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知识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影视教学;深入研究
现代科技应用到教育中,实现教育形式多元化变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影视教学法,可以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打破传统高中语文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高中语文教育资源的灵活应用。
1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
(一)“观”与“学”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首先体现在“观”与“学”结合上,高中教师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体,引入影视教学内容。例如:高中语文教学《离骚》[1],教师应用《离骚》音频文件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中音频、视频传达,提高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古文内容的额深入理解。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也能够增强学生对高中语文晦涩、复杂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二)影视教学与语文创作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得到突出,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影视教学中经常会应用蒙太奇手段、倒叙,插叙等艺术表现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丰富学生对语文作文创作中艺术手段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引入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将晦涩的语言知识拆分成简单表现形式,同时,影视作品中往往包含了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培养高中生深入研究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边城》[2],学生可以从影视作品中获得对小说作品的深思,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创作时对主体的深入挖掘能力。
(三)影视教学成为加强学生记忆的措施
影视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应用影视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记忆。例如:高中语文教学《离骚》,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古文的记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引用《百家讲坛》中关于屈原部分的讲解[3],使学生对作者生平事迹,历史传说等都具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应用影视教学中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对古文内容记忆了解。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教学法应用的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庞大,但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得灵活、具有生气,活跃高中语文教学氛围。例如:教师进行《阿房宫赋》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影视作品中对“还原”的阿房宫展现,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对高中语文作品内容进行拓展现象,增添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活跃程度,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阿房宫赋》内容的记忆,促进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能促进高中生艺术欣赏能力,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影视教学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可以是语文课堂内容丰富,一方面,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视教学冲击下逐步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的应用,丰富自身语言运用储备能力,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进入《边城》,学生对“翠翠”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层次把握与理解;另一方面,影视教学中通常会有艺术欣赏、音乐欣赏等多种艺术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例如:学生能够对影视作品中“蒙太奇”手法深入了解,同时在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能力上也有所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突出教学目标
影视教学的应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突出效果,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开展影视教学,可以突出教学主体内容,有助于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例如:教师教授《离骚》时,在课堂中引入《离骚》朗读音频文件,课堂中应用音频教学手法能够提升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将课程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内容学习中,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此外,现代教育中应用对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将课件中重点内容与影视教学融合起来,也能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
(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影视教学手法在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影视教学形式多样化,音频、视频手法的应用能够与情景模拟教学融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知识储备量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可以转变学科教学中“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4],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放松,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文内容剪辑成视频文件,在学生古诗文复习中播出,直观的视觉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同时灵活多变的课堂学习形式,能够暂时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形成。
3 结论
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及作用入手进行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对学生的自身素养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庆安.语义互补与语境互动――环境音乐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2,07:101-103.
[2]杨九俊.为有源头活水来――张德超同志的“活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4,20:4-6.
[3]林建照,林清琴,李立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J].教学研究,2002,01:52-68.
[4]曹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现状的认识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65-67.
语言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础环节,同时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教学是基本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达到最大化的标准,是广大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取得教学工作的巨大进步,同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讲,在实践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首先对班级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则应当制定出明晰的教学目标,明确计划安排,最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质量增强目标。
1、加强班级情况的分析
班级学习情况是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化的特征,所以,教师在学习习惯的掌握、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养成等多个层面之中都应当有所不同。只有深层次地掌握了上述状况才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验证,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详细且科学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同样是当前教学工作之中的重点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我国广大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核心环节体现,其有效性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于目标的把控和理解等两个层面之中,且在实践课堂教学之中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在书本之中相关知识是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活,目标不能够定得太死,以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性的作用。高中语文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文能力最为集中的体现则是学生的阅读水准,所以,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最为核心的手段。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阅读相关文本,最终提升其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真正意义上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广大教师在实践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养成,以更好的使得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兴趣的培养。比如,诗歌,可以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走进诗境,赏析诗歌的美。
4、注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富有启发性,有特色。
5、结束语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学生的母语,是最基础的语言。可是,中文谁都会说、会写,为什么还要系统地学习语文呢?因为语文是系统化的语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继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因此,语文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学会说中文和写中文,而是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由于高中语文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学习不是被动的行为,而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石。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中文阅读,还是英文阅读,阅读文章的结尾都会设计几道课后习题,一方面,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更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关注度,促使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反之,如果阅读的文章没有设置问题,学生在阅读时就像走马观花,无法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至于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另外,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文章设置了问题框架,很多学生就是根据问题去阅读,只会重点关注问题涉及的部分,忽视问题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势是区分文章的重点与非重点,恰当合理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精髓;它的劣势在于学生只重视问题涉及的部分,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那么学生就无法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因此,问题设计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缺陷
虽然语文教师已逐渐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教师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和重点,很多教学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理清阅读的中心思想,造成提问无效。而这个问题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长期存在的难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与专业技能,才能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问题;第二,有些教学问题设计脱离了生活实际,与自然规律相悖。问题设计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设计,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合理设计语文阅读问题成为教师首要解决的难题。
首先,教师要明确问题设计的目的,即问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模式化了,学生只要学会做题就行,凡事可以不求甚解。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问题设计是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文章,所以教师要提炼出文章的精髓,并以此设计问题,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文章的精髓,掌握文章的深刻含义。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要合理设计阅读教学问题,正视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目前,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丰富多彩,但真正能够教学的重点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较少的。
如果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本质,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必定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危害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表达和鉴赏能力。只有在充分地理解和肯定这五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识记、理解、分析、表达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以往我们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重点,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今后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方向。
实践证明,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发展的形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导致许多学生只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学习,并没有理解学习的实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不利的作用,既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还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妨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的发展,这是现阶段许多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学界也做出了许多尝试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高中生已经具备相对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学模式学院化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大学式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研究和术业专攻能力。
(2)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明确了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3)结合最新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经确立并且得到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
三、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1)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学习,而不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目标。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鉴于此,教师要打破常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作为知识的研究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修养。
(3)提倡多种阅读,增强学生整体感知。阅读和朗诵是高中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能增强学生的整体感知,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生的思维常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适当引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很好的拓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放心地汲取语文中的知识,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真正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全国卷 教学建议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 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曹佳,杨美霞,王璐.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中国校外教育.1.
关键词:衔接问题;高中语文,新方法
高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对教材使用、教学要求与考查方式上较初中都有很大不同。在语文学习方面,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之间有一个较大的跨度,无论是从学习难易程度还是学习范围来讲,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高中知识是初中知识的一个飞跃,因此做好两者间的衔接工作是高中教师们长期研究的主题。
一、做好高中教学新方法下的衔接工作
1.思想方面
学生从小学开始进行语文学习,从小学的说话、段落组织到初中的文言文学习,9年的教育让学生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很难从教材上发现初、高中的区别,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改制后发现其实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的差不多,就此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实际上,高中语文学习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所选课文都是结合了时事政治与传统思想的,是对初中语文的一个深入化探究的过程。教师们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高中语文对自己品德、智力的有效帮助,认识到良好的语言能力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对高中语文的错误看法,在思想上提高对语文的认识。
2.知识衔接方面
高中的知识结构比初中更加复杂、更加系统,因此要让学生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借助初中知识来学习高中语文。
(1)每位同学对自己学过的语文知识都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查漏补缺。
(2)以座谈会的方式,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疑惑,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高中课程开始时,要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去学习高中新知识没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
(3)教师在课程教学上,要将教材“吃透”,找准初中语文与高中的衔接点,尤其注意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要以旧引新,进行自然的过度。
3.学习方法方面
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龄、受教育情况的限制,在自觉性、独立性、依赖性上较差,若仍旧沿用初中学习方法,会对高中学习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1)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初中语文教学多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高中语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做好作业、复习、听课环节。
(2)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及时转变,在高中学习中,要让学生形成复习、预习的、摘抄、背诵的习惯,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这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
4.写作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一般是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成分较少。高中的语文作文要求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记叙文与初级的议论文,需要在文中表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一些学生在初中时写作优异,但在高中之后就有“江郎才尽”的感觉,这就是写作教学在衔接上出了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指导:
(1)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像是一些文艺评论、短小杂文等,阅读的时候要培养摘抄的习惯,将一些精彩语句摘抄下来反复研读。
(2)加强议论语言的训练。议论文的写作不同于记叙文,在描写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的词汇系统。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这类语言,对其意义、用法能够很好地掌握。其次,对于常见的议论句式要了解,这样才能提高议论文的学做能力。
(3)在衔接时期,可以多写一些随事件的议论文,以“一事一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论述能力与分析能力。
二、衔接基础上的新教学方法
1.以人为本,树立信心
高中语文是初中阶段质的飞跃,对于学生而言,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应该正视这种现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在信心的树立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每天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也充满热情。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设计好问题难度,分层次的向学生提问,并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一段时期之后,学生在语文上的自信心就会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帮助下培养出来。
2.深层激励、强化动机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高中的语文学习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过程,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从高中语文增长知识才干、提高人生品味与其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些方面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层动机。期间,要让学生将这种学习动转换成动力,推动学习的自主性。
3.衔接教法,学法指导
在教学方法上,高中语文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程的教学,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活跃思维、高效训练以及总结规律的习惯,让学生能够从观察中自主发现事物发展的有关规律。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之间的衔接性,认真研究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之间的联系,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尽量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完善教学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翠玉.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10.
一、 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已经遇到不少问题。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初中进行新课改已经多年,我们高中教师对此的了解却实在是不多,初中教学的要求与以往有什么样的不同,哪些内容属于初中教学要求的,哪些是需要我们高中教师来完成的,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对我们来说,确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这个话题,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我们找一些学生谈谈话,了解初中的一些语文学习情况,同时也找了几位初中的教师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将一些情况简要整理如下:
1. 初中语文的一个特点是以本为本,课外知识涉及相对较少,平时考试包括中考比较重视课本,尤其是中考试题难度不大,因此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好。而高中语文是根在课本题在课外,考查的重点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因此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会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2. 初中淡化语法减轻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负担,到了高中却成了一件麻烦的事,病句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句式分析等阻力较大,很多学生学起来往往是一头雾水。
3. 初中文言文篇目少且篇幅短,易解易记,高中文言篇目多,篇幅相对较长,用初中的那套读读记记的办法应付不了,多数高中生对此感到头疼。
4. 初中对诗词的鉴赏分析,多强调背诵和默写,了解一下思想情感即可。到了高中,学生独立赏析一首诗词很难做好。
5. 初中重视课文学习,课外读写和训练相对较少,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量偏少,没有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6. 初中课文一般篇幅较短,知识容量小、难点少、而且课时充足,教师便于教学,学生容易接受;高中课文一般篇幅较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要求较高而课时紧张,教师难于操作,学生难于学习。
还有学习习惯的问题。初中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就能基本达到学习目标,进入高中后,难度加大,自主学习的要求更高,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带来了开始阶段的不适应,语文成绩有落差。
那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根源何在?或许我们可以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中找到答案。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浅层的感悟升格为高中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注重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文言文阅读从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提升到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现代文阅读从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作文教学从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高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更高要求。
二、 对策思考
我省高中语文教学采用新教材后,更需要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对接,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改进自己的教学,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帮助学生达到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1. 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梯度。
首先应该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因为它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在教学目标、内容上,初高中语文教学均存在明显差异。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语文教学质的飞跃与提高。这个变化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初高中学习的差异,尤其是高三循环下来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教学上要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设计好教学坡度,避免学生出现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等情况,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2. 熟悉初高中教材,温故而知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必须熟悉初高中的课文,尤其是初三和高一的教材。熟悉初中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在初三学生学了不少的诗词,如《沁园春?雪》等。我们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要求不一,但从所学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
“温故”也能“知新”。在教材内容上有很多模块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关于学习的模块初中有培根的《论读书》,高中有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培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娱乐、修饰自己,而黑塞认为读书是为了增加修养,让精神世界更完善。显然黑塞的思想更上了一层。培根认为各种书都要读,而黑塞认为重点读经典,但要深入地读、精细地读,而且是以人的性格、本质为前提的。这两篇文章如果我们能比较起来学,就能让学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领悟到读书的不同境界,这既是初高中教学的联系,也是它不同的教学任务的体现。
对初中已经出现过的篇目,如《老王》《始得西山宴游记》,可以尝试同文异教,看似重复,但味道不同,应该是初高中衔接的一种有效的尝试。这是有趣的值得思考的现象,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进行调整与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主要是集中在对教师教法、课堂设计、学生参与性、评价结果进行改革,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教学理念。这些新教学理念的应用,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上,改变了以往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来高中语文教师角色也在渐渐的转变。我们有必要去认真研究新课程教学理念重点,总体上来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健康发展提供一定支撑。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我们在高中语文阅读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范例。主要的转变在于改变以往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讲授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和记笔记,这样的被动的局面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都得到了转变,改变了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理念。主要改变体现在有以往注重学生阅读知识的传授,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具体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发展;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主要是设计好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课程环境中去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局面;让学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去体会、去思考,教师不再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改变以往全班一个模式的教学困境,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社会需要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转变;加强了对学生语文的人文精神培养,对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要对过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一些适合高中语文阅读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发展学生主导性、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语文阅读中的内容,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因为高中的年龄和心理的结构已经接近了成年人,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有着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抓住这些生理和心理结构,多对课程环境进行设置,让学生主动来参与到高中语文阅读的知识中来。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多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别人合作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学到一些社会生活经验,让学生多体验实践的意义。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来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这一转变主要是体现在要改变以往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权威地位,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上要做到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老师的人格魅力的认同,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尽量多体现一些人格魅力,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爱心、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教师的内在美等方面。教师在自身的角色上做到学生兴趣的引导者,学生知识体系的指导者、学生困难的帮助者,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做到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且让学生以合作方式进行,教师给与适当指导,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作为一名参与者的身份。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特性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要素,对过去传统的教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就是在以往单一的教学要素上进行多元要素共同参与的课堂,实现多元素共同交流的局面,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可以进行相互对话,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反馈,做到相互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家长心理需要什么样阅读课程,教师要怎样准备一堂好的阅读课程。在教学课堂上管理实行人文关怀,从过去的一手抓到现在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尝试、自主去体验,对一些阅读知识体系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尽量做到自我管理,从探究式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过去,积极地寻求改变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方法,把自身语文教师的角色调整好,不断结合实践对课程进行改革,只有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高中语文阅读课程一定会发展得更好,为高中语文整体发展提供支撑。
王一丹,教师,现居内蒙古牙克石。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研究;教学设计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应用在了教学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据了解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其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笔者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针对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语文微课程的认识情况学生学习微课程的情况笔者对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
青年教师对新兴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乐于在语文教学应用微课程ꎻ中年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有效地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对微课程教学的实质性认识不够微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省去传统教学重复的环节以直接简练的方式完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线的微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很少不同学校教学情况的不同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微课程的应用情况取决于高中学校教学层次的实际情况教师一般对微课程认识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微课程技术一些普通高中教师对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了解太少
(二)学生调查及问题反馈
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中学生对微课程教学模式接受能力强他们大部分对语文微课程教学比较感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网络上的语文微课程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也局限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不足
我国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起步较晚有关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应用的研究更少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微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这样造成微课程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的教学作用学生也无法通过微课程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得也少对微课程的认识不足
(二)微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无法进行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较多而教师又对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的整理这使得教学内容无法确定并且微课程教学缺少系统的教学设计规则教师对微课程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设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这些都是造成微课程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高中语文微课程制作技术欠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语文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不够这就为语文微课程的制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中困扰教师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少有效的微课程制作技术在网络上语文微课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应用得比较少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网络微课程资源的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教师本身对微课程制作技术不了解不能完成微课程的设计这导致微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
1.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及理念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明确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其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加深对微课程教学实际意义的理解把微课程教学应用到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中
2.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设计内容更加丰富的微课程ꎻ提高对语文教学知识结构的认识更好地把语文知识整合到一起设计出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微课程
3.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微课程是新兴的教学形式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辅助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因此教师要以创新的理念去面对微课程教学形式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多学习新鲜事物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培养语文教学创新意识
(二)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微课程的特点为基础设计出适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需要
1.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稳定、准确和精练是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微课程教学的设计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微课程要给人直观感觉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说明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字词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在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梳理课堂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程复习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教师总结问题的方法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再次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微课程的内容要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制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益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以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生对语文教学学习的实际情况紧扣语文教学的主旨
3.教学过程设计原则
传统教学和微课程教学都需要导入微课程在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导入时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语言的简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练讲清楚重点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讲解保证语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要做好课后总结时间一般在40秒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也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总结这对学生课堂上学习内容的掌握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微课程教学总结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根据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要简洁精练、明确集中与传统教学区分开体现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中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小荣.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9).
[2]吴玉祥.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1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90-01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前提,传统教学背景下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师、专家、学生等,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内容也与时俱进,增添了各类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科技资源、社科人文资源等。课程资源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载体,教学活动离不开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日益丰富的当下,高中语文课程资源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合理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化对自身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认识,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让学科教育跟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够不断拉高理想教育的上限,既能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又能帮助学生走出校门,从社会和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养分。
2.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局限性
语文学科是与中国人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科目,然而,它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科目。很多家长、学生乃至教师、专家对语文学科都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语文是一种“会说话写字就能学好的科目”。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是最为分散的,学科的内容海纳百川,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哲学艺术,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也无法找到规律,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没有学好一节两节课,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学生会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理科上,对于语文学科抱着随意的态度。同时,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拿分是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总分,即使进行语文学科的突击训练,也多为作文训练、古诗词训练,强调理论知识。于是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重点放在能够突击的科目上,留给语文学科的时间就被压缩了。并且,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是不一致的,除了默写题,试卷上几乎不会出现学过的内容,考查的是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这恰恰是最难教会学生的。
3.高效运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
3.1运用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学科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从传统教学的“语数外”三足鼎立,到现今“学科共同发展”的革新愿景,语文都在其中占据主要位置。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就是教材资源,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材资源的研究和处理,能够引申出众多的学习内容。教材上的文本内容都是古今中外文学中的珠玉,它就像一个索引,链接着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了让学生吃透教材、举一反三,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延伸,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的文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运用能力为目标,找到更多的教材资源链接,既拓宽了知识范围,又让教材资源更加丰富,了解的角度更全面。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深挖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思辨、体验和思考,通过教材文本领悟教材外的知识和思想,在精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认真学习的好态度。
3.2运用自然资源引导思维拓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仅仅依靠室内教学是不够的。教室是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场所,学生对此不会产生新鲜感,教师要做的是将自然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宏大与瑰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走出教室,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
3.3运用社会资源培育思想价值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社区资源等社会资源是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语文学科相关的德育教育,更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引导效果。社会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社会文化活动等等。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与经验,足以应对社会上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学校,通过参加社会上各种相关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类形形的人,教师如引导得到,将学生的活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对于学生而言是有益无害的。优秀的人会成为学生的榜样,道德的行为会引发学生的效仿。学生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价值观也会更加成熟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王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胡明强.试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颜廷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J].阅读与鉴赏,2010,(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正在为下一代传递着这种博大精深。目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制蒙蔽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学模式也牵制着学生的思想模式,强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功利性。由于语文较为抽象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性不会很大,而取得高分却很不容易,所以,高中语文在学生中经常处于被忽视状态,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最少的投入来实现最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通过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重新塑造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高中语文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投入低成果的教学现状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学成果的成绩,还应该看到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并且去正视它、解决它,让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实现真正的提高。
1.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低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语文课程教学实质的理解错误。当前,很多教师都把语文当做了一种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对语文教材中课文语言的描写特点、成语字词的含义、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感情表达等都进行非常全面的分析讲解,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本质。语文不仅是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工具,还是一种人文感情的联络工具,而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只是单方面地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讲解,而没有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实际进行联络,从而达不到净化学生心灵情感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将课本内容准确清晰地剖析给学生,但是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得语文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的落实。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应该提升学生的人文能力。只有把二者相结合,才能将语文课文中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情感相碰撞,使之产生共鸣,并且充分地展现高中语文的文学魅力,让学生能够从语文的学习中将知识与人文兼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人文的学习目的。
2.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规避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教学模式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力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提问教学模式带来的较高的课堂效率,教师开始大量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科教体制的改革,“一言谈”的教学误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却又进入了一个“满堂问”的教学误区中。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思考到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去进行的,而且教学任务也得到了很好的完成。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所有问题都由教师去设计,学生得不到参与,导致他们对课题核心的把握非常抽象;而教师设计的题目中就已经将课文学习形式布置好了,学生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浏览了一遍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另外,教师提出问题的限制性比较大,有时候仅仅是提问学生“对还是错?”“如果对,为何对?如果错,为何错?”提问的内容也太过老化,例如“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其中心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而有时候问题的提问又过于难,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思考。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提问较难问题时,适当地做一些铺垫,让学生能够遵循课文逻辑去一步一步地思考,进而将其解决。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方式
1.以学生兴趣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添加剂
学生对某些事物经常是一目十行就了如指掌,说起来轻而易举、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原因何在?孔子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意思是,只有对语文充满热爱了,才会积极地去学习语文;只有对语文感兴趣了,才能去更好地探究语文。然而,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的学习效率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情绪下对语文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影响的。这就需要教师去积极充分地观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将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与语文内容相关联,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带着满心的热爱去学习语文,去感悟语文。
2.课后要进行有效的总结
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后及时的巩固,才能真正地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问答活动,知识点由教师提出,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晰地反馈给教师,及时查缺补漏,实现了语文知识的全面化巩固。
综上所述,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只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场所,才能为学生自觉主动去探讨语文知识提供可行性的发展空间,才能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打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小花.《新形势下高中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讨》——[新课程(理论研究)],浙江省义乌市义亭中学.2011,6.
一、设置问题的原则和前提
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在设置问题时还应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在设置问题前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设置的问题是和教学目标有关的。如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没有考虑到教学目标,而是漫无目的地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其次,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设置的问题过难,不仅难以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则难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设置问题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再次,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在提问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适应的时间。最后,在设置问题时应切忌多而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每篇文章都有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提问时应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不要将太多的时间用于提问。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多且没有重点,则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不知道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设置问题的具体方法
设置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下文将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设置问题的方法。
1.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采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方法
高中生的压力比较大,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鉴于这种情况,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应多观察,通过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由此可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在设置问题时应加强问题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语文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只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中,从而忽视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加强问题和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简化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在设置问题时应制造冲突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而这些看法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是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刻意制造冲突点,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