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

时间:2023-08-17 18:0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速记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的教学侧重于熟记知识点,而学生在积累背诵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既而能够事倍功半。初中历史的教学,以往侧重于线性记笔记,但是线性的记笔记,使学生对整体的知识布局有个概况,但是不利于熟记各个细节的知识点。而初中历史考试中,细节又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因而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都有详细的概况了解,更能够让学生记住关键的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后既能够宏观的掌握整体,又能够微观的把握局部。更好地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仅提高的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间接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把握历史课堂内容,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课堂效率,高效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意义

历史学科以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为基本构成要素,知识体系的掌握对于整体只是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逻辑性发散性,时间性和顺序性的特点,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再以点带动面,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式,亦是非常具体的可行的操作办法。而思维导图的方式刺激大脑,图形的模式比文字要更加具体化,可视化,更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事倍功半。形成完备的知识框架结构,不仅有利于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记忆,更是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的带动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历史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布置作业,为求学生能够牢牢的掌握知识点,而思维导图则更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快速的记忆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带来更便捷的学习方法,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教学实践带来了革命,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更好的带动教师完善自我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更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带动整体教学实践的进展[1]。

二、有利于课堂内容核心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模式即为处理核心信息的模式,思维导图以关键词为中心,以关键词为纽带为枢纽,更好地将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联系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线性思维,而线与线之间联系到一起,又形成全面整体覆盖的思维。掌握重点知识,而不用全面的阅读,把握宏观整体,而不用细碎的去掌握。课堂效率至关重要,课堂上听课状态好,课后复习事半功倍;而课堂上效率低,复习则需要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文科形式的历史学科,思维方式对于记忆的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掌握,更好的消化理解,做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吸收。与传统的被动的教学相比,思维导图更注重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主动的学习形成主动地思维模式,主动地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的促进学习。传统的课堂板书一般只是讲求本章节的内容来龙去脉,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以及灵活性,思维导图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记忆深刻。更好的掌握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以及意义所在。把握好主次关系,掌握好重点与非重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质量,为教学实践的进步迈出一小步[2]。

三、有利于形成个性化教师的风格

教师的水平在教学的质量中体现着一定的作用,教学严肃认真的老师,虽然教学水平高出很多,但是由于课堂气氛沉闷,反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还会使个别学生昏昏欲睡。而相反,课堂幽默又不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灵活,一般都能带来好的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对老师的喜爱。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充分的消化吸收,汲取养分。教师教学宗旨是“有教无类”,不讲学生分层次,不区分学习的好坏,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差异,而又不区别对待“好坏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的节奏,并且帮助学生分析优势与弱势所在。由于旧的教学方式手段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且一味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只是要细化,教学方式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方法,也是导致学生厌倦历史课的原因。而历史教师通过教学思维导图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获得学生的认可的同时,不仅是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体现,教师独特性的风格也是建立在学科内知识根基夯实的基础之上,没有根基高楼,就犹如空中花园,即使看上去明艳,可终究会摇摇欲坠。初中历史教师有着过硬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个性化的风格,无论是在初中学习阶段,个性化的老师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构建的思维导图模式中,更好的理解运用知识。

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形成发散性思维方式

知识体系是一个建立在各大知识点基础之上的结构,而将零散的知识点归类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关键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快速记忆知识点,脑海中形成完整的体系模式。而且由于思维导图的模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答疑,自我解惑,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思维导图模式是由点带线,由线代面,想象成一棵有着粗壮树干的大树,逐渐的分成几支树干,树干上有树杈,树杈上面有着茂密的枝叶,无穷尽也。在想象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而本身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又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完善自我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学生在自我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潜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而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扬长避短。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总之,教育体制的逐渐改革和完善,教学理念的改变,无一不体现着进步的教学思维方式。而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是体现着优势所在,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提高教学实践的进展。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微观带宏观,从逻辑性到发散性,从顺序性再到时间性,思维导图的历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形象化,具体化,可视化的优势。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书写,制作可以强化记忆,又凭借对思维导图的个人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型思维。学习终究是一项自主性的工作,自主性强学习习惯好的,终究要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

综观整个初中历史新版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在课程内容上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灵活性、科学性。如内容量大大缩小,而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了增强对学生视觉感官的刺激。新教材的设计比以前漂亮了,特别注重实物的展现而避免了过去那种一大段一大段抽象术语的枯燥描述。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史学观点,将最近研究的史学成果、考古发现编入课本,让学生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教材改革在总体上是进步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必须的。

初中教材的这诸多变化,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模式是传统的讲谈——接受式,这种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传统教育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整个教学过程由老师把控,通过老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用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感知到理解,最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较好的发挥。然而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分强调老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被动受教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低落,创造力难以发挥,好的学生也是因为责任心的驱使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每逢考试就背诵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老师也是事先就给学生勾划好,有的更是形成文字资料交给学生背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难以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有创造能力,有想法,有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值此教材改革的东风,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势必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其实也有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也在对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有杭州的茅蔚然老师在1982年就提出了“四段式历史教学法”,后来上海的钱昌明老师将一堂课分为阅读,整理和练习三段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模式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的爱学习,想学习。不是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那么教师只能在课堂上想办法,努力创设高效课堂。经过对很多名校经验的学习,很多教学理论的探究,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讲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在班上展开学习竞争

分组一定要搭配合理,让每一个组的实力均衡,而且组员一定要各有特色,组长要推选较为认真负者,同时有一定号召能力的同学。各组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学习的所有过程,从开始预习,完成预习作业,到课堂积极参与学习,最后是作业的检查,全方位考察,全方位竞争,每学期总结两次,对优胜组和失败组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总结之后再重新建组。这样就保证了全班所有同学都投入到学习的竞争当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过程由预习——合作探究——解决作业三部分组成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每一节课的开始,用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重点。预习时可准备适量的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完成,问题允许小组适当的讨论,

2.老师精讲。

老师讲课的时间大约安排10-15分钟,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的学习内容可以迅速带过,主要是讲知识结构,讲重点,难点,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对本课知识从宏观上进行把控,明白教学内容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和线索,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采取图示法进行。

3.小组学生就课内难点展开讨论。

老师在针对全班同学进行精讲之后,再针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设计问题,要求各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之后,引导各小组选派代表作答,对大家掌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进行引导与讲解。

4.总结本课知识。

这个阶段要充分利用本课知识结构图,对新课知识再次进行回顾,总结,这个过程要老师做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完成,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指导学生去寻找当中的关键词,从而快速记忆下来,还可以让小组比赛记忆。这个过程也是大约5分钟左右。

5.学生完成本课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