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时间:2023-08-16 17:2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学习有机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第1篇

论文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 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 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 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记忆能力的培养

第2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大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分析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29-02近几年来,大学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教学工作,是摆在所有大学教学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有机化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提升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水平以及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为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借鉴。

一、树立信心,鼓励探究

大学有机化学是一门比较复杂难学的学科,学生心中充满对于大学有机化学的困惑与迷茫是必然的。为此,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逐渐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克服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大胆尝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初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进行大学有机化学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另外,大学有机化学学习应该做到循序渐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有机化学学习的历程,逐步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举例来讲,为了进一步使得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社区、深入工厂以及实验室,对于所学到的大学有机化学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与调查,从而使得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实践中的重大作用,从而使得学生逐步增强对于大学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些基本的实验以及调查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因势利导,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二、加强指导,学会探究

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大学有机化学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大学有机化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才是老师教学的关键。首先,有机化学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要掌握探究式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以及步骤,尤其是对于有机化学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探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是做好有机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其次,大学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调查资料、搜集证据、解释现象,通过自己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大学有机化学结论。其次,大学有机化学老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用有机化学的角度看待周围事物的变化。最后,大学有机化学老师还应该努力创建学习情境,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最终激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欲望。

三、创造环境,便于探究

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全得到的,探究性学习是一项复杂长期的过程,唯有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有机化学学习的环境,才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室的布置最好要体现出艺术性、科学性以及激励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激励人心的口号,让学生置身于科学研究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有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努力开展合作式以及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组成为若干个学习型小组,对于大学有机化学学习比较好的,可以担任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探究性学习。再次,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毕竟不同学生的有机化学探究能力是不同的,尊重学生差异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才可以调动起来。语言要既要和蔼,又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同时又不失科学性、启发性。在表述上要多用启发性的语句,如你已知道了什么?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呢?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最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化学教材中安排“活动与探究”、 “拓宽视野”、“化学、技术、社会”等资料,资料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同时新教材还注重学法指导,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近几年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学科的特色性教学形式,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有机化学研究的情景,具有育德、求真、获知、循理的功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两大部分。下面对这两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形式进行分析。首先,演示实验。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演示实验是重要的实验教学形式之一。演示实验可以使得学生获得化学实验、化学知识的系统知识与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化学事实。将演示实验作为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多看、多想、多研究,同时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积极思考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得到创造性思维锻炼,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次,学生实验。大学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其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均已详细列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所需仪器和药品,进行动手实验,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的一类实验方式。这样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好方案来。

五、改变评价,促进探究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大学有机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大学有机化学学习提供参考。教学评价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行教学评价改进意义重大。目前来看,改进有机化学教学评价,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第一,改变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学生的评价内容,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资料搜集、设计方案、观察记录以及实验报告、单元总结等内容。同时,老师还应该做好差异性评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不断督促学生之间做好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评价。另外,对于学生的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评价应该要有阶段性,即使是同一学生也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阶段性评价。对于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应该进行及时肯定与表扬,这是学生学好大学有机化学的催化剂。第二,改变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评价,二是教学过程的评价。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评价还是教学过程的评价,老师都应该注意学生才是化学教学的主体,一切化学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有机化学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另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大学有机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最重要理念,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实验、调查、假设,通过创设研究情景,使得学生自己去努力分析与研究,从而在不断的分析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努力创造有机化学探究式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以及创新能力。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有机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影响着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深入研究大学有机化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创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是今后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方面的重要方向与课题。

[参考文献]

[1]贾芳.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杨静.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穆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医学类专业 有机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83—02

有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药理学等课程)必要的基础。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属于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机理等等。在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及结构时,许多有机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近,许多学生易混淆;而在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非常吃力,这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来自技校、中专和职校的学生,也有来自高中的学生。不同的生源对有机化学的掌握程度相差极大,他们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如何在高职医学专业有效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展开讨论。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其中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其掌握的化学知识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对有机化学的认识非常有限;而来自高中的理科学生,其有机化学基础相对扎实。由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许多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厚此薄彼,不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对有机化学学习反感,产生排斥心理;而当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简单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对有机化学掉以轻心,同样学不好有机化学。因此,在高职医学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要兼顾这两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正式开始前,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交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讲授有机化学时,对于跳跃性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点。又比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前,向学生介绍下堂课中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点。

2 保持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相对于其它化学学科,有机化学相对较难,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反应机理复杂难懂等特点。对于化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来自技术、中专和职校等没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有机化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因为强烈的失败感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克服各种阻力,争取学好、学精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有很多。(1)有机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向学生讲述他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洗涤剂,就是一种有机物,那么洗涤剂拥有什么独特的结构让它有洗涤作用,它起洗涤作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设问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必激起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强化学生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强调有机化学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关键。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目前市场上95%的药物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有机物。如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对这种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就是通过硝基酚钠还原成对氨基酚,然后再酰化制得的。

3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具有许多优点:(1)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直观性、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复杂难懂的有机物结构等。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时,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2)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结合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对于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教师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老师书写的笔记用于课后复习。在传统课堂经常存在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现象,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对学习有机化学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只需要适当地记笔记,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并做积极的思考。课后学生可以复制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在课后即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学习。

4 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也正因如此,教育部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这一要求,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科中的某一个问题产生怀疑、设计解决的方案并实施验证并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虽然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所有的有机化学课堂均开展探究性学习很不现实。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预留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对课堂教学进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总体而言还是相对薄弱,还是要以打基础为主要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可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还是应以传统教学为主,为学习后续医学课堂打下牢固的基础。探究性学习适合在有机化学教学初始阶段,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也适合在难点和疑点较多的章节开展,因为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习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吃透这些难点。

5 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

对于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而言,其化学知识水平几乎是停留在初中化学。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鲜有涉及,其学习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初中化学主要是注重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而忽略其结构,即化学教学工作者常说的“初中化学重性质轻结构”。因此,初中化学可以通过记忆大量的物质的性质而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虽然它也涉及到许多有机物的性质,但是它更多地关心有机物质的结构以及有机物质之间的反应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因此,有机化学学习要“重结构轻性质”。可见,有机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许多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很容易就会照搬初中化学的学习思维,从而表现为学习有机化学时非常吃力。因此,高职院校医学类教师在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前,要先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从而让学生做到事半而功倍。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有机化学时,也要更多地从有机物质的结构入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培养学生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

有机化学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以及反应机理复杂等特点。因此,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且学生已完全明白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学生课后不及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很容易又遗忘或产生混淆。笔者认为,学好有机化学,更多的需要靠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要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也传授给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其归纳方法还是要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出发。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要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一般是官能团)对比,对相近有机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特性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从乙烷出发,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知识点,如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及乙酸乙酯等。通过比较,可以非常轻松地记住这些有机物涉及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高职医学类专业开展有机化学教学确实存在许多挑战。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师做到耐心、细心。教学前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化学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通过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有机化学学习思维以及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地在高职医学类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梅英,李献锐,倪瑞星.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

[2] 王建.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思路[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3).

[3] 李红.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 张正英.高职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读与写杂志,2010,7(10).

[5] 尹宏月.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6).

第4篇

Experienc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

>> 提高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化学思维方法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理论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与改革的初步探索 提高《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民办本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探讨 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探讨 谈高校工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重在研究教学模式 提高化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课考核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有机化学课堂中应用趣味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高等院校师范类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等。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这些习题训练中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有机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我们也建立了校级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教师的电子教案、课后习题解答、模拟试题等内容。此外,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疑难解答,除了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习题讲解课外,还以多种方式进行答疑,如课堂空余时间、课后休息时间、通过短信、邮件或在线交流的方式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疑难解答,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一些沟通和了解,多一些学习上的关心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关注和付出,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总之,我们通过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密联系学科前沿、生活实际、毕业考研等措施,使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振宝.创建高校和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88-89.

[2]白丽群,沈杭燕,秦来顺等.高校“有机化学”课和谐课堂的构建[J].高校讲坛,2009,(3):486.

[3]袁履冰,高占先.一本体现科学水平与教学水平整体优化的好教材[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6):41-42.

[4]胡宏纹.有机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6:705-706.

[5]Wen Y Q,Song Y L,Zhao D B,Ding K L,Bian J,Zhang X,Wang J X,Liu Y,Jiang L,Zhu D B,Highly region-and enantioselective thermal [2+2] cycloaddition of coumarin in a crystalline inclusion complex under high vacuum[J]mun.,2005,(21):2732-2734.

第5篇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困惑

一、积极心理暗示,消除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

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信,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原因是我校大部分高职生都是文科生,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这种原有的认知,使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有机化学。因此,在第一堂有机化学课上,应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此外,部分学生还觉得化学难学是因为一个个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让他们头疼,这个时候可以告诉他们只要认识C、H、O、N、S这几种元素,然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可以学好,这样就能够消除学生原有的认知带来的抵触性,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进入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鼓励欣赏的语气给予学生反馈,暗示学生勇敢地学习和发言,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试一试,你没问题”,“分析的很有道理”“不错,很好,就是这样的”等褒奖式语言可以起到鼓励的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短视症

1、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机化学绪论课上,要结合日常生活,消除他们印象中枯燥无味的化学,激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其好奇心,带着问题听课,使他们以最佳状态尽快的融入到学习中。例如,“有的人喝酒会脸红,有的人脸发白,这是什么原因呢?喝醉酒后又如何解酒呢?”;“醋是酸的,糖是甜的,咖啡是苦的,是什么成分让它们的味道不一样呢?”;“茶叶有很多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美容护肤、醒脑提神。”等等,这些都需要有机化学的知识来解释。

2、紧扣药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一学生对药学专业认识尚浅,认为将来就是卖药的,学有机化学没有用处。针对学生的这种困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首先,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要求。作为一所高职医学院校的药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医院药剂师、医药企业相关岗位、社会药店店员等岗位。其次,告诉学生工作中会需要考取药剂师、执业药师等药学专业的资格证书,而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药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对映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差异时,可以列举学生感兴趣的“减肥药”-左旋肉碱,左旋肉碱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被广泛用于食品、临床医疗等领域,在2003年被国际肥胖健康组织认定为最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营养补充品,但左旋肉碱不是减肥药,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输脂肪到线粒体中燃烧,是一种运载酶。要想用左旋肉碱减肥,必须配合适当的运动,控制饮食。右旋肉碱是左旋肉碱的对映异构体,却已被证实对人体有害,可造成肌肉酸痛,严重时会导致肌肉萎缩!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度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有机化学知识量较大,各章节的知识既有抽象的化学结构,又有具体实际的化学反应以及有机物的命名,学生很难适应,无法及时接受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具体的做法是以板书为主,配合PPT展现,中间穿插模型讲解。例如对于有机物的命名以及有机化学反应,用传统板书讲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知道一个有机物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一个有机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来吸收所学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技术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反应跟不上。在这里,多媒体所展示的知识量比较大,学生会忘记,而板书是做给学生看,学生就会记住,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让学生做题,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学生就会掌握。

2、对照比较,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容易混淆,头绪乱。普遍出现了“上课能听懂,下课就忘;学了新知识点,忘旧知识点”的困惑。原因是学生脑海中只是知识点的复杂罗列与堆砌,没有使之系统化。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对相似的知识点采取对照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其共性和个性,就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应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例如可针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有机反应式等分类归纳总结,让学生从中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解,这样就会提高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意识薄弱。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做不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机械的去完成,很少主动动脑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性的对某些章节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不受教师行为的限制。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案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互评、提出质疑,最终得出结论。例如,在羧酸这一章中,教师可引入案例:惊动全国的“齐二药”药害事件,就是患者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整理,经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了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该批号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二甘醇,二甘醇在人体内经氧化代谢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乙二酸(草酸),草酸能与人体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结石沉降在肾脏,从而导致肾衰竭。在这个案例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搜集和处理信息,小组内学生间乐于讨论与交流,基于此案例教学,学生体会到了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叶.浅谈医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3).

第6篇

    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农科有机化学课时在逐渐减少,已由原来的60-80学时减少为40-50学时(我校理论课只有45学时,理论27学时)。特别是2008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化学成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学门类公共基础考试科目之一,化学的教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如何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作者谈谈对农科有机化学的教学的一些体会。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原有的教材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缺少现代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没有与现代农科知识实现交叉渗透,缺乏特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结合3所高等农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修订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整合和精选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一部《有机化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重点建设教材[1]。新的《有机化学》教材广泛收集并借鉴了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以农林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为依据编写的。在内容编排方面:①保持系统性的基础上,删除了陈旧内容,增加了新内容;②以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作为主线,分析结构特点,进行逻辑推理,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科研动态,增设一些世界发展前沿课题内容,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在每章之后,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教材的内容是固定的,教师必须不断跟踪社会生活的新动向及相关的新信息,掌握有机化学发展的新动态,同时结合农科有机化学的特点,精心组织,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就可得到不断充实。

    2.注重绪论教学

    绪论是开场白,是学生接触有机化学的第一课,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将有深刻的影响[2]。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常识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含义,从有机化学发展史,讲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最后讲到如何学习有机化学。在绪论课教学中,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常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例如讲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时,讲到烷烃,可以给学生讲讲汽油,辛烷值等;讲到卤代烃,可以讲讲塑料,白色污染,加拿大高中生丹尼尔伯德找到塑料克星等;讲到醇,可以谈谈假酒,工业酒精,酒驾,酒精测试等等,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介绍有机化学与农科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高度重视。例如:要获得作物优质高产,提高和作物病虫害作斗争的有效性,除了改良品种和进行生物防治外,目前仍离不开农药防治,合成低毒高效与环境友好的新农药离不开有机化学;为了使作物的农艺学形状、果实色泽、果实大小、品质风味、抗逆能力等符合人们的需要,就要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行人工调控,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也离不开有机化学;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对农副产品进行的深度加工以及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等都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防治疾病的有效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需要有机化学。

    最后特别介绍农科专业的考研状况。介绍化学课目是农学门类公共基础考试科目之一,而且其中有机化学的分值占化学科目总分的一半(总分150分,有机化学75分)。现在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就立志考研,因此考研情况的介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进一步说明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的教学,就可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学期有机化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灵活采用教学手段

    3.1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随着有机化学内容的增多和学时数的减少,单纯采取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在短时间内难于熟练掌握所学内容[3]。而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节奏太快,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来不及思考,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取长补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烷烃的结构和构象异构和Fisher投影式时,我们利用球棍模型给学生展示并操作。这样就把复杂的抽象的空间概念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了。在讲对映异构体的R/S命名、反应机理等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内容时,可以把相关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模拟反应的动态机理,使枯燥、抽象、微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再结合教师的理论讲解,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3.2构建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的答疑方式主要是利用课间时间或者课后时间,由于时间有限,来答疑的学生又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4]。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构建《有机化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平台中除了提供教案、授课课件和课后习题答案与详解等资料外,最主要的是设立了答疑讨论平台。学生可随时上网就有机化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提问,任何一个有机化学的任课老师都可以给予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另外,平台中还建有试题库,学生可以进行在线检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构建,老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

第7篇

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程敏敏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给学生建立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指出突出理论教学,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实行双语授课,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科研、生活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9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和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2010年重点建设课程—有机化学”(编号:201002)的研究成果。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也是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课。有机化学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就课程本身来说它有三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种类繁多;其二,有机反应受反应条件的影响极大,虽有规律可循,但例外情况也比较常见;其三,化合物性质对结构,有机反应对机理的依赖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轻逻辑推理,重机械记忆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知识点混淆、易忘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难以理解,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等学习困难,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学的理论框架,使学生从繁重的记忆任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就成为有机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重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化合物的结构和立体化学教学,建立有机化学的理论体系

建立起正确的有机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不重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有机化学主要靠机械记忆就能学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来指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理论体系。

1.首先建立起结构(Structure)、性质(Property)、机理(Mechanism)和反应(Reaction)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结构和机理是基础,性质和反应是衍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解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反应的机理,用反应来验证机理,用机理来推测反应。只有从根本上理解每类化合物的结构,才能掌握其性质;只有从根本上理解每类反应的机理,才能掌握各种化学反应。

2.掌握并理解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无机化学。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困生都不理解常见的概念性问题。

3.掌握常用的基本理论。如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微观可逆性原理等。这些理论有的抽象,如分子轨道理论,虽然不要求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数理基础,但是对分子轨道具体成键的特征必须掌握,像分子轨道对称性的特点,节点变化的规律,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数目的确定等,有些理论比较具体,如共振论,就不仅仅是理解的问题,而是必须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反应机理和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

4.正确书写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表达式。如Lewis结构式、共振式和反应机理等。必须强调有机化学中常用表达式的书写规则,特别是最基本的Lewis结构式的正确书写。否则学生无法判断共振式书写的对错,也无法比较共振杂化体的稳定性和推导正确的反应机理。

5.重视绪论的教学,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整体框架及相关内容做适当的调整。通常在教学中安排绪论章节来学习有机化学的预备知识,作为随后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在有机化学绪论课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有机化学的目的和任务,还要联系实际讲述有机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行双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实行双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必要性。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点,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由于近代化学学科发源于西方,而绝大多数重要的化学类期刊(包括我国化学期刊)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为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有机化学的知识脉络,理解化学家的思维模式,通过中英双语教学,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由于使用英语课件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难度增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就必须提前预习所学课程,以求对教师即将讲授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锻炼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行双语教学的可接受性。有机化学适合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最大难点是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而言,这些词汇都可以利用简单的、已经学过的单词通过构词法快速掌握。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问题,只要掌握常见的十几种碳链的命名和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词尾(头),便能快速识别出这些专业词汇的意思。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前的中文教材,但必须是加入专业英语内容的双语课件,课件与所采用的中文教材保持内容的一致性,但把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人名反应、常见的专业术语和化合物的名字都采用双语标记的办法,缓解学习者的语言压力,减轻紧张感,增强学习热情和信心,长此下去,学生通过课后进行中英文的对照、复习,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逐渐熟悉和接受英文的教授,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网络上的有机化学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很多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和世界上重点大学的有机化学课件,如哈佛大学等都在官网免费公开,介绍学生上网搜索,观摩学习。

四、与生活、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更新课件内容

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把生活中常用的有机化学品或生产活动与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原理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

总之,一方面要加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引入双语授课,指导学生阅读原版教材,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丰富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彧,等.高校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153-154.

[2]陈博,等.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分类介绍[J].化学教育,2009,30(5):47-48.

第8篇

关键词: 中职 有机化学 创新教学法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食品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切实培养出适用于社会的应用性人才,研究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1]。

一、中职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的意义

近年来,中专学校生源比较差,学生本身的基础不牢,再加上学校有机化学课的学时数有限,使教与学两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中职学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应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二、中职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法

1.有机化学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把发展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创新精神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设疑置惑。学生在教学中有疑惑就有求知欲,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有机化学知识[2]。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新旧知识推理思维并进行创新性判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多数学生更易接受互动式教学环境。

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时,发现л键易加成,那么在讲到炔烃、醛酮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几个物质均有л键,应该会有什么性质。比如有机化学命名的内容较多,在讲课时可以把命名的基本规律和官能团次序讲好后,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命名规律来进行命名。有许多有机物的结构难以记忆,但其化学性质较为明确,可启发新的思路,改变由结构推导性质的习惯模式。学习杂环化合物中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结构时关键是杂原子的杂化结构不易讲清且难记忆。已知四者均为芳香性五、六元杂环化合物,可由符合芳香性的两条休克尔规则,启发学生反推结构。启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法改革探讨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将基本操作与物质的性质、实验技术融为一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课程[3],有机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而要学好有机化学也离不开实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将有机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功课列为考试科目。

(1)启发学生研究性预习。

每次实验之前,教师都应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通过各种媒体查找实验中化合物的物理参数,在预习中应启发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鼓励学生在弄清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对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装置大胆质疑,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方案。

(2)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讲授中,可运用提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进行质疑,以挖掘问题,引发思路,达到对实验内容的透彻理解。如在《乙烯的制备与性质》中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实验室使用或蒸馏乙烯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制备乙烯时的装置及如何检查气密性?乙烯制备时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在制备时温度控制在多少?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基本操作训练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与分离的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掌握实验和安全知识注意事项,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等;其次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该装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鉴别官能团的试剂与仪器,我组织学生一起配置、准备,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方法及要领,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各类官能团的性质、鉴别方法和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其实验印象,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实验现象完整记录下来,分析实验现象,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现场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还要进行实验考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阮明颖.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化学教学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0,12.

第9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有机化学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之间的转化[1],可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时掌握现代有机合成分离鉴定的手段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机化学内容繁杂,加上一些理论较为抽象,不少学生反映有机化学比较难学。目前我国处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几年河南工业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团队根据多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

同一课程在不同的大学以及不同的办学层次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其教学内容、学时和教学方法等也应有不同的定位[2]。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之间的专业,培养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说过:“应用科学的研究要想真正解决工业上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必须要有非常良好的基础训练”,因而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在的学生具有多元化价值观的实际情况,在有机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上进行了改变。

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将该课程及其所在学科的最核心内容展示出来,更要注意传授基本的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认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及学科的魅力及精华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将授课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同时,随着近些年招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因而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抓两头带中间等教学组织形式,既能适应个别差异又有较高效率实现最优发展、面向全体,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引导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3]。有机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重点、难点为辅的教学模式,而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编导,要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学,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时要尊重学生,信任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师可以选取新反应较少的取代酸、杂环等章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平台查阅资料,在学生先自学总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教案并指导其修改后,由学生作为教师进行讲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开展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提前指定内容让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最后以讲座或报告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这种以学生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加深对化学发展及有机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些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理解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4]。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一是要教会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解、归纳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会通过性质与反应确认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出性质,将化合物的性质反应与其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分析醛酮中化学键的特征,可以理解其结构并归纳出其性质。醛酮的官能团是碳氧双键即羰基,所以醛酮的性质主要由羰基决定。我们在讲授同系列的化合物时,应注意找一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着重讲解它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后,再归纳出这类化合物的通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时,不能抛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孤立地罗列、记忆性质与反应,而应该紧紧抓住主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系列物质,从而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似类比”的学习方法。“相似类比”是识记知识,掌握及应用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联系和彼此间的异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例如:烯烃和醛酮的官能团分别为碳碳双键和羰基,结构相似,二者都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因而醛酮像烯烃一样易发生加成反应、α-H的反应;但碳碳双键是非极性键,而醛酮的碳氧双键中氧原子电负性大是极性键,因此烯烃碳碳双键易发生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而羰基上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同时,醛和酮的结构相似但也有区别,醛有一个氢原子直接与羰基碳相连,能发生氧化反应等,而酮通常情况下不发生此类反应。通过“相似类比”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容易混记的有机化学知识能够得到清晰认识,这样既会增强记忆效果,又会掌握得比较准确。

四、合理运用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有机化学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我们教学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参考,在教学中注意保持课程体系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适当地引入和社会实际相关的知识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有机化学中讲到酯化反应和苯环上亲电取代的烷基化反应时,传统上分别用硫酸、路易斯酸等作为催化剂,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后处理复杂等问题。现在新型的催化剂如固体杂多酸、活性生物酶等对环境友好且原子经济化已被广泛使用。还有根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Crutzen等在臭氧层空洞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引入有关自由基、链反应和光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知识等,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实际意义;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温室效应、苏丹红一号以及三聚氰胺等事例进行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五、分析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用粉笔写板书的方式来进行,多媒体由于其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如何把板书方式的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因其包含信息量大,为教学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言等而表现出逼真动人的效果,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吸引力;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立体结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等内容,学生感到比较抽象,只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但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放映等形式使微观内容宏观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但多媒体信息量大,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不利于课堂上生师互动反而可能不如传统教学。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开发了适合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件。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授课,而是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板书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此外,网络课堂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把好的教学课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

六、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一是不断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和评价后提出问题,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案要不断修改,要经常调整。要从教学问题研究入手,通过自我反思,重点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组织观摩课,并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观摩课中,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情况以及这样组织教学的效果;将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人相比异同之处在哪,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什么启发等。开放互动的研讨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使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三是开展教研活动,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如进行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共同交流教学经验,也可邀请学校中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开展讲座,并加强听后的交流与切磋。加强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研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鼓励大家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研讨活动,掌握新的教改信息,把握新的动态。此外,教师也要参与科研工作,不断了解学科前沿和掌握新的学术成果,并运用到教学中,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主要力量,如何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改革创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从有机化学角度解决问题的技巧,让学生领略到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游利琴,毛璞,夏萍.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广东化工,2011,(10):178.

[2] 侯文华,陈静.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大学化学,2009,(3):22-25.

第10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基本技能 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49-02

有机化学是农业院校许多专业十分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和消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效果及学生所达到的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多门后继课程的学习乃至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1]本科有机化学实验不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也不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湛、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2]本研究通过改革与实践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在注重强化基础的同时,向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方向发展,使实验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有机化学实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对应的将实验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设计成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设计技能训练,符合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发展综合素质。[3]

在前期,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通过4次实验:重结晶、蒸馏和分馏、薄层色谱分离色素、测定熔点,将有机化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内容融入其中,在实验中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在中期,重点训练学生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这一时期选择包含较多知识点的实验内容,以合成和提取实验为主,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过程涉及了物质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性质检验,对物质的研究较系统完整,这将更直接地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意义,进一步巩固了基本能力,也锻炼了综合思维及运用能力。

在后期,重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涉足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的后期设置两次设计性实验课,以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实验为主,合成、提取实验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为得到好的结果,必须优化实验的每个细节。教师提前一周拟定设计性实验题目,告知学生实验题目与要求,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出的方案经教师批改,根据设计情况分配好组数后实施,实验结束后,全班可共享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报告要求写成科研论文的形式。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学生的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创新等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第一层次,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阶段,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教师认真细致地讲解和现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阶段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实物、图片、影像等形式将标准的操作技术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其留下深刻记忆;其次,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流动到每个学生周围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操作问题;最后,实验结束时要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关键点。

在第二层次,重点训练学生综合实验技能,这一阶段的教学采用启发式和师生互动式。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上课时,教师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设计好问题,以提问的形式,随机叫起某几位学生进行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再点评,这种方法在师生讨论中讲解了整个实验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第三层次,重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涉足科学研究的能力。此阶段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科技文献,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积极开发制作了有机化学实验课件放在有机化学课程网站上,拓宽了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也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中使用,使学习更便利。

三、多元化成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考核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考核也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调整改进学习和教学的信息。[4]以往有机化学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实验课成绩、期末操作和口答成绩,由于操作考试和口答所抽取的题目少,学生通常存在侥幸心理,不太重视考试,对于实验课训练的技能没能达到很好的掌握。因此,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改革了实验考核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式,充分锻炼和强化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此,实验课成绩为100分制,平时成绩占60分,操作考试20分,笔试20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预习、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记录、总结报告、实验卫生等内容。操作考试要求学生随机抽取教师设计的实验题目,根据相关信息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口答式讲解实验原理,安装所需仪器装置。笔试内容为所学相关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建立试题库,随机组合成试卷,考察的内容更多、更全面,能充分检验和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认真复习掌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中,针对不同实验与学生共同讨论后将实验设计成多因素多水平实验,最后分享数据,写科技论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如何设计、如何实施、如何分析、如何得出结论,从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型向自主学习及学以致用方向发展,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毕业后顺利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福贤,董静,贾寿华等.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3):37-41.

[2]高永军,冷树伟.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68-69.

第11篇

必修和选修有机模块主要的功能价值认识偏差。第一,对于在选修模块之间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比较独特的功能价值,对其没有认识清楚;第二,学生在对于选修有机模块以及必修中的有机内容在认识和发展方中,对其承担的不同责任没有认识清楚;第三,教师根本就没有理解有机模块内部各个内容的所承担的教学价值,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独立的教授每一部分内容,这对于给学生所讲的教学内容针对其他部分教学内容的作用和价值,却对其忽略了。例如,通过学习化学键类型的教学针对有机结构的认识起到了什么作用,那么,认识有机结构之后对于学习有机物的性质会有哪些帮助,之前学到的有机物的知识对于以后的有机物的学习会提供哪些帮助。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一种是由于教师对比较深度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有深入进去,本是应该要提升的能力却未能得到提升。总的来看还是处在必修水平。另一种是由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不是主要的、而且却比较细节化的问题上。

解决对策

1.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的差异,相应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改变。随着教材新增内容的改变的实施进程中,使学生有了多样化的选择,更有了多余的时间,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课程,部分学生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来进行选择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上会存在一些学习的差异。但形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考虑的。因为,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以及学习动机出现了多元化,所以,在安排其相应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都要有所改变。那么,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的差异,将如何安排课程,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考虑的问题。

2.合理把握深广度。教师通过对教学深入的研究,一定会对深广度把握的理解越来越合理。在对深广度把握理解的同时,要按照教学的实践进行,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和课程的设计意图,将它们融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的考虑。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认识的能力也在不断的逐步提高,所以,对于前后内容深广度的标准可以动态地发展变化。

3.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明确,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基础不同的状态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会有相应的认识发展。大体上来讲,针对当前的模块设置出现了文理分开的现象,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选择有机化学的基础模块。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针对理科生来说,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分行。部分学生很喜欢学习有机化学,因而对有机化学很有感觉,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所以就学不进去。同样,在教师中也有这种现象,个别的教师对有机的教学感触很深,因而,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很有心得,但也有的教师就不喜欢有机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有机化学模块设置来讲,不会像必修那样做许多的实验,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所以说,对于激发和保护不同学生的兴趣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机化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块内容,对于在有机化学中的有机反应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一直都是个很难的问题。针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怎样开展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和发展山能够得到提高,是值得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话题。

结语

总之,有机化学课程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当今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是一项技术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的认识到,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为题,并且能及时的对当今的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解决对策,相信,有机化学教学对于大学教育的发展势必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迪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创新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课程内容丰富,社会应用性强等特点。当今,有机化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中。人们的现代生活也处处显现出有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识急剧膨胀、学科迅猛发展、社会需求骤增。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发展异常迅速,内容越来越多,这也使得高校有机化学在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既要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已是日益重要、日趋紧迫的工作。如何缓解这一矛盾?积极的做法是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灵活多样的适合现代化进程需要的新的教学体系。

1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建设

在人学学习中,学生阅读量最大的是教材,好的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精品教材要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水平,反映世界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现状精品教材应采用“立体化”形式,即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和网络形式教材,形成一个教学包,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我们要重视教材建设,实施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通过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2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爱好与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多化学学科中,我最喜欢的正是有机化学这门课,所以各方而投入的精力都比较多,目的是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首先我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重点介绍有机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简史,从占到今,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也使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其次,在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凡是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历史知名人物除了对其生平及主要成就介绍之外,还引导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学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结合专业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联系与生命现象(制药专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专业)密切相连的化学知识,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从而理解并解决疑难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及质量的提高。

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充分、准确、高质量的教师备课过程是离不开的。教师在准备每一堂课内容时,都必须阅读大量的参考书来保证知识的准确度,同时从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全面理解和诠释每一个知识点,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体系和教学风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深入学习、研究该门学科的新知识及科技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并将这些新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跟随时展的步伐一同前进。前沿知识的扩充,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进研究性学习方式,改革教学方法

3.1巧妙设疑引入新课

研究性学习方式中最注重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动机。因此,新课的导人可以运用实验、故事、音像多媒体等手段和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碳的正四面体结构时,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碳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为什么碳为四价?电子激发后,最外层四个电子分别处在四个不同的轨道中,为什么甲烷分子中四个碳氢键是等同的,且以正四面体结构形式存在?从而引出杂化轨道理论概念,进而用现代共价键理论解释碳的正四面体结构。

3.2辨疑解难师导学动

针对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疑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或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同时还可运用实物模型、图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和生动的语言描绘进行形象化教学,想方设法架设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将看不见摸不到,微观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形象的比喻,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探究,诱导学生辨析疑难,以辩激思、以辩明理,使学生在辩疑解难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思,还要有所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对映异构现象时,学生不理解,教师不仅利用了有机模型,而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了动画,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探究,何为手性药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手性药物,同时列举出许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性药物,理解了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甩,加强了学生对立体化学的重视。

3.3释疑检验构建网络

在探究疑难、辩明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适时恰当的给予精讲评价,通过巩固练习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人原有知识体系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共性,突出特征,找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例如,物质的结构与其化学性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其化学键的性质及官能团的性质可以推测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烷烃、苯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虽然都是取代反应,但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导致

不同的反应历程。即烷烃的共价键易均裂,发生自由基反应;苯的C—H键异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烃的C—X键异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应用对比方法讲解上述反应,使其一目了然。而在讨论卤烃亲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机理及其活性的因素时,则尽可能采用科研中的实例来讨论烃基结构、亲核试剂、离去基团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讨论梭酸衍生物水解反应活性时,列举醋类局麻药普鲁卡因与酸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的作用时间长短,以此说明酞胺比醋难以水解。3.4生疑发展激励创新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是以得到某种结果为终结,要通过变式练习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去解决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得到迁移、发展,而且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俗话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讲的就是越是有学问、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道理。在中外科学史上,流传着不少由于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别人不曾注意的细节、追问别人不曾怀疑的问题而引发有价值的科学发明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4大量练习加深理解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应用于实践,只有使之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而且,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知识了解世界、解释客观世界的一些现象、创新性地合成新的物质并不断开创其应用范围。而这些实际应用问题往往令学生们感到棘手。这是因为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多,而同学们课后复习时间少,内容掌握不熟练,应用不灵活。

实验虽能起到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但毕竟受到实验学时数和条件等客观情况限制,因此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来加强这方而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精选了大量实践题,通过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时,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了解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请他们由苯合成4—硝基—1,2—二溴苯。通过逐步的引导思考,同学们提出了二条不同的合成路线。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最后确定了先溴化再硝化再溴化的路线是一条产率较高的合成路线。

为了实现目前“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更深刻、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应更多地融入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更科学地看待世界并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开玉.有机化学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下商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__,21(2):199-202.

[2]贺可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2):117-118.

[3]唐善法.浅议有机化学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__,5(3):78-79.

[4]刘军.下科有机化学教学新体系[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7(4):40-41.

[5]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13(5):12-14.

[6]周勇.改进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J].平原大学学报,20__,2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