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62-01
一、初中的生物教学现状
初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知识层次以“知其然”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职业选择或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而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时可能还存在一些小学学习遗留下的生物学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所拥有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例证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生物学概念)例如,“鲸鱼是鱼”、“无花果无花而结果”“粪便是排泄物”等等错误的认识,这都需要教师明晰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来源,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纠正过来。
摆在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情况则是:初中生物只在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开设,那么学生即使在七、八年级生物学知识学得较好,但经过九年级生物课程空挡的阶段。再加上初中生物以结业考试作为衡量标准,在学生看来能及格就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是理解能力还不强,大部分学生短时间内想掌握知识就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之后的遗忘率显然很高。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再次接触系统化、理论化的生物知识时,若没有初中知识夯实的做铺垫,其中专业、深奥、陌生的词汇使他们徘徊在生物的大门之外不敢进入,这不仅加重了高中生物教师的负担,更加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负担。
二、为何生物学科如此重要却不够受学生重视
我们知道生物作为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人类社会联系紧密,与我们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不够受重视的原因有三:
1、在各科考试中生物学科所占分值并不高。
2、课堂教学时间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3、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视野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更应重视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水平,注重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和高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一下是笔者认为对初中生物教学可以改进的几点:
三、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上可改进的几个方面
初中阶段就要有意识的系统化的从培养兴趣和能力、知识体系、课堂活动、实验操作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能力。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同时也通过利用生物学知识来改造自然界。生物在众多学科之中,趣味性及实用性极高。但学生在课堂上却容易走神、睡觉或者做作业的原因就是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从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还不如写写作业来得有用。这里的趣味性并不仅仅指语言上的幽默,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点本身进行二次加工再用于教学。例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在初高中都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却差异很大。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将抽象的染色体、基因等概念具体化,这里教师就可利用铁丝、耳机线等模型,增加课堂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这么有趣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呢?
2、注重核心概念教学,有意识与学生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汇总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这些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中理解抽提出这些核心概念。例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个单元中,教学目标设定为“能指认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说出各种部分的名称”和“理解植物由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显然后者强调植物的每一个部位由于其结构不同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是学生的认知不是只停留于表面的事实性知识,而更深入挖掘生物学现象的本质。核心概念重于理解而非背诵,建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所学到的知识不是单独、分散的,是相互紧密联系,更有利于长久记忆。
3、注意联系人物史、生物史进行教学
例如,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时,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就可以侧重讲解。学生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本身,了解科学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同样重要。而且该阶段学生喜欢听故事,既要讲达尔文的成长,也要说出进化论的成长。一个理论的诞生,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达尔文自身的严谨及前辈们、同伴们的帮助必不可少,这给学生在精神上的鼓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可以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和学习知识本身的主动性。
4、结合高中教材,多设置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吸收是超过我们想象的,初中生物教师应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层次,适当增加课外知识扩充。
总之,初中生物学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要修正小学学习中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又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虽然有许多问题摆在眼前,但初中生物教师要及时了解高中生物学要求,跟进最新的生物学发展,提高自我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多了解、多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摘 要】 生物课堂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语、数、外三大主科,生物教学的课时时间显得更为珍贵,如何在相对较短的课时范围内,把生物课堂的效率提升到一个至高点,是我们生物老师的重要工作。在文章中我们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研究当前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当前生物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根据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在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找出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课堂效率;措施;教学方法
引言:生物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种实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实验可以让初中生更加明确了解生物知识,并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利用传统教学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针对生物课堂有更大的不利之处,多数学生都会绝对生物课堂没有意义,加之语、数、外三门主科的高分值,生物就会更加被边缘化。为此,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生物教学方法,把有限的教学时间变成无限的学习兴趣,让生物课堂走的更为顺利。
一、当前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分析
在我们研究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对当前生物课堂的现状做简单的分析。总结出当前的现状,作为找出问题的基础,有利于我们更加确切地解决生物教学问题。
1.生物课程在初中生心目中地位现状
生物在初中各科目中间,分值与理、化、地、政治一致,没有语、数、外占据的分值高,加上福建省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现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生物当做自己升学的基石。在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占用上,语、数、外会明显蚕食生物课程的学习时间。特别是在课余时间的学习上,生物更加的边缘化。
2.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状
由于初中生物在总体初中科目中的地位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生物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老师会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理解学生传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像语数外三门主科的作业量。在教学成绩方面,并没有语数外的竞争程度高,导致生物老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生物科目的教学改革来的更加不顺利。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照理论讲解,并没有将生物实验一并抓起来。师生角色依旧是师讲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生物探索。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在整体初中学习科目中的被边缘化,就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物学科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列出来一些生物科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正确找出建议措施做铺垫。
1.师生互动能力差
在我们生物教学课堂中,很少遇到师生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氛围缺乏活跃度。这也是由于生物知识不能纯理论教学有很大关系。师生的互动力度,是教学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指示标。
2.生物课堂缺乏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理论指示的背后必然存在现实可行性的实例或者事物,其实她要比其他科目来的更加真实。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定理和公式我们不能透彻的理解,只会掌握用途,但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细节。这点就是生物科学的实践因素。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生物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这种实践能力。
3.初中生物课堂与生物实验脱节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生物实验让我们得以验证生物理论。由于我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生物的实验设备在各个地区或者学校参差不齐,有很多中学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生物实验室,很多学校即使拥有这些硬件实验设施,也几乎是存在于睡眠状态。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想脱节严重,这也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三、多维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措施建议
通过我们分析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初中生物课堂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小,课下时间缺乏保障。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想办法把有限的生物课时时间充分的有效利用,提升初中生针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养成生物思维的习惯。
1.转换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性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2.教学过程开放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按照老师的思维习惯进行,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法中,要尽力减少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引导学生的角度去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思考学到的生物知识。
3.激发学生的生物习惯思维,让生物思维融入学习生活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进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直觉思维的性质的“心血来潮”进发的灵感,它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在相互议论的启迪下进发出来的,它是一利,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起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有所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邢妍,尹康平.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题记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任初中生物课教学整整28年。我心中始终牢记一位老生物教研员于泽明老师的一句话:“学科无好坏之分,主次之分,我听过你几次生物课,很有创意和个人特点,不要改‘科’,坚持下去。”就是这句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历经几多的挑战与辛酸,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与喜悦。
一、潜心教学——做一名行者
自198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担任生物教学工作,多年一线任教的经历告诉我,教学不仅需要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上世纪80年代,教师是很清贫的。在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日子里,教师的工资少得可怜。但我还是在生活上处处俭省,挤出不多的几块钱,到书店买资料,买教案,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为了开阔眼界,我长期坚持订阅《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习报》等专业性报纸和杂志,阅读《21世纪教师的科学素养》《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专著。同时广泛涉猎各种教育理论:《走进新课程》《名师访谈录》《教师专业成长》……不仅具备了扎实的生物学科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而且具备了较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被领导和同事戏称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衣带渐开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8年中,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换,我始终把自己的人生坐标放在课堂上。在每学期的各种比赛、评估中,我所任教的学科成绩都遥遥领先。1992年以前,我所教的初三生理卫生学科中考成绩居全县前列,曾创学校中考学科成绩全县历史最高分的记录。1993年河北省中考取消了生物学科,受当时“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生物被划分为“副科”。许多生物教师纷纷“改科”,好心的领导、朋友都劝我改教初中物理或化学等中考学科……但我抛开了名利之念头,毅然决定任教全校生物学科,甘愿辛苦。
为了教好生物,我在冷静思考后,开始尝试生物课的课堂改革,探索具有自己风格的教改之路。一是将生物课堂教学与生物活动课有机结合,营造学生主体活动氛围。我成立了生物标本制作小组、生物学具制作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皮肤纹测定、血型测定、血压测定、叶子书签制作、海淡水鱼类标本制作、昆虫标本制作、植物标本制作、科技小实验等实践活动。我用废罐头瓶或废玻璃黏合制成动物标本瓶、用废纸盒糊成昆虫标本盒、用衬衫盒作植物标本的台纸,精心制作了500多件标本,学具制作了20余件。其中《长骨解剖剪贴图的制作》、《昆虫小飞轮的制作》分别在《河北实验与仪器》、《中学生课程辅导》杂志发表。《鱼血液循环图》等4件作品获唐山市学具制作一、二等奖。科技小论文《红虫培养》、《壶状臂尾轮虫的培养》、《海水污染与对虾养殖动态分析》等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小论文二、三等奖。“我要学生物”在学校蔚然成风,“生物标本”也成了学校的一个亮点。二是将课堂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我将“课改”中的点滴体会、肤浅做法、实验创新写成文章与广大同仁商榷交流,先后在《中学生物教学》、《河北实验与仪器》、《校本行动》、《中学课程辅导》、《终身培训与研究》、《文苑教育与教学》、《科教博览》、《教育与教学》、《科教文摘》、《城乡教师》、《教学交流》、《科学信息报》、《学习方法报》等杂志上发表20多篇论文,参与编写了《初中生物备课方略》、《目标导学与测评》等著作。除了上好课,我非常重视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用教学带科研。搞好科研,重在信心,贵在“潜心”,难在坚持。多年来,我习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我主持的2项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重点课题,参与的1项市级重点课题已顺利结题。现在又主持立项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立项课题3项。
28年勤耕不辍的生物教学生涯,为我带来了一系列的肯定和赞誉——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生物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丰南区首批名师,2010年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
二、醉心课改——做一名研者
“半亩方塘,能透亮一颗红心;三尺讲台,可演绎万千风采。无悔的青春将化作执著前行的动力”。长期以来,我坚持在教中研,研中教,教与研相结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观念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上,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在教学方法上,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创造机会、让学生“讲”;提炼要点、让学生“议”;问题升华、让学生“思”;探究知识、让学生“做”;发展潜能、让学生“创”;即“讲”、“议”、“思”、“做”、“创”五字生物活动课模式。1995年尝试进行“创设主体性生物活动课途径”的课题研究,课题成果获河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8年,我开始向全区推广“生物模式+活动课”的创新课堂形式;2000年设计主持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种子的成分》一节作为区级示范课向全区生物教师展示,生物课堂成为学生欢迎的课堂;2001年9月《血液成分》一课获唐山市生物教学比赛二等奖;2002年我讲的《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获唐山市优质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998年—2006年举行了数次区级展示活动,曾获市、区级优质课10节,《种子萌发的实验改进》在2005年获河北省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我讲的《肺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一课2010年获河北省优质课一等奖。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77-02
一、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加强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生物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利用生物教学这一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学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落实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一)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优势
生物教学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生物学科具有开放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等特点,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其次,生物学研究目的之一是保障人体健康,现行生物教材的许多章节与健康相关联,可渗透健康教育各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还与生物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健康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教材中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健康教育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有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保健的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等。本文以初中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为例,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1.课堂讨论法。结合生物教材内容,采用课堂讨论法,有效地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课堂讨论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健康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讨论如何与异往这一问题,让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勉励,用更积极的思想和学习劲头克服青春期的心理波澜,用更乐观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去与异往。
2.课堂讲解法。课堂讲解法是开展健康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整个中学生物学的健康教育中。如通过遗传、变异、生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过程等。同时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季节特点等,如每年春天是细菌病毒快速的季节,流行性感冒呈大流行趋势,可提前介绍有关感冒的预防保健知识。
3.引导阅读法。教师配合课堂讲解内容,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科普读物,如,当讲授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时,可给学生提供以下书籍:《男孩日记》、《青春期女性健与美》、《青春期性发育30讲》。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浏览“青少年健康网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当然除了以上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渗透健康方法外,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小报等进行宣传,开辟健康知识专栏;也可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如性生理卫生讲座。
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新理念渗透健康教育,同时不拘泥于单科教学,能够发现并利用学科优势,把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但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只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该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这值得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琴.高中生物课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04).
[2]徐启发.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杂志,1998,(04).
[3]郭进.中学生物教学中性健康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能力;创造力
一、引言
当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应有所创新,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生物课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生物技术的研发作为新兴的科技行业。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就要重视对学生该学科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的学习仅仅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探索,要将实验能力与创造力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与创造力,也就能够开拓知识视野和将来从事科研事业的方向。比如,有的学生未来有可能从事医学研究、植物以及动物研究,这些都离不开较强的生物实验能力与创造力。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与创造力培养不足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需要转变。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难以将生物知识、实验知识与技能与其他相关知识,如物理、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热情,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创造力与探究能力。初中生物实验就出现了实验知识点与生物课教学知识点的偏离,学生从事生物实验就显得程序化,不能深入生物实验的实际,难以出现良好的实验创造力。
(2)忽视了师生的教学合作与学生的个体创造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师生的交流,要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的单方向传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造力的潜能,这样就阻碍了师生的合作交流,抑制了学生实验创造力的发挥。生物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生物知识的记忆,也需要通过学生的创造力来展现出对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与实验中的能力培养,不能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应给予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否则就不能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由于初中生原有的生物实验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引导,但是,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物认知能力,就难以将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个体经验进行结合,不能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与实验能力。还有的教师忽视了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进行转化,不能实现学生的个体实验操作能力与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这样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保持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1.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初中生物教师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与个体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在教学 “细胞”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从接触的食品着手,更好地了解细胞的构成,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
2.初中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生活进行紧密结合
初中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类比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社会生活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例如,在教学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让学生能够对生物实验有一定的认知。
3.生物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造力,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外拓展实验活动。这样就能够开阔学生的生物实验视野,增加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动手操作机会与观察分析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进行不断巩固,从而让初中生自觉地进行生物实验的调查、观察、设计以及制作操作等活动。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生物实验创造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课外拓展实验的合作平台。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改进实验教学
生物教师要对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模拟验证血型和自测血型实验” 中,学生应查阅资料,了解血型与健康、 血型与性格具有关系。教师要对初中生的生物实验规范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能够按照实验要求科学规范地进行操作,掌握好实验操作步骤,例如,“制作临时装片” 实验步骤用 “擦、 滴、 取、 盖、 染、 吸” 六个字归纳, 便于学生巩固操作的要领。对于初中生的课内生物实验与课外拓展实验教学活动,教师要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规范给予教学评价,指出学生实验操作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改进实验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分析生物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自己动手设计生物实验,将获得的实验结果转化为论文成果,从而使初中生的生物实验变得规范化,培养初中生严谨的科学实验能力。
四、结论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得出初中生物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采取系统化、知识化与技能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验能力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初中生物教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情境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初中生物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参与活动,展现学生的个体风采,让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知识的成就感。初中生物教学课堂还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实验能力与创造力。这样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 琦.初中生物课外拓展实验的设计和开展[J].教学与管理,2014(28).
[2]贾正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成功(教育),2013(03).
[3]钟方文.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
[4]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生态德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的污染已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已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怎样唤起人们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科的内容性质决定了生物学科教育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建立正确的环境观,从而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自觉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而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寓德于教呢?
生态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它教导人们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生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为此,我经过一些教育实践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相关章节,渗透生态德育
初中生物课本中还有许多章节并不是直接涉及环境保护的,这就需要教师将原有的教材内容拓展延伸联系到与环保相关的知识上来。
例如:教师在讲光合作用及其意义时,可以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拓展延伸,跟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扩大绿化面积等环保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强调学生要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又如在七年级生物的《致同学们》提到了人类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时可告诉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物学发挥作用。在讲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时,可以发动学生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如往河流中排放过多的污水和垃圾会使河水发臭,鱼虾死亡等严重后果;过度砍伐树木会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等。
尤其是七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八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章节要充分利用,全面渗透生态观念,使生态德育进一步升华。
二、引用破坏生态平衡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由自然的奴隶逐步变成了自然的征服者。高度发达的物质进步和人类至上理念,使得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遭受破坏。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检点自己的行为后果。
就我国来看,破坏生态环境例子有很多。如母亲河黄河,河道萎缩,断流加剧,原因就是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提高,面积不断扩大,表明陆上及海上入海排污在逐年增加,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沙尘暴日益严重,根源在于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
就全球范围来看,例子有:气候变暖、水和耕地等资源减少、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和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大气和水体污染等。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环保习惯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认同:“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如:不浪费用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洗手时要顺手关水龙头 ;人走了要随手关灯;洗衣服时要选用无磷洗衣粉;购物少用塑料袋,用购物袋 ;吃饭的时候 ,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 ;学会垃圾分类 ,回收再利用资源,如废塑料瓶、废铝罐、含水银废电池、废纸等;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等。
还可以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即倡导学生适度消费、节俭生活,反对一切挥霍性、浮华性、铺张性的消费行为。通过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方式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创建绿色班级、绿色年级和绿色学校,并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1、组织学生进行小调查。如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中或所在小区里生物的种类,既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身边的生物,从而发现大自然之美。
2、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向学生介绍一些较好的生物网站,来宣传生物科普知识;还可在BBS上设立一个讨论组,组织学生对某个专题知识展开讨论,如在完成了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后,开设了主题为“动物与人的关系”的帖子,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参与积极,讨论热烈。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3、展示学生科技成果。如:我们在组织了生物小论文比赛,即将自己生活中对生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观察日记,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等形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辩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小结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德育功能,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德育资源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 ,逐步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与责任感,。这一切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 ,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环保道德,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相信经过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课堂、课外资源,不断地探索生态德育的渗透方法,一定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郭力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31-1
21世纪,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实验作为支撑的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才的素质是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生物课程担负着培养这样人才的重任。然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墨守成规,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怎样的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实验教学发挥正常的功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首先,要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好的认识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教学低效的状况。比如说有的教师视学生为容器,强行灌输,仅从自己的对教材的理解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吸收。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也并没有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素质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对教学的有效性需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益的需要;2.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对中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实验是中学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活动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生物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需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才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尊重实验结果的客观事实和完成实验作业,不怕困难和失败,使学生逐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生物学实验是形象和直观的,学生通过实验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生物微观世界,看到了平时见不到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学生实验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实验中的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可以看出有效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阶段的教学状况并不良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1.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烈,实验过程和结果都由教师规定和示范,学生只是被动模仿接受;3.教学过程中侧重考试内容的教授,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从学生学的情况来看:1.为数众多的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缺少足够的兴趣;2.课堂学习过程仍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3.学生实验过程按部就班,缺少思考,动手及动脑环节脱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何充分挖掘并展现生物学科自身的魅力,在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进行实验课之前要做到预习实验;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有预估能力,对出现与书上结论不一样时要有分析能力。有些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强,其他学生就把所有实验过程都给他做,自己只是观看,这样很不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老师也要做到主导合适,不能过度。
2.保证教师教育水平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实验课程地位不高,一些生物老师不专业或者一个老师兼带很多班级,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我认为需要聘请专业老师来教学,且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是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教学有效性提高。
3.配备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及充足的实验材料
与其他很多“主科”课程相比,生物实验课程往往被“走过场”。随意删减课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实验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再加上实验器材、材料等常常不足,严重影响教学的正常和有效进行。呼吁学校重视生物实验课程,配备足够的实验仪器及材料等,保证大多数学生可以动手实验,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夏临华.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8).
[2]余丹.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教师工作是繁忙的,琐碎的,必须是更细致、而又深入的。在2008学年度,我承担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七年级生物、劳技学科的教学工作,还担任研究性学习学科的研究工作。针对七年级的教学特点我认真对待,在此过程中,在七年级全体教师的帮助协作下,我从适应繁忙、跟上工作节奏、乃至学习从繁忙琐碎的泥潭中跳出来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勿庸置疑是汗水与泪水换来的。回头看自己缓慢成长的经历,心中百般滋味;而每当看到年轻教师和学生们的点滴进步又觉得无限安慰、感动,而且更感任重。以下是本人对08学年度工作的总结: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方面
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切。服从并做好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工作积极主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作为从事义务教育多年的老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确定义务教育发展方向,不断学习,不人云亦云,寻方向,找出路,也不断提醒、鞭策着自己,不管付出辛苦,都不能使义务教育教学工作误入歧途。
二、专业化水平能力方面: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实验技能仍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为了全面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面对的确是活生生的学生与活生生的教材,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的现状,我感觉如盲人在摸索,摸到什么就是什么。后来从校本理论学习、和一些教育著作、教育教学杂志上,获得了比从前翻阅书籍时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找到了支持与鼓励。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今年本人,承担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七年级生物、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组织科技活动小组的教学活动,还担任研究性学习学科的研究工作。工作量大。备课量大,任务繁重,年近半百的我每周还有3个晚自习,其中的劳累自不必多言。准备实验消耗脑力和体力,实验课上和科技活动实践指导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劳累和辛苦,每天要转换角色,转换思路,每天上不同的课,做不同的工作,接触不同的人,锻炼了我心里的调试能力,而且使自己更快的再次熟悉教材,知识量也飞速增加,并融会贯通.这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跨头的独特经历的感受是:痛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这一学期,我们除了圆满完成教学工作,还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实验考试任务.记得今年6月,初中实验考查,为了取得鲜活材料,避免阳光暴晒,影响实验效果,我起早贪黑去寻找,爱人曾经抱怨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干别人看不到的活,.纯属傻瓜!7月骄阳似火,我不顾酷暑,不顾风雨,并且设法准备取得实验材料.,路边的雨水曾冲刷过我的汗水。在教学中,本人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通过教育,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拥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能够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睿智和有财富的人!本人深切的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本人一直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心里的重头戏,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都会欢欣鼓舞。我们的七年级科技活动利用每周三的7、8节组织学生完成了燕山中学校园内植被、北外环西段、西外环北段人工植被的调查,完成雾灵山西南面人工资被和天然植被的考察,初步进行雾灵山山前南侧冲击平原植被种类的调查,认识了菌类植物,采集了小叶红波的果实,学会了探究学习。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同徐成林、李国栋结为“师徒对子”互相听课,促进两位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为了配合领导和老师的工作,遇到同事有事,生病等事情,我都会主动的迎接领导派来的新的教学任务。
今年,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初中推广以小组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欣喜地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自己只做导演。因为课堂改革,组织科技活动课,从科技活动内容,,从修改到上课,细节的处理,时间的安排,我都会和七年级的领导、教师,活动小组的学生商量,让我感觉不是我一人在开课,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我在此感谢每一位给我无私帮助的人!
三、遵守纪律、考勤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在业务进修和工作成绩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值日、升旗礼,做到五必到。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尊领敬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尽量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由于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工作。本人2008年7月生物双优课评选获得县级三等奖,08年做好了初中科技教学工作,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初高中生物考查考试工作,还做好了上级文明学生大检查,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大检查,督导评估大检查,学校办学水平大检查的各项工作,为我校争了光,08年11月受到校领导的好评,08年12月接受上级的指示,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做好了初中义务教育生物原有教学设备和紧缺设备的增补预算。08年3月辅导的科技大赛有一名同学获得市级一等奖,撰写的论文《科学素养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08年3月获得市级三等奖,08年4月获得全国一等奖,7月又被天津市教育学会认定为市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08年撰写的论文《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县级一等奖,论文《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回顾和展望》获得县级三等奖,08年6月至今承担了骨干教师课题《中学研究性学习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06年—09年承担着《个性、特长生的培养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课题的研究与结题工作。08年4月接受县教研室的指示,做好了七年级课堂练习的编写工作,并成为编委,以后又接受教研室的指示,出了初中生物学业检查试题。在博客上发表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等文章70多篇,拓展了燕山中学的知名度。今后本人要努力研究.多方学习,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1999年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19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19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9)。
7。《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19年第15期。
论文摘要: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结合导入的类型,对苏教版必修一模块的多个内容进行了导入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导入、讲授、组织、结束等过程,能否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导入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导入的概念及作用
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环节,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集中精力;导入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导入可以起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作用;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导入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
2.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原有知识导入:以复习、提问和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
4.实验导入:通过教师演示已知实验,向未知实验过渡,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
5.直观导入:采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图表等。
6.设疑导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7.事例导入:用学生熟悉或关心的事例进行导入。
8.悬念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难题。
9.故事导入:利用生物学科中发现史和科学史中的故事。
三、内容举例与导入分析
内容选自苏教版必修一模块。
例一: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本节内容是必修一模块的第一节内容,对学生今后的生物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内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中以及生活中已经熟悉了一些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癌症、艾滋病、肺结核等,本节导入可采用经验导入类型。如:同学们,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你们听说过癌症吗?(可让几个同学回答)回答结束后紧接着介绍教材中提供的两个事实,并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能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中。
例二: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包括: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等。对于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细胞、分子和原子都属于微观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可采用直观导入类型。上课前,教师准备一些分子、原子模型带到课堂上。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有二百多万种,然而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却基本相似,今天我们结合模型来共同学习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模型能对学生的视觉起直接作用,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上面来。同时为了加深记忆,可让几个同学用模型演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微观和宏观的事物,我们不容易观察,用模型来学习则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三: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包括: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等。在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中,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的故事是导入的最好素材,属于故事导入类型。故事能激起学生兴趣,同时,科学家的经历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四: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物质如何进出细胞主要取决于细胞膜的结构,可采用原有知识导入类型。如:同学们,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环境之间的屏障,它能保障细胞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废物的排出和细胞内离子浓度的调节,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来回顾一下细胞膜的结构,同时请大家思考组成细胞膜结构的各部分对于物质进出细胞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样,既回忆、强化了学过的知识,又带着问题进入了新内容的学习。
例五:第五章第一节(细胞增殖)。包括: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初中阶段,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接触,可采用设疑导入结合的形式。如:同学们,对于多细胞而言,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基础,在初中生物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细胞分裂的知识,那么,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的内容。学生对于细胞分裂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细胞发生的变化认识较浅,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在新课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生物教师要深挖资源,认真设计导入,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教无定法,教有规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积累经验,结合实际,真正把导入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骆豆豆.导入——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j].中学生物教学,2010(5),21.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With meticulous care design living creature teaching exalt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Liu Li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willing to explore, diligent hands,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many students,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be fully developed.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but also affects the students lat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 So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icient teaching, each of our biology teacher must carefully exploring the problem.
【Key words】Improve;The classroom teaching;Efficiency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教学,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我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1.吃透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呢?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让学生乐于接受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中的第三节。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也比较感兴趣。因此,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营养观念,再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构建合理营养的知识及观念框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2.收集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展示2004年4月,“毒奶粉引发大头娃娃”事件的视频资料,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对自己角色的不同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截然不同。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3.1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学、主动学。生物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
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学习中,结合教材插图,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现象,说出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然后展示“平衡膳食宝塔”,通过师生、生生的共同探讨,使学生明确究竟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合理营养。最后鼓励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合理营养知识,为亲人献爱心,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这一活动体现了生物学来自生活,指导生活的学科特点,更重要的是在为亲人设计食谱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关爱身边亲人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参与课堂教学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和活动程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流程,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可以采用“活化应用”模式,其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感悟生活—感受新知共同探讨—运用新知动手设计—作品展示互相交流。此模式以知识巩固为基础,侧重能力发展,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优化反馈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反馈练习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交叉点,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最常用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后自我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了解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反馈练习的设计应贴近教材尊重学生、切合实际适当重组、层层深入及时反馈。
总之,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师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生物教学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也满足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
[2] 《精心设计教学 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刘灵,初中生物新课改优秀论文2009年6月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着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分
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见表1。
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无论是每一次考试,还是8次考试,实验班生物学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就每一次考试来说,只有在7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b班的平均分依次是77.77分和76.05分,均超过实验B班的平均分(75.38分),但总平均分实验班为80.10分,而对照班总平均分为76.40分。这可能是实验初期,实验班中不同的班级学生适应“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所需要时间存在长短的差异。其他考试(7年级上学期期末、7年级下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下学期期中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是3个实验班的生物学平均分高过对照班各班的平均分。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高达79.73分,效值比对照班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5.674>t0.01=2.807,以下检验可信度均为99%),两者差异极显着(P
3.2 优秀率
优秀率是衡量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中,A班、B班和C班8次考试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77.75%、51.75%和41.67%;而对照班中,a班、b班和c班的平均优秀率则依次为41.78%、45.96%和39.71%。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对照班的平均优秀率高过实验班个别班,但总体上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要高,8次平均如此,每一次考试的优秀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不仅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班级使用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存在差异,而且也反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和学习自觉性较高,受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比一般学生要低。从整体上分析,实验班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比对照班高出14.57%,效率增加了34.30%,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3.460,虽然小于平均分的|t|值(5.674),但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优秀率的差异依然极显着(P
3.3 及格率
及格率是衡量某群体学生生物学学习成绩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在8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及格率(85.71%)超过实验班C班(84.38%),其他7次考试中实验班各班的及格率均超过对照班各班,这和平均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8次考试的平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A班、B班和C班分别为99.0%、88.23%和85.98%,对照班a班、b班和c班则依次为81.40%、79.85%和77.99%,这说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及格率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班各班的平均及格率均高过对照班各班。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为91.07%,对照班的是79.75%,所以,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班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6.729,同时高于总平均分和总平均及格率的|t|值,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及格率的差异极显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