苦的精神支柱和唯一法宝。因为它让受创的心灵得到了愈合,让昏暗的世界增添了色彩,让浮躁的内心恢复了平静。

3 .课堂总结

师: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信仰者变得如此的勇敢,为什么他们能够那样坚持的原因,我问我的朋友,对于他们来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有自己的信仰并随着自己的信仰踏好每一步。我想这句话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大家现在是高二,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我们可以三五个学生去肯德基坐坐,也可以一帮朋友在KTV唱唱,但真心希望大家在自己心烦气躁的时候能去感受一下这静心的艺术,这柔弱的声音。因为:中国佛教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备课时亦是如此,再好的教学设计,没有必备的教学资源也是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本堂课借助网络多媒体教室,学生从上网收集、筛选“动手做资源”到自主探究学习,打破了从前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枯燥无趣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更多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学习,把学生被动的课堂变成了主动的课堂。

美术鉴赏课最主要的就是看清画面、条理清晰、分析画面,本堂课借助电子交互式白板的辅助功能,综合应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直接标示注解、放大缩小等功能,可以说让学生拿着“手术刀、显微镜”把图片鉴赏得更加清楚,条理清晰。

本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生生讨论、学生讲授、教师补充,师生互助、材料补充等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探究,对龙门石窟进行了解,学生能够在网络中查找到大量清晰的图片,用卫星地图宏观欣赏,通过文字资料了解更多石像背后的故事,多方面感受自然产生种种不同的感受。但在学生“动手做资源”环节中,学生也因信息素养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等问题,无法准确地在网上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最好、最有效的资料,今后笔者需要改进教学设计,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

点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