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慢性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
【中国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22-01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品价格控制,制定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
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3种: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收益分析。
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三种常见慢性病简介: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上升,成为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1年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27.2%。全国每3个家庭或11人中有一人患高血压,总数达1.3亿人。而在高血压患者中,2001年知晓率44.7%,治疗率28.2%,控制率8.1%。高血压患者必须终生服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如何选择疗效好又经济且患者能长期服用的医保药物很重要。我们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5种常用药物高血压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患者如何使用最合理的费用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供参考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年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已普遍增高。高胆固醇平均患病率超过30%,在部分人群中接近50%。同时,超重,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的高TG和低HDL-C患病率也有增高趋势。我们选择三种常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患者选择最佳降降胆固醇方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以上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2002年为4.5%,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5000万人,约占全世界患者总数四分之一,而且还以每年120万人的数目递增。糖尿病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总体健康程度已跃居非传染疾病的第三位,我国每年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费用已达164.51亿元,已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选择最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四种药物,选择最佳降血糖药物。
1资料与方法:
我们选择我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组305人,糖尿病组130人,高胆固醇血症组125人,各项基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方案中药物成本均以当前药品零售价格计算。
根据各人用药习惯随机分成各药物组,定期采集治疗数据,观察期结束后分析数据。
1.1 入选标准:高血压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的诊断标准,年龄35~84岁。入选条件:舒张压(DBP)≥12.0kPa和(或)收缩压(SBP)≥18.6kPa,以下情况除外,症状性高血压,心、肝、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以及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过敏者。糖尿病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年龄36-71岁,空腹血糖7.0-13.0 mmol/L;单纯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一月以上,未使用胰岛素治疗。
高胆固醇血症根据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胆固醇(TC)>5.2mmol/L者入选。排除标准:排外家族性高脂血症、内分泌代谢失调及慢性肝、肾疾病。
1.2观察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测量,应用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取坐位右肱动脉血压,用药前3日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作为用药前血压。服药后每2周测血压1次,总疗程6周,在第4、6周分别测2次血压,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后的血压值。同时随访观察不良反应。显效:舒张压下降≥1.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7kPa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1.3kPa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2.5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于服药前,服药8周后查TC,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同时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合并症及治疗效果。(1)显效:,TC下降≥20%(2)有效:TC下降≥10%,
糖尿病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于服药前,服药8周后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静脉空腹血糖(FPG),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同时随访观察不良反应。(1)显效FPG4.4-6.1,HbA1c7.0,HbA1c>7.5。
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
1.3结果和分析:
(1)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组
糖尿病组
(2) 结果分析:高血压组5种治疗方案降压疗效相近,成本伲福达组明显低于其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伲福达为最佳高血压治疗药物。
高胆固醇血症组三种药物降胆固醇疗效相近,成本最低的是舒降之组,不良反应最低的也是舒降之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舒降之为最佳降胆固醇药物。
糖尿病组E/C最低的是君力达,而疗效同其他品种相当,没有显著差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 君力达为最佳降血糖药物。
2.讨论
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节省开支,在临床上药物治疗过程中拟定出合理成本效果处方,为治疗和合理用药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治疗时应把安全、有效、经济融为一体,既考虑治疗效果和费用支出,也考虑社会与个人付出代价。这样使得患者在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承受较小的经济负担,使治疗费用最合理,药品得到合理使用,也减少部分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三种慢性病均需要终生服药,有的患者同时有多种慢性病,所以选择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控制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灵,张婉婷.4种用药方案治疗II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753-75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1lunwennet1net)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五)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有所改变,不会纯粹是医疗服务的供方市场,尤其是药品服务,越来越多的病人将会自己到医药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病人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药品的价格、效果和成本效果。
摘要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本文对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作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药品费用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五)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有所改变,不会纯粹是医疗服务的供方市场,尤其是药品服务,越来越多的病人将会自己到医药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病人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药品的价格、效果和成本效果。
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可从多方面来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上涨,在我国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给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其还不了解,知之甚少,国家在制订《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没有完全考虑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特性。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并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国家一样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纳入有关的规定中,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查仲玲1药物利用研究1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2:112.
一、专业范围从统计学专业扩大到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
随着对《经济分析与SAS》课程认识的加深,以及《经济分析与SAS》在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校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从2004年开始也开始开设该门课程。在授课中,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要,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要求相对较低,课时也相对较少(48学时);对统计学没有降低要求,课时仍然为56学时。另外,统计学专业在《多元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等相关课程中还有相应课时保证该专业学生能够更多地掌握SAS软件及其应用。2001年,本课程率先在我校统计学专业中开设。鉴于该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性,2004年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也相继开设了该门课程。继2003年在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多元统计分析与SAS》课程之后,该课程逐渐向其他相关研究生专业推广。目前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都开设了该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分析与SAS》由最初的SAS学习到后来的研究生课堂教学,发展日臻完善,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SAS软件本身面临的挑战。SAS功能强大而且可以实现自由编程,备受高级用户的青睐,但同时它带来的问题是一般用户难以掌握。在平时我们安排学生上机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SAS程序不太容易写,很容易出错,哪怕在程序中出现一个小小的错误,找到并改正这个错误比较困难。SAS数据管理也是非常强大的,例如可以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管理,但学习掌握它却需要很长时间。SAS软件能够从事回归分析、生存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聚类分析等各种统计分析,但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有序和多元logistic回归以及稳健方法等内容难以实现和掌握。在所有的统计软件中,SAS有最强大的绘图工具,SAS/Graph模块专为绘图设计,但图形制作主要使用程序语言,不易掌握,并且绘出的图形没有其他软件如STATA绘出的美观。二是SAS软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这一问题可能更为重要,限制了一些使用SAS软件从事经济分析的专业范围。在我校,虽然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均开设了《经济分析与SAS》这门课,但由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专业特点原因,SAS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经济学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而金融学专业研究则集中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这使得计量回归分析成为了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仅为SAS软件中的STAT和ETS模块,其从事计量回归分析的专业化程度远没有Stata、Eviews等计量软件表现卓越。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浏览一下AER、JPE等国际顶尖期刊,无论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还是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Stata软件使用率极高。Stata软件是国际主流计量软件,在计量分析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远高于SAS软件。因此,对于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经济分析与SAS》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SAS软件具有比较优势的数据整理、数据挖掘和高级统计分析等方面。然而,目前的教学大纲内容仅是基本的数据处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离理想的课程内容设置还存在差距。
(二)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经济分析与SAS》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三点改革思路:一是强化学生SAS基本编程能力的训练。SAS学习的最初困难在于其编程,但SAS处理数据的高度灵活性也在于其编程。因此,学好SAS必须先要掌握SAS的基本编程。我们一开始学习SAS编程时感到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垂头丧气,只要坚持学习下去,能够熟练掌握SAS基本编程,接下来它将为我们随心所欲处理统计数据带来便捷。二是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理论水平。除了统计学专业以外,我校开设《经济分析与SAS》这门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得很少。在各自的教学培养计划中,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仅开设了《统计学原理》这门课,而这门课仅仅涉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描述性统计,对于高级统计学理论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应分析以及层次分析法等并没有涉及。三是突出SAS软件在不同专业领域运用时的针对性。对于非统计学专业,SAS教学应该强调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统计数据整理涉及SAS编程,统计数据分析涉及多元统计理论的SAS运用。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经济学、金融学等非统计学专业,我们应该注重SAS/BASE和SAS/STAT模块的教学。其中,SAS/BASE是SAS系统的核心,承担着数据和用户环境的管理以及用户语言的处理,调用其他SAS模块。除了本身所具有数据管理、程序设计及描述统计功能以外,SAS/BASE还是SAS系统的中央调度室。另外,SAS/STAT是最为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块,覆盖了所有实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多个过程可进行各种不同模型或不同特点数据的回归分析,如正交回归、响应面回归、logistic回归、非线性回归等,且具有多种模型选择方法。可处理数值型、有序和属性数据,并能提供各种有用的统计量和诊断信息。尤其是在多元统计分析方面,SAS/STAT为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提供了许多专用过程。
三、总结
《经济分析与SAS》课程开设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我校是国内少数几个引入SAS软件从事《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辅助教学的高校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分析与SAS》课程的开设范围和层次由最初的统计专业扩展到非统计专业,由本科教学扩展到研究生教学。目前,我校《经济分析与SAS》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SAS软件本身面临的挑战;二是SAS软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改革思路:一是强化学生SAS基本编程能力的训练;二是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理论水平;三是突出SAS软件在不同专业领域运用时的针对性。
作者:周世军 岳朝龙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降压药;高血压;经济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社会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导致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已逾2亿。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病相关的并发症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多项临床试验表明ARB类药物对降压、预防冠心病,肾病等并发症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有着较好的疗效。因此,对许多高血压病患者而言,ARB类药物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由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RB类药物有缬沙坦、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等,本研究旨在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这3种常用ARB药物进行疗效和费用的分析,为临床选用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年龄30~70岁,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即收缩压在140~159 mmHg,舒张压在90~99 mmHg)。
1.1.2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梗、脑卒中、肾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和其他ARB药物禁忌症的高血压病患者。
1.2一般资料 共观察60例血脂异常病例均为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替米沙坦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45±8.30)岁;缬沙坦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20±4.39)岁;厄贝沙坦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60±8.55)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三组患者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同时替米沙坦组予以替米沙坦片80 mg/d,口服;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分散片80 mg/d,口服;厄贝沙坦组予以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疗程8 w。
1.4观测指标
1.4.1疗效性指标 血压,患者复诊时,取坐位静息5 min后上臂血压,间隔2 min后再测一次取平均值。
1.4.2经济性指标 药物直接成本。
1.4.3安全性指标 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不良事件。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疗效比较
2.1.1疗效评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如收缩压高则同时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20 mmHg,如收缩压高则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上述指标者。
2.1.2三组药物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经过8 w治疗后,三组血压都有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经济性比较(成本-效果分析) 替米沙坦组成本-效果比值最低,即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所需费用最低,故增量成本分析以最低成本方案替米沙坦组为参照,其他方案与之对比。三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米沙坦组成本较低,若在替米沙坦组基础上多获得1个效果单位,缬沙坦组需多花费1624元,厄贝沙坦组需多花费184元。
2.3安全性比较 三组临床受试者观察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一般体检项目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
3讨论
[关键词] 数学工具 经济分析 经济预测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中,一些数学工具在不断地被应用于经济学的许多领域,这使得数学在不断应用于经济学的过程中强化着二者的关系。而且经济学发展中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与数学有着重大的关系,微积分应用于经济学中引发了经济学的边际革命;随着概率论的引入,经济计量学应运而生;在运用了运筹学中的博弈论之后,对经济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研究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总结起来,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一些确定性的经济关系,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是对一些不确定性的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工具根据已有的经济现象预测未来,探索一些经济规律。
一、数学工具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利用导数进行边际分析
定义 设y=f(x)是一个经济函数,其导数f’(x)称为的f(x)边际函数,f’(x0)称为f(x)在x0的边际函数值。例如,成本函数C(q)的导数C’(q)称为边际成本;收益函数R(q)的导数R’(q)称为边际收益;利润函数L(q)的导数L’(q)称为边际利润。
由边际函数的概念不难发现,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实际上就是导数概念的经济化,所以我们就完全可以把数学分析中有关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态的知识用来进行边际分析。例如,通过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分析总利润随产量的变化的情形。
总利润函数等于收益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差,即L(q)=R(q)-C(q) ,则边际利润L’(q)=R’(q)-C’(q)。由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得到:,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济现象,(1)当产量已达到q0(q0是满足R’(q)≥C’(q)的解),此时L(q)是增函数,若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总利润增加;(2)当产量已达到q0(q0是满足R’(q)≤C’(q)的解),此时L(q)是减函数,若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小于所增加的成本,总利润减小。
导数的定义决定了在边际分析中,所讨论的是函数的变化率问题,是个绝对变化率,而要更深入的分析一些经济问题,需要研究函数的相对变化率,进行弹性分析。
2.利用导数进行弹性分析
弹性研究的是函数的相对变化率(因为与都是相对改变量),它反映的是自变量的变化幅度对因变量变化幅度的影响程度,由定义知当时,,即当自变量在x0处增加1%时,因变量y相应地在y0=f(x0)处近似地改变个百分数。
下面利用弹性分析来讨论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R(p)=pD(p)之间的关系。因为R’(p)=D(p)+pD’(p)=D(p)Ep=D(p)(1-Rp)可见:(1)当Ep>1时,R’(p)
综上,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可概括为:如果价格和总收益以相反方向变化,那么需求是有弹性的;如果价格变化但总收益不变,那么需求是单位弹性的;如果价格和总收益以相同方向变化,那么需求是无弹性的。
3.利用导数进行优化分析
在高等数学中,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是一种常用方法。具体地讲,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导数为零的点处取到,在实际问题中,最值点就是极值点。在经济分析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当我们根据经济现象建立了数学模型,当经济函数是一元或二元函数时,通过求导数或偏导数,再求导数为零的点,该点就是经济问题的最优点,根据实际可能是收益最大化的点,或者是消耗最小化的点。
在以上的经济分析问题中,所研究的都是一些确定性的经济关系,而对一些不确定性的经济关系的研究,需要我们先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测定,从而进行经济预测,探索一些经济规律。
二、一些数学工具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1.回归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是研究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是数理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所谓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立一个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从一个已知量来推测另一个未知量,为估算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方法。
2.马尔科夫链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马尔科夫链来预测经济状态的变化趋势,在[6]中,应用马尔科夫链理论建立了期望销售利润预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有关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另外也可以用来预测市场占有率等。
三、结论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和求解问题已成为对各种经济领域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的必要手段。当然,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来研究、解决经济问题,我们要从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求解模型,进而形成经济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理论,然后利用他们指导经济运作。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李胜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18:270
【关键词】 炎琥宁;清开灵,病毒性肺炎;儿童;药物经济学;成本 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成本 效果分析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 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其中,成本 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eis,CEA)是较为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之一,目的在于寻找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注射炎琥宁粉针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为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本文以清开灵注射液为对照进行成本 效果分析以期找到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肺炎病例,按着诊断明确,用药记录完整,无联合用药的标准,筛选出130例病例,分为炎琥宁治疗组(A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1.5±4.1)岁。清开灵对照组(B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1.2±4.3)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两组对症治疗均相同,A组用注射用炎琥宁粉针(山东淄博)2.5 mg~5.0 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 B组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北京中医药大学)0.8~1.2 ml/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3~5 d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
1.3 观察项目 记录观察体温、症状、肺部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见表1、表2。
表1
体温、症状、肺部音等体征情况(x±s)
项目 A组B组
体温开始下降天数1.0±2.0 1.2±0.3
体温恢复正常天数2.2±0.3 4.6±1.3
咳漱消失天数4.3±1.2 5.5±2.0
肺部音消失天数4.5±1.0 5.3±1.2
平均用药天数5.0±1.5 6.5±2.0
平均住院天数8.0±1.510.0±1.5
注: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比较:P
作者单位:154000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组别过敏反应恶心 、呕吐 周围血象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升高 总计
A组1 0 001
B组1121 5
1.4 效果的确定 效果是指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以某一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为衡量指标[1],本文以有效率为为两个治疗方案的衡量指标,治愈:3 d内体温下降,1周内退至正常,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 成本的确立 成本指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资源的价值,用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2],本文只计算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不予计算。所有费用均按2008年12月份的价格计算。
1.5.1 药物成本 患者所用药品的总费用(按药品零售价格计算)
1.5.2 给药成本 患者静脉注射所用的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等材料费用及静脉滴注所需的费用。
1.5.3 检验成本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查所需的费用。
1.5.4 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总天数所需费用。
2 成本 效果分析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方案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A组 66 48 16296.7
B组 64 30 26887.5
注:两组疗效比较P
2.2 成本 效果比较 当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较难准确计量,数据具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也有影响,必须对特殊因素作假设或估算。敏感度分析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随着医药改革的推进,药品费用下降是必然趋势,假设给药费用增加10%,检查费用增加5%,药品费用下降10%,住院费用不变,得到敏感度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 效果分析(x±s)
治疗方案平均用药天数(d)成本(c)效果 (E,%)C/EC/E
A组5.0±1.5 1890±28096.719.5±2.90 0
B组6.5±2.01795±24087.520.51±2.7410.3
表5
两组治疗方案的敏感度分析(x±s)
治疗方案平均疗程(d)成本(c) 效果(E,%)C/EC/E
A组 5.0±1.51825±300 96.718.9±3.100
B组 6.5±2.01821±280 87.520.8±3.200.43
4 讨论
药物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比较和分析治疗方案的机制,从表4看出,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虽然炎琥宁和清开灵不同,但两组的治疗成本比较接近,可见,用炎琥宁粉针比用清开灵注射液相对更合算,敏感度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应用炎琥宁粉针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疗程相对短,从而减少住院天数,节省了其他费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张均.药物经济学成本 效果分析.药物实践杂志,1995,13:93.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药物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药物开发与使用,以使有限药物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益;“成本-效果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其中成本用货币单位,效果用生物学或临床医学单位;成本-效果分析方法以成本与效果的比值来表示每获得一份效果,所需要付出的净成本;在一系列的同类效果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中,如果最终效果相近或相同时,选用成本-效果比值最小的治疗方案则比较合理[1]。左氧氟沙星、乳酸环丙沙星与莫西沙星为常用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喹诺酮类药物,本文对这3种药物作成本-效果比较,探讨更安全、经济的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本院病案室微机检索出2008年2月-2010年6月的门诊部呼吸道感染病例,根据医嘱用药记录抽取出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90例患者,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血液病、癫痫、尿路梗阻、生殖道真菌及滴虫感染、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用药前1周之内用过其他类别的抗生素治疗、与呼吸道感染无关的其他疾病(如腹泻、外伤感染等)。入选患者共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9-87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比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n=30)给予乳酸环丙沙星静脉滴注800mg/天(100ml:0.2g,0.296元/mg,德国拜耳公司生产),B组(n=30)给予盐酸莫西沙星静脉滴注400mg/天(0.4g:250ml,0.79元/mg,德国拜耳公司生产),C组(n=30)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400mg/天(0.5g:100ml,0.248元/mg,日本第一制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3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测指标 治疗前后均作细菌学检查,每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7d、治疗第14d,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4 效果判定标准 此处所说的效果是指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结果,将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作为衡量指标,本次研究以临床治疗有效率(E%)为效果。临床治疗效果依据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共4个级别,将痊愈与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率;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分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共5个级别,将前3个级别合计为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中,总成本=直接医疗成本+不良反应成本+间接成本+其他。本组所选病例均为门诊部患者,各项检查辅助手段均相同而不计入成本分析,成本只计算直接医疗成本中的药物成本,成本-效果比(C/E)=成本/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2 成本-效果分析 3种药物治疗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所需要的费用分别为32.3元、54.19元、20.02元,C组的费用最低。
3 讨论
临床药物治疗疾病时强调用药经济性,是指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医疗成本尽可能低,简言之,以最少的药费支出换取最大的治疗效益;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之一,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药品的需求量仍取决于价值和价格;成本-效果分析的首要考虑条件是成本效果,以寻求疗效确切、费用较合理的药物,将“合理”及“经济”融为一体[2]。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很多,乳酸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为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的活性,进而阻碍细菌DNA复制,达到抗菌作用,临床用语革兰阴性菌、格兰阳性菌中敏感菌株所引起的中、重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3]。左氧氟沙星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本调查的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与莫西沙星和乳酸环丙沙星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左氧氟沙星的成本-效果分析优于另外两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徐端正. 药物经济学及其分析[J]. 中国新药与临床,2000,19(2):139-142.
关键词:经济学范式,比较静态分析,一线两带,
(一)引言:经济学与科学研究框架
经济学的定义,在诸多经济学理论教科书中,多有陈述。经济学从其研究对象来说,属于社会科学。在诸多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又如何同其他社会科学区分?这就要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说起。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是科学,就要有其科学性的研究框架(scientificmethod)。物理学是科学无人异议,为什么?因为有其科学性的研究框架。以物理科学为例,科学性的研究框架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对要研究的现象的观察,得到研究对象的信息或数据。比如牛顿观察到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其他方向。第二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产生普遍性的假设,并根据此假设推导演绎出理论。比如牛顿假设物体有吸引力,并且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第三是对理论按严格逻辑所推演的或暗示的结论,通过具体的某一现象进行检验验证,事实与理论推演的结果一致,理论保留,并等待被进一步检验,否则,假设就是错的,当然由此假设推演的理论也就不成立。比如由万有引力定律所推演的太阳系的行星,其质量等等,都不驳斥其理论,理论被保留。
作为一个理论——科学框架的一部分,它要解释或预测一系列现实世界的各种客观存在,他的结构应包含三个部分:
1.主张或公理(assertions,orpostulates)。可表示为集合A={A1,…,An},如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等等,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遵行效用最大化原则等,他们都涉及到理论构造中的研究对象的普遍,具有不可观测性。
2.假设或实验条件(assumptions,ortestconditions)。可表示为C={C1,…,Cn},在这一假设下,主张或公理要被检验。假设(assumption)与公理(postulate)不同,假设或实验条件由可观察到的现象构成,而公理是关于抽象事物的广义陈述,不具体指某事物,具有难以观测性。假设连接了理论构造与现实世界,它必须是现实的。一般形式为:如果…(可观察到的行为,现实世界会发生的事件)……
3.事件。可表示为E={E1,…,En}。是根据理论预测到的事件。即:如果发生了(假设)…,则事件就会发生。
简而言之,理论的结构是这样的,主张或公理A(不可观测、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陈述)意味着如果试验条件C(具体的可观测现象)成立,则事件E(可观测现象)就要发生。用符号可表示为:
A(CE),或(AC)E(1-1)
箭头表示“意味着”。
理论能否成立的必要条件,首先就是看他是不是具有能被现实世界检验的性质,即其“可驳斥命题(Refubrproposition)”是否存在,具有此性质,才谈得上去检验,不具有此性质,则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可驳斥命题如何提出,这一类工作,叫做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statics)。
因此,回答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要看其理论结构是不是具有科学性,一个理论能否成立,可驳斥命题的存在是必要前提。当前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已经满足了这些科学的研究框架的条件,经济学中提出的普遍性的理论,正在被一些具体事实证实或证伪。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学是科学。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经济学的定义可表述为: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他利用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行为假设,利用(逻辑、数学)技术以及在对一具体问题假设其遵行普遍的假设(公理)的基础上,探索人类社会行为假设(公理)的可驳斥的解释(EugeneSilberberg,WingSuen)。
(二)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数学)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理论(模型)可以被考察研究,以确定理论的可驳斥假说,如果不能推导出可驳斥命题,则想用现实对其检验就是徒劳,因为无任何数据可驳斥理论(EugeneSilberberg,WingSuen)。
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的一种符合逻辑(通常用数学技术)的仿真(Silberberg,etal)。“静态”在这里是一种误用,我们知道,经济学中的理论,是以某一检验条件或假设的变化来检验经济变量的变化为基础的(Silberberg,etal),比较静态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对研究变量的变化的经济学预测(Silberberg,etal)。
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1829年,威廉•维赫维尔(WilliamWhewell)发表了“一些政治经济学说的数学说明”的论文,论文的内容专注于从技术层面说明学说的科学性。在随后的1830年到1850年间,他又先后为此目的发表了一些文章。但直到1871年,其工作才引起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StanleyJevons)的注意,并由此开创了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经济学家从事经济研究,要对人的欲求等看不见的行为作一些假定(主张或公理),然后用严格的数学逻辑将这些假定与看得见的行为或现象联系起来(比较静态分析,提出可驳斥命题),证明某种关于看不见的人的行为的假定为真时,则某种看得见的现象就会发生。这种思想试验方法就是制造假说或理论的过程(杨小凯,张永生)。成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具体讲,比较静态分析是通过逻辑(或数学)运算,模拟理论的可驳斥命题即检验条件是什么,从而为理论的验证提供方法。
经济学将研究变量分为两类,一是决策或选择变量(Decision,orchoice,variables),另一个是参数或外生变量(Parameters,orvariablesexogenoustothemodel)。参数代表理论的检验条件变量。如果用x表示决策变量,用α表示参数,则理论必须表示为(假设为)某一决策变量x是检验条件α的函数。
(2-1)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行为公理A(假说,或理论),如果检验条件C(用α表示)成立,则决策变量(用x表示)会发生。因为经济学家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到给定某一参数下的实际的选择变量的具体数值,因此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建立在基于对边际量的观察,即:
(2-2)
通常,经济学的公理(理论)由这一导数的性质来表现,它潜在地表示了经济学的可驳斥命题,所以经济学也被称为边际主义范式。比如,需求理论,价格是参数(外生变量),需求量是选择变量,需求法则(公理,理论)认为,dx/dp<0,即其它变量不变,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因为可驳斥命题是潜在存在的(dx/dp大于零),这一理论可以被检验。
经济学理论,往往涉及看不见的行为,如企业利润最大化公理,要证明其正确性(实际上是证明其不正确性,正确性往往无法证明,但当事实无法证明其不正确时,暂时接受其正确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正确性得到普遍接受。),必须借助可观察到的现象。将看不见的假定现象与看得见的现象联系起来,用严密的数学逻辑,推导参数变量与决策变量的导数关系的工作,以确定可驳斥命题,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所以有人说,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虽然不能保证分析框架一定正确,但它却使理论更容易被证实或证伪,从而大大加速知识的积累过程(杨小凯等)。这也正是人们预言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很快就将超过物理学的重要原因(杨小凯等)。
(三)陕西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比较静态分析
陕西省省委、省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决定实施“一线两带”发展战略,即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及宝(鸡)潼(关)高速公路为轴线,加快国家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关中星火产业带的建设,使关中地区率先崛起,并以此为增长极,辐射和带动陕南和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理论是否为真,是一个不可观测的现象。因为一旦实施,不实施的结果就不存在,无法观测,无法比较。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比较静态分析假设理论为真,用具体的事件(比如“一线两带”),推测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没有发生,可以肯定理论是错误的。因此,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如下。
1.模型的构造
关中地区率先发展,即将有限的政府投资,集中用于局部地区(关中)经济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增长极,预期产生极化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省内的经济发展。之所以集中用于关中地区,这里面隐含着如果将这些有限的资金分散用于各个地区,对陕西省总体的经济产出不会更大。如果地区间的生产函数差异,由分工程度、劳动者技术差异等内生,这一发展战略,用模型可表示为(模型中的变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3-1)
其中,Y为全省总产出,F(•)为生产函数,短期符合规模报酬不变,边际产量递减,地区间无差异,K为资本存量,边际产量递减,L为劳动力,边际产量递减,E为劳动效率,与人力资本投资有关,进而与总产出积累或资本存量有关,还是分工的函数,分工与交易费用(在此包含交通、信息建设等政府投资,用G表示)有关,分工会使规模报酬递增,EL表示有效率的劳动力(effectiveworker),下标1表示关中地区,2表示陕西省其它地区。这一最大化问题可图示为:
图1中,市场配置使产量最大化,各地的资本边际产量相等。图2中,对关中地区增加投资,预期产生极化作用,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分工,提高生产率,使1沿虚线上升,总产量上升,并带动2产业升级,使2也沿虚线上升,最终使总产量连续跳跃上升。
这一预期是否成立,需要进行检验,如何进行检验,就需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找出这一模型的可驳斥命题。
假设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关中地区有效率的劳动力占总有效率劳动力比例为m1,其他地区有效率劳动力占总有效率劳动力比例为m2,关中地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为n1,其他地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为n2,即:
且
因为,(规模报酬不变)表示有效率劳动力的人均产出,且f(k)=m1f(k1+g)+m2f(k2),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或
E实际上可以看为与技术、分工有关的效率因子。若定义关中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作用的辐射系数r为:
辐射系数是关中地区产出与其他地区产出的比,总产出可以写为:
(其中令E1L1f=)(3-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关中地区若对陕西其它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应能够带动那里的产业升级,即总产出出现拐点(图2中总生产函数1与2之间的转折点),拐点的条件是产出的一阶导数为零、在此条件下二阶导数为零。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满足以上条件下,从一阶条件中寻找决策变量(g)与参数变量(r)之间的关系。
2.比较静态分析
这里,产出是有效率的人均资本(k1+g)的函数,参数为r,决策变量为g,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模型解中寻找决策变量与参数变量的关系。
求解(3-2),一阶条件为(注意到辐射系数r是k1+g的函数,设ka=k1+g):
(3-3)
二阶导数为:
(3-4)
由3-3得:
(3-3a)
两边求导得:
(3-5)
将(3-5)带入(3-4)得:
由于一阶条件下,二阶导数为零,所以一阶条件为拐点。
再来讨论一阶条件
3-3
整理后得:,即:
即(这里略去了常数项)
设r(g*)是方程的解,
其中,dE/dg是政府边际投资的效率变化,一般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高,df/dg是资本边际产量,大于0,所以,dg/dr>0。即投资速度加快后,辐射系数变大。如果实行率先发展战略,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大于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集中投资于关中地区的战略才不被,如果其它地区本身有自发的发展空间,且势头良好,政府不进行投资改造,促进升级发展,反而将有限的资金投资于大城市,虽然大城市也得到了发展,但其机会成本却很高,将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一检验条件,就是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
3.比较静态分析后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及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的情况,计算出辐射系数,并比较辐射系数的变化与政府投资的变化是否满足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不满足时,这一战略一定是错误的。
(四)结论
经济学通过它的研究范式——比较静态分析,证明这一学科的科学性。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数学)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理论(模型)可以被考察研究,以确定理论的可驳斥假说。它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的一种符合逻辑(通常用数学技术)的仿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的构造,理论的比较静态分析,理论的事实检验等过程。对陕西省实施的“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为极化地区的经济增量与辐射区的经济增量的比,应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而增大。如果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出现比如陕北经济增量很大,则说明战略是有问题的。
参考文献:
[1]Kim,Jinbang"TheTechniqueof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inWhewell''''s"MathematicalExposition"".HistoryofPoliticalEconomy-Volume33,Number4,Winter2001,pp.843-854
[2]EugeneSilberberg,WingSuen,TheStructureofEconomics:AMathematicalAnalysis,3e.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Press.(2005)
关键字: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探索,计量经济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达到了这门课本科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教学手段与形式方面的问题。1.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兴趣不够高,对定量分析的课程学习时感到害怕;2.学生在入学时,文理科均有,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3.没有有效的适合本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手段,从而阻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4.由于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却不能很好掌握计量经济学一些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应用的手段,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不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有效培养。这些已经成为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商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和课程安排
商学院有学生三千多人,分属于七个专业,属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作为其核心学科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只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两个专业中开设了,其它专业均没有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中开设这门课,国贸专业仅仅是专业选修课,基本上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开过,只有金融学专业正常开设这门课程。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庞皓教授编著的《计量经济学》(第二版),该教材的特点是以初级内容和经典计量经济模型为主,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应用为主,数学推导较少;与软件为Eviews相结合,适合本科层次和具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课程学时为48,其中还包含12个学时的课内实验。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对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二个一级学科下各个专业均要开设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但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在课时数上、授课内容上等方面可以有所则重。一般来说,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开设需要以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统计学为先修课程,其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思想,掌握常用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进行一些实证分析。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安排在大三上或下学期,这时选修课程已经学完,为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课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对于本课程而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两者应统筹规划。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每章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紧接一次实验教学,由教师结例题讲授和演示理论方法的软件实现,安排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由教师进行即时的现场讲解和点评,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48学时的理论教学而言,完成一章的理论教学后,应该及时安排2学时的实验教学,也就是把12学时的实验时间安排在平时,改变过去按排在理论课完成之后期末的方式。这样一来,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促进,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和操作能力。
2.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多计量经济学的教材中,每一章的理论教学前均有一个导入案例,作为引出本章内容和问题的手段;每一章结束还有一个综合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章所讲授的理论和方法。授课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案例,生动地讲授,引出相应的问题,注释应用的理论,点出所使用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授计量经济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趣味性、直观性与易掌握性;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同样的课时内要增添很多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可以实现理论方法与模型计算、分析同步进行,将过去在板书中难以画准确的经济变量的数据图表相对精确地在投影屏幕上展示给学生,增添教学的互动性,降低问题的理解难度。
4.重点掌握一个应用软件。目前在计量经济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应用软件有Eviews,其它软件在原理上是异曲同工,精通一个软件会产生触类旁通的效果。一方面课堂上讲授案例时,一边讲一边用Eviews软件来实际演示,除了讲清楚理论及结果意义外,还可以讲一点Eviews软件的操作;另一方面,通过课内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软件,去建立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即使是一个相当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成就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理论与计量软件相结合运用的好处,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浓厚兴趣。
5.改变现有成绩评价制度。计量经济学往往采取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法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造成学生平常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操作能力。所以我采取了一些改变,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和平时上机实验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采卷面成绩40%+实验报告30%+学期论文30%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当然今后进一步改革的话,还可以通过当面演示或讲解,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定。
四、结论
本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传授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的探讨性分析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授课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慧敏,施辰迪.经济管理类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经济师,2014(3).
[2]郭亚军.基于!学”拓”化#架构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高教论坛,2013(11).
[3]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2).
[4]孙文杰.我国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教研,2010(11下旬).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教学改革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39-02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传统经济学相比,更强调定量分析和实用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应用也日益广泛.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可以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对计量经济学家的肯定上得出结论。在1998年7月,《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学科地位日益凸显的同时,《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的能力,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本科阶段都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 因此,系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1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安排不合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求有必要的微积分、概率论、经济统计等相关知识作储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对必要的先修课程还未学习,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很难进行。另外由于计量经济学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经管类各专业来看,给本科生、硕士生讲授计量经济学,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且应用的领域、应用的程度、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要求的格局。但是现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规范、教材的建设与这种要求还很不适应,这可能是影响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学专业学生是文理兼收的,许多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学。
1.2教学方法不合理
第一,在多媒体教学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存在大量矩阵推导,授课时大型矩阵在黑板上书写困难,因此一般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采用多媒体授课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有利于教师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内容和体系,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减少了板书时间,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就容易加快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塞给学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
第二,软件教学问题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往往是先讲理论和方法,最后留下几个学时来讲软件,或者根本就不讲软件,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很好结合,使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不知道如何应用。在软件的选择上,有的高校仍然使用TSP作为分析工具,而有的高校却选择虽然功能上很全面但需要部分编程的软件,如SAS,在较少的课时内显然很难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目前大部分教师虽然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知识原理,教师倾向于对数学公式进行详细推导。在实验室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主要是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结果的由来以及如何应用等却茫然不知。使得学生在面对现实经济问题时却不知如何分析,且撰写学位论文以及从事学术研究时,鲜有同学能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分析, 教学效果比较空虚。
1.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缺乏案例的理论教学手段: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计量经济学研究应包括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在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各层次的教学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却讨论得较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也很不够。我国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量经济理论仍有待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和简明的可用于教学的实际案例也相当欠缺。现有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案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但多数案例仍然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挖掘的空间,从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1.4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理论与应用结合不紧密,方法与实例的结合不够。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与“用”脱离。我们曾指导多名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发现其中一部分学生在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缺乏系统性。例如:利用时间序列进行建模时,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可能不满足不相关的假定,但是他们最初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实际上,这些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论上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要满足“无自相关”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往往忽略了对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种检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模型中变量选取、模型形式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这些现象都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与“用”相脱离,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加强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沟通
由于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的课程安排,对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室和教辅资源等进行调配,不可能对每一门课程都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安排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8大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和实践教学联系密切的课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分析。合理的课时安排应该是72学时。在授课学期上,一般来说,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好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对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专业可以提前到大二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先行知识了。
2.2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联系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必须相互衔接。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两者应统筹规划,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要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必须相结合。尤其是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 他们能起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创新能力的作用, 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案例和实验内容, 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结合, 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一般情况下,两周可完成一章的理论教学。因此,每两周安排2学时的实验教学比较合适,时间安排在该两周最后一次理论课之后,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时间安排上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利于学生学习、学透计量经济方法。同时,重视软件操作,否则就无法将所学理论或模型应用于实践。部分院校受师资力量所迫或者其它原因,对于计量软件的应用学习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仅是拿出几节课的时间简单地演示一下EVIEWS软件的运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如果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软件,去建立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即使是一个相当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成就感。目前在计量经济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应用软件有EVIEWS、SPSS、SAS等,就经济计量建模应用来说,软件处理的方法原理是一致的。只要了解、精通一个软件就会产生触类旁通的效果。就计量经济学来说,EVIEWS可以解决计量经济学所有内容的操作问题,而且界面可视化效果好。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就可以做一些软件的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方便学生课后有兴趣学习;如果时间充足就可以较为详细地介绍一下软件的各种菜单和功能,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2.3根据各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的不同, 实行多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或专业的要求,实行有特点的分层次教学
如将所在学校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两类:第一类比较重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辅以相应的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 针对经济学(数量经济方向) 的本科生,他们中间部分学生可能会攻读数量经济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为了培养他们基本的专业素质,在讲授计量经济学时会加重和突出理论部分的教学 而对于其他的经济类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第二类教学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证明,突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点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准确应用能力。
2.4重视案例教学
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适应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库,结合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演示使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问题的原理及过程。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案例来源广泛,实证分析材料要有针对性。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或著作,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承担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以增加对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案例数据来源的方便性,能够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在案例分析中体现出对经济热点问题的反映和解释,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现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三是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2.5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目前对学生的计量经济学考核多采用传统方法.笔者教学的班级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占80%.最终成绩为二者的加权平均,并且期末考试为闭卷。这考核方法有如下结果:一是,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大量的有关公式,加重了学习负担,在实际研究中,这些公式不需要记忆;二是,平时成绩的权重过小,导致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分析项目参与意愿不高,很多同学甚至敷衍了事。笔者建议加大时成绩的权重,给学生以压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分析项目。这样才能真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计量模型,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另外,期末考试时把常用的式附在试卷上,不需要学生死记公式。
3 结语
随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它已成为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成为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传授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双向互动式教育,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协调配合,更好地体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英,苏卫东.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回顾与展望[J].南开经济研究,2003(2):12-15.
[2]萧瑟秋.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25.
[3]洪永淼.计量经济学学习方法论[J].人大经济论坛计量经济学讨论,2013.
[关键词] 一元微积分 经济问题 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学界和经济部门越来越意识到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性,正在探索经济问题中应用数学的规律。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李兰军老师在《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月(下旬刊)上作了概率统计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实践证明,一元微积分也是对经济和经济管理问题进行量的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将利用一元微积分方法解决一些经济问题,分析生产量、成本与利润和需求量(销售量)、价格与收益的关系,研究怎样确定或变动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以及商品的价格。
一、微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由微分的定义知,当很小时,有近似公式,而所以,这个公式可用来计算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函数值的近似值。
例1设某国的国民经济消费模型为。其中:y为总消费(单位:十亿元);x为可支配收入(单位:十亿元)。当x=100.05时,问总消费是多少?
解令因为相对于较小,可用上面的近似公式来求值。
由此可以通过统计可支配收入来预测总消费是多少,以便确定产品的生产量。
二、最值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分析中,经常遇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等问题
1.最大利润问题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指标。在一定的设备条件,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是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例2某厂生产某种产品,其固定成本为3万元,每生产一百件产品,成本增加2万元。其总收入R(单位:万元)是产量q(单位:百件)的函数,,求达到最大利润时的产量。
解由题意,成本函数为,于是,利润函数
,
令,得(百件).又,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极大值,因为这里极值点是惟一的,所以极大值又是最大值,即产量为300件时取得最大利润。
2.最小成本问题
例3 已知某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其中C――成本(单位:千元)q――产量(单位:t).求平均可变成本y(单位:千元/t)的最小值。
解 平均可变成本,令,得。
又,所以时,y取得极小值,由于因为这里极值点是惟一的,所以极小值又是最小值。(千元/t),
即产量为4.5t时平均可变成本取得最小值9750元/t.
三、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导数概念在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应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
1.边际分析
边际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指经济函数的变化率。当经济函数的自变量改变很小时,经济函数的边际函数是指它的导函数。利用导数研究经济变量的边际变化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例4设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00-5p,求边际收益函数,以及q=20,50和70时的边际收益。
解 收入函数为R(q)=pq,式中的销售价格p需要从需求函数中反解出来,即,
于是收入函数为,边际收入函数为,
由所得结果可知,当销售量即需求量为20个单位时,再增加销售可使收益增加;当销售量为50个单位时,再增加销售收益不会增加;当销售量为70个单位时,再增加销售收益反而会减少。
2.弹性分析
弹性分析也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对生产、供给、需求等问题的研究。弹性是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应大小的指标,亦即是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是需求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与自变量相对改变量比值的极限。
例5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求价格为100时的需求弹性。
解 需求弹性,其结果表示:当价格为100时,若价格增加1%,则需求减少2%.即需求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且变动的方向相反。这时价格上涨总收益减少,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四、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1.不定积分的应用
例6已知某产品的边际收益,求该产品的收益函数.
解 收益函数为边际收益的不定积分.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认为当销售量为零时,收益也为零,即R(0)=0.由此可以确定C=0.于是收益函数为
.
2.定积分的应用
(1)在经济管理中,已知边际函数,求总量函数或某一区间上的总量问题,可利用定积分计算
例7已知某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元/个).
①若固定成本C(0)=7.5(元),求总成本函数。
②求产量从10到15个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解
(元).
(元).
(2)当已知函数的变化率,要求该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改变量,也可用定积分计算
例8已知生产某产品q个单位时收益R的变化率是q的函数.
①求生产前200个单位时的收益。
②求产量从300个单位到500个单位时收益的增加量。
解 (元)
(元)
参考文献:
[1]李汝全:高等数学[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