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级审计内容

初级审计内容

时间:2023-08-18 17:1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级审计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级审计内容

第1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审计署*至*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的信息技术含量,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根据《审计署*年信息化工作安排意见》和《审计署*年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在广泛征求审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年信息化工作安排意见》。

《意见》了该办*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施中的应用,改进审计实施手段,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升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审计数据库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确定15项主要任务,涉及计算机审计、日常运行与维护、金审一期工程建设、审计专家经验库软件开发、协助审计署完成审计专家经验征集评审、人员培训、信息化考核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内容,其中,计算机审计和人员培训成为该办*年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计算机审计,《意见》了五条保障措施:一是审计中注重推广运用《数据采集分析》、《通用审计系统》、《企业审计软件》等已有审计软件,并结合EXCEL,ACCESS,SQLSERVER等通用软件,积极开发审计实用型软件或程序;二是实施中注重计算机审计的系统性,逐步建立起各行业审计体系模型,使审计经验不断模型化、程序化;三是将计算机应用与贯彻执行审计署6号令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四是以审计署即将完成的《审计实施系统》为契机,做好该软件的推广运用工作,实现对审计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五是计算机审计处人员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除安排一人负责网络及设备维护外,其他人员按照业务处的需要,采取对口支援与保重点相结合的办法,参与有关项目审计,协助解决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审计思路实现等技术性问题。

在人员计算机知识培训上,该办在《意见》中明确了梯次培训方案:初级培训普及性,力争使应参加署初级考试的人员无特殊情况年内全部通过考试,提高全员的基本操作能力;中级培训在保持通过审计署中级考试人数总量增长的同时,提高处级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所占的比例;高级培训则突出发展性,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人员在系统分析、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储备人才。

目前,该办各行业计算机审计及培训工作已按照《意见》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2篇

1 绩效审计的历史

绩效审计的概念来源于发达国家1940-1950年间,在这个时间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了绩效审计的工作,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实现了财务审计以及绩效审计共同发展的一个全新局面。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实际的地位不断的上升,有些政府已经把审计的核心工作转移到了绩效审计上,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也把绩效审计放在了审计工作的核心位置,在技术审计的过程中,开展审计工作的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国也是较早一批接触到绩效审计的一批国家,但是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发展较为缓慢,绩效审计仅仅应用到了发达地区和一些公共资金的管理上,还不足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新型审计工作的要求。

2 绩效审计的目标

绩效审计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发展的特殊的审计方式,审计工作通过技术手段验证生产活动是否达到了活动的期望值,审计工作中任何审计目标都有相对明确的审查目标。这是审查的前提的条件,必须有目标才会尽心审查工作。我国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共自己浪费严重,国有资产流入国外和民间等,在审计的工作中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在根据资金成长的要求,采用绩效审计是财政工作具体和人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财政审计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5个要点:

第一、需要健全相应的绩效审查的基础建设,强化资金的内部管理,通过资金的透明性。

第二、以审计财政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审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三、利用绩效审计的手对岸揭示财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现象,才发挥资金管理的游戏,提高资金的审计力度。

第四、提高应评价系统为核心的审计方法,利用财政资金的绩效作为引导,把大量的资金引入更好的收益中,发展资金得做用,提高资金的利益的尽可能的放大。推动资金的良性发展和增收。

第五、以服务的最终的目的,绩效的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是对资金的服务制度,通过对资金的审计,为我国的资金的持有者提供合理的资金决策依据,在资金的管理上,与绩效设计工作相互帮助。利用审计的功能,为企业提高资金的效益,同时资金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目标体现在评价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即通俗的将就是坚持政府投入资金是否有效利用,支出效率是否高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也是考核政府的重要依据。经济性评估反映政府树立成本的意识,节约开支,用有限的资金多办实事、好事;效率性评估反映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性评估反映工作最终结果,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成,人民和社会是否满意。因此,审计机关应当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全面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从我国实施情况看,财政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公共资源支出经济性审计阶段,即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应立足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掌握影响公共资源支出绩效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财政绩效审计,围绕“经济性”,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的节约上。二是全面财政绩效审计阶段,即提高阶段。该阶段要在“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审计国情的财政绩效审计制度,将初级阶段的无体系财政绩效审计发展成为适应中国审计体制的全新绩效审计模式。三是升华阶段即基于提高阶段的全面的效果性财政绩效审计。中心内容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绩效,最终体现财政支出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吻合性或接近度。

3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财政审计是考核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估一个政府的绩效,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业、公众的需求。在目前的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管理的重点在于财政支出,那么,财政审计就必须研究财政公共支出,针对公共支出的内容和特点有重点地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我国财政公共支出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调节领域支出,重点解决各地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问题;二是公共投资领域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农业这种弱质和有风险的产业等。

在上述财政绩效审计内容中应该确定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以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为审计重点。实施行政运行成本审计要关注与运行成本相关的事项进行审查,科学系统的评价绩效性,并拓展到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将绩效审计的成本转化为管理的成果,抑制行政运行成本的超计划增长。二是以财政支出管理为审计重点。要始终坚持“管理出绩效”的思想,实现由最初规范财政部门自身行为到促进财政转变以支出管理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配套财政管理制度的目标。

第3篇

《财会学习》:征求意见稿提出CPA考试设为专业阶段与高级阶段两个层次,同时指出拟向考生提出实务经历的建议性要求。即考生参加最后一科“综合测试”考试前,建议其在具有1年实务经历的基础上报考,实质可能会限制“非从事审计实务”的考生参加高级阶段的考试。有人认为,两个阶段都发证书,第一阶段发初级证书,第二阶段发高级证书,您如何评价两个阶段两个证书?

徐经长:这次CPA考试改革,我理解它是把两个阶段看作一个整体。专业阶段6门课是测试你是否具备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水平,测试的重点就是这个,当然也包括了一些内容的改变,主要是判断有没有达到大学会计本科水平。然后高级阶段才能真正测试你到底有没有从事CPA审计实务的综合能力。这种不同阶段有不同证书的意见,是借鉴了国外的做法。这样的话,就有另外一个话题,在最终拿不到高级证书的时候,初级证书什么时候有效。征求意见稿的思路是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高级阶段考试科目应在3年内完成,也就是说高级阶段综合考试允许你考三次,如果你没有通过综合考试,那就意味着前面通过的都作废了。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后取得初级证书,势必就存在一个也要界定这个初级证书有效期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建议是比较好的。

《财会学习》:考生十分关心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按照征求意见稿,需要一年的新旧并行过渡,过渡的时间上是否偏短?从考试的角度说,老考生应如何正确应对?

徐经长:征求意见稿提出,在2009年实施新制度的同时,现行制度继续执行一年,2009年首次报考的考生及曾报考但未通过任一考试科目者,须按新制度报名参加考试;现行制度下已通过部分考试科目的考生,可以选择按现行制度报名参加考试,也可以选择按新制度报名参加未通过科目的考试。如果老考生选择五门模式,那2009年必须要考完,这个过渡期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太短了,大家肯定希望时间可以再适当的延长一点。

对于老考生来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加强信心,大家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

《财会学习》:考试科目增加后,有考生提出来,由于国外有些国家的CPA考试每年考一次或多次,我国也要向他们学习这一点,一年考两次或多次,您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增加考试的频次?如果组织方对放开考试频次较为谨慎,您认为是出于何种考虑?

徐经长:加强考试频次,从考生角度可能是有利的,但是从考试组织者来说,有一个成本的问题。毕竟6+1模式与以前不一样,每次考试要准备两套试题,还包括考试内容、题目内容等等的改变,因此从组织者的角度上,必定要考虑组织成本的问题,所以对CPA考试这样一个全国大规模的考试,考试组织者希望把问题尽快解决为好是可以理解的。

考试方式将来可能会是机考,只有实行机考以后,才能每年考试多次。国外注会每年考多次是因为它已经基本上与托福等考试方式一致了,这涉及到我国很多技术的发展问题,包括网络技术等等方面,技术越发展,考试次数越多,考生越方便,在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过渡期,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我认为一年考两次还是可以的,只考一次对考生的压力的确是比较大的。

《财会学习》:关于“6+1”考试科目的设计思路,专业阶段新增“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高级阶段做综合测试,两个测试都是遵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框架。由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本身比较抽象和概括,而考试范围比较宽泛,鉴于考试命题预计较为灵活,考生是否需要从现在起做一些准备?如果需要的话,需做哪些准备?

徐经长:“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一科目,因为现在也没有这个教材,考生要准备也只能看看类似的这些教科书。我想不管以后教材内容怎么编,公司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其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等都是会体现的,所以如果要提前准备的话,建议考生可以看一些重点学科相关的大学教材,我觉得还是可以有一些帮助的。

CPA考试属于门槛很高的准入考试,准入考试对决定未来中国CPA的素质很重要,增加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就要求CPA具备这样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增加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未来的CPA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如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对很多会计业务的审计,如果你脱离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发展的背景,可能只能看到表象,所以要求CPA具备更深刻的分析能力。

《财会学习》:有考生认为,因为 CICPA的业务主要在国内,所以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有画蛇添足之感,英语测试的必要性不是很强,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徐经长:部分考生以CICPA的业务主要在国内,从而建议取消英文水平测试,我认为这不是理由。我觉得应这样看,目前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都有业务,很多中国公司海外业务也日益增多,这是与整个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与外资建立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我们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英语方面的业务能力。当然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一个统计,就是说到底有多少CPA在做一个非英文环境下的审计,有多少CPA是在做英文环境下的审计,如果统计出来,可能会确定有相当大比例的CPA就是在英语环境下从事业务,它就有英语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作为准入考试来增加提高这方面素质的要求,毕竟是决策层的一个基本态度,不管最后怎么样,有这方面的准备是符合提高素质要求的。

《财会学习》:CPA考试作为职业准入考试,在征求意见稿中,明显加入了“重视实务操作”的思想,受这种思路的影响,您认为原5科教材的内容是否会发生较大改变?出题思路和考试难度是否会发生较大变化?

徐经长:前面已经谈到,初级阶段主要测试你是不是达到一个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的要求,内容上肯定会有一些变化,但我理解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现在的CPA考试本身就实务性很强,以会计为例,从考试内容、教材安排,基本上都是按照准则,准则就是规范实务的,没有准则之外理论性的内容。对于CPA考试的理解,大家的共识是认为CPA考试是一个实务性的、前沿性的,紧随我国准则发展变化最快的考试,它实际上起到导向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注册会计师都是通过这个考试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我认为CPA考试担负了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将我们财会领域最新的成果以最快速度反映在教材中,大学教材更新可能要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但CPA教材每年都在更新。

《财会学习》:CPA被誉为职场金领,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CPA的执业水平受到质疑,这次改革某种程度上也是以CPA的执业能力为出发点的。您认为这种改革对改善与提高CPA执业水平有哪些影响?

徐经长:部分CPA执业水平受到质疑,中外市场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强调两点,第一是业务能力,CPA的业务水平有没有达到做审计的要求。我经常讲的一个概念就是CPA考试就是要考一百分,你考六十分,剩下的四十分都是假账,你把审计报告报出去就是告诉人家我是六十分的注册会计师,这是不行的。一百分才是及格,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注册会计师与医生、律师为什么在西方是最受欢迎的职业的原因,就是这三个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要求完美,它不允许你犯错误。你作为医生犯了一个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也是这样,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的,这就是你的执业能力,会计核算都不清楚怎么去做审计,懂的还没有别人多怎么去审计别人,这是业务能力问题。第二是职业道德。“四大”为什么能走到今天,他们很清楚:我们就是服务行业,我们就是为别人服务的,服务行业特别强调信誉,是靠信誉来生存的。安达信是最典型的,大家认为你不可信了,那很自然就被淘汰了,所以服务的意识、职业道德的意识非常重要。这次改革分阶段考试,总体上有利于提高CPA执业水平,特别是综合测试,当然现在我们很难说综合测试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但是我想经过专家们充分讨论之后,最终能够达到确实是提高CPA执业水平的目的。

从改革来讲,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我国制度改革不断前进、经济越来越国际化的大的背景下,CPA考试作为一个全国统一考试,不可能几十年不变,所以改革是正常的,我们一定要用一个很宽容很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包括考生、辅导机构、大学会计教育等,都应该是以这样的态度去认识。只不过接下来我们是要讨论怎么样去完善改革,怎么让改革更体现中国CPA未来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刚才讲到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国际化,包括与其他国家的资格互认,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一步步达到目的。

链接二:网友热议CPA考试制度改革部分摘录

Sunnykong:我觉得改革不一定是坏事。我比你们大多数人起点都低,从去年开始考试,到现在一科都没过,而且只是个大专文凭。虽然科目增多了点,门槛提高了点,但是《征求意见稿》说难度有所降低啊,对注会含金量也提高了很多。我们有一天考过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物以稀为贵嘛,到时候你可能希望考试20科呢。嘿嘿

乐天天:建议一年考两次,归根结底考试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

Yangyang007:对于改革的目标“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双手赞成,但是否也应向ACCA那样一年有两次考试。

清溪流泉:建议通过两阶段考试分别获得证书,通过专业阶段颁发获得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专业资格证书,通过高级阶段获得注册会计师高级资格证书。

Byof:希望能加入能力方面的测试,不然的话靠死记硬背考出来的会大大降低CPA的可信度。

涓涓而上:闻鸡起舞成就一生不悔天道酬勤注定梦想成真!

第4篇

「关键词审计信息技术审计管理科学化

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审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近来审计署下发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开发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一、开发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二)保障审计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1.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研究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历史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影响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应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内容,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问题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第5篇

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习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习课程,在实习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在实习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

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习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我到的实习单位是河南省xxx县审计局,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

1.调查xxx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xxx审计局信息化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

三,实习内容

1.实习背我国现存的审计软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审计法规管理系统.

②审计抽样软件.

③表格法审计软件,该类软件能完成审计表格及有关参数的增,删,改维护,能输入审计表格中要抄录的数据,能计算并填入审计表格中由计算得到的数据,能按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审计表格.

④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软件.

⑤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如由北京通审软件公司开发的XX通审软件.

⑥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该类程序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审计任务.例如,公路费审计程序,工会经费审计程序,材料成本差异审计程序等.

从以上种类的覆盖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审计署也已经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制定出了相应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的推行现有审计软件的应用推广.但是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都处于满足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审计软件.即使是这样,象xxx审计局这样的基层单位仍没有实力购买使用单机版的,这样只是单机的电子化应用不可能将信息化的好处完全带到审计中.现状急待改进.

3.审计人员

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中指出全国审计系统已有3万多人具备计算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在审计业务,公文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运用计算机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计划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全国培训800名审计信息化骨干,提高他们在审计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广泛运用;重点培养200名审计信息化专家,进行it审计师专家水平培训.

但是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由于我国cpa的市场化建设及推行较晚,现行的cpa的素质较低.同时在cpa的考试中也没有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的cpa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很低.cpa的审计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审计.计算机仅仅用作文字处理或者基本不用.河南省xxx县审计局共有4名注册审计师,并且年纪相对交大,都已经习惯了手工审计的步骤,很难使他们接受新的计算机的审计流程.其他审计人员有的计算机基础较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很难把审计业务和计算机信息化结合起来进行.

因此,我国政府审计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高于cpa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政府审计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但是仍然处于其初级阶段.而cpa的计算机水平仅仅处于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开始,最多有极少数的cpa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

.

四,实习体会

引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说过的一句话,十五个字:起步晚,基础弱,资金少,应用难,见效快.

首先是起步晚.国家审计署计算机应用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到XX年南京计算机审计展示会上才只有18个参展单位,象xxx县这种经济欠发达县审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就更小了.第二是基础弱.因为搞信息化,计算机应用要有好的审计工作者,包括审计专业人员和it人员,这方面xxx县审计局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工组人员甚至连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也达不到由于起步晚,投入少,网络,计算机设备在起步的时候基础也比较弱.网络环境较差.三是资金少.今年上半年,局里的负责信息工组的人员想购买一套新的审计软件,需要5000块资金,但最终因为没有批准而流产,这正说明了基层单位资金缺乏的程度.四是应用难.审计相对其他部门工作来说,其计算机应用难度比较大.被审计对象都是开放的,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财政部门或者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小型企业都有各自的制度,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审计的难度比较大.另外被审计对象的系统与审计单位系统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而且从技术上看,审计单位要在人家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被审单位本身的信息化称度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就更加困难了.第五是见效快.虽然审计信息化起步晚,但是我在实习单位见到仅有的2个审计和网络财务软件的使用还是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效率的提高,受到大大多数员工的肯定,效果显着.总之,xxx县审计局的审计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21世纪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xxx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习.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跟踪审计方法

近年来,部分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开展了跟踪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投资。但是,目前我国的跟踪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制度和程序还不健全,因此,加强跟踪审计工作探讨,寻找更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就显得必要了。

一、如何进行招投标程序与合同审查

审查招投标程序与合同主要是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招投标程序及其合同进行审查。内容包括:

1、招标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及招标机构是否均通过招标相关要求;投标保证金额收取是否合理。

2、招标单位是否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投标截止日期内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书;刊登媒介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对已发出文件是否私自进行更改或减删;投标单位是否已经过资质审查,审查结果是否已通知各申请投标者;是否向投标合格的单位发放了正规图纸、资料等;是否组织投标单位对现场进行了勘查,是否建立了投标评审组织,并制定了评标、定标的准则办法,及时对招标文件进行问答解疑;在申请过程中是否向招投标负责机构申提招标申请书,对招标文件是否进行过整编并通过审定,是否对招标进行最高限价。

3、中标单位是否符合相应条件。

4、开标中是否举行正式仪式,是否有必需成员单位或部门参加;项目工程承包单位是否组建正式评标机构或委员会,组成成员不得存在与投标单位有利害关系的情况;评标定标是否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相关原则择优确定;开、定标期限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是否在7天内向各未中标单位发出并抄送通知书,报知招投标负责机构;未中标单位接到通知后是否退回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招标单位是否按时退还未中标单位投标交付款项;中标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是否在国家规定期限内。

二、项目前期建设中需要开展哪些审计工作

项目前期建设审查在审计工作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将影响到后期一些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时期主要是审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手续是否齐全。包括:建立项目法人,完善的机构设置,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书面文件及其批复相关事宜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手续是否完整;初步设计是否已经在开工前报由国家部门批准,是否存在边设计边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是否已重新报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并有批准文件;审查项目是否形成了详细准确的设计概算,概算的调整是否依照国家规定并经过批准;工程建设项目进程是否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了报建,是否领取了施工许可证;项目开工前是否在当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办理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三、跟踪审计进入现场后如何开展工作

进入现场后首先要按照事先确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安排收集工程相关资料。主要有:工程项目各阶段(主要有审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招投标)形成的与造价相关的各文件、报告资料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变更、工地会议纪要等;建设单位的造价审批流程、规章制度。

跟踪审计一般在工地设立现场跟踪审计组,常驻1-2人。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根据项目特点和收集到的资料将进场前初步拟定的审计方案,参照委托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报请批准后实施。

四、如何做好项目工程变更审计工作

项目工程变更时有可能,那么应该如何做好项目工程变更见证记录呢?就需要跟踪审计项目组来做好工作了。首先,踪审计项目组要督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将工程变更及时进行报送;工程发生变更时,建设单位也要及时通知跟踪审计项目组到现场进行共同确认;在去工程变更现场之前,建设单位最少需要提供以下这些资料: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变更图纸和情况说明;承包人制定的变更施工方案;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意见;监理单位签批的工程变更令。

另外,跟踪审计人员还要对以上资料进行认真确认分析,了解变更工程的发生地点、变更理由、价款调整和需要现场收集的数据。对变更相关事项有了详细了解后,才可到现场进行实际测量;测量中要注意结合规范与计算规则,运用正确的计算测量方法,要避免发生违反规范的情形;测量后,首先要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现场复核,并对照施工单位的自测资料,如有误差,应重新复核;复核后,各方要在测量记录上签字确认,相关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

五、月进度款项支付如何做好审计

在工程开工初期,建设单位就要组织施工和监理单位将施工图进行清单复核,并由各方确认作为日后计量依据。

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计量、工程隐蔽验收时要提前通知跟踪审计项目组,共同参与;跟踪审计项目组如收到经业主与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量和质量合格的初审工程进度款申请文件后,要及时与工程进度情况、合同执行情况、工程质量验收情况、材料等预付款扣款情况进行核对;并将所完成工程进行计量核价,出具审计意见报经主审批准,之后,建设单位可支付相关款项。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跟踪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需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在实践中更大的发挥它的优势,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邓万金.建筑工程跟踪审计的方法[J].审计与理财.2011(2)

[2]何连顺.浅析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第7篇

一、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2 年“两则”、两制“的,完成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随后又并实施了16 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先后修改和制定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加强了会计法制建设,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实施了46 个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基本建立起了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允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建立合作所和代表处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加入WTO , 标志着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为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会计的整体水平。

二、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工作性质和会计资质证书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 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全国大约有1200万人;第二种是“查会计的”,包括注册会计师和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全国目前大约有8万名注册会计师以及为数不少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第三种是“ 管会计的”,也就是总会计师,全国大约有3万人左右。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00万人取得相应的会计资格证书。但由于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7%,因此,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总体上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水平还比较低,会计职业道德操守也不近如人意。

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认证各级别的会计资格。因此,从9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完备而又严格的会计考试制度。而且,除了我国国内自己的各种会计资质证书外,从1993年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资格认证) 登陆中国大陆开始,至今我国已经批准了若干种国际会计资格认证在中国内地发展他们的注册学员、会员。

目前,我国国内的会计资质考试可以大体按照难易水平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分为三个级别。第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第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1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根据国家现有的规定,在我国所有要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俗称的会计证).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

2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

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获取助理会计师证)和中级资格考试(获取中级会计师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职业2年的人,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两个科目的考试,才可以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 2005年将实务(一)和(二)合二为一,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四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另外,目前,我国对已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会计工作满若干年的会计人员,采用评审制来认证其高级会计师职称。但是申报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人员均需在评审前参加《会计实务与法规》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会计实务与法规》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3 年,考试主要考察申报人运用财务管理和会计理论及其相关法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册会计师考试(CPA)

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考试科目包括:审计、税法、会计、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共五科。依据相关规定,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试一门专长科目。考试实行滚动式,从第一门单科合格成绩取得之年限算起,五年内必须考完所有科目,才可获得申请注册会计师资格。

4 、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CPT)

这是一种类似于注册会计师,但主要以税务相关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类资格考试。取得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税务相关工作规定年限者均可报名参加。

三、现有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和会计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入认定的前提,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尤其是会计高职教育。

1 、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散乱,未能形成共识;

(2) 教师队伍老、中、青三个层次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

(3) 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

(4) 教师主讲的传统模式未能改变,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充分运用;

(5) 学生重实务,轻理论的倾向比较严重等等。

2 、会计高职教育将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加入WTO 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从政策层面上升到体制层面和制度层面,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会计高职教育的挑战:科技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取得成本降低,并参与到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中;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能与不同国家的企业领导和雇员打交道;新经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将使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2) 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会计高职教育的冲击:按照W TO的对等规则,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或学位证书,鼓励在他国办学,取消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我国会计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并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财政部自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就不断地向国际惯例靠拢,至今已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对此,我国将会加快完善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预见,中国的会计事业将面临一个大发展,而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会计教育水平。作为大专层次的会计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各方面都要有针对性,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会计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四、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和会计高职教育目标

会计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当前的挑战,也就是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

1 、会计高职教育宏观层面中的环境决定了目标,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这一环境的一个现实表现,但不是全部,因为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会计职业资格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取向。

第8篇

【摘要】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的结合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依据现阶段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工作特点,分析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结合应用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内部 财务审计 工程审计 运用

教育是国家培育人才的重点,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教育建设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优先发展区域,高等教育在整体教育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都增加了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难度,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结合内部财务审计可以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由此,在实际发展中,结合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结合的重要性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两者结合是新形势发展背景下的必然。工程结算审计与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一起实施,分工合作,对于项目中出现违法的行为实施全面而又准确的监察,有助于提升审核项目结算的标准性、费用支出的科学性以及账目收支的现实性。另外内审工作者还可以依据应用工程管理、工程经济以及财务管理等整体知识对项目方案、管理以及投资等问题实施全方面的定量研究。第二,两者结合是整体跟踪审计的一种方式。工程预算审计和基建素材审计工作在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中都存在,与以往的审计方案相比,两者结合的形式具备以下几点优势,如审计信息更为全面和标准;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可以全方位展现审计成绩。第三,两者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依据定性向定量研究转变的重要形式。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彼此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依据,在高校内部审计全面研究的过程中,其是一种新式的技术方案,对于经济责任的明确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审计强度也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此时内审评估工作更为全面。现阶段,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点,将财务于工程审计彼此结合应用,从而确保其满足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等特点。

二、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的结合

(一)事前结合审训

事前结合审计主要是说,高校审计部门结合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融合的形式实施方案、计算等相应工作。

事前结合审计主要实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工作,其中包含了项目明确和审批、工程计算、合同明确等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出现在项目的计划时期、设计阶段以及招标和合同明确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审计工作者需要依据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结合的形式,合理掌控监察方案的精确度,掌握好计算编制的全面性。

结合实际整合信息可知,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投资计算时期对工程造价和效益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由此计划方面的掌控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融合的审计工作主要包含了项目的检查、评价以及研究工作,其检查方向有项目建设明确建议书和初级设计方案;评价工作包含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和生产建设要求等内容;分析内容有技术方案、可行性要求、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内容。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工作者需要在各自专业技术上,结合相关的法律要求,分工合作,有步骤的实施检查工作。其中包含了项目计算依据和深度、项目建设的要求以及项目设施规制、数量和配置等内容。

(二)事中结合审训

事中结合审计主要是指高校审计部门结合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的形式实施资金、计算等相应工作。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事中结合审计展现在以下几点工作中,如素材质量证明、招标人费用项目管理、付款管理、施工单位转分包等。事中结合审计需要重点检查的内容有纷纷称计算的审查和工作情况、合同中有关资金规定的科学性和实施情况、工程进度款计算以及设施素材的管理等内容。同时,工作者在合同整合的科学性、构建规范的执行情况、单位管理费超预算等问题中应用结合审计的方案也非常多。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中,彼此交换自身获取的信息,且结合沟通观点,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和工作情况实施检查,从而确保每项资金的支出和应用都满足要求,防止工程建设中出现挤占、挪用、乱开支、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拨款与工程建设工作的相同性。

审计需要深入研究,获取证据,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实处,保障拨款工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促使资金应用是结合国家规定在为工程建设工作奠定基础,解决以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管理造价,从而为后期的决算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事后结合审训

事后结合审计主要是说,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结合的形式实施方案设计和效益计算等工作。工程结束的审计包含了工程和财务两者,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审批、对预算的数额、决算设计基础、项目建设资金的循环过程以及办理交付固定资产等内容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实施审计。其融入在整体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审计工作者具备高效的财务和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内审工作者不但需要对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工程结算实施监察,还对财务信息的科学性提出了评估。由此,工程结算之后的决算审计可以提升竣工决算工作的质量,综合评估投资效益,整合建设工程工作中的经验,优化基础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内部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多元化的经济管理形式和资源等特点都需要合理、正确的内部财务审计实施全面的管理。各大院校领导者需要明确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与工程审计工作的结合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全面展现内部审计职能和工程审计特点,有助于高校平稳、有效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淑伟.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J].中国内部审计,2016,01.

[2]卞凡.\谈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的关键控制点[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5:3.

第9篇

(一)注重专项审计调查,忽视项目审计

从目前具体的审计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内部大部分的财政支出审计工作都是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于全面审计调查非常少见,主要原因是因为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但是审计具体的工作量逐渐增多,这就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对所有的高校都进行比较全面具体的审计工作,因此,对于我国高等院校具体的教育经费进行的审计工作只能是专项审计调查。虽然审计人员比较少,审计的范围非常窄,无法实现对所有高等院校都完成全面的审计工作,但是不进行项目审计调查的工作,无法深入的评价高校的具体情况,因此,不能提供具体的整改意见。

(二)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规范体系

高校内部财政支出绩效具体的评价,一般都是利用通用的一些财务规则并设立具体的指标,对财政支出具有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广东省制定的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将总资产反映出的增长率作为具体的发展潜力指标,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资产整体的利用效率,按照这样的趋势,如果大部分高校只是盲目的进行扩张,盖一些并不实用的豪华大楼,这种情况会使总资产增长的速度逐渐增加,但是,股东资产具体的利用效率如果比较低,这就不能证明财政资金具体的最终利用效率比较高。因此,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三)指标评分方法不够完善

想要得到最终具体的评价结果,需要对所有的指标值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最终进行综合。这就会涉及到无量纲化等内容。具体的无量纲化是指利用各种数字变化完全抵消原始指标影响,从而有效的解决指标具体的综合问题。但是,这种无量纲化具体的指标并不能代表最终的总评分。但是,在我国所有的评价工作中,最后的指标评分只是根据标准对照最终的得分,其中的评价标准并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定,并且最后的结果大多都是利用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并不准确。

二、完善我国高校内部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审计评价

高校内部的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审计评价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系统,并且是多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的繁琐系统,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过程。第一,评价目标的选定,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并对目标进行细致划分。第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需要确定好需要建立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查并合理的优化。第三,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型的具体选定,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确定评价的标准规则等。第四,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采集具体的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评估,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的评价等。第五,对确定的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检测,从而有效的判断评价模型以及各种评价的具体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具体的要求,如果最终的结果表明并不符合相应的要求,需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调整。第六,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评价报告,包括对评价结果进行公正的书面分析,撰写具体的评价报告,最终将评价得出的最后结果进行公布,将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存储。其中,在前三个过程中,虽然我国仍然没有比较健全完善的高校内部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过,部分财政部门已经开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合同审计组织保障法制化

一、合同审计的概念

合同审计是公司或国家组织机构根据相关的法律文件,运用现代科学审计手段对单位的合同签约、履行及履行结果全过程实施审计监督。开展经济合同审计对于单位加强经营管理, 堵塞漏洞, 防止资金流失, 提高信誉, 增加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防范合同审计风险的意义

经济合同审计通过对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以及结果的监督和检查,保证单位和促进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减少单位经营风险。良好的合同审计工作有利于增强单位管理,减少资金流失,增加单位经济效益。加强单位的合同审计工作目的在于实现对经济合同的全程审计监督。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发展不成熟,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道德有待提高。市场中,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有很多人通过不法手段,来使订立合同中的一方受到损失。这样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合同审计工作能够在微观上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二)可以依法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单位的利益安全,降低单位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单位管理的重要目的。当代单位存在很多因为合同签订不当而造成的损失,这充分的反映了单位审计环节薄弱,内部控制力差。在单位开展合同审计能够防止单位部分管理人员或者是因为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合同签订不当,影响单位收益甚至生存。

三、合同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审计部门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审查的关系

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审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把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在具体工作上, 应各有侧重。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 具有全面监督职能, 对有问题的合同条文有修改权, 对合同价格不合理的有变更权, 重点应放在合同价款、标的金额的审计上。同时, 在实施经济合同审计的过程中, 对合同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二)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经办部门的关系

合同审计是单位的重要监督工作,拥有纠正合同中不合理内容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行政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有利于降低单位风险,提高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因此作为审计工作人员有义务听取经办工作人员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四、防范合同审计风险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经济合同审计监督机制,必须建立合同审计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审计工作,单位应当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部门应当对本单位的经营目的和状况充分了解,只有如此才能结合单位实际做好审计工作。审计工作部门要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各项审计工作权责明确,进而推荐健康有效的审计体制的建立。

(二)强化事前监督, 坚持经济合同审计审签制度,开展经济合同签订、履行、终结审计, 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1、合同草签前审计。

在合同订立前,要对合同内容做进行详细推敲,严格做好事前监督工作,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主要是要审计合同的立项有无必要,内容是否合法、真实;仔细检查合同条款有无遗漏;违约责任是否公平合理;检查合同有无必要相关部门的签字,是否盖有符合规定的单位公章。尽管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很多单位依然存在口头协定和不平等条款的现象,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阻碍。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严格审查,从根本上杜绝合同纠纷。

2、合同执行过程审计。

以合同为基础,深入到合同执行部门,检查项目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条款执行;对于变更的合同检查合同的合法、合规性,手续是否完备;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执行或者未完全执行的合同,查明未能执行的原因,以及是否明确通知对方;根据合同规定,对合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对账清欠工作;如果遇到违约责任,检查是否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3、合同执行结束前审计。

单位合同审计的最关键目标就是防止资金的浪费,减少资金的流失,因此,除了对合同审计工作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外,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些合同应当进行清算,如投资合同的清算审计,基建工程合同的竣工决算审计等。一方面,事后监督能及时的发现合同中的漏洞并及时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及时的监督能将合同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将单位的损失和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独立型

首先审计的工作人员地位独立。他与被审计者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其独立地位。其次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工作过程应当具有独立性,使其能够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公平公正的对合同进行审计工作。另外,单位在进行部门设置的时候,要确保审计部门与其他被审计部门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在对合同审计时做到公平合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体现内部审计功能。

五、结论

做好单位的合同审计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合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内容仔细审查,在合同签订后严格履行合同内容,单位审计部门的责任就是在尊重合同法的前提下,将单位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到新的水平上,及时了解部门履行动态和存在问题。找出经济合同签订和执行方面的簿弱处, 为单位行政决策和经营目标设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章萍,在工程决算审计中如何回避合同风险[J],中国城市经济,2011.8

[2]李艳梅,商贸企业经济合同的审计[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8

第1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建议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涵义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即到外部寻求审计服务资源,是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实施的一种行为模式。外包的目的是将利用组织外部优秀的专业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增强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

内部审计外包起初是由国外发展起来的。据统计,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比例从1996年的23%和32%上升到了2010年的39%和35%。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外包发展早期,对此持完全反对态度。但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IIA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态度逐渐改变。2006年,IIA在一份官方文件中写道:“不管作为暂时的补缺还是作为长期的方案,外包都会获取及时、专业的内部审计服务和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所不可或缺的方式。”可见,美国、加拿大的专业组织已经完全认同内部审计外部化这种形式。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主要包括:(1)补充。企业有些关键性的内审项目聘请一些外界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总企业在外地的分企业可请熟悉当地业务和习俗的人来帮忙进行内部审计工作。(2)审计管理咨询。是指将原有的咨询或审计项目的扩展的审计业务有外部人承包。(3)全包。当企业未设立单独的内审部门时,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外包给中介机构。(4)合作内审。某项目会由内部审计师和外审审计师共同完成。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

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的外包有四方面优点:(1)企业可通过外包获得专业性的服务。如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操作标准,可使企业获得所需的专业服务。(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会形成固定的成本,加上后期对职员的培训也会增加企业的开支。若将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可节省这部分的成本费用,而且外包支出可能会远小于企业自身设有内部审计部门所需的支出。(3)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企业应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内部审计外包也会有一定的缺陷:(1)外包后外部人员对企业的状况不熟悉,而内部审计人员更了解企业的文化、发展战略、管理手段等,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并可能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2)外包后外部人员审计工作不够贴心。(3)可能缺少为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熟悉各部门主要人员的工作,如果他们进入到其他部门工作,会对部门间目标协调一致和改善部门之间的关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这种平台就彻底的消失了。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分析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独立性不强等现象。有两个问题较为严重,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经营者负责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经营者,从而难以评价董事会、经营者这一最高层次人的经营决策活动。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依附于其他职能部门使得它易受到领导以及各部门人员的干预,从而严重影响其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成为管理审计的,因此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是财务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生产管理方面的的专家,并要具备处理企业非会计和非财务方面问题所需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我国现在处于内部审计发展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于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解决以上问题有两条途径:(1)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专业化改进进行投资,尤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予以重视。(2)内审外包。从市场需求看来,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的分解,企业内部产生了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导致了对内部审计的大量需求,即使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对内部审计认识的加深,也希望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加强经营管理。而我国现在尚处于内部审计发展初级阶段,走向内部审计专业化和职业化还需要很长的一个阶段,短期内并不能够满足市场内部审计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外包将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以下三点也看出外部审计外包是可行的:(1)成本效益角度。一般小企业不具备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小企业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会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因此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是完全有市场的。(2)优化资源配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结构单一,而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明显不足。如果事务所积极发展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将会填补经营淡季的不足,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并会有利于其稳定发展。(3)提高审计独立性角度。外部的中介机构完全独立于企业,加上有行规的约束,使得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独立、客观的服务。

(二)内部审计外包对集团企业的影响

内部审计外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具体可表现为:(1)内部审计外包中的外部机构与管理层有很大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层对其的约束,他们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审计,能够毫无避讳的对企业在经营和控制中的漏洞进行评价,从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外部审计机构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专业性人才,其中会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需要配备不同专业的人员,同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千方百计地为客户着想。(3)企业一些比较难的项目,会安排外部审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完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内审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4)集团企业外部审计人员的介入,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促进提高的作用,两方进行交流沟通有利拓展内审人员的视野,审视自身的不足,并从中学习到新的审计方法与技术等。这无疑又会使企业内部审计上升一个台阶。

五、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要削弱或取代内部审计部门,而应始终关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二)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机构。企业可以选择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企业等。从目前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是内审外包的主要对象,也是较为适合的对象。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计算机技术

我国计算机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审计的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制定一套严谨的计算机审计程序,计算机审计的质量较差。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进行舞弊,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无法展开。此时审计工作往往仅仅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审计工作的质量根本难以保证,也增大了审计风险。

一、我国计算机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国的计算机审计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计算机审计法规和准则相对不够完善。计算机审计准则严重缺乏,大多数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还偏低,执行业务时仍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主,计算机在审计过程中很大程度停留在文档编辑的水平上。目前的审计法规基本上是适应传统书面纪录形式的,许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的审计问题尚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2.计算机审计人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我国目前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

3.计算机审计的风险问题。形成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主要有:

(1)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又无明显的痕迹,因此,审计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减少,审计风险增加。

(2)审计技术、方法日趋复杂,由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应用软件在功能、程序处理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其要求运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也不一样,从而给审计增加了复杂性,必然会带来审计风险。

(3)在动态中进行审计取证较难,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大的网络系统,系统必须处于运作当中,一旦停止工作,将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审计任务,一方面又不能妨碍和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做,这样就只能在系统运作过程中进行取证,难度较高,也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4)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如果被审计单位不积极提供充分的资料,或隐瞒一些重要的变更事项,将会影响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其对审计证据评价的客观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李金华审计长曾经指出,“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1.完善相关的计算机审计法规。加强与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相关的立法,确保计算机审计有法可依。完善与计算机审计有关的法规和准则。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电子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及电子数据传递的安全性。(2)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包括合同的生效时间及合同上签名的有效性等。(3)电子货币流通的安全性、保密性等。(4)电子签名的确认,包括密钥的使用等。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在人员培训上,应对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基本培训与高层次的培养、在职人员培训和未来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为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

3.努力提高审计软件的质量和可操作性。提高审计软件质量和可操作性,关键是做好软件的分析工作。审计软件在开发与使用上,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程序,应当提供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关的标准的数据转换接口。提供审计线索的保留功能,考虑到审计对象的限制和审计内容的扩展。

4.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为保证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计算机审计的质量。防范计算机审计的风险,具体的实行措施:

(1)为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获得的财务数据,应该是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作现场备份所得。

(2)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不同的系统而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计算机审计是新兴的学科,目前我国起步比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新形势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内晖,高宁.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实务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