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17 18:0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历史知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46

很多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方法单一缺乏变化。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在整堂课上讲得口干舌燥,不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样使得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没有突出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而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的基础知识是最根本的目的,为了使历史教学锲合切合素质教育的主旋律,符合国家推行新课改的初衷,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以哲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到日常历史教学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让学生逐渐学会透过历史的现象去发现历史的本质,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评述历史人物,从而对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同时,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要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教师所讲授的历史知识。另外,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多种知识进行教学,可以用较为新颖的方式来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更为轻松、愉快,从而使学生能在气氛较为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文史结合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日常历史教学时引入语文教学的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历史和文化在某些方面是相互交错的,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如《史记》之类的史学作品,其用文学的表现形式记录了真实的历史,这样它既具备历史价值,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同样,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文学作品,其产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将一段历史的现实通过文学的加工反映了出来。因此,教师在对历史进行教学的时,是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文学方式来进行表达的,这是因为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都具备文字语言的共性,所以语文教学中的部分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同样适用,且还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诗词歌赋。在讲到秦朝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秦帝国辉煌,仅凭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举例只提及兵马俑也是毫无新意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阿房宫赋》引入到该部分的教学中来,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等语句中可以看出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宏大、细节的精致,使学生从《阿房宫赋》这样艺术的表现中,体会到秦朝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在课堂上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干道震撼,激发起其学习历史的欲望,这就达到了将文学表现形式同历史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二、辩论教学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组织和开展讨论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重点,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看见很多形式的辩论比赛,这种比较对抗激烈,参与者专注度高,教师不妨把这种方法引入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来使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教师每讲述完一个章节,就根据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来设计一个题目,让学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两个组内部先进行初步的讨论,将各自的看法进行综合,并将具体的讨论结果形成文字,教师对其进行简单评价后将文字草稿交还给学生。学生再进一步的对草稿进行讨论补充,最终每小组推举四人,在课堂上展开一场小型的辩论赛,让这四名代表将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完整无误的表达出来,并通过语言的感染让听众对自己的观点予以肯定,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对各方得失M行简单点评。这样的活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还会主动去查阅资料,为的就是能在辩论中驳倒对方。

三、知识网络构建教学法

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的教学是分知识点进行的,通过一条历史的线索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讲这些知识点逐一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对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任务、时间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把握,从而将该知识点掌握,但是在学习中对单一知识点进行掌握记忆的学习方法效率是极为低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线索,将一个个知识点相互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基本知识就能被全部网罗在内。

四、故事引导教学法

故事是学生最乐意听的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故事的形式,引出所要教学的知识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有趣的历史故事作为引言,引出本次教学所要讲述的课本内容,一是可以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五、多媒体教学法

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上是每所学校的标准配置,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合理的使用这些设备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好。同单纯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相比,使用多媒体教学更为直观,且对学生造成的感官刺激更为强烈,而且多媒体教学是声音和图形的结合,其表现更为形象生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更好的欢迎历史事件,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了解到这一段历史,从而能更为轻松的掌握该部分的课本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技巧;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14-01

历史,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科,也就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从内容上看,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以提供令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可以明智,学史可以鉴身,就能知道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纯粹的人。学好历史是一种能力,教好历史更是一种考验。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缺乏活力。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抹杀了学生能动的教学,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

1.巧妙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的常见内容,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很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如何巧妙运用历史故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一线工作的历史老师常常探讨的问题。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有无数历史故事,如何从中选择对教学有用的历史故事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历史故事必须要基本忠于客观历史,因此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谨慎。其次,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选择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如在讲左宗棠带兵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棠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第四,要对历史故事及时加以点拨。如在讲述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插入一段关于"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巧妙用计,表达中国对日本盗取中国的山东的强烈愤怒"的故事,学生听后纷纷拍手称快,随即再讲到"最后巴黎和会仍打算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然后及时点评"尽管中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但是由于弱国无外交,最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的丧失"。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历史故事,比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2.优化课堂讲解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用精炼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与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既不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难以理解,笔者采用多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讲解地动仪的准确度:"公元132年的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这又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3.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点燃知识的火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千方、设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沉闷的历史课堂变成鲜活的课堂呢?

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和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点燃知识的火药。

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DD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这一剧情的安排,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整个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活泼、有趣。大唐皇帝气度非凡,胸襟宽阔,以汉藏两族关系为重,不乏有泱泱大国的风范;吐蕃赞普热情豪爽、豁达朴实;文成公主善良美丽、感情细腻真挚。这些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真实、可信,丝毫不矫揉造作。

历史短剧全部程序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了知识的火药。

4.精心选择练习

第3篇

【关键词】 新教材 教学理念 课程资源

1 了解新教材

要想让学生们能够接受新课改,那么教师最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新教材,只能这样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不管教学怎么改,都不能偏离了课本本身的学习内容。以初一历史第一册为例,初一历史第一册的教材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而且可读性较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可以看出以下几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重点为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难点为从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

2 熟悉教学内容和认真批改练习

教师要上好一门课程,备课是必要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把以下的备课步骤作为参考。①要深入了解历史教学的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的标准,然后才能明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②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找出难点和重点,准确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一些基本知识。要想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③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要做到让学生有时间练习,结合教学,达到二合为一的目标,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④在总结的时候要有体现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上课的时候应更多注意师生互动,这是一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这样会起到让学生对新知识渴望的目的。一般用得最多的是“导入法”,从故事、歌曲、图像、诗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导入法的实施。所以教师应重视这样环节的优化设计,让历史课充满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练则改,学生做了练习之后要对其进行批改,从而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科能力的情况。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时候,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教师也应该重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这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还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抓好个别成绩差的学生的辅导工作,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课堂活动可以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上好活动课,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

3 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新课改更加重视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观念,所以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课外教学活动。①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②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每星期听课应不少于3节。针对自己的教学积极做好教学后记和反馈,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沙龙,平时的汇报课、示范课活动。

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利用。课程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和原则:尽可能地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并注意积累和保存;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4 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课程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等。如,在进行“”一节的教学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这部电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战争的情境中去。再如,虎门海边激战的影像让我们印象深刻,轻盈灵动的置于历史的厚重感之中的“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同时,让学生对过去的历史产生了好奇之心。自清朝初期到前夕,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那么是什么让中国的一些领土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呢?这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前的预习、资料查找来回答。在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

5 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的观念,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

第4篇

【摘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是搞一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工作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被测对象,来探寻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总之,习惯使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教学,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摘要】浅谈 教学 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其次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再次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目前直接制约历史科教学的课程编排、教科书编写、考试方式等未有实质性和突破性改变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率先进行探索,以实际的创新带动对课程、教材、考试的改革。虽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因而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教师可以用主要的精力,充分利用对教学实际的主动权来探寻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去深入探讨。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4.以史料运用为条件。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5.以教师引导为助动。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城关镇一中)

第5篇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42-01

一、引言

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既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历史教学工作承担了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职责。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积极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平衡师生关系,将教育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更好的对学生的全方面素质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对学生主体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发挥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的个性和自身职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成长。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并且减少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依赖,逐渐的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自身具有对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开发的责任,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成长。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朋友遍天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万隆会议以及中美建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并且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了解外交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逐渐的养成自主关心国家大事与时政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的发表对国家外交工作的看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我国建交历史中一系列的事件,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对历史的认同。在不断的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价值,感悟主体性学习地位。

三、对学生独立探究意识进行培养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的也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内容,没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分配教学权利,并且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无形中养成自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与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醒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且做好科学的规划。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古代青铜器“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鼎的特点和代表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一些关于鼎的成语(三足鼎立、、人声鼎沸、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通过让学生自主发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讲述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青铜器,来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有艺术观赏价值与社会的适用价值。通过学生主动的发言和阐述,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与意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生活中的现象,布置合理的课后思考探究作业,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良好的体现。

四、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优秀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自我探究水平不断提高,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就会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过于局限,并且总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利于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内容。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历史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维方法和历史知识内容。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机械牛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得无产阶级革命对我国的影响,并且通过提问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与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学生在自主的思维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更好的得到启发。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并且认识到无产阶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秉承这一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来开展,并且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注重对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独立探究意识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的转变,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把握自身学习过程,引导和推动学生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G633.51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法已经难以满足教育体制的需求,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量,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继而为教学效果的增强创造良好条件。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作为一门科目,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对历史有全面的认知,学生只有学习好初中历史知识,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1]。在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历史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有效方法展开历史教学活动,从而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一、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并满足全新教育体制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历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期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而且对历史脉络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在历史人物的影响下,对其意识和爱国观念的增强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和历史观念,因而促进学生明确历史和当前的关系[2]。

对于历史科目而言,其与其他科目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有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并且促进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有深刻的了解。此外,历史学科中蕴含了较多的情感因素以及实践的起因和背景等,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历史课程未能有深刻的认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未能有深刻的认知,认为历史课程并没有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重要,所以在学习历史知识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并且一些学校在安排历史课程时,将历史课程安排在下午,但不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教学效果偏低[3]。学生对学习历史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学习,因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当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端正时,必然难以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对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知识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历史课程缺乏深刻的认知,所以在历史教学期间,教学效果不良好,未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偏低,不能满足全新教育体制对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不完善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教育体制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和优化,通过采取完善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进而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保障[4]。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时,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良好,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历史教师展开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三)学习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意识有所提高时,才能为其学习初中历史内容做好铺垫。然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有显著提升,所以不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5]。

同时,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由于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多的依赖于教师,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尽管学习到了相应的历史知识,但整体学习效果不良好,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科学措施

(一)加大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历史教师应当在全新教育体制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6]。

对于历史地图而言,其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内容用地图的形式真实反映出来,所以和人类相关的地域和空间等差异性都能够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将历史地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作用,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秦汉开拓的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应当将历史地图合理的应用在教学中,从而为教师开展教师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先是向学生讲解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对秦汉开拓的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向学生阐释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以及过程,并且讲述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丝绸之路的具置和丝绸之路的作用,当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理解,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历史地图,其中,图1是“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历史地图,有助于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有明确认知,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7]。总之,加大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图 1“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增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全新教育体制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改变授课方式,尊重学生,与学生友好的相,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在讲解相关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问。同时,师生根据问题共同探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8]。

(三)运用多媒体和文史资料展开教学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为了向学生展现丰富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应当运用运用多媒体和文史资料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更多的途径。历史教师在讲解有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可以搜索与其相关的文史资料,并查找与其相符合的电视剧和电影等,然后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有关内容,通过此方式,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途径,应当采取科学的手段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总之,通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 程祥平.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3(20):173-174.

[2] 杨馥菲.巧用趣味化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615-615.

[3] 程胜利.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J].学周刊B版,2013(12):85-85.

[4] 孔维萍.刍议应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9):10.

[5] 程胜利.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2):55-55.

[6] 杨永.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12):189.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重要性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一、引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到了重要阶段。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掌握好历史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历史学科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改进初中历史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初中生学好历史的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明确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当代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从微观角度讲,可以开阔视野、增益智慧。从宏观角度讲,可以帮助人们在历史经验中得到有效借鉴,以此更好地认识现在,认清未来,为人们更好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历史学科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比起其他学科,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服务、为现实服务。初中生要明白,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事实,也是通过这些史实得出人生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科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答案是不尽如人意。

1.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从目前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拼命地记笔记,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了历史知识的“接收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这种情况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历史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的做法虽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会造成课堂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2.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都被当做“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很多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很多历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课程培训,对于一些历史知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学生完全丧失了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3.教学手段还有待改进。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知识点较多,比较繁琐,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历史知识统统传输给学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一面黑板和一支粉笔就成了他们的“法器”。殊不知,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如果只顾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不会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提起历史,学生就会有毫无头绪。

四、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三维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也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这一目标,教学将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如果没有“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无法贯彻落实。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兼顾三维目标,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还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将它们看做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而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学生讨论、合作三至五分钟。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要单独花费一些时间做贴标签式的讲授,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清晰的、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2.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如二战时的纪录片,这种直观式的方法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为历史深深着迷。在学生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谈谈对战争的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理解力和创造力。

3.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持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师都是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所以教师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历史专业素养。一方面,历史教师要主动多读书,多做科研。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集中学习,让历史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

五、结语

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历史学科,明白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学生要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发现乐趣。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收到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忠.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6.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学生历史意识;重要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意识养成现状

初中历史课堂是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受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影响,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历史发展系统性、逻辑性的研究严重缺乏,造成了历史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受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问题影响,造成中学生历史意识养成中同样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包括:当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在历史性的教学意识方面严重缺乏,再加上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其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中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内容为主,而学生也相应地被动接受知识,制约了学生自我历史观的形成,进而阻碍了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历史意识来说,其既具有狭义的概念,也具有广义的概念。其中,狭义的历史意识主要指的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各种社会活动,形成了具有历史性的、公理性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而广义的历史意识则指的是对于所有事物及辩证关系来说,人类逐步养成的具有公理性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中学历史意识已成为其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将历史知识灌输给中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感悟历史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历史意识的反思与批评,以史为鉴寻求中学生发展所必需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中学历史教材与资料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特点。

三、促进中学生历史意识养成的建议

针对中学生历史教学与历史意识养成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可采取以下几方面建议,具体有:

1.在初中历史教材改革方面,应结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历史教材中结构设置与课程的编排进行不断改革。一方面,在沿用旧教材编年体编写基础上,增加专题模块,丰富初中历史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另一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适当增加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以及综合课题等,实现历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统一性。

2.根据中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不断促进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历史基础知识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相结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不断增强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促进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评价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3.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应加强日常历史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自身历史修养。初中历史教师作为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自身历史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养成。因此,提高历史教师历史修养至关重要。

4.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接受愿望最强烈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历史意识尤为重要。通过对中学生正确历史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可以促进中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保证学生正确历史意识的形成。总之,加强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对于促进中学生正确历史意识的养成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不断增强学生正确历史意识的培养,促进中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将为中学生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和谐;情感;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41-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学科都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各个学科的最终目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更加重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初中历史老师应该考虑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也是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没有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无法培养,情感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方法、为人处世,甚至对一些问题飞看法,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做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学生会把这种反映带到课堂上。对老师有好感就学,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高,对历史老师也特别崇拜,这样师生关系也就平等融洽。对老师有恶感就不学,“爱屋及乌”,不喜欢他的为人,也就不喜欢他的教学,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而老师对此做出相应的回应,就会使这一部分学生容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一旦教师和学生产生了对立情绪,哪怕只有一两位学生,课堂气氛就难以和谐,更不要说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了。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坏、性别差异、出身不同等而产生喜爱与厌恶。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着眼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教师情感的投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实现情感目标呢?要知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情感教育的推动力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推动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和教育艺术性的表现,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目的、实际条件和个人的教学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提高课堂实效关键在于学生情感的投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无疑起着推动作用。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呢?具体表现在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的问题上,要善于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互相渗透,形成体系,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挖掘感人的教学资源是情感教育的不竭的源泉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记录,初中历史是对古今中外发生的重要事件的简单介绍,内容无所不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认真加以研究,精心备课。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自然不必多加研究。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找出教学内容中能引起学生关注的内容。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

五、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令人担忧的地位上,由于历史不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他们把精力大多分在了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上。再者,因为历史不是初中阶段考试的重点,其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老师教授历史课程,造成了历史教师资源的缺乏。这就导致了在历史教学中,从学生、教师双方的角度上看,历史教学没有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于,历史这门课程在初中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它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高,就造成了不被学生重视的情况,在有些学校,由于考试模式的变化,历史这一课程的地位更是令人担忧,它日益沦为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处在如此的地位,学生就更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感觉学好了历史也没有什么用,所以,学生变得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

另外,随着有些地方的中考分值分配的变化,历史在中考的分值中有些比重,使得历史这一课程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仍没有在整个初中体系占有主体地位。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重理轻文的思想。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只要背就可以把历史学好。学生学习历史缺乏兴趣,认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这样就会导致厌学心理,不能发挥历史这门课程的作用。

2.历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对史料缺乏应有的研究

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完全以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历史课堂的枯燥、乏味,历史教学效果不显著。

在讲授历史时,教师没有对史料进行深刻的研究,所引用的史料缺乏真实性,给学生一种虚构的感觉,这样就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没有从史料中获取对当今学生发展的有效信息,不能通过历史事件启发学生,忽略了教授历史的意义。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能够借助历史方面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提不出有议论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面对众多的历史材料,教师不懂得合理取舍和选择,对教材的重难点和课程目标了解不深,不懂得借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历史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缺乏高质量的历史教师资源

当前,有些学校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升学率,还根据学生的升学率判断学校的发展好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把教学重心发在了占分值比较大的数学、英语等科目,而对历史科目的教学缺乏应有的关注,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把历史作为选修课程。这样的做法,会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感觉历史这一学科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学校没有把精力放在历史学科的发展上,更没有安排专业的历史教师进行教授历史课程。所以,缺乏高质量的历史教师是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二、解决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初中历史涉及的内容,大多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展开,历史记载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单靠记忆去记住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另外,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有着其独有的阶段性特点,相比较高中生而言,他们不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学习,而且,没有较强的意志力,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靠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和学生兴趣相结合。除了讲解教材,教师还应该结合一些趣味性、哲理性的历史事件的课外知识点,这样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历史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跟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合作探究,尊重他们对历史的个人见解。历史课堂上,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学活动围绕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和大家进行探讨。同时,引导学生不要苛责前人,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看待问题,结合事件发生的时代去分析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和评价问题。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3.建设高质量的历史教师队伍

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凭借充足的知识量和夯实的专业知识,历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和深思,努力把历史教学任务完成好。同时,改变对目前历史学科地位的认识,在心里不应认为历史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对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才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好历史上。初中历史教师的肩上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应把历史教学当作工作的重点看待,更应该竭尽全力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敬海.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J ].考试周刊,2011,(32).

[2] 俞晖.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 [ J ].考试周刊,2012,(15).

[3] 陆建荣.创新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 J ].考试周刊,2011,(33).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应用

前言

现在初中历史的课程中包含的知识很多,有政治、文化、神话、军事等等方面。个别内容年代久远的内容逻辑性强,学生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进行理解掌握。但是老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充分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进行,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以下几点:没有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知识的情景当中。引入学习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当时现实中的老师在进行教师的时候,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并没有正常理解与掌握知识。对于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合理,部分老师制作的课件只注重课件的美观与新颖,这对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什么用处。没有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培养。历史课程中的知识大部分是分散的知识点,或者是一段一段的知识,这给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都有着不小的困难。老师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在老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工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总结分散知识点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筛选知识的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老师单纯的进行教学,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额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对每个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制作出质量好、吸引力强的课件,吸引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2.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历史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展现出来,是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在老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递,这不仅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没有帮助,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之前,根据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展示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历史学习情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

2.2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老师只是进行只是的传递,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的作用。而历史学科优势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当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学习氛围中可以进行积极的讨论与思考。改变学生以往的学生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本体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行,与老师教学理念的改变,现在应该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挺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为了中国教育行业的更好发展,应该更好更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朱志勇.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我国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历史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历史教育体系中,初中历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成效卓著,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初中历史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因此,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是初中历史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育注入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1树立历史核心的策略

也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明确指出,历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中,对初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缺乏充分认识,传统历史教学仍占主要地位,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有悖于新课程对历史教育的要求,阻碍了对中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要求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中学历史教育核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即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宗旨。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适时转变历史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强调历史基础知识学习,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2创新策略

创造力的开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力: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课堂训练题。要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其中转换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变换角色,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练习题,既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同时也对教师加深了理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对历史实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肯定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认识,接着就是要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没有下定论的问题大胆的进行假设,并说成自己的理论依据。学生如果可以提出假设,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课堂就是学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

3激发策略

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对初中生的把握,初中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不是太强,因此教师应良好把握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感兴趣才会将注意力放在历史知识学习上,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鼓励,不可强制死记硬背,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强制学生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快乐。历史知识并不是独立的,历史知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让历史走进生活,让历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

4参与策略

也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教育事业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学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的前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没有兴趣,便会丧失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应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初中学生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参与教学的愿望强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不但可以使师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还有有利于增强师生感情,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历史课堂就会活力四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5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即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摆在历史教育的重要位置,这是历史教学的重大突破。传统历史教学重视说教,历史教学很僵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历史教学缺失人文精神培养,就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初衷。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十分有益于其以后的历史学习和生活。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素材,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实的过程中,熏陶人格。除此之外,家庭与社会在历史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也要积极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诸如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历史博物馆,在特殊历史节日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历史纪念活动,积极开展历史问题讲座等,使历史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6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重要的任务,这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中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要求,将人文精神充分地体现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尽快适应新课程对初中历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07:81.

[3]黄毅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143.

[4]石志刚.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