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

时间:2023-08-17 18:0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历史重点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

第1篇

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秋风飒爽的收获季节里,半个月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我们终于的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首先我想对高二高三2550名同学表示迟来的新学期的祝福。

高三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走过了高中的大部分路程,最辛苦的日子和最关键的时刻已经到来。在剩下的二百六十天里,我想用李嘉诚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人生重要的不是自己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既然选择了读高中,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要风雨兼程,让青春无悔!大家要勇敢的迎接挑战,坦然的面对压力,我们同舟共济,笑对困难,笑对高考。"有利的局面,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谁笑到最后,谁将笑得最美!

高二的同学们,你们的思想更加成熟,学习更加进步。高二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高中三年接受知识量最多的年级。你们最需要的就是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要确立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一定要坚持走好每一步。落下一周的课你可能要一个月去补,落下一个月的课,你一年也难以补回来。落下一步就会失去主动。宋代文学家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大家一定要辛勤耕耘,充分积累,为高三知识的融会和综合打好基础。

历史的长河中,高中时光短暂却又最公正。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努力,人生才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珍惜时间就是珍惜青春。

青春是花,美丽却易凋零,假如不去呵护,在来不及美丽时,就会凋谢枯萎;

青春是雨,朦胧却又多情,假如不好好把握,就会变成清泪,在伤心时破碎;

青春更是拼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珍惜青春吧,从现在做起,基础知识要扎实,重点知识要夯实,难点知识要突破。

高三同学们,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寰宇回荡,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自己吧,付出就有回报。高考不相信眼泪,眼泪能冲刷的永远是面容,能改变命运的只有行动。让我们将勤奋刻苦装进自己的行囊,把百倍信心放进自己的胸腔,把好运和勇气放进自己的船舱,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一起去迎风远航,我们一定会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2篇

新课标指引下的历史新授课,如何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有机的衔接,以实现新授课教学效果最大化呢?关于新授课的教学,我认为“忆讲议练”的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高考考试需要。

一、忆----效果检测,知识链接

1、课前提问是忆的主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的层次有:(1)提问具体的知识点,如的内容。(2)对课本内容的复述,如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可以使学生从全面的角度注意本章节内容,引导学生课时积极复习,课内认真专注,将课内带动课外延伸到课外促课内。(3)提问对某一事物(事件)的感受,如是否是西方国家维护“正当贸易”的措施。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的根本目的,性质,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巨大危害。(4)提问学生熟悉其它科目的相关内容:如的《・七律》,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引导现实新课导入。

2.课中回顾是忆的核心。课中回顾,能有效地将所学前后相关联的知识线索有机联系。如:必修三向西方学习中,问题:前,“岛夷”(英国)与清政府有哪些社会差异?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的政治,必修二的经济,必修三第二章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使学生在横向比较两国社会差异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已有已学相关知识的链接整合。

3.课后巩固是忆的有效保障。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课后通过对当天、当周、当月的知识线索回顾,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理解章节知识线索,以更好地把握章节知识的隐性规律,如必修三第一单元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除识记先秦、汉、宋明、明清、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理论成果以外,学生巩固章末的主流思想规律。

通过以上分析阐释,可以得出“忆讲议练”模式在“忆”阶段的特点。课前提问、课中回顾、课后巩固贯穿始终,知识学习的效果检测,必修一、二、三的相关知识链接,在新授课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讲――精讲重点,巧计难点

讲的功夫,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由衷体现,也是教师灵魂的操守的有力估证,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极力反映。那么,在新授课中,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讲多久?便是我们需要研究打磨的,而如何讲好则是我们需要深究的。

1.精讲重点――突出核心,直击考点。每一节的重点都是依据新课标的考试说明,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的,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考,对重点知识的精简讲述由为重要。如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重点是: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的内容。根据学习史实之后重新置入标题,则较容易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经济、经济逐渐产生并发展。而的主要内容则需要老师结合课本资料,精练扼要点明创办军工事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四方面,既突出了核心重点内容,又便利于学生考试作答信息的有效提取。

2、巧讲难点――搭建梯子,有效引导

对于难点、很多时候会面临讲了也不会,不懂的“境地”,因此,对于讲的深浅程度把握很重要,巧讲,实现搭建梯子,引导,实现目标达成。同样,以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为例,难点是:如何评价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首先,学生会纳闷,近代化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巧讲:近代化的含义、范围。这样,言简意赅的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再通过内容分析,总结归纳出:的民用企业促进经济走向近代化、近代军事、兴办近代教育,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道路,从而成评价的终极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阐释,可以得出“忆讲议练”模式在讲阶段的特点:精将重点、巧讲难点、突出核心、顺梯而上,在新授课中具有灵魂阵地的作用。

三、议――拓展思维,合作创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提及合作探究学习,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僭越的条件。那么,师生合作探究,生生合作探究的动力又在哪儿呢?

1、师生合作――结合史实,形成定论

师生合作,把问题深入解读,让学生再结合已经学过的史实资料,分析归纳,整合成书面文字,然后形成定论。如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的学习延伸资料,学生读完资料可能会不知所云,教师此时应做到:简化问题,简化资料确定问题的用意,实则是考查:英国人认为鸦片是维护商业的“正当贸易”,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答此道问题了。

2、生生合作――开拓思维,训练表答

学生合作探究,将有争论。有疑问的问题公开化,在激烈的讨论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学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也能让教师发掘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实现因材施教。如,在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法侵略求民主潮流后学生可以就李鸿章到底是签订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者,还是积极改良的救国者?进行讨论,辩驳,评价李鸿章其人以达到活学活用,史料整理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阐释,可以得出“忆讲议练”模式在议阶段的特点。合作学习,精妙选材,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在新授课中具有点睛升华的作用。

四、练――精选精练,巩固效果

练习,是学校“30+15”课改的硬性条件,也是学校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检测方式,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成果。

1.精心选择题,层次梯度明确。一般课堂检测是5分钟左右,选择题以近五年有代表性的高考题为母体,着眼高考考察趋势,一易一难为最佳,情境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由少到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如:2014年广州卷15题和全国卷20题。

2.精选材料题,清晰可见,便事作答。课堂检测材料题目的选择,贵在精炼清晰,原则以独特地,有代表性地高考化的试题为主,也可使用一些高频材料。课堂多采用幻灯片展示,如若材料太多,太长,则客观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检测。精选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多学,多看,多做,才有选择的余地,也就使精选精练环节着有成效。

通过以上分析阐述,可以得出:“忆讲议练”模式在练阶段的特点:精挑细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效果,在新授课中具有夯实基础作用。

第3篇

(一)由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教材具有多样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往往是围绕着教学大纲展开的,只有人教版一个版本。而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围绕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标准》,设置了多个版本的教材,有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和大象版几种,且不同版本之间在结构和内容的设置上也有很多不同点。由一纲一本变为一标多本,这充分说明了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够成为我们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同时,这也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

(二)课程目标三维化,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变通史教学为模块教学

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通史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模块为结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的课程体系。由传统的5本通史教材变成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3本教材,这种“模块+专题”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更加强调对重点内容、重点知识和专题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二、农村艺术高中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现状分析

由于一直担任农村艺术高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农村教学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此,我仅谈一谈自己对农村历史教学现状的认识。

(一)农村学生基础较差,不能很好地进行历史教学

农村普通高中,尤其是艺术类高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往往是三、四流的学生才会选择艺术高中,这就使得农村的历史教学不能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新课程改革后的“模块+专题”的教学模式,与目前高三二轮复习的内容和形式相当,这就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艺术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仍存在种种问题,给农村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较大困难。

(二)农村高中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所在的学校基本还是处于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情况,教学方式没有多大的改变,无法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好,板书写得好,还要求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多模体。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则很容易使历史课堂重新陷入传统的模式。虽然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我们并不具备这些便利的条件。据我所知,农村高中基本上每个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只有在学校有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做一节多媒体课。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材料,然而学校的计算机有限,不可能全部让给学生去查资料。与此同时,校内的图书馆所藏图书也十分有限,所有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农村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农村艺术类高中多重视艺术课,轻视文化课

艺术类高中以学习艺术为特色和办学宗旨,学习艺术的时间占去了高中生的一半甚至更多,我校到高二的时候,学生每天只有在上午学习文化课,能分给历史的学习时间就更少了。同时,由于一般艺术类的院校对文化课的要求并不高,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四)农村艺术高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深远,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虽然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但是传统的高考形式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主要是因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以及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但高考以分数取胜,最终新课程改革只能流于形式。

三、对策研究

针对农村艺术高中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广大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具体的对策,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艺术生本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少,用在历史课上的心思就更不多了,因此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了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一个关键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能够深入开展的重要动因。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就不会积极思考。在农村艺术高中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故事会、历史剧表演、寻访当地历史古迹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感悟和体验历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河北省目前使用的是人民版教材,采用的是“模块+专题”的形式,但是却弱化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导致知识密度太大。对于我们农村艺术高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材过难过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综合整合教材资源,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政治史、经济史与文化史之间,专题与通史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历史高考试题多注重古今中外历史的时序性和空间性,因此我们在高三的复习中应着重构建以专题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教学,并加强通史的教学。

(三)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第4篇

经过了一个看似漫长而实际短暂的学期,顺利地结束了仿佛一阵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暴雨云的期末考试之后,又到了写期末个人总结的时候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期末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范文1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上好课,我做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范文2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1、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使你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

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习上有困难应尽量自己先“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

每门学科都要求自己具备观察力。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都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还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所以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7、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学习成功!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范文3能进入--英才学校工作是我近几年的愿望,本学期我终于成功加盟,成为本校历史组的新成员。在学校领导和历史组同仁以及其他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我逐渐熟悉并适应了英才的新环境,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现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一直以来,我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踏入英才后我更是深深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职位就是责任,进入英才就更要用心服务英才、积极贡献英才,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进献绵薄之力。

二、工作概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3、4、6、7、8和高二6共七个班的教学任务和高一年历史备课组协调工作。本人认真贯彻和学习新课改精神,结合我校学情,圆满完成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的教学和高二的历史会考工作。

三、教学方面

首先,走进学生了解学情。开学伊始,本人即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想法,以便于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极大的爱心和平等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旗帜的同时,让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历史的第一步。

其次,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每周坚持听一到两节课,从学习中努力积累和提高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每周一下午第一节和马校长认真交流研讨,在备课环节当中,努力做到“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生”,二者同时进行,做到有效教学、推陈出新,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适应新课改要求。

第三,在上课环节中努力贯彻“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导演’”总原则。引导学生创造与当堂课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和体验中,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明晰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线索,落实基础和重点知识。并适当精选相关知识的习题,当堂检测,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提高课堂实效。

课后注意巩固。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仔细、及时的批改与讲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而教师自己则另外需要及时的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实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目标。

另外本学期高一年段进行了两次考试,成效基本满意,尤其在期末考试中和十中联考,两校总体成绩不相上下,我校竞赛班更是略胜一筹。

四、存在不足

自身重教轻研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理论基础相对缺乏。平时教学抓得紧,但教学研究仍不到位,对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总结不够。现在已是高中新课改的第五年,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制约,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都相对被弱化,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五、改进方向

本人将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实践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历史小论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钻研和探究能力。

总之,本学期从各位前辈、同行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求索之路,我将会继续虚心谨慎地学习,勤恳努力地工作,提升自身素养,为历史组的发展、为英才的明天进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范文4一学期转眼间就过去了,自己这学期到底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期末总结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期末总结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紧张的考前复习,压制神经的考试,下考场后的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忧。全县统考结束后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暂且不去说考试成绩的好坏,至少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放纵’。随后而来的便是对考试成绩的焦急等待和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也许以我这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成是“优异”,可以说算个中等吧。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进步,虽然有几科成绩“不尽人意”。下面就认真分析分析吧。

先说说英语和历史吧。总体来说进入高中以来我的英语成绩呈现直线下滑趋势,这次也毫不出意外的只考了87分。我很清楚的明白考低分的原因:平常老师让默写单词时不写,让记语法时不记。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发愁,特别是在做单项选择题的时候,单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哪个选项都对,语法不知道怎么运用感觉哪个选项都是答案,结果只有乱猜了,这次考试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了。历史这科自我感觉还是挺简单的,因为上次考试还得了80多分呢,我想的是这次至少可以考85分的,结果非常完美的验证了一个词语:眼高手低。成绩下来只考了66分。虽然说这次全校历史成绩都有所下滑,但是得高分的还是有的。这次历史成绩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更何况老班是就是由历史老师,的确有点不给他面子了。平常历史学的还挺卖劲的,对历史也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考试毕竟是考试,后面的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只得了一半的分,以后可得注意了。再说说政治吧。说句实话《生活与哲学》这一册的知识比较难理解,平常的学习也只是死记,根本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平常做练习题也不注意总结,结果考试的时候后面的问答题基本上是胡写的,想到哪一点就写哪一点,没有头绪没有要点。有因必有果:有两个大题不得分,有一大题只得了一分,在整张卷子上拉了将近30分,虽然选择题做的还可以,但分数也基本上定格了,只考了59分。看看分数再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睡觉,发呆…特别是老师讲练习题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听的,以至于对张老师讲的问题分析、做题思路都毫无印象,考试的时候随心所欲,乱答一气。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有多“笨”了,真后悔。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范文5岁月匆匆,转眼间高一就要结束了。

如今想起高一刚入学时的我和6班,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时间,摧残人,也磨炼人。重要的是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炼和冲刷中,我们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铭记了什么。

学习,是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得到其精华所在,从而转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学习靠自己,也为自己;生活,是要我们通过在自主自立成长中学会维系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和事物,从而使自己懂得朋友和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学会理解生活比学会生活要重要;梦想,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有了梦想从而使我们朝着它不断走去,或许坎坷崎岖,但是坚定不移!

高一,是初中对高中转折的一年。告别了初中的幼稚青嫩,我们都要学会长大。在新的集体,认识了新的朋友和同学,感受了新的学习情景和氛围,自身也得到了新的感悟和发展。

学习上,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而却也越来越难。刚刚开始的无所谓造成了后来赶不上的后悔,因为高中的学习需要理解的很多,并不能像以往初中一样,到考试之前才来个临时抱佛脚,那是无用的。日常每天的课程,都必须牢牢巩固且温故而知新。“每节课,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认真,老师说的指示重点都要记住,或许老师的某句话就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别人没有记住而你认真记住了,你就可能成为赢家。”这句话是我的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朋友告诉我的,她告诉我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效应。除了课堂,课外也有大量的各科作业和习题。practicemakesperfect!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应用,才能把知识点消化并应用自如。

生活上,体验了许许多多人际交往的方法。高中是住校的,难免有时会与宿舍和周围的同学发生摩擦与争吵。每次都需要冷静处理,避免事情更加恶化。许多事情,都是初中的我不曾遇到过的,棘手得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是经历过各种问题之后,慢慢也学会以双赢的方式妥善处理了。这在未来踏入社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5篇

一、学案制课改,决胜在课堂

任何一场教育改革的成效,都将最终体现在课堂和教学上。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十年来,好做的事情都被做了,留下来最难做的就是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主要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校推行学案制课堂教学改革,秉承新课改的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为根本目的。学案制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二、打造自己的有效课堂

学案制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打造自己有效课堂的平台。

在学案制教学环境下,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接着,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反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学案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如何打造学案制有效课堂

(一)编写学案的准备工作

1. 备课标。编写学案前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依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2. 备教材。比如,我在编写高中历史学案时,要对岳麓版和人教版两套不同的教材反复比较,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和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70%左右紧扣正在使用的岳麓版教材,30%左右纵横渗透,整体综合,并作相关发挥。全面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策略构思学案。

3. 备学情。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各学习小组的反馈意见,合理取舍学案的内容。

4. 备教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案设计成学习活动的“指南”和整合教材、教辅以及网上学习资料的平台。

5. 备练习。学案要给学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要求教师先下题海,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尝试、筛选、改编练习题,教师先把苦尝遍,是为了让学生不下题海,少吃苦。

(二)学案制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有效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学案教学的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高度重视知识目标的设计与落实,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知识目标的建构。

2. 教学内容有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注意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学案编写成类似教辅用书的模式,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着力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具有可读性和有效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智慧。

3. 教学过程有效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学案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五让”的教学思想,即能让学生“想、说、做、悟、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去“想、说、做、悟、归纳”。为了充分体现学案制有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1)全面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学案教学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和对话,更加关注学生自发地发现可探究的问题,并予以积极的回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不同的意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好。例如,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我首先是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实现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从而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学案制有效课堂,尤为重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积极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师生合作学习,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探究。

(三)学案制有效课堂的创新特色

学案教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接受个性化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第6篇

关键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复习效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注重基础,期望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全面梳理高中历史基本知识,掌握历史基本技能的目标。当前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基本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学生好比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显然低效而无趣,并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改变复习课的模式,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势在必行。

一、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接受的。它是学生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案导学”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能减轻学习负担,以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3.新课程的理念。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一堂高效的历史复习课包含了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二、学案的编制原则与格式

1、学案的编制原则。

精心编制的学案是提升复习效率的基础。学案编制要坚持以下原则。

针对性。它指的是学案的编制必须围绕《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此外,学案的内容必须符合学情。

知识问题化。即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解决问题是复习课的主线,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注意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2、学案的编制格式。

(1)课前导学,明确考点。

这是学案的第一部分,它使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与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如:《考试说明》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

(2)答疑解惑,各个击破。

这一环节,主要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

探究1:请运用“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领域里的反映”的原理,分析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探究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有何异同?

探究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材料略)

①在“理与欲”的关系上,朱熹和李贽各持怎样的观点?

②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③据材料二、三回答,黄宗羲等人是如何对待儒学的?

探究4: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探究5:梳理自古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地位的变迁。

(3)落实基础,巩固提高。

鉴于浙江省文综卷中历史学科的题量是12道选择题及两道主观题,故每课

后习题基本与高考保持一致。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练习,例:7、材料分析题(材料略)

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8分)

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12分)

③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流程

(一)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一轮复习课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但如果只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罗列,不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对一堂高效的复习课而言,必须缩短这一环节所占的比例。笔者的做法是:复习一课的内容前,要求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构建该课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笔者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历史教材的三级阅读法”。

第一级:阅读“章”“节”“目”,构建内化的知识框架(具体方法略)。第二级:阅读“段”“句”“词”达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每段的角度化内含。 二是明确该段与子目的逻辑关系;三是明确、理解、记忆关键句和核心词(时间、地点、人名、概念)。第三级:阅读课本“辅助材料”,拓展视野,突破重难点。

当然,即使学生掌握了阅读教材的方法,也未必能完整地列出知识体系。为降低难度,起初我会给学生许多提示,而后会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逐步减少。到了高三,大部分学生就能掌握此项技能。如《明末清初思想界活跃局面》一课,一学生就构建了这样的比较成熟知识体系(图略)。

学生完成这一预习作业后,要抽一部分批阅。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督促学生预习;二是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课堂上可简单带过,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存疑之处。

(二)课中运用学案导学

第一步:夯实双基,合作学习。

如前所述,为督促学生将预习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学生如何知道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正确与否?我的做法是课前请学生板演或投影某位学生的作业,然后让这位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完善。这一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之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我将学生以六人为单位,分成9个小组,每组设一位发言人和记录员(负责记录要点),集中讨论学案中所列的5个探究问题。学生如果有疑问,可向教师咨询。

第二步:展示成果,限时训练。

展示是新课改的精髓。要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展示不仅能有效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强化其学习动机;也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小组展示成果,一般以自愿为原则,其他小组补充为主要形式。但每个小组、每位同学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容易出现某些小组一枝独秀,其他小组坐享其成,甚至是置身事外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就要善于观察,多鼓励、多指导主动性偏弱的小组或学生。此外,小组展示的成果无论多完美,也不能说明学生已掌握了重难点知识,必须通过习题来巩固、提高。此课的剩余时间,用于限时训练,其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高考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第三步:习题讲评,总结提高。

这一环节是放到第2课时进行的。习题讲评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找出并纠正答题中的各种错误。二是概括和归纳知识,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笔者一般是这样操作的:搜集学生的典型错误,制成课件。课堂上请学生分析错误的根源并尝试自我纠正,进而归纳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以学案中第7题为例,学生暴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后两问。如第(2)题的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这实际是考查理学的发展历程。儒学的发展历经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九渊开创心学的三大阶段。因此,这个小题应有6分。有位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略)她的答题思路基本正确,但出现多点重复(二程本是“北宋五子”中的人物,无须单独列举)及史实错误(朱熹等理学家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非阴阳家的思想)。分析“所带来的影响”时,该生的答题角度单一。显然,这位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回答“影响类”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解题指导。

第(3)问乍一看难度不大,但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略)。

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时,该生明显偏题。首先,她的答案来源不符合“材料三+书本知识”的要求。其次,题目问的是“儒家思想”的变化,这要结合书本知识及材料中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着手。回答“时代特征”时,该生的优点是层次清晰,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回答;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对明清时期总体特征的概括,即: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此外还出现了明显的史实错误:中国的资产阶级诞生于近代的19世纪60、70年代,而非清朝初年。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讲评,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解答主观题,关键是审题(一审材料,二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和答案来源);组织答案前要先构思,构思要周密;答题要有层次,层层摆要点;表述用术语,突出关键词;字迹要清楚,卷面须整洁。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及解题技巧,进行变式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四、对学案导学的思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中运用学案导学的益处很多。

学案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减少了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此外,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学生为了构建知识体系,必须熟读教材,进而养成了良好的读书方法。学生的自主意识、综合素质等明显提升。通过同学之间交流、整理信息,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变化。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满堂灌”,对于学生能掌握、分析的知识点,决不越俎代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有所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教师从过去的“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然,学案导学的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教学手法不灵活,流程单一;生成意识相对薄弱。学案减少了教师的“教”,增加了学生的“学”,突出了学生主体意识,但设计好的学案会影响“生成”的魅力,这就需要在预设的同时预留出“生成”的空间。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完全同质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国际教育新理念[M] 海南出版社,2002.

[2] 朱世光《中学历史教学行与思》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第7篇

关键词:微课;效果;策略

随着网路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下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趋势,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微课热。尤其是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微课作为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源而存在,对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微课学习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续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一、在实践中推进微课教学

2014年秋季开学起,笔者开始尝试将微课引进教学实践中,但主要是作为探索翻转课堂活动的辅助资料来使用的。微课使用初期,尤其是对于带班多的学科老师来讲,大大减少了重复讲解的负担,利于开展合作探究、检测提高等高阶层学习活动,学生也比较欢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受此鼓励,笔者利用假期,采用自己制作和收集网络资源等方式,建成了一个学期的微课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微课教学计划。2015年秋季开学,在高二年级一个班里系统地推行微课教学实践,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并就微课教学效果,在学生中开展了多次调查。以期能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数据,为进一步改进微课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制约微课学习效果的几个因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其学习效率其实并不高,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这似乎与社会上不断涌起的微课热不太协调。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时,主要在学习观念、自带设备、观看微课行为、微课质量以及有效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微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1.有待更新的学习理念

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地处西北地区,即便作为省会城市,学生还是没有切实感受到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绝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下课后利用习题巩固所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成绩。但学生更容易养成被动学习习惯,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更缺乏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事实上,在微课推进的初期,笔者也曾担心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效果不好,存在不由自主在课堂上将视频内容重新讲解的现象,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不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加上老师教学策略的不当,造成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自信,对微课学习效果不放心。从而使得部分学生不但不重视微课学习,反而更寄希望于老师能在课堂上再讲解或课后辅导,这严重制约着微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教育产生巨大推动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了。

2.微课缺乏吸引力

受课件制作的影响,很多老师认为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而没有看到微课更深层次的应用意义。因此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数字化学习情境对微课设计及讲解人性化方面的诉求。笔者在收集网络视频资源的时候,就发现部分教师将微课制作成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视频切片,缺乏问题指向性;有的甚至将一节40分钟的课浓缩在10分钟内讲完,没有明确的知识侧重点。有的微课只是PPT加配音的形式,画面粗糙,讲解的语调平淡,甚至是照本宣科,使人没有耐心看完。大多数微课缺乏交互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缺乏吸引力,这也是制约微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3.观看微课的设备缺陷

学校里学生的自带设备,以手机为主,极少数同学拥有ipad。对于学生在校园中自带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现象,目前争论比较多。部分家长出于对学生手机使用无法有效监管的考虑,干脆拒绝让学生携带电子设备。有些学校管理者,也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采取抵制态度,甚至采取过发现后没收等极端的方式,限制学生使用自带设备。而微课的出现,是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具有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特征。要开展微课教学,就需要有相应的自带设备与之搭配。学生没有自带设备,自然没法及时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即使部分学生有手机,大多也属于只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低配置机型。再者,由于受到学校网络环境的影响,视频公布后,学生无论是在线观看微课,还是下载微课,都会花费不少的流量资费。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对校园网进行了改造,开放了学校公共Wifi,但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为学生开展微课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缺乏有效的监督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即使解决了设备问题,部分学生依然不能通过微课很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一个原因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学生没有形成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观看微课时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受学生自带设备的制约,微课绝大多时候是放在班级多媒体设施上进行集中观看。这里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不好协调集体看微课的时间。晚自习时候,学生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即使集体观看微课,部分学生也是心不在焉,更不要说充分运用心智思考。甚至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太多而放弃了观看微课。微课学习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5.不能提取有效的微课信息

帮助学生如何高效地从微课中获取有效信息,完成对知识点的初步学习,是当下使用微课的关键所在。在将微课引进教学实践的初期,笔者就发现一个问题:按理说,已经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成了微课,发放给学生观看了,基础知识学生也应该有所了解。但是在课堂拓展延伸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一问三不知。对此,笔者有段时间非常苦恼,就对学生观看微课的过程进行了仔细观察。

在学生观看微课的行为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微课学习阶段,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1)看热闹型。观看微课不专心,在微课播放的同时做其他事情。(2)眼高手低型。两眼紧盯着视频画面认真观看,但没有做记录的意识。这种学生几乎只有在平时上课时,除非有老师提醒才会动手做笔记。(3)手忙脚乱型。看视频的时候,手下在匆忙做笔记,但记的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甚至因为记笔记而耽误了需要认真听才能理解的知识内涵。(4)行动迟缓型。每看一个视频画面就暂停,然后记载整个页面上的文字,而不区分重点。(5)有的放矢型。先看一遍视频,在第二遍观看时,有选择地进行记录。

这五种学习行为中,只有第(5)种有的放矢型是最有效果的微课学习方式。这类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候,能集中精力思考正在解说的课程知识内涵。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个人看视频时候,且这种情况,仅发生在极少数学生的身上。前四种学习方式,又恰恰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表现,以此观之,微课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观看微课

1.多渠道宣传推动观念更新

伴随着网路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开始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互联网+教育”也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文化长廊等宣传橱窗,甚至参观科技展览等多渠道方式,向学生展示、宣传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老师也可以利用手机微信群、QQ群等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微课的传播,鼓励学生借助现有的设备,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多渠道宣传,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依赖老师才能学习的习惯,逐渐树立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学习的意识。观念一旦发生根本转变,学生对微课的重视程度将会有效改善,微课学习效果定会有大的提高。

2.精心制作微课

提高微课学习的效果,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微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微课的质量。微课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微课可以由教师亲自录制,也可以采用网上优秀的微课资源。一般首选教师自行录制的微课,因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但一节优质微课,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老师对课程有独到的理解,能根据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好每一节微课的核心知识点,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辅助以生动的画面,抑扬顿挫和变化灵活的声音语调,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微课制作经验,推荐几个微课制作工具:如Camtasia Studio(简称“CS”)具有强大的后期编辑功能,Explain Everything(简称“EE”)是平板微课制作的首选软件,Video Scribe(简称“VS”)能制作手绘效果,Pow Toon(简称“炮筒”)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效果,Story Line是制作交互式微课的首选软件。另外,昵图网、懒人图库等素材网站,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让你的微课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吸引力。

3.实现观看微课

针对如何观看微课的问题,我先后试验过两种方案:A方案:教室内集体观看。发给课代表一个专用U盘,从教师电脑上将视频拷贝,存放在教室电脑上,晚自习时全班学生在教室多媒体大屏幕上集体看。短期来讲,这种方式可行。但是长期来看,首先是不符合翻转课堂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理念的。另外,其他学科的老师对此做法也颇有微词。B方案:个人手机随时看。老师把微课视频放在QQ群的文件共享里,让学生把视频下载到手机上,在学生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进行观看视频的学习。这里需要解决学生手机的流量问题:自己在电脑上安装简易的无线Wifi。先将视频下载到教师手机上,课间时候通过手机上的视频快传软件(推荐“快牙”软件),将视频传递给历史课代表。然后更多的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手机,从历史课代表处获得学习视频,而不需要花费移动数据流量,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4.针对性改进微课学习方式

在前文中,笔者曾就学生观看微课学习行为进行了归类,在此,提一些个人的建议:(1)“看热闹型”,这类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对微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老师重复微课内容有期待,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对老师讲课存在依赖心理。(2)眼高手低型。对于这种学生,老师有必要提醒他们注意,单靠耳朵听和眼睛看视频是不够的,因为学了新知识之后,人有一个遗忘的规律。(3)“手忙脚乱型”和“行动迟缓”型学生,老师应主动指导学生改进记笔记的方法。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在理解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再记笔记(关键词),效果会更好。更不能无限期地延长微课学习时间。而“有的放矢型”无疑是最有效果的一种方式,老师应适时邀请这些学生向班级同学介绍自己的微课学习方法,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微课学习方式的改变。先看一遍视频,第二遍观看时,有选择地进行记录。这类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候,能集中精力思考正在解说的课程知识内涵。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个人看视频时候,且这种情况,仅发生在极少数学生的身上。

5.搭配以辅助资料

针对学生看微课视频的五种典型现象,我为学生准备了跟视频资料配合的《视频内容记录单》。除了填写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外,重点要求记录“视频名称”“观看时间”“视频关键内容记录”等。并对“微课关键内容记录”做了简单提示:小标题、关键词、知识结构图、有颜色的字体、画线内容、总结性词句。这样学生观看视频时,会提高注意力,同时记录有效信息时有所侧重,不会陷入漫无目的的尴尬。第二天上课之前,在老师带领下,学生要对所看过的视频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或直接提问视频的主要内容,或通过回答跟视频有关的小问题,帮助大家理解视频的主要内容。甚至还可以通过晒记录单的形式,实现有效观看微课的目的。

以上思考均来自微课教学的实践,希望能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一点有效借鉴。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15(1).

第8篇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中数学教学总结,请笑纳!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1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感谢郑州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这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更感谢市教研室领导冯瑞先老师等对47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肯定;同时,我也感谢47中校领导一直对我们数学组的关心和支持;还有我们高三数学组的各位同仁,正是大家辛勤的劳动和团结一心,让我们在去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代表备课组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加强两纲研究,紧扣课本复习,注意新课程与大纲之间的关系备课组认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仔细琢磨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与要求,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首先放在中档及其以下题目上,要在“会、熟、快、准”上下功夫。

通过研析每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源于课本的考题总在100分左右.那么怎样研究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呢?

1、钻研教材,追根溯源.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话不断在重复。

事实上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延伸与交错、再生与裂变,在教材中早有它的脉络和雏形。这些课本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就像散落的珍珠,只要经过老师的发现、打磨、提炼,它们就会变成学生所需要的项链。

2、就地取材,锐意开发。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是考查教师的研题水平。 研题一类是对他人试题的鉴赏,另一类是改题编题。不懂得鉴赏,教数学就丢失了味道;不学会创新,教数学就失去了活力。

紧扣课本复习问题上,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点:

(1)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让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

(2)在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3)关于答题表述,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标准,通过课本来规范。

(4)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复习中同时要注意对新课程中与大纲教材有结合点,有变化点的知识,以更好在把握复习的要点。认真研究全国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试卷特点,揣摩新课程卷的设计意图,深刻领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新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内容的新的考查方式,有其独特的复习功能。它既可作为复习课的例题、练习题、测试题,更可用作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加以开发。因此我们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应研究新课程高考和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尽量帮助学生纵横梳理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利于提取的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的前提。狠抓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这就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也在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1)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位: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2)要注意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怎样灵活运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怎样选择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等逻辑学中的方法:是否熟练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具体数学的数学方法。做自我诊断,会什么?你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成功、失败)怎样把新题转化成为你熟悉的知识方法?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成一种能力,在高考时就能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3)掌握中学数学贯通的观点,如在立体几何中用平面图形合成表现立体图形的观点;将立体图形分解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观点;用关于形的逻辑思维统帅识图,做图的技能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观点,学生运用好这些观点,就比较容易驾驭立体几何的解题。

三、使学生从“模仿型”向“领悟型”的方向转化

(1)注重双基,突出重点。真正理解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的来龙去脉,不死记硬背。

(2)提炼和运用数学思想,常能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知识内涵,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尝试发现方式、自主探索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亲历发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4)倡导研究交流。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过程就是加强理解的过程。

(5)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学会阅读,学会正确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正确运用信息,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科学加以观察现实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并将其解决。

四、注意强调学生书写规范,合理运用答题策略

在平时考试阅卷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为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感到可惜,高考阅卷也不例外。因此,在解答题的答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解答既要简单又要准确,要紧扣关键步骤,当然也要思路清晰明了,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要重视和加强解题策略的训练与研究,在平时要多给学生应试策略指导。如:(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效率);先小题后大题;先点后面(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2)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慢、一快相得益彰;(3)确保运算、推理的准确性,立足一次成功,但也不放过检查得分这一环节。要善于不断积蓄解题经验,回顾反思,不断完善。

有人说高分是学生学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其实我们认为老师对高分学生所起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经过规范训练。学生要考出高分,老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要求:

适时调控“桃子”的高度,培养学生追求完美,不断超越的学习品质。要想考150分就得用高于150分的水准要求自己.

2、规范表达:不同题型和不同内容的题目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

数学语言要严谨、准确、简洁,卷面要整洁。因此我们在批改作业、评析试卷和上课板书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细节与表述细节。

3、挖掘潜力:

与学生交流,给尖子生心里暗示;及时肯定,适时鼓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适当加压,另开小灶,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开启和释放。

4、探求最优:一般的难题都有多条路径,都是值得欣赏、比较、玩味的。

让尖子生在不同解法中PK,寻找最简最优的解法是件很有趣的智力活;也是让尖子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情挑战的游戏。应该说这与我们的充分备课、经验积累、学养沉淀有很大的关系。

5、杜绝低级错误:因为低级错误是导致失去高分的尴尬情景想必大家都熟悉。

扼腕叹息还是因为功力不够,因为防范低级错误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考生的注意品质、兴奋点把握、追求完美的意识等方面都有上乘的发挥。这些都要来自于平时规范化的训练.

五、明确复习计划,侧重阶段提升

高三数学的复习要按计划复习,阶段提升,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以及所选定的复习资料综合分析认真修订的。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不可冒进,否则欲速则不达。所以三轮复习要有条不紊、不折不扣地进行.

第一轮:加强基础,落实知识。这一轮复习重选材,侧重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完善解题程序,渗透思想方法,突出规范、缜密、全面。本轮复习应以教师为主,教师的备课选材不能生搬复习资料,素材的来源有复习资料、课本以及老师的经验积累。纠错微型训练题:要依据近期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编,加强变式题型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这一轮复习重在提炼,重在通性通法,重在第一轮的薄弱环节和高考的重点、热点,以中档题为主,点缀难题.突出主干、板块、链接。本轮复习应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典型题型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出解题规律。综合训练卷,必须要模拟近几年高考试题难度,注重知识交汇,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轮:综合演练,模拟测试。这一轮的重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经验性,不做偏题、怪题,冲击难题。突出稳、准、快。那么具体教学中该怎样操作呢?本轮复习应重组卷,以实战为主。不同时期的组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轮的组卷要有整体性,兼顾知识点;要有侧重点,重点知识,重点突破;要有前瞻性,研究上几年高考试题;要有时代性,广泛采集信息。客观题的限时训练: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入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解答客观题的准确度与解题速度。

六、重视集体备课,科学安排备考

在每一轮的复习备考中,我们注重加强集体备课以及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集体力量,精选、精编每一轮复习资料,科学安排备考。依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和编好练习题,力争使每一套训练题有针对性,有实用价值(说明:我们第二轮的资料都是组内老师编写的)。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对每班内容上要讲的内容,每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并制定措施,通过小专题训练去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每周全组统一听一位老师的课,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专题讲座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加强集体备课,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从而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从容发挥。个人单干是向来没出路的。

七、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的各类教研活动,为复习备考把握方向

一年来,我们备课组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和协作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能虚心聆听各位主讲老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一摸、二模后的高三复习备考会,我们能从发言的各个学校中,学习到各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市教研室冯老师和孙老师等在会上的总结,既高屋建瓴,又实实在在,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了方向。例如冯老师屡次强调的“不等式考的很基础”,“圆锥曲线解答题一般不考双曲线”,“规范做题要从第一轮复习就要求”,“今年高考要与宁夏卷结合,注意收集他们的试题,把握高考的难度,一定不要做难题”等等。我们坚定的认为市教研室的方向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特别欢迎他们到学校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正是基于对上述精神的领会和落实,在复习备考中,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各位老师,20__年高考的硝烟虽刚刚熄灭,20__年高考的脚步即将来临。面对挑战,我们应满怀信心,更要从容应对。自信应来源于我们聪明和睿智的备考计划,应来源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行动。47中备课组的点滴体会,如果能给你的工作带来益处,我们将无比荣幸。今天,在各位老师和高手面前,舞刀弄枪、班门弄斧,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2我深深地懂得:一名新世纪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数学使命和对未来的数学责任感。为了不辱使命,为了无愧自己的良心,我只能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做到更加勤恳。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从教十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以下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心得,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想成为个人永久职业,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作为教师,若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很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不能胜任工作的。俗话说“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打铁先得本身硬”,都说明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教师学识的精深或粗浅是能否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与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直接相关。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运用纯熟的专业知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包括了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内容之间的顺利衔接,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试卷评讲更应详细备好课,有人说试卷评讲能看出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确实不无道理。因为这不仅是对卷面上试题的简单解答,更重要之处在于教师评讲过程中解体思维的延伸和发散,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觉能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每一章节之间都互相联系。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学习空间向量的知识时,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如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夹角等),从而理解新知识。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

一。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个人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品味,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课堂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历来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古今中外的数学教育家通过探索都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并被继续完善和发展。正是因为其永恒前进发展的规律,课堂教学成为了一项亘古不变的研究课题,促使一代又一代辛勤的“园丁”为之冥想苦思,为之呕心沥血。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3我有幸搭上课改的这列快车,身为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我是一名课改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能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上等比数列一课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采取直接从概念导入,而是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关细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细胞总数问题,独立探索,由此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不断增加个数,而这一问题可以由等比数列来处理,再让学生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捂出等比数列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等比数列的重要性,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能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4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已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已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已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5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