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是通过数据(即数字、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符号)表现的情报、资料、消息、新闻和知识。信息的直接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信息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积累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三是通过信息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产信息化。
建筑业信息化必须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源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环境上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并作为宏大的系统工程来实行。1995年4月,国家建设部颁发了《全国建设信息系统规划方案》,决定在全国建设系统实施“全建”工程。2006年12月30日经建设部第1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时必须同时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2007年10月18日国家建设部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其附件二《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了定量的考评标准,考评内容涉及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五大类共二十项的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又增加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二大类共三项的考评内容。这些信息化建设考评内容基本涵盖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首次颁布的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量考核标准。
这些考核标准的公布和实施,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申报特级资质前必须要自觉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
其次,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也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逐步从劳务性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发展,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借鉴了现代管理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具有现场生产的特殊性,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因项目点多面广而影响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资料的综合运用,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有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做强做大。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把分散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和岗位的管理资信汇集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展数据积累、数据分析工作,提高管理资信的利用率。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及时掌握生产一线的施工情况,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节约管理费用的支出,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建筑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一,也是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新鲜事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的人员对此项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动力欠缺的现象。
第二,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包括了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企业在首期建设中,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量,通过机房改造、硬件升级、软件开发和采购等,才能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发挥效用。但建筑施工企业是微利行业,产值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均远远低于其他产业,难以筹措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维护。
第三,软件开发能力差。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专业应用软件已开发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其中的财务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档案管理软件、预算软件、工程设计软件、绘图软件等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但项目综合管理软件、信息系统集成软件、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等综合性应用软件的开发在建筑业行业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成熟的产品面世,已开发的软件在易用性、兼容性、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第四,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的专业属小众业务,人员配备少,开发能力弱。特别是暨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建筑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难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第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缺失。
至今为止,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只提要求,不提政策扶持,所有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升级、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均全部由企业自筹,严重打击了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软件开发及标准制定方面尚未有行动,仅靠企业自身难以开发易用性好、兼容度高、运行稳定的信息化软件。
三、对开展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尽快制订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帮扶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要从建筑业现状出发,全面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调研,从财政、税收、技改等领域尽快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从资金上对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从宏观上统筹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软件开发机构和骨干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的调研,把计算机技术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需求结合起来,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制定并实施中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标准和规范,作为指导软件开发机构和建筑施工企业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准则。二是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认证工作,提高这些软件的易用性、兼容性、稳定性,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能够采购到适用的应用软件,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果。三是编制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并作为市场准入的指导性标准,从政策制度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第三,加强人才培训,采用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术是我国“863”计划中7个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行业特点,令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建筑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为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训,要采用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一是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应在管理专业开设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或设立建筑业管理信息化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应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市场需要。二是各种社会培训机构要开展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吸引在职的建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主动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职工继续教育中增加信息化技术课程,作为企业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和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培训企业的在岗职员。
第四,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管理机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结合自身的特点,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管理机构,责成专人负责,落实开发、管理等专业人员,加强对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各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认真落实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要求,确定机构和人员。同时要逐步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安心工作、无私奉献的信息化工作队伍,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企业 信息化 发展
信息化一般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化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以推动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工作的效率与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A得市场。
1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遵循的原则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不只是局限于经营活动的某一环节,而是逐渐的拓展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与管理环节中。根据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设必须正确规划和设计企业所需要的各应用子系统,确定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界限与衔接关系,避免无法有效支撑各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
1.2 一致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总体发展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和执行信息规划时,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中长期发展建设保持一致的原则。
1.3 有效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信息化实施效率。信息化建设要在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信息化需求,并兼顾系统实施有效性与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2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就总结几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1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企业要建设统一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提升对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整体风险管控能力。在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企业重视,并多被应用与BI(商业智能)领域,并且云计算在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建立超越“传统”数据源(如数据库,ERP/CRM等)的、具有全面数据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建立一个系统、规范、快捷的信息管理平台,覆盖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层面,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实现对集团财务、人力资源、重要物资等核心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
(2)企业要通过信息集成建立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主体流程统一化、规范化、集成化。同时通过系统集成功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减少手工传递信息环节,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操作方面风险控制的能力。另外,还要有机整合现有各种应用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原有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便于加强集团层面的数据分析。
2.2 强化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各部门人员必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应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较高的质量,就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
首先,企业要重视高能力、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重视一个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整合数据工具及系统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并将其应用在生经营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引进人才的优良机制,不断引进高技术素质的信息专业化人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活力。
2.3 统一规划管理企业信息资源
企业的信息资源是企业非常贵的资源,要发挥其应用价值,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提取、规划和开发。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这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之一。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日常各项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和管理,而且要对企业的决策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积累。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繁杂分散,只有在企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将信息提取出来并管理运用,才能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真正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拥有完整的信息数据体系,以及各类报表统计和分析工具,围绕着企业管理的不同业务,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智能分析,不仅能有效地支撑企业业务动态管理,也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与数据依据。
3 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发展中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导致企业发展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市场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作用,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机制以及经营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入,利用数据对各业务流程提供决策、审批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周琳.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创新研究[J].新课程(下),2011(04)
[3]周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青岛海湾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叶国牛1976-),男,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
关键词:物联网;中小微企业;信息化;SWOT-PEST分析
信息化是现代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化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目前,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抓住机遇,在物联网环境下广泛而深入的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对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很有必要.
1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省通过实施“数字安徽”建设,出台了多个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起了基于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全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比较低,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面临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着诸如:1.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内的推广应用.2.技术供给和需求的失调阻碍信息化发展.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差异较大,专业化信息技术供给市场不成熟,致使供给与需求不对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3.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技术不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具体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困扰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SWOT-PEST分析
根据SWOT-PEST分析方法,笔者建立了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SWOT-PEST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受政策、技术、管理、人才等因素的局限,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散、小、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和扶持下,安徽省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
3实例:物联网技术在A企业中的应用
A企业是一家小型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颇有成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是安徽省内中小微企业的典型代表.下面以A企业运输车辆管理过程展示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般而言,对于车辆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以往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在途货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得货物能够及时、安全的抵达目的地.根据这些,A企业的移动载体综合监控分系统实现了对车辆、司机和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将监控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及时的传递到主控中心,若有任何的异常情况,主控中心会立即对车辆人员下达管理指令,最后将数据保存,以备后来的责任追溯或事故调查.到目前为止,这一项目已经应用于A企业的多个网点,企业管理过程的可视化充分实现.与此同时,该企业将业务项目与客户进行对接,使得整体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可视化.
4结论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办公自动化
作者简介:程淼海(1982-),男,北京人,兰州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97-02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分散、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等原因。随着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是企业管理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从而加深了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搜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大量信息系统“烂尾楼”。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
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3.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4.缺乏整体实施框架
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5.重建设、轻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紧迫感;另外,电力企业与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同时电力企业中很大部分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不适用于电力行业。
人员思想难统一。虽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化会改变电力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权力再次分配,所以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支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核心业务的流程难以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实行分级管理,电厂的管理在兼顾电力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服从电力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确保实现电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控。电力企业这种相对弱化的管理基础,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管控流程难以实现闭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条块化的管理壁垒难以被打破,从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虽然,企业内部针对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改变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那么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必然会持续存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人员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信息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有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组成。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应用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自动办公化、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安全监察管理等具体内容。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主要由各种网络及其之间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操作系统等组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3.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4.信息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等具体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网络标准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操作规范、业务规范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等标准。
(3)管理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剑.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9,(29).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80-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立条件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企业内因的推动之下而得以衍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大型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地做好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方能确保企业获得有序的发展。从本质层面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具体是指:将企业整体的生产过程及日常事务与物流流程和财务管理与客户发展等业务过程,展开数字化的管理,通过将其完善的纳入整理进各个信息系统网络平台之中,加以分析计算,继而提供于企业各阶层的人员,展开业务信息的观察并汇总,得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决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单单可以推进企业的经济市场进程,且还能够有效的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企业后期的市场经济效益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可见,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而言,具有无可撼动的重要性,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体现。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前提条件研究
1.强化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关键在于企业在发展中是否具备信息化构建的内在动力,而对于其内在动力的基准方面,具体包含了四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领导阶层的信息化观念是否完善,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要的前提保障。其次能否制定出一项好的信息化构建体制,是能否成功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先决条件。再者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储备人才及管理人才,是展开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最后一项内在动力要求是要具备专项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指挥机构,予以先进的管理。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原则,科学制定便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原则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之中,充分的做好同企业经济效益的结合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节点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而服务。其次建立信息化工程之前,必须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诸如企业流动资金的总量,是否可以良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所需,企业总体业务的大小是否需要构建信息化发展平台等等,最后还需要确保信息化建设同市场信息的一致性。
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一)有效完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一直是作为企业的血液而存在,若是就财务方面问题无法做出具体明确的管理,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阻滞。而通过对企业财务系统展开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人为造成的财务影响问题,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财务管理的实际效率。从本质而言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建设,可以切实促使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更加明确直观的展开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其次在管理过程之内,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效的就财务管理模式予以了根本创新,极大地方便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操作。
(二)有效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除却稳定的资金财务运作之外,优质的人才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决定因素。当前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即是人才的竞争。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使得人力资源结构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最大化的凭借网络科技信息的特有优势,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其具体表现在:首先对于企业各部门人员展开的薪酬评定及绩效考评与企业人员培训工作,均可以依据计算机网络平台展开操作,确保在薪酬的评定及考评等各方面均可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分配。其次对于人事的管理方面,依据计算机展开操作使用,可以切实避免相应的“人情”事宜出现,更好更全面的展现出“公平透明化的管理”。
(三)促进企业日常的生产销售效率
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各项生产工作与销售工作的稳步开展,具体体现于:一者依据生产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在很大层次上降低企业的库存总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避免出现大批次的残次产品,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影响生产的安全事故。二者通过销售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但可以促使企业良性精准的把握市场的动态信息,为企业的下一环节生产目标打好坚实的信息基础,且还能够于相应程度上了解企业整体的销售情况,为企业下一季的生产计划,提供出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增强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强化企业经济效益而努力,旨在依据科技信息化的力量促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趋于标准化,符合时代的发展所需。从根本上来看,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于:首先可以促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及时的做出反应及决策,避免企业出现不应当的经济损失。其次可以就企业的管理模式予以创新,促使企业可以满足市场的潮流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其不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在,同时也是时代管理模式衍变的具体要求。若想有效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那么必然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推进中,充分就企业信息化建设予以重视。并要不断加强企业人员整体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的正规化,避免因违规操作所致使的严重损失,以此促使企业在后期发展中,攫取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兆峰,陈兆柱,丁志敏.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57-257.
[2]王利人,董贵民.浅谈信息化建设对促进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J].光盘技术,2006(6):26-27.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071-0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开始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目前,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也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的水平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但是,受到企业的规模和资金等各项限制,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水平,人才,管理方式较为欠缺。
一、试析现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优化并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它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如图1
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2.1 技术人才储备不够
信息化技术的建设涉及的领域很多,需要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去进行开发和维护,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储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发展的重点大多是重业绩轻发展的,普遍对信息化人才的投入不高,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开始注重引进IT方面的人才,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人才的培训工作欠佳,对人才的安排仅仅局限于对设备的维护方面。对于人才的创新性鼓励不足,导致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无法真正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发展。
2.2 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欠规范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较为简单,导致信息化管理规范。往往只是聘请一位技术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维护,没有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在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无法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
2.3 企业的资金压力过大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运转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从目前来看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处于资金链的薄弱环节,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被迫停滞。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政府每年在中小企业的税收和补贴上面都加大了力度,银行也为企业融资创造了不少条件。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对于资金的分配更多的是看重眼前利益。虽然信息化建设从长远上看确实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提高竞争力,但是中小企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往往会将资金投放在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项目上,忽视信息化建设。从企业发展是角度上来说,这样是非常不利的。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就是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人才就等于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对于人才的选拔一定要重视,选一批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做到日常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IT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人才众多,企业应该有人才的发展规划。新的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中小企业在做年度人才发展规划的时候应该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3.2 规范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后期的维护成本较大,企业往往较为重视,为了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简化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使日常管理更加有效率,建议信息化的管理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建设管理的流程,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节约企业的建设资金。
3.3 探讨企业融资新方式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限制,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政府的各项补贴均有限。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时,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探讨新的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在企业内部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或者通过兼并方式获得大公司集团的支持等。
3.4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3)使用防火墙。(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结语
尽管在信息化建设的时代,众多大型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但是中小企业作为主力军也开始探讨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虽然在人员、资金、管理上面都有待提高,相信其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善,最终可以达到真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东红.论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2005(02):89-90.
[2] 周铜.推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企业活力,2003,(2):52-53.
[3] 李晓东.方案与抉择―中外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08):1-4.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55-0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的重要贡献者,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其规模和管理上的限制,与大型企业相比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利用信息化系统,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利润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面临的对手是同行业各大生产厂家,小企业并不像大企业那样具有雄厚的资金和广阔的营销渠道,信息的收集渠道不畅通,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较弱,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比不上大厂家准确、及时。因此,应用信息化技术,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响应,是我国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手段。
2.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美国《财富》杂志曾经对美国企业的寿命做过相关的统计,能存活50年及以上的企业只有2%,寿命在5年之内的却占据了大约62%,中小企业能够存活的时间平均不到7年。在我国,统计结果也并不乐观,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亟待提高。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则选择了信息化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信息化的应用与建设,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各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准确性,为中小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有效降低采购、生产和营销环节下工作的盲目性,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效率,经营管理系统的高效协调运作意味着缩短时间,从整体上节约成本,同时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最终有助于企业长期收益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3.配合合作伙伴的需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逐步推行,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同时处于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一般来说大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其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库存量的要求逐步降低,这就对中下游合作伙伴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例如ERP的实施都在逐渐完善,所以中小企业要争取到合作伙伴,就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上与大企业相结合,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软件的支持,国内外一些大的软件开发商都相继制定计划,推出自己的产品,对这个巨大的市场进行开发。如2002年Oracle、联想、Sun联手启动的“鲲鹏计划”,2003年IBM的“腾越计划”,2004年惠普的“灵动商务策略”;当然还有比较成熟的用友ERP系统,一向重视个人用户市场的微软也开始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市场发展。总之,软件开发商的支持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2003年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工信部也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等措施。这些法规政策都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同时,在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的倡导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联合思科系统(中国)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于2005年8月8日在北京宣告成立。该联盟的宗旨是引领中小企业信息化,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主要思路是由政府搭建平台,通过有效的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加入,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政府和软件开发商在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百分比已经达到了99%,他们创造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60%,其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在我国,多数大企业都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也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还有部分大企业引进ERP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制造管理系统和SCM供应链管理等相关软件系统,其信息化成效显著;但是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程度也较低,真正实现计算机高级应用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只有10%;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即使建立了网站也是仅限于企业的宣传和信息的查询,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企业还不足12%,进入信息化建设高级阶段的企业更是少数。总之,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效果明显低于预期,未实现应有的价值,也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和分析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煤炭资源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产煤大国。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煤炭能源在我国能够结构的重要地位仍然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经济信息瞬息万变,因此信息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逐渐增大,煤炭企业自身也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基本达成共识。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整体和具体发展应用中与其它行业比相对滞后。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首先,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市场竞争剧烈的今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寻找一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很显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借助计算机的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传统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变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而言,信息化建设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煤炭企业监督的重要手段。煤炭作为国家资源,煤炭企业也是受着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在传统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管理模式中,由于交通和通讯手段的限制,政府对煤炭企业尤其是其经济的监督很难到位,但是信息化建设为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监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再次,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一体化的今天,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作用。信息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手段。便利的信息渠道能够使企业更准确的了解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做出适当决策保证公司的竞争力。在今天煤炭行业的竞争力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尤其是战略决策,除了个人的经验和判断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足够的外部环境信息,这些信息还必须正确、可靠、及时、全面而适度,错误的过时的信息将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为企业内部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企业不仅要和外部环境有互动同时内部的互动也有着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内部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使得企业包括上下层和同事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政策的统一,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经验的交流。
可以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国政府也加强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就“九五”期间“煤炭信息公路”的建设,使得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我国煤炭企业信息网应用也达到了国内工业行业的中等水平。到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制了定煤炭工业统一IP 地址分配和域名的命名规则,开设了煤炭Internet站点。总体来说,我国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部分企业没有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投入的资金有限,所以部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其次,对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的处理,并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的运用。但是由于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信息化建设处于一个初步的认识阶段,错误的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计算机的运用,而且局限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并没有能够发挥计算机的真正效能。使得管理系统停留在低层次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同时很多煤炭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只是一个空网,各系统之间没有形成数据共享,这就使得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空壳。
再次,领导层重视不够。由于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加之以往我国的煤炭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因此领导并没有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领导层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由于重视不够,使得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没有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才来进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就增加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难。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就对人次提出了跟高的要求。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不仅要懂得煤炭企业管理同时要懂得计算机技术。只有既懂企业又懂管理还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保证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领导重视。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领导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领导的重视对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在目前的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领导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要以现实的例证提高领导对煤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保持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稳定。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保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稳定性对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自身的实践也证明了,只有保持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稳定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再次,加强资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要的。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人才的引进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给予充足的经济保证才能够保证人才的引进,这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可以说一定的资金投入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经济、科技激烈竞争的 2l世纪,提升煤炭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企业的信息化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加强资金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玉霞,秦佳佳,赵文,张志军.煤炭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煤炭经济研究,2012(08).
[2]李从科.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科技财富,2011(19).
1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的状态,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虽在20%以上,但是平均利润率却一直维持在3.6%以内,处于较低的行业利润水平。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现代管理理论和观念较少、管理思想与理念较为传统、产业组织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化需求和符合建筑产业的基本特征、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力和设备装备成本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建筑业普遍缺乏新技术、新材料和科技含量较高的成套专业化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根据1999年英国Latham报告指出,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工作地域大大延伸,企业管理跨度也不断加大。当企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时,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领导决策缺少依据,管理效益和风险并存。这也使得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期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特别是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信息化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2)建筑工程信息分类符合建筑工程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平台管理系统,符合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a.OA管理平台。OA平台是指在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手机的强大功能来管理底层设计,使之具有全新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兼容性,并实现跨系统、跨数据库的应用。目前,很多的施工企业已经广泛运用OA管理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总承包项目管理平台。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分包、进度、质量、成本、技术安全、决算管理。c.物资—财务一体化平台。该管理平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供应链为核心,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基于职能岗位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流程的规范化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必备条件,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d.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人员的招聘、合同、培训、人事异动的管理。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e.财务管理系统。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财务管理,结合OA系统管理平台来实现领导对财务状况的指挥。f.视频电话会议及远程监控平台。各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到分公司、项目部检查时使用的,主要明确责任人、事项、时间的具体点。g.智能IC卡系统。对于大型的施工企业必须对单位的员工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所有人员的费用管理。
2建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程序
1)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督促、实施。
2)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升特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建议聘请咨询公司协助实施。
3)找长期合作伙伴:即选择一家业务水平高、服务到位的软件公司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在软件开发时就融入公司的实际情况,使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4)按照规划总体推进,分部实施。
作者:江春先单位: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4.164
1引言
思考企业内部信息化深化应用助推主业谋发展的思路,是提升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关键。随着智能化电网、智能化办公等名词的出现,已然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时代成为一种趋势。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
(1)战略意义。做为施工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更是优化配置电网资源,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必要前提。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工作方向,逐步提升公司软实力。(2)管理创新手段的提升。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电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高压工程全新的特点,高标准的管理,如何提高电网建设的科技管理创新力,如何保证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成为特高压工程的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及创新水平、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远程管理的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探索施工方与其他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可构建一个崭新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最终使基建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卓显成效。
3信息化深化应用推广阻隔分析
目前建设施工企业对使用计算机的范围尚停留在信息共享及写作工具的阶段,没有过多接触过更加广泛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化应用,这将给信息化深化应用的推广实施添加无形压力。(1)企业对信息化工作定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旧更替形成的断层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早期的办公协同系统逐步过渡到知识应用阶段,但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及载体并不一致,以前一张财务报表为实现信息共享,而随着信息安全及与其他系统的可连接性需求以致出现java、linux等计算机语言的替换过程,其安全机制从编辑、编译阶段到解释执行阶段层层设置保护机制和它的可移植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新的计算机语言无论在网络应用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无论在嵌入式系统还是在企业级开发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3)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流程
(1)推广计划。该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制订会晤计划、培训计划。前期准备:项目资金落实、技术人员到位、设备到位;会晤计划:计划各个阶段的工作会,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事先安排齐备;培训计划:对该项目系统所涉及的部门领导进行宣贯工作;对使用该项目系统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工作会。工作会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系统的使用价值。参会人员对每个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交流,之后由本单位技术人员及软件开发公司或人员进行沟通。(3)组织培训。任何信息系统的推广都离不开各个项目启动中的各个环节,其中组织培训是关键,需要在系统已具备各项运行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技术人员对使用部门进行培训,在培训阶段,使用人员可以提出问题,不断改进功能。(4)试运行。与正式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人员录入使用的后台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均属备用,可以使用任何功能正常的硬件支持。主要针对数据录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等,数据均采用真实数据录入并检测。(5)模拟运行。与试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模拟运行使用的后台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全部是正式运行时需要的硬件支持。目的是模拟正式运行,主要测试硬件系统的稳定性。(6)正式运行。正式运行阶段指经过培训、总结、测试等手段,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在正式系统里录入数据,系统将在总结工作会中宣布正式启用,随即产生的数据录入规范、要求将即刻生效。
5结论
(1)施工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实施规划与建议。施工企业从管理上应通过更加快捷、灵活、全面、细化的方式了解一线生产状况,及时引导决策层的判断。在施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中,可通过相应的业务系统,完成从前期到项目部成立将实际施工情况通过数据录入及时传达至决策层,使决策层发现问题,合理配置资源。(2)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3)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的高层专门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2007:78.
[2]费圣英.电力企业信息化SOA实践,2007:148-151.
[3]谭卫: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58-60.
[4]许小荣.VB网络与远程控制编程实例教程[S].北京:希望电脑公司书刊部,2002:119-121.
(一)企业使用计算机情况
全区4241个工业企业中,拥有计算机20.7万台;99.1%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计算机,平均每个企业使用计算机49台;有25.3%的从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计算机,每百人拥有计算机17台。从调查情况看,使用计算机的企业比例高,但企业人员使用和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低。
(二)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有91.4%的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企业,使用最多的财务管理为88.7%,其次依次是购销存管理45.3%、人力资源管理36.9%、生产制造管理29.2%、客户关系管理22.9%、物流配送管理11.7%,还有22.2%的企业选择了“其它”,主要是用于文档管理。可看出,企业主要还是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三)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96.7%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有92%的企业使用固定宽带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从网速选择看,占使用互联网41.8%的企业使用1Mdps-10Mdps的宽带,17.2%的企业使用10Mdps-30Mdps的宽带,13.4%的企业使用30Mdps-100Mdps的宽带,8.3%的企业使用100Mdps-500Mdps的宽带,3.3%的企业使用500Mdps-1G的宽带,使用1G以上宽带的企业仅占7.1%。从整体情况看,存在着“宽带不宽”的问题。
(四)企业使用互联网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虽然有96.7%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但拥有独立网站的企业数占比较低,只有23.1%;从互联网应用上看,有60%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从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的情况看,有89.4%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58.9%的企业使用网银,47.7%、46.7%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24.2%-21.3%之间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机构互动、信息或即时消息、员工培训、对外或者对内招聘等,在线提品只占8.2%。从以上情况看,企业使用互联网呈现多样化形式。
(五)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6个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占比仅为2.0%,其中有自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38个,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企业仅有4个;从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看,全年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金额总计68.2亿元,电子商务只有少数企业看重,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不看好。
二、制约我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信息化技术力量较弱,人才缺乏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信息化人才储备和信息资源的占有是关键。调查发现,受地域和工业企业自身业务方面限制,企业缺乏既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制约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亟需改进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政策扶持在营造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全区鼓励和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长期战略和优惠政策还不完善,可行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和第三方服务机制还欠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
(三)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低,信息高速不畅
从调查情况看,全区工业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较低。使用互联网、宽带接入分别为96.7%和92%,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4%和95.8%;宽带的实际速率与工业发达地区水平相差很大,存在着信息高速不畅的问题。需进一步宣传互联网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企业上网意识,同时,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铺平道路,清除障碍。
(四)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在线交易和商务活动,同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等特点,代表现代贸易的发展方向。从调查情况看,全区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仅为2.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上,对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在线营销、拓展企业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在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企业自营电子商务平台较少,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不高,制约了全区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推进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坚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只有政府和企业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生产管理、资金投入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 引进外资、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融资成本;政府方面应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的投入,减轻企业税负,加强宏观调控,利用相关扶持政策等,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三)着眼企业发展,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系统地理解并掌握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远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学习、培训、深造等方式来提高员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时,企业可聘请权威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管理人才,承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使用新的信息化理念,结合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思维,优化设计,解决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深化普及应用,加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据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统计分析分析报告显示,连锁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同比增长18.4%,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同比增长10 6%。
虽然中国连锁经营企业在高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信息化就是其中之一。
一、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虽然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尤其是和国外零售业巨鳄相比,还有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利于发展的宏观环境。
首先企业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部分,需要全社会的整体信息化环境配合。由于我国底子薄基础差,除了上海、北京等东部大城市外许多地方还缺乏良好的条件,这需要政府做好信息平台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其次供应商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影响了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以及对信息化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一个完整的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应该包括供应链管理(SCM)。因此国内现阶段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信息化应用还需要一个共同发展、相互协调、共同提高的过程。
2.缺乏高性能的信息处理体系。
尽管目前大多数零售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引入了物流条形码技术、销售时点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在快速反应、信息集成、信息整合、库存管理等方面还很薄弱,预先发货清单技术、电子支付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连续补充库存方式等还有待开发和引进,物流配送中心与总部和各门店之间在实现信息一体化方面还做得不够,流通加工功能和信息处理及反馈等功能不健全,统一配送率低,造成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回车空驶率高、物流成本偏高。
3.缺乏素质高的信息技术人员及管理水平低。
连锁经营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员工对计算机应用有抵触情绪,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根本性变化;企业决策虽然能够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较低。连锁经营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还较低,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信息机构,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对连锁经营企业来说也尤为重要,它需要连锁加盟信息、寻找主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等,而网络有强大的信息查询、处理能力,有庞大的消费者、供应商等数据库资料,采用信息化技术使连锁店很容易处理各种各样的业务信息。所以,加速信息化建设,有效地运用互联网,已成为连锁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紧迫任务。建立连锁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利用互联网建立基于web应用的系统更为可行,连锁经营规模化只有在科学利用信息处理手段后才能顺利发展。
三、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树立信息化指导思想和信息化战略规划。
连锁经营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首先应确定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明确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持作用的基础上,从零售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信息化的生命周期角度,采用不断改进优化的观点来看待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连锁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信息化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销售经营方式相结合,首先要建立未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开展电子商务,加强连锁企业的信息交流。
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另外,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沟通及互动交流。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尝试着在互联网上建立网上商店,进行网上交易,开展电子商务,实行网上“连锁”。这样对企业而言,可以节约成本;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了解到其所选企业和所需消费品的基本情况,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节约了购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