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过程

企业信息化过程

时间:2023-08-17 18:0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过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过程

第1篇

【关键字】 信息化;内部控制

信息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是一个所有企业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之前,我们应该必须知道什么才是“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历史源远流长,内部控制时序产生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是企业资本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的成果,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内部控制呢?不同国家和机构对内部控制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美国的COSO委员会是这样定义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现在所有对内部控制定义中比较全面,也比较权威的一种定义。但在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美国COSO略有不同,我国的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和作用

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哪么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信息化可以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使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易自动化程度和水平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交易方式来进行的,因此,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不可避免地对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以及内部控制理念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企业信息存储的方式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和资料等的存储介质由以前的纸变为现在磁盘或光盘。与纸介质相比,磁介质或光介质具有易存储、方便快捷、存储密度大以及擦写不留痕迹等优点,但这些磁介质或光介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由于磁介质或光介质具有存储密度大和易存储的优点,使得企业可以大量集中性的保存企业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便于对企业重要信息和数据加以保护和方便日后利用,但一旦这些磁介质或光介质遭到毁损或者被盗将使企业遭受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利用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止企业信息的毁损和流失。

(三)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企业信息处理的效率

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各种网络技术高速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使企业在处理企业信息时的速度大为的加快,进而就可以提高企业处理信息的效率。然而,这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双方面的。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可以使企业处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从而有利于企业实施更复杂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方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但企业处理信息化效率的提高不仅仅只对企业有帮助和益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企业因为信息化技术,从此有就有了高速的信息处理方法,这就使企业员工或管理者利用信息化技术造假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信息化对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素质的影响

在信息化环境中,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层出不穷,要求企业员工和管理者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把新技术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去,这就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科学素质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些新技术。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员工管理者和员工会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将有所减少。网络世界虚拟性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素质的控制,提高员工的各个方面的素质。

三、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探讨下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有哪些好的对策和措施。

(一)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员工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就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对员工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但要熟悉更多的企业业务流程,而且还要熟悉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加强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是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熟悉各种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另一个方面,是由于信息系统管理者对信息系统具有潜在的巨大破坏力,因此加强员工的思想和道德素质建设就显的尤为重要了,这样可以引导员工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增强其组织归属感、信赖感,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进而就会增强企业对内部的控制能力。

(三)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监督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想加强内部控制离不开企业内部监督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信息和数据的毁损以及信息管理员对企业信息潜在的巨大破坏力,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监督,企业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保护好企业重要信息和数据的完整,防止其损毁,更可以约束信息系统管理员的不法行为,要求管理员在其职责之内来管理信息系统,对不遵守企业信息系统操作规则的管理员,可以在其发生偏离内部控制行为时,给予经济上的重罚,同时在内部媒体中进行披露;对于严重的偏离行为还可以采取解聘、甚至寻求法律途径进行处罚,不能有一点的姑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监督的作用。

总结:

企业信息化顺应了信息时展的潮流,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必须引入或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我国企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体制 创新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讲到,信息化浪潮是上帝送给中国的礼物,这是中国和世界同步的难得机会,可中国的企业现在大多还缺乏和国际企业竞争的实力。的确,中国国内的许多企业目前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环境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竞争的无情,尤其对于信息化管理方面落后的企业,如何以信息化管理来替代原有的传统管理,尽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成了企业决策层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促进企业信息化、实现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国外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管理体制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信息技术在多数企业的应用普及程度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前提是企业参与,然而目前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却参与和重视不够。据有关部门对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即便是在生产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重点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成本过高、信息管理水平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少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企业上网率不到50%。大多数传统企业对信息技术还处于不涉足、不认识、不了解、不掌握、不实施等状态,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已经接通互联网或建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所谓的信息化,但多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目前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包括银行、电讯等电子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也没能很好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也没有充分地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目前企业内部没有实现信息集成,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企业仅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有的企业虽然上了网,但由于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发展的参差不齐,以及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等原因,已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网站。

2、企业管理模式还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国有企业,多年来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需求构建的。这样的管理模式偏重于生产、人员、后勤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并没有按信息经济的要求做彻底的改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缺乏及时准确性。如生产部门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生产进度资料和自制半成品的库存资料;财务部门无法进行及时的经济效益分析信息;市场部缺乏原材料成本变化及供应情况的信息,也没有设置客户跟踪、用户需求信息系统,生产作业的统计信息与质量反馈信息依然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层,再加上生产与管理部门分处两地,使得信息传递、交流的迟缓性更加严重。

3、管理层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化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IT技术,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研发模式和制造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式的重组,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中很少有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企业管理层中大多是由搞企业管理出身的干部加少数与企业生产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也有少数由懂生产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其他人员组成。他们虽都很关心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不高,信息化工作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到达我们的目标?不少管理者只是“有些了解”。这样的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要适应信息经济的需求,显然是有困难的。

二、企业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创新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最现实的生产力。以信息化管理来替代原有的传统管理,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它带来了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它影响着所有的管理者,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是要不要,也不是愿不愿意,而是历史的必然,是企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生存之路”。否则,企业将在竞争中被历史淘汰。为此,要实现企业信息化,首先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这既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成长活力所必需的,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

1、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又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比如,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方式,以订单流带动物流、资金流,实施流程再造,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供应链,大幅度减少中间管理层,弱化行政色彩等等,都是管理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一些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管理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为此,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中的许多先进成熟的软件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许许多多优秀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企业管理体制要创新,就必须确立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当然,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有一个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企业实际出发的问题,不能照搬照抄,要在“结合”上做文章。

2、要把实施企业信息化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的技术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信息化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没有这个技术支撑,就达不到好的管理。实施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代替现行的人工管理过程,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涉及到改善和优化企业管理的管理创新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沿用原来已有的管理方法,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具有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综合协调工作复杂、投资较大、效益难以直接计算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等特点,因此,必须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取得实效为目标,采用创新的管理办法来进行严而有序、新而有效的管理。

3、必须建立新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信息化工作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信息化不是赶时髦,看见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就赶快跟什么,而是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为目标。首先要做好调研,弄清企业的真正需求,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做好整体规划,制定企业信息规范,以科学的态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信息的正常交流打下基础。其次,要加强对所有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者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一支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队伍,适时动员和鼓励有关领导和员工积极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以消除部分人对信息化的抵触情绪。实践表明,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建立新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奖惩考核制度等。由于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新建立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便于操作执行,逐渐地完善配套,使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化顺利开展。

4、必须创建新的管理标准,确保企业信息化工作沿着规范化的道路向前发展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持和引导。由于信息化固有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企业的管理标准,通常是指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标准,除执行国家规定的一系列标准外,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新制定统一的各类信息的编码标准。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标准,主要是根据信息集成应用和适应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在组织机构作相应改革前提下,重新制定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既明确一定的分工,更要注重信息集成应用的职责整合。制定管理标准是企业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每一个企业都要“量体裁衣”地开发他们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做什么与先做什么,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也不是花钱越多越好。一定要统筹规划、严细工作、量力而行、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信息流顺畅地、规范化地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与时俱进,积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日常的企业管理和企业运行之中。信息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为了满足信息管理工作质和量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一、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经营而进行的相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储存、利用等多方面活动的统称。在这个过程中,信息资料作为信息整合的主要对象,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迈向新的台阶。计算机应用技术通常就是指人们熟知计算机的各种软、硬件的功能,并能够对其正确而且熟练的操作,进而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们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各类工作。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每一个企业的运行都离不开繁琐复杂的员工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等等一系列基础信息和基础数据,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保证这些基本的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它能够建立信息库,实现信息的自动录入,能够为企业的高层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和参考。

2.优化企业管理和运行

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的合理化。首先是人员结构的合理化,很多企业由于信息管理模式落后,造成许多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就可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选择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负责专门工作,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其次是办公的合理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办公的自动化了,这个过程的实现有助于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减少对办公人员以及纸张的需求,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行中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

3.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渗透帮助企业完成了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合理利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责任意识,有助于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良好的企业运行下存在强烈的竞争,员工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和企业间建立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企业进步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员工可以通过对内、对外的交流来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三、如何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范围划分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第一,实现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环节,也是对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有严格要求的环节。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运用自动控制和微电子技术以及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操作)效率的目的。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重点就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环节。比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

第二,实现对企业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算是比重最大,也是难度最大,应用最广,涉及范围最宽的一个领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就是规范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以及优化业务流程,运用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有效地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组织和整合,以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更加准确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比如:事务处理系统(TP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这可以说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也就是说能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不管什么样的企业都应该在摸清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开发对象,并且能够踏踏实实的完成好它。另外,我们在业务管理的时候还会弹出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各种文档、邮件和报表以及视频和亚视幻灯片等。所以,办公自动化(OA)和文档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第三,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使得企业生产不再停留在封闭、孤立的境地,为了更好地发展,许多企业都开始采用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指的是从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制造、销售到最终送到并且服务于客户所形成的一条由上游的供应商、中间的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下游的销售客户组成的链式结构。而这个过程直接制约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流程。所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在企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就是使用企业局域网络、Internet 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及客户的信息化管理和协调,使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服务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提高企业在市场上应变能力。

第4篇

摘要: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但是分门别类过多和人们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的盲点,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混乱和重复投资,纵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在成功和失败实例中总结经验,就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的盲点问题提出些观点。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盲点

企业信息化走到今天,众多成功的案例有目共睹,失败的案例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成功与失败,又怎样去了解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呢?纵观信息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实际上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对于信息化认识方面的盲点,解决这些盲点将有助于信息化的成功,那么要解决的盲点又有那些呢,怎么能够解决这些盲点呢?

一、企业领导层对于信息化观念的盲点

众多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有一种常识性的误区,认为一上信息化,则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销售、营销、财务、生产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这种倾向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这个词汇和概念的炒作,似乎越演越烈;当一但选择ERP确有步入无法自拔的地步,继续、不知何时实现信息化,不继续、大笔的人力成本、资金、时间都已经投入,实在是心有不甘;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的不足、理解的不够,现实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ERP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须着眼于企业管理的需求,抓住管理的重点、抓住企业运作过程的瓶颈,通过信息化的分步改造予以建设。

二、信息化战略的盲点

企业在运作信息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目的与意义,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的目标、企业产品线的种类、企业制造基地的布局,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同样也不会想到企业信息化应当如何搞,往往头脑一热,在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至于这个系统到底能够为企业作些什么却没有细想,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未来目标的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不一致,形成众多信息的独立体。

三、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盲点

企业信息化的采用,必将引发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管理流程的改造,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你不想去改造它,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运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让信息流动加速,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

四、系统建设合作伙伴选择的盲点

国内目前充斥多种不同层次的管理软件公司,当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公司时,已经不知如何面对每一家软件商,无论任何一家软件商当看到不错的项目和企业时都会蜂拥而至,在众多的口若悬河后,让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和领导者已经不知道如何选择,任何一家说的都信誓旦旦,好象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只是在他们公司中产生;在这种困境中应当如何把握呢,其实很简单,一个企业要选择的软件商一定是一家能够与企业相配的软件商,根据自己企业规模,选择有着长期经营历史、有着整体解决方案、有着非常现实的软件案例的软件商,而最为核心的是选择一家可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件商。

五、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范畴的盲点

信息化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方法一蹴而就,只能按照预先选择好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逐步去实现,如果不甘心一步一个脚印,那么信息化的下场将是非常凄惨的,同时在操作每个步骤时,必须非常关注每个步骤的需求范围,不能够、也绝不可能把我们所设定的范畴随意放大,如果放大将带来巨大开发困难和实施困难,超越范畴实际的问题是现有软件无法使用,必须经过客户化过程才可以使用,这无形中增加了系统上线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为实施的成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这种困难会影响企业内部使用人员的信心,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同时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所确定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六、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知识结构的盲点

第5篇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有效的使用通信技术有助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实现,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的运行。本文针对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通信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

有了通信技术的帮助,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中,通信技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前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信息化中。通过通信技术的使用,企业可以进行手机定位、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以此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促使企业更快发展。

1通信技术及企业信息化概述

1.1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互通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通信方式也在与日俱进。现在的通信技术就是把各种通信的方式通过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优化,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得最新消息,人与人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的一种通信手段,如手机、互联网等。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凭借着通信技术,它优化了企业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但使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水平。

1.2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尽量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的全过程数字化,以达到企业优化和重新组建业务流程的目的,把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加以控制,使企业的信息能够有效利用和共享,从而通过企业信息化中对通信技术的应用,把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信息化。从当前看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因此,要想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就要应用新的通信技术,给企业的各部门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安全问题是指在大力推广通信技术的过程中,信息的保密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缺少控制机构,因此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有关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时,很容易遭到伪造、截取、篡改等,直接危害到企业安全。企业在享用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抵御运用通信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的能力,为了加强企业网络的安全,建立一个计算机安全程序操作系统,来保证企业中每个环节能够安全运行。对于企业商业机密泄漏,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外,关于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不但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方面,还包括法律意识的淡泊等。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通信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综合性很强而且触及到的领域又很多,因此务必要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能力。

2.2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暴露出以下两个问题:①经调查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被网络通信所覆盖。由于很多区域没有被通信设备覆盖,致使我国全面实行通信技术的计划不能有效实施,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其中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比较大,对这类地区进行通信技术建设就相当困难,即使是通信技术建设成功了,以后对通信技术的检查、维修也是很不方便的;②现如今网络宽带的使用用户过多,造成网络宽带的繁忙和不稳,因此约束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由于网络运转速度慢,影响了手机定位通信技术、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等的应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通信技术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企业中通信技术的使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信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使它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所以,要把通信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1信息群发通信技术的应用

短信群发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给指定的客户号码进行短信批量发送,在通信技术中有着重要位置,因此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作中必备的一项通信技术。短信群发技术具有反应快、投资少、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被应用到了房产、教育、汽车、保险、餐饮、销售等各个领域当中。在企业中应用短信群发技术,可以减少广告开支,树立企业形象,抢占市场商机。

3.2手机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有很多手机定位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一个。手机定位技术指的就是根据卫星定位及GPS定位技术对手机位置准确定位的技术。手机定位技术方便快捷,因此被各行各业应用到了信息管理中,如出行定位或者追踪定位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飞快发展促使手机定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保证了手机定位技术能够稳定发展,同时给提升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3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的应用

视频监控就是把传统的视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视频监控通信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持续强化。在企业中应用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管理人员可以监控现场,掌握现场情况,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选用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也可以应用视频监控技术,把它安装在企业的重要部门进行监控,能够更好避免企业机密泄漏。

4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信息化中使用通信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因为企业中所有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通信技术,企业要想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通信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应用,以便通过技术支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毅,李连凯,蒲云贵.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在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03:23-25.

[2]于新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6:76.

第6篇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基于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水平,以信息资源作为相应的整合对象,借助系统集成的方法全面的进行相应的架构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整合,从此实现响应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应该通过对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利用,对相应的自动化水平生产和现代化管理进行改善,通过对相应技术的改善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应该对相应岗位的员工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培训,使这些员工能够对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信息化方式操作,能够高效完成这些任务,从而使企业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得到提高。

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2.1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企业的生产和相应的经理管理活动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信息资源,例如一系列的财务信息,一系列的员工信息和相应的业务信息等多重类型的基础数据和信息,都需要作为信息资源来利用,以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果信息的获取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仅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和决断的失误,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并将一系列基础数据归纳到相应的数据库中,通过合理的归纳和整合,使公司和企业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决策。

2.2有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由于企业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所以信息数量和构成也比较庞大和复杂,这也使得信息的管理需求变得急切。如果将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融合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加快信息资源的传输,有效地整合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办公室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使企业的办公灵活性得到增强,也能为后续电子商务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有助于消除以往不平衡和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工作问题和失误,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优化,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3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所以,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实力,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合理地纳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性问题,使员工责任感和岗位意识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不断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经验和技术能够通过企业信息化合理地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从而使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2.4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于市场信息化发展的把握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增加企业运营管理中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能够通过自身的信息化现状,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所以技术应用必然会推动企业自觉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2.5对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发展是“变化的”发展,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实际上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指导和依靠的作用。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实践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应的应用进行实践,能够很好很快的提升企业的自身能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体现在为生产技术自动化发展控制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借助一系列的微电子和自动化的进程,通过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很好的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当中的孤立状态得到改善。通过一些列的信息化融合,使企业能够在供应商、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之间形成有力的沟通,使企业的信息交流得到合理的实现。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日常工作信息化管理,使企业内部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优化。将相应的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当中,也使企业自身能够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的合作交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的信息互动,从而提升了企业内部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从而使生产的过程能够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交互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了信息层次断裂造成的误差,提高生产力水平,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

4结语

第7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波涛汹涌,业务流程重组风起云涌,一场新的企业变革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着。这场变革浪潮不只是带来了一些创新的名词,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只有站在潮头浪尖的企业才能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1.新的经营环境已经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种种变革,包括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扁平化、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是企业面对信息化环境的压力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自我调整。

2.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又必将融合全面质量等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内涵。信息技术是促使组织结构变革的催化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企业业务重组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和各部门间协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组织结构的变革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正好为新型组织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使这种变革顺理成章。纵观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包括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高效的业务小组、虚拟企业、知识联盟等等,无不打上了信息技术的烙印。同时,组织结构变革又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前提,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载体的。

3.商务的电子化促进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率和产品产量在竞争中已不再占绝对优势,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凸显,它能够跨越企业边界,建立一种跨企业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企业开始集成自身内部的资源,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从以自我为原动力的“推式”运作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运作。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所有这些涉及的资源和环节,使供应链的管理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恰恰为其提供了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二、企业信息化需要面向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必须明白,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

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资源是不是已经被信息化或是数字化了。企业信息化不只在于引进系统,而应重在应用,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每个部门对同一的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结果出现了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中的编码和命名不一致,从而造成了混乱。

2.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间的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有效管理内部资源的同时,必须更注重外部的工作,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迅速作出对市场变化的第一反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获得领先的地位。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认真思考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具体的业务。利用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获取业务上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严肃审查自身的机构、人员和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不是片面地追求自动化,企业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曾经是人们热衷追求的事物,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化已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辉煌了。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提高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提高企业的“智商”。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供应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并把需求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购买硬件或管理软件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软件商业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管理软件,但要把握“度”,切不可把企业信息化与引进企业管理软件等同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个性化、敏捷化成为企业基本生存战略的今天,企业不应满世界地寻找和购买那些管理软件,以致企业管理屈从于管理软件的膨胀而浪费资源。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组织。在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过分强调集中控制或用户控制都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控制,企业需要处理好系统运行、功能开发、数据库管理、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等集中或分散控制问题。总体来说,企业推行信息化应坚持分散控制的理念,当然这并不排斥某些方面的集中控制。借鉴事业部组织结构的管理经验,统一指挥、分散发展,将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在信息经济中,任何企业都需要具有网络化的思维方式。从企业内部来说,优质、高效与快速响应都要求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职能界限,把企业各部门整合到一起,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任务或关系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第8篇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具体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改变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方式,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实现了由人工记账、报账等向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的转变,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地以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时效的追求,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因此,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条件,利用磁性材料(硬盘或软盘)作为数据的载体,将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登录,计算,分类,收集,报表的编制,都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就要求除了加强计算机硬盘和软盘存储数据的硬件保护,还必须加强数据的备份和防止恢复措施,因意外造成数据的重大损害。

2、数据的规范化、代码化

计算机会计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包括字符数据)的代码,如会计科目,原材料,固定资产,如成品数据,必须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代码,便于计算机快速和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的代码必须标准化、集中化。

3、组织和人员协调及内部控制的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组成。对这些人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会计知识,还要了解电子计算机知识。构成从原来的相互牵制作用的专业审计的组织,到会计数据处理部门的变革,由会计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部门构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内部控制网络。这就需要新的管理系统,各种条件下会计电算化方案为例,岗位责任制,硬件和软件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数据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开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为依托,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1、流程优化,规范管理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高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效率,这就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就要改变企业先前使用应用的传统方法,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与业务流程,因此,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

2、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业务实效

实现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融合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浅层次目标,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业务的实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方式,将新出现的一些信息管理方式应用到现有的企业管理中去,推陈出新,保证企业信息化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实效。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数据输入形式

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会计数据的输入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核算中的纸质原始凭证很少使用,而电子数据形式的原始凭证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这些凭证包括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记录、商场收款机产生的销售记录、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数据。这些原始凭证的输入的部门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此外,会计电算化可以自动生成大多数的数据凭证,方便了会计工作的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治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丰富了会计数据处理内容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的数据处理与汇总,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不能保证数据报表不能满足每一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要求会计部门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报表,这就势必加重会计部门的工作负担,数据的处理也比较滞后,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最终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信息化的趋势,企业开始不断为各项工作添加了新的技术元素,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给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保证及时的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报表。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

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凭证的输入点改变了,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化就可以自动进行日常会计数据的处理,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处理的会计数据不会存在误算等数据处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了优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各大企业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去,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稳定发展。其中,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给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启示。

1、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首先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评测和控制的自动化。为此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但不管这些怎样,会计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ERP体现了会计的思想,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但ERP系统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的连续运动,信息流和反馈设计,打破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界限,实现企业业务过程的统一。而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ERP的核心,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不是专门作为一个系统,但与企业之间的生产,分配,人员,管理系统的紧密性,系统间的相互融合,打破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模型。

ERP通过统一的数据结构,实现了不同模块的实时传输,从而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的高度统一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ERP不仅仅是反映货币计量的信息,但也反映了非货币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以满足不同的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它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3、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也不能例外

财政部从1994开始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会计人员60%70%通过初级培训,15%通过中级培训,5%通过高级培训。并统一了相关的会计软件。该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比ERP更复杂,并不断更新发展的总的技术,因此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的系统维护技术人才,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企业的信息化将是一句空话。

四、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影响

尽管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应用,但是会计电算化还不能很好的融合入到企业信息化中去。

(一)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只有会计电算化是不够的。会计电算化要超越会计这个范畴,应当扩展为财务电算化,即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充分利用和开发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专业技术理论与管理相结合的结果。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组织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了统一的培训教程、教材和教学会计软件,努力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努力开发会计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力求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论基础与会计从业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开发出更加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066-02

我国政府自2000年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后,企业信息化由此形成热潮。当前,企业在其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片面追求采用高、新、全的技术,而不顾自身的信息化基础水平如何,造成了众多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不能产生合理的回报,甚至失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投资前必须准确地测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信息化投资战略。制造业在工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研究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具有以下内涵:(本文以制造行业的企业为研究背景,如没有特殊说明,下文中“企业”专指“制造业企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的范围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发信息和知识资源、调整或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这三个方面主要内容可以简称为技术、信息和管理。其中,技术是工具和条件,信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和归宿。信息化的本质是在制造企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利用,提高人和设施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信息化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及水平,为企业各项活动服务;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信息化的特点,表现出特有的复杂性:

1.1 企业的信息资源复杂

随着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等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要开发和利用供应链合作企业的信息。

1.2 业务过程的组成环节众多,过程复杂且易变性强

制造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众多的处理环节,涉及复杂的事务。而且,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营销模式都会使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发生改变。另外,企业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必然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过程。

1.3 信息化实施阻力大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尤其需要对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往往涉及企业各级各类人员、信息化实施人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协调,实施阻力较大。

1.4 信息化实施周期长

由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周期比较长。

2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确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发展到有效果的程度,即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分析企业的现状,得出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具备的各种条件,进而判断企业适合利用何种信息技术来建设企业信息化,构建一套企业信息化指导实施方案。因此,要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需要一套有系统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系统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本节构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原则

选取指标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应当遵从如下原则:

目的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企业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所处位置,选择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可行性――设计的指标要容易采集,便于操作,尽可能避免有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

可比性――保证选择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然后进行相应改进。

动态性――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方案当然也要作出相应的改进。所以,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出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变化,并作调整。

全面性――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比较,防止片面性。比如:要考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企业中信息设备的拥有量及技术含量、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信息流的通畅以及企业信息化化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2 指标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在充分考虑制造业企业的内涵、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业务流程合理程度、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作为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一块均有对应的二级指标。如左图所示。

3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1 业务流程合理程度

业务流程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业务流程的清晰化、标准化、连续化深刻影响着制造企业的发展,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业务流程合理度可以从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两方面来衡量。管理制度描述业务流程在企业内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如何考核的,可以用信息化重视度、管理层合理度和考核程度来进行度量。信息化重视度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管理层合理度反映企业在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合理分配,而考核程度反映定性、定量地全面考核岗位承担工作的程度。

3.2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的必要前提。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遴选了计算机硬件及内部局域网建设、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网站建设水平三个方面作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衡量指标。其中网站建设水平可由网站建设情况、主机托管情况、网站服务水平、网站更新情况四个次级指标来反映。

3.3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状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为:CAD/CAM应用水平、ERP系统应用水平、电子商务应用水平、Internet应用水平、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系统衔接能力七个方面。

第10篇

一、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企业领导层对省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作用、效果的认识存在误区。一种误区是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另一种误区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观点都存在片面性,信息化并不是灵丹妙药,而部分企业却把这一切实际希望寄托在信息化建设上,然而信息化只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之一,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硬件设备,企业就此认为企业已经实现信息化,这种不能够真正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做法最终只能对自己不利。所以,只有具备信息化观念的企业领导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作用。部分中小企业领导在决策与工作的时候,忽视信息化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人治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信息化建设不小的阻力。

2.中小企业资金投入欠缺,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而且需要大量资金,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立企业信息系统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敢于问津,但是对于河南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资金储备不足,致使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资金不足,使得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过程中的高投入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形成了严重的矛盾,造成了一定的商业风险。另外很多中小企业也不可能一次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在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就经常被挪用或被占用。部分企业又存在着盲目投入的问题,在没有评估企业现状,对决策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盲目地使用高规格的软件,虽耗费大量资金,效果却很一般。

3.中小企业本身局限性,导致人才流失。大多数企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或购置现成软件,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流程和真实需求,这样就不能提供满足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的软件产品,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高。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大型企业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导致人才的流失。

4.中小企业经营多变,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灵活多变,企业投资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周期又比较长,一般的企业很难自行开发,而且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家族式的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规范等缺点,这些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还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设立专职领导进行统一规划和成立专门的机构,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性,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深刻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提高信息化意识。要想提高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实施信息化战略和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要求中小企业管理层深刻理解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以及准确及时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走向,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的号召,充分利用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影响力,将信息化推进全省各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信息化浪潮,才能有助于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企业个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是一个个体,所以提高信息化意识还需要中小企业每一名员工积极学习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最终建立企业信息文化。河南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形成行业信息文化体系,不仅能给企业员工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形态,而且还能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群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信息化水平,从而为河南省整个企业信息化作铺垫。

2.加大资金投入,合理投资。在企业预算时,财务部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抽出比例,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压缩费用,加强资金的周转率,来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毕竟有限,必须要考虑如何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可行性的分析,要坚持“好用、够用 、实用”的原则,以免盲目投资,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例如,第三方面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等。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以免投入不足影响信息化建设。

3.转变观念,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的一场革命,也是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信息技术能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程度和企业发展水平。从我国国情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出发,我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初级人才,同时也迫切需要相当数量的信息管理高级人才。信息化实施是企业的一项重大项目,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使新的信息化理念、创新思维与已有的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创新和优化。同时,企业可从外部招聘高层次信息管理人才,逐渐设立信息主管和专门的信息部门,由其承担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对信息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进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

第11篇

摘 要:完善中小企业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的有效运行,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比较分析;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设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信息化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于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推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要在信息化中取得长远的发展,需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方面支持,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在信息化中的自身竞争力。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1-2]。

1.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新变化

信息化环境中,各企业的循环经营运作都建立在相应的信息系统,如研发了供应环节ERP系统,开发环节的PDM系统等特殊环节控制系统。这就要求内部控制的检查点和关注点都要集中到信息化系统上,故企业内部控制本身要建立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监控的实质对象是企业各环节的信息系统,以实现内部控制为目标,需要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流程进行自动测试,重点关注发现异常过程中的各节点。

2. 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现状

2.1权责分配不合理和素质和观念的滞后性

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多倾向于“因事设人”,岗位分工不明确,制度形同虚设,不相容职务存在实质性混淆。同时,中小企业权限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都存在不足之处,致使中小企业权责分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性。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应用,这不仅要求员工要掌握专业技能,并使得企业的员工面临着信息化知识层面的欠缺。

2.2信息量和工作量的增加

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广泛的使用,企业经营及服务等附属产品产生的信息量也随之加大,信息的真伪及其附加信息的重要性需要企业管理层辨别,这增加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工作量,同时需要高素质和新观念的员工。经营的信息化,减少了业务痕迹,增加了监督难度;使得某些业务痕迹不能被完整的保留,这给企业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

3. 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影响

3.1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3.1.1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总称。由于信息化的高效率等优势,内部控制的组织层次将会逐渐减少,而在信息化系统下,利用信息从事非法活动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这就对信息系统下权限划分要求更为严谨[2]。

3.1.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风险评估体现企业内在监督管理价值,其目的就是分析和辨认企业实现所定目标时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中小企业原有风险评估方式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逐渐暴露了漏洞,迫切需要对这些新的风险做出评估,而原有的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已经过时,倘若风险评估方法无法进行改进选优,将给企业带来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附加风险。

3.1.3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控制活动分为两部分:自动化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自动化业务控制是指以计算机程序为主要方式的信息系统中,业务的经营控制都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企业的自动化业务控制及信息系统控制对控制活动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得对传统的控制活动均产生了影响[3]。

3.1.4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采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员工能够更高效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顺利履行其职责。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3.1.5对日常监督的影响

监督是对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存在、运行和结果进行适时评估的过程。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督,进而提高企业监督效果和效率。在信息化条件下,借助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可使一部分的监督过程自动完成,并且有效实现实时监督,进而提高监督的效果和效率[4]。

3.2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企业信息化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反过来又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也是差异的。

3.2.1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基础将影响企业信息化进程

对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来说,原始数据的规范与否,能否提供一个有效的数据基础将对企业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做好信息化的前期准备阶段,对原有的内部控制、数据基础进行适当改进和完善。

3.2.2企业内部控制将影响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率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针对信息化项目的内部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率。

3.2.3对企业内部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如果企业实施了信息化系统,企业的日常经营运转就会更多地依赖于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相互联系,信息化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因素,内部控制也通过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使企业信息数据更加凸显了自己的价值。所以说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彼此相互依存,互相依赖,不可分割,只有充分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才能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4.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4.1重塑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障权限合理分配

中小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在信息化条件下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薄弱的自身条件建立信息系统。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经营内容倾向于一元化、体系化,故而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要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在内,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4.2加强中小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在保障系统本身的无误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操作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故而企业要针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可信赖性。

4.3取得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中小企业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取得成功,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必不可少。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理念,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方向,立足企业自身,剖析企业需求,明确企业目标,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

4.4加强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在风险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对风险进行分析,制作风险的分布图、影响图和数量趋势图等多角度管理视图,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由主观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客观的定量分析。

4.5保障信息和沟通安全

中小企业在建立了信息系统之后,还要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安全上。信息在输入时要严格按照系统设置的权限进行授权和审批,保证信息在输入时是真实准确的;在信息处理环节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适应性、客观性和及时性;信息输出过程中要控制信息使用权限,避免企业信息使用混乱、商业机密外泄,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4.6优化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信息化后的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区分企业现阶段的运营模式与原运营模式的异同,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社会审计对企业的运行进行监督,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

5. 结论

伴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要以“中小企业的独特性为基准,信息技术的前瞻性为辅翼”来建立和完善。要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运行中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

[2]李威.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中国商贸.2011(17).

第12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

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

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

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