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8-17 18:0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下转第36页)

第2篇

[摘 要]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常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数量多、质量优,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加快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是企业信息化进程别需要解决的课题,也是常州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常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还是处于初级阶段,IT设备紧缺,IT人才的数量远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加之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广泛的融资渠道……常州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与大型企业有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那企业的信息化差距就更明显了。

一、常州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常州地区中小企业厂商缺乏对用户需求的了解

常州中小企业IT应用水平普遍不高,缺乏IT基础知识、观念淡漠。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常州中小企业用户大约有40%的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专业的IT人员的中小企业达到70%以上。

常州的中小企业数量多,行业跨度大,分布各行各业之内,企业对IT技术的应用程度差别很大。通过调查显示,虽然中小企业已普遍拥有计算机,但其发挥功能并不能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因为80%以上的企业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和报表的处理而已。

2.常州中小企业本身问题严重

常州的中小企业自身不知道为什么要信息化、什么方面需要信息化,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信息化产品的好坏关键看是否符合企业的信息化要求,俗话说:“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但如果企业定位不准确,不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信息化,那发展信息化必定事倍功半。清华管理学院教授潘家招说,企业是否需要使用办公室自动化系统,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有的企业虽然比较大,但企业组织结构简单,那办公软件的大部分功能都形同虚设。有些企业虽然小,但为了降低成本、争强竞争力,信息化的使用就非常必要。但该地区的中小企业经常对自身缺乏了解,不易建立正确的信息化目标。

3.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常州市政府政策的扶持

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不够,一个企业要实现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内部局域网,然后将局域网连入互联网,最后实施电子商务。政府在此过程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了能让企业更方便地连入互联网,政府必须对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设施)进行建设。常州的政府对此方面重视不够,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受到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的限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抑制。

二、促进常州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1.常州政府要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早在上世纪,国外发达国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比较典型的有日本、加拿大和韩国,他们充分意识到政府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制订国家政策、出台改革建议方案、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支持体系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实现过程。国外的这种做法,在缩短企业信息化历程,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政府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历程告诉我们,政府的作用是积极明显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的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当然得通过我们的企业,而作为占重大比例的中小企业尤其能体现上一国的经济平。常州市政府必须充分的发挥其导向作用,通过制订政府政策、颁布制度措施,提供技术能力支持,提供社会服务体系等方式促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常州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自身策略

当常州市政府和IT厂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对优质的服务的时候,企业信息化要进一步发展,就要从自身上寻求突破口。

①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常州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独自拥有企业财产权,法律与经济地位完全独立,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明确了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企业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考虑,也必须不断地增强市场竞争力,以立于不败这地,因此,从内在要求上,企业是有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愿望的。

②利用企业改组的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工业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暴露的问题已积累多年,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是常州的中小企业提升生存能力、继续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常州市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就必须采取重组、搬迁、产业调整等一系列措施,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式,提升竞争能力,一系列的改组措施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在常州企业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推进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会对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机制带来影响,信息化建设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这对于目前正好要搬迁的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企业可以抓住时机,利用拆迁安置费和生产资源重置的机会,在新厂房建设时高起点地规划企业信息化的系统工程,购置新设备,注入新技术,使企业信息化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③在常州的中小企业中推进技术改革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是现有企业谋求持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必由之路。要使企业技术改造获得成功,必须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密切结合,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企业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是与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紧密相连的。如何企业信息化贯穿于这三个环节,将信息技术与产品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是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课题。

当前,常州中小企业在推进生产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建设时面临着资金投入和人才缺乏两大困难,为此,中小企业必须通过探索实践,需求解决途径。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中小企业一般是通过银行贷款、职工入股、利用外界投资等方式积极吸引资金,除此以外,企业自身资金的积累也非常重要,可以将收入分配中增加新投入的比例,提高技术开发在企业收入分配的比例以及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等方式实现。对于人才缺乏。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④做好投资决策,帮助实施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对手的技术保证,它集人才、技术和管理于一身,是一个负责的系统。而且实施企业信息化需要资金较多,对中小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在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决定是否实施信息化。

进行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结合企业自身,存在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货币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所以应当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风险与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货币效益与非货币效益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化实施进行评价。

常州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作用,则可以利用他们的积极作用,促进信息建设。企业信息化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制订规划方案必不可少,方案可的重要内容就是将拟采用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论证,确定其先进性后方可实施。

信息化工程发展至今,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当初遇到的许多技术障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都得到了解决。今天,实施信息化工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领导意识和资金问题,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今后资金问题一定能够获得解决。因此,信息化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是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程的态度。只要领导重视,必定能克服专业技术人员、资金、组织机构方方面面的困难,带领职工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狄小龙,“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实现途径管见”,《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2期.

[2]金铺,“浅议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管理信息化”,《现代商业》,2009年第3期。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业务全球化;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现状;对策

企业业务全球化的背景使得我国企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及时有效的为企业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增强企业的战术层、战略层以及决策层的指导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的现状,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1~5]。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随着企业业务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常桂英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分析表明,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主体意识、需求分析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等[1]。吴定怡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表明,只有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构建信息化管理体制,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霍吉林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存在重视程度差别较大、新旧企业信息化差别大等问题,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3]。笔者认为企业业务全球化趋势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业业务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但由于电子网络容易受到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子网络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了在企业中的发展。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普及率不高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主要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周期较长,资金回收较慢,带来的利益不够弥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基于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

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力度不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中,许多企业基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不够等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整合力度不够,不能达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率不高、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企业要想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就要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提高信息整合的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首先,政府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电子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开展缓慢,针对这一重要制约因素,政府应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出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电子网络市场的稳定发展。安全稳定的电子网络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企业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企业定位、制度保障等环节。资金、技术等因素使得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企业定位有助于企业认清企业发展的方向,加大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此外,企业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最后,企业要注意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有助于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企业只有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才能充分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效果。企业增强内部信息互动,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的联系,进而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防止信息孤岛的产生。例如,中兴、华为等企业的成功,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通过制度等措施和手段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在业务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能够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增强企业内部和社会、政府间的信息互动能力,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业务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率不高、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表明政府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企业坚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坚持诚信,提升企业与政府、社会、内部的信息互动能力,提高信息整合的力度,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常桂英.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北方经济, 2008(6):38-39.

[2] 吴定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7(10):40-43.

[3] 霍吉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推进对策[J]. 现代农业, 2009(10):76-77.

[4] 刘全喜.湖南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析[J].企业经济, 2013(2):163-166.

第4篇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协同。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所在,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开展。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即为什么要搞信息化。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对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人力支持提供了指导。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对如何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指导。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对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胡霞,2013)。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和担心影响现有利益格局;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应用不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息化要求不符、缺乏战略规划和基础管理水平较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八项原则站在高起点上,可以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信息化的人力支持要求,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建设应用上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2.企业信息化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促进协同。

企业信息化包括信息化环境、流程标准与固化、信息整合、系统优化提升等四个方面,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个重要标准包括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郭小东,2011)。企业信息化也可以帮助解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张育红(2012)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准备过程中过于依赖咨询公司而内部准备不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不合理、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体系文件不能及时更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员参与、体系运行与企业日常管理“两张皮”、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走过场。而归纳起来看,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实际运作与文件所写的不符,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由于企业信息化对流程进行标准化并固化,可以帮助解决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问题。

3.融合的必然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总结提炼了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并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之所以将顾客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收入都来自于顾客的支付,如果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满意并且不愿意继续购买,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就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企业流程,不断促进员工学习和成长。可以说,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事实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节约了日常管理的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二是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对于信息的共享、沟通,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三是信息化帮助企业及时获得内部经营信息和外部环境变化信息,有助于决策。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看,信息化已经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胡霞,2013),其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提高客户的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通过促进顾客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因而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思想融合(孙鹤,2005),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而企业信息化也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促进协同作用。两者在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可以相互促进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者必然进行融合以更好地服从于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4.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共同整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即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又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顾客购买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产生协同效应。孙鹤(2005)指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管理环境,而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又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两者的融合,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大管理工具的融合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都是为了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目的而运用的两大管理工具。本文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运用包括体系设计、体系运行和体系优化三个阶段。而企业信息化是在梳理管理流程后,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并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升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与体系优化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体系优化是为了使顾客满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顾客的偏好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因而要使顾客满意就要不断地对体系进行优化。要做到顾客满意,就需要改进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员工不断学习成长。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固化和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与信息资源整合也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企业的流程标准化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标准化流程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力度。为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决策层也需要获取集成的可用于决策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产生影响。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一个过程。同样的,人力资源也会对信息资源整合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对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信息资源整合也需要企业配备适当的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构成也会产生影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因为过程运行的情况对结果能否达成目标有直接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对过程进行改进以合理保证目标的达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企业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优化的体系要求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方面作出调整,因而也将影响企业的流程和信息化。总之,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升级,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也可以促进管理体系的优化,两者是个相互影响的闭环。

三、小结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障碍,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实现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2.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的实现都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同时开展信息化还可以派生出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等。

3.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受到了落后理念的阻滞。信息化的理念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落后的理念必然阻滞和妨碍企业信息化的执行。有些中小企业家对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同时,他们对实施信息化项目抱以过高的期望,很多企业甚至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过程中的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

2.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企业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但是企业投入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这样,企业信息化的支出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往往捉襟见肘。并且企业信息化的各类系统会随着企业发展而调整升级,因而不断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信息化人才短缺。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量中小企业所雇佣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那么中小企业就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使得中小企业各自的个性化不能显现。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转变管理人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政府对中小企业也应当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整合好社会资源,对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并支持战略实现的手段。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可以使得中小企业实现精细型管理,发挥出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2.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在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这样的社会信息科技力量,降低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系数。

3.培养并引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组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团队,通过培训、进修等方法,使得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另外,企业还需要引进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是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小企业能够迅速借助信息化来进行改造、弥补资源短缺、提升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也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林艳辉.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08,9

[2]李伟,邵东华.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经济视角,2009,2

第6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在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达到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以增加效益为驱动,以提高竞争力为根本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财、物资源的投入,而企业信息化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效益。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不能产生效益,是一笔“赔钱的买卖”,还不如不做;另有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考虑效益,有没有效益都要搞。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不全面的。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增加效益”为驱动,没有效益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其次,衡量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效益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要看到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盈利的增加,经济效益的上升,更应看到,通过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企业形象的改善,经营效率的上升,经营成本的下降,管理水平的改进,对市场反应灵敏度的提高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等,这些间接的效益很多时候比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有价值,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贡献也更大;再次,我们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不能只看短期利益,而应把它作为企业长期发展,不断成长壮大的必然选择。因为,没有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小企业是很难真正“长大”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也是很难长期生存下去的。

2 企业信息化以业务为根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

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及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自身的业务作为根基,把具体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否则,脱离了企业具体的业务开展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成为“无本之木”,从而导致失败的结果。了解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少中小企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如信息中心、计算中心等)的事,只要由信息技术人员具体实施就行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由于其所处的地位较低以及对业务的了解不足,对企业的业务缺乏通盘考虑,很难独立完成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工作。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企业业务部门的支持与参与,是很难成功的。

3 企业信息化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着眼点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企业管理中的显著作用。企业信息化要求中小企业在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没有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未免会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这是广大中小企业需要竭力避免的。

4 企业信息化以理顺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优化企业资源为方向

业务流程割裂,企业资源分散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割裂和分散运作,不但大大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降低了企业业务运作的效率,而且使得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下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又可以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映,对更好地争取、保有和服务客户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同样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客户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对企业的发展都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深层次变化,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信息化不再是“愿不愿意”、“需不需要”的事,而已经变成为“不得不实施”、“不能不尽快实施”的事。否则,当企业错失发展机遇后再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时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新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据调查分析,新疆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认识不到位。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不少人认识不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2 措施不到位。在企业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战略之外,一方面,企业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企业并未获得实现企业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使一些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企业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3 应用不到位。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新疆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

新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初级信息化――主要是企业在主要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初级应用:CAD/CAM,PLC、DC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OA/MIS、MRPII与ERP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网上营销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实现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其次是中级信息化――企业在主要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中级应用:CAD、DCS、FCS等信息技术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OA/MIS、ERP的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网络营销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

最后是高级信息化――企业在主要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高级应用: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最优智能控制,CAD/CAM、DCS/FCS普及率达80%~90%以上,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管理,ERP、SCM、CRM的普及率、覆盖率80%~90%以上。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电子商务覆盖率达80%~90%,全面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实现零库存。

为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第三,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第四,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第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第7篇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以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存在误区

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以至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2.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有效人力资源不足

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也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 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管理也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是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 运行系统的维护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中小企业很难找到或留住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这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服务有限,环境较差

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售后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监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使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开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二、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信息化意识

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5],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正确和足够的重视。要建设好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经营者是关键,因此必须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 重视员工基本IT 技能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这方面,政府要担当主要角色,大力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应以点带面,找准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突破口

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困难,很难一次性地在所有领域全面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应当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扩展的策略,找准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企业可以对自身的价值链过程进行分析,找到最能实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值的环节,并首先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对该环节提供支持;此外,还可对各种竞争力量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彩的竞争战略,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改变企业经营方式和吸收新的企业管理理念。

3.利用内部网络、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另外,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沟通及互动交流。

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重,覆盖面广,工作点多,信息化的真正优势在于集成效益,然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这还是数字化远期目标。随着业务规模和运行规范化的发展,必然要过渡到集成阶段。因此,信息化不能搞一蹴而就,它是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同步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岩: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和策略.经济师,2005(2)

[2]邬雪芬: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经济师,2002(12)

[3]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合肥学院学报,2005(8)

第8篇

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再走“适者生存”的道路已经落伍,“变者生存”才会成为市场的强者。企业信息化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升级,无数的企业实践证明信息化的实现对于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综合水平与国外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表现明显。如何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企业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功能的认识

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做事方法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形成。比如电子商务、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接连出现,它们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开来的。信息化建设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机构重组、业务重组和管理重组把业务需求、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有机的联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整合经营的办法。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据有较高的明确性和及时性,它对于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促进业务办理和管事程序的科学化以及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绩效的等重要作用。它不但使企业拥有了快捷的交流信息平台,而且为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有诸多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在国内成功的企业有Intel、思科、通用电气和华为、海尔、万科、TCL可看出,所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进入21世际的生存之本,是企业进入知识经济的通行证。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有些企业中还存在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清的问题,仍然把销售和管理停在传统模式中,对信息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即使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也能把企业做好。有的虽然提高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并未有效的运用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管理手段形同虚设,浪费严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相对来说有些昂贵,有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费用,既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都效果甚小。有的企业投入了信息化设备但是软件的配套措施不到位,造成投资比例严重失衡,并未给企业管理造成较大改观,反而是资金浪费严重。有的企业虽然施行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并没有或者比较缺乏相对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人才的缺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1.取得领导重视,消除认识误区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面子”问题,不是赶潮流,而是对管理进行有效提升的工具。企业应当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企业的信息化是个公司管理发生改变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在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产生以下错误认识。认为计算机就是普普通通的电脑,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简简单单的买几台电脑就可以,认为信息化管理是能够马上看见成效的,认为信息化管理能就绝管理上的一切问题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2.加大资金投入,重视首期工作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力的证明了政府的引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企业要根据需求进行科学投资,避免浪费。在进行资金投入过程中要做好方案,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尤其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前必须做好调研工作,明确好企业的那些信息需要共享,那些信息需要保密,那些需要向外宣传和公布等,学习其它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队伍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流程不了解,就很难定位企业的软件需求。在计算机专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计算机专业的新知识很难做到的。所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协调人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内部控制和管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做到对本单位的生产和管理任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与意见。在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之前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队伍。从中挑选优秀人员成为公司发展的骨干。

4.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

从目前来看,我们只针对中小企业而言,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应当具备以下特点。此软件应当具有较强的管理思想适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人才的缺乏企业选择软件应当谨慎,做好选择方便、实用性的。另一方面应当是中小企业资金有限,要选择价格合适的软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满足需求变化和工作效率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是所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第9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

凭借着企业信息整个环节实施相应的管理,这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实施所具备的成功率的提升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使得实施信息化的成本与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根据对企业信息化这项工作进行分析,这并不只是局限于技术性的问题,还是属于融合企业业务管理与信息技术问题,甚至属于涉及到企业文化、生产流程、业务管理、管理模式和外部的供应商、政府、客户、机构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化工程。将企业信息化管理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其中主要存在着实施信息化工程、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技术产品、信息化规划等各个领域。换句话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其主要存在的是立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实施管理信息化、信息资源、信息技术。

1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企业变革过程管理

由于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这一过程涉及着变革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行为、组织架构等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组织和管理变革过程。处于信息管理变革环节当中,借助于目标导向的变革,使得可以做到让实施的变革存在着一个能够监测、有领导、方向性的管理环境,做好相应极化的制定给整个变革历程,逐步形成实效的项目小组以及有效管理项目进程;另外借助新的领导方式宣传企业变革环节管理核心价值,从而可以进一步将领导工作有效性有效提升;借助于十分有效的措施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使得处于新的工作氛围下业务人员的工作绩效得到有效提升;凭借着让所有的人参与进来,使得企业员工对于实施变革的意义了解与明白,积极鼓励企业的员工提出相应的具备创新性的想法,以便可以为变革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凭借着相应的激励支持、变革导向、全员参与、领导方式的变革管理这样就能够让企业的员工按照相应的步骤深入参与到整个信息管理变革钟来,使得可以做到让企业员工工资绩效可以在比较少的时间内实现。

2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

根据对企业信息管理进行分析,其在的第二个方面则是立足于信息技术提供相应支持之下的企业运作管理,这也就是指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做好现代化管理的实现,让企业的效益与运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最终做到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如果企业运作过程当中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够立足于不同管理视角建立起来相应的信息系统,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将信息系统当成基础支持高效运作业务。具体来说:一是借助于相应的信息系统管理企业当中的物、人、技术、财等这些基本性的生产要素,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而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二是凭借着相应的信息系统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当中的产品的研究开发、制定计划、维护、生产、销售、采购、获取订单等在内的全部环节,使得客户满意度与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凭借着相应的信息系统管理企业战略、数据、知识、技能、决策过程、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岗位等这些企业的组织与目标,让企业的组织绩效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本质上进行分析,那么受到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之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其目的则是做好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的构建。根据对企业战略信息系统实施相应的研究,那么这也就是说凭借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企业计划与竞争战略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也就可以让企业得到相应的竞争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可以发展成为战略信息系统,这主要是看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可以将以下的某一个或者是几个方面得到满足:第一个方面是看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处于商业环境之下将其当成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第二个方面则是看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否可以进行新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发展;第三个方面则是看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否可以整合一个组织将企业业务业绩提升;第四个方面就是指看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否可以进行改进业务组织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典型企业战略信息系统主要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在这些系统当中,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则是属于先进管理模式和在企业综合集成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这也是高级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

3管理实施信息化、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过程

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第三个方面则是指企业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新型系统,得到信息资源,另外运作企业信息化过程做好协调、组织、指挥、控制、计划,以便能够做到让企业投资在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领域获得最大化收益。根据对信息技术管理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为规划信息技术,选择信息技术,网络、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实施、设计、测试环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淘汰、维护、升级、系统配置、互联网服务管理、运行性能等。信息资源管理其主要是应用与规划信息资源。那么相应的规划信息资源则是制定信息基础标准,整理信息视图,设计数据中心方案,定义单一信息源,设计信息模型,设计主题数据库等。应用信息资源则是立足于数据中心的集成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建设数据仓库、开发应用软件、决策支持、数据挖掘与立足于嘻嘻资源的产业化、知识管理等。运作企业信息化其主要是处于信息化环节当中的协调、组织、指挥、控制、计划。将其进行具体化,协调其主要是协调各种企业信息化过程当中出现的矛盾,这主要是协调首席执行官和首席信息总管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提升业务战略与信息化战略,协调不同信息化岗位职责之间的矛盾,协调不同互联网项目之间分配资源,协调互联网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组织其主要是说实施企业信息化确定组织职能与架构,在这其中主要是对首席信息总管所具备的职权予以明确,对于信息化组织岗位予以确定,通过做好相应的信息化项目团队的建立与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确定,从而考核信息化人员的绩效和技能;沟通这主要是凭借着指示、命令等这些形式的下达,影响组织内部丶个人,导致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是领导者决策转变成为全员性统一性活动;控制则是有效控制企业信息化进程,这主要存在的内容是寻找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管理实施信息化项目过程、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计划则主要是管理企业信息化进程,率先则是借助于企业信息化规划,从而在对企业信息化蓝图绘制完毕探寻信息化面临差距,这也就可以让基于当前形势下探寻出企业信息化环节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随后做好实施内容、资金实施步骤、计划投入、考核指标、阶段目标等。总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三方面的实现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支持、彼此补充,达到融合又相互制约。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怎样保持信息的一致性,怎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信息规划,怎样不断提高其管理的水平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敏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08)

[2]金泰俐.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及启示[J].电子测试.2016(05)

[3]李琛.基于ERP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探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7)

[4]齐岩.如何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J].企业导报.2015(13)

第10篇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管理更加直接

信息化本身的过程就可以使信息从传递到决策的过程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上网购物,传统的零售业离不开供、销、存等各个环节,而当今的消费时代,可将这一切环节都应用于网络,它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使得各个环节更加畅通无阻,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让顾客能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实现他们的销售行为。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应的举措,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胜的重要资源。每个企业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

2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它能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

2.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

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很容易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的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证。

2.3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有利地位,根据市场形势,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的经济格局;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库存积压,还能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2.4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将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实现。

3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

3.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3.4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要先行一步,我们要把基础信息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必须与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步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 选准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4.2 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具体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便于未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第二,员工还要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业的进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员工培训放在信息化实现。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代表着一种先进或标准流程,必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先实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扰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即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对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软硬件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4 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软件的选择不只是选择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未来长久的合作伙伴。软件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②选择的产品既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③选择的公司拥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④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⑤尽量选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线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的,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可概括为:外逼、内需、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外逼内需都客观地要求企业重塑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5.2 冷静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企业领导受外逼、内需所迫,心急求成,全力支持信息化。领导为信息化批了钱,给了人,信息部门喜出望外,粗粗调研,匆忙规划,急速上马,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系统、外部网站等等,硬软件一同采购开发,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是常见问题之一。面对众多的ERP厂商,多数管理咨询商与ERP厂商明分暗绑,前咨后卖。对企业提出的模糊需求一概应允,先签单后对付。企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生搬硬套。把自己本来既能走又能跑的脚硬塞在那好看不好穿的鞋子里是常见问题之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本身在信息化方面失败过,今天又看到别的企业失败的残局,就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是问题之三。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引入信息化观念为前提,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一、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具体讲,企业信息化应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从信息化深度来讲,包括:事物处理、分析处理、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方向不同,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企业都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概括地讲,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4、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文化素质。

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1、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2、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

3、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

三、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现有16,000多家大型企业,仅有10%左右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网络,70%拥有一定的信息化手段,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20%的企业仅有少量的计算机,仅仅用于财务和数字处理方面。在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有一定的现代化手段。而美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欧洲和日本的企业也计划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可见,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晚,且发展速度缓慢。概括起来,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问题: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复合人才缺乏、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设置专属领导。

四、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影响和阻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理念、人才问题、购买能力、基础条件和企业等几个方面。这里除人才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外,其他问题都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日可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它涉及很多企业,甚至很多行业,是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道路上,企业既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步骤进行操作,又要根据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开发企业信息资源,这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再次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要搞好企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增强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各层领导要深入了解信息化的实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去,并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持续的调整。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首先需要决策层带头深化信息意识,然后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其中,这样企业信息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为更好适应发展,企业应广招贤才。

2、学习典型经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交往日渐扩大,一些企业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对于这些成功经验,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推广,择适合者而用之,并与这些企业加强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关心的问题,研究进一步的推进措施,取长补短,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3、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不同企业成立的特殊背景,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总是缺乏科学性,因而改革企业随意性强的机构,理顺其业务流程,保证信息化系统数据能通畅传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奠定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投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产生的效益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但都不能及时得到效益回报。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太大,是无底洞;二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购买技术设备,安装使用就可以了,不必再做其他投资。

4、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5、组建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只有具有高层次的综合职能,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

6、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消除“信息孤岛”。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有企业反映“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子网建设基本完成,但子网间仍未互通,信息孤岛仍存在”,还有企业反映“公司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数据难以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要纠正重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即“硬件硬,软件软”的倾向。重点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雅娟.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太原科技,2004.5.

[2]朱瑞萍,王伟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J].河南科技,2005.10.

[3]杨敏.试论企业信息化建设[J].太原科技,2004.5.

第12篇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高职高专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1.企业信息化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软件技术,在企业纵向和横向业务发展上实现数字化扩展,对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由传统的“人治”向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控制进行转变,同时信息化要求数据信息的准确和高速共享运转,弥补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将企业的文化精神、产品研发、规划建设等信息通过互联网门户向全世界,在最短时间内加速了企业信息流通;二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进销存等生产、销售环节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企业在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1.管理者理念淡薄。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和上升阶段,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关注的是成本管理和销售经营,以期为企业发展打好经济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决策者更突出重视企业发展实用性和短期效益,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长期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经营理念渐渐淡薄。部分管理者理解信息化建设为计算机简单应用和操作,不理解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仅仅对软硬件的完善就认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人才缺失。中小型企业受规模小、业务单一的限制,很少能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因为待遇问题,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信息化建设人才,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悉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了,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很难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外包软件企业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状况,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管理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经营管理多采取传统模式,人为因素和凭经验做事情况较多,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科学决策的制定,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

4.客观条件制约。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投入费用,中小型企业因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在长期的建设维护信息建设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此外,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病毒、黑客等系统统计企业也心存顾忌。

三、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我国对高校职能的普遍认识有三个: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中小型企业对高层次大学人才吸引力很小,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培养的人才重要去向就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理应在地方科技发展中发挥科研带头的作用。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和中小型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地解决更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问题,比如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认为高职高专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增强交流,提高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践证明,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仅仅是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进程有所差异。中小型企业要保证科学持续发展,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管理和经营提供极大的帮助。高职高专应主动联系当地中小型企业,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向企业管理层传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企业认识,帮助企业制订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

2.高职高专加强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社会和高校近年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但实践证明,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培养,如果培养不到位,复合型人才可能就是对几个方面都懂一点,但都不精深的技术人员,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强化对“专才”的需求:企业管理的专才,营销的专才,信息化建设的专才等,发挥整个专业团队的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规划之后,培养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多数才能补充到企业IT团队中,解决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

3.企业走进高职高专,主动寻求提高科学管理的方法。中小型企业也要积极联系高职高专院校,充分吸收高校在企业科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建立企业自身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和权责,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只有把管理和经营各环节的关系理顺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并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这样的交流也能让高职高专院校认清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流程,明确企业需要,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4.高职高专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和信息化发展有待完善的问题,通过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也能得到较好解决。高职高专院校以项目开发、团队建设为基础,由高校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维护、长期规划等工作提供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费用。高校专业团队开展的科学研究,可帮助企业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和网络防范、电子商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同时锻炼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结语

通过研究,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早一步规划、实施,就能占领发展的先机,面对困难和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无法回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而言,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和锻炼是重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能帮助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又能促进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质量的提高,是一条双赢的途径,也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途径,如何克服实际困难,具体实施,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