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信息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散热量计算;TDCS系统;TMIS系统;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地面安全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U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0-0096-03
大准铁路正线全长264公里,为单线一级电气化铁路,是全国第二条开行万吨列车的重载铁路。2011年完成7600万吨的运量,随着运量的增加,运营管理现代化也就日益重要。大准铁路公司作为大准铁路繁忙线路的建设和管理者,迫切需要运用信息系统来支撑日常繁重的运营管理工作,全面规划和建设适应大准铁路特点的信息系统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为此,大准铁路公司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2006年邀请中铁信息工程集团公司就大准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进行设计。总体方案设计在结合大准铁路公司的特点、已建设的信息系统、业务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考虑的基础上,借鉴国铁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经验,形成《大准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以此作为今后项目立项、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情况
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体现“以生产运输指挥为主、以经营管理为辅、以决策支持为补充”的设计理念。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期优先考虑建设与调度指挥、运输组织、行车安全相关的信息系统,中后期再考虑建设相关的经营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各系统建设要尽量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要考虑系统软硬件的冗余、容错性,争取系统的少维护、免维护。
按照《大准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008年以来主要组织实施了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调度远动系统、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等和调度指挥、运输组织、行车安全相关的系统。以上系统的投入对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指挥人员工作条件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TDCS系统
TDCS系统是铁路列车调度实现透明指挥、实时调整、集中控制的现代化信息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指挥人员工作条件的重要行车设备。
TDCS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列车调度员完成列车运行阶段计划的编制、调整、下达;调度命令的编写、下达;通过车站行车报告信息系统的配合,自动完成列车运行实际图绘制等工作的系统。TDCS系统中,采用车站报告软件和列调台软件两套软件实现列车调度主要业务。
1.列调台软件主要功能包括:
(1)操作列车运行线。
(2)输入行车限制命令及注解:铺画各项行车限制命令的功能,包括“区间封锁、区间慢行、车站封锁、车站慢行、维修天窗、图表记载”等,同时还可以根据铺画出来的图形自动生成封锁调度命令。
(3)邻台计划交换:邻台之间通过台间站交换数据,用计算机实现之后,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传输大量数据。
(4)自动调整计划。
(5)计划自动下达与接收车站报点。
(6)调度命令:通过使用该功能,调度员能在计算机上编写调度命令,保存,并下达到车站,车站值班员电脑上能接收到命令,并可以签收确认。
(7)辅助窗体:实现当班记事,交接车数统计,列车编组单记载,报点通信监视,区间运行
分析。
2.车站报告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是实现调度所行调台和车站的信息交互,即行调台的调度命令、阶段计划下达、车站的报点、甩挂车作业和现在车上报、记录列车运行日志,即替代中间站的运统二或区段站/编组站的运统三。
(二)TMIS系统
TMIS系统主要包括确报、货票、运输计划、车辆、编组站、货运站、区段站、分局调度、货车实时追踪、机车实时追踪、日常运输统计、现在车及车流推算等子系统。主要包括计划调度、机车调度、货运调度、施工调度、统计分析、车站综合管理、货运制票、确报、车号自动识别等子系统。
1.计划调度系统主要辅助调度员完成收集站存车、到达车和出发车的自动入流、自动编制列车班计划和阶段计划、调度命令和注意事项的录入、计划和调度命令的下达、自动生成分界站列车车流交换数据。
2.机车调度系统主要包括机车工作计划的编制、执行、机车运用概况、机车周转图兑现率、调度命令等功能。
3.货运调度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货运计划、技术计划等运输计划为依据,列车工作计划为基础,实现以货运工作日班计划、调度命令和各类查询等信息组织和查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全面掌握制定和实施货运工作日班计划所需的各种信息,自动或辅助生成货运工作日班计划,实现货运工作日班计划的计算机信息
管理。
4.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中间站所需的各项作业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裁剪,主要优点一是实现了车站系统的内部整合,二是实现了车站系统满足企业数据共享的要求,三是实现了多个车站共享一台服务器。系统具有可拼装的结构,每个车站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为各岗位定制功能,可以随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较容易地增加功能。通过系统的内部整合,大大减少信息输入的工作量,实现了一次录入全程共享;通过系统的外部整合,可满足上级部门的信息需求。车站和公司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参加车站的管理,了解车站的作业进展,系统所建的预警系统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5.货运制票系统主要功能是在货运制票站,车站制票人员严格以运单为依据填制货票,通过和其它系统共享信息,完成输入、计费、制票、存储等过程。根据车站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可选择共享运单数据,制票完成后回填运单库。提供了共享计划数据的功能,便于统计计划外装车及计划完成实绩。利用车号自动识别信息,减少车号人工录入的出错率。
6.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对铁路车辆、列车、机车运行位置信息自动采集和报告系统,系统实时准确地采集列车车次、车辆车号等信息,结合确报信息、货票信息、车站作业信息、调度系统信息,可实现对机车、车辆、列车的动态追踪管理,可对车辆使用时间进行准确计算。
(三)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是为防范车辆轴承故障而引发的热切(车轴高温熔化而断裂)脱轨,在铁路沿线建立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利用轨边红外线探头,对通过车辆的每个轴承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实时上传到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进行集中报警。通过配套故障智能跟踪装置,实现车次、车号跟踪,热轴货车车号精确预报,及时进行检修。
(四)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
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是利用检测平台重点检测货车运行安全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车轮踏面擦伤、剥离以及货物超载、偏载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
(五)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
IFTS是利用应变片技术,测量车轮对钢轨的垂直及横向作用力,进而将对钢轨造成伤害的车轮、转向架及超偏载车辆检测出来,并实施报警以保证行车安全。
三、大准铁路信息系统在运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
(一)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投以来,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天窗利用率:平均缩短天窗点下令时间30~50分钟。
2.提高运输效率:平均每天多发送列车3~5列。
3.优化作业:监督各站作业情况,组织汇让车、装车、调车作业及时准确。
4.提高运输收入:以每天多运3列小列为例,56节×80吨/节×3列×0.15元/吨公里×264公里≈53万元/天。
5.降低行车指挥人员劳动强度:(1)行调通过网路下达命令,不需要口头传达;(2)自动生成运行图,改变了传统的行调人员“一支笔、一把尺子、一块橡皮”的传统作业模式;(3)便于车站值班员更好地组织行车:车站值班员终端系统为车站值班员提供本站和相邻车站及区间的进路排列、信号显示、轨道电路占用、列车车次号信息、列车早晚点信息的透明显示,保证车站值班员能够及时了解本站及相临车站的站场状况和列车运行状况;(4)自动生成车站行车日志。
(二)电力调度远动系统
电力调度远动系统自投运后,电力调度员利用远动系统直接操作全线分断开关,全线各站停送电情况一目了然,开关的准确动作率达到97%以上,没有发生一次误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操作效率也大为提高,每一个“天窗”的停送电时间较以前至少节约6分钟,按全年开150个天窗计算,可节约15小时,每年可增运12万吨。
四、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大准铁路现已建设的主要系统有:铁路列车指挥调度系统(TDC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IFTS)、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电力调度远动系统、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行车远程监控系统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等。
由于以上系统都是各自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单独组网,导致:(1)信息不能共享;(2)通道资源浪费严重;(3)系统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重复投资;(4)维护力量薄弱(各系统各自建设、各自维护)。
五、有关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根据神华集团、准能公司、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规划,大准铁路将重点结合公司的特点、在已建设的信息系统、业务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考虑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调度、综合巡检、综合管理三大信息系统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1.进一步完善综合调度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各子系统功能模块,使各子系统更好地提供完全符合大准铁路公司实际应用的功能与流程。
2.建设综合巡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务、供电、信号、通信等单位的巡检工作统一进行,通过短信、有线网络传输等方式将巡检结果、故障等信息及时传送给相应单位的维护、管理人员,形成完善、便捷的巡检、派修、检查机制,改变长期以来巡视监查不力的局面,有效节约劳动力资源,提高巡检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3.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现有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提供决策依据等功能,系统建设要有良好的兼容性,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建设的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入。含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务管理信息系统、机务管理信息系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供电管理信息系统、信号管理信息系统、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
参考文献
[1]关振东.信息化与铁路运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中铁信息工程集团.中国铁路TMIS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安路生.中国铁路运输新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关键词:铁路供暖;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need of heat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ail heating devic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nalyze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heat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railway heating; dev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S91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铁道部和铁路局不断的投入及新建铁路不断的接受,不同种类的供暖设备也随之增加,铁路供暖设备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对铁路供暖设备更好的管理,就应该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铁路供暖设备的管理。如何更好的实现铁路供暖设备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铁路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具体来说,实现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管理,在铁路部门不仅能实现设备数据共享,提高运行维护能力,也能改变原有的经验型管理模式,在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供暖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向检修维护工作人员提供相应依据,为工作人员检修维护提供相应依据,以保证供暖设备正常运行;现在一些设备管理主要采用的检修维护运营体系,一般是用ERP或EAM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系统的先进之处就是能进行规范的管理并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不仅能对检修费用、备品配件及进度进行跟踪,同时也能进行相应控制,能对设备进行全程管理。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提升设备维修效率,同时也能对各项资本进行相应控制,能从整体上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及水平;信息化供暖设备管理,也能促进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运作。其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相应数据进行有序整理、加工,形成信息后进行相应分析、判断和汇总,在此基础上能直观的对相应图表和曲线进行相应分析,以保证各种考核指标的有效性。
二、铁路供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1.对信息化在供暖设备检修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随着EAM的引进,工单已经成为供暖设备重要信息资源。这种工单可以成为任务单,不仅包括供暖设备管理中的所需要的备品、材料、人力、工器具,同时也包括检修工艺标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工单,就能掌握工单中相应内容。在工单审核期间,管理人员可以一次签发多种工单需要的工作票,同时也包括危险因素预控措施,当负责供暖设备管理人员的、检修材料的消耗及检修工艺要求做好后,工单就可以进行运行状态。当工单结束后,相应措施不便可以恢复,工作票也会终结。EAM系统中工单执行过程中,相应工作票及操作票是一环扣一环的,要尽量避免各环节的失误,以免发生相应事故,而使保证供暖设备正常运行。
2.对信息化在设备监测与运行状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随着铁路建设工作不断的进行,铁路供暖设备也随着增多且种类多样,铁路供暖设备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维修管理压力。供暖设备维修管理在检测、运行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铁路供暖设备进行相应管理。EAM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维修管理带来方便。其作为设备检测与运行状态管理系统可以对维修理论进行预知、对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控制机、对决策理论和可靠性理论进行相应指导。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铁路设备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对设备进行无线检测、无线传输和分析,还能在线监测、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周期费用,还能支持系统进行无缝集成,为设备状态预知维修及经济寿命提供相应依据,以便更好的实现实时监测和检测,以保证铁路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这种信息系统平台是由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系统构成的。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就是测量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的集成,检查人员只要携带相应测量仪,就能对相应监测点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直接传给供暖设备监控中心。一旦超过报检值检测数据,就会自动报警。当监控中心受到检测数据后,就会对相应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相应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最终给出相应结果;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就是一种集振动、位移、间隙、温度、流量、压力和电信号等参量为一体的动态网络化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重要涉笔开发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频谱、小波进行分析,并实现信号采集、存贮、报警、分析和处理等功能,以实现供暖设备实时检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分析、整体一些关键历史数据、资料及记录,建立相应费用分解结构,以反应其内在规律。其最大的功能是能对设备使用年限及报废进行相应预测,以便为铁路供暖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对信息化在供暖设备的备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供暖设备备件管理作为设备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储备备件,可以为及时维修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其也是维修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不仅能减少设备停休时间、缩短维修周期,也能提高维修质量,完成维修计划、保证铁路供暖设备正常运行。就目前备件管理业务流程来看,仍有很多缺陷。在购买相应备件的时候,最好去大型的商务平台去购买或是去网上超市去购买,将电子商务、网上超市和设备备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一种新型的备件购买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拓宽购买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供暖设备管理,不仅能降低设备备件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也能保证供暖设备的有序进行。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铁路部门现在乃至未来发展趋势。铁路供暖设备能否顺利进行,将直接影响着铁路供暖质量及供暖效率。随着铁路部门不断的发展,供暖设备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多。在新形势下,要想更好满足铁路供暖设备相应需求,铁路供暖设备信息化应用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毕竟信息化在提高供暖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彪.关于铁路运输房建供热采暖设备管理对策的探讨[J].西铁科技.2009.(02).
【关键词】光纤无线传输对比优点缺点比较 方案的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N818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天津南环铁路有限公司是由原铁道部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由北京铁路局负责对其进行总体调度指挥及相关工作的指导,南环公司目前管辖车站8个,地理位置均处在天津市西青区、大港区及塘沽区的管辖区域内。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腾飞猛进的中国铁路来说,网络技术已经是铁路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从客票网购到货车申请,从调度指挥到信息上传,从数据统计到资金清算等等一些列的工作都已经离不开网络支持。而天津南环铁路有限公司与相隔几百公里以外的北京铁路局间的信息沟通,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一、光纤传输与无线传输对比
1.1、概念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以光波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首先是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声音,文字,图像等数据信息进行光电转换,即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再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再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最后还原成原信号。简单的说就是信息由光发射机到光纤再到光接收机的过程。
无线通信: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1.2、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缺点比较
光纤通信 优点:(1)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 (2)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 (3)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电通信不能解决各种电磁干扰问题,唯有光纤通信不受各种电磁干扰。 (4)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 (5)材料来源丰富,环境保护好,有利于节约有色金属铜。 (6)无辐射,难于窃听,因为光纤传输的光波不能跑出光纤以外。 (7)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缺点:(1)质地脆,机械强度差。 (2)光纤的切断和接续需要一定的工具、设备和技术。 (3)分路、耦合不灵活。 (4)光纤光缆的弯曲半径不能过小(>20cm) (5)有供电困难问题。
无线通信 优点:(1)成本廉价。无线数传模块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投资是相当节省的。 (2)建设工程周期短。用数传模块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只需要架设适当高度的天线,工程周期只需要几天或者几周就可以,相比之下,无线的方式可以迅速组建起通信链路,工程周期大大缩短。 (3)适应性好。 用无线数传模块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将比有线通讯有更好的更广泛的适应性,几乎不受地理环境限制。 (4)扩展性好。采用无线数传电台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只需将新增设备与无线数传电台相连接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扩充了,有更好的扩展性。 (5)设备维护上更容易实现。采用无线数传模块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只需维护数传模块,出现故障时则能快速找出原因,恢复线路。
二、缺点:(1)只能在视线范围内建立链。 两个通信点之间视线范围内必须无遮挡,必要的时候需要考虑线路中间将来可能出现的树木,建筑物的遮挡。 (2)通信距离受限。 目前用于地面民用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能达到的距离一般为200m到6000m,受安全发送功率、数据速率、天气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使用的距离要短一些。 (3)天气影响链路的可靠性。 天气因素尤其是大雾所引起的光的色散影响激光通信的可靠性。据测算,当距离在200~500米之间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均可达到99.999%的通信要求。 (4)安装点的晃动影响激光对准 楼顶晃动(受日光,风力的影响)将影响两个点之间的激光对准,使链路质量下降。 (5)意外因素使通信链路的阻断,可用性受限制 点对点及点对多点模式中,如有一条链路被隔断(如飞鸟经过链路空间),通信将受阻。
三、天津南环忒路有限公司网络发展需求及无线方案
目前南环公司为了保证光纤通道以外中断后,能够继续保障信息的畅通,需增加备用网络通道,并需在主通道中断后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运用既有光纤通道做备份不能避免主备通道同时终端,同时通过光纤与无线的对比不难看出铺设光纤通道的资金大、工程量大等缺点,因此架设无线网络备份通道是优先选择的对象。
3.1、备用网络通道位置选择
为了保证架设备用通道后的网络安全,设计通过南环公司管内官港站作为通道的出口,通过北京铁路局管辖的咸水沽站等车站绕行至北京铁路局天津信息中心后,与南环公司信息中心对接,形成安全的环形网络备份,
3.2、地理方面,邓善沽车站与东大沽车站直线距离为5.97公里,之间无明显障碍物。东大沽车站有通信塔,塔高20米左右。邓善沽车站有通讯塔,塔高25米左右。邓善沽与官港站之间直线距离4.77公里,两者之间有津晋高速穿过,高速高架桥高20米左右,有部分遮挡。官港站也有通信塔,塔高20米左右。咸水沽站距离官港站最近,但是还是本项目中的最远距离,具体直线距离数值为9.81公里,而且两者之间有两个村落、两条高速遮挡。其中中兴村较小,村中建筑基本为平房,遮挡较弱。邓岑子村较大,村中建筑多为楼房,而且正好有一片5、6层高的楼房在链路中间,遮挡十分严重。咸水沽站有通信塔,但塔高较矮只有15米左右。
3.3、方案设计
1)在邓善沽车站和东大沽车站各加装一台PTP300非视距无线网桥,做一跳无线连接,保证带宽在10M左右。然后在主交换机上做设置:以无线链路为备份链路,把原来的铜轴专线作为主链路,形成环网。为了能很快进行通信,设备之间通过双极化定向天线进行通信。
2)在官港车站和邓善沽车站各加装一台PTP300非视距无线网桥,做一跳无线连接,保证带宽在10M左右。然后在主交换机上做设置:以官港—邓善沽—东大沽无线链路为备份链路,把原来直接链接东大沽的DDN专线作为主链路,形成环网。为了能有稳定的带宽,设备之间通过双极化定向天线进行通信。
3)由于距离较远且遮挡比较严重,在咸水沽车站和官港车站各加装一台PTP500非视距无线网桥,做一跳无线连接,保证带宽在10M左右。为了能有更好的非视距绕射性能和稳定的带宽,我们在此条链路应用了冗余带宽更大的PTP500,而且设备之间也是通过双极化定向天线进行通信。
4)由于咸水沽车站原来有路网光纤上联,那么无线链路:咸水沽—官港—邓善沽—东大沽链路在此节点正常应该作为备份链路进行设置。
5、非视距无线网桥的引入
由于在部分区段有障碍物遮挡,因此为了保证无线网桥能够绕过障碍物达到信息对接,不得不引入非视距无线网桥。绕过建筑物进行传播的方式,来促进2个点之间的联通,两点之间也可以通过按预先设定的系统号拨打,网络之间的互相访问如同在同一所建筑物内访问一样便捷。
四、方案的可行性
4.1、通过对现场地理位置实地踏勘,并进行非视距无线网桥的试验连接,基本能够保证通道不受障碍物遮挡等因素影响,通过实际检测,技术指标基本稳定。
4.2、通过对官港出口至北京局天津信息中心间路由器远程登录查看,相关配置满足搭建无线网桥的需求。
4.3、通过对搭建外线网桥费用测算,远远低于沿线架设光纤的高额费用。同时充分体现了其架设周期短,速度快的特点。
【结束语】:无线网桥的发展趋势 ,由于天津南环铁路有限公司管辖车站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同时沿海车站铺设光纤困难等阴虚影响,在无线备份网络通道架设运用后,作为成功案例,必将在南环公司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通信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5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铁路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被纳入国家“金审工程”,在国家审计署及计算机技术中心广大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审计信息化发展迅猛。铁路内部审计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相关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普遍。但相对于铁路行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来说,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环境下铁路内部审计现状
1、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2000以年后,国家审计署及铁道部审计中心加大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人员基本上告别了“纸+笔+计算器”的传统审计模式。进入新开发的审计信息系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大大减轻了审计人员工作负担。但无论是从审计信息系统完善程度、审计人员信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来看,还是与国内外先进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相比较,我们无法否认,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2、铁路行业信息化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差异日益凸现
铁路会计电算化发展迅猛,导致原来针对手工会计系统设计的内部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配合电算化会计系统变革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信息化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有:第一,审计人员工作量分布重点的转移。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翻阅被审计单位资料,但通过铁路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很快就可以按照电子科目通阅被审单位总账、明细账。第二,审计法规库信息系统的建立。传统内部审计当中,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项目违规后,需要查阅相关法规书本,引规定性。但通过电子法规库,审计人员可以分类检索所需法规。第三,审计底稿电子化。传统铁路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手工纸质操作。信息化环境下,电子化底稿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还统一了审计底稿标准。
3、铁路内部电算硬件条件形成信息化、网络化能力较弱
在2000年左右,铁道部审计中心提出审计人员应每人配置一台便携式电脑,便于到站段审计时随身携带,提高审计效率,使得铁路内部审计电算硬件条件有所改善。2004年,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才开始广泛启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取数接入端口导入被审计站段的财务数据取得基础账务。但是,截至目前,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后续开发脱节,许多功能虽然存在,相关信息库却未建立,网络平台搭建进程缓慢。
4、信息化环境下铁路内部审计地位有待提升
大众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中央提出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金字工程后,有明显提高,但是对于内部审计还是只停留在“协助管理,点到为止”。基于此,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铁道部属各局之间、层级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重建设轻应用、有的重开发轻推广、有的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特别是对计算机在信息化审计实施中的应用重视不足。
二、信息化环境下铁路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占有并共享的有效信息不足是铁路内部审计许多问题的根源
目前铁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占有并且能够共享的有效信息不足。一方面内部审计信息不完整,不能对审计决策、审计实施形成有力的信息支撑。如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从局同级部门取得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在被审计单位审计进行中,取得相关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性、说服性较差;在审计结束阶段,对审计问题引规定性的有效法规信息不足。另一方面共享性差,有限的信息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点在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铁路行业分布区域广,部署各路局都有自行的一套机务、车辆、工务等系统内部审计经验,本来有限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无法进行交流,导致铁路整体内部审计业务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2、铁路内部审计业务与铁路信息化发展不一致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另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内部审计业务水平与铁路信息化水平不匹配。少数审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还有些审计人员只仅仅应付于简单审计的需要。在整个铁路内部审计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对审计人员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另一方面由于铁路部门生产力布局调整导致各种内部审计业务量陡然加大,以前计算机中建立的可利用的资料种类、数量和质量又不高,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没有真正应用起来。
3、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审计必要技能掌握欠缺
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运营站段会计岗位调转而来,他们拥有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熟悉铁路运输的财务核算流程,‘对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轻车熟路,但就专业的审计业务及与审计相关的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工程、法律而言,还存在许多欠缺,而正是这些知识技能才能保证铁路内部审计执业质量。
三、信息化环境下铁路内部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1、推广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在审计重点中的应用
(1)资金筹集内部审计与资金管理信息技术模式
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筹集大量经济、安全和高效的资金。这些资金一方面由国家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向国内外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筹集。筹资过程及筹资结构是否合理,国家投入和向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筹集的资金是否得到安全、有效的使用,必须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针对资金筹集内部审计,可以建立资金管理信息技术模式,要求它能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对财务部门提出的筹资方案进行评价。首先,通过财务管理相关软件从理论公式演算上分析资金结构是否合理、资金成本是否经济,应提出审计意见;然后,通过法规库对筹资程序的合规、合法性,各筹资对象间是否公平竞争,是否有舞弊行为等,进行审计监督;最后,通过铁路运输审计管理系统查对账务,监督铁路发展资金是否合规合法。
(2)建设项目审计与更新改造信息技术模式
为使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扩充以改善运营紧张的状况,并形成覆盖全国的快速客运网络和大能力货运网络,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大量的路网建设和改造。在路网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对完善的更新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内部审计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
与评价。
在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要通过更新改造法规库重点审计建设项目的各项建设程序是否合规、合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等是否规范完整,审批权限是否合规,概算编制是否合规,资金来源是否正确、到位等等。
在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可以建立投标单位信息库,针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评标、定标是否合规、公平、公正,有无泄露标底、内定中标单位等舞弊行为。
另外,工程预、决算是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是建设资金支出的最后关口。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工程预算、竣工决算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量进行估算,然后与编制的预算进行核对,查看定额套用是否正确,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严格执行概算,有无高套定额等问题。
2、利用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经验来提高铁路内部审计水平
手工条件下,铁路内部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影响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大了审计风险。而将某些成熟的内部审计程序和内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铁路运输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3、加强审计软件开发及信息网络构建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发展对铁路内部审计的推进。一个高效、实用的内部审计软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软件开发: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内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根据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要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信息对接与共享,必须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一方面要做好信息收集、整理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铁道部、铁路局、基层站段分层次的审计数据库,包括宏观经济、法律法规、审计对象以及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以往铁路内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审计结果和审计专家经验等信息。另一方面要依靠有效的网络,分层次地形成信息共享。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计划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等都会依赖这个平台方便有效地展开。
按照中央金审工程加强信息化审计总体设计方案,铁路内部审计可以规划自己的审计信息系统及网络系统,如设计小的审计内网(审计人员使用)、大的审计专网(铁路内部人员使用),以便有效地与审计署的信息交互,与铁路内部非信息的资源共享,推动信息化建设。
4、大力开展部内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培训
近几年,铁路内部审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铁路内部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招聘考试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部属各局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有些地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在职人员总数的5%左右,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所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培训需纳入审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内容。
关键词:铁路;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铁路财会工作将推进财会信息化建设做为工作重点,以此达到规范财会工作、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实现对国有资产有效监督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于铁路财会工作中,对于提高财会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国铁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认清这些问题并加以切实解决,才能推动我国铁路会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铁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存储和处理,进行会计核算,并可以为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可靠辅助信息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对各项经济事项或经济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相比较传统会计而言,铁路财会工作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体现出以下优势:其一,加快了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会计信息化的完善带动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化,从而实现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其二,提高铁路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管理由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核心效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三,铁路当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成本,实现了定额和计划控制的自动化,使铁路的生产效率、经营效率均可以按照既定目标运行,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切实执行。
二、我国铁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就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而言,其主要是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对于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致使黑客通过木马程序盗取个人账号或信息的情况屡有发生,并且对于这类涉及虚拟财产或债务的犯罪案件也比较难于查处。此外,网络上大量的病毒攻击也是困扰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一大难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稳定性差
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情况,主要取决于其相应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然而,我国目前研发的大多数会计核算软件均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由于软件问题导致工作人员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致使大幅度增加了办公成本。
(三)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
在铁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财会人员职责分离不明确、会计岗位责任制缺失、授权混乱等问题,这主要源于铁路尚未建立起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在这种状况之下,会直接导致铁路会计信息失真、权限失控,进而对铁路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会计信息系需要高素质、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铁路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尚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需求。就会计人员而言,一些铁路会计人员固步自封,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其自身知识结构无法得到完善,业务能力无法提高;就铁路当局而言,虽然每次都会进行新系统的推广与培训,但是培训时间过短,不能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系统的操作要领和相关知识。
三、解决我国铁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
首先,对于日益增多的网络犯罪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目前,我国虽然也设立了网络警察,但由于制止网络犯罪的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其次,铁路部门应对存在于会计系统的各种安全问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查杀电脑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或木马程序;再次,必须有效地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和修改,并对重要文件采取加密等措施或是利用网络软件对读取权限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此来避免会计数据信息被删除或破坏;最后,需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检查。一旦系统被破坏,系统软件应具备强制备份、紧急响应、快速重建及恢复等功能。
(二)改善系统软件的稳定性
改善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软件存在bug等漏洞,使软件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软件的运行环境也应尽可能与操作系统相吻合,防止不兼容的情况发生。为了使系统软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软件开发商应在系统运行之初做好大量的模拟试验,使会计系统软件更符合铁路部门的客观实际情况。此外,在软件研发后,应先找一些试点单位进行试运行,并结合具体运行情况对软件中存在不足之处加以解决和修改。
(三)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铁路当局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首先,明确会计岗位设置,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其次,严格控制网络使用授权,确保已生成会计信息或文件资料的安全性;再次,建立并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做好系统的维护管理、程序和数据的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
(四)提高铁路会计综合素质
由于铁路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赋予了会计工作新的职能,为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铁路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和能力培训,使会计人员在扎实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保密技能、会计管理职业技能、网络操作技能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人员在铁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助推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效率,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水平。此外,铁路部门还应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严格遵守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铁路运输;优点;现状;途径
Abstract: current e-commerce and the emerg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led the great change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as a whole. In e-commer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ailway transport,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Article briefly explains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railway transport, explains the benefits of railway Informationization,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Informationization, and finally with today's actual, sum up the ways of the realization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the era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formationization.
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railways; advantage; the status quo; way
【中图分类号】F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电子商务(E-Business)是在Internet等网络的广泛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对现有的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传统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业,怎样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铁路运输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特征,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指挥决策的信息化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关键核心技术,通过铁路运输信息化总体规划、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电子商务系统、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和决策支持与综合应用系统等6个方面,建立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化标准规范、生产指挥自动化、电子商务营销系统等铁路运输现代化保障体系架构。
二、电子商务应用于铁路运输的优点
铁路运输具有安全性、速达性、准确性、经济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在运输市场中具有教强的竞争力。因此,在铁路运输领域发展电子商务,会大大提高铁律运输的效率与效益,待运作成熟后,可逐步在全铁路系统推广。
1.网络信息优势
目前,以TMIS为核心的铁路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铁路信息化的建设趋势正在以TMIS为基础向全面建设铁路信息化方向转变。铁路范围内的物料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已初见端倪,财务会计结算系统、客票跟踪查询系统等应用系统已经成熟。
2.营销管理优势
我国的铁路系统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的管理模式,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制度化很强的企业,不适合完全的市场放开。另外,铁路运输还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在这个特定行业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有利于对运输业务进行统一的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从而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铁路路网优势
至2010年我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将超过9万公里,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在速度方面,我国将以大力发展开行时速达250km以上的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为目标,在全国主要干线和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开行时速180km~200km的准高速列车;在普通线路上开行时速约l20km的快速列车。我国铁路基本遍布全国各省、区及直辖市,巨大的路网构成了强大的实体物流集疏运网络体洗,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所无法超越的巨大优势。
三、电子商务应用于铁路运输的现状
1.铁路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目前铁路当局组织结构的战略目标存在不一致。过程中出现条块分割等诸多不利于铁路运输业协调、统一发展的因素,出现了只注重眼前私利,而缺乏整体效益的现象。虽然铁路当局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只是在单项应用上收获了一定成果,但没有明显的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没有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组织整体的利益目标却没有实现。
2.目前的铁路信息化建设较多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铁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而当前铁路部门投入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没有对与此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因此,投资回报有限,甚至出现了负效益。
3.铁路运输信息化实现的基础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信息通道能力与铁路运输业务量的增长不适应,铁路光纤数字传送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诸如,信息不能实现数字化接入、陈旧设备超期服役、铁路信息安全保证系统不完善、信息标准化体系不统一等。接入网端的不统一已经成为了阻碍信息通讯的主要瓶颈。
四、有效实施铁路运输信息化
1.改造和完善现有的铁路分支,形成全路数据库。它的传输速度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能够满足开通数据通讯、邮件传递和远程会议的需要,显著提高网上信息服务能力,也可以为铁路信息高速公路提供铺垫。
2.尽快完善售票系统,利用多样化的软件,以适应不同的结算方式,整个路段都要使用统一的客票格式。
3.建立并完善铁路运营信息系统,也称作OIS,它的规模要比铁路运输管理系统更大,数据库更多,且利用率可以很大的提高,可以交换网上的传输信息,并逐渐走向铁路高速公路。
4.大力推广信息控制系统,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保证信息传输的高速率和高可靠性,此外,还要考虑到卫星系统和无线信息渠道对信心传输的高要求,在实践中逐渐推广。
四、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下实现铁路运输信息化
1. 实现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现代化。铁路部门应该积极开发新一代集中调度指挥系统包括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另外,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高效的铁路信息化系统需要一批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来准确应用。这就要求铁路部门应与专业的铁路、交通院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以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培养一大批业务骨干,来推动电子商务在铁路运输信息化的建设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2. 强化铁路系统内部的信息化运作机制。在将电子商务应用于铁路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针对影响整体效益发挥的关键问题进行治理,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另外,实现铁路运输治理的信息化,应用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努力构建数字化铁路格局,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
3.实现机务、电务、车务等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尽快的完善列车控制等系统,特别是临时性抢救系统、监控系统和道口列车的监测系统等,在各级指挥中心,大规模的利用多媒体显示系统。同时,有必要在各指挥中心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立相应的办公室,统一规划,集体实施,坚持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发挥铁路部门的传统优势,在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4. 强化铁路运输生产信息系统运营的技术保障,完善铁路运输的数据通信网络。努力实现调度通信的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一套统一管理、反应迅速、技术可靠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维护体系,以保障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转。
5. 应建立铁路运输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强化铁路运输信息化的安全。可以将铁路运输信息网络在逻辑上分为多个层次,例如,外部访问服务网、内部传输服务网和生产信息网等。将不同系统层次设定用户使用权限,将用户权限设定在一定的网络范围,以减少不同层次之间的干扰。为了确保铁路运输信息系统的安全无误,还可以采用以遥感技术、监控技术为支持的行车安全保障设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铁路运输也必须适应这一潮流,为自己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局面,当代的网络信息化给铁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要想在与其他运输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和方法上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建立一种新型的铁路运输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毛志周,以太网业务接口在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09(1)44—45
关键词:铁路计算机 信息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6-0125-01
1、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定义和设计原理
1.1 何谓计算机信息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是指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管理人员通过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处理数据之后,获得自己所需要资料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多计算机硬件方向资源信息的优化和整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协助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预测、控制以及帮助决策的作用。总的来说,计算机信息管理新系统就是充分利用网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一种全面的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
1.2 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设计原理
(1)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一般设计过程: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系统构建的原理是首先要全面分析数据信息,进而确定对信息管理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来实现对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铁路系统的信息化。
(2)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在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中,往往采取分层设计的思想。从目前应用实践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四层结构:数据输入层,数据输出层,信息检索层和软件维护层。
2、铁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从当前铁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2.1 文字处理
在铁路系统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用于业务需求的文字处理功能。从过去传统的文件管理与打印,到今天提倡的无纸化办公业务中,文字处理是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最基本的业务范畴。
2.2 数据采集
铁路计算机对信息管理离不开对相关数据的采集,这也是计算机超越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由于铁路系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对数据采集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的技术手段也基本成熟,比如我国高速铁路的建成,其运行基本上是全自动化操作,而这其中就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
2.3 数据处理
铁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其本质就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加工成各类信号与信息,为铁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从管理层面来说,数据的处理还涉及到各类数据资料的管理,比如存储与计算等。
2.4 科学预报
铁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还涉及到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为铁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信息预报。比如对客流量的预测从而为票务的发行提供依据。
3、当前铁路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1)信息设备老化,网络不健全。尽管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建成大量的高速铁路,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铁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中,网络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从基础设施来讲,还存在着部分信息设备的老化情况,影响了铁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投入建设经费有限。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经营的经济效益问题,而把铁路系统戏称铁路是“铁老大”。事实上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经费的投入仍然不足,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铁路基础建设以及硬件设施方面。对于铁路计算机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而言,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比例。
(3)铁路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铁路信息系统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其建设、使用、维护维修、安全保护需要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掌握现代铁路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目前铁路系统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网络管理和软件开发技术骨干力量薄弱。
3.2 加强铁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的建议
(1)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领导的支持。铁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其实质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系统目标在于铁路系统管理职能的总体优化,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和主要领导统一指挥,势必难以克服传统习惯势力的阻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2)完善技术手段。就铁路网络系统而言,单靠以前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网络环境下多项信息系统同时实施的状况。同时,人员的有限性也增加了对现有网络环境进行高效管理的难度。因此,需要在管理技术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简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实现网络中心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提升信息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各项铁路业务的正常运行。
(3)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全策略。铁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离不开对信息安全的防范与管理。在当前铁路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了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但我们应当意识到,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考虑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不是有了安全问题才采取措施,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防范。而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发生,且尽可能减少安全问题给网络信息系统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4)建立素质较高的计算机技术管理队伍和应用队伍。计算机系统关键在于使用,系统开发与利用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人的素质,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是技术应用的最终决定因素。一方面,要树立信息化观念,使大家对信息化有一个感性认识,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便利性、有效性,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他们既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熟悉本单位实际业务,与业务人员紧密配合,促进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4、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21世纪的社会中,我们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对于我国铁路系统而言,铁路系统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离不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大缩短了管理决策时间,提高了铁路系统决策性的反应速度,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字: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目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信息化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铁路事业发展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铁路工程项目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对工程建设管理进行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一、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要求
铁路总公司、路局要求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对铁路建设而言,隧道施工安全一直是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重点,以信息化实现超前预报、围岩量测的过程控制,成为了新形势下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面对铁路建设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只有充分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充分共享,才能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成本、进度实施有效控制。
2、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要求
信息化也是提升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各参建单位人员在知识结构、管理经验、认识水平的差异,最终会在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方面反映。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一个能涵盖工程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涉及的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实现高效、统一、规范、协调的管理和控制。
3、铁路项目特点的要求
铁路工程施工一般都比较复杂,通过采用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遥感遥测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统一性和完整性,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各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点
1、针对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安全的凸显问题,为强化风险管理,课题开发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
2、为加强现场监理的履责管理,课题开发现场监理管理设备(PDA终端)。
3、为加强原材料进场监控与管理,课题开发拌合站、试验室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4、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重点开发、完善了检验批管理分析系统。
三、信息化实施及应用
1、质量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原材料控制、工程过程试验及现场检查、工程质量验收等手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主要使用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块、监理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来完成此控制功能。采取对拌合站和中心试验室检测数据的采集并自动录入检验批,加强对工程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对监理人员现场及时签认检验批和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如为了加强工程管理,更多的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监控项目进展,辅助管理决策,研发专用终端PDA设备,开发监理移动办公平台以支持监理相关工作,引入身份验证、GPS定位等技术支持现场检查工作,可以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针对性验证;通过无线4G、WIFI传输技术将数据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控制中心,解决数据采集及时性问题。
2、进度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信息化进度控制主要通过收集各单位工程完成情况,系统自动汇总检验批完成情况,形成整个项目的实物进度报表,并以形象进度图的方式直观对重点桥、隧进行实物进度管理;通过网络计划的制作形成整个项目的时间进度图,对于项目的超前、滞后信息进行直观反映或报警。工程进度仅用传统进度报表的形式无法形象、直观的表达。研发工程形象进度动态管理系统,对图形功能进行扩充,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状态,按照设计或施工工序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工程完成进展情况。
3、投资控制实施
主要通过系统中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验工计价、计划统计、变更设计管理来支持参建各方围绕工程投资进行的相关业务活动,为控制投资提供基础支持。其它支撑模块包括设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等支撑模块。
4、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的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期控制的重要手段,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整个项目的指导性施组,并按照实际的工程进度调整,且可控可追溯;施工单位根据指导性施组,结合现场的环境及施工条件编制实施性施组,根据实际进度也可以调整实施性施组。研发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①以施工组织形象进度图为展示载体,提供指导性施组及实施性施组的导入和维护,支持对施工组织的动态管理与调整。②引入版本管理的概念解决施工组织调整带来的原有方案的追踪问题。③建立桥梁控制点及隧道控制点的进度分析模型,用于自动分析当前进度及计划进度间的差异。④系统集成,实现形象进度图、横道图、曲线图、内业资料的无缝链接,便于施工管理和信息追踪。
5、视频监控子系统的实施
根据建设指挥部管理项目特点,按下列原则设置视频监控点,实现对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的监控监管:①3km以上的长大隧道及Ⅱ级以上的高风险隧道。②深水基础桥梁施工现场,大跨、连续梁等特殊结构桥施工现场,50m以上的高墩施工现场,新结构或其它复杂桥梁施工现场,靠近既有线、既有城镇道路及城区桥梁施工现场,制梁场,铺架现场。
6、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的实施
开发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在软弱、破碎围岩及部分浅埋隧道地段应用自动量测手段,及时采集和预警围岩变形收敛的信息,应用超前地质预报模块,实现地质预报的远程诊断和变形超标自动告警功能。在独头掘进3km以上的长大隧道应用施工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取代翻牌制度,实现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功能。在高瓦斯隧道,应用自动化瓦斯监测功能开展瓦斯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瓦斯浓度超标自动报警功能。
7、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的实施
在铁路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工程项目对整个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而影响,所以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系统应运而生,用来进行原材料试验检测过程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施工配合比的下达、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监控、梁厂养护环境的监控、试块检验评定试验过程的监控,将“事后把关”的混凝土质量管理模式转向从源头上把关,实现混凝土质量全过程监控。
总之,加强铁路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展潮流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应用面广、技术要求高、人员设备质量高的工作,需要铁路建设各个参建单位通力合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了解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铁路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协调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等参建单位的统一合作、优势共享、资源共享。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加快了项目信息的交流速度和频率,有效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了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整个项目工程的决策提供了量化的数据分析资料,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建设,最终必将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岩,白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02:28-30+34.
[2]赵杰.以信息化管理提升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03:77-78.
【摘要】铁路局修志工作是铁路局工作的基础内容,在修志工作中,必须要善于对铁路局中的各门类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和调控,才能有效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促进铁路部门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修志工作;档案;铁路
一、铁路档案在修志工作中的职能
(一)档案管理。在铁路部门,根据原铁道部的相关规定,建立了档案两级管理机构,即各级档案工作机构既有收集、管理本级机构全部档案的职能,又有对所辖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的双重职能。同时,档案管理机构还建立了文书档案归档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立卷部门。文书档案原则上由行政办公室主管,文书部门立卷;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主管,按标准立卷后移交。
(二)档案收集和整理。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各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门类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中,各单位在公务活动中自身形成和收集到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应按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要求整理归档。
铁路部门档案管理将大规模的档案集中管理,缩短了修志工作收集资料的时间,提高了修志工作的效率。
二、铁路档案在修志工作中的作用
(一)铁路档案是修志的材料基础。铁路档案工作能反映铁路运输单位的生产情况、运输情况以及沿革历史等情况,而且能够反映铁路部门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规律,为铁路发展提供科学的保障。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铁路档案属于修志材料的一种获得途径,它可以对修志工作提供基础材料而加工成为系统的史料,从而提高修志工作的效率。
(二)铁路档案可以修正史志材料。铁路档案产生于铁路部门的生产实践中,并能够为其生产实践提供有利的指导。在修志工作过程中,不能排除一些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失误或者错误。而通过将修志与档案管理结合起来,就可以对修志中的不实之处进行修正,从而保证史志材料的准确性。
三、修志工作中如何发挥铁路档案的作用
(一)提高铁路局领导对修志工作的重视。铁路局的领导要不断与时俱进,重视修志工作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树立以档案管理为单位的实际发展提供支持的核心理念,加强单位员工参与单位的档案管理。领导要真正加强对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管理,做好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工作。
(二)加强铁路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体现就是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强化现阶段所实施的档案管理责任制度,优化档案管理运行机制。同时有效结合具体发展需求,强化责任意识,结合管理内容,建立适合铁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发展和监督完善的机制,通过科学管理档案工作理念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从而逐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提高档案利用质量和效率。在铁路局修志工作中,馆藏纸质版的档案信息化程度并不高,使得档案资源利用的水平不高,资源的普遍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依托现代科技完成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对原有的各类馆藏纸质照片磁带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进行相应的数字化,使得相关的电子档案数据能够得以保存,保存在固定的数据库之中,为构建高效便捷的高效档案管理网站助力,最大化利用档案。
(四)进一步做好志鉴编纂工作。首先,铁路局的志鉴编纂工作需要全员进行参与,相关的人员需要在铁路局领导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领导配合之中,进行铁路局修志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以及公文完成文件的归档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在修志工作之中渗透“修志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并且保证修志史料、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统一性。
(五)加快铁路局修志工作信息化进程。在铁路局修志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增强修志工作的信息化意识,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修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现论的应用,进一步增强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办公自动化意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探索出修志工作的新出路,使其和现代化企业发展步调一致。
(六)加强修志工作队伍建设。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铁路局修志的作用更加重要,而信息化发展水平和速度不断加快,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修志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利用一系列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档案管理技术,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要求,完善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形成固定有效的档案管理人才体系建设。
四、小结
综上所述,铁路局的修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修志过程中,必须要善于对本单位的各门类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进而为修志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修志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春玲. 修志工作中档案资料利用方法探讨[J]. 黑龙江档案,2013(06):55.
关键词:大数据;现代物流;铁路;发展;问题;方向
一、“大数据”与现代物流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市场的竞争趋势也越发的激烈,现代物流也变得多样化,传统简单的通讯技术,人与人面对面的对接完全不能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加之现代物流的运输的区域已经遍布全球,整个物流链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货物流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现代物流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概念的引入,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先进高效的管理技术和监控设备应运而生。例如美国的GPS定位设备与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的应用,配合远程监控系统就可以随时查看货物的运输轨迹、货物状态等信息,大大的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运用这些新的技术和手段,促进了现代物流的管理与发展。
二、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当代社会高速的发展使得传统物流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只能满足简单的物流需求。物流业为了发展和壮大,必须建设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的运营模式。通过把货物仓储,库存管理,装卸搬运,运输调度以及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相结合,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加之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物流业也开始史无前例的整合、细化,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由于中国现阶段的物流成本相对较大,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即使不计算人力成本与交通费用等客观因素,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管理方法落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技术设备落后,服务理念缺失等等。就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无法得到正确及时的解决,才制约了物流的快速发展。
三、铁路现代物流发展优劣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大宗物资、集中运输是铁路的优势,许多专家预测,我国物流系统未来的主要模式,应以铁路运输为核心,以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航空、海运等)作为补充的新形式。铁路企业正处在我国信息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其他物流企业来说,铁路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具有许多优势。一是铁路是国家重点项目,也是涉及到民生的关键项目,铁路可以直接向国家申请优惠政策的支持;二是铁路在现代物流上底子虽然不够厚,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情况限制其发展的因素却很少;三是第三方物流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可以说就是铁路了,拥有着多年的物流行业经验,现有的网络资源丰富、品牌效应明显、自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比较完善。虽然有上述这些优势,但是,铁路企业由于国有企业思想根深蒂固,建立时间较长,体量过于庞大等问题也存在许多劣势,思想认识落伍、装备设施陈旧、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机制限制、技术水平落后、网络建设封闭、人才建设稀缺等方面成为了限制铁路物流发展的绊脚石。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铁路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深化改革,加大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速度及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营销、培育物流服务市场,着力完善物流服务功能,与物流企业协议战略合作等手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向现代物流发展。
四、“大数据”促进铁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大数据”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展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了。物流的“大数据”是指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及流通加工等环节摒弃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简单的信息收集方式,采用智能录入数据库、数据自动分析,运输线路优化、配载分配合理、智能信息化管理等手段,提高运输与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更有效地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手段,“大数据”在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大数据这个平台,不但可以整合其他物流功能,还能逐步演变成新的物流模式,提高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速度。
“大数据”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协调配合。铁路企业主要业务涉及到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等多个不同关键部门共同协作,并且铁路运输线路较长,运行网络相对庞大,铁路大数据建设必须是一项极为复杂、覆盖面极广的工程。加之现有的每个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程度不同,铁路总公司的总体规划又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每个部门也都在“各自为战”,没能实现有效地联合、统一。这样必须建立一个整合各个部门的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采取工作模块化管理的方式,有效的集成现有各部门的系统,使得每个部门各自职责清晰的同时,理顺工作流程,合理调配各部门的分工,从而更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大数据”促进物流发展,指导物流实践。铁路客货运输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多次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已经建立了多种数据平台。但是这些平台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没能形成一条完整的数据链条。这样可以通过既有平台的整合,实现建立铁路统一的客、货运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的软件可以设计为包括市场营销、生产组织、资产资源、人力资源等大型模块,通过整合、存储相关数据的数据库、模型库,最后生成统一的客户端。客户端与数据库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所构成,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对全部数据收集整理并持续的积累后,再加入智能分析系统,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准确分析,最终实现指导客货运物流实践的目的。
“大数据”助力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铁路近几年推出了12306和95306铁路网上售票和货运管理平台,已经初步改善了铁路信息化滞后的情况,但是还远远落后于国内许多物流企业。对服务客户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国内物流相比在方便、快捷等方面差距很大,如货物运行轨迹的实时动态查询,需要经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手工才能查到,完全无法实现互联网即时查询,既不方便,更谈不上快捷。这样可以通过引入GPS或者北斗等定位系统、号码(二维码)识别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现代物流设备及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追踪、查询、处理及解决。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又能给客户以便利,最终实现双赢。
“大数据”解放人工操作,降低物流成本。铁路系统现行的工作人工参与的环节相对较多,且存在重复工作情况,效率水平低下。就拿数据录入来说,数据的重复录入现象非常多,同一类数据不同的情况都需要时,无法实现直接调用,更有甚者还需要人工逐项录入,数据的智能化存储和数据共享根本无法实现。长此下去,增加了人力成本的同时,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甄别、筛选,还增加了错误率,使得物流成本大幅增加。这样就迫切的需要建立一套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统,集成高效的现代物流手段,只需要人工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最终目标。例如:扫码录入,数据分析图表自动生成,在途信息自动查询等,这些新的技术有助于解放人工操作,提高信息的录入、调用和分析效率,还能提高准确率,提升工作效率,从根本上降低了物流成本。
“大数据”共享优化信息,实现物流业共赢。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重点不只是基础数据的采集,关键是数据的共享和收集数据的筛选,取出有价值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大数据”指导实践。这样铁路可以与物流行业其他企业联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收集、共享和交换,统一分析,统一解决,完全消灭“信息孤岛”。有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只需要一次数据的录入及采集,相关的功能模块也能即时更新完善。还要加强建设覆盖全路的信息网络并且加强各个铁路局的信息沟通。最终达到全物流数据的整合、分析,实现全物流业的共赢。
五、结论
总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铁路应该借助“大数据”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总体考虑信息化建设规划,利用好自身和同行业数据信息优势,提升铁路物流的服务意识,逐步推动铁路企业向现代化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弋延德,李s胜.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条高速铁路线路的建成,铁路建设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就在于实现对固定投资的增加,我国的铁路建设也出现了又一个发展高峰。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必须要注重对铁路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所谓铁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对铁路工程造价上的控制,在对工程成本实现降低过程中,确保现有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铁路投资社会经济作用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尽管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求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为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1.对铁路工程造价概预算重视程度不够
概预算是铁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观念,指的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经费需求,在铁路工程项目实施之前所做的经费预算,概预算在铁路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的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于概预算的管理工作,概预算文件粗制滥造、漏洞百出。很难真正的、真实的反映铁路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真实情况,造成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出现问题。另外,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对于概预算的编制缺乏严格规定和具体要求,使得编制结果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工程概预算的完善。
2.缺少一整套铁路工程造价制约激励机制
制约激励机制建设是做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制约激励机制作用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铁路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做的更好更出色。但是,很多的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上缺少相应的制约激励机制,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甚至出现由于铁路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与设计工程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相理解,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缺少制约激励机制,各专业人员分工不细致,权、责、利区分不明晰,导致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抓的不够严谨,很容易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3.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严的问题突出
铁路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极高,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做好铁路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才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铁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必然存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铁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属于卖方市场,由于他们在工程造价设计阶段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铁路工程建设的工程造价设计质量不高,漏洞百出。第二,铁路工程设计费用与工程总费用成正比,这就使得在利益驱使下,铁路工程设计费用要高于实际的施工费用。第三,铁路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出现问题。
二、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创新
1.加强交叉知识培训, 提高铁路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质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与科学的工作,它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铁路各专业知识,更必须具备专业的造价管理能力,为此,加强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交叉知识培训,是做好铁路工程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针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所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专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培训机构,加强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同时,针对现代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要求,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增强他们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水平。总之,加强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交叉知识培训,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铁路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点。
2.铁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铁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最复杂的环节,也是最难操控的环节。为此,施工单位应该选择那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对于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第一,在保证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建材用量以及价格做好跟踪与观察。第二,严格控制铁路工程项目变更问题,针对工程项目变更及时做出反应,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管理。第三,造价人员应该深入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通过观察或者各种手段搜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资料,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做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此外,由于铁路工程项目的结算环节将决定铁路建设的实际成本,并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因而也应受到相关建设主体的广泛重视。
3.加快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早已进入到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早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加强造价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的提高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为此,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建立起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增强对于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建设单位还可以通过工程造价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有关铁路建设信息以及市场信息,针对出现的市场信息以及国家政策进行有效剖析,进而做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加快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铁路建设现代化的需求,将增强铁路建设与管理的时代性。
铁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造价控制应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具体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前期项目建议书、组织施工和竣工结(决)算的各个环节中。在目前铁路特有的管理模式下, 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 如何尽快与国内、国际惯例接轨,从而实现对铁路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进一步加快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创新, 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铁路投资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铁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深入研究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创新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为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包振续.铁路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02).
[2]黄志.关于如何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看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9(04).
[3]聂莉萍.我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江西建材,2009(03).
关键词:西北铁路;铁路物流;信息网络
1西北铁路物流应确定渐进式的发展战略
2009年2月23日,铁道部在兰组织召开的宝兰客运专线、兰州至合作铁路、兰州至惠农增建二线、天平铁路北延线预可研审查会上传出喜讯,随着这些大项目的实施,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目标有望实现;今年兰铁局将开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兰客运专线、兰成铁路、包兰复线等西北铁路主干线,加快兰州至重庆、天水至平凉铁路建设进度等,并通过3到5年时间新建铁路里程约2400公里,这个规模相当于再建一个兰州铁路局。这标志着今年甘肃省铁路建设将迎来“黄金机遇期”,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铁路建设“密集时期”。兰渝和成兰等铁路建成以后,则又可贯通大西北与西南区枢纽,宝兰专线、兰新复线等铁路建成后,可提升西北地区铁路客货综合运输能力。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可缓解甘肃铁路运力的紧张局面。然而西北铁路物流仍处于开发初期,铁路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西北铁路大发展的机会,加快铁路物流的发展。西北铁路物流业发展应选择“渐进式”发展战略,要在现有市场化融资比重尚不足的情况下,抛弃现有的设备、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全新的物流基础设施是不现实的;目前,对物流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大多是生搬别人研究成果,具体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探索,而且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奇缺,即使发展物流的硬件已具备,也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造成各企业在物流市场上形成自给自足的物流过于庞大,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2西北铁路物流应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种形式的铁路企业资产重组
西北铁路企业应该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形式的资产重组来应对国外一些跨国物流企业的挑战,西北铁路物流企业的重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由于单纯的铁路运输企业和物资企业在“物”与“流”上都存在缺陷。可以将物资企业与铁路内部运输企业的重组,这样能够利用铁路正在进行的“网运分离”的改革时机,明确铁路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发展方向,自觉进行企业规模重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实现由传统的铁路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构筑物流运作的制度基础;(2)加速铁路与路外商品物流中心,大型货物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的超市及超级批发市场的联系。加大对新型高科技产品的承运,以大中型货运站为主,以小型货运站和代办点为辅,全方位、多辐射地开拓综合物流市场,构筑与海陆空相联接的立体式“大交通”格局;(3)充分发挥站点,储运基地仓库、设备、专用线等铁路硬件设施作为网络经营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配置的组织化程度;(4)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这样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可以更快地掌握国际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
3推进西北铁路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
西北铁路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西北物流网络的构建还处于构建初期,在构建西北铁路物流网络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加强信息沟通,规范基础业务数据和服务流程。采用传递简捷、运作灵活的网络结构源要素的及时有效互换,提高网点间储运、购销业务的组织化程度。在软件方面,以现有通信设施为基础,建立西北联网的物流服务信息网络,构筑西北铁路物流网络运作的信息平台。在路局内部应加强铁路仓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有部分的路局建立了物流仓储系统,然而这些仓储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铁路物流仓储系统与外界的联网能力比较差,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考虑路局内部信息的联网。在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应考虑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物流技术开发中心,强化对信息技术和物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物流技术进步,加快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物流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发挥甘肃省物流及运输装备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在西北铁路物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拓展铁路管理的信息功能。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中转环节中的短驳装卸、整理包装、装载加固、仓储管理、信息咨询、配送服务等衍生业务。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种新思维被纳入到顾客服务职能中。它也被用来描述“与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联盟”,尤其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也是指物流职能的外包。从更大范围看,不仅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等。对上述提及的服务和其他许多服务,企业正愈加转向由合同制供应商提供。铁路企业应在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铁路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铁路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明确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铁路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