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学语文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效率 阅读
一、构建平等、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努力,离开语文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都是缘木求鱼。教师与学生必须加强理解与沟通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和谐。构建平等、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独立的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还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爱学生,并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关爱。
2.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与构建平等、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从而影响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教师如果其本身的业务素质不高,试想怎么能够让学生服你、信你,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当然,仅仅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教师业务素质是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更别说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不断地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种传统的仅仅依靠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音响效果和视频功能,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课前朗读课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并配合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了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了其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多媒体则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最好的工具。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好的诗词朗读,并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三、拓宽中学生的语文视野
1.培养中学生树立生活即语文的观念。中学语文是一门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它与社会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也可以说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都需要语文知识。因此,我们强调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几个汉字,提高语文考试的成绩,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与人交流,并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2.中学语文教师应把生活即语文的观念落到实处。很多中学语文老师提倡语文学习应拓宽视野,应该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育观念。然而,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以应付学校及社会考核的需要,只讲授考试当中要考的知识。这就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仅仅有生活即语文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把生活即语文的观念落到实处,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构建平等、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拓宽中学生的语文,这三个方面以外,还需要学校、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努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必将能够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和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元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失之拙见[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06).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育教学 关键 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思考生活;中学语文教学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因材施教;中学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兴趣引领学习。要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等环节出发,对如何优化这些环节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整个中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语文是中学课程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而且对整个中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如何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重点在于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下面主要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的关键环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激发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出发,大胆创新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从而为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导入环节。导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础的环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不同的导入方法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讲述名人逸闻趣事、名人名言导入,如通过讲解程门立雪的故事导入韩愈《师说》一文;可抓住文本特点、设置悬念导入,“一个喷嚏可以使人丧命,你们相信吗?”引出契诃夫的《一个文官之死》;可利用歌曲音乐,创设情感意境导入,如在讲授《琵琶行》前可播放一段经典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可播放同名音乐和歌曲;可利用插图、视频直接扣题导入,如在讲授《失街亭》、《宝玉挨打》时,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等。总之,不论教师采取何种导入技巧,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材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运用恰当而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行导课设计,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要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文本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环节。提问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经常在明确提问目标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一些既缺乏针对性也缺乏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又经常把握不准提问的最佳时机,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导致语文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2.在设计问题时,通过解决一些易懂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不断拓展提问的深度和广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
3.要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提问活动中去,而且要充分注意到提问后的适当停顿,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充分点燃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实际效果。
(三)互动环节。互动环节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合作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课堂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效果,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设计互动环节时,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师生互动。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材文本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如默读、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静心思考文本中可能出现的疑点,启发学生心智,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的讨论,鼓励学生对文本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教师以导演的角色安排并统摄整个教学环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发问,这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也促进师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激情碰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师以学生自身的意愿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可让不同小组针对文本内容发表自身的看法,并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小组的意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扩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而且通过和小组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对中学语文的感性认识和了解,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将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不断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从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上看,不同年级的教师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较专业的文学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活动,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组织相关的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采风、排演课本剧等活动,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二)根据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同一年级的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组织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本班的学生大多喜欢旅游,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旅游采风、参加语文夏令营等活动;如有些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敏捷,可安排他们参与各种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作用;如有些学生胆小内向,可文字表达能力强,文笔出色,可多组织他们参加作文比赛或故事会活动,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势特长之后,组织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提出更加有效的优化策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导课技巧、提问艺术和互动策略;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道德修养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整个中学教育的教学水平,推动整个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活观[J].新课程,2009.
[2]雷一鸣,张若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返璞归真
我国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形成了现如今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水平,能够提升个人的精神文化水平以及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近十几年来,外界对中学语文教育非议不断,指责语文教育当前的模式下效率低,教学效率、质量不如从前,语文课改模式层出不穷,使中学语文教育从迷茫中走出来,回归传统,进而解决中学语文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返璞归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返璞归真”概念
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外表的装饰,恢复事物原来本身的质朴简单状态。中学语文教育“返璞归真”是倡导真实教学、写本色作文,提倡“真语文”。中学语文教育所谓“璞”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师“假教”和学生“假学”现象。表现在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另一方面,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生记硬背,思想上不重视,无法领悟语文教育的内涵和精神。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水平,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爱好,领悟语文的真正蕴意。
二、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着“虚”
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普遍开设语文选修课,即把语文课程包含的内容,分一门必修课和多门选修课。中学语文选修课的开课内容和实际不相符合,小学选修教学内容属中学的范畴,高中的选修课是大学课程的范畴,部分教育区域为了方便统一管理,统一开设一两门选修课,把所谓的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导致选修课形同虚设。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语文课时有限,虽然扩大了语文知识范围,选修课和必修课两门课都能学到,但是语文知识学习过于片面,不够扎实,对于语法的理解以及意境的把握会比较模糊。
(二)教学内容存在着“虚”
首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存在虚化,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简化语法教学,忽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只是课堂上的知识,对文章作者当时创作意境理解不够透彻。其次,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没有固定的文本体裁组织模式,编排的教科书与语文教学精神不相符,单一的文章、诗词及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每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受到限制,生记硬背的文章或诗词容易把语文课变成文化课,使写作水平不能够得到有效训练。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秩序混乱,答非所问,言不及义的想象都是当前教学内容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存在着“虚”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在指导思想、教学模式上比较固定,仍沿用过去的机械教条模式,教师的授课内容受到时间限制,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照本宣科,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不能够提起兴趣,久而久之,会对语文教学失去兴趣。教师在教研活动上的准备方面展示多于知识的本质,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三、中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措施
(一)改革课程设置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以汉语言教育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母语教育,民族、本土、传统是语文教育的固有特性。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要继承传统,发掘传统精髓,将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返璞归真”主要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回归优良传统。积累与总结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坚持“多读多写、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多读多写”不是追求数量,强调一味地苦读、乱写,而是一种符合语文教学科学规律的准则。就“读”而言,要求大量读、反复读、精读、深细的研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与记忆。“写”同样需要大量写作、不断的改写。通过不断地读和写培养语感,收获体验和心得。
(二)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实际,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引导、鼓励,或支持学生的想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领悟语文的内容,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及心得。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自己查资料理解并有所感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表演节目等方式创造写作及所学文章的意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做到真正的“返璞归真”。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多读多写”,还要做到“巧读巧写”。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带动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要求学生在“多读多写”的基础上做到”巧读巧写”,保证语文的教学效率、质量、成绩,达到“返璞归真”的最佳境界。
通过对“返璞归真”概念的理解,分析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措施。了解中学语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求做到语文教育“返璞归真”。要巧妙运用多读多写、巧读巧写,仔仔细细阅读、踏踏实实写作,从中体会心得。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实教实学的教学理念,挖掘精髓,回归传统,达到“返璞归真”的佳境。
参考文献:
[1]刘波.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教学指导[J].海峡科学,2014,08(12):97-99.
从中学语文教育的角度看,今天的语文教育处在历史的大变动时期。这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改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不出现什么人为的因素,国家能在稳定中向前发展,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一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建设作出其应有的贡献。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对传统中学语文教育进行总结,深刻地理解其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不断总结中学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才识,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应重视以下方面:
一是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要使中学语文教学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须摒弃一切陈旧过时的东西,树立起新的适应时展的语文教育思想。现代语文教育思想应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教育本身是一个大系统,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语文教育是教学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受整个教育的制约。站在全局方面来看待中学语文教育,一切从培养人出发。中学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监督能力等,使他们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育的整体上摆正中学语文教学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低年级时语文教学要为其他学科铺路,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中学语文基础,为其学好其他学科创造条件。到了高年级,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当让路,不和其他学科争时间。中学语文教师把教书育人结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书须为全体学生着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各级各类人才,这些人才都应具有相应的语文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而应面对全体学生,着眼于使所有的中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提高。这样,中学生毕业之后,或升学,或就业,都能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来搞好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教师须树立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智力的观念。现代教育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传授知识是重要的,现代语文教学必须从单纯地传授知识当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能力和智力都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条件。中学生中学毕业后,不论升学还是就业,都需要不断学习。所以,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法”,还要注重研究“学法”,以便给学生的学习以有力的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教轻学或重学轻教都有片面性,应当把二者有机统一。
二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综合化。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化是语文教学现代化所要求的,是提高中学语文教书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中学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须从整体出发,系统地安排教学,使之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度施教。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允许不同体系的教材同时存在,允许不同教学体系同时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中学语文教学体系越来越科学化。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科。长期以来,由于对其性质的理解上的片面性,有时把它上成政治课,有时把它上成文学课,有时把它上成语言文字技巧课等。事实证明,这都不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利于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化须充分注意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使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五彩纷呈,在重视语言训练的同时,不忽视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智力教育等诸多方面,以求得中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要结合起来。除了训练阅读写作能力外,还要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这些也是综合性。同时,中学语文教学要打破一些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课内外互相配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沟通,以便扩大中学生的视野,增强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育内容的问题上,中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给语文教学体系的系列化带来困难。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的单元教学形式,把中学语文教学的程序化与综合化统一起来,这是一种很有发展空间和前途的语文教学形式。
三是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是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手段,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讲、议、练,各种方法都可以采用。读有多种读法,讲有多种讲法,议有多种议法,练有多种练法,上课时要灵活运用。只有这样,中学语文教学才能克服单调呆板、不活跃的局面,使其变得生动活泼、气氛热烈。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教和学的方法,尤其是在阅读、写作两个方面。要使学生懂得阅读和写作都与生活实践有密切关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写文章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中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体会。这便抓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落实到具体能力上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其他一些目的,都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作为着眼点。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学,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辅助教学;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实践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其影响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都随之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也是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的严峻挑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必须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就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媒体以教育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集电脑、电视、电子投影、录像、录音、广播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设备。与传统教育媒体相比,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等的特点,因而被引进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并日益得到广泛的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加快了中学语文教学由传统教学模式步入现代化教学轨道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教学任务,与现代教育媒体教学相比,其教学手段较为简单,教学传输的信息量相对较小,难免令人产生效率低下的感觉。中学语文教师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突破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局限,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教学途径。现代教育媒体使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快速传输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而且能传送音响、动画等多种信息,扩大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输的信息容量,增强了教学的表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中学语文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造性地开展视听结合的现代教育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现代教育媒体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并将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现代教育媒体之中,通过现代教育媒体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浅显,化呆板为生动,符合了中学生的接受特点,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促进了教学方式,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学习气氛更为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现代教育媒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内容图像、文字和音响并茂,且交互呈现,激活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神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现代教育媒体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加深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能够有效地增强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二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手段,发展时间较短,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经验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为此,本人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一些弊端,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生搬硬套,忽视了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实际的密切联系。
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需要设计、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特点,亲自动手设计、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更好地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才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盲目地引进或移植他人的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就脱离了教学实际,往往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目前,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时不是亲自动手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而是从市场上或互联网上获得一些语文多媒体课件直接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对教学工作不负责的态度。因为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中,有的是粗制滥造的,根本不可取的,如果用它们来辅助教学,恐怕是会害了学生,因此要坚决摒弃。至于那些优秀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每一个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都是有针对性的,是个性化的,它们在制作过程中都包含着制作者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以及教学风格不同等因素,所以未必完全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语文教师不能不顾教学的实际,生搬硬套他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
(二)追求形式,忽视了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先进性,它能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是一切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这是由教学规律所决定的。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现代教育媒体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形式,才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追求现代教育媒体形式上的生动性、形象性,而忽视了它们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那么这样的现代教育媒体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误导学生,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中学语文教师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走入了形式主义。比如,在教学《致橡树》一课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一曲作为背景音乐形式来辅助教学。《化蝶》一曲固然旋律优美,婉转动听,而且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它却并不适合于《致橡树》,因为它们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化蝶》曲表现的是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抒发了他们为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而不得的那种无奈和伤感的缠绵悱恻之情;《致橡树》表现的是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抒发了现代女性(木棉)在男性(橡树)面前的独立和自尊之情。学生听着《化蝶》曲来理解《致橡树》的主题,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迷失了方向。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一定要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
(三)以辅代主,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高效性,它减轻了中学语文教师的部分教学负担,但不能因此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用它来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现代教育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动态发展情况,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传播教育信息,灵活机动地制定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中完全由现代教育媒体来引导教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阻碍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造成教学中的被动局面。
有位教师在制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的课件时,向现代教育媒体的输入的观点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一场悲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输出这一信息时,有位学生当场提出了质疑,她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一场闹剧。”并且引得不少同学的赞同。面对这种突发的、意外的情况,现代教育媒体就颇为尴尬了,因为它只能在教师指导下输出教学信息而不能主动接受和反馈信息,对于事先没有储存的信息,就无法随机应变地做出相应的评价。因此,语文教师只能让现代教育媒体来辅助教学,而不能完全依赖它来替代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四)制约思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呈现图、文、音并茂,增强教学效果。但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媒体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因为语文学科具有独特性,有的语言文字往往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具有巨大的思维联想与想象空间,有时是无法用其它任何具体的音画形式表现出来的,只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由地、尽情地联想、想象和创造。如果语文教师试图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将一切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予以直观化、具体化,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力性,造成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停滞不前。
比如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的形象,语文教师就不能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手段把他具体化。因为这个“东家之子”的真实形象我们当中谁也没有亲眼见证过,作者通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也没有确定的标准,任何具体化的“东家之子”的形象都毫无疑问是败笔之举。最好的方法就是语文教师运用语言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自插上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去体味“伊人”的风采。
三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育领域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当这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它,但也要用冷静清醒的头脑去审视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媒体介入教学后,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所以要自觉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其次,尽管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了现代教育媒体,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做法,因为它们仍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并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兴利除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时、适当、适量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才能使其在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中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渗透;改革
当前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的人均阅读量却大大下降,我国每年人均阅读量不足5本,大大低于其他国家,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反观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这一时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为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着高考这座大山,将考试成绩作为了教学的目标,忽略了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文学渗透,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学渗透,从中学阶段打好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受益一生。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如何操作,仍然是当前工作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学渗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我国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立足教材,挖掘文学内涵
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依赖的教学工具就是教材,教材中的文章是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层层筛选、从众多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品,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和挖掘。但在具体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经常讲考试大纲作为自身教学工作的指导和依靠,完全忽略了对语文教材的使用,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由于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来自文学大家,所以教师可以立足于这些文学精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名章名篇,通过对课文的挖掘,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内涵。如教师在讲解《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地挖掘。首先教师可以介绍一下《红楼梦》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内涵,使学生们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师对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背景也需进行讲解,否则学生面对这篇孤零零的片段,并不能理解文章重所包含的用意;最后教师要对《红楼梦》这本书进行评价并向学生进行推荐,使学生们能够在阅读课上或者是课下时间进行阅读,以此来进行中学语文课堂的文学渗透,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二、文教结合,培养综合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作为我国的国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现行的教育制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中学语文中的文学渗透和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在挖掘完文章本身内容之后,要注重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进行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我们当代的影响,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服务人民的宗旨。还有教师在进行《劝学》这篇课文的讲解时,要着重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剖析,使学生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能够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踏实努力,一步一步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三、平等交流,构建和谐关系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往往坚持教师本位主义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体,不重视学生们的反馈和意见,这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坚持人文主义,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反馈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样,要想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学渗透,同样需要教师和学生们之间进平等的交流,对于学生们的疑问和意见,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解答和解决,在教师和学生们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们敢于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学渗透的时候,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作为朋友向学生们推荐的文学作品相对于教师作为教学任务向学生布置的文学作品来说,学生肯定喜欢前一种方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对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学渗透来讲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真正地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学渗透,就必须在教学中深入地挖掘教材,立足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树立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文学渗透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明.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82.
[2]刘景学.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13,22:215.
关键词:多媒体 中学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65-01
一、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媒体开始运用到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中学语文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了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做不仅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形式得以丰富起来,而且提高了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终能够为中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凭借着形、光、声以及色等多种功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中学语文课本中虚幻的形象转换为实际存在的形象,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新的知识,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声音、图形、文字等形式充分结合起来,最终能够将相关的知识表现出来。
2.有助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目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生动以及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形以及色彩的特性,从而能够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境,最终能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得以顺利实现。
3.有助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没有多媒体教学工作的辅助下,教师一般需要一个人讲完整堂课程,向学生们进行描绘性叙述时,语言总是显得无力,还需要学生自行想象,时间一长教师还倍感疲惫,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只需要以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教师的负担也相应减轻,教学效率却显著上升。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教师将先进的中学语文技术作为重点,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教学改革,最终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能力以动脑的能力。虽然教师引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整个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背离了教学目标,最终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编制科学的、合理的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解一些简单的内容,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等特点,最终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这就会使得课件与实际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偏差,这样做就使得多媒体教学质量在不断降低。
四、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合理运用多媒体,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创造生动的教学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教师要不断完善多媒体应用技术,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比如:老师要讲解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时候,此时教师如果一味的自己在讲台讲这个场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将鲁迅当时的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鲁迅当时生活的场景,那么此时学生更加乐意到书中寻找当时所发生的故事。
又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老舍《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时候,此时教师要将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图片可以发现济南的冬天很美,从而可以使得学生更想了解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就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2.合理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化。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使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强调要让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但这不能依靠教师来直接叙述,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障碍,记忆也不牢靠,更不用提去感受诗人作诗时的心境了。所以,要想发挥学生在诗词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作,首先将诗人生平和作诗背景介绍出来,再配合描绘诗中情景的相关图片展现给学生们,还可以向学生们播放整首诗的音频作品,让学生们全方位地了解到整首诗,从而学生们能够更容易地领悟到诗中的意境。
3.合理运用多媒体,不断增强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应该系统的讲解相关的中学语文专业知识,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带动学生的感官,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针对那些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简单化,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讲解语文作文写作时,教师就可以系统化地列出所有中学阶段学生应用掌握和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每一种技巧和方法都配以优秀的范文让学生们观赏。同时,教师还可以列出学生们写作中容易出现的误区,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分析每种误区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们从思维上避免写作误区从而出现写作混乱的现象。这样就在无形中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日常教学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五、结束语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并且要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内涵进行准确的认识,最终能够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掌握多媒体技术,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终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效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2)
[2]. 张红晨.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
[3]. 赵香琴.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与方法
阅读是读者对所阅读的对象进行创造性、主观审视、批判性理解,并提出自身独到的见解以及观点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应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把握作品的内在涵义,领悟字里行间的情感,享受文字带来的趣味。但目前我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多种误区,学生难以正确掌握阅读的要领。本文分析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阅读缺乏一定的目的性
目前很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读而读,即只为让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阅读能力的培养。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会让学生阅读与高考相关的内容,将阅读的范围和空间大大缩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阅读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作为重点教学目标。
1.2阅读方式比较陈旧
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很多教师只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从文章结构入手来解析范文。或使用积累的语文知识整理范文中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很多阅读教学仅对阅读材料进行作者介绍、结构分析、时代背景介绍、中心思想、修此方法、写作特点、问题解答等,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3缺乏探究性和研究性
缺乏探究性和研究性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通病,表现在很多教师仅对为解决问题而阅读。而没有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阅读技巧、锻炼创造思维等的能力。
2 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2.1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注重课内阅读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立足于课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善于从知识多层次、题材多样化、表现多手法的阅读材料中寻找到闪光点,设计教学思路。即教师应善于抓住文中的“文眼”,并找准突破口,通过精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另外,在课内阅读积累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开卷有益的习惯,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课外阅读,将学到的东西放到课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丰富课内阅读内容。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加关注和阅读文学类期刊或社会风云类期刊等,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以积累更多语文知识点。另外,更多的阅读具有浓厚生活气息、极富时代特色的文章,并组织学生将阅读过的文章通过读后感的形式表述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对此进行相应的点评。通过此种方式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迁移课内知识的能力。
2.2个性化阅读指导
学生的喜好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对阅读的内容、兴趣点也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学生对文章具有个性化理解的特点,这无疑是对作品意义的一种丰富和创造。教师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对阅读进行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理解。
如教师不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过多的干涉和限制,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阅读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包括在材料收集、专题选定、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选择“有营养”的阅读对象,获得更多的阅读收获。
2.3进行探究性和研究性的阅读指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需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应渗透探究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分析其中心思想是批判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类似的文章,如《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等,以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形势进行延伸思索。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2.4分层阅读指导
1.1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落后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它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相对的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随之发生改变,教学模式关乎语文教学改革的成败。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还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够彻底。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路比较落后,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仍然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一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同时教师主要是整合教材上的内容,然后灌输给学生。
1.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中接受教师灌输的这些知识即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的参与及思考。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2.1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正确面对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对素质教育有正确认识,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正确定位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教师在课堂中把语文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讲,这种新颖的教学思路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2.2.1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加入符合教学需要的画面或视频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各方面专家研究:视觉上的接收效果和画面的接受效果比单纯的声音效果要好许多,即学生在看画面或视频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有效节省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纯黑板、粉笔、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能太依赖于多媒体和计算机等新型手段,否则可能导致学生懒得思考,忽略了自主思考能力,从而违背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2.2.2充分利用各种阅读材料
语文教师的讲课范围不能只单纯停留在教材知识上,而是要进行适当扩展,充分利用一切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阅读,从而丰富课堂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引用的阅读材料可以是报纸杂志上的内容,也可以是相关影视作品,只要与语文教学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或者培养学生能力即可。
2.2.3开展课外活动
为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要适当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生活及大自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感悟能力,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广泛性,语文知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而是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外知识积累,除了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关语文知识活动。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定时组织学生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及知识竞赛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能力及思辨能力等。
3.结语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新课程;情境教学
语文情境教学探究的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然而对于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和施展。究其原由,或是因为对于情境教学并没有深入、到位的理解,或是由于教师本身的素养与情境教学所要求具备的能力相去甚远等等。因此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育,对如何构建情境教育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对我国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情境教育的内涵
情景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
础、通过强调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的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是
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更多的叫做口语交际教学,也是李吉林小学情境教学最早借鉴的一个概念。情景教学主要是针对英语教学中传统“翻译教学法”过分注重语法、翻译的弊端而提出的。
情境所包蕴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
象或境地”而在本文中所论述的情境是一种教学情境,更具体地说是语文课堂教学里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的性质上将情境教学分为了客观情境教学设计和主观情境教学设计。客观情境教学设计包括问题情境教学设计和从客观的视听角度呈示的情境教学设计,主要是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示或者是以文本内容作为载体,无论是多
媒体还是文本内容,都在于客观直接,形象生动。而主观情境教学设计主要是着重于从实践方面进行情境的创设,如活动式、角色扮演式、想象体验式、语言表演式和生活化等情境教学设计,主观情境教学设计主要强调学生参与,或者师生共同参与,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二、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情境教学的课程资源
我们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为例,在这一册书中,可谓是情境教学的一个全部展现,从语言到思维的不断提升。第一个专题中主要是科普作品,以说明文为主。有的课文诸如《〈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足下的文化与叶草之美》,有一些专业术语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从客观的视听角度呈示的情境教学设计,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和资料,直观形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说明文有一定的语言特点,教学目标中有所要求,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情境教学中的语境教学和学生共同分析语言特点和文本意义。
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师生共创,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是重要。高中语文新课
标指出,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则,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见,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是教师乐于并善于做一名研究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实质上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情境作业与情境考试设计
长久以来,如何设计优质高效的中学语文作业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量上不适当,质上比较低,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当今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痼疾。而针对情境教学中的中学语文作业,不仅具有大众语文作业的普遍问题,而且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难以突破的瓶颈。近些年来,研究情境教学的文献铺天盖地,而针对其作业和考试的设计却相对稀缺。
情境作业包括两种,一种是真实性的情境作业即将作业放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完成作业。例如有位老师在元旦前夕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的:“元旦大家笑”,要求是以寝室为单位准备三分钟的节目,节目不准说普通话,并以语言引起大家的欢笑。
同时,针对中学语文情境教学还需要设计相应的情境考试,以此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由于考试是在既定的时段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回忆和再运用,因此这种情境考试的形式更多地是取一种模拟生活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考查学生。情境考试的设计内容也主要是对综合性学习与作文写作的考查。
此外,教学评价真实性和情境性的实现还在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是当前评
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小结
针对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出现种种弊端,又结合情境教学的成功课堂案例对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策略中突破了以往仅是围绕微观的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还加入了情境资源的挖掘、情境作业与考试的设计以及美国教材的设计,对于我国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情境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莹阵,王文玲.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 语文知识搭建
一.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现状
目前,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导入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情境法。教师通常通过播放和本课程相关的影音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或是精心设计一段小品剧,让同学参与进来,迅速的活跃课堂气氛;或设置疑问或构建悬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诸多种的设置情景法确实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这里不得不抛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只是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足够了吗?既然是这样,课堂导入这门艺术岂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要针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课堂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导入的真正作用应该是把即将要学习到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就只是进行很好的嫁接或顺承,课堂导入是新旧知识间的一座桥梁,每一节课程的课堂导入都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一步阶梯,是学生整个语文知识块连接起来的链条。目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往往注意到了要在一堂课真正开始之前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这样的想法似乎过于表面化,没有深入到课堂导入的实质中。教师在构思课堂导入之前应该考虑到,设计出的这10分钟左右的课堂导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是否能提供一定的信息或线索,唤起学生心中原有的知识。而即将要呈现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有什么样的关联,是上位关联还是下位关联,或是相关关联。认识到新旧知识关系之后,还需进一步思考的就是,课堂导入的这座桥梁起没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在课堂导入中提供的知识性材料的难度过高或过低都无法在学生心中搭建完好的语文知识体系。所以,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这只有10分钟左右的艺术,却要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有很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和搭建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运用好这10几分钟的艺术,对于完备学生的语文知识,梳理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 理论应用前提: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意识
上面提到,在设计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中原有的旧知识,以及即将呈现的新知识,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怎样在课堂导入中做好嫁接工作提供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又一个普遍的现状就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构建一个完备的成逻辑的语文知识体系,王荣生在其著作《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便渗透出这样的观点:“可以这么说,凡是高中‘教’的语文知识,初中都‘教’过,凡是初中‘教’的语文知识,小学都‘教’过。”①“一个‘比喻’从初一一直‘砸’到高三。”②没有完备的语文知识体系往往会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落下几堂语文课之后,当他再次坐进语文的课堂中,依然能跟得上课程内容。其实,我们的语文知识是有一套“”的,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是我们语文知识当中的基本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是在这个概括性概念的背后却渗透着极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体系,也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忽视的真正的语文知识。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本)》中就明确规定“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指出要“淡化知识”、“淡化技能”,在整个《新课标》中不再出现“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等语文课程中的专业术语。这也是造成中学语文教师忽视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原因之一,造成了我们的语文知识没有完备的逻辑框架,也就导致了上述的学生落下语文课之后回来能跟得上的现象。这和有着严密知识逻辑体系的理科科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形成构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才能从本质上设计中学语文课堂的导入,在每一次的课堂导入这一环中搭建好这座知识衔接的桥梁,逐步使学生形成成逻辑体系的语文知识树。
三. 先行组织者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指导
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学习新知识前呈现给学生的引导性材料。“组织者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它们的桥梁。”③它旨在通过激活或唤醒长时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为旧知识向新知识的顺利迁移架设沟通的桥梁,从而促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吸收新知识,以达到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有效掌握。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与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材料之间主要存在三种关系:一是下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先行组织者,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是例证、扩展或修正和补充先行组织者。这种先行组织者的提供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二是上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比先行组织者包摄性更广。此时所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实际上是为学生新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台阶”,使学生能够更自然轻松地进人更为抽象和高级的学习;三是并列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与先行组织者之间不存在包摄和被包摄的关系,但两者之问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这类先行组织者的提供有利于学生把先前学习迁移到新的学习中。
先行组织者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参考和支撑。它帮助我们从实质上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做出了解释,它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使新旧知识自然的衔接起来,顺利的让学生带着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倾向走进新的课程当中。先行组织者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景式课堂导入法,但是,它是对我们目前情景式课堂导入的优化或升级,从本质上出发,从考虑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的非表面化的情景式课堂导入。(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顾德希,《建立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张志公先生对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设想》,《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12期。
[3]吕立娟,《先行组织者与高中语文新课程导入设计》,《中学课程辅导》,2011年第11期。
[4]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王文静,乔连全等译,《美国课程与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马松,《浅谈“先行组织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2013年第6期。
[7]杨立文,刘铁牛,《阅读教学中“先行组织者”之运用》,《湖南教育(语文)》,2007年第12期。
[8]张琼,《情景式导入的一种优化策略》,《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1期。
注解
①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08页。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24-01
语文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基础学科。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没有固定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是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阶段加强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语文教学拥有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以下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氛围和教学氛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学中以中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民主、融洽的氛围中进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信息,并且这种氛围下的学习质量也是最好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应以身作则,用老师的踏实工作、努力学习影响和感化学生。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导语的设计要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以提高学习效率。在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求实”精神,对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题目意识和思维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精心策划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完成共同理想目标。
二、改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学中使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成长。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习的质量是很重要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安排好时间,将重要的内容放在中间讲。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估方式,要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出真正的素质人才,学校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重视中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这是全体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尺标。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才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为两种形式: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二是通过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所有文本教材,都是通过专家筛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也是对中学生实施能力锻炼与思想教育的典范。要采用课堂上交流、背诵、默写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首先,要注重词汇及修辞的收集与整理。其次,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与篇章结构。同时,我们还要抓好学生的习作训练。
四、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体系出现,帮助中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或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多方面的接收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把已知概念、原理与最新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制成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纠正偏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强化学生的参与情感;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并能够自主性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促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还实现了对学习材料的记忆。
五、多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式课外阅读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是拥有明确的目标符合素质教育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他们的行动就是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根据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结构。开展科学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学生科学知识的阅读量。在课外组织学生对科普知识进行广泛阅读,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中学生们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充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重点就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中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