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二语文重点

高二语文重点

时间:2023-08-18 17:15: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语文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二语文重点

第1篇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4、提升学生对阅读量,引发对中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书本和海南远程教学资源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素养。

2、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3、指导学生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每周布置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5、跟同事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向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

6、作文训练以“表达交流”和《周计划》相结合,面批、互评、自批多种批改方式结合,切实提高效率。

7、加强电化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

1-3周 第一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4-6周 第二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7-8周 第三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8-9周 第四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10-11 周 复习、期中考试

第2篇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文性教学成为教育界普遍讨论的话题。所谓人文性教学,就是以提高受教育者人性境界、塑造其高尚人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在该课程中实施人文性教育是完成教学目标、丰富学生人文内涵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学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人物,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显然这不符合我们要打造人性化课堂的教学新理念。开展人文性教学,归根结底就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知识的海洋中陶冶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且结合学生具体学习能力和水平确定教学重点。比如,在学习高一语文中国当代诗三首这一课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当代诗歌发展状况以及邓愁予、舒婷、海子这三位诗人的背景、创作手法及特点;体会三首诗中的情感表达。教师在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体会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热爱人类和自然环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无论是对哪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都不能“高高在上”,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应该走下讲台,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对话,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比如,在分析人物情感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询问学生的个人想法,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给出相应的评价。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

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实行之初,高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众专家学者精心挑选,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因素,要开展人文性教学,教师应该将这些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让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高一语文《荷塘月色》中不仅语言优美,更是情景交融,且文中蕴含的“情”更具人文性。再如,在高二语文《窦娥冤》中窦娥形象深具社会意义,窦娥的悲愤之情感天动地,体现出封建社会中我国妇女强烈的反抗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人人平等,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学生应该热爱党和人民,并为之奋发读书。当然,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固然丰富,为了保证教学不脱离生活,教师也应该将教材同生活实例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增设教学情境,使得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具象化,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比如,在学习高二语文《雷雨》这篇课文时,鉴于该文章的戏剧特点,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深入其中感受人物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以充分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不堪、其中的黑暗和罪恶,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畏权贵,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从人文角度评价学生

我国考试制度历史悠久,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我国高中教育畸形,当然,高中语文也不例外,这严重影响着人文性教学的实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该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涵养。比如在学习完高二语文鲁迅的作品《祝福》后,教师在检查对该课的字音积累和字形积累(主要辨别同音异义词)的同时,更应检查学生对该文章的感悟,学生对祥林嫂@一人物是如何理解的,是否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是否能够分析出社会环境同社会中的人的相互作用。此外,教师还应该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不仅仅依靠考试这一种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写读后感,组织辩论赛等各种形式考察学生能力。总之,教师的评价标准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走向,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人文性教育是符合当代教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在高中语文这样一门极具人文内涵的学科,其广泛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和人文涵养,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推行都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从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将人文性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彻底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杨胜维,贵州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教师。

第3篇

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一、高一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同时强调意象各特点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二阶段重点培养审美能力

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是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的提高。学生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2]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审美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去强化感受,适当用某作家的作品来补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觉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见闻感受,甚至是跨时空的、跳跃性地重组积累的意象以帮助学生探幽发微,形神兼备地领会作品的意象及深层意蕴。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高三阶段重点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出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

还应看到,高三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教学的终点目标。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要在高三结束时最终完成。而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弥补高一、高二阅读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无论是升学深造,还是就业,都能具备必要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独立评价事物的能力去满足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高三的教材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其他以文学评论、论文为主,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材的特征和任务非常适宜突出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鉴赏评价的同时启发了思维,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炼,并不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尽力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于一连串原储存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虽不如原文意象丰富,却可能生发出新的认识。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逐渐地,作品里、意象中蕴涵着的美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人格。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整体性策略 阶段性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应当是审美化的教育。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学因素,语文教学如果能够遵循学科的自身规律,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审美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激情,那就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优化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构建充实而崇高的精神世界,都具有多侧面全方位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整体性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应以初中的语文学习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

高中语教材中文质兼优的佳作比比皆是,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有所发现。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如在《祝福》的教学过程中,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可从她的乌裙、蓝袄、月白背心、脸上的表情、眼神等的变化,从她抗婚磕头、捐门槛等行为,以及丧夫失子后的“我真傻”、“人死后,到地有没有魂灵”之类的语言等表象,产生对她的深深同情,由此在感性上生发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憎恨的美学意义。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形”中发现“美”、感知“美”。

(二)引导学生鉴赏美、理解美。

鉴赏就是要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和分析,进一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如《祝福》中,祥林嫂为何在祝福中死去,她的悲剧遭遇因何产生?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鲁四老爷的所作所为、贺家堂伯的驱赶、柳妈的解脱之计等展开联想、思索,分析这与造成祥林嫂悲剧有哪些因果关系,便会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便是扼杀祥林嫂的罪魁祸首。这便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实现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表现美。

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冲突而又渴望得到解决的状态,并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地得到升华,产生创造美、表达美的强烈冲动。如在《药》中,鲁迅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洞察力,苦涩地发现百孔千疮的旧中国存在着“看”与“被看”两种人物的对立关系,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渗透着鲁迅先生深刻的人生体验。这样的阅读必能挖掘出作品更为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

通过引导、联想、想象,学生便会从文学作品中、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辨别美,并为表达美和创造美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便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阶段性任务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照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整合在教材中。因此在操作层面上讲,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任务。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高一阶段。

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心理趋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语文学习上,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进而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在整体上把握意象。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感知。此时,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积累初步的审美经验,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具有丰富的审美想象,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审美想象力培养的高二阶段。

加强审美想象力培养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高二教材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去强化感受,适当用某作家的作品来补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觉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见闻感受,甚至是跨时空的、跳跃性地重组积累的意象,以帮助学生探幽发微,形神兼备地领会作品的意象及深层意蕴。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潜在的创造思维会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为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创造条件。

(三)突出审美创造力培养的高三阶段。

第5篇

关键词: 母语思维 二语习得 迁移作用

中外研究者对于语言习得尤其是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第二语言的习得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探讨问题的日趋深化,这些研究对于语言本身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普及产生了积极、广泛、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与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普遍的看法是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会更加依赖于母语思维,母语思维会干扰阻碍二语习得的效果,影响学习效率。然而,研究显示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Cohen(1998)在他的著作中详细介绍了母语、母语思维的问题,并将它们当做学习策略来看待。事实上,无论高级还是低级的外语学习者都会依赖母语思维。那么,如何客观地认识母语思维,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迁移作用,尤其是它的正迁移,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效率则显得十分重要。

一、母语思维的客观存在性

根据德国Wode(1993)教授的实证研究显示,即使是儿童在自然环境习得第二语言,也存在着母语迁移的现象。这说明,学习者在习得二语的过程中,不论外界条件如何,即使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关闭他们已经拥有的母语系统。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1993)指出,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师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恰恰相反,它的影响,无论正面的和负面的,都会随着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以它自己的方式发挥作用。

Cook(1994)曾对59名母语、外语水平都比较高的双语学习者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以何种语言思维。所涉及的思维活动包括:祈祷、心算、无意识思维、记忆及情绪表达。通过研究,发现当思维内容以母语形式出现时,采用母语思维的人数在各项活动中都很高;而以二语形式出现时,采用母语思维的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采用外语思维的人数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处于无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者多采用翻译法、用母语作为中介来学语,习惯于将所学的二语知识先用母语“复制”之后再理解的一种语码转化的过程。大多数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过程中,实际上进行的是一种翻译过程而不是运用英语思维进行表达的过程,即用母语思考之后翻译成英语,最后用英语表达出来(张海燕,2008)。

由此可见,母语思维在二语或者外语学习情况下都是存在的,它的作用和对于二语或外语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

二、母语的迁移作用

1.母语的正迁移影响

Corder(1978)认为,当学习者没有足够的目的语知识来达到交际目的时,可以用母语去启动话语。他们把母语看成一种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临时翻译”的方法利用母语来克服外语的局限。母语能帮助学习者沿着二语习得的“普遍道路”走得更快。这种“临时翻译”的策略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屡见不鲜。Mclanghlin(1978)也同样指出,使用母语不过是依靠以前的知识促进新的学习。

Ellis(1994)也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学生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陆效用(2002)随机采用了10和100名中学生期末考试的英语和语文成绩。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求的这两门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学生的母语学习并没有给外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2.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1)在语言类型学上: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用词序、复合词及虚词等手段来表达语言逻辑;汉语除了附加助词外,词语本身无法表示从属。而英语属于有形态的语言,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的变化。汉语中所缺少的这部分规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负面影响。

(2)在思维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直观的,用词带有强烈的感彩,中国学生的文章严重程式化,缺乏个性特点;而西方则重个性、重创新。西方民族采取的是客观思维方式,强调语言客观、公正、严密,注重理性的分析、客观事实和现象,他们的表达多用被动句;中国强调以人为中心,受此影响,学生习惯用一定概念的人作主语。西方的思维是个体的,英语中多表示属概念的词,用词具体细腻;而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综合的,往往趋向于泛指。中国学生表达思想习惯绕着圈子,最后接触重点并从侧面去阐述;而英美人却喜欢直截了当的谈话方式。这些思维上的区别同样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负面影响。

三、针对母语迁移的应对策略

1.正确对待母语的正迁移

对于二语或外语习得者而言,他们要始终把握客观的、理性的学习态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认清母语和目的语在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异同点,从而做到,因势利导。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两种语言的共同性,从而发挥母语思维的正面效应,即正迁移作用,提高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习者在充分认识母语和母语思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对比分析,广泛了解和学习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等,从而培养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2.正确认识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对于二语的干扰,是从二语习得之初便存在的。教师、学生要正确认识母语的负迁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策略来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1)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学生要全面认识母语的负迁移,对负迁移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教师要指出学生的母语负迁移所引发的错误,并让他们了解负迁移的概念及成因。在教学中通过导入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意识到中西两种思维的差异。

(2)加强母语思维和目的语思维的融合。对于一名外语学习者,借助和依赖于母语思维是不可避免的、永远存在的,外语思维的使用也不可能通过后天学会,只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有一定的外语知识的基础上自发采用的一种思维模式,当在外语思维中遇到障碍时,又会自发地使用母语思维。由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求所有的学生都用外语思维,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思维意识,挖掘并把握两种思维的特点,从而促进母语思维与目的语思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Butzkamm,W.Psycholinguistic[M].Tubingen:Francke,1993.

[2]Cohere,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1998.

[3]Cook,V.J.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s of a Second Language[D].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University of Essex,England,1994.

[4]Corder,S.Language distance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learning task[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78.

[5]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6]Mclaughlin,B.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ldhood[M].New York:Lawrence Erlbaum,1978.

[7]Wode,H.Psycholinguistics[M].Kie:Hueber,1993:183.

[8]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

[9]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而影响[J].外语界,2002,(4).

[10]孙晓青.外语思维与母语思维[J].外语界,2002,(4).

[11]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a,(3).

[12]王文宇.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2002,(9).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又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语文审美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审美教育的开展,更有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其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枯燥无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不利于提高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充分

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水平不高或者对审美教育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充分,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只是一味地强调教师的威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并没有及时地掌握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至于导致学生选择一些毫无价值的课外读物,更是难以避免一些低俗的小说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不利于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

3.不注重审美教育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的认识都存在很大的误区,盲目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育任务,让学生考入一个好的大学就算成功,从而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或者备课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侧重于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的讲解,并没有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逐渐使审美教育边缘化,不利于开展审美教育。

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现阶段,在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活动,进而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逐步开展素养教育活动

众所周知,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努力,也需要教师制订出一个明确的教学计划,逐步开展素养教育活动。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高中阶段分成三个部分,高一、高二、高三阶段进行教学。如,在高一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一阶段重点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人教版《再别康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意味以及诗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便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课文,而是应该了解其中的意思。而在高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先将学生的感知能力扩大化,然后拓展学生的丰富知识。而在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经过两年的积累与沉淀,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审美能力已经逐渐成熟,但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给学生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2.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因该技术不仅可以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环境,还可以将学生快速地带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与语文知识产生共鸣。譬如,在教学人教版《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小段荷塘月色的视频或者给学生展示出相关的图片,先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引出正文内容,以便于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分层次地进行审美教育,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多媒体技术,以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脚步。

第7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交际策略;内涵及分类;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主要从“交际策略的内涵及分类”、“影响交际策略实施的因素”和“培养交际策略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何培养交际策略,提高交际技能,确保跨语言交际的高效、流畅、顺利进行。

一、交际策略的内涵及分类

(一)交际策略的内涵

交际策略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语学习者弥补语言知识不足或应对突发交际状况所采用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弥补性手段和措施。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能够帮助二语学习者掌握正确的二语学习方法、提高跨语言交际质量、培养他们二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促进二语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交际策略的分类

长久以来,针对交际策略的分类方法众说纷纭,目前比较常见、应用比较广泛的分类方式为以下三种。

1.心理策略

心理策略包括缩减策略和成就策略两种:

(1)缩减策略。

缩减策略是指二语学习者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的时候,采取逃避或忽略的态度。一般来说,缩减策略被看作是较为被动的一种交际策略。缩减策略包括形式减缩和功能减缩两种。

首先,形式减缩是指学习者为了避免在表述上产生阻断或误差而在词汇、句式、语音等方面进行缩减或省略。

其次,功能缩减是指学习者为了确保交际流畅在表述内容或意义等方面进行缩减或省略。

(2)成就策略。

成就策略是指二语学习者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的时候,采取主动应对或设法解决的态度。一般来说,成就策略被看作是较为主动的一种交际策略。成就策略包括补偿策略和检索策略两种。

首先,补偿策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借助于其他跨语言交际参与者的帮助来化解交际困难,完成交际任务的方法;另一种是不借助于其他跨语言交际参与者的帮助,完全靠自身努力来实现交际目的的方法。

其次,检索策略主要靠信息搜寻和记忆重组来实现。当跨语言交际遇到瓶颈的时候,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手段对以往所学内容及交际场景进行有目的的回忆,并通过回忆来寻求对解决当前交际困难有帮助的信息,进而化解交际困难,确保交际顺畅。

2.社会交互策略

社会交互策略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回避。回避是指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遇到听不懂或答不上的问题,采取回避或终止话题的方法。

第二,转述。转述是指当学习者缺乏采用标准方法表述内容的能力时,采取用近义词代替、转换说法、生造新词等形式应对。

第三,迁移。迁移是指当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储备中没有与目标语言对应的词汇或表述方法时,采用母语直译的方式,努力实现正迁移。

第四,求助。求助是指当交际出现困难的时候,学习者求助于参与交际的其他成员,进而完成交际任务的方法。

第五,模仿。模仿通常属于非语言交际策略范畴,指当语言沟通出现障碍的时候,学习者通过身体语言的模仿来达成交际目的的方法。

3.补偿策略

补偿策略分为概念构造和语言构造两种。

首先,概念构造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概念知识来对交际内容进行补充和替代。

其次,语言结构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来对交际内容进行补充和替代。

二、影响交际策略实施的因素

(一)语言基础

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自身的语言基础水平直接影响交际策略的实施效果。在以往的二语习得交际策略研究中显示,第二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跨语言交际中往往倾向于选择缩减策略,针对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的方式进行回避。然而,随着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基础知识的日渐丰富,学习者在交际中则慢慢倾向于采用成就策略,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交际更加流畅的进行。同时,在Bialystok的研究中还显示,同样是采用转述策略,但是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更多的以外语为基础进行转述,而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更多的以母语为基础进行转述,语言基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交际策略的实施。

(二)交际环境

交际环境对二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是在真实的、自然的、轻松的交际环境当中,学习者能够很好的消除心中的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灵活运用各种交际策略,促使交际顺利进行。而在失真的、刻意的、压抑的交际环境当中,学习者则很难应用各种交际策略,跨语言交流往往陷入僵局。例如,在网上英语聊天室与国际友人交流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虽然也会遇到诸多交际障碍,但是往往会积极的采用转述、求助、迁移等手段来进行化解,使聊天愉快的进行下去。然而,如果是在严肃的课堂上,面对的是时刻准备纠正学习者词汇应用、语法逻辑、句式结构等错误的老师的提问,二语学习者则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保持沉默。

(三)任务类别

无论是在教学情境当中还是在真实跨语言交际环境当中,学习者所面临的交际任务,则往往选择的交际策略也不同。例如,同一个学习者在面临描述图片内容的任务时,往往采用分析策略。当面临采访任务的时候,则倾向于使用转述策略和求助策略;面对书信往来任务的时候,则更多的采取迁移策略和回避策略。

由此可见,交际任务对于二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四)个体差异

每个二语学习者在性格、智商、兴趣、认知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交际策略的选择上有很多不同。例如,有的学习者性格开朗,不拘小节,他往往认为交际只要开心就好,无需计较表达是否准确或内容是否丰富,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会下意识的采用回避、模仿、迁移等交际策略;而有的学习者内敛沉稳、细致认真,他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求表述准确、语意完整,则会下意识的选择求助、转述、检索等交际策略。可见,影响交际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的因素有很多,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必然的也有随机的,是一个综合性命题,而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三、培养交际策略的方法

(一)培养交际策略意识

培养交际策略意识,能够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的本质、挖掘跨语言交际潜能、促进交际能力的提升。二语学习者只有理解交际策略的内涵和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和实施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顺利开展跨语言交际活动。

(二)创设交际策略语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二语学习者都缺乏二语学习有利的语言环境,这导致学习者一方面,在语言基础积累过程中缺乏对词汇、语法和句式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只重视语言输入,却缺乏语言输出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语言技能训练过程中缺乏对真实语境的适应和了解,导致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多种交际策略,促使交际顺利进行。因此,学习者要为自己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培养交际策略、挖掘交际潜能。

(三)加强交际策略训练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加强交际策略的训练,使语言基础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交际策略培训方法。

1.任务学习、合作沟通

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任务学习都是良好的进行交际策略训练的方法。通过任务学习,能够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若干外语学习者可以形成一个任务学习小组,在共同完成某一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利用外文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简要的外文实践报告。如此一来,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积累外语语言知识、开展外语语言实践、选择和实施交际策略、提升综合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

2.各种活动、创设情境

二语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且无处不在的过程。因此,二语学习者要将二语学习渗透到学习和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融入到真实语言情境当中,加强交际策略训练。例如,学习者可以参与外文辩论赛,在唇枪舌剑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和实施交际策略,提升自身交际能力。再比如,学习者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设置宴会、面试、偶遇、谈判等多种交际情境。在这些交际情境当中,难免遭遇尴尬或阻碍,但是学习者可以尽量利用交际策略进行化解,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在加强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培养自身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3.总结反思、完善自我

在日常二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者有很多机会学习、选择和应用交际策略。基于此,学习者应该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总结和反思,达到自我调整、提高和完善的目的。例如,学习者在与外教交流过程中采取了回避、迁移和求助的策略。在交流结束之后,学习者可以进行总结反思,如果当时不采用回避的方法,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当时自身在表述内容的时候不向外教求助,是否能通过模仿的方式让对方了解自身的意图?如果当时不采用迁移的方式,而是利用转述的策略,能否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学习者能够加强自身的语言知识积累,并对自身的交际策略进行调整,使二语学习达到更好的境界。

(四)重点培养积极策略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各种交际策略没有优劣之分,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当中都有不同的功效。然而,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说,学习者如果经常使用缩减策略,则难免使自身在跨语言交际当中陷入被动的地位,也降低跨语言交际的容量和质量。因此,二语学习者应该尽量学习和应用积极的交际策略,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跨语言交际的质量和容量。例如,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提到“光棍节”这个概念,但是在外文中却找不到对应的目标词汇,交流陷入困境。此时如果学习者采取缩减策略,对这一部分内容避而不谈,虽然能避免出现语意错误或场面尴尬,但是终究不能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如果尝试使用成就策略,采用释义或补充的形式,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则可以完整表述自己的想法,也使交流更丰富、饱满、流畅。因此,二语学习者在训练自己灵活掌握和应用多种交际策略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积极的交际策略的使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交际策略能够在跨语言交际过程中弥补和化解学习者由于目标语言知识不足而引发的尴尬和阻碍,帮助二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交际能力、促进跨语言交际顺利进行。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培养交际策略的意识,加强对交际策略的学习、训练和应用,实现高质量的跨语言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孟冬,彭荷芬.语言水平和交际策略选择实证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王艳.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程度和性格差异对交际策略选择的交互影响――对交际策略使用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5(4).

[3]郑瑶菲.英语课堂交际策略训练实证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

[4]田利红.英语教学中的盲点――西方文化传达的缺失――教科书实例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4)

第8篇

做好备课计划,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备课组工作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备课组工作计划1

-度第一学期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期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教学方面:

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整体上偏难,特别是运算能力在这学期将得到深化和强化,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必将高。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是主要按照我们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讲清基本题,理顺中档题,适当补充难题;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难,特别对圆锥曲线部分的一些重点、难点的计算题,必须详细讲解给学生听,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多讲解几遍,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落实到位。每位教师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在课课练上,以基本题为主,重点在中档题上,做错的问题要抓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板书,因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部分来源于教师的板书,每节课最低有1~2题在书写上力求规范。

二:师资建设:

根据学校的具体部署认真落实:①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并且积极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②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参与讲义和练习的拟定,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的用途和影响。③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在认真落实教务处的工作要点的情况之外,需经常组织其余的教师听取你所带的新教师的课,并请其他老师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希望组内各位老师都经常相互听课,并及时评课。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认真总结,在参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成自己的观念,并希望能够写成论文,最后能够与本组其他的教师共享。

三:集体备课:

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确定主要内容。

(1)按上周集体备课中预先确定备课章节,各位教师论轮流发言,指出备课中的思路,重点和难点。

(2)然后就上述内容请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教学任务中的有关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备课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对于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3)讨论下周教案的编撰的具体事宜,确定四至五课时内容的个体教学目标、重难点、例题选编及作业的布置。

(4)最后就当前的教学及工作情况,请备课组各成员相互交流,提出建议,说出不足,并由备课组长记录整理,为以后的教学计划或集体备课的适当调整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高二数学组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代表我们全体高二数学教师的工作打算,我们一定能够落实好学校和部门的任务,并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希望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期末联考中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备课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努力形成教学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工作任务,整体推进初二语文教学立以下计划。

二、现状分析:

学生:本年级共有300多名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习方法、书写规范等都有待改进,总的教学形势还不容乐观。

三、教学目标:(对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本学期要完成35篇课文的教学。其中:讲读课文13篇,选读课文17篇。

2、检查督促学生完成5 篇古文,6首宋词和16首每周一诗的背诵及默写。

(二)阅读目标:

1、学习抓住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2、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

3、学会揣摩和运用文中精彩的语言。

(三)作文目标:

1、继续以语言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的语言积累,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2、本学期拟完成大作文3篇、周记、摘抄不少于10篇。

四、主要措施:

1、课堂摒弃“灌输”,选择“对话”,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讲读课文,师必须精讲精练,每文拟用2━3课时;自读课文,可放在课内(不超过1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自习课上),但配套练习要跟上,本期至少出两套配套检测题。具体视时间而定。

2、巩固上学期集体备课成果,继续发扬集体备课的优势,力争效果最大化。备课组例会具体安排如下:时间:每周二下午。地点:办公室。

3、上好欣赏课,激发学科兴趣:

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的文学欣赏课仍然关注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教学,尤其是宋词。

4、改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首先、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其次,积极鼓学生参加学校放广播站的投稿活动,对有文学兴趣的学生尝试进行作文个别辅导,引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中学生作文大赛。

第四、结合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进行学生作文互评互改试验。

第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

备课组工作计划3

一、 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周检查学生《课课练》一次。

备课组工作计划4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数学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二下学期数学的教课任务,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需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一份科学的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天检查学生的课后习题作业。

在高二下学期,我们一定会更加的努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奋斗,为高二学生步入高三前大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我们也将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备课组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月查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3、辅导学生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绘画比赛。

十月份:

1、举办国庆书画展。

2、参加市小学美术研讨观摩课及研讨活动。

3、兴趣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美术组青年教师参加校一人一课活动

2、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3、优秀案例评比。

十二月份: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的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第10篇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52-01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的问题。

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是的,我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在新课程中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2.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较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效果事倍功半。

3.强化训练现代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

第11篇

关键词:词汇组块;词汇;高中英语教学

1.问题的提出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恰恰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词汇教学。词汇学习是英语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备受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一般只重视词汇的意义,所以学生很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但英语词汇灵活多变,意义丰富,具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等特点,意义会随着具体的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出现另一个尴尬的局面:学生下大工夫学习、记忆词汇,但收效甚微;同时学生无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合适的英语词汇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往往出现词不达意或一些中式的英语句子。所以如何解决学生正确使用词汇的问题乃是词汇教学研究的要点。

2.文献综述

词汇学了记忆和理解单词外,更重要的是搜索和恰当使用单词。但是“纯粹的单词是不存在的”,(Sweet,1899/1964,P97)单词不仅仅以独立的语音存在,还以短语或比短语更长的语言记忆单位而存在,并且这些语言单位可以在记忆中整块提取,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也认为在英语语言的贮存和输出中,除了以单个的单词为单位外,更多地是以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词汇组块为单位。据语料库统计,日常自然话语的70%是由这些词汇组块组成的。这些词汇组块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词汇化语干”“言语公式”“词汇组块”和“词汇短语”等,同样国内研究对此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词块”“词汇组块”“语块”“套语”等。虽然词汇组块的名目众多,分类复杂,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一是“板块性”,就是结构比较固定,可整个输入和输出;二是“生成性”,可以根据需要用同类型的词或短语替代当中的某一部分,生成新的词汇组块。这些词汇组块语在第一、二语言学习中可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人的语言学习也喜欢记忆和提取一连串的词汇组块。沈敏瑜、刘晓玲、杨志清等认为词汇组块教学法是我国外语教学的新路子和新趋势,他们发现词汇组块能促进和提高大学生和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还有因为词汇组块具有社会交流、必要话题和话语策略的交际功能,所以词汇组块还可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和保证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流畅地表达自己和顺利完成交际的任务。

3.词汇组块的分类

由于研究者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对词汇组块的分类也不完全相同,基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是基础教学,在学习Nattinger & DeCarrico和Lewis对词汇组块归类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研究把词汇组块分为以下的几类,但不同类别的词汇组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时也可能重叠:动词短语、动词的用法是高中英语的必考点,句子的中心要义也是靠以动词为主的实词来传递。可替代短语:如from... to..., step/inch... by step/inch..., two days/twenty years... ago, as far as... be concerned, as is known to等。句子构造结构:如It is said/reported tha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reason why... is... tha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have/has done sth等。篇章过渡词:如what’s more, above all,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等。

4.实验

4.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词汇组块教学是否能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英语语言水平,探讨词汇组块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便取得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4.2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我校高二年级的两个班,共105名学生,笔者把一个班定为一个实验班(53人)和另一个为一个控制班(52人),两个班的英语学习背景和经历相似,每周授课课时、教材和教辅材料一样,两个班的任课老师都是笔者。在高二下学期对两个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环境相同,实验班接受词汇组块的学习和听写词汇组块,而控制班不接受有关词汇组块的教学,只检查教材的词汇表中的单词,除此以外两个班的其他教学手段大同小异。

4.3实验实施

在确定了两个组别后,控制班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实验班在确保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增加有关词汇组块的内容,实验方法如下:

在开学初的两周向学生介绍词汇组块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强调词汇组块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带着学生辨认教材中出现的词汇组块,使学生初步养成在课文中划出词汇组块的习惯,并加以检查。

在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组块的划分后,把这一概念延伸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即不仅要求学生划出在教材中出现的词汇组块,还要在其他任何英语文字阅读材料中划出词汇组块,并加以记忆和背诵。

把英语课堂上常见的听写单词环节改为听写词汇组块,促使学生转变观念,从单一的单词记忆转向词汇组块记忆,巩固学生词汇组块知识和运用。

4.4研究的工具

研究采用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后测成绩,两次考试都是英语综合水平考试,试卷结构相同,包括听力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都严格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实验结束后对两次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4.5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1. 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采用对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相关样本t值测试。

实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前测中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都很相近,两个班的相关样本t检验值低于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说明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后测的数据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高出4.18分,相关样本的t检验值高于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水平,因此排除零假设,接受择一假设,说明词汇组块的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显著提高。

5.讨论

5.1词汇短语在高中英语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词汇组块有助达到这样的目标,因为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记忆词汇组块,他们把这一概念应用到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中,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词汇组块解决实际的语言学习问题,因此他们更乐于学习、记忆词汇组块,而不是词汇表的单词。如在语言的输入阅读练习中,他们从过去的一个一个单词逐一辨认翻译变为把句子分割一个个词汇组块,把长句变短,缩短了阅读的时间,提高了阅读速度,减低了阅读的难度;在写作中学生也能根据情景,搜索到适合的词汇组块,套用词汇组块的结构,减少语言的错误和语法错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强行的翻译出一些中式句子,避免了直译汉语、用词不当等错误。同时他们偏向使用词汇组块组织写作,使写作的篇章结构性更强。最后,由于词汇组块是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结构,在语法学习中,相同结构的词汇组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法结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2词汇组块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5.2.1增加记忆的长度和降低记忆的难度

记忆心理学认为记忆是大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在记忆过程中,大脑以组块为单位处理和记忆接收到的信息,记忆单位的信息容量由信息的内容和对信息的熟练程度决定,而且大脑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处理程度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长时记忆(黄冰,2006)。词汇组块的长度比单词长,往往是几个单词,有时甚至是一整个句子组成一个词汇组块,但在短时记忆时又被大脑按照一个整体来处理,因此单位时间内所有效记忆的量大大增加;但词汇组块数量的比单词数量少,因此记忆的难度并不增加了而是降低了。使用词汇组块进行信息加工使英语学习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5.2.2增加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

词汇组块的一个特点是“板块性”,在记忆过程被当做一个整体,在大脑中像单词一样被整个存储在大脑中,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又被学习者整个检索和提取,由于词汇组块比较固定和符合语法规则和语用习惯,学习者可根据具体的情景快速提取适当的词汇组块,节省很多检索单词和分析语法的时间,输出流畅、地道的语言,从而提高输出的流利度和准确度;同样在输入过程中,学习者也把输入的语言信息分成语块来处理,只需处理一些新的信息,降低信息处理的难度,缩短信息处理的时间,词汇组块大大提高了学习者语言交际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从总体上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难度。

5.2.3增加成功的体验,降低学习者的焦虑

过度焦虑会影响学习,词汇组块的另一特点是“生成性”,也就是说,学习者一旦掌握了某个词汇组块的结构,皆可以照样画葫芦,举一反三,生成新的句子,使原来艰难的英语学习变得容易、轻松,也使学习者容易获得成功、愉快的语言使用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语言学习的信心,学生不会因怕陷入语用或语法错误的陷阱而害怕交际,从而降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焦虑感。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词汇组块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论述了词汇组块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优势。从研究角度出发,高中的词汇教学应该向词汇组块教学移动,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记忆。

参考文献:

[1]Bolinger, D. Aspects of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5.

[2]M.J. McCarthy. A New Look at Vocabulary in EFL Applied Linguistic Vo1.5 No.1, 1984.

[3]Pawley A,Syder. F.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in J. Richards, R Schmidt.(eds.). London:Longma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983.

[4]Nattinger, J. R.& DeCarrico, J. 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Lewis M. A Lexical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黄冰.短时记忆理论与英语听力[J].中美英语教学,2006(3).

[7]梁丽.套语使用状况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8]刘晓玲,阳志青.词汇组块教学:二语教学的新趋势.外语教学,2003(6).

[9]戚焱.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写作.山东外语教学,2005(5).

[10]沈敏瑜.词汇法:一种新的教学路子.外语界,1999(3).

[11]杨玉晨.英语表达选词错误分析.外语教学,1995(2).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材 二次开发 拓展模块

教材是多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是塑造学生并使之能动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情景,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课程资源并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教材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中职学生因重专业轻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厌学现象较普遍。问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厌学比例为71.4%,并呈现出厌学比例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渐增大、厌学程度随着年级增高而不断加深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班级的专业特点、学生已有语文基础等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丰富课程资源,调整教材的篇目顺序或教学目标,并根据现有的教学环境,立足预设立,关注生成,并以学生为本,突出职业性,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

一、基于目标内容调整的二次开发

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时数有严格要求,而职业模块是限定选修的,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的,二者的教学时数要求相对宽松。这种弹性要求造成各地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差距很大。很多学校重在引导学生就业,重专业,语文仅学习基础模块一年,高二年级开始分流学习,部分专业如文秘、财经专业学生选修职业模块,或不设置语文课;更多学校为了满足升学和就业的要求,高一语文学习基础模块,高二语文学习拓展模块,高三再进行分流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目标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度和顺序,就成了要达到大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教材“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课程和教学衔接”的要求的有效方式。

1.调整教材编排内容

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是教师对课程重构的过程,也是教师知识和经验介入、与情景对话的过程。调整教材编排内容和教学进度作为二次开发的重要方法,基于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情的具体把握,包含了教师丰富的个体经验和智慧。《语文(拓展模块・提高版)》上下册各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阅读与欣赏3篇为必读,另有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在高一的基础模块学习过。考虑到职业学校校园活动相对较多,实际上课学时非常紧,删除上册“表达与交流”中的“微型小说的写作”,新增“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写作”,删除《南州六月荔枝丹》,增加“微博综合性专题活动”。教师在调整教材课文预设目标时,把学情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作为首要依据,结合集体备课建议及教师研读教材文本及相关课程资源的成果,作出判断和选择。当然,对教材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时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随意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

2.调整教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是作为多元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即教师与文本、学生间达成共识,生成意义的过程。教材文本一方面需要教师解读其预设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基于个人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建构、加工,赋予其新的意义。因此,根据个人经验和具体学情调整教材预设的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选择。微型小说《错号》预设的目标是“体会微型小说精巧的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根据物流和会计服务型专业的特点,从小说内容出发,增加了“初步培养微型小说人物的劝说和营销能力”的目标。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是“结合材料议论”的典范,因而在第一课时快速完成教材预设教学目标后,在教学第二课时,调整原来的教学思路,设计为读写结合的材料作文写作辅导课,是对预设目标有益的补充,经过课堂训练,学生整体的叙议结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许多教师反思《生命的五种恩赐》的教学过程,普遍认为教材内容过于抽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无聊。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微调,补充与课文相适应的文本,结合学校3Q7S等校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3.调整教材的教学进度和顺序

下册教材内容总体上与学校课程评价进度较相符合,教学进度和顺序所作的调整较小。而上册部分文本不太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在讨论时一致对教学进度和教材顺序作微调。考虑到会计普通班的文言文基础较薄弱,近半学生有参加高职单考的意愿,连续学习3篇文言文易导致学生因学习密度和难度过大,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感,教师在对上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将文言文《项脊轩志》和《游褒禅山记》提前到前半学期分散学习,保障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文言文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利用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情况以及校情,通过增减教学时数来调整教学进度。如教师压缩《意大利蟋蟀》《景泰蓝的制作》以及“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数,增加文言文的总体教学时数,将教学进度与实际可供教学时数协调到最佳状态。

二、基于课程资源拓展的二次开发

教材二次开发的本质是作为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实现预设课程目标和有效教学的强有力保障。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教师的潜力,发掘学校、地方、教材等相关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拓展课程资源途径和范围,为二次开发提供资源保障,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教材除教材、教参外无其他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教材的情景化。当然,课程资源拓展应该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发过多的课程资源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负荷,处理信息能力下降,出现阅读等方面的焦虑,与预设的课程目标相背离。

1.开发和利用语文课堂影音图像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最喜欢的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电影电视,其次是音频图像,包括歌曲、朗读录音、图片、二维动画,最不喜欢的是文字。教师在二次开发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中引入影音图像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

笔者学校教师在讲析《错号》瞎眼大娘的讲话艺术时,播放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20120924期中前来应聘且广受老板们欢迎的音乐教师的讲话片断,并要求物流学生作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重视讲话艺术,培养服务意识。针对会计班学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陷入职业迷茫的现状,在讲授《游褒禅山记》时,播放了《非你莫属》20121202期经过商业实践洗礼的大专生受老板们热捧的视频片断,分析其志、其力、其物,重点分析其职业理想,并要求学生周末在家完整观看视频,撰写感受文章。此外,教师在讲授《都江堰》时,呈现视频和图片资源;鉴赏《短歌行》时,播放了影视片断和朗读音频;在阅读《祝福》时,观看了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断。学生观看这些视频后深受启发,许多学生在作文里描写了影视对其“心灵的冲击”。在介绍鲁迅、徐志摩、归有光、郁达夫等课文作者时,教师尽量利用与作者相关的图片、音频,这样做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知人论世”的观念,促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2.开发和利用地方与校园资源

中职语文大纲指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地方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及校园资源就能促进课堂学习,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在学习《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预设目标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如方山、长屿硐天,戴复古族人墓群墓志铭,补充相关信息,对褒禅山洞的特点以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进行拓展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展地方文化知识,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校园活动中有学生的能动参与和主动建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实效性更强。教师结合学校的早读制度,和教材中的“‘美读经典,文气动人’散文朗读会”“‘传承文化,重温经典’诗歌朗诵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出优质早读专题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包括诵读微博中精选的精彩语句和教师撰写的优秀散文作品以及经典散文诗歌,并要求撰写活动策划方案和体会文章;结合全国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策划活动方案,然后筛选出方案,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或演讲稿,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部分的即兴演讲和编讲故事整合改编;结合学校在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的优秀作品,展示作品图片,结合“说明书的写作”,要求学生撰写竞赛作品的使用说明书,对照参赛说明书原稿,进行反思提高。

3.利用“名人效应”开发课程资源

受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崇拜各类名人,特别是商业名人。教师对中职学生这个特点,要加以正确引导,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增补相关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独自在外生活的经历,很难理解课文《我心归去》里的“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的深刻含义,教师特意选取了家乡名人──“温岭国际数码城”总经理回家创业的经过,帮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讲授《生活的五种恩赐》一课时,引入凡客诚品CEO陈年和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及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的传奇人生经历与艰辛创业故事,进行拓展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极富哲理性的教材文本,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在学习“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写作”教学内容时,利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年度经济十大人物”以及地方名人“平安水鬼”郭文标、“长人师傅”舒幼民等的影响力,在课内与学生一起阅读人物简介材料,补充较详细的人物报道,并布置学生观看视频后撰写体会文章。教材二次开发时关注“名人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名人效应”的正能量。

三、小结

当然,对中职语文教材二次开发,必须把握一个度,坚持科学开发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学生、资源、环境的能动作用,促进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必须基于校情学情,大胆灵活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实现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对教材二次开发持审慎态度,科学开发,恰当利用,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语文教师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清林.聚合・钩连・增替・重构[J].中学语文,2009(6).

[2]邓娇芬.中职学生厌学语文探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1(6).

[3]李凤香.关于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成因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