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时间:2023-08-17 18:0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第1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运作迅速,开局良好,运行有序,推动创业服务年活动扎实开展,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园区企业加大培训力度

为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等方式,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工业园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开设了一些易求职、易学懂(如:缝纫、电焊、电脑、烹饪等)短平快培训项目,培训2761人,其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2013人,在岗技能提升培训356人,创业培训234人,其他培训158人。减轻了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素质,稳定了就业形势。为优化创业环境,实地进行创业指导,我们还把创业培训平台搬到了返乡创业相对集中的乡镇,目前已在阳峰、苏山等组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200人。

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

扶持对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就业创办的经济实体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工作成效:为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保就业促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点对象是返乡农民工、参战人员和自谋职业退役军人。自省局首次统一部署,将返乡农民工列入小额贷款扶持对象,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同等政策,我局主动出击、探石问路。一方面要求各乡劳动事务保障所做好返乡农民工认定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便捷服务;另一方面登门入企了解返乡农民工创业实况,给予创业指导、资金扶持,凡符合条件、需要资金扶持的,经认定,全部给予了资金帮扶。镇返乡创业农民工何双平在创办制衣厂时出现资金困难,我们主动提供资金扶持,帮其渡过难关。对有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参战人员和自谋职业退役军人,我们主动开展“贷中指导、贷后跟踪”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创业愿望。今年新增担保基金8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0万元,带动就业6332人。

三、招商引资为主题搞好园区服务促就业

今年我局尽全力招商引资,经多方努力服饰有限公司落户实训中心,投资300万元,5月份已开始机器设备安装,服饰有限公司已与我局达成协议,计划投资600万元,在实训中心办服装加工厂。今年以来,已在工业园区安置返乡农民工962人,乡镇创办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1063人。

四、建章立制,打造服务型机关

为了巩固和发展机关效能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创建最优发展环境,实现三年决战工业100亿的奋斗目标,我局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制订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等11项制度及12项业务工作流程图,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服务型机关,创建和谐作出贡献。

第2篇

在县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在乡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对照全年目标任务,结合下东具体实际,在关爱青少年、农村青年、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下东乡的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关爱,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掌握全乡青少年特别是弱势青少年具体情况,了解弱势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结合志愿服务、挂帮包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全乡有青少年学生1422人,参加低保的101人,参加医保的1422人,参加人身保险的80余人。

二、多措并举,帮助青年增收致富

一是帮助青年创业贴息贷款,通过县劳务部门,帮助10余名青年成功贷款60余万元,解决创业资金瓶颈,为增收致富创造条件。二是帮扶弱势青年家庭,通过帮扶物资或资金共计3000元,为青年寻求致富项目,如种植桃子等经济作物,帮助15名青年家庭增收致富。三是帮助青年顺利就业,通过劳务开发部门,介绍青年外出务工,上半年共有60余名青年成功外出就业。

三、整合资源,加强青年技能培训

乡关工委在充分发挥团组织网络覆盖面广、工作机制健全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农科知识,宣传国家优惠政策,树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典型,鼓舞信心。积极联系上级劳动部门定期开办面向广大农户的免费技能培训班,培训青年10余人,获得SYB证书。聘请专家,为农民解决种养技术上的疑难杂症,今年4月,邀请农业局果技站专家,传授柠檬病虫管理等种植经验,共有100余人参加(其中,有30余名青年),为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增强信心。

四、完善制度,加强关工组织建设

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将德高望重、有热心爱心的老同志和其他爱心人士充实到了工作队伍之中,号召并组织全乡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积极参加到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来,汇集成一支关心、爱护、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坚强队伍。积极打造关工委示范村——青莲村,严格按照关工委示范村要求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做到活动经常化、思想教育好、关爱工作好。但也存在一些困难,由于经费问题,硬件设施较为欠缺。

第3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全民创业工作总结

乡党委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全民创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主导产业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激活民资,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努力在全乡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现将近期全民创业开展情况汇报

一、在全乡形成全民齐创业,共同谋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群众创业,诱发群众创业冲动和激情,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表现在村干部对全民创业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干部找项目多了、干部办实体的多了,群众做生意的多了,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想点子,找路子,寻求致富途径。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上更加严密

调整了全民创业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专抓全民创业工作,积极为全民创业需要资金的群众协调资金,搞好服务。

三、激情创业主体,构建起全民创业促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支持自主创业。

乡政府对自主创业的干部和群众大力支持,针对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厂房、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乡政府已有三名工作人员签定合同,离岗创业,领办企业,效果明显。同时,在岗干部也积极创业,水利站的欧叶林、广播站的任志祥、计生办的赵清河等同志都有了自己的企业或超市。

二是支持现有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做大做强。

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力争通过2-3年的创业,使我乡的辽源树脂、淮河骨胶等企业发展成为大中型规模企业。

三是加强创业培训。

乡政府把全民创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农民培训,同时强化我乡的两个培训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牵头,我们邀请了上海、合肥的养殖专家到我乡为广大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激发了群众养殖创业的热情。我们下一步计划与几个企业联手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充分发挥养殖业、种植业等协会作用搞技能培训,使本乡的土专家都能有用武之地。

四是干部帮扶,解决群众创业中的难题。

对创业遇到困难的群众,明确乡政府工作人员帮扶创业,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

四、优化创业环境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zz的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全乡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欲望释放出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

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思创业、家家奔致富,真抓实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68家,新上企业3家,新上20个养殖项目,有3个工业加工项目近期就可开工,4个来料加工项目建设全部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乡项目投资已达1500万元。

第4篇

镇党校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党校是培养农村干部、培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的主阵地,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镇党校紧紧围绕镇党政府提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标,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实际,进一步巩固党校阵地,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着力提高办班质量,有力的推动地方事业的发展,促使全镇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现将一年来我镇党校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认识,思想统一是前提

基层党校是党的政策在农村顺利推行最重要的载体。经过多年的办班,我们培训、培养了大量的社会有用之才,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党校的办班形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针对原来“办班年年搞、年年还是老一套”的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怎样办班,并重点围绕新形势下怎样把班办好进行了深入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博采众长,着力通过会议层层思考、层层发动,最后大家形成共识,统一了思想,就是目前全市各镇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都是你追我赶,竞争空前激烈,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态势。而我们地处实心地带,交通闭塞,对外交往、交流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致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党校一班人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并认识到如果这样,××的发展永远只能是等距离赶超和落伍式赶超,差距会越拉越大。为此,我们着力找准自身差距,明确目标,不等不靠,奋起直追。必须充分利用办班来鼓发展之劲、谋发展之策、聚发展之力,坚决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和矛盾,真正实现小康社会。

二、强化措施,服务经济发展是目标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一切。我们针对新形势党校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一、强化师资队伍。师资的好与坏、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办班的实效。我们在____年的办班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结合当前实际选好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邀请专业人士授课。去年_月份我们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邀请了市委党校和市宣传部的领导前来授课,参加的学员来自全镇各行各业,共有___多人。授课的内容主要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机遇。同时镇党委书记、党校校长××*同志还联系××实际亲自为学员们上了形势分析辅导课,他指出:××__年前的辉煌已不再拥有,当前我们必须坚决树立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现在如果小发展就有大困难;大发展就只是小困难;不发展就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吴桥发展内外环境较好,软硬设施进一步完善,一、二、三产发展都较以前相比有了较快、较大的发展,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迎势赶上,促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再跃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他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带头创业、敢于创业、勇创大业,充分利用好在外能人多、老板多的特点,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使他们思乡、恋乡、返乡、建设家乡,为××的明天更加美好而献策献计、共商大计。二是邀请经济能人授课。我们还积极邀请镇创业典型、专业大户、致富先行者进行言传身教,进一步形成以点带面、先富帮后富、共同致富的生动局面。二、力求形式多样。我们针对原来办班固定、单一的特点,一是依托党校建立一支_-_人组成的宣讲小分队,深入到村组、企事业单位与群众、工人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二是建立宣传报道小组,撰写宣传资料,努力为经济发展造势。三是利用有线电视开办党校专题节目。四是建立党校流动宣传车,走村入户宣传富民政策理论。三、内容紧扣发展主题。在办班过程中,我们坚持与进俱进,要求讲课内容必须紧扣经济发展。当前吴桥在全市的名次还很靠后,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我们多次召开校务会,要求教学人员要找准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合理教学安排,有针对性的拿出教学计划和规划。去年我们共举办了_期农民培训班,同时镇党校还下发了××农民课堂的播放时间表,为想致富而又无门路的人员做好服务。一年来全镇全民创业的热潮急流涌动,形成了一批外出打工、在家忙创业、人人争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去年外出务工人员达_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___多元。

一年来通过办班,全镇党员干部思路拓宽了、眼光变远了、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干劲倍增,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镇新发展私营企业__家、个体工商户___户,比同期增长___%、___%,注册资本达____万元,列统企业数达__家。_家农业龙头企业××有限公司和××酱品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有限公司为××市十家农业开发区之一。新增收割机__台,插秧机__台,跨区作业创收突破___万元。集镇区进一步绿化、亮化、美化,配套齐全,集镇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

三、调整班子,强化领导是保证

要办好基层党校,首先要有一个热心办学的领导班子。____年由于我镇的领导班子人事调动,我们及时对党校校务委员会进行调整优化,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校长,党群书记为副校长,组织、宣传、工会、妇联、团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一届校务委员会,各村、各单位也相应作了调整。并对人员职责、分工进行明确,制定了相关制度,工作的好与坏、进与退与年终考核挂钩,真正为党校的正常开展与长远发展提供了保证。

综上可见,只要我们的工作努力了、尽力了,成绩总会有的,但是党校这块阵地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汗水去加强和巩固。我们深知,××的党校建设和上级的要求、与先进乡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狠抓投入,进一步配齐配强师资队伍,明确办班出发点、抓好结合点、找准切入点,为吴桥党校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奋斗,为市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作出新的贡献。

第5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省检查组领导:

首先,对省检查评估小组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省人社厅、省工商局等15部门《关于开展全省首批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中期评估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1]101号)的要求,我市成立了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转发了省相关通知,加强了对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实施。自今年6月份开始,要求兰山区、临沭县对照中期评估标准,对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自查。同时,市里也对全市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行了梳理。现将***市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把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鼓励创业的体制机制,支持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总体呈现出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创业服务明显加强、创业愿望有效保护,创业活动显著增多的态势。早在2003年,我市就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建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劳动者提供资金支持;2004年作为全省第一批创业培训示范市,率先组织开展了“SYB”创业培训,提供了“一条龙”创业跟踪服务;2009年,根据省政府的要求,以建立“五大体系”为目标,开展了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在全市初步形成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2009年2月,我市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对创业带动就业十大典型进行了隆重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2010年11月,在临沭县组织召开了全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仅2010年,全市新创办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就达到46536户,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14.5万人。

一、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

一是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市、县(区)两级都成立了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制订创建工作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并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形成了政府促进创业的工作推动机制。同时,建立了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创业工作,营造推动全民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市、县(区)人社局设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兰山区、临沭县政府都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考核目标,将目标任务逐级逐项分解下达,出台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细化和完善了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创建机构定目标、定要求、定责任、定奖惩措施,加强动态监测、注重服务指导,狠抓督促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快捷高效的发展。二是舆论宣传工作得力,相关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平台,采取建宣传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开通创业咨询热线电话、组织创业推介会、创业校园行、创业金点子大赛、创业故事专题征文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创业促就业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创业典型现身说法,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转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通过对创业明星、优秀创业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组织创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制作创业典型专题片下乡播放等活动,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创业的好处,体会到创业的优越性,认识到创业不但能自主就业,更能脱贫致富奔小康,使人们单纯依靠政府安置就业的传统观念得到了明显转变,增加了群众对创业促就业的认同度。

二、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奠定了创建活动基础

为切实推动工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组织领导、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市人社局和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创业助推“1+3”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进一步分解细化,初步建立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一是降低创业门槛。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结合行业特点,允许创办一人公司,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全部流转和全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将其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二是扩大政策覆盖面。将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到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创业人员。对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等创业人群,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免除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费用,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创业后吸纳登记失业人员的给予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据统计,到2010年底,仅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就达2.1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真正实现了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畅通融资渠道。为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的困难,市人行、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市区小额担保贷款及管理办法等政策,有的县(市)建立了创业指导与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有的设立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止“十一五”末,全市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的县区已达到7个,共注入1600多万元的担保基金。五年中,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07笔、共计7773万元,平均年回收率在98%以上,解除了创业者“一怕政策有变、二怕没钱周转”的后顾之忧,极大地稳定了原有的创业群体,带动和促进了新的创业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新发放贷款1141万元,扶持创业人员257人,带动就业801人。

三、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育壮大了创业主体

积极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训,依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院校,加强了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社会化创业培训体系。一是培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市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通过招标已认定具备培训条件的具有完善教学设施、规范教材、实训基地、演练设备的创业培训基地已达113处,多数开设了创业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课程。二是创业培训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积极整合国家和省里关于妇女、青年、残疾人、大学生、复转军人、被征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的培训项目和资金,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开展创业富民培训。三是创业培训形式不断创新。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等不同的创业群体,组织实施了“就业帮扶行动”、“创业培训进校园”、“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创办中小企业”等系列培训活动,大大提升了创业者的技能素质。“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3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5万人,新创造就业岗位3.3万个。今年1-8月份,全市共有7980人参加了创业培训。

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搭建了创业平台载体

一是创业指导成效显著。市、县(区)共聘请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共98人,组建成立了9个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为创业者开展创业项目开发评审、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创业项目库逐步完善。截止到目前,全市共筛选投资少、效益高、风险低且适合本地生产经营的优秀项目320多个,并在创业就业网站进行公开,使创业者通过查询平台可以快速便捷的了解创业项目信息。三是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结合***市作为商贸物流大市的优势,通过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资、多方融资,采取新建、联合、挂靠等方式,在市、县(区)的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市场等处开辟建立孵化基地、创业园区27处,创业见习基地35处,帮助6800余人成功创业,充分发挥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也利用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积极为困难职工、青年、妇女等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一是对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民创业意识还不够浓郁,面向城乡创业者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融合度不够紧密,创业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在释放整体效应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全市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尚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难,受行业限制、部门阻隔以及各自利益的制约,创建工作经费难筹集,创业扶持资金不到位,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注入少,贷款数额小,与1000多万人口的市情规模不相称。三是创业培训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一条龙”模式有待完善,创业见习工作尚待开发。师资管理、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四是创业指导中心运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全市各级创业指导中心还处于初建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有些区县还存在缺少场地、缺少专门服务人员、建设思路不成熟等问题,随着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求实创新,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探索出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创业服务功能的创业指导中心运作模式。创业基地功效有待进一步发挥。各区县的创业基地发展水平还未充分发掘创业培育、创业孵化、创业助推的功能。五是创业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市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缺乏制度化保障。建立在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层面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尚不成熟,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实际效果还不高。

第6篇

一、民营经济指标情况

目标任务:到2013年末,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1.3亿元,同比增长21%;上缴税金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6.6%;民营企业达到871户,同比增长14%;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同比增长9.5%。

1-4月份,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4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年计划的32%;实缴税金6144万元,同比减少34.6%,完成年计划的23%;民营企业达到820户,同比增长15.3%,完成年计划的94.1%;从业人员24184人,同比增长5.3%,完成年计划的97%。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调研工作。3月份,为详细了解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市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并组织召开了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分析了我市民营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市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共有市经济局、商务局、安监局等12个涉企单位和26户企业参加,涵盖了工业、商业、旅游业、建筑等多个行业。

2、开展大讨论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精神,4月份,市积极组织召开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活动,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出台了龙办发【2013】5号文件《关于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活动的方案》。通过组织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集中宣讲培训、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深化拓展争当“创业先锋”等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市情,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落实,破解创办难、成长难、创新难、盈利难、融资难、办事难等发展难题,使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有所作为,成为全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推出具体措施。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结束后,4月上旬,我市根据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文件及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编制了《市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4月11日,实施方案上市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州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结束后,我市根据《州突出发展民营实施细则》的精神,进行修正。整个方案共8次易稿,制定了50条具体措施,涵盖了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限制、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等八方面内容。同时对逐条施进行了任务分解,设定了具体主管部门,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召开动员大会。5月15日,我市组织召开了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市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共有110个相关部门、80户民营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下功夫把市民营经济搞上去。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及市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的出台,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推动市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5、开展政策大讲堂。为提升我市民营企业人员素质,使我市民营企业深入了解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并享受到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带来的政策实惠,推进我市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我市经济、工商、税务、科技等相关部门于5月积极组织开展了“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大讲堂”、“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专利)培训会”等培训活动。

6、搭建银企平台。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我市积极开展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调研活动,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并于5月9日、21日,分别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作,召开了两次银企对接会。会上政府向金融机构推荐我市优质企业和项目,企业提出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现场推荐相应的金融产品。两次会议共有20户企业参加,5户企业达成贷款意向。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强了银企交流,大大提升企业的融资成功率,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下一步计划

1、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我市将召开一次大型银企对接会,由市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全市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参与,共同召开银企对接大会。各大金融机构现场介绍各自金融产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有效解决企业融资瓶颈。

2、全面推进全民创业。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年”活动,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健全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措施,为我市创造一个合理、公平、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二是组织召开创业项目对接大会,集中宣传报道优秀创业项目和中小企业创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激活全民创业热情,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努力提升我市创业者的创业素养和创业成功率,积极举办“双万”培训,通过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应往届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等提供创业技能、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创业人员意识,促进我市企业的生成和发展。

3、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六大方面服务工作,即:生产组织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民营经济服务、机关干部驻企服务、信息化服务。以“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集中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7篇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省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针对重庆市涪陵区职业培训产业的发展,最近,笔者对全区职业培训服务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调查。主要采取召开情况汇报会、深入企业和培训机构现场调查等形式,摸清了全区职业培训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经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策。

一、全区职业培训现状

1.培训体系现状。全区职业培训按承担的主体划分,主要有四个层次:一是高职、中职院校;二是技工学校;三是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目前共有23所,年培训能力13000人;四是企业职工培训。

2.专业设置情况。高职、中职教育机构设置专业主要有机械机电、数控技术、计算机等50余个;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设置的培训工种主要有电工、焊工、汽车维修、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20余个。

3.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情况。截止目前,区内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共投入的实训设施设备总价值为5021万元,室内外实训现场18000平方米。

4.毕业生就业情况。高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是20%留在区内,45%在区外市内,35%以劳务输出方式流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就业。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培训人员主要在区内和市内就业。

5.培训经费投入情况。据调查统计,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区开展培训共投入经费11060万元。其中,用于中高职教育培训经费7816万元,用于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1300万元,阳光工程培训86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照我区“双百”定位、培育六大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打造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宏伟目标,对照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职业培训工作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职业培训缺乏长远规划。我区培训体系经过十多年发展已出具规模,但尚未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定职业培训服务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公办培训机构虽有一定规模,但未能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按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适应涪陵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缺乏鼓励引导其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致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只顾完成眼前的培训任务,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在促进就业和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

2.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据调查,培训专业设置与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据李渡工业园区部分企业用工需求预测表明,未来五年企业发展急需机械机电、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技能人才超过12000人。近两年来,仅有少数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开展过校企合作定向培训,未建立与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紧密联系的合作关系,对培训人员的就业需求和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重视不够。

3.职业培训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一是培训项目和任务的分解下达来着不同的管理部门;二是培训补贴差异大,形成学员攀比和矛盾;三是培训机构竞相争取培训项目、培训指标,纷纷到乡镇、街道联系招生并给予一定“生源组织费”,导致挂名培训,一人同时参加两次培训等现象发生。

4.对技能型人才培训使用重视不够。目前全社会尚未真正形成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尚未树立“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理念。在调查的9户重点企业中,李渡工业园区的4户企业(职工2845人)参加养老保险只有275人,占职工总数的9.6%;参加失业保险297人,参保率10.4%;参加工伤、生育保险1198人,参保率42.1%,参加医疗保险389人,参保率13.6%,参保比例普遍偏低。从9户企业上报的工资支付待遇看:普工月工资1616元,技术工月工资2125元,高级以上技工月工资2412元, 人员月工资2931元,管理人员待遇高于技术工人,更高于一线普工,难以调动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另外一些企业还存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待遇偏低的问题,因而导致企业虽然不断地招收职工,但又始终缺少职工的怪圈和留人难和留技工更难的尴尬境地。比如:入驻李渡工业园区的XX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前后招收员工多达14000余人,而人员相继流失近9000余人,流失的多出留下的一倍以上。

5.实训专业师资不足。目前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生产操作技艺的专业教师较为缺乏,实训教学中真正顶得起的“双师型”人才更少。

6.实训设备设施投入不足。全区职业培训有一定的实习场所,但投入较少,规模小而分散,绝大多数培训机构都缺乏理论与实习教学一体化的培训场所。

三、加强职业培训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规划。全区经济发展已确定培育医药食品、装备材料、天然气及化工、石油化纤、电子信息、能源6大支柱产业。因此要择优选择一批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点骨干基地进行打造。

2.加强职业培训统筹协调,搭建连接企业与培训实体的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招技工更难”等问题,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三大工业园区提供所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第9篇

一、以推动茂兰从“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打造“绿色轻工产业发展平台”为终极目标

茂兰是荔波老工业基地,曾经为荔波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煤炭产业调整,镇党委政府把“绿色轻工产业发展平台”作为瑶庆工业园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以系统规划园区基础设施为切入点,把特色农产品加工、方便食品加工、旅游产品、民族文化工艺品加工、农副产品物流以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低污染排放轻工业制造和新兴产业融入到园区建设规划中,通过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带动水平,着力加快茂兰从“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的步伐。

二、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园区

 (一)园区建设规划起点高。在园区建设中,镇党政

府坚持规划先行,投入20万元聘请贵州大学对瑶庆工业园发展规划进行规划编制,现已完成评审。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区划调整至今,我镇通过整合、引导各类资金2000万元直接投入到园区建设中。对园区道路、水网布局、电网规划、标准厂房和园区景观绿化等建设标准要求高,超前建设。已建成总面积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总投资800余万元5公里长、12米宽,25厘米厚度的园区主干道,水电线路改扩建5公里,在建厂房3000平方米,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园区大门及园区景观绿化进行规划设计,已栽种绿化树2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33盏,包含现代及工业元素的园区大门正在实施当中,企业文化墙已完成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各项服务日趋完善。

三、三个“坚持”推动园区产业发展

   (一)坚持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域旅游战略部署,我镇依托茂兰地处荔波南下“两广”陆路交通枢纽,荔波东部物流、旅游集散中转中心的区位优势,注重以旅(游)引工、以工助旅(游),始终站在生态环保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高度,在项目源头上,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污染项目入园,优先考虑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入园。目前,贵州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加工项目已投入生产,年产白厂丝150-200吨,年产值3500万元,解决当地就业150人;顺丰机制木炭厂年产机制木炭300吨,年产值约100万元;荔欧卫浴有限公司水龙头制造项目已投入试产;宏达门业钢木门加工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安装调试机器设备,预计6月底可建成投产;荔滋味食品有限公司果脯加工项目正在实施厂区建设;LED灯制品加工项目正在洽谈当中,园区产业架构初见雏形。

   (二)坚持高效和优质两大服务宗旨。镇党委政府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实行领导包保并配备服务小组,同时推行跟踪服务制、特派员制等制度,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实行标准化厂房三年免租,第三年后视其经营情况可回购或租金优惠的政策。同时,在整治企业经营环境、打击犯罪、协助处理矛盾纠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寻求监管和服务的结合点,尽其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如在荔欧卫浴水龙头制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向上协调县政府组织工业园区、发改、工信、环保、招商、金融等部门对企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为其协调贴息贷款20万元,帮助办理相关证照等;在返乡创业农民工投资的宏达门业钢木门加工项目建设中,为帮助其孵化发展,除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及完成三通一平和厂房建设外,还积极协调县林业局对其厂区进行绿化,有效地支持了企业入驻和孵化发展。

(三)坚持“产城互动、产业脱贫、要素聚集”三大

战略。

    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注重把园区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相互结合,在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始终把劳动力、资金等企业发展关键要素重点考虑,积极引导移民到园区就业,预计今年园区可新增就业岗位350个,确保移民人口“移得进、住得下、能致富”,通过产业带动和就业支撑茂兰城镇化发展。采取“三变”模式,将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到企业,按照项目资金投入比例进行分红,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贫困户的脱贫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目前,已有91万元的扶贫资金通过“三变”模式入股到贵州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年底可实现5%的股金分红,覆盖尧明村、立化村等5个村63户贫困户,覆盖200户贫困户的“特惠贷”入股绿宝石公司正在协商当中。通过实施一系列集聚要素举措,为入驻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坚定了客商留住的信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目前我镇投入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已达2000万元,按照垫资代建协议,现在急需支付部分工程款。因我镇目前同时实施集镇建设和园区建设,各种项目开支大,财力无法支撑,影响和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二)园区建设相关手续尚需完善。为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推动发展,园区建设采取了边施工、边设计、边申报的“三边”模式,相关的用地手续、环评及财政评审等未能及时跟上,影响了园区的建设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渠道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不懈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原则,加大对园区的宣传力度,以“外资”激活“内源”,争取年内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聚集发展。

(二)搞好项目跟踪服务。健全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加大项目实施督促力度,对意向性项目促跟踪落实,签订项目促落地开工,落地项目促工程进度,从项目引进到建设到投产运行,全程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提高开工率和达产率。

(三)加大园区建设融资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融资工作的灵活性,多渠道筹集和保障园区开发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县级以上部门从贴息贷款、无息贷款、财政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

第10篇

今年,我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统筹经济社会重大工作和全镇三个文明建设,主管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上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沿江沿海开发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之路,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或超序时,现将本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握一个主题

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高点定位,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今年,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困难面前没有退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和班子成员经常到村居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我镇的现状和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如城的科学发展之路,具体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发开放。抢抓沿江沿海开发机遇,加大园区建设和项目投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互动并进的都市型经济。二是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齐头并进,统筹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之路。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限制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断解放思想,高点定位,注重规划引领,破解制约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全镇上下围绕既定目标,始终突出加快发展,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各项工作在高平台上取得了新进展。全年目标任务进展喜人,截止11月30日,已完成财政总收入6.45亿元,一般预算3.81亿元;完成注册外资1.25亿美元,到帐外资1295万美元,完成市外民资7.2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4亿元,规模工业利润5.96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39.5亿元,工业用电量22360万千瓦时,新增装机容量39450千伏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辐射苏中的汽车城已开始建设,服务外包园区也取得突破,已有十多家软件公司正式入驻;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镇实验小学综合楼近日竣工,二号、三号教学楼和少年宫随后开工,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镇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促进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的小餐饮集中区已进入扫尾阶段,红星市场也已正式动工建设;年初确定的十件政府为民办实事推进良好,已全部高标准完成。

二、突出一条主线

始终突出“三化互动”这条主线,依托万顷良田工程,加快人口转移和要素集聚步伐,促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健康发展,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实现“三化”互动。

1.以万顷良田为突破口,为三化互动并进提供要素保障

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工程,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三化”互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保障,实现土地最大利用率。我镇“万顷良田”项目涉及凌青、沿河两村,需拆迁1439户,整理农村土地9642亩,11月初,我们响亮地提出“大干六十天,拆迁五百户”的目标。目前凌青项目区314户已全部评估结束,并开始拆迁。

2.以百亿企业培育为抓手,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围绕英田、九鼎和神马三家百亿企业培育大力度推动园区建设、项目投入,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标准打造园区,按照“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对园区规划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打造园区的硬、软环境,大力推进城西大桥、城西大道北延等工程建设,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切实加大项目投入,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力度。今年,已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九鼎风电项目一期1万平米厂房已竣工,二期fd2厂房已开始建设;神马三期厂房已封顶;英田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完成一条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铸造技改项目消失模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同时,发挥目标百亿企业龙头作用,引进与之配套的产业项目,打造汽车汽配产业园、风电和新材料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完善产业链。

3.以六城同创和城市拆迁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

围绕城市拆迁、六城同创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城乡环境明显提升。大力开展六城同创,以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强势推进老小区改造,改造老小区30个,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点面结合,狠抓专项整治,城区“八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明察暗访做出了突出贡献。狠抓城乡拆迁整理,不断强化“拆迁为零,一切为零”的理念,整合精干力量,严格考核奖惩、狠抓工作推进机制,强势推进拆迁整理,今年已完成拆迁整理3852户,拆迁面积76万平方米,优化了城乡存量土地配置,统一城乡规划,大力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4.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先后引进季园花木盆景研发基地、蓝田农家乐等农业项目43个,其中规模项目15个;以“三大合作”为载体,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累计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重点改造提升花木、草坪等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5.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5360亩。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指导,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就业空间,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三、带好一支队伍

坚持民主集中,奏响发展旋律,坚持用跨越发展的目标凝聚人,用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团结人,用和谐发展的要求带队伍。作为党委主要负责人,一直努力加强和改进镇党委的领导,注重协调上下左右,创新机制和载体,不断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1.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形成三套班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同时,注意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工业园区与生态园区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书记办公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研究重大问题,在党委决策过程中,始终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切实提高党委决策水平。实践表明,党委、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符合如城的实际,促进了如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对人大代表的领导,把人大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经常组织代表学法用法,提高履职能力;加强代表之家和村居人大代表联系点的建设,为联系选民构建新的平台;加强对代表建议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定期组织代表视察,促进政府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加快进程。同时10月份组织部分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更好地促进人大代表履行职责。

3.健全公平公开的用人机制,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于部选拔任用中,始终坚持以党性原则为标尺,坚持用机制选人、凭实绩用人,努力把各级干部的精力高度聚焦到真抓实干上来。年初,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部分基层班子进行了调整,极大的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镇形成了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4.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构筑代表评议新平台,今年4月和8月,组织人大代表对市国税一分局等8家单位进行评议,促进部门更好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干部教育模式,重点开办了作风建设培训班、村居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改变干部队伍中素质不高、执行力不足等不良倾向,造就了一支政治靠得住、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四、当好一个表率

第11篇

____年,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团结带领区财政局一班人和全区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使命,践行宗旨,解放思想,务实苦干,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区委和区人大决定决议,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一是严格执行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____大和____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创新监管手段,确保党的各项财政政策落实到位。二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预算法》,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和审核模式,运用e财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和审核了全区350个单位的部门预算,其中提交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单位增加到118个,预算编制更加公开透明。完善财供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和预算指标网络管理,全面落实“四压三停”和“四个零增长”政策,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各项重点支出需得到保障;严格执行《会计法》,积极开展以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和《会计法》执法检查,对全区1500多名财政财务人员分期进行了法律法规及业务技能培训,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继续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努力扩面增量,健全完善以公开招标为主体的政府采购模式,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开展《政府采购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

(二)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区xxxx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____9年财政预算决议,严格预算约束,按规定时间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二是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工作例会和代表视察活动,并按要求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财政工作;三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对今年承办的6件人大代表建议,做到逐件阅批,逐件落实承办人员,逐件明确办结时间,逐件督查督办,确保办结率、回复率、代表满意率三个“百分之百”,实事办成率70%以上。

(一)抓增收,在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上取得新成效。一是狠抓收入目标管理。组织拟定并通过区政府下发了《____市____区协税护税工作考核办法》和《关于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将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与单位运转经费和政府目标考核奖挂钩同步考核、超奖短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狠抓经济运行分析。通过对收入增长波动、政策性减收等情况的深入分析研究,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预警,动态掌握收入情况,建立完善财税收席会议制度,准确把握各个阶段、各个区域、各个税种的税收入库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确保年度财税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狠抓收入任务组织。通过开展对房地产市场、个人所得税、重点建设项目税收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减少税收跑、冒、滴、漏,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截止12月10日,全区税收收入完成864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61%,比上年同期增收2049万元,增长31.05%。严格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收办法,强化非税收入稽查,逗硬执行目标管理与收支同步考核,确保非税收入稳步增长。截止12月10日,全区非税收入完成20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67%,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抓创新,在支持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上实现新跨越。一是在重点项目建设投入上,围绕“推进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项目建设要求,整合各部门、各行业项目前期投入,全力争取上级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资金,区本级集中投入重点项目及前期工作专项经费559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在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上,把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的落实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责任,千方百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千方百计在第一时间落实中央、省灾后重建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千方百计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房产交易税费、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全年争取到位中央、省灾后恢复重建资金50870万元、扩大内需资金15348万元,重点推进住房、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产业、生态等七个方面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全面落实。

(三)抓服务,在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上取得新进展。一是以整合为手段,加大对“三农”

工作的投入。1-11月,全区支农投入达 20854万元,重点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全区整合项目资金31079万元,投入曾口国家级循环农业生态园区、清江特色产业园区、以马铃薯为主的恩阳果蔬产业园区等三大产业园区建设、上八庙—青木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以及全区22个重点扶贫新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以“一折通”为载体,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一折通”发放管理办法,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7671万元,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49万元,石油价格补贴250万元;落实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461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50万元;积极推进和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农民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以提高“三个效益”为核心,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围绕提高项目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精选项目,精心组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1.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平方公里,治理、续建、新建化成水库渠系31.8公里,组织实施产业化项目,新建小麦、面粉、挂面生产线各一条,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提高。(四)抓保障,在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得到新提高。一是以绩效工资改革和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为重点,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筹集资金1.46亿元,确保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按时发放到位;安排资金7628万元,认真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高(中)职学校国家助学资助政策,确保中小学校和高(中)职学校的正常运转;筹集资金 695万元,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全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二是以落实低收入人群保障标准为重点,全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让广大群众得实惠的要求,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五保户供养提标、城乡低保补助提标等政策,新农合医疗补助由上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00元,五保户供养补助由上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50元,将4.2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3.59万城市贫困人口纳入低保,1-11月兑现低保资金9011万元;通过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个人缴纳的“新农合”参合资金给予全额补助等措施,提高“新农合”参合率,1-11月兑现新农合医疗补助资金7898万元。同时,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三是以扩大扶持对象为重点,加大对就业再就业支持力度。积极筹措安排资金1490万元,在对“零就业”家庭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一对一”帮扶措施等基础上,重点采取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培训补贴等办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同时对困难企业采取岗位最低工资差额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四是以“两所一庭”建设为重点,加大公共安全投入。1-11月安排公共安全经费2671万元,其中本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89万元配套,支持公、检、法、司装备更新;通过国有资产调配,落实11个公安派出所和26个司法所房屋问题,支持基层“两所一庭”建设。五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科技、文化、体育、计生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认真落实科技和文化、体育投入政策,支持科普示范村组、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建设,支持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场地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贡献奖励制度,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安排资金40万元继续实施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五)抓深化,在推进财政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和审核模式,运用e财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和审核了全区350个单位的部门预算,其中提交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单位增加到118个,预算编制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

财供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和预算指标网络管理,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逗硬执行人代会批复的财政预算方案,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拨款,支出行为更加规范。全面落实“四压三停”和“四个零增长”政策,行政支出结构更趋合理。继续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面,逐步实现直接支付,积极推进财税库银联网建设,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资金运行监控更加有效。继续推进非税收入监管改革,实行“收支脱钩”和收支同步考核,非税收入管理更加规范。继续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完善采管分离,努力扩面增量,健全完善以公开招标为主体的政府采购模式,强化政府采购监管。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应对增值税转型改革,不断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认真做好燃油税费改革单位经费保障工作,确保燃油税费改革顺利实施。继续完善区乡财政体制,深化“乡财区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转变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六)抓监督,在财政管理上彰显新举措。一是创新财政专户管理模式。按照“规范、统一、高效、精简”和“上下对应”的原则,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专户实行专人、专账管理,统一开户、统一核算,形成分配、监督与核算相分离的监督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政府性债务监管。按照省政府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要求,完善地方性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今年计划安排5878万元专项用于偿还区乡政府性债务,其中已落实农村“普九”化债资金4678万元,使全区基本完成农村“普九”化债任务。三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对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坚持实行“三个一律”监管,一律纳入前置审计,一律先评审后决算、一律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1-11月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审核各类财政性投资工程项目383个,送审额76301万元,审定额67553万元,净审减8478万元,节约政府投资8478万元,平均审减率11.5%。四是强化专项资金监管。组织拟定了《____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经政府后实施,对于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资金审批、拨付使用、效益评价都做出了统一规范的界定,为整合资金使用、提高效益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五是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建立完善了《____区政府采购预算及资金管理办法》、《____区灾后重建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____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实施细则》、《____区政府采购活动违规处罚暂行办法》等6个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加强事前规范、事中参与、事后检查。1-11月共组织政府采购136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节约财政资金1282万元。

(七)抓素质,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体现新作为。狠抓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实现“三个增强”。一是科学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打造民本财政,促进科学发展”为实践主题,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抓收入、保增长结合起来,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抓收入、保增长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抓收入、保增长的成果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二是优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继续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认真落实“三问”实施办法、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推《工作日志》制度,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日常考核,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系统干部50余人参加省财干校举办的理论知识培训,干部职工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加强。开展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切实加大治本抓源头的反腐力度,重点推进以财政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的过程控制,建立健全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重要节点动态管理问效机制,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程管理和延伸监督,保障财政资金政策导向正确、执行有力、绩效明显。

(八)抓勤廉,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凝聚新力量。突出抓了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学习制度。完善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狠抓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人事安排、资金分配、政策出台等重要决策事项,我都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集体研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搞“一言堂”。注重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和友谊,放手支持各位班子成员的工作,和衷共济,团结共事,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和班子成员个人的作用。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关心全局、服从全局、相互支持,及时补台补位。三是勤政廉政制度。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及时传达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认真践行同志“四个亲自”要求,切实履行反腐倡廉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工及考核、贯彻落实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等工作,亲自听取情况汇报,主持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工作。经常同有关科室负责人交流思想,警钟常鸣,多次在职工大会上强调廉政问题,要求从拒绝请吃做起,廉洁自律,不以恶小而为之。做到凡是要求普通党员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普通党员群众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己没有不廉洁行为,财政局干部职工没有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