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17 18:04:42

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第1篇

___区检察院作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的基层院,近几年来凭借着市院和区委的支持,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吸引和引进人才,不断充实新生力量,使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开端。同时狠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使一批优秀年轻干警迅速成长起来,无论是在业务部门还是在综合处室,这些青年干警都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我院的各项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青年,由于受阅历浅、思想相对单纯、易于接收新事物等自身特点的局限,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更容易发生波动,因此,及时了解和把握青年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结合我院实际,开展了青年检察干警思想和需求状况调查研究,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目前在我院青年干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今后加强和改进青年检察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本院青年检察人员)的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35岁以下青年检察人员20名,占全院干警总数的20%。其中:(1)年龄结构:30岁-35岁的10名,26岁-29岁的6名,25岁以下4名。(2)学历结构: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除1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其他均为法律专业。其中第一学历大学本科的有10名,占青年干警总数的50%,其他为在职教育本科学历。(3)政治面貌:青年干警中有党员17名,团员3名。(4)职务职级层次:青年干警中,副科级以上人员6名,科员14名。其中:中层正职(正科级)1名,中层副职(副科级)3名,科长助理1名,虚职副科1名。(5)从事检察业务工作情况:青年干警中从事检察工作十年以上的7名,从事检察工作满五年不满十年的5名,从事检察工作三年以上不满五年的1名,其余7名同志从事检察工作才满一年。他们当中现从事公诉、批捕、反贪、民行等检察业务工作的13名,占青年干警总数的65%;从事法律政策研究、政工、行政、技术等综合部门工作的7名。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7月13日,我院组织了问卷调查,35岁以下青年干警全部参加。通过对青年检察干警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水平、民主意识、社会热点、检察队伍发展状况及趋势等方面设置了125个选择题,比较系统地收集了青年检察干警的思想状况和需求,为进一步理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2、座谈和个别走访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调研组又进一步组织了青年干警就我院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深入座谈。同时召开青年干警相对集中的公诉处、反贪局等部门领导会议并个别走访青年干警,探讨青年干警的迫切需求。我们还将问卷调查数据反馈给院党组成员,要求每名党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今后青年干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青年思想状况的主流

这次思想需求状况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我院青年干警的思想和需求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关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司法体制改革等社会问题;具有较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对西方文化持批判地借鉴态度。

2、热爱本职工作,在生活中以工作为重,认为工作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载体;有较明确的职业规划,乐于学习进取,调查显示:50%的青年干警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并感觉很有用。

3、廉洁自律,遵守职业道德。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到“如果熟人就您处理的案件找您帮忙时,您的做法是?”大部分青年干警选择婉言拒绝;无一人选择“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悄悄办了”。

4、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憧憬未来。当被问到“遇到与自身待遇有较大反差的高水准生活,产生的反应是?”90%青年干警选择正视现实,知足常乐、充满希望。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我院青年干警的思想需求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从区位特点看,由于我院地处远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手段比较传统、单一,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2、青年后备人才储备不足,队伍没有形成梯次结构。我院35岁以下青年干警20名,仅占全院干警总数的20%,而且25岁以下仅4名。整个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岁, 且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理论基础薄弱。尽管90%以上干警已达到本科学历,但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16名,且法律专业的才9名,而9名中有5名是去年新招录的大学生。

3、青年干警职级待遇较低,晋升速度缓慢,与区直其他行政机关差距过大。副科级以上人员仅6名(包括虚职副科),这些人员中担任中层领导的仅4名,一名正职,其他三名副职刚刚任用满1年。由于受职数限制,尽管工作积极上进,但连虚职副科也不能解决。同时由于地区经济落后,个别补贴(如住房补贴、节日补贴、加班补助等)不能按市局统一标准下发。

4、部分青年干警理想信念比较模糊,少数人一定程度上存在信仰危机,缺乏集体意识甚至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弱化;比较关心自身利益,相对缺乏奉献精神。

5、部分青年干警认为自身执法理念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自身知识储备有些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6、半数青年干警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感觉茫然;部分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进取心不强,甚至有得过且过的思想。

7、65%的青年干警认为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效率低、相互扯皮;部分青年干警想调出本院,原因依次是才能得不到发挥、人际关系难处、工资待遇低。

8、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检察工作最需要的能力是业务能力及合作及沟通能力;最缺乏的能力依次是创新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9、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本单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滞后于当前形势发展,不了解青年需求,方式较落后,形式较单一,内容待增强吸引力。

(三)需求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会、个别走访等了解到在青年干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工作需求: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干警热爱本职工作,70%的青年干警赞成“工作就是生活”“工作是一种享受”的说法。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青年干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渴望良好的机制和文化氛围,喜欢处世公道、讲究领导艺术、善于听取意见的领导,认为最能激发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是工作成绩能够得到认可,有成就感,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2、学习需求: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青年干警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年干警迫切希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65%的青年干警正在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并感觉学习有一定效果。关于学习方式,60%的青年干警认为脱产学习最为有效,35%青年干警认为边工作边学习有效。50%的青年干警希望单位提供业务知识方面培训,但认为目前教育培训效果一般,应开展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大部分青年干警选择讲座,首选检察机关的先进典型和业务骨干,其次是高校的专家学者。部分青年干警认为院里和处室组织的学习效果一般,51.61%的青年干警认为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实际的学习锻炼,32.26%的青年干警认为要建设学习型组织需要加强制度上的保障措施。

3、制度需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青年干警的思想教育及工作进步都大有裨益。此次调查主要对干部交流、检察官遴选、检察官分类管理、干部考察、职位说明书、检察人员双向选择、领导干部任期制、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检察官等级津贴制度、奖惩制度等进行了针对性调查,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这些制度都很有必要,认为其推动了用人所长、人尽其材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对规范队伍管理,青年的成长都很有积极作用。认为干部交流有助于丰富工作经历,拓宽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做好本职工作;比较迫切希望在检察系统内上下级机关之间的相同部门进行交流锻炼,及跨单位或跨部门进行交流锻炼。对于领导干部任期制大部分干警认为很有必要,认为其明确了干部任期,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增强了处职干部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对于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主流是积极的,但在某些程序上需加以改进。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晋升检察职务或警衔警级制度应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明确和改进晋升办法;认为本单位奖惩工作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4、对思想教育的需求: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干警认为本单位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需要在下列方面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吸引力;联系工作实际,教育与工作相结合;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付诸实践;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关于教育方式,26.79青年干警认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深入到青年当中去建立与青年定期联系的机制,21.43%的青年干警认为应加强网络学习教育,14.29%青年干警多读理论书籍。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分青年干警对党组团结一致,带领检察人员把工作越搞越好有信心。

5、近阶段最关心的问题:调查显示,青年干警近阶段最关心的依次是职务职级问题,学历及教育培训问题,住房问题,工资及福利待遇问题。生活方面最迫切的需求是收入提高。大部分青年干警无房或住单位宿舍,认为解决住房问题最佳途径是单位集体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单位集资建房。在业余时间,部分青年干警喜欢阅读业务知识类图书,喜欢游泳爬山等室外活动及上网等,希望单位在工作之余举行健身运动,体育文艺类活动,增加单位娱乐设施。

(四)原因分析

青年检察干警反映出的思想状况、需求特点、道德状况和种种行为都是社会思潮、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看。开放社会对当代青年检察干警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给我们带来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新旧体制的转换,新老观念的碰撞,使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挑战,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着的种种客观现象,如西方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的流行,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经济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青年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平稳和思想上的迷惘,理想信念的模糊。因而在思想道德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

2、从青年特点看。青年充满活力和激情,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但他们缺乏理性和全面客观的思维方法,因而会盲目跟从,尤其是对改革中出现的诸如社会风气败坏、分配不公等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判断;对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不能正确对待,因而使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青年中蔓延,而奉献精神、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弱化。

3、从本院目前存在的实际状况看。由于我院地处远郊,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水平较低,人员没有形成梯次结构,再加上受职数、职级限制,人才的培养、输出、晋职晋级受到较大影响,挫伤了部分青年干警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抱怨等,导致少部分干警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

4、从思想观念上看。由于干警年结构老化,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地处偏远,信息不够发达,大家的思想观念相对较为传统落后。部分青年干警从检时间较长,经验相对已较丰富,再加上远郊业务量相对较小,案件类型较少,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导致有些干警进取心不强,自觉学习的意识较差,认为自己已是 公务员身份,不出大的差错也不会有下岗的风险,满足于现状,有得过且过的思想。

5、从奖惩机制上看。没有形成奖惩分明的机制,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挫伤部分青年干警的进取心。

6、从思想教育手段看。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我们工作的对象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还停留在过去,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但就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研究、探索得不够,因此,造成我们目前的青年思想教育手段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也使得我们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青年。

三、加强青年检察人员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策

上述的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表明,新形势下,青年思想状况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转变。如何把握这些转变,进一步激发青年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深入研究青年干警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做好检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1、领导班子要把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头等重要位置来抓,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干警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院党组要率先提高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了解和掌握青年干警的需求,从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导思想去启发和凝聚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青年干警的思想实际,准确把握青年干警的思想脉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部门领导要随时了解、掌握青年干警的思想状态和需求,因此要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谈话制度,要勤沟通、多交流,正面引导,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精神上和经济上、生活上有什么期望和要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3、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和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质量。要加强对其的培训,首先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避免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跟不上趟儿,说不上话儿,使不上劲儿”的现象。这样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保证教育对象最大限度获取新鲜的、高质量的教育信息,促进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的提高。

(二)注重探索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和深深的感染力,是最佳的精神食粮,能够充分调动的青年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摄取和更新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继续加强对青年检察干警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青年检察干警作为执法者,必须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提高其理论素养,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坚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和腐朽生活作风的侵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人民执好法,服好务。

2、加强业务知识和综合技能培训,满足其渴望学习和进步的热情,增强青年干警做好本职工作的自信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年干警渴望学习,与时俱进,尤其是对新知识、新文化和新技能的学习,以期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们要为他们不断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分批次选送优秀青年跨部门、跨行业进行交流,加强实践和学习机会,培养出各方面业务骨干;对于新分配的大学生,根据他们的自身优势和特长有针对性的提出专门培养计划,充分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不拘一格选人才。如采取检察长助理、科长助理等形式,培养和锻炼他们协调、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积极选派他们参与演讲赛、辩论赛、主持会议等各种活动,不断加压,给予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以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总之,他们学习掌握的新知识越多,眼界就会越开阔,思想就会越充实,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越高,从而会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3、加强奉献社会、艰苦奋斗等革命传统教育。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青年干警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个别干警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奉献精神缺乏。因此我们要加强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教育干警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被动学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把品德修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使自己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接收高尚品德的洗礼。

(三)注重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创新

调查问卷显示65%青年干警认为本单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滞后于当前形势发展,方式较落后、形式较单一,因此,创新教育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功能,使青年检察干警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影响、熏陶、感化、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青年检察干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而检察文化可说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它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干警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观念、爱国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与检察文化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对干警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通过举办岗位练兵、文体活动、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营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感染环境,丰富青年干警的精神生活,使得他们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接收正确的思想观点[文秘站:]和行为规范。

2、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这种积极性转化为自觉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警期望自己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能够以各种形式得到领导肯定,认为这是对个人付出的一种正常心理回报。今后要通过工作量化考核、各种竞赛来创造相互比业绩、不甘落后、争取优胜的局面;要通过口头表扬、正式表彰、晋级、嘉奖等形式,理直气壮的鼓励先进,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运用正反典型教育青年干警提高认识。我们一是要用先进典型实例来激励人、鼓舞人。我们除要宣传社会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外,尤其要注重宣传本系统、本单位先进典型事迹。我们选取的典型必须要被群众广泛认可,不拔高、实事求是,而且易于学习、仿效 。我们还必须引导青年干警正确对待先进,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同时院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为青年干警树立榜样。二是要结合本系统、本院出现的个别违法违纪的突出实例,及时进行警示教育,给青年干警敲响警钟,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势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2篇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并内化为自我发展的需求,指导他们设计和实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以便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利用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而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实际操作效果又如何呢?作为探讨此问题的尝试,我们选择了“基于专业发展规划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的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现状分析: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许多学校都积极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虽然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国外有少量的相关研究,如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全国数学和科学教育信息交换中心与全国教师发展委员会联合进行的“教师自我规划”研究,路易斯维尔大学与当地中小学联合进行的“教师职业阶梯发展规划”研究,田纳西州的“教师职业阶梯计划”等做了初步尝试。在国内虽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但直接相关的研究结果还没有。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之后,人们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成长越来越关心。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有人对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但至今尚没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或者说尚未充分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学校中某些教师有自发地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设计的情况,但学校很少对教师进行规划指导,也很少对学校如何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专门的研究,即便是有,也缺乏相应的理念向实践转化机制的探索。

三、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反思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对比前人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学校指导模式。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上,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和信心,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为学校构建适合所聘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良的学校环境及评价机制等提供参考性的策略,探索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指导的新模式。

四、研究基础:

1、学校已有的工作基础

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三级(国家、区市和校本)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还拿出专门经费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并与华东师大联办了一个研究生课程班,74名教师现已学完全部课程,全部结业。通过组织“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老师们基本上都能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与网络操作技能,并能应用到教学实践及管理当中,研制出一批优质课件和优质课。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业务进修、校本培训和请进走出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老带新与全体互动相结合,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为帮助他们的成长我们还建立了指导教师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师徒结对子制度,由部分中老年教师(由年级组、教研组提名,学校批准)承担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工作。

20**年,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在杨捷校长的指导下,由科研处负责编写了《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纲要》,编印了《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颁布并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内容,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相应要求,通过定期检查《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每学年2-3次,于学期末进行)的填写情况,了解青年教师的成长状况,并就报告册中所反映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目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转正、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此外,我校还根据青年教师填写《报告册》情况,结合工作实效,评选出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进一步激励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校已初步形成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并在指导和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人力资源

由校长杨捷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三个校区各有一位分管副校长、两位中层领导(共9人),他们中有的擅长学校教学管理,有的擅长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还有的擅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可以从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工作等多条线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指导、研究和管理,有利于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吸收部分青年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其中卢静老师还是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青年教师,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对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焦虑等心理进行调节和缓解;另有几位年轻的教师,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他们思想素质较高、有活力,业务素质好、科研能力强,能够在研究中自我反思及评价,并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他们的成长。总的来说,本课题组成员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能按时按量参加课题学习、活动与研究,并能很好地将科研与管理相结合,在时间、精力和技术上都有充分的保证,使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经济基础

课题经费主要从学校渠道获取,也争取获得市级科研机构的支持。

五、研究目标:

1、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根据结论提出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学校指导模式;

3、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

4、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环境,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3、探索青年教师成长的轨迹,强调青年教师自身积极主动的作用,探索实现青年教师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

4、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指导的策略研究

七、理论假设:

学校通过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的运用,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进行指导与评价,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环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八、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采用个案研究法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

2、调查法(包括问卷、座谈、访谈等):

问卷调查主要利用成长报告册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自测”表对实验对象(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所教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教师专业技能等专业发展状况及变化进行测定、了解,并采用座谈、访谈等方式一起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掌握他们现有的专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心态,本课题的研究对他们的促进作用。以上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效果考察、比对。

3、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重视素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及时总结、学习,借鉴已有及新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4、行动研究法:

制订指导方案——实施方案——观察、收集信息、反思——评价实施效果;然后,修订方案,继续下一轮的实施、收集信息、反思与评价……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由此,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基本框架,打好基础,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策略。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观察、收集信息并进行反思,加强对《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的管理,不断地完善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模式和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总结和提炼,形成模式、推出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一、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杨捷,南宁十四中校长,负责课题实施的总体规划设计,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主要成员:

十二、预期成果

1、理论体系:构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环境、指导模式、评价机制

2、实践成果:青年教师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的研究报告、论文集、个案集

3、教师队伍涌现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十三、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课题小组成员已明确各自分工,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已完成《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纲要》和《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的制订并开始了初步的实施。

十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1、总结及反馈20**~20**年学度《青年教师发展报告册》的基本情况,布置新学年的管理工作;

第3篇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创: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⒈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原创: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⒉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⒊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第4篇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公文有约编辑)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第5篇

一、 活动的主题

今年冷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进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冷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进步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冷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上风,深进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熟悉,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上风,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往。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冷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上风,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进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把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进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气力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把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上风,知识上风以及年龄上风,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很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气力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气力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熟悉,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进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上风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续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鉴戒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进学校四周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同一部署,在往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冷假的时间,深进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冷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天生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进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进步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回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

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冷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预备,并投进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预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6篇

选题是任何一项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所走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往往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物理学的进化》,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虽然爱因斯坦的看法是针对自然科学而言,但对于我们的青年调查研究来讲,是同样适用的。正因为选题如此重要,故研究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心血和智慧,在查阅、研读很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和理性判断,合理地确立社会调查研究题目,使研究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目前青年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且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学术性刊物相继涌现,一大批学术著作和论文成果不断问世,全国性、地区性的社会调研接连不断。“选题”窗口直接、清楚地告诉我们青年学科或青年研究领域发展的基本概况,笔者曾在对社会调查方法在青年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青年调查研究的选题现状及其抽样方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定量的文献分析(《社会调查方法在青年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292篇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马德峰著,《青年研究》20__年第4期,第43-49页;《选题及选题意识——对社会调查方法在青年研究中应用的反思》,马德峰著,《青年研究》20__年第9期,第43-49页;《反思社会调查在青年研究中的应用》,马德峰著,《中国青年研究》20__年第3期,第63-66页),给读者提供了这方面应用研究的一个大概轮廓,而本研究则力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就青年调查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究,以期推动青年调查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讲,二十年来青年调查研究选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选题的狭窄化

青年调查研究选题的狭窄化主要体现在选题的对象和选题的主题内容方面。综观二十多年的青年调查研究,其选题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独生子女青少年等,例如“大学生学习心态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及趋势”、“上海高校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调查分析”,“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现状——对湖北省五市镇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独生子女士兵思想价值观调查浅析”、“对当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等,而缺少对其它群体的深切关注;选题的主题多以思想价值观类为主,如“河北大学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西北地区青年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大学生价值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部队青年的思想状况调查”等,而忽略了青年生活方式、教育与工作、婚恋、越轨行为研究。对于这一状况,《青年研究》编辑部在1999年1月明确指出,“以往来稿中关于大学生的较多,而对于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小学生以及其它青年群体的探讨较少,例如在大学生的研究方面,对于价值观、劳动就业、恋爱婚姻、校园文化、心理健康、课桌文化、经商热、宿舍门饰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均有论及,但是对于青年工人中面临的就业、下岗、再就业,青年农民的贫困、负担重、科技知识缺乏、子女受教育少,青年军人复员退伍、转业安置问题,青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为女童和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问题,过去论及较少,这显然是不足的。因此,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应充分关注不同青年群体的一切生存、发展问题。”(《来稿建议》,《青年研究》编辑部,《青年研究》1999年第1期,第48页)20__年1月,《青年研究》编辑部再次强烈指出选题范围仍显狭窄的问题,“两年前在新年的《编辑部寄语》中我们曾指出这个问题,如今这种倾向依然存在。各地来稿中涉及大学生类的稿件依然是最多的,仍旧缺乏对其它群体的关注;即使是大学生类的稿件,也多围绕道德、观念等很少几个命题的泛泛之谈,缺少对青年群体多种社会行为及其意义的深入研究和论述。”(《来稿选题建议》,《青年研究》编辑部,《青年研究》20__年第1期,第46页)

造成青年调查研究选题狭窄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研究者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制约。青年调查研究的研究者一部分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他们有大学生角色的深刻经历和体验,选择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题材可谓“驾轻就熟”;另一部分研究者是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政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管理者,他们广泛接触和了解大学生、独生子女等,故以此为对象加 以研究比较方便、容易。二是目前我国青年研究的课题范围,主要围绕阶段性的中心任务,配合当前的社会政治形势而开展的,结果造成选题范围较窄,呈现简单、雷同的不良局面。如党中央提出“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团中央提出“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于是近几年来青年研究多以此为主题,许多调研项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最后以同样的调研课题、同样的研究方法、同样的研究结果的论文几乎同时出现在全国大大小小公开或内部发行的青年刊物上。青年作为最具活力、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社会变革的中流砥柱,故以青年为对象的研究应该是丰富多彩,课题应该是多种多样。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走出自己的狭小生活空间,主动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寻找社会研究的灵感与火花;在于研究者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方法水平,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提出自己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选题的热点性

二十年来青年调查研究选题呈现追求热点、时髦的不良倾向。部分研究者较为关心研究的社会轰动效果,在他们看来,如果选题能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哪怕内容“一般”,也算达到研究的目的了。翻开青年研究的各种学术刊物,你总会找到一些热点性话题的“影子”,比如“在校大学生网迷状况调查——武汉高校个案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减负和中小学生——南京市中小学减负情况的调查分析”、“从电视征婚看青年择偶——关于电视征婚节目的问卷调查及思考”、“上海白领青年职业生活调查”、“对当前考研热的调查与经济学分析”。毋容质疑,青年学科具有现实性的重要特点,即青年学的诞生和发展往往与青年现实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青年现实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的廓清、解释与回答,体现了青年研究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值得也需要我们青年研究工作者努力去调研实践,但这种研究不同于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披露某些为世人所不知的“秘密”、或世人感到模糊的“真相”,以激发世人产生阅读的兴趣。它绝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一哄而上”、“随波逐流”。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公众最关注、最热门的话题,除了要求我们的青年调查研究给出热点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热点问题的现状及其焦点,更主要地要从学科视角提供公众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如何制定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对策。而不是像我们目前这样,盲目地抓住一两个社会热点,简单地设计一两套问卷,再做些频数、百分比的统计分析,进行些简单地归纳和结论,就认为是一种学术成果,达到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与解答。

造成上述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研究过程中的浮躁和功利心,“独坐寒窗者日少,短平快的研究日多;理论的反思少,观点的炒作多;长远的知识积累少,赶时髦的时新之作多;欣赏别人成果者少,自以为是者多。”许多学术研究狂热不到半年一年,在尚未冷静下来之前,就为新的狂热所代替。这种热情或许可以给文化活动增添一些作料,但却不会留下什么学术发展的痕迹。事实上,在热点性课题上,需要注意课题的承续性、再生性、创见性。承续性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前人已经提出的问题,在前人已经取/:请记住我站域名/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再生性是指为了比较而研究前人曾经提出或完成过的课题。当然,这种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搞清楚了的问题,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对前人已经完成的课题及其规定的同类对象进行再调查研究,所得结论同前人研究结论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创见性是指在前人曾经研究过的领域提出新的观点、见解,以形成新的课题。二十年来青年调查研究在选题的承续性、再生性、创见性上做得远远不够,使得青年调查研究的学术成果出现简单、雷同、重复、低层次的状况。

选题的笼统化

一般来讲,作为青年调查研究的选题常常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所不同的是,选题通常要比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更为明确,它往往由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具体、集中的研究问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部分研究者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宽泛或者是比较笼统的课题领域,甚至是某一类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明确、具体的调查课题,因而所收集的资料许多是无用的、残缺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城市青年农民工问题研究”这一题目实际上并非研究问题,而是问题领域,它包含若干个子问题,如“城市青年农民工越轨行为研究”、“城市青年农民工消费水平调查分析”、“城市青年农民工现代性心理研究”等,甚至在每一个子问题中又包含若干小问题。虽然“城市青年农民工问题研究”题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其内涵不够明确、焦点不够集中,所以在调查研究的可行性上比较欠缺。研究者只能进行探索性分析,即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初步观察,提供解答问题的途径或为更周密、具体的研究提供指导,难以对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或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做客观的描述,无法深入分析社会问题,所谓“重描述、浅分析”。

一位学者指出,“正如现代自然科学的进展表现为由若干极小的微观领域的积累进展一样,青年研究的实际进展应转向于课题的具体化。空泛性的立意往往使研究成为某种思潮或社会运动的附属物,从而一开始就丧失了表现个性的机会,因为越在宏观的层面上允许研究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越少,同时越要求研究者在微观层面积累越多的研究心得。美国社会学者威廉·怀特的《街角社会》,中国社会学者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给我们提供了示范,这些学者只以一个小小的局部,剖之至深,析之至透,令人赞叹。”(《青年研究方法论批判》,袁岳,《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3期,第1页)可见,在这里面特别需要选题的明确化。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具体的做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通过分类能够体现基于一定认识内容和目的角度,达到对青年调查研究问题的某种具体、深入的认识;通过分类能够形成并加以区分的一些概念,并且能够进一步量化为若干可以测量的指标;通过分类能够使研究的问题具有确定的内涵或定义,因此可以区分和说明不同类型青年问题的某些特征。以“青少年犯罪问题”为例,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问题领域,内涵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青年研究所能包含得下的,那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在对象上可以分为城市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在犯罪问题上,可将犯罪分成现状、原因、特点、解决对策等。当然在犯罪原因里面,还可进一步细分,如主观原因犯罪和客观原因犯罪。通过分类取舍,我们可以得到明确化的选题,如农村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

选题的现时性

如果从时间角度对青年调查研究选题进行分类的话,可将青年调查研究分成横向调查和纵向调查。所谓横向调查,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调查资料,并用以描述调查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 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一个时间点”,并不是指一天,更不是指一分一秒,而是相对比较短的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等。横向调查具有自身的优点,调查资料的格式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资料都是在同一时间收集的,未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因而可供比较分析。局限是调查时间较短,调查内容较少,调查资料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对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人们的行为动机作深入分析。纵向调查,指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联系。它主要有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回溯研究四种不同的类型。纵向调查的优点在于,能够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动态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确定出各种因素的因果顺序。不足之处在于比较费时、费力、费钱,调查范围一般较小,调查结论的概括性程度不高。

笔者曾对292篇社会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发现20年来的青年调查研究大多数属于横向调查,例如“20__年中国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调查对比分析”、“中国大学生网络意识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调查报告”、“青年领导干部对若干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与估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调查”等,而纵向调查极少,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不正常的。横向调查属于一种静态研究方法,它只注重青年的某一固定时期,将研究对象看作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而不是把它看作在不断变化中的社会现象来研究。与这种静态的方法相联系的是一种浅层研究的模式:调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无须考虑问题的联系和理论的渐进式的研究模式,只会造成我们的研究始终在一个层面上年复一年地简单反复的状况,很难说什么时候能达到一门学科的高度(《青年研究中的思维转换——从笛卡尔思维到打破现状思维》,郑黎明,《当代青年研究》,20__年第1期,第34-35页)。事实上,青年研究不是探讨“应该干什么”,而是关注青年社会现象的客观事实;着重思考此等青年现象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会有这等社会现象的发生;关注的重点始终是青年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而要达到对青年规律及本质的认识,我们需要动态的研究方法,把青年研究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理论上的渐进,任何个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以往实践经验的体验和已有的理论成果之上。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青年研究对象,对青年的任何阶段任何群属的研究都应处在对青年的整体视域之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发展及其走向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从纵向变迁的角度对青年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研究,进而把握其本质规律是当务之急。

基本对策

要改变上述青年调查研究选题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研究者来说,应高度重视选题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选题意识。选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选题决定着某项调查的方向,题目确定之后,整个调查的基本途径也随之确定;选题体现着调查的水平,选题过程中,需要研究者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调查方法和各种操作技法,并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比较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判断能力;不同的选题,在社会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所走的道路也不一样。选题的确定,意味着社会调查的特定途径的确定。遗憾地是,部分研究者没有高度重视选题问题。从选题的标准来看,通常有价值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四大标准,这些标准对于研究者而言,都是熟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学到的东西自觉运用到社会调查实践中去。一些研究者往往学的是一套,实践中运用的是另一套,缺乏严格的选题意识,主观性、随意性较强。

一位学者曾指出:“社会学研究不只是按固定的程序进行一系列具体操作活动的过程,其灵魂和核心,是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艺术。那些具体的操作,则是这种研究思路、研究策略和研究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近五年来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风笑天,《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1期,第45页)这告诉我们,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更要重视发挥研究者个人的心智。作为渗透着研究者主观意识的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年经验研究成果的成败和优劣。因此,青年研究者应该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选题意识。这种选题意识能使我们明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面前按照什么标准选择课题;能够使我们在思考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时,自觉从选题标准和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到具体、明确的调查课题。

第7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广查资料,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设计出客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了一个量化的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现状。

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已经形成了一个培养的框架机构。那么培养的结果产生的成效如何呢?

本研究依据《儿童权利公约》和《联合国青年权利公约》相关年龄文本,青少年的年龄段13~19岁,即13岁~16岁为初中组,17岁~19岁为高中组。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杭州市区的 8所高中和 3所初中随机抽取共33个 班级,1650 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40份,自行设计问卷,做了调查。

1 青少年科普活动硬件状况

1.1 校内硬件

校内科普硬件主要由橱窗、报廊、挂像、校内科普作品展、科普角、科普组、气象台、生物角等项目组成,被调查的11所学校的科普硬件建设都有上述项目的建设,但没有设置全部项目。

调查结果非常出乎意料,不论高中还是初中,在同一所学校面对“你所在的学校有以下科普项目吗?”的调查,不同学生回答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橱窗、报廊、挂像、校内科普作品展、科普角、科普组、气象台、生物角等选项中只选择了一项,有的学生选了8项,选择相同选项的学生10%不到,学校是否建有这些科普设施,在同样的科普环境中,不同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学生表达的更是自己的兴趣点。

从走访中可以看出杭州各个学校不论高中、初中,不论重点还是职业,都非常重视科普硬件的建设,校内科普作品展和气象观察近一年内有学校没有举办或者还没有到举办的时间,其他的每个学校都有设置。

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的科普硬件的实际建设情况为多项的100%,而学生可以认为学校没有这个项目的建设,一则是学生兴趣的问题,二则学生是否有空暇时间来顾及,三则这些硬件要让它们产生生命力是由学生的科普情结决定的。

1.2 校外硬件

2006年3月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后浙江省省委和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普设施的建设,杭州市的科普综合实力又是连续七年稳居浙江省第一,①省、市二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科普硬件的建设,地处杭州的校外科普设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由少年宫、博物馆、科普中心、科普展览、植物园、海洋世界等组成。

这些对全民开放的科普场地,硬件使用情况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主动性。被试者参观杭州市公共科普场馆的次数从0次/年四次/年呈递减状态分布,其中5次以上/年出现了多人现象,但在访谈记录中,几乎是去自修学习的,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科普的需求。初中组和高中组的统计数据还表现出同步性。

2 青少年科普活动及其分层次状况

为了更好地反映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设计了多道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现状,但也给数据的百分比统计带来困难。以下各个有关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分层内容的状况是统计数据的绝对数量表示。

2.1 科学知识教育培养状况

由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能提高青少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为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随着科学的发展,应将激光、超导、生物工程、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内容。

问卷通过“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疗效不好,你认为科学家会采用如下所列5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进行研究?”来调查,选择正确答案“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的人数为单项选择中最多的,但是选择其他错误答案的人数总和远远超过选择2的人数。

选择“对患者的意见进行调查,然后作统计分析”有92人,选择“用最新的医学理论来判断药的实际疗效”有58人,选择“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服该药,一组服另一种药,然后进行比较”有125人。可见很多同学没有形成“科学是实践,可以重复检验,实践会有主观色彩”这些科学概念。初中和高中在答题错误的分布数量上存在一致性。

2.2 科学意识的培养状况

科学意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科普活动观念,它是人内在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思想品质。并非所有人在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都能进行科研活动。培养青少年如何抓住机遇和灵感,针对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活动,随时产生一系列假设和构思,这是青少年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

调查通过“你对算命之类”的问题来分析。在410份问卷中选择“完全不相信”的有120人,“非常相信”的10人,“有点相信”93人,“说不清楚”57人,“不太相信 ”130人。可见青少年的科学意识的培养已具有一定基础,但是还存在少部分同学科学意识比较淡薄。

2.3 科学精神的培养状况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科学的道德与情操。它包括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认真扎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实践证明,科学精神是个人和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社会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查通过“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认真扎实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你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来培养?”来了解,可以看出被试者认为上述品质是由“课堂知识的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组)、“ 科普活动”、 “体育锻炼 ”、“ 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各个选项的人数基本一致,只是在高中组的“ 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人数远远超出其他选项,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在品质培养方面在高中生心目中占很重要地位,而对上述品质培养起重要作用的“科普活动”在被试者心目的地位与其他选项是一样的。科普活动的作用和功能在被试者心中没有得到客观反映。

2.4 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状况

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应重视道德教育。通过科普历史、著名科学家和科普成果的介绍,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问卷通过“当你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普知识,你会怎么做?”投射科学道德的主动意境来了解该项情况,“主动告诉家人或朋友,让他们增长见识 ”、“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探讨此项科普知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不知道,说不清楚”,六个选项的设计程度是递减的,初中和高中组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初中组没有依次递减,在“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项超过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高中组的选项依次递减。可见,投射结果高中组的科学道德的培养状况好于初中组。

2.5 科学技能的培养状况

科学技能包括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练习掌握技能的过程。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需要多动脑、多动手,加强练习,使其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同时也要运用观察、实验、演绎、归纳、假设、抽象等方面的知识,动脑、动手形成设计、操作、反馈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技能。

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这个说法是什么”来了解被试者的科学技能情况,选项“正确 ”、“不正确 ”、“ 不全面 ”、“ 不知道,无法判断” 。这道调查题的难度不高,是一题基础题,被试的是科学技能的基础“观察”。选项正确的人数初中组只有20人,高中组58人,只占19.02%。

2.6 科学思维的训练状况

科学思维的训练是进行科普教育的核心。在科普活动中应着重培养青少年思维的多元性、辩证性、逆向性、创造性、主体性等。重点加强思维模式的训练,有利于青少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节约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对“科学思维”的现状做了分层,首先通过“以下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的性格特点,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来了解科学思维的特质。

“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 、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高中组的前三项选择“独立性强、自信心强、具有好奇心”,初中组的前三项选择是“自信心强、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风险”,有相交区也有不同选点。初中组的科学思维更表现出冒险特质。

“您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没有习惯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被试者对“几乎都会用、经常会用、偶尔会用、几乎没有用过”四个选项选择最多的是“偶尔会用”,其次是“经常会用”,初中高中的选择分布出现一致,但各个选项的比例出现不同。

“当你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新奇的想法时,你一般会”,被试者对待“认为自己胡思乱想,很快忘掉这个想法;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不切实际;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静下来好好想,并且将想法付诸实施来了解。”四个选项,初中和高中的情况出现了很大不同,初中组后3个选项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但高中组有250人选择的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不切实际;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说明初中组对自我的思维状态评价要远比高中组的自我评价要高,尤其是第四个选项,高中组选择占9.26%,初中组选择占10.98%。

3 青少年科普活动参与度

3.1 校内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内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你所在的学校举办科普讲座或其他科普活动的情况?”来了解的,“经常举办、 偶尔举办 、不经常举办、很少举办、从不举办 、不知道。”

上述选项中,初中组各个选项几乎呈均衡分布,但是选择“不知道”的,在初中组有36人,是所有选项中绝对数量最大的。高中组选项主要集中在“偶尔举办”和“不经常举办”2项,似乎学校的科普活动的频率无法满足高中生的要求,回答“不知道”的有53人,这个数量位于所有选项的第三。初中生顾及学习以外的活动的程度低于高中生。

3.2 校外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外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如果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你会去参与吗?”来调查,在5个“ 肯定去 、视内容而定 、学校去才会去 、不去、不知道,说不清楚、”选项中,初高中最主要的选项是“视内容而定”,尤其是高中组有近200位学生选择该项,科普活动如何吸引学生是开展科普活动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初中组其他各个选项情况差异不大,“不去”是选择人数最少的一项。高中组“肯定去”选项的人数只有18人。

总之,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开展状况有令人欣喜的一面,尤其在校内外科普硬件的建设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开展已经展示一定效度,青少年对科普活动有渴求有期待有自我评价,随着年龄的增大,高中组明显强于初中组。

但是,也发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也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科普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 ,科普教育的实施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多是接受单一学科教育成长起来的。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学校与学校之间对科普教师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不同学校求学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活动开展时存在着不公平性。

科普活动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目前科普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他们自学钻研或者校内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一所普通中小学是很难系统地独自完成科普活动教师的培养。同时,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的集体研讨,科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科普探索的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地方科普管理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普教育的重心应转向课程研发,中国的青少年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中小学校的科普教育研究应从科普活动向科普教育课程的研发层面提升。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许多学校没有一本可以参考的、综合程度较高的科普教材,即便有,有些教材的“拼盘”痕迹太重,缺乏系统化和综合性。

科普教育资源有待整合,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可谓是丰富的,学校、家庭、社区不同范围的科普活动各自开展着,大多以局部为出发点设计开展着活动,有重复现象,也有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缺失想象,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价廉物美”的科普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而且这个工作是一所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牵头研究整合。

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部分结题报告,计划编号:20091334m38,2009年4月~2010年12月

注释

①杭州高科技投入高回报大 2010年销售额将达2600亿,.

[2]浙江省科普网/.

[3]郭正谊.青少年科普活动概论[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第8篇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公司共青团工作、青工工作和当前青年思想状况,为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和新时期的团青工作提供准确、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2002年12月,公司团委组织开展了一次**公司青年思想和团青工作的调研。 1、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内容包括基层团组织建设、团的工作、青工工作现状以及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等诸多方面。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专题座谈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到建安、工交、事业各单位,调查共下发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 **份,回收率为78%。 本次调查问卷信息由专人负责统计、处理,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因此我们认为本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较可靠,基本反映了公司团青工作和青年思想的真实情况。 1、公司共青团组织现状 公司现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公司职工总数近**%,公司团委作为先进青年的组织,担负着带领各族青年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事业的重任,主要工作对象为公司35岁以下的青年。由于企业多年不招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职工队伍中青工比例趋于下降,共青团队伍也逐渐萎缩。但是在团市委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公司共青团组织网络能够保持基本健全,公司团委(2个编制,设副书记、干事各1位)下设**个直属基层团委,**个直属团总支;有**个团总支、**个团支部;团的专职干部**人;团员**人,其中学生团员**人,青工团员**人,女团员**人。二OO二年度发展新团员**人,超龄离团**人,推优**人,团员发展入党**人。目前还有几家资产重组新成立单位的团组织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3、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①单位性质:建安单位126人,占64.6%;工业单位33人,占17%;科研单位10人,占5.1%;其他26人,占13.3%。 ②年龄:28岁及以下129人,占66.2%;29-35岁51人,占26.1%;36-45岁10人,占5.1%;46岁以上5人,占2.6%。 ③职务:基层党政领导10人,占5.1%;团干部61人,占31.3%;普通团员74人,占38%;普通青工50人,占25.6%。 ④性别:男93人,占47.7%;女102人,占52.3%。 ⑤*面貌:党员32人,占16.4%;团员128人,占65.6%;群众35人,占18%。 ⑥学历:高中、中专28人,占14.4%;大专111人,占57%;本科以上56人,占28.6%。 ⑦月收入:400元以下5人,占2.6%;400元-1000元114人,占58.5%;1000元-1500元65人,占33.3%;1500元以上11人,占5.6%。 一、青年思想基本状况 从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座谈中的反映来看,公司青年的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心、理解和支持改革,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调查显示,如在调查“你认为你的前途与企业有关吗”这一情况时,73.8% 的青年自认为密切相关。青工对公司所出现的必然的改革表现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公司广大青工能够自觉地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行动上与企业共荣辱、同生存。 首先是在思想上相当活跃,能够认清当前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公司作为**行业的“航母”,逐步确立了在市内行业领先地位,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分配机制,都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其次是在行动上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公司广大青工在改革浪潮的不断冲击中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和企业已在更具体更直接的意义上表现为一种鱼水关系,即所谓的“企兴我富,企衰我穷”。基于这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手机APP;应用;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在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阵地,在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充分利用手机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途径,拓宽主渠道,站稳主阵地。本文主要研究考察手机APP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以及如何充利用手机APP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手机APP概况及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缩写,汉语意思是”应用程序”,在当下指的是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即由移动互联网提供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服务。APP应用软件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APP客服端软件需要使用者通过WIFI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下载并安装到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互联设备上。

近年来,手机APP客户端服务模式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仅2014年新产生的APP应用都有几十万个。如今,手机APP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移动网民和智能手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手机APP具有便捷、迅速、小巧,以及可以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在信息服务和知识传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扩拓性展强的应用特点,也受到使用者的青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师应该认识到新媒技术与环境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重视并积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APP资源。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201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5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到了85.8%。报告显示:2014年新增网民主要是手机网民。而手机网民的职业构成情况中,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23.8%,高于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的22.3%。而且学生群体的上网场景多为学校和家庭。[1]

另外,CNNIC的报告还显示,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小学及以下网民中有 44.9%的人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 63.9%。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比例随学历增长而增长,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2]

如今,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基本达到饱和,根据工信部的 《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 2014 年全年移动电话普及率由 90.8%升至年底的 94.5%。[3]而据笔者平常在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和了解,手机在高校在校大学生中普遍率更高,可以说是接近100%,可以说是人手一机,机不离手。由于智能手机能够联接互联网,又具备强大的多媒体,大学生每日都可以利用手机录音录像、上网搜索、流览新闻、下载资料、转账购物、订票求职、聊天交友……可以说是“一机在手,应有尽用”。智能手机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始步入“指尖时代”,一机在手,尽在掌握。

笔者通过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在校大学生手机APP软件安装和使用的数量一般都在10个以上,功能涉及社交通讯、地图导航、网购支付、图书阅读、影音播放、学习工具、拍照摄影、流览器、手机安全等众多方面,其中以社交通讯类APP使用时间最多,像微信、QQ、微博、陌陌等。其中微信的使用时间最多。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于2011年由腾讯公司推出,迅速成为手机网民的新宠,尤其是受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根据《互联网周刊》《2014年中国APP排行榜TOP 500》榜单来看,微信、百度、淘宝和QQ占据了APP五百强的前四强。[4]

大学生使用时间排在第二类主要是休闲娱乐类的APP,主要是一些手机游戏、酷我音乐和美颜相机、美拍视频等。根据CNNIC的报告,2014 年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 3.66 亿,网民使用率从 2013 年底的54.7%升至 56.4%,而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 2.48亿。报告指出,手机端游戏用户成为最核心增长动力,这意味着个人电脑端网络游戏用户向手机端的进一步转化。[5]手机游戏大多简单易上手,特别适合碎片化时间的需要求。大学生课外时间比较多,手机游戏对他们在学习间隙的休闲娱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另外,大学生在校园里戴着耳机用手机听音乐的情况随处可见。而随着网络提速度,3G/4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也越来越喜欢用手机下载观看影音视频,或拍摄个人照片和视频上传分享。

学习工具类APP在大学生的使用时间排在第三位,利用手机APP进行学习是当代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新方式。学习类的APP主要是查背单词、图书阅读、考试做题的软件等。这些学习软件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手段。大学生使用得比较多的学习类APP有百词斩、开心词场、学霸君、考研帮等等。另外,笔者还了解到,根据新浪教育的《2014年中国教育APP测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我国教育 App总数量已超过 7万个,约占我国APP市场份额的10%。报告认为在线教育是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指尖上的中国教育时代”正在到来。[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必须要关注并重视手机APP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积极变革教育观念,创新教教育手段和模式,贴近大学生实际。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性。

二、手机APP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作为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新生事物,手机APP符合青年大学生的敢于尝试、愿意挑战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积极方面的。这些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消极影响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学习需要来看,手机APP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有:

1.“三观”受到冲击。手机APP使大学生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对其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培养形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开放的互联网络是一个虚虚实实的、极为复杂的舆论环境,其中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和主张,诸如消费主义、快餐文化、性暴力、色情文艺等等在网络中随处可见,令人目不瑕接,难以自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很容易被网络上的极端思想和言论所迷惑和鼓动。笔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此的体会是,有时候在课堂内用一节课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向学生传递的观念,学生可能会因为看到网络上的一张图片或者社会圈子里的一段话而改变。

2.学习碎片化,不求甚解。从大学生手机APP的使用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偏爱“微”应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等,通过APP向大学生传递的微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信息不完整、碎片化特征明显。大学生学习不求甚解、心态浮燥,功利主义快餐式学习倾向变得明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与大学生当下的这种学习态度充化具有较大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这个矛盾。

3.挤占学习时间,影响学习。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学生在课余会花大量时间在手机APP上,要么是进行社会交聊天,要么就是男生忙玩游戏,女生忙拍美图。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有学生偷偷发微信、微博,用手机刷屏,再不然就是戴着耳机用手机偷偷听歌。根据日本和美国的调查,学生每天花在玩手机上的时间越长,就越影响学习成绩。由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取的是合班教学上大课,班级人数一般在70―120人,有的甚至更多。课堂管理比较困难,上课玩手机的情况经常发生。大学生这种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不仅自己的学习受影响,正常的教秩序也会受到严重干扰。

(二)积极影响

手机APP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也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主要有:

1.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和知识储备。古人讲,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在的大学生是一机在手,遍览天下要闻。随着手机APP的广泛用使,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或者微博阅读,对社会时政要闻的了解程度和对民生百态的关注程度,都比过去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强调时政性,大学生的上述变化,无疑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对政治理论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

2.增强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大学生在利用手机APP大大增加信息量的同时,阅读习惯和爱好也得到明显提升。手机APP的信息传递,主要还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但是同时又配合有图片和影音视频,在转载和分享的同时,还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从而使得阅读的立体感和趣味兴大大增强。过去,很多大学生不喜欢读书看报,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单调的文字太枯燥,阅读没有持续性,学生往往对文章或者书籍不能逐读。从书本阅读到手机阅读,阅读方式的转变,在使大学生获得大量文字信息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本质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对大学生的文字功底有比较高的要求。手机AP增强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爱好,教师可以在方面进一步进行引导,促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拓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有利于师生交流。大学教育与中学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强调大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生在课后跟教师见面或联系的机会少,打电话又不方便。而通过手机QQ和微信等,师生之间可以互加好友,无论是生活方面问题还是学习方面问题,都有机会进行及时沟通。于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还能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出正面引导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增强了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手机APP具备的的存储和视听功能等多种,使得学习资源能够师生之间的进行快捷的传递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和要点,学生任务,学生在短时难以掌握和消化。学生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课后运用这些资源再结合手机上网,查找百度等加深认识和理解。现在学生中流行一句话,叫“有问题找度娘”,由于手机小巧便携和强大的网络功能,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手机联通互联网络,在许多知识问题和理论问题上做到“无师自通”。在笔者看来,“指尖教育时代”是真正学习自主的时代。

三、利用手机APP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手机APP的快速度发展,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无限前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展,充分利用手机APP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对针对其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途径,拓宽主渠道,站稳主阵地。在笔者看来,要利用手机APP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对大学生在课内课外玩手机的情况进行正面引导。手机已经成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必需品,让学生杜绝使用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手机在学习方面的利用率,让手机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情。比如拍录学习资料、查找、计算等等,对使用手机做无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则要制止。课后,教师也可以安排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或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查阅文献或者拍录社会调查的微视频等。这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他们容易接受,也愿意去做。

2.利用手机APP建立师生学习交流圈。比如师生互加微信,或者建立课程QQ群,这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可以为课后学生反馈和教师指导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性。

3.进行APP课程学习资源开发和建设。最近,一款名为《学习中国》的手机APP上线,内容主要是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著作方面的政治宣讲。该APP一经推出就受到各方好评,都说高大上的政治理论学习也变得“接地气”。应该说,该APP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APP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树立了重榜样,并提供了思路。过去几年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针对个人电脑用户端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大学生的实际学习使用率并不高。主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络不够普及并且场所固定,而个人电脑不便于携带和使用。另外,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资源往往是大而全,很多对于学生来说是无用的信息,互动性也不强,学生不爱使用。如果能够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习和考核要求,开发建设短小精悍的APP课程学习资源,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联结起来,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大为提高。根据新浪教育的《2014年中国教育APP测评报告》来看,考试类APP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长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学生在利用APP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时,目的性是很强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发和建设APP课程学习资源时,以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要能片面追求大而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5-28.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1.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8.

[4]中国报告大厅: .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8.

[6]新浪教育.http://.cn/l/2014-11-27/1543253160.shtml.

注:

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4-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飞行技术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嵌入式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10篇

    XX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中国共青团也走过了其80年的光辉历程。本年度,本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个人小结:

   一、在政治理论修养方面

   平时能自觉地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报告的学习,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改革事业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能注重加强共青团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索和思考实际工作的规律、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力求改变传统的思路和方法,增强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及时加强时事与政策的学习,撰写《永远的青年,永恒的追求》学习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团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宣讲材料。

   10月20日至12月21日,本人参加省委党校“第二期市级团委书记进修班”学习,本人能结合自身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实际状况,围绕“三个基本”、“五个当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等主要学习内容,自觉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和研讨,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并从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与努力方向两个方面,认真进行党性自我分析,加强党性锻炼,被评为本期进修班“优秀学员”。

   二、在履行岗位职责方面

   围绕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根据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自觉地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奉献服务意识,经历了一个由不熟悉、不了解到基本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一是发挥青共校理论学习阵地作用,培养和提高新生学生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全年共举办两期青共校培训班,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二是组织开展纪念建团80周年“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团员意识,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活动获得省优秀组织奖。三是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学生会独立开展工作,开展学生社团状况调研,探索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模式。四是认真组织实施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我校第九次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五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庆音乐会、大学生辩论赛、主持人大赛、体育健身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六是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作品成果展等学术科技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创业计划大赛获全省和全国优秀组织奖。七是认真做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工作、献血工作,引导大学生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意识。八是协助部门主要负责人做好其它各项工作,如团的组织建设和创新试点工作、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部门作风建设等等。

   三、主要存在的不足

   一是深入青年学生中间调查了解不够,学生调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很大的欠缺,对加强社团建设缺乏清晰的思路,不能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是工作任务繁重时有急躁的情绪,不能做到统筹安排。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性教育; ; 性观念; 调查

A survey on the sex education, sexual behaviors and conception

YU Fengbin1, YANG Jing2, WEI Xiaoqin1, WANG Liping2

1Panzhihua Medical College,Sichuan 61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olitics Education, Panzhihua College, Sichuan 6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educ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sexual conce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need for sexual education.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on the sexual knowledge, sexual conception, sexual education status and sexual education need of 1920 students who have chosen sexual education as their elective course in Panzhihua College. Results: There are altogether 1242 valid questionnaires. About 13.3% universities are seriously lack of sexual education, and 64.7% of the students expect the offer of sex education courses. About 42.1% survey subjects have reported to have sexual behaviors, and 10.1% not taking contraception measure. About 71.4% students agree with college love, and 29.7% of them are experiencing love. 63.2% of the students consider it a personal freedom to have cohabilitation, but 27.4% of them don’t accept it.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changed their sexual conception and have a high demand for sexual education. Sex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x education; sexual behavior; sex conception; survey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其性观念,分析大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及需要加强的性教育内容,笔者对我校近两年选修性教育的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近两年为全校本专科学生开设大学生性教育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方式,期末考查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开交卷。发放问卷19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2份。其中一年级学生17名(1.3%),二年级875名(70.4%),三年级265名(21.3%),四年级95名(7.0%);男生772名(62.2%),女生470名(37.8%);年龄17~25岁,全部未婚。

问卷内容除性别、年龄、年级等一般情况外,还包括原有性知识来源、本期性教育课堂评价、你期待的性教育方式及内容、恋爱状况、校外同居、同性恋认知、性骚扰、性、状况等9个方面。另外,除备选答案外还可自由作答。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不同性别组、年级组的被调查者进行两样本χ2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教育

2.1.1 原有性知识来源665名被调查者(53.5%)报告原有性知识来源于杂志,578名被调查者(46.5%)报告来源于影视,485名被调查者(39%)报告来源于网络,591名被调查者(47.6%)报告来源于同学朋友,95名被调查者(7.6%)报告来源于父母,218名被调查者(17.6%)报告来源于老师,165名被调查者(13.3%)报告来源于其他途径。结果表明,大学生原有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的杂志、影视、网络及同学朋友,而家庭(父母)、学校(老师)性教育严重不足,差异有显著性(P<0.01)。

2.1.2性教育课堂评价1079名被调查者(86.9%)认为课堂性教育内容适当,64名被调查者(5.2%)认为太保守,68名被调查者(5.5%)认为太开放;608名被调查者(49%)接受性教育后没有发生,74名被调查者(6%)次数增多,85名被调查者(6.8%)减少;991名被调查者(79.8%)认为获得性知识较多,79名被调查者(6.4%)认为较少,6名被调查者(0.5%)认为很少。

2.1.3性教育方式804名被调查者(64.7%)期待的性教育方式为开设性教育课,402名被调查者(32.4%)期待举办性教育讲座,360名被调查者(29%)希望提供性教育读物或视频,217名被调查者(17.5%)建议穿插在思想品德课中,144名被调查者(11.6%)建议组建协会同伴互助。

2.1.4 性教育内容925名被调查者(74.5%)期待的性教育内容为性生理、避孕、生育;625名被调查者(50.3%)期待性法律、性伦理道德;603名被调查者(48.6%)期待性生活具体知识、;382名被调查者(30.8%)期待性、性病艾滋病知识;302名被调查者(24.3%)认为应该包括性心理、性变态、同性恋知识。

2.2

523名被调查者(42.1%)坦然报告曾经有过,其中最后一次对象为恋人者449名(36.2%)、为普通同学朋友或网友者45名(3.6%)、为不了解的人(或商业)29名(2.3%),125名被调查者(10.1%)不采取或有时采取避孕措施,报告数量在2~5个者73名(5.9%)。661名被调查者(53.2%)认为性只要适度有利健康,381名被调查者(30.7%)认为性是不良习惯;489名被调查者(39.4%)报告最近一个月性次数为0次,234名被调查者(18.8%)报告性在5次以下,46名被调查者(3.6%)性在10次以上。

2.3 性观念

性观念是指对性的主观认识,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1]。

2.3.1 恋爱及同居状况恋爱态度,887名被调查者(71.4%)赞成恋爱,369名被调查者(29.7%)正在恋爱,25名被调查者(2%)不赞成恋爱,103名被调查者(8.3%)在恋爱或性问题方面困扰很大。关于恋人失贞,580名被调查者(46.7%)据失贞原因再决定,180名被调查者(14.5%)无所谓不想它,158名被调查者(12.7%)接受但内心痛苦,137名被调查者(11%)立即中断恋爱;而自己失贞后,581名被调查者(46.8%)能坦白相告,101名被调查者(8.1%)却隐瞒到底,42名被调查者(3.4%)采取婚后再说。对校外同居的态度,785名被调查者(63.2%)认为校外同居是个人自由,双方愿意就行;340名被调查者(27.4%)认为不可以,应保持婚前贞节。

2.3.2 对同性恋及性骚扰态度关于同性恋,630名被调查者(50.7%)认为正常是性取向不同,211名被调查者(17%)认为是变态行为,156名被调查者(12.6%)认为是罪恶的不道德行为;对同性恋同学,555名被调查者(44.7%)不厌恶也不躲开,302名被调查者(24.3%)保持距离,39名被调查者(3.1%)与之绝交。对性骚扰的态度方面,823名被调查者(66.3%)立即拒绝,328名被调查者(26.4%)求助于法律,55名被调查者(4.4%)认为,自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而高兴,26名被调查者(2.1%)为了利益忍气吞声。

3讨论

3.1大学生性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因索的影响,性教育一直落后于性发育[2],但大学生的婚前、妊娠、人工流产发生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3]。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方面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问题过分放纵与过分压抑都会给其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损害。我国现阶段的性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均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郭瑞雪等[4]调查发现,从未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学生高达33.6%,而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学生中仅有10.5%接受过来自父母双方的性教育。本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家庭(7.6%)和学校(13.3%)正规途径不足,其余则来自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络信息等社会途径,高校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这一青年知识群体的性教育,要注意不同类型高校特点,以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为基础,紧紧围绕性道德、性法律知识,以高尚的爱情婚姻事例为题材,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针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性教育。开展性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点面结合,在向全体同学介绍科学性知识的同时,也应对个别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真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性知识体系,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5]。

3.2开放的性观念,矛盾的性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性道德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禁锢的挣脱和性自由的渴望与性观念的陈旧难以转换并存。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受传统性道德价值观的冲击,而新的性道德价值观念、性道德标准、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科学的性教育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学生的性观念变化,不仅表现在谈恋爱比例升高,而且也表现为性观念超前,婚前的比例也随之升高,大学生性观念和的发展现状与受性教育的程度已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首次年龄提前和婚前增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上海市1995~1996年参加婚前检查的女性70%以上有性经历,其中22.10%的女青年首次发生在19岁以下[6]。本调查发现有的学生高达42.1%,与徐军[7]报告的48%接近,高于国内大多数的调查。随着进入青春期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迟,青少年发生婚前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大部分学生后备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但耽误学业,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可能因此丢失生命。性观念开放是发展趋势,但性知识贫乏却可能严重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这提示我们,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刻不容缓。

性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客观上受到环境,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主观上受先前既有态度、科学知识水平的影响[8]。对于大学生而言,性观念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对其加强有针对性的性教育,从而使之性态度和性心理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有学者认为,对于非婚的态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态度,或者性开放程度[9]。本调查发现,在婚前普遍存在及社会对持较开放态度的客观现实中,大学生71.4%赞成恋爱,63.2%认为校外同居是个人自由,双方愿意就行;关于恋人失贞,46.7%据失贞原因再决定,11%立即中断恋爱;而自己失贞后,46.8%能坦白相告,8.1%却隐瞒到底,3.4%采取婚后再说,说明大学生性观念逐步开放而性心理却又相互矛盾。我国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观点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性开放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传统性观念的限制。所以在性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正确的性观念,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堂,哈玉红,海存福.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状况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性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J].中国性科学,2008,17(9):26-29.

2 Watts J.China sex education lags behind sexual activity.Phasing out of pre-marriage health checks leaves authorities with no sexual-education tools[J].Lancet,2004,363(9416):1208-1208.

3 Chen JQ,Michael P,Ping H,et a1.Prevention of child sexual abuse in China:Knowledge,attitudes,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of par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Child Abuse & Neglect,2007,31(7):747-755.

4 郭瑞雪,李峰.大学生家庭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40-45.

5 陈一筠.艰苦拓荒十余载播种耕耘盼开花――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性科学,2006,15(4):3-7.

6 涂晓雯.上海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2,22(6):361-362.

7 徐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16(9):36-39.

8 Goodson P,Eric R,Sarah C,et a1.Self-esteem and 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s,attitudes,and inten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6,38(3):310-319.

第12篇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n…… 2. [ 实习报告 ] 大学生暑期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的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8月18日][6]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n…… 3. [ 实习报告 ] 徐名海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8月18日][2]

-中兴公司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 对青年学生而言,暑假本是一个调适期、休整期和过渡期。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还必须面对来自国际和国内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对于作为青年学生一部分的研究生而言,更应该有种忧患意思,在休息之余,暑期可以更多的关注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致力于自身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我们承担了中兴公司科研…… 4. [ 实习报告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 [佚名][XX年5月19日][1127]

————立足群众,服务社会 2月12日,我乘坐公交车出发于早上8:00准时来到交大慧谷天域时捷等公司。首先,我与天域时捷肖经理见了面,肖经理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我详细介绍了天域时捷所销售的产品、服务的对象以及天域时捷近几年的发展概况等方面的情况。之后,他带领我参观了天域时捷,对七喜电脑大水牛产品以及各种耗材等进行了介绍。他要求我在实践过程中要主动与天域时捷的技术员们接触,多动手、多动…… 5. [ 调查报告 ] 贺家坡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32]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 6. [ 调查报告 ] 安徽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46]

这个暑假,我随本系社会实践团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有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凤阳县小岗村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兄弟学校,兄弟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看到了本专业的相关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也接触到了曾作为农村改革先锋的小岗村. 我们主要活动地点应该算是中科大,它是我国内陆省份里少有的几所中国顶尖大学之一.经过前往合肥后30年的建设,科大现在已拥…… 7. [ 调查报告 ] 一片晴朗的天空--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53]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胡同栽种了6000株柿子树,深秋时节,红果绿树,如彤云,如朝…… 8. [ 调查报告 ] 下乡周家村有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29]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XX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放的良机,大力发展高效田和制种业,种植了苹果、柿子、…… 9. [ 调查报告 ]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76]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 10. [ 调查报告 ]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80]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 11. [ 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75]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 12. [ 调查报告 ] 一片晴朗的天空------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80]

工程学院 XX港航 房蒙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 13. [ 调查报告 ] 下乡周家村有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147]

工程学院99机械 马玥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XX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 14. [ 调查报告 ]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223]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工程学院XX港航

陈晨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 15. [ 调查报告 ] 赴安徽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617]

赴安徽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刘丹 这个暑假,我随本系社会实践团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有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凤阳县小岗村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兄弟学校,兄弟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看到了本专业的相关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也接触到了曾作为农村改革先锋的小岗村. 我们主要活动地点应该算是中科大,它是…… 16. [ 调研报告1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102]

在本学期寒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北京市卫生和环境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搜集到了我们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搜集我们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们基本满意。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 17. [ 调研报告1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68]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 18. [ 调研报告1 ] 五一赴郑州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16]

一、二七塔上初识郑州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颠簸,五月一日上午9点,我们一行五人终于踏上了郑州的土地。劳动节 的郑州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商家的促销活动在喧闹地进行着,街上有很多残疾行乞。刚 下火车,我们首先参观了离火车站不远的二七纪念塔。登上二七塔,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的史料历历在目,那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和一件件实物无声地陈列着,…… 19. [ 调研报告1 ]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