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二语文归纳

高二语文归纳

时间:2023-08-16 17:2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语文归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二语文归纳

第1篇

语文考试是期末考试第一门,考前两周内三到五套的语文试卷练习,能帮助我们快速进入期末考试的考试状态。在考试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能力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四步阅读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四步阅读法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要会用工具书,扫除认知上的障碍。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意义)信息的能力。这是阅读中最基本最起码的一种能力。调查数据表明,认识1-500个字,达到扫盲标准;认识4500个字,可阅读一般文章;认识5000个字以上,用工具书可阅读一般文言文。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子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子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训义,也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测读的重要困难,往往是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的思维有很大好处。”

培养认读能力,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知识。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是认字、识词、析句,通过大量阅读多掌握一些倒汇,而勤翻字典、词典,则是土要的途径。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困难重重。现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的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就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第三步,阅读鉴赏,提高鉴别与欣赏的能力。

鉴别,也就是判断、辨析;欣赏,也就是感受、体验。阅读鉴赏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而。前者指把握其题旨,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评定文章内容的优劣高低;后者指考察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及风格等。阅读鉴赏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能力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善于鉴赏,才能善于吸收,领悟精妙,获得美的亨受。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裔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就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忆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表现或传达出来的能力,即用独特的方式加工语言信息和语言形式进行记忆和存储编码转换的能力,是阅读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阅读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和书而表达两种。口头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书而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用文字复述解释或评述。广义的书而阅读表达还包括编写提纲、表解、图示、读书笔记等。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有助于直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方法(一)语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高二语文的听课技巧1听视并用法。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符号助记法。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书中或笔记中的符号便于复习时查找,而且简明的符号比文字更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

5要点记取法。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6主动参与法。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7目标听课法。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大问题。

8质疑听课法。"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第2篇

新课标的导向是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由教变为导,教师成了课堂的掌控者,也是语文教学的首席学习者。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与互相的探讨完成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感到有不少的困惑。

1 大语文观尚未形成,很难酿造出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语文,语文学与不学关系不大,学多学少给高考的分值差距也不会太大。再说高考也不考课本上的东西,答案也不唯一。所以听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看书或者做几套题。导致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几乎说不上有兴致。

从校方领导的角度看语文,在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哪有人顾及语文的地位!从安排课的顺序可窥一斑,高一的语文最高的待遇是个别班级有三四节课,大部分的班级在五至八节课;高二语文课大部分在下午,高三更不用说,;从课时的安排看语文,高二时语文的课时比英语数学少两课时,高三比其他的课相对来说都少。

从以上几方面的误导,是的学生明显的能感觉出语文在学业中的比重,这也是困惑我多年的一个问题。语文课在我看来它是教学生做人的课,是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及涵养的主阵地。怎么可以将语文打入冷宫,很少有人重视,只有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为止叹息!这一暂时的冷落我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给语文一块天地,创设一个平台,酿造一种氛围,这样才能改变语文被冷落的尴尬。

2 在新课标下的教师由主讲者变成了一位找不到演员的闲置导演

在高一第一二学段中,我也参加了市级、省级新教材培训的,并潜心地研究新课标的理论,在备课过程中,我结合所学理论及专家的指导,并认真地研读教材,上新课之前,按照课前预设题--课堂检测--讨论--分析归纳的思路预设课堂,可是当我走进课堂让学生展示课前的预习成果时,学生此时才在课本上匆匆忙忙的找答案。我只好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找呀!老师启而不发,无奈之下教师只好自导自演。我觉得这是身为语文老师最为狼狈的一幕。

3 学生的语文基础太差,欣赏高中语文有点高不可攀

我所带的高一学生竟然有大部分学生说"宿舍"是动词,句子成分的位置都是猜谜语,更不必说主语、谓语、宾语一般是由那些词充当。我们月考一道阅读题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文中划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两句话分别是"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能说出这两句话共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学生达不到百分之二十。文言知识积累也是甚少,最基本的"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古义是"这";名词放在动词前,名词作状语。这点学生几乎不知道,但是我必修一讲了,等到我们上必修二时碰到类似的一个班才有两三个人还能记得我说过这样的知识点。诗歌鉴赏简直是乱弹琴。如月考中欣赏陆游的《木兰花-立春日作》,上片"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出"漂泊不定的诗人形象"。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怎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怎么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有如何将教师精心编导的程序如期演完呢!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很难带学生走进文本并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们班中期过后较好的进行了交流,二班的学生让我感觉几乎每节课上的很累很累。

我觉得要让语文教师走出这些困境,大环境要有浓厚的语文氛围,学生、家长及学校要认识语文的重要性,转变语文观,加上语文教师的再努力,我坚信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文化素养提升了,这样以来我们县的整体品位也提高了。那我们语文老师何愁语文没人学,语文课没法上呀!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

第3篇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新课标理念浸润教师们的心田。传统教学方式渐渐淡出视线,但我们还是不能在思想上彻底根除,我们的课堂还不能完全还给学生,还在摸索中前行,困惑迷惘时刻缠绕着我们。承德市教研室领导的莅临指导无疑如春风吹散了我们心中的愁云;如春雨润泽了我们干涸的心田。在为期三天的调研中,他们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让我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尤其对我组年轻教师赵静进行二次备课,更让她受益匪浅,让我们启示多多。下面就以赵静老师的授课内容为例,浅谈新课标下语文二次备课的反思——博采众长集众人之智,开拓进取让课堂闪光。

赵静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高二语文月考试题之现代文阅读《朦胧的敬慕》。她定的学习目标一是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二是掌握艺术手法。课堂上,她采取的方式是首先给文章每段内容归纳段意(共12段),然后结合试题完成文章设的结构题。第一个目标的达成用去了将近20分钟,事先设的专项训练也没用上,艺术手法更是无暇顾及,可是下课铃声就悄然而至。可以说,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遗憾的课。

课后市专家对她这节堂课进行诊断,并予以深刻剖析,给她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不应花去那么多时间,全篇的内核,解题的关键,应该是本文的主旨。所以要在把握结构的基础上点明主旨,同时一定要分析标题,尤其本文的正副标题有什么价值?还有就是本堂课学生交流得不够充分,学生质疑的环节很少。赵静老师认真聆听专家的点拨指津,把专家的意见建议认真记录在案,同时不时和专家进行交流,以便下次授课中扬长避短。听完专家的引领点拨,教诲指津,赵静老师豁然了,同时她又细心倾听了我组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和组里的前辈王老师、陈老师认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入地斟酌反思,最终让新的导学案定稿。经过深入的二次备课,她把学习目标定位为理思路把握主旨;掌握方法,规范答题。同时她又重新审视课件,以期做得更好。在课上,赵静老师游刃有余,从结构入手,把握文章主旨,并在把握主旨这一环节进行交流研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出问题来。教师适时点拨,引到题目来,最终明确主旨。同时让同学上黑板写试题答案,暴露缺点不足,以便师生解疑。她在课堂上大胆增设质疑答疑环节,让课堂真正成为解惑的地方。一堂课上得有生气,有活力,内容拓宽了,主题突出了。课后专家们的评价是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赵静老师经过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合作探究,自己的不懈努力,让二次备课后的课堂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在集体备课会议上,我们组也对赵静老师课前后质的变化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及我校的高二年级赵主任的点拨。行家里手的专家引领指津解决了困惑疑难,使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促使我们不要坐井观天,一定要多学习,学习专家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其次,我们更明白的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课后要学会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因为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态的预设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前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的科学之道。通过二次备课,经过深刻反思,让我们知道一节好课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众人的智慧凝聚而成;是教师学生交流合作、互动质疑的成果;是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多获;是大容量,高密度的有生机活力的自主高效的大课堂。

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教学后都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语文教学遗憾更多。有人用一些诗句来形容语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语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语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语文;“我是你河岸上破旧的老水车,……”,是语文。语文给了我们太多的无奈和挑战,同时“语文是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是荫庇灵魂的大树,”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欣喜与慰藉。语文教师如果能积极反思、认真面对,那么他一定会在教学与反思中逐渐调整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智慧,让自己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成长。马克思曾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一一在从事这种职业的时候,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研究和创造。所以,不管是一次还是二次备课,我们都要认真面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打造高密度大容量具有人文关怀的语文高效课堂。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只有博采众长,集众人之智,才能让自己领略大家风范,为我所用,充实自己;只有开拓进取,破自身束缚,方能让自己产生质的飞跃,让课堂闪光,使精彩无限。

【责编 张景贤】

第4篇

[关键词]选修教学 问题 对策

选修课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增的一个内容,它与必修课一起构成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自从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以来,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实践活动。作为与必修课并存的选修课,确实应有其独自的特点,但笔者发现,目前选修教学普遍存在着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选修课的课程选择权不属于学生。《新课标》拟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怎样选择课程?《新课标》里规定,选修课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选修课的“选择权”不属于学生,而是掌握在年级语文备课组手里,而备课组选课又是从高考的角度来考虑。仅以粤教版为例,与高考有一些关系的《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短篇小说欣赏》、《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传记选读》、《常用文体写作》均被选教,其他则选教的不多。选修课的“选”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其学生“选”的特点名存实亡。

二是选修课的教学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里规定: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选修的那一部分学生”。授课时由于受时间、场地、管理等因素制约,选修课教学没有按照《新课标》里所提及的“走班制”进行,仍然是按照必修课班级授课制来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选修课的教学要求认识不清,对选修课的特点把握不准,选修教学上得随意。多数学校是按照必修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特色不突出。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时间长,必修课教学时间为1.25学年,除去高考复习,选修课教学的时间不低于1学年,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选修课的教学。

怎样使高中选修课上出选修特色?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探讨。怎样来迎接这个全新的挑战?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关键。

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呢?

第一,坚持长期的选修教材师资培训。选修教学缺少新课标特色,一方面与广大教师自身素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师资培训后续工作没跟上有关。据笔者所知,截止目前,无论是教材编写部门(出版社),还是各级地方师训部门,都没有长期地、深入地对广大教师进行选修教材培训。选修教材到底应该怎样上?在多数教师心中还是十分地茫然。为此。各教材出版部门与地方师训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搭建一个长期以研修选修课教材为中心的培训平台,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广大教师真正走出一条会“教”选修教材的路来。

第二,各地区在高二年级定期开展以选修教学为中心的专题研讨活动,在研讨中不断完善并丰满选修教材的教法。选修课的基本类型可归纳为三种:文本研习课。专题研究课,活动体验课。目前,发达地区和生源基础特别好的学校注意了对这三种类型的研讨与实践,但更多的地区和学校仅停留在文本研习中。《新课标》里规定:“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由于受教学条件或生源的限制,不同类型学校的选修课,教法应该有别。怎样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特点,让选修课上得符合《新课标》理念、切合高中生实际?这是必须研讨的现实问题。各地区可要求各普通高中的高二语文老师,将教学研讨的重心放在选修教材的教法及教学效率的探讨上,各备课组要有切实可行的研讨计划,要有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之后以地区为单位。集各校之长。不断总结、不断推广成功的教学案例,使选修教材的教法不断完善。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长期、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

第三,教师个人要加强自学,要有与时俱进、学无止境的高远目标。不断钻研、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积极参加教学研讨,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并且订阅有关的语文教学杂志。目前专业性强的语文教学杂志均有一定的选修研讨平台,值得关注。

二、淡化学生“选”的过程,重视学生“修”的提升

《新课标》中要求把选修课的选课自交给学生,固然体现了“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新课标的理念。但不能一概而论。高中教育仍是基础教育,高中学生毕业的选择主要是大学学习而不是就业,目前多数高中生语文的根基不牢、素养不高,必修课学时仅1,25学年,很难将语文基础提到一个高度。因此,笔者认为,选课自交给学生,仅适合于少数基础好的高中生,对于更多的普通高中生来讲,则有望尘莫及之感。

笔者认为。高中的选修课更应立足于面上打基础,正如《新课标》里写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要淡化学生“选”的过程,选择权由备课组掌握比较合适,备课组根据本校的实际从选修五个系列里选教材,取舍教材里的教学内容。选修教学要将重心放在学生“修”的提升上。“修”出较好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升学生“修”的素养?

第一,制订符合《新课标》理念和本校高中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制定计划很关键。选修课在“修”方面与必修课的最大区别有“四点”,即:(1)要求高一点,(2)容量大一点,(3)专题意识强一点,(4)活动多一点。要做到这“四点”,需要较大的阅读量。从学生的实际来看,由于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都很重,要求他们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大量阅读是不现实的。因此,怎样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怎样体现“四点”?需要周密的计划。

第二,培养学生能力要有侧重。

《新课标》强调:“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根据选修系列特点,教师提升学生的能力一定要有侧重。《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可侧重培养审美能力,《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可侧重培养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可侧重培养探究能力。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阅读载体;阅读方法

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材料匮乏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阅读材料匮乏,且非常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2.以课堂精读为主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数是重“精读”、轻“泛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及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较多地注重语言形式。而学生也往往只注重教材上的文章,很少涉猎课外读物,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

3.重视书面练习

学生通常只注重题海战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书面练习,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及口头练习,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对英语语言本身敏感度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表现地较为薄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及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4.阅读量少,阅读习惯差

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不强。许多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和应试进行。其知识面狭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阅读习惯差,能力弱,速度慢,词汇量较少。因而学生英语语感较弱,对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意识缺乏。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1.语言习得理论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 D. Krashen (克拉申) 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此假说认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有意义又有关联的目的语。在外语教学中,能否做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关系到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2.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新要求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课外阅读量提出新的要求。在量上的规定,除教材外,高中英语七级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在质上的规定,七级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策略与技巧,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因而教师不能仅靠课本阅读材料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3.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传输着巨大的信息。学习和掌握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因此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英语语言学习者要学会用英语语言去获取大量信息,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人文素质。

4.高考对阅读的要求提高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阅读理解题目,可以发现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明显地愈来愈高,阅读量逐步加大,阅读“提速”,考查学生在语篇层次上的整体把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而且选材上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这些信息都说明了扩大学生阅读量以及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1.课外阅读载体

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首先面临的就是英语阅读载体的选择。面对纷繁芜杂的阅读载体时,学生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在课外阅读选材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认知心理学认为,如果输入到大脑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真实性和时效性,那么它到达大脑这一中心加工器时,会产生出兴奋的情感,输出活跃的思想与行为,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参与者产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的冲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根据学生的实力向学生介绍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并且将有声读物与无声读物相结合。我们可将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学年(高一阶段)

高一阶段是起点,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使学生会读、爱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声读物,如《疯狂英语》,《Outlook English》,这类有声读物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模仿跟读有声读物,并录成磁带,或者将所学的整理成笔记、写日记或观后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报刊类读物,如《中学生英语》、《英语周报》、《21世纪报》高中版,报刊英语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能通过报刊了解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动态。

第二学年(高二阶段)

高二是高中英语学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它要为高三做准备。有高一阅读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及英语学习的基础,高二学生对阅读的需求量增大,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阅读量的增加,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大幅度增加词汇量的同时,加强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不但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更要有理性的思考,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语感。教师可选择其它优秀的课外阅读载体,如《学英语》、《英语通》、《英语世界》等等,教师应制定阅读的进度,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进行限时阅读,或缩写、续写,或背诵优秀时文或优美词句等等。

第三学年(高三阶段)

高三阶段主要是对英语阅读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技巧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借用词典阅读原著,阅读速度显著提高,为应战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许多简易读物都是极好的阅读材料,如“Oliver Twist” “A Tale of Two Cities”等等,以及各种英语时文选读。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有《呼啸山庄》、《雾都孤儿》等共50种,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

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选择内容健康、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组织在班级内进行阅读材料交流活动,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

2.课外阅读技巧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理念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概念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提示做好预习工作,如体裁,判断依据,主要内容等等。随着难度的加深,教师可适当转化形式,给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任务,如学生间自由提问;学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续写故事,故事接拢,开展辩论会等。要求学生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找出关键句,并根据上下出适当的推断,理解文章深层的隐含意义,不断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

四、结语

加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真正变成了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使学生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