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案例研究

企业信息化案例研究

时间:2023-08-17 18:0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案例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案例研究

第1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在未来的企事业单位中,能够担负一线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系统地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原理性知识,培养具有企业信息化项目运作能力和较强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面

基于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培养信息化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重能力、厚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整合的原则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所谓重能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担负企事业单位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能力;所谓厚基础,就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素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就是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管理”“生产运作管理”“ERP原理”“ERP解决方案与ERP案例”“JAVA程序设计”“ERP专业数据库”“业务流程重组”“电子商务”等。另外,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职业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企业信息化管理类的职业资格培训,坚持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学原则。

三、实验室教学方面

实验室是学生用于验证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第一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应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和运用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和ERP模拟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主要承担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ERP项目实施与管理实训。本实训突出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在实训过程中为学生分配角色,使学习通过模拟企业ERP的实施过程,来加深对ERP原理的理解,熟悉企业实施ERP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对于ERP实施效果的过程控制;另外,在实训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过程运作环境和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的过程评价标准也是本实训的特点。

ERP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ERP模拟演练,这种模拟实训课程是依托沙盘模型或某种ERP主流软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采购管理与业务流程、库存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与薪资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物料需求规划等企业运作环节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对抗演练,来体验如何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理念。本实验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而在该过程中体会ERP核心理念,体验统一信息平台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学习依靠客观数字评测与决策的意识与技能,感悟准确及时集成的信息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训练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管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能力。校内实验室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校内实验室毕竟是企业的模拟环境。因此,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时,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日常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更好地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水平。

四、案例教学方面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复杂性和即时性的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滥竽充数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研究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方法应该着手从案例的选取、案例研究小组的划分、学生成绩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案例的选取和案例研究小组的组成方面。第一,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个班级分为几个案例小组,每组6~8名成员,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案例分析。案例小组分组的标准是基于学生对某个案例的兴趣、爱好,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进行分组;第二,在成绩评定方面,每位学生针对案例的研究,提交一份独立的研究报告,这份案例研究报告的成绩将作为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构成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滥竽充数的可能性。

学生案例研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个人平时成绩(30%)、小组案例研究报告成绩(40%)和小组案例研究演讲成绩(30%)。平时成绩和研究报告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定。演讲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定,第一,组建一个案例演讲评审小组,组员由指导教师和每组的一位学生构成,该学生可以代表本小组直接就案例演讲效果给出成绩,也可以给出一个本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第二,在案例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该组成员将问答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该小组每位学生对本案例内容的了解、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该小组的成绩;第三,评审小组给出每组案例演讲的成绩;第四,指导老师根据三部分成绩给出总成绩。这种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将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参与案例研究,其个人行为将影响小组成员和自己个人的成绩;另一方面,每位同学都有评分的资格和权利。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案例演讲的关注度、参与度。

五、实践教学方面

为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消化吸收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建立四个阶段实习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前三项实习时间集中在每学年的夏季小学期。

(一)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本实习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认知实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范围,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实习属于工商企业管理、工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认识实习,通过专家讲授、学生社会实践、到工矿企业实地观察等,培养学生对工商企业发展前景、公司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公司文化等的感性认识。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工商管理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熟悉工商管理业务,为今后的具体业务实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奠定基础。认知实习的内容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部分。感性认识是带领学生到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流程等。理性认识是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资深教师等为学生举办有关企业内容的讲座,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本实习重点考查学生对企业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功能、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二)专业实习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咨询 咨询市场 咨询绩效 咨询评价 企业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产品供应商与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严重。博弈中,用户的弱势地位突显,致使企业信息化非理性因素增加,风险加大,信息化规划、实施和运行的效率与效能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应运而生,用户对咨询介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那么,咨询介入真能改善企业信息化高失败率的尴尬局面吗?为此,本文分析了国内百余家企业信息化案例,并对河北56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分析显示围绕企业信息化咨询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分别存在于信息化咨询市场、咨询服务提供方和用户方,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的发育和正常运行。

咨询介入与企业正确认识信息化的关系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认识企业信息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这些问题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咨询介入有责任和义务使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正确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作用,进而使企业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和外延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的市场环境。脱离这些来谈企业的信息化,只能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也是没有成功基础的。

从宏观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有它的共性,其内容大体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企业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其中,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但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常常见到一些信息化提供商和咨询顾问有意或无意误导用户,将管理信息化等同于企业信息化,更有甚者将实施ERP等同于企业信息化。许多管理咨询顾问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纷纷加入到企业信息化咨询的行列,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咨询业务。这些管理咨询顾问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能迅速弥补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供应严重不足的缺憾,这是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管理咨询顾问由于其专业领域的局限性,往往夸大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作用。

对企业而言,在信息化建设中重管理轻技术与重技术轻管理这两种极端的观念都是非常危险的。其危害在于以偏概全,将企业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割裂开,使企业业务流程中出现信息化盲区。这样做既违背了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规律,也压缩了企业信息化战略纵深,加重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盲目性。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提供商或咨询顾问的误导下上了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做规划时不是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全业务流程考虑,而是只关注管理环节,致使这些管理信息系统既没有考虑与其他环节信息化的兼容性,也没预留与其他环节信息化的数据交换、转换和共享的接口。最后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是成了信息孤岛,便是其作用有限、名实不符。信息化提供商兼做咨询服务时,往往围绕其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和应用的技术来定义信息化,背离了企业需求。还有一些咨询顾问追求面面俱到,贪大求全,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把信息化变成了企业的包袱。

企业信息化的积极影响

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首先要问的就是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许多信息化提供商和咨询顾问都能列举出一大堆信息化会给企业带来的益处,诸如降低库存、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

当企业确信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回报时,往往在信息化提供商或咨询顾问的引导下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这样就使企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策,而使信息化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最终企业不仅不能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增强自身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甚至还可能因此陷入经营困境。

当企业发现信息化并不像信息化提供商或咨询顾问所描述的那样,尤其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平平,再看看其他企业信息化实践,成功的案例少,失败的案例多,就难免使企业对信息化心存疑虑。另有一些企业出于种种原因,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往往会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从而使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整体规划。最终花费了大量资金,即使在个别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全局上却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甚至产生负效益,从而使企业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实际上,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资本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市场竞争由红海向蓝海演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作为信息化咨询顾问,应使用户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利益不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是提高企业的协同竞争力。

准确把握信息化的作用应是咨询顾问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企业正确制订信息化战略的前提。

咨询介入的利益导向

一个规范的信息化咨询市场所提供的咨询服务应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咨询顾问团队应十分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为企业定义信息化,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

调查显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主要有四种实现方式:

完全自助。企业自己设计战略、流程并实施。 这种途径的优点是企业熟悉自身,成本低;缺点是专业化程度差,市场化速度较慢,同时可能存在管理的盲点。

打包服务。购买厂商产品的同时,由信息化提供商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性的咨询服务。

战略咨询与自主实施。由管理咨询设计战略,企业自己实施。

完全外包。由咨询公司设计战略,系统集成商实施,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企业选择完全自助并非信息化建设最佳途径,往往是企业基于对信息化提供商和咨询服务方不信任的无奈选择。实际上大多数客户希望咨询公司能够同时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的实施,因此目前的趋势是一揽子解决方案:不仅提供技术和决策咨询,还参与具体方案的实施。

信息化提供商往往是系统集成商,在兼作咨询服务时,其咨询介入的本质是技术导向和利益导向。他们受利益的驱使,会围绕其所掌握或能提供的技术与服务,诱导企业应用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他们关注的是能否将其产品推销给企业,咨询的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咨询服务在信息不对称下很难保证其客观和公正性,也难符合企业需求。

有些企业聘请管理咨询公司来帮助设计战略,自己去设计具体的流程并实施。由于缺乏对流程与信息技术的掌握,企业无法很好地整合战略与技术。这就使得战略很难转化为可操作的流程而得以实施。这就是很多大型信息化咨询项目在实际中很难取得彻底成功的原因。管理咨询公司在做信息化咨询时往往有业务导向倾向,他们夸大自己业务领域的作用和地位,不能真正站在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高度和从四流集成的角度整体审视、规划企业信息化项目。

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和专家也纷纷从事企业信息化咨询。这些专家学者型咨询顾问往往没有企业经验,缺乏企业实践。他们基于自己研究领域和熟知的知识为企业信息化咨询,很多是生搬硬套一些知识和模式,对企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典型的知识导向特点。

上述几类咨询,很容易误导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或以偏概全,以局部代全局;或使企业信息化背离企业需求,进而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合理的信息化咨询应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的企业战略、信息化规划要符合企业实际,其信息化实施、监理、培训等咨询环节也应围绕企业需求来进行。

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

面对迅速成长并相对混乱的信息化咨询市场,谁应成为咨询服务的主力军?按照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提供商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进一步分为三类:系统集成、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自己提供咨询服务的市场;与系统集成、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结成销售关系的管理咨询公司提供咨询的市场;第三方咨询服务的市场。

目前,前两个细分市场仍占压倒性的优势和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在第一个市场上,用户企业与信息化提供商是直接的甲方乙方关系,由于缺乏第三方,双方利益冲突常常出现且无法调停。一方面,用户企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双方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用户企业或者徘徊观望,拒绝信息化,错过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的机会,或者盲目听从乙方的游说,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增大信息化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乙方的信息化提供商一般对甲方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不熟悉,加上甲方人员可能不予积极配合、沟通不畅,乙方对甲方的需求分析、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和项目规划、实施的广度、深度、力度都不到位,不仅导致项目失败率高,造成甲方投资损失,而且,在没有第三方帮助沟通、调解的情况下,因双方常常对项目是否完工、成功与否等问题认识不同而产生纠纷,也可能使乙方套牢在一个项目中难以自拔。

在第二个市场上,表面看,信息化提供商与咨询服务商优势互补,携手为甲方服务。但是,由于咨询服务商实际上是信息化提供商的商,利益驱使决定了他们共同作为乙方与甲方的合作关系,第一个市场的弊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仍然使用户企业得不到优质、诚信的咨询服务,也不利于我国整个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将反过来影响信息化提供商与咨询服务商自身的发展。

在第三个市场上,存在着学院派咨询和咨询公司自主提供中立、第三方咨询服务两种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学院派咨询也普遍存在,这类咨询最明显的优势是理论和思想的沉淀。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咨询方案尽管很系统,但缺乏有效的操作性,而企业信息化咨询最终的目的是让企业能够有效的实施。二是缺少真正咨询公司必备的组织体系和人力体系。通常由导师带领几个学生为企业咨询,而缺乏一个咨询公司必须具有的资讯、研发、咨询和培训开发的核心体系。

作为厂商和客户之外的专业第三方咨询公司,是站在一个较公正、中立和客观的角度上,对客户的应用现状作全面分析,并且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对于客户来说,客观性和公正性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而后依次是技术专家的实力、对业界的洞察力、项目管理水平。但是第三方咨询公司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乏咨询专家,缺乏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基础;国内大多数信息化咨询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企业品牌;还有的咨询公司的服务不规范。

上述三个细分市场中,虽然前两个仍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和市场份额。但我们分析认为,问题就是机遇,需求决定供给。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呼唤中立、第三方的咨询服务商,去沟通、协调甲方、乙方关系,帮助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选型招标、实施监理和验收评估,保护企业信息化投资,提高项目成功率。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IT企业、咨询公司与用户企业三方共赢的必然选择。

咨询介入的价值分析

咨询介入有价值吗?其价值在哪里?价值是如何体现和度量的?信息化咨询市场发育不全、企业信息化咨询项目效果不佳、咨询介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缺乏度量手段,使人们对信息化咨询介入的价值产生疑惑。

由于咨询服务所提供的是一种无形、动态的知识产品,而用户支付的咨询费用则是有形的、静态的。用户寻找信息化咨询顾问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和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和效能。这也是信息化咨询介入的价值体现。

调查发现:企业的咨询意识已有了普遍提高。约有90%的企业明确表示需要咨询顾问帮助;多数企业不知道怎样找到或找不到理想的咨询公司,75%的企业不知道自己需要咨询什么,选择谁来提供咨询服务,不知谁真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多数企业对咨询公司的运作方式和作业质量不满意。在与咨询公司接触过或合作过的37家企业中,有29家表示不满意甚至反感。鉴于此,我们认为,信息化咨询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由无序状态向规范化转变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用户方和咨询方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咨询服务质量、咨询服务效率和咨询效果评价。

信息化咨询服务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信息化项目风险降低,对信息化项目绩效影响;信息系统本身质量,与企业切合度和对外接口;知识转移。

信息化项目风险是否降低直接决定了咨询介入是否有效;对信息化项目绩效影响则涉及到如何度量信息化规划、实施、应用与利用,计算并解释财务赢利指标,度量和报告咨询介入的非财务性收益。信息系统本身质量,与企业切合度和对外接口说明了咨询活动是否正确实施。知识转移是要看用户学到了什么。在不规范的市场运作下,加上缺乏度量依据,信息化咨询介入的质量如雾里看花,不仅用户说不清,咨询方也难以解释清楚。增加了用户对咨询介入效果的困惑和不信任。

服务效率也难以指标量化和测定。在信息化咨询服务中,一个方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所利用其实不仅企业没法把握,就连咨询公司也模棱两可。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服务时间不充分,更在于服务者和客户之间的知识领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

企业信息化咨询的内容

目前在我国,信息化咨询介入仍处于低水平运作阶段,很难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全程信息化咨询服务。咨询公司的服务不规范。没有成型的咨询体系,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并且动态信息源不够,不能向用户提供严谨、详实、规范的表达信息。咨询的需求方明显的感觉就是产品没有档次。在咨询过程之中双方的不信任和在时间、费用、咨询目标等方面的背离使得咨询的成功性大大的降低。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选择咨询服务、咨询什么内容已成为困扰企业的又一难题。

较之传统的管理咨询,企业信息化咨询具有以下特点:其主要服务方式为集合多家供应商及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形成最贴近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其终极目标是要帮助企业把信息技术和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信息化咨询服务更侧重于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客户和咨询服务提供商两方,同时还有提供信息技术产品的厂商。在此过程中,咨询方需要完全从用户的利益出发,帮助用户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战略方案或信息化规划,根据用户的具体特点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用户的产品,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监理,同时向他们提品的相关服务,如关于产品的管理、使用、维护等的培训项目。为此,信息化咨询方自身既要熟知企业运作、企业战略规划、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和用户所从事领域的技术及工艺,还要对信息技术产品有着准确深入的了解,包括对产品技术性能的优缺点的了解,对实施这一产品的相关成本的了解等。

企业信息化咨询人才标准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的领域,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求很高。目前,造成信息化咨询服务低水平运作的关键原因就是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信息化咨询人才极度匮乏,这也是困扰信息化咨询服务商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多学科领域、多专业融合背景下的信息化咨询人才应具有工业工程、企业和工商管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这类人才应该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和项目管理经验,他们熟悉企业内部业务和流程,了解用户企业所从事领域的技术和工艺发展特点,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审视企业信息化,能将信息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能将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相结合,并能将常规的管理技术与企业特点相结合。当然这样的祈求只能是一种奢望。一般来讲第三方咨询公司是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顾问组成的团队,这些顾问大多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由这样一些顾问组成的团队参与传统咨询项目还是能胜任的,但是由他们去承担企业信息化咨询就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原因是专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咨询顾问对企业信息化全局的把握,造成了以偏概全,甚至指鹿为马;专业背景的差异造成沟通障碍,导致理解上的歧异,难以保证信息化项目的高质量实施。

所以企业信息化第三方咨询顾问应是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专业教育复合而成的一种人才,在掌握至少两个专业领域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不同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相互渗透、互补、衔接而达到融合,实现互为所用。这样的人才才是复合型人才,也正是企业信息化咨询稀缺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兴财.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方咨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第3篇

本文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走访调研的形式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来通过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形式逐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思想。在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实施研究中,重点分析了其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文的研究对以后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

[2]蔡志坚.乡镇企业信息化模式及特征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42(3):75-82.

第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化联盟 运行机制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发达国家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十六大以来我国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十六大报告中将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面向新世纪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鲜明地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赋予了新的重任。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国GDP的58%,工业新增加值的74.7%,税收的50.2%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近63%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85%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初级阶段,这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各个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弱势地位,以及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更加具有独特性。这种分散性、独特性决定了一家或两家企业的推广显然难于很好地满足他们的信息化需求。一方面,在推广人力、精力有限和渠道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依靠一两家企业的推广力量显然难于实现对中小企业用户全面覆盖和深入渗透;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各行业都存在一些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辐射影响能力的资源,如政府、行业协会、电信、金融等。因此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利用联盟内各成员雄厚的信息、设备、客服等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企业优势和提高管理水平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径。

一、联盟提供的服务及各成员的资源优势分析

在政府的指导下,联盟可以整合包括在业界有代表性、在市场有影响力的信息化服务供应商、专业媒体、咨询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用户企业等各类资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如图所示。

服务包括:提供案例查询和咨询,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服务;为供应商企业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推广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关系,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推广渠道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与省内外有关学术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组建信息技术、管理和经济专家委员会,开展企业信息化培训,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交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实施经验,研究提出企业信息化应用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施提供帮助。

我们认为,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中不直接参与,而是通过整合全社会资源,对其他几主体进行引导和推动,从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良性发展的大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服务供应商的优势资源

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用户只需要支付低廉的月租费即可享用长期、稳定的更为专业和更高质量的宽带服务,同时,宽带的基础上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能涵盖所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一站式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便宜、免维护、安全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硬件供应商能够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建设所需的各种硬件产品和技术支持。软件供应商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和解决方案,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带来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

2.咨询培训机构的优势资源

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能够提供各种类型的咨询及信息化培训服务,包括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与重组、企业系统开发的策略与指导、软件项目的评估与整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等。其中还各有侧重,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主要提供指导及培训服务,中小企业与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联合,培养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中级人才和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中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3.行业协会的优势资源

行业协会能够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组织市场开拓,市场信息,开展行业培训、交流、咨询、展览展销等活动。可以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既可促使企业走向市场,又可出面维护企业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4.专业媒体的优势资源

专业媒体能够以信息资源平台为支撑,在平台上开发各种不同层次的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及增值业务,并加以灵活组合,全方位地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所需的行业新闻、资讯、教育培训、产品及服务推广等信息服务的需求。让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媒体的渠道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为增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观念和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的实现路径和运行模式

在运行方面,可建立基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的中小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产品推广、管理流程充足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集群的力量,集中各方的力量形成外部合力,同时企业通过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平台改善其生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强其内部驱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的问题。

建立IT中介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建立企业和IT供应商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咨询服务,具体包括:信息化战略咨询与规划、信息化诊断与需求评估、信息系统选型、信息化项目投资评估与评价、信息化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帮助本市企业提高对信息化规律的认识、IT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以及IT项目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有效率的信息化”。同时,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对各厂商的IT产品了解不深、信息不充分的实际情况,该服务机构可以定期对各类IT产品的中立性评价,以及优秀产品的排行榜,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主要服务模式和手段可借助以下几种方式:

1.研发联盟型――建设研发服务平台,助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通过面向产品创新的服务平台,联合具有较强研发力量的大学、科研机构,组成由行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在内的技术难题攻关研发联盟。一方面,通过平台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充分从信息化中解决创新的难题,增进企业信息化动力。

2.联合体型――联合企业,依托行业协会,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

依托行业协会,通过联合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信息化联合体。运作模式可通过联盟的服务机构根据行业特点推出相应的信息化产品,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状态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出适用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联合体内的成员进行应用与推广,实现产业化。同时通过平台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免费浏览、各种信息等服务。由于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特点,集群内部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产品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行业协会的联合,可使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分散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成本,解决其资金投入的问题。

3.设计对接型――建立会员制,搭建对接平台,实现设计人才的共享

通过联盟所建立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平台,设计机构、大型企业、设计人员、中小企业等通过审核成为服务平台的会员,建立分类会员制,使得缺乏设计人才的中小企业能在平台上很快找到解决其创新产品设计的会员。使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解决其人才欠缺的问题。

4.推广培训型――借助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全程化培训

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行业特点,对行业协会内企业的员工进行信息化基本技能、行业新技术、新产品使用等方面开展培训服务,充分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不足导致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差的问题。目前培训主要有三类:一是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二是对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通过专题方式进行行业最新技术、相关理论及公共平台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培训可通过集中培训和通过尝新服务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

三、结束语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在我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和操作人员缺乏、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信息、获取信息和信息沟通提供更好的平台,在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的挑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亦陈,梁晓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1)

[2]闫世刚.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微探[J].商业时代,2010(10)

[3]张永杰,赵丽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

[4]郭东强,刘明杞.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4)

[5]毕霞,葛涛安.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3)

[6] 刘萍.中小企业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7]王爱兰.美国与日本信息化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与现化,2003(9)

[8]田金玉,赵彦峰.ASP: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捷径[J].中国管理信化,2006(11)

[9]Gera.S,Gu.W.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Firm Performance [J].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04(3)

[10]Melville.N,Kraemer.K.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Integrative Model of Business Value [J].MIS Quarterly,2004(2)

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信息化;风险管理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要想在这一趋势中求得发展,必须实现信息化,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导致传统的信息化产品很难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云计算的诞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福音,它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它打破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上的局限,企业不再需要在企业内部署一整套信息系统,只需要按需租用云计算供应商部署在云资源里的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就可获得想要的软件服务,当然云计算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下,企业必须购置一整套软件系统,并且要配置与之相关的硬件设施,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信息化知识薄弱,在购置软件及其相关基础设施时容易出现失误,导致项目失败。而云计算是按需租用云供应商已存放在资源池里的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实施时间短,应用快,从而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并且其软件的维护及更新都由云供应商负责,中小企业只按需租赁“随需随用,不需即退”即可,节省了企业软件开发维护成本,降低了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企业可以利用节省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管理标准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利用云计算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受技术、法律政策、企业自身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利用云计算时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1.环境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

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为了促进云计算的应用,做了大量推广工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但云技术在我国的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成功案例不多,在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此外,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速度和竞争的残酷性,在未来部分云计算供应商会被整合,甚至破产消失,这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商业风险。由于目前云计算模式的法律和技术标准还不健全,如果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出现因为商业原因终止服务等情况,将会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商业数据遗失或无法恢复,同时也会产生企业现有的数据能否顺利的导入到替代的信息系统平台中等相关难题。

(2)内部管理风险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思想陈旧,管理基础薄弱,没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实现管理升级,其与信息化所需要的先进管理思想不相符,甚至冲突,导致大部分员工不接受云服务。管理模式落后,业务流程不清晰,致使企业无法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无法使企业的相关数据标准化,并顺利迁移到“云”上。而且中小企业领导者普遍对信息化存在误解,错误的以为实现信息化只是为了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因而导致管理层面上的实施力度不够。

2.技术风险

我国的云计算产业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云供应商技术落后,云资源中的相关应用程序开发也不完善。大多数云服务运营商提供的财务应用程序资源较少,只涉及到现金管理、记账、网上进销存、在线银行等相关服务,这些服务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进行全面会计核算的需求。技术的不成熟、落后的配套基础设施导致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网络带宽不足,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运营标准以及企业自身IT架构的制约,都给中小企业借助云计算实现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安全风险

云计算的应用,虽然避免了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中的软硬件设施维护上的麻烦,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安全风险发生在企业内部的机率。但由于我国的云计算技术还不够成熟,互联网、法规政策等相关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云计算仍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风险。云计算模式下多家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和经济业务数据有可能存储在同一台服务器中,而且云计算使用的基础设施并不在企业的直接控制中,这就使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于云计算供应商,如果云供应商安全措施做的不到位,例如,自身员工权限混乱随意进入数据库篡改数据、授权其他企业盗取客户数据、出现软硬件设施和网络故障时未能及时备份数据、病毒入侵数据库、云供应商破产后客户数据的保密销毁等。无论发生以上哪种情况,企业迅速解决问题的主动权都不在自己手中,存在安全风险。

四、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的风险对策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给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福音,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满足灵活的会计信息处理要求,但云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小企业在更好的利用云计算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同时也应做好相关的风险应对。

1.环境风险对策

(1)外部环境对策

政府可以在对我国云计算产业环境及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后,邀请相关专家集思广益,制定符合国情的云计算产业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紧跟云计算市场环境变化随时修订条款。同时加快有关云计算安全的立法进度,尽快出台云计算安全条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云计算安全法律体系,规范国内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此外,树立一个全面、科学、公平的社会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互联网的监管,多方努力尽快出台针对云计算服务质量标准、评估和认证等方面的细则,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理这种通行的监督机制,授予第三方监督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合格财务服务,确保中小企业使用云计算会计服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2)内部环境对策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重视会计信息化,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明确自己企业目前所处的信息化阶段,结合自身信息化状况使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各员工的培训,为开展云计算信息化建设做好良好的认识基础,充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工作,将新的服务模式的磨合期降到最短。其次,中小企业要借鉴已经成功的案例,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升级、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使管理规范化,相关数据标准化,使其相关业务顺利的迁移到云上。最后,中小企业也要在云计算的应用中不断学结经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2.技术风险对策

我国的云计算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云服务供应商对于某些核心技术仍然没有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现有的云服务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除了云服务提供商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外,中小企业则要做好选型工作。选择云服务要具有长远眼光,理清需求统一规化。要考虑云供应商的生存能力,其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软硬件、网络等的故障恢复能力、可扩展性及其后续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对于信息化程度低且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可以直接选用SaaS或PaaS进行企业信息化;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且已经配置信息系统(如ERP等)的企业,因需把现有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中,则需要考虑现有系统和云平台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网络的带宽会影响到数据的传递和运算速度进而影响云服务的质量,无论云服务商还是企业自身都应选择足够的带宽。

3.安全风险对策

迁移到云平台的数据是否安全是企业管理者特别关注的,当然也是目前导致云服务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云计算改变了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方式,但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安全模式,中小企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首先,中小企业在选型时就要事先充分了解云提供商的安全机制、数据保护和恢复能力,确保本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其他企业财务数据安全隔离,其数据管理员不会为了私人利益而盗取客户数据,遭受病毒入侵时,能及时保护数据恢复数据。其次,中小企业在选择使用云计算时,要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业务的关键性对相关数据分等级进行筛选,并使用波浪方法进行移,即对于核心财务数据暂时不转移到云上,先把非核心数据放在云平台中测试其安全性,可靠后再逐渐转移。最后,中小企业还应有自己的数据保护措施。尽管目前很多云计算供应商为防止系统崩溃、网络中断等意外事件发生时造成数据丢失,配套了多种备份方案,但中小企业为了加强核心财务数据的安全,仍应按照自己的备份计划把数据从云计算平台中实时导出,备份到自己的存储中心。总之中小企业要不断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加强云信息化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并提高其应用水平带来了机遇,它以低成本短周期的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但同是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企业要更好的利用云计算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就要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乔瑞华.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苏强.企业信息系统在云计算模式下面临的安全风险及规避策略[J].信息与电脑,2011(4):15-16.

[3]黄务兰.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6):185-187.

[4]马玲.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第6篇

各个企业的不断发展,可向企业内部联网、企业与海关、外贸管理组织等行业联网,最终实现与国际互联网联通,使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较为完备的行业网站会聚集大批专业程度高的用户,中小外贸企业在交易活动频繁、发展时间较长、模式比较完备的行业网站中成为会员有助于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地获得商业信息,并能在网站中直接得到顾客和其他竞争者的联系方式、基本信息。

1 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与网站建设

电子商务模式在欧美国家发展的比较早,企业对于外贸网站的建设相对重视,并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建设,更有利于产品推广的企业网站。但是,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多数选择,也存在这多种不同的问题,比如:

1.1 完整定位不确定,因为缺少了专业的网络营销人员和网站建设人员。中小外贸企业往往对网站的定位把握不准确,分析竞争不够深度,重点包装的内容,对手的网站优势和自己需要,是因为没有明确网站面对的客户特点,还有对网站的建设要点把握的不够清楚,使网站没有中心,泛泛而谈。

1.2 域名设计是企业电子商务的公众形象和品牌商标,中小外贸企业应针对外国人的阅读习惯设计面向国际的域名,而不是以中国思维,简单地用汉语拼音或拼音缩写作为域名。中小外贸企业,根据受众的特点设计,方便他们记忆的域名。

1.3 完善网站功能模块很多中小外贸企业的网站功能模块简陋,而且不少企业的网站,只是简单地对企业进行概括,没有站内搜索功能及与客户沟通的模块。所以这样的设计,不仅使网站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过于粗略的设计,过于严重的是对企业的形象有所损害。缺少站内搜索功能,以及顾客不能快速得到产品的信息,在分类目录中,查询会使顾客的耐心有所消损,可能在产品搜索过程中,就流失了一个潜在顾客。

1.4 社会不断发展,信息也在不断更新,企业应该根据新环境不断改进网站内容,要不断推出新亮点,才能适应顾客需求,吸引顾客对网站的长期关注,便于顾客及时了解产品信息。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网站建好并不意味着产品宣传就大功告成了。如果网站的留言区域形同虚设,企业对网站的动态不闻不问,会使客户得不到被重视的优越感。

2 博客和微信

微信、微博和博客都属于新型电子终端类的移动电子商务。这些类型的电子商务即使不能直接服务或销售产品,但是也可以传递经验、消费感受和技巧,还可以通过关注人群的扩大影响,企业影响力,传播,促进销售。

2.1 网络日记其实就是微博和博客,在网上的、就是对外可以公开的文章。比如在扬州的家装市场上不少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在博客与微博里,介绍家装样板房、家装解决方案、效果图等;爱家装饰在博客里介绍了企业、经典案例和大量家装图,访问量达到几万人次。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与微博,产品,介绍产品性能,产品使用维护方法等,这样做一方面让已购买产品的消费者知道如何使用、保养;另一方面让有消费预期的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了解,对商家产生信赖与好感。

2.2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从消费心理学来说,消费者更愿意听取有消费经历的人的建议,而博客与微博正可以消费经验、介绍消费体验。

2.3 微信有更强的黏性和沟通感觉,是一个私密纽带。微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对话,目前,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正渐渐受到关注。现在,关注同一公众号(品牌)的用户之间也没有(社交)交集,人们关注可能只是更直接的获得有用、有趣的信息。而对于公众账号,这个过程则是了解和接触特定目标群体的直接、便利的途径。扬州太平洋保险开通保险微信,只要将车辆行驶证拍照发到微信,就可以查询报价,办理保险,极大方便了车主。微信对提升企业服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企业可以将各类信息进行分类,让微信用户订阅。订阅用户一般要求获得更专业的信息、更全面的视角,所以,企业必须将信息进行梳理,存伪存真,宁缺毋滥。此外,企业可以推送信息给消费者。例如:可以推内容、推网站、推APP都非常有效,内容形式有文字、语音、带链接的图文信息,还有“第三方应用消息”。

3 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3.1 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最新的信息和资源,增大知识容量,完善知识内容。这样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新知识,温故知新,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

3.2 培养智力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多媒体的参与下,开拓了想象力,协助他们掌握定义和规律。根据展示的信息提出疑问,激发想象力,开拓视野,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3 信息和网络成为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转变职能。而多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协助的作用,支持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形式多样的交流,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开拓视野。

3.4 企业信息化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它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长期、复杂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是综合性的技术领域。包括企业管理、软硬件技术、过程控制、工程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等多种技术领域,实现了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科学化、数字化为目的。信息技术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不可缺少条件是业务发展的战略。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任务,其长期工作目标是:

(1)按照信息化市场的需求,通过逐步研究制定,分期分批推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规范标准。

(2)坚持不懈地宣传贯彻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和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其他标准,推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在企业内的实施和运用。

(3)指导IT厂商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了解和使用企业信息化标准,以企业信息化标准为准绳,在企业内实施信息化战略进程。

(4)建立起并不断的完善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技术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持与服务。

(5)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为重点是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全面地宣传贯彻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从基本上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确保标准的权威性,时效性和配套性推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核心理念在企业内的实施和应用。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高职高专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1.企业信息化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软件技术,在企业纵向和横向业务发展上实现数字化扩展,对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由传统的“人治”向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控制进行转变,同时信息化要求数据信息的准确和高速共享运转,弥补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将企业的文化精神、产品研发、规划建设等信息通过互联网门户向全世界,在最短时间内加速了企业信息流通;二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进销存等生产、销售环节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企业在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1.管理者理念淡薄。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和上升阶段,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关注的是成本管理和销售经营,以期为企业发展打好经济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决策者更突出重视企业发展实用性和短期效益,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长期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经营理念渐渐淡薄。部分管理者理解信息化建设为计算机简单应用和操作,不理解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仅仅对软硬件的完善就认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人才缺失。中小型企业受规模小、业务单一的限制,很少能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因为待遇问题,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信息化建设人才,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悉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了,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很难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外包软件企业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状况,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管理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经营管理多采取传统模式,人为因素和凭经验做事情况较多,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科学决策的制定,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

4.客观条件制约。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投入费用,中小型企业因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在长期的建设维护信息建设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此外,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病毒、黑客等系统统计企业也心存顾忌。

三、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我国对高校职能的普遍认识有三个: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中小型企业对高层次大学人才吸引力很小,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培养的人才重要去向就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理应在地方科技发展中发挥科研带头的作用。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和中小型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地解决更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问题,比如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认为高职高专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增强交流,提高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践证明,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仅仅是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进程有所差异。中小型企业要保证科学持续发展,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管理和经营提供极大的帮助。高职高专应主动联系当地中小型企业,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向企业管理层传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企业认识,帮助企业制订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

2.高职高专加强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社会和高校近年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但实践证明,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培养,如果培养不到位,复合型人才可能就是对几个方面都懂一点,但都不精深的技术人员,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强化对“专才”的需求:企业管理的专才,营销的专才,信息化建设的专才等,发挥整个专业团队的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规划之后,培养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多数才能补充到企业IT团队中,解决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

3.企业走进高职高专,主动寻求提高科学管理的方法。中小型企业也要积极联系高职高专院校,充分吸收高校在企业科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建立企业自身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和权责,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只有把管理和经营各环节的关系理顺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并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这样的交流也能让高职高专院校认清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流程,明确企业需要,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4.高职高专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和信息化发展有待完善的问题,通过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也能得到较好解决。高职高专院校以项目开发、团队建设为基础,由高校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维护、长期规划等工作提供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费用。高校专业团队开展的科学研究,可帮助企业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和网络防范、电子商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同时锻炼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结语

通过研究,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早一步规划、实施,就能占领发展的先机,面对困难和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无法回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而言,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和锻炼是重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能帮助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又能促进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质量的提高,是一条双赢的途径,也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途径,如何克服实际困难,具体实施,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第8篇

 

1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计算,以共享的方式将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云计算是通过将分散于互联网中的所有用户共享的超大计算中心进行之前由单独个人数据中心完成的任务,从而实现计算和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共享。

 

1.2云计算的特点

 

通过对相关云计算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存在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由以下特点:1)规模较大。对于云计算来说,其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是规模较大。云计算是一种分散式的、规模较大的创新型的驱动方式。只有云计算以大规模的形式出现,才能充分发挥云计算服务优势。2)云计算能够基于虚拟化技术将资源和服务进行快速的部署。利用虚拟化的技术将不同的云服务提供给不同的用户。3)实现动态化的扩散。计算机用户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使得云计算服务也不断扩大规模,用户的应用将利用云服务在云中得以扩展。4)可靠性。随着云计算的发展,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保证云服务的安全性恶化可靠性。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2.1中小企业应用公共云计算的必要性

 

就目前来说,云计算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借鉴云计算成功运用的案例,不断积累实践优秀的实践经验,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较差,在使用云计算服务中其收益远远多于且企业风险,对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可以采用按需租赁的方式去使用云服务。此外,中小企业的业务结构和流程都较为简单,对系统功能没有复杂的要求,因此,公共云服务能够基本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以及相关的业务要求,在掌握和了解企业自身条件的同时使用云计算服务,从而最大化的实现中小企业个性化的不同需求。

 

2.2云计算信息化平台设计

 

1)服务提供方式设计。云计算主要是利用IT的服务方式将其提供给用户,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能够满足企业基础硬件资源需求)、平台即服务(促进企业应用开发的效率)和软件即服务(实现软件的快速交付和投资回报率)。通过以上三种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了中小企业对于IT的多种需求。

 

2)关于运行和维护的设计。处于正在发展和学习阶段的企业来说,其自身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都处于培养阶段,资金方面较为紧缺,难以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对IT的应用比较欠缺,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缺乏。因此,由于其需求的特殊性,该阶段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云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3)转移服务方案设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利用云计算将企业现有的信息和资源迁移到云计算的平台上。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信息化程度进行调查,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生产业务归纳和分类,将业务划分为主要和次要的系统。云计算能够对资源进行减少开发、实施以及维护,使得用户可以将关注点放在最为重要的核心业务上,以此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比较成熟的中型企业来说,利用公共云时,要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信息进行迁移;而小型的企业来说,可以直接利用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是企业获得应用。

 

3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注意事项

 

3.1安全问题

 

中小企业在利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重点关注信息的安全性问题。首先,要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进行审查。为了有效防止特权用户的接入风险问题,要让供应商将管理员的详细信息提供给企业,从而保证企业对系统管理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同时,基于数据的共享化,企业要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还要充分了解供应商对数据的恢复能力以及具体需要的时间。其次是对安全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对于企业来说,其最为核心的数据能够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保护好这类机密信息,使其在云平台中安全保存和运行。对此,企业可以先将非核心的信息放到云平台中运行,待测试稳定且确保安全后,再将核心的信息和数据迁入其中。最后,企业要对信息进行备份。由于信息对于企业极为重要,为了防止云计算系统的潜在风险,企业可以将信息数据进行备份,保证信息的安全。

 

3.2费用问题

 

对于云计算的费用问题,一般情况下采用按照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租用或付费的方式。采用按需租用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而建立一套计费系统。将云计算服务的租金和企业自身所需要的服务费用进行比较,以此来实现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收支平衡,避免了预算超支的现象。

 

3.3网络问题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计算方式,高速度的网络是云计算的计算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企业信息化管理也会相继出现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一般采用的解决方式是在线交付,离线使用:当系统处于离线状态下时,用户照样可以使用离线管理系统,可以将数据和信息先储存在本地服务器,等到在线时再将之前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到云平台系统,将信息和数据重新进行同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3.4内部管理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的领导层来说,要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对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云计算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并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计算,为了跟上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需要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型升级,由传统金字塔的登记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进行转变,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信息资源予以合理的配置,使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4结论

 

由于中小企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较为缓慢。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云计算对企业信息进行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小企业将自包和外包方式进行结合发展模式,以此来更好的建设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来说,充分应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应用中要注意和把握利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从市场化的角度对云计算进行分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旨在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发山,孙波,龙春娥.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商论,2011(06).

 

[2]王春霞,刘武强.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策略[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杜会科学版),2014(03).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研究

引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以互联网网络为主导加快社会发展,促进全球企业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发展让众多企业走出了国门,登上了世界市场经济竞争的舞台。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除了带来的新机遇之外,还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加有力的竞争对手、全新的竞争机制以及全新的企业比拼。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如何让其产生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成为了众多企业纷纷深入研究的一门功课。本文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最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1 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经常在各处被人们听闻,然而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具体特点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都没有具体的概念。所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本身软件、硬件,结合网络设备而达到信息资源互联的一种技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存在的交互性和共通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小相应设备的功能需求,通过网络连接不同设备,从而达到设备间的网络互通,大大减小了运营经费。另外根据互联网的可扩充性,可以通过增加相应设备构架需要的网络环境,从而达到相应的工作需求,也可以减小工作负荷过大产生的设备故障。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小视,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行,加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本身的尚存的不足之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在企业信息化的工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重点。以下笔者将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的具体举例分析。

2.1 电脑病毒、蠕虫病毒的侵害

电脑病毒、蠕虫病毒一直以来都是危害网络安全的罪魁祸首,由于电脑病毒与蠕虫病毒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与传染性,一旦感染则非同小可。为此建立相应的防御机制是保护电脑系统,保护企业信息的重要环节。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系列杀毒软件可以相对较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通过相应的筛选机制,有效的过滤与监控有害于计算机系统的电脑病毒与蠕虫病毒。

2.2 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的侵害

木马病毒与黑客入侵不断会损害计算机系统运行,同时也对相应的客户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如战场的商场上,客户信息作为企业宝贵的财富,一直都是商家必争植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客盯上了这样的商机,潜伏在网络上,被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了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将其运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各个企业。从垃圾邮件,伪装软件到利用网络漏洞,系统后门等手段潜入计算机系统,危害企业与用户的信息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开启防火墙,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尽量不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邮箱附件,则可以很好的降低黑客与木马病毒入侵系统,从而保护好相应的客户数据信息。

2.3 系统不稳定引起的数据缺失

计算机技术虽然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技术上难免的缺失与错落,有些时候难免因为体统不稳定造成数据缺失等问题的产生。这是基于硬件与软件的本身问题不可避免的情况。对于此种问题,适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备份和保存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因为硬件与软件的不足造成的损失。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即使上述内容中存在着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却并不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在当今信息化市场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企业信息化中是绝对利大于弊,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顺应市场经济的流动趋势,是基于现下社会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

3.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为载体,在计算机设备的支持下,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要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与阿里巴巴。前者通过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后者则通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形式,进行在线的网上购物行为。于此同时,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通过微博,朋友圈,微信营销等形式的电子商务也逐渐崛起。不拘于形式,通过网络构架的虚拟店铺,给实际经营者和构架相关网站的企业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3.2 各类档案的电子化

档案电子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较为热门且重要的一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企业档案,不断在书写时浪费时间,在管理时浪费空间,在查找时非常繁琐,并且从经济与环保的角度出发,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相对的,将档案电子化之后,不受地域局限,不受环境影响,根据系统的搜索引擎,查找也相对方便。最有利的一点是由于不是纸质和手写,在保存时间上可以更加持久,在阅读时可以更加明晰,企业和客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条件与特色,进行个性化的编辑整理,更加人性化。

3.3 财务信息网络化

所谓的财务信息网络化,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将相关财务通过网络技术的共享性,统一进行核算、分析、预测、控制和监管的手段。在当今社会,企业公司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小规模机构了,很多跨国企业和公司的业务拓展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财务信息的网络化就变得必不可少。通过网络连接达到财务信息共享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各地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出现,可以更好的更系统的管理统一相应的财务状况,及时进行分析调整。另外,财务信息网络化还有一项非常便利的功能,那就是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这样大大减少了填写支票,汇款,现金流动的不方便。由于电子货币本身只是虚拟的数字,在企业之间流通方便,同时它也与实际的金融机构挂钩,从而保障了它的存在价值。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它本身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但是参考社会整体的发展来看,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合理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大节省了企业资源与从业人员的时间与负担的前提下,可以更为有效科学的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郎丽慧.西安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

[2]刘长未.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

[3]白云飞.吉林省国际商务网络中心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戴微微.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78-02

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现代生产经营方式的过程,这一转变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从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的过程;二是企业基于信息化的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基础设施重建、资源拓展、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流程再造的过程;三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转变为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四是提高企业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可归纳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首先,企业信息化强调的过程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其次,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集中体现于实现知识创新基础上企业员工的现代化转变;再次,企业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转变之和。

2 企业信息化要素构成

2.1 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和其他事情一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其一,从空间层面来看,由于企业信息化工作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这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涉及技术范畴,而且还要涉及管理范畴,业务范围广,会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其二,从时间层面来看,企业信息化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也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由此,企业信息化工作也需要紧密围绕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不断调整,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2.2 坚持全员参与

尽管企业的IT部门在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一枝独秀的推动作用,然而,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这就意味着,只有各个部门以及每一名员工都需要立足于系统观点,从全局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和主动调整,适应新业务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并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同时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2.3 密切关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边际收益的大小

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成本支付。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其投入并非一次性,例如,在系统软硬件投放与更新以及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都具有持续性特征。并且,这些成本投入会随着企业化的不断深化而变化,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密切关注边际收益的大小。

2.4 使用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软件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即使自身拥有IT部门,并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制作和研发能力,但从专业化生产的角度来看,其制造和研发能力较之于企业外部的专业化软件公司还存在差距,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构造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产品从外部购买要优于内部生产,尤其是对于硬件环境的搭建、实施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由于企业靠自身力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更加有必要把这些项目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公司。对此,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以充分分析和描述自身需求为前提,与外部的产品供应商有效沟通,并通过企业个性化要求答疑、供应商的产品性能演示等一系列流程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为方便信息化平台的日后升级预留一定的空间。

3 通过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3.1 建立统一的业务平台

构建统一的业务平台至少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可以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通用的管理支持,从而保障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二是可以为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框架、统一的开发环境以及统一的信息化服务。

在这一工作中,为了避免定制开发带来的周期长、系统不稳定、维护工作复杂等麻烦,企业要确保核心平台软件尽量与具体的业务无关。具体而言,信息核心平台软件主要包括企业门户平台、工作流平台、报表工具平台以及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在日后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因此要保证其具有安全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来看,各个平台又可以由工作流引擎、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公共组件、消息管理、报警管理、系统配置工具、数据维护管理、编码规则和系统日志管理等要素构成。在操作过程中,一是要体现出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和规划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能够反映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二是要有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机制具备严密精细的数据权限,使系统能够开展安全、便捷的权限管理;三是要具备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使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以及流程变革工作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调整。

3.2 建设内部信息门户系统

总体而言,企业内部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为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提供即时的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二是为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如日常办公管理、企业项目管理、财务信息公布以及协同设计等各种业务系统)提供规范和统一的“企业窗口”,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办公环境,实现企业的人、财、物、项目存量的统计和分析。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把各个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有效集成,从而把不同业务模块、业务流程以及其他的信息服务功能统一到一个通用的环境中,由此构建一套功能强大、运转有序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此外,还需要把企业的信息门户与各个业务平台有机结合,统一企业内部各个分支应用系统的界面风格,由此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并且,还应该遵循“先重点,后周边”的门户系统建设流程,即先满足企业目前急需的各类需求,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步把后续的各个分支系统纳入到这一信息门户中。

3.3 建设OA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系统),即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采用Internet或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一个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标准,主要构件如下:

第一,日常办公管理。OA系统能够集中管理个人所有办公事务和个人事务,为员工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工作平台和网上办公环境,使员工能够方便、快捷地处理相关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公文管理。可以方便地对收发文件进行管理,包括起草公文、公文办理、公文发放、公文存档等,系统可以自由设置公文流转流程。发文管理:完成拟稿、核稿、审签、签发、存档、查询等,系统中公文流转的流程允许用户自定义,使系统可以适应各种公文流程的需求。系统对发文的整个流程进行跟踪,详细记录发文的当前状态、发文审核的过程和领导审签、签发意见。

第三,信息。可以根据企业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形成一个通畅的信息的平台。其一,这一平台包括企业规章制度、紧急通知等各种信息;其二,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其三,这一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查询检索功能,使员工可以按部门、时间、信息类别等不同关键词及其组合快速搜索、查询并打印信息。

第四,即时通信。即时通信可以使信息交流和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主要包括文件传输、手机短信、远程协助等工具。其方便之处在于系统会把与员工相关的新工作任务、消息通知等各种信息自动归集,同时通过窗口弹出和声音提醒等功能,并与工作人员的手机绑定,使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需要处理的各项工作。

3.4 建设决策查询系统

第一,实现项目统计查询功能。可以通过图表、明细表以及平衡计分卡等方式向员工展示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即时状况以及统计分析等相关信息。

第二,实现人力资源查询系统。例如,可以通过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图标形式对目前企业各部门、各专业工作人员总数、岗位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即时判断企业人员结构状况的合理性与否;再如,还可以针对某个员工,对其以往的工作经历、目前从事的项目及岗位变动情况等信息进行针对性查询和统计,从而快速判断人员的动态变动情况。

第三,实现财务信息查询系统。从企业领导层角度,可以为领导提供总体财务信息及预算汇总数据,具体包括财务月报和诸如项目合同总额、合同收款总额、收入确认总额等相关内部台账信息,从而可以便于领导层随时了解一定期间内企业利润总额、利润率等重要财务信息;从职能部门角度来看,可对各部门的年度预算指标、完成比例、完成数量以及各项预算支出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并通过与往年同期数据对比,由此掌握实际工作执行情况。

3.5 建设经营管理系统

第一,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市场开发部的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合同登记、合同收付费用管理以及各种合同的相关信息统计等功能。

第二,售后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的好坏对维系企业和客户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售后管理能够实现对客户回访、客户请求等具体事项的细致管理,例如,可具体细分到客户对服务的要求、意见、建议和投诉等,同时要及时掌握客户的联系信息、客户接触记录、客户提交资料记录以及客户接触费用等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第11篇

企业加强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搭建、应用与维护等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也能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应用高效的管理技术,同时加快企业的改革创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企业信息化发展层次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员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观念不强。一部分人员未把信息化放到提高管控水平和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体系的重要位置,未能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去思考企业管理问题,使得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未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其效能。[1]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稳定的政策和资金作为支撑,因此这项工作一般投入资金普遍表现极其谨慎。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有一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存在建设程度不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强,建设规划不完善等现状,发展空间还非常巨大。要建立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革梳理,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对策

3.1整体规划,为可持续发展鉴定基础

信息化建设前期,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精细部署,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项流程,做好系统间的数据融合,数据信息实现共享,确保建设一项,共享一项,防止软硬件资源重复投资导致浪费,最终达到所投资源发挥其效能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就首先应该把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作为第一位,既能重视近期建设,细化建设目标,也要为长期的发展做好规划,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避免因计划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3.2加强保障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足够的技术力量

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以适量资金投入获取最佳效益。它需要借助必要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利用企业自身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因此,适量的资金支持和足够的技术培养是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可聘请技术专家,也可采取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最终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一支专业化技术队伍。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一些科研院校或专业的信息网络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综合各方优势,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有效发展的目的。[2]

3.3规范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信息网络有便捷高效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和威胁,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等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上述这些安全风险,必须要求人员具有更强的计算机网络意识,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障。

4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4.1依据自身实际,做好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企业信息化战略及目标后,通过认真实际的规划,合理投资,为企业建立起一套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3]

4.2选型原则

4.2.1硬件选型原则

(1)服务器选型:完善的数据据中心,是建立在拥有高效的服务器基础之上的,无论任何信息系统,都必须配置专用服务器。服务器选型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性价比等因素。(2)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尽可能选取同一厂家的产品,主干设备的选取应考虑适当预留空余资源,方便未来扩展。低端设备够用即可。资金方面考虑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产品,以使资金投入产出达到最大值。(3)安全保障:机房应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主要考虑温度、湿度、防尘、防雷、接地等条件。

4.2.2软件选型原则

(1)功能:软件购置之前,首先要对软件产品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其次软件的功能要适合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业务需要,保证软件部署后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软件的成功应用。(2)扩展性:软件的功能一方面要满足当前业务流程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弹性,一旦业务流程、结构或规模发生变化,良好的软件扩展性则会避免出现系统无法适应业务变化的情况发生,因此,购置软件时不能只考虑当前的业务需求。(3)性能:评价软件性能时,不能只看日常运行情况,更应该考虑未来或超负荷运行时软件的性能。如果软件产品在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后,通过数据量或用户数量的积累,系统负荷增大时,未出现速度缓慢、延时过长等现象时,则表明软件性能会满足企业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为合适的软件产品。(4)技术能力及服务:软件供货商良好的技术力量及服务能够保障系统高效实施速度及效果,这方面包括:厂商的企业战略、服务和支持能力、财务及安全性、产品易用性及适应性、市场反馈效果等方面,因此选择一套实施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匹配的软件公司是保证软件产品顺利上线并正常运行的前提。(5)成功案例:系统实施的成功案例是对软件及供货商技术能力及服务的最具说服力的要素,以选取与本企业规模相差不大的成功案例为最佳借鉴对象,对成功案例的深入了解可对本企业的实施效果做出最好的判断。(6)价格:包含软件总价格、咨询服务价格、实施服务价格、维护与更新服务价格、二次开发价格、计费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以合理的价格实现最佳实施效果为理想的选择。

4.3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成熟的企业网站不仅可展示企业形象、企业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业务相关最新技术论文等,而且能使客户能通过企业门户网站更好的了解企业各方面信息,增大企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浏览者,间接提高企业业务能力,甚至能为企业增加业务数量。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OA系统办公便捷方便,具有易用性、健壮性、开放性、严密性及实用性等特点。它通过对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进行规范后,建立起一套企业内部办公系统,不仅有利于培养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执行的执行,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5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 研究 发展 现状 分析 系统

1 概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我国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正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深化。但应当指出,我国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正逐步加快,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企业信息化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ERP,即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标志,早已引起政府、企业和媒体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但总体而言实施应用的企业还是较少,而且企业中成功实施的案例也不多。

2 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充分掌握内部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重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推动管理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企业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指导力度,推进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建立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强化安全保障等举措,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是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规范制度体系三个方面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指导力度。一方面根据国资委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要求,优化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了信息化登高计划。另一方面在集团总部成立了信息化管理部,统筹推进集团整体信息化工作。同时制定了《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信息化推进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二是强力推进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在综合管理类应用系统方面,先后组织建设了生产指挥调度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与报表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移动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运营管理方面的应用系统,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集团管控能力。在专业应用类系统方面,着力打造了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产品工艺项目管理系统、总承包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房地产营销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全面覆盖基建、设计、经贸、制造、房地产、投资等主要业务领域,支撑跨区域、多领域、全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转。三是构建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由集团总部统一制订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支撑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安全保障标准、管理服务标准,实现了总部与所属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开展项目建设,并通过项目建设完善标准。四是稳步加强安全保障机制。通过搭建安全计算机环境和通讯网络、进行安全区域边界隔离等手段保障技术层面安全;通过规范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操作流程,保障制度层面安全;通过建立日常安全保障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保障运维服务安全。

3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优化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支撑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之一,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深入推进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着力打造运营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推进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薪酬管理、岗位编制、员工自助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二是启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按照风险管理分类、分层和集中的管理要求,实施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全面融合,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化管理,提高了整体风险防范水平。三是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采用自主研发设计,通过敏捷开发方式,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较大提升。目前物流中心电商平台的资讯业务已在内部模拟上线。四是积极筹备物流中心分销和京外所属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项目,以采购、库存、销售、财务为重点,搭建统一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平台,推动重点业务的集中规范、高效运作和协同共享。五是积极筹备所属鲁中矿业ERP系统建设项目,推进业务操作层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全面集成,从而落实精益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六是积极推动所属ERP系统建设项目,以“成本管控、资金集中、采购集中”为目标,逐步推进由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运营转型。

4 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优化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企业在多个主营业务间建立统一的绩效、培训、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内容包括绩效考核、培训管理、能力管理和关键人才管理等4个模块,通过梳理相关制度和流程,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不仅着眼于将现有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转移到线上,更高层次的目标在于通过集团总部和所属企业共同梳理、完善绩效、培训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进一步统一流程框架和管理要求,通过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企业对项目实施和人力资源业务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试点单位要认真学习项目成果和实施要求,调整工作习惯,先行先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发现信息系统的问题,还要发现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进。二是要以项目为契机,做好人力资源业务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对接。坚定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开展绩效考核、干部测评等人力资源工作,充分利用咨询项目成果,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5 企业财务信息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可以大大减少原来手工做账和核算的繁重劳动,提高财会信息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和资金控制;有利于企业全球化经营和多样化经营;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干扰,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真正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如何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企业需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而不是简单照搬,不是买一些计算机,安装一些财务软件就财务管理信息化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仅仅对财务会计方面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加工出财务会计报表,而是全面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将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高效链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要想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就需要开发出真正属于企业所需的财务管理软件,让真正能够高效利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使用,才能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方面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花大力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都是通用软件,虽然成本较低,但实用性存在一定问题,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还需要对其进行再次开发,这样就造成了浪费。因此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利用上要仔细斟酌,不能图省事、怕花钱,同时也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化投入,有些软件功能太多,许多企业根本用不上,造成功能、人力资源和资金浪费。当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好处很多,但也存在许多风险,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需要企业加以防范。

6 结束语

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一条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强、切合我国实际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我国企业只有继续完善信息化服务,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凤琴,马俊海,谢敏,施立峰.中小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20).

[2]杨辉.我国中小型企业ERP实施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3]张建莉.浅谈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23).

[4]吴坤.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06).

[5]黄喜.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

[6]张勇刚,汤方梅.一种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三维立体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2).

[7]董.浅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03).

[8]李蔚田.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