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时间:2023-08-17 18:04:40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文化; 企业信息化; 建设; 作用; 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33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64- 02

1 企业信息文化的内涵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企业的信息管理和传递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今信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会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信息形象,并依靠这些信息活动创造出独特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2 企业信息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温州企业信息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2.1 企业信息文化发展不规范,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温州地区企业信息文化的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举个例子,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的信息文化并不优秀,企业的信息软件配置不健全。据统计,企业存在信息共享困难现象的占42%,业务流程实现集成化控制的则不到10%。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主要处于中级水平,信息化建设仍需要不断完善。

2.2 企业信息文化没有作为企业信息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领导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立信息文化对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这些企业领导却没有将发展企业优秀的信息文化作为发展的目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且企业团队的结构并不合理。领导没有带头弘扬企业信息文化,导致基层员工对企业信息文化的了解不深刻,甚至不明白信息文化的含义。

2.3 温州企业人才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发现,企业总体学历结构并不合理,其中本科学历人数所占比重不到5%,大专学历人数所占比重约为7.5%,中专及以下学历比例约为87.5%;企业中,管理人员约占8.5%,工程技术人员约占7.3%,信息技术人员则只占1.15%,其他专业人员则占83.05%;技术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占比不到6%,本科和大专则占总数的74%,大专以下学历则占20%。从该调查中可以发现,企业专业人才比例并不高,信息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非常低,且高学历的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多,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信息文化建设。本文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3.1 企业领导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整体规划

企业领导是整个企业的带头人,也是企业价值观、文化发展方向的领路人。由于在企业中的地位较为特殊,他们的决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必须着眼于长远,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使企业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文化。

此外,企业的领导必须带头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带动更多的员工参与企业信息文化建设。企业还要多引进信息专业人才,不断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3.2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企业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工作,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信息文化水平,还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加强企业信息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可以与当地的学校进行合作。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专业迅速兴起,企业可以有计划地与学校进行合作,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信息专业实习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企业的信息文化建设。

第二,加强企业信息文化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并加大对信息活动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信息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信息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对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机构、对企业信息活动大力支持,从而促进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企业信息文化发展。

3.4 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领导人员必须要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调整企业的价值观念,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落实规章制度,将信息文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相结合,从根本上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3.5 加强企业之间信息文化的交流

构建企业之间信息文化的交流平台非常重要。要发展企业内部的信息文化,不仅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环境,还要求企业之间实现互相交流、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并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自由流动、传递顺畅,有利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通过与外界交流,使企业信息文化建设更容易开展。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技术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59-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在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为重要的地位,对信息的掌握关系着企业的胜败优劣,企业只有掌握充足的信息才能对当前的市场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市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领导的现代化意识,增强企业决策的准确性,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强企业在现代化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及员工的基本素质

现代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对信息的把握,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领导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对当前的市场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因此,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领导阶层可以更快地掌握下属的基本情况,同时,领导的意图可以得到更准确、更快速的传达。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开拓员工的思维,使其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在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信息化建设可以精简企业冗杂的工作机构和业务流程,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减少企业的直接支出,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办公,简单方便,减少固定资金你的占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相对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等网络技术为企业的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网络的传播要快于以往任何的广告形式,从而使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更加明确地展现给客户,可以将自己的新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市场的快速反馈,对产品的缺陷做出最快的改进,缩短产品的上线时间,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最终也会在市场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一)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成本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主动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保持头脑与时代的同步,只有切实把握当前的形势,才能统筹大局,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

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投入,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仅顾眼前的小利而丢失长远的大利。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的大力保障,现代化的设备等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进行购置,因此,企业前期资金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企业全面的武装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二)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的整个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重组,依照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特点对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运作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在企业运作方式重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发展企业文化,塑造出一种比较能够反映企业发展本质、积极向上、科学奋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用计算机等现代的信息技术去完善企业的文化,用企业文化去不断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信息化建设关键还是需要人为的推动,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要想更快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对管理阶层及其它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给企业的发展找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改进落后的管理模式,加强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增强其现代化意识,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伍吉泽,驾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J],中国核工业,2011(07)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咨询;知识传承

近年来,国资委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及对集团企业的控制力,将信息化列为央企的重要考评指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成为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的重要问题。在这个思路上,众多企业通过编制信息化规划来指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规划的有效编制又成为众多企业的难点,因此信息化咨询市场随之诞生。信息化的专业咨询人员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宽的思路、更广的视野。信息化咨询也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必经的阶段。

一、咨询的必要性

编制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参与是必要的。但仅仅是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来制定信息化规划,是不能满足信息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的。企业自身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人员,他们对于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但这熟悉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已有的业务模式、管理方法、流程过程等是适应并置身其中的,基本上很难摆脱固有思维的局限。另外一方面是现有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于倚重年轻人,尤其是没有信息化实施与维护经验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需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因此信息化规划的制定,需要借助外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职业化的专业人才。

二、咨询转变企业的信息化观念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高层对于信息化的理解是有限的,虽然偶有认识先进的企业高层,也限于对信息化观念的系统认识不全面,而对信息化的建设显得信心不足。很多的企业高层基于信息化思路也就是“项目可以上、资金可以给、支持可以做、权力可以放”,这种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对基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无法深度的管控,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信息化的一个局外人。现今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但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组成结构以及如何支撑企业战略,大部分的企业高层则没有完整的思路。这种情况下,掌握企业战略下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核心要素。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认同上,不管是信息系统厂商、专家学者还是企业自身信息化人员,均是以面向利益的方式来宣传信息化的成效。这种方式在经过多少次、多少年的反复宣传后,带给企业高层的则是固化的思维。这种思维一旦树立,就会导致企业高层忽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更重要的业务流程的梳理、管理方式的改变,及其面临的难点。而这些东西正是信息化建设当中对企业冲击最大的。企业高层的精力此时也会被束缚于实施中产生问题的调整与解决,而不能完全面向企业的战略、企业的长远,况且企业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基本都是难以短时间内很好解决的。

总之在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中,企业的高层、中层和普通的员工,都会在信息化的观念上产生很多的盲点。它们始终萦绕在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当中,随之导致了众多企业的信息化的失败或不成功。观念转变的最好方式就是邀请专业的咨询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信息化知识的传承和知识转移。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可以将更完整的、准确的观念传递给企业人员,让企业高层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破除信息化观念的盲点。而信息化知识的传承和知识转移,则是在专业咨询人员的咨询过程中,通过企业自身与咨询人员的互动,实现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方法论的传递,让企业人员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专业咨询的存在,才使得企业人员转变信息化观念,有效破除信息化观念的盲点。

三、咨询中企业自身的作用

咨询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帮助,便是调研与分析已有信息化资源,串联与梳理分散、孤立于企业不同环节的信息化资源,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编制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或发展战略。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也必须参与其中,包括企业高层、核心部门中层、信息技术人员等。咨询人员在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的编制过程中,会通过自身的经验,将信息化团队的建队思想、组织配置,传递给企业人员,让企业人员首先清晰自身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通过编制过程中的言传身教,让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懂得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编制的整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懂得如何调研与分析企业现有业务、现有流程、现有管理思想与方法,懂得信息化如何支撑企业的战略。

但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编制过程中,咨询人员只是辅助者的身份出现,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企业自身的人员。在信息化规划及战略的实施中,是企业自身人员在付诸实施、在具体推进,只有参与整个咨询过程的企业人员才能更清晰信息化的战略,懂得其内涵,知道如何去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尤其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只有他们参与咨询过程后,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才不会演变为纯技术方案,也只有这些高层的参与,才会在后续的实施与推动中,使得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虽然咨询人员起的是辅助作用,但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优秀咨询人员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咨询人员作为企业外部人员,不会陷身于企业现有的各种具体问题,而是以高宽的思路、更广的视野来分析企业,能够直接以企业的战略及未来发展为目标,编制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这些是企业自身人员无法做到的。

四、咨询人员的专业性

优秀的咨询人员,必定具有丰富的信息化实施与建设经验,也同时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具备非常强的分析企业现状的能力,具备非常强的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这种人才是企业自身无法造就的。他们透过现象看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编制基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或发展战略,同时需要承担这种研究结果所涵盖的相应责任。

五、咨询的知识传承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编制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对于企业来讲,面对这种情况不可能每次到邀请咨询人员进行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自身信息化技术人员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这种修正与完善。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和企业自身都必须意识到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整套知识体系,需要传承给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但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灌输,应是通过咨询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方式、良好习惯、信息化知识的潜移默化,实现知识的平滑传授。企业信息化咨询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技术人员知识培训与能力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帮助企业信息化技术人员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现有管理方式的再认识与再分析的过程。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次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提升、发展战略的调整,都会产生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修正与完善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真正起作用的便成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他们接受了咨询人员的知识传承。他们通过接受的知识,担负起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的修正与完善工作。他们接受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在修正与完善工作中,更好的形成团队,更好的协同工作,更好的与业务人员沟通与协调。

六、结束语

对于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提升发展的企业来讲,信息化咨询是非常必要的。它仿佛是一面镜子,让企业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转变信息化的旧有观念,破除信息化建设的盲点,了解到企业自身的优势与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它能够帮助企业梳理现有业务和流程,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可能造成的损失,使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目标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 2006(11).20~21

[2]周聃. 咨询公司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3.5~13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作用研究;建议措施

现代化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人才、市场和产品的竞争,而是面对着新型市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在此形势下,也出现了代表企业体系的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保证企业流程中的供应链,提高反应速度,改善决策品质。因此,形成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只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企业的管理才会在现代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信息化需要面向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现代化的应用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方案规划、协调控制、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渗透,企业的管理中也会体现出企业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价值,提高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和运用跟企业的制度、技术、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联系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很多企业在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上有一定的误解,没有真正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优势,只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或者管理模式来体现过去的传统管理思想,对过去管理模式进行模仿和套用,没有或者不敢去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对现代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管理结构进行转变。

这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问题,很多企业运用企业的信息化旨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节约成本,没有致力于深层次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体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思想,利用现代的技术来塑造企业。

企业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体现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实现企业管理的结构和组织变革,就需要进行三个转型过程:1)在企业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重组;2)打造信息技术结构,组建企业信息技术利用框架;3)把企业的组织活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统一,体现出管理的优势和功能。

二、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还可以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其主要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功能的增强

1)信息化的运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以及部门和部门之间能高效、便捷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上级部门可以有效的将信息和指导文件通过网络技术的方式进行传达,提高了工作效率,总部也可以更好控制和约束分公司。2)有利于企业获取客户对产品的需要信息和要求,了解市场的竞争情况,便于制定有效的销售和生产计划。3)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企业从面向人的管理向面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并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统一,优化了各个流程和环节。4)企业生产的各种参数指标轻松获得,有利于领导的决策。

2.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可以轻松、便捷的实现跨地域和跨国域的管理和经营,利用网络系统来实现便捷的跨地域业务管理,并可以通过软件的系统设计来管理整个经营流程,规范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很快捷、经济的下达总部对子公司的指导意见和学习文件等,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水平。

3.组织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企业管理结构中以“金字塔”形式存在,管理方式单一,局限性强。而利用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阶梯层管理方式向自由型的水平管理方式转变,实现人性化管理和经营。这种组织结构的变革意味着高层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跟下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基层管理的意见也会被采纳。

4.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增强

运用信息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增加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目前在管理中采用的企业资源管理技术EPR技术和MRPII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发挥极大的作用,实现了企业管理结构和调整优化,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综合的业务数字网技术ISDN,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方式来传递数据的内容,通过远程控制或者近地的方式来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提高了业务运营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提高了管理项目的准确度,避免客户因产品信息不准确或者不符合要求而进行投诉,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

5.管理思想的创新和变革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采用企业资源管理技术EPR技术和MRPII技术,必须依靠一种先进的、与之匹配的思想和理念,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等进行重组和调整,实现企业的重塑和再造。因为在经济时代,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技术和手段被运用在管理中,必须依靠一种管理思想来对其进行限制和约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理念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三、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作用的认识

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管理的必然,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让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发挥其优势。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中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管理,但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以及经营手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化的投入和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要想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就需要合理的进行选择和利用,在适当的企业流程中布置适当的信息管理技术。例如,在企业经营流程中,若采用适合生产流程的系统软件,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的运用,还可以使企业发展更规范化。如果企业的生产流程不清晰,不规范,套用流程化的信息技术生产,势必会阻碍生产进度,减低生产效率,最终出现恶性循环。

四、结束语

现在很多企业在管理中都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信息技术并没有发挥到很好的作用,降低了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对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依靠一种管理思想来对其进行限制和约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理念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军. 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商贸,2011,21:88-89.

[2]郝浩宇. 浅谈如何使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持续推进[J]. 山西建筑,2011,28:252-253.

[3]张新刚. 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改革与开放,2009,09:80.

第5篇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本、技术、智力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扩散,企业之间的空间界限逐渐模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向简单化、扁平化方向发展,于是就产生了虚拟企业,这种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资源。虚拟企业将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开放的组织形式,来共同完成某项目,提高企业竞争力。

2 信息技术在构建虚拟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方面、采购与供应方面、营销与服务方面对构建虚拟企业都起着非常的重要作用。

2.1 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是指在一家企业内完成整个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而在虚拟企业中则最大化的实现了企业的专业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的企业采取产品外包、策略联盟、虚拟销售网络、虚拟研发等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又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不同的企业间,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共享产品的研发成果、生产工艺、改进信息等,或者在不同企业进行分工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效率。

2.2 现阶段,MRP、MRPⅡ及ERP 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原材料采购、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库存、产品供应乃至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虚拟企业中,不同的企业可以利用实时通信来了解合作伙伴的原材料、库存等信息,从而使产品的供应链衔接得更加顺畅,减少不必要的采购成本和资源浪费。

2.3 目前,企业的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提供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虚拟企业的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网络推广方式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同时,产品销售也从传统的面对面式的洽谈转变为了网上销售,产品的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进行。

3 虚拟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成果

3.1 在产品生产方面,在计算机仿真技术、CAD和虚拟技术基础上,逐渐发展起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在虚拟环境中,由虚拟物理系统(Virtual Physical System)、虚拟信息系统(Virtual Information System)所组成。在虚拟环境下,可以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产品的可制造性和企业的可合作性。通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仿真,可以进一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巩固和强化企业的服务能力。

3.2 在采购与供应方面,虚拟企业通过利用MRPⅡ、ERP 系统中的采购与库存管理部份,将不同的企业采购和供应结成供应链,进一步降低供应成本,同时确保供应的及时性。结合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虚拟企业可以了解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同时及时掌握商品的库存流通情况,达到企业产销平衡,加快供应链的物流响应速度。而这些对于一个由多家企业联合组建的虚拟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3 在营销与服务方面,以DELL 为例,通过它完善的网上订购系统,客户可以完成所有的购买行为,从选择产品到收到货物付款,这无疑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效率,节约了购买成本;而对DELL 本身来说,它同样减少了大量传统销售方式中需要付出的成本,这样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产品的生产与配送方面,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FAQ(常见问题解答)服务及预约上门服务,同样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善的信息化营销与服务已经成为虚拟企业实现成功运作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4 未来企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虚拟企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虚拟企业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实施ERP 建设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已经开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而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最大的发挥信息化的长处成为了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一方面,ERP系统极大的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而电子商务则提高了企业了解外部市场信息,应对变化的能力,但虚拟企业的出现则要求做到同一企业的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不同企业的ERP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应用,这样才可以提高整个虚拟企业的集成度,发挥整体的优势。

第6篇

摘要:信息化建设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信息化辅助办公提高效率和集团化管控,将信息化平台的终端数据有序链接整合,实现多端信息联动,结果集中呈现的效果,打通企业“信息孤岛”,实现高效运行,提升管理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一、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是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信息化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不及时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便捷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二是实现资源和信息集中管理和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三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地被处理。四是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五是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等现象。六是降低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七是方便便捷。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八是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九是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保障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

二、信息化的具体应用

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可以实现文稿起草、会务管理、会议纪要、通讯录管理、督查信息、财务报销、设备台账管理、文件防伪识别、文件档案查询、授权委托书、请销假、信访信息及时报送等业务进一步信息化优化,流程化的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来提升效率,把标准化操作的事项全部流程化,最终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以汇报材料起草为例,通过软件功能统一模板格式,根据不同的汇报对象挑选不同的模块内容,自动生成文稿,实现定制化生成材料。比如,第一部分企业简介,基础数据发生变动后由相关部门填报并自动生成汇总到企业文化宣传部,由该部门审核把关确定通稿上传至模板;第二部分经营指标数据,每月由相关部门填列后自动汇总到企业经营管理部,由该部门审核后上传至模板;第三部分企业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分板块由相关部门填列后自动汇总到综合材料起草部门,由该部门定期修改汇总后上传至模板;第四部分由相关部门跟据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列个问题库,汇总至模板,直至解决后再销号,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汇报对象不同,摘列出不同的问题向对应分管的上级进行汇报。通过办公自动化可以实现提高效率,提高准确率,最终达到汇报精准诉求的目的。类似的文稿材料、会议纪要等常规性、程序化的材料全部可以实现通过模块化,实现信息化流水线操作。以会务管理为例,会议通知的模板流程化到信息系统中,把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参会要求等要素设置为可根据需求更改的变量,自动生成会议通知,同时自动通过文件和微信通知的形式发至参会人员手中,参会人员可以一键选择参会与否,做出的选择又自动统计到会务管理人员的操作系统中,然后流程的下一步自动进行会签处置和会场座次图布置。可以实现全过程任何环节一目了然、异常变动一人掌控、受众人员避免重复骚扰、组织人员避免重复工作,最终达到高效会务管理的目的。以机要文件管理为例,通过文件“扫码机”的运用,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文件真伪的识别,以及文件信息的快速上线流转及归档。以通讯录管理和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分级分层设置权限,实现对本权限范围的电话和文件实现一键查找,方便急事办理。以数据统计为例,通过大数据的运用,用于分析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包括产销量、人力资源、库存供应、经营数据等,通过横向纵向(同行业、不同时间节点)的对比分析,来判断各要素的结构对经营质量的影响,实现信息对不同需求部门的分级分层共享。以督查督办为例,通过将督查督办信息化系统与OA办公系统进行无缝衔接,方便集团各层级领导、业务人员的高效办理各项督查督办任务,实现方式如下:一是运用现有“工作流程”模式,单独开辟“督察督办”模块,增加一套周期办理、超时提醒、完成存档和统计查询机制。二是模块内借鉴现有督察督办信息化系统形式,分“13710”(点对点督办)、“年度行动计划督办”、“月度重点工作任务督办”三套流程。有一个恰当的作战工具的比喻是:“13710”是狙击枪,特点是指哪打哪,针对性强;年度行动计划是机关枪,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月度工作任务是步枪,特点是临时性、指引性。三是流程发起形式使用“督办卡”填报形式,发送给事项责任人,“点对点”地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便捷性、实时性、协同性、安全性等问题,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提高管理的效率。

第7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增加,电力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市场中的地位,在管理过程中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电力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发挥信息化的强大作用,促进电力企业事业的蓬勃发展。现本文就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和作用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国家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与电力行业有密切的联系,特殊性是电力行业具有的特点,电力企业的机构较为庞大,并且较为复杂,随着市场化在电力行业中开展,电力企业已经是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粗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了。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集约化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之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和人们的用电量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就需要电力企业对企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电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电力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发展,二者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协调性,一定要对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也是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操之过急是严重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是十分重视前期的规划工作,如果在工作的前期阶段能够有一份比较完善的规划,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很多不良效应的出现,从而也能够确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

1、信息化的物资管理

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是物资,电力企业的的运营效率也与物资管理的效率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对物资管理的重视是电力企业需要做的工作,电力企业的运行质量子在传统的分散型管理模式已经没有保证。对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优势进行正确的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措施也,并将其细化保证顺利的实施,这样一来,电力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预期效果就有很好的保障。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在信息化的技术和平台上实行集约化的管理,统一采购电力物资,还要统一的编辑、分类和管理电力物资,工资重复购置和资金占用的情况就会减少发生,电力企业的物资成本支出不断的降低,但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众多企业间达成的共识之一。大型企业中的机构部门较为繁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调配是极为重要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形式是计算机系统,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形式较为高效,并且还能够大大的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支出。在人资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电力企业可以将员工的个人资料、工作绩效和岗位职责等内容通过相关的软件系统建立成清晰完善的电子档案,简化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调配人力资源,减少和人资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压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

3、信息化的安全隐患管理

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就是提高企业的安全隐患管理的质量,近年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电力企业一直遵循的,使安全隐患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得到实现。隐患的排查、评估、治理和验收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并逐级向上级部门报告,这样一来,隐患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提升,还能够提高电力的安全水平,对电力重大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范作用,有利于实现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性运行。

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立的策略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使用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同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这样也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我国当今的电力生产中还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定要推进信息化在我国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运用。

1、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电力企业中的物资、人资和规章制度等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的过程实现共享数据平台,覆盖全企业的共享数据要建立,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得到实现。各部门个字微涨的状况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而得到改变,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在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也较为方便。

2、建立精准的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是针对电力企业机构庞大而复杂的特点,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可对电力企业的各环节信息进行动态采集、集中分析和处理。例如,对隐患处理的过程分步分类进行精准记录,从填报隐患到部门审核、判断隐患等级,到评价和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采用标准化流程进行记录和确认,确认完毕后系统对必填项进行检查,无误后发送下一个环节。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80-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立条件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企业内因的推动之下而得以衍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大型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地做好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方能确保企业获得有序的发展。从本质层面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具体是指:将企业整体的生产过程及日常事务与物流流程和财务管理与客户发展等业务过程,展开数字化的管理,通过将其完善的纳入整理进各个信息系统网络平台之中,加以分析计算,继而提供于企业各阶层的人员,展开业务信息的观察并汇总,得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决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单单可以推进企业的经济市场进程,且还能够有效的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企业后期的市场经济效益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可见,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而言,具有无可撼动的重要性,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体现。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前提条件研究

1.强化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关键在于企业在发展中是否具备信息化构建的内在动力,而对于其内在动力的基准方面,具体包含了四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领导阶层的信息化观念是否完善,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要的前提保障。其次能否制定出一项好的信息化构建体制,是能否成功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先决条件。再者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储备人才及管理人才,是展开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最后一项内在动力要求是要具备专项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指挥机构,予以先进的管理。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原则,科学制定便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原则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之中,充分的做好同企业经济效益的结合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节点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而服务。其次建立信息化工程之前,必须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诸如企业流动资金的总量,是否可以良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所需,企业总体业务的大小是否需要构建信息化发展平台等等,最后还需要确保信息化建设同市场信息的一致性。

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一)有效完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一直是作为企业的血液而存在,若是就财务方面问题无法做出具体明确的管理,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阻滞。而通过对企业财务系统展开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人为造成的财务影响问题,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财务管理的实际效率。从本质而言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建设,可以切实促使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更加明确直观的展开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其次在管理过程之内,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效的就财务管理模式予以了根本创新,极大地方便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操作。

(二)有效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除却稳定的资金财务运作之外,优质的人才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决定因素。当前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即是人才的竞争。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使得人力资源结构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最大化的凭借网络科技信息的特有优势,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其具体表现在:首先对于企业各部门人员展开的薪酬评定及绩效考评与企业人员培训工作,均可以依据计算机网络平台展开操作,确保在薪酬的评定及考评等各方面均可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分配。其次对于人事的管理方面,依据计算机展开操作使用,可以切实避免相应的“人情”事宜出现,更好更全面的展现出“公平透明化的管理”。

(三)促进企业日常的生产销售效率

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各项生产工作与销售工作的稳步开展,具体体现于:一者依据生产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在很大层次上降低企业的库存总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避免出现大批次的残次产品,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影响生产的安全事故。二者通过销售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但可以促使企业良性精准的把握市场的动态信息,为企业的下一环节生产目标打好坚实的信息基础,且还能够于相应程度上了解企业整体的销售情况,为企业下一季的生产计划,提供出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增强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强化企业经济效益而努力,旨在依据科技信息化的力量促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趋于标准化,符合时代的发展所需。从根本上来看,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于:首先可以促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及时的做出反应及决策,避免企业出现不应当的经济损失。其次可以就企业的管理模式予以创新,促使企业可以满足市场的潮流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其不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在,同时也是时代管理模式衍变的具体要求。若想有效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那么必然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推进中,充分就企业信息化建设予以重视。并要不断加强企业人员整体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的正规化,避免因违规操作所致使的严重损失,以此促使企业在后期发展中,攫取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兆峰,陈兆柱,丁志敏.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57-257.

[2]王利人,董贵民.浅谈信息化建设对促进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J].光盘技术,2006(6):26-27.

第9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信息化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引言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对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信息化的改革,包括物流管理、人员管理、生产管理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企业形成特色信息化的企业优势,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来,促进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和管理工作的革新与升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2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意义

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用软件工程可有效提升企业运营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包括对企业资源的管理、企业人员的管理以及企业相关设备和硬件的管理工作等,高效的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前提,在企业的资源管理活动之中,利用软件工程对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与处理,然后划归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使用,可以大幅提升企业数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借助软件工程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操作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效率、考勤情况以及业务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软件工程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企业的考核效率和管理效率,促进管理工作的公平和公正。企业设备的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软件工程,借助软件工程可以将设备所有的管理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和数据化储存,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便于企业随时进行管理资料的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管理效率[1]。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还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层与领导层、普通员工与管理人员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利用软件工程建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更加及时可靠地对员工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员工的真实水平和工作能力,准确分配员工岗位,发挥员工真正价值,建立起系统有效的人才数据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同时,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资源的共享率,为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软件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开源节流,减少企业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途径与新的收入来源,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高效的信息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并将信息技术转换为企业的创造力,升级原有的企业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支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3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3.1CRM软件系统的应用

CRM软件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促进企业销售营销服务工作的自动化开展,为客户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客户的向心力,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维持忠诚、满意的客户资源。CMR软件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最基础的一项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内容以及管理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CMR软件系统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革与优化后,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情况和业务流程进行实时查询和动态把握,明确企业业务发展情况,有利于企业领导人的决策以及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可以全面提升企业客户资源的管理效率和企业资源的优化分配,在满足企业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3]。

3.2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的应用

企业资源规划(EPR)软件是一种管理体制、人力资源和技术应用三方面结合的管理系统,EPR软件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流程管理工作,以业务流程管理为应用核心,可以为企业构建主要的价值链,有效细分企业的核心任务,为企业的长久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在ERP软件系统之中,企业运营的核心是业务流程,在进行业务流程划分后企业内部可以形成独立的业务模块。ERP软件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独立的模块之间具有了较强的关联性,从而可以实现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大幅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效率,增强了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对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为企业的运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对企业全面推行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应用网络信息化通信技术

网络信息化通讯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对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产生影响,随着各种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对远程定位技术、中心网站技术以及远程登录技术的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满足企业信息通讯要求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化互联技术的推广,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网络环境问题导致的信息泄露和信息破坏,为企业的管理与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网络信息化通信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变革了企业内部管理与沟通的模式,远程视频会议的沟通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企业会议活动,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与沟通,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的传达,提高企业应对问题和事故的反应效率并缩短反应时间。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网络信息化通信技术,进行网络信息通信系统的优化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通信技术应用价值,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3.4档案电子化管理

档案电子化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企业管理效率。应用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在管理过程中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减少了纸张等物料成本和档案等存放空间的投入,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相比于原有的纸质档案管理来说,可以更好地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更方便地进行档案数据的查看和调度,减少人力资源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失误,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自然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原有的企业纸质档案管理方法不符合当前大力倡导的环保管理理念,档案电子化管理可以突破管理介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加方便地完成资料的修改、存储、查找和应用,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企业的开源节流。

4结语

第10篇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化的企业运营和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的运作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和企业收益。安全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能够流畅运作的保障,现如今如何更好地保证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已经成为每一个新型企业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从几个常见的要点和方面分析了在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几个信息化安全管理问题及说明安全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

1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的基本概述

所谓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开发、生产等控制性的活动,旨在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信息化在企业的管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黑客的大肆盛行,在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企业管理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信息化企业管理平台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于部分与外界互联网有链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文件的丢失,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

2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

完善和健全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确保企业运行顺畅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相关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层领导要切实从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层面保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浅析信息化安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陆陆续续地将网络和计算机逐步运用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中去,因此这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信息化安全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的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能够流畅运作的保障。现如今,如何更好地保证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已经成为每一个新型企业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运行管理小组、服务管理小组和用户管理小组。第一个是运行管理小组,所谓的运行管理小组,指的是要得以保证网络的顺畅运行,因此就要对企业网络上出现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网不间断的运行。面对十分严苛的企业信息化环境,运行小组要及时对企业管理的网络平台进行监督和保护,并实时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运行顺畅,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第二个是服务管理小组,所谓的服务管理小组,指的是对企业管理网络平台服务层面上的管理,即对信息化服务中相关服务的运行、服务器硬件系统的运行以及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个是用户管理小组,负责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用户监控和管理,对网络平台上的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外来访客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安全。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具,是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如果企业自身遍布世界各地,那么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也会根据企业实际所在的地点形成不同的局域网。这些不同地区的局域网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真正完整的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但这些连接也在无形之中给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未经企业允许,私自接入企业网络的终端,便会对企业网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也会对企业数据的安全传输构成潜在威胁[2]。

3安全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是企业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管理的网络运行当中,無论是网络连接线路还是网络传输设备出现问题都会有备用的线路或者设备马上投入运行,从而确保企业管理核心数据的安全。再者,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能够对实时接入企业网络的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并且采用相关的网络技术手段防止不明身份访客的非法链接,对于未经允许进入的用户要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总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的门户,因此要切实保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企业内部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外网用户的进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存有异常的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和制止和处理;②对病毒和非法内容要及时进行过滤;③对异常的网络破坏行为,如黑客非法入侵、异常发送或接收相关数据等等,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控制[3]。

4结束语

信息化是日后企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而信息化安全则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自身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明确的信息化安全策略,才能切实保证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保驾护航,更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充分地提升企业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安全在企业管理上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从而为日后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价值,从而指明了一条更为清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晓晖.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9,

(13):49-50.

[2]乔军利.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J].新西部月刊,2010,(1):27-29.

[3]高榕.中小型企业园区网络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0,9

(08):123-125.

第1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逐步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而且还能科学化的分类管理人才。根据当前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模式,依靠现代化科技技术制定专署的管理计划,这样企业才能依靠自身的管理水准提高竞争力。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逐步应用到大型企业管理制定方案中,为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做出不断地努力。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运作效率

0 引言

根据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完善工作日益凸显出来,使得企业朝向信息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逐步应用了计算机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的实际生产与信息化相结合,实现高效科学性的管理水准。企业利用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角色之间的转换;未来企业管理流程化的进程;怎样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各部门之间资源的共享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转换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比较而言,不但提高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并且还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使得经济产值进一步提高。

传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只单纯依靠企业内部员工的人力资源,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但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并且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外,传统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虚假性,主要是由单个部门的控制,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太大的要求。有的依靠的是企业内在关系,提前为员工安排超出范围之外的工作。且有些企业员工本身素质较高,但是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早已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安排,使得高素质管理人才得不到重用,是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损失了一部分先进知识人才。所以经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依靠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企业不断朝向新的方向发展。

1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转变

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任务为:对员工业绩的考核、休假的批准、调用人员的工作方向以及薪金的发放问题,根据这样的制定模式来完成会占有管理人员的大部门时间,并且这种运作效率极低,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在工作期间还存有一定的虚假性,主要由于管理人员的庇护性,使其在工作考核中为单订员工加入考核量,让企业遭受不明的经济损失。但是随着信息管理水准的不断提高,利用微型计算机便可高效的控制人力资源,实时掌握企业员工的运作动态。下图为近几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普及力度,日常企业内部的重要事件都可以在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站上进行查询,提高了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并且在信息数据库中可以查询到员工的个人资料信息,根据有效性的个人信息管理部门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方便的同时,并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也发生了与之的转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充分的剩余时间加入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工作中。如: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以及创新性项目发展研究等。

2 企业管理流程的规范性

在传统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处理行政事务上,是随着信息化管理水准的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只是靠处理企业的繁琐事务,并且还逐步参与到企业发展规划工作中,这样日常中的行政事务便由信息化管理部门来执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双向充分结合,这样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进程更加规范性。在此实施阶段便要根据信息化管理流程依次进行,其中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未来发展方位、员工后期培训计划、有效性业绩考核以及员工未来职业发展都要进行合理性的规范操作,在这其中不但包括了员工职业的定位,而且还包括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

3 企业部门之间资源的共享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管理水准上不但引进了新的技术,并且还引进了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传统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个人有效性信息存有一定的保密性,所以只有力资源管理部门执行此任务。与此同时在采购原料计划报表中也只有采购部和财务部来执行此项任务,其他部门无从插手。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提供不到任何的有力帮助,这样不但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络性减少,而且还减少了生产期间的工作效率。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为员工的发展制定了方向,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生产总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洪玫.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于庆生.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经济视角(中旬),2011.(08)

[3]陈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9)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集团化、规模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

关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只要装上财务系统软件就可以了,或者是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把手工账变成电脑账,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对企业集团的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够让企业的大部分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得到展示、传递、加工、总结,可以让企业管理层从多个角度看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财务报表中看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因此,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企业集团对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当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发展之路,现代信息技术已为这条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还有很多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存在,比如企业集团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上还是很欠缺的,缺少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制度,没有在规范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上做明确的说明,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或信息泄露,增加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确定性。

(三)企业集团的内控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集团在内控管理上与国外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外很多企业集团的内控制度一般都很集中统一,纵然企业规模庞大,但主要实行的是总分公司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企业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有利于集中管理财务和合理配置各项资金。而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这方面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度,每个分公司都强调有独立的法人,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制度不统一,规章制度不一致,无法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局限性强

信息化流程是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筛选、整理,这个过程的处理原则比较严格,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态。但这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即这个处理过程只是反映出了结果,不能看到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发生、完成情况,只是单纯地把财务报告反映给了需要的使用者,而对财务信息需要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样的信息反馈情况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集团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一)转变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对生产、采购、销售、成本等环节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部门职责不同,导致大家缺少沟通,很多信息无法及时交流,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统一,即一体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自身转变理念,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对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革,明确树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解决部门间信息交流的困难和问题,将财务管理范围与业务相关联,实现全面管理、评价、控制和优化,实现数据共享和管理统一。

(二)加强培训企业集团的各级管理者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应当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大培训企业经营者观念的力度。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转变企业决策者的观念,其次还要加强培训经营者的财务知识和信息化知识,让他们不仅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国家的政策法规、领导的意识、员工的素质等诸方面。总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目的是更好地处理会计信息,并能从会计信息中看出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改进问题,改善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了尽快缩小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政府首先要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软件行业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加强引导产业政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要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防止资金的流失和不恰当使用,强化集团总部对资金的统一调配和管理。企业集团在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要适当地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培训专职操作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还要引入保密性高的、不易被病毒侵犯的软件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在企业集团的整个管理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企业要不断加强和改善,正确对待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有正视问题,才能采取对的方法解决问题。政府在这方面也要抓紧出台对应的政策,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集团也要加大力度,加大投资,改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集团的各级领导也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英志.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企业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