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8:0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那么如何将高三语文教学同发展性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增强发展意识,成功预设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设计教案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变单一的口授言传信息传递方式为立体化、多层面的互动式信息传递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信息,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能力提高。
例如:在复习唐诗宋词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充分利用了网络材料《唐之韵》。首先上网精心选择了《唐之韵》中关于盛唐、中唐的一部分材料,然后通过多媒体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边看边记录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
放完一集之后,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写出感想,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积极。最后通过大屏幕展示出部分高考题,让学生结合讨论的内容,考虑高考题目是从哪几个方面命制题目的,高考题的答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确了高考诗词鉴赏的命题角度、答题方法。
我们接着让各小组根据自己对所学诗歌的整体理解和对于命题角度的把握,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命制。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将教材中的诗歌模仿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观看和讨论的结果命制了题目。题目命制结束之后,我们对题目进行了精心筛选,将比较优秀的题目设计成了讲义和幻灯片,又安排各小组的代表对自己小组所设的题目进行讨论研究,并且按照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进行了分类,制定出授课讲义,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讲义对自己设计的题目进行了讲解。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得非常积极,甚至很激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将诗歌鉴赏这一板块进行了有效地复习。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知识的丰富,并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二、运用发展手段,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运用各种发展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创造。这样,语文课堂上就不再是机械地重复识记和克隆,而是不断地探究思考,不断地创造。如《归田园居》的复习,我们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在方圆十几亩的空地上,点缀着八九间简陋的茅草屋,房屋后面种植着枝高叶茂的榆树、柳树,在远离人世的村落里,飘着缕缕炊烟,还不时地从桑树树顶与小巷中传来鸡鸣声和狗叫声。画面配上声情并茂的诗朗诵,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特定的情景当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言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点如仿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等,都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某项书面表达任务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几位学生的答案利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会话交流,分析优点,找出不足,然后进行修改提升。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或分析比较,或讨论交流,或修改补充,或鉴赏评论,教师则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促使学生的会话、交流沿着高考要求的方向进行,最终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同学的讨论交流中完成意义建构。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实时讨论和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借发展理念,完善课堂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观念,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增长,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运用发展理念,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的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的评价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1.淡化过去重视分数与评比的做法,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功能
高三语文教学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提倡学生与课程标准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参与
高三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3.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客观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当前,国家对教育方面越发重视,因此开展了新课标的改革工作,不仅重视人文修养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这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方式反而会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关键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令高三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争取令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1 掌握学习方法,适当降低难度
在高三这段时期中,学生多数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语文课堂往往都是沉闷的,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这种互动性的方式不仅可以令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效化的发展特点。以诗词鉴赏为例,这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内容,高中三年来,所学习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例如高一的《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等,高二学习的《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首》等,三年下来,这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所以教师在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诗词接力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有效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为更加高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另外,除了诗词的背诵以外,诗词赏析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在答题时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诗词炼字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体会其中运用的手法,三是将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还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达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骤有序的令学生学会答题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规范答题格式,更重要的是不会出现丢分的情况。教师在不断引导的过程中该应该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教会学生答题技巧要比每道题都详细讲解更加高效,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是实现高效复习的主要途径。
2 制定学习目标,划分学习难点
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将这一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逐一攻破,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复习的目的。笔者将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学习难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背诵的部分,应该争取令学生达到满分。在不该丢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在可能丢分的部分尽量少丢分是复习的主要任务。背诵部分所占的分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部分的复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应该细细的推敲,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这首词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复习时应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豪放派写作的特点,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写作中。并且还要掌握这首词的主要写作手法,例如用典与情景交融等,这些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也会经常用到,对于其他诗词的复习也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学生经常丢分的部分,因为有些字没有翻译出来,就会出现丢分的情况,因此这部分的目标就是要将字字都得到落实。复习的要点包括四个部分:(1)18个虚词;(2)词类活用;(3)文言句式;(4)翻译的方法准则。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令学生写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吾___还也!这种练习可以达到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白对应”的意识。
第三,在写作部分,应该实现规范合题意的目标。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在临考前半个月,可以放松的心态作三两个规范的完整作文。在这时的作文里,要有意识的提炼归纳一些时事人物正反事例,回忆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这些作文散件放入记忆仓库,也许考场上会发生奇效。我们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赛前都要闭门研究,他们肯定会准备一些有用的定势。最重要的是,这对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老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老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阶段是学生提升成绩的关键性阶段,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压力,学生在身心方面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面貌应对即将到来的人生大考,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提升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兴元.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2011(3).
语文高三《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过程与方法熟知中国诗歌特点,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教学难点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教学关键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反复诵读。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导入介绍点拨教师活动了解默读思考回答学生活动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五、课文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语文高三《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之二相关文章:
1.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正文
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3.高三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之二(2)
4.高三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之四(2)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三语文复习 兴趣化 生活化 教学模式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举措,新一轮课程改革席卷全国。我校从2011年三月开始,倾力打造高效课堂。学校领导要求“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教学生”,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全校教师都必须按此统一模式上课,在评课中有些领导提出要求一堂课教师评讲不超过10分钟。我们一线教师每周不断地听课。我听了我们高中许多语文教师的高效课,让我陷入对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模式的深思。
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同行不管是在高中的二阶段,还是一阶段,都是急功近利地搞应试教育,高考考什么就教练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练,高考考到什么程度就教练到什么程度(往往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切唯高考是从,从来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严重忽视生活这一“课文”的“例子”作用,违背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漠视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今我们高三语文教师草草完成新课早早进入复习,开始了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复习。具体表现为复习资料加试卷代替语文教学,每天急功近利、冷酷无情、低效乏味地练了讲、讲了练!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甚至麻木不仁!同事们还不停地抱怨,都说语文教学就是对得起教师的良心,每天做个心不甘。看眼前窘状,我们高三语文老师应该反思:
1.在教学理念上是否像语言一样与时俱进;
2.在复习的教学中你是否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3.在复习中是否把准语文学科的性质,充分体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特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在学生学习语文时你培养他们什么样的思维,交给他们什么学习方法;
5.在语文的六种基本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课、写作课、训练课)中你是否根据语文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
6.十多年的母语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怎样;
7.语文教学的结果评价的体系啥时更科学,人文性能够量化吗?特别是高三每次月考后在作文的评分上。
我通过这几个月来的听课,我发现学校提出的追求高效是不错的,我们学校领导从外边学来的教学经验对某些年级、某些学科、某些学生是适合的,但学模式还是值得商榷。“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生教生”固然不错,目前我看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仅限于课本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的甚至脱离了生活。而对于高三语文的复习来说,怎样才能高效?如何把学校追求的高效跟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那么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构建兴趣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兴趣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生活阅历充分发掘作者作品的相关生活,随时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实用型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兴趣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明确学生主体,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目中有人,因材施教;有利于语文教学回归本源,走出浮躁,摆脱误区;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绿色备考;有利于教会学习,教会做人,全面发展。
既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兴趣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如此重要,那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下边我就高三语文复习来谈一下看法。
首先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分析高三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心理需求。我校高中学生95%来自农村,经济拮据,为改变命运从小苦读,对语文的学习仅限于高考总分中占了150分。学习时脱离现实生活,更无兴趣可言。在高三的复习中单靠背记,效率极差。教师如何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对这群农村孩子非常重要。
其次还得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和魅力。结合我们学生时的经历,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语文教师面对枯燥的专题知识更应像吕叔湘说的那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复习时要感到有乐趣,教师兴高采烈地在那儿教,学生精神抖擞、开开心心地在那儿学,效果自然就好了。所以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字的一笔一画,话语的轻重缓急,脸上每种表情,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都能荡起学生心里的涟漪,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兴趣,继而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我们总有些语文教师喜欢抱怨语文难教,却从来也不检讨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呢?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在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的同时,自己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呢?
第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联系生活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设置情景,以情激趣。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在高三的复习中教师更应这样做。在复习字音、字形、词语、熟语、病句、标点等专题时,应把积累指导生活化作为重心。例如在字音、字形复习时精心设置“咬文嚼字”、“以意变形”的趣味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时应把阅读教学生活化、兴趣化,作者作品生活化、兴趣化。在写作教学时,教师更应该把主题生活化,联系时事,把素材积累和语言积累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利用词典,充分利用教材积累思想内容、语言艺术俱佳的精彩语句或语段。教师有目的把学生喜欢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演讲与口才》、《散文诗》等优秀书刊变成班级图书,要求他们长年累月、高度自觉地做文摘作业,实现语言积累生活化。再利用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设备,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绝大多数高三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很感兴趣。模拟直观,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结合生活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受感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音像手段把教科书、课外书、生活这本大书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学会用心灵和生命来过滤素材,例如用“脱口秀”“新闻周刊”“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围观”之类的电视节目,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且让学生还能进行生动的描述或恰当的评判。用当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去比照、评判素材,去辩证地、多元地解读素材,实现素材积累的个性化、生活化。
第四、要在复习的每节语文课收到高效,教师必须找到并制造复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与兴趣的“勃动点”,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特别是每节课的导语设计,要生活化、兴趣化,要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要发掘现实生活中生动感人的事件、传记、名言、歌曲等学生喜爱的、颇具时代感的材料来设计,做到让学生心动之后再来复习知识;在占大比分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方法策略生活化,引导学生先从诗文的背景、作者的创作主张以及写作动机入手,与学生一道着意探究作者写作的原因和目的等,而后微观着力,依据生活的情理着力探究课文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根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抓住诗文语言的表现形式,真真切切地感悟、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所依据的人情世理,充分发挥例文的“例子”作用。在占半壁河山的写作教学中更要紧扣生活化、兴趣化。在面对课堂教读、课外历练两个层面时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依情据理引导学生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阅历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内的生活,进而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理由;课外历练层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学会用眼看“语文”,用口说“语文”、用耳听“语文”、用心感悟“语文”、用手历练“语文”,学会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和探究行为生活化。
【关键词】训练 过手 高效
距高考还有三个多月,各校已经基本进入第二轮复习,距离今年高考的时间非常近了,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情况,我们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高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唯一最好的途径就是切切实实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课堂效益。
课堂效益的高低,关键看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其次才是课堂容量的大小。高效益的高三语文复习课,不管是着眼于知识还是能力,总得务求学生过手,高效益的课堂是学生过手的速度、量度、效度的高度统一。怎样才能做到速度、量度和效度的统一呢?这就需要我们高三每一位语文老师细致深入地研究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型示例,研究今年高考试题,精心设计不同课型,抓好一条主线,落实一个环节。
一、研究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型示例,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有效预测高考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根本大法,是试题命制的依据,也是我们组织和指导高考语文复习的依据。我们高三语文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首先要对考试大纲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准确理解其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明确到底要考什么,我们应该复习什么;其次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大纲所给高考题型示例,明白高考语文怎么考,思考如何组织复习;再者就是认真仔细地研究我们自己的学生,明确本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具体需要复习些什么。此外我们高三语文教师还应有前瞻意识,即研究高考命题,预测本年度高考语文命题的可能趋势。这种预测,不是那种投机取巧、不是猜题押题,而是对将来命题可能出现的取舍、调整等变动作出必要的判断,并在复习课教学中辅以相关的适应性训练,从而提高自己高考备考的效度。如纵向研究近年四川高考语文卷第六大题和横向研究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卷第六大题语言运用的试题,不难发现其考查方式与考点,这都预示了今后高考语文阅读题命题发展的新方向。
二、精心设计不同课型,提高课堂效益
1.专题课。经过第一轮的高考考点复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对考点的要求和相关知识已经基本熟悉,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第二轮复习我们就要针对高考语文的常考点,高中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历次语文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薄弱点,精心组织几个板块,重新设计教学复习方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训练。比如语言运用板块,名篇名句板块,古代诗歌鉴赏板块,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板块,写作复习板块,综合训练板块等。每一个板块又可以细化。复习方式应该以讲练结合为主,可以采用“练―讲―练”方式,也可以采用“讲―练―讲”,教师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训练题的选择今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高考模拟题为主,特别是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这些题最有代表性最典型,可以收到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总之,后期的?“讲”,要讲学生的薄弱点,讲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点,讲答题的方法技巧,讲高考命题和答题的基本规律;后期的“练”,要练薄弱,练思路,练技巧。这样的专题复习课,才能是省时高效的。
2.定时训练课。训练是复习巩固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谓熟能生巧,巧从熟中来,巧从练中来。定时训练要养成学生的时间意识、速度意识和得分意识,即讲求量度、速度和效度。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定时训练后一定要查阅或批改学生试卷,力求全体查阅和重点查阅相结合,全面批改和重点批改相结合。一是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训练卷,二是增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对倾向性的问题一定要重点强调重点讲评,甚至再做训练巩固。练一次就要有一次的目的,练一次要有一次的收获。训练题要精心选择,切忌使用套题。定时训练要注意联系教材,特别是近几年高考语文卷,有一定的题是直接来自课文中现成的句子。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
3.评讲课。评讲试题是我们高三语文复习课中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课型,讲评课特别要防止公布参考答案和就题讲题的情况,这无异于填鸭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与分析能力就会丧失殆尽,同时对语文课也会失去兴趣甚至毫不重视。评讲课,一要讲求针对性。学生答卷中普遍性失分的题和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二要注意突出重点。错误面大的题目、得分率不高的题目、新题型的题目、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三要注意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和运用什么知识去解答。每次讲评前,都要认真查看或部分查看本班学生试卷,充分了解学生答卷情况,甚至各道题的得分率,分析出本班学生哪些题答得好哪些题答得差,哪一道题是学生最薄弱的,原因是什么并制定出改进措施。关注重点学生,“特优生”和“踩线生”的卷子要重点认真分析,最好是面批或单独辅导。试卷讲评课避免泛泛而讲,要有针对性,要切中要害,把握和解决薄弱点,注意讲清答案形成的缘由与步骤,点明分析问题的切入角度与答案组织的过程、方法。讲评课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认真动脑动手没有。现代文阅读题、诗歌鉴赏题、语言表达题,这些都是学生薄弱环节,有相当多的学生有畏难心理和依赖思想,大多数的学生要么不答题留空白,要么答得很简单,了了几个字,等着老师给答案。
三、抓好一条主线:练习
“训练(包括检测)――点拨指导――训练”,是语文高考复习的有效方式。这里的练习不只是做模拟题,还可以是口头练习、默写听写或按要求写出相关内容等,训练选题要在精要精当上下功夫,要在有效上做文章。点拨要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做到精讲,达到“一题一类题”效果。学生完全掌握的不讲,学生基本掌握的少讲或摘要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四、落实抓一个环节:过手
工作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需要面面俱到并且抓住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__届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校长室和年级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不够理想。现由我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首先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高考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教师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将考试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还专门用了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俗话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制定方案,扎实有序地落实教学目标。
1、将大纲、课标、学情三者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
2、收集信息,与市、区高三中心组的备考策略取得方向上的一致,体现现实性。
3、我们把整个备考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抓课本,夯实基础。
以《核按钮·教材梳理》为纲,完成对前面必修1—5册教材的梳理复习,特别是对课本中经典文言文的复习,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注重课内与课外、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训练。本阶段重点目标是夯实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
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以《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为纲,系统梳理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考点体系,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本阶段的重点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第三个阶段:综合强化阶段(高考前)
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强化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基本思路是:适量训练,保持感觉;回顾总结,强化能力;稳定状态,顺利冲刺。
三、精选习题,高效优质地进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真题的选择性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所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做经典的高考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积累做题感觉。
我们选择备考资料的基本原则:
1、体例分明,简洁明确;
2、例题典型,答案翔实;
3、适度拓展,利于发散。
“有效训练”体现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由点及面,构成系列,逐步推进;
3、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
4、基本训练与强化训练结合;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
四、强调规范,提高得分技巧。
备考中,我们反复强调,希望学生重视答题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比如做现代文阅读题,如何答才是比较规范;作文写作,如何体现文体规范。重视规范,可以把能得到的分拿多、拿满,这里的“规范”包括:1、答题思路的规范。准确把握题意,明晰答题要点;2、答题表述的规范。说得出来,讲得准确;3、答题格式的规范。书写工整,有条理,无错字语病。
五、保尖扶中提差,分层落实,整体提升。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以下专题的处理上,教师确立分工,做到分层落实,整体推进与个别辅导相结合:(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
六、关注动向,掌握最新信息。
通过网络及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留意备考形势的推进变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们的备考计划的适时调整。
1、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从备考的上层动向了解相关的备考动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备考经验,确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方法。
2、主动参加区里组织的评卷工作,这有利于我们作更具体客观的分析比较。
因为可以“跳出来”,因为对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了,也就更能看清自己的问题。
3、科学分析每一次检测结果,注意从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既分析学生作答的得失情况,也了解相关题目设置的情况。
4、注重与外校的互动交流。
我们曾经到苏南的横林中学和张家港的梁丰中学参观学习,到淮安市的龙头老大淮中学习交流,从学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富有现实价值的复习迎考的建议和策略,并把这些建议和策略及时地运用到我们的备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七、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努力前行。
完整明晰的方案,切实具体的步骤,这一切的实施还需要一个敬业的、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来贯彻、完成。我们备课组的18位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所长,整个备课组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的开展。
八、存在的问题。
1、对高考信息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例如:高考第一题是考察错别字的,但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只是强调在作文中注意,没有单独去复习。
2、许多同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上,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在平时,学生可以花几个小时做数理化,花几十分钟背外语,而每天的时间是额定的,于是等他们打开语文课本时,早已睡眼惺忪,往往是几分钟也轮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汉语是母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二是在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于是,秉着一个功利唯上的观念,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处于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境地。其实,我们应该纠正学生这个观念,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而学生之所以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不是田地的问题,而是耕耘的时间不足,或是耕耘的方法不当,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他们的学习更得法。
3、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认识不足,致使语文教学枪口过高。
我们的学生只能是淮海的学生,他们不是淮洲的学生,更不是清中的学生,淮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对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课外阅读量少,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精确,书写不够规范等等。
4、对个别考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__届高考语文的失利还有多方面的原因,相信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打赢20__届高考语文的胜利,为淮海中学明天添光增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菊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是“新课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很多之前从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科研不断,模式初现。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经过不断讨论,提出了复习课“导练式”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我们组八位老师分别分专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如:冯菊红老师的“作文专题”、王东铭老师的“病句专题”、张小敏老师的“文言文翻译专题”、刘象乾老师的“诗歌鉴赏专题”、苏芬芳老师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专题”、史小菊老师的“小说阅读专题”、孙琰佩老师的“文学评论专题”,我的“传记阅读专题”。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在校领导的指导、指正下,我们的“导练式”课堂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绝老师“随堂课”现象,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导练式”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四、存在问题。
一测考试凸显了几个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八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一测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争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
20__年高考已成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工作,真的感触良多。谈到高考备考,就让我想起了前阵子唐吉民老师说的一番话,他说高考是三个人的游戏,四个人在玩。想想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备考,那就是方向、老师和学生。下面,我将就这三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考纲,抓准方向,确保备考全面对路又重点突出。
(一)落实市教研室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开学初的市一轮会议结束后,我们针对20__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深入领会,争取把考试要求落实在每个专题中。整理归纳,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二)积极参加教研,关注高考动态,广泛搜集有效信息。
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让有效信息能为教学服务。
(三)钻研试题,精选练习,保证复习有效对路。
高三下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通过熟悉考题,寻找命题的规律,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考点考题有了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对复习有了更好的把握;二是通过熟悉考题,提高选择练习材料的把关能力,精选习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立足本职,细化规划,备课组群策群力又各施各法。
(一)备课组群策群力集体的智慧是保证备课组整体质量的前题。
在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备考的专题板块和结合各位备课组成员的特长,将各专题板块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各专题开始前,按照教学计划让该专题负责人确立好议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明确该专题的复习重点、教学方法和课堂具体内容。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和商讨解决。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二)备课组成员各施各法。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再加上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出来的课堂不仅不会如出一辙,而且还会各有特色。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无间的关系,让我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及时调整,确保复习合理有序又落到实处。
(一)开学初,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
高三一开始,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二学期的学生成绩,找出了本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邓,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高三一年,我们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突出。高三不再侧重于新知的传授,而是对旧知的回顾汇总。使学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规律,加深认识。在复习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教材。而是根据复习计划,在单项训练时把教材内容穿去,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如在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重点实虚词都有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并且师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教材内容讲过捡拾起来就容易些,对于其中的重点也好把握,积累够了,也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每个专题板块,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但是,在这么多板块中,我们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抓住选择题和作文两大板块,强化训练,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1、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而又心急想要蛇吞象的急躁心理。
针对这点,我们对学生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务求做到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学习落到实处。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练习的安排上也作了一番考量。
在练习上尽量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提高复习效率,把工作落到实处。
3、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跟原先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例如,开学初,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根本没看课文,做检测练习时也是翻书直抄,而不是回顾课文后进行自我检测。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花在语文身上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他各科已经把时间挤得满满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语文自然成为牺牲品。针对这点,我们只好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放慢脚步,在课堂上多预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教学计划是拖慢了,但是复习的质量却是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阶段考试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每次月考的结果出来后,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好该次考试的数据,找准我们学生的知识短板,狠抓薄弱环节,挖掘新的增长点,向规范训练要成绩。例如,在增城统测后,我们发现作文是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以晚读写作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又如一模结束后,从全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得分较低的点在于字音、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和翻译、理解句子涵义、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地方。针对以上薄弱点,我们在坚持不间断地对基础前四题进行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应的集中训练,让学生在集中训练中总结规律,寻找做题的感觉。并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专项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只有立足于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复习的合理有序和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本人小结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
紧张忙碌的高三上学期即将结束。总结高三半年来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可用“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来概括。
一、作好进度的安排
从20__年的9月份开始,高三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高考古诗文复习。第二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重点进行会考复习。会考后开始第三阶段的专题复习。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原则与策略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
方向:紧扣《考纲要求》
充分领会《考纲要求》。要求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三、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
刘慧昭老师,潘文龙老师,孙津津老师上一届高三的老师,高考复习有经验。胡明远老师是老教师。刘荷荷、陈淑微两位老师是新教师。我们都需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
首先,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针对作文训练过程,开展深化立意训练。
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
四、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重视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试图利用试题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我们要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
4、争对会考,重点抓好备考指导思想和施教策略
从考纲要求、备考理念、备考方法、注意事项等及时交流。争对我校情况,备课组两次召开会议研讨会考复习。
青年教师由于新接手高考备考,在解题、选题、命题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所以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命一套规范化的试题,以更好的促进对试题的认识与研究。通过努力,青年教师的解题、选题、命题能力大为提高。本学期刘荷荷、陈淑微都参加了命题。
此外,新老教师互相间总结经验,交流反思,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今后,在教科研方面还需加强交流、沟通与适当的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教研两方面的发展。
五、下一步的打算与措施
目前高三应届班也全面进入了二轮复习(考点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1、向45分钟要质量。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
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
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
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说到不足,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条件还很简陋,教研空气还有待浓厚,教研生态还很闭塞,我们知道教学涉及到课堂,教师,学生三方,任何一方被忽视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而高三学生成天被数理化和英语的围攻,已经无暇顾及早被边缘化的语文。很少有学生在课外攻语文的。学生的功利意识是很强的,特别是在这个世俗气息极浓的时代里。当然,这里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可是,当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作文唤不醒课堂上沉酣入梦的高三学子时,老师也是无计可施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一、回归教材,精心设计,灵活施教
我们的高考依据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仔细研究一下高考试题,大部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尤其是文言文体现得最为明显。试卷上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如果不熟悉教材,怎能在答题的时候游刃有余。可以说,让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那么,复习教材还能像讲新课那样再讲一遍吗,当然不妥,那样做必然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施教。怎样才能避免重复和枯燥呢?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以其中的一段故事“渑池之会”为例,仿照高考的模式出了三道题,分别体现了高考对实词、传记人物品格、文意理解的考查。我对学生说:“这是老师自己出的题,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擅长出题目,甚至比老师出的题目更好!”于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此样式从文中其他段出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纷纷查找教材,认真研究,十分投入。同学们出好题后,小组组长整理到一块交给我,我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写在黑板上,共同研究有没有知识性错误,试题设计是否合理,最后我还对学生设计的题给予总结,强调考点、高考考点。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这种复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很好地复习了旧知识,又了解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有欠缺,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进入高三综合复习阶段,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由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厌烦学习,成绩停滞甚至后退,而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仔细研究可看出,落后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处理教学难度的方法有关。可以说,把教学难点以较简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令考生望而生畏。在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这一考点时,大部分学生对概括描绘一幅图景这类题型把握不好。我教给学生一种概括方法比较有效,下面就以杜甫的《日暮》为例: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告诉学生概括图景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但须注意描述画面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然后抓住画面的时间、地点、季节及意象(景物)的特点整体概括,景物特点要用两个双音节词叙述。后者即是方法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个思路这首诗答案即可归纳为:诗中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此方法化难为易,学生易于掌握,也自然对此类题型有了信心。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要点明。
第三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独特的妙处。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的词性。比如该字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要注意它们都具有描摹作用,在描述景象时要写出该字描摹出了被描摹事物的什么特点;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突出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是希望他们能够规范答题,能够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诗歌鉴赏这块硬骨头就好啃了。让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练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了,这不失为课堂增效的一种有效做法。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都有亲身体会,高三复习课理性分析较多,再加上急功近利使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激情的释放。教师带着学生在干枯的题海中前行,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甚至昏昏欲睡。教师也会毫无激情,只能继续着更为沉闷的讲解,教无创意,可想在如此氛围中学习,复习效率能高吗?对于这一状况,我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注意学生是什么表情,是点头还是眉头紧皱,是不是在积极思考。教学始终面带微笑,用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将自己放在学生层面上,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真心关爱着他们。
2.关爱学生还要注意课下沟通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并及时采取对策,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信其言才能乐于学,乐于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 有效性 复习方案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妍.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
关键词:方向;思路;设计;关系
一、加强对《考试说明》和考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行动指南。所以,研究《考试说明》是保证备考复习目标明、方向准、效率高的第一要著。在推进复习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认真研究,尤其要注意不间断地对照《考试说明》所列的考项,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阶段复习的重难点的策略、路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总结规律方法,提高复习实效
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高考试题,最直接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之其他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开展全真训练,使师生都能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哪些已经考过”“哪些还未涉及”“未来可能会怎样考”等。
二、明确复习思路,确立阶段重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的复习工作,要在宏观思考的前提下做好微观调控,要在时间划分和内容安排上全面思考、统筹兼顾,要以纲(《考试说明》)定教、依本(教材)导教、依案(学案)施教,做到梳理课本全面细化、整合学案灵活优化、紧扣高考强化训练、预测走向适度拓展。
三、优化环节设计,强化合作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强调集体备课,不等于不要个人备课,在做好集体备课前,首先要加大个人备课的力度: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使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掣肘,使自己不时地要去翻阅教案,讲课的连贯性也大打折扣,至于教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就更难挥洒自如、传达到位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就警示我们每一位身在高三的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先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再学习、借鉴、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轻松自如,才能在集思广益中彰显自己教学的个性和魅力。
四、要正确处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让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扎实的训练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三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基础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掌握直接,阅读和写作不着边际,学生感觉渺茫,所以,有的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复习就不够重视。殊不知,这是一种对学生、对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题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指导学生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进而熟练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或规律。写作训练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将阶段训练重点与整体训练布局有机结合,既要针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不同方面开展专项训练,又要区分不同类型命题进行综合训练。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应试策略的优化。
虽然作为高考复习指导文件的《考试说明》年年都有变化,但《考试说明》的变化对语文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为不管语文考试怎么变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扎扎实实进行,这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
2.重视练习讲评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提高
进入课堂讲评这一环节,教师的讲解或点拨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一是读题读文心态的调适、意识的强化、行为的规范、方法的指导,二是题干指令的分解与综合、命题意图的揣摩与理解,三是解题角度的判断与解题思路的扩散,四是答题的规范要求与操作要领。
【关键词】高三语文;有效性;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读书可以怡情与明智,语文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操陶冶都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明确了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升语文的学习效果,实现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呢?下面我首先从学习兴趣的提升上提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
诸多事实表明,但凡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自身所研究的内容具有相当浓烈的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为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继而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而英国发明家瓦特同样因为对“壶水沸腾”的兴趣,继而研究发明出了蒸汽机,迎来了工业革命。兴趣是引导一个人学习钻研的最佳动力,它能诱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动手
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让他们融入进来亲手亲笔完成一些“创造”。例如,在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文中主要是作者对母亲感情的论述。在课文的学习过后,学生们还沉浸在对母亲深深的情感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或者课后自己创造一首表述母子感情的诗,写出他们心中的“母子情”。诚然,也许他们的创造还较为稚嫩,但这种方式无论是从加深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上,还是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上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还可以收集起来,并将其中较好的作品拿出来在班级赏析,给予一定的表扬,被表扬的学生肯定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也是有较好促进作用的。让学生动手,即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亲身体验快乐,收获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动口
这里的动口,并不是指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朗读,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踊跃提问和回答。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应是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这样不仅难以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完成的。具体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其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敢”动口,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细心指点而不是一味指责;其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认知,不能过难或过易,让学生“能”动口,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多进行关注,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动口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课堂,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姿态进行简单的知识复制式学习。这种方式的教学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二、注重情境创设,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以音乐导入情境
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渲染课堂气氛,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先播放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们在音乐的优美旋律当中,更好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课文讲解的过程也伴随着音乐的播放,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现出音乐的感受,然后再通过课文的欣赏,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这种引入音乐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较为容易地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感情,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显然也是有相当程度的积极意义。
(二)以表演创设情境
针对一些比较接近生活、易于表演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多种形式将文中的情境展现出来,这种新颖的方式显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浓烈的兴趣。例如,在《故乡的榕树》一文的讲述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课文自己设计一个情境表现出作者心中有故乡。另外,再适当地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故乡的日常生活,以这种表演的形式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展现出来。以这种自导自演的形式进行情境创设,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也达成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巧设课堂疑问,提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堂应当注重有技巧的提问,问题要能够引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尽量少提一些如“这样是否对?”、“这里描绘得美吗?”等等这样机械的问题,简单的提问和回答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应当多提一些“为什么对?”、“为什么美?”等等类似的问题。另外,问题的难度应当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太难,会让学生们望而却步,失去兴趣,太易也同样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这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当中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更适当的课堂设计。
四、总结
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语文教学尤为如此,高三已经到了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提升课堂有效性是所有教师都应当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探索,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动脑;动手;动口;高三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几年高三带下来,我见到最多的是:老师抱着一本资料书在教室里走着讲着,学生拿着一支笔在教室里听着记着。整堂课气氛凝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晕脑胀,考试效果不佳。我想这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也不是学生记得不牢,问题应该出于——无效性。那怎样才能使课堂时间有效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高三语文课堂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
一、动脑——思考为课堂插上翅膀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思维活动还不够充分,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浅陋性等缺陷。学生思维缺陷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然而,作为教师更要反思教学本身,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否滞后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他还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引导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教师结合教材,总结尽可能多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以启发其积极思维,提高其理解与辨析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更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运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假设推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各种新的假设推想,选择最佳的一种加以肯定。假设推想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增加假设,第二是删减假设。第三是改动假设:改换词语,调整语序,变换描述的方法与角度。
(二)寻求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把若干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辨析,找出异同点。寻求差异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相似辨异。有些问题有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这就要引导学生辨别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二是相关辨异。就是把互相关联的东西列举出来思考,认识其内在联系。三是相反辨异,即把两种相反的方法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这是触类旁通的思考方法。它的可取之处在于:第一,可以使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娴熟和运用自如的程度;第二,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学好学懂新的知识。
(四)辨析正误,增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把同一问题的多种答案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在这些有意设置的多种答案中,或有若干表述不同但都是正确的;或有若干表述不同,但其中有些是错误的。
(五)重新组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即让学生把学过的若干知识信息,按照一定的问题重新组合,分类归纳。
二、动手写——让课堂百花齐放
课标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就是“读写结合”,教材暗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起来,还要让学生写起来,这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
而让学生写起来,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结果,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不仅要重视训练学生读,更主要的是不断地督促学生拿出纸和笔用手写,把手动起来。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常常重视品味一个句子,赏析一个句子,精读一个片断,遇到教材中经典的语段,我们也会读一读,议一议,口头表达,随堂交流,但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动手写出来。这样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讲得出,不会写的尴尬。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话说出来容易,写起来难,学生想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写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规定的格式,完整表达所规定的内容,那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的。
(二)训练学生准确简练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也正是我们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功利一点说,长期训练有素的表达会给我们的考试答题带来更多便利,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度和准确度,提高分值。
(三)施教的面更广。现在课堂上还常常留有大量的自主学习空间给学生,这是好事,相当一部分基础好,学习积极性强的同学可以较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而另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流于形式,毫无实效了。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都开动脑筋,都有事情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写就非常有必要了。
虽然从一两节课上来看,学生动手写花的时间比说说讲讲要多,但是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准确流畅的表达也会使课堂更有效率。
三、动口——朗读令课堂不再沉默
由于受考试成绩的影响,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很难把心思用在怎样省时高效地指导朗读上来,形式单一的读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索然,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那么,该如何引导朗读呢?
(一)老师范读。让学生感知到的是正确。譬如,在复习字音时,老师领读,学生跟着读,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就是正确答案。有一次,我给学生领读字音,然后马上让学生给加点字注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全对;另有一次,我没有领读,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然后马上给加点字注音,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全对;还有一次,我没有领读,学生也没有齐读,直接就给加点字注音,只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全对。由此可见,在某些情况下,老师范读,会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1】
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一年来,本人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博客文章102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网友认可,找到了若干志同道合的同仁,受到同道网友的追捧,全年网络点击超过8000人次。年底,酝酿成立“新自我新教育”教研博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