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

时间:2023-08-16 17:3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豫东乡村;湘北乡村;景观设计;差异

本文提到的豫东地区包括周口、商丘和开封3个地区,湘北地区包括岳阳、常德、张家界和益阳4个地方。豫东地区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四季分明,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年降雨量远远低于湘北地区。湘北地区地处长江以南,为典型的水乡,人口数量远少于豫东地区,年降雨量较多,空气较为湿润,地下水储备也很丰富,这就增加了湘北乡村的灵秀特质。

1.两地乡村庭院格局差异

1.1豫东乡村庭院格局

豫东地区乡村庭院地基格局多为规则的长方形,东西进深稍小于南北进深。豫东乡村民居建筑布局呈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其中以二合院和三合院最为常见,单排只有几间主房的院子和四合院的建造形式也不少见。豫东地区乡村主建筑布局一般为坐南朝北,院落为前庭,四周设有较高的砖头垒砌的围墙。豫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豫东乡村建筑是否为合院及庭院大门的朝向,大门多数设计在院落的西南角、东南角或正南方稍微往东、西偏斜的地方,以不与堂屋门口相对应为标准。

2.湘北乡村庭院格局

湘北地区乡村庭院地基格局并不讲求方正,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甚至不规则形。多数人家都没真正意义上的庭院,一般都有用墙壁围合小面积的前庭或,面积大小一般相当于豫东乡村前庭面积的1/4,常被放置一些不常用的生活杂物,也稍微种植几株植物。因为庭院没有建造围墙,所以,湘北乡村居民主建筑的客厅门一般直接面朝大街,且与大街之间的缓冲地带较短。湘北民居主建筑的朝向一般而言也是坐北朝南的,但也有不少别的朝向。建筑内部格局多不是单进式的,这点和豫东地区传统建筑布局的完全单进式正好相反。

3.两地庭院群落分布差异

3.1豫东乡村庭院群落分布

豫东乡村庭院群落以集聚的村落形式呈现,从小规模的十几户人家到大规模的百来户人家不等,且一个村庄挨着一个村庄,远远看上去有村庄的地方直接挡住了一方视线,而没有村庄的地方完全一马平川。传统的乡村宅基地是经政府统一划分的,它的单位规格是东西宽15m、南北长16.67m,整体呈长方形,沿南、北十字街道两户人家相毗邻而建。就道路来说,与村庄外主干道相接的道路一般来说要宽于其它道路,但以能并排通过2辆农用车辆为底线。

3.2湘北乡村庭院群落分布

典型的水乡把湘北地区的土地分割为小块地形,这种地理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庭院群落的规模。湘北的村庄是分散的,庭院也是分散的。仅从村庄的辐射面积来看,湘北地区的村落要比豫东地区的村落占地面积大,但人口和户数却少很多。

4.两地植物景观差异

4.1豫东乡村植物景观

豫东乡村景观公共空间中最常栽种的树木有杨树、桐树、柳树、榆树、楸树等,其中以杨树最为多见。庭院景观中最常栽种的树木为果树,如柿子树、桃树、石榴树、枣树、李子树等。另外,在豫东乡村庭院中常常会栽种一些季节性蔬菜,如黄瓜、冬瓜、丝瓜、南瓜、西红柿、菠菜、上海青、蒜苗等。公共空间中枝繁叶茂的杨树使豫东乡村在远观的视觉上很有错落感,掩映于树木之中的建筑被柔化之后,增加了不少美感,走在树木之下能给人一种宁静、安全之感。庭院植物是庭院景观的重要看点,一般人家在种植庭院植物时除了考虑光照、水源等条件外,就是考虑植物的生长姿态是否能够美化庭院空间。

第2篇

关键词: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 A

1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1.1关于美好乡村景观、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美好乡村景观区别于乡村景观,景观组成上应是侧重于乡村聚落形态空间以及与乡村聚落形态空间毗邻的生态山水格局、历史人文形态、农业生产景观在物质形态空间的整合;景观内涵上表现为集历史见证性、村庄特色、标志性风貌与品质于一身,展现生态之美和人文魅力的乡村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

故,美好乡村景观是构成乡村形态和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使乡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形象要素。关于美好乡村景观的设计,强调不仅注重乡村的自然生态、地理特征,还应体现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遵循审美性、地域特质性及历史文化传承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美好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与乡村的空间、肌理关系。

1.2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在笔者看来,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在思想方法、整体目标的设定及价值取向上,与城市设计存在内在的空间关联。蕴含文化传统、历史肌理空间特征的美好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设计中关注的特质性所在,它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城市设计这一手段更好地得以维护和落实。

(1) 思想方法上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注重乡村自然地理特征,体现乡村景观历史文化的设计,强调在遵循审美性、地域特质性及历史文化继承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场地内的美好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与乡村的空间、肌理关系。

城市设计是基于乡村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现状相关问题把握基础上的乡村景观文化、艺术、审美的表达,它注重从村落意象关系的分析入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从战略上来确立城市设计的基本命题,并以此指导空间形态设计。

(2) 价值取向与整体目标上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文化内涵的表达和文化艺术审美品质的提升,价值取向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与核心价值在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的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的生成与发展,强调乡村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传承。由此看来,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在整体目标与价值取向上存在内在的空间契合。

2 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

(1)美好乡村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生成与发展下的城市设计问题。应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的同时,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其空间生成的特质是基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信息的可读性。设计应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把握“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与“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的审视需要以敏锐的认知力,对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寻找它们的形态结构、该结构形成原因以及与地域特征的关系;而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不只是复古与怀旧,也不是对历史肌理空间地简单复制,而是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时展品质的关系。

(3)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应从战略与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展开:

1、战略层面上,基于乡村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整体意象感知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美好乡村景观空间特质的比较、筛选和提炼,进而确立具有功能、文化、艺术、审美的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

2、空间设计层面上,应在传承与发展乡村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整体乡村景观品质的命题指引下,首先把握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而对美好乡村景观空间进行空间构筑,梳理历史见证性场所空间与文化传承意义的文脉延续空间的内在有机关联,确立设计的具体内容;最后是具体形态空间设计,在具体形态空间设计中,应重点把握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于一体的美好乡村景观功能与形态空间的塑造。

3 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技术路线

4 案例分析――安徽东至元甲山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

4.1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

4.1.1 元甲山基本概况

元甲山村地处安徽省东至县泥溪镇,与江西彭泽浩山乡毗邻,坐落在皖赣交界新岭梅山脚下,村庄已有千年历史,三面环山,流水绕村,一万多亩生态天然林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源于该村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又考虑到美好乡村建设的现代品质性需求,项目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把握元甲山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的同时,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4.1.2 村落意境感知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元甲山庄地处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三面环山,四面环水,自古有“峰峦叠翠、曲水环流”的美誉。一万多亩原始生态天然林,终年潺潺流水,四季鸟语花香,山庄有:“玉兰迎春、曲水环流;明山烟雨、双峰晚秀;新岭松涛、龟鲤争流;古杏似桅、虎啸群山”等自然景观。由此构成了山水聚落的优美生态景色。

(2)地域历史、文化意境感知

地域历史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它以有形的或无形的方式融入到乡村的各个部分,是乡村特色打造的源泉。元甲山地域历史文化包含独具特色的“船型”村落形态、饱经沧桑的历史遗存、风格古朴的传统民居,加之深厚的耕读文化、徽州文化,它们作为元甲山村庄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反映出乡村的地域文化内涵。

4.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的确立

基于对元甲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历史文化意境的感知,结合对乡村历史肌理的分析与美好乡村景观要素的审视与提取,将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确立为:营建集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旅游文化与时代精神风貌的,独具文化特质与文化传媒形象品牌的当代中国美好乡村景观的城市设计。设计从解决村庄建设的现状主要问题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入手,通过对美好乡村景观特质要素的挖掘与提取、历史见证性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和文化传承意义乡村建筑景观的建构,将城市设计与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互为整合,以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4.3 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设计

4.3.1 整体景观空间构筑――山水田园意象的强化

源于对村落水系历史与时代品质、村落原真性体现等目标的把握,以及生产、生活水域在村落营建的历史发展中融入元甲山村民的情致――船与帆的村落历史形态空间的思考,整体景观空间建构应重点突出环村水系生态、田园、自然的品质,对部分节点空间,加强水口、水圳场所空间的构筑,努力建构“山水村落”的生态田园环境意象。

4.3.2 特质形态空间设计

(1)历史见证性景观场所空间的营建

1、自然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百年玉兰场所空间

百年玉兰位于村东公园,也是东侧进入元甲山的第一界面,从现状来看,作为第一界面,相对来说缺乏标识性;村东公园内树木种植散乱,村口的百年玉兰处于其他树木的包围之中,位置并不凸显。

基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保留村口生态公园,在空间上凸显百年玉兰,并结合百年玉兰营造元甲山村口门景标志性场所空间。村口门景的打造是以元甲山历史文化内涵与历史建筑形象特质的特色形象建构为目标,运用元甲山传统民居建筑房屋内部结构与外部山墙形态的形式组合凸显“村”的意象;青条石肌理的踏步高台和百年玉兰隐喻“船态”、“桅杆”,从而突显元甲山村落“村在船上”的地域历史特质性。

2、人文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王家花厅场所空间

源于王家花厅作为元甲山历史遗存建筑文化艺术的见证性空间,设计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凸显花厅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整体空间环境的文化、艺术和审美。

① 空间形态物化

24天井的花屋建筑群,如今只剩一方残垣断壁,保留那方残垣断壁,既体现出花厅的历史性、可读性,又展现其真实性。利用构架对墙体做加固性处理,同时以残垣断壁为背景,在其周边新建亭廊。通过亭与廊的结合、亭廊与水景的结合营造场所空间,并力求“残垣、断壁、亭、廊”的历史空间品质与整体空间外部环境的整合性与协调性。

② 场所空间景观环境营造

亭廊与水景的结合,形成庭院空间,同时两处圆雕的点缀,一人经商回家,一处女人带孩在家,使整个空间灵活有度,体现出徽商荣归与徽州民居的古韵风采。

(2)文化传承意义的文脉延续景观空间设计

元甲山的民居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在采用现代化功能布局、新形式、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传承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形态上沿用了当地双坡屋顶与人字形山墙以及折线式马头墙的组合;雨棚形式以元甲山民居建筑山墙元素为母题;整体建筑色彩上传承了元甲山传统民居建筑的白色涂面搭配青砖墙面的立面色彩肌理;住宅主房与附属房的组合以及附属房之间的组合形式,亦是沿用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方式。

乡村民居建筑设计,是对地域性建筑肌理的传承与发展。设计从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提取元素,并加以总结、概括和提炼,从中引申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村民住宅。建筑形式方面,广大村民喜欢“现代化加乡土味”的建筑,即用现代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质的建筑,因为现代化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乡土化”则可激起村民们对大自然,对他们所熟悉的当地环境、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亲切感。

5 结语

探讨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保护美好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文化特色,改善目前杂乱无章的美好乡村景观现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致力于美好乡村整体环境的文化、艺术、审美,这也是笔者行文的意义所在。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研究仅仅是漫长路途的一站,寄希望抛砖引玉,以期美好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的更多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俞莉莉,郝日明;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金陵科技学院院报;2008(24)

【2】吴益芳;乡村景观文化表现手法初探;青海农林科技;2010(3)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农村生态环境;2001(17)

【4】吴强;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城市规划;2007(5)

【5】吴强;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2005(4)

第3篇

根据现代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市场,充分发挥乡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与产业资源潜力,将观光为基础,体验休闲为目的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围绕体验经济自主创新,农家乐传统模式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综合治理和社会和谐发展,做精做好贵妃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社区和产业新村,探索余家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贵妃文化不仅是经典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具有国际性色彩,其影响之大,历来备受世人关注。贵妃文化在省内至今尚无主题化的旅游景点,以贵妃文化包装乡村旅游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贵妃园以当地流播久远的杨贵妃历史传说(相传马嵬坡之变,杨玉环未死,潜行罗江县境内宝峰寺隐居)为人文资源和切入点,结合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罗江观光避暑胜地,白马关后花园)和产业资源(以贵妃枣为代表的名特优林果业,当地名枣相传系贵妃携食重现闭月羞花容貌之枣繁衍而来),融创具有人文旅游风情和体验经济特色的贵妃文化(美女文化、历史传奇)、休闲农家乐、庄园经济,将其与景点营造和项目开发有机结合,以唐风标志性形象,贵妃祠墓,诗碑画廊,传说遗迹为人文标志,以发展特色林果和生态养殖为产业依托,以唐风水生活度假会馆、民居农家乐庭院、林果庄园为经营构架,三位一体,互动推进,合力营造具有唐风古韵的特色乡村旅游社区和庄园经济为导向的产业新村。

三、开发思路

(一)以人文主题化的乡村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围绕这一支点统筹整合当地生态、产业和市场资源,发挥优势潜力。一三产业整体推进,在加速打造白马关后花园示范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构建特色种养业规模化经营的新体制新模式。

(二)着力抓好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人文主题——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示范农户——庄园业主——招商引资——经营造势——市场开拓——和谐发展的系列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与白马关珠连璧合互为表里的旅游景区整体发展格局。

(三)开发按照先质后量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贵妃园主题形象景观群氛围营造和基础配套建设)集中投入,示范农户(10-15户)集中转型升级换代,核心经营项目(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贵妃宴)重点招商,庄园业主按规划要求产业复合发展。

(四)高度重视当地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开发的瓶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步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民生和产业发展的难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既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举,又为加快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有力的基础配套支撑。

(五)鉴于园区复杂的山地特点,开发要注重道路塘堰的改造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为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提供保障,促进当地资源潜力的有效发挥。

(六)开发要与“三建五改”(建房、建园、建池,改水、改厕、改圈、改路)的人居环境改造有机结合,有序集约集中,组团化发展,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和现代生活方式。

(七)发动群众,广泛发掘乡土化的贵妃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乡村旅游的经营活动之中。

(八)推进政府引导(重在发展导向和提供公共产品),集体组织(统筹资源,协调利益格局,集中组织力量推进),农户主体(自主投入、建设经营),庄园业主配合(复合转型同步发展),市场参与(多渠道引进市场开发力量和市场营销体制)的开发组织架构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资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开发的投入模式。

四、总体布局

根据环境资源和发展目标,贵妃园主要以余家庵村

一、四组为核心,包括余家庵村二组和白马关镇新村与贵妃园联系较为紧密的区域作为集中发展区,按照交通走廊形象区、农户休闲农家乐庭园区、招商开发区、庄园经济发展区四大板块进行总体布局,在集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环线格局。

(一)交通走廊形象区:贵妃园标志形象景观群带,以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进入贵妃园至宝峰寺入口牌楼一线为中心区域,集中在三叉路口、一组入口、四组入口组团布置主题鲜明具有连续性标志性的形象景观造型。该区沿道路两侧散居农户结合走廊形象景观整体打造,发展休闲农家乐庭院。

(二)农户休闲农家乐庭院区:米园、绮霞沟、香树湾

出于对交通、地形、景观、农户聚落和市场功能的综合考虑,将前山三叉路口至四组沿线农户民居按照乡村旅游的发展归併为带状分布的三个组团。米园:白马关镇米氏农家乐等相关农户构成小型聚落(3户)。绮霞沟:四组入口道路环线平缓地带农户是贵妃园休闲农家乐庭院发展的主要区域(5-8户)。香树湾:四组入口侧与招商开发区配套联动,形成小规模的农家乐聚落(3-4户),开发集中打造,逐步推进发展组团的规模。

(三)招商开发区:绣岭

四组入口山梁平台区域是贵妃园最佳的观景胜地,其闲置土地和周边成片枣林等资源可利用价值较高。围绕杨贵妃纪念性景观、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等复合主题集中开发,打造园区观景祭拜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形成核心经营功能。该项目设计旨在营造特色,提升品质,激活市场,带动发展。

(四)庄园经济开发区:红枣坡、美人谷生态庄园

一、四两组入口纵深坡谷地(前部为红枣坡,后部为美人谷)现已初步形成外来业主成片租赁发展特色林果业的产业格局,部分业主在此基础上开始投建庄园型体验型的度假村,发挥资源潜力拓展市场。由于这种业主庄园经济效益较明显,进一步扩张将是发展趋势。贵妃园的开发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整体规划,制度创新,加速推进其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主要发展思路:引导现有业主在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基础上,围绕贵妃园开发主题,以特色经营为路线,向乡村旅游转型复合发展,打通一三产业,延长农民收益链,拓宽就业空间。同时统筹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合理流转,引入公司化、企业化的投资经营主体,转变粗放型低效益循环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拓展庄园经济开发区,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合力打造新庄园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五、景观设计

贵妃园景观设计以贵妃文化唐风古韵为核心理念,以乡村旅游开发为导向,以多元组团和整体构架相结合,营造人文主题化的特色旅游社区氛围和产业园区风貌。

(一)交通走廊形象区

系列主题景观造型:

1、在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台地布置唐风石塔,以贵妃园为标志符号,地面石材铺地,方形围合石栏杆,柏树群陪衬,两翼配置石木结构造型的园区指南标示牌,作为前山入口的标志性形象,导引白马、万佛两处过境游客。

2、在一组入口处布置照壁窗花结合的主题景观,材料组合:青砖、青瓦、石材、木窗花,以绮霞沟为标志符号,其风格与一组休闲农家乐庭院集群统一。

3、在四组入口处布置唐风石木牌楼作为主题形象,楼身刻绘侍女图、出行图等。以绣岭为标志符号,配置园区指南标示牌。风格与该区布置的贵妃祠墓、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贵妃宴相吻合。

4、对四组入口处公路桥栏加以简约装饰,突出唐风古韵。走廊道路两侧进行环境整治,增加景观树、景观花卉等。

(二)农户休闲农家乐庭院区

1、民居外部改造:以唐与明清结合的四川居民建筑为特色,突出具有唐建穿榫结构和屋顶造型元素,艺术雕饰符号以贵妃文化为主题,如壁绘、灯笼、楹联匾额、贵妃供奉形象等。

2、室内改造:按照城乡一体化和体验型农家乐经营特点,对室内环境进行综合改造。在重点突出单一居住功能向居住经营一体化转型的同时,为形成乡村旅游消夏避暑的停宿功能预留空间。

3、户外经营环境营造:扩展庭院,布置多层次的观景休闲坪地和停车空间(贵妃园以分散停车为主),挡土墙以石材为主,卵石铺地,庭院门楼,花架凉棚,石砌护栏,种植景观树景观花卉,形成经营功能。

(三)招商开发区

1、在绣岭入口左侧前沿高台地布置小型化的贵妃祠墓,前祠后墓,与观景楼台结合,南北朝向。祠前布置开敞式庭院,布置华表(贤君盛世)、翼鸟朱雀(瑞兽祥禽)、石马石人(乘骑侍卫)。祠内塑杨贵妃像,祠壁长恨歌琵琶行诗画图,杨贵妃宝峰寺隐居传说记文,祠中廊柱吊挂楹联匾额,祠后建贵妃衣冠冢、石碑、祭台,祠周种植柏杨,成为贵妃园历史寻踪、祭拜与观景中心。

2、绣岭条状台地在保留过境道路的基础上,两侧临坡布置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引入当地美人谷贵妃神泉传说)和兴庆食坊(贵妃宴)为经营主题的项目组合。会馆和食坊建筑风格为唐建和日式建筑结合,木石材质为主,贵妃澡以室内和半露天四季温情浴、观景浴、休闲浴为经营特色,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一体化。兴庆食坊以贵妃野宴、唐风乡膳、观景酒廊、笙歌品茗为经营特色,并与贵妃民间会所文化融合,打造“拜贵妃祠、洗贵妃澡、赏贵妃园、品御枣茶、吃贵妃宴、住贵妃阁、交贵妃友”的特色度假中心,成为白马关后花园的核心景点和名胜所在。项目开发规模:中型。

(四)庄园经济开发区

按照贵妃园的主题和建筑景观风格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突出园区的个性特色、私家庄园风情、园艺氛围和文化品味,生态养殖发展在设施建设上要注重人文形象和环保意识。

六、营销策略

(一)贵妃园营销以贵妃文化为核心主题,以枣林生态观光、历史人文寻踪、山地特色休闲娱乐度假、农家乐和庄园经济生活体验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招商开发区、农户休闲农家乐和生态庄园在业态与经营上采取差别化运作模式,发挥各自特色,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进行经营组团,功能互补,避免同质化倾向。

(三)发挥资源优势,借贵妃园集中发展区整体打造之势,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核心经营项目和庄园经济开发的突破性推进。

(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路为主)以政府为主导,推行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集合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共同营造经营环境。新晨

(五)与市场按轨发展体验经济,引入家庭订购、游客团购生态林果禽畜产品等城乡互动型的体验消费。

(六)围绕贵妃园人文主题和产业特色,配合县镇旅游整体开发(尤其是白马关、万佛寺旅游景区),通过节庆活动联合促销,同时围绕枣林等特色果园文化、贵妃文化、庄园文化、农家乐休闲文化发展自身特色,举办系列化的主题营销活动,如枣子节、贵妃乡祭、人文寻踪、消夏避暑营地等。

(七)与罗江乡村旅游景点联合推出乡村旅游黄金路线品牌景点,共同为罗江旅游造势。

(八)通过网络、媒体、市场多渠道宣传推介贵妃园的乡村旅游形象和贵妃文化,广泛吸引客源,特别是成德绵地区的自驾游游客。

(九)举办贵妃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题活动,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参访,借名、借智、借力为贵妃园造势。

第4篇

关键词:自然主义;模仿学;极简主义;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它吸纳的是天地之灵气,激流在它脚下不舍昼夜地奔流,‘颠波奔突,狂赴争流’,‘潺乎洋洋,萦抱山丘’。他的身边,琅钎丛集,春兰滋蔓,清泉涌动,祥云萦缭。美丽的鸟儿落在它的枝头,清澈的露水润泽它的肌肤。”这是郭平先生在《古琴》一书中谈到,对古琴选材的“材”的成长的环境的一个描述。琴材是这样,何况是个景观设计大师。

Peter Walker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Peter Walker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Peter Walker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Peter Walker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

众所周知、当代风景园林起源于美国,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段漫漫的风雨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风景园林师、他们的作品既顺应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潮流,又特色鲜明地折射出充满魅力的个性。从而受到入们普遍的赞誉。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辛勤耕耘、才使得风景园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人居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在这些风景园林师中,美国的Peter Walker无疑是当代最为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领导入物之一。Peter Walker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极简主义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到了极至,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的心灵体验。令人值得深思的是、使Peter Walker成为世界级大师的代表作品并非是他早年在SWA事务所主持的众多重大项目、而恰恰是他后来对极简主义探索的小项目,比如屋顶花园、建筑庭院、街头绿地等等。如今代表Peter Walker设计理念的作品已跨出国门,在日本、德国甚至在中国扎下根来。

一、Peter Walker的作品与设计特点分析

Peter Walker 的理论作品《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由这两本书名就不难看出Peter Walker的设计就是我提到的对景观设计的“神”的追求。Peter Walker在实践作品方面,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 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 年伯纳特公园等。1984 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 年的市中心花园等。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Peter Walker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Peter Walker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

二、Peter Walker极简主义作品的特征

其实Peter Walker的作品并不是那种鹤立鸡群的形体、而是贴近大地,悄然占据人们心灵,令人难忘的艺术创作结晶:Peter Walker曾表示,他追求的“几乎是一个宗教性的目标”。

早在50年代,Peter Walker就对现代主义的简洁、清晰和形式作用产生了兴趣。6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极简主义艺术( Minimal Art),其代表人物有唐纳德·加德(Donald Judd),索·列·维特(Sol Le Witte),法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等,他们的作品以雕塑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特点是回避传统标准,创造占有空间并能够被人体所亲切体验的物体。具体来讲就是使用简单的几何形体,重复、系统化地摆放物体,运用现代材料和工业化的结构,三维化、三原色。把物体放在地上或靠在墙上、不使用基座和框架,直接与空间发生联系,。这些艺术家们的追求更加坚定了Peter Walker的信心并重新点燃了他将极简主义运用于景观设计的热情。另一方面、Peter Walker在大学学习以及后来的设计实践中受到了许多风景园林大师的良好影响如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 丹·克雷(DanKiley),托马斯·邱奇(Thomas Church) ,野口勇(Isamu 1loguchi)以及风景园林教育家斯坦尼·怀特(Slanley white)的哲学观和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的理论。Peter Walker特别推祟法国风景园林大师勒·诺特(Andre Le dole)设计的众多园林的形式美,并很欣赏日本禅宗园至简的风格。实际上,Peter Walker是在对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综合研究之后,创造出了其极简主义的园林。利维女士指出Peter Walker极简主义作品特征是貌似分离,但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注重人与大环境的交流,人类和地球、宇宙神秘事物的联系.隐喻巨大的力量,强调大自然迷一般的特性.如水声、石头的静态平衡和重量,瑟瑟的风声。飘逸色彩的体块和图案。闪烁微光的、神奇的雾以及令人难以捉摸的灯光。

笔者认为Peter Walker常用的艺术要素有7种,即益合的多重系统、同心圆、直线、锥形山、巨石、柏树和绿篱,可以说这些要素构成了Peter Walker作品的个性特征。

三、实例分析Peter Walker的园林景观设计“形”与“神”思想——日本兵库县高科技中心 (Centre forthe Advanced Science & Technology,HyogoPrefecture,Japa,1993)

Peter Walker为矶畸新设计的高科技中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庭园,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秩序,并同时表述了一种在公共艺术中少见的智慧。在停车场的火山园中,Peter Walker创造了一个秩序化排列的草坪山丘,这个环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戏剧化的场景,而不是任何其他我们所熟悉的花园。与其他国绕着哈里马的森林覆盖着的山臃相比较,这个火山花园表达了一种正式的和纪念碑般的风格化的小山丘序列,并提示着用地周围群山的起伏。每一个小山丘顶端种植了一棵柏树,并在柏树顶上安置了一个红色的小灯泡。这个花园的特异之处在于它的变色龙般的改变:有时它看上去具有一种古怪的气质,就像是一个巨人的游乐场。纪念碑般的性质使得它看上去是像来自天空的神秘密码。当黑夜降临之时,这片场地就变成了一个奇异的夜间森林,顶部奇异的红色灯光向观者表示欢迎。Peter Walker那标志性的喷雾装置遍布四周,当大雾飘移进人之时,直立的柏树带给人们一种诗意般的感觉,好像是空气中有人绘制的一系列线条。建筑中庭Ryokan花园主要的目的是用于沉思。然而这个花园是如此吸引我们,以致于我们愉快地穿行过这诱人的空问的同时也观察和检验它的构成。花园由一个平整过的沙的海洋以及其上升起的两个巨大的同样大小的石山和苔藓山组成,这给予了空间以表现主义的尺度。此外,一小片网格状规则种植的竹林占据了花园的一部分,雾从中升起。夜间,光将竹林的影子投射于墙面上,像一座座“群山”。焦木和石块汀步将花园平面划分开并穿越过竹林。除了伴随着日本传统禅宗园所具有的力量外,这种现代的表述同时也以其尺度和精美的构图句勒出了一种戏剧化的魔力。

四、Peter Walker的历史地位

Peter Walker是将极简主义的艺术风格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有着40年从业和教学经验的景观设计师。他是美国景观设计协会会员,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他同时编写以及讲学景观设计。是将景观设计中的“神”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日本和法国的园林精神的一个高层次的融合。Peter Walker事实上创造了美国景观园林艺术的整体风格,并对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坚持简洁、自然、永恒,反对复杂、人造和临时性。他是美国第一个英式风格或自然派风格的伟大代表,这一学派反对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人工学派的风格。他一生中有许多学生,同时也是Frederick Law Olmsted启蒙者,后者成为美国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又一个伟大天才,在Peter Walker之后,负责了中央公园的设计,成为美国城市公园的先驱。Peter Walker的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并不是一个人的独立工作,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共同推进了景观园林设计历史前进的车轮。在我看来是将景观设计中的“形”的表现达到了景观设计历史的一个高度。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Peter Walker追求的自然主义和追求的极简主义是景观设计中的“形”和“神”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也为现今存有争议的对中华传统景观的传承的一个对“形”的粗略的模仿以及对“神”的生搬硬套,尤其是在现今正在发展改造中的乡镇、田园景观的设计,是依于最质朴的自然的景观来设计还是基于乡镇、田园景观的人们的生活的文化的精神的来设计,无论用“形”还是“神”或是两者的结合都可以借鉴Peter Walker对景观的处理,在实际的景观背景条件上,无论抓住哪一点把它的深层次的特征表现出来,都可以表现出其地方本身的景观特色,Peter Walker追求自然的真谛,在“形”上面下足了功夫,照样可以让其景观设计达到一个高度,这就是“看着像中国,感觉也像中国的”;Peter Walker追求精神的真谛,在“神”上面下足了功夫,也可以让其景观设计达到一个高度,这就是“看着不像中国的,感觉很像中国的”,两者都已经是很好的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休闲农庄;郎溪县;生态保护;休闲观光

Abstract:To the Langxi County town of new hair jianxi dream estate landscape design, for example, be enhanced through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park tourist shopping Commercial Street, central service area, leisure area,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planting four plates, the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to create a se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eisure resort multifunctional farm.

Key words:leisure farm;langxi;ecological protection;leisure and tourism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休闲农业是一个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将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完美结合的一个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对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互动和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使得很多农庄农业生产功能较强,而景观观赏功能、休闲服务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较弱,加上开发和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1规划区域的背景和项目概况

郎溪县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处于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是东部开放与中部崛起的对接地,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与长三角15个最发达的城市均在3小时车程以内,G50沪渝高速、郎溧线、宣杭铁路以及建设中的扬绩高速穿境而过。郎溪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全县淡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南漪湖是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

本项目位置在郎溪县新发镇涧西村,区位条件相对优越,交通连接性强。距离郎溪县20公里,与江苏省高淳县接壤,214省道穿境而过,到南京市区仅1小时路程,2小时可达杭州、苏州、无锡等多个长三角发达城市,素有南京“后花园”之称。距芜申运河码头8公里,距溧广高速进口10公里。

项目地占地面积为867亩,其中第一组团186亩,第二组团681亩。项目地的周边环境为田园乡村风情,内部环境在水系的西北方向为林地,水系的东北方向为农田,大大小小的水塘的面积合计有140余亩。场地中现有香樟、银杏、松树、竹林等几十种植物,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和太子参。

2总体规划

2.1规划的总体定位

该项目的总体定位是以现代有机农业为依托,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互配合的项目,打造成集有机农业生产、科技农业示范、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体验、生态环境保护和乡土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升级版的生态农庄。

2.2景观规划的原则

(1)景观规划应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原则,在研究庄园内本土植物的综合功能和群落构成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好园内原有植被,处理好植物景观、生物栖息地、生态元素的稳定发展和植物种类的关系。

(2)景观规划因地制宜地以本土树种为核心进行植物配置,以较低的成本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植被景观,构成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元素的稳定的植物群落。

(3)景观规划需充分考虑人为活动的因素,根据地形、场地条件、功能要求等通过庄园内道路、廊道等合理组织植被的分布,形成有特色的景观结构,更好地发挥和放大其生态功能。

2.3功能分区

根据基地的现状条件,本次规划将基地划分为旅游购物商业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区及现代农业种植区四大功能分区。商业区以2~3层商业为主,主要销售皖东南的土特产。综合服务区主要用于整个区域的接待服务,满足游客的集散、停车、餐饮、住宿等。休闲区可以垂钓、观赏、水上娱乐、茗茶、儿童乐园、草坪婚礼等。有机蔬菜种植除了供游客观赏体验外,还是某大行企业的蔬菜基地。

3景观分区规划

根据场地的地形条件和功能要求,重点升级五类园区景观。一是功能性景观,如停车场、景观大门及集散广场等;二是园区的自然景观,如水面、竹林;三是服务型景观,如旅游购物商业中心、接待中心、公共厕所、商务会所等;三是标志性景观,如“农耕”雕塑、入口牌坊等;四是农业景观,如经果林、有机蔬菜的种植。

3.1功能性景观

生态停车场做到绿化和停车两不误,形成车旁有树车下有草的绿色生态效果,停车场周围辅以灌木、乔树和花草组成的绿化带。在路边的节点放置各类农耕器具,种植小型的农作物花圃,营造一种田园的风光和特色。

3.2自然景观

充分利用园内水资源这一景观要素作为整个庄园景观空间布局的基础,结合水的自然形态,综合运用现代的景观处理手法,围绕水打造景观主轴线,建成景观道、生态道、休闲道、文化道、创意道。

结合水面设置亲水平台、曲桥、栈道、临水轩、临水茶楼、嬉水滩等,开展江南特色划船、水上自行车、水上步行球等娱乐项目。设置景观型的钓鱼台,配置特色石凳和悬臂式遮阳伞等设施。结合水系整理,依坡就势铺设沿岸游步道,形成移步换景的效果,营造田园诗意境,打造具有水韵风情的涧溪水岸。

3.3服务性景观

建筑群体采用徽派设计手法,主体以二至三层为主,外观错落有致、风格协调统一。除了建筑风格统一外,将整个旅游购物商业街看成是一个景区,按照专业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对街区进行景区化经营管理、实施营销,在20米宽的内街中内置各种休闲节点、标识系统及交通系统,实现商业街的升级管理。院落式的商务会所营造精致的院内外小环境,满足高端客户的需要。独立设置的商务餐厅楼具有优雅的窗外景观,通过道路、廊道、风景墙等将相对独立的庭院和楼馆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

3.4标志性景观

郎溪行政规划区属于宣城市,徽文化特色明显。在园区入口设计入口牌坊,在园区交通节点设置若干具有农耕元素的雕塑,既有观赏功能,又具有可操作性。

3.5农业景观

现代农业种植的规划面积约700亩,主要是种植有机蔬菜、有机果品和苗木,种植区域重点考虑植物和蔬菜的品种搭配、色彩搭配和观赏性效果,让当地野花野草生长起来,形成景观独特的土生草坪。在这样的自然草地中植物种类多样,乡村氛围浓郁,能为当地的昆虫、鸟类等生物提供生存条件,有很好的保护当地生态的功能。现代农业种植园区综合了城郊、村庄、果园、人家等种种意象,自然天成的果园和乡村环境对城乡居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关于防止新农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破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工业生产保护的三个建议[J].中国园林,2006,(8):8-12 .

第6篇

新时期下我国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是我国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居住条件作为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很多地区并不是十分重视居住区的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

1、同村住宅差异性较大,建造水平参差不齐

同一乡村的居民由于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的原因,住房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这固然体现了各家的特色,但从全村的整体发展角度而言,却显得混乱不堪、参差不齐。

2、建筑布局不合理

有的居民住区界线模糊,加上执法薄弱,很多村民随意将房屋建造在自家承包地,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南方比较普遍,势必造成居住区布局不合理,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且得不到有效利用。

3、基础设施欠缺、薄弱

在很多贫穷或经济水平不高的乡村,基础设施欠缺、薄弱,如道路坑坑洼洼,缺乏路灯、排污管道、垃圾收集站等,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4、新房无人住,危房待改造

现如今的农村青年普遍进城务工,新盖的婚房或准备用作婚房的空置大半年以上;而留下的老人和儿童大多住的是旧房或危房,造成资源的不平衡和浪费。

二、新农村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策略及建议

为更好的改善农村风貌,贯彻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新农村居住区的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统一规划新农村居住区,形成整体风貌

新时期的农村居住区一定要进行统一规划,这样不仅使农村看起来更加整齐划一,也会让被闲置和浪费的土地重新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但是在规划过程中,建造者一定要注重保存农村原有的乡土风貌。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在很多地区试行模范村,这些新农村为周边地区的农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作为新农村的代表,华西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居民住宅整齐划一、布局合理,为其他新农村的建设树立了典型。

2、利用本地野生植物营造新农村特色景观

农村地区大多生长着很多野生植物,可将当地的野生植物用作绿化,既体现了乡村的田园野趣,也降低了养护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多方面的平衡。

3、向居民承包居民区附近的绿地

很多农村居民除了拥有大片的农耕田地外,还经常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蔬菜水果。居民住宅区进行整合后,庭院种植面积减小,农村独有的耕作人文景观减弱;针对此问题,可将居民区周围的绿地承包给小区居民,让他们在承包范围内种植蔬菜、花卉等,并进行奖励性的评比,这样既可以保证居住区绿地得以很好的维护,又传承了农村的耕作人文景观,并且提升居民对自身居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景观小品的设计与乡村生活相结合

可利用景观小品的表现能力强这一特性,通过景墙、雕塑等景观小品展现乡村的耕作和生活场景等。再比如居民区的空间划分可采用具有乡村特色的篱笆用作围栏,在道路两旁设置农村风情的座椅等。

5、小区道路的设计需体现田园风情

农村的乡间小路对城市人来说是一种美妙的意境,同时也承载着农村居民对乡村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情感。因此,新农村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应尽可能体现田园风趣,如用不同颜色的石子铺设路面或是在路面上刻画出体现乡村生活的图案或图画。

6、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

有些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良好,地形、地貌独特,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新乡村景观,并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为村民创收。

三、新农村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融入环保理念

保护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居住区的设计也要坚持这一原则,绿色环保的理念应落实到每一个设计的环节中,比如可将禽畜的粪便回收到沼气池用于发电,加强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等。

2、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

现如今的城市,人情越来越冷漠。这个社会问题也引发各界人士的关注,因为这个问题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盗窃行为更加猖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建筑设计大师王澍也开始研究一种能够加强邻里之间交流的新型住宅楼,让城市居民能够像农村人一样进行亲切的交流;而新农村居住区的设计要避免走城市住宅发展的老路,在景观更新的同时不要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归零。

3、便民和节约土地资源平衡考虑

我国在前些年的城市化运动过程中,拆迁了很多农村并将村民“赶上”楼房,很大的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农民的耕作工具和储粮放哪儿?而如果盖成“小康村”的形式又太浪费土地资源;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居住区设计时,要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考虑便民性,如可将储粮室和农具室统一安排等。

4、注重乡村文化的展现和传承

因各地区的乡村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民俗风情,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新农村居住区设计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当地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而又与时俱进是在考验设计师的智慧。

5、新农村居民楼的结构创新

目前居住楼大多都是单元式,一个单元1层2~4户不等,出门就是电梯或楼梯,没有公共交流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邻里交流困难;因此,可考虑对新农村居住楼进行结构上的创新,每一层或两层设置公共交流空间,居民可以在此聊天、种花、刺绣、剪纸等。

四、结语

第7篇

1.设计原则

1.1遵循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建设理念。在植物选材上,以本土原生植物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特性,力争做到绿化养护零投入。

1.2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经济作物作为主要景观元素,展示本土特色,以最低的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通过绿化建设,打造一处具有生态绿化景观成效的乡村景观,在当地乡村寨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2.规划布局本次方案分为主入口、村委会大门前路旁绿化、停车场以及村委会院内景观四个规划片区

2.1主入口

该处是车辆从主干道进入咀咪哩村的路口,应具有鲜明的标识特点。路口原有现状是一丛丛杂草,没有明显的道路指示,因此为突出该村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岔道的转折处设置标识性景石一组,石上雕刻“咀咪哩村,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示范村点”字样,石头周围自然式配置火棘、清香木、麦冬草、肾蕨等植物,形成清新、雅致的入口标识景观。

2.2村委会门前及道路两侧绿化

由于原有大门前空旷单调,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景观,建议在村委会大门两侧围墙前砌筑花坛,种植矮篱搭配清香木球,以规则式布局手法营造简洁、庄严且具现代感的景观效果。大门前方的大道两边现有的绿地植被较杂乱,亟需改造。结合现状及设计要求,对一些长势良好的树种进行保护,而对一些弱小长势不好,杂乱的区域进行梳理清除。本片区采用两种手法:方案一: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错落有致的搭配樱桃树、大树杨梅等特色经济作物,与原有板栗树、黄连木、沙松、云南松等乔木巧妙融合。

以火棘、蕨类、地石榴等植物搭配自然置石,营造充满野趣,清新雅致,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方案二:采用规则式种植手法,保留沿路两边原有乔木,在空缺处整齐补种大树杨梅,形成林荫道,同时沿路地被植物选用地石榴。乔木后方规则式大色块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经济作物,丰富景观层次,营造乡村特有的,热烈、喜庆的丰收氛围。

2.3停车场

村委会大门右侧地块较为平坦,平时办事车辆就停靠在此,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车辆可以随意停靠,显得非常混乱。为使停车场规范化,在该区域内铺设嵌草砖,列植规格统一的乔木如香樟分割车位,其中点植一株较大规格本土树种———石楠作为主干乔木。沿停车场外侧设置休憩坐凳。停车场的设置既方便来往办事的人们,同时在平时也可作为附近居民们聊天、休憩的场所。

2.4村委会庭院景观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的方形绿地,由于疏于管理绿地里植物杂草丛生,不符合办公区景观需求重新改造。在该绿地中选用当地树种,以乔灌木自然式配置为主,植物选择方面主要以滇朴、马缨花、大树杨梅、石楠、樱花等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视觉景观,其间点置自然置石与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层次感。院内办公楼前花坛位于一面挡土墙上,斑驳的墙体与办公楼建筑结合显得尤为生硬、粗陋,为遮挡墙面,采取沿挡土墙边缘砌筑石块形成花池方式,花池中自然式种植花灌木及藤本植物,例如清香木,火棘,麦冬草,马缨花,并在外侧种植常春藤,形成垂吊景观,软化建筑线条。

办公楼前小广场一侧的围墙原是一列白色围墙,显得单调枯燥。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在围墙上设置了具有彝族风情的景窗,并在围墙后方栽种叶子花,叶子花摇曳生姿若隐若现,既拓展了景观视野,又大大丰富了院内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彝族景窗的设计,突显了当地的人文风情,打造了咀咪哩村独特的景观。为遮挡视线,优化景观效果,延长围墙至位于围墙另一端的卫生间。卫生间前两块绿地由于面积较小,地块倾斜可以种植地石榴、火棘、云南含笑等。小广场后门的绿地区域,采用现有地貌,丰富植物配置,利用乔、灌木种植营造一片葱葱郁郁的森林式园林小景,其间设置园林步道与后门连通。

二、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城市、 环境设计、 居住环境、 地域文化

一、青岛城市景观环境概述

每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景,那是它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风貌气质,亦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青岛是文明国内外的海滨城市,人们一提到青岛就会联想到近代学者康有为先生对青岛那充满诗意的赞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旱不暑,可舟可揖”。这段话是对青岛自然环境与城市风貌整体性的概括,而红瓦绿树更是对青岛近代城市住宅及其环境特色的传真写照。可以说,青岛近代城市住宅的形成与发展,对于青岛总体城市风貌特征的建构至关重要,构成了青岛独特的城市景观特征。

无论是燕岛秋潮、飞阁回澜、琴屿飘灯、秀掩重关等极具城市韵味的百年人文景胜,还是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等新的城市标志性景观以及关、太平角等近代别墅片区的景观环境艺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他们共同构成了青岛城市魅力的根基。

二、青岛东海路的景观环境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位于东部新市区沿海地带的东海路就是一条独特的海滨风景旅游道路,它西起老城区关风景区,东至崂山石老人风景区,通过道路和环境设计,把两侧的建筑、园林、雕塑、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方面有机组合,形成了一条优美的城市风景长卷。东海路通过城市设计手段,试图将建筑、远山、近海融为一体,并突出体现雕塑的作用,把体现中华文明、爱国主义及海之情的雕塑与环境融合。

2.1设计原则及思路:

(1)突出海滨特色,强调环境艺术设计,以海为特色,以绿为主调,以山为背景,以城市为中心,山海城路为一体,整个东海路在满足旅游交通功能前提下,以优美的水平线竖曲线展现海滨山城的雄健姿态。

(2)通过设计手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不同功能、不同环境下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活动,来创造为人服务的舒适空间,重视功能分区和场地设计,充分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心理。

(3 )雕塑作品以体现中华文明、 爱国主义和海之情的内容为主,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融于一体,根据环境确定雕塑的内容、体量、尺度、材质,结合环境使雕塑成为环境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和亮点。

(4) 把人行道铺装及市政公用设施,作为道路和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将材料、色彩、图案、造型等纳入统一规划,追求艺术、质量、功能及文化品位的协调统一。

2.2绿化设计与雕塑设计:

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地貌、环境、功能、景观及游人心理,进行不同的平立面造型组合,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全线以常绿早熟禾草皮为基调,以青岛特色树种黑松为骨干,以石岩杜鹃、金叶女贞、小龙柏为装饰植被贯穿全线,在五四广场两侧以树形高大挺直的银杏为主,在绿地中还保留了具有景观价值的裸岩和点缀风景石。在广场及园区中还重视了硬化和绿化的关系,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绿化特色和造园手法,丰富了园区及城市空间。

东海路全线共规划设置雕塑100座,以中华文明和海之情为主题,以“五四广场”和“青岛雕塑园”为重点,建设12处雕塑园区,主要分为四大类:标志性雕塑、主题雕塑园区、名人精品园区、城市对景点雕塑及小品。环境与雕塑辉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表现雕塑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无穷魅力,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文明,使城市环境更具有文化艺术品位。

三、青岛近代别墅建筑的分区及景观环境

青岛近代别墅建筑是青岛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城市形成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和青岛自然环境以及其建造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青岛近代别墅的历史片区大致可以划分为7大片区:

(1)关海山住宅区――庭院住宅的发祥地

(2)关太平角住宅区――近代庭院住宅的兴盛之地

(3)鱼山住宅区――日占时期高级住宅的代表

(4)信号山住宅区――各时期庭院住宅的汇集地

(5)八关山住宅区――各时期庭院住宅的汇集地

(6)观象山住宅区――各时期居住建筑形态的集中地

(7)黄台路住宅区――日本侨民聚居地

其中关太平角片区出现的整体特征是各景观的多样性与整体的统一性。设计风格体现了中西结合的设计理念,建筑顺应了自然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具有欧洲乡村风格的别墅风景区。该区域以建筑与绿地庭院相结合,在庭院布局上,以建筑为中心,采用了庭院包围建筑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格局,创造了典雅的气氛 舒适的空间和幽静的居住环境。

青岛近代别墅各片区在区域景观体系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尤其是在景观色彩、建筑形式、街道布局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景观特征,各片区均占据沿海景观的绝佳地,山、海、建筑景观融为一体。

青岛近代各住宅片区的居住景观受到田园城市、花园郊区思想的影响,从视觉审美、环境生态绿化、居住者的舒适性方面进行设计,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不管是从建筑的选址、体量、尺度、还是道路的规划以及庭园植物的种植等方面都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包含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的内容,使得各区域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人为景观互相渗透,空间感极强,其居住景观艺术体现了和谐性与连续性、识别性与领域性、生态性与文化性三个方面的现代设计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段汉明,《城市设计概论》,科学出版社2006

【3】张斌,《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

根据现代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市场,充分发挥乡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与产业资源潜力,将观光为基础,体验休闲为目的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围绕体验经济自主创新,农家乐传统模式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综合治理和社会和谐发展,做精做好国色天香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社区,探索长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国色天香以富贵和平吉祥和谐为精神内涵与文化表征,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巧借山形水势,产业资源和民居风貌,有机融入特色化的生态景观元素(园林化的柚、梨、莲、荷、牡丹、月季等),民俗化的文化符号元素(象征福禄寿喜财祈盼的中国结、灯笼、吉祥雕饰、诗画、剪纸艺术等),乡土化的生活与建筑元素(有书院、诗社传统的诗书文化,有养鸽、赏鸽、鸽市和女子舞龙队传统特色的乡土民俗风情,以外架外廊桁架穿榫结构为特征的中华民居建筑造型文化),庄园化的休闲旅游元素(体验型的家庭农庄经营模式与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村多重组合,游、购、娱、吃一体化),创新整合资源,集约集群集中发展,提升生态与人文品质,旨在营造体验现代田园生活方式和情境氛围的特色乡村旅游社区。

三、开发思路

(一)立足当地柚梨为主特色林果业和城郊型休闲经济的基础优势,将其与人文主题化的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一、三产业复合发展,打造体验型的产业一体化的现代乡村旅游新亮点,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机制。

(二)统筹协调,同步打造社区组织建设基地(村委会、村支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休闲娱乐等的管理、服务、活动中心、工作站),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与文化事业建设,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

(三)着力抓好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人文主题——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示范农户——招商引资——经营造势——市场开拓——和谐发展的系列结合点,综合实现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传承、和谐进步等多种功能,资源良性整合发展。

(四)开发要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国色天香核心形象塑造和形成核心经营功能)集中投入,示范农户(5-10户)集中转型,接待中心(村委会设施改造)和环境配套集中打造,新型社区组织基地集中建设,招商开发区集中开发,通过集中发展形成突破效应,以点促面,逐步推进。

(五)开发造势,激活市场,优化资源的市场配置,积极引进本镇和外部优势资源(如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传统集市活动、乡土民俗活动等),向旅游社区有序集中,有机结合,特色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和带动功能。

(六)开发要与“三建五改”(建房、建园、建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的人居环境改造有机结合,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和现代生活方式。

(七)推行政府主导(重在发展导向和提供公共产品),集体组织,农户主体(自主投入、建设、经营),市场参与(多渠道引进市场开发力量)的开发组织架构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资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开发的投入模式。

四、总体布局

国色天香集中发展区根据环境与资源条件,主要围绕长堰村一组核心开发范围,按照入口形象区、观景中心区、社区组织建设基地区、农户生态庄园区、招商开发区五大功能板块进行总体布局。

(一)入口形象区:国色天香标志形象、五福桥

入口区以罗桂路长堰村一组入口道路堰桥周边地区及鲁家长堰塘罗桂路侧沿线为中心区域,该区通过环境整治、设施改造和标志性景观群造型,形成主题鲜明,识别功能醒目,具有人文气度的乡村旅游氛围形象。

(二)观景中心区:云中山、书香门第中心区以长堰村委会山顶地带为主体,涵盖北面坡地等相关区域。中心区是国色天香的景观制高点,自成一景,是开发的重心所在。发展目标主要围绕云中山(借当地民国时期有云中书院、云中诗社取名)、书香门第(村委会设施改造扩建),打造旅游社区的商务接待中心和观景中心(观景休闲、餐饮娱乐、会议等),塑造景区的主体形象。

(三)社区组织建设基地区:社区管理服务活动中心

基地区与中心区有机结合,选择北面坡地适当位置建设,形成既具有乡村旅游形象,又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中心。

(四)农户生态庄园体验区:柚林飘香

中心区南麓东西两翼是国色天香乡村旅游社区连片发展的腹心地带,该区成片柚林梨园是一大特色,生态和人文环境尤宜发展集约型、体验型的生态休闲农庄。人文主题:柚林飘香。空间布局:先期主要依托中心区环线相关农户(5-10户)集中打造,推出示范模式,逐步集群化向两翼纵深发展,形成园区整体格局和规模效应。

(五)招商开发区:横塘花月

鲁家长堰塘南侧沿线环状坡台地纳入招商开发区,人文主题:横塘花月,开发主要通过对土地、水体、道路及环境的综合整治改造,形成与景区连接的环塘园林车道和步游道,二阶式环形水体景观(第二阶环形水景长年蓄水)和集中化的招商开发区。市场定位:品牌、特色餐饮为主卖点的休闲度假村集群(3-5家),形成集聚模式,提升国色天香休闲旅游的感召力。

五、景观设计

国色天香景观布置采取对比、均衡、韵律、和谐等审美原则进行综合设计,以山水园林化、民居庄园化、符号艺术化、功能市场化为导向,对环境改造和利用,充分展示国色天香的生态特质和人文属性。

(一)入口形象区

主体形象造型:在入口道路右侧布置大尺度的意象化的桁架式装置艺术门楼,以中国结为原型,国色天香为标志符号,色彩红色/金色,地面石材铺地,绿化灯饰配景。

道路配套景观造型:入口道路两侧及塘堰侧适度布置杆式灯笼造型灯具和行道树,路缘铺设路缘石,沿途布置以吉祥图案为特色的木质屏架和戏曲脸谱为特色的社区指南标识牌。

塘桥造型:整改原单侧铁栏杆,在堤右侧开设步行道布置桥栏,配置福禄寿喜财为符号的杆式灯笼造型灯具。

环境造型:景观花卉、景观树、景观草坡、景观栅栏。

小型停车区:在入口道路两侧布置小型生态停车场。

(二)观景中心区

书香门第:对村委会建筑改扩建,外部造型为桁架穿榫结构的外架外廊元素,中式窗花门楹结合装饰。内部功能设置休闲、娱乐、餐饮、会议一体化。建筑内外布置小型艺术雕饰符号(窗花板、脸谱、诗画、剪纸、陶艺、乡土生活器物、灯笼、中国结等民俗挂件),鄢家镇乡土诗书艺术展示,餐饮休闲桌椅器具中式简约风格,露天庭院具有小型停车功能。

标志性形象造型:T型高立柱,柱中棱型吊牌为文字标识,两侧吊挂灯笼串。

云中山环境氛围营造:扩建区域布置木质桁架花廊,乡土诗画楹联匾额,红砖铺地休闲坪,花树屏风,景观植物,吊挂花卉,艺术栅栏,护坡墙。照明灯具:杆式灯笼造型路灯,吊挂造型灯笼组,灯光氛围营造:庭园灯饰。庭园道路:砖铺步道,卵石道,石材踏步等。

周边附属设施改造:外部造型美化,如水塔可采用竹木架造型绿色植物围合装饰。

(三)社区组织基地区

建筑与功能布局:中式民居风格,半围合庭院,功能一体化,庭院布置休息亭廊和健身组合设备区,信息棚等。

(四)农户生态体验园区

民居外部改造:外部造型为桁架穿榫结构的外架外廊和中式窗花门楹元素结合,部分农户建筑突出外架外廊装饰,部分采用窗花门楹装饰为主的简约风格。分户布置不同特色的艺术雕饰符号如剪纸、灯笼、中国结、戏曲脸谱等,文化题材如梅开五福、天官赐福、百福图、杞菊延年、八仙庆寿、魁星点斗、五子夺魁、象寓万年、喜鹊登梅、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百事如意、富贵平安、福缘善庆、八吉祥等为主题的民间吉祥文化和乡土诗画艺术。

室内改造: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和体验型农家乐经营特点,对室内环境设施进行综合改造,重点突出单一居家功能向居家经营功能一体化转型,注重内环境美化与文化内涵情调的表达。

户外经营环境营造:扩展庭院,开敞式经营,在周边果林疏朗的坡地进行多阶休闲台地改造,石材园木卵石挡土墙,红砖铺地,缘阶梯步,花架,竹编护栏,太阳伞,休闲桌椅形成经营功能。

园区综合整治:重点整治道路、水塘、果林、垃圾处理和排污,美化体验环境,突出乡土旅游风情,补充景观花树、花廊花架、栏杆桥、游人休息点、垃圾箱、标志牌,对垃圾排污进行严格管理。

(五)招商开发区

度假村集群建筑风格:汉唐式建筑+外架外廊造型,主题化的人文符号装饰,沿园林车道北侧台地布置,附设生态停车位。屋后坡地开设缘山步游道,在适当区域布置休闲廊,建筑群周边栽种景观花木,布置石景等营造氛围。

塘堰滨水景观造型:因鲁家长堰塘不能满足长年满池蓄水的要求,在园林车道北侧修建二阶式的小尺度环形园林水池造型,长年保持观景水相。水生植物选择:睡莲、绿萍、荷花等。缘水池修建观景回廊和木石材休闲露台,形成滨水户外休闲娱乐区。

六、营销策略

(一)国色天香营销以乡土民俗风情和柚梨生态观光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景观中心区、农户生态庄园区和招商开发区业态采取差别化经营,中心区突出综合接待功能。生态园区以鸡兔等农家菜为特色,以柚加工食品(如酒、菜等)为题材,以品茗餐饮、观光休闲娱乐等乡村生活方式体验(如果蔬认养采摘,自助餐饮,放鸽养鸟等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多元组合为经营模式。招商开发区以引进本镇品牌特色餐饮(如滋补狗膳、鸽膳等)和休闲度假项目为主题,统一规划,分单元自建开发经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和新市场资源,通过广泛招商与重点招商结合,当地农户和外地经营户多渠道参与的方式逐步推进。新晨

(三)围绕国色天香人文主题和柚乡风情,配合县、镇旅游整体开发,通过节庆活动滚动推出,同时围绕桃花、梨花、柚花、牡丹、鸽市、乡土诗风,发挥自身特色,举办主题活动,如鸽子节、踏青会、舞龙会、乡村诗会等。

(四)与罗江乡村旅游景点联合推出乡村旅游黄金线路品牌景点,共同为罗江旅游造势。

(五)通过网络、媒体、市场多渠道宣传推介国色天香的乡村旅游形象,广泛吸引客源,特别是成德绵地区自驾游游客。

(六)举办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题活动,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参访,借名、借智、借力广泛造势。

(七)筹建国色天香乡村旅游协会,统筹就业培训,特色创新,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的规范营运。

第10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设计 城乡一体化 田园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居住小区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当上一代经历过上山下乡对农村怀有深厚感情的的知青逐渐退休赋闲以及新一代的农村留守老人随子女迁入城区的小区住进楼房,失去了土地带来的收获和成就感,使得他们对于自然,对于田园生活有着一份深厚的怀念和渴望。

于是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物业管理好的新建小区还好,如果是在一些物业管理较为薄弱的老旧小区内,常常是绿化用地被居民私垦为自家菜园,有的甚至为了这方寸之地闹的邻里不和,这些老旧的物业公司往往低成本运营,没有太多人力物力来做好绿地养护,而社区工作人员深也不是浅也不是,鞭长莫及,也只好任由其自生自灭。那么我们是否将目光放长远,从前期设计的角度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使得这二者得以平衡呢?

首先,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推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单方面的农民进城,无条件地全盘接受和适应城市的节奏和生活方式,从而蜕变成为新的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来自农村的优秀文化和生存常识。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背得下“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却分不清这些植物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又是如何从植物变为餐桌上的粮食?城市里的学校、幼儿园绞尽脑汁为孩子们寻找亲近自然的实践基地,怎奈路途遥远,难以确保安全所以往往难以成行。如果尝试在居住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农业元素,势必使得进城老人们更具亲切感和归属感,也使得孩子们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学到更多关于植物关于农业的知识,甚至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耕作实践。

其次,浓重的人文积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农耕文化深入人心,从中华民族对龙的原始崇拜到帝王先贤们重农抑商的执政理念;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田园诗画,到处都体现了农耕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刻影响。早在《诗经》中,就有大量描绘田园农耕生活的诗篇,而在古代上层社会也一直有对归隐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譬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再如大家所熟知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等,可以说农耕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可俗可雅,雅俗共赏。

因此,将传统的田园农耕文化主题适当移植于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甚至将居住小区整体风格设计为都市田园主题,着重体现传统农耕文化,也不失为一种景观建设的巧妙创意与大胆尝试。

第三,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定居,这些人中尤其随迁的老年人故土难离,对于土地始终怀有无法释怀的留恋;此外,在上世纪中期,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几十年过去了,这批当年的知青如今也逐渐步入退休的年纪,农村的大地上寄托着他们的青想,因此这些人大多对于农村,对于田园生活依旧怀有深厚的感情;当这些对农村大地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逐渐成为活动于居住小区的主体力量,我们不得不思考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融入到小区的设计和日常管理中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尝试将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景观进行田园风格设计,充分吸取农村素材以及农耕文化元素,建造更加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更具传统农耕文化传承意义的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应当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个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那么,在具体设计方面,我们该如何在居住小区景观上体现田园风格呢?

首先,在小区平面设计上,注重点线面有序搭配,疏密相间,体现田园美感;注重物候期及色彩的变化;在适当位置留有农业实践区域,以引导居民有序种植,交流种植经验,不再为占方寸之地为自家菜园而致邻里不睦。在竖向设计上注意形于色的搭配,适当利用建筑物立面,巧妙搭配立体绿化景观,营造出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

其次,在植物配置方面,应主要采用乡土品种,力求体现本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特点,此外,乡土品种适应性强,可以在小区日趋老旧,物业管理交替,养护管理不能达到一般园林养护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当地自然环境得以正常生长,以求在大环境中营造适应性强,并具有本地区自然生态特点,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居住小区历史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小环境辅以特殊品种,使得植物品种多元化,让细节更加完美,以求收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在园林常用乔灌草品种之外,适当引入一些观赏性强的农业品种补充到园林绿化之中,如观赏向日葵、羽衣甘蓝、山荞麦等,甚至在管理好的小区可以直接利用农业作物制造局部景观,这样既丰富了小区绿化,又能营造出都市田园的自然氛围。

第三,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上,应充分体现田园的劳动美和生活气息。而这种更多依赖于心灵感应的符号往往更需要深入农村,善于发现,细心改造设计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而这类设计,也许只是一个废弃散落的石碾,便可以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也许是一个结不出香甜黄瓜的黄瓜架,却会让外婆在七夕为外孙讲起偷听牛郎织女悄悄话的传说;亦或是在某个有趣的廊道铺装上,凿出几个牲畜的蹄印,让人们忍不住去猜测考证这究竟属于什么动物……

城乡一体化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我们建设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城市园林绿化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都市化风格,在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背景下,居住小区甚至广场、庭院、公共绿地等景观设计终将打破单一的设计模式,更加注重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因此,居住小区田园风格景观设计必将为更多城市居民所接受,成为一种风格化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古典诗歌的主题与传统的农耕文化 作者:彭书雄

3、与时偕行的的中国农耕文化 南方都市报2009.12.13 作者:罗志田

4、城乡一体化概念的历史渊源和界定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光庭

第11篇

1.1民居建筑景观

居住条件是反应居民生活水平的条件之一,房屋的安全性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防灾能力是首要任务,也是保证和谐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新农村民居建设中应考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民居建设要朝着建设生态住宅的目标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通过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交融。首先,新农村生态住宅要多选用低能耗、轻型节能等环保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农村住宅的生态节能性和经济性。其次,新农村住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理的方位进行布局,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光照等,起到减排节能的目的。另外,在建筑结构和构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使住宅在保证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1.1.1居住建筑设计新农村居住用地规划应相对集中,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出行条件,合理、科学地使用土地;在用地选址上,新居住用地应规划在水污染源的上游和空气污染常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同时,要合理布置社区和生产地点间的距离,既要方便农民生产工作,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新农村住宅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日照间距系数来部署。如果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建设区域坡度要控制在25%以内,尽量选择朝阳方向的坡面,要避开易出现滑坡、风口的区域,而竖向则可采用筑台、错层的方法布局。在平原区域不准建设独立式的住宅,要以建设双拼式、联排式住宅为主。新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应呈现当地特色,符合农村特点,将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价值的民居或者祠堂保留下来。另外,多数农村居民有养鸡、养猪的劳作方式,这些方式会对新农村的景观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农村民居建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尽量满足农民的需求。

1.1.2住宅建设标准

(1)住宅功能布局: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功能布局,要根据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住宅空间分区要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2)住宅结构:住宅建造要符合当地的气候,合理选择建筑的结构,多采用南北向,确保在冬季有足够日照时间。客厅、卧室、厨房应该设有窗户,窗户面积和地面的面积不应该小于1/7的比例。住宅内入口过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2m,室内过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m。住宅外窗窗台距地面的净高度不宜高于0.90m,要安装防护设施。阳台栏杆的高度应该高于1.05m,而防护栏的栏杆间距不能超过0.11m。

(3)厨房:在规划和建设时应预留摆放橱柜、灶台、洗碗洗菜池、排油烟机等生活设施的位置,如果厨房和居室是相互独立的,应该设计得便于联系。

(4)卫生间:对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卫生间要设计在住宅内;卫生间的门禁止开在厨房内,卫生间地面和部分墙面要做防水处理,防止以后出现渗水;卫生间如果没有窗户通风,应设有机械通风设施;对于楼房住宅,卫生间的上下布置要对应,上层的卫生间不能建在下层其它居室的上面。(5)住宅屋顶设置: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屋顶对室内居住环境的影响都特别大。因此,可将屋顶做成坡屋顶的形式并加保温层,选择材料容重较小、导热系数低的聚苯板等做保温层等。另外,对于二层以上的住宅的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后方可施工。

1.1.3新农村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有多种,其中以低层独立式和联排式为主。

(1)错位组合。在一般的排列方式上进行错位排列组合,这样可以设计出多种风格的建筑,比如V形、L形以及锯齿形等。在不改变原有宅基地面积大小的情况下,错位组合是获得多种体型的最常用的建筑群体组合方式,其施工方式与一般的排列形式是相同的。

(2)梯形插入。通过变化某些宅基地的形状,并作为过渡体块,改变拼接体的朝向。这种不需要大幅度变换宅基地的手法是较为有效的,对庭院空间领域的创造和围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不至于影响单个住宅。

(3)错位断开。打破单一的里面构图,在较长的拼接方向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断开,起到空间的关系活跃、丰富空间邻里的作用。为了很好地起到活跃构图的效果,在建筑住宅的组合群中,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摄入诸如活动室、商业建筑或学校建筑等,同时在层高和平面的形态控制上进行适度的调整。另外,新农村的建筑空间具有很强的领域性,村与村之间的界限比较明显。建筑空间的领域划分可以通过牌坊建筑、单品或组合雕塑、形色各异的地面铺装或景观绿化等景观构筑物来划分。比如在商业街或邻里住宅的入口处,设置围合构件如建筑院墙或围墙等,在起到增强场所感和标志性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限定特定的领域和功能空间。

1.2街道空间景观

我国农村多数的街道景观设计大都遵循当地的自然特点,利用地势特征和河流湖泊等环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体现出农村景观的自然性。

1.2.1标志点标志点是农村象征的代表,比一般地区更能让人们记忆,可识别性较强,还可以让人们对村庄流连忘返。因为形成的年代不同,传统村落的空间标志有着更深刻的人文内涵,也有着时代和历史共同的标记,例如历史文物和纪念碑等。另外,反映历史、风俗、文化、地理的典故和地名可以作为标志。在街道中,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志可以是建筑物,也可以是时间久远的名木和古树等。

1.2.2特色空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的需求条件下,可以逐步形成完善地区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地方特性。例如,在北方地区多是开敞明亮的布局空间而在南方会出现深弄幽巷的现象。然而,在广东和闽南一带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骑楼,建筑的全部或局部被架空,沿街的公共建筑底层可以让人们进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活动空间。这些建筑特色都可以被新农村的街道建设运用。

1.3农村广场景观

因为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在中国传统的聚落布局中出现了不少的非生产性场所。比如: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央就有一座约10m×12m的圆角房屋,在室内没有发现一件生活用器,这座房子不是生活居住用房,应该是某种非生产生活的房子。我国传统聚落的核心场所一般都位于中心地带,具有商业集散的功能,同时是居民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场功能也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多个功能变成了现在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共活动场所的存在可以满足居民在生活、生产和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应该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文脉继承等因素。

1.3.1广场设计要尺度宜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设计应首先考虑“尺度宜人”问题,不要盲目的讲究“大”,广场所服务对象是村民,要针对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设计规划。目前,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多为留守的老人、孩子、妇女等弱势群体。因此,广场功能设计要多为此类人群考虑。

1.3.2地方特色和文化的传承广场设计应具有特色性和文化性,能够体现出村庄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例如诸葛八卦村,位于金华兰溪,曾在1998年被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村。村庄中有一座根据阴阳八卦设计的圆形广场,至今保留完整。广场的一边是居民的活动场所,另一边是水塘。

1.3.3广场绿化把广场的风格、形状和功能作为布局依据来设计广场绿化。比如,要增强广场的层次感,可以利用高大的灌木和乔木作为主体和对景;活动人数和面积小的场所适宜采用草皮;公共场所要满足多数人同时进行活动的要求。

2新农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层面

2.1物质文化景观

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指新农村设计中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包括新农村的地形地貌、绿地、水体等要素。地形地貌是农村景观所处地域的特征,例如平原的开阔、丘陵的节奏感、水乡的缠绵意境等。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只有结合地形地貌,才能建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环境。绿地则是景观及一切环境存在的基础,植物经过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给环境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另外,有水的地方便多了一丝灵性,新农村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存在为整体环境增添了一些生气。人工景观包括景观设计中建筑、街道铺装、街道小品、广告导向牌等一些人工因素。色彩和材质都是审美感官对象的属性,在做街道的路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街道路面的色彩、材料以及质感。在农村有一种常用的排水系统,即水渠,通常用于雨水和家庭的污水排放。现今新农村的建设中,在铺砌材料时最好不要使用水泥进行铺砌,而应选择当地的材料。农村街道小品的特征应区别于城市的街道小品,例如现在很多农村引入多数的不锈钢和欧式雕塑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而应该引入具有乡村景观特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雕塑。在农村通常在建筑的墙面上采用涂写的方式来做宣传或是商业广告,里面包含了一些人文特征和历史因素。我们还可以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对农村的宣传栏进行设计,使其形式和材质都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合。

2.2非物质文化景观

非物质文化景观以景观中人的行为为主,通常表现为一定区域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娱乐和风俗习惯等文化活动。不少的农村居民在街道上纳凉、游戏的习惯至今仍在保持。街道空间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因为它积淀了非装饰性的历史。设计者只有掌控住这种积淀,才能有效地进行设计。在已设计的空间范围里存在一些明确意义,即是接受或排斥某一特定的群体习惯、风俗。如果让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准确地运用并传达出预期的信息,就要在设计中做到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符。为了保持街道的活力,在营造街道景观时可以在沿街位置尽可能多地布置多功能的建筑。

3结语

第12篇

喜爱水是人的天性,一所水景豪宅的价值不言而喻,步入炎炎夏季,我们更渴望在水一方的清凉生活,事实上,豪宅高品质的“水生活”,意义不仅在于对水景观赏性的重视,也在于对其娱乐性与参与性要素的考虑,无论是引水造景,还是活水如宅,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置。想要从身体到心灵的全万位地体验水,更需要在多个角度,设计好我们亲近水的载体――水景庭院、泳池、SPA池、温泉池乃至水岸家具,等等。

一个好的水环境会情境相生。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不仅是水景设计的三大要素,也是让我们步入全万位“水生活”的三重境界。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真正的水景定能以多样的形式、多变的色彩、各异的风格满足我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心理上的多样化享受。观水、亲水、淋水――当豪宅步入水的三重境界,生活也因此步入清凉一夏。

观灵性

观水:灵动意蕴造水景

“水,活物也,园林之血液也。”没有水的园林缺了点生气,而没有灵气的水则是一潭死水。水是很多建筑景观的“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是自然的湖泊、池塘、溪流、山涧或者是人工的瀑布、喷泉、叠水、溢流,水都以其形、质、色,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辉映,构筑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一所房子的水环境贯穿着建筑的全部,包括大社区、公共庭院、私家庭院乃至室内空间各处。水环境之所以成为景观,是因为巧妙的设计构筑了诗意的镜像静态的水,平静、幽深、凝重,以影入画;动态的水,明快、活泼、形声并茂,可以缓解、软化硬质的景观。水景能为环境带来生机与灵性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唯有令水的特质与建筑特质,以及生活的特质相互呼应,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意境。

临水社区山水别墅的理想样本

与水为邻,依山而居,向来是人们居住的理想境界。自然水景便是与海、河、江、湖、溪相联系的一种生态水景形式。占有这类景观的住宅,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也是国外通常定义的豪宅标准――山水别墅。

水景赋予住宅的生动意境,首先建立在对自然生态、地势植被、气候环境的尊重上。事实上,目前人工水景与自然水景是水景住宅并存的两大趋势。自然水景的优点在于没有建筑成本,但难以按照意愿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是污染的;而人工水景能充分融合自然,在安全的水域中,还可以让人参与其中,体现亲水性。

自然水景的设计必须服从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充分考虑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等全方位的观赏条件。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性。驳岸可以有规则式和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若能利用缓坡与植物造出自然的坡度,让步行道与水面若即若离,形成曲折分布,更能体现建筑“亲水”的特性。

庭院为媒 打造小水景的多级层次

“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庭院是别墅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别墅生活的意义所在。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季节,若能置身自家庭院的绿荫下,见到清澈的池水,听到潺潺的水声,风凉送爽、暑气顿消。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借助水的动态效果,水景能使居住氛围更充满活力。

好水景三要素

在业界专家看来,好的庭院水景需要三个要素:驳岸、植物与想象。水泥墙上的水线是水景的大忌,因此水景的容器――驳岸处理非常重要。需要尽量运用树木、水草、坡度设计或通过水面与池边适度高差,营造舒适自然的水景边界,软化水泥或喷泉带来的人工的强硬感觉。植物是另一个要素,因为它能遮盖水泥、石块等硬质表面,更能令水景充满生机,在水面上或水边栽种植物,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生长的水生性植物,针对北方城市缺水的现实和气候特点,想象也成了打造水景的一种工具。事实上,社区水景以小为宜,但可以通过设计给人以景观延伸的想象空间。就像在自然界中,由水生植物和水冲刷出来的环境,给人水的感受,从而以少胜多。

水景元素全接触

1、溪流

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溪水忽隐忽明,令人如身临自然。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设计/Edgewood Landscape)

2、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浅水池池底还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摄影/菲菲)

3、瀑布跌水

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跌水则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设计/Edgewood Landscape)

4、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因此,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做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处于平静状态,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设计/Banyantree)

5、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的控制是打造喷泉时的关键环节。(设计/Freestyle Pool Design)

6、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设计/EdgewoodLandscape)

水景维护知多少

水景设计需要许多心思,但水景的应用,若无法好好维护与治理,即会变成浑水和污水。特别是对没有按自然水理设计的人工水体,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乎无自净能力,若加上外来物质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养化,最终使得水体变得浑浊不堪。

目前水景的问题主要在于在设计时,缺少同步治理的考虑。防渗处理问题尚多,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防渗处理,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从而破坏了底质系统。

理水的方法有物理方式、化学方式、微生物方式、曝气充氧等多种途径。其中,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和底泥疏浚是常用的几种物理方法,这几种方法效果显著,但无法做到根治污染。使用投加化学灭藻剂来杀死藻类的化学方法,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曝气充氧也是一种可行的能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办法。而在景观水水质恶化的时候,投加适当适量的微生物,

或者投加PSB(一种理水菌种),都是需要极强专业性与费用较高的方法。

水景配饰大搜捕

庭院是徽缩的园林,庭院水景不仅是一方水色,更是主人个性与居室风格的延伸,水景方案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心情,绿植品种和山石种类都可以自己搭配组合。水艺雕塑则可与任何大小的庭院水景室内水景融为一体,激发人的灵感。水岸旁的户外家具、摆设也是使庭院水景萌生个性的必要手段。

花盆

花盆具有可移动性和可组性,能巧妙点缀环境,烘托气氛。花盆用材,应具备有一定的吸水保温能力,不易引起盆内过热和干燥。此图中,艺术花盆使用珍珠色贝纹理,更突出了水岸边的海风风格(Fabienne-lastis)

涌水台

造型质朴的石质小型涌水台具有不断流水的功能,其潺潺水流不仅让庭院水景更有灵动性,其本身也十分易于安装,小巧的体积令其适宜被安放在各种的空间之中。(Cactose)

灌溉龙头

用竹木制成的户外灌溉龙头,造型质朴而原始,既是水景旁的一大装饰,也具有方便灌溉,洗手等实用功能。

水艺雕塑

雕塑小品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同时赋予水景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通常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水边适合采用铜、铁艺等防水材料作为雕塑介质,本图中栩栩如生的纤细人体形象,十分适于摆放在例如游泳池等园景之中。(Garceoo Oostkamp)

室内水景 造就流动的空间

习惯了木家具的庄重严肃,合金装修的清冷洁净,不妨在家里尝试一下水景的清新活泼,感受一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美妙意境。在室内造水景,可大可小。如果室内的水景能借鉴室外景色,或者与室内环境气氛互动,最为理想,因此,通过通透的隔断设置,巧妙利用门廊、楼梯等衔接区域的空间;将室内使用的材料延续到室外,都可以弱化室内与室外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营造出一种户内外“活水相连”的水氛围。

感乐趣

亲水:动静皆宜在泳池

就像虫有向着光去的趋光性,鸟有迎着风飞翔的趋风性一样,人也有着天生的亲水倾向,亲水性是水景的最高境界。戏水道、涉水池、鱼塘、泳池都是止我们亲近自然,感受清凉的必要设施,而其中,又以功能多样、类型丰富的泳池,为实现“亲水”的王要设施之一。在现代意义的豪宅中,泳池几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泳池设计 构筑豪宅风景

私家泳池不仅仅是一个放在私人庭院中装满水的容器,它应该既能满足业主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又能成为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美观与实用兼得才是真正好泳池的标准,泳池的美来自于泳池与周边环境的景观设计,泳池的色彩、形状、位置、露台的铺地材料、植物的种植,所有这一切都与成功的泳池景观设计有关;而泳池的实用,主要指的是泳池的水温、水质等卫生状况是否达标,因此,泳池的循环过滤系统和净化消毒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

泳池建造需“三宜”

泳池的形态、材质、功能缤纷多样,但唯有“天时、地利、人和”相宜的泳池才能为生活加分,否则,则可能成为生活的烦恼。泳池建造需“三宜”,即适宜住所的气候生态环境、建筑物形态以及我们自身的功能需求。事实上,住宅泳池设计和建造在一些发达国家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美国这个行业每年有90亿美元的产值。建筑师、规划师、泳池承建商以及有关的专业承包商都应该尽量了解泳池所处的具置、环境及业主需求,才能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

泳池令我们联想起温和的气候和田园般的生活,然而,泳池这种特殊的休闲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地理位置。泳池遍布于沿海地区,而不在内陆地区,这表明泳池不是大海的替身,而是现存的沙滩文化的升华。在缺水或寒冷的地方,建造户外泳池,则更需要勇气。带有玻璃大棚的泳池或室内泳池,则能帮助改善泳池在气候环境上的适应性。

泳池的设计并不是从建筑商那里随意选择一个设计形状那样简单,相反,应该从泳池所处位置出发,结合自身风格,量体裁衣,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安排在前院,面对客厅的泳池,是住宅“门脸”的构成部分。由于具有更多的社交功能,通常可以设计更多装饰性元素,令其兼有“倒影池”的功能,建筑物的形态与泳池也因此更需相互呼应。安排在后院的泳池,休闲性更强,因此设计可更自由地体现业主的需要与个性。

业主计划如何使用泳池同样重要,比如,规划的泳池是作为锻炼身体用还是作为一个读书和进行日光浴的地方在泳池中是进行一般的水上运动还是专业的游泳训练?泳池更需要起装饰作用还是给庭园增添一个水景?一个顶级的泳池诚然可以兼有多项功能,但对某项功能的侧重依然不可避免。

让泳池穿上哪件时装?

很多人对泳池的要求就象对时装一样――除了最基本的功能,还必须能够表现出泳池主人的风格和品位。

人们喜欢的是与自然环境水融的游泳池。这些泳池均采用许多的技巧来强调植物与水的共生关系,如修建不规则的池边、人工小岛或人造瀑布,又或是用岩石分隔开的天然海滩。因此,一些泳池拥有天然的形状,有的则人工雕凿的痕迹较重,或者两者在视觉上叠映生辉,相得益彰,但无论如何,泳池的建造,需以特别明确的设计思路,来获得一个别致的景观。设计者需要充满想象力地将环境改变或者从整体上将这些人工作品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不论是都市风格、市郊风格、海岸风格或是乡村风格,都应该巧妙利用周围的自然地形和色彩,让泳池成为大自然的景观,并且表达出主人强烈的个人特色。

最顶级的泳池在规划设计的同时还考虑到了住宅的建筑艺术和庭院的景观。泳池的色彩、形状、位置、露台的池边石甚至植物的种植都与之息息相关。要建造高水平的私家泳池,应该对泳池所在的场地特点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泳池和住宅庭院的联系。并且一定要关注对于一个高水平泳池所必需的细部处理。正是这种细节处理使得泳池的造价变的差异很大,而恰恰是这种差异才让泳池与众不同。

人性化泳池,维护休闲生活

想拥有一个运作可靠,维护简单的泳池,选择专业的泳池建造商非常重要,因为泳池结构复杂,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材料及工艺。建造泳池前必须考虑两个关键因素泳池结构的可靠性和泳池水质的过滤维护保证。除以上考虑的因素,泳池的深度亦会影响到在使用泳池的舒适程度,而且泳池结构必须能适用各种气候的变化,同时易于安装。

新型的泳池结构

目前在美国最广泛采用的是“金属结构池壁+衬式防水结构”的优化体系。该体系以经过防腐、防锈处理的金属材料壁板进行现场拼装形成池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化生产精度高的优势,提高了施工速度和结构可靠性。相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泳池,这种材质的泳池结构可以变化出任意形状,很容易符合最复杂的建筑设计,而且,泳池溢水沟会随着墙体曲线的变化而变化。与钢结构池体相配套

的“聚乙烯防水内衬”是美国20世纪50年明并开始普及的新型防水构造,衬式防水构造能将防水层“外化”到表面并与装饰层合二为一,从而消除了隐蔽施工给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带来得隐患,提高了泳池寿命,成为目前欧美国家最为流行的私家泳池防水方式。

创新的维护技术

泳池的技术上首先要解决的是水的循环。传统游泳池水处理采用砂缸过滤,有很多管道,布局复杂,有漏水的隐患,而目前的新技术采用膜过滤,又称无管道过滤,通过电机、水泵运转产生真空负压,把游泳池里没有过滤的水从右边的进水口吸到过滤器里,经过膜过滤后,再通过出水口回到游泳池里,整个泳池的水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立体循环。这种方法还省却了水处理房,另外因为没有管道,可以杜绝漏水。

对于水的消毒,现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氯消毒。传统游泳池消毒主要用液态漂白水和漂白粉,这两种消毒液比较经济,但在阳光照射下,分解很快。新技术则采用固体氯片,将药片放在过滤网格上,通过水循环将药带进泳池,慢慢释放、体感舒适。

个性装配打造顶级泳池

几乎没有其他建筑能像泳池一样突显出休闲文化的魅力。尽管有时候泳池可能扮演着与宗教、景观或体育相关的角色,但泳池的概念几乎总是与休闲时光紧密相连人们享受着在阳光下身着泳装的乐趣,此时唯一关心的就是在冰块还未被烈日融化之前赶快饮完杯中的鸡尾酒。而此时,泳池的品质显得至关重要。无论是石材、砖材、瓷砖的贴面,还是独立的水疗池、多问的淋浴室,包括设计独特的四周环境,甚至是泳池本身的结构等都能够突出泳池的个性。

泳池照明:点亮水的魅影

傍晚甚至午夜时分畅游一番对泳池主人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享受。月光下,精心设计的泳池和周围景观的灯光照明无疑会大大增加气氛和情调。可以说,泳池主人总是更多在观赏泳池,而不是真正下水游泳。在泳池周围或是水中布置一些灯光,将大大增强夜晚的观赏效果。

早期的泳池设计中,最多就是在水下池壁安装几盏灯具。如今,随着低压灯具和光纤技术的发展,泳池照明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过去10年间发展起来的光纤科技。这种照明系统的灯具位于远离水池的位置,通过光纤把光源传导到水下。如果灯的亮度足够大,光纤的品质优良,就能把整个泳池照亮。这种照明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台阶、瀑布之上。

按摩水疗:按摩、热水浴和游泳的完美结合

很多人都喜欢浸泡在热水中,享受热水和按摩带来的乐趣,这种带热水浴池和按摩浴池的泳池在欧洲的很多高档宅邸中随处可见。因为它的存在,使得泳池的健身功能拓展为保健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水温超过31.6℃的时候,热水泳池和按摩浴池才有理疗的功效。按摩浴池和热水浴池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水温,如果池水的温度高于32.2℃,通常被看作是按摩浴池。此外,热水浴池的池壁主要由木头制作。

大棚泳池:尽享透明阳光

对于建在室外的泳池,我们可以考虑给它穿上外衣,做个大棚用以遮挡夏天炎炎的烈日。在不使用的时候,也可加上泳池盖保证水面的清洁。在室内的泳池,则可以增加一套恒温加热系统。这样,您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享受到游泳的乐趣。

负沿池:风景无极限

当泳池旁已有水景时,设计师一般应用“负池沿”的手法建造一个泳池使之与邻近的水体融为一体。应用这一技术的泳池成功地将原来的自然海洋景观引入到住宅的后院之中。

地下泳池 通向隐秘花园

相比较户外泳池与室内泳池,在地下做泳池是一种更为节省空间的办法。一个好的地下泳池,其氛围感与舒适度都不亚于地面泳池,如果能合理利用采光,它还能兼有户外泳池与室内泳池的多种优点。由奥地利The Next建筑师团队以富于创意的建筑精神,为古堡主人构筑的这个地下泳池,不愧为这方面的典范。

19区是维也纳有名的富人区,然而,当地的建筑条令却明令禁止在花园中搭建永久性建筑,热爱游泳的主人,建造一个游泳池的梦想几近落空。The Next建筑师团队却发掘了另一个可以被开辟出来的地方――地下。如今,主人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游泳了。在这个带着倾斜墙体的地下空间中,柔和的灯光透射着不同颜色的光韵,水族空间的典型特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容易清洁的瓷砖、经过喷涂的水泥与柔和的木质地。泳池因此沐浴在朦胧而梦幻的氛围中。

这种氛围让人联想起亲切、私密、个性等那些普通泳池难以企及的特性,它的那些人性化的考虑与细腻的装饰更让人感觉这像是一个起居室,而非游泳池黄色石膏板后遮掩着一个日光浴室,其中还有插座、电话和可以摆放立体声音响的家具,后部则设置了一个小厨房。

水岸家具 成就度假生活

水岸家具,能令户外泳池边的生活更为舒惬意。休闲性、防水性与防晒耐蚀等性能是一款优秀水岸家具不可缺少的指标。设计出色的水岸家具,还能成为泳池边的点睛之笔。

沐温柔

沐水:平衡身心享SPA

也许您不喜欢游泳,或者累了一天已经无力再游。是否愿意闭上眼睛坐在那里,享受一下热水的冲击按摩。水,作为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其理疗作用在近年来被深入研究与开发。潺潺流水,化为一种种新的生活方式,进入家庭;水疗、按摩、温泉无不以温柔的方式呵护着我们的健康,平衡我们的身心。与此同时,SPA水疗池、地热温泉池、户外按摩浴等,也构成了家庭水生活的新境界,让我们沐浴在水的生命肌体之中。

SPA温泉 沐浴新境界

水是SPA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桶浴、湿蒸、干蒸、淋浴及水力按摩浴等,没有水就不能做SPA,而且必须是活水,如温泉水。选择在有地热温泉的地方建SPA,无疑最为理想。然而,即便没有天然温泉资源,也可以通过电动化装置,在家中建一处私人SPA,随时随地感受水疗的快乐。

人们总是更愿意在寒冷的天气享受室外热腾腾的温泉。在户外,无论SPA池建在哪里,露台、院子里或是未开垦的土地上,都需要有一个结实的地基作铺垫。一般来讲,至少能承受每平方米450公斤的重量。池子的尺寸决定实际占地面积。排水装置同样要提前考虑。

在安置温泉浴缸时,要结合周围的景色特点,这样整体氛围才不会显得那么唐突,庭院的角落、凉亭、藤架下是安置泡池的最佳的场地。SPA池边最简单的装饰方法就是摆上颜色鲜亮的花和四季常青的植物,可以用造型可爱的爬藤植物、灌木作为背景。

隐私是泡温泉放松的前提。对于面积小的花园,在靠近篱笆或围墙的地方建造SPA池是保障隐私的最佳途径。在大一些的花园里中可以为SPA池建一个凉棚作为隐私庇护,或是在周围种上高大的常青植物,围起爬满蔓生植物的篱笆。SPA池上方最好有凉棚,以遮挡住楼上邻居的视线。相比户外SPA水疗池,室内SPA池更具隐私性,也更适宜多样的天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