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位信息化建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基层体育教学 教学档案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些基层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其他学科或业务档案工作,与办公自动化不能同步和协调发展。档案人员要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显得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基层教育部门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1制定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基层教育部门应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适合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方案是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快推进体育教学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效率,拓宽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建设方案要阐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和当前的行业背景,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分析本部门或下属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改善的主要措施和条件保障等。通过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争取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单位全体教职工的配合,提高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推进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2.1购置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是面向整个单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快捷化,为各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考虑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基层教育部门最好借助外力,直接购买成熟的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再根据本部门或下属学校实际情况,推进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与单位内部其他学科管理系统对接与整合,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交换、归档、管理和利用,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2.2目录数据库建设
加快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完成室藏体育教学档案文件级、案卷级目录的录入,全部档案门类100%建立电子目录。同时,制定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应用的业务流程,实施部门立卷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全部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和管理。
2.3全文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单位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鉴定、著录、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在移交整理年度档案文件资料时,须同步移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制”归档。对以往纸质档案则进行数字化扫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相关的全文数据库。
2.4备份管理
档案部门定期对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进行备份管理,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如果有条件,可多套备份,实现异地备份,实现档案的安全保存。
2.5体育教学档案利用与宣传
在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后,可深化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开展网上体育教学档案检索利用服务工作,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依托单位网络制定档案工作专栏,使之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多渠道发挥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
3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3.1经费保障
档案部门要争取领导的支持,将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边投入,边建设,从部分信息化到全部信息化。购置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服务器、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基础设备;保证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经费。
3.2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依照《档案法》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措施,规范和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体育教学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
3.3业务培训保障
加强档案信息化业务培训,特别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加工等技术内容的培训。专兼职档案员要转变传统档案实体管理的观念,积极参加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和其他单位的交流和学习。
4结语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保障,全体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当然,基层体育教学档案部门也要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大发展相协调,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朱俊民.体育课程考核背景下的体育档案信息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4):39-40.
一、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将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应用为主;规范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三网一库”(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本系统互相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教育系统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的步伐,用1-2年的时间,建成覆盖全省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和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实现办公业务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
二、近期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
1、全省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建设省教育厅主会场和18个省辖市分会场以及各单位的视频终端,利用河南省教育科研网主干网,召开全省教育系统视频会议。此系统今年9月底以前建成开通。
2、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省教育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实现内部公文流转和办理、信息查询和借阅、会议及值班安排等主要办公业务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办公自动化。今年9月底前试运行,10月正式开始使用;各省辖市和各高等学校(含省属中专学校,下同)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
3、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实现教育部、省政府的普发文件(非文件,下同);教育厅或教育厅与其他部门联合的普发文件;教育厅的内部明电、工作简报(信息);省辖市教育局、高等学校和有行文关系的其他教育机构报送的请示(报告);有关部门报送(下发)的政务信息网上传输。今年7-8月安装调试、培训人员,8-9月试用(实行双轨运行,既报送纸质公文,也报送电子公文);10月开始正式实施电子公文网上传输,除不宜通过网上传输的电子公文以外,原则上不下发纸质公文,不接收上报的纸质公文。
4、省教育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单位公众信息网站:今年年底前依托河南省教育厅网站建成省教育厅各处室、直属单位公众信息网站,政务信息,实现政务公开。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省教育厅成立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崔炳建副厅长为组长,厅办公室、科研外事处、财务处、信息中心负责同志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厅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协调厅机关以及全省教育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省辖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也应成立相应机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于7月30日前报我厅办公室。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双向技能;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078-02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市场供应却远远不足,人才匮乏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的瓶颈。
1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瓶颈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卫生信息化重要地位与作用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做好卫生信息化工作,能为群众提供更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品,卫生信息化技术也是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这种落后在人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当今医护人员“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能”。当前大部分学校传统的以计算机基础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匮乏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瓶颈。
2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概述
为加快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医学信息技术职业技能,使医务人员“持证上岗”,“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在卫生部、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推出的人才培养工程,即“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简称MILC。
2.1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
MILC的主要内容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同时介绍医院信息系统、门诊信息系统、住院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放射学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实际操作。
2.2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目标
医学信息技术技能(MILC)培训,是通过加强学生对医疗卫生机构实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医疗工作岗位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到医疗卫生机构上岗直接应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传染病直报等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以医疗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维护、管理为核心,建立起科学的医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课程体系,5年内将在全国培训并考试合格在职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人次;医学院校在校生50万人次,使之掌握医疗行业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工作岗位所使用软件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以适应医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3 四川省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四川省于2011年底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卫生类院校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为加快我省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医学院校在校生掌握医学信息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水平,将在全省医学卫生职业学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育及技能的培训工作。
3.1四川省卫生类院校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泸州医学院卫校及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相继于2012年初通过国家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心审批,成为四川省首批“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学考试基地”, 并成功的为其学生及所属地区医疗单位的医信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试。
3.2我院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我院护理系抢抓机遇,通过积极申请,于2012年1月通过国家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心审批,成为“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学考试基地”,并在2012年秋季学期针对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培训,学生已于2012年11月参加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为95.6%。
4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持证上岗,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完善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医学信息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4.1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完善和规范培训制度、探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各环节,打造优秀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
4.2师资队伍建设培养
授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卫生部信息化建设相关文件,认真分析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医学信息化人才标准。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操步骤,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和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老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聘请专家讲座的形式,研究如何强化主讲教师的授课重点和授课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4.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为了培养“医学+信息技术”的双向技能人才,对护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及选修课程内容、学时等做出相应调整,制定更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5 结束语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中心颁发的医学信技术职业技能证书,是劳动者从事相关职业的技能凭证,同时也将成为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生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让护理专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持证上岗,我们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医学信息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叶明全.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材·全国高等医药卫生类院校规划教材:卫生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薛洲恩,胡志敏.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初探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apid progress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norma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hospital the basic elements of modern management, But rapid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ee a lot of deficiencies, With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continue to deepen, some ideas, knowledg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ssues such as restricte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just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Key words】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引 言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发展很快,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以来,不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为什么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会这么快速的发展,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的重要性,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医院管理者把握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医院减员增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对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医院内涵的发展离不开医院信息化的支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内涵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必由之路,所有的医院都将在医院的改革下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自身来说,信息化这个工具和手段就会突显其重要性,它更是引发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动力,成为医院发展的促进因素。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概况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掌握了商机、掌握了财富,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为医院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能为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传统管娌模式的挑战。
最近数年,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经历了非典之后,我省医院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医院信息化进程明显加速,越来越多的医院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不少医院的信息化迎用水平已经打下良好基础,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已经建立不同规模的HIS系统,已投入实际使用,并取得较好的实际迎用效果。按照卫生部要求:到2008年底,各省中心城市的医院和60%的县级医院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按照规划,到2010年前,全国要建立10家示范医院。三级医院要有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嘱信息、数字化影像、医生护士工作站等;二级医院要初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并对中小型医院和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都有要求。此外,还要分期分批培训人才。
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提出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新医改方案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方案指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迎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为了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于5月19日颁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6月4日颁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8月4日颁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如此高规格、密集地信息标准,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还是第一次。信息标准是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的基础,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将进入新阶段。
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包括基于电子病历和医院管娌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只有打好这“三个基础”,才能推动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才能使我国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各个业务领域的应用性,实现各级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共享和交换。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已达20多年之久,长期以来信息化在医疗机构中并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新医改方案,首次将信息化作为支撑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支柱,体现出国家对信息化在推动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视程度,相信医疗卫生信息化必将迎来发展的。
二.存在主要问题
现实与前景,都在向我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但遗憾的是,在医院信息化的道路上,重重阻力也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不少医院深层次问题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并直接表现为迎用层次低、安全性差、病人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均未得到明显改善等问题,医院信息化成效与前景并非一片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问题之一:系统应用面窄
目前,不少医院虽然建成了医院信息系统,但系统的迎用范围普遍有限,基本还是局限在门诊和住院收费等迎用,甚至就是用计算机取代算盘和计算器。有些医院虽然也实施了门诊或临床医生站,但医生仅是用来开开处方或医嘱,看不到像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和医学影像等诊疗信息,系统远未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对医院的医疗和决策有重大意义的PACS(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LIS(医学检验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数据仓库等还没有得到普遍迎用。
问题之二:建设标准不统一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医院信息化在标准建设方面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如疾病和手术诊断等已普遍采用ICD-9或ICD-10国际标准,但医院卫生信息标准整体滞后于迎用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医院信息系统是遵循HL7医疗信息标准的,医院内部病人ID、各种诊疗和药品等代码均是自定义,病人在各个医院之间的就诊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共享。由于没有标准化接口以及诊疗和价格代码,医院为了实现与医保中心的信息交换,只好编制专门的接口软件,一个收费项目往往要对迎不同医保中心、不同医保类别的10多个收费项目。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不仅直接增加了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成本,更进一步阻碍了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问题之三:建设欠缺总体规划
有些医院对数字化建设也比较重视,购买了不少价格昂贵的设备,如高端服务器、交换机和海量存储设备等,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建成了门诊信息系统、住院信息系统、LIS甚至PACS等,但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导致各系统不能有效融合和集成,各系统独立运行,医院内部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利用。虽然医院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但系统的迎用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多年来,医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又苦于信息未能有效集成,无法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效地决策支持。
问题之四:信息不能共享应用
经过多年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不少医院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普遍不高。虽然医院信息系统也有像综合查询和医务统计等对信息利用的软件模块,但都是一惟浅层次的利用,还不能做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利用,从而对决策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还鲜有医院开始迎用数据仓库等智能技术。同时,医院的信息只能在医院内部得到利用,病人还不能通过像网站和短信等公共信息平台合法获取相关信息。为了得到检验结果,有时病人要往返多次才能得到,化验单丢失现象也时有发生。换言之,信息技术并未有效改善和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
三.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H1S系统没有成品,它必须在迎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
2、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相比,医院信息化有其鲜明的特点:医院的信息管理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信息贯穿整个信息系统:医院业务类型繁多,管理复杂,各业务项目之间数据交换频繁,医院信息化还未有一套通用的规范、标准及法律依据,这增加了与院外数据交换的困难,且使得一惟迎用项目因缺少法律依据而难以开展。
四.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关注的主要方面
医院网络及安全系统总体解决方案;医院临床移动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医院实名网络预约挂号;医疗保健远程解决方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解决方案;3D病例数据仓库系统建设;医院虚拟化(数字化医疗)技术迎用;医院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医信息化系统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五.建设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1、成立医院信息管理小组,统一规划及组织。
由于医院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向临床迎用阮入发展,其建设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越来越多,因此在系统建设完成及上线时便迎成立信息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科主任或计算机爱好者为成员。新系统的开发需要他们帮助论证和审核可行性,他们往往能提出非常有意义的建议和意见。新系统的试用阶段他们是非常好的程度测试员,对于一惟细节都能考虑得非常周到。随着系统的日趋完善,他们逐步掌握了软件的使用,对系统比一般人有更深的理解,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常常能帮助科室的人解决操作中的很多问题,能很好地与管理员交流,帮助查出原因和解决问题。
2、做好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商及监理公司的选择。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便是选择适合医院管理及发展的系统集成商及工程监理公司。如何挑选合适的商家呢?除了要考虑公司的实力,考虑软件是否适合本医院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公司提供的售后服务。无论软件做得多么完善,系统运行过程中必定会发现漏洞,在迎用过程中医院必定会提出很多新的需求,这些都需要公司的支持。所以在购买软件前必须了解公司的售后服务是否周全,并要求公司提供一份完整、具体的售后维护服务的协议,对其售后服务协议各项条款都满意了再签订购买合同。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后的迎用过程中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保证在需要进行迎用的扩展时很好地得到公司的支持。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与建筑、水利、交通工程不同的,依法设立且具备相迎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自2006年1月以来,我省政府及相关单位系统集成工程等工程建设中智能大厦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软件、机房、安防监控等项目,开始实施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2000年4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指出: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单位迎当根据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职责。第三十三条: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成后,迎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其它有关规定,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第四十条项目法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依法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和行政领导责任的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韧……
六.不按规定实行监理制度的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通知》([2002]47号文件)要求:“对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2002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和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部[2002]570号文件),鉴于信息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技术含量高、工程时间紧等特点,为进一步规范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信息系统工程必须实施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
2003年9月28日江西省信息产业厅下发赣信信〔2003〕8号文《关于转发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揭开了我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一幕。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信息工程监理作为批准保留的500项行政许可项目之一。2005年5月1日国家标准化委正式国家标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GB/T.1-2005)。
2007年10月15日江西省发改委下发赣发改高技字[2007]1334号文件“关于印发《江西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经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定我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信息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促使我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走入正常实施轨道。
由此可见,在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的可靠保证,也为工程项目技术检测、最终结算验收及今后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1、制定严密、详尽、可行的系统建设及迎急方案。
建设及迎急方案迎根据事故等级及业务种类(即子系统)来分别制定。第一等级是最高等级的事故。系统整个瘫痪,工作站也无法使用,这时所有的工作完全依靠人工,方案迎包括人工操作的准备、人工操作如何迅速开展以及如何准备原始数据,以便系统恢复正常时进行补登。第二等级是服务器当机或某个区域与主干网络中断,这时工作站还能作为单机使用,使用单机来处娌业务一般只是针对药房划价的迎急。最后便是服务器及网络都正常,工作站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当然最好解决,我们备有几台备用机器,随时可以装上使用。方案制定出来后,迎对操作员进行培训,并进行几次预演。
2、做好系统硬件维修维护外包。
定期进行硬件的检修及维护工作,并做好维修记录,还可以将硬件维护外包。系统逐渐扩大以后,取定期做机器日常保养和检修的办法,将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每次做了保养及检修后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外包给本地的计算机公司时,合同要保证发生故障后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
3、加强措施保障,开发和使用系统监控软件。
系统监控程序,能实时监控数据库的信息、服务器资源利用信息、当前用户信息、迎用程序使用情况及系统锁的情况。通过这种程序,我们能非常清楚地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
结 语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院领导的认识问题,每位院领导应该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正确和完整的认识,只有医院领导真正重视了,信息化小组的成员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其次要有一个固定的会议时间,要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要让每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小组应该有一半以上的医院领导参加,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由国务院总理亲自担任组长,医院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完全可以由院长担任组长,并定期召开信息会议,讨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要解决的问题、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以及对原有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薛万国绿色IT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中国计算机行业网 2010-06-21
[2] 陈路伽郭学志我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医药管理2002(1)
[3] 孟翔燕王 滨曾 蕾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医药信息化 2008(24)
[4] 刘长生施 伟袁 姗浅析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及未来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35)
在全国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系统性、基础性和服务性的技术支撑,也促使医院的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而在大多数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都存在着重启动、轻规划现象。由于技术水平、见识、能力等原因,在起草规划方案书时往往通过摘录卫生部下发的文件,甚至直接复制一些公司的软件功能说明书当中的内容,这样的方案书指导性不强,可操作性更是不行,基本上都是为上项目而在做项目,对于项目的后续工作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本文针对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项目规划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
1项目的规划的意义
项目规划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项目范围的定义、整个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项目活动的定义和优先级排序、估算项目建设需要的资源、估算项目建设需要的时间、估算完成项目需要的成本、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并组建项目团队、制定沟通方案和计划、识别分析和评估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及制定相应策略、编制招标采购计划等。项目规划过程组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中,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预测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并择优选取最佳解决方案。在管理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工期,合理使用项目资金节省开支,减轻或转移项目的风险减少项目的损失,规范项目建设中的执行标准保障项目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规划的内容
2.1制定项目管理的规划。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立项确定后,我们通过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来对各管理领域的所有子项目的计划进行定义、编制、整合和协调,而得到整个项目的管理总计划。项目管理的总计划能够提供项目在进行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来源。2.2项目范围的规划。通过需求收集,可以得到各干系人对于项目建设最终要达到目标的要求和期望值。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汇总后,根据总体设计的架构图,利用WBS(创建工作分解结构)来逐层的分解项目的内容。把项目最终可交付的成果和项目建设工作分解成为比较小的和更容易管理的部分,但是制定范围的规划也不是越细化越好,一般细化到能够突出各子系统与子模块的重点功能和单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时就可以了。范围的管理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之中,不是确定了就不在变化了。2.3项目进度(时间)的规划。项目进度的规划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项目各个子系统的上线时间表。而是通过识别完成项目可交付的成果进行活动的定义,记录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优先级活动排序。估算各项活动需要的各种资源种类和数量,根据估算的资源来估算完成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编制项目的进度计划。2.4项目成本的规划。我们常把成本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开销。项目总的成本应该包括每一项活动产生的费用,如考察、招标、工资等费用。一般制定预算时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估算完成各子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再把各项费用汇总后得到的费用总和做为本项目的投资总额;另一种是直接指定本项目的投资总额,比如投资350万元。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成本的规划时,要与项目的范围、项目建设的排序和重要程度相结合,整体规划,分步骤进行,优先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软件,并将经过审批后的投资资金单列账户、专款专用。2.5项目质量的规划。在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质量的规划工作中,通过参考卫生部下发的文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我们要明确质量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并识别出哪些标准是适合于本项目的,然后与其它项目的规划相结合,确定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符合本单位项目要求的标准和质量规划。2.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在现阶段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单位的IT技术人员都存在严重配置不足,而信息化系统建成之后,后期的运维工作才是关键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组建项目的团队时,要对项目组织的架构,包括角色、岗位的职责、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界定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如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等。2.7项目沟通的规划。在进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沟通的规划时,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可以对各干系人沟通的需求和沟通的信息,沟通时对语言、内容、格式等方面的要求,负责管理和执行沟通信息的频率、方法、流程等构建一个简单的沟通计划表格来代替文字的描述内容。另外也可以定制一些会议的指南和方便沟通的模板用于各种会议的沟通当中。2.8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在进行医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时,我们必须想到项目的风险规划,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规划,那么在后面项目执行过程当中,就必然会因考虑不够周全而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就要求所有的项目干系人全员参与,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对信息收集、假设条件的分析、类似项目的经验判断等方法识别出项目潜在的风险并进行登记。然后对已登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按照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大小进行排序,根据风险的优先级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减轻或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并在做好风险规划的同时,预算好应对风险的准备金。2.9项目采购的规划。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采购的规划涉及到是否需要进行采购、采购种类、数量、时间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的采购会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我们要确定项目的需求,采购的种类、数量、交货时间,编制项目的招标书,并制定招标采购时用于评标的方案和评分标准。
3结论
由此可见,项目的规划涉及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果不对项目进行规划,项目在执行中就会变得混乱不堪。所以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优化管理的流程,遵循先进实用性的原则,减少信息的重叠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相关标准和评分细则,在进行医院信息化项目建设时按照项目规划的内容去执行,规划做的越完善,执行的过程就越容易,监控的过程和收尾的过程就会变得很轻松。因此,项目规划的应用对保障医院信息化成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魏剑波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中医院信息科
参考文献
[1]郭.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管理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03).
【关键字】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OA系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企事业单位转型、变革的关键阶段,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在一个单位中最直接的体现无疑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两者衍生系统的建设及应用了。但是,许多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就是仍处于初步实用阶段,尚未以OA系统为内部管理核心拓展信息化建设。没有相应标准去研究和分析OA系统的功能和应用价值,这就为信息化的建设设置了障碍。
1、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概况及其实施原则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早在六十年代末,由日本率先提出。[1]日常,人们所谈论的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普遍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更加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变革形成一种社会经济过程。[2]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运用,不断地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等活动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一个单位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一个较完整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框架图如图1所示。
由此得知,信息化就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大量的投入。在人财物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宜采用以下几点原则:[3]
(1)整体规划: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需求来制定IT发展规划,支撑、支持企业的发展总体目标,达到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分步实施、急用先上:通过实际分析,哪些系统对企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最急需的,就先上。
采用以上的策略,不但风险小,成功率高,而且通过试点工程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理论与实战经验兼备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维护、升级所需人才的重要出路和来源。
2、OA系统的应用实施
2.1OA系统的概述
在图1众多子系统中,OA系统是信息化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OA系统是以组织架构完整管理的基础,对于内部管理权限、岗位细分的要求能够充分满足,全员参与的开发特性,可承载任何用户业务范围的IT系统。对比起其他子系统来说,OA系统无论是在参与程度,还是受众面上,都是无可比拟的。
2.2OA系统的选型标准
根据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对选型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功能上:重“四化”
①网络化:同时建立公用文件、信息、人事档案、资料等数据库,利用资源共享,进行异地管理、联合办公、移动办公、远程办公,实现协同办公的需要;
②无纸化:单位系统内文稿、信息可相互传输、上报(除的外),均通过电子方式传递,对于上级机关部门等重要来文,可选择性地转化为电子版本传递,尊循不印发文字纸稿原则,不但环保,且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实现网上办公;
③智能化:实现科学办公,既让决策者与管理者运筹帷幄,又帮员工从繁杂机械的日常事务解脱出来,用信息技术,革命传统工作,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
④标准化:实现规范办公,进一步严密了办公程序和严格办公制度,规范办文、办会、办事行为,推动各级组织的领导机关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2)技术上:重“四性”
①实用性:一目了然,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事业单位的传统工作进行良好的流程再造和优化整合,体系结构简明,功能实用,管理、维护、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②安全性:“软”“硬”兼施,确保信息系统可靠、稳定、高速运行,同时提供先进的、全面的安全保密方案、应急措施和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③先进性:追求卓越,学习借鉴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运用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采用先进的、成熟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引领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量力而行,又适当超前。
④开放行:兼容并蓄,注重兼容和扩展的要求,实现与各种子系统的无缝对接,并适应系统升级的需要,既可以扩展功能,又可以扩充用户,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性能。
2.3OA系统的功能架构
OA系统主要分为个人办公、单位办公、实用工具、信息库和系统管理5大模块,如图2所示。依托B/S结构,其主要实现流转类型的行政办公类应用,如拟、审、签、办、归档等业务处理功能。
3、OA系统的测试[4]
3.1OA系统的测试方案
(1)功能测试:验证OA系统各模块功能的正确性,按照需求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功能点验收,同时评估其实现是否已经满足各部门的业务需要。可分为3个方向验证:
①单功能验证:测试单点功能是否正常,同时注意各种场景都要覆盖到;
②工作流验证:测试单点串联起来后的整个流程是否正常;
③功能间交互:各个单点功能交互场景的验证。
(2)易用性测试:OA系统一般采用B/S结构实现,对于Web页面的直观性、一致性、灵活性和舒适性需要进行测试。
①直观性:体现在用户界面是否洁净,不唐突,不拥挤,界面不应该为用户制造障碍;
②一致性:主要测试界面上各种术语是否和常规保持一致;
③灵活性:主要测试其在选择和委托任务是的方便性,以及数据输入和输出方便性等;
④舒适性:主要测试软件外观和感觉是否与所做的需求工作和使用者要求相符。
(3)规格和性能测试:规格测试是针对OA系统所支持的规格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达到宣称的规格。性能测试是验证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性能是否能满足要求,如大数据情况下的关联查询的性能,大量用户针对同一流程操作的性能等。
(4)安全性测试:
①网络安全:测试系统能否保证企事业单位系统的资料安全度,阻止外部网络非授权人非法进入系统;
②内部安全:重点是账号管理安全性、登陆安全性,同时对OA系统各种输入界面的安全也需要进行测试,特别是输入后需要后台数据库进行处理的环节,很容易发生SQL语句攻击,需要开展专业的测试。
(5)可靠性测试:测试系统和各功能模块在各种异常场景下处理是否正确。
(6)长时间测试:
①验证系统长时间运行后,服务器端是否存在运行性能下降,内存减少的情况;
②长时间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流程,可采用自动化手段。
3.2OA系统的测试策略[5]
(1)最终使用人员需与专业设计人员在测试设计前做好充分沟通、交流,最好由使用者进行测试执行,专业测试人员在旁观察。
(2)如果一些OA办公流相对独立,建议采用敏捷开发和测试流程,每迭代交付一个工作流。
关键词:信息系统监理水利信息化水利工程监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近年对水利信息化加大投入,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和技术保障。针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专业特点,适时引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几乎都采用了工程建设监理制,但由于水利信息化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跨学科等特点,加上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建设单位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等,水利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监理工作。
1 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部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发强烈。新疆地域辽阔,但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很小,人类生活的区域仅在河流的出山口洪积扇、冲洪积平原区,为了灌溉和防洪的需要,新疆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措施。相比于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源开发不足,还没有形成行业的信息网络。在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水文信息测报等领域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目前在建设和运行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信息采集方面,采集的信息在空间、时间和类型上覆盖面还没有达到信息化的要求;网络建设方面,未形成覆盖全疆的网络系统,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建设也不够完善,且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存贮分散,集成度差;在人才建设方面,信息化专业人才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水平低。
2 水利信息化监理与水利工程监理之比较
水利信息化监理与水利工程监理存在一定区别和联系。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有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即“三控、两管、一协调”。信息系统监理采取“四控三管一协调”模式,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变更控制、信息安全、合同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信息系统监理更注重变更控制、信息安全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受项目环境或者其它因素影响,项目功能、性能、架构、技术指标、集成方法、进度等经常需要作出调整,系统需求不确定性很大,工程变更控制尤为必要。因此,需要做好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包括硬件、软件维护及其数据保存、处理及交换等。
3.水利信息化监理的工作内容
针对目前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与现状,结合笔者在新疆多年水利信息化监理工作经验,深切感受到及时引入信息系统监理可以深入挖掘监理方与监理人员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积累的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有效弥补建设方在技术力量、项目管理水平和经验方面的不足,有效减轻建设方管理项目实施的工作量,有效推动和监督承建方的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
水利信息化监理主要工作内容为:
1、协助建设方做好工程招标工作。工程招标将明确工程承建方、总体设计方案、主要设备和材料等内容,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为了提高工程招标工作的质量,监理方最好在工程招标阶段开始介入,提供专业的技术标准和商务咨询服务,从法律和标准的角度确保工程实施过程能够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
2、协助建设方控制投资成本。项目投资成本控制体现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工程投标阶段,监理方要协助建设方审核承建方的商务报价;二是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存在项目变更,监理方要严格审核项目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严格审核各种实施方案。在全面了解和细致分析建设方的项目需求的基础上,承建方将会适时地提交工程可以实施的施工方案,包括各个子系统的实施方案。此时,监理方将及时组织人员从需求的满足性、描述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相关文档的一致性和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严格审核各种设计方案。
4、加强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合理的工程实施过程才能真正保障项目建设成果符合设计要求。因此,监理方要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通过过程的有效控制来保障项目成果的有效性。监督作用体现在:见证软硬件设备和工程材料的验收工作、推动承建方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检查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验收标准、及时发现和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
5、有效协调组织工程实施。监理方应积极通过监理例会、专题会议等组织方式,积极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协调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切实推动项目的实施,不能只注意会议的形式。
6、推动工程文档的整理。工程文档是项目建设过程的重要记录,完整的工程文档能够追溯工程整个建设过程,这对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监理方应该要求承建方、建设方及时提交项目相关的文件,与此同时应该做好自身的监理文档的整理工作。
4 水利信息化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笔者在新疆从事信息化监理工作多年实践,水利化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监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专业从事水利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单位较少,工程监理单位信息化水平不高;②监理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较少,懂水利及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更少,缺乏建设和管理经验,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手段;③工程监理单位对土建工程了解较深入,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系统开发、运行成本较大。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工程监理信息化系统难以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随着水利事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如下: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进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水利信息化监理工作;②水利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③做好项目前期监理,设计阶段做好项目需求,尽量减少因为项目需求变化对项目质量、工期和投资等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收集、提取、整理等多项工作的效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到飞速地提升。为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借助当今先进的科学手段来为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升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财务管理的发生成本,促进财务工作的有效发展。鉴于此,本文将深入研究财务信息化的特性和作用,从此处着笔,探究事业单位如何在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转型,搞好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作用于其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分析
之所以要推行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使其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对财务管理的各项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信息化进程是互联网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推进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是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体系改革的先行条件。当前我国加快了对事业单位全面改革的进程,而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以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作为依据,制定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方针和发展策略。对此,在进行大批量的财务工作面前,我们需要创造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来以最快速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便捷化,以便让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信息数据能够尽快整合,让财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发展。所以我们说。财务部门推行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改革的先行条件。
其次,财务部门是本单位的关键性部门,推行信息化建设是满足现阶段事业单位各部门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财务涉及到了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财务的各项信息,能快速掌握该部门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当部门领导要制定重要决策时,需要财务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大规模地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和处理。加强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信息统计的综合性和准确性,降低财务发展风险,为事业单位各级领导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支持,这是对于财务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依托于网络传输的便捷性,方便各级部门进行远程办公,可节省大量的物质资源,同时也缩短了各项工作的耗时,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财务信息的实时性
实现信息化管理后,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各项财务数据能够就实现实时传输,这种实时传输包括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各项数据汇总和整理,同时包括事业单位与外部进行的一切财务活动信息,例如,当税收缴纳、物料采购购买及银行贷款等外界财务活动发生后,财务部门可通过财务信息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站,获得最快速的信息收集通道,保证能够快速、准确收集企业外部财务活动信息。此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纳入到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的内容中,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发展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数据资源的共享性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还包括各级事业单位体系内的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在事业单位内部,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在本事业单位内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网络。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内,可以形成同级的财务信息共享,各级单位可以利用财务信息网络进行财务信息上报、费用报销、预算报表、经营计划审核等各项工作,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无纸化办公。这就有效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公成本和其他物料费用,降低了其自身经营成本,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加强信息化建?O可以有效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保证财务信息资源不会因突发事故而遭到毁坏,保证各项数据信息能够一直为人们所应用。
(三)工作流程的可视性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财务工作的透明化和可视化。信息化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在事业单位各级部门内公布财务管理的动态数据,并将之分享给各级领导,帮助他们掌握本部门内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有利于本部门发展的工作规划。
三、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途径
(一)整体规划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重要工程,这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筹备工作中,财务部门需要熟悉掌握内部各级部门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经营目标,并按照目标中的各项任务制定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将这份规划作为未来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指导性方案。
其次,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要对每一项工作设置节点和执行规范,要求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要按照总的指导方案中的计划进行,当个别领导干部对财务信息化工作感到不理解时,应及时纠正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要坚决反对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盲从、盲干的行为,确保信息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创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
在现有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财务部门的基础工作进行优化调整,首先,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电算化会计政务系统,在现有核算的基础之上,建立部门财务基础板块应用,对所有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独立核算,最后再汇总到一个整体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各基础部门以及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当个别部门财务情况出现异常时,要及时与部门管理者进行沟通,对财务异常情况进行了解,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要建立全面的财务信息分析系统,借助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让各级部门内财会人员进行学习并把握好本部门财务动态发展趋向,让财务信息统计能够尽可能完善、完整。
(三)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管理可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应加强事业单位相关的财务制度建设。首先,事业单位各级员工需要对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化理论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对财务管理的基础流程进行改进,特别是要对业务口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为财务管理提供便利条件。其次,还要强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良好环境。
(四)强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升
财务信息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升。首先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扎实的信息化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未来专业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其次,还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现代经济理论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当今经济的发展,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人最新理?,通过深化学习让他们更好地在岗位上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五)有序落实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功能
当前我国财务信息化基础功能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以及建设网络财务信息系统三个主要财务管理系统。其中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是事业单位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和成本输出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关系到以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对这个环节,我们需要保持高度重视。在该系统运行中,应重点掌控事业单位的资金流想和财务信息流向,确保财务管理的安全性。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与专业的网络服务技术人员对接,运用高科技财务信息管理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确保网络财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信息化 投资效益 投资原则
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需要企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而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应用,使得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方面,以及在加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等方面,成为较为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考虑解决各种管理问题时的首选途径。
但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众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投资的结果不乏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企业工作效率没有得到根本提升、个人及部门的业绩未得到有效提高、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得不到实现等,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形成企业投资浪费;有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甚至却出现了与预期相反的效果,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压力。因此,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同样存在着投资风险,尤其是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投资风险相对更高,与此同时,企业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不当的投资,势必给企业带来无谓的负担。要避免信息化投资黑洞情况的发生,事前的谨慎决策尤为重要,仅凭感性的认知,缺乏正确投资决策评估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将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将就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评估,及信息化投资决策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效益反映了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与项目投入运行产生的收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厘清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与运行收益,是分析信息化项目效益的基础。
1.信息化项目投资成本分析
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人无我有”的阶段,信息化应用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到了“我有人有”的阶段时,信息化应用已蜕变成了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一个竞争优势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竞争企业间都实施了同类型的信息化应用时,其使用效果相当,而初始的投资成本与投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信息化应用,反而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
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由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构成。隐性成本一般是指信息化项目实施带来的组织变革成本、先动成本、风险成本等。显性成本通常主要由建设前期准备成本、硬件投资成本、软件投资成本、上线成本等几部分构成。
1.1前期准备成本
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开展的项目咨询、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等工作所需投入的前期准备费用。
1.2硬件投资成本
硬件投资成本指信息系统建设时所需购置的一次性费用或租赁费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环境、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的搭建或升级改造等相关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基本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进行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投资去向与投资规模显而易见,因此往往也是投资者侧重关注的部分。
1.3软件投资成本
软件成本是指构建信息系统所需的软件投资,包括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外购或委托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以及软件调试、部署等费用,属于无形资产范畴。
1.4上线成本
包括开展新系统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上线前的数据准备、试运行功能测试等相关工作的所需投入。有些信息化项目在测算投资成本时,只包含了硬件投资成本与软件投资成本。事实上,作为项目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前期准备成本与上线运行成本不应被忽略在投资成本之外。
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中,显性成本由于资金去向明确、数额明确,且涉及投资审批等环节,因此测算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隐性成本属于“软性成本”,不同企业内容各异,错综复杂,又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考量,因而常常被忽略。
2.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后,必然需要继续相应的投入来保障系统的运行,这部分的成本对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有着长时间的影响。信息化项目的运行成本通常由系统运行成本、系统变更成本、系统安全管理成本、网络运行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维护人员成本、培训成本等所组成。
2.1系统运行成本
系统运行成本是指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成本,如维持日常数据中心、运行终端所需的电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易耗品的损耗,以及每年需购买的系统运行授权使用费等。
2.2系统变更成本
系统变更成本是指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或提升的需要,或需与其它信息系统通过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等情况下,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变更开发的成本,此外还包含了系统软、硬件的变更,如系统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等情况下需投入的成本。
2.3系统安全管理成本
系统安全管理成本是指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开展的诸如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日志检查分析、数据备份等工作所带来的成本。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系统安全管理成本已成为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呈现增长的态势。
2.4网络运行成本
当前信息化应用大多需要借助于广域网或公众互联网的支持,使得应用终端能接入到数据中心,网络运行成本主要指通讯链路的运行或租赁费用。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资费的降低,但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网络运行成本在整体运行成本中的份额不断增大。
2.5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硬件设备维护成本是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设备维护费用,包含数据中心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链路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保服务费。
软件维护成本主要包含信息系统软件运行中需软件厂商、集成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或运维支持而购买的服务费用。
随着信息化规模的小断扩大,软件维护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件维护成本在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6维护人员成本
维护人员成本主要用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工作所给予的劳动报酬,这是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提高信息化能力的基本投入。
2.7培训成本
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指向是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及后备终端用户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通过持续、有计划的培训,来确保信息系统得到正确的应用。
3.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建通常着眼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或社会效益三个目标,在收益表现上由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两方面构成。由于信息化项目通常更多的是追求长期效益,为企业奠定一个竞争优势的基础,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此隐形效益占的比重会更大一些。
3.1显性效益分析
显性效益大多体现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可以用货币单位,直接进行定量计算经济效益,以同比、环比的方式体现企业收益差异的变化情况。收益分析主要从增收、节支两方面加以评估,不同的应用类型、不同的应用模式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分析评估,在增收、节支的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增收方面,一是因竞争力提高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二是因信息化带来的新客户群体、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
节支方面,一是库存周转期的缩短,资金占用的下降;二是人工成本的减少,包括管理环节的减少、组织层次扁平化、人工效率提高等因素;三是工作环节效率的提高、差错率的降低带来的成本的减少。
3.2隐性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隐性效益不容易用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的经济效果,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颗粒度的细化;②信息提供速度的提高;③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的提高;④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⑤信息对于业务分析、决策提供的帮助;⑥信息系统应用对提高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提供的帮助,对企业品牌塑造提供的帮助;⑦信息系统应用对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管控能力提供的帮助。
4.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
在厘清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项目收益的定量、定性分析,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来。
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率,但是仅仅只是做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工作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还需要有正确的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才有可能正确决策项目是否应该投建、如何投建。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通常定位在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管理效率为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简单地在项目建设标准上追求“高标准”、“领先”、“第一”,其中的无谓投入只能降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把握“适当”、“适合”的原则,既把握适当的投资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
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前提条件。过高的投资规模,必然带来投资的浪费,反之不合理地压低投资规模,势必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影响信息化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一样会带来投资的浪费。如何决定投资规模,需要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二是为什么选择通过投建信息系统的方式来解决?三是投建信息系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益?四是投建信息系统能有多少收益?企业需要在明确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后,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环境、竞争地位、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和定位,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网络化;服务
1 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1.1 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信息化建设开创初期,即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档案管理配强专业设备、专业软件,开展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并率先在全国检察机关中开发了带有档案管理模块的办案信息系统。在每两年召开的单位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始终把档案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题回顾,认真展望,使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深入人心。
1.2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我单位始终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专门建设了档案管理的专用库房。整个档案库房设计引入了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的密集架管理系统,库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均可由楼宇管理信息集成系统(BMS)直接控制;并配备了专用空调设备,保持档案保存要求的恒温、恒湿条件。整个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我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初呈网络化
检察机关的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要分为七类:诉讼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荣誉档案。目前,我单位的文书档案归档软件采用神夹软件,采用B/S构架,实行文书档案的网络化目录级管理;诉讼档案归档采用我单位自行开发的检察业务办案软件,跟诉讼流程保持同步,有效地提高了归档效率。以上两个软件今后均可与密集架管理软件实现无缝连接,并通过应用软件开启或关闭密集架。声像档案的研发工作也已进入实战阶段。上述三类档案的软件实现,初步构建我单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应用体系,为深入应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1.4 档案信息化配套机制初步完善
1.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先后制订并实施了我单位诉讼档案立卷归档暂行规定等文件制度,保证了档案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2.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诉讼档案归档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改变过去少数人参与归档的局面,使档案信息化成为全员参与的工作。档案信息化的质量直接由内勤、书记员、检察官等所有诉讼流程参与人员决定,而且环环相扣,责任更加明确,促使人人参与。
3.形成了与技术部门相互依托的衔接机制。基层单位档案室和技术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技术上、工作上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关系。档案部门具有档案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是信息资源的汇聚地,具备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的机制和体制,是技术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所要寻找的理想的合作伙伴。而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设备、人员等技术力量都较为薄弱,必须依托技术部门的信息技术装备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两者形成一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态势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成功的要件之一。我单位档案部门和技术部门通过多年合作,基本实现了所有档案的案卷级目录机检、部分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机检和部分档案的全文机检,积累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也积累了电子档案生成、整理、移交、归档、利用等实践经验,为我单位档案管理的高效优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2 对今后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2.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档案信息化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指标体系。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档案信息化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法规、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需要资金,需要人才。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其有一个基本正确地的认识,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按照上级和单位信息化总体目标和阶段要求,着手调研、制定未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档案信息化与单位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实施方案,分批分阶段地实现。
2.2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电子文件的管理上。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这样有利于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前移至文件形成部门。对库藏档案的数字化要防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结果、淡化过程、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倾向。国家档案局《全国n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后,各地都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市单位条线考核、区档案局的督导中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检察机关的实际,对于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通用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在引进成熟软件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与现有办公软件的数据接口工作。对于诉讼档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充分利用办案软件全市推广的契机,进一步做好需求调研工作,力争在市单位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出基层单位业务档案信息化的新路。
关键词:国土资源;金土工程;信息化建设
1 引言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通知》指出,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系统,形成“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2 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机构都刚成立不久,两方面问题急需解决。一是技术人才方面很缺乏,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来说。管理和维护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二是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不足,计算机设备配置上有待改善。
3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浅析
合理、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在信息时代提高企业、政府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为各个行业的管理、分析、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已经加入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大军之中,国土资源行业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国土资源信息化有以下特点:
国土资源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国土资源工作的过程主要是一个信息生产和维护的过程,作为信息化的主体,收集、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数据信息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就是要开发一系列用于辅助业务办公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下面简要地从机构建设、网络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及培训、方案制定过程介绍一下本溪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机构建设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机构,成立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县)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专项数据库,负责三级网络建设和管理,负责矿业权和土地使用权审批和监控系统管理,行政执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管理。
3.2网络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各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工作,是构建综合协同办公系统的重要工程,对于形成申报、审查、审批和供应于一体的三级网络运行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首先开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运行,下一步还要开展耕保系统软件、建设项目预审系统、地籍规划系统、矿产资源编号报批系统、城镇1:500地籍图应用系统,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化建设工程必须精算,通过精算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节省的资金可作为完善提高信息化工作所需要的其他设备和软件等。精算后要由政府控购采购办具体办理招投标业务。
信息化建设工程最好是分批分段进行,这样能前后照应,互相兼顾,互相补充完善,有利于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稳妥地向前发展。
3.3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任务重,开展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确保系统安装、维修、信息录入、软件开发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需要,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例如:本溪市国土资源局为配合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将信息中心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求信息中心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引进技术和人才,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计划是:
(1)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成果组要有信息中心参加;
(2)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要和信息中心合作办公,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要在局内抽调懂土地业务的骨干和国土资源局外借调懂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测绘的专业人员,组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
(3)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仪器设备的引进,包括各种软件的应用,不能和信息中心重复:
同时。本溪市也对执法监察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按照国家、省的联网应用要求,推广应用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对广大应用人员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中的违法案件综合统计、查处,以及卫星数据汇总等操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培训,使我市的执法监察管理队伍能够熟练地运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软件。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类违法案件,进一步促进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3.4构建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
(1)基础建设
①开通省、市、县三级网络;
网络是先行,网络是依靠,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持,信息化即是空谈,网络建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共享的程度,信息共享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②进行必备设备采购;
③建立办公自动化(OA)流转系统;
④网上办公试运行;
⑤进行县区级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2)完善管理工作体系
①全面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包括:全市地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
②建立全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③在三级网络上应用执法监察、耕地保护、矿产开发等各种系统软件;
④正式开展网上报批工作;
⑤对内部、外部机构提供档案咨询和查询的工作。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具体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中,需要注意加强若干策略的设计和研究。
1、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实质是为档案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和空间,因此,根据信息化要求针对性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就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关行业与领域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重硬轻软”和“有路无车”等现象可以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当前应注意的问题是:
1.1确定纳入档案信息化目标的信息类型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而且要加强一系列与档案社会服务有关的其他信息资源的建设。从资源建设的内容小划分,它主要包括档案实体信息、档案检索信息、档案内容信息、档案开发信息、档案开发信息、现行文件开发信息、档案教育信息、档案政策与法规信息、档案新闻、档案科研信息等。
1.2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共建
档案信息数据库包括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从资源建设的角度来认识,档案信息数字化及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实质就是重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这个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其次,它是全国所有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共同构建的体系,是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因此,围绕着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应由档案事业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共建规划,并在协调行动的基础上,启动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
2、强化管理
2.1信息化咨询监理机制的建设
信息化咨询监理是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有关机构、组织或人员,对档案信息化项目进行前期咨询、信息化方案论证、系统集成商的选定、信息化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服务,从而帮助有关档案部门完成一些性价比最优的档案信息化项目。档案信息化咨询监理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咨询监理过程的全程性。档案信息化咨询监理不仅是对信息化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咨询监理,而且要求咨询监理内容向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两端延伸,覆盖到档案信息化项目从立项到试运行的全过程。
2.2项目管理
档案信息化实施过程有它本身的特点与规律。对档案信息化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控制,有助于寻找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因此,档案信息化实际上是双过程:一是信息化项目的实际过程;二是项目管理进程。对档案信息化的过程管理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程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是:可行性分析、信息需求分析、组织职能分析、系统设计的实现等。其中项目的信息需求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档案部门应配合有关开发人员对其信息化的基本环境,档案资源的特殊性和档案部门的约束条件等进行准确分析。
2.3规划制定
从当前看,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缺少中长期规划的问题,“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强战略规划的制定就十分必要。档案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充分注意到下列因素:一是信息化目标的复杂性。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是一个持续的滚动支持规划,因此,档案信息化规划必须是战略性的,而不能以静态匹配作为规划重点。二是技术因素的复杂性。如新旧技术的整合,如何在新技术异人和旧技术挖掘之间求得平衡就存在复杂性,同时必须考虑技术环境的迅速变化。三是考虑信息化规划的政治因素。如必须考虑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性质等,特别是档案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单位在积累社会汜忆和保护人类文明财富上的特殊功能需要。四是关注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作为一种公共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在其社会性、适用性、凭证性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个性,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以牺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作为代价。
2.4外包管理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部门可以把部分工作交由其他组织完成。档案部门可以外包的类型有:一是将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交由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去完成;二是实施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外包。它可以是有关软件业务外包、档案网站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工程业务外包,也可以是信息技术资产、人员、租赁资产的外包。档案部门在确立了外包方案后,要根据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外包伙伴。通过项目招标、公平竞争的方式对外包商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考察,尽可能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经验足、管理先进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签订外包协议作为双方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3、风险控制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投入也较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一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
组织风险:档案信息化涉及许多部门,如果不能有效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就可能出现相互扯皮、集成不力和进度迟缓等现象。此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还会带来人员管理、业绩考评体系的转变等。
信息安全风险:从广义上看,档案信息化的信息安全表现为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安全和信息安全,这里主要表现为档案信息的内部安全。档案信息的内容安全包括档案原件安全、档案数字化转换安全、存储安全和利用安全等多个方面。档案部门在信息化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并明确安全问题发生后的补救措施和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