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中生 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
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互动体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OECD认为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须满足3个要件:(1) 能够产生对社会和个体有价值的结果;(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求;(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2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2.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需要有三点认识:① 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② 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③ 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3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内容
3.1 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适应与进化等。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3.2 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3 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等例证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基因芯片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生物武器带来的莫大危害等。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高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4个方面,“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独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其他学科素养也会涉及,但这里强调的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都是基于生物、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4.1 要体现生命性
生命科学要体现生命性。① 课堂要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生命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生命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② 作为生命体本身,学习者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学、活用。③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鲜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要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4.2 要体现实践性
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
4.3 要体现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一大分支之一,要体现科学性。除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之外,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通过对一些科学发现史、数学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从而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习,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
4.4 要体现融合性
① 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这是作为素养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复杂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② 要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物学与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紧密相关,如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有关。③ 要把个体与社会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组成整体,个体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个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力为社会多添一份力量。④ 要把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学科融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及技术,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汇成个体的核心素养。⑤ 教师要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汇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养成的沃土,为学生开阔视野、强化应用、联系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科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也会不断进行下去,期待有更多、更新的发现,一起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图表法 高三生物 总复习 图表题
图表法是将课本有关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制成各种图表,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和对疑难问题的理解,高中各科教师,当然也包括生物教师,在高三总复习中,经常会采用图表法进行教学。
一、设计和利用各种图表将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有机串联在一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 S.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变成被遗忘的知识。”图表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因此,图表法教学有利于知识的总结与串联。尤其是在生物学科中,使用图表法能够完整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与多样,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统一等问题,有着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直观和简洁等优势。实践证明,图表法教学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总复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运用图表法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出适当的图表:既要简捷直观、方便记忆,还必须具有全面性,包含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这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笔者认为,图表的设计要注意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
精确性即要求教师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在包罗万象的生物学知识中,要精心地运筹,筛选每个重点的字词,每个符号,淘汰那些烦琐复杂,重点和纲目不突出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教学经验,自创图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孙明老师创制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的数量变化关系的表解,植物生长素在向光性与顶端优势中浓度与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等图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科学性即要求教师所设计图表中的每个字词,每个符号都要正确地选择,不能滥用。能用符号代替的,则不用文字表达;能用箭头表示生理过程知识的,则不用其它符号。图表中的字、词、符号都要有机地结合,力争最佳地反映教学内容。
逻辑性即要求图表的编排和演示要有一定的逻辑序列,不能发生矛盾和障碍,应按其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始至终地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趣味性即要求图表的设计要直观形象、富有趣味,多变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既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进入课堂,音像资料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不仅打破时空上的限制,也使生物教学更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动态、连续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图表比以往更具有优势。例如,在人体生理教学的过程中,心脏的搏动过程用静止的图解资料无法演示,而利用音像资料就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音像资料用立体图形表示心脏器官,提供给我们一幅三维立体图像,既能观察心脏的外部形态,也能观察心房心室的搏动、房室瓣、动脉瓣的开关方向及顺序、血液流动的方向等生理过程,还可以了解不同部位的形态特点和空间关系,再配以声音和文字解释,显示出动态、立体、直观、全方位的视屏效果,从而弥补了图表资料的单一性、不生动的缺陷,把复杂的生物实体变为具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收到了化静为动的奇特效果。
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答图表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图表题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并能较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因此,图表题在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应引起教师和考生足够的重视。教师平时就应注重对学生解答图表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以适宜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趋势。
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识图表、析图表、用图表和画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识图表,这是解答图表题的基础。首先,要看清图示,明白图例,再获取所需信息。教师应灌输下列要点给学生:看图时要根据图像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能杂乱无章、毫无目的。如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时,可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由上而下、由左到右地观察辨认细胞的各部分结构。看图表一般要仔细地看数遍,匆匆忙忙,走马观花是不可能看透问题的。同时,如果注意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往往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时,可分别从平面和立体的角度去观察。从细胞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染色体的排列情况,从同源染色体角度观察判断细胞分裂图是有丝分裂图还是减数分裂图,从有无细胞壁和中心体角度观察判断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从染色体的结构特点观察分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量。角度越多,对解题越有帮助。
析图表,这是将知识与图表结合的关键能力。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复习时,只习惯于死记课本中图表的内容,不善于思考和挖掘图表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规律,不会多角度分析图表中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会从图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一旦遇到一些源于教材并稍作变化的图表题时就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表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再分析图表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和数据,有什么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变化因果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
用图表,这是知识的迁移。即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紧密结合,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课本插图可能出现的变式,如果改变条件时图表中有可能出现哪些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在DNA复制时外界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生有了这样的知识迁移,就能灵活运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了。
画图表,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图表题中提供的信息,将生物学知识转换成自己创制的图表,找到解题的线索和关键点。学生通过绘制生物图表,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形象化、提纲化和条理化,这样不仅易于记忆且能牢固记忆,同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图、识表能力,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收集、整理数据资料等能力,图表转化以及用图表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等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教师应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答图表题的能力和技巧,有的放矢地应用图表法,从而事半功倍地达到总复习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萍华.试论图表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