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弹性函数的经济学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利率弹性;利率弹性阈值
一、“阈值效应”概念与函数表达式
经济学中,常用到“经济阈值”和“阈值效应”的概念。“经济阈值”是指相关的经济要素之间能够产生影响或变化的最小变化量或最小变化幅度。[1]用函数方法表述:设经济要素y为经济要素x的函数,如果
阈值效应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设两个经济要素的函数关系为y=f(x),使函数值发生变化的x值为函数y=f(x)的临界点,定义从一个临界点到相邻下一个临界点的距离为函数,n=0,1,2,……。
(1)当阈值()为常量时
设阈值,因函数y在x没有达到新的临界点之间,其值保持不变,所以y=f(x)应修正为:
(2)阈值为变量时,设函数阈值由实际问题确定,阈值依次为,,……,那么,函数y=f(x)应修正为:当时,
二、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存在着阈值效应
人们在分析利率的变化对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时,常用资金供求的利率弹性系数(ε)作为衡量标准。[2]
我们知道,利息作为资金借贷的价格,其变化直接决定着资金供求量的变化,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标准,其变化既决定着利息的高低,也决定了资金供求量的变化。由于利率及货币供给主要由国家(央行)直接控制,是企业资金需求的外生变量。因此我们主要讨论利率变化对资金需求的影响。即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
在一般情况下,资金需求随着利率的升降而出现减增。但有时我们也会看到,在利率变化幅度不足够大时,资金需求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的阈值效应,即利率的变化幅度并没有达到足以影响资金需求变化的幅度,因此,资金需求仍保持不变。
资金需求之所以存在着利率弹性阈值,主要原因有:(1)资金需求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换言之,资金需求量q是利率i、价格p、国民收入r、利润水平e等诸多变量的函数,即,利率的微小变化被其他因素的变化作用所抵消,使需求量的变化难以成为显性;(2)即使将其他因素视为常数,只考虑利率对资金需求量的影响,利率作用于资金需求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或周期,即资金供求市场也存在着所谓瞬期均衡,短期均衡,长期均衡[3],从一种平衡过渡到另一种平衡需要一个过程;(3)利率的变化幅度太小不足以克服原来资金需求的惯性,也会形成利率弹性阈值。实际经济活动中大量的经验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仅仅依靠利率的微小变动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与阈值效应数学模型
首先分析在没有阈值效应条件下,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为分析问题方便:
(1)设资金需求量(q)与利率(i)之间呈线性关系:q=a-bi;……(1)
(2)运用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弹性的一般方法,其资金需求的弹性
需要指出的是:微观经济学中,需求弹性分析方法的约定对自变量、因变量并没有作明确规定,不太符合数学中函数的定义和我们对阈值效应的定义,但并不影响我们分析方法、过程及结果的正确性。
其次,分析存在着阈值效应的条件下的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仍设q=a-bi,使q值发生变化的i值为q=a-bi的临界点。从一个临界点到下一个相邻临界点的距离为q的阈值,并设为一常数,则q=a-bi修正为:
与无阈值效应时相同。但当
四、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阈值运用实例
设资金需求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拟合的资金需求量q的数学模型为:
不考虑阈值效应时:q=10-i,
此例分析表明:
(1)考虑阈值效应时计算需求量和需求弹性较之不考虑阈值效应计算结果更精确,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状态。
(2)利率阈值内[0,),利率弹性小于无阈值效应时的利率弹性。
五、阈值效应原理在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分析中的意义和作用
(1)利率弹性阈值的确定应该是资金需求是与利率之间数量分析的基础和起点,即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利率弹性阈值,我们就很难确定利率与资金需求的数量关系。
(2)利率的阈值弹性是确定利率需求量分析的计量单位的基础和依据。如果选择的利率或资金需求量的计量单位太小或太大,都难以掌握二者之间的规律。
(3)运用利率弹性的阈值效应原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利率货币政策,实现调整资金供求关系的预期。如政府期货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紧缩银根,抑制经济过热或降低贷款利率,放松银根,刺激疲软的经济时,利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和方式是政府决策的难点。通过利率弹性阈值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利率调整的力度和频率,达到调整经济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建新等.论经济学中的阈值及阈值效应[M].2007人文学术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0:62.
[2]杨建新,闫肃利.利率弹性初探[J].北京:国际金融研究,1998,5:8
【关键词】微积分;经济;应用
数学是各个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各个学科进行理性、抽象和科学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数学有什么用”的困惑,所以有必要经过训练和熏陶,使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1].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进行数学分析的重要基础理论.现如今,微积分已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经济学中,微积分思想的引入给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带来了诸多便利.
一、导数在边际和弹性理论中的应用
1.函数变化率――边际函数
设函数y=f(x)可导,则导函数f′(x)称为边际函数,它的含义是:当x=x0时,当自变量x产生一个单位的改变时,y近似改变f′(x0)个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等.
例1 设某产品成本函数C=C(Q)(C为总成本,Q为产量),其变化率C′=C′(Q)称为边际成本,C′(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成本.西方经济学家对它的解释是:当产量达到为Q0时,生产Q0前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增添的成本.
例2 设销售某种商品Q单位时的总收入函数为R=R(Q),则R′=R′(Q)称为销售量为Q单位时的边际收入.其经济含义是:在销售量为Q单位时,再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总收入所增量.
例3 设销售某种商品Q单位时的利润函数为L=L(Q),则L′=L′(Q)称为销售量为Q单位时的边际利润.
2.导数与弹性函数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经济学中常需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对变化情况,因此先引入下面定义:
定义1[2] 设函数y=f(x)可导,函数的相对改变量
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Δxx之比Δy/yΔx/x,称为函数f(x)从x到x+Δx两点间的弹性(或相对变化率).而极限
称为函数f(x)在点x的弹性(或相对变化率),记为
注:函数f(x)在点x的弹性EyEx反映随x的变化f(x)变化幅度的大小,即f(x)对x变化反映的强烈程度或灵敏度.数值上,EExf(x)表示f(x)在点x处,当x产生1%的改变时,函数f(x)近似地改变EExf(x)%,在应用问题中解释弹性的具体意义时,通常略去“近似”二字.
定义2[2] 设需求函数Q=f(P),这里P表示产品的价格,于是,可具体定义该产品在价格为P时的需求弹性如下:
η=η(P)=limΔP0ΔQ/QΔP/P=limΔP0ΔQΔP・PQ=P・f′(P)f(P).
注:一般地,需求函数是单调减少函数,需求量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当ΔP>0时,ΔQ
用需求弹性分析总收益的变化:总收益R是商品价格P与销售量Q的乘积,即
R
知:
(1)若|η|0,R递增.即价格上涨,总收益增加;价格下跌,总收益减少.
(2)若|η|>1,需求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R′
(3)若|η|=1,需求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R′=0,R取得最大值.
综上所述,总收益的变化受需求弹性的制约,随商品需求弹性的变化而变化.
二、导数在利润最大化问题中的应用
在微分学中,通过对已知的函数进行求导后,就可以得到原函数的导数,即边际函数.而在经济学之中,边际概念通常表示经济变量的变化率.在经济领域中,企业家经常会遇到如何才能使产品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而用微积分的方法来解决.
例4 一个企业的总收益函数是R=4000Q-33Q2,总成本函数是C=2Q3-3Q2+400Q+500,求最大利润L.
三、积分在利润最大化问题中的应用
例5 设某种商品明天生产x单位时固定成本为20元,边际成本函数为C′(x)=0.4x+2(元/单位),求总成本函数C(x).如果这种商品规定的销售单价为18元,且产品可以全部售出,求总利润函数L(x),并问每天生产多少单位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解 因为变上线的定积分是被积函数的一个原函数,因此可变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函数在[0,x]上的定积分,又已知固定成本为20元,即C(0)=20,所以每天生产x多少单位时总成本函数为
设销售x单位商品得到的总收益为R(x),根据题意有R(x)=18x,
所以总利润函数
由L′(x)=-0.4x+16=0,得x=40,而L″(40)=-0.4
四、微分方程在经济中的应用
例6 某商品的需求量Q对价格P的弹性为-Pln3,已知该商品的最大需求量为1200(即当P=0时,Q=1200),求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关系.解 根据弹性公式得,PQQ′=-Pln3,
化简得1QQ′=-ln3,
两边积分得∫1QQ′dP=∫-ln3dP,
其中,C=eC1,由初始条件P=0时,Q=1200,得C=1200,
所以,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关系Q=1200×3-P.
结 语
在当今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深入的趋势下,微积分思想与经济学的研究也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利用微积分知识可以简捷、方便地解决许多经济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微积分思想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需求函数需求弹性偏弹性
一、需求函数
在商品市场中,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因素有价格、人均收入、供给、成本等,其中商品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果忽略如人均收入、供给、成本变化等其他因素,仅把需求量看成是价格的函数:Q=f(p),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称为价格需求函数(简称需求函数)。在正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函数一般为单调函数。
二、需求弹性
在商品市场经济中,经营者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要做好市场预测,掌握商品的供求信息。在销售时,经营者应根据市场信息,常常对某些商品采取降价措施,使销售量增加,薄利多销,增加经济收益,而有的商品,同样采用降级销售,但销售量增加却不多,经营者未能增加经济收益,这时我们不仅要研究商品的绝对改变量,而且常常需要研究其相对改变量。例如:商品甲原每单位10元,现涨价2元,商品乙原每单位价格为1000元,现涨价2元,两种商品价格的绝对改变量都是两元,但与其原价相比,两者涨价的幅度却有很大的差异,商品甲涨价了20%,商品乙涨价了0.2%,即商品甲的价格相对改变量为20%,商品甲的价格相对改变量仅为0.2%,但其需求量Q的变化也明显不一样,其原因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
设函数y=F(x)在点x可导,当自变量在点x取改变量x时,函数相应的改变量y=f(x+x)-f(x),则x,分别表示自变量在点X取得的绝对改变量和相对改变量,y,分别表示函数在点x相应取得的绝对改变量和相对改变量,相对改变量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的比值表示函数y=f(x)从x到x+x两点间的相对变化率,即当时x0时
表示函数y=f(x)在点x的相对变化率(也称相对导数),在经济学中称函数y=f(x)在点x的弹性,记做,即因为,因此函数的弹性也表示边际函数在平均函数之比。需求函数Q=f(p)在点P的弹性表示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关于价格的相对变化率,称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其经济意义表示价格在P的基础上改变了1%,需求量相应地在Q的基础上改变的百分数。
由于需求函Q=f(p)数一般为单调减少函数。f’(p)<0,因此需求弹性为负值,负号表示需求量的变化方向与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反。
三、需求弹性的应用
设需求函数为Q=f(p),当需求弹性分别为<-1,=-1或-1<<0时,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数,分别称为需求有弹性,需求有单位弹性或需求是低弹性的。
根据需求弹性的经济意义,当商品需求有较高弹性时,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经营者如采用降价销售,能促进消费者消费,较大地增加销售量,薄利多销,可明显增加经济收益,当商品需求低弹性时,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迟钝,经营者若提高商品的价格,销售量减少不大,经营者不会因销售量减少而影响总的经济收益。
根据有关统计表明,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米、油、盐等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如轿车等商品的需求弹性较高。
例1根据市场调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f(p)=1000e-0.2p
(1)求商品的需求弹性;
(2)现在市场上销售价格为10元,当价格提高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如何变化。
解 (1)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2)=-0.2×10=-2
因此,销售价格在10元的基础上提高1%,则商品的需求弹性约减少2%。
四、偏弹性
设二元函数z=f(x,y)在点(x,y)可微,当自变量x在点(x,y)取得绝对改变量x,y保持。自变量x的相对改变量,z/x表示函数z关于x的偏相对改变量,比值表示函数z=f(x,y)在(x,y)与(x+x,y)两点间关于x的相对变化率,当x0,表示函数z=f(x,y)在(x,y)关于x的相对变化率,称为函数z=f(x,y)在(x,y)关于x的偏弹性,它表示在点(x,y)处,当自变量x的改变1%(自变量y不变)时,函数z相应改变的百分数,类似,称为函数z=f(x,y)在(x,y)与(x,y+y)关于y的偏弹性。
例2根据资料统计,某种商品的综合需求函数为Q=0.51・p-1.6,M0.92其中Q为商品需求量,p为商品的价格,M为人均收入,求需求量关于价格和人均收入的偏弹性,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需求量关于价格的偏弹性为
=-1.6它表示当商品价格上涨1%时,商品的需求量大约下降1.6%。
需求量关于人均收入的偏弹性为
关键词:货币定义;货币需求;收入;利率
1货币的定义与构成
西方历史上,货币定义衡量的主要是在经济交换中能起交换手段作用的资产数量总和的货币数量。但是,一般经济学理论理论研究的是一个纯粹的定义:货币是一种能直接起交换手段或支付媒介作用的东西。货币存量的经验定义的宽窄取决于是否包括交换手段的替代品。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的广义货币定义是弗里德曼的货币定义,即货币是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公众在商业银行的所有存款。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2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估计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采取以下形式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Ln(M)=C+ln(GDP)+ln(R),其中M为货币需求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R为利率。由于利率又多种多样,而且存贷利率差额又比较大,为真实反映货币持有的机会成本,主要采用如下利率:R0—短期贷款一年期利率;R1—长期贷款一至三年期利率(含三年期);R2—长期贷款三至五年期利率(含五年期);R3—长期贷款五年以上利率。鉴于改革开放早期中国货币与利率数据的大量缺失,本文主要采用的是1990-2007年这18年的数据(限于篇幅,数据在本文中不再列出,如有需要可与笔者联系),由于对应于同一年份,利率又是在不断的变化,本文采用该种利率与存在期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估计结果如下:
(1)针对M0的估计:
LOG(M0)=-1.15+0.88*LOG(GDP)-0.22*LOG(R0)
(t[gdp]=31.61)(t[r]=-2.98)(R^2=0.9928)(F=1167.32)(dw=0.91)(P[White]=0.0972]);
LOG(M0)=-1.10+0.88*LOG(GDP)-0.19*LOG(R1)
(t[gdp]=32.56)(t[r]=-2.96)(R^2=0.9927)(F=1163.40)(dw=0.89)(P[White]=0.1079]);
LOG(M0)=-1.05+0.88*LOG(GDP)-0.18*LOG(R2)
(t[gdp]=32.06)(t[r]=-2.80)(R^2=0.9924)(F=1118.41)(dw=0.88)(P[White]=0.1046]);
LOG(M0)=-1.02+0.88*LOG(GDP)-0.16*LOG(R3)
(t[gdp]=32.90)(t[r]=-3.11)(R^2=0.9930)(F=1206.774)(dw=0.93)(P[White]=0.1278]);
(2)针对M1的估计:
LOG(M1)=-2.79+1.11*LOG(GDP)-0.35*LOG(R0)
(t[gdp]=50.96)(t[r]=-5.99)(R^2=0.9973)(F=3135.74)(dw=1.02)(P[White]=0.0194]);
LOG(M1)=-2.71+1.11LOG(GDP)-0.20*LOG(R1)
(t[gdp]=53.13)(t[r]=-6.07)(R^2=0.9974)(F=3200.22)(dw=1.02)(P[White]=0.6548]);
LOG(M1)=-2.62+1.11*LOG(GDP)-0.27LOG(R2)
(t[gdp]=52.58)(t[r]=-5.96)(R^2=0.9973)(F=3117.79)(dw=1.01)(P[White]=0.6976LOG(M1)=-2.60+1.11*LOG(GDP)-0.27LOG(R3)
(t[gdp]=54.54)(t[r]=-6.36)(R^2=0.9975)(F=3418.05)(dw=1.14)(P[White]=0.7027]);
LOG(M1)=-2.72+1.11*LOG(GDP)-0.22*LOG(R0)-0.10*LOG(R2)
(t[gdp]=45.91)(t[r0]=-0.35)(t[r2]=-0.20)(R^2=0.9971)(F=1956.93)(dw=1.02)(P[White]=03244]);(3)针对M2的估计:
LOG(M2)=-3.0+1.21LOG(GDP)-0.34LOG(R0)
(t[gdp]=137.51)(t[r]=-14.50)(R^2=0.9996)(F=3117.79)(dw=1.79)(P[White]=0.6426);
LOG(M2)=-2.93+1.21LOG(GDP)-0.29*LOG(R1)
(t[gdp]=130.26)(t[r]=-13.22)(R^2=0.9996)(F=18891.56)(dw=1.63)(P[White]=0.7804);
LOG(M2)=-2.84+1.21*LOG(GDP)-0.26*LOG(R2)
(t[gdp]=127.39)(t[r]=-12.87)(R^2=0.9995)(F=17984.07)(dw=1.59)(P[White]=0.8366);
LOG(M2)=-2.82+1.21*LOG(GDP)-0.26*LOG(R3)
(t[gdp]=129.93)(t[r]=-13.27)(R^2=0.9996)(F=19026.79)(dw=1.78)(P[White]=0.7958);
LOG(M2)=-3.00+1.21*LOG(GDP)-0.33*LOG(R0)-0.004*LOG(R3)
(t[gdp]=129.37)(t[ro]=-1.58)(t[r3]=-0.02)(R^2=0.9996)(F=13964.24)
(dw=1.79)(P[White]=0.6738);
LOG(M2)=-2.87+1.21*LOG(GDP)-0.13*LOG(R1)-0.14*LOG(R3)
(t[gdp]=126.40)(t[r0]=-0.47)(t[r3]=-0.57)(R^2=0.9996)
(F=12028.30)(dw=1.71)(P[White]=0.9151)
LOG(M2)=-2.83+1.21*LOG(GDP)-0.04*LOG(R2)-0.22*LOG(R3)
(t[gdp]=125.28)(t[r2]=-0.17)(t[r3]=-0.57)(R^2=0.9995)
(F=11863.22)(dw=1.75)(P[White]=0.7776)
4结论
GDP、R0、R1、R2、R3对M0、M1、M2有显著影响,但在联合解释方程中R2、R3对M1的影响不显著,联合解释R2、R3对M2影响不显著,拟合效果良好,方程显著成立,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存在异方差,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其他组合均会造成至少一个利率变量系数为正,不符合经济实际意义。M0即现金需求量对GDP的弹性为0.88,狭义货币M1对GDP的弹性为1.11。广义货币M2对GDP的弹性为1.21,对利率的弹性随着利率期限的延长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对货币层次的扩展,对GDP的弹性不断增大,对利率的弹性也不断增大,。但总体上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然而文中模型出现的问题如添加多个利率产生的利率弹性变正数的现象也没有解释清楚。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弱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瑞安市
一、研究背景
2011年,虽然国内外宏观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瑞安市经济形势总体较好,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全市生产总值521.71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3.3∶51.9∶44.8调整为3.4∶50.5∶4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63.39亿元,比上年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4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但是瑞安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制约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土地日益紧缺的难题始终影响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由于土地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而且针对土地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瑞安市今后如何协调土地投入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二、理论与方法
(一)Cobb- Dauglas生产函数
为定量衡量不同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末, 美国数学家 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auglas用1899 至1922年的数据资料推导出著名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
其中,Y、K、L、t分别表示资本总产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时间;α和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表示该生产要素投入的改变对总产出的影响;A为非0常数。一般认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类的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影响各要素的产出水平,因此,λ被认为是科技贡献率。
(二)考虑土地要素的生产函数
根据CD模型的一般原理,为定量研究土地要素投入对瑞安市第二、三产业增长的影响,假设:
1、土地是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相互独立的生产要素;
2、各种要素投入的变化按照各自的平均变化速率单向变化;则加入了土地要素的生产函数可写为:
Y=f(t,K,L,S)
其中,S表示土地要素的投入量;γ表示土地要素的投入弹性。
(三)考虑规模变化的生产函数
考虑到各种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常引起产出规模的相应变化。假定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比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式(3)可写为:
因此(α+β+γ),就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土地要素投入的规模经济报酬指标:
1、当(α+β+γ)=1时,表明该经济系统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当(α+β+γ)>1时,表明该经济系统生产规模报酬递增;
3、当(α+β+γ)
(四)考虑替代分析的生产函数
在生产函数的经济学意义分析中,替代弹性表示在总产出保持一定的情况下, 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难易程度;由于瑞安市是资源紧缺,因此研究各种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基本假设,有:
(四)建设用地
由于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都对经济发展有滞后效应,土地供应对经济推动的滞后效应一般为1年。因此本文采用批准时间2005年至2010年的建设用地。由图2-4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0年,瑞安市建设用地数量总体呈现不规则波浪形,在2005年上涨到2006年最高值后,开始逐年回落,到2008年达到最低谷后开始反弹,但是整体增长幅度不大。
四、计算与检验结果
(一)计算结果
以瑞安市2006年至2011年的二三产业总产值、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和建设用地数量等相关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
lnY=2.980098+0.396801lnK+0.638024lnL+0.059843lnS (12)
残差平方和为:
五、结果分析
(一)弹性分析
1、二三产业从业人数(L)对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0.396801,表明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每增加1%,可导致二三产业总产值0.396801%的增长,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三要素中对二三产业弹性最大的一个。
2、二三产业实际固定投资(K)对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0.638024,表明二三产业实际固定投资每增加1%,可导致二三产业总产值0.638024%的增长。
3、建设用地数量(S)对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0.059843,表明建设用地每增加1%,可导致二三产业总产值0.638024%的增长。
(二)规模报酬分析
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和建设用地规模报酬指标为α+β+λ=1.094668>1。表明瑞安市自2006年以来二三产业整体规模报酬是递增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瑞安市当前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替代分析
1、≈17.29,说明瑞安市建设用地较容易被其他要素替代,即反应出当前我市二三产业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我市今后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3]姚远;陈龙乾;徐州市建设用地对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定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5期.
[4]喻燕;卢新海;;建设用地对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定量研究——武汉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5]李鑫;张瑞平;欧名豪;孙敏;;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6]李佳;南灵;;陕西省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年05期.
[7]段洲鸿;工业用地供给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8]杨贵中;需求因素对中国三次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关键词】 C-D函数 生产函数 模型
一、模型设立的经济学原理
鉴于农业是“三农”问题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国家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和综合国力能否提高,我们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的资本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其原形为 Y=A?鄢K?鄢L,其中A为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规模参数,a、b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且C-D函数容易转换成线性函数:Y=A+aK+bL。因此,它在生产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那些生产获得规模报酬近似不变和技术进步速度不快的产业比较合适。用C-D生产函数分析中国农业生产的状况,由于规模报酬假定不变和技术进步不快,所以我们主要从成本投入的角度来考查成本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这样我们得出a+b=1(近似)。另外,假定其他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可以忽略,而投入只有资本和劳动力,资本投入为统计中农林牧渔的投入,劳动投入为农林牧渔的从业人员,农业总产值为农林牧渔的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设为因变量,“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设为自变量,设定以下经济模型。
二、模型设定
根据经济学原理把中国农业生产函数模型设定为Y=AK?琢L1-?琢,其中Y表示农业总产,K表示资本总投入,L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即劳动总投入,?琢表示资本产出弹性(资本投入的变动引起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幅度),且0
为了方便参数估计,我们对生产函数变形,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得:Y=A+?琢K+(1-?琢)L。两边同时减去L整理得:Y/L=A+?琢K/L。设y1= Y/L,x1=K/L,c=A, 整理得:y1= c+?琢x1。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
1、参数估计
运用统计SPSS软件得出一元回归模型:
y1=2.931+ 0.656x1
(4.449) (6.091)
R= 0.712 F= 37.105D.W=0.776 =5
2、检验
(1)经济学意义检验:a=0.656,0
(2)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R = 0.712,勉强通过。
t-检验 :t/2(n-k-1)=t0.025(15)=2.110
F- 检验:F0.05(15)=3.68
(3)计量经济检验。由于我们模型中只有一个变量所以不存在相关性,检验通过。我们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所以显然不存在异方差性,计量经济检验通过。
(4)统计推断检验。从回归结果看,模型的拟合优度R=0.712 有些偏低,这是因为在计量经济模型的线性变换中,一般的要求只对因变量或自变量取对数,在公式中分别对K、L和Y取对数,因此影响了拟合优度的大小。我们在看c和x1的t统计值,说明在给定显着性水平?琢=5%的情况下较显着,F统计量的值在给定的?琢=6.091=5%的情况下也较显着。
四、对模型的经济解释及存在的问题
1、经济解释
从以上的模型中可知道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是影响农业总产值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的投入对农业的总产值影响不是很大。劳动力的增加对农业的总产值变化小即农业从业人员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说明我国农业中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
2、存在问题
由于C-D函数中的变量指的是资本存量,我们用的却是流量,故模型只是一个粗略的回归模型。另外,统计数据中折算依据不同引起统计数据有出现误差的可能。忽略了气候等因素的作用可能导致R值小;在收集数据时专门采用农业中的数据,而不是其他统计数据,可能引起t 统计值偏小。模型还需要继续完善才能更准确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再考虑技术、化肥等因素。
五、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模型的最终结果反映出中国农业的现存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以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畅通。第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007年全国乡村人口7.27亿人,政府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农村生活。
【参考文献】
[1] 田萍: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函数模型及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2).
[2] 郭艳、王维、郑继兴:黑龙江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与测算[J].经济纵横,2005(5).
[3] 王道平、乐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湖南汽车工业生产率分析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1997,24(5).
[4] 杨素梅:中国农民消费行为的模型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
电子商务能够促进服务业加速增长,这是一个广泛认同的观点。但是,电子商务是如何促进服务业增长,对于服务业增长具有怎样的影响作用,也是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从电子商务对主要服务行业的影响、电子商务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及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明确电子商务对中国服务业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基础进行深刻梳理,便于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一、电子商务对主要服务行业的影响研究
研究证明,电子商务能够直接促进零售业、物流业等典型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因此本文以上述服务业为例,综述电子商务对各行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研究。
(一)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影响研究
作为电商主要应用领域的零售业,应从产业结构高度化转移,即经济发展重点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顺应世界零售业发展的潮流,从技术和安全角度形成我国零售业的主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既是我国零售产业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也是急迫的策略性问题。
王美婷着重研究零售业在电商环境下的发展,研究表明零售业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商务的发展。[1]明秀娴研究了如何将大型传统零售业融入电子商务。[2]关于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研究报告中给出了内部管理和消费监管等方面中传统零售业和网络零售业的各自优势。[3]费明胜研究了传统零售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4]叶绍义则给出了传统零售业网络化经营及其路径选择。[5] 刘文学探讨了传统零售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路。[6]
基于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方芳和韩海林研究了电商环境下构建零售企业全渠道无缝营销模式。[7―8]张志宏和徐国华研究了零售商电子商务的C2B模式和电子商务新模式B2B2C。[9―10]王步芳和张亚明提出了电商模式的六种创新视域。[11―12]王晓平对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探讨[13]。
根据上述研究,我国应将制造商经过批发商、零售商一直到消费者的流通产业和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同步发展。建立面向全行业的以流通基础信息组织与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依托核心商业企业,开发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显著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影响研究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兴起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极大地方便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化。现代企业多元化需求催生了包括物流公司配货等在内的新物流平台,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等。物流信息化将促进物流效率的大大提高,并为电子商务挖掘客户需求、跟踪货物订单打下基础。物流自动化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14―15]
二是网络化和智能化。根据研究,物流信息化作为基础,其下一步的发展即为物流领域网络化。这里对网络化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16―17]研究发现,建立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后,能够获取大量的物流数据信息,并且在物流作业过程需要进行各种运筹和决策,因此物流智能化便成为必然选择,也称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三是柔性化。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主要区别便是大批次、小量、个性化的货物交易,因此各类、纷繁的商品物流导致了柔性化搬运、输送与配送的出现。[18]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电子商务驱动下的消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二、电子商务有关服务业增加值的实证分析研究
众多学者从事电商的领域和应用研究,分析电子商务促进服务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用计量经济学定量分析电子商务促进服务业增长的效果,通过定量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服务业生产率、规模报酬所起到的作用。
聂秋云在结合电子商务与产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以1997―2011年国内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对我国第三产业的作用机制及作用力度。[19]彭新敏建立了一套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阈值法和线性加权模型对电子商务指数进行了测算,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电子商务指数与服务业各指标间的实证模型,并对模型结果给予了解释。[20] Herderson从微观角度,采用实证分析研究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效果,构建了一个以价值链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一体的研究框架。[21]
通常可采用可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生产率和规模报酬。其中替代弹性是指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投入比率的变动相对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变动。Henderson 和Quandt在其研究中分析了替代弹性的五种形式,在生产函数的经验分析中,主要包括:(l)σ=0:此时投人要素之间完全不能相互替代,生产过程为固定要素比例投入;(2)01:投人要素可以完全相互替代。[22]
资本与劳动的可替代程度是许多经验研究选择不同函数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两种常用的形式为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这些函数形式的局限性在于对替代弹性作出了限定,如C―D生产函数假定替代弹性为1,CES生产函数假定替代弹性为常数。另外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上述函数形式的隐含假定是规模报酬不变。针对已有生产函数形式存在的上述问题, Revankar提出了可变替代弹性(VES)的生产函数。[23]Christensen,Jorsenson和Lau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了超越生产函数,可以方便地对可变替代弹性进行估计。[24]
三、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对于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意义,许多学者将研究目光集中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与问题,以及如何更快、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一些电子商务相关的税法研究探讨了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症结及政策建议,这些症结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法制不健全、支付手段缺乏安全与便利等。[25]
研究指出,当前法制不健全严重限制了我国电子商务规范发展。[26]其中电商资料中的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涉及的法律问题;电文的接受性效力问题;电子认证机构的设立应遵循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电子认证可以由第三方来分辨而不只是当事人之间进行;与此同时要接受各国向认可国家授权的电子认证,以此来增加电子认证的效力,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同剑飞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提出要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法律的制订外,还必须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保证支付安全。[27]确保全球商务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包括电子付款方面的标准、安全方面的标准、安全服务方面的标准、电子拷贝管理系统方面的标准、高速网络技术方面的标准等。
另外一些研究通过借鉴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主要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有益经验,从而给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28]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
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关键词:交通;经济;线性回归系数
一、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交通是独立的产业,却又是经济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滞后的交通建设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而超前的交通建设又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故研究交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交通战略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所从事的研究就是充分分析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释其特点和时空趋势,总结其发展的成果与问题,为交通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建议,促进经济高效长久的发展。
二、国内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交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些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不同种类交通投资的回报率。最常见的方法是建立一个类似生产函数类型的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之上加入交通变量,所用的数据形式各有不同,比如截面数据、混合截面数据、面板数据等,常采用对数形式。所研究的尺度和地理范围也各有不同。 .
该类研究常建立在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包括:Eberts
(1986)]用美国各州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生产函数的对数模型研究了交通部门的公共资产投资对经济的作用,得到的产出弹性,即拟合系数为0.03;Costa等(1987)用美国各州的截面数据,使用与Eberts(1986)相同的模型,得到的产出弹性为0.2;
Aschauer(1989)使用美国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生产函数模型,得到的产出弹性为0.39-0.56;Munnell(1990)使用了美国国家和各州的公共资产投资和高速公路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截面数据,结合生产函数的对数模型,得出其产出弹性在0.06到0.33之间浮动;Dufify-Deno和Eberts(1991)使用美国城市的混合截面数据和生产函数对数模型,得出交通部门公共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08;Moomaw和Williams(1991)使用美国各州的混合截面数据,得出高速公路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25;Lynde和Richmond(1992)使用美国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对数模型,得出交通部门的公共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20;Garcia-Mila和McGuire(1992)使用美国各州的混合截面数据和生产函数模型,得出高速公路投资的产出弹性在加入不同的变量之后再
0.04到0.13之间浮动。Ozbay等(2003)使用美国县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普通线性回归,得出高速公路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09;Waters(2004)使用加拿大的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生产函数对数模型,得出高速公路资产的产出弹性为0.08。从上述文献可看出,交通部门的产出弹性的变动范围比较大,从0.04到0.39-0.56不等。Eakin(1994)应用生产函数模型和州数据,包括产出、劳动力、私有资本以及州和当地政府的资本,得出一个很大的私有资本产出弹性,为0.23。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所用数据的时间空间的不同,研究尺度和模型的不同等。
交通投资也是一种资本,在解释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关系上,Munnell(1990)估计了公共资本对产出,就业增长和私人投资的影响,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产出,解释变量为技术发展水平、私人资本存量、劳动力和公共资本存量。该研究显示,公共资本对产出水平显著的正的影响,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1,而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15,两个弹性均为显著的。也有些文章摆脱了以前单调的模型,试图从另一个方面来解释交通对经济的影响。Lakshmanan(2011)从贸易、技术扩散、协调建设、聚集的收益等方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影响做了广泛的研究。Owen等(2012)探讨了在消灭低技术和低效率劳动力方面交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国内研究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文献包括:海成等(2007)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论证了我国在1978年到1991年之间交通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1992年之后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并认为交通应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戴鞍钢等(2010)从历史角度,以史学资料为证,说明了受到历史条件束缚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国西部交通发展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李蓉和李宇(2006)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对我国西部省份的交通区域进行了划分,主要划分成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交通的发展规划应该因地制宜;谢静等(2010)以陕北时问序列数据为例,对经济转型时期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是逐步趋向协调的;许乃星等(2011)采用AHP的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数据,研究了四川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随着“十五”和“十一五”的进程,四川省公路交通从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逐步得到改善,达到了基本适应的状态。
参考文献: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需要一系列的先期课程作为支撑,比如《经济史》、《高等数学》等课程。比如通过学习《经济史》,让学生了解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产生意义。在接触《西方经济学》时,对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会加深。现代经济学中有大量的数学计算、公式推导以及图形,需要以《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为铺垫才能完成这些知识的讲授。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理论以及生产者均衡理论,都离不开《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求导运算、函数求极值运算。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刚刚升本的院校,缺乏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深层次理解,在课程设置上忽视《经济史》,有的院校虽然开设《高等数学》,但是却将其开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之后,造成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缺乏必要的数学储备,教学效果不理想。
2.体系过于庞杂。《西方经济学》旨在研究整个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从内容上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又包含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市场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包含了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等。这么庞杂的内容,有的学校将其压缩为一个学期讲授,只能浅尝辄止。即使在一个学年讲授,学生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因为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演算能力,知识点环环相扣,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将影响后面的学习。在许多学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往往出现高分率低、不及格率高的现象。
3.教材选用不合适。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往往选用国家规划级教材,比如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理论难度较大,而且数学推导、数学公式非常多,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中级西方经济学的难度。国外经济学教材中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非常多,而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多是对理论、模型的书面阐述,案例非常少,即使有案例往往是从国外教科书上搬下来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比如在说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时,国内教材多用大炮和黄油的产量来说明,黄油不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东西。在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总是在咖啡和茶叶两种商品间进行选择,都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所差距。这样案例分析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依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侧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记忆,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多数高校的经济学课堂,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制作精美的课件讲解相关理论,但这种方式仅仅是在经济学图形方面清晰,又由于其信息量过大,学生往往跟不上节奏。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依然不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始终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可以在第二学年开设,在第一学年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先期的支持课程,比如说《经济史》、《经济学说史》、《高等数学》等课程,为学生后续的《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奠定基础。《高等数学》课程应该与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相联系,多增加一些经济应用知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经济学学习中的数学公式推导和演算。一些管理类的专业由于课时有限,可以将《经济史》课程开设为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开设学术讲座。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学生开设专题性质的学术讲座,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经济学的发展前沿。学校也要积极聘请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使学生获悉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激发其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2.科学选定教学内容。经济学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其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即使用完整的一个学年来学习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关联,突出重点和难点,紧紧把握注重实践的教学原则。所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上,要做到合理划分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坚持以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主,非重点内容简单一提或者让学生课下自我阅读,增强实践性。以微观经济学的讲授为例,讲解内容涉及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市场理论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等内容,但是每一部分要突出重点,重点的多讲,不重要的少讲或者不讲。比如弹性理论要重点讲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以及供给价格弹性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在讲解需求价格弹性时,重点讲其计算、分类,特别是需求价格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要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详细讲解“薄利多销”、“谷贱伤农”问题,让学生用抽象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本着“基础、实用”的原则选择教材。《西方经济学》教材的选择也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基础、实用”为原则。一方面教材要注重对基本原理、概念、模型的解释和阐述,对于一些很复杂的数学证明可以适当省略。比如在介绍利润最大化原则时,注重对原则的理论解释,极限求导运算可以忽略。在介绍短期生产时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关系时,可以通过举例来讲解,没有必要构造生产函数通过求导来运算。有些教师在讲解中过分注重对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模型本身的经济含义。以文科生为主的经管类学生本身数学基础比较差,对数学推导接受起来难度大,又不理解模型的经济含义,进而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教材中的案例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均衡理论时,不一定非要用咖啡和茶叶作为消费者抉择的商品,完全可以换成同学们更加熟悉的商品,比如是馒头和大米之间的选择、雪糕和饮料之间的选择等。宏观经济学中在讲解就业理论时,应该多讲讲我国的就业现状。在讲宏观经济政策时,财政政策要给学生讲清我国近年来政府支出的规模、税率的变动,货币政策要给学生讲清楚我国非市场化的利率变动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政府这些政策的目的所在。这样学生会感觉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掌握有关理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一是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这类教学模式首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然后再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如社会收入分配、大学生就业等问题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也可以采取《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的办法。《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是对实际经济环境的一种模拟,由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经济角色来做出不同的经济抉择。比如通过市场均衡价格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会相关经济理论,这往往是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进行《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学生增强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其团队合作能力、口才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提升。二是注重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是沟通抽象的理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的桥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重两个原则。一是所选用的案例应是生活热点,广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案例讲解中融入有关经济理论。比如“公交车让座”问题近来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热点,教师可以从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角度去分析。年轻人是纳税人,他购买了车票,理应有座位;老年人免费乘车,如果将座位给老年人,似乎有悖于效率原则。但是长远来看,老年人为社会做了一辈子贡献,如果不让座给他,似乎也不公平。二是所选案例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比如讲商品效用时,可以讲大学生看电影的效用来的快,时间短暂;而努力学习的效用来得晚,时间长久。将机会成本时,可以给大学生算一下其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提高其学习兴趣。
作者:张艳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内容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当前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如何突破能源稀缺性的限制,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能源要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在能源不可再生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并且测算了能源等要素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不可再生能源 技术进步
研究背景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经济增长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始,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世界各国都先后不同程度的进入了以工业化为引擎的经济增长加速时期。最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均GDP水平和人均GDP增长率比过去有质的飞跃,其中世界人均GDP水平在两百年内增长了四十多倍(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出自世界银行《千年发展报告》)。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工业化在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的同时,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在逐步减少,环境在日益恶化。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化石能源、矿物质能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依赖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由于大多数化石能源和矿物质能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不是用之不竭的,再加上人们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和开发规模越来越大,更加剧了这些能源的稀缺性。
随着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严重,必然会影响和制约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突破能源稀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制约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有多大的贡献呢?这些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引入能源要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按照经济增长理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总供给中的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生产要素投入是指资本、劳动、土地、能源等要素的投入。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资本和劳动要素,能源等自然资源要素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没有被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涉及到,或是作为一个不重要的因素被经济学家们忽略了。
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日渐增强对国际原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以及罗马俱乐部关于世界经济“增长极限”的警钟敲响,经济学家开始把能源、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有许多经济学家在Meadows《增长的极限》中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要素或者改变假设前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Cole把对已有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未知资源或新资源的开发引入Meadows的模型,认为只要能使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按照指数形式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那么经济增长就不存在极限。Ayres认为虽然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对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但是这些资源被消耗之后仍然以其他物质形式存在着,只要科学技术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程度,使得被消耗的资源能够重复利用,那么资源就不会被耗竭,经济增长随之也不存在极限。Simon在研究中指出,之前Meadows所指的资源耗竭和不可再生性是对资源本身的总量而言的。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着某些资源变得稀缺,其价格就会上涨,这时人们必然会寻求其他可替代资源,另外随着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会得到提高,经济增长瓶颈或者极限可以突破。此外,不论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还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大多数情况下能源被认为具有可替代性和外生性。很多学者,例如Berndt和Wood(1975)、Griffin和Greory(1976),认为能源是可以被其他要素所替代的外生变量,经济增长不受能源约束的影响,所以不存在“增长极限”之说。综合来看,否认“增长极限”说法的经济学家们都把焦点放在了科技进步上。不论是对新的可替代资源的勘探开发,还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都要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科技进步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突破“增长极限”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性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因此,研究不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引入能源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能源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能源具有稀缺性条件下如何使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以及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能源要素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改进
在本文中,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它作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只具有有限的可替代性,使用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设Y为产出、K为资本存量、S为不可再生能源储备量、E为生产中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C为社会消费、A为社会的技术水平。假设若E=0,则Y=0;若Y>0,则必有E>0。这一假设的经济学含义为:能源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要素投入,只能被其他要素有限替代,而不能被完全替代。另外,假定人口是外生给定的,其增长率为0,并且最初的人口规模标准化为1,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1)
等式(1)中α和β分别为资本和能源的产出弹性,它们满足条件:α和β都介于0和1之间。
资本K的运动方程为:
(2)
等式(2)中K为资本存量变化率,δ为资本折旧系数。
根据生产函数中能源消费的规定,可以得到能源存量S的运动方程如下:
S = -E(3)
等式(3)中S为不可再生能源存量的变化率。
如果一个经济体在长期内能够稳定增长,则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必然可以被持续使用,即:
(4)
等式(4)中,S0为某一时间点上不可再生能源的储备量。
令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为gE,某一时间点上能源的消费量为E0,由等式(4)可以得到:
gE = -E0 /S0
由等式(5)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经济可以长期稳定增长下去,能源消费不受时间约束而无限期进行,那么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必须小于或等于-E0 /S0,也就是说在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或者稀缺性条件下,能源消费量需要逐渐减少。
假定经济体的目标是使消费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化。在此假设条件下,采用具有不变跨时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CES:
(6)
在等式(6)中,U(•)为即时效用函数,它的边际效用递减且大于零;C(t)为消费的时间路径;ε为跨时替代弹性系数,且其值介于0和1之间。
结合资本运动方程、能源存量运动方程和等式(6),得出社会总的跨时效用最大化为:
(7)
s.t. K=AKαEβ-C-δK
等式(7)中,C为控制变量,K为状态变量。
(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下的稳态解
Barro和Sala-i-Martin(1995)根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新增长理论总结出:多数国家的长期增长过程具有稳态的特征,即所有人均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本文假设人口要素为外生变量,且人口增长率为0,最初的人口规模标准化为1,则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具有这一稳态的特征,各变量的增长率也都是常数。令gx表示变量x的增长率,有:,,,。
根据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一个现值汉密尔顿(Hamilton)动态最优化函数:
(8)
等式(8)中,λ为现值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从经济学角度它可以解释为资本的影子价格。
对等式(8)进行一阶求导,得到汉密尔顿函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9)
拉格朗日乘子运动方程为:
(10)
由上文的等式(2)、(9)和(10),得出:
(11)
(12)
此时,按照上文Barro等得出的结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情况下,各变量增长率都是常数的前提,有如下结果:
1.如果不存在技术进步,即gA=0的情况下,由于在长期稳态增长情况下的产出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为常数,且gY=gC >0,那么根据上文的等式(11)和(12),得到:
(13)
由于长期稳态增长情况下要求gY=gC >0,根据等式(13),需要,即gE >0,这与上文得出的结论:gE = -E0 /S0
2.如果存在技术进步,假设技术进步是外生变量,并且是希克斯中性的,其增长率为指数型增长,即为如下形式:
(14)
同样根据上文的相关等式,可以得到 :
(15)
由等式(15)和上文提出的能源消耗速度gE = -E0 /S0
综合不存在技术进步和存在技术进步两种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若要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需要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否则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难以实现;技术进步若要抵消能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束缚,则技术进步率必须大于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能源要素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上文将能源作为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要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那么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下面在前文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市从1981年至2008年的经济数据和相关计量软件,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函数设定及相关指标选取
生产函数仍然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加入能源要素后变为:
(16)
其中,Y为产出、A为社会的技术水平、K为资本存量、E为生产中对能源的消耗量、L为劳动投入,AL为社会有效劳动,α、β、1-α-β分别是资本、能源和有效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或偏弹性系数),α、β全部介于0和1之间,且α+β
对于以上几个变量所选取的衡量指标中,部分直接选自《北京六十年》,个别指标由笔者测算得出,所使用的数据全部出自《北京六十年》,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产出Y用北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并将当年价格的GDP换算成1952年为基年的可比价格;能源消耗量E使用公布的能源消费量数据,单位为万吨标准煤;劳动投入L采用从业人员数来衡量,技术进步A用高中毕业人数衡量。资本存量(K)在统计年鉴中没有明确给出,本人在邹至庄(Chow,1993)、贺菊黄(1992)和张军(2004)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测算得出北京市的资本存量数据。
(二)能源要素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
将上文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变为线性函数:
(17)
在对等式(17)进行回归之前,需要对包含的变量进行稳定性和协整检验。首先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单整阶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检验结果显示lnY、lnK、lnE、lnl、lnA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在确定模型内各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之后,再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agle和Granger提出的EG两步检验法。对等式(17)进行回归之后,再对得到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估计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模型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在确定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协整关系之后,再利用EVIEWS软件,对等式(17)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其中R2值为0.986506,拟合度很好。等式(17)整理后为:
(18)
由上式,可以看到能源要素E的产出弹性值为0.317,即在其他要素不变情况下,能源投入每增加1%,GDP增长
0.317%。相比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要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最大的。反观有效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只有0.127,这说明技术与劳动相结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比资本和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过低。这反映了北京市之前所走过的经济发展路程,即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数量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在过去物质产品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这段路是必须经历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它在经济增长当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经济发展方式会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为依靠内部消费扩张型;对能源依赖性很大、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资本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工业所占比重会逐渐降低,推动中国未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将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现在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是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未来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
参考文献:
1.D•梅多斯等著.增长的极限.商务印书馆,1984
2.Cole H.S.D.,Freeman C.,Jahoda M. Pavit K.L.R.Eds.,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a critique of the limits to growth.Chato & Windus for Sussex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73
3.Ayres R.U.,Comments on Georgescu-Roegen Ecological Economics,1997,22
4.Simon J.L.,The ultimate resource [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ew Jersey,1981
5.Berndt.E.R.and D.O.Wood,Technology,Prices and the Derived Demand for Energ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5,56
6.Griffin,J.M.and PR.Gregory,An Intercountry Translog Model of Energy Substitution Respons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66
7.Barro R.J,Sala-i-Martin.X.Economic Growth[M].McGraw Inc,1995
8.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六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9.G.Chow,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
10.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8
【关键词】 烟草业 政府规制 FCTC
一、引言
烟草行业是一个垄断程度很高的行业,当今世界烟草市场由几个主要跨国烟草公司控制的趋势日益明显,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这三家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公司占据了除中国以外全球6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戒烟呼声不断加强,法律规定、司法诉讼对烟草厂商日趋不利。2003年,世界第一部国际控烟法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我国生产的卷烟平均焦油含量已按照要求降低到12mg/支。同时,禁止烟草业直接做宣传广告以及对其增加税收等手段都被用来限制烟草业的发展。烟草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独特的嗜瘾性以及作为政府财政税收来源的特征使得它受到了来自国际组织以及政府的多方面限制与管制。
二、对烟草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1、对香烟进行技术性规制的经济学意义
公约,也称为条约,是国家之间以书面形式缔结的国际法,对于签字的国家有一定的约束力。2003年5月21日,世界第一部国际控烟法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由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这份国际法律文书将在国际水平上对烟草的泛滥予以控制。至2004年9月1日,共有168个国家签署了FCTC(以下简称公约),30个国家批准公约。公约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保护当代和后代免受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公约第3条和第4条)。
由于烟草市场是一个非完全竞争市场,我们可将之视为垄断竞争的市场或垄断市场,现以垄断市场来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对香烟的有害物进行技术性限制后,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AC上移到AC1,烟草厂商的利润会下降,小规模的烟草厂商由于规模不经济而倒闭,大型烟草企业会由于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而有能力在香烟有害物含量的技术上加大投入,迫使其降低烟草制品中有害物的含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限制有害物含量只会使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而边际成本曲线不会变化,这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不会发生变化,但生产者的利润会减少,由原来的矩形ABEF减少为矩形ABCD。
2、对烟草业进行广告规制的经济学意义
假设香烟市场由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组成。香烟的经营者通过广告介绍商品,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监管者依法对广告行为进行监督,根据消费者投诉查处违法广告。假设包括售后服务成本在内的商品成本C可反映质量,经营者知道自己商品的质量,即=C。消费者不知道,但凭经验知道的分布密度f(),商品标价为P。消费者可以决定是否购买,如果购买,消费者剩余为uc=V()-p,经营者的效用为uB=p-U();如果不购买,双方的效用均为零。这里,V()和U()分别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对商品的看法。在完全信息下,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对商品质量的看法相同。因而有V()=U()=。但是在不完全信息下,由于经营者煽动性的广告影响,消费者有可能产生虚幻的效用,对商品的看法可能是的?籽倍,通常?籽大于1。我们称?籽为广告效应系数。如果消费者购买,消费者的效用为uc=V()-p=?籽-p,经营者的效用仍为uB=p-U()。如果我们用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广告宣传下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市场上商品平均质量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示市场上商品平均质量与价格的关系,则需求曲线P()=?籽,供给曲线由下式决定:=,?缀[p0,p+]。其中,p0和p+分别是该商品最低价和最高价。我们假设f()在区间[p0,p+]服从均匀分布,则上式可以表示为=(p0+p+),均衡时,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为:p=。若?籽=1,则与完全信息情况相同;?籽>1时,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都是广告效应系数?籽的增函数,则出现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都高于完全信息下的情况。但由=(p0+p+)可知,平均质量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但平均质量上升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这个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经营者为什么热衷于做广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烟草生产者拥有与消费者不对称的信息,即使不存在伪劣商品,因广告效应系数?籽的不同,消费者付出的边际价格要大于经营者提高的边际质量,消费者福利和整体社会福利因此受到损失。
由于烟草产品的特殊性和巨大的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对烟草的管制是多方面的。在广告宣传方面,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禁止电视、广播刊登香烟广告,也禁止直接性的户外广告;欧盟国家对烟草产品的广告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欧洲议会2002年11月法案决定,从2005年7月起禁止在报纸、广播和因特网上作烟草广告。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行政手段对烟草广告进行管制的经济学意义。
由于管制,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同样的价格,需求量则会锐减,而如图2所示,新的均衡点为P1与Q1的交点,而此时的价格和产量都会减少。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这种手段会使得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取决于对需求函数的影响,而结果未知。
3、对烟草业提高税收的经济学意义
经济性管制通常是指政府通过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以及投资等方面对企业决策所实施的各种强制性制约。烟草这种产品高额的利润以及巨大的嗜瘾性,使得各国政府在一方面迫于国内以及国际上健康卫生组织和环境组织的压力对烟草业施加社会性管制的同时,又出于国家财政税收收入、农业人口就业压力,以及政治集团利益的考虑而对烟草业施加了各种经济性的管制。由于是经济性的管制,所以它的形式和内容就会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以及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对于经济性管制来说,在政府通过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等方面对企业决策所实施的各种强制性制约中,准入管制和价格管制是最主要的管制内容。按照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价格的提升一般会带来需求量的下降。又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为了限制和减少烟草及其制品生产与消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世界各国普遍对烟草及其制品都征收体现政府“寓禁于征”调控意图的“烟草消费税”或类似性质的烟草特别税。
由于烟草业巨大的利润空间以及香烟的价格弹性很小,各国政府都对烟草业课以重税。经济学分析显示,在一个适当的税率区间被选择的时候,政府的税收和企业的利润都能同时增加,同时起到限制烟草发展的目的。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税率调高的时候,厂商的单位生产成本增加,这会使得平均成本曲线上移,而边际成本曲线左移,这样,香烟的消费量会下降而价格会上升。由于烟草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系数在0与-1之间,且在短期内很难找到一种替代品来代替香烟消费,那么在税率升高、价格升高、消费量减少的时候政府的税收仍然能够提高。对于厂商来说其利润也是有可能增加的。而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税率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取决于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其结果未知。
三、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对烟草业的管制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不论是社会性管制还是经济性管制都要较发展中国家对此行业的限制严苛,并且在长期的摸索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制手段,初步达到了既控制了烟草的泛滥又满足了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从以上经济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烟草业进行技术性规定、限制广告宣传以及选择合适的香烟税率等手段都是行之有效的规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C P Wen,T Y Cheng,M P Eriksen,etc.:The impact of the cigarette market opening in Taiwan[J].Tobacco Control,2005(14).
[2] S Lawrence and J Collin:Competing with kreteks:transnational tobacco companies,globalization,and Indonesia[J].Tobacco Control,2004(13).
[3] Jeffrey S.McBride,MA David G.Altman,PhD.:A Primer on Tobacco Production: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J].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2000(7).
[4] “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案及对中国烟草影响对策研究”课题组: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中国烟草的主要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