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8:2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世界的教育发展领域,我国的物理教学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比较落后,其根源是我国物理教学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讲解,而在实验方面还不够完善,学校对于实验和案例教学的忽视与当今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相对立。新课标教学实施之后,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改观,可是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疑惑不解。笔者针对物理教材内容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物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
1.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开设应当具有创新性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的知识,需要对学生巧妙的讲解,就应当开发科学性物理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性教学。教师对于合适的案例教学的选择十分重要,教材中的知识繁琐分散,教师该如何从信息密集的教材中选择素材来编写物理教学案例呢?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物理学科知识,还需要意识到在编写案例教学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相关性来收集所需的关键信息。初步选择素材到编写案例,之后调整案例,其中的主干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知识和心理学方面,教师要考虑到自身的角度分析,能够掌控课堂上的探讨,使自己开发的教学案例逐步推向课堂实施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面对案例的思考,分析案例的结果。之后,教师应当从中分析此次案例在学生和教师间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能否在教学互动中达到自己制定案例教学的目的;能否适应当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否实现学生在案例情境中的思维与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等。经过这一案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的经验也不断积累,有助于教师专业性发展。
2.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使教育领域从理论走向实践
案例在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案例就是教育实践行为表现的论据。在教学案例开发中,应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探究分析,结合物理教学的理论学科与实践进一步思考,从中深入了解各种学科理论知识,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理念,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科学性教学工作。另外,案例教学为教师和专家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更能深入了解到新课标的理论,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对教育专家而言,根据教学领域的实践,从中发掘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测性问题的规律性,找到可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基于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分析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下落现象,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并且进一步思考作出决策。根据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多次讨论来辩解自己认定的观点,并且提出反驳的论点否定别人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实验证明后,老师进一步“牛顿定理”实验操作演示。经过这一实验思考之后,学生意识到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定理的规律相同,不受质量的影响。
(3)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物体下落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议论。有些学生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着运动不断加快;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4)那么对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呈匀加速直线运动呢?该怎么去验证呢?采用何种方法呢?从中编制好实验证明的方案。
(5)根据实验原理采取各种不同的实践方法。有些作出 “速度-时间”物体运动的图象,以此来判断;有些同学认为在任意相邻且相同时间间隔中的位移差存在的定制来判断等等。根据同学们自己所作的方案,利用实验工具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6)学生动手实操。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7)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8)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展开对此次高中物理教学实战分析的思考
(1)结合日常生活,引导探讨的实验课题。在这方面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自己思考过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出现不同的迹象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是何因素所引起这种现象的呢?有颗想弄清楚的好奇心,通过自身实践来探究规律所在。教师对他们的思考予以支持和肯定,不明白之处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出正确的观点加以论证。有助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假设,然后自身实验进行探究,从现象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2)在实验原理的选择上,学生们通过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论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假设教师对这还存在疑问。若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来论证观点的成立性,那么学生马上就会认定这一观点。可是在兴趣和学习思考、设计方案与探究方面不能有效完善,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效果。
(3)在实操中,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实操是建立在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实践结果的数据分析如实记录,从中培养数据分析和信息归纳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
基于新课标的背景下,案例教学突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培育实验人才十分可观。不过,教育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从中选择科学性实施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6期
[3]付桐: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子白板;物理教学
在信息化更新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走进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手段,凭借图文声像并茂优势,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电子白板是集软件白板操作系统和硬件电子感应白板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手段,是我校广为使用的现代化科技教学手段,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本文论述了电子白板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增强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就电子白板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
观点。
一、信息展示之物理情境创设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应用电子白板,以图片、视频等教学形式,丰富物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的信息资源,促进和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可见,电子白板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教学信息展示功能,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整合信息资源,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教学处理。
我在讲述《机械波》知识点时,应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以Java动画软件制作大量机械波模拟动画课件,用电子白板的触摸笔为学生创设模拟绳波产生情境,让学生体会动态性的机械波传播过程。在动画模拟演示过程中,机械波形是手动控制的,控制机械波源的振动,进而实现单个波形的传播过程。通过电子白板的应用教学,教师不再依赖鼠标,教学操作更便捷,学生也可以在物理课堂拉近自己和智能仿真课件距离,直观形象地感受机械波形从波源出发,向外传播过程中由近及远的平移向外传播。这节课教学应用电子白板,实现数据探究和智能仿真计算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机械波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波长、振幅、周期之间关系的理解,增强了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效果。
二、师生互动之物理深度对话
电子白板作为物理教学的交互中介,具有传递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电子白板,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深度交互,学生、学生深度交互,学生、教材深度交互,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交互和深度对话,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形成物理认知图式,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我在讲述《弹力》知识点时,应用电子白板各项功能,促进师生教学互动,实现物理深度对话。如,我利用电子白板的橡皮工具和层功能,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词语,为学生提供鲜活形象的教学案例;利用电子白板的显示和隐藏功能,为学生展示表述性语言,如起重机(提)重物,马(拉)车,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等;利用电子白板的注释功能,结合上述语言构建出知识点的物理概念,如(提/拉/推/压),可以看作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有施力和受力两种物体作用力,引导学生形象性过渡物理思维,有效生成物理概念知识。另外,我利用电子白板标尺功能,为学生展示测量弹簧长度和拉力关系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力”概念进行大胆猜想,加强学生和物理知识学习的深度对话。
三、知识构建之物理内外化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电子白板,搭建物理知识构建平台,促进物理知识内化和外化,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应用电子白板从以下方法促进物理知识内外化,从物理练习、物理实验、物理模拟三方面促进物理知识内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头脑风暴活动、“大声思考”学习进行物理知识外化,清晰表达物理想法,有序整理物理学习资源。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0-01
毋庸置疑,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不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升学乃至工作均有着深层次的影响。然而,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广大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持一种恐惧、担忧的心理态度,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养成学物理的兴趣,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联系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若干可靠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一、运用实验教学吸引学生投身于物理探究的乐趣中
实验是物理教与学的重要根基,实验教学固然异常关键,然而物理实验往往非常形象、直观、生动,所以,相较于日常课堂教学,实验对于高中生而言无疑更加具有吸引力。高中物理教学需切实发挥实验教学的各类优势,借助于若干新颖的、趣味化的实验来进一步激活学生对物理的探索欲望,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也是解决悬念及疑难问题的过程,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印象,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平抛运动》时,作为一类相对复杂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概念及知识点的引入,有赖于演示、导引等实验探究活动。为使广大学生更有效地取得知识、学会探究及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身体力行,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必要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和方向,独立完成初步探析、猜想、实验步骤操作、观察实验外在现象、总结规律等诸多环节任务,进而发挥学生实验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首先提问:物体做曲线运动所应具备的条件及物体自身的速度方向是怎样的?学生们经回顾过往所学知识,很容易给出准确答案;教师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接下来进行演示实验,陆续探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小球的运动规律。学生们操作完成实验后,即可归纳出位移规律及速度规律,完成了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探究。由此可见,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入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形成并保持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年龄段,情感十分丰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难懂,如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励,那么便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需经常性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妥善设计教学方案,依靠自身丰富的情感及神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科学殿堂的无限魅力。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教师的情感表达息息相关。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教师要同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及雅观得体的神态举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彻底改变过往过于严肃、呆板的“教师形象”。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确立,学生们学习、探究物理的兴趣自然与日俱增,大家自然也能集中身心地投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教师热情友好地为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对教师充满爱戴,也加速了物理教学的进度。
三、介绍若干有趣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学研究的案例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众多十分有趣的物理现象,而这些均能作为巧妙地引入教学活动的良好素材。长期以来,物理教师往往热衷于照本宣科,讲解新内容时会直接切入新主题,如若新内容同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的衔接程度较低,则会使广大学生难以理解而陷于压抑、忧虑的不良心理状态,直接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正式讲解新课前,先将搜集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科学家的研究状况等课外内容进行适度地介绍,不仅能作为成功引入教学新内容的“引子”,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对高中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科学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离心力”的知识时,教师可首先介绍一个人人均遇到过的物理现象――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当拐弯时,会有身体向外甩的感觉。教师描述现象后,必要时请学生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便向大家说明此现象属于离心现象。学生们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更提高了探究物理现象、解开“未知”物理问题的干劲,使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得到激活。
四、将教学活动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兴奋剂。为降低教学难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现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提醒和鼓励学生注意留意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并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试着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实现学用结合、用以促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兴趣中将物理概念及现象理解透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0)
[3]杨晓翠.兴趣:浅议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1生活物理现象结合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1降低物理教学难度。
学过物理的人都清楚,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生活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联系,很多物理知识都能用生活知识去解释。但现在的物理教学中,基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限制,教师往往只重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性。很多的物理知识都需要进行试验来教学,有效的结合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能大大减低物理的难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学习,而不是凭空想象物理现象,也让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更有说服力,使学生能感兴趣,最终还能提高物理知识水平。
1.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进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种课本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传统的观念中,高中物理教学都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学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带着升学压力去学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有逆反的效果。但是运用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就使物理教学鲜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是局限在物理课本中死板的知识理论,还让学生开动了脑筋,尽情大胆地去想象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1.3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育就是对严密逻辑性事物的重视,所以我国学生从小开始都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对学习方法进行片面性的改进,从而忽视了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学习培养,所以我国的学生在学习中,创新能力普遍都地。在高中物理学习的时候,如果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在一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多注意观察周边的物理现象,然后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大胆的创新,突破固有的僵化式思维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运用生活物理现象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使结合生活物理现象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这种方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2.1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留心观察生活中经常发的物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当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时,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这样能使物理知识被学生充分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2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
在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借助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只能对物理教材中的重点物理知识进行生活物理教学,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选取教学案例时,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但是自己没有注意的物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种物理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作用。
2.3重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物理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和记忆,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解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实验中,培养自身的物理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这种小组式学习与物理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能够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共同提高自身的物理成绩。
2.4设计生活化实验。
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教师在物理理论知识学习后,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实验计划,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效的巩固加深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能量的转换和传输”中,联系生活实际中我们用的电,分析怎样实现电能传输的问题,教师再通过自制的简易电路展示给学生看,运用实验的方式教会学生电能传输的问题,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结论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 教学效果 提高
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能给予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与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艺术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高水平发挥,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劳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我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案例与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提高中物理课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去探究
一些教师对学生一味灌输知识点,让他们死亡硬背。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没有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让他们去探究,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动手中去思考问题,掌握扎实的知识。
[案例1]:在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教师不能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先告诉学生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然后或演示或让学生做实验,证明确实是这样,让学生记住,再做些练习题。新人教版教材在这部分首先提出了问题: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先猜测,再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结果学生会发现,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总是相等,而并联电路干路电流总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这就是科学事实。学生收集这些事实,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结论,这样就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必须认真地去收集准确、充分的事实,根据研究的要求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选择,然后用相关事实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这就是实事求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累科学知识,训练能力,尤其是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都会积累感性经验,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就是在这样不断探究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
二、加强学生动手参与机会,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
[案例2]: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师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槽中,水中放置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刺水中的鱼。学生由于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准确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就会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利用简单创设的实验阐释光学原理,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能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教师只有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教学内容才能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案例3]:在讲“势能”时,教师问学生:“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教师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其中讲到参考系时,教师可以一首歌曲为例加以说明: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哪棵更大,哪棵更高……
三、引用、讲述物理学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科学史内容来领悟科学精神,例如对法拉第通过十年不懈研究终于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伽利略为物理学建立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如果教师把科学史的精髓有效地设计成师生在生活基础上的科学探究对话,就能更好地发挥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我通过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家用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乐趣,关键在于教学艺术。我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如能从案例教学入手,把知识化难为易,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赀泰强.改变物理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体会.360教育网.
实验教学高中物理方法新课标规定高中物理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加深对基本物理原理的理解。可见,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物理的始终,并对教学效果有着深刻地影响。本文结合生动的、详尽的教学案例探究高中物理中实验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模式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高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教师被动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未真正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暴露出了片面追求物理原理、公式和现象的介绍,而忽视了得出这些物理理论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普遍认为只要记住公式,理解了物理定理、准则,掌握了必备的物理方法就算真正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也能完成相关的章节题目。他们往往对于实验不是特别重视,只为了物理考试中出现实验题的作答而把实验过程记忆下来,在实际动手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探索发现的激情。教师也只是把物理实验课流于形式,没有提升到教学战略的高度,只一味地按部就班地为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因大家本来就知道要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而缺乏做实验的激情与兴趣,即使中间存在什么问题,教师也不会一一点拨,学生也没有做到主动发问。个别情况下为了赶进度,教师干脆只在课堂上口述实验内容,失去了去实验室操作的机会。
2.转变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就是一门以实验作为根基和载体的学科,只有实验做好了,学生们才会更有劲头去探索物理奥秘。教师必须紧密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改善自己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实验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高中物理《长度与测量》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讲述测量的方法和误差的概念时,要想到让学生们亲自实验来证明物理教材上面的结论。非常简单、可行、快捷的实验是让几位学生分别拿卷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教师必须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课到自主地开展实验操作,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让大家理解物理原理。几位学生把卷尺给捋平,用工具把卷尺固定住黑板的一端或者找另外一人帮忙,再边走边牵引卷尺,一直达到黑板的另一侧,这样就测得了黑板的长度。连续找4位学生上讲台来测量,分别得出相应的数据,最后予以比较,可以明显看出4次数值均不相同,最小的差1毫米,最大的相差4毫米,这其中的差值实质就是误差。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讲台做实验,就会更牢固地记住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少,在实际生活中要想得到更加准确的长度信息,可以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解决。由课堂现场实验定会使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加高涨,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采用科学、严谨的物理实验方法搞好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方法,教师需要提前选取最合理地实验方法,并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予以使用,才会得到实验的预期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目的与方向,明确要验证什么,在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要准备哪些实验器具才会实现目标,这些是师生共同考虑的;其次,也要按照设计程序的概括与解释,并把实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这期间,还需采用最巧妙的办法去设计实验,依托于正确的、合适的科学方法,在每个实验环节中促进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做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首先要把握好物体所遇到的合外力,然而在实际测试合外力的时候又可能受到阻力f的制约,在实验设计阶段可减少其对实验数据测试的妨碍,使用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假设法并采用如下方案:减少小车的阻力,让f明显小于mg,;测试阻力f,小车此时的合外力就变成F=mg—f;把平板缺少滑轮的一侧加高长度,将下滑力作为使阻力f获得均衡。可见,经相互对照,最后一种方案应为最佳。还要注意,在全部实验过程中,变量只有两个:F和m,在探究因变量a与F和m的关联时,借助于控制变量的方式,细分为两个小方案:控制F为恒定时,探讨m与a的联系;保持m一定时,探究F与a的关联。由此可看出,运用科学的方法再配以细致周密地观察与思考才能更加高效地做实验,从而尽快得出准确的实验数据。
三、关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
演示实验虽然看起来不像实验室里的大实验那样正式一些,但仍然属于物理实验的范畴,而且完全可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凭借演示实验,把生活场景或平时碰到的现象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公式、原理前获得有趣的物理教学情境,有助于让大家更快地认知教材中的所有物理理论是怎样得出来的,为学生更扎实地消化物理学常识提供了充足的、必要的技术支撑。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只小皮球,并将它举到高于头顶的位置,再往下抛,让学生们能真切地看出整个“自由落体”的过程,即在没有阻力的情形下,只是在重力作用之下而下降的运动,教师在演示这个小实验的同时,还要采用发问式、启发式教学,给学生留下疑问,激发其探索物理未知世界的激情:“为何物体能够完成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教师为了让大家更实际地感受,可以请一些学生到讲台来自我动手演示一遍,学生们由加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等储备知识便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用手紧握每个物体时,在不额外增加外力的理想状态下轻轻松手便会出现的情景。从而深化了对本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熟悉与应用。
四、为学生多创造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
学生们会否动手设计实验在很大程度上都关乎物理教学的成败,个别学生由于不拘泥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总是希望能有个动手的窗口把个人的物理思想付诸于实践,来探明是否可行。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自身对物理公式或规律理解欠透彻,而表现出害怕做实验或者只想着单纯提高物理成绩而不愿意亲自去实验,担心出错会打击个人学物理的自信力。基于此,教师就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协商好,完全开放实验室,给不同物理层次的学生都营造出一个良性互动的实验教学氛围,让学生们从实验中不单单能学到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严谨的、踏实的物理学习态度,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夯实基础。这也符合新课标改革的理念和初衷。
五、结束语
教师要高度注重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断革除过去轻视实验的错误教学观念,激发大家实验的兴趣,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李晓芬,侯占林.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J.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13) .
2陈永维.新课程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新教育,2009,(09) .
【关键词】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 新课标改革
传统的以“一对多”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和高考的发展需求,为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亟待需要改进物理教学方法。本文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例来系统阐述新课标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和方式。
一、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建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过去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总习惯于按照自身备课的方案、目标,以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基本物理学概念、原则和公式、并使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几乎不过问学生掌握情况,只程式化地讲述,学生难免会感到沉闷乏味、认为物理课总是时时刻刻跟一些公式和定理打交道,失去了学物理的兴趣。教师也感到教学缺乏激情与活力,也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面对新课改和高考朝着素质教育考察的新形势,必须彻底放弃原有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维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听觉等器官,采用当代前沿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校效率、快速掌握基本知识。
比如在学习加速度概念及计算公式时,教师就要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呈现两辆运动中的汽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教师首先要请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再请每个小组的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对其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予以纠正,再做系统介绍: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在自由落体中,就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初速度相同的两个汽车,加速度分别为1m/s2和5m/s2,那么经过1秒钟后,加速度大的汽车速度也最大。加速度表示物体将来的运动趋势,所以说初速度小的物体加速度可能很大,反之亦然。教师做总结后,学生就会理解更透彻,因为在这以前早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也清楚地明确自己哪里理解不当,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而教师则扮演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物理教学只有理解准确概念,才会更加高效、准确地运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二、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课堂前2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这就要教师应当整节课都使学生保持全神贯注、积极高昂的学习状态,才能够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之前,先讲述一个物理课外的幽默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氛围,让学生们都能提起精神来听讲,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不事先引入课本的正题,而是先提到车辆刹车时,人往前倾;车辆启动时,人往后仰,进而引出与第一定律有关的惯性现象,提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们就会踊跃回答是因为受到了惯性;教师进一步引入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其实也就是惯性定律,并让学生猜测会有哪些内容。大家这时候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去探讨了,就会往惯性方面想,教师再汇总学生思考结果之后,便可以给出标准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通过发问式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其独立思考、用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动手操作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实验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高考中没有亲自去实验现场动手操作的考核,但都将重要的物理实验并入到考题中,从方法、现象和结论等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好坏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见,高中物理做好实验不仅有利于应付高考、而且对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也是大有帮助的。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化抽象为具体
新课标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并非一个单纯的生命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人,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针对每位学生的物理水平,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每一位学生的物理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物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原则与公式。例如:学习动能与势能时,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采用比较折中的办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车上坡就是所做的动能;同样,举重运动员的举起杠铃就是在做重力势能。这样学生会比较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合称为机械能,只是小车在上坡时,在减速、动能会变小;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那一瞬,重力势能在增加。这样学生们在接触概念的时候就变得更容易理解些了。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牛顿第二定律
思维导图,即思维疏导、梳理图,也称为心智导图、脑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树状图或思维地图等[1]。思维导图的源头是笔记法,经过不断的发展,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技巧和隶属层次框图的构建,将所创建的关键词、关键点整合,使之罗列成层次清晰的结构,并以添加色彩和图像的形式使思维可视化。在教育教学领域,思维导图作为表达图像式思维的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和自学过程中能使课程主题以及关键点更为鲜明突出,可操作性极强。将思维导图融入物理教学中意义重大:首先,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把学生当成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而是关注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其次,相对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物理知识或者物理现象能够使同学们更易于接受,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知识讲解,能够使学生物理思维变得更加清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由此可见,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
一、思维导图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
思维导图设计教学体现了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教学质量[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别为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基本流程见图1。图1思维导图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流程图1.课前预习:学生初建个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搜集与本节主题相关的知识,或者探寻解决本课重难点的方法步骤。每位同学查找这些资源后,对本课主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其所涉及到的知识也都有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并根据自身理解发挥独特的创新思维。牢牢把握本课主题所要讲解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顺序,这样在课堂听讲时就能紧跟教师步伐,才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边听讲边记录的模式,让学生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和学生进行很好地互动,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课堂教学: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构建(1)教师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情境物理学要求我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探索实践,并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物理问题、总结物理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多思考哪些生活实例和物理知识相关,勤思考为什么。教师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将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或者常见的生活现象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避免直接切入主题的唐突与陌生感。如果只是将这些生活现象以文字形式罗列,学生会失去对于本节课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好奇心。运用思维导图添加图片或关键字词以框架形式展示出来,在学生对于本节课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出本节课需要师生共同探索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概念教学,把握住学好物理的关键[4]。因此,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合作共建小组思维导图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校内外图书馆日益普遍,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现在有很多学校建有“未来教室”,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更加的方便、快捷、高效。在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所讲知识点,此时,学生不仅要提前梳理知识脉络,还应该做到将下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利用身边的图书、互联网查阅并下载成资料带到课堂方便同学们共同学习讨论。课上,教师在课堂引入和基础概念讲解过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同学利用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由于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上交流能够让同学们的思想灵魂得到碰撞,而后小组成员共同构建思维导图。将每个知识点、性质以及扩充的内容按照清晰合理的思路填入思维导图的框架中,在课前学生独立构图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够产生“1+1>2”的效果,取长补短、协同创作,制作成小组成员公认为最完美的思维导图。(3)师生合作完善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束过后,教师收集各小组思维导图,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各个小组的思维导图投放给大家观看。每投放一组的导图,就请其他小组同学参与点评,采用生生互评,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指明其优点与缺点。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明确每一组思维导图的闪光点,提供给其他组成员借鉴采纳。最后,教师总结升华,给出由多个教师共同制作的较为完善的思维导图,让同学们对比本小组所做思维导图找出不足,之后同学们对小组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此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成果深刻的移植到记忆库中,达到深层记忆的目的。
3.课后巩固:学生完善个人思维导图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如何绘制更全面的思维导图,在课后整理、回顾时就可以将课前预习时独立绘制的初步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修正,从而完善个人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复习知识点,还可以在梳理结构的过程中将本节课自己不容易掌握、理解的知识进一步定位,重点标记,以便今后复习。课后再次依据思维导图巩固总结,实则是对课堂学习思维过程的再现和探究过程的回顾,是对本节课系统全面的梳理。在物理学习中,要做到举一反三,在学生学过每个章节后,都可以鼓励其将本章节中每节课所涉及到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梳理清晰后构建章节思维导图。如果能将每一章节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呈现,学生对于知识查漏补缺、梳理框架的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
二、思维导图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
1.学生初建个人思维导图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前,同学们可搜寻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课外参考书或参考资料,将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牛顿第二定律内容以及对其的理解进行细节梳理,就可以了解本节课的重点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难点为力与质量、加速度的相互关系,每位同学对牛顿第二定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知识点梳理过后能够自主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见图2)。
2.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情境教师在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可以将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生活现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一一列举出来。例如运动中的汽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改变汽车的牵引力,能够发现汽车加速度不同;用力推拉玩具,玩具将会立刻获得加速度。引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配以生动的图片或动画,既能让学生有贴近生活的亲切感,又因为思维导图引入后梳理出的清晰思路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蕴含的规律,这样就可以切入今天学习的主题———牛顿第二定律。利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情境对于本课主题的引出十分连贯顺畅,所以要学好物理,思维方式十分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发展自己多样化的能力。
3.学生合作共建小组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堂上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出来,并根据内容让学生推导出F=ma这一表达式。当探究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将课前各自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本小组的每位同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六大特性-同体性、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相对性、独立性,并将每一种性质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扩充总结。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激烈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在思维导图建造的过程中,将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1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物理教师应当知道新课程改革大体上包含有课程目标的变革、课程结构的变革、课程内容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评价的变革以及课程管理的变革.其中每一个内容的改革又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变化.
首先,物理新课程目标的变革涉及到: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而课程的具体目标变革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置是在原有的物理课程标准中进一步修改完善,除要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外,新的物理课程目标还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其次,高中物理新课程分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分为必修1和必修2,这是高中一年级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物理知识;选修又分为三部分,选修1、2、3,每一个选修部分再细分,高中学生通过第一学年的物理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对哪部分的物理知识更感兴趣来选择不同的选修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达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原则.最终学生通过必修1、2和一系列选修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
再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新课程内容标准便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及掌握物理实验能力.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
2 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能力
科技将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急需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物理教育已经被看成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加之高中物理课程的改革,这就必须要求物理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提高物理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专业能力.
2.1 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首先,物理教师必须要有比较系统、完整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物理教育所必备的专业能力,物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包括物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它是每一位物理教师所必需的、也是从事物理教学的根本前提.
其次,物理教师应该最大量的了解物理学史,它是研究物理学发展的学科,也是物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物理教师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传授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等多方面品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再次,专业能力包含物理科学方法.物理科学方法是物理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师知识素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归纳、演绎、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等.
最后,学物理目的在于在社会生活中用物理,所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把物理课本理论知识联系生活,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以外,还特别强调“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里体现了STS教育与物理课程相结合的思想.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跟踪物理学的前沿进展,按照物理学发展的趋势,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也是新课程标准重在强调的一点.另外,在中学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物理是综合性、实践性和思想性最强的学科,它几乎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新课程增加了跨学科综合知识,强调课程综合化,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多补充相关学科知识.
2.2 高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能力
一般来说,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监控能力等基本能力.但在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仅这些基本能力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笔者认为物理教师还应当有分析处理[HJ1.6mm]高中物理教材的能力、实验能力、勤于思考积累不断学习的学术科研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等一系列的现代科学教学能力.
2.2.1 分析处理高中物理教材的能力
随着高中物理课程的革新,教材的编排已经和老版的物理教材有了较多的变化,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具备对物理新教材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抛弃了传统的学科逻辑体系,而是按照知识模块的形式,分有必修和选修.这种教材的编排关注知识和学习者的联系,这就在师生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对不同模块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协调好各个模块间的关系.
2.2.2 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中学物理教学应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有的实验需要教师演示,有的需要分组进行实验,有的需要学生探究等.总之需要学生多思考多动手,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这些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另外,由于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加之不是所有教材上的物理实验都很完善,作为物理教师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能够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制作教学教具、改革现行试验仪器设备、指导科技小制作等等一些列创新能力.
2.2.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能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离不开现代技术.以前单凭教师一张嘴外加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物理教学的需要,教学中也应当尽最大的引入现代技术来辅助教学.优良的媒体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保证,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育、教学的功能,充分利用了人体器官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同时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一些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可以借助用动态的PPT课件进行模拟和演示,如α粒子散射实验、机械波的演示和分析等.因此应用现代媒体教学进行最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师理应当走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前面.
3 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取
每一位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首先不仅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保证自己跟上时代,不被社会抛弃,比如学习现代优秀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课程,研究寻找适应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方法.其次,古之有言:吾一日三省身时至今天,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是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也包含其结果,它是个体在头脑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其次,每一名物理教师都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具有浓厚职业精神,爱教书,爱学生.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学生主体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学习为特征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变成探究活动的主体,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更能够散发出活力,激发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然而,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往往要求更高,再加上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往往在经验上也显得稍有欠缺,从而使得探究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有效推动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选择适合探究的课题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探究的课题,如果课题选择的不恰当,接下来整个探究活动的质量都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首先就要选择恰当的探究课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而有些则不太适合。例如,在《相互作用》这一章,弹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就比较适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而其它的内容利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更加适合;又比如,在“自由落体”这部分的内容中,有很多的探究点适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如物体的落体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样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哪些规律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探究点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在探究这些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自主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同时还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等。
二、创设探究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较为主动的教学地位,相对而言,学生则更多地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推动探究式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就要努力创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探究情境。例如,在讲到万有引力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地球有万有引力,围绕着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却不会被地球吸下来?在讲到光的色散时,想一想彩虹为什么会五颜六色?在讲到电磁波的时候,思考一下各种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手机为什么能够实现无线通话等等。就这样,结合着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事物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感染下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往往会令探究活动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积极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探究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科中的很多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手段得以揭示的。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表象的实现现象,然后对其进分析、归纳,并最终得出结论。由此可见,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尝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积极利用实验手段来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讲欧姆定律的时候,笔者就鼓励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来改变电流的大小,然后再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记录到的实验数据自己总结得出欧姆定律。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在实验开始之前都是未知的,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才能知道结果,并且不同的操作方式,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可以说,整个实验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和思考的过程,并且这个探究的过程是在直观的实验现象的辅助下实现的,这对于内容相对较为抽象的物理学科而言,更容易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所以说,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手段的运用是一个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尊重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应当占据着绝对的探究主体地位,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干预过多,例如,所有的教学事件都由教师一个人事先设计好,这样,即使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事实上,探究的内容依然是局限在教师的思维之下,这样会令探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在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行活动的设计。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举一些身边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实例,结果学生开拓思维,想出了很多相关的例子,如用笔在纸上写字,用拖把拖地板、滑冰等。接着,教师就让学生对自己举出的实例进行一一的探究,就这样,通过不同的实例探究,学生总结出了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探究活动既不拘泥于内容和形式,又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说真正发挥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优势。
总之,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常规教学模式下不曾遇到的问题,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要敢于迎难而上,认真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得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一锋.浅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6期.
[2]杨宇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中),2013年第05期.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主要功能
1.基本功能.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实现基本的书写功能、橡皮功能、添加图形功能、注释功能、连接器功能、尺规功能、时钟功能、照相功能、手写识别功能以及课堂录制功能等,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互动性的弊端,增加课堂的有效时间,从而促进教学成果的延伸.
2.特效功能.首先是聚光灯功能,能够帮助学会集中注意力,实现互动教学的情境;其次是放大镜功能,使坐在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够看清屏幕上的内容,有利于教师重点的讲解;再次是屏幕遮蔽功能,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特色的教学主题,呈现最原始的教学资源;最后是批注功能,教师可以对重点语句以及关键的步骤进行批注,方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互动式教学.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丰富的物理情境.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的特征,找寻物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资源的过程实现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2.实现物理资源的有序储存.在教学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模式为教学资源的整理和组织提供了便利的空间.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将各类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收藏,在课堂中轻易调用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既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
3.实施动态教学.交互式白板教学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生成再生性资源,保持教学成果的动态性和流动性,随时通过保存和记录的功能,保证课堂活动的先进性和延展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4.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功能、记录功能以及资源管理功能,为学生搭建系统、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比如,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对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的新的再生资源,教师应该完整保存和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三、教学案例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途径,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之外,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物理学科是属于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还有有趣的物理实验,这些都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一、利用物理学史陶冶高中生的性情
高中物理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我们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熏陶,让学生从物理学史当中了解人类的进步和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奥秘的艰辛历程,运用物理学家不凡的经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敬仰和爱慕之情,从而爱上物理。比如,让学生了解浮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从苹果都是落地的现象中的发现,瓦特从烧水中引发的沉思……其实,物理奥妙无穷,物理学史的轨迹诠释了物理学家们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利用好奇心增强高中生学习的内驱力
许多物理现象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而要发现这些现象就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学习物理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发掘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我在课堂上讲解定律的时候往往都是挖掘物理学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深入思考和研究,然后给人类带来了伟大的发明,从这个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埋下探究科学秘密的种子,从而产生学好高中物理的内在驱力。比如,我在教学《失重和超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又不容易理解,我就从我国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和顺利返航的宣传片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飞船里面的生活,比如他们漂浮的身体,有许多物品必须用胶带固定,这些失重的现象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然后他们又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宇宙飞船在升空和返航中的失重和超重的资料,使得他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案例不但激发了他们探究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身边的大小事件作为课堂案例,切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就能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得到不断的满足,他们会被神秘的物理现象深深吸引,由此产生要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内动力。
三、利用高中生的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自主性,我们就要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上下功夫,提出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那么,我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方面是这样做的:我通过对学生读题激发他们按照下列步骤思考:1.已经知道什么条件了?求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你能画出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你们能把相对应的公式写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长此以往的发问,学生逐步养成了这种自问自答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四、优化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物理课往往都是比较深奥、枯燥、难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的时候会产生畏难情绪,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这样和谐的关系能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友好、和谐、民主、诙谐的课堂氛围,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学生拉近关系,亲近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我们是合作伙伴,我们的关系亦师亦友,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得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有张有弛的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2.消除高中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高中生心理正趋于成熟,来自高考的压力太大,导致他们会有紧张、焦急、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每次考完试,有不良情绪的学生好似都要发作一次,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有波动,厌学;在家里无缘无故发脾气,脾气暴躁等。这些学生的不良情绪一定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由于他们的不良情绪也会带给每一个家庭,所以家庭的压力也大,父母会受他们的影响随着他们的情绪和成绩产生焦躁、恐惧等心理,也会没有来头的情绪低落或者无故发脾气等,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由于高中生的不良情绪引发的消极事情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消除他们由于生理发育和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变得坚强、乐观、抗压性强,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我就是通过在课堂上用物理学家百折不挠的坚持,最后获得成功的多个案例引领学生思想,比如让他们了解爱迪生为了找到灯丝的材料,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许多人都在嘲笑他,劝他放弃,但是爱迪生却说:即使我是失败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证实了上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物理考试我们都知道,达到高分数太难,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出现低分,所以每次成绩出来,我都及时找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总结和反思,找到自己哪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哪些知识还欠缺,帮助他们查缺补漏,讲他们崇拜的物理学家失败的案例,高中生也是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哄”和“忽悠”,这应该是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败的法宝,在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同时要给予激励,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做详细的卷面分析,转移他们过分关注分数,也能够激励他们鼓起斗志,重树信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