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审计的步骤

审计的步骤

时间:2023-08-16 17:30:06

审计的步骤

第1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here are still flaws for a lot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iculty degree of internal audit, and also elaborates several difficulties of audits and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of audit computerization.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会计审核;会计电算化;操作步骤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operating procedure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61-02

1 正确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作用

1.1 内部控制作用 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各个环节的控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内部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以降低运营风险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测试及时全面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查找企业内部的各项缺陷并及时能反馈给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能对企业运营风险给予及时揭露,从而及时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模式。

1.2 监督作用 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可以能够反映出企业实际运作的详细信息,以便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控制。并有效监督企业经营者的舞弊行为,督促经营者披露详细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再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机制,对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做到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

1.3 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在监督的同时并创造了价值,由于其不是单单针对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活动,而是针对企业这个整体,它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使企业达到了运营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利用现有的资源对企业进行整合和监督,减少运营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的价值。

1.4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能够分析企业在运营中产生的风险,找出风险高的环节进行优先的审计,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起着协调的作用,把各部门的风险协调到最低,也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重大损失。

1.5 实现战略目标 内部审计有监督、整合、协调、创造价值、规避风险等作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 会计电算化单位内审的难点

2.1 摘要内容问题 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账目凭证与账簿的摘要栏内容都会受到录入人员的操作水平与企业财会软件的影响,而大多数的摘要内容都相对很简单,甚至有些是空白的,所以在审阅这些凭证时,就必须要求审计人员仔细的审核原始凭证,不然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2.2 事中审计问题 在进行事中审计时,由于受到计算机功能的影响,使得不是满页的账户记录是不能从计算机中输出的。然而,各个账户在计算机中的记录并不是都是满页状态,使得审计人员得到的输出材料不可能完整。面对信息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他们就必须把其中的非满页记录根据不同的客户信息利用工作底稿分别的进行记录,然后把信息综合起来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当出现摘抄记录错误的时候,而当事人并未发觉,则审核的难度将成几何倍数增长。

2.3 核对问题 这里的难点在于总账余额和明细余额比较难核对,科目余额的正确性也很难核对。因为采用会计电算法的企业通常都是业务量很大,数据很多,使得在核对上工作量也很大,并且许多的企业在打印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核对的难度进一步的提升。

3 内部审计电算化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3.1 准备阶段 该阶段有如下的几个的任务:首先是要组成一个审计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必须要有一到两名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每个小组成员还要明确审计的目的、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等;然后是发出书面的审计通知,可以对被审企业提出一些合乎情理的配合要求;最后是要了解被审企业的详细情况,特别对于该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要详细了解,再根据审计小组成员的具体特点分配人力和审计计划。

3.2 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实质性的试验与控制性的试验,获得客观的试验数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再提有效的处理意见和整改方案。

3.2.1 实质性试验 该阶段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尤其是其中的分析程序、审计抽样和详细测试等方面的辅助,可以让系统中的每一笔交易都可能进行测试,提升了审计全面性,提高了审计效率。对于企业自身开发的会计软件,这时审计人员就可以对软件的数据库进行复制,然后直接利用辅助软件审计程序去访问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复核;对于是购置的会计软件,那么直接要进入到其数据库中是很难的,只有通过软件自带的功能来进行日常部分审计工作,不过这里建议在软件中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让不同格式的数据能够转化成同一种格式,方便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很多大型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企业局域网系统,他们为审计人员开辟了一个专有的服务终端,把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作为特殊的用户连接到局域网中,然后供他们审计和查询,这样就更容易使审计人员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各项信息,并降低了工作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3.2.2 控制性试验 该测试可以从一般性控制与应用性控制着手,前者主要是包含了程序的开发、升级、访问、变更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和处理等方面,其别值得注意的是准确性与完整性和访问限制与权限问题。以下是对整个测试的一个流程:

①了解内控。这里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系统的了解内部控制,如:调查、问答、实地观察、查阅资料等,然后把了解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②评价内控。主要是侧重评价内控的合理性与健全性,从七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一是判断其是否实施了职责分离;二是查看其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开发计划,该开发计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备了可行性分析,在开发中是否对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分配,系统的资料是否安全规范齐全,保管的措施是否到位。这是针对那些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并使用的企业;三是接触系统和资料的人员是否是经过规范认证的,计算机机房等重要设施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否经过了备份等;四是查看软硬件平台是否安全可靠,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特别对于系统对纠错处理、文件的保护和其它的安全保护功能等;五是在输入端上,其控制措施是否合理妥当,信息的安全可靠性能否得到保障;六是查看是否有合理的处理控制方案来确保数据在处理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七是在输出端上有无合理的控制方案来保障输出的数据准确完整。③控制测试。根据上面阐述的措施来进一步的查看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合理,查看其是否认真的贯彻了规章制度。针对手工控制可以运用观察法或是检查法等方案,对于计算机控制就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测试。④总评。当确定了被审企业的内控信息后,判断可靠性,然后对其中的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再合理的利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3.3 终结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归纳整理审计的所有资料,再编写审计的报告,然后再提出审计的结果和意见,最后是把审计的资料进行统一的归纳管理。

参考文献:

[1]鞠轶,赵颖.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电算化——以辽宁省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5(5):158,160.

[2]王海林.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J].财会月刊(A会计),2004(9):44-45.

第2篇

一、项目审查数据量

本次审计对县国土资源局资产管理、规费征收、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共采集处理账务和业务数据8套,会计软件为金碟K3版本,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数据总量约50M,记录总数约3.1万条。

二、AO在项目中的具体运用

(一)AO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1.审前调查和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基于该局信息化管理意识高的特点,审前调查时审计组获取了会昌县国土资源和所属单位的财务账套、单位年初预算计划、年度会计报表,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账外资金、规费征收、资金管理为重点审计内容,供局务会决策参考。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和局务会精神,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全部审计工作必须在AO系统中完成”等使用AO系统的要求。

2.审计准备阶段。审计组组长从OA中直接下载项目信息,采集财务数据,将业务数据制成中间表,并与会计数据一并导入AO,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和明细审计事项,明确审计组成员的分工,最后导出项目信息和账套文件给审计组其他审计人员建立项目。

3.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直接通过AO浏览电子账簿和记账凭证,使用“科目明细账审查”、“会计科目审查”、“日记账审查”等功能展开账表分析;利用AO提供的自动审计方法和使用AO的数据分析SQL查询器编写SQL语句;根据审计需要对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检索和查询,生成疑点;针对疑点会计凭证和业务启示查阅纸质资料,逐项落实。同时在AO中完成了审计证据编制、归集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在审计过程中,通过AO-OA自动交互,定期上报现场审计数据包供领导查阅并指导审计工作。

(1)账外资金及资金来源审计。

审计思路:该单位下设乡镇土管所,有些土管所兴建了房屋,独立办公,不在乡镇政府集中办公,通过数据分析功能,查看资产及店面租金收入是否全部入账,资金来源是否合规。

审计方法和步骤:

步骤一:将该单位会昌县国土资源局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到AO软件中。

步骤二:在这些账套中有无收入未入账,然后抽取部分乡镇到实地进行调查。结合审计调查,可以发现有无收入未入财务账的问题。

(2)职工占用公款审计。

审计思路:对2008年新发生的借款进行查询,看手续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公款私借的现象,必要时进行延伸审计。

步骤一:运用审计分析模块,在合并后的账套中,即会昌县国土资源局2007年至2008年数据中,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新发生的借款进行查询及职工长期占用公款情况进行查询。

SQL语句为:

select *from [凭证库]where 摘要 like '%借%'

步骤二:我们通过SQL语句查询2008年度该单位账务,可以发现存在干部职工有无长期占用公款问题,并可延伸查询2007年度、2006年度。

步骤三:查看凭证,看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公款私借的现象。结果可以发现干部职工拖欠占用公款时间长短及金额多少的问题。

(3)超标准列支招待费审计。

审计思路:对2008年列支的招待费进行查询,看有无超标准列支,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的现象。

步骤一:使用AO的数据分析SQL查询器编写SQL语句,查出列支业务招待费,根据审计需要对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检索和查询,生成疑点。

SQL语句select *from [科目明细账504] where 摘要 like '%招%' or 摘要 like '%餐%'or 摘要 like '%接待%'or 摘要 like '%服务%'

步骤二:再针对疑点的会计凭证查阅纸质资料,逐项落实时,发现该单位下属土管所报账中仍隐藏有招待费。可以查出业务招待费是否超标准列支的问题。

(4)应缴预算款审计。

审计思路:对2008年应缴预算款进行查询,看有无乱罚款,有无挤占挪用预算款行为,是否全部及时缴入国库,是否存在“以罚代批”现象。

步骤一:运用审计分析模块,对应缴预算款进行汇总计算。

SQL语句为:

select * from[科目明细账208]

WHERE [摘要] LIKE '%收罚没款%'

步骤二:通过图表查看分析,我们抽查了罚没款收入最多的6月、罚没款收入最少的7月,罚没款收入占中间的2月,进行审计分析。

结合查看凭证,发现该单位2008年2月13#凭证中,收取罚没款中有部分为2001年收取的违法占地罚没款,直至2008年2月3日才将收取的资金入财务账。同时,利用这一线索,审计组到一乡镇进行实地审计调查,结果发现2001年收取土地补偿、征地管理费,用于账外开支,收支一直未入财务账的问题。

4.审计报告阶段。

第3篇

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工作的依据,它对实施审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讲,是规定了审计项目的发展方向,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三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可以有效促进审计风险防范;四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审计报告的基础。

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存在不足

审计署6号令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范围、目标、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以及审计分工等内容作了重要阐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多数审计人员未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要求去做,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基本流于形式;二是审计人员不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实施现场审计和撰写审计报告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多数审计机关未能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工作质量;四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步骤不明确、审计内容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五是审计分工不够合理,责任分担不清晰。

三、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提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必须注重几个环节:

(一)认真搞好审前调查工作。审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审计人员应该认真、细致做好对被审计单位调查工作,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为做好编制审计实施工作提供相应的保证。

(二)严格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编出具有针对性、可操性和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业务处室负责人应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时应严格把关,避免审计实施方案流于形式。

(三)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审计人员应结合审前调查内容,按照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经营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方面,明确具体项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结合以往的审计成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编制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原则要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

第4篇

[关键词] benford法则; 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 审计数据分析

1 技术简介

1.1 benford法则简介

1.1.1 benford法则[1]的定义

1938年,通用电气公司物理学家frank benford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集合后发现,人们处理较低数字开头的数值的频率较大。

1.1.2 benford法则的benford分布

benford分布属于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分布,描述了数据总体的客观分布规律,数据总体由其他分布中的抽样数据组成的分布。

2004年utah state university的cindy durtschi的研究[2]表明:

(1)数字出现概率的期望值的标准偏差为:

z=(|p0-pe|-1/2n)/si

(2)分布概率的z统计量为:

p0:实际的数据出现比率;pe:根据benford法则的预期出现比率;si:某个数字的标准偏差;n:目标数据集的记录数。

1.1.3benford分布中的数字频率上下限

(1)数字频率的上限:

(2)数字频率的下限:

1.1.4benford法则的应用范围

(1)可以针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数据规模越大,分析结果越精确。

(2)会计舞弊调查[3-5]、审计[6-8]、税收监管[9]、金融分析和反洗钱[10]。

1.2apriori算法简介

apriori算法[11]是一种对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进行挖掘的算法。apriori算法使用一种逐层搜索的迭代方法,即使用k-项集用于探索(k+1)-项集,其中k=1,2,3,…,n,n∈n,直到最终无法找到频繁(k+1)-项集,从而确定最终的频繁k-项集。

2应用benford法则和apriori算法对海量数据的审计分析

benford法则和apriori算法的联合数据挖掘在审计中的应用主要围绕为以下两个核心步骤展开:

2.1应用benford法则发现审计疑点

(1)判断数据的来源是否符合benford法则的应用范围。

(2)对总体数据的一、二位有效数字进行benford法则的符合性测试,初步发现对数据进行深入钻取的线索。

(3)对标准分布频率和实际分布频率进行比较,分析频率偏差,确定合理的钻取重点。

(4)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需要,进行更多位数字的进一步数据钻取和分析,直至发现目标数据。

钻取过程如图1所示。

2.2 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审计疑点

(1)采集通过benford法则分析后输出的疑点数据集。

(2)整理疑点数据集以建立事务集,即apriori算法要求输入的数据集合。

(3)扫描事务集产生候选数据集合,并依据最小支持度筛选出频繁项集。

(4)频繁项集进行自关联,迭代第三、第四步,确定最终的频繁项集。

(5)依据最小置信度从频繁项集产生强规则。

(6)对强规则进行人工审计业务分析。

3应用案例

3.1应用benford法则对审计疑点的发现过程

3.1.1 确定审计数据和目标字段

分析某企业的凭证数据,从其记账凭证表accvouch摘取字段结构如表1所示:

3.1.2 数据导入

将相应的目标数据表导入审计人员使用的数据库。

3.1.3总体频率计算

3.1.3.1 数位的选取

以凭证t2000001和t2000002为例解释数位选取方式,如我们选取凭证编号t2000001的金额栏1 000元的第一、二位数值为”10”,作为该笔记录的第一、二位数;我们选取凭证编号为t2000002的借方金额栏3 029元的第一、二位数值为”30”,作为该笔记录的第一、二位数,如表2所示:

3.1.3.2 数位分析

对记账凭证表accvouch中的借方金额字段前两位进行分析,第一、二数值为10的凭证纪录有540笔,全部记录有10 149笔,因此第一、二位数为”10”频率为5.3%(540/10 149)。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

3.1.4 分析频率偏差

根据benford分布的数字频率上限、数字频率下限和分布概率z统计量的公式计算得到图2所示数据。

分析图2数据可以得出:

(1)第一、二位数为”10”的实际频率为5.3%,高于benford法则的理论上限4.53%,计算其z统计量的值,z值为5.844 4,也大于1.96,因此我们初步判定存在错误、潜在舞弊行为或者人为的偏差。

(2)第一、二位数为”11”的实际频率为3.25%,低于benford法则的理论下限3.4%,虽然z值为3.038也大于1.96,但可能是由于数位为”10”超过benford法则的理论频率过大从而导致其频率偏低,因此应该属于无异常。

3.2应用apriori算法对审计疑点的关联规则挖掘

3.2.1获取并整理疑点数据

为了进一步明晰数据间的关系,观察数据的规律性,对疑点数据(首一二位数为“10”)通过关联查询筛选出来,形成审计中间表,部分数据如表3所示。

3.2.2运用apriori算法探索关联规则

步骤一:以表3中的第1列、第3列、第4列和第5列数据建立事务集d,由d建立候选1-项集c1,部分数据如表4所示。

步骤二:假设最小支持记录数为100,将支持度不足的项去掉,得到频繁1-项集l1,如表5所示。

步骤三:循环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最终的频繁3-项集l3,如表6所示。

步骤四:根据最终的频繁3-项集l3和设置的最小置信度100%得出表7所示的强规则。

步骤五:由业务审计人员确定强规则的业务价值,进行人工排查后,确定编号为1的强规则为有意义的规则。

第5篇

关键词:审计师; 审计;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1单位的内审能力

通常审计人员的一个关键工作就是凭借规章获取充分的资料数据,然后以此为根基产生需要审核的公司具体审计资料。具体工作时,从业人员要确保和所进行的单位没有很直接的联系。而企业自身的相关人员主要负责为本企业或者地位相同的单位准备相关的分析以及测评等的资料,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必须和企业保持相对独立。他们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是负责监督过程的开展。审计人员必须充分的掌握需要进行的企业的具体控制情况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获取有价值的内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被审单位的内审。

因而,审计人员第一步要寻求企业相关的领导人员以及内审成员的意见,要分析好内审在本企业所占的地位以及具体的审计环节等。他们可以根据内审规章以及领导人的一些决策等获知单位内审的意义。

不过上述的意思并不是说任何的内审活动都和本企业的独审有联系。比如内审成员的评估就是与此无关的。和它有联系的是内控程序的有效性特点。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对以往年份的审计成效机型分析,以此明确我们的内审和独审是否有联系。

通常审计人员只有认真的分析企业的内审规章以及它的运行机制等,才能以此判定内审会不会给企业的独审带来帮助。我们经常与发现有以下的情况。

第一,内审和企业的报表没有直接联系的时候,此时人员不用分析内审带来的具体作用。

第二,当内审和报表存在联系,但是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时候,我们可忽略内审结果。

第三,但内审和企业自身开展的审计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的呢方面有很大的关联的时候,我们应结合预估开展审计 。

2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对独立审计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审计人员依据内审的资料对企业的内控工作做一定的掌握。我们在明确方案的时候要依据企业的内控制度以及步骤等,而且要认真检验相关的规章以及步骤的开展情况。因为很多内审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测评内控的规章是否合理有效,所以内审资料可以给审计人员以非常有利的资料。比如,内审人员针对企业财务事项做的具体图表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相关资料 。

第二,分析内审资料能够明确其中存在的各类潜在问题。通常在明确风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以及交易的种类等方面来进行。对于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形成综合性评价时,内部控制的某些制度和程序向财务报表假定渗透其影响;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通常影响大多数的账项余额和交易类型,从而对财务报表假定产生影响。

第三,企业的独审步骤的验证会受到企业的内审步骤以及成效等影响。很多审计的具体步骤可以对显示余额等设定严重失误提供参考资料。例如,当内部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确认某些应收账款,并清点盘查有关存货情况,这样的内部审计过程为审计师对存货假定中的风险验证出具直接的证据。所以,审计人员通过合理的变动一些步骤,对需要明确的应收款的数量或者时间等作调整 。

3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功能应有风险意识

虽然内审或许会给企业的独审活动带来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的征集各种资料支持审计文件的内容。可以通过亲在盘查或者计算等得到合理的资料,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相关的报告带来更加有力的支撑。

审计人员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给企业的报表支出合理建议或者意见。审计人员虽说可以使用内审数据等,但是不会和企业的内审人员一起承担相应的义务。通常除了审计人员,其它人没有权利来对报表提出建议,并且对一些严重的错误报告和数据等担负相应的义务 。

考虑到内审结果作用的是先性,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以下内容,一是,报表涵盖资金的严重性,也就是余额或者交易的方式等。第二,和报表资金假设下的严重的风险。第三,支撑上述假设的资料的实际性。

如果内审牵扯到的资金数量非常多,而且风险的存在较高的主观色彩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实际检查来分析假设情况,而不是片面的相信内审数据,直接加以运用,只有通过实际测试获得的资料才能确保真实可靠,才可以用到我们的报告当中。我们在明确审计的程度的时候,可以运用内审的一些假设资料,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上述假设存在的问题,如果需要,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方式对其进行实际检测来加以证明。评价审计证据时,重大错报风险或审计证据主观性较高的假定通常涉及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资产负债项目、关联方交易的确认和披露或有不确定性项目和日后事项等等。

4协调独立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功能之间的关系

如果内审符合审计人员预想的成效时,内审人员可以喝审计人员开展合理的沟通,常用的沟通方法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可以不定时的见面,协调方案设计,对报告文件进行审核,或者一起探讨潜在的一些事项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能够合理的把两者结合到一起,共同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的长远有序发展进步。

通常审计人员在运用内审资料以前,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内审的程序以及质量等展开具体的检测,特别需要检测的是影响内审的时间以及形式等关键的因素。按照上面的内容,制定审计程序时我们应该先评价企业的内控工作,评价时,审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即内部审计范围是否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内部审计过程是否有效;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否正确记录包括监督和复核证据在内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结论是否符合事实,内部审计报告是否与其审计结果一致。

审计人员在单独开展工作的时候,可提出相关的要求,比如需要企业给与必要的人员辅助等,或者直接赋予企业的内审人员以单独进行特定审计活动的权限等。比如内审人员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料。审计师要求内部审计师提供直接支持和协助时,应考虑内部审计的能力和评价审计证据的客观程度,同时在适当条件下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监督、核实、评价和检验。审计师在向内部审计授权时,应明确说明所授审计任务的目的和责任,以及可能出现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审计计划内容、时间和范围的影响,而且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会计审计事项都必须提交给审计师,以引起重视并予以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政府;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53-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中出现了机构臃肿、资源浪费、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那么流程再造的思想与方法能否在政府管理领域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呢?本文选取廊坊市G区招商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流程再造思想为切入点,对其招商审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出再造方案,以达到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廊坊市G区招商服务中心流程现状和问题分析

通过对招商服务中心相关科室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的深入访谈得出招商服务中心的流程现状和审批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商服务中心流程现状

招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G区的招商引资、洽谈业务等工作。其核心流程是为有意投资者提供从引进到落户的服务。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ASME流程图的分析我们得出招商引资流程增值步骤为9步,占全部步骤的41%;非增值步骤为3步,占13.6%;传递步骤为10步,占45.4%;无耽搁步骤。可见传递步骤和非增值步骤占有很大比例,从而破坏了流程的整体性、效率性、最优性。

(二)招商服务中心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招商服务中心为客户办理审批落户手续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这反映了招商服务中心服务效率的低下,下面来分析招商引资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度性因素:企业落户的行政审批事项烦琐,各职能部门如环保局、安监局、税务局、技术监督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重申复审现象严重,造成审批过程的低效。

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分散:由于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分散,造成招商服务中心为企业办理落户手续审批过程中需要移动较长的距离,无形中延误了企业的审批时间。

技术性因素:招商服务中心信息化程度低下,没有建立招商引资数据库,造成投资企业与招商服务中心无法进行及时的信息对接,从而误了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信息流通不畅,使得各职能部门相互间的协调程度低下,重申复审现象严重,从而使得招商服务中心为企业办理落户效率低下。

组织结构因素:广阳区政府为招商引资下设招商服务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挂靠在商务局,主要负责招商引资;项目中心挂靠在发改局,主要负责投资企业落户后的后续工作。这种组织机构属于职能型组织,而不是流程型组织,从而无法为企业申办落户全过程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招商服务中心的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针对招商服务中心工作流程效率低下问题我们提出信息化设计方案、组织结构再造方案来为招商服务中心的流程再造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

(一)招商服务中心流程信息化

本文设计在招商服务中心流程中引进电子政务和后台数据库,使客户与招商服务中心能够实现快速信息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设想了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中利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序,从而实现招商引资流程的高效化。实施信息化方案后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信息化改造后,从再造的结果来看,招商服务中心与各职能部门对接的6个月可以缩短为4.5天。

(二)组织结构再造

针对招商引资流程无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再造的方式来实现,组织结构再造包括建立流程型组织和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建立流程型组织。招商引资应以流程为中心,以顾客需求为起点,以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终点,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密切相互间的协作关系。因而组织结构应根据流程进行再造,我们的建议是将招商服务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合并成招商局,形成流程型组织。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针对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分散以及复审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拟在招商局中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小组。由政府赋予招商局相应的权力,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到行政服务中心共同为有意向在广阳区投资建厂的企业办理落户审批手续,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三、招商服务中心流程再造的效果

通过流程再造使得招商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得到简化,效率得到提高,通过流程再造后招商服务中心的ASME流程图如表2所示:

再造后招商服务中心业务流程中增值步骤为9步,占全部步骤的75%,比再造前增加了34%;非增值步骤为2步,比再造前减少了1步;传输过程由原来的10步减少为1步,比再造前减少了37%;大大减少了传输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本文通过对招商服务中心进行流程再造后,其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改善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减小了招商服务中心的管理幅度,使得完成招商引资流程由以前的多个职能部门变为一个综合性部门,而且提高了招商流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使得招商服务中心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对接由6个月缩短为4至5天,使企业能够在达成协议后短期内落户G区,真正达到了“一站式”的服务效果。实践证明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与方法在政府管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胡萍.业务流程再造在政府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7(8).

[2]谢耀南,谢少才.地方政府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龙岩市为例[J].福建理论学习,2007.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资本审计;审计方法

1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内涵

现代商业社会的本质以及企业作为知识管理主要领域的现状使得人们对知识的价值和效能愈加重视,促使知识资本审计概念的出现。知识资本审计被视为系统化探究、分析、量度和评估组织知识资本的过程。通常所指的知识资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社会资本。知识资本实际上是知识内嵌于各类客体内,从而内化为客体的能力而形成的。知识内化为员工能力即形成人力资本,内化为组织知识流程即成为结构资本,内化为跨组织关系即成为社会资本。由此可见,知识资本的本质属性仍是知识,是知识的资本化,是从资本运营和价值增值角度,对知识所能发挥的效能的一种概念描述。

本文认为,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机构,运用特定的审计方法、工具,依据标准的审计流程,对图书馆拥有的以图书馆知识资本形态出现的各类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根据评价结果中指出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由上述定义可见,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与企业类组织的最大区别在于最终目的不同,企业知识资本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而图书馆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图书馆作为非盈利公益性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所拥有的知识资本结构以及组织目标等方面,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的差异,进而影响到知识资本审计内容、目的、方法上有所差别。

2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意义

2.1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已经证明,如果组织没有在开展知识管理前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本进行审计,将会导致知识管理项目的失败。因此,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前,同样有必要对自身的知识资本进行审计,并将其看作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第一步。通过知识资本审计,图书馆可以识别自身所拥有知识,核实其利用状况,评价对其的管理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知识资本审计具有制度性的特点,因而还可以被用来监督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成效。

2.2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以往图书馆资产评估往往局限于对图书馆有形资产的评估,随着知识的价值和效用日益得到重视,要反映图书馆资产的真正价值,则不仅应计量图书馆的有形资产,也应计量图书馆的无形资产,而图书馆无形资产最主要的部分即是图书馆的知识资本,因此,对知识资本的审计也成为图书馆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整正确的资产评估,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其自身价值、竞争优势和不足,以正确制定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水平。

2.3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为外部管理者对其实行监督和考核提供依据,有助于图书馆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结果使得图书馆外部利益相关者得以对图书馆知识资本利用和管理状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增加了图书馆管理的透明度,便于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监督和考核。同时,审计结果可作为评判其管理成果标准,好的审计结果有助于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和内容

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因审计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要素则可归结为三个,即人、知识和知识环境。以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角度来划分,具体内容则应包含图书馆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结构资本。

3.1图书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人这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创造者、收集者、组织者、管理者,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创造潜力的活动要素。它维系图书馆运转(亦即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它包括图书馆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员工学历、年资、流动率、经验与技能:即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学历(大学以上)员工比例、员工平均工龄、专业人才流动比率。

(2)员工态度:工作满意度、责任感和忠诚度。

(3)员工在职培训费用和天数。

3.2图书馆社会资本

对图书馆来讲,人的要素还包括信息供应商、用户、战略伙伴等外部知识主体。这部分主体在现代社会强调竞合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图书馆与上述主体形成良好关系的能力称为图书馆社会资本。对该部分资本审计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图书馆用户,二是除用户外的其它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具体内容有:

(1)用户信息了解程度:图书馆是否了解和保存用户利用图书馆有关的个人信息,如用户受教育程度、潜在用户群等。

(2)用户满意度: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

(3)用户维系度:成为图书馆长期用户的平均时间是多长,每年的用户成长率和流失率。

(4)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形成关系网络的连接度和紧密度,即双方是否有深人广泛的合作关系、关系紧密程度如何。

(5)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认知相似度,即双方是否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等。

(6)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即双方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义务感和认同感。

3.3图书馆结构资本

图书馆结构资本主要涉及三个要素中的知识和知识环境。图书馆结构资本的主体是图书馆拥有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有学者认为“它不仅包含各类文献的库存量、数据库资源量等信息量的账面价值,而且还包括网络资源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信息资源专有权、图书馆知识产权、图书馆声誉等无形资产价值量”。这部分结构资本中的绝大部分明显具有公有性的资产,而非企业机构所指的“具有私有性”的知识资产,因而也被称为“社会无形资产,这也是图书馆在结构资本构成上与企业等组织之问的一个重要区别。参考已有研究对“社会无形资产”的界定,对其审计的内容应主要包括:

(1)图书馆通过自建或外购等方式拥有的各类数字化和非数字化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率和资金投入。

(2)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的数量和价值。

(3)图书馆特许经营权和网络使用权的大小,如是否享有出版物呈缴制度收藏书刊的特权等。

(4)图书馆声誉,即图书馆在同行业中同级别馆间的知名度或等级的高低。

图书馆结构资本的另一部分是知识环境。知识环境包括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图书馆技术环境主要是指图书馆IT设施。图书馆组织环境包括图书馆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其中图书馆组织设计指图书馆的流程和结构,图书馆组织文化指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上述对象审计的内容应主要包括:

(1)图书馆IT设施: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的资金投入、水平及其在读者服务和图书馆管理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图书馆采用新的信息技术的效率和能力、图书馆IT设施的利用率和普及率。

(2)图书馆组织流程和结构:图书馆核心业务所涉及的价值链系统,如采编系统等的效率与贡献;图书馆管理能力的高低,如图书馆管理费用占全部经费的比例;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否支持知识创造、利用和共享。

(3)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是否有促进其知识共享的主流文化,如英雄文化、家庭文化、创业者文化、授权文化、权力距离小文化等。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发展的促进程度、图书馆价值观与员工个人价值观的融合程度等。

4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步骤

从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概念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次评估,而是更全面、综合复杂的活动。它不仅要对知识资本的目前状态、价值、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价,为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还要基于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提出改进建议,促使组织提升管理水平,鉴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展,知识资本审计也应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可见,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具有系统性、专业性、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因此其流程和步骤也应系统、规范,可简要划分为下列步骤:

(1)组建知识资本审计团队

鉴于知识资本审计的专业性特点,审计团队应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包括图书馆管理战略制定者、图书馆财务人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者、图书馆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在对审计目标、原则、方法取得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分别负责审计中的不同部分。此外,也可以聘请专业知识资本审计机构开展审计。

(2)知识资本审计的准备和计划

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和协调机制,选择审计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在审计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开展审计,并在计划制订中根据目标侧重不同,对审计对象、范围、方法和内容做相应设定和选择。

(3)知识资本审计的实施

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方式因审计目标、方法而异。可采用查阅图书馆管理中累积的资料和数据的文献法,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调查方法。

数据分析阶段则是对上一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选择、提炼与处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知识资本的状况,既可通过与以往审计数据比较,衡量管理方法或方案的效果;也可与理想目标作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为作出审计结论,提交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4)提出知识资本审计意见,提交知识资本审计报告

审计的最后步骤是形成审计的结论和建议,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可依据数据分析阶段的结论,识别图书馆在知识上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也可分析图书馆知识资本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图书馆管理者应当追根寻源,采纳好的建议,调整管理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知识资本审计报告应予以保存,作为与下一次审计比较的依据。

上述四个步骤中,组建审计团队和审计准备应是图书馆初次开展知识资本审计中要完成的步骤,一旦团队、目标、对象、方法、指标确定后,除因需调整外,应保持相对稳定。而实施和报告提交则可依据前两个步骤确定的团队、目标等,定期开展,形成一个不断反馈、循环的完整流程。

5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方法

目前,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还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方法。可行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选择现有的知识资本审计方法。现有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审计知识资本的作用效果,如市场附加值MVA方法,Tobin’sQ方法等。一是该类方法须衡量企业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对公益性组织——图书馆并不适用。二是审计知识资本的构成,如无形资产监视器、斯堪地亚导航仪等。该类方法虽被认为是“衡量知识资本的基本方法”,但其具体指标面向企业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需要根据图书馆的组织业务特点加以调整。另一途径是图书馆制订符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知识资本构成的审计指标和审计方法。笔者认为,可根据上述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和内容确定其审计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数据对其知识资本水平作综合评价。由于多数指标难以进行精确量化评估,各指标量级和单位存在差别等问题,因此,该方法需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笔者提出采用适用于多属性决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uzz—Y和A法作为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1)将前述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和内容列为审计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结构可按层次分为三级。图书馆知识资本综合水平为第一层(A),对该层的审计由下一层的三个指标来评价,即人力资本(B1)、社会资本(B2)、结构资本(B3)。上述三个指标又可由下一级的具体审计内容指标来评价。如人力资本(B1)的下一级具体审计指标包含: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C1)、高学历(大学以上)员工比例(C2)、员工平均工龄(C3)、专业人才流动比率(C4)、员工工作满意度(C5)、员工责任感(C6)、员工忠诚度(C7)、员工在职培训费用(C8)和员工在职培训天数(c9)共9个指标。

(2)对上述层级式审计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确

定权重。由审计团队中的专家,采用1—9标度构造各层的判别矩阵,进而采用幂法得到各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单排序向量。对每层计算结果计算一致性指标,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计算一致性比例,进行一致性判断。如不符合标准,则需审计团队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直至符合一致性判断为止。

根据上述单排序结果,计算C层各指标相对于顶层指标A的总排序权重w,并再次计算各一致性指标,判断一致性是否合格。

(3)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综合水平作评价。

通过各种调查方法获取指标体系中C层各指标实际数据。确定评语集E,该集合中的等级可按需确定,如可包含从水平较低(e5)直至水平很高(e1)共5级,并加以量化,如采用由低到高1—9来代表各等级。由审计团队中的专家用评语集对上述c层各指标实际数据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用隶属度矩阵R表示。矩阵中元素的取值区间为0—1。进而,计算知识资本综合水平评价向量S=W·R,可得到知识资本综合水平在各评语等级上的隶属度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断出图书馆知识资本水平属于从很高至较低的哪一级水平。如需要具体评价值,可依V=E·ST计算得出。

6结论

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机构,运用特定的审计方法、工具,依据标准的审计流程,对图书馆拥有的以图书馆知识资本形态出现的各类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根据评价结果中指出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对图书馆开展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为外部管理者对其实行监督和考核提供依据,有助于图书馆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计算机  内部审计  高息揽储

目前,个别商业银行员工利用掌握的客户资源,私自为中小投资担保公司高息揽储,有的甚至仿造银行业务公章及合同非法骗取客户资金。这些行为可能会引发客户诉讼商业银行的风险。那么银行如何防范该风险呢?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进行员工高息揽储专项内部审计,确定是否存在员工参与高息揽储和非法集资活动。

员工高息揽储专项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所有的员工账户、银行客户账户,其内审目标是:发现有无员工参与高息揽储或非法集资活动。如何确定整体审计思路?依笔者观点,银行内审人员研究员工参与高息揽储和非法集资的方法,进而分析其资金流,从而设计计算机模型,找到疑点,进而开展实质性程序。下面结合具体模型探讨一下:

一、步骤一:建立计算机模型

员工高息揽储计算机模型的用途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所有的商业银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疑点。建立模型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已识别的风险转换为数据关系,突破点在于内审人员研究员工参与高息揽储和非法集资的方法,进而分析其资金流。下面先分析一下。

员工参与高息揽储和非法集资,其常用的方法是:在网点、支行工作期间,通过掌握的客户资源,向客户推荐中小投资担保公司,并投资担保公司与客户签订理财协议。客户将款项存入银行员工账户或者直接转入投资担保公司账户、指定的个人账户等。仿造银行业务公章、理财合同、代客理财合同等方式,骗取客户资金。要求客户将资金转入员工(及亲密关系人)账户。将这些资金私自用于资本市场投资,或者是投入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或者是私自借贷至房地产企业等高风险行业。

经过上述分析,内审人员就可以会同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模型了,本文只讨论模型设计的思想。

(一)模型一:资金流向模型

该模型的设计目的及思想:该模型主要针对有无客户直接、间接将资金转入中小投资担保公司,中小投资担保公司给银行员工转账支付报酬。设计的疑点查找方式,将所有个人客户、公司客户的账户及其交易明细与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的账户(包括主要负责人个人账户)及其交易明细相匹配。将银行员工及其亲密关系人账户及其交易明细与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的账户(包括主要负责人个人账户)及其交易明细相匹配。

模型设计的数据来源: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账户、公司内自然人账户(含股东、财务人员、客户经理),银行员工及其亲密关系人账户及其活期存款账户交易明细,银行所有个人客户(含对公客户)账户及其账户交易明细。

关键字段:账号、交易日期、交易流水号、交易金额。

模型运行结果的提示:XXXX年A月XX日,我行客户XX的账户转账至B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XX万元。A月,我行客户共计XX人,向B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转账共计XXX万元。

XXXX年(A+1)月XX日,我行员工或员工配偶XX的账户收到B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转入的XX万元。

XXXX年(A+1)月XX日,我行员工或员工配偶XX的账户发生大额现金存入C万元,而在与此之前的短期时间内,B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累计现金支取了C万元。

针对上述情况,请内审人员核实资金变化的关联性与合规性。

(二)模型二:银行员工与客户密切资金往来模型

该模型设计的目的及思想:该模型主要查的是非法集资。设计的疑点查找方式是,将银行员工及其亲密关系人的账户及其交易明细与银行客户账户及其交易明细相匹配,以其发现银行员工与客户有密切资金往来,且累计存、取超过一定重要性水平,该重要性水平包括:频次、金额。

模型设计的数据来源:银行员工及其亲密关系人账户及其活期存款账户交易明细;银行所有个人客户(对公客户)账户及其交易明细。

关键字段:账号、交易日期、交易流水号、交易金额、交易频次

模型运行结果的提示:XXXX年XX月XX日,我行员工或其配偶A的账户收到XX客户转入(现金存入)的XX元。而在近一个月内A的账户累计收到共计XX位客户转入XXX笔,金额合计为XXX元。

针对上述情况,请内审人员核实员工与客户资金往来的合规性。

(三)模型三:银行员工控制账户与客户密切资金往来模型

该模型是模型二的补充,随着舞弊越来越隐蔽,员工利用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件开户,存折、密码均由员工掌握,这些账户称之为控制账户。该模型比模型二多一层逻辑关系。设计思路:银行某一客户D的账户与银行其他客户账户有密切资金往来,并且该客户D与我行员工有着密切的账户往来。

计算机辅助模型的缺陷性:对于现取、现存的现金交易,因其没有交易电子轨迹,所以计算机模型无效。举个例子:客户A信任银行客户经理B,将五十万元交给B理财,并且客户经理B并没有将这五十万元存入本行账户,对于这种情况因其在行内无交易轨迹,因此模型无效。

二、步骤二:实施实质性审计程序

通过步骤一建立并运行计算机模型,找到疑点,这些疑点所对应的商业银行业务就是具体的审计对象。该步骤主要应用的审计方法为检查记录和文件、询问、观察法等。

举个例子,对于模型一提示的疑点,内审人员运用观察法调看网点、支行的监控录像,观察是否存在投资担保公司财务人员取现,与员工账户现金存入是否为同一人。通过银行统一的客户服务打电话,进行客户回访,询问客户交易相关情况,询问客户是否了解投资担保公司理财协议与银行业务并无关系。运用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会计凭证与资料上是否有客户签名、授权等情况。如果这些统统属实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定性,员工参与了高息揽储。近而会同行内风险管理部门和纪检部门对员工进行面谈,近一步了解情况。

三、步骤三:出具审计报告,整改落实及风险管理建议书

第9篇

1、引言

审计数据转换是计算机审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了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审计数据转换。

(1)提高数据质量

审计数据来源众多,这些来源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可能存在方方面面的质量,具体表现为数据不清洁、不完整,甚至有些数据可能是不真实的、错误的。数据质量问题必然会数据的结果。例如,对错误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为了有效开展审计,必须最大程度地消除这些数据质量问题。

(2)形成集成的数据

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组织通常是面向业务处理的,不是面向分析的。而审计工作要求根据审计目标和分析主题来组织数据,这就需要将不同的数据经过整理和转换后集成到一起,形成审计分析用的统一数据集合。这个集合通常称为审计中间表。也就是说,审计分析必须建立在一个数据清洁、结构良好的审计中间表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审计所需的数据并不单单局限于某个系统或某家被审计单位。利用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以及外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全面带来的审计风险。例如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利用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数据、人民银行的统一授信数据、税务部门的纳税申报数据和金税工程数据、工商部门的登记数据、社保部门的保险数据、技术监督局的企业编码数据、海关部门的进出口数据及退税数据、电力公司的电费数据、自来水公司的水费数据进行企业行为的综合分析,等等。从多个数据源中抽取数据进行集成,必须消除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冲突。这些都对数据转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相关概念

2.1 审计中间表

数据转换过程中经常使用审计中间表。审计中间表是指将清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提高审计分析效率、实现审计目标的要求进一步选择、整合而形成的数据集合。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面向分析主题。审计中间表的构建总是针对具体的审计项目进行的。同样的数据库,如果审计目的不同,构建的中间表也不相同。在构建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依据审计方案既定的审计目标进行数据的选择、整合,构建出面向主题、满足审计目标的数据集合。二是相对稳定。审计中间表是在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是对采集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清理、转换,并进一步根据审计目标选择、整合而形成的数据集合。由于这些集合具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并且保存的是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一般不进行更新,所以审计中间表是相对稳定的。

2.2 审计元数据

所谓审计元数据,指的是描述审计中间表内部数据的结构和建立的数据。在审计数据的采集和转换系统中,元数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非常方便地找到他们所关心的数据。它有两方面用途。首先,审计元数据能提供审计人员所需的,基于计算机审计的各种信息,如被审计单位数据项的业务描述信息和审计中间表的结构与关系信息等,从而帮助计算机审计人员有效使用各种与审计任务相关的数据。其次,审计元数据能支持系统对审计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如关于审计中间表数据项存储方法的元数据能支持系统以最有效的方式访问数据。

3、审计数据转换系统中涉及的相关操作

审计数据转换系统的功能是否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换规则集是否健全。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数据和审计项目的具体需求,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被审计单位数据都是采用关系数据库来存放的,审计中间表的设计与存储也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制定的审计数据转换规则都是针对关系数据库来定义的。同时,我们的转换规则集设计采用开放的方式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转换算法。如果审计人员需要复杂的审计数据转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操作组合来达到目的,这个转换组合就是一个转换活动。

3.1 数据的合法性检查

审计中间表中的数据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的多种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是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因而数据往往以不同的格式存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所以,在审计数据转换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将那些语义相同但格式不同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格式,以便更加适用于审计中间表的设计,这也就是数据的格式化的过程(如对不一致的摘要进行处理的问题)。

3.2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主要涉及到数据的匹配与合并。通过匹配,发现重复的对象;通过合并,保留或生成一个完整的对象。数据清理活动的核心是近似重复对象的识别。所谓近似重复对象是指表现形式不同但语义上相同的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如果两条记录在某些字段上的值相等或足够相似,则认为这两条记录互为近似重复

数据清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记录排序:选择一个或几个字段作为关键字进行排序;

识别重复记录;

合并重复记录:从相似记录集中获得记录的完整信息,并作为该记录的表示。

3.3 数据变换

常见的数据变换操作包括:简单变换,日期、时间格式的转换,由代码到名称的转换以及字段(值)拆分和字段(值)合并等。

简单变换:是指变换源数据库表中某些字段的类型、长度以及NU约束;

日期、时间格式的转换:是指将来自各个数据源的不同格式的日期和时间数据变换为目标数据库的规范格式;

字段值合并:是指将源数据库中的多个字段的值合并成一个字段的值;

字段值拆分:是指将源数据库中的一个字段值拆分成多个字段值。

3.4 丢失的数据处理

数据丢失是指某个或某些数据元没有值。解决数据丢失问题的方法有:

忽略该元组;

用一个全局常量填充空缺值;

用属性平均值或其他推导值来填充空缺值;

用相关的外部数据填充空缺值。

3.5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从一个或多个来源中取出,并逐字段地将数据映射到审计中间表的数据结构上。这种转换最大的困难在于将被审计单位数据集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审计中间表数据模型。这是因为数据可能来源于多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来源往往遵守不同的业务规则,在生成审计中间表数据时,要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消除它们之间的不一致性。数据的集成分为两个层面:字段层面的集成和关系表层面的集成。

4、审计数据转换系统组织结构

我们把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到审计中间表数据之间所需要的各种操作均刻画为转换操作,因此在审计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把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转换操作定义为一系列的审计数据转换活动。

在审计数据的转换过程中,一个转换将源对象利用一种转换规则转换成一组目标对象。源对象和目标对象都是数据对象集合的元素。数据对象集中的元素能够是任何类型的数据元素,但是典型的是表、列或表示在内存中暂存对象的模型元素。数据对象集可以是不同转换活动的源和目标。具体来说,在同一个逻辑单元中,一个给定的数据对象集可以是一个转换的目标和一个或多个转换的源。通常,转换也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临时数据。那些必须一起执行的转换被归类到相应的转换任务中。在执行时,转换步骤是用来协调转换任务之间执行情况的控制流。每个转换步骤执行单一的转换任务,这种转换任务既可以是从源对象利用一种转换规则转换成一组目标对象,又可以是源对象经过多种转换规则转换成一组目标对象。转换步骤可以进一步被归类成转换活动。在每个转换活动中,它的转换步骤的执行序列可以通过审计元数据定义。

5、审计数据转换日志

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在审计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系统及相关业务的了解是否充分;审计中间表的设计是否合理,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被审计数据的业务内涵;被审计单位数据是否存在质量,质量问题是特殊性的,还是普遍性的;审计数据转换与审计元数据之间的关系;由于审计的特点,往往也需要看到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原貌,因此审计数据转换日志问题也需特别关注。

审计数据转换日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记载审计数据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转换错误的日志,称之为转换错误日志;另一种是能反映审计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变化情况的日志,称之为转换变化日志。

5.1 转换错误日志

在审计数据转换过程中,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的数据可能来自异构的数据源,这些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层面的冲突。对这些冲突如果考虑不周就会导致审计数据转换错误的发生,从而审计中间表的数据质量,进而影响审计人员的数据。常见的冲突有:

(1)模式层的冲突

当审计中间表的实体及其联系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被用不同的概念模式表示时,就必然产生模式层的冲突。

命名冲突

主键冲突

结构约束冲突

表达格式冲突

(2)实例层的冲突

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转换到审计中间表的过程中,转换错误的来源并不仅限于模式层冲突,还有各种各样的实例冲突:

数据缺失

不正确的数据

数据不一致

以上是审计数据转换时常见的一些冲突,也是设计审计数据转换系统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产生审计数据转换错误的源泉。转换错误日志不仅记载着这些在进行审计数据转换时由于种种冲突所产生的错误,而且还记载着审计数据转换过程中由于系统编程失误而产生的出错信息(比如某些表中的某些记录没有转换成功等),为审计人员最终能得到最准确可靠的数据提供一定的帮助。

5.2 转换变化日志

审计工作的对审计数据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求转换前后保持一致性,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即当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查阅数据的原始面貌时,能够保证通过审计中间表中的数据追溯到其被转换前的原始状况。这一工作就需要对审计数据转换过程及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记载,称为转换变化日志。

转换变化日志包含两个层面:

(1)面向审计数据转换流程步骤的转换流程日志

审计数据的转换过程就是审计数据通过不同的转换活动,最终形成审计中间表数据的过程。而转换活动又由许多不同的转换步骤组成,每个转换步骤又包含多个转换任务。转换流程日志记录的就是审计中间表中的不同数据都是被审计单位哪些数据都经过哪些转换任务、转换步骤以及转换活动而来的,这期间又运用了什么样的转换规则。它实际上是审计元数据中有关审计数据转换的结构描述的具体化,比较容易实现。

(2)面向审计数据变化情况的转换数据日志

审计数据变化主要记录着为避免在审计数据转换过程中由于被审计单位数据中存在的冲突而导致的审计数据转换错误而进行的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不同处理过程,比如对日期时间数据、缺失数据以及不正确或不规范数据的处理等。

被审计单位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如果对每个数据的变化都进行记载,转换数据日志量就会非常庞大,保存这么庞大的日志数据会增加审计人员的负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进行审计数据转换的过程中,有些数据处理(比如日期时间型数据的处理、定义规范不一致的数据处理等)对审计人员的分析将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些数据通过转换流程日志就可以实现其可追溯性。所以对于这样的变化转换数据日志可以不记录。但其他的数据处理(比如缺失数据处理等)要实现其可追溯性就必须对其进行记载。转换数据日志的数据量取决于转换活动中是否包含这样的数据处理。

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引擎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80-02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资助(2010);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南师泰院项目资助(2012)

作者简介:史永(1977-),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与内容服务技术。

0引言

毕业设计面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教师、教辅工作人员等多个角色,包含开题、写作、答辩等多个复杂工作环节[1]。利用工作流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用户角色权限控制混乱和难以柔性地满足学校管理要求等问题[2-3]。然而,目前毕业设计指导环节大多仍采用人工方式完成师生交流、评议和修改等工作,若其中一方没有时间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则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要求学生、教师有效协作,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有序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论文编纂等工作过程。而这些工作有着刚性的时序性和时效性需求,例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论文草稿,超出时间段不但不能继续进行开题报告工作,还会影响后续的工作环节。

1需求分析

通过系统调查与分析,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涉及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3个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时序关系概述如下:

①管理员首先设置开题报告、论文周记、论文草稿的上传和审核时间段,并对过程进行监督和通告;

②学生收到管理员通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同时接收教师的修改反馈通知;

③教师收到管理员通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同时接收学生信息提交的通知。

2过程处理引擎设计

2.1事件的定义

事件,即作业在执行过程中的状态[4]。具体的事件状态转换流程如图2所示。当作业完成提交时,事件便已提交,处于已提交状态的作业若调度成功,则事件已调度;若调度失败,则事件全局等待。结合毕业设计过程,定义其事件触发类型:

(1)报错型触发,指在编辑、提交等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毕业设计工作要求的相关内容,如中英文不对照,参考文献条数不足等,触发引擎工作。

(2)完成型触发,指学生完成提交或修改,教师完成审查等工作后,触发引擎工作,从而保持教师、学生之间的良好交互和协同工作能力。

(3)公告型触发,指教师、学生或管理员特殊事件请求,如教师有特殊情况要求学生提前提交开题报告等事件。

2.2时间的定义

时间,即作业在执行过程中的生命周期。当前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允许访问,若当前时间不在规定时间内,不允许访问。结合毕业设计过程,定义其时间触发类型:

(1)提醒型触发,指毕业设计环节规定的时间段将要到达,触发提醒通知。

(2)超时型触发,指超过毕业设计工作环节规定的时间段,触发通告通知。

2.3过程处理引擎设计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设计为生成阶段和运行阶段,如图3所示。引擎生成阶段工作过程如下:

①分析毕业设计的工作环节,选择纳入过程管理的事项;

②编辑过程管理事项的时间段;

③时间段的起始时间点,设置为提醒触发点;终止时间点,设置为超时触发点;

④依据过程管理事项的内容,编辑报错,完成触发阈值和时机;

⑤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混合绑定,构成完整的管理引擎。

引擎运行阶段,过程管理引擎监控设置的所有触发点,当时间或事件发生,通知或公告信息。

3过程处理引擎的实现

以开题报告过程为例,管理引擎包括管理员进行时间设置,学生和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分别上传开题报告和审核开题报告等内容,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1)判断是否在处于毕业设计开题的有效时间段内,如超出有效时间段,填写超时公告,否则执行步骤(2)。

(2)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编辑工作(在教师未审核前,可以多次编辑、重复提交)。

(3)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填写完成公告及时通知教师审核。

(4)教师审核开题报告,若规定时间将要到达,填写提醒通知;否则执行(5)。

(5)教师完成审核工作,如不合格,填写出错通告,及时通知学生修改,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6)。

(6)管理员(教务员)进行开题报告审查,如不合格,填写出错通告,执行步骤(2)、(5);否则执行步骤(7)。

(7)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完成。

4结语

本文在毕业设计过程及时序、时效性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引擎,给出了其中的事件及时间触发条件的类型定义,并以开题过程管理为例,探讨了过程管理引擎的工作流程和算法步骤。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晓杰.基于JAVA EE 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4420-4428.

[2]龙世荣,赵学孔,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 架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306-3309.

第11篇

关键词:医学生;教学方法;医学标志

通过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的研究,探索教学优化和课堂优化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拓展学校美育界域、创新教学美育和课堂美育新形态的必要性。赣南医学院运用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探索构建优质教学,优质课堂乃至优质教育的一般规律。对医学生“医学标志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课程

根据美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课程占总课时数的20%~25%[1]和赣南医学院人文课程比较,将医学标志选修课定为20课时。其中标志图案与医学标志(4课时),医学标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4课时),想象力与医学实践(12课时)。学生完成“医学标志设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医学标志设计,成绩考核合格并获得规定学分。成绩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完成医学标志设计。成绩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完成医学标志设计制作能力。

2教学方法与原则

2.1教学方式或方法2.1.1“行动、导入教学法”是这一教学的主要方法。把实现教学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成工作行为。随着方法、步骤学习深入,使学习———联想———行动和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同时,教学方式或方法、教学设计,先由艺术标志设计—医学标志—医学专业—面向社会的导入的方法。实施教学效果,以教师导入,学生自主联想、探讨性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树立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的整体观念。整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确保教学的实效性。2.1.2用“模拟诱导式艺术标志设计过渡到医学标志设计”、“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生活就是美与社会生活实践式”教学方法,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采用艺术审美的趣味性、开放性、发散思维、想象力与医学专业性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空间和机会,是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2.1.3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若干关键环节的关系,即“灌输”与“讲解”的关系、“讲解”与“启发”的关系、“启发”与“讨论”的关系、“讨论”与“动手”的关系、“一般动手”与“创新”的关系;注重解决好教学各层面的若干矛盾,即“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经典知识”与“新知识、新理论”、“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知识积累”与“知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等。2.2教学原则模拟诱导式、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体验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教学程序,在艺术(美术)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制定了教学时间.详细计划和合理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实施原则。

3实施步骤与教学效果

3.1第一步:“模拟诱导式”教学方法讲解标志的种类、识别、艺术处理等,模拟诱导学生完成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各种技术操作的方式方法等,从而完成艺术标志设计的基础能力(图1)。3.2第二步:“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讲解标志的联想性、表意的准确性、功能的适用性等。让学生以自己的医学专业为素材,通过启发联想到医学标志设计表现能力的训练,从而完成艺术标志设计到医学标志设计过渡(图2)。3.3第三步:“发散性形象思维式”教学方法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想象性[3]。讲解发散性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和方式或方法,让学生把想象空间深入到医院、医药企业、预防、疗养、养老、医学院、医学研究机构医疗环境卫生等医学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具有社会效益和成就感(图3)。3.4第四步:“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讲解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审美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2003年SARS病毒流行,2006年的禽流感,我们引导学生对SARS病毒、禽流感这一新的基本元素来进行医学标志设计,在1000多名医学生中就设计了1200多幅以SARS病毒、禽流感为素材的医学标志设计。如SARS隔离区、SARS治疗室、SARS病毒实验室、禽流感治疗室等医学标志设计,并能运用到当时的非典、禽流感的预防、隔离、治疗、医学宣传等社会实践中去,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具有人类天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4小结

(1)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把艺术(美术)为主线,以美术标志设计与医学标志设计为龙头,形成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教学理念。(2)教学方式或方法、教学设计,先由艺术标志设计———医学标志———医学专业———面向社会的导入的方法。(3)教学步骤:模拟诱导式、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体验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是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4)加大了对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引进“社会实践”这一基本元素进行医学标志设计教学,力求把医学专业教育与美术教育以及知识技能的提高与社会融为一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59-61.

[2]刘珏琏.赣南医学院部分医学生医学标志设计的优秀作品[R].赣南医学院艺术教研室,2011:9-2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12篇

关键词:用友;ERP-U8;购销业务;流程图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2

用友ERP-U8软件能将财务链和供应链系统有机结合进行购销业务进行核算及处理,但由于相关核算及处理涉及操作子系统及操作步骤较多,对初学者来说,想快速掌握是有不少难度的。使用图表会有助于操作者认识财务链与供应链系统子系统的操作交互性,增加对购销业务处理流程的宏观认识。但是,目前许多关于用友ERP-U8购销业务的图表往往综合性强、复杂度高且拓展性低,对于想实现快速理解和记忆的目标,并不具备优势。因此,笔者尝试整合实际工作岗位和用友ERP-U8软件财务链与供应链购销存系统,构建简明易懂并具备拓展性的购销业务流程图,以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在用友U8供应链中购销业务处理的操作。

一、购销业务简明流程图的构建基础

购销业务流程及供应链子系统关系图是购销业务简明流程图的构建基础,简单清晰地反映了采购、销售业务流程及涉及的操作子系统。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ERP-U8购销业务处理流程具有对称性特征。该特征表现为购销业务处理操作涉及“两条流向,四个系统”。

“两条流向”指的是采购、销售业务处理过程包含资金流和实物流处理。其中资金流即购销的货款资金流转,表现为从采购、销售管理至应付、应收款管理系统;实物流即存货实物的流转,表现为从采购、销售管理经库存管理、再到存货核算系统。

“四个系统”指的是购销业务处理流程基本上各自关联到采购(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及应付(收)款管理四个子系统,然后凭证传递至总账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四个子系统由对应的业务部门或岗位具有相应权责的人员进行操作。

二、购销业务简明流程图的构建

1.普通采购业务简明流程图

(1)图示说明

下面根据ERP-U8采购业务处理流程特征、财务链及应链系统与业务部门或岗位对应关系和业务主要步骤构建普通采购简明流程图,如图2所示。

该图使用横虚线间隔出四个子系统,也代表相应的业务部门或岗位。图中的矩形框表示采购业务需要操作的主要步骤,矩形框置于哪个子系统范围,表明该步骤由相应的部门或岗位人员在此子系统进行操作。图中的数字体现普通采购业务主要步骤的顺序。

(2)业务流程步骤

从图2看出,普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有六个主要步骤,具体

如下:

步骤①――在“采购管理”下填制采购订单。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或下订单后,在“采购管理”子系统下填制采购订单。操作路径为: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订货-采购订单。

步骤②――在“采购管理”下生成到货单以及采购发票。采购部收到采购的物资及采购发票,在“采购管理”子系统下参照订单生成到货单以及采购发票,发生的现付处理在采购发票里操作。填制到货单的操作路径为: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到货-到货单;填制采购发票的操作路径为: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专业采购发票/普通采购发票/运费发票。

步骤③――在“库存管理”下生成采购入库单。仓储部门人员对采购的物资进行验收入库后,在 “库存管理”子系统填写采购入库单。操作路径为: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

步骤④――在“采购管理”下进行采购结算。采购结算是为了核算采购入库成本,根据采购入库单上的数量和采购发票上的金额计算出外购存货的入库成本单价,并回填至采购入库单里。采购结算在 “采购管理”子系统里进行。操作路径为: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结算- 自动结算/手工结算。运费分摊应采用手工结算。

步骤⑤――在“应付款管理”下确认应付账款、付款及采购制单处理。财务部门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审核采购结算后的采购发票,生成应付账款。出纳人员支付货款后(且没有进行现付处理)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录入付款单。付款单经审核及核销后,会计人员进行制单处理。确认应付账款操作路径为:财务链-应付款管理-应付款单据处理-应付款单据审核;付款处理操作路径为:财务链-应付款管理-付款单据处理-付款单据录入-付款单据审核;核销处理操作路径为:财务链-应付款管理-核销处理-手工核销/自动核销;采购制单处理操作路径:财务链-应付款管理-制单处理。

步骤⑥――在“存货核算”下存货入库成本记账及入库制单处理。财务部根据已进行采购结算的采购入库单进行记账,然后进行采购入库制单处理,操作在ERP-U8中的“存货核算”子系统里进行。入库成本记账操作路径为:供应链-存货核算-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过滤选单-记账);入库制单处理操作路径为:供应链-存货核算-财务核算-制单处理。

2.普通销售业务流程图的构建

销售业务与采购业务的ERP-U8处理流程具有对称性,因此可以参照采购业务的流程图设计普通销售简明流程图,如图3所示。

比照图2和图3看出,销售业务与采购业务的处理流程相似,但销售业务无结算处理。购销业务处理流程具体见表1。

三、基于购销业务简明流程图的拓展应用

上述简明流程图不仅使ERP-U8操作者容易掌握和记忆普通购销业务处理,还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购销业务处理。

1.单到回冲的暂估业务处理

暂估业务指的是货到票未到采购业务,即外购存货到货,但发票未到的情形。暂估业务在ERP-U8下操作步骤比较多,在上述普通采购业务流程图基础上进行拓展就比较容易理解。

下面根据普通采购简明流程图认识暂估处理。暂估业务初始处理上由于发票未到,与发票相关步骤暂不处理,只处理与实物有关业务,如图4步骤①至④所示。收到采购发票后,进行暂估业务后续资金流处理,补充采购业务中与采购发票有关操作,如图4步骤⑤至⑦所示;最后通过“存货核算”子系统进行后续实物流调整处理,如图4步骤⑧至⑨所示。

暂估业务由于采购发票延迟到位,从而其处理比普通采购业务更为复杂,但是从上述图示可以看出,暂估业务处理流程与普通采购业务基本相同,顺序略有不同,所以利用普通采购简明流程图掌握单到回冲暂估业务处理可以事半功倍。

2.销售退货业务处理

销售退货业务与销售业务的处理流程基本一致,只是具体单据是使用销售业务的反向单据或红字单据。因此,比照销售业务流程图容易描画出相应销售退货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四、结束语

购销业务处理是企业重要而繁复的工作,利用信息化软件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因此掌握好相关操作是企业供应链与财务岗位工作人员应备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