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形象的特征

时间:2023-08-16 17:2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物形象的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1篇

奥莉加・亚历山德洛夫娜・斯拉夫尼科娃(Ольг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Славникова)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凭借长篇小说《2017》斯拉夫尼科娃获得2006年俄罗斯“布克奖”。

狂欢化理论由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以古希腊的狂欢节作为基础,也就是说狂欢节上体现着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加冕与脱冕是狂欢节上重要的仪式,而文学的狂欢是使情节与场景[脱常规,获得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双重性,主人公的加冕与脱冕形成文学中的一种艺术结构。巴赫金将脱冕与加冕看作狂欢的基本仪式,作品中的艺术思维通过加冕与脱冕实现。加冕与脱冕的仪式体现了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同时表现了一种颠覆力和创造力。这种仪式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思维,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被作家用以观察周围世界,处理笔下题材。

一、塔尼娅,爱情的加冕与金钱的脱冕

作品中的塔尼娅,原名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作为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到火车站送别丈夫。克雷洛夫作为教授的助手,为前去冰冷的矿山寻宝的教授送去御寒的衣物。于是,火车站成就了塔尼娅与教授的别离,也造就了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相遇。

叶卡捷琳娜是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但他们的婚姻并没有爱的基础。教授在进山寻宝的过程中,得到神谕――娶表妹叶卡捷琳娜为妻,教授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他们进入了无爱的婚姻。教授对妻子置之不理,把她关在房子里,与妻子没有任何交流。教授有许多宝石,但对于妻子却异常吝啬。在与教授安菲洛果夫有名无实的婚姻中,叶卡捷琳娜作为妻子没有得到任何温暖与呵护。

她也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渴望的女人,厌倦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是,火车站一遇,擦出了克雷洛夫与叶卡捷琳娜情感的火花。叶卡捷琳娜告诉克雷洛夫,她的名字是塔尼娅,俄语名字塔尼娅的含义是“组织者、策划者”。她希望能够策划、组织、安排自己的爱情生活。于是,被爱情之火点燃的塔尼娅,头戴“爱情”的冠冕,与克雷洛夫开始了一场“爱的狂欢”。她甘愿与克雷洛夫不停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进行一场“游离式”的爱情。平时,她是小会计师,是安分守己的教授太太,过着自己平静如流水的生活,但一旦到了约定的时间,她立刻戴上“爱情”的王冠,“奋不顾身”地前往约会地点。他们的约会没有固定的时间与地点,只是每一次约会都会另行商定下一次约会的具体事宜。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带有刺激性的约会方式,因为一旦下一次约会不成功,他们就再没有见面的可能。这也导致了在他们赴约时,即使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也要抵达约会地点,度过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时间。他们的约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样的生活是“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

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约会急切、慌张而又寒酸。塔尼娅的“连衣裙上不太顺溜的拉链”,衣服“里子朝外翻过来,能看到歪斜的针脚”,连首饰“显然使用水晶玻璃或精致玻璃仿造的钻石”,可以看出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塔尼娅作为爱情的女王,可以说是毫不在意,在这场狂欢的爱情之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忽略不计,她渴望的就是一场纯粹的、疯狂的爱情,她得到了她希望的全部。

“属于相当高档的住房”的钥匙却与“她穿的在民间普遍的、好像沾染了蔬菜汁的穷酸衣裳怎么也难与之相匹配”,这为塔尼娅的转变做了铺垫,直到安菲洛果夫教授死亡的消息传回来,塔尼娅继承所有的遗产,她的形象发生了一次颠覆。

作为安菲洛果夫教授的合法妻子,塔尼娅在安菲洛果夫教授死后,继承了教授的全部财产,披着“有钱人”的外衣,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那个其貌不扬、平淡无奇的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在巨额的遗产面前,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爱情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当克雷洛夫向她提出放弃继承财产,两人继续在一起的建议时,她反而嗤笑克雷洛夫不切实际,她的爱情观发生变化,她的幸福不再是单单拥有爱情,而是需要更多的物质享受。在金钱与物质面前,带着“爱情”王冠的塔尼娅完全丧失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转身成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金钱与物质”毫不费力地摘下了“爱情”的冠冕。作品中的“金钱与物质”践踏了严肃崇高的“爱情”,将其贬低化、世俗化。

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爱情狂欢”在“金钱与物质”面前戛然而止。摘下“爱情”王冠的塔尼娅市侩、媚俗,为克雷洛夫所不齿。克雷洛夫深爱的是拥有爱情光环的塔尼娅,而非那个被贴上世俗标签、变了质的叶卡捷琳娜。摘下“爱情”的王冠,塔尼娅又变回了叶卡捷琳娜,她不再是那个自己生活的主导者,然而叶卡捷琳娜的纯真无邪、玉洁冰清在“金钱与物质”面前荡然无存。最终,她没有了塔尼娅的勇敢担当、我行我素、热情如火,同时又失去了叶卡捷琳娜的小鸟依人。她失去了克雷洛夫的爱情,彻底沦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她曾经想极力摒弃“无爱的婚姻”,现在不得不为了可观的遗产而扮演教授未亡人的角色。塔尼娅的“爱情狂欢”结束了,留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塔尼娅和孑然一身的克雷洛夫。

二、克雷洛夫与“同貌人”维克多,地痞令知识分子成功脱冕

第2篇

关键词:形象特征;形体结构;概念化;表现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22-02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打动着无数人的心,一方面当然由于他精湛的写实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他对人物形象特征准确的表达和人物内心情感细腻的体会。人们早已不仅仅把它看做一张普通的人物肖像画,而当成画家精神的载体。蒙娜丽莎那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笑吸引着我们不断地探寻人物背后的故事,这也许就是人物画真正的魅力。而我们在人物画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人物形象特征的重要性,对其缺乏感受力和掌控力,以致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数流于一般习作,难以给人留下更多的遐想。那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呢?本人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正确处理形象特征与形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分析,人物形体结构与形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共性与个性。具体来说,人物形体结构是由骨架和肌肉组成,正常人不管高矮胖瘦身体的各部分形体结构的组成方式大致是相同的,这是共性。然而,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很清晰地辨认出“你、我、他”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从体型、五官、发型等都有异于他人,这也就是个性。在人物画创作中如何把握形体结构与形象特征间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一个难题。笔者上课时经常发现一些这样的现象,面对着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模特,画出的却是一个轮廓清晰、肌肉发达的中年妇女形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学生们没有很好地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过分地强调人的形体结构,忽略了少女应有的气质。本人认为:人物画创作中,形体结构是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人体结构中各部分的形状、位置以及穿插关系才能准确地捕捉到模特的基本形和姿势动态,离开形体结构谈形象特征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即使在创作中出现一些形体结构不到位,但形象特征很生动的情况,那也是偶然因素所促成,属于不可控的方式。相反地,注重形象特征地刻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趣味感,为作品注入生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忽视形象特征的趣味性,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缺乏灵气。

在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本人认为:《论语・雍也》中有一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的“文质彬彬”一词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当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文质彬彬”中的“质”指人类朴素的本质,而“文”指文化积累。那么,“质胜文则野”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这里的“文质彬彬”就是指: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然而如果我们用“文”指代有着不同年龄、不同长相、不同身份等社会属性的“人”的精神气质,用“质”指代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无差异自然属性中 “人”的形体结构,那么“文质彬彬”就可以理解为:人物画中模特的形象特征与形体结构需要恰如其分的表现,使两者协调、到位。安格尔的作品《大宫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仔细研究这件作品,我们会发现画面中的女人体上半身的比例过长,但我们在欣赏时又不会觉得突兀。相反地,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女人体那种修长优雅的气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画中形象特征与形体结构两者间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二、避免人物形象特征“概念化”

“概念化”问题是艺术创作的致命伤,一般来说,艺术创作追求形象生动自然、情感真实合理、创意新颖独特等,而“概念化”的处理手法往往无视本应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生搬硬套,把艺术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完全抹杀。所以好的作品往往能够规避常人的思维模式,以独特的面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可以作为例证。相较于普通的歌颂英雄形象类型的电影,无论从人物形象塑造或剧情安排上,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影片里,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俗套地设置一个正义凛然、时时刻刻准备为他人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也没有给英雄捏造一段苦大仇深的身世或除恶惩凶的事迹。相反地,影片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是纳粹党人,为求发战争财他不惜贿赂党卫队官员,他也不是天生的慈善家,没有一技之长的避难者他是不太欢迎的,然而当目睹了党卫队惨无人道的屠杀行为,他没有泯灭良知,决定以自己的所有财产为代价去换取工人们生存的机会。

这种英雄形象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平时行为没那么光明磊落,即使内心仍有许多的私欲,但在危难关头,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挽救他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因为真实自然所以耐人寻味,这也许正是艺术的真正魅力。

人物形象“概念化”也是人物画教学和创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物形象“千人一面”。在几年的人物画教学过程中本人时常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画出的人物形象,不管男女老幼,除了发型和服饰不同以外,五官的特征和人物表情基本是一个摸样。究其原因也许是对局部形体特征的理解不到位,只能凭想象对形体做简单地概括,又或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缺乏感受力,无法敏锐地扑抓最具有特点的部位加以刻画。而本人认为造成这种奇怪现象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入门时的学习方法不科学。由于高考竞争激烈,许多学生不太愿意花心思去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而将考试的常规项目作为平时训练的重点。同时,为了提高升学率,老师们也乐见于此,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应试的技能。在人物画教学中就表现为:要求学生参照某些速成法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死记硬背五官的形状和作画的套路,考试时不管模特是老是幼,将平时储存的“料”拼凑在一起就算大功告成。这种教学方式短期内确实有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因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是经过自己仔细地分析思考,并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而是简单地套用别人的经验,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养成思维惰性,对人物形象特征毫无感知能力,对惯用的作画方式又恋恋不舍,这样“概念化”问题的出现也就不难预见了。所以本人认为要解决人物形象“概念化”问题关键要调整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开拓眼界,感受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解决人物形象“概念化”问题首先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科学的思维方式方能正确引导我们开展创作实践,而通过广泛地研习前人的优秀作品,感受大师们的精湛的技法和对人物形象细腻的体验和巧妙的表达。可以让我们拓宽思维,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特征的多样性。

2、整体观察,捕捉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作画时,不用急于用笔,先要观察模特,感受其形象特点。同时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比方说面对一位老年男性模特,缺乏经验的学生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老人脸部的皱纹和白头发上,以为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能将老年人的形象表现到位,其实这种理解方式很表面的,我们应该从普遍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整体观察。从普遍特征上观察,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各部位的形体结构清晰,外形轮廓起伏也比较明显,体型也不似年轻人那样挺拔有力,然而能观察到这些普遍特征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注意模特个人的体型特征、五官特征、发型、神态等等。只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体验,我们才能更准确的捕捉到模特的形象特征。

3、科学训练,注重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通过采用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对人物形象特征掌控力。一方面采用短期作业的形式,使我们忽略表面无关紧要的形体结构,快速地记录人物的动态特征和形象特征,提高整体的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采用长期作业形式,我们便可以深入观察和刻画局部的形体特征。另外,不管采用短期或长期方式,都要注重形象特征的整体性,避免出现五官特征与身形不相符,如老人脸孩子身或性别特征不明确,如男人脸女人身等问题。

三、使人物形象特征与表现风格相统一

在人物画创作中,能够将人物形象气质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而能使作品中人物形象气质与个人的表现风格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那就不仅仅是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就能实现的。它反映的是作品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需要画家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扎实的绘画能力。我们在经典的人物画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画中采用了鲜明的色彩、游动的笔触和人物形象夸张的处理手法,使整个画面带有强烈的不安感和悲伤压抑的情调。而画家在叙述这幅画的由来时说到:“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由此,我们更能深入地体会到画家是如何将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作品当中。

而在人物画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人物形象气质与表现风格间的关系,使两者相统一?本人认为:

1、我们应该尽可能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尤其需要扩充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使我们对人物画创作中模特的形象气质有了更为细腻地体验。

2、个人的绘画风格不是偶然间灵感爆发所形成,也不是苦思冥想的产物。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个人偏好的表现方式,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结合个人的绘画特点,深入地挖掘模特的形象气质,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尝试,使作品更具韵味。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根据个人风格选择相应的模特,因为对模特形象的选择也是个人风格的一部分,体现了画家的艺术取向。

3、人物画创作中使人物形象气质与表现风格相统一不能采用过于刻意或直接的方式,如为了凸显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张力,就将人物造型进行漫画式的夸张处理或刻意地设置一些笔触,这种创作方式过于取巧,缺乏考究。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对模特形象的观察,感受其独特的气质,同时,在表现技法上做到张弛有度。这样才能丰富作品的内涵。

第3篇

[关键词] 形象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视觉形象;形象塑造

影视人物形象设计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剧中人物鲜明性格化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镜头语言表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功的影视人物造型不仅能使演员改变形象,贴近剧中人物,激发演员表演欲望尽快进入角色,拉近演员同剧中人物的距离,使剧中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艺术和饱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艺术的鉴赏、对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需求的是艺术和技术含量极高的视觉作品。作为人们视觉盛宴的影视艺术已不能仅靠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这给我们电视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难题。

大多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是由化妆师、服装师和演员共同塑造,他们对营造形象美、画面美负有直接责任,是构成整部影视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每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都包含着形象造型师对剧中人物几近苛刻的审美要求。不仅要分析剧中人物诸如年龄、职业等的形象特点,更要结合演员本身的形象要素(如肤色、体型分析),更要将两者进行结合、分析与再设计,才能塑造出既有剧情感,又有时代感,既有艺术要求的形式美,又有大众需求的现实美的成功的影视人物形象,而忽略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会造成影视人物的虚浮与不真实。因此,影视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建立在分析演员的社会角色上,更要结合其在剧中人物形象的表演角色,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影视人物形象。

《穿Prada的女王》风靡一时,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时尚背后的故事,更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超短裙风尚”,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女孩都穿上了超短裙,也唤起了人们对发明超短裙的服装设计师玛丽・昆特的美好回忆。Black Swan的热播引发了2011年时尚舞台的“黑天鹅”流行旋风。Jean Paul Gaultier 2011秋季高级定制系列里融入了Black Swan中芭蕾舞元素:模特化着主演娜塔丽・波特曼鬼魅“烟熏”芭蕾舞妆,踩着交叉丝缎绑带的高跟鞋、妆饰羽毛的服饰及黑、白、灰为主调的色彩,就连背景音乐都是采用的影片原声带音乐,为人们带来了时尚版的“Black Swan”视觉饕餮盛宴。可见,影视剧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享受,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思、探讨,更成为时尚舞台炙手可热的流行元素。

二、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塑造的意义

形象设计又称形象塑造(Image-building),从广泛或宏观意义上说这是一门二维平面设计与三维及多维立体空间设计结合的设计艺术,是研究人的外观与造型的视觉传达设计,又可称为人物整体造型设计。通过分析人物整体的形象要素,如形象主体的职业、年龄、体型、肤色、身体线条、量感及言谈举止等,才能塑造出更适合形象主体个性特点,同时被社会公众都认可的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视觉艺术化,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展现形象主体最适合的个人形象,而不同的是影视人物形象设计为了符合特定的剧情,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以影视人物性格特征为“主”,演员自身形象为“基”进行的整体形象设计。这就要求影视形象设计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形象塑造的相关知识、了解导演和演员的要求外,还要有对剧本的分析力、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力,对不同文化的审美力和对一切新事物新潮流的鉴赏力,进而更宏观全面地理解影片,设计出符合影片的人物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被关注程度也开始提高,演员和导演对影片的要求也向着多视角多方位转变。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开始由原有的单纯注重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与视觉效果并举的局面。影片《花样年华》使得具有中国传统服装特色的旗袍成为国际时尚舞台的主角。张曼玉在片中二十多套旗袍的亮相形色各异,妆容雅致,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女主角的摇曳风姿。

影视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塑造影视形象的鲜明性和艺术性是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真正魅力之所在。在影视艺术中,形象设计的着眼点主要体现在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所处环境及时代背景的因素中,故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符合影视作品中的时代氛围、遵循和谐美的原则。例如:形象造型中的服饰设计与搭配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与艺术表达。人物的形象设计上即要能反映出人类的时代特征、民族风貌、社会氛围乃至人类个体的心理因素等,又要结合社会公众的大众审美情趣及对服饰流行文化的认知。可见,好的人物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乃至整部影视作品的成功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三、形象设计在影视造型中的目的及作用

(一)形象设计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诠释

不同的影视作品中会出现多个不同的有着各自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而这些不同的特征决定了不同的角色定位,就需要形象设计师在进行影视形象设计时,能把握角色特点,把握剧中人物的角色特征,并通过形象塑造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服装等的艺术化处理,使人物性格的特征更加饱满。

影视形象设计还需要形象设计师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剧中的人物在着装、言谈举止上符合剧情特定的时期,更应在尊重剧情的基础上,对服装加以时尚创新设计,以符合大众对时代审美的需求。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著名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在张纪中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为周迅设计的造型明显有别于当年翁美玲扮演的飒爽英姿的黄蓉。他以金庸对黄蓉描写为准则来设计造型的同时发觉了演员本身的特点来创造形象。叶锦添力求在造型上突出周迅精灵机巧的气质,结合清纯淡雅的妆容、合适的服饰搭配及服装色彩使得周迅版黄蓉的古灵精怪跃然纸上,人物造型也更趋于青春化、时尚化,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取向。

(二)形象色彩设计对人物塑造的表现

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人类就有了对色彩的认知与使用。色彩不仅是视觉效应,还是最富情感的表达要素,能使人加深记忆,所以在设计中色彩恰到好处地处理能丰富所表达事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如《影片的美学》一书中说:“彩色在银幕上如同在画布上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象和事物外貌的手,它对解释所描写的角色的内心面貌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彩色是一种对形象进行理解和刻画的重要手段。”

影视形象设计中的色彩与所有设计中的色彩一样,是功能和情感的融合表达,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联想,可以唤起与人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联想。在色彩的感受中,人们对色的冷暖感受最为鲜明,红、橙、黄等色可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灼热是暖色,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青、蓝、紫等色可使人联想到水、冰、寒冷的夜空,称为冷色,使人感受到宁静。对影视观众而言,由于其对于时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得影视服饰色彩艺术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越来越广。成功的影视服饰艺术表现,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被影视服饰款式、色彩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电影《英雄》正因为服装色彩的设计纯粹而又浓烈才让人记忆深刻。从张曼玉和梁朝伟的初次相遇时清新飘逸的浅绿色长衫,到影片最后,两人历经感情纠葛在沙漠之中自杀时的白色棉布长衣,无不诠释着两人至真至纯的爱情,而色彩的拿捏更为其平添一份忧伤的浪漫。影片Black Swan以黑、白、灰、粉为主基调,诠释着女主角尼娜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及精神状态。粉色的尼娜是有着单纯美好心态的芭蕾女孩;灰色的尼娜频频出现幻象,练舞时的服装从白色变成灰色;首演前夜,妮娜的压力达到峰值,近乎崩溃,黑色伴随黑天鹅妖冶的气息逐步显现;公演时,妮娜化身黑天鹅,纯粹的黑应和急促的音乐将尼娜惶然、恐惧、无助、坚韧的形象烘托欲出;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殇,回归纯白世界,这便是一种涅再生的奇幻妖异的“天鹅之死”。导演仅通过人物服饰色彩及音乐的变化,就将人物内心由单纯羞涩到恍然悲凄、绝望痛苦直至回归平静的细微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影视形象色彩设计是以色彩学为基础的创作过程,就人体色的角度来看,在不同肤色、不同灯光下把握色彩的运用,是影视形象色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色彩理论是20世纪初,美术设计学府包豪斯学校的约翰内斯・伊顿教授开始进行色彩分析,个人色彩的概念由此而生。个人色彩主要是指能让肤色呈现健康状态的颜色。根据形象主体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可以判断出适合他的服饰、妆面颜色,从而塑造更适合形象主体的形象。如:不知什么时候起,伴随韩剧的流行韩国人俨然成为爱打扮的时髦一族。一部韩剧的热播,势必有一股“韩流”热风刮起并且风靡世界。浪漫唯美的色彩画面、时尚得体的服饰、精心巧妙的服饰色彩搭配及精致的妆容无不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纶伯伦说,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影视形象色彩设计的实质也是这样的,不能为了视觉而一味的最求绚烂的色彩,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在充分理解剧本剧情后打造出的一种唯剧情独有的风格――“个性”色彩。

四、结 语

作为影视形象造型师,不仅要理解影视形象对电影表现的重要性,能够熟悉服装设计的理论,而且能够依据不同演员的形象构成要素,通过对其脸型与发型、身体线条与服饰线条、人体色与服色的分析,为影视人物进行多维的形象塑造,从而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个性特点的,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影视人物形象,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饕餮。

[参考文献]

[1] 程晓英.时装与电影的互动和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2] 顾筱君.形象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张丽.影视传播影响服饰流行的分析[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aper.省略.

[4] 黄海娟.服饰是影视艺术无声的语言[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

[5] 吴帆.形象色彩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戏曲人物;美与丑;赏析

戏曲艺术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剧目发展进程的快慢。剧目内容与艺术上的进步,是戏曲预示生命力的前提。如何看待剧目内容与艺术上的进步,需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能否及时反映时代精神;二是剧目中的人物是否体现了“深刻经久的特征”,以及是否体现了民族性格。拿评剧发展的历史来说,在清代末期其所以发展极快主要原因有一批代表性的剧目的突起上演,譬如:《重园记》、《三节烈》、《珍珠塔》等。

好的剧目必然塑造出成功的人物,成功的人物必然要体现出美的性格。

戏曲艺术需要表现美、渲染美,并用自身的行动塑造(人物形象),但这些应该体现在人物的心灵、精神,即人物的性格美上。

戏曲人物的性格是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戏曲艺术美的规律。这种美的规律也有其个性特征――“善恶分明”的性格化特征。善、恶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在传统剧、古典剧中就是美、丑的人物形象关系。当然,丑作为美学的范畴,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以丑刻画丑的本质特征。戏曲中的丑角,并非都是反面人物,有时虽以丑扮,但却是以正面的或较善良的出现。这时,丑往往是一种可爱的性格美的标志。清刘熙载说:“丑到极处,但是美到极处”。美、丑的体现,最终必须通过性格美方能显示。性格美是真美,从传统戏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前辈艺术家非常懂得这种美的规律。《窦娥冤》中的窦娥,心底善良,具有舍己为人的品格,秉性刚直体现了她的性格美。《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叛逆性格――敢于冲决使人窒息的樊篱,观众品尝到了爱情的忠贞美;董永的形象体现在他忠厚、勤劳、淳朴的性格美上;七仙女的形象体现在她善良、大胆、率直的性格美上。

作为戏曲文学,人物的善恶、美丑(人物形象塑造),必须通过戏曲故事情节的演释方能得到体现。情节演饰表现出的概括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个性之一。

传统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规律在于美、丑关系是建立在人物基础上的。人物改组与戏剧情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因素。人物性格通过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曲折起伏的情节,才能对比出鲜明、独特的美、丑关系。大凡优秀的传统戏都是如此。

美与丑的形象表现,作为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有较长的生命力的。当然,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美与丑的形象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当代戏曲家在不断地发展和探索新的手术,试图运用戏曲主体创造活动中的艺术直觉,这样一种特殊的审美穿透能力来表现美、丑关系,使戏曲这种比较原始的美、丑表现,向人生哲理的深浸渍,使人物更加突出一个性格美,使观众获得更深一层的审美感受。《卷席简》、《喜脉案》、《狱卒平冤》等戏均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新思维、新观念对戏曲人物的美、丑作新的审视、认识、评价――表现出深一层的美丑关系。即使这些戏的故事情节被人们忘却,然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却使人不能忘怀,故而获得了当代观众的特殊喜爱。

第5篇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民族化;国际化;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6)02-0056-02

人物形象设计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它结合了艺术、美学、设计、创意等多方面的内容,对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对人物形象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保持一种独立的审美姿态,实现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结合,是目前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仅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对设计者提出了考验。

一、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民族化和国际化

(一)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民族化

民族化,即扎根于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征。民族文化作为当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世界上不同民族原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将民族化的概念抽象出来,体现为一种包含独到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形式,可以是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符号等。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而言,民族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这对于集中展现民族风貌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1]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与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紧密相联,因此其形象设计必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这就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

(二)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国际化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从产品中抽离所有与文化相关的元素。国际化不仅仅是某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影响,而是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物形象设计实现国际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发展,通过结合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把握文化潮流发展趋势,实现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理念的创新和进步。[2]

二、人物形象设计中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

(一)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

从人物形象设计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来说,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而言,无论是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个性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等,它的出发点必然是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前提的,如果缺少了民族性的考究,就很难实现最有效的国际化交流。[3]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设计,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民族性。

(二)国际化促进了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

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从根本上促进了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人物形象设计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切磋和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文化多元化局面的产生,从而实现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审美的认知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认识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将此融合到人物形象设计中去,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三)民族化和国际化相互促进

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影响不同民族及文化背景的人们。民族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不可能固步自封,与世隔绝,不论是冲突还是融合,都必须做出一种选择。这一过程事实上是加快了文化之间互相流动的速度,扩大了民族文化的空间,使民族文化显现于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4]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的互相发展,对于人物形象设计内容的丰富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这对于社会发展潮流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发展的途径

(一)深入开发、挖掘本土化的民族元素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就要不断地深入开发、挖掘本土化的民族元素,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本土化的地域性、人们的审美特色、心理需求、价值取向等要素,从根本上实现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同时,善于实现人物形象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比如可以借助于绘画理念、戏曲人物设计等相关理念来进行合理化取舍,并将其成功运用到人物形象设计中去,不断实现真正具有民族性的人物形象设计,提升其价值品位和审美特色。

(二)结合时代潮流及审美趋势进行人物形象设计

实现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必须结合时展潮流及审美趋势,提升人们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的认同感。目前的人物形象设计主要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生活化特征明显。目前,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形象设计应用于生活中,生活化特征要求更加明显,相对来说较少关注创意化。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够合理设计,突出生活化的基本特点。第二,在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下,韩日文化、欧美文化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上流行,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流行趋势,对于人物形象设计来说,也应该加大重视度。

(三)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是实现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关键所在。人物形象设计其本质还是一种文化形式,要做到对于文化的把握,就应该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不断掌握人物形象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技法,具有独立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掌握美容、护肤的专业理论及技能;有较敏感的时尚流行感觉和较强的时尚分析、判断能力。除此之外,更要锻炼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地实现最有效的人物形象设计,从根本上促进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

(四)进行专业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培训

进行专业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培训是推动人物形象设计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强化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首先,设计者应该掌握人物形象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深入研究化妆、色彩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的设计能力和鉴赏力。其次,走专业化的道路,制定人物形象设计师培训制度,对于培训合格者给予相应的资质证明,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设计,提升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并将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推向国际化,设计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国际气息的作品。

(五)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设计创新

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要充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同时,它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设计,就要充分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进行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和创新。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趋势变化的,因此立足于民族化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化创新,不断地实现国际化发展,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新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实现,要想推进我国人物形象设计,就要立足于民族化基础,实现国际化发展。人物形象设计必须深入开发民族元素,结合时代潮流及审美趋势,不断提升设计者的文化视野,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来进行创新设计,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推动人物形象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泓森.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43-45.

[2]曾湘平,唐宇冰.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思考[J].求索,2012(11):202-203.

[3]王婷.中国传统人物的卡通形象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准确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地描绘客观事物以凸显形象。记叙文要做到形象突出,学生必须学会具体、细致的描写,以此来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描写准确

出色的描写就像是魔术棒,能为文章增添亮色,使苍白的内容变得丰富,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直白的表达变得含蓄。熟练地运用描法可以使文笔显得老练,同时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笔墨浓淡,娴熟描写,体现人物精神。记叙文写作中,学生可以根据形象刻画的需要,或寥寥几笔白描,简单地勾勒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或工笔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词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感情充沛地书写人物精神。

2.形神兼备,恣肆,于细微处见精神。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细腻的描写刻画。写作时,学生可以运用肖像描写,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可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体现人物精神;可以紧扣细节,写好动作,揭示人物情感;还可以运用环境描写,以景衬人,凸显人物个性。当然,动静结合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

二、形象突出

1.注意以形传神,寓神于形。要做到形象突出,必须把握所描写对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形传神是连接“形”与“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突出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要使形貌逼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

2.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尽可能使用恰当的描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用多种描法描摹物象,赋予物象以人的情态,物象一定会活灵活现。

3.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人物的肖像有什么特征?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什么地方?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的?如果能落实这些点,人物形象就会突出。如果是状物,学生要抓住物体的特点,多角度观察,物体就丰满了。

4.用故事串联细节。作文有生动形象的故事细节,人物才能活起来,人物形象才会突出。

综上所述,只要做到描写形象,形象突出,就能写出人物丰满的记叙文。

第7篇

关键词:人物性格;特征;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254-01

演员在戏剧表演中是否能够成功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于能否生动的诠释出该人物形象完整的性格特征。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鲜明的思想、个性的阐释,通过行为方式来完成。在人物性格及其特征与行为方式之间,几者都有所关联相辅相成的。在剧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无非深入理解人物,全面完整的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只有深刻理解所饰人物,才能将其生动地表演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文艺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人物性格的彰显和诠释是一部剧作品的主体,人物性格的形象刻画是整个剧作的核心任务。文艺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剧作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同样如此。

一、性格差异导致行为模式的不同,外在体现内涵

天赋和秉性是一个人独特性的体现,贯穿于一个人一生的思维、感觉和行为表现方式。人们每天生活中所作出的任何行为表现,都不知不觉的有性格主宰和控制。各种行为表现的背后影射着每个人独有的思维模式,认知习惯和思想品质等内在涵养和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件事情的外在表象,我们通常可以推断出某些话为某人所说,某事为某人所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才行,性格差异使然。也就是说什么样性格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说话做事上都会有所体现。例如,在某聚会上,性格严肃的人本身就特别死板,气氛也会随之变得沉重,而外向开朗的人,本身就爱说爱笑,自然就能营造出特别活跃的氛围。总之,性格差异会导致种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性格及其特征由行为方式所体现。

二、人物行为方式因不同的人物关系而异

特定性格特征人物的行为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物行为方式随着人物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时,要准确拿捏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体现鲜明的人物性格。人物行为方式=特定事件中人物关系+行为方式,就好比5=2+3,也可以是5=4+1,又可以是5=0+5,人物行为方式随着特定事件中人物关系的不同,在事件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变化。性格和人物关系彼此约束,彼此影响。

三、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随着情境的更迭而变化

无论是什么样的性格,在不同的情境中,言行举止都会有所变化,性格特征都或增或减,行为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人物关系,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去衡量处事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或许你是一个羞于表达,不善言谈的人,可是在特定情境下,就会迫使你不得不侃侃而谈。在事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下,行为方式也会或多或少随之改变。在不同的情境下,潜在的隐性性格特征也可能被发掘出来,展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如在一个气氛非常愉悦的舞会上,内向羞涩的性格特征就随之减退,而热情活泼的特征就会增长,大家也会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人物性格是丰富的,更应该是统一的,把各种性格特征有机的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整体构架。让特殊的情境作为突出性格特征的载体,塑造一个丰满的主导性格。

四、总结

观众在欣赏文艺作品(影视剧或舞台剧)中的人物形象时,通常是通过该人物的行为方式来辨别该人物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性格的人便会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所以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行为方式的表现是关键。在特定情境下,人物的行为方式、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方式,都是人物性格使然。正确的衡量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特征与行为方式的关系至关重要。特定情境下人物的行为方式由性格所决定,人物性格制约着大部分行为方式。然而,行为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物关系而异,在事件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变化。当我们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时,要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也是一部文艺作品的精髓所在,所以如何准确运用行为方式来体现人物性格极其重要,在不同情境和不同人物关系下,人物行为方式一定要随之变化,这样才能使人物更加丰富和完整。 有什么样的性格,便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同样也会产生独有的行为方式,准确拿捏几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演员更好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全心感受生活,善于体验生活,才能全面的诠释出人物性格,展现给观众丰富饱满富有立体感的鲜活人物形象。

第8篇

舞蹈在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基础,而戏曲舞蹈正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优秀艺术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舞蹈是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的发展,而戏曲将舞蹈、唱词等丰富的结合在一起加以修饰共同展现剧情的变幻,从而形成对了中国艺术园林的瑰宝。

相比较于传统舞蹈来说,戏曲舞蹈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基本的特征。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懂得什么是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是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鲜明的节奏,表达多层次的舞蹈形态并且满足观众所需求的内在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为戏曲舞蹈表演的核心就如同戏曲表演的灵魂,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包括其不同的形态特征,不但生旦净末丑各有不同,就连同一行当的人物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在表现人物不同的体态样貌、衣着习惯等外在特征的同时,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变化等内在特征也不容忽视。戏曲的外在身段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而人物的内在感情也影响着人物的肢体动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经典剧目《佳期》中的红娘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为了表现红娘与众不同的教养和大家风范,设计步法时使用了自由步,又如《卖水》中的梅英,人物的步速、步距等无一不是为了展现梅英正义、爱抱不平的形象,在表现其大家闺秀形象的同时,平添了一种豁达及洒脱。

对于戏曲舞蹈来说,节奏就如同它的脉搏,时刻把握着脉搏的节奏才能完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戏曲表演。为了使节奏感更为鲜明,戏曲多采取打击乐的形式,作为戏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节奏性涵盖了戏曲舞蹈形态特征的每一个方面,说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是通过鲜明的节奏感加以修饰和表达的。戏曲的节奏性不仅能够帮助演员更加干净利落的完成生动形象的演出,而且能够很好的调动观众的观看情绪,调节现场的氛围,比如为表现人物情感的喜怒哀乐,通过表演者身法、步法的变过得以实现,而人物的这些动作都是跟随戏曲中锣鼓点来表现的,作为戏曲表演中的主线之一,节奏感控制着人物的动作,丰富人物形象。节奏感把握着戏曲的脉搏,作为设计戏曲表演的艺术家就要时刻把握节奏感,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只有跟随戏曲的节奏感才能真正欣赏到戏曲的精髓所在。

戏曲的舞蹈层次如同它的四肢,支撑着舞蹈的进行。为了丰富戏曲表演中多类型舞蹈的层次,带给戏曲舞蹈更丰富的生命力,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就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为基础,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夸张,使那些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动作变成极具舞蹈魅力的艺术,从而为戏曲舞蹈注入新的血液,贴近人们的生活,为观众带来熟悉感,更易于观众对戏曲演员动作和剧情发展的理解,切身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打造更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例如《艳阳楼》中高登分派师爷这一情节,由于场地空间、动作幅度的限制,要想生动的表现场景中的剧情极其困难,于是艺术家们为这场戏中加入了许多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场景,其中高登出府衙骑上马后,要表现他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高傲形象,为此人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动作用以展现这一特点。人物情感可以通过动作幅度的不同和表现张力的不同所表现,二者有一点不同就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为了将二者调整到一个平衡的位置,对演员和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也有些演员借助一些道具来帮助表演。裘盛戎老先生在这一方面就有很深的见解,他也给今后戏曲演员提出了很多人物情感表达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被称为经典,极具借鉴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戏曲表演中,为了表达人物的怒气,表演者完全可以借助一系列的动作来表达局中人物怒火中烧的气愤,惟妙惟肖的将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

戏曲的内涵多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通过戏曲表演的方式带给人们以感悟,达到教育惊醒后人,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因此戏曲所表演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艺才能,还要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戏曲舞蹈一定要有内涵才会有生机。其内在美主要表现在精,气,神三方面,主要指剧中人物的精神、气力和情感所在。真正优秀的戏曲舞蹈表演形式不仅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外形,还要展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要让剧中人物形象鲜活充满生命力,仅仅形似是远远不够的,神似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将人物的舞蹈动作和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及神韵融会贯通,才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真谛,也是我们近千年引以为傲的所在。

历史赋予戏曲舞蹈以丰富的历史感,致使现在许多人都对历史保持者浓厚的兴趣,戏曲舞蹈表演通过舞蹈、唱词、念白等展现故事情节和时代背景,表现出不同的融合在一起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副具有不同风格同时的艺术风格和无限魅力。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点为戏曲艺术的丰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正是建立在生动的舞蹈形态上的,优秀的舞蹈形态带给观众的是艺术上的享受,也是我们要发展的戏曲所必须重视的一部分。戏曲舞蹈形象的特征将会为戏曲带来不一样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戏曲文化的我们也必须谨守其特点,取其精华,合理创新,为戏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9篇

关键词:鉴赏;筛选;表述

众所周知,好的文学作品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总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特征的,读者阅读后,往往会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就不乏这样的好作品。如何教好这类作品,客观评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笔者作了一些尝试,从教学实践中深刻地领悟到从描写入手来概括人物的形象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必须完成对描写方法的鉴赏,尤其是对语段中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的鉴赏

描写是表现人物与形象的具体手段与方法,而形象则是描写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何谓“描写鉴赏”?即通过对肖像、语言、细节等描写的鉴赏,达到对人物形象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欣赏。《阿长与〈山海经〉》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里包括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写出了普通妇女的打扮。“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心、爱护之情。“高兴”写为“我”买来了书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两个段落,作者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

二、要能从人物描写中,筛选出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体会其蕴含的深刻含义

关键性词语对人物形象的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香菱学诗》中写香菱完成第二稿以及梦中成就好诗的细节就十分生动感人:“……因见她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再如“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前一段中“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将香菱的专注神态描写到了极致,充分表现了香菱又一次失败之后不气馁,继续努力的执著精神。后一段中,“晚间”“三更”“五更”透过这些词可知香菱差不多一夜都在想诗,而作者又分别写了不同时刻香菱的神态,“出了一回神”“两眼鳏鳏”“朦胧睡去”,这更向人们刻画了一个如痴如醉的形象,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只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才能理解香菱刻苦好学的可爱形象。

三、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可忽略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场景。因为离开具体的时空的人是不存在的。《芦花荡》中“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芦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衬托了老头子沮丧、内疚的心情,从侧面表现了老人倔强、自尊的性格。《蜡烛》中对烛光的描写:“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烘托了老妇人坚强乐观、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选用适当的词、短语或句子表述人物形象十分重要

它能充分体现读者的审美鉴赏能力。表述形象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选用恰当的词、短语来完成对某一人物形象的评判,要求所选之词或短语必须涵盖人物性格的某个特质,切不可不着边际。二是选用简单的判断句式对人物进行评判。此种形式一般在规定字数内完成,不可违规作业。

第10篇

关键词: 人物漫画素描 夸张 变形 创意

人物漫画素描是根据人物的面貌特征、职业、性格和成就等特点,运用素描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获得动漫艺术设计人物造型所需的幽默、诙谐、生动、独特、典型的艺术形象的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是对动漫人物造型的直接认识和表现,是对人物造型观念的转变,也是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其幽默神似、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终将使人物形象视觉特征强化,并真正将我们创造的鲜活、生动、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形象转变成动漫世界的艺术形象。

动漫造型基础同过去的纯造型基础课不同,动漫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由于动漫的制作有别于传统的造型艺术,这对于基础教学来说是个新的挑战,人物漫画素描是在原有的人物头像写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个新的课程的设立,无论从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上都与写实人像有着截然不同的造型理念,学习人像漫画素描必须转换头脑,从对客观写实的依恋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夸张、变形的方法上来,从而带来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在此前提下,对人物漫画素描的表现特征夸张、变形、创意的认识尤显重要。

一、夸张

动漫艺术设计中夸张应用得最为广泛。夸张是抓住人物原形的基础形象特征加以夸大和缩小,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加强艺术表现效果。夸张有无穷的魅力,能强化视觉效果,突出人物结构和表现特征,摆脱对人物形象的写实、摹写,使人物形象转化成为艺术的人物造型,增强艺术感染力,创造更多不同人物形式风格的特点。

人物漫画素描的表现离不开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要有根据,只有根据人物的结构、面貌、特征、动态、习性、职业等方面的认识,才能使夸张在人像漫画素描表现中具有真正的意义,凡是生动有感染力的夸张都基于这个根据。夸张不是无目的地乱变,而是有意识的艺术夸张,如五官的夸张,“三停王眼”比例的夸张,动态的夸张,神态的夸张,胖瘦的夸张。在夸张的手法运用上,我们可以采用省略、归纳、拉长、缩短、压扁、添加等手段。如在莫迪里阿尼的人物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采用拉长、缩短等夸张手法的充分表现,人物形象充满节奏和韵律感。

与写实表现相比,夸张的艺术形象更具图形化,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亲切感,容易认知识别、强化欣赏者的印象,是具有鲜明形式美感的典型形象。夸张的动漫形象,具有鲜明的幽默趣味性,使人富于联想,留下令人玩味的想象空间。夸张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比,如:长与短、大与小、高与矮,笑与哭。一幅运用夸张表现的人物动漫优秀作品,它在视觉上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夸张应根据人物的特征加以强化,既可超越实际对象,又不脱离人物本质,即表现奇特而又不违背情理。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面貌特征鲜活生动,精神气质更加鲜明,人物本质更加突出,同时,人物造型所体现的主观意识更强烈。如美国迪斯尼公司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小美人鱼》,漫画式的造型,风格极赋艺术感染力。小美人鱼爱丽尔夸张的外部特征,富有动感和韵律,饱满中充盈着张力的形体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小熊维尼历险记》也是一部典型的漫画造型风格的动画片,拟人化的角色造型设计,清新、可爱、简洁、夸张并极具个性。漫画家常把墨索里尼的头像画成一个大面色,希特勒满身纳粹符号,是夸张某一形象特征部分的典型性表现。总之,夸张要合乎艺术的真实,基于生活的原则,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动漫人物造型的特征。

二、变形

变形,简单地说,就是形态的变化,比如:正方形向圆形的转变过程叫做变形。变形是夸张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获取画面形式创意的重要因素。运用变形手法,结合素描的艺术表现力,是摆脱客观对象的真实感,实现从写实人物造型向漫画式人物造型风格转变的主要途径。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变形是创作形式美的有效手段,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夏商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秦汉时期的大型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唐代的壁画泥塑、宋代的国画人物,无一不闪烁着变形的奇异光彩。变形,可以超越现实,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化有为无,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以将崇高化腐朽。正如画家克利所说:“绘画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现代艺术的变形,是以强调主观表现的有意的变形,现代艺术家了传统肖像画的模式和框架,打破了三维空间的局限,折散了原型结构,重新随心所欲地组合新的人物形象,表现到画纸、画布、综合材料的运用之中。从享誉世界的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素描“易拉罐和女人体”中,可以看到,画家似乎运用动画的眼光将人物整个“变”的过程画到了一起,在画面里,右边的两个罐头只是被压扁了,左面的却变为女人体,通过视线的移动观看,就可以是“变形”的动画了,所以动画造型中夸张和变形通常会联系在一起。人物漫画素描变形则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表现。

1.依人物特征变形。通过写生、观察或者记忆默写,准确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变形塑造。

2.依个人情感的变形。这种方法随意性比较强,可写生可默写,“得意忘形”和“情动形移”就是依情而变,这种变形一般幅度比较大,可以随心所欲。

3.主观意象变形。它不是根据人物对象依情而变,而是依据主观意象的发挥,不注重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人物加以歪曲改变,这种变形多用于寓意和象征的艺术处理,是自我情感的表白和渲泄。

4.抽象变形。抽象变形可局部或全面抽象,这种抽象变形,大多是对人物对象的观察而引发出现的,因此,抽象并不一定完全与物象无缘,而是一种可追根溯源的艺术表现。

变形在人物漫画创作中,通常把某一个人或事件变化为与其本来精神相似的另一种形象。比如把人类“普格化”,曾有一幅国外漫画,把许多国会议员的头部画成各种各样的狗,“狗格化”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议员。

在人像漫画素描中,变形的目的也是对人物内涵强化与升华的过程。在形象变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足则缺乏表现力,变形过了则失去了形象的原则特征。只有恰如其分地适当变形,才能增添人物的个性,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三、创意

在人物漫画素描中,创意使素描更趋于个性化,使鲜明的个性和趣味性与人物形象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创意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给人物漫画素描带来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挖掘创造潜能。

创意表现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而进行的创造思维的过程。创意来源于与众不同的认识角度,创意形象超出常人的想象,却又在情理之中,追求画面的合理与现实的悖理,在矛盾中形成视觉焦点,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并引发相关的思考,通过素描这种形式来训练动漫人物的造型能力。

在人像漫画创意表现中,人物对象可作为一个参照物,从中获取灵感,运用新的元素对人物进行重组表现,打破自然形态的制约,给人以超现实的视觉感受。我们可以从超现主义画家达到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重构视觉创意,天马行空般的思维跳跃和无拘无束的灵感光芒。如美国迪斯尼动画片《小飞象》把一头大象变成会飞的角色,让小象长出了飞翔的双耳,赋予了小象新的生命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这种将一切不可能之形象变成可能,正是造型设计的独特之处。

只有运用素描的方式进行人物漫画的创意表达和主观表现,才能创造出鲜活、生动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造型形象。创造性思维是艺术活动的动力。人物漫画素描创意表现旨在培养学生对个体生存体验的感知,运用素描的造型语言,通过自我感悟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种种创作构想,在追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法中,使人物形象展示出新颖的风格样式。在人物漫画素描的创意表现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意挖掘。

1.联想。联想是创意形象的基础,艺术形象的创意始终依赖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联想。联想是指由A事物想到B事物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通感联想等,联想可以开拓创意思维的天地,打开创意思维的通道,使无形的思维向有形的图形转化,并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2.想象。想象是创意图形表现的动力,是比联想更为复杂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想象能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性形象。虽然人们能够想象出人未感知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想象归根到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任何生动的动漫形象都来自于生活的原形。

3.解构。解构可以理解为发掘形象整合的素材。由联想和想象得到意念,最终都将以具体的视觉形象传递着一种完整的概念。为了把素材组合成新的形象,就要把有关的素材加以分解重构,这就是解构。只有经过解构,素材才能整合成新的形象,达到与众不同的表现画面,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4.同构。同构就是探寻形象整合的条件,将不同的想象整合成新的形象,它们之间应有适合于整合的共性。这种共性即为同构。为了成功地进行形象整合,必须通过观察与联想,刻意地进行同构的表现。

综上所述,由人物原形经过夸张、变形的人物漫画素描的训练,是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课程,任何经典的动漫人物造型都是对生活人物形象有着深刻体会的典型化艺术处理后的结果。大师们的经典动画形象会给我们许多启发,我们也能从大师们的作品里学习到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手法和概括方法。但是我们创造的动漫形象不能只是在别人所创造的动漫形象的基础上变来变去,而是应该直接从生活中挖掘。这样才能创造出鲜活、生动而具有独特风格的动漫形象来。

参考文献:

[1]薛峰,于朕.动漫素描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王可,刘悦.动画角色造型与创意表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刘朝晖,刘晓勇.动漫形象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11篇

古典诗词的形象鉴赏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3年来,高考对形象类进行直接考查的情况情为:2011年有6处,2012年有5处,2013年有4处。

下面拟就近几年高考真题来具体探究古诗词形象类鉴赏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鉴赏诗中某些意象

意象既可以理解为“意加象”,也可以理解为“意的象”。诗人艾青认为:意象是具体化的感觉。指诗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都是诗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鉴赏某一意象,就是挖掘物象所蕴含的主观情感。所谓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鉴赏诗歌,通过跳动的意象去捕捉诗人的情感、思绪。可见,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中介与途径。

(一)提问方式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二)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三)答题句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2012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耐,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二、分析诗词的意境

众多的意象构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内涵又超越意象。意境传递了整首诗的气氛,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的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三)答题句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湖南卷第10题)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三、分析诗词中人物形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形象(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1.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2.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一)提问方式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二)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三)答题句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身份)。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013年辽宁卷)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①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

8.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第12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从这一片段中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樊哙?试归纳樊哙的形象特点。

解析:在这一片段中,司马迁对樊哙这一形象运用了多种刻画手法,分析这一形象就要抓住这一人物突出的特点。

1.动作描写。(1)“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显其勇;(2)“立而饮之”“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显其豪爽。2.语言描写。(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显其忠诚护主;(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显其文武兼备、能言善辩。3.神态描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显其勇武。

以上都是对人物的直接描写。还有间接描写,比如以项羽来映衬樊哙。樊哙闯入军帐“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连素以刚猛著称的项羽都“按剑而跽曰”,樊哙的勇猛怒视形象通过项羽的这一过激反应而跃然纸上。面对樊哙的责备,项羽是“未有以应,曰:‘坐。’”在樊哙的凌厉气势威逼下,项羽失去了还击的能力,反衬出樊哙的英雄气概与巧言善辩。

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就不难对樊哙这一形象进行准确的概括。

参考答案:樊哙是个勇武过人、能言善辩、文武兼备、豪爽洒脱、忠诚的武士形象。

【阅读指导】

阅读古典叙事散文时,如何把握其中的人物形象呢?下面我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谈谈。

1.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可分为:直接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环境烘托、人物烘托、事物烘托、他人的评价)、概括描写(概述人物经历、身份、学养等)与详细刻画、对比映衬。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

(1)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入手。

如上面对《鸿门宴》中樊哙的形象分析,就是从形象塑造技巧入手的。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行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言语行动入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先秦叙事散文虽较少对人物进行肖像心理描写,但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2)探究人物所处的环境。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两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常常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如《项脊轩志》中对南阁子环境的描写,就渲染了清静幽雅的氛围,烘托了主人的高雅志趣。相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于人物性格有着更深远的影响。《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她们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一个人的出身地位、人生经历、学养交友、所处境地都会在其身上留下烙印。所以分析人物形象就要把他放到文本所提供的社会环境中去。

(3)把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中去分析。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人物形象在事件发展中得到展现。叙事散文往往通过矛盾冲突,使人物的形象与性格由“扁平”逐渐走向“圆形”,这样才更具魅力。所以揣摩人物性格就要把握事件的发展脉络。情节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物性格逐渐立体成型的过程。“宝玉挨打”堪称贾府上下众多人物的隐秘性格的集中呈现,“煮酒论英雄”展现了曹操求贤若渴和具有雄心壮志的一代枭雄形象。在矛盾的冲突发展中,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互相碰撞,鲜明的个性才会塑造完成,所以揣摩人物性格就要以把握事件发展脉络为前提。

上例中作者对樊哙的性格塑造就是放在典型事件中完成的:张良召樊哙――樊哙闯帐――生吃彘肩――斥责项王。没有事件,人物形象就立体不起来。

(4)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发展变化。

人物形象不应该是单调的、平面的,而应是多面的、立体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还是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鸿门宴上项羽是优柔寡断的;而四面楚歌时,项羽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是多愁善感的;垓下突围时的所向披靡,又显现了项羽的勇武刚强。

【阅读思考】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妊,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试分析苏秦的形象特点。说说这一形象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沙湖[注]

苏 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此文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所写。

1.文章记述了作者与聋人医生庞安常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而极简略。文中是怎样描写聋人医生庞安常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