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下面结合国内外生物学发展趋势和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思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一、国内外生物学课程发展的基
本趋势
1.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把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科学素养的含义包括理解科学技术的性质、概念、原理、方法和过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态度、精神和价值观,具备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能力等.
科学素养的内涵,除了重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外,还强调了人的发展,包括人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2.打破学科中心的框架
随着生物学科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就出现了学校修业时间有限、学生精力有限与教学内容量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是设立必修和选修两块内容.必修科目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对学生生物学知识掌握的统一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习,而且要求学好.选修科目是教学内容的补充部分,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基础,又为学生学习和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培养学习兴越和爱好,进行有个性的学习作了铺垫.
在打破学科中心,构建以问题为中心或以目标为中心,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改过程中,人们依据模块课程理论,提出了模块化的方法.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课程目标,把教育的内容分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能组合成为具有较大或综合功能的集成课程.我国在新世纪制定的高中课程改革新方案,就采用了这种新的课程构建方式.这对加大学生在课程中的选择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内容适应未来发展
21世纪的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这就要求人们更加重视生命科学.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价值观念.课程改革正朝着变“学科学”为“做科学”的方向发展.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就是课程.在这方面,各国都有一些共同的趋向,即从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人手,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思想、课程安排、教材、教学指导乃至整个普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和教材.
二、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思路
1.正确认识并确定生物学科教育的价值
生物学科教育是整体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利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需要.
2.明晰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属自然学科,而科学的本质既是认识真理,更是探索真理;既是接受知识的静态过程,更是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既是了解知识体系,更是获得此体系的科学形式.因此,对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必然需要进一步明晰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要重在“做”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由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学生也必须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维的主动学习过程.
3.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
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实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小至人的生长发育、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大至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生物学所关注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生物科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宗旨和归宿.
关键词:生物学科;科学知识;人文情感
一、生物学科教学理念
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本文仅讨论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而教学过程与内容紧密相联,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归结为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
总结为两点,即全面性和灵活性,即指生物学知识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而且要着眼于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并且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就这一点来说,它既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目标更是生物学科的一个性质特点。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也是生物学科知识最具特色的性质之一。生物隶属于科学领域,而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莫过于不断的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及方法,力图改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式。
4.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对于长久以来学生所学不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生物教学内容中便加入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原理,将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搬到课堂上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生物学科知识的性质
生物学科知识的内容范围很宽广,相应具备的性质也是很丰富的。本文仅对其特殊的性质,即区别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特点做相应的具体阐述。将其归结为以下四个主要的性质,即生命性、科学性、实验性、先进性。
1.生命性。
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将生命现象、生命特征、生命规律等内容进行选择,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以适应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表述方式,将这些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这是生物学科生命性最表面也是最直观的体现。其次,生物学科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的相关知识;层次上,生物学科由大分子物质、细胞谈起,在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每个角度都为学生开设了探索生命世界的窗口;从知识类型上讲,生物学科既有简单易懂、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陈述性知识,又有需要动手亲自操作才能掌握的程序性知识,还有透过现象看的本质、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逻辑性知识。最后,学生只有对生物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对生命有全面的认识,才可能体会到生物学科中生命性的存在。而这一性质也恰恰体现了课程理念所提出“面向全体学生”。
2.科学性。
这一性质的最大体现就是理念的阐述,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我们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技术和过程来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如在讲授科学探索这一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生物。在讲到细胞结构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仪器(显微镜)去观察。而这些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在生物课程中参与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知识和技术,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便能够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而且,通过生物学科科学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过程,锻炼使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并最终养成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这一点性质正是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的映证。
3.实验性。
自然科学是在科学的实验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因此也都具备了实验性。具体来说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的。首先,实验知识的可操作性。通过生物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其次,实验知识的主动参与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亲力亲为,掌握的知识都是主动获取,这样获得的知识必然更加牢固。另外,实验知识的全面性。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实验知识的精神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实验精神,即严谨态度,屡败屡战意志品质,还有与人相处、共同实验时所必备的合作精神。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一生时,就需要学生不仅能理解理论知识,更要通过亲自栽培绿色植物的实验来体验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一性质也是对“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最佳证明。
4.先进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学生学习生物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因此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与生物学知识内容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一些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也预示着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与改革。如在介绍基因时,就要向学生们展示更多的基因技术所带来成果;在讲授人的生殖发育时,也可以为学生介绍试管婴儿的诞生与发展历史。更多的将现代科技、社会和知识联系起来是生物学科知识最大也是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点也是由课程理念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决定的。
三、结论
综合全文的论述,根据课标所提出教学理念分析得出生物学科知识的生命性、科学性、实验性、先进性的四大性质。而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先熟悉学科知识的性质及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授课形式及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姚芳儒 马俊丽 史立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27.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1-74.
[3]林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生物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4-29.
[4]林国栋.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8-74.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科本质; 学科能力;学科理解力;学科思想
围绕教育领域改革“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中学生物课程改革提出了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标。生物核心素养可以解构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获得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生物学学科本质、学科能力、学科理解力和学科思想是生物学课程的四大基石,是具有内隐价值的教育元素,着重围绕这些元素开展教与学,既符合学生实际,也顺应课程改革趋势,从长远来说,利于更好地发展生物核心素养。
一、帮助学生领悟学科本质
生物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途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科学学习者,都需要经历一定的科学过程才能达成对生命世界的认识和理解[1]。生物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科学课堂代言人以及科学学习领路人的角色。
(一)接触科学史 感悟学科本质
生物科学发展史上,发生了太多精彩的桥段,如果能和学生共享,相信会是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思维旅程。例如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七上)第一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一个例子――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对巴斯德是如何设计出这个巧妙的实验很感兴趣,不妨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辟出专门的时间来分析交流:巴斯德的实验源自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生物能否自发地产生?在19世纪之前,人们普遍认同生物可以自发地产生,特别是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几乎无处不在的细菌后,这个认识更强烈了。而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生物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新生物的产生一定来源于原先存在的生物。围绕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1748年,英国显微镜学家尼达姆用肉汤做材料进行对照实验,发现不管肉汤有没有煮过,瓶子是否封闭,几天后肉汤中都长出了微生物。意大利修道士斯帕兰扎尼改进了实验方法,先把瓶口封好,再加热煮沸。他比较了不同煮沸时间的结果,在1767年报道说,煮沸时间比较短的肉汤中还能长出微生物,但是煮沸时间长达30~45min后,只要瓶子保持密闭,肉汤中就再也不会有微生物。通过比较,人们显然更认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是不是可以平息了呢?事实的结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持反对意见的人坚持认为这个实验有科学性的问题,他们主要的攻击点在于实验方法,他们认为封闭了瓶口并长时间的煮沸,已经破坏了“滋养”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基础,所以实验的结论是不可信的。当时研究微生物的权威是法国的巴斯德,他也认为这个实验的设计存在科学性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以实证为专长的科学家,他也不轻易在这个问题上发表观点,而是尝试设计更严谨的实验。经过冥思苦想,巴斯德设计出了一种空气能进入但其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的仪器――曲颈瓶。他将瓶中液体煮沸,然后冷却静置,结果瓶中不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倾斜,不久肉汤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肉汤中自然产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本存在的微生物。这场旷日已久的争论最终平息了。正如巴斯德所说:“自然发生学说,经过这简单实验的致命一击之后,绝不能再爬起来了。”
(二)通^科学探究 亲历科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儿童阶段表现得更为强烈。”所以为了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我们应该努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既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逐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较多地体验科学过程的机会,通过亲历探究的各个环节建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既要开展好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例如探究方案设计;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例如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探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方法,根据探究活动中采取的科学方法不同,笔者将探究活动分为了基于观察比较的探究、基于模型建构的探究、基于实验的探究以及基于概念转变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探究技能培养的具体要求灵活地设计并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二、发展必备的学科能力
生物学科能力就是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能力, 是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有机融合。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物学基本的学科能力[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科能力对核心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生物学科能力是以习得生物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基础的,在生物学实验和探究等活动中我们既要进行设计、证实、解释、预测、模拟等通用的科学方法的学习,也要加强实验观察、微生物培养等学科内方法的培养。就生物学技能来说,一般可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两部分,前者包括临时装片制作、显微镜操作等。后者如模型法、假说-演绎法等。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生物学技能侧重在动作技能的培养上。以学习使用显微镜为例来说,教师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宜采取不同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动作形成的认知映像阶段,学生需要尽快熟悉显微镜的结构,通过尝试操作形成相关的动作映像。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取边讲解边示范性操作,学生进行观察模仿的训练策略。在分步模仿和定向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基本掌握局部动作要领,如对光、放置切片标本等。但是各个动作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协调性尚有不足,同时也有不少错误操作。此时教师可以播放收集到的典型错误操作视频,学生观看后可进行自主纠错和自我定向。到了应用和熟练阶段,教师可通过量化互评、组间竞赛等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动作技能的精细化水平。
三、提高学科的理解力
解读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后不难看出,核心素养追求的并非是对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生物教育的一个现状是表面上学生积累的生物学知识越来越丰富,但是涉及一些生命现象的终极原因的追问时则鲜有令人满意的回答。可见生物科学素养的高低,与掌握生物学专门知识的多少未必总成正相关[3]。实际上这是一个生物学科理解力的问题。一些直抵学生生命观点的问题:生物为什么要呼吸?生物为什么要排出废物?为什么要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不站在一定认识水平来分析思考,很难作答。学科理解力提供了我们审视生命的出发点,即生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高度自组织的系统,生命系统有多种形式,每一个生命系统既在不断发展变化,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解释生命运动规律,以此提高生物学学科理解力。
四、注重学科思想的渗透
在强化对生命和生物学的理解力的过程中,我们还应不遗余力地渗透基本的学科思想。生物学科思想是生物学思维的结晶,生物学知识可以不断发展变化,新知识不断取代旧知识,但生物学科思想却相对稳定,它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生物学科思想是由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支撑着的。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应该注重渗透两大学科基本观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的观点,为他们认识生命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打开思维的通道,最终聚焦在学科核心素养上。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贯穿整个初中学段,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如人体泌尿、血液循环、生殖、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等各项生理功能,都涉及这一观点。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从最小的结构单位――细胞,到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其结构一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理解了这个观点,学生就会认同学习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并且可以迁移到生活的很多方面,生物进化观点也贯穿在整个初中生物课程体系中。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时,教师也可采取类比、画概念图等方式让学生认识不同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从外形、结构、生理和行为方面作比较,让学生发现规律,逐渐形成进化观点。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 生物学教学,2016(5):20-22.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课程;趣味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76-02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涉及内容广泛,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已渗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物学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时代的需求。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真正接触生物学科的伊始,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课程课时设置少,内容涉及广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掌握繁杂的知识是所有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难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愿望――近似于好奇心,即希望扩大他们对人和物的认识范围[1]。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有比较全面的观察能力,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全面发展的时期[2]。如何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为出发点,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依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实验,强调实践
生物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教学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实验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实验课上,教师应预设实验目的、创造实验环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对实验涉及的基本实验仪器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通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这两个实验的开设,引导学生重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要领,学习并熟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流程,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差别,并联系记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如此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书本知识,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能达到记忆的最优化。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担任好指导者的角色,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指导设计有效试验方案[4]。例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试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设计,动手操作,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上述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机械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联系生活,循序渐进
生物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使教学从浅入深、由简到难、自近至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逐渐熟悉生物学知识,克服畏难情绪,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由“新疆的葡萄为什么格外甜”导入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而呼吸作用又要消耗糖类。新疆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积累大量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较少的有机物,导致糖类大量积累,由此学生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昼夜温差大是糖分积累的关键;学习细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有利:如利用细菌(乳酸菌)制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酸奶;有弊: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如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学习真菌时,从馒头、面包、米酒等常见食品入手,酵母菌有氧时将糖类分解,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松软,口感好,而在无氧时使糖类转换为酒精,酿成米酒。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了才有兴趣,教师对新知识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5]。如果学生对已学知识理解不透彻,积累的疑难问题较多,新知识的学习将进一步使学生缺乏自信,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掌握新内容和理清新思路,最终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自信,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三、聚焦专题,紧扣环节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主动探索,这需要教师挖掘素材、丰富内容。生物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新观点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该内容的有趣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生物科学前沿是指生物科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6]。科学前沿知识如克隆、干细胞、太空育种、转基因等讲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讲解、作业设置、教学评价和复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对待,仔细准备,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图表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讲授生物圈中的动物时,由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等现实生活不易观察,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些动物的感官认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癌症时,将不同人群(不吸烟、五年烟龄、十年烟龄、二十年烟龄)的肺部照片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吸烟对肺的伤害,由此产生警示作用,远离香烟的诱惑,降低患肺癌的风险。作业设置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业设置中力求做到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上生动活泼,时间上灵活机动,充分体现结合教材重难点,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学习的目的。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评价方式上要遵循多元方法评价原则,善用评价结果[7]。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容易边学边忘,为了强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需适时地进行复结。复结上可引导学生设计概念图,通过概念图将所学主要概念、次要概念及其他相关概念建立相关联系,而将零碎、独立的知识点形象化、条理化,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8],通过系统知识框架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提炼语言,注重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语言的交流。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时,将“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的由来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记忆。此外,在关注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必须做到概念术语的专业化,决不能因追求生动而忽视科学性。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剂。例如在讲解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产卵,随粪便排放到水里并在水里孵化成幼虫,幼虫在水中又钻到钉螺的体内进一步发育,然后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里到处游走,寻找寄主,如果遇到你,血吸虫便成功的钻入你的皮肤,从此与你相伴。因此,我们要预防血吸虫,就必须消灭钉螺这个血吸虫成长的摇篮!”这样的语言,远离枯燥式的说教,有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巧用谚语诗词,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写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了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等。
初中生未形成独自的个人特性,具有极强的模仿欲望。教师,是学生首选的模仿对象。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学生信任、热爱老师,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活跃的、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个人的行为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用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与兴趣。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学生吸收营养的土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才能拥有成就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事业的热爱会促使教师更加潜心研究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56.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杜英英.基于生物科学前沿进行探究学习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思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96-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实验课是生物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观察,可以发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学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配套"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生物学所处的地位和现状
在发达国家,有许多优秀青年科学家流向生物科学,趋势越来越显著,但我国的情况却相当令人担忧,初中生物学受冷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上至教育系统,下至学生和家长,都一直把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副科,“豆芽科”,学不学都可以,或让非生物专业的教师来任生物教师,所以都不重视初中生物学。这样一来,对于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却是致命的,非生物专业教师难以企及。这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敬业精神不足,学科素养缺陷等等现象,使初中生物教学走了倒车路。
2.成因分析
种种问题,也许会激起人们的更大疑问,在新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的今天,下面边远地区的初中生物实验课却迟迟开展不便,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社会都在呼唤改变低下无效的教学,但是上述问题仍然被视若无睹。所以,以下就这些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1 学校和教育领导不够重视生物实验课。没有专职生物学科实验员,仅有一些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又没有长期任教经验的老师来兼任,只满足于应付完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物实验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2.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大部分学校具有实验室,但是学校没有购置相关教学必须的设备和实验仪器,再加学校的学生班额大,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2.3 评价体系的改革举步困难,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当前高考和中考升学压力很大,社会十分关注,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学生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由于中考不考生物,所以有些学校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当作副科,担心抓紧了生物课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 开课只是表面上应付,甚至有个别学校干脆就不开生物课,只是在课程表上排课以应付检查,对学生的评价随意性强,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2.4 学校教学管理跟不上,教学资料少、信息少、可学习借鉴的东西少。一部分教师口头说的是新观念,实际教学是老方法,经验主义,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
3.方法与策略
3.1 争取领导重视,加强检查指导,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各级领导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善生物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待遇",提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加大检查指导力度,表扬先进。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改进实验教学工作提供方便。
3.2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多开放,尽量给学生提供方便。不仅在上实验课中给学生使用,也可以让学生课下使用实验室,增加使用的时间。虽然会增加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但可以给学生一个验证所学知识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实践。这都跟学校的管理机制有关,把握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3.3 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积极丰富的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培训,进行帮带学习, 5-6个人一M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实验课例观摩等等。把提高教师实验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培训如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等专题研讨,使教师对这样的课有共同的认识,同时提供范例给大家参考,从而推动实验教学工作的不断提高。
3.4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课的操作过程(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即可。改革创新实验课可以这样:要求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表达,并修正自己的实验结果。 注重探究活动中的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利用1、2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所探究的问题、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体会等与大家一齐来分享。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后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反思、总结,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3.5 做好实验准备,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实验教学工作。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愿望,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实验陌生,又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都给组织实验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分类指导,多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成长,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要求,让每位走进实验室的学生能够得到一个生动,有趣,科学的生物实验教学体验。
3.6 注重平时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
论等等。这样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目标。
4.总结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诚然,生物学是"副科",但教师只要努力教学,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生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让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这个大的生物课堂,学生会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建英.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曹刘英.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学周刊, 2015(8):124-124.
[3] 吕莜.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J].旅游纵览, 2013(5).
[4] 梅建生.浅谈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改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3(4)
[5] 王晓勇.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1).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 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 申报课题
2.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 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 ,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活化;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一句话就道出了生活与教育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无论什么学科的教育,其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生活和教育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严重脱离,由于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识记而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这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使得教学活动偏离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误入了歧途。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把握教学活动的正确的方向。事实上,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课本上一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如果把它们还原到生活中的形态,我们会发现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非常的生动鲜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把五光十色的生活融入到生物课堂上,这样往往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包罗万象的生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以生物世界为基础提炼出来的生物知识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能想个办法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同生物课堂联系起来呢?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现象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鲜活的生活现象和实例来引入生物理论知识,这样会令生物教学活动不显得那么呆板枯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时,就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了两段资料,一段是有关杜鹃鸟的“巢寄生”的现象,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中这种有趣的“巢寄生”现象,另外一段资料讲述的是“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奇妙的关系。通过这两段来源于生活的有趣的资料,使得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生物体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态系统,从而自然地引入了今天要讲解的知识。通过这种有趣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发挥生活资料生动、直观的优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大有裨益。
二、利用好教材中的生活资料
生物教材是我们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容,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如今的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往往十分重视生活化的元素。就拿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来说,其中很多的内容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的。例如,医疗卫生保健中的生物知识、饮食健康中的生物知识、农业生产中的生物知识等等。这些以生活资料为背景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知识的切入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然而,教材中作为背景知识的生物资料毕竟有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内容给学生再适当补充一些资料,从而使得教材中的生活资料显得更加丰满,更容易发挥效用。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我们开展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最终的目标,生物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一系列理论知识,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生物学科的目标,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内容时,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结合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和年龄,为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制定一份一日三餐的健康食谱。如果家庭中有肥胖者,怎样制定饮食方案,如果家中有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任务的完成,使得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现学现卖”,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了课本上知识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有效激发起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生活事物和现象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巩固和延伸的作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想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一定要重视作业设计环节的生活化,学会利用一些生活事物和现象为背景来设计作业。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些作业内容:调查目前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转基因类食品有哪些?一般的蔬菜大棚会用什么颜色的塑料,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生态入侵现象等等。结合生活事物和现象来设计作业,可以令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做作业在很多时候不再被学生视为任务,而是一项有趣的课外活动。
在生物学科中推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本身的发展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把“生活”二字刻入脑中,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为一体,这样所学习的生物知识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生物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国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2012年15期.
[2]王永静.浅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意义;策略
一直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凡事不被列入中考范围的科目,都被广大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标上“副科”的标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生物学科作为当前中考过程中占比较小的科目,也会人们无情地看作是“副科”,从而使得生物学科的教学在初中阶段被格外忽视,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重视生物学科,从热使得生物学科的小学效率低下,难以发挥生物学科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重视生物学科,促进生物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分析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然而学生认为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小,对生物学习不重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对语、数、外等“主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对此,教师要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走出学习的误区,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发展,提升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生物知识的正确观念,使其主动投入到生物学习中,为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是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3.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5.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在坚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a全面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探索试题的创新,着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题设计上注重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整套试卷充分体现课改精神。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依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重视对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考查基本知识;识图题、实验题考查基本技能;试题涵盖所有学过的章节知识,考察面较广。
2、关注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科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试题强调了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问题;呼吸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家庭装修、空气污染及体育锻炼等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调查亲人的性状、转基因食品、等),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有意引领和锻炼学生学习和养成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真实情景中设中综合性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科学食用胡萝卜、购买包装食品的注意事项、各种营养缺乏症的解决;列表比较归纳不同种类动物生殖方式及发育方式的异同、利用遗传图解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形影响形状的规律等),突出学生对识图能力的考查,如识图作答题;实验题中各步骤现象的变化情况及其分析等。
三、试题的结构
本次试题七年级共设七道大题,49道小题,满分100分,其中客观性题目占56分,主观性题目占44分。:
四、试题作答情况分析:答卷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
1、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说明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但仍有错误出现,如七年级的“胚胎发育的场所”、“营养缺乏症的预防”等。八年级的“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涵义”、尤其是“遗传图解”的书写说明错误更多。
2、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七年级的第七大题实际应用题中的三个小题都是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前两个小题较简单,答案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所答较好。第三小题要求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及各营养物质的作用,答案唯一,学生所答失分较多。八年级的第五题“进化树”要求学生要灵活应用学过的各类生物的特点及在进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学生失分较多。
3、探究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级第六题实验题“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一个经典的探究性实验,几乎所用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这个实验。由于生物是非中考学科,很多教师都不愿做实验,既操心又费力。因此本题失分较多。
4、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七年级第四题识图题、第六题实验题;八年级第五题都有图,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
5、分析归纳能力不强。八年级第四题填表题要求学生将不同种类动物生殖发育特点归类,并填到表格中,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不足,失分较普遍。
6、八年级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理解、遗传图解的训练不到位
不到位,导致遗传图解的错误,失分较多。
7、另外,学生答题的书面语言不够科学准确(分析说明题、识图作答、实验题、实际应用题),也不同程度造成失分。
五、教学启示与建议
从试卷分析来看上,可以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多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把理论问题置于鲜活的实际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或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要注意多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加强双基教学
要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次监测可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有很大欠缺,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的训练不到位,不上实验课。同时一些学校课时没有开足,教师只能“并课”或“精讲”,影响了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本次监测虽然这方面试题分数较低,但实验题失分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科学实验的教学;要有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4、由于遗传学部分是初中阶段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同时也是生物学较为重要的部分,进入高中还要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这部分的教学,想方设法使学生接受理解并掌握(尤其是遗传图解),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生物试卷分析(二)
通过学生试卷可以看出我们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习生物学的各种能力都必须依赖于扎实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根本就无从谈起。在这次会考中,由于没有理解和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因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失误。
(二)审题能力差,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强
有部分考生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因此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审题不认真、解题不规范,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如七年级22题,由于学生不能对图像所给信息正确反馈,所以回答不对。
(三)语言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
学生答题语言表达不规范、表述混乱,用其他语言代替、词不达意,生物专用词语书写错误较多。如文字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而导致扣分。
(四)不重视实验课教学,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差
以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训练教学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指导学生会预习教材,会列举内容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狠抓知识和能力双落实;注重强化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
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向演示实验要质量。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从生命现象、原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理解掌握生命运动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并会描述实验现象,分清现象与结论的不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细微的实验现象,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进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生物学概念,探究生物学原理。
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将部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按课题解决方案信息交换处理结果论证问题解决的程序进行研究。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实验教学,先提出研究课题,交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研究方案,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教师不要评价其正误和优劣,而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过程的繁简、实验结果的正误来评价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
(四)重视认知迁移,提高思维灵活性
初中各学科虽然是分立的,但是各学科之间又是有联系的,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既要注重本学科的教学,又要注意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本学科内的应用,尤其是语文、物理、化学、地理等知识在生物学学科中应用非常广,这些学科中的知识或多或少地体现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如生命现象、运动规律的表述需要简洁而又有逻辑性的书面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生物体结构、仿生学与物理知识相关联,生物的生理变化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生物的生态环境内容又与地理知识相联系。
生物试卷分析(三)
本次生物期末考试主要学生的基础知识,难易适中,知识点突出重点,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题量比较适宜,知识点灵活,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习能力有帮助。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尽量与实际相联系,突出重点,加强训练,具体措施:
1、抓基础,重应用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知识加强理解,对需要识记要求学生一定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放到实际情景中去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去交流和讨论,寻求解答途径。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的一个重要科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高中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点较多,且结合着实验和实证操作,这对高中生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对我们从事生物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极其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高中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普遍注重语文、化学和英语三大主科的教学和学习,对于生物这样的“副科”并没有足够多的重视和认识,长此以往,造成了生物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在课堂上老师充当着绝对的主角,硬性的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强加给学生,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课堂接收程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配备合理的师资力量,专业的生物教师少,一些学校绞尽脑汁,不愿意接纳生物专业教师,并且部分教师提供的知识并没有完全与社会接轨,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总是把非专业的“老”、“弱”教师安排去上生物课。
2.教科书结构和样式呆板、单调无法引人入胜。
目前实施课改之后,我们对教科书的选择虽然灵活了许多,但是和国外的相关科目教科书相比,我们的教科书仍然是以罗列知识点为主要目的,版式设计和插图等方面还是不够生动,适应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口味的内容不多。由于学生对于教材没兴趣,上面知识繁杂,太难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住的东西,过了一会又忘记了,对于课本上知识的理解非常的肤浅,而且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生物课课时少,实验操作时间尤其缺乏。
目前高中的生物教学,一般是每周两课时,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很多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容易造成知识消化不够,更没有时间去安排很多的生动有趣的生物试验。高中生本身有过多的负担,对于生物课程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他们每天只有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更能体现成绩得语文、化学和英语等学科上,这样很难提起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会造成恶性的循环,对于高中生物的发展很不利。
二、创新生物教学方法的途径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手段和内容都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实施教育改革,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使之得到深化。具体来说,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确立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学生是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引导学生不断的去了解生物世界中奇妙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生物科学与周围事物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2.让生物教学更加密切的联系生活。
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自始至终给学生的感觉是“书本感”十足,理论感十足,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自我感觉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那么针对高中生物,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轻松有趣的课堂讲解下学习生物,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脱下生物“书本感”十足的外衣,使生物充分和现实生活结合,使得生物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有亲和力的高中科目。
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每节生物课的中心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是实际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学科,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倍感亲切。同时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也增强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3.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生物作为理科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真正魅力。就高中生物来说,其实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察型实验和判定型实验。观察型实验较为简单,实验者可借助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工具,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型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绿体,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至于所谓的“判定型实验”,即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析,来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判定型实验”。如: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种所谓的“判定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基于以卜的实验重要性,任课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建立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主旨。
为了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话题,学生课下根据教师的话题,通过找资料看书等方式自己试着解决,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昨天的话题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讨论问题。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督促学生自己进行课后的预习工作.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中理科科目,有着自己的学科特色,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实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为了避免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陌生感和“书本感”,生物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次,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要充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索的理性科学精神。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西南师大出版社.
[2] 张庆林.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生物教学;应用;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更顺应时展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具有贴近生活、知识点多、探究性强的特点,在生物学科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生物的乐趣。这样,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能力。
一、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可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大幅提高学习效率。生物是一门理科学科,其知识和理论具有抽象性,加上高中生物知识多、逻辑性不强,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比较多,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就课本内容精心组织问题,先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慢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分析原因,归纳总结共性,在学生理解和接受了以后,再引出抽象的知识概念,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充分体验生物学的魅力。例如,在讲“植物的激素调节”之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被连根拔起的小草,过了几天后,为什么又开始弯曲向上生长,而根又扎进了土地?是什么导致了小草这样的结果呢?这时,学生之间会相互讨论和研究。有些学生以前可能知道一些植物的习性,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许多植物的根都具有向下生长的特性,而植物的芽具有向上、向光生长的特性,是什么控制着植物各个部位的不同生长?接着教师引出植物激素的概念,并告诉学生:植物的生长是靠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进行知识应用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
二、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知识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推演出来的。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对生物的知识原理和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教材内容也有更深的理解。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启发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在材料选择上选用深色的紫色洋葱的外表皮。当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取干燥的洋葱表皮可以吗?如果蔗糖浓度高一些实验会有什么现象?换成其他(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呢?”这样,能让学生在实验的时候进行思考,对提问进行推演,分组验证,并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和探究实验现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多媒体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科有很多知识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实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而且生物知识本身又比较抽象,这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和吃透,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拉近生物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过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比如,在学习“神经传导”的时候,由于知识内容比较微观、抽象,通过语言叙述基本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探究了。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找一些具体描述神经传导的课件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神经传导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神经内外膜的电位变化,体验生命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神经传导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让学生就身体受到冷热或是打击时的反应理解神经传导的实际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同时,启发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耀慧.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对科目教学的要求已经由单纯的教师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上来,这种改革环境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针对这些现象做出相应的改进。虽然通过新课改近年来的改革手段高中生物教学的水平已经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1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现代意识
生物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成为一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由于教师的课堂态度、教学方法、科目定位等原因,使学生形成了对生物学科的传统意识,难以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对生物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
1.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造成了教学水平的局限性。由于高中的生物教师一般没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生物技术认识不充分,因此无法树立起正确的教学态度,影响生物教学的方向。此外新课改所提出的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无法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就直接造成了教学过程无法按新课改标准推进,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升。
1.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单一的主动传输式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要求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课改要求,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的约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
1.4课程资源较为匮乏
高中生物是一项对实践性、实验性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密切相关的学科,而现行的高中教材内容单一、资源匮乏,使得课堂教学也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要对更为丰富的生物现象、内容、规律等进行探知外,还要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形式,而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这种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2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培养学生现代意识
学生的现代意识就是应当将与时代同步的生物学技术、研究方向、学科理论等内容或思想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其对生物学的现代意识有足够的认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新兴的生物学理论或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或者将优秀的研究结果向学生们展示,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进而与物理学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提升现代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2.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足的现象,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再教育接受新的生物学理论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生物学科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多可以向学生展示和教学的资源。然后还需要对新课改的改革标准与要求进行全面的学习,调整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行为或习惯,建立起新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有效运用到课堂上。
2.3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就是通过教师的课题引导,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来通过主动探究的方法去将问题有效的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重要的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完成对课题的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4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
生物教学应当将一些教材之外的资源做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丰富单一的教学内容,更能够使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发挥。教师在从其它地方寻求生物教学资源时应当遵循一个可用性原则,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上还是研究方向上,都应当符合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特点和兴趣方向。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源与教学标准要求有机结合,选择其中能够有助学生学习提升的方面,并进行实践教学。
2.5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面对学生对待生物学科的不同学习态度,教师应当进行教学课题的有针对性提出,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做为课堂小插曲,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眼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生物学习。同时轻松的课堂氛围还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将学生的情绪充分的调动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结语
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大部分都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面对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只有彻底改善目前生物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不科学、师生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后,才能更好的寻求生物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阮善强.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2):39.
[2] 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8):100.
[3] 秦吉明.搞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