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2.1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
2.2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2.3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业务全球化;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现状;对策
企业业务全球化的背景使得我国企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及时有效的为企业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增强企业的战术层、战略层以及决策层的指导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的现状,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1~5]。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随着企业业务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常桂英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分析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主体意识、需求分析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等[1]。吴定怡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表明,只有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构建信息化管理体制,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2]。霍吉林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存在重视程度差别较大、新旧企业信息化差别大等问题,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3]。笔者认为企业业务全球化趋势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业业务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但由于电子网络容易受到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子网络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了在企业中的发展。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普及率不高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主要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周期较长,资金回收较慢,带来的利益不够弥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基于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力度不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中,许多企业基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不够等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整合力度不够,不能达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率不高、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企业要想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就要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提高信息整合的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首先,政府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电子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开展缓慢,针对这一重要制约因素,政府应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出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电子网络市场的稳定发展。安全稳定的电子网络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企业定位、制度保障等环节。资金、技术等因素使得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企业定位有助于企业认清企业发展的方向,加大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此外,企业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最后,企业要注意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有助于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企业只有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才能充分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效果。企业增强内部信息互动,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的联系,进而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防止信息孤岛的产生。例如,中兴、华为等企业的成功,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通过制度等措施和手段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在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能够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增强企业内部和社会、政府间的信息互动能力,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率不高、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表明政府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企业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提高信息整合的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常桂英.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6):38-39.
[2]吴定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40-43.
[3]霍吉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推进对策[J].现代农业,2009(10):76-77.
[4]刘全喜.湖南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析[J].企业经济,2013(2):163-166.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推行企业信息化,只有抓住发展信息化这条主线,才能在短时间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工业现代化。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今市场竞争的时代,信息流成为企业取胜的第一要素。在这场“更好、更快、更强”的竞争中,企业只有迅速把握信息,才有可能全面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是解决企业管理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可解决困扰企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会计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失真,使其变得真实准确,堵塞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管理漏洞。(2)中小企业信息化能有效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处理大量信息的手段,就无法组织敏捷制造,就无法进行科学管理。因此,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没有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3)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精简组织机构,转变经营观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使组织管理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分流富余人员,适应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市场需求。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推行水平还不高,程度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于探索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中小企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同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仅仅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纯技术性问题,这就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推进。而当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变革时,企业多年形成的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及员工的各种认识等都会阻碍企业向信息化的更高水平迈进。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对新的业务流程和新体制的适应能力,也是需要不断提高和深化的。
(二)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我国不少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措施落后、管理基础数据不准确等原因使企业不容易实现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计算机管理模式。而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一过程将涉及企业各部门、岗位、机构的权力、责任、利益的调整,如果协调不好就会激化内部阻力。同时由于企业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也导致后期软件系统建设种类繁多、体系混乱、缺乏详细的总体规划,既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升级换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企业对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不合理,信息人才缺乏。在我国现阶段,资金短资是企业的普遍困难,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因此,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上,必须实事求是。中小企业不可能一步就拥有众多的计算机设备,建立高级的信息系统。然而,建立一些实惠而实用的普通信息系统还是能够做到的。计算机供应商们也正在将软硬件集成在一起,组成价廉物美的打包产品供应给中小企业。在费用方面,还可采用分期付款等优惠方式,排除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支付障碍。并不是一提企业信息化,就是马上把全部配套的硬件设备配齐,建立一套高级完备的系统。
三、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之适应企业管理实际的需要,应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企业要顺利地推行信息化必须在管理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彻底改变传统守旧的思维方式,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日本企业界认为,信息是开采不尽的第一资源,信息来源于市场,市场开发依赖信息的成功运用。其次要进行组织创新。因为传统的层次化组织结构不仅阻碍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速度,而且容易造成在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严重流失与失真,给企业决策与管理带来严重的后患。最后企业业务流程需要重构,以适应未来数据处理计算机化、网络化的业务新环境。
(二)找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坚持效益与务实的发展思路。首先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其次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最后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投融资决策与营销系统。只有在优化经营过程、优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才有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其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认识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对企业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仍持怀疑态度,一部分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就进入信息化了,一部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
2.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据抽样调查表明,在中国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互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中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在实现上网的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 mail 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
3.信息化管理体制落后。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从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运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业务重组, 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是企业能够充分及时的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遇,科学决策,以便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先决条件与基础。
4.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造成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首先重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挑战的管理革命,是对企业原有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的大变革。要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各级领导应做好充分准备: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要做好与一切旧的管理恶习作“斗争”的准备;二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加强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不能盲从,同时也应看到实施信息化的困难和阻力;三要直接参与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计划制订工作,只是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要身体力行,亲自决策;四要给予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以强大的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激励。
2.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还是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中小型企业短时间内很难承受企业的全盘重组。首先,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求新,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要分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其具体目标。而无论总体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从效益和效果来确定和评价。要站在发展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可适当超前,但要适度,要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其次,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不是那种特殊的业务流程,所有的业务流程在大型企业中都看得到,有的流程可能只是一些大型企业的一个部分。由此,我们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经验,把以往很多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知识积累起来,形成不同行业的最佳业务实践。
3.增强全员信息化意识,使全体员工自觉成为信息化实施的推动者。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几乎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领域,需要企业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明确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况且信息化的应用,使用得最多的是各流程和各终端的各个用户,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好坏。
4.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企业信息化改造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其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从目前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看,只有10%左右的企业效果较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合理、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5.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为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信息化方案的引进和启动只是信息化项目的开始,接下来的实施应用过程,才是信息化的难点。外部软件咨询顾问是必需的,但企业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人才才是长久之计,消化并落实执行方案,才是企业信息化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得培养大批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内部人才,不但可以降低成本,人员使用无磨合期,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岗位成才的良好风气,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马费成: 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一、提升棉纺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技术措施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棉纺织企业的业务范围都涉及了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产品的储存、相关的研发设计等,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架构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业务能力、业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企业运营和发展目标、企业的市场战略规划等不同的要素,同时也必须覆盖到企业的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控制、日常的经营管理和计算机支撑体系等不同的方面,形成企业决策支持、企业市场运营管理和企业产品生产控制的不同架构层面。
二、合理把握棉纺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关键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与实施,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住信息化架构设计的关键之处,为技术架构的实施打好基础。第一,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要与企业长期的市场经营目标和公司战略有机结合,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使信息化架构的实施有可操作性,同时符合企业发展的核心利益。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架构要注重实用、功能稳定、平台的可扩展性良好的原则和要求,在信息化处理系统的选择时要选用技术成熟、品牌先进、性能优良的信息平台,并考虑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公司信息安全、软硬件的合理匹配、信息管理便捷稳定等不同选择要素。第三,企业业务流程、相关的生产技术标准、企业的信息流程制度要规范、合理,本着经济节约、使用方便、流程规范、技术先进的统一架构标准制作信息化平台模式化的表单。第四,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功能设计上要以资源和信息共享、处理手段统一为目标,满足各个功能模块的相互联通和信息整合,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平台上要统一协调。第五,信息化系统要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较好的可扩展性,使信息平台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环境,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增强企业在业务扩展和业务综合管理方面的适应性。总之,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与实施要以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为目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的信息通道,将生产设备和企业员工统一管理,实现企业决策信息化、生产管理一体化。
三、结语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缺少长期规划和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公司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以及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层次低、技术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导致我国棉纺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棉纺织行业的相关特点,提出了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理论措施和技术措施,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希望对我国棉纺织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姚卫兵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theSME
Du Feng
(Guangzhou Water Company,Guangzhou510310,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alysis of the SME informatizati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ME,made useful strategies and advice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provide a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SM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有波折,也有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行业门类跨度大,高端的信息化建设不足,有许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文字处理和账目统计,OA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办公和人事信息统计,网络主要用于共享数据和信息,生产控制建设既不完善。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进程发展较快。有资料表明,已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信息化已经或正在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二)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比例普遍偏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系统整合率较低。从已经实施了信息化的企业情况来看,库存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情况较好,但对调度系统、流程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整合率较低。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深入影响,企业对信息的重要性人事也逐渐提高,对信息带给企业直接或间接的利润增长是有目共睹。虽然总体认识在逐渐提高,但是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却大不一样,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盲点。有点认识较为肤浅,认为有联网的一组计算机就是信息化建设,对各种业务系统的应用程度也千差万别。
(二)新老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不一样。近二十年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新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现代经营管理意识超前,有较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在企业创立阶段就很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应用优势明显好于老企业。而老企业管理方式大多沿袭老传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采集效果差,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方面都远不如新企业理想。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应用水平低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端信息系统应用较少。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具备计算机,但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高端信息处理和协调调度方面的应用还太少。比如图档管理系统(PD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企业进销存软件、信息集成系统等应用较少,水平落后。
2.信息化建设不均衡。限制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和应用在各部门中不均衡,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基本具备计算机办公的条件,但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投入相对薄弱。
3.产品转化度较低。许多中小企业在各个环节的系统集成上应用较为广泛,在信息体系的建设上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信息技术转化为产品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产品转化度较低,成效不太显著。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经过上述的分析,为切实落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一)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协调沟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多方筹措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和衔接。要多方调动企业的智能资源,在市场融资、外资引进等方面聚合资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批评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重要决策,企业的管理层要提高认识,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是企业管理层要更新观念,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注重信息化建设,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然后,企业高层要协调好内部各部门的利益关系,统一意见,保障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全力支持,避免产生矛盾,妨碍信息化进程;最后,要做好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尤其是财务控制,做好实施信息化的资源铺垫。
(三)保障对信息技术部门的扶持。信息技术部门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业务部门,企业提高对信息技术部门的重视,对信息技术部门给予一定的权利,是保障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企业要合理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员,增强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要筹措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软件等设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添上腾飞的翅膀。
(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保障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当地政府部门要完善市场监管,规范竞争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为信息化的开展保驾护航。信息化的建设要在规范的市场体制机制环境中才能施展应有的能量,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信息化实施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就要相关政府部门紧跟形势要求,做好引导和扶持,以保障信息化的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
五、结语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不少的企业刚刚步入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我们只有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成功的经验,推动企业落实好信息化建设,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军.基于ERP条件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7
[关键词]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34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69- 02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远程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昭示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和体制变革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萌芽阶段,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将计算机应用作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衡量指标[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如何,本文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1 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表示信息的发现、传播途径以及对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信息化的载体是计算机和网络。总体来说,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技术发展[2]。
企业信息化并不是单指企业拥有计算机和网络,而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的通信科学技术,结合自身内外的情况和资源,实现经营运作和管理,使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模式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模式[3]。企业引入信息化概念,实现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经营活动形成数据链,便于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2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企信息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我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策,对于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认知度不足,观念保守
我国的企业包括国企和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不足。首先,企业决策者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据调查47. 52%的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工作[4],并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规划,没有信息中心。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片面保守,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商务,对于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宣传产品,甚至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解明显不足。国有企业观念的保守以及对信息化建设认知的不足,直接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2.2 起步晚、投入少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是在国家九五规划中提出的,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处于刚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工程,需要资金的大力投入,长期的持续发展方可得到回报。一些国有企业企图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投入获取高回报,却忽视了资金投入的合理结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资金投入少且不得法,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发、维护、更新、利用发展缓慢。
2.3 软件行业水平低、支持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软件行业的技术作为支持,才能稳步向前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软件行业良莠不齐,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开发经验不足,过分依赖国外技术,缺乏针对本土特点量身定制的软件。很难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从某种角度来说,极大地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4 信息化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才。企业决策者的不重视和资金投入少,使得信息化建设人才极度匮乏,专业素质偏低,既了解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规划又对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这也是制约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对国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特点,适时调整战略战术,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契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结合我国国企的现有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进行探讨。
3.1 国有企业转变观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转变意识,国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不高,企业信息化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前途的工程,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依托于信息化,其所指的绝非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身。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注重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加快提高信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国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信息和丰富资源,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国有企业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主导力量,国家应该在政策法规、财政、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帮扶。美国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有益效果显而易见。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信息九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国有企业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全面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大跨度发展。
3.3 加速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行业的技术支持,软件行业的落后直接影响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加速软件行业科学有序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且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成熟完善,有利于国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4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施信息复合人才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长期任务,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根据国企发展方向,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同时,注重企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战略,走出去,引进来,为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资源。
中石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变革是从信息中心的改制开始[6]。面对庞大的信息系统彼此孤立,信息采集和管理相对混乱的局面,中石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IT的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性,开展全面建设战略,才能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加快发展。2002年5月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担任,负责整个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决策、推进与协调。引进了成熟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制定统一的采集、编码、数据传输标准,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培训大量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分离后,中石油的信息化决策管理进入了更高决策层,而技术服务也更加规范化。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整合的数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优化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4 结 语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认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借鉴经验、注重人才培养,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资源,优化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长波,施梦,张佳. 企业信息化关键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24(5):535- 541.
[2]L Chung,J C S do Prado Leite.On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M]. Berlin,Heidelberg: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9:363-379.
[3]胡元岭,刘华峰.浅谈我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3):110-112.
[4]吴瑞鹏,陈国青,郭迅华.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因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4,7(3):74- 79.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039-02
1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壮大,对石油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其各个环节都广泛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从而加速石油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石油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石油企业离开了信息系统已经无法生存和发展。“数字油田”、“数字石油”等石油行业信息化理念正大行其道,被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所接受。尤其在当前,我国石油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世界竞争,加强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各自的网络基础平台,开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实施了信息化建设战略,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井场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并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仓库,实现了数据的规范管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地域生产现场管理,真正实现了“无地域障碍”办公。尽管如此,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好、做实。否则就会在信息化大潮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 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创新是石油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石油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信息化时代,创新与发展依然是石油企业进步的动力所在,创新就是对技术进行重新完善和开发的过程,石油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对辅助企业决策和生产,从而为石油企业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石油企业在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过程中;在以新技术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过程中,信息技术无疑是实现这种增长的重要手段。完成石油企业从外延向内涵、从以数量为核心向质量为核心的增长方式转变。
信息化建设除了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之外,还在提升石油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收集、控制、分析、反馈的过程。石油企业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任明确、科学管理的企业是石油企业发展的目标。如果石油企业无法保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性,企业将没有办法做到产权明晰,也无法对企业各个岗位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考核,也无法对经营者和管理的成绩或者责任进行认定,企业也无法做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是空想。而信息化建设为这一切提供了便利。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净化企业风气、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石油企业由于体制原因,部分员工存在懈怠放松心理,认为石油企业在国内一枝独秀,不用改革也不用竞争,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会一直很好的发展下去。于是有些员工的思想不放在如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企业效率,而是消极怠工、迟到早退,上班不积极、工作不认真,通过走后门在考勤制度上做文章,形成不良的企业风气。通过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准确的知道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严格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杜绝不正之风。而且通过信息化系统也大大有利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前员工不愿意当面向领导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现在利用信息化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可以向企业各职能部门进行网络问政,各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情况,有回复的第一时间回复,不能及时解决的也要及时向上级反映,融洽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此外,石油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石油企业运营透明度。石油数据具有其自身复杂的特性,在石油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专业人员来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信息化为数据方便获取分析提供了有利的工具,石油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可以摆脱手工阶段存在的数据管理弊端,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递的及时性和动态性。石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各种资源,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并为各个阶段相互之间通信提供了平台,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利用信息系统,石油企业还可以及时了解和分享世界范围石油技术的先进成果,同时与消费者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提高了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3 石油企业信息建设注意的事项
3.1 加强石油企业信息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石油企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生产过渡,企业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很大,因此思想和管理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制度对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将计算机、软件、网络以及数据简单的融合在一起,而是要通过规章制度老约束和规范。目前很多石油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但大多比较粗糙,很多规章制度仅限于硬件方面的管理,缺乏长远的信息化规划和战略,信息化标准也不统一,导致信息化人员在执行时无所适从;部门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都在按照自己部门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整体缺乏统一,造成信息建设的成效大大降低。可见,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使企业能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信息。同时建立企业联动机制,动员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次都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企业成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信息化领导班子,及时上传下达,一切服从总体思路,统一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畅进行。
3.2 石油企业信息化要循序渐进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个长效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设成功的。尤其是石油企业,业务众多、专业众多、人员众多,又面临企业改制重组的外部大环境,因此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石油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石油企业改制如火如荼的进行,石油企业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要迎合体制改革的需要,并把它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成败的标准。首先要完成是油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局域网的构建、Internet 的联接和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的安装。其次对各个专业从勘探、开发到采购、投资等实施信息化。石油企业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框架下,按照优先级顺序分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再次用ERP对各个专业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并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的支持。在石油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是关键因素,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相适应是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最后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石油企业购置了的大量的软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动力。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石油企业花费了大量资金用来购置软件,软件后期的运行维护升级等都需要花费一定费用。另一方面很多软件是企业共用性质的,并不完全符合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见,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尽管可以依靠外部力量来进行,但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自己解决,石油企业可以由企业信息建设部门牵头,联合研究院所、高校等社会力量,一起开发企业信息化建所需要的资源。
3.3 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化队伍
人是企业的根本,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与能力建设,采取各种方法来一大批职业素养高、有懂的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石油企业可以采取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者提供条件让员工到高等学校去进修,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大量的培训机构的力量,总之多管齐下来开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基础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从而形成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然,由于石油企业员工众多,培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企业需要成为培训小组,对员工培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结果的考核和应用都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
4 结 语
总之,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和改变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石油企业信息化,是石油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的过程。石油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企业要正确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扎实的工作来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石油企业的活力,使石油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鸿杰.油田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思考[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6).
[2] 何生厚,毛锋.数字油田的理论、设计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吴信才.地球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1-01
2007年建设部发文首次将企业信息化水平纳入施工资质标准,修订后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规定申请特级资质,必须具备以下在信息化建设达标条件:“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
建设部之所以将信息化水平纳入到考核范围内,应该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更重要的应该是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施工企业项目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企业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对项目有效的监管,而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给企业管理着提供帮助,促进是施工企业管理方法的变革。因此将信息化应用建设的重点内容锁定在“综合项目管理”,实现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工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同时建立综合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实现企业各职能、企业与各项目问的协同管理,实现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需求
如何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有效开展已成为目前我们所关注的重要工作。企业信息化系统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协调采购,物流,计划,施工,成本,资金等多部门的业务关系,解决多工程及其子系统从采购,施工,进度,资金不一致造成的拖期、待料、成本失控、工程亏损等问题。
2、全过程的成本动态控制,实时反映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利润情况。
从工程投标前的成本预算、工程签订合同后的成本计划、到后续施工阶段的成本核算及收尾结算,应该使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使了解企业真实的“个别成本”,参与投标博弈、指导施工。系统对不同阶段的成本做到实时的归集分析,无论用户处理哪种具体业务,只要有费用发生系统就自动统计成本,极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达到工程成本的实时核算及对比监控,克服一次完成,最终算帐的静态管理垢弊,系统设置的各业务模块分别管理着这些费用的计划、发生和记载,一旦有关于工程项目的费用发生,系统会将其自动归集。公司及工程各职能部门可随时监控工程的进度及成本执行情况,以做出科学决策。
3、满足目前流行物资管理要求和多种成本核算要求,系统提供灵活的物资采购管理技术,对工程物资管理提供全面的操作,支持采购申请,专业采购,材料成本核算灵活自如。力争做到材料设备的“零库存”的运作模式,并使其具可操作性;同时兼容其他多种模式,覆盖工程材料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业务,保证各项工程成本核算的及时准确。
4、系统数据集成度高,互联共享,权限操作,统—规划管理采用“无缝联结”的概念,各模块之间的数据转移可自动完成,避免重复输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连贯性,节省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软件对操作员及其权限集中管理以及设立统一的安全机制,包括数据库的备份、功能列表和上机日志等;对账套的统一管理,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权限划分详细,控制灵活。
二、如何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1、转变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意识。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全公司范围内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制订周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在规划中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要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2、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前期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综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工程后期管理对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并负责保养期的维护,形成施工单位效益和业绩。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企业扁平化组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3、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建设保障信息化工作。
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采用目前流行、成熟的TCP/IP协议作为企业的网络通信协议,整个硬件由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应用网间互联、路由、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专用网(VPN)等技术,同时包容现有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支持上层应用软件的运行,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
企业网站建设:建立企业网站,可及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公众企业有关信息,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使潜在客户和公众可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国内外建筑业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建立网络办公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开发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办公人员以便捷的方式共享办公所需信息以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为各级领导提供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持,更有效地发挥决策作用。
建设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业务管理是企业运作的环节,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人事教育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审计管理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管理功能之一,但由于它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管理,与整个企业层面上的管理概念和范围有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多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修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针对企业自身实际应该在企业内部发掘复合型人才,通过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在解决企业长期依靠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依靠于信息技术。结合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企业为了生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寻求最高的效益、效率和最小的消耗,将企业、经营、管理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以寻求整体最优化的生产经营策略,创新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斌.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J].安装,2011
关键词:煤炭企业 信息化 管理
近年来,国有煤炭企业大力倡导精细化管理。在迈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如何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流程的部分或者所有环节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从而起到提高企业生产力、优化企业管理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等作用。具体来看,企业的信息化从企业的运营环节上可以一般分为生产环节信息化、内部管理信息化、产品营销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等多个组成部分。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其信息化的内涵也会因为其特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与一般的企业相比,煤炭企业生产方式特殊、组织机构复杂、职能部门类别多样、员工数量偏多,从而使得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更加复杂且重要。对于煤炭企业来讲,信息化具有其特殊重要的含义。首先,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强调过程管理。煤炭企业的生产性质要求对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其信息化强调了对于各个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和使用。其次,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表现为煤矿开采系统、产品输送系统、市场销售系统和配套辅助系统等多个特征迥异的子系统的高度协调和统一。对于传统粗放式发展的煤炭企业来说,信息化是煤炭企业走向精细化管理和节约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进展
为了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国有煤炭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不小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煤矿开采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组织管理等多个环节。具体来看,多数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在生产环节运用较多的是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流通环节使用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销售环节使用了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环节使用了OA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财会系统以及企业网站等多种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
(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尽管国有煤炭企业对于信息技术产生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于信息技术的配置和使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许多国有煤炭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总体不够,使得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许多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配置不足,难以有效的利用和发挥现有信息技术的功能。第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煤炭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来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和人员。这种以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企业在少数经营环节上对信息流的处理和使用需求。但是,这种区块化明显的信息技术系统模式,并没有考虑到集团企业层面上对于技术的整体使用需求。许多国有煤炭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都相互封闭,并没有形成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体系。第三,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对于多数国有煤炭企业来说,目前普遍只有财务系统和生产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而生产经营中的其他职能部门对于信息的管理仍然是割裂的。此外,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系统缺乏足够的衔接,企业核心决策层难以集中高效地综合利用各个部门信息,从而不能带来集团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我国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过程需要一定的原则约束。具体来看,第一,可行性原则。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首先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在企业资源层面的可行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资金和人力方面的大量资源配置。因此,在规划信息系统构建方案时,应该做出科学的阶段性目标和可行性评估。第二,一致性原则。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首先应该确保同企业的中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复杂,应该保证其在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下完成,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其次应该确保不同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一致,避免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不兼容和冲突造成的资源损耗。
四、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首先,应该合理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和细分目标,同时规划各类目标下的具体工作范围。一方面,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规划,要以煤炭企业的集团发展目标为指引,以此为基础,充分考虑煤炭生产、销售和企业管理等多个维度上的具体信息化目标,保证各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兼容性。另一方面,在不同层次的信息化目标下,应该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工作范围规划。应该梳理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煤炭运输、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环节的业务现状及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具体需求,从而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定制对应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其次,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应该着重整合四类关键的信息技术系统。第一是安全生产管理信息技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安全生产作业的调度指挥以及对安全生产绩效的综合考评。第二是生产供销信息技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充分掌握供应商信息、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进而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第三是物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物流和库存的优化管理,降低存货成本,控制物资供应风险。第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集中整合,优化企业薪酬结构。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中,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施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建设项目的集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益。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造我们传统的工程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管理的薄弱。尽管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原本来源于我们的工程项目,然而就现在来看,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不到位的,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的“量化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离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不小差距,急待加强。
第二,信息化观念的落后。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及观念的影响,施工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没有办法适应信息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意义,甚至关注短期效应的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基本上会使很多人的信心就此丧失。
第三,专项资金的缺乏。目前,建设施工企业是完全竞争行业,竞争惨烈,加之建设资金大多不到位,绝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均是效益不好,勉强维持,因而舍不得投入或很难抽出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这就直接导致整个工程企业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企业收取管理费用为主的体制。这与信息化管理模块相差不小,表现有很多,例如成本管理这个模块。现行的做法是流水式记账,且企业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职能部门,这样成本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造成资金的浪费。信息化建设就是要简化流程,进行过程再造,绝不是简单地对实际工程的模拟。要在记录监控资金使用、流动的同时,发现可改进、简化的步骤,进行成本管理。这样才能有效节约资金。只有转变管理观念,才能在每一个人心里树立起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提高创新的活力,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管理系统构建步骤要科学。
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的流程,即选择专业咨询培训——系统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基础诊断——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信息化项目招标——总体方案设计——企业数据库方案设计——信息化监理——阶段测试、评价验收——竣工测试、评价验收——培训、绩效审计。很多施工企业表面上投资做了硬件采购,但到了实施阶段,就缺少合理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导致经济效果不佳。选择第三方进行专业咨询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企业可以选择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之后就是诊断、分析企业管理的现状和技术,找到实际流程和信息化的结合点。由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基础施工、地面施工、内部装潢等过程,组织复杂,本身结构就难以把握,这就给工程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只有充分地对自身进行多维度分析,才能构建好工程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注意各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要联系好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做好系统集成化工作,做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集成。
第三,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此长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兴建,取得了很多成果,它为本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就是根据企业远景和内外部条件做好系统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做到“总体规划,分部投资,真抓实干,步步为营”,尤其是在硬件或软件落后时要及时补充资金进行更换。只有这样长期坚持资金投入,才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工程信息化。
第四,搭建管理信息平台。
一、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信息化管理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要求
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内部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不仅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极大程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在产品升级、提升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在全球网络时代背景下,拓宽市场发展领域,利用网络进行产品销售,宣传企业形象,提升社会效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不断扩充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数据信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效率,使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更加通顺。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提升信息处理时间,能够保证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有效的收到信息,以此制定出科学发展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要求。
2.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企业如果还是依靠单一的资源,很难维持自身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企业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对当前市场做好充分调查和分析,合理调配消费群体需求同企业内部生产环节、以及供货资源之间的关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使企业生产和促销活动更加完善。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信息化管理还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概念的转变,以及科技进步,以此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迫切需求。
3.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
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产品的研发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决策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决策者思考能力、思维空间不断扩展。提升决策指挥能力和决策效率,在决策过程更加具有果断性和客观性,以此提升企业内部交流沟通能力,对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具有重大作用。此外,企业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流程、以及操作准则,同时对企业内部员工定期组织教育工作和培训工作,以此提升员工操作技能和先进的操作技术,转变传统不规范的工作习惯,实现在整体上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
二、黑龙江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分析
1.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阶段,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深刻认识,由于历史、地理因素等原因,目前很多黑龙江企业的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较为淡薄,在很多领域中还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导致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缺乏科学管理;还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以及设计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往往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通常会根据自身往过经验进行据测,缺乏合理的科学依据。即使企业在内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建立过程盲目草率,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专业性程度不够,对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市场动态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甚至分不清财务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等内容的工作原理,由此导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价值,不仅严重浪费了企业资源和成本,重要的是无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此外,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阶段,部分员工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往往会存在抵制心态,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
2.企业对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在资金投入方面不够深入透彻,根据数据调查根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显示,黑龙江省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够充分,占企业运行总投资资产的0.21%左右。企业信息化建设、运行、以及维护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支持,对很多企业来讲相当困难。仅就维护费用方面考虑,黑龙江省企业在设备维护方面,占整个建设费用的20%左右。根据对黑龙江省200家企业进行数据调查分析,这200家企业在设备购买方面、以及信息技术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占有率不到企业总资产的0.3%,与先进国家企业存在巨大差异,一般发达国家企业投入方面占有率大约为10%左右。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流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后期依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系统维护、各项软件的开发工作、以及设备更新完善工作。
3.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少
信息管理人才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根据相关数据可知,我国大部分企业严重缺乏信息化人才,认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根源在于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阶段,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经验丰富的信息化队伍。管理人才不仅信息化知识扎实牢固,能够在实践管理中灵活运用,同时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遇到问题时及时有效的应对,同时能够对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做好系统更新开发工作,使系统紧跟时展。作为一个比较系统性、复杂性的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又包括很多管理子系统,需要调配好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交流。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管理知识不够充分,经验不够丰富,将会严重影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无法科学实现企业内部管理。
4.生产管理落后不易与计算机程序接轨
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样会制约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系统也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虽然部分企业经济得到一定提升,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企业管理,由此导致在进行原材料选购方面、销售环节、财务管理、以及内部职工等问题上,尚未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如果在没有系统化分析,盲目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建设,只会适得其反。信息化建设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泛,实施难度较大,包括多项内容,例如生产、供货、销售、资源、财务等等诸多环节。如果突然对整个流程实施严格化管理,客户和员工很难立刻接受,这种不适应感容易影响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等流程,影响相互间的合作关系,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需要内部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联系,保证信息内容通畅,如果出现执行力度不够的状况,企业管理将会很难得到全面施展。
三、黑龙江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对策
1.政府职能部门帮助企业转变观念
作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传统产业将会长期具有较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主要位置。传统企业对黑龙江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未来。如果企业能够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在新一轮地区经济竞争中领先一步,对自身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保障。因此,各大企业应当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以此使企业拥有技术优势和发展优势。我省很多企业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不管是在资金总量上,还是技术、管理理念和水平方面,都处于落后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带来较大困难。即使部分企业拥有一定优势,如果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设施,将会逐渐减少优越感,很难长久维持。通过数据研究可知,在企业内部生产方面、销售方面、内部管理方面、以及企业研发方面采取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企业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建设,以此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2.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
企业要想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从分利用。同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阶段,避免出现片面性的追求信息化规模投资,从而影响内部资源整合效果。现阶段的黑龙江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重新规划企业各环节流程,时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2)积极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沟通交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节省企业成本;(3)提高人才重视程度,吸引高素质人才;(4)制定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完善企业整体框架,紧跟企业自身情况出发。
3.加快企业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
人才作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必须加以重视和培养。首先,企业需要培养利益于企业建设发展的人才,不仅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其次,可以安排内部骨干员工、或者高素质员工进行培训研修,也可以邀请专家培训员工;再次,加强吸引力度,聘请核心急需人才;最后,同社会各界人才加强合作关系,也可以与各大院校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产品开发率,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4.加快建立企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