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时间:2023-08-17 18:0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是指专项用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促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整改等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来源

(一)市财政局下拨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二)区财政每年在年度综合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三)区政府规定用于安全生产的其他资金。

第四条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区会计管理和结算中心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户,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滚动发展。

第五条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

(一)辖区内重大公共安全设施隐患整改;

(二)辖区内非煤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冶金、电力生产、水泥制造、建筑施工等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补助;

(三)辖区内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及应用补助;

(四)辖区内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奖励;

(五)辖区内表彰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兑现安全隐患举报奖金;

(六)辖区内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工作经费。

(一)至(三)项,通过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解决;(四)至(六)项主要由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解决。

第六条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及应用项目,奖励资金一般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的8%,市政府确定的企业重大安全项目补助比例可提高到15%。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一)企业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复印件);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四)企业上一年度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五)经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做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或市级以上重大危险源认定书;

(六)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及应用项目验收报告决算审查报告。

第八条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原则上每半年申报一次。急办事项不受申报时间限制。

第九条对企业的申报项目,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区财政局进行审核,并联合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待市政府批准,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后执行。对其他申报项目,

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报告,经区财政局审核后,上报区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并按照国家和

省、市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

第十一条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承担以下职责:

(一)提出年度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预算;

(二)组织项目申报;

(三)负责对企业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及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上报工作;

(四)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编制年度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决算;

(六)会同区财政局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二条区财政局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审批年度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预算;

(二)负责审核并会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达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计划,拨付资金;

(三)会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负责审批年度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决算;

(五)会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整改项目应单独设账、单独核算。

第十四条企业收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后,作增加“资本公积”处理。

第2篇

关键词:科技;安全生产;执法

中图分类号:U673.4 文献标识码:A

1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亟待科学技术支撑

1.1 安全生产监管的特点需要科技支撑

安全生产监管几乎涉及所有的领域,涉及众多的事项。不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还应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安全,它适用领域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其特点决定安全生产监管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1.1.1 事前监管需要科技支撑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针,也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换的今天,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预防工作,加大预防工作的资金、人员、安全技术设备的投入,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只有把工作重心向事前预防倾斜,才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1.1.2 事故处理需要科技支撑

事故处理是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分析事故原因,从而准确界定事故责任者是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在做事故原因分析时,只能依靠询问现场人员,根据经验推测认定,缺乏权威性。而事故原因分析不准确,有时会使后期的事故处理丧失公正性,真正的责任者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1.1.3 隐患整改需要科技支撑

隐患处理固然重要,但是指导事故单位进行隐患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有的事故整改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手段,使政府部门对事故单位的指导只能是差不多、大概齐了事,致使安全隐患得不到消除,为二次事故、次生事故的发生埋下伏笔。

1.1.4 应急救援需要科技支撑

一旦发生事故,如何实施有效的指挥,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减少人员受伤害程度,是事故救援的核心。但目前的事故救援指挥系统,除了通信设备有所增强外,和几十年以前的指挥方式区别不大。领导们要么深入到事故第一线,要么听凭现场人员的叙述,才能对事故有大概的了解。

1.2 科技支撑是法律法规及“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从安全生产的特点上看,安全生产需要科技支撑。同样,科技支撑也是法律法规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首先,《安全生产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其次,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和装备研发,规范发展安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援助和服务。

1.3 科技支撑是行政监管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在行政监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几个监管领域为例:

交通监管——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0-15%。面对管理对象、管理范围的日益扩大,交通管理警力明显不足,仅仅依靠人来进行交通监管已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要求,形势发展要求必须向科技要警力、要管理。

消防监管——作为指导全国消防工作的公安部,拥有四个直属消防研究所和四个国家级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拥有研究人员上千人。

环境监测——一些一线城市环保局为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借助了大量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自动监测,对每天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在上述监测站的基础上,还将使用铁塔观测、飞机航测、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反演等多种手段,进行区域大气综合立体观测。

技术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都设有自己的技术支撑机构,大部分技术监督局基本设置了计量所、锅炉与压力容器所、质量监测所等检测机构。

上面所论述的科技支撑只是冰山一角,科学技术在企业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还有着广阔的天地。但是,安全生产监管无论在科技机构的设置上、科技人员的配备上,科技资金的投入上,还是在科技项目的应用上,发展速度明显落后。这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明显不符,更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身份不相吻合。

2 科技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大有可为

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安全科技赫然在列。防事故、除隐患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都亟需安全科技的进步。换言之,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科技,科技在安全生产事前监管、事故处理、应急救援以及安全培训中大有可为,构成全方位支撑体系。

2.1 科技在事前监管上大有可为

事前监管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事前监管基本沿用老的方法,科技含量低。只有把科学技术引入到事前监管中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事前监管的作用,才能有效的查找隐患,预防事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

2.1.1 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自身检查能力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如果每个企业都把自己的责任履行到位,实现其本质安全,那么事故就没有发生的可能了。但目前无论是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还是企业自身管理上都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实现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重在解决如下三个问题:一是目前政府部门多采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沟通,行政效率低。二是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不专业的问题。相当于给企业设立“安全管理科”,使企业按照标准化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对企业进行安全提醒。提醒企业按时阅读政府通知通告、按时进行特种设备年检、按时进行人员培训;四是政府部门与企业一对一的沟通工作等等。总之,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在政府与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建立起一个多向的、互动的安全信息平台。通过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的实时监控和标准化管理。

2.1.2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确保高危行业安全

重大危险源历来是安全生产领域中防范的重点,其危险性决定其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一直是事前监管的重中之重。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首先要准确界定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对危险部位发出事故预警信号;确定重大危险源地理位置和信息等。

2.1.3 建立安全生产执法系统,解决执法中的难题

在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中,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专业检查能力低下。安全生产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面临执法检查人员少、任务量大、监管面宽的矛盾。作为综合监管部门,在检查中要涉及众多的行业,要掌握大量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由于专业性极强,导致一些检查只能流于形式;二是社会监管、综合治理未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仅靠负责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是难以实现的,还必须调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管,并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2.2 科技在行政审批及事后监管上大有可为

科技不仅为事前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行政审批以及审批后监管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比如测距仪、地下管线走向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在监管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以烟花爆竹销售网点的审批与事后监管为例,自烟花爆竹燃放“禁改限”以来,人身伤害及火灾事故呈上升趋势。目前烟花爆竹网点审批采取纯手工方式,效率低下,点位冲突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公正性;网点审批后,个别商户为经济利益,私自移位,安全性没有保障。

2.3 科技在安全培训上大有可为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安全培训大多由授课老师按照传统的模式授课,学生听课、答卷的方式。殊不知科技为安全培训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中,科技大有可为。首先,在对培训机构日常管理上,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学员的管理实行指纹审验系统,为学员按时参加培训提供保障;实行远程培训,对考核进行远程监控系统,增加透明度,减少人力成本;第三,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利用声、光、电技术,在学员进行模拟操作时,对操作是否正确,由计算机系统当场进行评判和处理,同时配有语音提示,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4 科技在应急救援以及事故调查上大有可为

目前对简单事故救援问题不大,但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如火灾、坍塌、毒气蔓延、井下透水、瓦斯爆炸等救援人员不能进入事故现场的情况,或遇到现场光线黯淡,救援人员仅凭肉眼无法观看的时候,我们的救援指挥者、专家无法对事故现场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事故救援。

3 思考与建议

安全生产科技支撑是法律法规及“十二五”规划发展的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机构、完善科技扶植政策、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使科技渗透到安全生产各个领域,为实现本质安全提供科技保障。

3.1 完善安全科技机构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凡是安全状况好的国家,都有完备的科技机构做支撑。例如德国,无论是政府管理机构还是同业公会,都设有专门的科技研究机构。譬如联邦劳动保护和医学总署研究机构,50%以上的工作精力用在向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咨询,了解安全防护,特别是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用25%的精力对咨询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设备以及管理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2 出台相关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扶植政策建设方面有待完善。政府部门在加强自身投入的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如出台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安全生产科技推广、安全生产科技应用资金扶植政策;对安全生产科技投入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于能够实现产业化、确实技术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研发,政府协助推广其产品等政策支持。

结语

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基础性作用,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大力推广安全生产监管科学技术,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致。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使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中大有可为!

第3篇

关键词:煤企;区科;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一般来讲,煤企区科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一、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一是建立以会代训制度。可组织技术管理部门针对区科管理人员的技术短板和疑难问题,以专业例会、技术例会等形式,通过上级点拨、专题培训、交流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生产需要与区科管理人员能力不匹配的问题,逐步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开办技术大讲堂。针对区科管理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邀请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定期组织区科管理人员业务知识考试,检验区科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根据考试结果,给予对应的奖惩,增强区科管理人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二、组织实操技能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现场指导能力

一是开展专项学习活动。根据生产工艺操作要求,组织区科管理人员定项目、定标准、定周期、定指导人,每批项目学习结束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合技术部门进行验收。二是组织实操培训。围绕解决制约区科安全生产的多发性、重复性、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小范围、多频次、短周期的实操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实践技能水平。三是组织实操比武。不定期地组织区科管理人员针对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故障的处理、生产工艺各环节的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开展实操比武,营造浓厚的“学练比”氛围。四是实施见习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生产经验欠缺的管理人员到班组长岗位进行历练,使其融入现场班组管理,丰富其班组管理经验,提高区科管理人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指导安全生产的能力。

三、组织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一是举办管理知识讲座。适时组织管理能力专题讲座,邀请煤企领导、管理经验丰富的区科长或现场管理人员上讲台,丰富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提升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组织主题座谈。围绕落实煤企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管理人员主题座谈会,组织管理人员献计献策,增强其参与管理意识,提高其善于思考、精于分析的能力。三是组织青年沙龙。建立青年活动站,定期组织青年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性质的研讨活动,通过选定研讨主题,组织研讨发言,不断拓宽青年管理人员的管理思路。

四、组织攻关创新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一是组织前沿科技培训。适时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应用培训,开阔区科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驾驭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二是组织立项创新攻关活动。围绕制约煤企安全、生产、经营等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组织区科管理人员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创新立项攻关,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促进煤企科学发展。三是开展发明大赛活动。定期组织区科管理人员结合岗位特点,以实用型专利、先进工艺、经验操作法、“五小”成果为着力点,开展科技成果发明大赛活动,对推广应用的成果予以奖励,促进区科管理人员拓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磊.排查治理露天矿山重大隐患提升职业安全健康水平[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S1).

[2]孙厚广,李世海,冯春,潘鹏飞,郭汝坤,乔继延.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SEA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16(03).

[3]胡光鹏,王贺.我国露天废弃矿山治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

[4]秦品光.露天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

[5]樊运学.对露天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思考[J].露天采矿技术,2012(01).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制约因素

煤炭生产只有在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煤炭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然而,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安全生产的科技手段不断使用,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依然存在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想突破这一安全瓶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落实煤炭生产的科学发展观。

1煤矿安全管理效率

(1)煤矿安全管理的条件。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且分布地域比较广泛。不同地域煤炭生产的基础条件也相差甚远。基础条件表现在地域的自然条件,人员的个人素质条件及综合管理条件。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人员配备素质不高等方面原因都会导致安全管理效率的低下。因此,衡量安全生产管理效率高低必须要考量当地的综合条件。(2)煤矿安全管理的资源。煤矿安全管理必须要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先进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成熟的安全培训体系,严谨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诸方面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效率。(3)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煤炭生产是一项获取经济利益的劳动行为,只有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才能够切实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保障人身安全,物资设备安全,才能降低减损比例,促进煤炭产业的长足发展。

2安全管理效率制约因素

2.1规章制度类因素

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思想,执行生产任务的基本规划。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生产任务的有序进行,相反,作为制约性的规章制度,由于缺乏健全性、科学性、实践性,不但会影响煤矿生产的进度,还会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只有结合实际,接受实际生产的检验,才能将规章制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2.2效果类因素

效果类制约因素表现为一段时间内安全管理的效果类指标的综合体现。这种效果类指标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发生影响的结果。煤矿生产中的效果指标主要体现为百万吨死亡率、百万吨伤残率、隐患消除率、员工安全感等几个方面。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是这几个方面共同发生良性作用的结果,只有多方面的因素摆脱作为制约性因素的条件,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2.3执行力类因素

执行力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严谨的规章制度,先进的生产理念都需要良好的执行力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如果缺乏执行力,监管薄弱,就会丧失各方面因素该有的效用。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执行力需要长期的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2.4实物资源类因素

实物资源类制约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因素。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就不能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应用到生产中,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势必会对人员的人身安全,生产设备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3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的手段

3.1内部手段

(1)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某些规章制度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适应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这就需要对部分不能适用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查修订,从而确保煤矿生产任务的有序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需要结合实际,充分的实地调研,结合员工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观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将这几方面因素融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在确定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将所拥有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包括安全资金的配置,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先进安全设施烦人配置。通过合理的调配,达到效果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2外部手段

(1)科学知识支持。科学是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基石,为现代化生产建设提供了长足的技术指导与支持。煤矿生产需要也依赖于科学的支持。运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同时,生产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专家的指导,通过专家的专业背景审视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因素,客观的评价,综合的分析,指出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指正引导,改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煤矿企业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或者科研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座谈会,及时发现隐患,降低煤矿生产损失。(2)国家政策支持。由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类的方法有时也会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那些落后的管理观念、法规政策需要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去其不合理因素,适应社会的发展。(3)资金支持。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引进外部资金用于改进生产设备,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素质,从而推进安全管理的不断进步。申请相应的配套资金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物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保证员工安全有序的进行生产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艳.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3):149-151.

[2]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2):168-172.

[3]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128-135.

第5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1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安全生产的功能主要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降低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人员不受到伤害,企业没有财产损失,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既属于经济活动,又是经济管理。在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工作人员某些安全生产而出现了身体上的伤害,都会对其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如果是严重的伤害,甚至是死亡,那么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也必须引起相关企业和部门的重视。

2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还比较低下,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之所以会出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有的企业没有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高度重视。

2.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不充足

正是因为有的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没有重视,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安全条件、相关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机构设施、设施的管理等都缺乏一定的保障,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没有具备足够的安全生产条件,很多潜在的事故安全隐患都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重特大事故屡见不鲜。

2.3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很多时候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字都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做任何事都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最高的。各级政府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如果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也就无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任何企业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中心任务放在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上,这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保障系统

要加紧建立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级监督管理机构,所遵循的原则是科学设置组织机构、科学分工职能、高效协调管理体制。企业要从上到下设置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管理人员,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的人才库、组建好安全生产的专家组和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业检查队伍,定期组织培训,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整治修养。

3.2完善安全生产投资保障机制

安全生产想要顺利进行不可或缺是资金。安全生产的任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难度系数越来越高,相应的安全生产、劳动条件也要尽量与其保持一致,做到与时俱进。如若不然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研究投资结构关系和安全措施投资政策时,本着准需要、准受益、准投资的原则,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协调的投资保障系统。可以将商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推行国家对社会性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给予投资或采取技改贴息扶持、安全经济抵押等方法,进一步加大对于安全生产的投资力度,将防事故的能力提升。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从总体来说,从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执行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这主要是因为责任制没有将责任、权利、利益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企业及其有关部门权利大而责任轻,而企业的相关机构则恰巧相反,这样就无法将各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安全责任制也就难以落到实处。必须要在责、权、利相统一和权、责一致的原则下才能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进而建立全方位、多交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另外,责任制要想得到真正的落实,还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车间、班组、个人。

3.4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往往在于现场管理,这就需要严格要求。而安全作业的基础是班组管理,有的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应重视起来。根据调查不难看出,在所有的安全事故中,由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所造成的不在少数,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或者因为疏忽,或者因为自大,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总之酿成了事故,而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自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也使企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对于那些发生次数多、发生重复率比较高的事故要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积极研究防范措施,有针对性的治理。

3.5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对于任何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也不例外。要想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就要开展安全性评价。传统的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安全性评价应用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系统工程是其运用的方法,较为现代,来预测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要对潜在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隐患控制好。开展安全性评价针对的是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科学的诊断,将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面很大,针对的是全体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而广大干部、职工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做到熟悉和掌握,进而提高安全意识。特别要在培训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职工对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防范能力。

4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落实到位,企业的健康发展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这就需要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而仅就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加以处理。发生了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办法,使安全事故少发生,甚至是不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真正做到安全。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安全生产,进而促进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

[2]袁莉莉.四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

[3]包彦和.关于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探讨[J].冶金动力,1987(3).

[4]王宇航,任智刚.对深化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S1).

第6篇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从业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区安全生产“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实施风险预控管理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扩大标准化实施覆盖面。实施安全标准化达标工程,全面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现场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到岗位、到员工,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和工作标准。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齐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立企业安全总监制度,全区的工矿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均需设立安全总监。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鼓励企业采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社会安全生产服务中介的作用,鼓励企业利用“安全顾问”、“安全管家”等安全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科技,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优先推广应用安全检测监控、紧急避险、安全防护、特种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等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一)完善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适时增加人员编制。监管任务较重的区级职能部门要相应成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进一步加强街道安监队伍建设,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配足配齐监管力量,提高履职能力,使其与承担的监管任务相适应。

(二)完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条件

推进安全监管部门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安全监管装备设施的投入,使街道安监机构的基础设施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现场监督检测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化装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等,基本达到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配备标准和要求。

三、加强网格化建设,创新安全监管方式

进一步完善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加强监管与指导,建立辖区企业安全动态管理数据库,全区各类工矿商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区、街道、村(居)网格化建设,做到安全生产全覆盖,并作为常态措施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内容,实现安全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型向现代主动型转变。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公示和承诺制度,及时向员工和周边公众公开本单位安全生产基本信息;每年初与当地街道或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未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企业名单,形成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行为制约。

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建设,成立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到2020年所有街道成立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加快依托消防应急救援专业力量为主体,依托企业建立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救护基地、消防训练基地、消防战勤保障基地及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五、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活动,宣传和普及安全防护、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采取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网站做客等方式,加强安全生产宣传。

实施街道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培训工程,到2020年街道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干部安全培训率达到100%。重点强化街道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工作,每年举办1-2期专题培训班,使其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严格实行新进职工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安全技能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和上岗。实现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企业员工培训率达100%。

六、改善作业环境,有效防治职业危害

加快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初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督促企业优先采用职业危害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加强非煤矿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员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实施硫化氢、氯气、氨气、苯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

七、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制定完善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安全生产科技经费。表彰和奖励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7篇

【关键词】人机工程;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

一、前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其中运输作为物流业务的关键环节,其是否安全、可靠决定行业能否持续发展、且与人们利益存在密切关系。据数据调查显示,物流运输安全事故在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比较高,能够达到26%,可见,运输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重视对物流运输风险的评估和预测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优化,提高物流运输安全性。

二、理论基础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如Rahbar等人将铁路运输装卸搬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铁路运输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危险品运输风险转移的方法。Yanlk针对逆向物流设计中遇到的危险品,引入了传统系统分析方法,选择最优路径。国内很多学者也在该方面做出了一些研究,如程婕以传统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基础,对铁路运输风险状况及危害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风险。本文主要对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进行分析,因此将引入人机工程理论作为基础,对三项指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三、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

人机工程理论的形成,是多项理论交叉结合的结果,如安全科学、系统工程思维等,在实践应用中,其主要采用系统工程思维,对系统内部的人员、机器设备等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以此来确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系统能够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当中。基于此,对于物流运输而言,主要涉及物流与运输两个部分,可以确定影响因素为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等五个要素,并将这五个要素作为指标。其中人员是指驾驶人员,其自身驾驶状态、行为等都是风险主要来源;车辆是物流运输完成工具,车况、车辆性能是否良好也会影响运输。同时,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最终确定评价指标。

2.模型构建

相比较传统风险评估模型,三参数模型突破原有模型的局限性,在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参数基础之上,引入风险重要度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如下:

RL、F、Rs、Rt分别代表的是风险系数、重要度、后果及发生概率。

观察上述模型可知,了解物流运输风险程度,需要确定三参数。物流运输风险影响具有多元化特点,在实践中,无法通过统一的精确化数值对运输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进行评估。故本文将引入专家知识经验、表征专家语义信息对风险进行分析,实现对参数表现形式的转换,具体如下公式:

按照上述方法,能够确定运输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的模糊语义集合。在实践应用中,将(1)、(2)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专家小组对各类风险因素较为重要的语义进行判断,然后得出判断矩阵。其次计算得出风险因素最初的权值。再次对排序向量等进行计算、一致性检验,最后获得物流运输风险。

3.案例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是否具有有效性,选取某物流运输企业,采用德尔菲法对企业运输历史记录进行分析,了解运输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本文主要将人员指标最为检验对象。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重要信息,为判断矩阵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如表1。

结合上表与要素判断矩阵,能够得到各要素最初的权重,结合概率与后果重要度,并对数据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出人员风险因子的风险值。

经过计算,我们能够了解到人员素质及健康状况是影响运输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素质较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因此在运输管理中,应加强对驾驶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参与物流运输工作,以此来避免风险的发生。通过实例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加灵活和便利,且能够对各要素进行比较,具有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物流运输现代化管理需要引入先进的评估模型,对影响运输安全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从中找到影响运输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运输安全和可靠性,从而促进物流运输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宝,汪伟忠,倪亮亮.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04):170-174.

[2]赵伟峰,汪伟忠,张国宝,鲍闪闪.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模型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07):150-155.

第8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科技推广;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率也在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的安全科技也随之得到了较大发展,同时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不仅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对煤矿安全科技推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大众传达推广的现状及相关对策就成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安全问题简论

近些年来煤矿的安全问题总是出现,随着开发技术的推广,安全问题的种类在逐渐的增多,其中瓦斯问题、粉尘问题、火灾问题、水害问题等等是常见的安全问题。从近些年来的事故发生率和事故类型来看,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是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深而不断出现的,尤其是其中瓦斯爆炸所引起的事故频繁出现,这种瓦斯问题同煤矿开采工作的矛盾在逐渐的加深,同时,随着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热害也逐渐成为了主要的问题,随着煤矿生产形势集约化程度增加,现代生产矿井很容易出现多种灾害问题耦合出现的现象。

在以上的问题中,瓦斯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同时,煤矿的采掘过程中也会出现安全事故。面对着这些问题的存在,安全生产的实现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持,为此,要推广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二、煤矿安全科技推广现状

煤炭的安全生产对科学技术的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的标准,近些年来,在安全科技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进行煤矿安全科技推广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安全科技的推广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为此,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科技推广效率和质量,我们要积极研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推广体制问题。当前,煤矿安全科技推广虽然在进行着,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推进的体制同煤矿业现行的发展需求是不相符合的。在我国煤矿安全科学技术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中借鉴过来的,在借鉴和自我研究过程中,国家对其的重视力度在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加大,但是,受到利益观的影响和企业投入成本的限制,各个相关科研公司或者企业研发部门对安全科学技术推广方面研究重视度严重不足。在现代煤矿企业的科技发展体制中,多数是以政府的推广政策为主导,在企业体制中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研究、消化、应用推广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市场调节在企业中并没有发挥作用,所以就导致了企业中的推广体制没有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与此同时,也使得企业对安全科技的需求没有受到市场体制的调节,也就导致了科学技术发展为科技成果,再到实际应用都没有受到市场的调节,不能够及时根据煤矿企业发展的具体需要进行安全科技的推广。

2.投入与监管问题。现代煤矿企业中安全科技的资金投入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首先,投入问题。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我国政府已经减少了对煤矿企业的资金支持,而煤矿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低价位在发展运行,同时安全科技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比较大,这种资金投入和产出上的矛盾就造成了煤矿安全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如果强行进行安全科技的推广会给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单靠煤矿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很难实现安全科技的高质量推广的。其次,监管问题。这里的监管问题还是指资金的监管问题,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监管制度不够规范,存在着安全生产费用被挪用的现象。

3.人员素质问题。据了解,我国煤矿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高尖端技术人才所占的比例比较小,这也就导致了科学技术上的很多难题没有被攻克,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在煤矿也中所占的比例在12%左右,而煤矿企业人才需求补充还不满10%,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更是不足,这种人才匮乏就导致了煤矿企业的预警能力、灾害认识能力、抢险救灾能力以及安全管理等能力水平都比较低。

三、煤矿安全科技推广有效对策

针对煤矿安全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安全科技推广的有效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完善煤矿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在政府对安全科技推广提高重视的同时,煤矿企业也要完善自身的安全科技推广体系,首先就应该在制度上对安全科技推广活动积进行明确。利用专项资金,建立一个把科学研究成果化、应用化的专业部门,成立一个科技推广活动的载体。其次,要严格执行力度。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让煤矿安全科技的推广活动有章可循,那么,制度制定之后要严格执行力度,一定要明确规定出执行的具体程序,根据煤矿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安全科技研究。同时,还要相应的建立一个安全评价体系,要根据煤矿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判断出不同评价要素对安全的不同影响,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2.强化费用监督力度。要在煤矿企业中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出安全科技费用的使用标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在制度中要把安全科技费用的具体使用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比如,应该包括设施、设备、安全教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投入,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确何种资金利用方式是正确合法的,为监督检查机构的检查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标准和判断标准。同时,国家还应该在资金上给予一定鼓励,通过财政政策等给予支持。

3.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在煤矿企业中应该积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发展专业化对口教育,同时要对在职企业员工进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总体素质,推广煤矿企业同大专院校的合作,煤矿企业可以为大专院校提供经验丰富的讲师和相关设备,而大专院校负责为煤矿企业提供高素质定向人才,为煤矿企业的人才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舆论的压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等,都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加大煤矿企业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完善企业自身的安全科技推广制度、拓宽企业科研经费的融资渠道、完善煤矿企业人才发展制度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煤矿安全生产性,在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见中.我国煤矿安全的科技需求与对策[J],煤矿安全.2009(08)

[2]张力,魏振宽,王伟,薛二龙.完善政府本质安全监管 推广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J].中国煤炭.2008(01)

[3]樊贤勇.浅谈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致因分析[J].管理与财富.2008(09)

第9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group company, enhanc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subsidiary, carry out targeted assistance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weak subsidiaries, so the division of safety assessment levels of the subsidiary companies is carried out. Traditional security assessment level of the division is usually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division of the level of turnover, the sub companies te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duction and ignore the security risks. That can not reflect the true level of security management subsidiar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Fuzzy-AHP, we selecte 7 common indicators of subsidiaries as the classification basis, use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es, use the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the 3 level security assessment level, finally we use weighted average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ssessment rating of each subsidiary compan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4 first-level safety assessment units, 6 second-level security assessment units, 8 third-level security assessment units can 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AHP in subsidiary companies compl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afety assessment level in the subsidiary companies and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关键词: 模糊层次法;子公司;加权平均;安全考核分级

Key words: Fuzzy-AHP;subsidiary company;weighted average;safety assessment and grading

中D分类号:X922.2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06-04

0 引言

安全考核分级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差别化的一种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考核子公司,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针对安全管理较薄弱的子公司应加大帮扶力度,针对安全管理较强的子公司则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并在全集团推广。

传统的安全考核分级主要以子公司的营业额为分级依据。子公司往往会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隐患,不能反应子公司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借鉴Fuzzy-AHP方法,运用于对子公司的安全考核分级。马舒琪等[1]利用模糊层次法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确定工伤保险费率水平。王起全等[2]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工业企业安全评价,确定企业的安全等级。吕显智等[3]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高层宾馆的消防安全评价体系。Arvind Keprate等[4]提出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进行检查和修复疲劳关键管道的位置选择,识别疲劳关键管道系统适用的激励机制。Guozhong Zheng等[5]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方法来评估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中的安全工作,确定综合安全指标、安全等级和预警等级。Li,L等[6]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成功运用到环境脆弱性的评估当中。成连华等[7]提出基于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陈勇等[8]提出了基于安全管理的运行过程与安全结果评估指标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分级评价模型。

本文分析影响子公司安全考核分级的分级指标,应用Fuzzy-AHP解决子公司安全考核分级过程中的模糊性与随机性[9],使分级结果更加符合人们的判断。通过对子公司安全考核分级,有利于为集团公司开展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安全考核分级的模型建立

1.1 AHP确定分级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利用分级指标之间相对重要度比较,确定分级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方法如下:

①确定安全考核分级指标。

子公司安全考核分级指标应该能够体现子公司的安全管理状况并且能够涵盖大多数的子公司。假设安全考核分级为决策层A,分级指标有n个,每个分级指标Bi(i=1,2,…,n),则A=(B1,B2,…,Bn)。

②构造判断矩阵A。

在层次分析法中,分别利用其中的一个分级指标与n个分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对于决策层的重要程度,形成一个n阶的判断矩阵A(表1)。其中,判断矩阵中的各个元素按照1~9尺度[10]法进行确定。

③一致性检验。

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的合理性,需要一致性检验:

3 结论

①利用Fuzzy-AHP对子公司进行安全考核分级,适用于子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产品相类似的企业,以便找出共性分级指标;否则,子公司安全考核分级毫无意义。

②应用Fuzzy-AHP方法,可以将分级指标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得出分级标准,不仅体现了分级指标及分级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分级结果的影响,比单一指标作为分级依据等更符合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因此,分级结果更加可行。

③由于影响子公司的安全因素较多,相互之间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即模糊评判的方法对子公司安全考核分级,旨在便于集团公司在安全方面管理,并不代表一级安全考核单位的风险高三级安全考核单位的分险低。

④子公司的安全考核分级更好地体现在同一考核标准下反应公司的安全管理状况和水平,利于子公司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优势之处值得推广,不足之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马舒琪,蔡嗣经,孙庆云,等.安全分级评价在工伤保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0):167-171.

[2]王起全,佟瑞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分析与应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04):26-31.

[3]吕显智,马建云,陶昆,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现状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5):138-143.

[4]Arvind Keprate,R.M. Chandima Ratnayake. Enhancing offshore process safety by selecting fatigue critical piping locations for inspection using Fuzzy-AHP based approach[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

[5]Guozhong Zheng,Neng Zhu,Zhe Tian et al.Application of a trapezoidal fuzzy AHP method for work safety evaluation and early warning rating of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J].Safety science,2012,50(2):228-239.

[6]Li, L,Shi, ZH,Yin, W et al.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approach to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China[J].Ecological Modelling, 2009, 220(23): 3439-3447.

[7]成连华,李树刚,林海飞.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1):66-69,179.

[8]勇,胡甚平,轩少永,等.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组合赋权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78-84.

[9]胡甚平,许玲,席永涛,等.基于云模型的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分级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10):139-144.

[10]黄小美,李百战,彭世尼,等.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管道风险评价[J].煤气与热力,2008(02):13-18.

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建筑企业乘着东风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很多建筑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状况

建筑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使得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全国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从我国建筑安全状况纵向发展看,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体偏向好转,但近几年又有所反复。从横向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还包括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核爆炸等其他伤害,这一点与《中国建筑业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产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外,从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年限看,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在实践中对自己本身固有的管理理论检验机会也较少,这对其本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要降低目前我国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还必须从管理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理念、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解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制约着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人的因素。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施工队伍素质低。

(2)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该报废的不报废仍在继续使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剪刀撑,扫地杆、脚手板经常不按照规范搭设。钢管壁厚度不够,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扣件合格率低。安全网破损没有及时修复。违法违规行为是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每一个工程,在预算时都规定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4)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在高空线路或设备边不设围栏或防护网,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必需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线、电缆破皮、老化、乱拉乱扯,管理混乱造成漏电等。

(5)施工现场没有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对消防设备不熟悉,发生火灾,就手足无措。

三、 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一) 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其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同时,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塑造和传播企业安全文化。使企业员工和家庭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是企业本身,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企业内部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在施工现场,同样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服务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负责,特种工作人员除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外,均需与施工项目部签订安全协议。

(三)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

第一,要建章立制,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按规范操作; 第二,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第三,要管好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管好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资; 第四,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第五,要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第六,要加强工人防护措施。

(四)提高安全管理投入

在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应保证工程款及时支付。同时,应对“安全生产管理费”合理核算,并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施工方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施工方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不得截流挪用。

(五) 以科技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应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或 IT 技术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智能化的方法。第二,应针对建筑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管理难题,开展安全科技攻关。第三,应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增强安全防护设施的科技含量。

(六)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

第一,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第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 第三,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 第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进行学习教育,写出检查,受到处罚后再上岗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徐桂芹.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 陈坚斌,张正辉,张超.建筑安全系统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

第11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safety training situation of a liquid bulk terminal compan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safety training work of the company.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the necessity of safety training of the enterprise is analyz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afety training are put forward: to deepen the safety concept as the ultimate goal, to create a thorough training plan, efficient training methods, reasonabl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and to form systematic training.

关键词: 液体散货码头;安全培训;培训方式;针对性

Key words: liquid bulk terminal;safety training;training method;pertinenc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055-03

0 引言

企业安全培训属于教育活动,但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是能够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培训活动。在安全培训中,既要有对安全知识、技能以及法律法规的培训,也要有对安全理念及态度的培训。因此,企业安全培训既是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渗透,也是企业生产工艺的教授。看似简单的一次培训活动,实则蕴含复杂性。目前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做更多详实的研究。本文笔者以某液体散货码头公司为研究对象,调查并研究该公司安全培训的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提高培训效果的对策。

1 该液体散货码头公司安全培训现状及调查数据统计情况

安全培训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企业组织模式和经营范围的差异,在推行传统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的过程中会存在差异化、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管理者既不熟悉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又不主动学习、管理者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观念落后且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再有,由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见效慢,企业在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时不积极,导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难以达到相应的培训效果等等。笔者对该液体散货码头公司安全培训现状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并得到以下相关数据统计。

该液体散货码头公司,共有员工280人,其中操作岗244人,高层管理岗7人,中层主管29人;笔者对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①公司每年在固定时期作年度培训计划,员工是否看过公司培训计划比例统计(表1)。

②员工参加公司安全培训的目的比例统计表(表2)。

③管理岗及操作岗人员培训情况表(表3)。

④培训内容分布情况表(表4)。

通过对此次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

①从本次对员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有大致三分之一的员工看过公司每年在固定时期作年度培训计划,有少数员工没有看过这份培训计划,有近一半的员工不清楚公司是否有这份安全培训计划书。

②从员工参加公司安全培训的目的比例统计表来看,有多一半员工参加公司安全培训是为了获得安全资格证书,有少部分的员工是为了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有个别的员工是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某些能力。

③从管理岗及操作岗人员培训情况表来看,公司对管理层员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对操作岗员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新员工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④从培训内容分布情况表来看,公司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涉及面较广,基本覆盖企业安全培训的目标内容;但各个模块所占比例基本接近,导致培训计划没有核心内容,针对性不强,降低了企业安全培训的效果。

2 针对该液体散货码头现有安全培训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2.1 公司及受培训人员对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①现有公司文化中安全培训所占分量不足,不论公司还是受培训者对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安全培训需要占用员工的工作时间,会造成工作岗位人员空缺,继而影响正常的生产,非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更是拖滞了公司正常的生产效率。或者说,安全培训对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是即时的,需要长时间的收益回报期,从而公司 往往会忽略安全培训的长期效益。

②公司对安全培训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安全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反复的全面工作,故需要公司对安全培训成立专项资金。目前公司对所有员工,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资金配备明显不足,而且对现有培训资金的管理方式不合理,导致资金不能用在“刀刃”上,不能价值最大化。

2.2 现有安全培训方式单一,“填鸭式”方式占主导

如何让公司安全培训发挥应有的效用,如何让受培训者有效的掌握培训内容,这需要公司在安全培训方式上做文章。就该液体散货码头公司而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仍占主导,虽然引进Flash、现场模型等新方式,提升了参加培训人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从本质来看,依旧“换汤不换药”,只是从形式上的改变,没能从本质上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另外,现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若不能对症下药,针对性的选择合适合理的培训方式,往往达不到公司需要的安全培训效果,或者说只是短时间内有微弱效果,并没有长期效用。

2.3 公司缺乏周密的安全培训计划,或计划不能落实

①安全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对于公司来说,追求经济效益,完成生产任务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脱产培训基本是不可能的,故只能在生产期间统筹各班次员工时间进行安全培训,这势必会压缩安全培训时间,致使安全培训计划与实际计划脱节,安全培训任务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②安全培训目的不明确,或对培训效果没有明确要求。无论是公司还是受培训者,对安全培训的需求缺乏科学规范的分析,缺乏针对性,没有搞清楚每个版块的学习都是以安全生产工作为目标,从而保证本次培训要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员工培训需求与生产实际相分离时,安全培训的效果明降低。

2.4 公司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具有盲目性,不能系统化,效果缺乏保障

近几年,安全培训的含义虽然逐渐被认识,但还是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精细化的实践。对数量的追求远大于对安全培训质量的追求,对培训合格证的办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办证容易,参加培训困难的畸形问题。最终结果就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能上岗而培训,没有达到为了安全而培训的真正目的。

3 安全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3.1 安全培训对公司发展的必要性

①安全培训是公司在安全生产实践的保障。公司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司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也是变相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效益。公司要生存就一定要生产,要生产就一定要安全。要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生存,安全生产,安全培训这是公司存活的链条,安全培训是公司生存结构的基石。

②安全培训是公司处理常见事故的“救心丸”。一次有效的安全培训是要与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是要把典型的事故案例与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术相结合的,如此,会大幅提升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当公司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处理,这就保障的公司安全稳定的运行,这仍然是变相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效益。

3.2 安全培训对公司员工的必要性

①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在主抓公司生产的公司文化中,员工的个人安全问题必须是排在第一位的。公司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是血的教训,每位员工都必须警钟长鸣。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公司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教育培训将是员工在公司的第一条“安全带”。

②做好对公司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是尤为重要的。公司员工作为公司的核心,必须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做好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就是保障了公司安全生产的半壁江山。安全培训保障了“人”的部分,但不能保障“物”的部分。部门管理人员认为搞好机械的工艺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就足够,而忽略了对人的安全保障,这就必须通过安全培训来强化安全意识。

4 提高液体散货码头公司安全培训效果的对策

安全培训作为公司发展在人力资源提供方面的保障,需要时刻更新、完善培训体系。笔者认为,公司安全培训的培训内容需提高针对性、培训方式需增加多样性、培训效益需更大化、培训体系需涉及全面性,避免事倍功半的培训。下面是提升液体散货码头公司安全培训效果的几个对策。

①优化安全培训体系。员工对短短几天的安全培训的期望过高,认为学好短短几天的培训内容就可以预防事故,实则不然。针对该公司“三班倒”的上班制度,不方便统一对员工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公司建立培训台帐,针对性的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小组培训,多次“回炉”,使整个培训过程体系化,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②形成与“培训”的双向选择,这里的“培训”包括安全培训方式、培训机制、培训师资等。在安全培训方式上,以教师课堂讲课模式为主,没有根据具体的岗位进行特定的安全培训,导致公司的培训严重确实针对性,如对该公司的特殊压力容器的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压力容器课程学习及考核;在培训机制上,公司多以强制培训为主,久而久之造成员工对培训的反感和厌恶,建议公司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奖金机制挂钩,激发员工的培训兴趣;在培训师资上,由于缺乏对培训方式的选择,故对培训师资不能进行精确量化,这便使公司培训资源造成浪费,如该公司绝大多数员工属于装卸工,对这方面的培训要加大投资。

③将公司安全培训效益最大化。目前公司将培训仅当一个过程,最终只要留下培训记录即可。这让培训产生的效益大大流失,公司需设法尽可能的保留培训效益。例如,一次培训,多次考核,鼓励员工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与大家交流,这也需要增加鼓励机制,让培训效益更长久的在公司“流通”。

④建立安全培训研究站。专门负责各个管理层,各个岗级的安全培训调查研究,对培训效果进行周期性统计,将每一次培训的成果精确的量化。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培训的盲目性,大大的加强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避免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的浪费资源。

5 结语

①液体散货码头公司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浮于表面。应该将安全理念深化到公司文化中,把安全理念渗入到每个员工的工作理念中。

②液体散货码头公司现有的安全培训方式单一,且具有盲目性。建议公司丰富安全培训方式,明确培训目标,该目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和目的性。

③液体散货码头公司现有的安全培训体系不合理,建议就公司现状对安全培训做针对性的研究,创造周密的培新计划,高效的培训方式以及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陈玉梅.供电企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45.

[2]周刚林.我国安全培训机构分布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2):129-132.

[3]杨振宏,潘成林,惠雄鹏,李振国,韩小红. 国内外企业安全培训调查及模式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5):61-66.

[4]赵鹏飞,聂百胜,张忱. 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煤矿安全,2013(01):222-224.

[5]颜伟文,张文海,王磊,陈国华.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0):51-55+4.

第12篇

关键词固体吸附式制冷矿用救生舱连续制冷循环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in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life-saving compartment Feasibility Analysis

Sun ruike Ji changfa Zhang xiaobo Duan yanyan Mu hongyan

•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Energy academyHeat and gas supply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Xian710054,China)

AbstractThe mine rescue capsule is the key equipment if disaster happened to mine, however, the mine rescue capsule air cond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 where the life support system in the mine rescue capsul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which is applied in the mine rescue capsul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comparing the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which is applied in rescue capsule, we can catch the advances and shortcoming of the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the result show the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can use in the mine rescue capsule in the theory. The text show the theory how to use about the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Meanwhile, the problems were showed when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may appear in the fact use.

KeywordsAdsorption refrigerationRescue capsuleContinuous refrigeration cycle

中图分类号: TB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矿用救生舱也叫“井下避难所”,其功能为在井下发生突出、火灾、瓦斯煤尘爆炸、水害等灾变事故后,在逃生路径被阻或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为无法及时撤退的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其舱体结构可以承受0.3MPa的瞬间爆炸压力,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通过通讯、环境监测设备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1-4] 救生舱是矿井中不可或缺的救援装备,救生舱在国外有多次成功救援的实例[5]。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矿山安全法规和标准对推广、使用矿用救生舱有着硬性的规定。从2007起,国内有多家机构开始着手研究和使用矿井救生舱,但均处于起步阶段。

矿用救生舱应包括应急救援密闭舱、舱内生命保障系统、通讯系统三大部分。降温设备系统是矿用救生舱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系统之一,其功能定位为在外界断电情况下,为进入救生舱内的逃生人员提供临时的温度生存环境。目前已经用在国内外救生舱降温方式主要有:蓄冷型降温,干冰或氟利昂直接相变降温等。其他可能应用于救生舱降温系统的新型的降温方式还有涡流管降温,人力压缩降温,以及采用空调服降温等[6-8]。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具有其他传统制冷技术没有的优点,但目前该技术尚未在救生舱中应用,故本文对其在救生舱中能否适用进行阐述。

1吸附式制冷技术

吸附式制冷基本循环由发生在吸附床中的四个过程及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两个过程组成,即在吸附床中经历:加热,解吸——冷却,吸附——加热,解吸等循环过程;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完成制冷循环。与其他制冷技术相比固体吸附制冷的主要优点[9,10]:

1)制冷系统的驱动力来自高温热源,热源温度一般在200℃以下,甚至可以采用70℃左右的热源,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还相当于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固体吸附式制冷可采用余热驱动,由于发生矿难时不能使用大功率设备,外部电源有可能被切断,因此吸附制冷能对电力的供应有缓解作用,且能有效利用大量的低品位能;

2)固体吸附制冷(特别是物理吸附)所采用的吸附工质对几乎全部是对大气环境无害物质,不采用氯氟烃类制冷剂,无CFCs问题,亦无温室效应作用,应用在救生舱中对舱内空气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3)固体吸附制冷系统中运动部件少,甚至可以不含运动部件,而且抗震动和倾覆能力较强,与压缩式制冷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噪声低,寿命长等特点,可用于振动、倾颠或旋转场所;在发生矿难时,会产生冲击波对救生舱造成冲击震荡,应用吸附式制冷技术可以保证机组正常使用;

4)固体吸附制冷系统中,冷凝温度和吸附温度可以根据外部热源和吸附工质对的情况适当提高,因此可以在系统中安排风冷,不必担心像吸收制冷系统中结晶问题,且固体吸附式制冷不存在结晶和精馏问题,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利用低品位热源。

2其他制冷技术应用在救生舱中存在问题

2.1利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①需要考虑渗漏问题,二氧化碳(液态)制冷方式所产生(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的弥漫在救生舱的周围,对舱内的人员生存和外部人员对其施救,造成很大的危险;同时,若舱内制冷管路如果发生泄漏,对舱内人员的生存也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②液态二氧化碳制冷,虽综合成本较低,但需要四、五十个钢瓶,占用空间较大;

③超过临界温度后,制冷能力较差;

④无除温能力,需附加除湿装置;

⑤无法实现大容量空气循环,可控性差。

2.2利用空调机制冰(即蓄冷技术)降低舱内温度

①空调制冰机需要平时一直工作,确保储冰箱内的水是冰的状态,一旦发生矿难,外部电源可能切断,只能依靠储冰箱内的储存冰来控制救存舱内的温度。需要考虑储冰箱箱体外表面冷凝水的收集,以及储冰箱、风道内结霜的问题,否则时间过长,冰、霜会将风道内堵塞。

②工业空调用的是380V的电压,而一般煤矿矿下用电,最低是660V。

③设备维护维修成本太高,不管该系统使用与否,每天都需要运行,再加上设备的维修,运行维护维修费用相当高,成本较大。

3吸附制冷在救生舱中应用系统

3.1吸附制冷连续循环

在救生舱中吸附制冷采用连续回热型制冷循环,两床以180°反向运行,即解析刚结束的热床与吸附刚结束的冷床可实现回热。第一阶段,吸附刚结束的冷床1所需的全部显加热和解吸过程前期所需热量由解吸刚结束的热床2提供,热源(加热装置,集热器)提供床1解吸过程后期所需热量,该过程中热床2(吸附器2)向床1(吸附器1)放热,同时自身冷却,从而减少床2(吸附器2)本需要向环境放热需要的冷却负荷,且床2冷却后进入吸附过程前期放出吸附热也被用来加热床1(吸附器1),仅在吸附过程后期向环境排热,同时节省了冷床1(吸附器1)加热和热床2(吸附器2)冷却所需的能量;在第二阶段,情形相反,节省了冷床2(吸附器2)加热和热床1冷却所需的能量。该循环不但使制冷过程成为连续,而且使cop有较大幅度的提高[9-17];同时集热器可以将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放出的热量收集起来作为吸附解吸热,当热量不足以后期解吸时,开启加热装置完成解吸过程;连续式制冷循环见图3.1.

图3.1吸附制冷连续运行基本原理图

该循环实现了吸附制冷的连续制冷;采用回热措施充分利用吸附床的冷却放热以及吸附放热;具有吸附制冷的优点即抗震动和倾覆能力较强,吸附工质对是对大气环境无害物质不影响舱内空气品质;采用回收余热作为热源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救生舱中先以电加热作为启动热源,再以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放出的热量作为热源,如冷量不足时再开启电加热,完成吸附床的解吸过程;冷冻水经过蒸发器降温,进入主舱室布置的风机盘管,对舱内空气进行冷却降温;采用防爆风机对冷凝器和冷却装置进行冷却

目前由于吸附式制冷机受制造工艺的限制,制冷量较小,一般只有数千瓦至上百千瓦,cop较低,对此要提高吸附制冷技术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

(1)强化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开发新型吸附剂,增大制冷量;

(2)强化传热,提高吸附剂的传热性能和单位吸附剂的制冷功率,减小制冷机的尺寸,提高吸附床的可靠性;

(3)研究新型制冷循环,缩短制冷周期,开发吸附吸收相结合的新型制冷机;

(4)对整个制冷系统对进行优化设计,使各个部件实现最优匹配,提高系统的制冷性能。[17]

3.2吸附制冷在救生舱系统的具体运行过程原理

救生舱制冷量计算:

根据煤矿救援人员的多年经验,在爆炸、火灾等灾变期间,矿井温度长时间持续在50℃以上。根据我国的相关文件标准的规定,救生舱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时,通过各种技术装备控制舱内部温度 ≤35℃。对救生舱模型进行简化,

舱体结构形式一直具有相同的传热系数K;几何形状规则;舱体外环境温度 恒定。设舱内人数为n。

(1) 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

(2) 避难人员散发热量

(3)设备散热量 和所需吸附剂质量

(4)单床所需的脱附热

4结论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存在着其他制冷技术不能比拟的优点,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应用在矿用救生舱中。但目前吸附式制冷机受制造工艺的限制,制冷量较小,cop较低。该系统在实际中能否应用还需要用实验进一步研究论证。

参 考 文 献

【1】 汪声,金龙哲,栗婧 救生舱热防护性能研究 煤矿安全

【2】 许健,李长录,王凯 救生舱的生存温度保障煤矿安全2011.5

【3】 李荣生.矿井避难室〔J〕 云南冶金,1989(1):47

【4】 高广伟,张禄华 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设计思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8

【5】 汪声,金龙哲,栗婧 国外矿用应急救生舱技术现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4): 119-123

【6】 张大明,马云东,丁延龙.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3): 94-98

【7】 救生舱在世界各国的现状及救生实例百度文库

【8】 佚名 煤矿安全事故根源的探究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2009.2

【9】 王如竹 吸附式制冷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1

【10】 王如竹 制冷学科进展研究与发展状况科学出版社 2007.4

【11】 Douss N, Meuiner F E and Sun L M,Predictive mode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 two-adsorber solid adsorption heat pump, Ind. Eng. Chem. Res. 1988,27(2)

【12】 滕毅,王如竹 连续回热型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研究 低温工程 1995年第3期

【13】 刘卫华 郭宪民 黄虎制冷空调新技术及进展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9

【14】 陈国邦 新型低温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4

【15】 吴业正 厉彦忠 制冷与低温装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