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语文优秀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这一学期出勤准时,正常教学时间是全勤,从没无故旷工。
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良多,最起码算是初步了解了新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力,提高了能力。还有许多不足,如与学生相处还不够自然融洽,还不能教学相长,还不能多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所以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在指导阅读方面方法还不好,需要加强学习,向其他优秀老师借鉴.下一学期,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一、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实践中,我们将教学设计为这么几个部分:
第一阶段:“放羊式阅读”。这是第一节正式的阅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进阅览室。一是考察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能主动整理书本,不乱动),如果有不足老师会马上予以制止,并进行适时的总结;二是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的笔记,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以后的对症下药提供参考。
第二阶段:主题性阅读。在这阶段我们让学生明白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同时给学生规定,一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准备笔记本,边读边记,每节课都要有读书札记。二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规定主题进行阅读。
第三阶段:研讨并确定阅读成果展示课。
二、阅读教学展示课的教学实施
2009年12月10日,青羊区“实施教学改进,构建现代课堂”高中语文研讨会在树德协进中学多功能教室举行。针对学生们学习和领悟到的新东西,教师也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一场名为《突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展示课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学校高2012级五班的同学们在课堂上纷纷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和阅读成果。
课后收到的五十余份《现代课堂听课观察反思表》记录了老师们在听课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有老师这样写到:“平和安宁的课堂更让人感觉冬日阳光的温暖,虽然它也许不如夏日阳光的热烈,但我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深邃,有意义;互动,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更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开放,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脑子互相交接,然后反复集成的智慧,让每个人拥有十种思想”。
这一节课让学生体会书本交流的乐趣、与作品对话的感动、与同学分享的喜悦,从而为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陶冶高尚情操打下坚实的基础。树德协进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牟佳与认为,“新课改”重在突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将逐渐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语文阅读课进行的积极探索,求新求变,完全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成都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程一凡老师指出,树德协进中学的语文阅读课注重了学生的思维参与,不仅有思维的宽度,更有思维的厚度。对学校新课改理念以及“实施教学改进,构建现代课堂”的探索表示肯定。
展示课结束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年级各班则开展了多种主题式的阅读,分别给学生规定阅读的主题,在完成任务后才同意学生看自己爱看的内容。比如,为配合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摘抄相关的论据;为加深对细节描写的认识,要求学生摘细节描写;为迎接考试,让学生摘录复习方法等。
同时,年级备课组还经常根据需要,让阅览室阅读和教室阅读交叉进行,但主要还是以阅览室阅读为主。各班都在教室里建立了读书角,各类书目由教师开出,同学自己从家里带来放在教室书架上,教室的阅读以一些短篇的文章为主,侧重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希望在交流中撞击学生个性阅读的火花,培养学生用心读书的意识。
三、阅读课实践中的一些反思和启示
阅读课的开设不是应付新课改的权宜之计,更不是教师偷懒的表现,在阅读课中我们体会到:
1.教师对阅读课的认识必须正确,要将阅读课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语文理念的一种实践,是语文走出课堂的尝试。
2.教师要作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兴趣。所以,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必须及时指正学生存在的不足,要从最简单的行规抓起,告诉学生阅读的规矩。
3.教师还要及时地作一个评价者。在批改阅读札记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札记是非常有价值的,那么就应适当地进行表彰、展示,让学生体会到被承认的快乐。而不能随意地打个分数就草草了事,这样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及时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更是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一种激发。同时,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通过评价给学生的个性阅读以充分的肯定。教学中,年级组除了复印张贴优秀札记外,还组织学生刊出优秀札记的手抄报。
4.教师还应作一个参与者,要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要给学生做出榜样。在阅览室里,教师除了及时督导学生,防止学生不按要求阅读外,还要自己认真阅读做笔记,并将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学生一起展示,给学生一个示范。在教室阅读中,教师要参与阅读,参与评价,也要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告诉学生。
5.阅读课的开展也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图书资料不足;阅读学习的课堂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化;阅读课学习的评价有待改进。但这毕竟是一个积累、交流、分享的过程,在取得经验的同时,我们需要有试错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坚毅。
6.阅读课的开设对学校规定课时的完成似乎有一定的冲击,但从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反馈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较快,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语文成绩的提升较快,所以我们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大巧若拙的事情,在下期我们将继续开展,并通过一至两次大型的活动,集中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这个话题,积压在心里已经很久了。我想,从两个维度来谈谈,也许还能够比较到位地把自己的想法谈清楚些。
一、宏观评析维度
到目前为止,全国卷及绝大多数的省市卷仍是这样的模式:基础板块+文言文阅读板块+古诗赏析板块+翻译默写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语言运用板块+写作板块。而且,每个版块的命题方式和数量也都基本一致。如,正音辨形、病句、成语运用等仍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文言文阅读仍大都是三个四选一的客观题加两三句的翻译,古诗词鉴赏仍多是三道肢解式(一般要涉及诗句、技法、主旨等)的主观赏析,现代文阅读仍是两类文本肢解式(由词到句、段、篇)的主观赏析、探究和评价。语文高考命题到底是否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呢?当然是需要了。关键命题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等要是开放的、动态的、能力化的,绝不能把需考察的内容僵化成固定的板块和模式,定型为十几年都没什么变化的“死规矩”,以至于对中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都构成严重危害。现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可以不用心地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了,只要手里有一本练辅和一本考辅(当然必须是备有答案详解,便于照本灌输的)就可以压着学生从高一考练到高三,就可以把以考练代真教学当日子过了。这样的伪语文教学,成绩往往还比较理想呢,还会受到校领导(当然大多是不懂语文教学的)的表扬和器重!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哪怕就是学校的保安人员,也都是可以照本教高中语文了,还可以照着高考试卷的“模子”编制考试题呢。理由很简单,高考试卷模式化,“教辅”和“考辅”资料都“高仿真化”,这“两化”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流水线”式地作业了。这样一来,高考考什么就教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考练,教师整天按着一个“模子”教和考,学生整天也就按照这个“模子”练和考,眼里根本就没有“语文”,没有“人”,不讲究语文教与学的本质规律,不考虑学生思想、个性、头脑、人格、品格等的健康发育,也就更不用说“民族梦”对自主精神、健全人格、创造品质的需要了。尤其是作文命题,也是动辄五六年甚至十来年风行一种题型而无大突破,而且总是从命题人自我感觉出发,从解读某种政治的需求出发,严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比如,先是风行六七年的话题作文,接着是风行六七年的“解说文字+命题”,现在又开始风行“新材料作文”了。所命制的作文题大多是考生打心里不愿意写或不大会写的题,逼着考生在那里“挤牙膏”编造骗取高分的“假话”,做“人形鹦鹉”(叶圣陶语)。同时,这种一段时间内形式相对稳定的模式化高考作文命题(据专家讲,这需要有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也给猜题、押题和考辅资料泛滥创造了机会和环境,从而也导引、助推着一线作文教学及考练的极端应试化,只求“高仿真”和“高分数”,根本就不顾及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真发育与真提升。
假如高考语文命题能够一改僵死的模式化,不再总是死守着这个“模式化”来小修、小补、小改进,而是彻底实现动态化、能力化、素养化,在课标、大纲和考纲的范围内,每年在试卷的板块、题型和方式上都有所取舍和出新。同时加大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核力度,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至于高考作文命题,则从考生的思想与认识实际出发,年年有新思路、新样式,且能最大化地激发起考生的写作欲,让考生写真作文,表达真我。比如,直接利用试卷上的阅读材料来命制改写、续写、读后感或评之类的作文试题,让考生自然地写、真实地写、有趣地写,写出真我。
二、微观评析维度
1.字词考查“是”与“非”
高考要考注字音、正字形、成语运用。这该不该呢?显然是应该的。因为,假如高考真的不再考查这些基础性语言知识,一线教学真的就会毫不客气地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可以想象一下,那对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将会构成多么大的危害!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就该年年都用这一板块的命题方式和题型,更不等于说年年都必须要考查到注字音、正字形、成语运用这几个方面。长期僵化的“ABCD四选一”,结果就把注字音、正字形、成语运用的教与学搞成“ABCD四选一”的教练考模式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长期跟着感觉走,半透明地“猜加蒙”,而不是回归词典和语境,踏实、认真地去深入理解、体悟,更不是充分调动生命积淀地用心学习和探究。所以,就会造成这种可悲的现象:任你高考连年不断地考查,学生字词基本功最终还是一塌糊涂!理由也不难理解,就是学生只是为了死尅、死蒙地多得几分,而不是为了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更不是为了提升自己。再有,为了考练好字音、字形、成语、之类,“死记硬背”全线下移,高一高二年段就忽而一个“多音字辨识集合”“常考成语训练集合”,忽而又一个“病句训练集合”,就好像一个个“死冰冰集装箱”不断地砸向学生,逼迫他们生硬地死记强背,死命地做考练试题,也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痛苦。长期如此乏味低效地死考练、死记背,直至把学生搞得反感至极,甚至今生今世都不想再提及注字音、正字形、成语运用。
假如高考命题人不是为了追求阅卷省事省力以及所谓的客观评分,而是回归语言文字学习的本质规律,结合语境来设计更灵活的题型,或者每年都在注字音、正字形、成语运用这几项中有所取舍,都能够在动态化、语境化、能力化上多下些真功夫,也许就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危害了。
2.病句考查“是”与“非”
病句该不该作为语文高考的一个考查点?肯定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年年都是“ABCD四选一”这样考查方式,实在是危害深重。课堂上,教师常常置课文里病句于不顾(也许教师也看不出来),不去教学生结合语境去辨析病句,而仅仅是一味地在考练试题上练来考去。学生的意识都被牵引到死练死考为分数上去了,而对课文里和自己身边的语病现象却浑然无知,尤其是对自己口出和笔下的病句更是毫无觉察。不仅如此,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同学交流、口头答题、整理笔记等环节,更是常会出现词不逮意,语句不连续、不规范等现象,而师生对这一切也都漠然无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高考命题方式出了大问题。这种命题方式导致一线师生只有在考练“ABCD四选一”时才意识到病句的存在,而在其他场合却无视病句的存在。此外,由于学生周围的语言环境长期“雾霾”重重,且学生远未形成自觉矫正身边及自己的语病的意识,因此这样的高考病句考查试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谁的心态好、运气好和感觉好,谁蒙得就对!对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几乎没有什么好作用!我的教学经验就证明,语文功底越好,想得越周延的学生往往就越会在这道题上丢分。
如果病句板块的命题能实现语境化、生活化和能力化,与学生的课内外生活相融通,恐怕学生就不会被考练得恨之入骨了。非但不是如此,反而还会在自己的课内外生活中处处主动自觉地留心语病现象,绝不至于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其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也同样会处处有不规范的语言现象。高考的病句考查题命得活,教师就会活教,学生就会活学,进而养成主动留心、自觉纠正的意识以及把重视语言规范当日子来过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又怎么能够真正提升规范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素养呢?就算社会处处都充斥着语言“雾霾”,恐怕扭转这种局面也应该是有希望的了。
3.文言文阅读考查“是”与“非”
高考该不该考文言文?这无需回答。关键是高考命题专家把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判断和评价等仅仅命制成客观题,供考生半透明地猜想、判断,而且十几年都死守着这一模式无大突破。《高考考点说明》的总要求确实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考查点是“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尤其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几点,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命制“ABCD四选一”的形式。这样命题,根本就无法考查出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真实能力,充其量就是在“猜谜语”,即解码命题人张冠李戴、偷梁换柱、打时间差、以偏概全之类诡招。这样考,一线就“高仿真”地这样教,几乎不问文本的思想文化底蕴,更不做赏析和评价了,“教考练”全盘浅表化,而且愈演愈烈。还有一点,就是年年考文言文翻译。有没有用呢?对一线教师扎实教学文言文应该是有导向价值的,但是这又导致一线文言文教学陷入另一个误区,即仅仅把死板的逐字逐句翻译等同于文言文教学。这起码有两点不妥:一是有些文言文还是不翻译的好,学生摇头晃脑地美读,享受着呢。比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自《兰亭集序》)”这样的美句,翻译成白话文不亚于在人为糟蹋美文!二是有时会把原文的意味给翻译走了或淡了。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谨诺”一般资料仅仅翻译成“行”,这就把意味翻译走了。这句话中的“谨”字有君尊臣卑的意味,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里面。如果实在非翻译不可,那只好翻译成“张良很恭敬地说:‘主公,可以,我一定代您办好。’”之类。就是这样,恐怕味道还不够。再比如,“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引自《赤壁之战》)”这一句,很多资料都严格遵守后置定语须迁移的死规矩,把它翻译成“被烧死淹死的人马特别多”。其实,这句话的翻译根本就没有必要死守这个死规矩,翻译成“人马被烧死淹死的特别多”应该更顺畅一些;但是,学生这样翻译肯定要被扣分的,理由就是后置定语“烧溺死者”没有前移——我们的一线教师和一些考试指导专家就是在这样死教、死导和死评。严格地讲,就是翻译成“人马被烧死淹死的特别多”也远不够味,因为这里面还有“曹操的人马真是败得太惨了!”等意味,翻译时最好补上,译成“曹操的人马败得那个惨啊,烧死淹死的特别多,无计其数啊”。意味倒是接近作者了,但分数可能就被无情地扣光了。
假如命题能换一种思路和方式,把信息筛选、内容评价等命制成主观表述题,让考生真正去用心阅读、筛选、归纳、概括、提炼、评价,发表看法、表达态度,假如阅卷标准不是那么死规定,阅卷老师也不是那么死尅,恐怕一线教学真的就会返本归真了,也不会再那样浅表,平庸,无所作为了。假如命题者和考纲制定者还能够再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文本的写作艺术也有所涉及,那无疑会更有益于一线文言文教学的返本归真了。
4.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是”与“非”
高考要考查说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能力,而且还要照顾到文体类型,这无需再做任何争论。客观地讲,这个板块的高考命题要求也是符合教学大纲的,(大纲要求不再赘陈)只是命题的思路和一些试题的方式上出了问题。这样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严重忽视了“我读我品我悟我赏评”这个阅读主体,也几乎没有考虑文本阅读的本质规律、思维程序以及考生应考答题的操作实际。命题人总是居高临下地从文本里摘出几个词、几个句子、几个段落让考生解读、赏析和评价。其实,阅读文本是一个很主观深入的过程,至于文中的字词句段到底如何解读、赏析和评价,是必须要建立在阅读者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的。因此,高考命题者应该从考生的角度和思维路径来命制试题。比如,“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有味道的词语、句子、段落是哪几个?为什么?”这种命题角度的变化,会引导一线教学也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以学生的阅读思维规律为本来教、练、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见到考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首先就看命题人问到了哪些词、哪几句、哪几段,而后就直奔问题,肢解文本,只想着如何快速解题得分,严重忽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整体感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样的命题直接导致了一线课堂阅读赏析教学的极度仿真化、肢解化和伪读化,至于课后的考练和高三备考,则更是不知要甚之多少倍了。
顺便提一点,古诗词赏析也存在类似的严重问题,这里就不赘谈了。不过有一点,必须得重申,高考语文命题不应该一直仅限于读写能力的考查,而拒听力考查。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能力,“听说”能力又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运用语文的常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交际、交流、对话、评论、辩论等语言表达活动会越来越频繁而丰富,而且对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还会越来越高。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次读不明白,可以多读几次;一遍写不好,可以多修改几遍。而现实生活中,听往往只能是一遍而过;说也往往是一语道过,一般也很少会有人多次重复给听话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听说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和素养最迅速、最直接,也最真实的反映。然而,我们的高考语文命题却长期限于“读写”的圈子(作者并无否定需考查读写能力之意),这显然是严重缺项的,是畸形和病态的,也是“严重地不靠谱的”(程红兵语)。事实也无情地正告我们,高考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却不见佳。事实上,这种长期仅限于“读写”圈子的高考语文命题,已经导致中学语文教学长期“纸上谈兵”,进而导致语文教学久不见实效甚至低效、无效,致使广大中学生都成了严重缺乏母语听说能力的“偏瘫儿”。
5.名句名篇默写考查的“是”与“非”
名句名篇默写考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引导、激励一线语文教学关注名句名篇,注意夯实学生的经典文化素养。然而,现在的名句名篇考查却成了学生最恐惧的灾难,很多学生一谈到默写名句名篇就一腔怨愤,甚至高考刚一结束就撕书烧书以泄愤。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看,高一高二年段就一次又一次地把“课外名句集合”之类压向学生了,逼着他们数以万计地死记强背,并且一遍又一遍地死考、死纠正。高三年级,更是加倍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哪里还是美诗美文美情的享受,简直就是地府炼狱般地残酷折磨啊。没有诗文美感的享受,没有真心诵读的兴趣,没有文化视野的拓宽,没有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没有自觉和习惯的养成。高考几十年就只考上下句衔接(极个别省市有一定变化),学生也就只需长期枯燥乏味地上下句衔接地死记死背、死练死考了,谁还去考虑什么经典诵读、修身养性、活学活用、学文立人之类的事情。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1
北国的冬天,雪很大,但收获同样很大。在12月3日到2月2日,我有幸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基地的学习。重新思考过去两个月紧凑而充实的培训学习生活,我感触良多,主要总结如下: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情与责任并进,不破楼兰誓不还。
去年11月15日,校领导推荐我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经过广东省教育厅初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复审,我得到了难得的培训机会。接到复审通过的通知,激动的同时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激动,是因为在离开大学校园两年多后,又有机会回到大学校园吸取知识提升自己了;压力,是因为我心里清楚地明白,我们学校现在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大胆探索,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绝不能辜负了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激情与责任让我摆正了学习态度,不断鞭策我在培训期间争分夺秒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学有所成,成有所用,为我国职教事业奉献力量。
二、培训基地重视,科学管理,组织严密,保证了培训质量
培训内容精挑细选,无私共享资源。培训基地更提供了优质的培训环境,成立了包括邓春岩、刘长荣、郑玉才等知名专家、教授在内的培训团队,选定丰富的培训内容和专题讲座,在学习中,我时常被各位专家及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比如邓春岩院长幽默务实的教学风格、刘长荣教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张小芹老师耐心负责的敬业精神、刘策老师通俗易懂的授课技巧等等),希望自己能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另外,培训单位还将最新研究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资源,供予学员分享,提升了培训质量,学员受益匪浅。培训形式包括授课、讲座、交流会、工厂实习等,主要培训内容见附表。
三、我的收获与思考
1、学习现代最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师德水准,更新了教育观念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国总结出了非常好的经验,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我了解到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认识到中职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讲座,我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借鉴,少走弯路,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
面对职业教育正面临较严重的生产发展压力的客观环境,作为职教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通过学习郑玉才教授主讲的“教学改革研讨”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建设的探讨”等课程,让我开拓视野,郑老师还将对广东顺德梁球锯职业中学的考察成果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明白,其实要办成功的职业教育,找准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自身的办学品牌相当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规格为标准、以社会满意为目标,这些都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重要环节。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我们必须勇敢地承认客观事实,鼓起干劲,大胆开拓创新,夹缝里谋求发展空间。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通过学习刘长荣教授主讲的“专业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我突感眼前一亮,倍感三尺教坛大有作为。刘教授结合她在职教领域多年研究的成果,向我们介绍了在上海中德合作中职师资专业教学法培训班学习的有关学习成果,分别对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讲解,尤其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专项指导。目前,我正参与学校“钳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这些方法无疑如春风带来的雨露般滋润了我的心田,这一部分的学习成果将在我的教学论文里有所体现。而从刘长荣教授身上体现出来的尊重学生、把讲课当成是门艺术、严谨的教学态度等都是我必须努力去学习和实践的。
身为学校的学科重点培养对象,如何能够尽快地承担起专业课程改革的任务,是摆在我面前的迫切要求。在学习邓春岩院长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核心教材建设的研讨”的课程后,我体会最深刻的有两点,第一,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寻找出存在已久过时的、不合理的教学认识,比如什么才算得上是核心课程,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出发点是否合理,怎样教才能达到学生轻松学、老师轻松教、效果一样好的局面。第二,应该注意学生的"潜在性",教学的本位应该回归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无形中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两点要求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课程的设置上不仅必须要进行系统化的考量,更需要打破传统约束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智慧。
2、参加多形式的实践培训项目,夯实了专业技能,拓宽了专业知识结构。
在两个月的培训过程中,培训基地为我们学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素质培训项目,其中包括机械加工专业理论学习、微机软件机房模拟培训,学校实习工厂实操训练、重点技校及著名企业见习等。
学校学习,掌握了“斯沃模拟软件”及“mastercomx3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在机械加工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对普通机床的工艺编制到数控机床的使用及维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提供,加深了对机械加工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知识保障。另外,通过在学校微机软件机房进行模拟软件的培训,掌握了“斯沃模拟软件”及“mastercomx3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为日后在本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了知识储备。
实习工厂实习。在为期3个星期的实习工厂实操学习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自己的专业实操技能,主动要求增加实训项目,积极与学员交流实操经验,共同探索机械加工技能的魅力所在。期间分别独立完成普通车床加工、fanuc系统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加工任务;为了提高一丝的精度,不断想方设法改变工艺设置,做到追求精益求精。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最早一个到位,最后一个离开实习工厂,并保持全勤,受到实训指导老师孙磊、杨龙飞老师的肯定。
实训基地参观、观摩实习。培训基地还组织学员到校外进行交流学习。分别对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长白机械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为期3天的观摩实习。期间我体会到如下几点:
第一,参观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心得。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8年, 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连续十四年被评为“河北省先进技工学校”,曾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类)”,“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是一所以机电专业为主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也非常突出。通过现场 观摩学习,我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首先,该校办学规模较大,设备充足,以产教结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把企业引到校园中来,就近提供实习岗位给学生,即能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又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收益。其次,学校的文化建设贴近企业氛围,如图所示,实行6s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教学效果。再次,该校的课堂组织模式是实行小班模块化教学,学生轮岗实习,教学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学生学习质量较突出,培养成果明显,毕业生广受企业欢迎。最后,专业定位明确,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人才资源,收到了相当好的社会反响。
第二.参观山海关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长白机械有限公司心得。山海关桥梁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1894年,占地面积123。71万平方米, 是中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铁路道岔、钢桥梁制造工厂,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百强企业之一。秦皇岛长白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连铸结晶器及相关冶金设备、冶金设备在线离线检修技术服务、军品民爆等系列产品;是国家连铸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指定的连铸结晶器定点生产单位暨关键装备验证线,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期两天的参观,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体会到质量是根本,品牌是生命的深刻内涵所在,另外和企业有关领导探讨了企业树立品牌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在企业文化中实施品牌战略的实际问题,其次,更重要的一点体会是,接触社会需求,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为我们日后对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德为先,技术为辅,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高要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强调能够持续性发展等等。这些信息无疑为我以后的学生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2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年的骨干教师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回顾一年的工作,我觉得既忙碌,又充实。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一、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我订阅了包括《江苏教育》、《连云港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等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二、打造全优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备好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听课,听讲座,领会课改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撰写课后反思。回到学校,我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上。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改,虚心向名师及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做教具,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
(2)上课。我听了许多名师的课,发觉他们上课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懂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做练习巡视时,我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争取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3)做好课后辅导,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能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想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虚心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三、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发挥自身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培养新的教学能手。
四、反思工作,不断进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任教的毕业班在20xx年小升初考试中取的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考入实中与灌中。我写的论文《敢问作文教学的路在何方》获市三等奖,《构建优质课堂,让学生享受生活》、《作文的快乐教学之我见》等多篇论文获得县二等奖,另外我制作的课件《千克的认识》也在县优秀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我常常静下心来想: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醒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语文教学,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做得更加细和实。
一学期来,作为骨干教师,我不但在教学上有了长足提高,在理论上也得到了充实提高。然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特别是作为骨干教师,我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3
平日只顾埋头于工作之中的我,无暇驻足回首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曾走过的路,也不曾思考自己前方的目标在哪里。这个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楚州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收获颇丰。
在开学初,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把握机会,用心学习、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并克服自己的弱项,要多读书、多动笔。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一、认真学习,启迪智慧。
我聆听多位专家讲座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全身心的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被专家、名师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仅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所热爱的数学教学。
1、学会听讲、学会记笔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听讲,并坚持认真做好笔记,听讲什么?笔记记什么?怎么记?
刚开始,每次听“名家”讲座都似乎停不下笔,抬不起头,哪怕一个字都不舍得放过,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就失去了与“名家”思维碰撞的机会。
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听”和“记”都要有“重点”,那何为“重点”?
我个人认为:重点一,“名家”讲座的框架和思路,和重要观点。
重点二,经典语句,名人名言,为自己的实践找到理论依据。
重点三,值得进一步思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话或问题,便于课后反思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重点四,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名家”讲座自己的思考是什么?哪怕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碰撞的思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维。尤其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好点子”,便于回到岗位后的教学实践。
这样,我一边听、一边思考,一场场讲座下来,我的收获颇丰。
2、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说,“你得思考,光听不行!”今天当自己成为学生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句话——“你得思考,光听不行!”
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只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懈怠”了思考,而变得不愿思考,日久天长也就不会思考了。这又何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的现状呢?
张大冬老师的讲座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特级教师们一节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备课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无一不在警示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何等的重要,张老师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特级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反思”过去的理解就是“做错了,想想哪错了?怎么改?”或是“做得好,想想为什么会效果好呢,以后还要坚持”,片面的理解却让我以为这就是“反思”的全部含义了。
到底什么是反思呢?反思就是围绕某个问题多方面搜集“证据”的过程,反思就是反反复复地思考!反思要不断的质疑,关注“傻”问题;反思要不断的追问;反思要追求“合理性”、“存在性”;反思要关注细节。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自己与自己的内部对话),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在大家的启发和区内名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之旅。其中我通过一次在课堂中面对学生意外“生成”的处理,对教学任务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捕捉课堂生成与教学机智两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撰写了多篇论文。
3、爱上读书,增长“内功”
曾经我是个不太爱读书的人,去书店买书也只是会考虑买学生思维训练、练习册、教学技巧、教案集等方面的书籍,虽然在工作中也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但还是没有感到应该多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更深刻的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积淀自身的素养,锤炼自身的数学功底。
从刚一开始,如同“蚂蚁啃骨头”般艰难的读完《建构主义理论》第一遍,真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反复读了5遍后的如获至宝,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课程理念的理论基石便是《建构主义的理论》。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转变,方法的变革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都基于对建构理论精髓的把握。
随后我又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骨干老师的成长》、《教与学的新方法上、下册》等经典图书,还阅读了《名师备课经验》等图书,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还积淀了教学“内功”,也使我更加迷恋上了我所热爱的数学教育,真正体会到了数学世界的美与理,我会努力把我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的热爱也传递给我的学生,我们一同感受数学本身所独有的魅力。
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嗜好、一种习惯,如果几天没有读书,心里就会痒痒的不舒服,我庆幸:我爱上了读书!
二、研究、实践,教学实践,深思、肯干
“把握数学的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启迪我,投入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学生观。
“我听见过,就忘记了;我看见过,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而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让它充分发挥作用,才是真正有效地学习。
我先和建淮中心小学的陶老师一起研究设计了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对于这个内容似乎已经有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面积”与“周长”混淆,由长度单位过渡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
“怎么在学生头脑中有效的建立面积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经历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是我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深思,我们大胆实践:
(1)利用学生认知冲突,由“周长”引入,“一条线段可以围成什么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线”与“面”的联系,“这些平面图形除了可以研究周长,还可以研究什么呢?”“研究大小”、“研究面积”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开启着学生思维认知的闸门,在借助手势的交流中学生逐步清晰的建立了面积的`概念,体会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提供多种学具,使学生经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
学生在按大小给5个平面图形“排队”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其中有两个图形很难分辨出大小,这时学生就想到借助一些小的图形作为标准摆在平面图形的上面,通过“标准”的数量比出大小,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哪个图形最好用,做“标准单位”更合适。……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的投入。
不断的深入思考,也在不断的让我体会到“抓本质,重过程”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然后又与张兴小学的杨月梅老师一起研究了六年级数学的《倒数的认识》一课。
虽然教学设计的实施并不是我,但我愿意把我的想法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和上课的老师们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我十分珍惜能有上研究课的机会,在乡内,我上了《倒数的认识》一课。
我开始认真的翻阅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仔细琢磨每个例题要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留给学生的知识是什么,可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留下些什么?
重新学习课程标准,参看《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翻阅《教与学的新方法》一书,再加上乡内名师的点拨与帮助,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头脑中日渐清晰,决定大胆尝试“明理驭法”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得到了乡内数学老师的一致肯定与好评,自己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抓住学生课堂生成,运用教师评价语言教会学生学习”的研究在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全体学员的认可。
三、感悟过程,真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