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

时间:2022-04-26 16:2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产养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产养殖学

第1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26-02

现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级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支撑。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际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其工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胜任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概况

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级水产专业人才的高校,该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创办于1985年,一开始设置的是专科(二年制),1994年改为本科,2005年后开始少数对外省招生,2011年改为一本招生。经过30年的发展,现每年面向全国招生,生源质量大有提高,同时实验、实习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水产专业高级人才奠定了基础。

水产养殖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能在实践环节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创新创业能力、意志品质、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

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教学体系,其包含了实验课、课程实习、水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牵涉到的内容广泛,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所涉及的场所也比较复杂,从实验室到校内实习基地,到校外实习基地,再到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等。实习组织形式,从相对集中到分散。因此,实践教学的管理难度较大,对于相对比较集中的实习如生产实习易于管理,而对于相对比较分散的实习如毕业实习,则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水产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其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2 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新修订(2012年)的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用3年的时间学习理论课程,用1年的时间进行集中实习。将原来分散的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集中放在第6、7学期完成。实践教学(不含实验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从原来的20.1%提高到22.1%,从教学设置的源头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地位。

2.2 实验课程的改革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大实验,如“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增加水体理化因子的综合分析;“水生生物学实验”增加水中浮游生物的综合调查分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从原料的粉碎到配比,再到鱼类饲养,一系列的实验过程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完成。

2.3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和生产示范的场所,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对培养合格人才和保障科学研究具有与实验室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现有校内实习基地(大杨店)的基础上,加强实习基地的质量建设,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求。

大杨店水产实践教学基地共有水面2.53 hm2,目前学校已基本建设完成,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塔、鱼苗繁殖、孵化、育苗等设施,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及一些附属设施也已修建,已成为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学生重要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可达到提高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本基地还可以作为水产专业教师的科研基地。该基地已初步建设完成,2015年已开始接纳学生实习活动。

2.4 校外实习基地的巩固与拓展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搞好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基础条件,对保障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基层、受到实践锻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以产、学、研三结合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科研和人才智力优势,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

目前,水产养殖学专业已在芜湖、池州、滁州、安庆、肥东等地建立了5个校外实习基地,为本专业毕业实习及部分教学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然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及对实践教学的加强,原有的基地已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计划在将来2~3年内再创建2~3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力度,增加一些投入,使其适应现代化水产人才培养的需要。

2.5 教学实习的改革

将过去单门的课程实习,通过整合、优化,组成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如“水产动物标本制作与组胚实习”,将原来的“动物标本制作”“鱼类标本制作”及“鱼类组织切片制作”整合在一起,进行循环实习。对于以前内容较为单一的生产实习“家鱼人工繁殖及病害防治”进行了调整,调整为“水产动物繁殖与养殖及病害防治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实习内容由原来的单一的家鱼人工繁殖及病害防治,增加了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同时增加了名特优水产(如甲鱼、河蟹等)的繁殖、养殖及病害防治,实习的内容增加了很多,时间也大大延长,从以前的6周延长至10周,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时间更长,实习内容更丰富。从2015年2012级学生实习情况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一致反映实习的收获很大,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2.6 毕业实习的改革

原培养方案的毕业实习是安排在第8学期,此时学生为了找工作东奔西走,不能安心进行毕业实习,使得毕业实习的质量及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新的培养方案要求提前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即第7学期为学生的毕业实习阶段,从第6学期末将即将进入大四的学生提前分配给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意愿),由指导教师在暑假到来之前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好,大多数学生可以提前(从暑假开始)进入一些大型企业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实习,收集数据及资料,为写好毕业论准备。企业可以通过学生实习的表现,和学生达成就业意向,解决了学生找工作的后顾之忧。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到企业去的)在暑假期间即可进入实验室,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相关的课题实验,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2.7 其他

2.7.1 制作视频资料。为了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将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系列实践教学制作成视频,为后几届学生在实习之前观摩学习之用。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提前知晓实习所需要做的事情及注意事项,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7.2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讲学。从2015年开始每年定期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杰出校友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渔业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介绍渔业生产的实际经验。本学期聘请了5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校友或专家为水产专业2012级学生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反响热烈。

2.7.3 设立“通威”班。2008年开始,通威公司和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合作,在每一届的水产班设立虚拟的“通威”班,从大二开始“通威”班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直接到通威公司实习锻炼,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参考文献

[1] 万全,鲍传和.安徽农业大学水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改革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5):77-82.

[2] 曹谨玲,陈剑杰.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133-134.

[3] 黄辨非,杨小林,杨代勤.水产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6-27.

第2篇

1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师生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是验证科学理论、知识创新和科技开发的重要载体,在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从而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2]。学院建立了公共实验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使用院里购置的各种仪器,从而保证了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基本实验的顺利开展。为了配合水产养殖专业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常规实验室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占地近10000m2的水产养殖基地和一个流水养殖实验室,可满足从苗种培育到成品鱼养殖等整个实验教学的需要。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试验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中部分陈旧的实验项目和落后的实验手段严重制约了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及时地将一些新的能反映学科发展新动向和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上,将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3类。对于一些经典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我们将其归入验证性实验当中。同时优化原来的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原有的实验内容,形成一些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一些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做完后才开设的,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创造探索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实验课前向学生说明实验的基本思路并给学生一个研究课题,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比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更容易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的主体性[3]。

3开放实验室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我们将实验室全部开放。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科研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更好地利用开放实验室,我们将实验室的具体开放形式分为课题自选型、科技创新型和参与导师科研型3大类,涉及水产养殖专业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学生作为主体到开放实验室中来,参与一些科研实验项目,教师在学生的科研活动中给予启发和指导。我们鼓励学生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实验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也鼓励各专业课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吸收比较优秀的本科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在进入开放实验以前,首先由指导教师和参与科研实验的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课题。指导教师要审查论证学生选题的可行性和选题的创新性,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而且每个实验室在正常开放时间都有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讨论找出根源,改进实验方法和策略,最终完成实验。实验项目结束后,参与实验的学生必须向科研指导教师提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应认真评阅、修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规范完整、分析讨论深刻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实验论文。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4.1利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数码互动生物显微实验系统是专为生物显微形态教学设计的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教师只需通过自己的电脑就可以查看全班学生的显微镜画面,使教学更直观、更方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向多媒体互动系统进行随意交流,教师与学生实现全面互动,使沟通更快捷、更有效。配上投影机,增加一些多媒体中控设备,就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显微观察试验中,教师采用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4.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的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将一些技术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将鱼类的雌雄鉴别方法、人工受精技术,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等通过摄像记录、经过教师的编辑、在实验课堂上进行展示,给同学们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觉。

4.3多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而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同时单一的实验报告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将学生的真实实验能力体现出来[4]。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考核标准改革已关注过程、重视发展为考核目的,通过教师观察、交流、实验技能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是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实验及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项:实验课堂综合表现占20%(主要考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验技能占20%(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创新占20%(主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科研探索);实验报告占20%(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和结果的分析能力);考勤占20%。经过改革后的考核方法竟是发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第3篇

1.1教材选择困难GIS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学习GIS课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在精简并保留核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与专业实际项目紧密联系的案例。实际上,非GIS专业的GIS课程教材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贾泽露认为陈健飞教授等译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是非GIS专业GIS课程教学的一本比较理想的教材。罗琼等[11]认为由黄杏元等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龚健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以及汤国安等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等作为非GIS专业GIS课程的教材比较理想。结合本专业来看,目前市面的参考书籍都没有与水产养殖领域相关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难度。

1.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GIS课程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较少。在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数是GIS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比较少。

2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进行演示讲解之外,视频文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与模仿,上机操作。例如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通过网络各种GIS论坛辅助教学,针对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展开分组讨论,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G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解外,重点放在了GIS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数学生了解GIS在其所学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学生所学专业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于GIS工具进行解决,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针对真正对GIS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GIS相关课题的实际研究中。这样就做到了知识普及和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教授。例如数据的采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我们也会模拟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渔场的选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渔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都是水产养殖领域实际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3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3.1开课时间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的选择必须要兼顾到GIS与水产养殖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既不能开设的时间过早,因为学生还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体会不到GIS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能开设过晚,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经过较长的生产实习过程后才能完成。如果开设太晚,势必会与生产实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作者认为较适宜的开课时间应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同时又不会占用每年五月份开始的生产实习。

3.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分析等实验通过先演示后验证的方式进行讲授之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专业论坛、参与小型的研究项目等方式力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3考核方式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绩比例分配上,实验报告占40%,综合考试占60%。实验报告的书写确保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综合考试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第4篇

1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水生生物学涉及内容繁多,且多涉及动物植物的形态结构,采用挂图、投影等方法辅助教学,费时费力,且生物缺乏生动形象,教学存在枯燥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很多高校都利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件制作时加入了大量图片[4-6]。笔者精心制作了水生生物学教学课件,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共制作了绪论、藻类概述、蓝藻、硅藻、金藻、黄藻、裸藻、隐藻、绿藻、甲藻、藻类与渔业生产的关系、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底栖甲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20个PPT文件随堂演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笔者在课件中插入了大量的各类水生生物的彩色显微放大照片、生物模式图。这些图片主要来自国内外相关的网站、教材和参考书籍以及笔者在历年水生生物学实验、实习中所拍摄的素材。在课件中笔者使用了1000余幅图片,在今后还将不断地收集水生生物的各种图片材料,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课件。除使用大量彩色图片外,还在课件中插入了不少视频文件。如在裸藻这一章,就插入了笔者自己录制的视频,使学生能通过视频更直观地认识裸藻,理解裸藻是具有鞭毛的藻类,能进行运动。还在课件中插入了裸藻、草履虫、游仆虫、钟虫、喇叭虫、晶囊轮虫、臂尾轮虫等多帧视频。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使用视频辅助教学的认同感很强,对学习的兴趣也大为提高。

2采用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方法手段

大学课堂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互动所构成的一种情景,大学生对课程活动的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成效[7]。课堂教学尤其是大学课堂教学要改变长久以来的“告诉”和“被告诉”的被动填鸭式教学,让其成为师生共同主动参与和共同建设的过程,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营造一种团结、交流、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就成为了必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等诸多优点,但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学课件,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后不知学了什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尽可能提取关键词,让学生一看到这张幻灯片就能知道大概的内容。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或是要求学生下课后查阅资料,对所提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如在讲解水华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描述平时所观察到的池塘水华现象和其他与水华有关的知识,学生们就会发现不同的池塘水色不尽相同,继而笔者再对池塘水色形成及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既活跃了课堂,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华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介绍与课程相关的研究进展、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平台获得相关的知识,并完成报告。组织学生对一些研究前沿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制作PPT文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如硅藻死亡后其硅质外壳沉积海底形成硅藻土,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就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完成关于硅藻土形成的原因、理化性质和应用研究价值的报告。通过这篇报告,学生既拓展了知识面,也对硅藻细胞壁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水生生物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掌握水生生物,尤其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意义,要求学生能够观察、解剖、辨别和测定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分类地位[1,8]。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水生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笔者改革了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教学的主动参与者。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是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材料,学生到实验室观察。现在改为要求学生全过程地参与实验准备、样品采集和实验操作。如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分类这一实验课中,学生分组采集不同水体样品,对样品进行处理,再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而且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样品时记录采样水体的水深、主养品种、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基本情况。由此一来,学生在一次实验课中能够观察到多个不同水体的浮游生物组成,对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组成的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局部地区水体浮游生物的分布与组成情况,同时学生还掌握了水样的采集与处理。在实践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本地的水生生物资源,将一些实践教学由课堂实验改为野外实习。如西昌市邛海湿地公园有水生维管束植物30余种,在进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分类实验时,要求学生到湿地公园进行观察和测量。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兴趣浓厚,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气氛活跃,更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反映给了笔者启示,如以往在介绍不同类型水华的特点时就只通过一些彩色图片展示,学生普遍难以理解,今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改为带学生到野外,现场观察不同类型水华在水色、透明度变化、水华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测量。如在观察由鞭毛藻类形成的云彩状水华时,启发学生观察水体颜色深浅的差别,然后现场测定透明度,学生就会发现同一水体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相差可达数厘米。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水生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在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水生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向其他高校学习,如学习西南大学李代金等[9]的做法,广泛地采集标本,充实实验材料、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创造机会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或申报学生科研项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董艳珍 肖文渊 单位: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第5篇

《鱼类生理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着重研究鱼类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如鱼类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等,也是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作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课程的教与学做如下的分析。

1 水产养殖专业鱼类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鱼类生理学是水产养殖、鱼病诊断与防治等专业的专业主要基础课之一。以鱼类学、鱼类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铺垫,延续的课程主要有鱼类营养与饲料加工学、鱼类增养殖学等。鱼类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原理,解释鱼类生命现象,从而更好地为鱼类养殖等专业课服务。鱼类生理学是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等如下特点。

1.1 相关联的学科较多

鱼类生理学是一门承前启后的基础课程,以鱼类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同时它还是鱼病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也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鱼类生理学已是一门从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来研究鱼体机能的一门学科,也是水产养殖学与捕捞学的理论基础。

1.2 该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鱼类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需要在机体或是器官存活的情况下进行研究。通常的研究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前者又叫急性实验法,后者又叫慢性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局限性,急性实验法的实验条件一般能被人为控制,有利于实验结果分析;慢性实验法有利于研究整体内脏活动的规律。实验过程中要本文由收集整理让抽象的理论实践化,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相适应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并在分析所用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估价和论述。这些特点决定了鱼类生理学在理论上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1.3 专业性术语和名词较多

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专业术语和名词,比如na-k泵、动作电位、突触等。本课程开设前期虽然学了与水产动植物有关的内容,但并没学习诸如动物生理学或人体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在前几次讲授过程中对这些名词或术语一定要讲透彻,让学生有个适应理解的过程。

1.4 时间短,任务重

鱼类生理学在水产养殖专业所占课时量并不多,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麻烦。教师多讲细讲,学时不够;一带而过的讲,学生又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精心备课,抓重点,突出要点,留一部分给学生课后复习或预习。

2 教改的构想

2.1 教材的选择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们对鱼类生理学教材进行筛选,最终选用杨秀萍主编的《动物生理学》作为教材,该书对初学者来说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实验技术和方法等。针对我校教学特点,在每一部分的讲授过程中还加入了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基于部分难以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由老师做成flash动画,演示给学生看,另外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新知识新方法,以完善知识点的更新,除了这些方法,还专门推荐经挑选过的参考书,让学生在课后阅读。

2.2 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及模具,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和模具教学是时下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将该教学方法很好的应用到鱼类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鱼类生理学主要研究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很细微的组织活动,必须借助相关的仪器或模具才能进行认知和研究。有些实验甚至只能模拟,这时如果将多媒体及模具引入,能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现象和规律很容易就能接受和理解。例如,突触传递,利用动画形式创造出一个动态的情景,将突触前膜、间隙及后膜上的变化连续性、完整性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抓主线、突重点、看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主线,主要是抓住“电—化学—电”的过程,在哪个部分是电变化,哪个部分是化学变化;突重点是在主线的基础上,掌握哪一部分、什么物质起了变化,引起什么后果。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

2.3 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

2.3.1 师德修养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的质量。还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目前我国处于一个告诉发展时期,各种道德现象交织在一起,学生对善、恶、是、非的辨别更加困难,这时需要教师在加强自身道德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做出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3.2 业务能力的提高

鱼类生理学很多知识点都是基础性的内容,需要动手来操作才能更好的展示给学生,这些需要教师有很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新内容,教学上有创造学性,还要扩大本身的知识视野。如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之外,还要有收集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操作、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集百家之长,涵盖自己独特见解,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存在的问题。如做蛙坐骨神经标本时,稍有不慎就会有碰断神经等错误操作行为,在讲解和示范的时候实验教师一定要规范操作,完毕之后还要给学生提出错误操作的地方,如何来避免。

第6篇

山东是全国第一海水养殖大省,全省海水养殖产量400多万吨,约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1/4,其中80%以上是贝类,贝类养殖产业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牡蛎作为贝类的“模式种”,以其分布广、经济和生态价值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牡蛎俗称海蛎子,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除了可食用外,牡蛎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对内湾和近海水域藻华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基因组学发展迅速,影响越来越大,几乎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山东海洋科技人员一直致力于海洋生物基因的开发和应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长期研究海产动物遗传与育种研究,特别关注牡蛎等海洋贝类性状的遗传基础和改良方法研究。2008年5月,张国范研究员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郭希明博士联合组成了一支国际牡蛎基因组研究团队,正式发起国际牡蛎基因组计划,拉开了我国水产养殖动物首个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序幕。

研究人员针对牡蛎基因组的高杂合度问题,开发了短序列片段拼接新算法,开辟了分级组装新手段,为高杂合度物种的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技术。2010年7月,绘制完成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养殖贝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度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的基因组图谱标准。2012年9月19日,研究组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基于多组学方法揭示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分子机制及贝壳形成复杂性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水产养殖研究成果首次以长篇论文形式登上该刊物。

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使科研人员可在分子水平对生物的目标性状进行预先设计,有效解决了常规育种方式中周期长和准确性低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牡蛎基因组数据的深入挖掘,有可能改变牡蛎生活习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提供更广阔的技术思路。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将对功能基因进行深度验证,全面解析牡蛎典型性状,开展基因组育种、基因产品开发和生物新材料等应用研究,提升我国海洋和水产生物基因资源研发水平,促进海水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来源:山东省科技厅)

第7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实困难;应对策略;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5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类型更加多样,水产养殖作为经济行业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保证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养殖技术的推广,在养殖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实现我国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率及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但是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却存在重重困难,使得技术推广陷入尴尬境地,当前要做的技术化解难题,积极推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传播。

1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困难

1.1 水产养殖户缺乏先进养殖理念与扎实养殖知识

我国目前水产养殖户普遍存在学历低,养殖知识不足,学习能力弱的情况,基于养殖行业的专业知识相当少,在理念方面也比较传统与保守,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理念存在抵触心理,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进行养殖时单纯凭借以往的养殖经验,采用蛮力导致养殖专业化程度较低,这间接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难度的加大,先进的养殖技术始终难以在养

1.2 国家缺乏专业的培训关注与引导

水产养殖技术难以推广的原因与国家对养殖技术方面的投入存在关系。当前养殖户中不乏想学习先进养殖技术的人员,但是苦于养殖技术宣传渠道的欠缺,导致先进养殖技术难以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对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缺乏引导,更多的水产养殖人员向亲朋或者老养殖户寻求帮助,获取技术而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受到传播限制导致推广困难。在培训方面也存在培训方式不对,强行推广激发

1.3 缺乏准确示范与正规的销售渠道

养殖示范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养殖户看到现实收益,激发其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但是我国养殖示范区较少,起到的带动作用十分微弱。除此以外,销售渠道不能保证也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难度。水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的本质目的是获取最好的经济收益,一旦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养殖生产的失败。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市场保证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养殖户提供的营销市场十分有限,这无形中成为先进水产养殖技术难以推广的间接阻力。

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有效应对策略

2.1 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指导

鉴于我国水产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匮乏及我国对水产养殖培训的忽视,积极推进先进养殖技术的指导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针对某项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免费培训指导,并免费为水产养殖户提供资料与后期指导,充分调动广大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学习热情,使水产养殖户看到切切实实的实惠与利益,在水产养殖户中实施奖励政策,对于表现突出的水产养殖户给予资金奖励,带动养殖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适当地聘请专家进行病虫害及养殖技术的实践讲解,及时解决水产养殖户的疑问,促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实施。

2.2 建立示范区,积极做好水产养殖示范工作

良好的示范可以以直接的形式调动水产养殖户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当前水产养殖示范区不足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广水产养殖示范区,针对养殖户开展技术支持与政策帮扶。在生产方式上也鼓励单一的水产养殖户向示范区的靠拢,形成大规模的示范园区及经营主体,走专业化养殖道路,实现养殖产业质的提升,走出科学规范的水产养殖之路,从而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2.3 拓宽销售渠道,为水产养殖户提供销售保障

我国现有的销售渠道很难让水产养殖户安心尝试新技术,如果从源头上为养殖户解决销售问题则技术的推广难题将迎刃而解。我国可以针对当前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的主体销售渠道,尝试从多个方面拓宽。在出现养殖销售难的情况下可以集中销售,走产业一体化之路,既保证了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稳定、水产市场需求的满足,也给我国水产养殖户吃了定心丸。有了基本的水产养殖销售保障,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也将得到有效推广。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但提升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实践落实与养殖推广,面对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难题,积极发散思维,拓宽渠道,调动水产养殖户的学习热情是当前水产养殖产业需要思索的首要问题。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推广,我国的水产养殖产业也将走上规范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何晓枫. 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3):95.

第8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46

引言

当今的水产养殖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它的经营体系十分独特,在受到大家欢迎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其他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水产养殖已经成了养殖者发家致富的道路,使新鲜的水产养殖商品走进千家万户,也让这些水产蛋白质成为人们日常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对水产养殖及其环境污染的控制工作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关键。

1 外源性污染

结合我国当今的水产养殖情况而言,在水产养殖领域,虽然我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在水产养殖环境方面却做得不足。结合其外源性污染分析水产养殖的环境,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遭受到外源性污染一般是氮以及磷中包含着大量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等,以不同的方式汇入到水产养殖中,在化解时消耗大量氧并且释放大量有害物质,使水质发生改变,造成水体缺氧,而导致水产品死亡。此外,外源性污染中的工业废水及重金属污染等工业化学污染对水产品的污染更严重,可以直接导致水产品死亡。

2 内因性污染

2.1 投入品导致的污染

纫蛐晕廴静攀撬产养殖环境的主要因素,其体现在投入品对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主要包括环境改良剂以及水产饲料物品等,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物的生长需要靠外界投入品进行维持,营养的最主要来源就是水产饲料;无机化肥与有机化肥的改良等,给水产养殖物供给一些生长必须的氮磷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但对于高密度的水产养殖的养殖类型来说,投放大量水产饲料和改良剂,反而导致水体内剩余投入品的大量残留,造成了水产养殖环境改变,使水产养殖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2.2 底部淤泥造成的污染

水产养殖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都是由水产养殖环境决定的,当今我国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水体环境底部的淤泥硬气水体环境污染相对来说较多。一般情况下,水产养殖物的生物遗体和碎屑物等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水体的底部物质主要来源。在水产养殖环境底部淤泥的溶解与释放过程中使淤泥增多,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及时的对水质进行更换,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来说,水产养殖的技术还远不及此项要求,水体内部的淤泥积累导致水体环境的污染现状,暂时还未能改变。

2.3 代谢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其代谢物对其环境也会存在一定的污染,这种污染十分普遍,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投放到水体内的营养料被水产养殖物吸收和进行新陈代谢所排泄出来的地代谢物与粪便,这些代谢物会促进水体氮含量与磷含量的增加。一般情况下,当食用一定的营养料后,水产养殖物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将粪便与代谢物排放出来,其存在的形式主要有粪便形式、尿碱形式与氮磷形式等。水产养殖业是一种密集型的养殖产业,较其他养殖业而言,其代谢物会比较多,十分容易导致水产养殖的环境受到这些代谢物的污染。

3 控制对策

3.1 对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对于水产养殖的一些外源性污染,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治理。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治理工作,加大力度打击金属污染等,使其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得以减轻;对于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地看这一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并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对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3.2 科学合理地规划对水产养殖的区域

水产养殖的相关部门要提高其分析水产养殖及其水体的能力,准确地评估与评价其相关环境,并且结合对其进行考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对水产养殖的区域;要采取风险规避的一些措施,在各个水产养殖的区域开发可用的第二水源,进行备用。

3.3 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的水产养殖

要加大力度,发展区域循环的水产养殖来控制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情况。利用养殖水面的区域性,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例如水源池与养殖池等,形成具有循环性质的水产养殖体系;通过人工性质的湿地对水产养殖水进行净化,并且对其进行再次的循环与利用,以此来实现节约水资源与控制污染物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其外源性污染与内因性污染两个方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都不容忽视,应该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具有高效性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以改善水产养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双德.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4):203.

[2]李立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5):284.

[3]李飞.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15,

第9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均会对养殖质量及养殖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若不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人员应当充分清楚认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对策控制环境污染,从而使环境污染得以减轻,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效益。

1当前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

首先,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外源性污染。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外源性污染属于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水产养殖环境会造成很大危害。对于外源性污染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就是氮、磷元素以及耗氧有机物污染,这些物质以不同方式进入养殖水体中,会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严重者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污染养殖环境,严重者会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而应当加强注意。其次,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内源性污染。对于水产养殖环境的内源性污染而言,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代谢物污染、底泥污染及投入物污染。其中,对于代谢物污染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养殖水生生物所产生的代谢物,主要为水生生物粪便,这些代谢物会导致养殖水体中磷元素及氮元素含量增加,而当前养殖主要以密集型为主,必然会排放较多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在无法完全分解的情况必然影响养殖环境。底泥污染就是池地底部的淤泥中会存在一定残留物,主要为碎屑及生物遗体,这些残留物不但会影响池底环境,并且还会在悬浮、溶解及释放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导致养殖水体紫荆能力降低,最终危害养殖生物。投入物污染所指的主要就是在养殖过程中所投入的一些肥水肥料、饵料及环境改良药物产生的污染,这些物质若未能够被充分利用,必然会有一定残留,而残留的这些物质可能会被一些有害藻类利用,造成赤潮现象出现,最终严重污染水产养殖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1-2]。

2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对策

2.1构建完善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体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十分必要一项内容就是应当构建完善管理系统,对于各个部门应当合理协调,对于政府职能应当明确认识,在利用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加强保护,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在实际生产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开展水质净化工作,从而保证水产养殖水平具有较高质量,同时应当对于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合理划分水产养殖不同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保证环境管理系统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可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进行水产养殖。

2.2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结构缺乏合理性,不但会影响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并且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所以,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方面,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化养殖模式,积极实现多样化养殖,实施多种水产生物混养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稳定性得以增强,从而可对水产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同时也能够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增加产量。

2.3选择科学水产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选择科学合理养殖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避免由于养殖技术不合理而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情况出现。具体而言就是合理进行饵料投放,合理使用药品,在进行饵料投放时应当注意少量多餐原则,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而造成饵料残留,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另外,在选择药物时应当注意选择毒性小、污染性小的一些绿色药物,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污染情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肥水问题,尽可能不要选择无机肥料肥水,避免营养物质过于单一而引发赤潮或蓝藻过多,应当尽量选择生态型肥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应保证肥料用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更好保护水产养殖环境[2-3]。

3结语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水产养殖效益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应当清楚认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合理控制环境污染,从未为更好进行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环境,使水产养殖效益得以更好保证。

作者:李玉芳 单位:宁国市渔业渔政管理局

【参考文献】

[1]俞瑞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2016(13).

第10篇

世界水产养殖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前景问题思考

一、何为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

二、水产养殖的分类

广义上的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三、世界水产养殖世界概况、现状和启示

水产养殖业是弥补全球水产品供给不足,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世界水产养殖业现状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海洋资源衰退、资源保护力度加大的国际趋势下,主要渔业国家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明显增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弥补消费市场的供给不足,并使其迅速成为世界粮食生产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

随着世界水产品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养殖生产成本特别是饲料价格将进一步上升,利用少量谷物和鱼粉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将成为发展方向,低价格、低负荷、高性能、低(无)鱼粉替代饲料的开发利用和研发将成为重点。

近年来,受鱼粉生产原料的资源量急剧减少和畜牧业养殖鱼粉使用数量的增加,使得鱼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养殖者经营环境以及饲料使用带来的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发鱼粉替代产品;同时要加快建设水产养殖饲料合理化、效率化供给和高品质苗种供应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养殖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升级,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养殖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

四、中国水产养殖的现状

1、中国水产养殖的问题

尽管我国渔业在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已进入世界前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环境问题将日渐突出。尽管近年中国的渔业发展较快,但从技术、经济上,从产业化和工业水平上等等与发展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我国国情,水产养殖业的可用面积实际上还有很多,在技术改革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利用经济学规律、尊重自然发展来建立完整科学的养殖模式,将水产养殖推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和自然资源,保护养殖水域生态平衡,是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2、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3、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1)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

养殖结构的改变应当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来进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滩涂养殖比较普遍,但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前满足于温饱,而现在观光旅游已然较为常见,所以养殖业可以向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加大养殖品种优化

在养育品种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3)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

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实行以科学性、高新技术应用为主的生产模式,形成“种质-养殖”或“捕捞生产-加工保鲜-销售”的新观念,将渔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争取给中国和世界人民体更更为丰富和充足的水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焕亮.中国水产业及其养殖业的发展与科技成就——庆祝建国五十周年[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9,(03).

第11篇

绩效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及考核评价等过程。实施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而利润中心指的是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独立的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单位或部门。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将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确立为利润中心,企业内部不同生产单位之间提品参照市场同类产品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终端产品的销售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准,财务部门以此标准核算各生产单位的利润。水产养殖企业确立利润中心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与长远发展。通过抓住成本与销售这两项重点工作,水产养殖企业以利润中心为主体,企业各部门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同争取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仅为水产养殖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产养殖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2.建立利润中心,有利于在水产养殖企业中落实经济责任。责权利相当,才能有效调动有关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落实经济责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3.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调动水产养殖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起来之后,权责更加明确,使广大员工对于自己的权利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激发其他们的工作热情,共同实现水产养殖企业设立的经营目标。

二、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运作

就水产养殖企业而言,利润中心制度就是要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利润中心的组织划分以及目标的实施、审计,并进行考核的动态管理等。

1.利润中心财务核算

以企业会计的角度来说,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等于销货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及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财务核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相关费用以及营业利润的核算等。营业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产养殖企业利润的关键。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显不同。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财务核算来说,必须结合水产公司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水产公司进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只对与水产养殖企业的相关水产品生产、销售等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费用进行独立核算,因此,在水产品生产及销售所产生的研发费用、直接成本以及营业费用等都由各部门承担,由利润中心根据项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归集。在对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营业收入、成本以及相关费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水产养殖公司利润中心利润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其所产生的费用及支出就是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费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摊的各利润中心的费用,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摊到各利润中心去。

2.目标分解与预算管理

为了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当控制,水产养殖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对各利润中心进行管理,不仅要经过协商明确各利润中心的目标,而且应当赋予其一定的权利,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运行,必须依靠一定的目标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才能落实,尤其是预算制度要提供财务及会计信息。(1)进行目标分解。就是借助于明确的组织构架及其职能与目标,把水产养殖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并且要在下一步操作中执行这些目标。通过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方向。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的确立绩效目标,合理划分权重等方式,引导相关部门以较小成本付出完成较高权重工作。(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水产养殖企业要在科学分析并预测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目标及其规划。而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强化水产养殖企业预算的编制、控制以及分析等功能。

3.利润中心绩效考核

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绩效考评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评估对象。加强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企业各利润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要采取一定的激励及约束措施。(1)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各利润中心根据水产养殖企业的整体规划进行发展,以实现水产养殖企业下达的任务指标。(2)严格奖惩制度。运用责任会计核算水产养殖企业每个利润中心的利润,每个利润中心利润与所在单位员工的月度和年终奖金挂钩。(3)落实人事考核制度。在实施利润中心升降级制度的同时,要进行人事考核及人事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锻炼一批事业发展骨干,而且为水产养殖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94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水产养殖是在人为控制下对水生动植物进行培育、繁殖与收获的一种生产活动,水产养殖业也已经成为最可靠、最迅速的蛋白质来源方式,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水产养殖业进行小规模生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过度追求生产产量,往往忽视了保护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和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水产养殖不断受到病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与困扰,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因此,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水产养殖出现的问题

1.管理缺陷

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面缺乏政府管理行为,从而导致个体分散养殖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有许多养殖户的专业素质较低,对相关养殖知识缺乏认识、或者无法活学活用养殖知识,对鱼病及其检疫知识缺乏了解,对水产品的多发病特点与其防治措施也没有全面地掌握,对水质的管理与监测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在管理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水产养殖的发展。

2.苗种选育问题

部分种类种质严重退化、质量与数量不稳定、苗种短缺等问题是苗种选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业中,有许多苗种场受到眼前利益的驱使,对苗种选育与更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熬成了苗种的品种退化问题,抗病能力下降,成活率降低。进而导致饵料利用率的降低,使用化学药品的几率相对增加,从而导致了水环境污染的加重。

3.病害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已多达数十种,其病原包括寄生虫类病原、原生动物类病原、真菌类病原、病毒类病原、细菌类病原等[1]。水产养殖的集约化提高了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几率,在对养殖生物进行移植、引种时检疫措施比较缺乏,从而导致大量的境外疫病侵入我国水产养殖水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有许多养殖户与养殖场在快速检测、早期诊断传染性流行病方面无能力、条件不成熟,从而导致额病原微生物的高速繁殖、蔓延,从而产生了水产养殖病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1.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许多国家与地区发生了多起水产养殖鱼类逃逸问题,而逃逸的鱼类在野生群体遗传基因组成、疾病传播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水产养殖也会对底栖生物群落产生影响,通过对富营养化在底栖生物群落变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底栖生物类群会因为底栖氧饱和度不断地改变而发生演替。此外,因为动植物残体、残饵、排泄废物等有机质会在养殖水域的池底进行积累,从而使水域浮游细菌生物、底泥细菌量也都有所上升。总之,由于环境受到了破坏,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基因库的改变、野生苗种资源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会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组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污染

现代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生产,投饲了大量的外源性饵料,使大量的残饵进入到了水体,导致水体的有机负荷得到了增加,从而发生富营养化、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病原体等。为了对病害进行防治,在水域内大量投放化学药品,从而加大了水环境污染。

对于虾类养殖来说,其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水产养殖的水平与规模。单养高产模式虾类养殖,饲料利用率非常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废物、虾粪及残饵对养殖区域的池水产生了污染,由于单养高产模式会经常性的换水,所以,对浅海海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通过池、海间水不断地进行交换,是其产生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精养虾池中的N以溶解无机氮、溶解有机氮与悬浮颗粒氮等形式存在,而溶解氮的来源有虾粪的排放、配合饲料释放与鳃的排泄这主要的三种[2]。在虾池中,微生物在分解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从而对虾体生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抗病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对于筏式养殖模式来说,物质循环、水体交换比较缓慢,从而导致了养殖水域内悬浮物长期淤积,从而加强了使微生物活动,使养殖水域内的氧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了缺氧环境,给水产养殖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经济损失。

此外,沿海水产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无机、有机废物排放,从而给半封闭港湾带来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导致硫化细菌繁生、还原性化合物得到增加以及大型底栖生物的数量、种类、丰度减少。

三、控制对策

1.实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要求,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污染降低到最小,所以,在水产养殖方面,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降低其污染物的产生量。首先,应该重视培育基础饵料,研发适合不同幼体阶段、不同动物、优质的育幼饵料、开口饵料,并进行科学地投喂;培养与提高水产养殖者的专业素养,实现科学的养殖管理;选育健康苗种、合理地安排放养密度。其次,应该合理利用新兴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优良苗种[3]。中国海洋研究所与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培育含抗冻蛋白转基因鱼,这种鱼苗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冻能力,而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2.优化养殖结构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地域等因素对养殖容量产生着制约作用,环境条件与管理水平的不同、养殖生物间是否具有互补效应也对养殖容量产生着影响。单一品种的水产养殖不仅不能充分地利用环境容量,还容易产生污染,所以,应该选择多品种轮养、间养、混养等生态养殖、立体养殖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利用、转化饵料,降低环境污染。例如基塘系统、稻田养鱼,鱼、珠混养,滤食性鱼类、贝类与虾混养等。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范立民.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0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