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三学生总结

大三学生总结

时间:2022-08-18 22:3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三学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三学生总结

第1篇

    

    我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有独上高楼,忘断天涯路的惆怅,踌躇满志其实是人生的一大失败,不甘于两天只收到一条短信的生活,不愿意天天写无病的blog,不期待食堂-教室-自习室的传统路线,看着红榜上挤满了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同学,看着各位主席装模做样的发号施令,看着好时光一天天蹉跎过去,我决定不想再悠闲的走在校园里装潇洒,不管以何种方式。 

    

    于是乎,到现在,足足忙了一年半。很长时间内,我很少抬头看华电的天空,并发现它是蓝的;很少感受小河边上舒适的长椅,并感觉夜空是浪漫的,电话费最高纪录是某个月的850元,一度每天晚上12点到宿舍,不洗脸洗脚睡觉,很多想法和做法遭到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反对,成长过程中老

师对我珍贵的批评,为了确保社团活动顺利进行,无数次放下电路电机。所以,我和老婆打电话的时候,便成了上个学期最轻松,美丽的回忆,在那个时刻,我才感觉时间终于慢了下来。 

    

    艺术团取得的种种成就在此不便多提,感觉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迎面而来的是出名所带来的众多业务,我感觉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只够用来维持各项突然而来的活动的正常进行,几乎没有反思,改错的机会和时间,以及好好想想制度的改进,事实证明这是很重要的,当然,对这些东西的忽略让我自食其果,为之所累,我现在还是觉得很多东西都做得不好,而且很难做好。 

    

    大三上总体的感觉是忙,不知所措,以及些许挫败感,我是个脸皮很薄的人,这一点其实不好,以至于老师有时候一些语气过重的批评,让我一遍又一遍的在睡梦中自我反省,因为我总害怕由于自己的错误耽误了大家,耽误了组织。 

    

    一共组织,参加了多少活动我记不太清楚,只是感觉事情一件又一件的来,我发现反思很重要,它是对你以前做过的事情的客观总结,反思是人真正成长的

时刻。当然,前提条件是要做过事情,流过汗水,并且脸上浮现出失望的表情。 

    

    团队很重要,想要做好事情,团队是比不可少的,维系团队的稳定是考验人的,辛苦的。 

    

    信任是难得的,信任是一种在任何情况下你都相信对方的品质,少了显得危险而不可靠,多了显得天真而幼稚。 

    

    一切事情都是矛盾,都很矛盾,在矛盾中找到自己所谓的错,并调整自己的方向,争取塑造最适应大社会生存的性格,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变得不快乐,不开心,甚至是痛苦,因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是最幸福的,即便以后自己的世界和大社会有严重冲突,历史逼着大家作改变,有人还是不愿意,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幸福”,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大社会成为你的世界,当然,这是很难的。 

    

    不要问集体为你带来了什么,而要问问你为集体做了什么,为了大家的利益去努力,去奋斗,永远是高尚的,值得学习的,很多同学付出了很多很多,其中的一些很象《集结号》中的九连,汗

水和泪水非常容易被历史抹杀掉,我在这里发自肺腑的感谢大家,最大的希望是你们快乐。 

第2篇

台头一中的“六学”高效课堂包括“小三学”和“大三学”两个层面。“小三学”,即学案引导、独立预习、静心思考,让学生处于静态(静下来)的“独学”;一对一,同质结对,互助交流,是课堂学习最基本合作方式的“对学”;生生合作、生生互动、师生合作,激活思维,交流碰撞,让学生处于动态(动起来)的“群学”。“大三学”。即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升华的“省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学习的“创学”;以学为乐、以乐促学、以志励学、发展情商(兴趣、情趣、乐趣、志趣),最终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乐学”。

台头一中在实施“六学”高效课堂过程中,从教师课堂“教”的层面,提炼出了六条基本原则。

一是以学定教。学生“先学”,教师根据学生学的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六学”课堂开始,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是“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三是“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四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剔除假问题。台头一中引导教师们以教材中的内容、生活中的问题或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五是删除无效课堂环节。台头一中要求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应趋向于简单、精炼,教学方法应追求朴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是及时矫正、反馈、归纳、总结。台头一中的“六学”课堂,要求教师通过全员展示和省学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往往不系统,“六学”课堂又要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进而体悟学习方法和规律,实现总结提升。

台头一中的“六学”课堂,实现了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习能力;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培养表达力;把生命自由权还给学生,培养创造力;把生活决策权还给学生,培养决策力;把管理民主权还给学生,培养领导力;把命运发展权还给学生,培养成长力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实现了“主导”和“主体”的最佳结合、“导”与“学”的和谐统一,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课堂成了学生省学、创学、乐学的学习乐园。

第3篇

大三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一:

回首大三这一年,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执着探求,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段大学生活,给了我一次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且我相信:用心就一定能赢得精彩!

在学习上: 在这一年里,先后取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承担创新课题一个,并顺利结题,这也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肯定。学习成绩也比去年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生活上,我独立自主,养成良好习惯,并乐助人,关心他人,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并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学长,向其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其他学生干部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自从发现这个缺点后,我常常警戒自己,以后一定改正。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大三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二:

大三的学生最近几天开始写学籍和毕业生登记表,其中有一项是毕业生自我鉴定,在把学籍发到同学们手里之前,我就强调让大家把自己的自我鉴定先打个草稿,认真仔细的把自己三年来的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好好的总结一下,然在在写到自己的学籍里面,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学生们直接写到学籍里会出现涂改现象,第二担心他们自己的鉴定写不好,看似小小的鉴定却会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强调归强调依然会有学生的自我鉴定只有两三行,难道大学三年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吗?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自我鉴定的一个范文,供大家参考: 蓦然回首,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求学生涯已经结束,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本人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也使我的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学,有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思想上我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生活中,本人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待人。平时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很多同学不管生活上还是思想方面有了困难也愿意寻求我帮助。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第4篇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和意义

1.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又称工学交替,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情况,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协商来安排。2.我院工学结合—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我院受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委托管理,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我院的工学结合模式根据海南省的特点于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进行,称为第三学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是运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方面的综合培养模式,突出德育为首、实践育人的“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

(二)工学结合的意义

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讲,一方面,学生在酒店进行第三学期实践,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宗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在酒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提高项目合作、情境模拟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的实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从酒店角度来讲,通过工学结合引进的实践学生可以弥补其在旺季时人员不足的情况,还可以降低酒店人力资源的成本费用,也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在第三学期实践中真学、真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态度,为更巧的适应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形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学做一体”。根据海南旅游淡旺季的特点,冬季外来旅游人口多,用工需求量大,变寒假为第三学期。具体情况如下:大一上学期,学生刚入校,主要通过学习加强对岗位认知,这个时候是做中学,老师手把手的教,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作为酒店里的学徒跟着师傅在学中做,老师这个时候要放开手。学生到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等到第二个三学期时,他们能够教学弟学妹们如何做,成为他们的师傅,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在酒店可以做到领班和主管,达到了育巧手的目的。到第三个三学期和大三下学期时,有学生可以胜任基层管理工作,实现教学合一,手脑并用。

(二)创新点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职业生涯为主线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选择酒店并签订协议

1.工学结合模式要树立长远的规划,从管理、费用、食宿等角度经过细致调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包括明道集团旗下的明道鹤川温泉度酒店、雨林仙境酒店等以及三亚海韵度假酒店、红树林度假酒店、京海国际酒店等在内的多家酒店建立联系。2.校企双方签订工学结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协议中明确实践教学时间、人数、实习岗位、培训考核、生活条件、伤病处理、费用支付等。

(二)配备相应指导教师

我院工学结合是以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形式展开,首先要明确第三学期的性质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去企业“实习”,在学生去酒店前,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制定相关指导书和任务书,每个酒店也会配备相应指导教师,在学生生活和工作方面给予感情交流及指导,满足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要求的“双导师”教师队伍建设。

(三)双重考核管理

第5篇

一、对学生的组织与过程管理

对学生的组织与过程管理贯穿于整个电子设计大赛的各个时期,它既包括对学生的选拔和专业集训,又包括对参赛学生的纪律和意志的培养与考察。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大赛中取得的成绩的好坏。为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学生,可从以下几个环节人手。

1.成立电子设计大赛领导小组。为高效组织竞赛活动,在竞赛正式进行前至少一学期,应专门成立电子设计大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不要太多,一般在10人以内。小组里应设组长1名,可由专管教学的副校长肩任;副组长2人,可由代表学校参赛的学院院长和校教务处处长共同肩任;小组成员5一7人,由与电子大赛的开展工作相关联单位的负责教师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具体包括:(l)培训计划和集训方案的制定淞)负责电子设计竞赛环境建设及资料收集;(s)负责竞赛联络与组织工作;(4)定期召开领导小组研讨会,交流电子设计竞赛指导经验。

2.加强宜传与学生动员工作,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针对参赛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所掌握基本技能的实际情况,在宜传及动员学生时,应以大三学生为主力军,大二、大一学生中的佼佼者为后备军。因为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大二、大一学生相比较大三学生来说要弱些。所以,鼓励大三学生自己报名,要求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推荐大二、大一学生中的佼佼者,从而构成培训班。这样既满足电子设计大赛参赛学生具备扎实及宽广理论知识的基本要求,又起到“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延续锻炼学生的目的。在这种宜传和动员思路的依托下,充分发挥辅导员及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集中对大三学生进行关于电予设计大赛的广泛宣传及动员。领导小组开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学校在前几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及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学校和学院各部门对这项活动的宣传和热情支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3.做好学生的集训工作,并选拔出优秀的参赛选手。将报名的学生和辅导员推荐来的低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组建成一个理论培训班,以参加专业的专题集训。由于正式参加竞赛的学生名额有限,因此须对培训班的学生进行筛选。筛选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考虑学生在接受培训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纪律性、团队精神、意志品质、自学能力、专业知识的强弱和实际动手能力。最后留下的学生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方面应该具有严格的自律性、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应该具备较宽广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当然,学生在报名前接受的是大众化的课堂学习和实验室里的实验课练习,没有进行专门的纪律性教育,所学专业知识面很窄很浅,而且由于实践环境也有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此外,因为没有系统的完成一个设计题目,所以不能在几个同学的协作下较好地完成论文写作、题目设计、实物制作和答辩这整个过程,而这些都是电子设计竞赛涉及到的必要内容。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根据培训的进程,将学生的筛选工作分为初选、复选和终选三个阶段。

(1)初选:专业理论知识专题讲座和基本计算机操作培训结束后,组织教师向领导小组系统汇报培训期间学生集训及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领导小组通过听取组织教师的汇报,再听取上课教师和培训学生代表双方对培训的心得意见,经充分讨论后,根据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专业基础知识及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培训学生进行初选,最后留下三倍于正式参赛人数的学生继续接受基本技能培训。很显然,初选的原则主要看重学生的纪律性、专业基础知识、自学能力和意志品质。

(2)复选:基本技能培训结束后(包括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EDA软件使用技巧,单片机系统设计,软件工程技术,HDL语言及编程,无线电技术,科技论文写作,以及相应的实验和设计),根据学生在培训中体现出来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及论文写作能力进行筛选,最后留下两倍于正式参赛学生人数的学生接受综合训练。

(3)终选:根据复选后的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为几个专业专题小组,由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单独完成一个设计题目,包括资料查找、设计方案的确定、电路设计、软件编写、硬件调试、论文写作及答辩。通过这次综合训练,系统地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软件编程及硬件制作与调试的综合能力,同时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而在筛选学生时,主要考查学生三方面的能力—科技论文写作、常用电子电路软件设计、硬件设计与调试。首先留下那些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能力的学生,但实际上这样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具备其中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论文写得好,但是软硬件差,有的学生硬件制作与调试能力强,但在软件编程方面又有欠缺。而电子设计竞赛就需要参赛组具备上述三种能力,并不是一定要求参赛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具备上述三种能力,因而在筛选学生时,只要将只具备某项能力的学生有机搭配在一起,促使参赛小组共同具备上述三种能力就行了。所以,根据参赛组数,按照比每组参赛学生多一名学生的原则进行终选。然后将终选的学生再一次按照几个大的专业方向进行分组,每组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一方面,预做一些常用的单元电路,如电源、放大器、机箱、软件开发平台等,为大赛作好一切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有针对地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即在规定的三四天的时间里,全面系统地完成指定的设计题目。

在筛选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有所获。即使大部分学生最后没能人选参赛,但是他们通过培训,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欠缺,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以迎接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延续培养。相比较而言,大二学生的专业知识比大三学生的差些,大一学生又比大二学生差些,如果只是一成不变的按照上述筛选原则,最后留下的学生中肯定没有低年级的学生了,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倘若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培养的断层。所以,在集训时,应有意识的对低年级学生加倍培养,以此缩短他们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筛选时有意留下其中的佼佼者,在参赛时,除了特别优秀的低年级学生直接作为选手参赛以外,其他的低年级学生被配备到各参赛小组作为辅助,让他们感受大赛的激烈气氛,为下届大赛的正式参赛作好准备。

4.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大赛的赛前培训与选拔、赛中竞赛、赛后答辩的过程中,它同学生的组织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针对大赛的赛前、赛中和赛后这三个过程的不同,对学生的过程管理的侧重点及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1)赛前培养与选拔时期。主要训练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学能力,对学生听专业讲座的课堂纪律和实践操作训练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行培养和管理,采用的方法除了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和实践规章并严格考核以外,重要的一条管理思路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及相互监督、提示和管理,比如在培训班里选出一名班长和一名副班长,由他们负责班里的日常事务并通知相关事宜,如擦黑板、考勤、收交作业、收集学生对听课的反馈意见、通知培训安排及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等。组织教师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作好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从而促使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2境赛正式进行时期。主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赛场规则,冷静、有条理地对题目进行分析与设计,这是对赛前学生纪律性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检验,当然对那些不遵守赛场纪律,不服从监考老师指令的学生要严格批评并坚决处理。因为赛场赛风直接代表了参赛单位即学校的名誉。(3赓后答辩时期。除了提前对学生进行答辩技巧的培训外,主要是在组织学生到答辩现场参加答辩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及其他日常管理,即在确定了论文答辩的学生和实践操作技巧答辩的学生后,加强同组三名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应变能力,但根本宗旨只有一条,这就是服从答辩教师及专家的指令,冷静、灵活地应对所发事情,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现学校的丰采。

二、对教师的组织与协调

初选的学生只是对部分专业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书本上的学习,在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上都欠缺很多;同时,在实践操作上也仅仅通过实验课和一些校内竞赛得到的锻炼,它所形成的实践能力远远达不到电子设计大赛的基本要求,因此,就需要有一支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对参赛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及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又包括团队协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支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对参赛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培养,就没有综合能力很强的参赛队伍,也就不可能在大赛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同理,仅仅有能力强的教师,而没有对这些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就是一盘散沙,也就不能发挥出这支教师队伍的巨大能量。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呢?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建立激励机制并付诸实施。学校应该专门制定对参与学生科技活动指导的教师进行激励的措施,比如对获取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奖的参赛小组的指导教师计算科研积分,并且这些经历及积分将作为职称评定及评优的重要项目。在学校激励措施的前提下,领导小组再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奖励及处罚措施对教师加强组织与管理,比如对获取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奖的参赛小组的指导教师颁发证书和奖金奖励,在当年评优及推优上享有优先权。这些激励机制的出台将极大地增强教师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再通过有效的协调与组织管理,就能发挥出指导教师的巨大作用。在赛后,根据既定的奖励与处罚措施,对相关教师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奖励与处罚,既树立了学校及领导小组的良好形象,又激发了教师参与大赛指导的热情。

2、制定指导计划。在大赛总体培训计划的指引下,要求指导教师制定出自己的详实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的计划,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各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和阶段性目标;二是培勺11所需经费的预算计划;三是所需环境的配备计划。

第6篇

【关键词】专业认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

1 引言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指将同一学科下的专业以大类方式统一招生,通过3+1或者2+2的方式加以培养,旨在大学生先经过前一两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对专业有了更清晰和具体的了解后再选择分流到某个专业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以此提升学生和专业的匹配程度。而专业认同指高校学生是否认同所学专业,认同专业及其职业价值,是否感受到在专业学习、工作中展现的自身价值,以及愿意接受专业及相应的职业规范(康武,2012),所以高专业认同度,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都极具意义。当前,“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培养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调查对象所在学院已对该模式进行多年实践,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认同感现状,有助于推进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方便包括浙理工在内的各院校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采取改善措施。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展开,主要针对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二大三学生,因为考虑到这个年级的学生刚经历专业分流,且大三经过一两年的专业学习,对分流时的专业决策结果较有感悟,所以这个样本能比较好的展现当前“大类分流”的现状。研究问卷参考了胡忠华(2008)编写的《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经过对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老师、辅导员和学生的访谈,本文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共编制专业认同度的调查问卷总计14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

2.2问卷发放及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经管学院大二大三经历“大类招生,分流模式”培养的3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样本覆盖学院的工商管理、人力资源、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全部9个专业,发放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向各班负责人说明研究目的及填写方法后实施,总计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18份,有效回收率79.5%。

调查样本显示大二占比33.4%,大三占比66.6%;女生(72.2%)多于男生(27.5%),由于学院性质偏向文科,发放比例与学院男女学生比率1:2.5大体相当;学生进入目前专业大部分是第一志愿(75.9%),第二、第三志愿共占比12.5%,转专业或调剂占比11.6%,说明大部分同学都能依靠自己的第一志愿进入期望的专业;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者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只有约七分之一学生父母的学历在大学及以上,且接近三分之一的父母的职业为个体户。

3 数据统计分析

3.1信效度与因子分析

专业认同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48,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对专业认同度的14个问项进行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30,说明问卷效度较高,适合进行因子拟合,因子拟合结果显示问项9(关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关于自身专业就业情况吗)被剔除,剩余14个题项被拟合为2个因子。尽管题项8、10和11在因子1的载荷值不到0.5,但是由于非常接近0.5,同时又显著高于在另一个因子上的载荷值,因此保留这3个题项。

根据因子拟合结果,因子1的11个题项,包括是否喜欢现在的专业、专业学习是否快乐等,从内容上来说更偏向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专业认同,因子2表现为对大类招生的认同,因此将因子2命名为大类认同。

3.2描述性统计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大类的认同。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本科生对自身所在专业比较关心,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收集一些信息来增加对专业的了解,总体上对所选择的专业比较满意,对自己选择的专业的未来发展比较有期待。但是在专业学习中并没有体会到明显的快乐感,说明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压力。大类认同的均值维持在3左右,说明大学生对当前大类分流有一定认识,能认同其存在的意义,但所在学校或学院可能在大类分流基础工作尚未完全做好,导致大学生对大类分流的了解还略有欠缺,可以再多方面加强。

紧接着,研究对当前存在的两种分流方式展开调查,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的大类招生模式经历了“2+2”(大三分流)模式转变为“1+3”(大二分流)的过程,在此次调查中,倾向选择“1+3”模式的占48%,选择“2+2”模式的占18%,其余34%的学生认为“差不多”,可见总体而言,学院当前采用的“1+3”模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1年通识学习阶段可以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同时3年专业学习阶段,有利于专业知识难度逐步增加,放缓学习步伐,便于大学生充分消化所学专业知识。

表3 大类招生模式结果表

3.3方差分析

(1)基于性别的专业认同感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大类认同度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认同度明显高于男生,说明“1+3”或“2+2”的分流方式给予女生较充裕的考虑时间,能够让她们在这1年或2年的时间里,对自己、对专业有了较好地认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专业就读,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与男女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倾向于冒险,而女生细心、倾向深思熟虑,所以大类招生给了很好的缓冲时间,对增加认同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基于年级的专业认同感差异化分析

目前研究对象是大二和大三学生,他们都经历了大类分流这一体系,不同的是大二学生刚迈入专业学习,而大三学生已经经历了完整的1年专业学习,由此他们在专业认同上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大三学生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大二,这是由于相较于大二学习,大三师兄师姐们对专业方向和专业内容有了更好的把握,临近社会,他们更专注于工作和就业等未来方向,所以对专业的认识会更加深远,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认识。

(3)基于目前专业的专业认同感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经管学院9个专业,涉及到工商、人力、营销、经济学、国贸、电商等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认同上有所差异,其中人力、国贸等专业的认同度分值高于其余R担这和专业资源、专业学习氛围都有关系,学院在教学师资、软硬件上无法做到完全的持平,部分专业也是每年的分流热门专业,少部分同学无法进入期望的第一志愿,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参与度,所以对当前专业的喜爱和了解程度会有所下降,导致出现了这一研究结果。

(4)基于进入专业方式的专业认同感差异分析

正如样本描述,大部分同学都能依靠自己的第一志愿进入期望的专业,但也有少部分同学会进入第二或第三志愿,这会影响他们的专业认同,特别是在“专业适合度、学习投入度、专业满意度、专业调换和专业推荐”等方面,第一志愿和转专业同学的专业认同感明显总体高于以其他方式进入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生,这不难理解原因,当学生无法进入自己期望的第一专业,势必影响后续的学习态度和专业认同。

4 总结与讨论

经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认同感总体情况良好,呈中上水平,多数学生支持“1+3”的大类分流培养模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大类的认同度,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和分流方式的学生在专业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实施大类培养模式时,学生、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应该推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才能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更好的作用。

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谨慎考虑,结合现实情况,多向咨询机构、老师、父母、朋友等询问意见,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专业,务必要将个人兴趣和专业学习内容统一起来,自主自觉的去深入认识自己所在的专业。有机会的话,结合专业的近几年就业情况,多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意识的培养自己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真正发挥大学的素质和专业教育。一旦过程中发现对专业的认识有误,也应该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可以通过转专业模式及时转换,保证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

其次,学校是大类分流培养模式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在推行这一培养模式时,与学生家庭多沟通,充分利用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来改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在专业分流指导上,导师的讲解不能以吸引学生填报自己所宣传专业为目的,应真实反映各专业性质、专业前景、就业前景,不能夸大专业的优势和弱化专业的不足,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避免造成专业结构失衡而学生选择不适合自己专业的现象。再者,学校需要逐步降低转专业门槛,接纳更多有志于该专业的人,进一步完善转专业制度,便于学生清楚认识专业后转专业的途径和流程。同时对男生、非第一志愿进入的学生等给予特别的关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他们的阅历,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多关怀他们和所在专业的匹配程度,适当时候给予指引。最后,学校或学院应该经常调查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重点加强认同度低同学所在专业的专业建设,让这些低认同度专业可以借鉴认同感较好的经验,研究其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完善专业培养计划,吸引更多学生的专业兴趣。

最后,大学生毕业后都将进入社会工作,承载更多专业知识和职业认识的学生有助于在职场上快速晋升,毕业生选择对口专业就业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在大学专业分流上,社会也需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社会应该及时的对每年大学生就业率、专业热度做出调研和结果的公示,在不同渠道对各个专业的性质和特点详细介绍,方便学生接触最新最全的信息,适当情况下还可以与个别院校合作,结合社会背景对专业的发展和前景做出预估讲解,方法大学生掌握第一手专业讯息,在大类分流时结合多个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专业学习过程掌握最新职业发展前景和方向,时时跟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为以后的职场之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郑丽维,庞书勤,李绵利,吴异兰,张冬梅,吴怡龙.临床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3,08:374-376.

[2]谭初花.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

[3]韦芳婧,陈克钦,王路路,杜勃炜.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MBTI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136-138.

[4]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40+42.

[5]周琼华,许虹,黄鹏鹏,王家成.大类招生背景下护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2011,11:519-521.

[6]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四川大学,2007.

[7]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2:203-206.

[8]彭胜华,康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2,08:59-61.

[9]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0]谈儒强.从情感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认同[J]. 教育与现代化,2008,01:51-55+60.

[11]许世梅.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和学习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6-109.

[12]董俊华.基于我国新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下对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J].考试周刊,2008,50:127-128.

[13] Mrdjenovich AJ,Moore BA.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in health care:A review and call for research [J].Couns PsycholQ,2004,17(1):69-79.

第7篇

【关 键 词】团队;阶梯;高效;引导;提升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并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理念,于2003年便在国内率先实行了学生管理模式-“指导教师制”。本校实行的“指导教师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担任指导教师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的专业与学生的专业要相匹配。因此,担任指导教师要从学业、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双重引导,学生入校之日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制定可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顺利成才就业。所指导的学生打破班级制,学生群体跨越三个年级。

本人于2010年担任指导教师至今,所指导的团队中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现在我的团队中涵盖2011级、12、13级三届学生,共计30余名学生。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大带小、老带新”的“阶梯式”团队管理。团队成员年龄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动态不同,如何将这样一个团队建设成一个团结、高效的优质团队是指导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下面,就近两年本人在团队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抓好根源,夯实基础

近几年生源的减少与各类高校规模的不管扩大导致了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生源大幅下降。学生基础薄弱、学能降低直接导致了高校中“教得费劲,管得闹心”。作为“过来人”,我认为在入学之初,指导教师应该抓好根源,夯实基础,才不至于以后使团队看上去像一盘散沙。本人于2011年11月份接管09级韩语班担任其指导教师。与管理新生不同,作为二年级学生的他们,对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都了如指掌并且总结和积累了自己的“作战经验”。在管理这样一个“老团队”的时候,指导教师要以一名“新人”的身份融入到团队里相对来说要困难得多。团队即有的团队干部、形成的风气在短时间内是不容易调整和扭转的。在后期担任该团队的指导教师中,就显得比较吃力。因此,一个团队建立之初的根基打好了,后续工作的开展才能顺利。

二、学业指导融入团队管理,提升团队整体竞争力

指导教师两大工作重点之一“学业指导”是指导教师工作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班主任工作的最大特点。以往的班主任制下,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可以是无交集的。班主任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即可。但是,当前高职学生的基础差、学能低,单靠班主任反复的叮嘱和督促效果甚微。因此,在团队的经营中,指导教师要将“学业指导”融入。尤其作为外语专业的教师,在学业指导上比其他任何一个专业又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所在。

本人在担任2009级指导教师时,由于中间接手该团队,团队成员对指导教师不熟悉的同时似乎又有一些抵触。为了迅速融入团队,我在召开团队会议时,会采用我的专业-韩国语来组织会议。我会将近期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学校的一些规定用韩语叙述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所有同学的专业学习情况与发音好坏。同样,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可以掌握到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每周一次的团队会议,我发现学生很快对我刮目相看。他们由开始的陌生、抵触转变为对我专业水平的认可进而是崇拜。通过这种方式,我在团队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学生开始信赖我、依靠我,有事情便会敞开心扉和我交流听取我的建议。

三、充分发挥“三级梯队”团队管理模式的实效性

我院指导教师制区别于班主任制的另外一大特点为一个专业的三个年级组建共同一个团队,团队内部设立一名团队长(大三学生担任)、一名副团队长(大二学生担任)、干事与助理若干名(大一学生担任)。为最大潜能地发挥三级梯队的实效,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由团队长下达工作任务后,以团队长为中心进行整体工作的部署与安排,实行逐层、逐年级带动与管理。大一新生来校后,大二学生自军训之日起为其做导航,大三学生定期为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导航。上学期,本团队组织了一、二年级同学进行了韩国语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大家畅所欲言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树立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士气,同时也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11月初,本团队大三同学陆续走上了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并在第一时间内反馈了企业实习感想。结合大三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本团队组织召开了以“一年后的我”为主题的团队会议。在校生共同听取了顶岗实习的情况介绍、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大三学生转达给学弟学妹的学习与生活上的建议等等。通过三级梯队团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相互扶持,团队在管理的过程中便会比班主任制度下的班级管理轻松实效许多。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可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要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提升自身职业发展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自我的目的。一个优秀的社团,其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新入校的大学新生,面对着从中学到大学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可通过参加社团的形式可以使他们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点对点”,关注到每一名学生

如今的大学生年龄集中在90后,他们思维开阔,性格敏感,想法多样;同样,他们的入学层次参差不齐。这样一个群体,在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因人而异。面对一个团队时,我们可以“点对面”,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指导上又要求我们将团队划分到每一个学生个体,实行“点对点”的指导。担任过指导教师工作的老师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召开团队会议时,即使反复强调,效果几乎很小,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但是,如果能在私下里和一个个学生个体进行单独的沟通,通过发现其优点、鼓励、给予其信任、后期关注,那么相信这一名学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结束语

思想引导、学习生活、课外生活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有益于营造和谐的团队气氛,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近两年的指导教师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研究,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 孟蕴华,《论大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2]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第8篇

1、活动背景:

为积极响应马鞍山市教育局、市环保局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大学生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意识教育。也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上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所以,我院创业者协会举办“二手代卖会”活动,既提高了物品的利用率,以及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质,和马职学子的高尚品德。

2、活动目的:

①、 既为即将离校的大三学子解决不能带走的二手物品,又方便了广大学生的购物需求;

②、也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了社员的能力;

③、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克服在享乐主义,使我院全体学生树立良好地校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④、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气氛;

⑤、积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

3、活动时间:XX年10月22日——XX年10月23日

4、活动地点: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食堂门口

5、活动对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6、活动主办单位:共青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委员会

7 活动承办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创业者协会

二 、活动流程策划

1 活动前期准备工作(10月18日——10月20日)

①、找宿管科老师协调好,帮我们开需要的证明,为社员开展活动提供方便,以及得到宿管的支持。(活动总负责人)

②、将活动部成员进行分组,每组三到四人、并选出一名组长。对大三宿舍进行为期两天的走访,收集二手物品,并进行标价、登记以及存放,每组所收物品由组长进行保管登记。(活动部)

③、宣传部在活动前一天在校园南区食堂门口张贴活动海报。(宣传部)

④、兼职部负责本次活动的桌子等物品的借还。(兼职部)

⑤、活动总负责人找摄影协会帮助,活动当天帮我们拍照片。

2 活动进行阶段(10月22日——10月23日)

①、每天10点30分之前兼职部成员将本次活动要用的桌椅在现场放置到位。(兼职部)

②、活动部成员将本次活动收到的二手物品进行摆放,每组组员收集的物品分别摆放,以免混淆,不好归还。11点活动正式开始。(活动部)

③、由活动部成员对收集到的二手物品进行介绍和售卖。(活动部)

④、兼职部成员负责现场引导以及销售物品登记和物品清点。(兼职部)

⑤、每天活动一点钟结束,兼职部成员由对活动结束后的桌椅设备进行归还。(兼职部)

⑥每天未售出物品及售出的资金由活动部每组组长负责保管,并进行登记。

3、活动后期结束工作 (10月24日——10月26日)

①、对当天进行售卖的物品件数和当天二手物品收入进行清点,并由活动中心每组社员进行登记,做好记录工作,并将未售出物品进行保管存放。(10月24日——10月26日)

②、10月26日活动正式结束,将本次活动做好总结和资料的记录,做好书面总结。

③、将物品和资金整理好之后,由活动中心每组组员进行物品返还和资金返还。

④、将本次活动的照片整理好上传到团委网站和学校贴吧,以便进一步延续本次活动的影响。

三、活动注意事项

1、小组成员进行活动时不得与人发生冲突,要注意言辞,文明礼貌。

2、在进行活动时遇到宿管等,应及时出示学生证或社员所开的证明,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3、活动部成员在进行分组活动中,所收集的二手物品应妥善保管,物品丢失由小组成员照价赔偿。

4、活动当天如遇到天气情况可推迟活动日期或者更换地点。

5、在活动当天所有社员应佩戴工作证。

6、社员在活动期间不得弄坏其他同学的二手物品和借来的桌椅等设备。

四 、人员安排

1、活动总负责;孙娟

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举办等一切流程。

2.、活动安全组:曹云虎

负责活动现场秩序与安全,以及协调摄影协会拍摄活动照片。

3.、活动宣传组:吴亚鸽、邓经纬

负责活动宣传海报制作与张贴。

4.、活动后勤组:洪小勇、张庆

负责活动桌椅的借还,以及现场引导以及销售物品登记和物品清点。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决定着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能否成功D型,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阶段的规模扩增后,已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内涵的新阶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2]。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以显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近年来研讨最为集中的课题[3-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5],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该工程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支撑[7]。课题组基于历年指导药学类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体会[8-11],在分析当前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创新性实验为平台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学生选拔、团队组建、培养环节与内容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以丰富和创新现有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背景

1.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医药产业界的努力下[12-1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药品研发、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行业监管日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14-15]。这些新形势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尤其是药学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药学职业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关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16-17]。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受培养定位、教学方式、内容及资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8]。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成为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为广大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计划实施至今,有关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各种成果屡见报道[19],相关研究已从最初的具体操作、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探讨该类计划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辐射与平台作用,甚至将其视作本科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构建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建立以实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新模式,颇具示范意义,也为本文提出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2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为针对当前传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不足的两大问题,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并结合药学类本科生学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学生个体两个关注目标,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以下两大核心任务。

2.1 显著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以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该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带I下,进行科研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选择与申报、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研讨交流、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显著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组织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2.2 引导药学类本科生实现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围绕项目课题展开工作,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并帮助其克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师生间、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其构建适宜其个性特点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业、职业方向发展,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 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

3.1 学生选拔

受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和老师时间精力所限,同时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从药学类本科生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乐于参与的学生,具体选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选拔时间与对象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从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大二年级学生已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模式有了较多体会,对药学专业领域也有初步了解,为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根据创新性实验和人才培养周期需要,从大二开始实施亦可保证尚有充足时间完成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

3.1.2 选拔过程及考察因素 选拔过程分为交流考察和实验室考察两个环节。交流考察主要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参与项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学习情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③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例如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职业偏向;④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评价和认识;⑤沟通表达能力。实验室考察是根据初期交流情况,选择6~8名学生分配到课题小组,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科研实践体验(主要为文献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研讨、实验操作等模块),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做事态度,是否主动积极、认真细致、敢于吃苦;②学习兴趣,是否对科研实验感兴趣,乐于思考、勤于动手;③科研潜力,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潜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较好完成分配任务,能否与其他成员配合做事;⑤文字表达能力,能否准确、有条理的用文字表达。

3.1.3 选拔数量 通过前期考察和师生双向选择,结合课题组导师带教实践体会,考虑到导师时间精力、实验室容纳量等方面限制,原则上要求每名导师每年招募不超过5名大二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组成的整体学习培养团队的人数以不超过15名为宜。

3.2 科研学习团队的组建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是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团队实现的,整个大团队是由1名指导老师和大四、大三、大二年级共约15名药学类本科生组成。为保证每名学生的实践机会,需要将15名本科生按照创新性实验项目分为几个独立小组,原则上每小组至少应由1名大四学生、1名大三学生及适量大二学生组成,其中大四学生、大三学生是固定成员,大二学生为见习成员,可在各小组流动,其具体人数可根据实验项目的工作量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动态调整。

第10篇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为了研究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笔者通过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对某高校3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城乡的大学生习惯使用成熟防御机制,但是相比之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乡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2)不成熟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呈负相关;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中间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3)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防御的解释度更大,而对成熟防御的解释度则较小,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种不同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响各不相同,开放性是影响本科生是否运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结论是:防御机制确实与人格特质是相关的.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大五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70-03

1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和大五人格特质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挫折和焦虑时主要的心理保护手段,心理防御机制是当我们面对焦虑、痛苦还有其他的负面情绪时,为了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调节行为表现从而使自己符合外界的要求,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使用防御机制更加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每个人特有的人格特质也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并且人格特质是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比较稳定的行为模式,和遇到问题是所惯用的应对方式.比如说当人们在外面不小心被陌生人踩了一脚,性格温和的人会笑一笑,然后说没事这样就过去了.而性格暴躁的人则可能会破口大骂,甚至动粗这样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样脾气暴躁的人使用正确的防御机制时,不仅能增强自己内心的健康,而且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说有暴力倾向的人可以去做拳击手,或者警察这样的职业,这样做不但能释放自己的内心的冲动,还可以获得社会的好评,一举多得.并且之前有研究表明防御机制与许多神经症的症状之间有一些特殊的联系,会逐渐变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大五人格特质(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开放性,顺同性)已被广泛研究、证明以及认同,它具有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稳定性.外向性:沟通良好对沟通障碍,严肃对爱娱乐,情感丰富对腼腆;显示出热情,社交,果断,积极,乐观,不怕风险等特征.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安静对烦躁,安全感对不安全感,自我怜悯对自我满足,包括焦虑、抑郁、敌意、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的特性.开放性:富有想象力的务实,寻求符合实践的变化,独立对服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创造差异,智慧的特点.顺同性:无情对热诚,信任对怀疑,热心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卑和移情这些品质.严谨性:无序对有序,小心对粗心,薄弱的意志对自律.包括能力、公正性、结构化、尽职尽责、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的特点.

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成都文理学院学生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为例,旨在探索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程度的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成都文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剔除无效的问卷15份后共计问卷331份.平均年龄为(20.00±1.30岁)大一城镇58人农村52人共110人,大二城镇22人农村34人共56人,大三城镇65人农村71人共136人,大四城镇10人农村19人共29人,其中城镇155名,农村176名.

3.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问卷表(DSQ)是由M、Bond(加拿大)于1989年编制的一种自评问卷.DSQ共包括88个项目,包括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即从成熟的到不成熟的,能比较清晰的判断出被试的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选择的程度,完全由评定者自己体会来判断,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大五人格量表

该问卷包括大五人格的5个特质,每个特质从很不赞同到很赞同采用5点计分.本研究中总量表信度为0.79,各分量表分别为0.58~0.77[1].

4 研究结果

4.1 城乡大学生防御机制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

通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制成城乡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差异比较表.掩饰因子则是学生完成这个问卷时的心理掩饰程度.研究结果可得,城乡大学生在成熟防御机制、顺同性上有显著差异(P<0.05).从心理防御机制上来看城乡的大学生都惯于使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但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来说,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市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

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不成熟机制、掩饰因子、神经质和外向性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地年级差异(p<0.01),在中间防御机制和严谨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地年级差异.这些方面的事后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在不成熟机制得分上来看大一、大二、四学生都显著低于大三学生,在掩饰因子得分来看大一、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四学生,从神经质得分来看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神经质都要低于大三学生,从外向性得分来看大一、大二学生的外向性要高于大三学生.从中间防御机制来看大一、大四学生都显著低于大二年级学生.另一方面从严谨性来看二年级学生和大四年级学生的严谨性要高于三年级学生.

2. 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成熟防型心理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显著正相关;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

5 讨论分析

5.1 城乡大学生防御机制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较来说,城市的大学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这个差异十分显著.从人格特质上看到,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与经历的不同,造成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性显著,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防御方式的不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不同环境和文化适应快,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容易产生适应障碍.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差异还有其他的原因,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在不断减少,不过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较来说,确实接触的不同东西和事物,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跟早的接触到生活的艰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欠缺是来源于农村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的根本原因.

5.2 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年级间差异比较

之前有说到过年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也会不同,所以进行的大学生年级间的差异比较,从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年级间差异比较得出,大学生在不成熟机制、掩饰因子、神经质和外向性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地年级差异,在中间防御机制和严谨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地年级差异.李力红和张晓磊(1999)通过对196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总体特点是心理防御上趋于成熟,大多采用升华、压制的心理防御方式.究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l、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智力发展达到较高的程度,心理和思维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情绪上也已趋于老练和稳健,其心理达到了成熟;大学生虽然社会经验欠缺,但是较高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认知水平,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显示出更趋于理性和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学生较少的接触社会,所以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社会和自我对他们的角色期望以及期望,导致学业问题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考试的挫败感、升学和就业压力以及竞争激烈等.在被访谈的35人中就可几乎100%提到学业压力.要缓释学习给大学带来的压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解决,因此大学生采用升华等成熟的防御方式较多.本次研究在不成熟机制得分上来看大一、大二、大四都显著低于大三.这与赵虎、周逸如、陈树乔和陈曲亮(2001)对大学生进行的入学新生与毕业生比较得出的结论相同,他们发现两组学生均最多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然后才是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大学生大多是18岁至24岁之间的青年,此时心理普遍都已经发展成熟了,说明此次研究的结果与大学生心理实际情况还是比较符合的.不过,毕业生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采用频度反而明显增多;部分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动用也有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伴无能之全能、隔离、消耗倾向增多,解除、假性利他、否认和期望减少.与李宁等(1996)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2].

5.3 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人格特征可能是影响心理防御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其采用什么样的防御方式,反过来可以看出,一个人独特的防御方式也是他人格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3].从此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成熟机制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呈负相关,从中可以看出不成熟的人更冲动,而且相对于成熟的人来说更加容易焦虑、烦躁、愤怒和冲动等等;从研究结果看出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所以越成熟的人越是严谨,情感和想象力也更加的丰富,兴趣更加的广泛;中间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此次研究与之前国内研究结果相类似.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存在着相对而又复杂的关系.一个平衡而又良好个性的学生,常常采用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来解决面临的各种应激事件和心理问题.神精质个性倾向的人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神经质个性倾向的人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外向个性倾向的人更多同时采用成熟的和一些中间型防御机制.一定类型人格的大学生具有相应的防御机制,二者间存在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4].

5.4 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回归分析

此次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说明,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预测效果更大.从研究结论中看出有4种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而对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预测效果则相对来说较小因为都只有一两个人格特质能进行预测,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因素,因为两个防御机制的回归中都有它的存在,并且从表5中可以看出3种不同心理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特质的影响均不相同,而开放性则是影响大学生生是否运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最大的要素,所以要是想要培养学生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的话,要着重培养开放性这一方面的内容.此结果与田瑞琪、唐小娟和刘亭亭(2013)等人的研究一致[5].

5.5 此次研究总结

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确实是要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所以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关注开放性、顺同性和外向性,尽量培养成熟的防御机制.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与老师十分的配合,研究的十分顺利,不过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导致研究的被试并不是特别的多从而对相关和回归造成了一点误差,并不能很好地反应结果.

6 结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

(1)城乡的大学生都惯于使用成熟型机制,但是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与农村来源的学生相比,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乡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

(2)从相关分析上看出不成熟机制与神经质是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是负相关;而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中间防御机制则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

(3)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防御的解释度更大,而对成熟防御的解释度则较小,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种不同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响各不相同,开放性是影响本科生是否运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姚若松,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457-459.

(2)李宁,涂星光,赵虹,等.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227-229.

(3)王学臣,李义安.大学生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2):105-106.

第11篇

一、活动名称:金融系模拟招聘会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举办大型模拟招聘是为我系同学提供最新的就业资讯,和增强就业实践的有效渠道,大学生毕业面临多方面的困境,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广大同学亲身体验现场求职的实况和气氛,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市场,提升自我,同时,通过专职指导就业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能够更好的定位自己,并结合自身能力为自己尽早的规划就业方向与目标,更加现实的认识自己的前程发展和就业形势,从而获得更多的技巧去面对将来的就业压力。这不仅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这更是对大一大二学生有良好的教育指导作用。让我院学子能够在就业之路上赢在起跑线上。

三、活动主题:

缤纷大学生活,和谐校园;扬就业之帆,启梦想之旅!

四、活动单位:

1、主办单位:金融系团委和招生就业处

2、策划承办单位:金融系学生会

赞助单位:

3、到场嘉宾:院团委、系团总支老师及招就办老师

五、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与对象:金融系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前期宣传阶段:

1.招聘主持人 2.预备报名 3.确定合作商 4.培训工作人员 5.礼仪准备 6.道具准备

活动进行阶段:

1.有娱乐节目开始(由 提供节目一个)

2.开幕式:主持人宣布开始,致开幕词,介绍嘉宾,介活动准则

3.正式报名:预备报名者到现场报名处登记填写报名表,由社团工作人员介绍活动规则并引导面试。

4.现场测评:分为两大区域。一是考官面试区。二是情景面试区。

5.综合测试:在模拟现场,由评委进行测试,考查着装,礼仪,表达能力,反映能力等。点评,积分。

结果公布:由综合测评组评委公布评估结果,宣布能力优秀者,现场颁发奖品。

七,后期总结阶段

招聘会的最终结果由我系宣传部于一周之里向全系学生张榜,贺圆满成功,同时积极做好户外和室里的现场整理工作。此后在两周之里上交活动总结,并做好模拟招聘会的调查问卷。

第12篇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陈家友.开阔艺术视野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大舞台,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