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94-02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传统平面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设计方式由手绘转变为计算机制作,设计工具也由笔、尺子、剪刀等转变为计算机及设计软件,使平面设计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计算机平面设计时代。计算机平面设计可被定义为设计者借助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和相关设计软件,遵从一定的美学规律,在二维媒介上塑造出能够表达设计意图的各种视觉效果,目前,计算机平面设计已在广告、招贴、包装、海报等传播媒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计算机平面设计是现代其它设计的基础。正因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的广泛性,在众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或相关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内容以国外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Freehand等课程教学为主,并穿插了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设置现状来看,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相关的课程名称及内容设置的混乱,如课程名称有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有的院校开设了内容相近的两门课程,即重复设课浪费资源,所以有必要进行整合构建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由于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所涉及软件较多,内容复杂,因此,在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一个总体的指导原则,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特点及平面设计社会应用现状提出以下内容体系构建准则,以保证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因需设课、模块组合。对各相关课程的内容按需取精,并按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组成少学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循序渐进,不必恪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传统分类法则。笔者将“Photoshop+AutoCAD+3D”进行整合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环境艺术设计模块;将“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进行整合和专业理论课组成平面设计课程模块。二是系统设课,循序相联。专业教学课程模块化,并不是让学生零碎地、孤立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学习,相反在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中必需对各子系统课程模块确定一定的学习比例、指定或非指定课程组以帮助学生达到或满足学习相对系统性的要求。三是按实设课,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要服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总目标,突出专业理论的结果、应用领域、实用案例,理论渊源和推演可少讲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要注意应用领域的前瞻性和实用案例的创新性,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好奇、联想、发明与创造的能力。依据上述原则方法,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整合构建为“Photoshop+CorelDraw+数码设计理论知识”,重点讲述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及效果表达方面的知识和CorclDraw的绘制及图形创意和排版等知识,介绍数码设计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技巧的培训,符合“宽基础,活模块”适当够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建议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即“数码基础理论+Photoshop+CorelDraw”的体系课程,重点讲述计算机或数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图形图像处理知识,为学生自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基本素质类课程。第二,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第三,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结合以上课程划分,通过对计算机设计类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综合分析与整合,最终构建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是将图像处理和矢量绘图软件进行整合,即Photoshop+CorelDraw(简称P+C),以之为核心内容,再加上美术设计、数码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领域课程共同构成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注:图1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的部分:标志设计(logo设计,商标设计);CIS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广告创意设计;海报设计、DM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宣传手册设计、画册设计;楼书设计、年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插图绘制、贺卡设计、请柬设计;报纸、杂志排版设计;各类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
三、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因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之所以被称为体系就是因为它的内容是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进行模块式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内容体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基础理论+P+C”、“基础理论+P+F”、“基础理论+P+I”等。目的都是通过对每个功能、每种特殊效果的细致解释及一系列深入的理论、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整套图形图像处理和图形创意绘制及版式设计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各类视觉平面设计,达到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性理论上讲,该课程内容体系从技术到艺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设计,由浅入深,互相关联,为学生提供了较全面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为专业设计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之所以把Photoshop和CorelDraw作为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因为艺术设计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设计师所对应的岗位及就业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所决定的,依据对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等调查,CorclPhoto-Paint和Photoshop功能相似,后者使有频率最高,功能更强大,而且应用更广,而输出的数字格式更通用。CorelDraw、FreeHand和Illustrator功能相似,CorelDraw和Illustrator应用更广些,在这二者之中,CorelDraw在广告行业通用性更强,后者印刷行业使用者居多。另外,建议在教学计划内开设专业素质类课程,因为相关软件功能、工具综合使用较多,学生自学起来比较吃力,往往自学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而更深入的知识不能完全领悟,不能有效地把设计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浪费了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而专业素质类课程的设置,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最后,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构建不只是设计软件的整合,而且还包括视觉设计基础理论(美术设计和数码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构建。
四、结语
本文所构建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与专业设计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个设计软件的配合使用和综合效果,强调以应用为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设计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景虹(1975-),女,辽阳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三维动画及平面设计。
参考文献:
[1]甘登岱.电脑平面设计实例培训教程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职院校中,验证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利用实践实训教学,对于中职生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实践教学既在于“教”的落实,还在于对学生的“学”的实践。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全面考虑中职生进入社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下笔者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要如何提高,做了如下分析,给广大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要想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人可以样样精通,首先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不同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与设置,全面考虑学生日后的就业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自己要着重哪方面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根据中职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的缺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把目标定位在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网页、动漫制作;平面设计排版、立体绘图;初级程序设计员;局域网管理员这几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相应定位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设计等方面。
二、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以让中职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自身的能力,并在这个范围内给自己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达成目标,就要有相对应比较合理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设置计算机课程时要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基础,不过,各个专业都不是孤立的,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把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但一定要分清各专业课程知识的主与次,根据这些来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对于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侧重网络操作系统方面,主要培养网吧或者小型企业单位局域网络的网络管理员,但为了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必须结合网络规划组建以及互联网相关方面的课程。
而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网页设计以及动漫方面,要加强对dreamweaver、javascript、access、flash等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平面设计及立体绘图方面,则要着重photoshop、corel 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3d max等这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培养能够单独进行网页制作,动漫设计,平面设计排版与房地产效果图设计等相关工作人员,并融入日常软件安装与硬件维修以及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提高综合的就业能力。
通过以上的列举,无论计算机的专业与课程如何划分,一定要专业技能的训练为核心,让计算机课程为其服务。
有了合理定位的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案例、演示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让教学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用生动、具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计算机知识的新奇与新颖,产生进行尝试的欲望。
三、通过上机实践来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3.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并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后,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让基础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3.2注重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实践是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应完成的实践任务。锻炼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如: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最基本的打字技能以及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比如在打字技能的训
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坐姿、动作、指法的正确,并在熟悉键盘各个按键的基础上,进行盲打练习,还要逐步对打字的速度进行提高。
技能知识的实践是每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就业能力高低与否的体现。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photoshop这一软件时,要着重基础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掌握基础的应用知识,学会使用基础的文字处理以及图像处理,能够熟练应用移动、裁切、套索、钢笔等工具,让学生制作常见的平面广告宣传单,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工具的同时,并了解相对应的快捷键,提高工作的效率。
3.3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应用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设计课程时,要用案例引导与任务分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让学生对案例解决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直实系统的详细了解,并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求知欲去驱动学生积极的在实际案例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用热情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4 给学生提供机会走入社会实践
要想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在课堂实际上机操作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是不同的,课堂没有实际工作的氛围,例如,学图形图像处理侧重平面设计方面的同学,教师可以联系大的广告公司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针对客户的平面广告设计操作,并解决在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自身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体现实践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要让实践实训教学成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的实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对口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了解自己专业侧重的目标在就业时所需的具体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日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丛会. 中职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方案构建的有关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0)
关键字:公共选修课;平面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J51-4
1.前言
平面设计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 以符号、图片、文字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 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形式。早期平面设计基本依靠手绘设计、人工排版等,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引入,在提高了平面设计的工作效率及设计作品精美程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平面设计的入门门槛,使得没有艺术设计功底的人群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具备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1]。在高校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公选课,既符合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主流方向,也满足了学生对公选课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个人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2.计算机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2.1.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缺乏审美能力
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非美术专业,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美术教育不够,缺少绘画基础,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知识不了解,这对于个人的审美能力会造成一定影响。当然,审美能力还和个人修养、是否善于观察生活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公共选修课平面设计大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审美能力不高。
2.2.学生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动手能力差
虽然现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电脑等不再陌生,但是具体在实际应用当中,仍然不熟练:
1).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不熟悉,比如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楚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不知道剪贴板的作用是什么,而明白这些知识,就能很好理解在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卡顿等现象;
2).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不熟悉,特别是键盘的操作,需要眼睛盯着键盘才能准确使用快捷键,而快捷键的操作对于平面设计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技能。
2.3.授课课时少,授课时间段不佳
通过笔者参观走访,大多数普通高校每学期18个教学周,公共选修课安排在每学期前16个教学周,每周2个课时,总计32个课时,其中还包括实践和考核环节,造成课时极其紧张,难以完成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以及学生分布于各个专业,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白天的上课时间均被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占用,所以选修课只能统一安排在晚上。而通过白天一天的学习,学生容易疲惫,晚上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2.4.学生上课无参考教材,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增加教材管理的科学性,公开性,以我校为例,教材由学生自行到图书公司购买,不再由学校统一发放,而很多学生出于多方面原因,不去购买参考教材。这就导致在上课时学生没有参考教材,上课只能靠老师讲解,由于记忆的周期性特点,学生容易遗忘所学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解决措施
3.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开设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的目的,首先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是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欣赏水平;再次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平面设计基础知识、选区的操作、图像的绘制、图像的修饰、图像的色彩、图层及文字的基本操作这六个部分,以培养学生欣赏平面设计作品的能力,数码相片处理能力,图像编辑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
3.2. 强化电脑基础操作,强调美术基础培养
电脑操作基础和美术基础是一个平面设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不可能从课堂上提升他们的基础,所以只能对他们提出要求,从课外自学来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在电脑基础操作方面,通过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来熟练操作。在美术基础培养方面,一是通过参观绘画展,设计展,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旁听美术学院的课程;二是利用网络,浏览美术类网站、平面设计类网站来进行学习;三是通过美术杂志、美术书籍来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开拓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拓展自己的思维,挖掘自己的潜力。
3.3.加强课堂教学检查,确保课堂质量
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和美术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相比,更加注重于软件操作的培养,没有参考教材,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学生会感到茫然而无法进行操作练习。这就要求老师课前要认真准备案例的操作步骤,课堂上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在案例操作练习过程中,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记录学生完成情况,以达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3.4.加强师生交流,分享教学资源
通过QQ等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在遇到疑难的时候,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QQ,个人网站,个人空间,分享上课的课件,案例的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行下载学习。
3.5.增加课外实践环节,挖掘学生潜力
利用网络威客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威客平台的任务,学以致用。对于学生而言,威客平台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里面平面设计项目多,比如网页设计、招贴设计、海报设计、封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等,学生可以从里面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进行设计创作,既锻炼了自己,还可查看同一个项目别的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手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如果作品被采用,还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力的目的。
4.结语
算机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是对各个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检查,利用网络分享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实践;美术专业
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设计出来的作品以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平面设计方式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文字、图像或某些符号来传达信息。在教学中,平面设计对于美术专业来说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不仅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平面设计的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以后的就业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对平面设计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上也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这些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系统地探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问题能够让平面设计教学者更清晰地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1平面设计教学实践问题的“病灶”
1.1学校教学不能实事求是
现在学校里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大多是概论课,虽然讲解了很多概念,但主要是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记录大量的概念后根本不能及时消化,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能了解到零散的专业知识。这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于一门刚刚接触的课程,学生还需要一定时间去了解,一味追求课程进度只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一知半解,可能有的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练习,还是不能熟练运用平面设计知识。设计类课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而现状是很多高校延续了中学的考核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状态。
1.2新型教学工具的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我们可以很简便地运用软件来完成设计任务,计算机设计的便利和快捷是传统美术所不能匹敌的,它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创作,可以快速引用现有资源。这对于平面设计的创造本应该是件益事,但现在很多高校只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反而减少了传统美术设计的教学。所以,现在学设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是各种设计类的软件,离开这些软件后就不知道如何画图了,完全被工具所限制。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设计需要大量的积累,需要自己动手去赋予作品生命,而不是复制粘贴计算机里的资源,所以老师不能只注重计算机软件的教学,还要教授设计的理念,不能丢掉传统的美术设计,让学生脱离工具的束缚。
1.3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轨
平面设计需要走出课堂,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学活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很多学校是在闭门造车,教授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太远,没有构建很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设计一线工作,严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变成有社会价值的作品,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延长了学生工作时与企业的磨合期。
2改善平面设计教学效果的“治病良方”
2.1改进教学理念
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的想法能够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设计的魅力。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创作作品,让课堂上的设计理念活生生地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魅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常的实践表现放到成绩考核中,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寻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2加强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
设计软件让设计变得简便、快速,设计作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联网上能够伸手拿来的东西太多了,设计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导致设计作品抄袭问题严重。学生要具备自主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构思设计出一份优秀的作品,如何通过设计作品向别人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练习。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减少设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让学生脱离工具给设计带来的束缚,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师,而不是只会使用软件的制图员。
2.3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平面设计必须要走出课堂,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进入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或者单位合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实际成品的制作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掌握平面设计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给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和单位培养输送平面设计人才。学校要制定出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3结语
平面设计本身具有艺术被认同的偶发性,平面设计作品是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与生活需求所结合的产物。一般情况,平面设计是一种以改造具体事物和影响人们的生存行为来增进社会转变的因素,它在新的流行文化的发现和推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设计对生活中一些边缘化和非主流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关注。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一门与其他领域有高度联系的学科,其特性使它具备了很多学科不具有的中心性,而设计者在这种属性下得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权威性。如今,平面设计在实践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教师应当身先士卒积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实践环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平面设计进一步发展。
作者:温宇君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术基础教学;构成;电脑平面设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年代,在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泛滥低俗的广告充斥着各种媒体的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广告设计。
而在现今的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从事设计的人没有美术基础或基础太差,他们认为随着现有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单纯的去学习PHOTOSHOP,CORELDRAW等相关软件,利用简单的一些操作就能够产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一些所谓“全电脑派”。
现在的艺术类高校而言,招收的很多学生中真正掌握住素描、色彩等艺术基础课程其中精髓的并不多。有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艺术基础课在以后专业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平面设计非常简单,只要熟悉相关的设计软件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带着这种天真的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计算机世界中,一些作品只是各种素材的杂乱拼凑与毫无意义的堆积。这些学生在计算机美术设计这一新兴专业中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
在现行设计教育体系中,其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代表的,而这也是从绘画基础到设计的重要转变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学习这三大构成时应看到其统一性,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分裂和撕裂现状。
而在构成教学中,最初都是从学生的“动手”中进行学习,也就是最开始并不接触电脑,这时应该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电脑只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表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更为重要。在构成训练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而电脑强大的表现能力,虚拟空间创造力只是辅助,以此来进行构成课程的学习。
既然这些基础的教学课程都是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那么其针对性也就应该针对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和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展开。
艺术设计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生产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具体艺术要求则是重设计的创造性、方法的多样性、表现的新奇性等,所以,美术基础的教学针对设计专业的需要,通过基础教学应当让学生超越摹仿而达到主动的认识与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视觉造型语言与设计要求有机的结合,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此,美术基础教学作为学习艺术设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方式,不能仅仅体现在绘画的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基础基本能力,应注重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表现与传达能力,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色彩与肌理等信息正确传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性,注重于艺术形式自身语言的探索以及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美术基础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专业的要求,加强对于专业的针对性,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把美术基础训练的绘画描摹从单纯的技术层面训练转向艺术原理、创意思维、技术运用与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技能培养紧紧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逐步感知和把握来进行,使每个阶段的目标针对性更加明确,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变成了扎实的“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训练中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规律以及艺术法则、艺术表现的方法,切实地提高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脑平面设计虽然注重计算机技术的操作,但更注重设计艺术的表现以及创意意识的培养。重应用,轻基础,这是现在学生犯的通病,他们不知道没有审美和修养,做出的图也是平庸的。把素描、色彩、设计理念等美术技巧灵活融入到平面设计软件中,以熟练使用计算机为基础,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和创意能力提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是传统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使美术设计思想的实现变得简单,同时也使创作空间得到了拓展,同时对美术设计师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地位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忽视。因此只有将美术专业基础与计算机的工具性融为一体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平面设计大师。
Lin Jiaog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handong Xiehe University,Ji'nan 250107,China)
摘要: 从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特点和职业教育需求角度,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依据不同因素对课程教学进行定位,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观念,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建立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兼顾认证竞赛成绩的五环式综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 and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 is explored.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s located based on different factor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s are determined.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we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teaching, integrate the course content, and make us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 the five rings-styl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which integrates campus and off campus evaluation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i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关键词: 高职 定位 技能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评价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ositioning; skills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84-02
0引言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以讲授Photoshop软件为主,这种软件是一件集艺术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图形处理软件,软件内容非常的丰富,功能特别齐全,能够将图片变化的丰富多彩。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学,但是真的学好却不太容易。面对高职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兼顾各专业特色以及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不同用途,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笔者根据教学过程的体会,就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谈几点看法。
1课程教学定位
大家知道Photoshop的应用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图形图像的编辑处理,比如修改合成照片;二是艺术设计,比如平面广告设计。首先我们来计算一下Photoshop的总课时量,一个星期分配4学时,一个学期16周,总课时量为64学时。在短短的64学时内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Photoshop高手,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图像处理能力是不难做到的。
定位1:根据教学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非常的强大,内容很齐全所以不可能将全部的操作技能都教授给学生,因此对于一些不常用的内容就可以只做简单的介绍和讲解,而运用软件绘图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因此不安排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定位2:根据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状态和水平确定教学方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现状,包括水平和基础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多鼓励,多表扬,避免使用负面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定位3: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要培养的是学生单独操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掌握并不是仅仅看看书本知识就能掌握的,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练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事宜。因此,在宏观教学内容把握上宜采用“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重在实践”教学模式。
2课程教学方案实施
2.1 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方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指导为辅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难度大,面授课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因此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的话,学生肯定不能很好的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教学开始之初必须让学生明确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包括:①每次上机之前要将书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自习,有条件的可以提前自行练习;②在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教师会对重点和难点做主要的讲解,然后学生自行练习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联系教师询问;③课后学生要视自身情况在家里或者在学校机房进行练习,并达到熟练操作;④从软件的工作原理、操作技巧以及最终结果这三方面来掌握技能,不要过分的依赖教材的模式和教师的演示,可以通过自身的多次联系进行总结,总结自身适合的操作方法。
2.2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计算机软件操作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点的重要性,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整合,将教学内容可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将围绕相关实例展开。
第一类是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原理,以及实训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其他设计理论知识两部分。前者在教材中有文字内容,学生在实践之前要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自学,课上教师在实践演示中进行简单讲解;后者才教材中没有表述,因此主要靠教师在演示中进行穿插讲解。
第二类为软件基本操作,即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覆盖了软件的大部分功能。软件基本操作是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操作的各项技能,主要由教师的实践演示和面授教学进行学习,达到学生能够自行的熟练操作软件的目的。
CorelDRAWX4教学中的应用
文/齐立新
摘要:CorelDRAWX4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进行设计软件教学的基础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拓展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任务驱动法及其在技校计算机专业CorelDRAWX4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设计
随着技工院校各项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断明确,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既要充分考虑到市场、企业的需求,更要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需要。特别是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面狭窄,不少企业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会缺乏“一专多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无法满足IT岗位群的多种技能需求。为此,笔者学院近几年来一直在摸索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我们发现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断普及,过去单一的计算机基础专业已越来越受到学生与企业的排斥,计算机专业必须向实用性发展,其发展方向就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面向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新专业。在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掌握相关专业的技能,获得面向岗位群必需的职业技能证书,如计算机能力等级证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证书、Pro/E职业培训证书等,这就给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我们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专业CorelDRAWX4的软件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今后就业必备的设计技巧、设计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的内涵
传统的技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中、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技校的生源不断萎缩,越来越多的技校不得不将招生的方向放在农村以及偏远山区。而这些地方的素质教育恰恰是最缺乏的,许多学生并未真正达到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培养标准,这就给他们进校后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学习存在着极大的误区,不少学生错误地将计算机学习与网络游戏画等号,结果导致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兴趣,厌学情绪逐步滋长,这也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始终处在事倍功半的状态,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任务驱动法的实质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个个学习任务,不断调整教学方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由于任务的设置根据技校生的实际学情而定,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与探究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这就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专业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其今后就业、发展所必需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CorelDRAWX4课程体系
CorelDRAWX4是基于矢量图进行操作的设计软件,具有专业的设计工具,可以导入由Office、Photoshop以及AutoCAD等软件输入的文字和绘制的图形,并能对其进行处理,功能强大、容易操作,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者最常用的软件之一。随着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向着实用性以及多媒体方向发展,设计软件教学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平面设计者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技巧、设计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有较强的将自己的思路付诸实施的动手能力,同时考虑到技校生的实际理论、实操素质状况,因此选择一款合适的设计软件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CorelDRAWX4软件相对来说正是一款比较适合技校生的实际学情,又是可以将自己的思路付诸实施的工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技校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对于拓宽技校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任务驱动法在CorelDRAWX4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任务”做文章。
第一,教师要向学生给出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目标针对性要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针对技校生基础差的现状,耐心地与学生一起对任务目标进行分析。
第三,教师要给出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第四,教师要善于做好课程的总结。
第五,教师在课后要布置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例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工具的使用,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小结
一、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1人才的职业化现在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就业市场,那么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就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且很好的就业,那么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就业问题,创新和创业都能够很好的为人才就业服务。2人才的的实际应用化生活中身边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是大家从不注意,如果能够将每天出现的一些事情捕捉到脑海中,将实际现象和理论知识联系,就可以转化成创新和创业思维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生活实际现象在课堂上重述,那么就能够使学生觉得生活很近很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性的人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将来的发展以及共同促进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3人才的区域化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其地方性的创新和创业人才目标的构建,比如地方性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形成地方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教育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照软件的功能对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计划,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软件模块的操作是独立的,这也就导致无法使一个优秀的作品诞生,因此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错误,从而设计一个完善的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1理论知识课程在完成一个美术作品前,首先要对所要完成的作品的理论基础知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于一些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原理等准确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操作内容的熟悉。2计算机软件节本操作课程有了较好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后,那么就可以开展具体的软件操作课程,。教学内容为解释工具属性、讲解操作难点、示范重点操作步骤。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软件操作技术,比如画图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才能够完成优秀的平面设计美术作品,这也是课程教学的实践重点。3案例制作分享课程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之后,那么可以对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剖析,从而加强软件操作工具用法的认识,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更好的掌握一些图像数字处理技巧,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
三、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促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对其个性化发展形成了阻碍和打击,比方传统教学就是,老师说这个图是这样画出来的,那么学生就不去思考,照着老师说的方法进行软件画图,根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是否有不一样的画图策略,比如对于一个图案的软件操作,教师可以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画图方法,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因此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断养成,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多元化、创新式和立体化教学的目的。2体验实践教学方式枯燥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厌学的思想存在,如果在课堂教学时,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教学,那么学生首先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大的乐趣,通过其自己努力动手操作,不但能够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历能够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思维表达方式。因此中职院校人才的课程教学时一定要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教学课程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创造力和思维表达力的提高。3案例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应用能力,那么可以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分解教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拓,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准备不同的设计素材,通过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形成不同的案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准确的把握不同的处理技术、不同的素材等应用范围。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平面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平面设计正在向各个行业扩散,为了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应不断加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丛中笑 单位: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侧重问题专业院校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育者提供的设计题目,想出更好地设计意图,完成设计作品。
(二)教师授课内容问题教师的授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软件操作的知识,在学生的应用能力上还要很好的培养,不要让学生照本宣科的学习而是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问题在各类的计算机设计专业的院校都开设了这样一些基础的教学课程,将平面、立体、色彩这三个内容作为支撑设计教学的内容,但是在很多的学校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不能够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这里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指:在课程的安排上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但是在课程的学习上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相同步的。当开展实践课的时候,有些时候是所学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有些实践课程是实践内容在课程上还没学到,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难达到教学最初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教学的展开起到了事倍功半的反效果。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性;第二,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只有这样计算机设计专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学生基本设计能力培养的内容学生的设计能力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例如: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设计图中点、线、面的控制和培养、色彩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计算机的能力。1.“三大构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平面、立体、色彩这三大方面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也要认真的研读,这样才会减少在设计方面的失误。2.“点、线、面”操控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的作品中,点、线、面是构成作品最基本的单位,因此要能设计好一个作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到巧妙、熟练的运用,对这三个方面的运用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分析,找出规律,这样对学生完成作品很有帮助。3.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运用,就是要在选择颜色上多下功夫,还要考虑颜色的搭配,不仅要反映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基调,对作品中的细节也要有颜色上的准确把握。4.综合运用设计手段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现代的设计思路相结合,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将作品呈现到最好。5.外部设备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其他设备的能力,运用其他的设备来完善自己作品中的缺陷已达到完美。6.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创意是作品的灵魂。当一个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时,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创意,这就需要作者掌握的知识要广泛,这样才会让设计者有丰富的联想和设计创意。
(二)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实现途径1.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培养是平面设计的起点,任课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基本设计的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2.有机融合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应用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师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的了解教学的进度,将课程的内容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做到讲和练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好互动与交流。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要加强交流,开展兴趣小组,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
作者:殷燕单位:保定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设计理论 实践衔接 设计基础能力 文化修养 信息交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高职学校都在探索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设计类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同样应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一直以来注重的实用性,特别是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使之在走向社会后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缩短岗位培训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几种情况,引发了我如下思考。
一、设计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的衔接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出现了实际操作和理论联系不上,或者表现为没有理论支持;特别是没有基础理论和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的支持。比如,在平面设计中,有些同学画面的构成不好,空间关系和主次关系不分明等,究其原因,是没有运用好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对这三者的各自作用、特点及如何去运用及创造,把握不当,画面混乱。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对设计的理解有时会处于一种偏激状态。所以,进行设计类课程训练时,应该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设计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与消化,对形态的理解、运用,对色彩的视觉作用,色彩的情感作用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应该是金字塔形,只有在底层储备得越多,才能上得越高,今后才能攀上顶峰。关于一些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四大变化,等等。可以说,就是金字塔的最底层。这同时也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教学要求的联系性,也是同等的重要;各个教学环节思维的贯穿,教学目的要明确,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接触设计的开始到毕业设计。可见,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而且,专业界限的模糊化,也使基础知识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不仅包括专业方面的,在文化修养,专业艺术修养方面也同样重要。在设计中,文化底蕴对设计者来讲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而且,在知识结构层面上,其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如在招贴设计中,诸如创意方面,对立意的理解方面,表诉方面等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影响自己的设计表现。一个简单的例子,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广告语的设计和使用,有的学生不能一语中的,有的词不达意,有的则不精练,围绕着用哪个词语而冥思苦想,痛苦不堪。在设计中,广告语起的是点睛作用,可这在多数学生身上体会不道。在日前的设计大环境下,设计分工有时不是那么明确,创意、设计、操作与文案的策划,大多是同出一位设计者之手,这就要求我们是一位集多种功能与一身的所需要的设计者。
针对这种现象,我想作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提醒督促学生加深文化修养,广博群书,加强文化课的学习。设计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知识领域,它同其它学科或多或少都有相关的联系,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多元化的时代,信息的飞速发展更要求我们的设计走在前沿;媒体的密集性和多样性,使大量信息迅速传播,我们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得以改善,为了知识含量的增强,我们更应重视新视觉,新信息的接收。
二、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
数码时代下的大量设计,计算机的操作与设计成为主流。设计技法表现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在是衡量设计师水平高低的标尺。学生在做设计时,一味地热衷于对计算机的操作与表现,而忽略了一些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如审美和手绘基本功。这样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学生出现了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的现象,连锁反映是在数码设计作品的表现上也出现了审美、构图不当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对计算机的熟练掌握下,勾画草图和审美能力的下降趋势;而这种趋势反过来又影响了计算机方面的有关的设计表现。我觉得,二者缺一不可,各有侧重点,相辅相成。计算机的掌握应该熟练,而在熟练操作的同时,设计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草稿,也就是草图,那么手绘的应该占有一部分,任何一样技能都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寥寥几笔便能勾出最佳方案,落笔便有形,正是大多数学生所缺少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受众的文化及艺术修养的提高,尤其是设计者面队的客户在对平面设计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增高的同时,越来越快的交流过程中,以手绘草稿当场演示给客户看自己的创意、构思、构图等,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很好的实力,再配上后期印刷和制作精美的样稿,则更能说明问题。有些问题不是计算机操作熟练后就能解决的。既设计专业的前提课程,那些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怎样去教受学生使之掌握单元课程的相关知识;然后,在专业课上,怎样把现在的课程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是很重要的。
三、信息的积累和交流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
很多中专学校都开设了《Photoshop CS平面设计》课程,但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则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实践和总结。
1 《Photoshop CS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教材整合。老师讲课更多的是跟着教材上课,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陈旧的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技能逐项讲解,苦口婆心地传授吸引不了他们,一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会慢慢从教师的思路中开小差溜掉,一部分学生即使坚持到了最后,往往也是只学会了课内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只会模仿做课本例子,不能将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与今后岗位要求相适应。
2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引入“项目教学法”,从案例入手引出问题,从实践到理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1项目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制定课程总体目标,宗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图像的设计、处理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下一步的多媒体技术打下基础,按照能力、知识、素质目标的组成方式将总体目标再次细化。
2.2选取项目。选择一个贯穿课程内容的项目,比如选择“关于学校宣传广告手册制作”或“婚纱影楼宣传手册制作”等作为综合贯穿项目,主要原因:①宣传手册的制作是平面设计中应用最广的项目之一;②宣传广告的业务能涉及到大量处理图形图像的知识点;③完整的手册制作是毕业生有可能从事的岗位之一。
2.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①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班级人数的多少、学习层次的差异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利于形成合作、自律的良好氛围,从而有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②下发项目任务书。其中包含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对应的考核分值、奖励等信息。让学生明白课程任务的重要性以及维持学习的热情。项目开始后,在课堂上,我首先用图片展示本次课需达到的目标,然后讲解基本知识的重难点,剩余的时间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完成任务,宣传手册封面制作和封底制作中,不提供成品,留给学生最大的创造性发挥余地,要求学生用学期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自由完成。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完成组内任务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组内、组间互助,学生能发现自己思维方式、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等方面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利用各种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4随堂评价。依据“项目任务”书中对应的任务,对项目完成情况酌情、恰当地作出评价,顾及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优秀者更上一层楼的表扬、后来居上者的鼓励等使每位学生均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愉悦感,让整个学习过程在轻松快乐中渡过。
3 对教材进行整合
梳理知识体系PHOTOSHOP课程知识层次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选区、图层、路径、通道与蒙板、图像色彩处理、滤镜和GIF动画制作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来按教材章节上课的模式,根据阶段教学方式重构知识体系,将部分知识融入到3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个阶段为工具熟悉阶段,形状构建,图像的合成等实例。第二个阶段为模仿创作阶段,主要选择包装设计、封面设计、网站动画制作等实例。第三个阶段为主题创意阶段.主要选择当前社会热点新闻、校园活动等主题,由学生自主创意。第三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为完成某一工作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项目实例的选编上,要选择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比较有实用性的项目,然后以项目案例来驱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书籍封面”为例介绍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
4 建立教学资源库
4.1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专学校一线的计算机教师,掌握有大量的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比如,电子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学生作业或作品、教学实例、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论文等等。只要能加以整理、进一步的改进、优化,以教学资源库的形式来保存、共享、运用这些资源,日积月累下来,建立起相当充实的教学资源库。既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学习、便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4.2与其它兄弟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多与其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既有利于发现自己的短处也有利于认识自己的长处。如果看到别人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做得更好,就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5 改变评价方式
《平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院对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平面设计》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多为理科生,并且之前没有接触较多的艺术类学习,所以基础较差,在课堂上有“听天书”的现象,对色彩、构图等概念理解较为肤浅,对平面设计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在理论课教学中更多的是要求老师讲解软件功能,认为这门课就是对软件应用的学习。例如:PS,AI等,很多学生都显得较为浮躁,希望通过对软件学习,能够做出好的作品。殊不知设计的精华不在软件,而在创意。最终的结果是,软件学会了,可是做出来的作品,却是一团糟。总结下来,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较差,无视审美。计算机类的设计课程,属于较为前卫的艺术类学科,这对学生个人的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模式下,学生基本抛开了对艺术基础的学习,从第一节课就进入软件应用的学习,理论课由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各个软件功能,实验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练习。这种忽视设计理念和艺术基础的教学方法,一直持续沿用,未有改进。笔者曾经作过一次测试,在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拿出一些优秀的获奖作品,让学生鉴赏,一部分学生看不懂,觉得很一般,另一部分觉得还不错,可是一旦提问哪里还不错时,又都说不上来。试想一下,一个连优秀作品都看不出来的学生,怎么能做出优秀作品?如果只会用软件,那他自身也就是软件的一部分了,丧失了发挥自己设计创意的能力,而最优秀的设计却并非强调对软件的应用能力,反而是创意、应用能力的高低,只能体现在表达创意的能力上。由于学生缺乏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践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拿到题目后,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设计思路,实验课的时间多数被用来上网搜索图片,找现成的作品充数,甚至会有个别同学尝试一两次后,觉得实在很困难,就直接放弃。这些问题的根源,全部来自于学生对审美和艺术基础的无知,而传统教学模式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点,局限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2.个体作业,缺乏协作。一般来说,在实际项目中,由于工作量大,分工较多,一个项目是无法独立完成的。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并没有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一个有关学院的设计任务中,包括有标志设计、封面设计、信封信函设计、宣传海报设计等,这些都是个体无法完成的,需要几个人的团队协作,相互协调、帮助完成。而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软件应用,对团队分工一无所知,一个任务拿到后,都是各自做各自的,谁也做不完,渐渐的学生也失去了自信心。这样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会感到很难融入一个团队,无法与其他同事很好地协作,那么,他在这个环境下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3.工学脱节,假想臆造。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通病,理论教学后,由于得不到合理的规划,学生很难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制订到成品,需要经过文案制订,确定主体思路,双方沟通,设计草稿,成品等几大步骤,这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无法了解的,学到的都是软件怎么应用,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出客户满意的作品。做出来的东西好不好,都是自己胡乱想象,没有原则、没有约束地凭空臆造的,最后离题越来越远,甚至出现为了作品而更改主题的现象,这些,在现实工作中是完全不可取的,这种设计能力和工作态度也会使其本人失去竞争力,惨遭淘汰。
《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针对《平面设计》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组成了该课程的教学团队,通过和联想公司等企业合作,明确课程改革的思路,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共同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水平。具体改革思路: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我院提出的“123543”范式理念,针对高职教育,将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中。建立学习团队,让学生在多人协作体制中,合作完成各个项目。
《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将一学期课程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讲解,小项目,大课题。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中,重点阐述设计的理念,结合国内外优秀作品,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三大构成原理,特别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还应同时布置相应作业,要求学生在使用软件之前,就能够在纸上利用简单图形绘制一些特定主题,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构图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后,让学生自行分析一些作品的优劣,让学生在他人的作品中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最后,再通过对作品制作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软件技术,这样在前期学生就具备了一定审美基础以及软件技法。
2.在第二部分“小项目”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始了解和掌握实际性的设计流程。把一个产品的相关平面产品分割成几个小部分,例如:标志、海报、杂志插画、信函封面等,让学生有顺序地统一完成。由于各个小部分对设计的要求不同,当全部完成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一次作品的制作。通过这种拆分大项目为小项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类设计环节的要素,方便以后在团队做大课题时的沟通与配合。
3.到了第三部分“大课题”,仍旧是学生分组,团队协作,不同处在于,这次设计的要求是各组之间互相协调。相关联的两组在经过组员商议后,确定一个模拟产品,并提出涉及要求,由对方组完成,完成后,相互验收,打分,并提出意见,这样做学生不仅学会了设计,更学会了如何从客户方角度出发,如何沟通,如何满足客户要求的能力。另外一点,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优秀作品欣赏贯穿始终,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对美的理解。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如下表:
《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效果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每个人的创作动力,大家都想参与其中,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特别在第三部分,学生间的互动,更是充满了协作的竞争,各组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方提出的要求,使自己得到同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