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最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对策探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09
1审计风险的概念理解
审计的本质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审核,对影响该单位信息使用者重要决定的各个项目进行评估,并通过报告等形式发表审计结果和建议。而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机构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独立审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因此,审计风险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及政策环境的更新,我国陆续出台了新会计准则以及新审计准则。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提高处理复杂局面的独立审计能力,从而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新审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变化和影响
对我国来说,2007年1月实施的新审计准则是首次大规模的修订审计准则,对审计内容、结构以及准则执行细节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形成了新的审计体系。新审计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更加趋同,标志着我国审计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会计审计职业界越来越致力于管理的准确度和质量。新审计准则体系既可以促进我国会计审计职业化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的透明化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整体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审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变化和影响笔者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了审计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程度
2014年我国最新修订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充分借鉴了国际审计与鉴证理事会最新颁布的相关制度与法规。新准则不仅仅针对其中十六项重要的审计准则项目有实质性地更新,同时也对新审计准则的全部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和改善。根据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提高了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对我国审计监管工作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新审计准则对审计监督工作的规划和目标设立的更加科学。每一项准则都单独而明确地设立了目标章节,实现审计工作指导目的。另一方面,新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要求规定得更加细致和具体。每一项准则都单独而明确地设立了要求章节,所有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一定的规定动作,这些动作都将由统一的方式来表达和归纳总结。与此同时,新审计准则重新设定了新结构,新准则是由五个分支组成的。并通过审计准则应用指南来指导审计的具体操作,通过详细说明材料来更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使这项准则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更有可行。
22促进舞弊行为的甄别能力
新审核标准对注册会计师出现报告作弊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有义务根据审计标准的要求进行审计任务,获得财务报表在全方位没有产生较大错误的正确保障,不管此错误是因为作弊还是其他原因所致。新的审计标准通过积极的形式,拟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及时指出作弊的情况,并详细地指明作弊同财务错误存在的关系。与此同时,新的审计标准还对注册会计师怎样履行做好个人的工作制定了更具体的规定,包含规定注册会计师主动地去辨别、评定以及面对作弊现象的情况,包含保证怀疑的态度、提高审计流程的不可预计性、有关部门根据作弊的现象采取的专题研讨、认清作弊生产的因素、认清管理部门高于内部管理上的危险。
23强化了审计人员与单位管理层的信息沟通
单位的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在规范和改善单位的治理结构中,二者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并且在对管理部门编排的财务报表采取监管的环节中具备相同的看法。所以,管理部门与注册会计师对各自根据不同角度了解的问题与资料实行具有有效的交流,积极采取监管与控制,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针对性。尤其是保障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被有关部门所打扰,积极强化了审计人员与单位管理层的信息沟通。
3新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新经济环境下有很多因素使得审计工作存在很多的风险,笔者将这种背景下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析如下。
31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非常激烈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也迅速发展。国内、国外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多,特别是国际最大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也都逐渐在我国展开了主要事务。与此同时,我国也涌现出了很多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不如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大,但是随着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这些事务所的出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接到更多的案子,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会计师目光短浅,为了谋取短期不当利益,与被审计单位不当勾结,掩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造假案件。因此,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形成。近些年受到我国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绿大地”以及“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都是由企业的控制人勾结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
32全球经济环境和政策的日益复杂化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全球经济环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经济环境和政策日益复杂化,导致我国国内的审计也正在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政策环境。为了适应复杂化的经济环境,2014年我国最新修订的新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体系,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对其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化要求也更高。这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新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审计工作正在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也成了新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之一。
33被审计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二者的信息沟通不畅通
2014年我国最新修订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实施之后,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正在逐渐渗透到审计准则体系的构建中,对我国市场经济法制体制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新制度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二者的信息沟通不畅通,即信息不对称,使得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会有不配合的情况,可能修改财务报告,也可能隐藏一些信息不公布。这样注册会计师就很难准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信息,给审计人员的判断和评判带来不良的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得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4防范我国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41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第一,应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品质修养,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一系列监管与审核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品质机制,且提高对其任务的管理程度。第二,应提高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水准,让其正确了解与使用全新的会计注册,进而减免导致客观性的审核风险出现。全新审核标准要加强提高对职业的推断,准则侧重于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处理事项,而并不是细化注册会计师应该实施的主要流程。应当重视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时俱进,保持高度掌控力。房地产企业的会计、税务以及企业管理人员都需要及时树立起适应、学习新制度的意识,保持正确、好学的态度,积极的更新其知识结构,提升其实践应用实务的能力。也需要紧密配合、积极应对我国各项财务和税收政策。
42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核是完全新颖的现代化审计途径,其主要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作为导向来进行独立审计工作。该方法的特点主要是需要严谨的风险测评以及风险估算。借鉴国际上大型事务所和审计机构的现代信息化审计方式来预防审计风险,通过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有效规避审计风险。面对怎样以有效率以及方法的形式完成审计工作,新审计准则要求要严格遵守审计要求的方式,从审计工作的组织、编制以及确立等流程,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给出指导和实施细则。
43改善我国审计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加强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分析,防范审计风险。一是加强会计事务所内部会计和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主动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来要求自己,减少主观的违规行为;二是不断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提高其综合素质。会计从业人员要尽量完全了解与掌握有关的会计审计实务,并对我国的有关准则和法规有准确的把握,以防止在客观方面出现会计数据失真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在外部环境方面,需要加强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会计数据造假举动应该更加严格地惩罚,并追究会计数据造假所有责任人的民事责任,这样能够减少会计数据造假违法的出现。
44强调现代战略风险导向型审计,科学规划和执行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核是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更新,并结合体系论以及战略理论构建主要思路。现代风险导向审核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核中以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危险的认识、测评等为审计的主要流程,获取可能出现的主要错报因素,再依照风险测评标准给出合理的审计资源,能够目标明确,提高审计准确度和有效性。充分强调现代战略风险导向型审计,完全表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宗旨,明确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注册会计师依照被审计单位的特殊性,为有针对性地科学规划和执行审计程序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5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更新。在这种经济以及政策的新环境下,给我国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种新形势,怎样去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免审计的风险,保证审计行业的职业操守,提高处理复杂局面的独立审计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审计风险的成因――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全球经济环境和政策的日益复杂化,同时各个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激烈竞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防范我国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旨在根据我国审计风险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找到对策,提高我国审计整体水平,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初创于1973年,正式成立于1977年,其使命是发展和提高会计职业,为社会公众利益一贯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IFAC下设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2001年更名为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和保证业务方面的公告,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审计实务和相关服务的统一程度,在理事会的支持下,促进自愿接受这些公告。在审计报告准则方面,IAPC于1983年10月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该准则分别于1994年、2001年和2004年进行了三次修订。
(一)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确立(1983年)
IAPC于1983年了《国际审计准则(ISA)13——审计师关于财务报表的报告》,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标志着国际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确立。该准则规定,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内容,并以此作为协调各国审计报告差异的标准:
(1)标题
(2)收件人——即审计报告提交的对象;
(3)已审财务报表的确认;
(4)关于审计准则或审计实务的依据的说明;
(5)关于财务报表意见的表述或拒绝表示意见;
(6)审计师的签名;
(7)审计师的地址;
(8)报告日期。
(二)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第一次变迁(1994年)
IAPC于1994年对国际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了《ISA700—审计师关于财务报表的报告》(下文简称“原ISA700”)。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规范为:
(1)标题;
(2)收件人;
(3)开头或引言段;
(4)范围段(描述审计的性质);
(5)意见段;
(6)报告日期;
(7)审计师的地址;
(8)审计师的签名。
同时,对各部分应表述的内容及其措辞进行了规范。其背景是:美国于1988年了《SAS58:关于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报告》取代SAS15,对其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订;英国也于1993年修订其审计报告准则。由于IAPC成员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和美、英审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影响,国际审计准则(ISA)主要借鉴美、英审计准则,因而,美、英审计准则的任何发展均会推动相应ISA的发展和变化。当然,其最基本的动因是:经过职业界和学术界的长期研究,审计理论取得了重大发展,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如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管理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的区分、审计期望差距、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审计局限性、审计重要性概念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职业界同时也认识到,如果审计报告使用者对这些问题也有所了解,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职业界的法律诉讼。这种认识也引起了标准审计报告在格式和内容、措辞上的发展,使其所体现的审计理论与理念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第二次变迁(2001年)
在2001年7月,IAASB对1994年ISA700进行了细微修订,要求在意见段中明确指明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财务报告编报框架(当编报框架不是国际会计准则时,还需指明财务报告编报框架的制定国家)。其他方面与1994年的审计报告准则相同。因为注册会计师跨国执业的蓬勃发展和审计报告的网上,且财务报表编报框架具有多样性,所以就要求明确说明财务报表的编制框架是哪国财务报告编制框架。
(四)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第三次变迁(2004年)
为了提高独立审计师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透明度和可比性,IAASB于2004年12月28日了新修订的《ISA700——关于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独立审计师报告》(下文简称“新ISA700”)和《ISA701——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独立审计师报告》取代原ISA700,确立了新的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并自2006年12月31日起执行。新ISA700规定,审计报告由下列要素构成: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5)审计师的责任;
(6)审计师的意见;
(7)其他报告责任;
(8)审计师的签名;
(9)审计师报告的日期;
(10)审计师的地址。
二、新ISA700关于审计思想与理念的五大变化
本次修订后,新ISA700由七部分组成:
(1)引言;
(2)关于财务报表的审计师报告;
(3)根据ISA实施审计的审计师报告的要素;
(4)审计师报告;
(5)所实施的审计工作既符合ISA又符合特定国家或地区审计准则的审计师报告;
(6)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未审计补充性信息;
(7)生效日期。
ISA701由五部分组成:
(1)引言;
(2)不影响审计师意见的事项;
(3)影响审计师意见的事项;
(4)可能导致除无保留之外的意见的事项;
(5)生效日期。
实际上,ISA701就是原ISA700的相同内容(29~47段)。与原ISA700相比,新ISA700、ISA701的内容更丰富,适用性更强,更富有指导性,所倡导的标准审计报告的结构和格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在审计思想和理念方面具有如下五大发展:
(一)尊重国家或地区法律或法规,并使ISA与其要求相协调
实践中,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还要求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报告除财务报表合法性与公允性之外的其他内容,如英国就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报告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1985年《公司法》的要求,我国有些地区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报告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足额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障基金,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原ISA700所规范的审计报告没有考虑这些情况,只要求审计师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使其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此次修订后的新ISA700,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修订原ISA700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框架,以将按照ISA的审计报告要求与其他司法管辖权的补充性报告要求相区别。当审计既按ISA又按特定司法管辖权的审计准则实施时,尤其是使编制审计报告既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又满足ISA要求时,新lSA700也为审计师提供了清晰的指南。IAASB主席JohnKellas指出,“欧共体(EuropeanCommission)要求IAASB将此项目作为在欧盟(EU)内部协调审计报告要求的紧急项目。许多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要求审计师报告除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事项,但这些要求在国家之间存在不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将审计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处理财务报表事项,在按照ISA实施的所有审计中保持相同;第二部分处理地方法律所要求的其他所有事项。当存在这些事项时,我们因要求具有可比性而允许其在处理各地实际情况时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即新ISA将审计报告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处理财务报表事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在按照ISA实施的所有审计中保持相同;第二部分处理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其他所有事项(简称为“其他报告责任”),并可对每一其他报告责任设置一小标题单独来表述。这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独立审计师报告的要求,从而也使ISA与国家或地区法律或法规的要求相协调,也体现了IAASB尊重国家或地区法律或法规,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我们也坚信,正因为如此,新准则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和运用。
此外,新ISA还专设一章,规范所实施的审计工作既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又符合特定国家或地区审计准则时的审计报告的要求、格式、内容和措辞。
(二)更便于使用者阅读与理解
由于审计报告措辞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一些内容描述的隐含性,使大部分审计报告使用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审计师希望在审计报告中传递的信息。此次IAASB在修订审计报告准则时,在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阅读性和可理解性方面做出了如下改进:
(1)更详细地描述了已审计财务报表的范围;
(2)更详细和具体地描述了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从不同的方面更详尽地陈述审计师在审计中的责任;
(4)更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审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完成的审计程序和应实现的审计目标;
(5)以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恰当性来明晰已完成审计工作的充分性;
(6)为每一部分增加小标题,使审计报告的层次更分明,结构更清楚,中心更突出;
(7)改进了一些内容的表述方式,将一些隐含表述、无表述修改为明确表述,如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的具体内容、明确审计范围包括了重大会计政策和其他解释性附注的摘要、明确了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对错误或舞弊所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责任、明确告知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运用了专业判断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相信,新的审计报告将会提高使用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程度、促进审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更好地沟通、减少使用者对审计师的法律诉讼。
(三)更详细和明确地表述管理当局与审计师的责任
原ISA700以“这些财务报表由该公司管理当局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根据我们的审计对这些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来表述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各自的责任。在范围段中,又描述了审计师如何来履行其审计责任的。自美国在1988年SAS58确立这样的表述以来,在审计报告中划分管理当局与审计师的责任就成为审计报告必须表述的一个内容,并一直沿用至今。但这一表述很概括、抽象,即使会计专业人士也难以知晓各自责任的具体内容,普通使用者就愈加困难了。新ISA700在描述管理当局与审计师各自责任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在表述管理当局负责时,首先描述了管理当局责任的具体要求: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编制并公允反映财务报表;再进一步说明了履行这一责任的三大途径:
(1)设计、执行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论错报是舞弊还是错误所引起的;
(2)选择并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做出在该特定环境下合理的会计估计。
在表述审计师责任时,以“审计师的责任”为标题分三自然段来表述:第一自然段陈述了审计师的责任、实施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准则、那些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的主要要求;第二自然段陈述所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及其这些审计程序所应实现的目标,具体包括获得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的程序及其选择依据、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价财务报表的整体反映;第三自然段陈述审计工作获取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并为审计意见提供了依据。这样,更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分清他们各自的责任。此外,还强调了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对舞弊性财务报表的责任,更显示了会计职业界遏制当前舞弊性财务报表泛滥的决心。
(四)更重视对使用者的风险警示
自美国在1934年标准审计报告中通过使用“没有对业务进行详细审计”来传达审计局限性开始以来,职业界就力图在审计报告中使用一些术语来传达审计局限性和审计风险。原ISA700通过使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以测试为基础”、“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作出的重要估计”、“评价整体财务报表的反映”、“我们相信”、“合理依据”、“所有重大方面”等来表述审计过程中的局限性和审计风险。新ISA700是审计风险警示方面有如下特征:一是保留原ISA700中的合理表述;二是修订了一些表述,使其更明确和更易于理解,如将“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作出的重要估计”修订为“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等;三是增加了一些表述,向使用者传递了更多的审计局限性和审计结果的风险性,如“程序的选择取决于审计师的判断”等。综合这些表述,使审计报告向使用者更多、更好地传递了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和审计过程的职业判断,从而传递了已审计财务报表存在的风险。
(五)更强调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本次修订,更加强调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并在审计报告中向使用者传递关于专业判断的更多的信息。主要表现在:
(1)强调审计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编制和反映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报框架的可接受性。
(2)要求审计师进行专业判断:即使遵守了财务报告编报框架的所有方面,财务报表是否还存在误导?并就审计师如何进行处理提供了相关指南。
(3)在审计报告中更多地传递专业判断方面的信息。在以前的审计报告准则中,较少直接提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只是利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我们相信”、“我们认为”等表述隐含地传递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问题。
此次修订,除了保留过去的一些隐含表述外,以“程序的选择取决于审计师的判断”直接表述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此外,还以“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估”、“审计师考虑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等表述进一步传递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专业判断。此外,新ISA还存在以下变化:
(1)以“那些准则要求我们遵循道德要求”,强调审计师遵循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2)澄清了内部控制在审计中的作用以及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范围。其在审计报告中的表述是:“在进行那些风险评估时,审计师考虑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便在该特定情况下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其目的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
(3)反映了ISA新发展对审计报告措词的影响。如在审计报告中更新了审计过程的描述,以反映新的IAASB审计风险准则和舞弊审计准则。
三、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变迁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于1992年了《注册会计师查账验证报告规则(试行)》,标志着我国审计报告准则的基本确立,随后也经历了两次制度变迁:一是中注协于1996年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一审计报告》;二是中注协于2003年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修订)》。经过两次变迁后,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无论在审计理论与审计思想方面,还是在审计报告的格式、内容、措辞方面,均与原ISA700相协调,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新ISA700后,我国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于2005年对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按照新ISA700和ISA701进行了修订,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修订)》修订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和《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并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以保持内容、结构、措辞以及所体现的审计思想和理念上与ISA的趋同。主要原因是:
(1)新ISA700体现了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具有科学性与适用性,我们应当借鉴。
(2)ISA的国际协调的大势所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一直保持了与ISA的协调,这也意味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应当随着ISA的变化而相应发展。
【关键词】 新审计准则; 三方关系人; 理论演变
传统的审计理论一直认为,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是指审计人、被审计人以及审计业务委托人,审计活动的发生,就是基于这三方关系人发生联系的结果。其基本情况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首先产生了财产管理的委托人与财产管理的受托人,由于这里的委托人与受托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的存在,因此客观上产生了对受托人的受托经济责任履约情况进行检查鉴证的需要。受自身诸多条件的限制,委托人很难亲自去检查鉴证,这种检查鉴证一般是由财产所有者委托给与受托人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去完成,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审计人,这三者之间一旦发生联系,社会上就出现了所谓的审计活动。
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借鉴国际最新审计准则的情况下对我国原先的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新修订的准则重新命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本文中将其简称为执业准则或新审计准则)。在新修订的执业准则中第一次提到了“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只不过鉴证业务三方关系人的提法与传统的审计三关系人的提法已不尽相同。
执业准则认为,“鉴证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这里的预期使用者准则解释为: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由于鉴证业务涵盖着审计业务,这样一来,审计三方关系人理论也就由原先的老的三方关系人理论演变成了现在执业准则中的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
执业准则中对三方关系人的理论表述上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意味着原先的审计三方关系人理论的终结?对此需作些简要解读。
首先,老的三方关系人的提法已不能满足执业准则中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重新划分的需要,致使执业准则必须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也就是从整个鉴证业务层面对其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表述,这是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产生的形式上的需求。
新审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划分一是过于简单;二是不太科学。比如:2004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就明确指出,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分为审计服务及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业务这样划分与国际通行的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划分方法显然相去甚远。新的审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其中,鉴证业务又进一步划分为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三类。这样一种分类意味着审计业务只是鉴证业务中的一类业务且不是唯一的业务,与它同属于鉴证业务的还有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如此一来,老的三方关系人的提法显然已不能涵盖所有的鉴证业务,比如,不能用审计人、被审计人去定义审阅业务中的关系人,道理很简单,审阅业务不属于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审计业务是两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业务。因此,用“审计”一词去定义或界定非审计的鉴证业务的关系人在逻辑上本身就是讲不通的事情。因此,在鉴证业务关系人方面不能沿用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这三个概念,必须采用能够涵盖所有鉴证业务的关系人概念进行重新的表述,这样在形式上就产生了需要对鉴证业务关系人进行重新表述的客观要求。
其次,当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包括审计活动在内的鉴证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上很普遍的一种活动时,这种活动的关系人客观上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客观上也需要对这些关系人进行重新研究和认识,这是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产生的内在需求。
可能会有人认为,为什么不能套用老的三方关系人的方法去界定或定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比如,可以这样界定或定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鉴证人、被鉴证人和鉴证委托人。当然,这样界定或定义鉴证业务关系人的方法也未尝不可,只是眼光过于狭隘,局限在一项具体的鉴证活动中孤立地去观察鉴证业务的关系人,没有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整个社会的视角去研究、观察在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注册会计师鉴证活动中到底存在哪几方面的关系人。很显然,套用老的三方关系人的方法去界定或定义注册会计师鉴证活动中所存在的关系人,就有可能把鉴证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关系人给遗漏掉,那就是鉴证信息的预期使用者。因为鉴证信息的预期使用者除了委托人之外,还可能是众多的不同利益集团,正因为这些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才使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活动逐渐摆脱了孤立的、个别的活动的藩篱而使其更加具有社会性。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从最早的审计业务和相关服务扩展到现在包含审计业务在内的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理论上也完成了由最早审计三方关系人的界定到新审计准则中的鉴证业务三方关系人界定的嬗变。笔者认为,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的出现,并非意味着老的三方关系人理论的消亡,新老三方关系人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并行不悖,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理论功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新的三方关系人涵盖了老的三方关系人、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是老的三方关系人理论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由于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是基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对鉴证(审计)活动关系人进行的重新认识和划分的结果,因此,老的三方关系人理论的功用主要在于向人们解释社会上为什么会有审计活动;而新的三方关系人理论的功用则侧重于向人们揭示审计活动的社会性。
【主要参考文献】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民众关注,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3.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人员结构多元化。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多元化,如审计技术与方法、政府公共管理、计算机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二,采取激励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审计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第三,招聘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人员队伍,为审计人员队伍带来最新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第四,招聘诸如经济师、律师、工程师、公共管理专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各类专业人才,使审计人员结构多元化,适应政府绩效审计领域广、内容复杂等特点的要求;第五,吸收大学毕业生进入审计队伍,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专业培训,会使其在几年之内成为审计队伍的有生力量和栋梁。第六,根据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在审计过程中聘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或提供咨询。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拥有极大的信息系统审计需求市场,信息系统审计已成为审计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然而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现状还不能适应时势的需要,尤其是在推行基于国际性的标准cobit 上的研究和实践缺乏。为此,我们应在全面把握我国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对策,以适应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标准(control ob2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 co2bit) 是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 information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 isaca) 的信息技术治理学会(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institute ,itgi) 基于其原有的控制目标体系,结合并改进现有的正在发展中的其他国际技术标准和工业标准而制定的控制目标体系,为it 的治理、安全与控制提供了一个一般适用的公认标准。自1996 年问世以来,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四版,是国际上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已在全世界100 多个国家的重要组织与企业中运用,指导这些组织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有效管理与信息相关的风险。lw881.com最新版本cobit 4. 0 更注重帮助董事会和员工应对不断增加的职责,包括面向公司董事会和各级管理层适用的指引,由四部分组成,即管理人员概述、框架、核心内容(控制目标、管理方针和成熟模式) 和附录(图表、前后参照和术语表) 。核心内容依据34 项it 流程来划分,全面介绍了如何控制、管理和测量每个流程。另外,cobit 4. 0 分析如何将具体的控制目标划入五项it 管理领域,以识别潜在缺口; 令cobit 标准与其他标准( itil 、cmm、coso、pmbok、isf 和iso17799) 协调一致;阐述关键目标指标(key goal indicator ,kgi)和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之间的关系,说明kpi 如何推动实现kgi ;结合业务目标、it 目标和it 流程。cobit 标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系统控制目标和it 标准,而且提供了信息系统的审计指南。它为信息系统审计师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评估指标,从而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审计思路,而且它提供的控制矩阵、管理明确诊断表和风险评估表等科学的手段,让信息系统审计师合理评估审计风险,从而大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cobit 标准对我国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我国应大力推行基于cobit 标准的信息系统审计。
二、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审计人才缺乏信息系统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但我国现在大部分审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是如何进行经济与会计业务处理的,不知道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什么风险、怎么样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也不掌握如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计算机技术人员虽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但他们又不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不知道要审什么、该怎样审。而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员也很缺乏。
2. 法律法规不完备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对象、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准则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而新的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标准、准则和法律还没有出台或并不完备,有些甚至还是完全空白。例如,电子凭证、电子合同、数字签名等的法律效力和保存要求;数字认证机构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计算机犯罪适用的法律;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机构的权力、责任和被审计单位的义务等。从近年情况看,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建设工作才刚起步,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审计署、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关和组织颁布或制定了一些准则和规范,但是,这些准则和规范还不完善,没有形成系统性和结构性。不仅缺乏对信息系统开发和系统功能审计方面的规范,还比较概括、笼统,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我国审计人员来说,显然还缺乏具体的指南。
3. 技术水平落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企业交易事项的大部分内容由系统自动运作完成,人工轨迹遗留较少,传统审计线索荡然无存。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审计必须参与和融入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在执行测试时必须穿越信息系统,以确保对连续监督程序和输出结果的控制。在我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尚不具备充分的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的功能。审计人员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质量。
三、发展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对策从上述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的概要分析中,作者认为,响应国际发展趋势,在信息系统控制和审计领域推行cobit 标准无疑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具体实施时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cobit 标准具有系统的和完备的框架体系,它的运用首先定位于信息及其相关技术的控制和管理,因此,它在整体上表现出it 业的大量相关技术。这就意味着运用cobit 标准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人员应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目前,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培养及与之相关的在审计人员中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实需要。在人员培训上,要求对低层次人员培训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进行统筹规划。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重点可放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功能或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和审计软件的开发等方面;对未来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加it 和电子商务等内容,不仅要把信息系统审计列为必修课,而且应对这门课的要求或大纲达成共识。审计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应意识到,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审计人员的培养。我们可以培训审计师成为掌握必要it 技能的人员,但很难要求他们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专家。因此,审计机构要改变以往由会计师独唱主角的情况,计算机与网络专家、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专家将在审计组织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审计机构应注意吸收这方面的人才,并进行审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与会计师良好合作,更好地执行信息系统审计任务。
2. 完善审计准则从国际同业的实践看,cobit 标准已经逐步成为通行准则。我国应遵循国际标准或规范,把cobit 标准作为核心标准, 同时, 借鉴isopiec17799、itil 、prince2、coso、sox 法案等其他国际标准和原则,进而确立适合自己的信息系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方法、流程等。进一步完善与信息系统审计有关的法规和准则,要在法律法规上,确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权审查被审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安全措施,有权利用网络和审计软件进行审计,被审单位应对审计人员的信息系统审计给予积极的协助。在建设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时,可以借鉴isaca 的做法,也采用三个层次体系结构,以基本准则为核心,统领具体准则和执业指南,从而使整个准则体系不断扩展、完善。内容划分方式可分为审计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三大类,并按这些类别来制定准则。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准则体系,各项具体准则要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在准则的制定、上,应当遵循务实原则、接轨原则、配套原则和科学原则。isaca 的做法是,先规划出基本准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按照现实需要出台各项具体准则、指南和程序。准则采用分项制定,完成一项,一项,实施一项。这有利于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全面顺利的实施,也有利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循序渐进地正确掌握这一系列准则,从而促进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在实务中迅速发挥作用。我们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上,可参照isaca 做法。同时,对国际上已有的成文准则、习惯做法、专业术语,应当尽可能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尽量做到与国际惯例接轨。
3. 加强审计方面的it 技术对于审计领域来说,cobit 只是一套成文的信息技术控制标准,它只是向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但究竟如何才能成功通向胜利的彼岸,却有待审计人员自身去开发高效快捷的通向目标的方式,尤其是在信息系统审计这样一个高专业化、高技术性的审计业务领域。首先,应注重软件的开发,如开发数据采集软件,建立一种能够容易访问被审计单位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以便打通采集信息系统所需原始数据的瓶颈;在软件的研制方面,还要考虑审计作业发展趋势,如在现有审计软件基础上开发、研制新的适用信息系统审计的分析工具。其次,联网审计的加强,它是方便快捷地运用cobit 标准的有力举措。这种审计方式成功实现的关键是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的审计接口,因此,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宣传,提倡甚至是严令监督企业提供数据接口,以便联网审计的展开。最后,就是专家系统的构建,它能将基于cobit 标准的成功案例进行积累和专业化,更好地为我们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服务。放眼未来之路,如何借鉴cobit 标准开展适应国际趋势的而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系统审计道路,需要新时代的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中国审计人员将以倍增的热情,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充满豪情地投入到审计技术创新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 ]李 丹. 信息系统审计———传统审计的一场革命[j ] .中国审计,2002 (1) :57 - 58.
[2 ] 钱 艳. 信息系统审计———网络架构、测试与评价[d] .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 ]管亚梅. 信息系统审计———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的构建思路[j ]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 (12) :78 - 80.
[4 ]陈婉玲,杨文杰. isaca 信息系统管理准则及其启示[j ] . 审计研究,2006 (增刊) .
[5 ]董 霞.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研究[d] . 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重大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6-0044―07
一、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隆重举行了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2007年1月1日实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会上表示,这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笔者认为,它更标志着我国终于走上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这一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于价值和现值的公允价值会计”不归路。
我国的新准则研制工作也得到了国际认可。2005年11月初举行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准则趋同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之一认为:“IASB希望中国对完善国际会计准则提供帮助。IASB认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基本原则和一些特别规定具有代表性,值得国际会计准则借鉴和吸收,并希望在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以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_一个方面得到中国的帮助。”
“2006年的春天注定要成为中国会计界的一个重要记忆”、“梳妆一新、薄施粉黛的‘准则姑娘’来了,明媚的春光便是她的金边衣裳”、“这是我国的第二次会计革命”、“以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为最大亮点”、“公允价值的春天来到了”一时间,好评如潮。2006年下半年,随着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及其正式稿的,全国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界都迎来了学习培训。
然而,一切真如许多人所盛赞的那样完美无瑕了吗,以致“世界各国将向中国学习”(刘玉廷,2006)?笔者认为,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准则本身及其应用指南)总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但该体系中隐含的一些重大缺陷和错误观念却不容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限于篇幅,本文主在提出这其中的若干而非全部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展开的研究笔者将另行撰文。
二、公允价值概念:一个最基础、最复杂、最重大和最迫切的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
会计的核心是计量,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可以说是最复杂、最先进、应用面最广而研究最不深入的复合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被我国万众瞩目、炙手可热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如下一个近乎残酷却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国目前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大量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与国际准则趋同,主要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而并非政界、学界、实务界真正从会计发展规律上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精髓。这大概正是在2006年7月举行的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已被宣布为未来两年中国会计学会重大科研课题、并将由中国会计学会召开全国性专题研讨会的大背景和根本原因。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技术、理论与方法中,“公允价值”概念本身无疑是一个最基本和突出的问题,是认识和解决一切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内外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常变常新的重大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难题。
从逻辑学角度讲,概念明确的程度取决于概念内涵和外延明确的程度。内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它通过下定义来阐述;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它通过做划分来列明。然而,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公允价值概念(包括其内涵和外延)都是相当令人困惑甚至是混乱的。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将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简单并列,而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无任何解释的做法就严重误导了公允价值的外延,已引起国内不少人质疑。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定义的重大局限性。以下通过国内外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简史来认识这个问题。
1995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1998~2006年,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均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
2000年,IASC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认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应收到的或解除一项负债时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
在考察近十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有关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时,我们必须注意自2004年6月以来,其四易其定义、且变化速度之快、内容变化之大令人吃惊的事实。
我们还会注意到,在以下FASB新近的四个定义中,包含了不少我们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但在我们的深入研究和实际运用中却一定会面对、迟早要接受的种种新概念和新问题,它们理论涵义深刻、实践意义巨大。正如笔者(2004)在拙著《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第三章“公允价值概念”开头就曾指出的,“公允价值概念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会计组织在有关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概念都给出了一些大同小异的定义,但往往没有做更多的分析和说明,没有阐明涵义相当丰富的公允价值概念,这大大地影响了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准则和实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换言之,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定义是非常简单和落后的,应予抛弃。
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指――
“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FASB,1996)
“自愿的市场参与者在当前交易而非强制或清算交易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FASB,1998)
“资产或负债在熟悉情况、没有关联的自愿参与者之间的当前交易中进行交换的价格。”(FASB,FVM,2004年6月)
“在资产或负债的参考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于当前交易中从资产中收到或因负债的转让而支付的价
格。”(FASB,FVM,2005年10月)。其中,参考市场(reference market)是个体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最有利市场。最有利市场(the most advantageousmarket)是指这样的市场:报告个体销售或处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价格能最大化从资产中收到的金额或最小化因转让负债而支付的金额。FASB特别强调,作为一个总的原则,参考市场原则可以被广泛运用。由于不同个体在不同市场中从事不同的商业活动,因此其参考市场(从而市场参与者)也会因该个体商业活动及其所交易市场中的资产或负债的计价单元的不同而不同。考虑到这些差异,参考市场应当从个体角度来考虑。所以说,参考市场是个体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最有利市场。
“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中,从资产中收到或因负债的转让而付出的价格。”(FASB,FVM,2006年3月)这里的公允价值计量假定,资产或负债的主市场中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是有序的(下面将解释有序交易)。主市场(principal mar-ket)是指报告个体将销售或处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市场,在该市场中,资产或负债的活动数量最大,同时活动水平最高。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某只股票的交易量最大且交易价格最高,则这样的股票市场就是该股票的主市场。由于主市场是资产或负债具有交易优势的市场,因此,可以合理假定主市场将代表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
“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FASB,FVM,2006年9月)何谓有序交易(orderly trails-action)?通俗地说,若从计量日之前一段时间起到计量日后的一段期间内,某些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总会发生、且所发生的市场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则这样的交易就是有序交易。
从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中,笔者可以总结出如下六个发展规律或趋势(见表1)。
表1 公允价值内涵的发展规律或趋势
三、《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重大系统性缺陷:缺乏单独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
随着2006年的即将结束和2007年1月1日准则正式施行日的临近,我国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界已日益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十分窘迫的境地:在对公允价值既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说“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是会计历史发展规律、是国际潮流、我国几经波折非搞不可?它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又不知其然(如何确定公允价值?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如何保证其计量和披露的可靠性?……)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付诸实施了。
根据我们的认真分析和初步统计,我国现行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35项、约占90%的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或现值计量,许多准则都对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计量及披露做了规范。表2简要列示了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和披露规定的情况、以及各种情况的分布或比例情况。表2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的比例非常高,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
笔者认为,总的来说,除了上述公允价值概念内涵和外延方面的缺陷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是: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很不详尽和统一,无法有效地指导实践。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运用不多,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二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体系主要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5年以前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体系构建的,由于IFRSs体系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也缺乏单独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指南。多的深入研究,现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其刚刚于2006年9月15日正式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Measurements)中,FASB对该准则的原因做了如下对我国目前也完全适用的说明:“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而且,这些指南分散于需要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会计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该准则主要解决三个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扩展披露。
IASB也正即将解决这一问题。David Tweedie在2005年的《IASB主席报告》中早已指出:“IFRSs在很多情况下都要求使用公允价值。但是,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却分散于各个准则之中。这种统一和一致的指南的缺乏,已经导致了公允价值计量上的不一致。2005年9月,IASB在其日程表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目的是开发一个单独的准则,为个体以公允价值计量其资产和负债提供指南。……鉴于实务中遇到的如何获得公允价值的诸多问题,IASB认为亟需出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了加速IASB该项目的进程,IASB已决定,它准备在2006年将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其单独的IFRS《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后改为“讨论稿”和“初步观点”),以尽快解决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IASB和FASB还正在有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联合项目中,继续深入地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对概念框架的影响问题。
所以不难看出,我国也应像FASB和IASB-样,尽快补充单独的《企业会计准则第XX号――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指南,以更好实现制定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
四、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地位
公允价值之所以风靡21世纪的全球会计和其他经济管理领域,源于其理论上相对于历史成本的显著的优越性;公允价值会计是基于价值和现值,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具有“真实和公允”本质特征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是财务会计领域的模式性和范式性革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价值增值是管理学的永恒追求,尽管提供与经济决策既相关又可靠的价值计量始终是一个难题,但以计量为核心和天职、既从属于应用经济学又从属于管理学的会计学对此义不容辞,否则会计没有存在的必要。但长期以来,因会计计量理论方法的落后,世界会计模式长期为面向过去、基于成本计量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具有“真实和公
允”本质特征的公允价值会计风靡世纪之交,因其能提供更多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信息,被誉为“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和“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坎宁(1929)的名著《会计中的经济学》中对于价值计量方法的独创性论述和笔者的分析论证,可以说,公允价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即现值)和间接计量(历史或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的总称;公允价值会计代表财务会计未来发展方向,标志着会计正从成本计量走向价值计量;现值的可靠计量往往是价值和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关键和难点。
具体来说,一方面,由于在任何国家,活跃市场并不时时处处存在,因此现值计量在总体上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现值相对更难计量,所以纯粹的现值会计模式难以存在,而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的可变现净值(这时折现的影响不重要)可以是现值的良好替代,因此首选它们,仅当不存在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上的市价时才用现值。笔者认为,这些可替代现值的计量属性及现值本身就统称为“公允价值”。这也就论证解决了公允价值概念的外延问题,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现行基本准则中有关阐述的错误。
总之,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笔者(2004)的这个观点深刻揭示了公允价值与价值和现值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公允价值会计中的许多问题都非常关键。
在理解这一关系中,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现值是最能反映各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它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其他各计量属性不过是现值在一定条件下的替代;即使公允价值概念本身,其产生也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它只是一个为运用现值计量属性而需“功用”的众多替代性计量属性的总称而已!它是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初演绎逻辑的体现,是促使会计学资产(按其取得时所费的历史成本计价)、会计学收益(按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计算的收入减费用之差向经济学资产(按未来经济利益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和经济学收益(某期间净资产现值的变动)回归的基础。所以,现值在当今会计环境.中越来越重要;不能离开现值的重要性来谈公允价值的产生,运用公允价值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现值而非相反;而如上所述,现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所以运用公允价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计量价值。公允价值在全球的普及标志着会计理论已经走上了实现财务会计“价值计量”梦想的不归路。我们曾用时间和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现在,时间和实践将继续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基于价值和现值、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
五、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风险近期高远期低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及其应用指南的局限性:其内容受制于存在重大缺陷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应用指南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财政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主要是参照国际审计与鉴证理事会(IAASB)的《国际审计准则》体系制定的。由于IAASB已于2002年7月了《国际审计准则第545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所以我国在缺乏单独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居然“超前性地”拥有了“先进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以下简称“第1322号审计准则”)。但由于第1322号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与《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应用指南几乎同步研制、同步、特别是要求其内容不得违背有关会计准则及其指南的规定,因此,《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应用指南中存在的许多缺陷也直接导致第1322号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作为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特邀的第1322号审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撰写者,笔者曾于2006年7月初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由中注协举办的审计准则研讨班上做了演讲,用语言、图片和文字阐释了国际上最新的公允价值会计和审计的理论方法,但非常遗憾的是,对审计准则指南本身的限制(要求与会计准则在内容和时间上都要亦步亦趋)使这些最重要和精彩的内容(往往超越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现有规定)很多都不能被完全体现于第1322号审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中,这大大削弱了该准则及其指南的作用。
于是,下述担忧不无道理: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连公允价值概念都没有阐述明确、其计量和披露规范非常简单分散、相关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又不许越雷池半步的情况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两道关(会计关和审计关)都没有被把好的情况下,谁能保证中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不会倏忽即逝?!谁能保证在中国会计的“第”大打折扣后、不会又一次把一一切问题归咎于所谓的“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审计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带给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与以前相比,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总的来说是会增大还是减小?这是许多注册会计师十分关注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公允价值会计的复杂性、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上的优越性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研究上的不断突破以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等方面来综合分析。
如上所述,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和应用中涉及许多复杂问题,这些复杂问题直接导致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普及之路都并非坦途。这些复杂问题如:公允价值概念本身疑云重重、以致其定义在国际上至今仍常变常新;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时非常简单,但有时又相当复杂,尤其是当市价不存在、需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技术或估值模型估计公允价值时。这时,因涉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容易引起和诱发被审计单位或第三方的错误和舞弊,导致财务报表的错报.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和可靠性一直深受关注并引起争议;应用过程中人的观念、行为、准则本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等等。这些复杂性陡然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成本和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初次应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时更是如此,这些必须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存在的上述系统性缺陷在影响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信息质量的同时,也会给注册会计师的公允价值审计带来困惑。当注册会计师按照第1322号审计准则第十条的规定,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时,评价标准本身若不明确和统一,就会影响注册会
计师评价的正确性;当注册会计师按照该准则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公允价值进行独立估值时,更需要明晰统一的参考指导。显然,我国相关会计审计准则的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
然而,对于公允价值审计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公允价值会计自身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研究上的不断突破,是其迅速普及和不可逆转的根本原因,它们将从根本上减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这是因为,基于价值和现值,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具有“真实与公允”本质特征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较之历史成本会计下的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反映真实性,从而更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而这也正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应该追求的立身之本。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现代审计目标之一(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也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审计界和司法界之间在“公允表达”理解上存在的重大分歧。实证会计理论中的计量观也认为,审计失败风险部分来自由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所认可的会计计量和披露的制度性失真(而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分别受制于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变革落后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人员免于“挨打”,从而减小审计风险。
换言之,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对比较先进,只要被审计单位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大大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和法律败诉的风险。而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这一点却越来越难以实现,因为历史成本会计不符合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性和经济真实性(不只是以原始凭证表示的会计真实性)。
总之,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是当代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不得不认真学习和谨慎从事的一项问题复杂、风险可能很大的鉴证业务。
2009年CPA考试报名开始
2009年CPA考试报名开始,新老考试制度两套大纲,分别报名,分别考试。原考试制度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继续保留英文附加题,本次考试中沿用2008年度辅导教材,原考试制度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自4月1日正式开始。新考试制度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为2009年4月20日至5月10日。新考试制度下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证券业财会人员须持“双证”上岗
中国证券业协会15日《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以规范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规范》要求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2009年全国会计先进工作者评选开始
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开展2009年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5号),决定开展2009年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总会计师系列)评选表彰工作。
会计行业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
2009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地区政策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探讨金融危机对会计的影响,本地区应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行动,以及促进本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相关监管机构的合作等。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会计行业要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拓领域并提出四点要求。
注册会计师有望增援新医改审计
新医改方案正式启航。与8500亿资金投入相伴随的是审计的介入,国家审计必然登场,社会审计也在摩拳擦掌。有关方面权威人士表示,会计师事务所有望参与新医改资金的审计。
中注协应对金融危机意见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充分发挥行业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市场信心的提振,中注协近日《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的意见》。
国资委设财务应急小组应对金融危机
为应对金融海啸对央企的冲击,国资委成立中央企业“财务应急工作小组”,由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担任组长。据悉,小组选择了20多家负债率持续升高、资金紧张、市场处于下降状态以及发生较大经营损失的企业,进行财务状况剖析,并约见总会计师及相关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敦促这些企业积极做好预案,有效管控财务风险。
五粮液报表涉嫌虚假被
五粮液是全国著名酒类企业,现在有了大麻烦。不仅可能惹上官司,而且还涉嫌少交消费税。股民封某、周某等四人,因对五粮液公开披露的2006、2007年年报信息存疑,在几次致函五粮液未果的情况下,以自己投资亏损为由,近日委托周爱文律师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要求五粮液及为其年报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赔偿损失。
财政部要求加强非货币财产出资评估管理
为了加强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管理,规范以非货币财产出资评估行为,财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46号),就以非货币财产出资评估管理有关问题做出规定。
持有或实际控制上市券商5%需审批
中国证监会3日《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未经证监会审批持有或者实际控制上市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应当限期改正。改正前,相应股权不具有表决权。
中注协修订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自2004年颁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以来,中注协已经对6137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检查,此举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行业执业质量。为适应新的执业环境和配套相关制度,3月27日,中注协开始对修订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征求意见。
财政部要求上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季报
为做好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季报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财政部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季报统计工作的通知》(财企『2009]34号),制定了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季报格式及填报说明。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标修订顺利
近日,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审信标委)在北京召开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 19581―2004)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会。来自用友股份、金蝶、金算盘、浪潮、新中大、用友审计、中软国际、ORACLE、SAP、工信部标准化研究所、南京审计学院、广东省审计厅等单位的近30名企业代表和技术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
加入均富众华沪银开启新征程
3月22日,上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正式宣布加入国际排行第六的会计师事务所均富国际,并成为其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代表机构。在中注协2008年事务所百强排行榜上,众华沪银以1.1亿的总收入名列21(综合得分排名)。
税总:重组式股改对价无需缴所得税
4月13日ST博信收到国家税务总局回复的《国家税务总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告知书》,该告知书明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继续执行到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结束。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因股权分置改革而接受的非流通股股东作为对价注入资产和被非流通股股东豁免债务,上市公司应增加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不是企业收入,不存在缴纳所得税问题。
保税物流中心相关税收问题明确
税务总局已于近日下发通知,明确保税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相关税收问题。通知称,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保税物流中心内货物进入境内,视同进口,依据货物的实际状态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按照进口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增值税、消费税。
财政部要求各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近日,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对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关重要事项提出要求。
国际经合组织公布避税天堂名单
在北京时间4月3日召开的20国集团会议上,打击避税天堂成为与会国关注的议题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避税天堂”黑名单。面对香港是否为“避税天堂”的争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香港拥有透明度很高的低税制和简单税制,拥有透明度很高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业,但这并不代表香港庇护非法逃税行为,不应因此被视为“避税天堂”。特区政府已计划今年就公开个人税务资料问题修订相关法例。
中评协发研究课题及经费管理办法
为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促进资产评估战略、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规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协会章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助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并于近日以中评协[2009]50号下发。
中税协组建专门委员会促行业发展
据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范巍介绍,这9个专门委员会分别是:发展战略委员会、执业准则委员会、业务援助委员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奖惩委员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宣传出版委员会、税务师事务所和地方协会建设指导委员会。
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4月1日起提高
国务院总理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率。
广东:2008年会计所业务收入36.78亿
据行业汇总报表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全省共有会计师事务所678家,从业人员22840人,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7185人。2008年度共实现业务收入36.78亿元,比2007年度增长14.87%,户均年业务收入约542.45万元、人均近16.10万元、注册会计师人均达51.19万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近1.52亿元,上缴税费4.54亿元;事务所资产总额达16.384元。
北京2008年度百家会计所信息公布
在公开的这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年度业务收入过亿元有13家,分别是安永华明、德勤华永北京分所、毕马威华振、普华永道中天北京分所、中瑞岳华、京都天华、信永中和、万隆亚洲、利安达、天职国际、兴华、中审亚太、立信北京分所。
江苏省会计所2009年排名前50公布
3月26日,江苏省注协公布了这份排名。单就审计收入来看,收入过千万的仅有15家,依次为江苏公证天业所、江苏天衡所、江苏天华大彭所、江苏苏亚金诚所、江苏富华所、德勤华永南京分所、南京立信永华所、江苏兴光所、江苏永和所、江苏华星所、安永华明所苏州分所、江苏天宏华信所、中瑞岳华江苏分所、江苏永诚所、普华永道中天所苏州分所。
香港财汇局:衍生工具会计准则足够
财务汇报局行政总裁沈文焘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上表示,目前香港有关衍生工具的风险披露准则已足够,无需进一步修订。不过,分析员认为,现时相关的条例对投资者保障不足,如不改例实难以回复市场信心。
香港会计师公会:AH股报表统―需时
内地与香港会计审计准则等效后,A+H股同步上市的内地企业冀使用同一审计报告,但市场忧虑香港无权监管内地审计师的操守,令内地来港上市公司财务及内部管治的监管丧失最后一道屏障,危及投资者利益。香港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张智嫒表示,现时,A、H股财报统一的关键在于两地审计师监管体制的等效,公会作为本港审计师的实地审查机构,可负责两地监管体制的比较工作,但有待港交所f0388)授权及给予资金支持。
江西国资委称两评估机构违规执业
江西天健联合资产评估事务所和南昌重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在接受客户委托实施原萍钢建材大楼、职工八层楼、炼钢楼三栋大楼和萍乡上珠岭铁矿项目评估过程中,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严重违反资产评估准则违规执业,随意编造“评估报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对此,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从2009年起,五年内不得委托上述两家评估机构及评估师从事评估业务。
1123家公司披露年报业绩下滑已定
据统计,披露年报或业绩预告的1123家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合计约为20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04%。存货跌价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造成的巨额资产减值、投资现金流出的快速增长、经营现金流飞流直下等多种因素,都成为上市公司年报业绩的杀手。
IFAC支持G20改革全球金融系统目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日前表示,支持G20伦敦峰会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提高国际金融系统透明度的改革方案。G20的目标与IFAC之前发给峰会工作组的许多建议是一致的,如呼吁实施金融稳定理事会12项关键国际准则和规章(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在实现一套高质量全球会计准则上取得重大进展,改进国际监管框架,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等。
美国:企业财务外包热度未减
由咨询公司Hacker Group针对200家美国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未来两年中,他们计划将离岸外包水平提升74%。其中企业财务外包首当其冲。
英国:APB慈善审计实务公告
近日,为适应慈善法规相关条款的变化,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cAuditingPracficesBoard)制定并了新的慈善审计指南。此份包含在《第11号实务公告――在英国开展慈善审计》内的指南已增补到APB2009年1号公告中,该指南提供了慈善审计报告的若干说明性范本,主要适用于在英格兰、威尔士及苏格兰等地注册、并受上述地区司法管辖的慈善团体。
IAASB清晰化项目落幕
目前,国际审计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圆满完成了其清晰化项目。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全世界的审计师将可以使用36项最新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和一项清晰化国际质量控制准则。所有修订后的新准则可以在IAASB官网省略/IAASB新开通的清晰化中心上看到。
IASB新举措增进金融工具披露
3月5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增进金融工具的披露(对IFRS7的修订)》,规定修订内容从2009年1月1日及以后日期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采用,且在第一年采用时无需提供比较信息。
IAASB2008年报总结清晰化项目
日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设的独立准则制定机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了其《2008年度报告》,以较大的篇幅总结了清晰化项目的历程。随着清晰化项目的落幕,IAASB已经按照提高理解和执行以及便于翻译的原则,制定并了其所有的审计准则。
FASB批准放松允许价值会计准则提议
4月2日,FASB批准了放松“按市价计值”会计准则的提议,允许公司在确定资产的合理价值时在更大程度上依据自身判断。
英审计实务委员会IsA700修订案
近日,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Auditing Practices Board)为了简化审计师的审计报告,了《国际审计准则第700号――通用财务报表独立审计报告》(ISA700(uKandIreland))的修订案。
印度:普华审计师因萨蒂扬案遭指控
近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印度成员所的两名审计师S,Gopalakrishnan和Srinivas TaUuri因萨蒂扬公司会计舞弊案而受到指控。萨蒂扬公司是印度第四大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该公司因卷入严重的会计舞弊而被称为“印度安然”。
黄世忠教授,1962年出生于福建,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MBA学位;1989至1993年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黄世忠教授曾经担任过厦门大学会计系副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现在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黄世忠教授还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会计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主席等。200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黄世忠教授是我国会计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报表分析、财务舞弊、合并报表、国际会计、公允价值会计、财务会计理论等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和颇高的造诣。黄世忠教授曾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证券市场监管与会计舞弊甄别及防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课题“证券市场舞弊审计技术方法及规范研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公司受托责任与对外报告”及财政部课题等十余项重要课题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出版《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会计舞弊之反思―世界通信公司治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剖析》、《企业合并与合并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等著作十二部、《比较国际会计》、《实证会计理论》等译著四部,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学术期刊近百篇,不论在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身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副院长,尽管有繁重的行政事务,但黄世忠教授依然严谨治学,不断研究探索,在百忙之中每天挤出时间跟踪国际会计领域的最新动态,研究最新的会计学术问题,关注最新的企业案例,秉承追求真理、臻于郅治的研究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于会计研究,黄世忠教授非常重视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并一如既往的在这一方面做着自己的贡献,实践着自己理想。黄世忠教授曾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也担任过厦门机场、厦门空港、厦门钨业、建发股份、鹏华基金、中国银行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在学术研究上,黄世忠教授总是不忘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不论在会计理论方面还是实务领域,黄世忠教授都有颇多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
黄世忠教授开设的主要课程和专题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国际会计、财务会计理论、企业合并的难点热点问题、合并报表的难点热点问题、信息失真与报表分析新思维、中美报表粉饰比较研究、审计失败案例分析、财务舞弊比较研究、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热点问题等。黄世忠教授讲课生动精彩,给大家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前沿,剖析大量的企业案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诙谐,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都让在座的学生、听众受益匪浅,使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一份激励、一份责任和一份感动。
格物致知、止于至善的科学研究精神正是对黄世忠教授最好的诠释。看着黄世忠教授为了工作为了学术而花白的头发、看着他依然忙碌的身影和匆匆的脚步,我们感悟到―人文、责任、追求、创造的大学精神。
9.9%
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GDP增幅近十年首次降至个位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下阶段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0%
证监会正式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要求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额占最近三年净利润的比例为30%,较此前规定的20%提高了10个百分点,分红行为不受集中竞价交易回购敏感期的限制。
2.5%
为协调新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企业所得税预征率的通知》(国税函[2008]819号)文件,文件规定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的企业,按开票金额预征的企业所得税由3.3%调整为2.5%。
123.8
国家统计局10月10日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8,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11.0和19.2点。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各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全线回落,其中,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6.4,比上季度回落22.0点。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环境的认识、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感受与信心。
7739亿元
据新京报报道,2006年至今年8月,审计机关共审计(专项审计调查)近31万个单位,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7739亿元。审计后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事项3484件,涉及人员4624人,涉及金额567亿元。
157亿元
中国平安最新公告称,截至6月30日,平安共计持有富通集团股票1.21亿股,并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约为238.74亿元。10月初,鉴于富通集团深陷金融危机,且股价已经跌得变形,平安不得不做出决定,将在三季报中以富通集团9月30日收盘价为基数计提约157亿元减值准备。
147亿元
中信泰富10月20日宣布,为对冲澳大利亚铁矿项目汇率风险,集团签订了多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相当于外汇Accumulator),但因澳元大跌,有关合约已录得约8亿元实现亏损,以目前汇率计算,至今年底的账面损失高达147亿元。中信泰富也发出盈警,预料今年业绩将出现亏损。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指出,倘若澳元汇率再出现波动,不排除账面损失会高于147亿元。
223亿美元
根据新公布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8月末中国的持有国债数额比7月多223亿美元,再次刷新今年以来持有美国国债的月度最大增幅。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8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5410亿美元,较7月份的5187亿美元增加223亿美元,持有量约占外国投资者持有国债总量的32.8%,排名第二。而今年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除2月、6月出现减持,其它月份皆是处在增持的趋势中,即便爆发金融风暴也未能改变这一大方向。
1万亿元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10月19日表示,自1979年国内恢复保险业务至今,保险业资产规模目前已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数量达11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他预计,今年全年国内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
1.7万亿欧元
继欧洲各国政府承诺投入共计近2万亿欧元用于担保或直接投资境内银行后,欧盟成员国首脑10月15日就总额1.7万亿欧元(约合2.3万亿美元)的泛欧紧急金融援助方案达成一致。根据方案,欧盟各国政府将拿出总计1.7万亿欧元,用于支持欧盟成员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方案允许各国政府根据各自情况,灵活采取购买银行股份、担保储蓄账户、担保银行同业拆借等纡困手段。
零
美国IPO市场完全封冻,自今年8月8日,Rackspace Hosting Inc.首发上市登陆纽约证交所以来整整十周无一支新股上市,创下近30年来美国最长期限IPO“零蛋”记录。截至10月17日,今年美国市场IPO的共27家上市公司中,仅剩3家还站在发行价之上。
国内
会计
2008年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
在北京举行
10月9日~10日,2008年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交流中日韩三国在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和国际趋同方面的成果,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本次会议还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一系列反应,以及对会计准则的影响表示了关注。来自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核数师暨会计师注册委员会,以及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财政部会计司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始于2002年初,每年举办一次,由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轮流主办,主要就各方在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中的问题和经验交换意见,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本次为第八届会议,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轮值主办。
香港会计师公会
容许投资资产不按市值入账
香港会计师公会因应国际会计准则新修订,容许企业把非衍生工具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及基金等),毋须按市值计入损益表,新规定将追溯到今年第3季财务报表,即7月1日开始适用。修订容许在罕有情况下,将不属于衍生工具的证券,重新厘定类别以不包括在交易类别内,即不包括在于按公平价定值在损益表反映差价的类别。经重新厘定类别的证券,会按重定当日的公平价定价,此价值亦会视乎情况,成为新成本价或已摊销成本价。倘公司有意及有能力继续持有该金融资产,至可见的将来(如贷款),或将持有该等金融资产至到期(如债务证券),则修订亦容许将债款或应收款项重新厘定类别,调出损益账按公允价定值类别或可供销售类别。如此一来,金融资产若以市价评值后即使出现亏损,到期出售之前也不必再反映在损益表上,对企业的损益稳定将大有帮助。
审计
国资委
审计央企海外资产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9月中旬,国资委网站了央企财务抽查审计项目的招标公告,将组织对部分中央企业开展2008年度境外子企业财务进行抽查审计工作。而此次抽查的央企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普天电子产业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保利集团、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等16家央企的海外子公司和二级企业。国资委统计评价局10月8日透露,审计项目已经招标结束,目前正在与中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协议书,11月将对央企海外资产进行审计工作。来自国资委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1月份,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14.6万亿元,而央企境外资产却没有最新的更新数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发文修订注册会计师行业惩戒规则
10月14日,中注协了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诉委员会暂行规则》,自2008年10月15日起施行。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规范对会员违规行为的惩戒,中注协在全面总结近年来监管惩戒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考虑行业管理的实际,对行业惩戒相关规则进行了最新补充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行业惩戒实践的需要。新办法相较旧的办法,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整了陈述申辩和提起申诉时限、申诉程序的调整和补充、到场陈述申辩和申诉的规定等。中注协在对《惩戒办法》进行上述修改的同时,还对《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申诉委员会暂行规则》的相应内容也作了修改。
税务
2007年中国纳税500强排行榜
揭晓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2007年度中国独立企业属地纳税五百强排行榜纳税合计9407.57亿元,占当年全国税收收入的19.02%。中国独立企业属地纳税五百强入围门槛为47033万元,比上年提高10591万元,增长29.06%。独立企业四十行业纳税百强纳税合计12700.08亿元;企业集团十六行业纳税十强纳税合计5032.66亿元。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上榜门槛增长38.35%,达到7194万元。大庆油田、建设银行、湖南中烟工业、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分列2007年度中国独立企业属地纳税五百强排行榜前五名。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最多的是房地产企业,银行业占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百强排行榜中数量之首。从行业集中程度来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在纳税五百强排行榜中上榜企业最多。
财政部
明确储蓄生息分段征税
国务院决定自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财政部、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对停征利息税前储蓄存款孳生的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通知规定,储蓄存款在1999年10月31日前孳生的利息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据悉,我国自19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2007年8月15日起,政府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
国家税务总局
就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征求意见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征求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方案意见的函》,就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征管范围调整的基本方案是: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实际管户不作调整。2009年以后新增管户中,应缴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管理;应缴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税部门管理。同时,对以下新增企业作出特殊规定:1.企业所得税收入全额归属中央的企业和在国税部门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管理。2.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管理,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地税部门管理。3.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仍由国税部门管理。为了更好的协调征管范围,文件还对一些具体问题做出规范。
个人买卖虚拟货币
需交个人所得税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818号)对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做出明确规范。文件规定,个人通过网络收购玩家的虚拟货币,加价后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销售虚拟货币的财产原值为其收购网络虚拟货币所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对于个人不能提供有关财产原值凭证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
政策法规
明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
确定
国家发改委10月13日公布2009年粮食、棉花的进口关税配额量,与今年的配额量完全持平。其中小麦的进口关税配额量为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同时公布进口关税配额量的还有: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棉花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根据发改委公告,明年粮食、棉花的进口关税配额量,与今年的进口关税配额量完全相同。另外,2009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08年10月15日至30日。国家发改委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08年11月30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改委,同时抄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将于2009年1月1日前通过授权机构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最终用户。
金融
破产重整上市公司
发行股份定价有新规
中国证监会10月13日《关于破产重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定价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从定价机制和批准程序两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补充规定》明确,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其发行股份的价格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不再适用现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规定。同时,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补充规定》就股份发行价格确定规定了较为严格的上市公司内部批准程序:即发行价格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并由出席会议的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同时由出席会议的社会公众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关联股东应回避表决。
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
正式启动
10月9日,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通报会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会长时文朝宣布,接受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横店集团联谊电机有限公司等6家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注册,注册总额度2.52亿元,首期计划发行1.97亿元。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期限基本在1年以内。加上评级、承销等费用,此类债券的实际发行利率将在6%-9%,远高于同期限其它债券的利率,这对投资者而言有一定吸引力。央行有关人士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难题,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此次6家企业试点是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开端,如果试点成功,将逐渐扩大规模。
上市公司股东
符合条件即可发可交换债
中国证监会10月19日正式《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股东即日起可以用无限售条件的股票质押进行融资,以缓解“大小非”股东资金困境,减少其抛售股票的动力。相比之前公开征求意见的一稿,正式的《规定》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修改:一是将用于交换的股票脱离限售期的时限由“约定的换股期间”提前到“提出发行申请时”;二是将换股价格下限由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均价的90%,提高为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和前一个交易日均价的高者;三是为避免用于交换的股票存在法律瑕疵,影响债券持有人换股,要求用于交换的股票不存在任何依法不得转让或设定担保的情形;四是规定发行人调整换股价格造成用于交换的股份不足时,应事先补足;五是明确担保物的孳息包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送股、分红、派息。
国际
会计
美国:
法务会计需求激增
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近日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各方对于能够提供法务会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的需求在去年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在参与调查的AICPA法务和评估服务部的5400名成员中,有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法务会计业务在去年有所增长。在上述表示法务需求有所增长的受访者中,有67%的人将“计算经济损失”列为引起增长的首要原因,紧跟其后的是“婚姻纠纷”(56%)和“财报欺诈的调查”(54%)。AICPA的研究表明,过去两年间受雇的法务专家中注册会计师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4%。
FASB
进一步阐明按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表示,允许金融企业对部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以高于这些资产当前销售价格的水平进行定价,进一步阐明了按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综合外电10月13日报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0月10日晚些时候了一项解释,进一步阐明按市值定价(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该解释允许金融企业对部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以高于这些资产当前销售价格的水平进行定价。FASB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9月30日共同了一项声明,声明中列举了企业如何运用最好的判断,以对交易不活跃的资产进行定价。FASB的上述解释进一步阐明了该声明的运用。很多批评家指出,根据按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银行一些资产的价值显著减值,导致银行疲弱。
欧盟
修改会计准则
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10月15日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根据这一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不必再按当前市值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允许金融机构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本进行估值,从而避免它们的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据认为,原准则中按市值计算资产价格,即所谓的公允价值标准,“放大了当前的金融危机”。因为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不少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相关资产市值大幅下滑,不得不对资产大规模减记,进而引发市场对这些金融机构资产的恐慌性抛售,造成恶性循环,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审计
普华永道
支付9750万美元和解美国国际集团案
近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俄亥俄州支付9750万美元以和解一起集体诉讼案,该案由目前已身陷窘境的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投资者提起。此次“部分”和解是在俄亥俄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州教师退休基金以及俄亥俄州警察和消防退休基金发讼,寻求为因在1999年至2005年间购入AIG证券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提供赔偿后达成的。作为AIG的独立审计师,普华永道被指控因涉嫌一起2004年披露的涉及AIG的市场划分计划而违反了证券法,AIG在该计划中对再保险和其他交易进行了不当会计处理。普华永道的发言人表示,普华永道未在和解协议中承认有任何失当行为,其工作是遵循了职业准则的。近亿美元的和解金额可被列入会计师事务所为和解证券欺诈集体诉讼案而支付金额的前十名。不过,该和解协议仍需经过位于曼哈顿的美国纽约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IAASB
七项新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
近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独立准则制定机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在得到公共利益监督委员会(PIOB)的批准后,了新修订的七项国际审计准则(ISAs)。这些准则是按照IAASB准则清晰化项目开发的规范进行修订的。这些新修订的准则包括重新修订和起草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ISA 200)――《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与按照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这一基本国际审计准则包含了对审计的总体观点,有助于审计师理解审计目标和范围。准则还定义了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指南各自的权威性,并包含了对审计师的最基本要求。该准则强调了审计师合理一致的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以及为支持审计师观点而提供充分审计证据的必要性。
其他
克鲁格曼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论文摘要]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特点,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会计和审计界的普遍关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学者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其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审计师逐渐认识到被审计单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审计师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一套会计报表,只有研究其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审计师才能够对其取得充分理解。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内向型特点,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基础,较少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因而当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愈来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快时,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日渐明显。
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内部控制)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企业风险管理所取代。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统称经营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
2006 年 2 月以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上。为了给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逐步创造条件。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虽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但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的审计方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战略系统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要有效地把握财务报表的误报风险,就必须从对财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源头因素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这才是控制住财务报表风险的关键。因此,从方法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得注册会计师从战略系统观角度,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测试、评价和决策,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经济系统中加以考察,并通过分析评价企业保持和加强其竞争优势的战略,来对审计取证的重点、范围、目标和程序予以指导,从而从系统上改进了审计方法在新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财务报表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即首先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以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为导向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自一下而上”地归纳和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审计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排斥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等基本审计方法中仍有用的部分,而是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用到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甚至详细审计方法的一些程序,但它己不局限于对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而将分析对象扩大到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范围。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除了继承吸收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优势外,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人员风险的要求下,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
目前审计业务所进行的测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所其处环境的基本状况;(2)控制测试;(3)实质性测试。由此可见,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贯穿在整个审计活动中,已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因此,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需要地密切关注企业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审计资源,把审计资源集中在企业的高风险领域,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保证审计的质量。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从控制风险入手,视野过于狭窄,缺乏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战略的关注,仅以交易作为审计的基础,难以准确地评估企业风险。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从企业内外环境、经营战略风险入手,先“自上而下”对报表形成预期,根据预期确定审计的重点,再“自下而上”,将实际审计结果与预期相比较,确保审计资源的正确分配。如果实际审计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审计人员应适当地调整审计重点及程序,以保证审计的质量。
(三)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计划工作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非常重视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在外勤现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审计计划在审计项目中的总体规划和控制作用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重视审计计划工作,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的情况,对管理当局的诚实性保持应有的谨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恰当地判断与运用,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订出符合项目特点的审计计划,确保可以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效率。
(四)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之前,审计人员往往不太重视对信息的再加工,分析性程序不仅应用范围窄,而且主要集中在对财务数据关系的简单处理上,如对绝对数额进行比较、相关比率进行趋势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比较单一,得出的结果自然不具有很强的证明力,只能为审计工作提供一些线索。而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分析性程序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且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大量客观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软件快速、准确地得到我们需要的结论。所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分析性程序可以得出较强证明力的审计结果,从而对企业风险的评估起到了重要的佐证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 能力素质 构建策略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面临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审计对象的载体形式,也使审计技术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的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使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内容的不断拓展引导内部审计重心发生调整。在审计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应该如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环境需要,是我们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1973年,David Mc Celand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通过事例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业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他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Competency)。随后的研究,David Mc Celand将能力素质明确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能力素质模型被定义为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本文研究在新环境下内部审计需要什么的能力素质。
根据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内部审计不仅提供保证确认业务,还应提供咨询业务,审查对象涵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各领域,审计使用的手段必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组织价值的增值。根据Celand 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必须为满足审计目标而拥有各种知识、技能等。现代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应能满足以下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的需要:
(一)内部审计内含和外延的不断扩展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关注公司的经济活动,还要关注其管理领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是其业务涉及的领域,因此要求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相关领域的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一方面现代企业不仅对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对企业内、外部的约束机制和监管制度依存度越高,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就更严。另一方面,现代内部审计为保证组织价值的增值及其目标的实现,其重点必向管理领域转移,咨询、决策及效益提供更多的服务,需在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覆盖这些领域。因此,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手段的创新,要求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技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组织的管理模式,也使审计工作的手段面临新的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组织的管理、经营、财务数据都现实了数据化管理,并上了ERP系统,集所有的数据为一体,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已成为现实。这不仅使内部审计可以实现跨部门、跨业务地全方位地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经营与管理全面综合审查,同时也为审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在线审计、持续审计、智能数据分析等新型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同时,高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审计领域,如:GPS技术、GIS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的审计应用。因此,内部审计的胜任能力还需要掌握现代最新科技手段,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目前内部审计存在质量不可控的局面,工作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遵循,导致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为重塑内部审计的形象,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严格遵循审计执业准则规范,确保审计工作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增加价值。
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IA)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要求
(一)IIA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国际内审师协会(IIA,,2001)的定义,专业胜任能力定义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内部审计人员个体按照特定标准完成特定范围工作的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特性与业绩结果的总和。其中,“特定标准 ”是指“最佳实务标准 ”,用以判断或区别“优秀 ”业绩与 “一般 ”业绩“特定范围工作 ”是由内部审计岗位职责所限定具体任务,用以界定内部审计人员个体的角色与功能“个人特性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执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体系的集合;“业绩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特性与特定标准共同决定的结果。根据IIA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从认识技能与技术技能两个维度进行衡量。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表
(二)CIIA对内部审计的人员的职业要求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相关准则和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由职业道德、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职业道德在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以何种价值观、职业操守和精神开展工作。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基本准则明确提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国基本准则中同时提到应有的职业关注,即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应有的职业关注是这样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1、职业道德
2、执业技能体系
3、职业知识体系
职业知识体系是实现执业胜任能力标准的保证。中国内部审制度背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与现实出发,面向未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知识 体系设定为三个部分,即职业基础知识、执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环境知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知识体系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组织都对审计人员提出相应的胜任能力的特定要求,这些专业能力也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提升。现代内部审计实践的最新发展,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因此,构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三、新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框架的构建
(一)职业素养
1、动机
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考、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 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审计部门就是被边缘化的部门,不被领导重视的部门的错误想法;同时还应主人翁的态度去以内部审计独有的视角改善组织的运营,实现组织价值的增值。
2、特质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正直和诚实。至从安然事件暴发后,各单位在招募内部审计人员时都对审计岗位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正直和诚实。由此可见,正直和诚实是从事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求审计人员忠诚老实,不隐瞒曲解事实,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合理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做出合理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同时要求审计人员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善于交流沟通,有团队意识。
3、自我概念
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审计权威,维护审计队伍的形象,维护被审单位利益,恪守保密义务。遵守职业纪律,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
(二)职业能力
根据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笔者将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统称为职业能力,根据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环境变化,我们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专业胜任能力:
1、知识方面
内部审计人员需具有广博的知识。了解组织、行业与竞争情况、特定职能、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善用科技手段分析有关资料;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还要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统计、工程技术、法律、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部审计部门要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必要环节,必须为企业 提供增值服务。由被动查出问题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主动寻找服务机会,不断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
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分析方法,如宏观分析采用的PSET 分析法,用以了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行业分析采用的市场环境分析法,用以了解行业市场结构、份额、容量以及市场议价能力等。将企业的资源及流程融合在一起,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劣势的价值链分析(VCA)。此外,内部审计还应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可以参与国际内部审计的专业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保持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前列。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中,注册会计师占 38%,会计师占 48%,税务专家占 1%,工程师占 1%,其它人员占12%,不同行业不同的审计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同的需求。
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内部审计人中所需具备的能力,涵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结合IIA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及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环境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在信息时代,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财务与商业数据的能力;应用控制系统设计与程序综合分析模型支持内部审计人中的判断;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利用行业、专业数据库和模型进行分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利用内部审计方法评价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能发现所有相关信息,并整理出调查的实质性中心线索;分辩实质与形势;评估与内部审计项目相关的风险;具有处理压力的能力,坚持立场;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缓解冲突和解决冲突,稳定局势;能处理团队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内部审计管理中运用综合技术方法;具有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的能力等等。
四、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策略
根据上述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如何使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步达到理想状态,以确保审计人员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现代环境下审计部门完成既定目标相一致,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价值增值,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机构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根据行业特点和审计目标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需求,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以人员数量等,这是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根据行业规律,确定本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财务管理、会计、经济学、审计学、法律、税收、资产评估、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知识构成,然后再考虑行业特点:如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必须熟悉金融业务;石化行业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掌握化工技术和流程等;房地产行业做内部审计,需要有掌握工程预决算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工作经历最好是比较丰富,熟悉本单位的业务,有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及其流程。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以相互合理配置,达到优化组合为最佳。人员数量正常情况下单位按总人数的千分之三进行配备,特殊行业可以增加,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已达总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二,这样能满足开展审计业务的各种需求。
其次,外部招聘合适的内部审计专业人员。针对内部审计机构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梳理现有的审计人力资源,明确存在的缺口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再确定对外招聘。在审计部门招聘时,根据构建好能力素质模型考察应聘者对关键能力素养的考核,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潜在特质,符合内部审计部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职业迁移能力和塑造潜力,能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利用这种思路解决内部审计机构人力资源缺口问题,有利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发展,极大地满足审计工作需要,能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
第三,通过内部转化的方式实现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内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内部转化得以实现,如:岗位轮换、在职培训、业绩评价等方式实现人员素质内含的提升。如:秦山核电站规定,所有中层干部的提拔必须到在内部审计部门轮岗一年,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具有情况。深圳两家公司在其公司章程中不约而同地规定,高管的提拔只能从审计部门中进行,因为只有在审计部门工作的管理者,才能从价值增值角度全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也成为全面锻炼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职培训也是实现人员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能力素质的构建需求,强化在职培训的针对性,为审计员工设计出个性化培训课程,有助于确保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实践的最新发展,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构建内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是实务界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现实问题,笔者构建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的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尽管该模型还面临实际操作的问题以及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给出了未来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及招聘的方向,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佳俊、贺颖奇,中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
[2]张娟、张庆龙,论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会计之友,2010(7)
[3]严晖,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与改革发展 2004(10)
[4]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Hppt://
[5]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LAESB。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要求IES 8(国际教育准则第8号),2006
[6]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必要性 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定义与标准特点
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定义
在我国,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最新定义,是由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5年5月1日开始公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下简称为《质量控制准则》)中规定的,在其第2条中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国际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1.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特点
判断内部审计质量优劣的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一个,即《内部审计准则》。审计工作按照其执行的,其审计质量就高;反之就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由于不同人对《内部审计准则》的理解不同,准则中的许多规定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出,判定审计质量高低的标准不全是清晰的,而有模糊的一面,不同人对某一具体审计服务质量高低的判断,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论。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2.1 理论上的必要性
2.1.1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关系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实现效果
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审计质量控制就是由审计准则直接导出的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符合审计专业标准和工作规范而制定的方针和措施”,它通过对各控制环节的有效管理,分层次实施审核、监督和责任追究使审计工作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增强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合理性、效益和效率性,更好的达到审计目的,实现审计职能[1]。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水平,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它涉及审计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成为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
2.1.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
内部审计和其他活动一样,受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参考标准的约束,内部审计机构应促进职业领域内的道德文化发展,内部审计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履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道德倡导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包括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涉及制定计划、开展业务、报告结果、监测进程等具体环节。《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行为规则,为内部审计师适任本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科学化,能够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而将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审计客户的审计标准建立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如果把内部审计师形象地比喻为足球赛场的裁判员,董事会和被审计单位代表两支球队,其他组织人员代表观众,相关的评价标准代表比赛规则,那么裁判员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平竞争理念,其次应熟悉比赛规则,最后在比赛中准确、熟练、审慎、公正地运用比赛规则,才能使双方队员信服,使观众满意,同时,也使自己的知名度和出场机会得以提高。
2.1.3 内部审计新定义和职能转化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通过了修订了的内部审计新定义表述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就企业而言新定义突出变化在于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经营,内部审计只有与企业的目标和经营战略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面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这种转变,就需要对质量控制各环节有侧重的加强,具体分析就是:强化质量控制审计立项环节以确保其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保证审计立项不偏离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增加价值服务。搞好审前调查以时时掌握审计对象不断变化的情况;加强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消除误解,以便编制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案,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努力。严格作好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以便很好的分清审计责任和防范风险,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也为企业对实施某一经营目标的过程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质量控制中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技术更新以便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在技术条件上与各部门成功“对接”,更好的配合达到共同目标。
2.1.4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根据组织向顾客提供最优产品或服务的原则制定的长期战略性措施,是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实施的全部管理活动。它的主要原则是追求顾客的完全满意、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全员全过程地参与。内部审计的顾客就是它的服务对象。最优服务就是从质量即利润的观念出发,以最小的成本帮助组织实现最大利润。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以高质量的保证活动和咨询服务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揭示风险因素,提出改进建议,跟踪纠正措施的落实,从而使组织得到最大利润,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2.2 现实必要性
2.2.1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如何,关键看内部审计质量如何,因此,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是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完善质控体系的需要,也是较好发挥其对本企业各部门的审核监督和评价职能的需要,对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WTO五年保护期将过,我国各市场主体将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内部审计的各个对象都要服从WTO规则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理论、技术和经验,与国际标准接轨,将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融入世界内部审计一体化之中,以服务本市场主体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内部审计生命线的审计质量无疑成为国际市场主体衡量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国内没有统一内部审计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使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既适应国际标准化要求,又紧贴中国国情变的急迫起来。
2.2.2 发展内部审计质量现状和内部审计事业的需要
对比我国,作为审计质量核心的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关键问题,也是与发达国家差距中比较突出的一点[3]。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表现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审计环境不理想。传统的人情世俗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很难得到理想的保障,有些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内部审计的作用有限,地位不高,在领导的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4]。第二是审计队伍素质跟不上时展要求。时展要求综合性人才,现在的审计人员一般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应付复杂工作局面,审计人员开拓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落后;第三是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审计质量责任不明确。执行审计规范不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审计质量自然难保障。审计责任制的不健全或不能认真贯彻执行的结果就是责任主题不明确,一旦出现审计错误,责任不明落实不到位,结果不了了之,恶性循环;第四是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审计质量的要求,审计项目多,精品工程少,一些审计人员片面追求查处大案要案而忽视了全面审计的质量控制,这使审计监督范围缩小,留下了风险隐患;另外还有审计质量标准不健全,审计人员选拔录用控制乏力等原因。
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3.1 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执行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3.2 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
企业高级管理层在做出战略规划后,迫切地希望得到处于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具体执行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如何,存在什么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于进行分析判断,在加强指导、修订政策和接受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但是这些消息的来源必须客观、真实、可靠[5]。可是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操作流程中客观存在、自身难以解决、不敢或不愿反馈给上层领导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信息通道进行反应。内部审计具有上述职能,建立在严格质量控制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通过对有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在两者之间充当媒介,满足双方的诸多需求。同时,内部审计师通过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进一步融洽审计与被审计、审计与高层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自身信誉,逐步树立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权威性。
3.3 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
内部审计师工作效率表现为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资源的多少[6]。成本效益原则是内部审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需要在对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先审计风险较大的活动领域,但不能片面简化、压缩单个项目的审计步骤。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师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始终如一、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督,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保证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按时、按质、按量、按预算完成审结任务,才能避免窝工、怠工、返工等无效、浪费行为的发生,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开支。内部审计师所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量化方法和信息技术等。加强质量控制,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寻找差距,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通过接受持续教育、进行培训、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4 结语
在建立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化、科学化组织管理制度的要求之下,内部审计质量好坏,是关系到其能否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也只有提供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内部审计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总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既定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从而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力.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向现代内部审计进军.中国内部审计,2004(3):5~7.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6.
[3]张晖.解度内部审计新定义.中国内部审计,2003(5):34.
[4]黄道国.审计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内部审计,200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