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时间:2023-08-17 18:0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第1篇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提高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率。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来说不像数学物理课堂那样抽象难懂,但是有无聊伴行着,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记笔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知识接受率能不低么?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极大帮助了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率。

2.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改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高效率,以最有限的时间,完成最大的教学任务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不仅仅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更促使着其他学科的模仿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特征

1.高效率性。高效率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这个效率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方面,把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量作为指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最基础的保证。我们都知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点难点,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针对之一,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实行高效的文言文的教学,提高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效率。

2.高效益性。指是否能够在语文高效课堂内以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获得最好的教学收益,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量的同时,看看学生是否在从中的高的学习效益,是否充分的吸收老师在课堂是传授的知识点,如果能够实 【摘 要】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以提高学生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这样的形式下,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格外重要。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提高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率。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来说不像数学物理课堂那样抽象难懂,但是有无聊伴行着,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记笔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知识接受率能不低么?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极大帮助了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率。

2.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改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高效率,以最有限的时间,完成最大的教学任务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不仅仅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更促使着其他学科的模仿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特征

1.高效率性。高效率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这个效率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方面,把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量作为指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最基础的保证。我们都知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点难点,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针对之一,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实行高效的文言文的教学,提高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效率。

2.高效益性。指是否能够在语文高效课堂内以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获得最好的教学收益,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量的同时,看看学生是否在从中的高的学习效益,是否充分的吸收老师在课堂是传授的知识点,如果能够实现的话,这个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益的。

3.高效果性。高效果性是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是否带来课堂教学的高效果,其中体在现于两方面,一是老师是否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传授学生充分的语文知识点,二是学生能够在课堂生限时完成课堂作业,充分吸收教学知识点。达到老师与学生两者的共同结合的最好效果,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老师是学生们的指导方向,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也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热情。目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老师存在的教学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定义不了解,依然是遵循传统教学,上课循规蹈矩,课堂气氛沉闷。二是太过于“高效性”,以为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自由、放松的课堂,缺乏实践性和实际性的结合,忽视语文知识点的及时传授,导致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东西,老师也没有完成任务量。因此,需要课堂语文老师真正理解语文高效课堂的含义。

2.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吸收者,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最有效、最充分的语文知识。但是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课堂学习比较被动,缺乏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导致整个课堂的高效性整体降低。二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兴趣不高,缺少课堂学习自觉性,有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主要是课堂太沉闷,要点难理解等原因。因此要想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找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有效的途径,来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能够实现高效性,高效益性。

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探讨

1.创建情景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高效课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基于生活与实践创建情景式课堂教学模式,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游大观园一节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话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这片文章的人物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热情。

2.构建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是老师与学生关系,如果还是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话,那么要想创建高中语文的高效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需要建立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以情感为载体,从师生关系向朋友关系发展,让师生关系相处融洽,这样不但老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

3.实行合作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师生的合作互动,一起来探究,解决语文课堂中的问题。例如,高中文言文《兰亭集序》中词,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问题中,可以通过师生合作互动或者学生合作完成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活跃性,互动性,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探索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素质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从而专注的发展自己最爱好和擅长的技能,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专长等来培养和发展。高效课堂注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注重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高效课堂针对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学会创新,从而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教学。

(二)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课堂上教师有的言传身教,学生专心听讲,然后按照课本从头到尾的分析并做笔记。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注重的是学生课堂的开放性,不仅是课堂内容的开放,还有高中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的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录;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表演,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与教师形成互动;课后,高中学生可以走向社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教师要重视语文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开放性原则教学,提高了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内课外综合实践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高中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注重高中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熟练了课堂内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高中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语文取源于生活,回到现实中的循环。

实践可以鉴证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不断自我提升,共同进步和创新,从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方法上要高度重视。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实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以便于教学质量能得到快速的提升。每位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上课方式来讲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风格,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综合情况来进行自我反思,结合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不断的创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到知识,而且更加深入的对课文进行理解。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对学生的要求

高中在上课前要对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学会自主的学习。课前预习,高中生可以自己对课文有整体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遇到不懂得地方预先自己思考试着去寻求答案,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力。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高中生可以再次对课文结构、重点、中心和层次进行深度掌握,这样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记忆能力、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对不同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能力。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高中生可以自由的进行阅读,不仅是课本上的课文,还有课外的大量阅读。高中生要学会自我提升,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虽然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中,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为了达这一目的,偏离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在教学中没有督促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掌握,使得高中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其次,在课堂学习中也可能出现教师过分重视高中生自己的探索学习和高中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忽略了对于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积累的现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高中语文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诵读可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但一些生性比较腼腆和不爱说话或者写作基础差缺乏自信的高中生,在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又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学习的误区。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

第4篇

高中语文相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跨越性是很大的。

鄂教版的初中语文中考对拼音没什么要求,试卷第一题,只要求学生根据拼音填空,往往是送分的,因此学生对拼音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像“脂(zhi)肪、挑剔(ti)、倔(jue)强”这样常见的词语学生经常读错,到了高中尽管老师开始纠正错音,但十几年的习惯读法要在短时间内纠正谈何容易!在我校的第一次月考中,不少学生谈到拼音时觉得旧习难改。纠正一个读音容易,但要纠正一种习惯怎一个“难”字了得!

鄂教版的初中语文对成语的涉及也有限,平时小考只是考写法,很少考用法,2008年的中考甚至没有涉及到成语。而到了高中对成语的运用判断正误是必考的,且有相当难度。如“粉墨登场、炙手可热、趋之若鹜”这样的成语学生就算在初中学过到了高中依然不懂运用,一方面是初中老师没讲过,另一方面,办刊、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误用也误导了学生。

鄂教版的初中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相对简单。对文言文阅读也不算高。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题型上看,中考语文试卷只有4道选样题,而高中试卷上却有14道选择题。这一点也让学生感觉措手不及。

鄂教版的初中语文对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要求很高,高中与初中虽有不同,但还不至于让学生感觉突兀。因此这两方面的衔接在本文中我不会提及。

衔接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该如何解决呢?

我教高一时,办公室里没有一个老师教过初中,因此依靠同事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在做衔接工作的时候,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幸运的是我的尝试是成功的。长期在河里摸索,我终于搭建了一座桥梁,我的学生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了高中。

态度决定一切。高中教师应消除学生因衔接困难而形成的不良心理,还应让学生知道某一教学内容高初中的目标要求有何不同,让他们明白努力的方向。

熟“读”生巧。学生拼音犯错,我便把易错的音打印出来,每个星期抽一个早自习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有的时候我故意在课堂上读错几个音,对能够指出来的学生不仅要表扬,还要加素质学分;每个星期六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在家里看《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对在收看过程中发现错音的同学,老师张榜表扬,加双倍素质学分。很快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有了,错误自然就少了。

熟“做”生巧。对学生容易犯错误的成语老师先挑出来,并把这些错误分类(这方面的资料多,老师容易找),并叮嘱学生做好笔记。教师辛苦一点,把试卷或者作业本中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打印在一张纸上再发给学生做,第一遍允许学生看笔记,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一个星期后考第二遍不允许学生看笔记,并且要求学生说出运用错误的成语的症结所在,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循序渐进。学生对诗歌鉴赏题目无从下手,教师要担当引路人的角色,刚好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全部是诗歌,且古今中外都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从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表现手法等方面来鉴赏诗歌,当学生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时候再让学生鉴赏一些浅显的诗歌,如冰心的《墙角的花》,鲁迅的《人与时》等。一段时间后再拿稍难题让学生一试身手。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最大效能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竭尽全力的探讨和揣摩这件事情。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只有把语文当成一个兴趣爱好时,才能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想象力和积极性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因此,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多年的语文教育模式固定了教育者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原本活的内容变成了死的内容,只是在不断重复大致划分,总结内容,找出中心思想等,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让学生失去了对于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1)课文导入引用不同方式。课文导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课文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接着读下去、理解内容、提炼中心思想,这时候这节语文课程就成功了一半。课文导入可以分为多种,如《飞向太空的航程》这节课堂,教师可以结合最近的太空报告和新闻进行讨论,吸引学生的兴趣,举出实例引导教程。在朱自清《荷塘月色》这节课堂,在讲解的同时可以结合清华大学的荷塘图片给学生们展示,让学生发现荷塘的美和优雅,再结合课文进行讲解和赏析。再如《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堂,则可以结合原版的英语演讲,以澎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再以光、声、色这些方面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

(2)课堂中结合童话、寓言、故事和传说等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当教师发现学生在一堂课程中有疲惫的状态时,可以在教程中结合一些寓言、童话和相关故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缓解学习疲劳,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堂课文讲解时,穿插一些有趣的爱迪生小故事进去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中都喜欢听故事和童话,一个小个故事可以让45分钟更加有效果、有意义。

(3)课堂中结合有诗意或者幽默风趣的语句。几句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一节课堂充满愉快活跃,吸引学生兴趣。在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中,结合一些风趣有意思的语句,可以大大改变这节课的教育质量,疲惫的学习因此也会精神焕彩。除了幽默风趣的语句来提高课堂气氛外,还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课文教学中结合诗意,提高语文教学。例如《雨霖铃》、《错误》、《荷塘月色》这些课文内容,可以运用一些优美的排比诗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在领悟古典文化和优美诗句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优美的语言魅力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南城小镇或北国异乡,充分的发挥学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将课文联想成一个有画面感的地方,跟随作者心情变动而喜或悲[2]。

(4)联系课外知识。语文科目是一个广博的学科,它博学如渊,包罗世间万象,是与任何学科都有关联性的一门特殊科目。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可以就一个知识点提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美国黑人相关历史,可以在几百年历史中研究讨论黑人种族歧视产生缘由和现状,之后进行相关资料分析。再如在讲解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堂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湘西凤凰城相关背景,让学生体会沈从文先生所追求散文诗班的意境。

(5)丰富的课堂活动。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读说写能力,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培养说的能力,可以开展一些情景对话、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相关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意比赛、作文比赛,结合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内容,锻炼、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口语能力和词汇掌握。

二、从多角度发掘学生潜力

(1)语文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要着重捉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课堂的反应,布置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挥创新性,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自主的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对于语文课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2)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关于语文的读书资料,定时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挑选好的书籍推荐给自己的同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用审视性、比较性的眼光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做读书卡,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等,增加学生课下的知识累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如果,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在大量的知识链接中广收博取,相互激荡,以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有兴趣高效率地学习。

(3)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教师不能只站在台上,正如有人说:真正地教育者会使自己同学生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所以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更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交朋友,相互沟通,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备什么”的同时,更要多多的思考“怎么教”。

三、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合理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预习课文,可以课堂笔记,课后思考复习。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能力。课文讲解之前先查阅生字,了解一下课文内容,作者写文章的背后故事和简介内容,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内容,解答疑问。在教师的课堂引导进一步的分析文章、欣赏文章,完成疑问解答。课后进行整理和回顾。

(2)学生对自己薄弱部分应该加强锻炼,例如,若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对生词对发音进行联系,若文言文掌握不好,多练多看文言文,巩固知识词汇等。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学习事半功倍学习。自觉的回顾学习知识和要点,保持好的阅读习惯,主动的摘抄好的课本词汇,并有写作习惯,比如博客和日记。语文是一门长时间积累的课程,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革、更新,人们对教育的发展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努力探索出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晓红.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语文学报,2009(37).

[2] 徐永芳.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0(09).

第6篇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从宏观角度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学科本位”、“智育第一”、“升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促进整体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具体地说:原有的课程结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科目林立,使得原整体性的知识支离破碎;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结构,忽视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充分发展;漠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而进行单向度的灌输教学,阻碍了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建构;课程与教学被工具化而沦为非人性的课程与教学,在新世纪,课程与教学的诸多概念需要重新解释和分析重建。课程改革突破以往课程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境的弊端,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民主化的进程。新课程体系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所谓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就是把原先在中央水平上过于集中的课程决策权力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使地方和学校课程并行参与课程开发,从而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行存在的局面,使课程更加适合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境。

课程结构的重建,它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以具体课程形态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强化了课程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选择性,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教学改革方面,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理念正是立足于儿童观的转变的。

深入把握语文教材体系内容的编排。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原有的单元课文结构,有意淡化文体,融入更多的文学作品、古代散文及古典诗词。显然,编者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文底蕴。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写作、口语交际单元及综合能力训练板块。这就更明确地告诉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不能让学生成为“书呆子”。所以,新教材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确定了教学方向。

二、高一高二年级阶段的教学,重在基础知识的逐步积累。字词句、文学常识、名家名句、文言等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作好读书笔记,不断消化积累。正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础。而语文基础知识点比较分散,有时不能自成体系,所以,凡在讲课过程中,由课文内容延伸涉及到的其他知识点,我都要求学生记下来,以备高三复习用。比如在讲到近义词如“质疑、置疑”等的区别时,我要求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以作积累;平时练习中涉及到的熟语等知识点,也要求学生记下来,逐步积累。

三、整个高中阶段须重视古典诗词的教学。以高中第一册和第三册诗词单元为契机,引入中外诗词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名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众多著名诗词家的生平及创作风格,阅读更多的诗词作品,领会诗词家创设的美妙意境,感受他们内心幽深曲折的情感,同他们一起高歌、欢笑、痛苦。正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般,最终我们会“蓦然回首”,找到灯火阑珊处的美人。诗词的鉴赏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地“积累”解读诗词的方法。强化诗词的教学,这不仅仅是因为近几年高考设计了诗词鉴赏主观题,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让他们作一个有品位、有思想的人。比如我在教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时,引入了与课文诗词作家相关的诗词作品,或同时代诗词家的作品,以拓展学生阅读面,为以后解读古典诗词打下良好基础。如李清照词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温婉,后期悲苦凄凉。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牢固掌握。

四、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我给学生推荐阅读《读者》、《语文报・高中版》及部分名著等。我不太赞成学生大量阅读名著。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太牢固,学习比较吃力,而阅读名著需花费更多时间,何况他们的文化积累不足以领悟到名著的精髓,所以,我不提倡他们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平时可多研究一下高考作文选及话题、材料作文,“对症下药”。除此之外,也要阅读中国现当代散文。同时,收集写作相关素材,写成周记,以备高考复习之需。

五、要搞好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上课力求幽默风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乐趣。唯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在讲解这篇诗词时,设计了几个“兴奋点”以“激趣”。

如:“千古风流人物”中“风流”一词能否换作“英雄”一词?“小乔初嫁”中“初嫁”能否换作“出嫁”?

生:“初嫁”强调刚刚出嫁,而“出嫁”就没这个意思。

师:有句话叫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学生笑)

师:据史料记载,小乔已嫁给周瑜十年了,真的是老乔了,不是小乔。(学生惊讶)那为何苏轼偏用“初嫁”呢,是强调周瑜还在热恋之中吗?(生大笑)

情感如火,十年不减(生还笑)。其实苏轼是故意写错。因为诗人开头用了“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吧,说明周瑜是懂得爱情的。(有学生又笑)

师:诗人这样写,是想突出有英雄气概的周瑜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他不仅是“英雄人物”,更应该是“风流”人物。

第7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分类号】G633.3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被称为国语,所以,学生研究学习语文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而课堂时间总是非常有限,老师们必须研究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才能实现用时短、效率高的教学目标。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四大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要紧密围绕着这四大能力去研究。 阅读能力的高效培养

语文课的学习离不开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积累,而课本中虽然也会有一些课外名著作为选读,但也只是摘录了一些名著中的经典节段,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课外名著全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本选读内容的理解,又可以积累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将其引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也为今后的写作练习增加了知识储备量,读的越多,脑子里就越有墨水,好的书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心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每个班都应该安排至少有两节阅读课,这样才能保证基本的阅读量,地点要视条件而定,有校图书馆的学校,老师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可能同一本书没有那么多册,所以可以想办法分批阅读,比如:三分之一的同学读《围城》,三分之一的学生读《简爱》,三分之一的学生读《红楼梦》,读完的进行相互交换,但是要保证最后每位同学都读完了被要求阅读的书目。没有校图书馆的学校,可以由学校购进一些图书,阅读课就可以安排在学生各自的教室里,再由老师统一将书领回来,分发给同学们,这样阅读可以同步,方便管理,但是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上阅读课,都要保证每节阅读课都会有收获,这就需要要求学生在每节阅读课过后写读书笔记或者是读后感,这样既是对阅读课的成果验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理解能力的高效培养

语文试卷中分值所占比例较多的除了写作就是阅读理解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依然很重要,语文理解能力提高,也有助于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学生的情商着手。即可以通过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慢慢培养,逐渐提高,还可以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可以通过一些猜想作者主题思想的漫画题练习,揣度作者的思想和出题角度,再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情感出发,以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争取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所以说理解能力对于阅读理解题目来说非常重要。理解能力提升也有助于写作题的练习,容易抓住写作题的题眼,才不至于写作跑题,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中理解能力的高效培养尤为重要,只要学生的理解到位,分析准确才能抓住题眼,得分率升高,从而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三、写作能力的高效培养

写作题是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最高的一项,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尚不算晚,只要勤加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和实践,只有阅读积累量达一定的水平,能够看出作者出题时要考察的知识点,轻松找出题眼,才能准确的定下写作方向,加上平常的阅读逐渐产生的影响,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而老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写作方面的比赛,提升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同学们对写作的要求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等同于是在写作方面进行了一场实战专项练习,既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借此机会拉近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方便今后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创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也可以从组织活动开始,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为只有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能随之有所提高。

四、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相互联系的,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也会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实践的过程中会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单纯地依靠几节课内口语交际课是没有很大作用的,要想办法让学生走出去,多多了解现在的社会,在社会当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当中,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比如说课堂上的问答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言论,对于同学的回答给予补充说明或者大胆提出异议,通过这样的评议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创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任务,而写作能力是高效课堂实行结果的体现,是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收获。口语交际能力的练习也很重要,只有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的任务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基础的练习,综合的应用,认真的态度都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任重而道远”,仅凭一己之力就想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将其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34)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当前,国家对教育方面越发重视,因此开展了新课标的改革工作,不仅重视人文修养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这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方式反而会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关键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令高三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争取令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1 掌握学习方法,适当降低难度

在高三这段时期中,学生多数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语文课堂往往都是沉闷的,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这种互动性的方式不仅可以令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效化的发展特点。以诗词鉴赏为例,这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内容,高中三年来,所学习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例如高一的《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等,高二学习的《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首》等,三年下来,这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所以教师在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诗词接力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有效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为更加高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另外,除了诗词的背诵以外,诗词赏析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在答题时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诗词炼字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体会其中运用的手法,三是将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还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达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骤有序的令学生学会答题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规范答题格式,更重要的是不会出现丢分的情况。教师在不断引导的过程中该应该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教会学生答题技巧要比每道题都详细讲解更加高效,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是实现高效复习的主要途径。

2 制定学习目标,划分学习难点

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将这一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逐一攻破,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复习的目的。笔者将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学习难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背诵的部分,应该争取令学生达到满分。在不该丢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在可能丢分的部分尽量少丢分是复习的主要任务。背诵部分所占的分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部分的复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应该细细的推敲,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这首词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复习时应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豪放派写作的特点,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写作中。并且还要掌握这首词的主要写作手法,例如用典与情景交融等,这些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也会经常用到,对于其他诗词的复习也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学生经常丢分的部分,因为有些字没有翻译出来,就会出现丢分的情况,因此这部分的目标就是要将字字都得到落实。复习的要点包括四个部分:(1)18个虚词;(2)词类活用;(3)文言句式;(4)翻译的方法准则。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令学生写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吾___还也!这种练习可以达到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白对应”的意识。

第三,在写作部分,应该实现规范合题意的目标。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在临考前半个月,可以放松的心态作三两个规范的完整作文。在这时的作文里,要有意识的提炼归纳一些时事人物正反事例,回忆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这些作文散件放入记忆仓库,也许考场上会发生奇效。我们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赛前都要闭门研究,他们肯定会准备一些有用的定势。最重要的是,这对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老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老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阶段是学生提升成绩的关键性阶段,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压力,学生在身心方面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面貌应对即将到来的人生大考,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提升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兴元.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2011(3).

第9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唱主调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至今仍然被一些老教师沿用。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迫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质差,实践能力欠缺,没有创新意识,因此,课堂教学成效很低。

(二)只重模仿形式,忽略内容

近几年来,多地在小学及初高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多次派遣教师到课改示范校进行观摩学习。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针对多年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真正的改革过程中,外出学习这部分教师,仅是学到了示范校新的教学模式,而对内涵理念的研究并不透彻,所以他们回到所在学校后只是将新型教学模式传播给其他教师。多数教师也只是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但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反而这种突如其来的改革让学生们手足无措,他们无从下手,只能是应付了事。教师们从课堂中被解放了出来,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样的教学成效反而更低了。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对高中生应该有的阅读量和相关的知识积累,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高考应试的问题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成绩,学生手中更多的是备考资料,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背诵一些文言篇目和示例文章。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每天徜徉在题海中,他们只能在问题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真正的文学方面的知识他们掌握的并不多,高考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积极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要想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抛弃传统的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中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就好比旅游景点的导游,风景美不美要游客自己来发现和体会,导游讲的再多,也只是片面的。所以语文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和辅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所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本身要对课改新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借鉴,在内容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有梯度的预设,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和学习内容,在对问题的解答和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起后进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我。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对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尽情展示他们的朗诵才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文本中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对我们的课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提高。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

1.有效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有效备课需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教材为基础,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节课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三是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教”向“学”的转移,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是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确定好教学的难度、坡度、角度,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1)问题要有预设性。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问题设计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内容和学习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增强课上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2)问题要简洁明了。要实现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若出现学生可能在回答该问题时所需的生僻词汇、术语时,教师应提前给出解释,或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查找相关的内容和资料。(3)问题应具启发性。要想使语文课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文本,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并组织答案。教师要避免提出一些花哨的问题,因为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

(四)增加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第10篇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效率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纵观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仍在意无意地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主的独立思考……具体地讲,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老师为主体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机械教法的流弊,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花样多、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多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填鸭式”和“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基本都按照高考的答题标准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来锁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方法陈旧

受语文高考题型的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讲授的方法来讲解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模式。课堂教学中,“牵牛式”的提问有余,“开放式”的设计不足;“自以为是”式的课文剖析有余,“举一反三”式的能力训练不足。看得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得到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下,“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

三、过多的运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但它不能代替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课件上课让学生对课件产生依赖感,学生忘记了自己学习的最根本目的是学知识,而不是欣赏课件。学生的思维被课件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作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如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我借助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当我们初读这篇文采飞扬的诗文时,你可曾想到这是作者在众多名流雅士面前的即兴之作,而且当时作者的年龄大约与你们相同。同学们听后顿时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接着,我又向学生讲述了王勃写作此篇诗文的典故,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文本,之后我又化难为易,将很多诗句融入典故之中,接下来我又由浅入深,将文意与作者的志向情怀结合起来,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在我的引导下很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的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首先是课前要预习,这是很重要的,要大概了解课文的梗概,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就有数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其次是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科学证明,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上完一节课,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再次是课后复习,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谓是学习的秘籍。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一点,他们在学习中就像田径运动员一样,一进入跑道就只顾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以前所学的内容,有的只有到了考试是才匆匆翻一下所学的内容,这时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许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复习,效果仍然不佳。老师如果教给学生心理学遗忘的原理,让他们了解“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地复习,并且养成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遵循课程标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有其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第11篇

一、立足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然而当下,我国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诵读备受冷落,“要点应试式”、“内容分析式”和“词句串讲式”取而代之。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出路首先在于立足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根据深浅程度的认知规律,可将诵读划分为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四个阶段。在这里要注意的是:1.教师一定要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不要将诵读流于形式,要落在实处;2.诵读要讲究方法,可以贯穿读这一主线,进行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四个阶段诵读;3.在遵从教材大纲基础之上,对于诵读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不要让学生感觉诵读是枯燥乏味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在计划的时间内,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

2.养成课堂上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当然,做笔记是要讲方法的:(1)做好准备工作,不同科目准备单独的笔记本,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以突出重点。(2)做笔记速度要快,笔记内容应该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体系、难点、考点以及老师重复多次的内容。(3)笔记的版面很重要,可以不美观,但必须段落清晰。(4)课后及时温习检查笔记,查漏补缺。(5)温习笔记有周期:课后回顾,检查遗漏,加强记;每天做作业前回顾重复,加深理解;每周定期翻阅,加强记忆;考前回顾,知识点简单化,增加信心。(6)做笔记要做到: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笔记内容不满黑板抄;没有记下便索性不记,先认真听,课后问老师同学;下课把笔记简单回顾,保证没有遗漏。

3.养成课后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习惯。

喻旭初在高考信息会上说作为高三毕业班语文老师一定要“狠抓五件事”,第一件事就是:1-5册教材,古文要认真复习一遍,因为每年高考的第二题考四篇课文,四个虚词。教师在起始阶段要做好敦促工作,甚至可用练习本的形式,强化重点词法句法现象的归纳,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积累的良好习惯。如《师说》中古今异义现象的归纳,《游褒禅山记》有21个“其”字,可适时归纳“其”字的用法。

三、强调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考试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并非完全与教学内容相符,考察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思维。要注意几点:

1.明确学习重点。就往年高考中关于文言文的题目,像字词的考察依据都脱离不开教材内容,因此学生在做相关练习时,教师要重点讲解。要将练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明确题目考察的出处,从而明确学习重点在哪里,并熟练运用所学,获得成功。

2.方法指导不可忽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习与考试不完全等同,学习讲究方法,文言文练习也有相应的方法。高考中,文言文词句翻译占8分之多,在加强练习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翻译的方法与规律。像知“出处”,要通过通读文章和对作者的了解,确定出处,进而提供一定的阅读环境,由此可以积极探究,理解文意;知三名(人名、地名、官职名);信达雅的原则;留增删换调缩扩的方法等。

四、引导感悟,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与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鉴赏审美能力。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语句中的美,提升学生鉴赏审美能力,建议做到以下两点:

第12篇

一、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

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我们说话、我们写字、我们阅读、我们作文,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

二、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的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三、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同学们进入高中后,首先,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在听老师示范朗读,听电台的广播以及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你学好语文。朗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控制声调的高低,最重要的要理解课文的词句,边读边思索,边读边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得好,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

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有关知识点、运用实例、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例题、病句典型、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写作技巧、阅读要领、错别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义显著不同等等,这些都永远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

四、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以便提高自己立足社会的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同学们,是要求同学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如果同学们还像过去一样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于“题海战术”,沉醉于“书本知识”,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你无疑是一个落伍者和失败者!像江苏版和全国版语文教材,每个模块都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问题探讨及文本研习等,这绝对不是形式主义。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老师的课堂在渐渐发生变化了,比如文言文教学,过去老师是串讲,现在有不少老师则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