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复习方法;运用能力;基础知识
一、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初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是可能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对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不太清楚。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其他理科类知识一样,需要理解,也需要记忆。只有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要想掌握好高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要梳理好基础知识。对于理科类学科,各种知识之间都存在着较强的逻辑关系。高中生物学习的是有机物、无机物、细胞等相关知识。梳理好这些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梳理好这些知识,特别是在初次学习之后就梳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梳理,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间的逻辑联系,从而站在一定的高度驾驭基础知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可以在每节课学习完之后梳理,在章节学习完之后再进一步梳理,在本教材学习完之后进行宏观的梳理。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时,就可以这样梳理。必修一的教材内容是细胞。在每节课、每个章节学习完之后可以进行小范围梳理。例如,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学习完之后,就可以梳理每一小节之间的联系,以及整章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通过习题复习,扎实掌握知识
对于高中理科类知识的复习,习题的练习与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复习也同样如此。高中的生物教材,每一个章节,都具有各自的重点、难点。复习重难点知识,通过习题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平时考试以及高考中,对于高中生物考核的主要方式也是通过习题。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在复习过程中习题的练习、讲解、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习题进行复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每道题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做题方法讲明白,还有具体对一些重要的和有难度的题目进行剖析,联系和这类题相似的体型,让学生从更深层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举一反三中扎实掌握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总结,通过对错题分析弄懂相关知识。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以及反复出现的题目,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讲解的是与遗传基因相关的知识。这本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初次学习,不能完全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对于相关知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相关知识的复习,通过习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效方式。
三、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复习,提升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的学习层次。在一定程度上说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只能停留在书本的层面。学习这些知识需要和社会现实情况进行结合,才能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明白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复习,可以融进社会现实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够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促进良好复习效果的产生。
高中生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要对社会热点、时事新闻进行一定的关注。在一些热点、新闻中就有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内容,或者是能与生物学科知识相联系的内容。近几年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等是新闻热点话题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可以以这些热点为切入点,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生物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进行生物课程复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从而明白生物知识的现实价值,提升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课程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从而使课程的复习变得丰富且更具有现实价值,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复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分析、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牛红国.浅谈高三生物复习“讲、练、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
摘要: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高中生物由于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和需要记忆的知识量比较大,可以叫做理科中的文科,对于很多理科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候,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的一大助力,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生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的教学方法,是师生完成高中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应该选择匹配恰当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确定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就是“纸老虎”,没有实际意义。二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三是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息息相关。教师是教学方法的主导者,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对学习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人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要性。在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如在学生学习的植物光合作用知识时,因为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都很贴近,所以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目前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害怕提出问题。好奇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是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者与教学内容无关,被同学嘲笑,怕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教师批评,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一种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2.由于受传统教育“填鸭时”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从而消失淡化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教师明确自己的地位,放低自己的姿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2)列举教育事例,进行“问题意识”教育。(3)创设简单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4)进行提问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加强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师应有自己的定位与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单一的传授者,只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对课堂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没有好处。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共同探究和学习的参与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就是单纯的“教”与“学”,而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到: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交流学习教学的经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通过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放下自己的骄傲的架子,摒弃教师高于学生的思想,主动真诚与学生沟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这一过程。(2)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课下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3)教师要抓住生物课堂中的育人资源和学习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的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了解自己的作用,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三、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界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生物教学实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引起所要求出现的对象或现象,以便观察、研究去获得或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刻,巩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及运用知识等能力;此外,还可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具体的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记忆生物知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核对实验仪器和药品,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先自己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并对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和处理。其次,教师也不是完美的,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知识的。在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学”,要求生物教师能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中要增加低成本实验和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在新教材中,不仅有新增的实验,而且老实验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了解学习各种新型的实验技术,只有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上好实验课得到保障,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最后,实验教学要重视探究,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安排学生生物实验时,必须以探究性实验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改进生物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一、导学式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包含背景呈现法、要点提示法和问题导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学法能够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再生疑。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而学生则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的、花钱少的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同,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相差甚远,有的甚至就是错误的实验方案,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有效取舍,分析得失,寻找新的突破点,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探究,主要是教材中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往生物实验课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可能有很多的疑问。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代谢”,“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比较来学习知识。再如,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酶的应用”,“探究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活中的酶,如加酶洗衣粉等,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三、讨论式教学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能力,实现课堂范围内的真正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讨论法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课堂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有批判性的讨论,参与学习、融入讨论的每个学生会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在讨论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一起探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给予参与者向小组其他成员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交流各自观点时,学生也很可能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比较式教学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在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或字面相似或本质接近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概念,如“细胞液”和“细胞内液”,“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极核”和“极体”,“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单倍体”和“多倍体”,等等。因此,采用比较法,通过表格、图解等,对相关概念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设备;教学思路;学习方法
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
索能力、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实验教学法的改进,提高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设备的改进
设备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及时更新并完善相关的实验器材,对于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教育部门及学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并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但是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不能过于节约,不能因为怕造成损坏,就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使用,不利于实验教学的真正开展。
二、教师教学思路的改进
教师教学思路的改进,是高中生物开展实验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在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意义的同时,要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实验教学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无论是在备课的阶段,还是具体的讲课阶段,都要避免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是实验教学不允许的,会严重制约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
其次,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在经过演示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不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提出过多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验课堂上自由动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努力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配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实验课堂上,学生掌握着课堂的时间,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动手的能力提供了可贵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得出有创意性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生物的学习变成一件极具趣味性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和讨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有效地避免了因为长期的独立学习和激烈竞争导致的自私自利现象,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
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的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应该受到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海红.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外阅读,2012(6).
一、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老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比较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而不是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过程.这在遗传与变异的教学中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教师都是先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然后再分析课本中的遗传案例,最后再推导总结出遗传与变异的规律,让学生进行记忆、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没有参与学习,其主体性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学习动力,更别说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
2.评价方式单一、落后,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在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而很多教师“唯分数论”,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也根据分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态度及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素质.这样的教学评价单一、落后,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成绩来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习实际,塑造的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的人才,而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具体的教学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才能具有不断进步的内驱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知识水平,创造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学习“相对性状”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多指与正常指”、“单眼皮与双眼皮”、“直发与卷发”、“狗的黑毛与白毛”、还有一些错误的例子,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怎么判断的.通过这些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多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的基础知识时,教师要紧紧抓住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这条线索,和学生一起对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总结来得到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3.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相继进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来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也可以用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来说明DNA的结构等.而且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学习遗传和变异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影视资料进行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示比较抽象的生理过程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将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这是教学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其次,评价要具有层次性.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活生生的人,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势必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一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再次,教师在评价时要多鼓励、多肯定.哪怕学生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表扬,以便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即使是学生有了错误,教师也要中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积极进行改正.
关键词: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家卢梭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充分说明兴趣对教学的作用。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它可以提高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因此,要使学生有较高的生物学素质,就只有靠生物教师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生物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一直尝试着用“兴趣教学法”实施生物科教学,在每一节课上,注意始终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奋状态接受知识,思考问题。
一、教师幽默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兴趣的良方
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人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学生们在见到老师的第一面时就会对教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如果教师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能够用幽默的语言将深奥的知识进行比喻或类比,学生听的兴趣盎然,听课效率自然会有很大提高。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学生的厌恶情绪,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深度的思索或茅塞顿开的愉悦。
如当教师看到学生慵懒而似懂非懂得回答着提问时,笔者就开玩笑地说,“你们的脑袋应该都不是啤酒瓶吧!”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话,奇怪地发问。教师借机说:“现在我们课堂上学知识就像把水倒进啤酒瓶,会发出‘懂、懂、懂’的声音。当考试应用学过的知识时就像是把水从啤酒瓶里倒出来,会发出‘不懂、不懂、不懂’的声音。”说完,学生们感觉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同时也有些不好意思,便更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趣味导课开启成功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整个课堂有效率,就需要从导课入手,抢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课时精心设计简单的几句话或是几个小活动,就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大幅度提高教W效果。话虽如此,“万事开头难”,导课环节的设计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经验,对于生物教师而言,需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的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的课堂情境。
如讲解《光合作用》一课时,多数教师会感到这里的内容不好讲或是很难讲得让学生“乐听”,但这部分内容属于原理性的知识,如果第一节的专业知识课平平淡淡的度过,没能为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的话,后面课程内容的学习就会困难重重,学生对于植物学的神秘感也会荡然无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导课环节:课程开始时,笔者抱着一盆绿叶盆栽走进教室,成功的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然后发问,“盆栽大家都很常见,谁能说说,是什么让它活下来的?”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先是感到莫名其妙,相互之间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整个课堂渐渐的活跃了起来。一分钟之后,同学们先后回答“水”、“阳光”“土壤”还有“肥料”,然后接着问,“如果把它比作一架机器,它的动力来自哪里?”同学们有的回答“叶子”、有的回答“根”,陷入争论之中。笔者趁热打铁引入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困惑,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笔者也讲的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在课堂上难免有时会感到疲惫,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引入一些故事性强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在授课的过程中,在提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新颖的小故事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下简称“实验三”)中,剪取的是有活性的根,如果是死根、烂根,则观察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四”)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龋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到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实验三对试剂的纯度有蒋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蒸馏水中混入杂质阳离子,或用自来水代替,则漂洗时,不仅洗去了浮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而且也会把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色阳离了交换下来;在对比实验中,含杂质阳离子的蒸馏水也会变蓝。
3.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在实验三中,经过亚甲基蓝色染色后,若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在后面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也将变蓝。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果有一定的影响。
4、显微镜的使用分析
关键词:生物学学习 纲要记忆 科学观察
“记一记,背一背,做一做”,成为现在学生学习生物的应考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时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快记住的问题就会忘记,根本谈不上自身知识的积累,只能形成恶性循环,“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基本上考试几次就会有几次这样的循环,久而久之就形成厌烦心理。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改变现状是每个生物教师是责任。
一、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自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得出教学理论,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更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利用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农场、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生物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生物学,同样生物学也让我们更懂得了应该热爱生活。
二、记忆方法
记忆就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事实上,最早的记忆是大自然的记忆。但人们习惯于大脑的记忆。可以认为,大脑记忆是大自然记忆中的特殊部分,故记忆可分为广义记忆和狭义记忆二大类。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人的记忆在《辞海》的定义是“人脑经验过的事物的认知、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理论信息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如何运用这些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三、学会做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做好笔记对于以后的复习,起了很好的作用。
要走出做笔记误区,做笔记不等于重视写、记而忽略听,在做笔记前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想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是,要学习的纲要。这些纲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些板书可以记录下来。
注意听老师的补充内容,这写内容有部分是老师的心得体会,有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老师补充的内容可以记录一下。
记下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的老师疏忽的,也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些要记下来,及时找老师解答。
记教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下难记忆的地方,老师有时会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不防把这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做课堂笔记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事情,上课应该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再好的笔记不能代替听课,笔记可以快速记下,课后在详细的回忆课堂内容记录,这样不但整理了笔记也温习了讲课内容。
四、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作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作理性概括。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进而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跟上解决为考试而学习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全面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也慢慢提上日程。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而言,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高中生物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往往注重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没有意识到新课改下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还是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教师。
2.教师自身教学素质不高
高中生物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制约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的日益实施下,有些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涵,高中生物中关于新课改的具体内涵也不完全理解,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有效开展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较单一,不适应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4.课程资源较为缺乏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课程资源较为缺乏方面。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新课改形式化,生物课程资源没有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改革,在习题和试题的选用上,没有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课程教学。另外,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时,也只是一味地罗列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点,缺乏课程创新性。有限的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生物教师而言,不应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培养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作为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生物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涵,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有效指导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提高高中生物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应从生物理论知识和生物实验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深入理解生物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熟练地掌握生物实验,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开展探究式教学
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下生物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辩论等。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4.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
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是提高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一大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何整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问题提出已久。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就是要把生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即把要教授的知识点通过实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优化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方面,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敢于教学创新,敢于运用一些新的教学工具,使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完美结合。
5.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课程。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程教学和课程知识的有效衔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深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乐于学习生物知识,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方法的探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在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受到重视,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应该不断进行改进。只有这样,高中生物教学才能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老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
目前许多的高中生物老师对于新教学改革之后的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其主要表现在对于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不强,不能够改变那种以书本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另外,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不能全面地理解其意思,这样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作用不是很大。而且新课改之后,大部分老师因为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都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了。
2.对于新课程理念执行力度不够
基于以上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由于老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导致其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实行创新。一般表现在,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厚,一时还不能马上改变教学观念,这就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协调性。因此,老师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大其在教学中的执行力度,这样可更好地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价值。
3.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上存在不准确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旨,目前新课改之后,许多生物老师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上存在不准确性,他们大都感觉教学内容难度加大,而且抽象性强,在教学实际过程辅资料感觉明显不足。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成为老师的一大难关。要想攻克这一难关,教学中生物实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的生物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生物实验,以促进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而现实中又存在这一问题,不是所有的学校在实验材料上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使得生物教学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的有效方法
1.在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新思路上做好工作
(1)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彻底地消除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要大胆地创新,勇于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对于生物课堂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于老师合理运用创新活动来引导,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中。例如,老师可利用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多多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在书本上寻找答案,也可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去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互相沟通,打造公平课堂环境,这对于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有积极
作用。
(2)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引入现代化教学模式,有效引用计算机等电子信息技术,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例如,在学习“生殖的类型――无性生殖”的时候,老师可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小课件,可拍摄一些硕果累累的桃树,而这些图片可分几组,有的桃子形状比较大,颜色鲜艳,还有的桃子形状小,形状不规则的,通过这些图片的对比,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把形状不规则,而且小的桃子变成又大又红的桃子呢?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了解,说出不同的方法,这样老师可顺理成章地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2.引导学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留意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观点,还要关注教学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养成的督促者、引导者、合作者。明确教学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的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参与知识构建
教育家陶行知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指的是以疑问为主线,利用设立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发现新问题,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开发思维,并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体系,从而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案例:基因在染色体上,针对染色体部分的知识目标,教学的重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化解释。教学难点是:使用类比推理,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及实验证据。教师通过“类比推理”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设立问题情境,通过答疑,带领学生体验科学的历程。要利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例如问题探讨“一个是看不见的染色体一个是看得见的基因,由此可得出什么推论?”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教学时,注重设立问题情境,不断通过疑问,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设置的问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整个过程强调问题、知识的展现自然而然,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逻辑性强,而且比较抽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生物知识没有了兴趣,那么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难点,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能够把这些重难点转换成图像、视频等形象生动的画面,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从而协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时,“主动运输”的学习是一个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比较形象,它可以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知识变得可以感受的具体事物。在课堂教学时,把视频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指的是通过探究,发现未知的世界,来收获更多的知识。但是目前的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注重验证试验结果,忽略了探索未知的知识。老师主要是给学生演示实验来验证结论的真实性,这样的实验教学缺乏乐趣,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高中生物的教科书中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实验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高中生物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抽象到实践”的过程。利用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科的本质。而实验教学刚好符合这一要求,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得出生物结论,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
4.提高教学艺术和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进行,教学课时减少了,但这并不代表对老师的要求降低了,相反,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包含生物知识、理论,还有其他方面如化学、物理、工农业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去解答,若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无法为学生解决困惑。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充分的学会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与学生很好的融为一体,相互讨论,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备课中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心与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虚心请教知识渊博的老师,还要及时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有效生物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解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意去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才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思青.高中生物教W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7):42-4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4-01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与进步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也是逐渐呈现出全面、完善的发展态势,但是同时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高中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生物作为理科学科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如何进行生物教学课堂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成为高中学生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针对如何有效的构建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策略分析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生物学等副科科目定位不够准确,无法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生物学科作为初中以后才会进行开设的副科科目,学生们心中存有侥幸心理,学校以及教师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导致学生们对于生物科目的学习定位不够准确,学习态度与教学质量都无法与课标要求相适应。
2.应试教育背景之下的文理分科,导致文科生与理科生对于生物课堂的重视程度出现较大差异。文科生自分科以来就认为从此可以远离理科,从而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倦、累赘之感,而理科生却是丝毫不敢懈怠,为空影响高考成绩,文理分科的现状导致生物学科的教学成绩出现了文理分化极大的尴尬局面。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达不到先进水平,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国家和社会等对于义务教育学校的支持力度多半用于语数英这类主科科目以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生物课堂所需的教学设备,实验器具等都存在懈怠和疏忽之意。
4.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生物课堂存在枯燥乏味的情况,学生课堂状态懈怠散漫。生物学科作为副科科目,普通高校向来都是以学生多老师少的状况发展,师资力量不够优厚,教师代课任务繁重,课堂效率低下,导致课堂内容枯燥,学生们呈现出相同的消极态度。
二、构建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策略分析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辅助作用,学会尊重学生鲜活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生物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和老师实现全面的默契,老师只需要放开学生们的双手,将学习知识的力量赋予学生本身,让他们真正做生物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者,只有自我认知的正确才能激发无限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上的表现才能更加积极。
2.实践方出真知,通过学生经历生物实验和学习过程,教导学生自我把握过程,努力探索真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永远都是探求真理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生物这一学科,生理、植物、动物、人体等知识似曾相识却又不曾深究,只有在亲自实验、解析的过程中才能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从而全面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3.多以疑问式教学出场,激发学生们探索热情,通过把握学生学习心态与学生们建立更加友善、良好的学习和合作关系。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多问多怀疑是成绩优秀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疑问方式建立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通过分组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热情,更能提高课堂活跃度。
4.多多采用多媒体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将更多的生物知识以图片、视频、声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播放记录短片讲述生物发展的历史,引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认知,将更多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融入到更加有趣的色彩、形状、声音中去,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
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整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都促使现我国普通高中义务教育的改进与发展迫在眉睫。只有党和国家、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广大教师群众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才能在鼓舞和激励中不断地进步,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为我国培养更多现代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将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使命赋予更多优秀的人才,进一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青.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韦玉红.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行动研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刘媛歌.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愿景实现的障碍与策略[D].河南大学,2013.
[4]张敏.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及研究[D].苏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