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重视自己的历史,没有有效的历史作为支撑,国家和民族的任何发展都是苍白的。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是一个个体立足于世的必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历史知识的重视,以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的合格个体。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加大对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积极地采取措施以提升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本文通过对当前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谈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时期,由于学生接触过的历史知识还较为薄弱,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尚处于一定的缺失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因为受到其他不良观点的影响,而产生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歪曲,使得国家的发展得不到新一代青年的支持。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深厚的国家及民族情感,引导学生成为当今时代合格的青年,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知识教学。
由于历史知识中的时间、人名、历史事件等较为琐碎、繁杂,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特别吃力,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习兴趣的严重降低,从而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就当前时期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整体学习水平而言,许多学生由于找不到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而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其他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只处于一种较为浅薄的层面,不能真正领会到历史教学的意义。这些都阻碍了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改善。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提升,新的历史教学目标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对于学生历史教育的有效实现。因而,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初中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历史教学的时效性。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相关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实效性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切实地获得一定的收获与进步。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教学主导性,采取相关措施以推动教学实效性的实现。具体来讲,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历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涵养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不断地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并且努力地去应对学生的心理来开展教学,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友好相处,积极适当地去关心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正确定位自己和学生的角色,有针对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以实现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的有效引导。
再者,历史教师还要在课堂中积极地采取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时,使用有效的工具将学生导入教学,从而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要积极地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者是使用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等,以加强学生对于复杂地名、人名以及历史事件的直观感知,使学生真正地加深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比如,历史教师在在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分析列国的图片,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形象教育。
此外,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地通过设疑、提问等方法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或者是引导学生使用建立时间脉络或事件脉络等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知识的系统有效的认知。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提升历史教学实效性的问题的重视,通过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等,以达到对于学生的有效的历史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华英 反思《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1-02
众所周知的是,初中历史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传授与历史有关的基础性知识,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加强历史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语言非常的简洁明了,很多老师认为初中的历史课比较好教,学生也都认为历史课比较好学,但是最终的学习成效却很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待提高。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历史教师来讲,应该致力于探寻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历史再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他们,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几种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
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肯定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常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以及讨论法和图解法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哪种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分析,历史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知识的累积程度,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同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运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几种比较具体的历史讲授方法的介绍:
1.1 讲述法。 讲述法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内容时非常有利的,比较适用于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复习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叙述、描述和概述是三种不同的讲述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分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运用叙述和描述的方式来进行,而相对来说较为次要,但是必须要讲到的部分则需要采用概述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以便于描绘出整个历史的全貌。[1]
1.2 谈话法。 谈话法是一种师生双方通过谈话的方法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去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3 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使用讨论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最后再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例证来向学生阐明观点。
1.4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课堂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譬如说,老师在讲授“百家争鸣”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将它们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他们自行归纳出各个学派的观点,让他们再进行历史体验,譬如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用百家争鸣时代某一个学派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2]
除过以上所讲的几种方法,还有讲解法、图示法等很多适用于历史教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譬如说如果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呈现出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使用讲述法就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不擅长表达但是却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的教师来讲,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的历史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探讨。
二、多媒体教学对于现时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再配合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就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举个实例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以下相关资料准备,首先是准备好爆发之前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资料制作成PPT;其次是有选择性的摘录网络上的电影片段,图片与声音以及视频结合起来,向学生们展示发生时的立体情况。再或者说教授中美建交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中美建交时的相关历史与电影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会比教科书中单纯的图片文字效果要好的多。[3]
事实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优势,并且灵活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以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在准备历史课程的相关资源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会因为其信息含量比较大、使用方法比较简洁灵活、而动态性也非常的强,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的重视。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本身比较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原本比较复杂的历史事实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够使深奥难懂的历史问题变的逐步的明晰化。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多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他的现代性也可以弥补传统的依靠黑板来教学的方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获得相关的知识,使他们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成为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何君.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教学探讨.2011,(7)
【关键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二、整合教材
教师授课前要打乱上课的章节编排来整合教材。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素材选取的真实性、趣味性、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历史课堂要专业,所传授的知识意义深远。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历史课堂不单是生硬的说教,原来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有章可循,它得出的结论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学生为自己知其所以然而产生成就感。对于授课的方式,本人在建议信息化与常规传统课相结合,单纯的进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历史课堂的有效实现。在课堂中,需要有很大的思考空间给学生空出来,让学生消化。
三、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①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②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
四、活动课是学生们自由发挥的最佳舞台
新教材独特的一处设计,是安排了单独的活动课。第四课“破解彩陶之谜团”是第一节活动课。应该怎样上?没有答案。我将活动分为两部分:各组负责一件彩陶,讨论,破解它的制作、作用等谜团,然后再自行设计一件陶器,描绘上个人所喜爱的纹饰并互相交流。这两项安排看上去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居然占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因为学生们在这片自由的空间里,思维非常活跃,争相发表言论,各执己见。虽然打乱了课时安排,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比如关于“小口尖底瓶进入水中到底是什么样子”,学生们在组内热烈讨论、想象,而在全班发表意见时,各执己见,纷纷要求上前面画图演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互相争论,终于在课后做了实验后在第二节课中互相达成了统一。这不正是验证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理论吗?再比如对一件小女孩形状的陶器,学生们浮想翩翩。有的组认为这是一件容器,用于浇花;有的组认为这是件纪念品,用以纪念这位部落首领的女儿;还有认为这是一件古代乐器琐的特殊形状;更有甚者受电影影响,认为这是装死者内脏用来保存灵魂的。而共同的观点都是认为小女孩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讲到这时,每个学生的脸上也都带着纯真的表情。各组之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正是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他们更注意课外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拘泥于某个知识点,而是以各种丰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辩论、竞争的意识,加强了审美观,培养了写作兴趣。
五、合理设置教学活动,督促学生巩固新知
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设置也很重要。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话剧表演法等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上关于“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一课时,可以找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每个英雄的抗击侵略事迹,这样一来,学生自编自演,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后留点时间给学生来几道模拟题,并且采用竞争机制,对于回答得又好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勇于答题但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特别关注到那些平时不太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慢慢地就把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调动了起来。
六、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有意识地渗透道德素质教育
山东金乡县开发区中学(272200)申海利
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上的不断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新的方法不断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客观的介绍历史上一切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创新能力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原则,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历史教学原则内容丰富,具有多层次多联系的特点。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模式向抽象思维模式转变的转型期,但是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鉴于现编历史教材中的插图较多,所以利用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特点与优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历史学科是具有时间、空间和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使用网络媒体技术引入具有一定形象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历史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是不能重演的,而网络信息技术却可以将多种样式的历史资料用声、光、影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再造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获取信息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将丰富的历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层次鲜明的历史观念,从而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寻求历史规律。
所以,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课程理念的实施。通过网络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与运用,把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学”,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知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从历史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初步了解历史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提升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要逐层递进,由表及里,并且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行之有效地去调动学生的思维投入,来激活整个课堂。由此可见,问题的设置既要注意阶梯性,又要注意连贯性。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符合这两种性质?首先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要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协调。其次要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针对相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角度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重要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也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记忆该知识要点。经过教学实践显示,该方法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理解明显加深,而且也能够记忆更长的时间。通过巧妙的提问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思考,形成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是有思维、有情感的结合体,情感的发展能够推动学习思维的培养,学习思维的发展反过来完善学生的情感。如果教师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去感受历史,那么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以开拓,追求真知的种子也会得以萌发,记忆力也会随之增强,这无疑就是教育者的初衷。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对他们要多多鼓励、调动他们的情感,给予他们参与互动的的机会,形成全班同学共同互动的课堂。还应注重培养那些对历史有“天份”的学生,因为他们是特别喜欢历史而学习历史。他们的思维更开阔、知识更丰富。针对他们教师就应该适当增加知识点的难度,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爱心融入
由于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重的弱小,在这种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对该学科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历史这门学科是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不听,只是考前强化记忆,学生学不到真东西。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兴趣,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去应对的挑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一)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初中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同理如果一节历史课能按照活动课的形式有声有色的去进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定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他们一定能给你的课堂带来活力。
(二)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以借用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及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历史资料里呈现的与现今社会相关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来作为新课导入语,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
(四)鼓励课堂讨论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并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要想达到以上这种课堂效果,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材料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等,把课备在教案上,装在脑海里,还要备在口头上,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和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情。”无情不感人。
(一)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感情
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在教学语言上是否充满激情。如果我们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并把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师自身进入角色,从而以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思想又受到了触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
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不妨说一句鼓励的话,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用鼓励学生的方法使之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我有一个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升至初三之后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课堂上不听课无所事事。我观察了他几节课,一次我在课上提问了他,他感到非常突然,但是却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尽管回答的不是很贴切,我却看到了他的努力,于是及时地给他以鼓励,并在以后的课堂上,用眼神时刻关注着他,他也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注,于是在历史课上他开始渐渐地专注听课,并时不时与我进行课堂交流。看到由于我的关注而使他产生学习兴趣,我的心里升腾出小小的成就感。也深感一位教师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教师不一定有多么专深的学问,精湛的口才,如果对待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一点装腔作势,没有一点居高临下,完全敞开心扉,表里如一,用博大的胸襟呵护着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那么教师的爱心付出就可以将一棵弱小的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教师职业的伟大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浇灌中体现。
(三)面部表情是教师情绪直接表达,也是学生上课时获取教师情感的参照物。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时时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与之相符的课堂心里氛围,例如教师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走进课堂,课堂上便会很快形成愉快和合作的融洽气氛。假若教师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学生便会产生紧张、忧虑和胆怯的情绪反应,进而形成消极的课堂心里气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磨练自己,争取在上课之前把生活上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抛在脑后。
三、注重课堂练习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探究兴趣 探究能力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设施,学生的认知能力,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建议指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即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改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做法。
一、多媒体技术为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网络信息的多媒体特性能使信息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处理和生动表达,这些为探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信息储备和研究基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中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提供学生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而我们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历史课探究性学习中,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登陆和历史研究相关的网站,搜集到与研究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开历史的面纱,得到准确的结论。
二、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虚拟的网上学习环境和鲜活、生动的真实生活的感受,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
例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在讲授这节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在网上搜索大量青铜器的图片,把图片分类,从而总结出在在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且工艺达到很高水平,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
2.提供表演舞台,拓展探究空间。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常规思路即先分析原因,再讲过程,然后分析结果。历史课探究性学习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大量资料,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当时大臣或谋士的身份,开展辩论,课堂让给学生。
例如,在学《赤壁之战》时,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搭建一个“殿前辩论舞台”,让学生扮演曹操和大臣,课堂中形成了主战、反战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归纳出主战派有以下四个理由:1.曹操本人能谋善断,胸怀大志,又善于用人,身边有很多谋士。2.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就显示了实力。3.如果天下不统一,那战争就不会断。所以曹操有愿望统一天下是好事,因为这顺应历史潮流。4.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荆州等地,士气正旺。如果曹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这仗定能打赢。反战派则列举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如1.刘备有诸葛亮等谋士,而曹操的谋士中没有一个能抵得上诸葛亮。2.孙权手下有许多有勇有谋的猛将。3.孙权、刘备联合,力量更大。4.孙刘一方拥有长江天险,这对曹军也是不利因素……学生的争论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发探究兴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三、组织历史活动、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调查、辩论会等。目的就是通过比较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提供参考。我们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的活动,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自己组织历史活动。我曾设计了这样一堂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明清长城以后,我对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任务——组织学生到古长城开展寻访历史的活动,请各组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寻访路线,让同学在最短时间了解与长城有关的历史。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了解,也学会了活动的基本方法,本身也接受了教育,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由此,在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已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M].上海教育出版社.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戈万章.走出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误区[J].历史教学问题,2003,(3).
关键词:岳麓版历史教材;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方法
历史是记录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记载和解释着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的学习从初中延续到大学,足见其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历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是目前使用人数较多、反响较好的一套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一、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特征
岳麓书社是湖南省古籍专业出版社,虽然创立仅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历史古籍方面的图书编写却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与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编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知识的教育,进行情感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实现历史课程思想素质教育的功能的。2.在教材编写中,实施删繁就简、减负的标准,以改变传统历史教材中多、繁、难、旧的面貌。岳麓版历史教材十分重视内容的精简,往往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编入教材。在删繁就简的编写中,准确把握弹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实现了内容简洁明快、丰富完整的要求,达到了简明而不空缺的效果。3.通过新教材催生新的教学方法。教材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都需要依据教材来选择。岳麓版教材的编写,就很注重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催生。比如教材的编写注重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师生的沟通互动,注重师生对话的情景,而且便教利学,可操作性强。这些教材编写注意的方面紧紧与我国现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要求相结合。4.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历史本是一门非常有趣生动的学科,但是在传统教材编写中,内容呆板、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岳麓版历史教材编写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岳麓版教材力求生动形象,将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历史事件充分显现出来。在内容中穿插了大量历史的生动情节,而且还写入了生动的史料,配上丰富的插图。这些都增加了课本的艺术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习过程也成为审美的过程。
二、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探析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并不受到相关教学单位和老师的重视,历史课堂如死水一潭,没有生机。老师主导课堂,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缺乏兴趣,初中历史教学难以取得效果。岳麓版教材编写思想和内容的改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契机。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学习中,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新颖,各个历史事件形象生动,各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以故事化的手法多姿多彩地进行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沉闷刻板的叙述。史料的引用和故事插图的编排,增强了课本的艺术性,强烈吸引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按照教材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可以采用安排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地学习,并获得历史知识和个人能力的提升。2.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活动。每门课程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应用能力的提高,就应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尽量贴近切生活,贴近实际。历史与现实本就是一体,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岳麓版教材在内容上就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比如,讲到都江堰的建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都江堰在现在生活中的作用;讲到屈原,就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和文化;讲到四大发明,就引导学生考虑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实践与学习不可分离,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岳麓版教材中史料、插图的配置,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文献,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虽然复杂困难,但不容忽视。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编写,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路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教材内容的精髓和编写的思想,以此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历史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眼光,得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促进品德和修养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俸球英 单位: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华剑.浅谈新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年7期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历史学科 教师方法 研究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做到有效教学。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个人意见,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够有所发挥。每一堂新课都是承接上一堂课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应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方面。笔者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都要求学生对本堂课程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准备,而且经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尝试,使得学生在开始新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提出很多建设性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课堂预习作业要求,并不能很好的督促学生进行实际预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经常督促下,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经常在一节课结束之前,将下一节课的基本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图书馆或者网上,去找答案,在下节课开始前和大家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也很好的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身心都还没有完成熟,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以及备课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工作设置。历史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就会激发出无限的热情,也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新课标中,重点强调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促使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变化成“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转变,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教学生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课堂中来。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进行小组式学习,对于同一问题,每个小组经过各自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也能够帮助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比如说讲到,把的历史资料在电脑上放映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要清政府?为什么后来会失败?通过运动,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然后引导同学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了主体性学习意识。
三、展开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知识都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学习兴趣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开展情景式教学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笔者讲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就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学生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顺势简单说几句关于西游记的故事,然后马上转到高僧玄奘的课本教材知识上来。这就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开展情境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去进行实际实践。比如说在讲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缝衣针和磁铁,按照简易指南针制作方法,来制作一个指南针,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就会体会到历史知识的兴趣,更加兴奋的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会很好的实现,不仅为课堂教学铺垫了很好的基础,也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 结:综上所述,新课标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对于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在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下,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国军.浅谈初中历史的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2012(01).
[关键词]历史教学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02
历史的世界是悠久而多彩的世界,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住历史上那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学生讨厌上历史课。那么,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要上好历史课,自己必须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广阔的历史视野,这是首要的基本功,也是优化历史教学的前提。其次,教师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博览群书,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不断加深知识的深度,我们才会有上好历史课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从我们身上看到学好历史的希望。
二、创设情境,增添兴趣
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在课堂中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导入情境。在导入新课时,我常常利用图片、视频重现历史情境,利用图像、声音、动作的集成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眼、耳和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保持的时间足够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巧设悬念,诱发好奇心。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心理特征,用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积极探索。例如,课堂上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说:“请听下次分解……”这时,学生总想知道后面的情况如何、结果怎样,由此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调动。
三、运用快乐教学法
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难道学生真的那么讨厌历史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欠佳,缺乏魅力。怎样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的过程呢?
1.故事化历史课堂。中学生和小学生一样,都十分喜欢听故事,而历史教材中就有很多历史故事。教师教学中不能毫无表情地念完了事,要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力求使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鲜明突出。例如,讲述英勇人物的事迹时,应充满崇敬之情,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对英雄人物产生崇尚之情;讲述暴君等反面人物时,应表示愤恨和鄙视,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和藐视之心。师生产生了感情共鸣,教师的正能量感染着学生的情感,能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知识的探索。
2.风趣化历史课堂。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很受学生欢迎。因为他能利用风趣幽默来调节气氛,处理关系。他能把平淡、呆板、沉闷的课堂变成和谐的快乐课堂,使学生开心收获丰富的知识。在历史课教学中,我寻找机会为课堂创造活跃的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例如,在讲到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时,运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3.竞赛化历史课堂。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有较强的争强好胜心理,总希望别人关注自己。根据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游戏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小组抢答赛、小组讨论辩论赛、猜谜游戏、历史角色扮演赛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利用网络环境优化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已发展到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学科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几年来我做了如下初步的探索。
1.学生在网络课件中自主学习。我精心制作网络课件,预设好学习内容,把基本教学内容及外延性知识设计成丰富的非线性学习网页。如:每一个关键词都设置超文本链接到有关知识的网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达到基本学习要求后,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一个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环境。
一、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却往往带有主观因素。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用史实说话,应该以唯物史观作指导,客观公正、全面具体地加以评价,不能歪曲事实,更不能伪造事实。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很多人只偏重史实而不注重结论性的评价,这等于写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不是评价,对于人物的评价可以先写结论性评价后写史实,倒过来亦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不能主观臆断、捕风捉影,也不能靠堆砌材料和史实,应当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应当在尽可能全面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评价历史人物可采用分类法
采用分类法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比如评价唐太宗。政治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沿用并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文化教育方面: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民族关系方面: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三、评价历史人物可采用分期法
采用分期法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如对左宗棠的评价:参加,创办的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镇压;1878年左宗棠率军,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收复了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对唐玄宗的评价也可采用此法,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到了后期腐朽昏庸,出现了天宝危机,使唐朝由强盛转为衰弱。
四、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出现的问题很多,如英雄史观、道德史观、主观主义以及以假代真、有评无据、以偏概全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人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
五、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在他们身上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优点与缺点并存。我们不能简单的从“好”或“坏”两方面进行评价,而要全面综合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进行辩证的分析,看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进步起了什么作用·在他们身上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哪方面是主要的,他们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而对他们作出综合的评价。
摘 要: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下面五种方法值得借鉴。第一、课堂行为观察。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第三、情景体验。第四、肯定性语言评价。第五、设计多元个性化作业。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课堂行为; 价值观; 情景体验; 语言; 作业;论文下载
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成长中的学生,我们的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下面五种方法值得借鉴。
第一、课堂行为观察。最好评价方式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每节课在教学中都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观察,都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要积极而且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爱好。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如课前检测、自学导航、精讲探究、课后练习等进行观察,以获取试卷难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比如,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出的书面答案和答题的技巧;自学时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参与的程度,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展示答案时的表现;巩固练习中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课后如何运用所学观点解决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帮助,学生的兴趣和收获之所在。通过不同的课堂如: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观察学生,长期坚持,正确及时的评价,既可以为教师客观评价学生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
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一种认知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水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对其在素质全面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之所以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自觉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们历史课的教学中,老师有必要经常性地采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比如,在探讨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两位皇帝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对两位皇帝的功与过的评价,增强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帝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的不同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又如在讲拿破仑时可以让学生对他的一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从拿破仑打败反法势力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欧洲的侵掠扩张,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英雄伟人。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 第三、情景体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理论轻实践,注重道德知识的再认识,忽视对道德能力的要求,很难反映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教师可以采用情景体验的特殊评价方式,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为教师提供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真实资料。为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当然,要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要真实有效的反映这种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情境中进行。正如加德纳所说:“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因此,了解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必须在课堂上设置恰当的情境来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例如,在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好的情况下表演课本剧,然后设置以下问题:(1)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愿意到西藏去吗?为什么?(2)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到西藏之后,能为西藏人民做些什么事呢?(3)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到西藏之后,能为松赞干布做些什么事呢?又如:评价武则天皇帝时,可设置以下问题:(1)假如你是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你会如何对待那些元老重臣呢?(2)武则天为什么要改《贞观氏族志》为《贞观姓氏录》呢?目的是什么?(3)武则天为什么要继续科举考试?为什么要进行殿试和武举?(4)武则天为什么要重视农业生产?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表现自己,各抒己见,提交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是否形成了正确历史观的情况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第四、肯定性语言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例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前检测中,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习好的学生、中间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即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还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老师在评价的时候,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内检测成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富有个性化的明确评价,以使评价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其发展的作用。例如,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既要表扬同时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学生安于现状。教师应这样评价学生:课前检测中你是优秀的,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但在接下来的自学导航中,你是否是最棒的,老师拭目以待;对学习水平居于中间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聪明的你在这次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相信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一定会再接再厉的;对学习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而不能因为与老师的期望值有差距就打击挖苦或讽刺,应鼓励学生:尽管你的成绩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正在观注你的进步,相信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惊人的表现。当学生把课堂作业或历史填充图册精心完成后交给老师时,老师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语言,要不失时机的表扬每一个学生,可以想象一个受到表扬的学生,怎么可能会不交作业呢,相反,你在作业本上写下侮辱性的语言批评学生,哪一个学生又喜欢给你交作业呢?所以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每当我走到他们教室门口时,他们总是希望我这节课给他们班上历史课。学生渴望看见我写的评语,我的作业评语成了我与学生“生命相遇,灵魂交流”的场所。当我走出教室时,学生突然会冒出一句话:老师你怎么走了。我认识到,鼓励性的评语如“春风化雨”般的促进了师生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师积极进取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第五、设计多元个性化作业。例如,在三国鼎立之后,我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思考:孙刘联军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二节课上,学生通过看书、看电影、上网等途径,答案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积极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更是发言积极,有话可说。又如我在讲完武则天时,我说下节课,谁能对武则天的无字碑给予肯定性评价,学生表现的异常活跃,答案出乎我的意料。通过这样的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历史课堂,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历史观知识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历史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法的综合使用,我们的历史课堂一定会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高素质的中学生。
【关键词】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七年级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二、撰写历史小论文,它是培养学生多种技能的最重要途径
只要用心去思索,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经常关注现实问题,适当有意指导小论文选题,历史中有无数很有价值的题材可写。如,我看秦始皇;都江堰的启示;故楼兰消亡的感想;昭君出塞的感想等。指导学生选好题后,还应指导学生写作方法。如,提出论点要新颖、简明扼要、有创意,并注意学科渗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注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历史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
五、多媒体法
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表现手法和更形象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本质和相互联系多媒体手段教学是历史教学教改中越来越普遍方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历史教学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为了让学生能将具体感知转化为抽象思维,.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史实理解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多项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史论结合能力。
六、点面交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