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5: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定位。
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葆有了人类文化的精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则是其中的精品,这些作品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多元文化观念,因此,外国文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依据教学《大纲》,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浓郁的文学内涵,体会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欣赏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尊重异域文化,使学生懂得从他者的眼光透视本民族文化,逐渐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
二、注重外国文学教学的文学性教育,培养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人文素养。
2003年春颁布的修订《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重视语文的文学教育,《大纲》指出语文科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规定了选文的标准以及比例,“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新大纲对语文文学教育的重视既符合国内外重视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也为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广阔的前景。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应该遵循文学规律,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为范本,并向世界文学名著辐射,培养学生鉴赏外国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1、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文学形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解构文本意义”。
文学是以审美形象的形态存在的,与科学活动的概念相比较,文学中的审美形象具有假定性、不确定性或模糊性,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变动的。波兰现象学家罗曼・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中国古代文论所强调的“兴味”同样认为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高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再创造活动,而外国文学内涵本身的多义性、模糊性更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向解读的空间。因此,在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不要做定性的解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体验文学形象的情感、思想,让学生自主地与作品对话,从而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比如:七、八十年代的教科书以及评论界对莫泊桑《项链》及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即小说揭示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指出了作者对玛蒂尔德的讽刺和嘲笑态度。但是只要我们深入作品认真研读就会发现,女主人公身上具有远比爱慕虚荣更为丰富的内涵,比如她的单纯、不满足于现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丢失项链后对命运坚毅的抗争。而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讽刺中更包含有深切的同情。这些意义的获得,只能以学生走进作品、深入体验文学形象为前提。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节选)》中的戈多是谁?戈多的意义何在?戈多是否会来……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与感受,调动想象和联想去“对话”、去“填空”。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适时的点拨,努力为学生营造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同时,外国文学是不同于中国文学的异质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阻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接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查阅作品的文化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以及相关文学流派主要特征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2、适时开展中外文学比较,知晓文化差异,感受文学魅力。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打破了一切人为的界限,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研究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观念使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具有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打破一元封闭的教学模式和认识局限,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理解、评价外国文学作品。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比较文学,不是去讲解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将中外文学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而是立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适时、适当比较。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与蒲松龄的《促织》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但是它们却有相似的主题。《变形记》以人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促织》以人变成蟋蟀的情节都表现了人性异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蒲松龄和卡夫卡在表现人性异化的层面上是有区别的。蒲松龄只是从现实的层面无意识地涉及到了“异化”,因此,作品中的蟋蟀并没有失去自我后的焦虑、孤独、恐惧和痛苦,而是一只善于讨好、驯顺的蟋蟀,并以此给成名一家带来了的美好结局。而卡夫卡则是从哲学的层面有意识地观照了觉醒后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这种比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视角审视外国文学作品的平台,寻求中外文学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意蕴,感受其不同于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类似的比较颇多,如贝克特的荒诞派剧本《等待戈多》与的《雷雨》的比较、《边城》与《百年孤独》的比较、《守财奴》中的葛朗台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的比较等。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中外文学作品的可比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为学生营造多角度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环境,在中外文学的比较中知晓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适应多元社会的外国文学素质。
培养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技法,品味语言,也可以撰写读书笔记和小论文、进行课堂讨论、放映外国文学名著电影等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循文学规律和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真正实现《大纲》“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的目标。
三、开设外国文学名著选修课,进行名著导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并对选修课的开设、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和要求。这不仅克服了传统课程结构整齐划一的弊端,体现了世界母语教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总体趋势,也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设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选修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高中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设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提高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习惯。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l、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所选篇目要以课程目标为准绳,选讲篇目可以依据《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附录三课外读物建议中推荐的篇目,同时兼顾其他作品。
2、不讲授外国文学史和进行文学评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作品。外国文学历史悠久,流派和作品众多,教师一个学期可以选择一、二部作为范例,进行具体的阅读、欣赏指导,但不求全面和深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作品的背景材料,梳理情节概貌,进行精彩片段欣赏,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品的文学技法,把握文学形象。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课外自读自己喜欢的一部作品,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督促,比如,组织讨论、写读后感和欣赏短文等。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之以外国文学名著电影欣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
四、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衔接与互补。
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基地,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与高师学生的文学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树立文学教育的观念,需从源头入手。
首先,改进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培养学生外国文学素养。
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过应试教育走进高校的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薄弱,外国文学素养尤其欠缺;由于专业化的制约和功利化的思想,高校学生的文学兴趣淡薄。二是高师外国文学教学观念陈旧,王采丽在《清理与反思》中就指出:“外国文学名著的一些教学提示和指导材料有许多内容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几十年的兴无灭资的时代思潮影响下的某些观点……而有些教学者仍然当着千真万确的定论灌输给学生,这是很可悲的。”教学形式单一、僵化。教与学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为此,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激发学生在课余阅读、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研究中培养外国文学素养,树立文学教育的观念。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喜爱和探究外国文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外国文学作品情感、内涵和艺术技法。教学时,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重点作家、作品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学术观点的展示、师生平等的对话,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电影精彩片段、图片、音响、相关文字资料的插入等,从视觉、听觉、情感、思想等方面调动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作品中,感受外国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取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文学、心理学、美学等理论透视剖析作品,引进外国文学学术动态,让学生的视野更宽,眼界更高。
其次,与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衔接。
高师的外国文学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树立学生文学教育的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将文学教育的观念和外国文学知识和方法运用、渗透到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因此,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应该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适当地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看,选入其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比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普希金的《致大海》、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西方现代派作品等等,这些作品都是高师外国文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将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重点指导。但是,这种教学决不能与语文教学法等同。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站在文学的高度,运用文学理论深入研究这些作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外国文学功底;又要指导学生从深奥的理论中走出来,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欣赏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舞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研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自己备课,自己讲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既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又有利于形成学生博襟和眼光的人类意识,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统一的精神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国文学在陶冶情趣、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文化、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因此,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外国文学,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外国文学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和世界主义的精神品格,是每一个外国文学工作者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童庆柄.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悖.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刘献彪.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郭天行.“文学教育学科教学原则”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文学启蒙教育论稿》、《文学启蒙艺术》、《文学启蒙教育个案精选》出版座谈会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6)
[7]潭晶华.高校专家建言:外国文学教育值得开发[J].作文世界,2003,(7).
[8]庄文中.学一点外图文学[J].中学语文教育参考,1994,(2).
阅读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语文教师,他们以什么立足?靠什么糊口?指什么生存?读书呀――这些道理大家都晓得,你也不必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必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更不必引经据典说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或者引外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他们每一天都这样教导学生。现在,如果还对着我们的语文教师说这一类的话,那就是把他们当作三岁的小孩子,果真如此,说明我们的智商也高不到哪里去!
认识已经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还把“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作一个话题来讨论呢?
因为,现实中阅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发生扭曲。本该为专业成长而挤出时间大量阅读,深入阅读,让专业成长得更迅速一些,这是常规做法。然而,(1)现实社会阅读环境改变了人们的追求。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认识和追求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实社会经济极大地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加之政府政策例如绩效工资的引导,一般人的意识都变得更重实惠,而不再以文化底蕴的蓄积为追求。(2)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追求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生存之道。老师更多的精力用在海量的习题和那几张考试卷上面,多数人迷失在狭窄而曲折的考试旅途上,在纷乱的试卷之中翻跟头。加上现在的学校教育班额大,老师的课时多,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3)人们普遍地内心浮躁,急功近利,谁还说“板凳要坐十年冷”?(4)教师的待遇也是原因之一,什么时候能把教育真正变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使全社会的人都争相去当教师,那时候教育将变成社会职业的宠儿,人们都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全民族的未来而热爱教育。诸多原因令人们从心里远离阅读,有许多老师从来没有订一份专业杂志,他们的教学一年年没有多大长进,新华书店门前冷落车马稀,唯有卖教辅的书店里生意红火。
阅读,从中学语文教师做起!要努力唤醒全民族的阅读意识,重视读书。我们多么想看到当年的风景: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专注于书本,路上边走边默念着外语单词,新华书店排队购书……那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自豪!或者说,其他人,我们管不了,全民族的事我们管不了,那就从语文教师开始吧!语文教师要坚守住这块阵地,只要有语文教师在,只要有语文教师还身体力行地奋不顾身地阅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
其实,有以读书为乐的主动读书,有处境艰困的被动读书。主动读书可以获取知识享受乐趣;被动读书则因教学知识能力所限发愤图强。中国古代有很多以读书为乐的例子,如传统的耕读之家,虽然是农民,按传统观点耕种不一定非要多少知识,但他们依然喜爱读书,以读书为乐。如果按时下观点,他们根本就无需读书,即只耕不读,照样生活。困而读书的就多了。《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人是“学然后知不足”,今人则倒过来了,知道自己不足却不知道学。古人“教然后知困”而后能“自强”,今人教而后也能“知困”,却不能“自强”。读书,难也哉!
怎样阅读?如何通过阅读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要使教师们切身感受到读书的好处,才会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只要付出读书的努力,就会促使专业发展,这是硬道理。
一、知困法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教而知困,有研而知困,知困则必然发奋学习。还是有很多老师愿意在“教而知困”的情况下,能够“困而自强”的,这自然是阅读学习了。另外,以课题研究带动读书也是好法。例如,淮北一中陈超、王义梅老师2011年省级课题“以《论语》为主要载体的儒家文化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参与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有近20位老师,他们研究热情高涨,学习劲头十足,不仅研读《论语》原著,同时涉猎相关的《论语》研究论著,有效地促进了整个语文组的读书学习。再如濉溪中学赵清林等老师连续两个省级课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就推动了濉溪中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活动,其读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和常彦龙老师负责的2010年省级课题“构建朴实而艺术的语文课堂之教学实验与研究”,下设四个子课题,从初中到高中,四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参研,有六十人之众,从实验到研究,研而知困,有力地推动了读书活动,又从读到写,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引领法
这种方法要求在一个学校里有一个或多个学科带头人,他们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声望引领老师阅读。这些阅读有一定的目的性。因为老师都是成人,不似少年时期按照老师的要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阅读,他们往往带着问题到书中寻找别人或者古人的经验,利用他人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此即目的性。学科带头人可以带领年轻教师在某个阶段针对某个问题阅读,年轻教师对带头人既相信又愿意接受他的教诲。比如,马鞍山二中的郭慧宇老师就有号召力,二中团队在他的引领下,读书蔚成风气。如果老师喜欢读书,他们的学生也会效仿,读书风气也会炽盛。另外,各级中学语文教研员应该担起引领阅读的重任,因为在教研这个岗位上,一二个人关系到全市语文老师阅读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全市少年学子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原则 方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是中华先人留给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首先便应搞好文言文教学。而高中阶段正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并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艰深晦涩的文言文又的确比现代散文、诗歌要难教。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钱梦龙先生曾经讲过,文言文也属于我们的母语,而不是外国语,如果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每走一步都得由老师扶着拽着,教母语就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其语法、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与古代汉语有血缘关系。很多古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里。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古汉语虽然有一定障碍,但决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从零开始。
既然古今汉语有这样紧密的联系,学生阅读古文又有这样的基础,因此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注解自行阅读,是能大体读懂的。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像教现代文那样,在可放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不可越俎代庖,搞“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那一套。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学习的词语、句式数量不小,学好它,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更不是易事。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教师首先应熟悉文言文词句教学的主要目标(常用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清这些词句在各册、各课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课的词句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有计划地逐课引导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句,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捕捉、积累新的意义和用法。这样一天天、一课课日积月累,掌握的数量就多了。
切忌见词就讲、见句就教,把词句教学等同于翻译,那是目标不明、缺少计划、没有重点的做法。每课一个小目标,每册一个中目标,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们就能轻松实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
三、联系的原则
首先是要联系语言环境。学习词语,固然要借助字典词典,但有许多词语是多义的,是特定的语言环境规定了它的意义和用法,所以只有联系语言环境,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只有结合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有时不仅要联系所在句子,而且要联系上下句或上下段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逍遥游》末段一句“其自视也,亦如是也”中的“是”,只有联系上下段,我们才能明白,作者是把本段所写的四种人比作了上一段中自命不凡的斥鴳,所以这个“是”是代词,代指斥鴳。
凡是会读文章的人都知道,阅读大体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理解文言词句也不例外。联系语言环境反复玩味,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深入。
其次要联系现代汉语。把词语的古今意义、句子的古今形式加以比较,才能了解古今汉语词句的差异,感知汉语的演变。在比较区别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准确牢固地理解新学的文言词句,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第三,要联系造字法来理解词语。这样做,会为词句教学增添许多趣味,还能增加理解记忆的成分,让学生既学得有趣,又理解得透彻。如学习“造”时,告诉学生,它是形声字,形旁是“辶” , 意义与“走”有关,因此“造访”的“造”不能讲作“制造”;又如“夺”字,是会意字,篆体的写法上面部分表示两只想展翅高飞的鸟,下面部分是一只手,想抓住它们,不让它们飞走,强迫改变它们的意愿,所以它在“舅夺母志”一句中能讲作“强迫改变”的意思。如此等等。结合着造字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有人说,学习要学规律方面的知识,造字法与字词的意义有密切联系,也算一条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举一反三,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四,还要联系旧知。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以便于掌握,又能启发学生运用其才智,自求理解。
联系的原则,应该是学习古汉语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要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散乱的文言词句,也不能过多地甚至脱离文意地大讲特讲语法知识。前者是词句收藏家的做法,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语言材料,而不能欣赏到用这些材料建筑起来的艺术品——文章之美,是“买椟还珠”的做法,会失掉阅读能力之“珠”;后者是语法学家的做法,是脱离《大纲》的要求的。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适当介绍语法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其表达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学习《师说》首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者……也”是判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只见“言”(文言词句)而不见“文”的做法。应该联系全文指出,这篇文章论说从师的道理,首先就应该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开篇这句话,作者就用判断句极其简练地提出了对教师职能的看法,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铺垫。作了这一番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服务于对文意的理解。这样的词句教学才是实用的,有价值的。
五、激励性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受教学目标制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教和学,起到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一般情况下,学校沿用的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是以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平时成绩,最后评定学生的学期或学年成绩。这种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弊端:
1.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学生的语文素质,至少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项内容,而语文能力,人们公认应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现行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并不能有效涵盖学生语文素质的各主要方面,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将语文教学导向重视读写、轻视乃至忽略听说的方向,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活动课等内容也就形同虚设了。
2.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人们一直在探索语文知识的锁链式结构,但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许语文知识根本就不可能形成锁链式结构。现行教材中,语文知识点分散,相当一部分知识重现率极低,因此知识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语文的功夫必须下在平时,语文能力训练也是如此。而过分强调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只会将学生引向考前突击的路子。学生在短期内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间一长,必然会在整个语文知识、能力网络中形成大量漏洞,语文成绩自然每况愈下。一些天资较好的学生语文成绩却很差,根源大多在此。
3.不能为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服务。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语文课型、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而现行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却不能为全面贯彻大纲服务,即使学校、教师不按大纲要求去做,依然可完成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这样,评价手段就失去了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的作用。
因此,必须对现行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尤其在强调语文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语文成绩评价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二、结构计分法
我校语文组在部分年级试行了结构计分法。我们认为,结构计分对改革现行语文成绩评价方法是有所启发的,因此不揣浅陋,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基本原则。结构计分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全面和三个结合,即全面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各个方面,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学习成绩与课外学习成绩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2.具体方案。 我们制订了《语文成绩评定方法(试行)》,现抄录如下:
语文成绩评定方法(试行)
(1)学年成绩:学年成绩由第一学期成绩与第二学期成绩构成,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2)学期成绩:学期成绩由期末、期中、单元测验、作文、生活随笔、讲话练习、课外阅读等成绩构成。其中,期末占40%,期中占20%,两次单元测验占10%,六次大作文占12%,生活随笔(按,相当于小作文或自由命题作文,在课下完成)占8%,讲话练习占5%,课外阅读占5%,另有奖惩成绩(略)。
作业一贯认真、按时完成,课上一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参加语文竞赛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分。
补充说明:此办法在一些班级试行后,我们发现由于各年级情况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些规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年级。所以我们又规定,在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分数分配的具体比例,对构成分数的各项内容,任课教师可作适当调整。
三、效果
1.实行结构计分法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逐渐形成了师生的共识,并有了操作系统的保证。由于结构计分法着眼于对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作综合评价,使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所以自然引导师生把注意力由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及阅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扭转了一部分人在语文学习上中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不良倾向。教师也更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方法及途径。
2.减轻了考试压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注重日常积累、注重平时努力的正确轨道上来。实行结构计分法后,有的学生自己算了一笔账,即使期中、期末、单元测验考试成绩均得90分,也仅积了63分;反之,注重平时的语文学习,完成好作文、生活随笔、课外阅读、口语训练,并争得奖励分的话,就可以积30分以上。这样,即使所有考试都仅得50分,最终成绩也可以及格。所以,每次作文后,都有近20人次要求重新改写,生活随笔质量也明显提高,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加大了。当然,这一切好现象的保持,不能仅靠分数刺激,还要辅以有效的思想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初高中语文教学有一定差异,本办法在高中实行还存在众多不适应的地方,至今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方案,只是贯彻了结构计分法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文章轨范》;作文教材;编选
《文章轨范》是宋人谢枋得据当时科举制度之需而作,提出“初要胆大,终要心小”,提高其科考能力,强调文体的实用性,对科举文体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文章轨范》在其编选目的、写作建议和选文编排上可以为我们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 实用性写作目的
《文章轨范》是谢据科举而编写,服务于应试举子的科举需要,意在提高其科举写作能力。明代王守仁在《重刻文章轨范序》中说:“宋谢枋得氏取古文之有资于场屋者……是独为举业设耳。”当然,“为举业”的目的虽事功,但也需通过提高士子的写作能力来实现,因此也从客观上提高了写作的理论水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形成实际写作能力,对常用问题的写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两者目的不同,但在强调文体实用性这一点上,《文章轨范》对现下的作文教材编写还是有益的。作文教材的编写,其目的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二、 循序渐进的写作过程
谢认为:“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在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以写作技法、技巧引导他们由粗入细,这样既放得开,历练到一定程度,又收得拢,才能渐入佳境。
在对于某种文体的训练上,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开始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放胆行文;形成写作兴趣以后辅以技巧方面的引导,使之能收放自如,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作文教材的编写也应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内容。经过中学各个阶段的渐进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三种文体写作要求与技巧。
三、 对作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一)《文章轨范》选文与编排的特点
1.《文章轨范》在选文上很有特点。
首先,重视选文内容。谢枋得特别推崇韩愈“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认为“文章不关世教,虽工无益”。因此,《文章轨范》中选取的文章多思想性较高,许多文章也因《文章轨范》的编选而流芳后世。
其次,重视雄辩文。策论是科举考试的重要方法与内容。《文章轨范》所选文章以论说文为主,他认为,“辩难攻击之文,虽厉声色,虽露锋芒,然气力雄健,光焰长远,读之令人意强而神爽”。(卷二识语)但是谢并未为此意图所局限,通过选文与评注,他形象具体的表明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大胆表达自我。譬如,卷七选取韩愈《送孟东野序》与《杂说下》两文,明显地表现出他对朝廷昏庸,扼杀人才的不满。
2.《文章轨范》在编排上的特点。
首先,初要胆大,终要心小。受编选意图影响,《文章轨范》各卷之间作品的排列是根据士人学习科举程文的进度来安排的。谢枋得认为:“凡作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人细,由俗人雅,由繁人简,由豪荡人纯粹。”(卷一识语)因此,他将本于礼义、老于世事、合于人情的“粗枝大叶之文”与气力雄健、光焰长远的“辩难攻击之文”放在全书的最前面,题为“放胆文”。初学者由此人门,能“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同上)在以豪荡为根底,有了文字驰骋之势,下笔无滞碍之后,谢枋得认为作文便须注意谨严简重。他紧接着安排的便是“议论精明而断制,文势圆活而婉曲,有抑扬,有顿挫,有操纵”(卷三识语)、“才学识三高,议论关世教”(卷六识语)的“小心文”。这部分共五卷四十七篇,由此可以看出谢对简雅纯粹之文的重视。
其次,重视艺术技巧的指导。谢枋得编选《文章轨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士子们写好文章,因此强调和突出的是用词、造句、修辞、构思等方面的艺术技巧。就具体内容而言,夹评之中多是为文的技巧,如文章的命意、用笔、句法、字法、起承转合、章句特色等,亦间以注音、释义、解释典故和补充史实。这些评语,多是从小处着眼,分析作文的细节,如句法的变化、用笔的技巧、为文的特色以及语句的出处等。此类夹评,在全书中非常普遍,它对初学者理解文意、掌握作文技巧很有帮助。
(二)现行作文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教材
首先,这套教材,读写合一,但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写作知识散见于阅读单元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作文训练点之间联系松散,跳跃性太大,而且明显遗漏了一些基础性的单项训练。
其次,初高中教材在编写上未作通盘考虑,各自为政,影响作文教学的序列,不利于作文教学的循序渐进。如初中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作文训练分别安排如下内容:一是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反映生活;二是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三是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四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而在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中,设置如下内容:一是多角度观察、思考;二是确立中心,精选材料;三是丰富联想,完善结构;四是巧用表达技法。按一般规律而言,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相隔三年,在知识层次上应有一定的差异和距离,但上述多个训练点却彼此交叉,区别不大。
2.苏教版语文与作文教材
首先,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安排。苏教版必修教材共五册,作文训练安排19次,每次一个专题,大都由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两部分组成。但是写作指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价值,写作训练缺乏实际选择意义。
其次,《写作》教材。这本《写作》教材编得很好。分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文学作品写作三大块,每块若干分点。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真正落实这些训练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本《写作》教材只是选修教材,不是每个学生都要选择的。所以,这本选修教材不具普遍性和代表性。还有,如果让学生三年只用这本教材的话,训练的量又显得太少。
3.现行作文教材泛滥
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非教科书作文教材,这类作文教材,大多采用“范文+点评”的形式,分门别类。对于范文,往往是把一些大家之作摆上教材,而很难见到一些中学生自己的文章。这样的选文也就不肯能贴近学生生活现实了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点评”,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由于推崇作家们的成功,不少教材把作家们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搬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强调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而忽视更具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另一种点评则强调技法讲授要多,技法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模式化。
(三)《文章轨范》对作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1.范文选择上
首先,选入作文课本的文章,既要有与写作理论配套的作家作品,也要有相应的中学生佳作。作家作品不一定是名家作品,但必须短小精美,富有时代气息贴近中学生的生活,适应中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适于中学生模仿。这些文章必须文质兼美,经得起推敲,有一定的稳定性,那些随大流的人云亦云的赶时髦的平庸的时文必须坚决摈弃。
作文课本中还应该精选相应的中学生佳作。这些佳作最好是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或有影响的地区性作文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的作文,它出于中学生之手,符合中学生的思想感情,特别适于中学生模仿,这种模仿不是雷同,而是受启迪之后的创造。
其次,作文课本中应该选录足够数量的登阶作文。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中等水平的文章进行面批,指导该生反复推敲修改,最后成为佳作。这对该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用,最好的办法是把面批的内容详细地逐点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把初稿、评点和修改稿都印发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把初稿和评点印发给全体学生,请每位学生各自完成修改稿。这种训练反复进行,结构怎样调整、主旨怎样深化、细节怎样补充、文字怎样润色等等,学生就会慢慢地有所体会,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第三,议论文应该占重点。对于中学教学而言,中高考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指挥棒。虽然现在高考作文很少对文体有所要求,基本上都文体不限。但是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文体不限并未从根本上减轻作文写作的难度。少数作文写作较好的同学可以自由发挥,但是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议论文是最“稳妥”的写作文体,这种文体写作模式相对固定,因此也“容易”拿分,至少不会拖后腿。因此,多安排议论文是十分有必要的。
2.教材编排上
首先,初要胆大,终要心小。作文教材的开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写作,自由表达内心,让学生能够将情感诉诸笔端。等到学生逐渐形成对写作的经验积累与感性认识之后,在以写作技法、技巧加以引导,形成写作能力。特别是对登阶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意这一原则,先让学生大胆改,然后逐渐引导反复修改,让学生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登堂入室。
其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来编写中学作文教材,要顾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智能水平、个性特征,建立部分与整体相互联系的中介——层次,建立科学、合理的等级差别。如“叙”与“议”,叙为基础、根本,议是补充、提高。二者相较,“叙”更是重中之重,是作文之“本”。因为,青少年形象思维发展较快,逻辑思维要到一定年龄才能成熟,所以,学生写作要遵循“先叙后议”的原则。
第三,要有理论指导。就具体内容而言,《文章轨范》夹评之中多是为文的技巧,多从小处着眼,分析作文的细节,如句法的变化、用笔的技巧、为文的特色以及语句的出处等。而文章的总体风格、突出特点及其师承源流,这是《文章轨范》的总评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在编排作文较此案的时候,既要有最范文字词句段的夹评,也要有对范文整体的总评,同时更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有点、线、面三位一体,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有立体全面的感觉,既能从小处进行斟酌,又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收得拢又放得开。
作文教材的编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我们可以从古人那里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及早尽快的编写更多优秀的作文教材。
参考文献:
[1]谢枋得.文章轨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平昌县的电化教育十年来,稳步前进,如今,县电教馆区(镇)文办和学校有专(兼)职电教员64人。开展电教的学校有88所,占乡以上学校总数的80%。建立录像教学放映点39个,占乡总数的95%。全县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电教论文及经验文章94篇,获地级以上成果49个。回顾十年的岁月,我们感到:领导重视,各方配合,经费落实,队伍建设,是电教发展的几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三长”拍板抓机构,“四员”协调抓培训,“五家”配合抓管理,六年坚持抓巩固。
一、“三长”职责分明,健全电教机构
电化教育是改革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好形式,然而它需要有一批素质过硬的人员齐抓共管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上实行“三长”拍板制:即县上成立电教馆、区(镇)文办配备电教专职干部、学校建立电教领导小组,这个县区校三级电教机构由县长开口子,财政局长拿票子,文教局长选班子,对进县电教馆的人员由馆长调查、局长考察、县长审批;对学校电教员的配备,采取校长提名,馆长推荐,局长拍板的办法。由于“三长”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形成制度。目前,我县已形成文教局有固定的分管领导,县电教馆机构健全。区(镇)文办有电教专干,学校有校级领导分管。校校有专(兼)职电教员的管理机构。同时,人员相对稳定,若需调整变动,须经“三长”同意。人员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文化素质较高,全县专(兼)职电教人员122人,有党员19人,大专生31人,其余均为高中、中师毕业生。
二、“四员”协调一致,培训电教人才
农村电教服务范围包括普、职、成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电教发展中,管理人员应当做什么?学校电教员应当会什么?这就有一个自身建设,共同提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四员”,即电教管理人员、电教教研员、电教技术员和学校电教员协调一致,共同抓好在职培训和自身建设工作。根据我县电教队伍的现状,我们认为“四员”应具有“五懂、五会”的基本素质。“五懂”即懂管理、懂教育、懂教学、懂电教理论和电教的基础知识。“五会”即会使用电教设备、会维修电教器材、会制作电教教材、会保养硬件软件、会总结电教经验。根据这几懂几会,我们又制订出具体细则,实行目标管理,年初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评估量化。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定指标,人人有任务的立体网络,加快了自身建设的步伐。几年来,“四员”既分工又协调,举办电教理论培训班12期,参加学习的达502人次,全县撰写经验论文1000余篇,地级以上刊物发表的123篇;举办硬件培训班4期,学员178人次,有68%以上的电教员会保养、维修常规电教器材,平昌师范和平昌中学的电教员周平儒、安开明二同志对重庆教仪四厂生产的02C型投影仪电路进行改制,被厂家采纳;举办软件培训班8期,参加学习的达294人次,有85%以上的电教员和部分教师会制作投影、幻灯片。1982年唐文泽等同志制作的地理投影片有5套出版发行。1986年唐令文等同志制作的历史、数学投影片,获省首届优秀电教教材评审二、三等奖12套,获奖数占全地区第一位。去年李成平、谢渊等同志编制的初中地理135幻灯片,被省上选中115框。实践证明,管理与教研结合、硬件和软件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上下“四员”结合的立体结构方式是提高电教队伍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五家”配合默契,管理电教队伍
电教工作面的拓宽,工作量明显加重,队伍越来越大,素质越来越高,仅靠县电教馆抓队伍建设是不够的。于是,由文教局牵头,把任务分摊给教育股、教研室、电教馆、师范和进修校五家,共同抓好电教这支队伍的管理。电教领导小组五家有成员,到电教学会五家头头任理事。各种电教会议五家到场,培训电教员五家讲课,年终检查五家共同参加,不论工作、学习、会议,五家互通信息,协调一致。为提高电教队伍素质,电教馆年年举办培训班,师范校自87年起开设电教基础课,进修校举办的各类训练班补上电教课,教研室同电教馆一道举办一月一校电教活动,深入学校搞讲座。教育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也少不了电教方面的内容。五家协调配合、管理有方,壮大了电教队伍,提高了人员素质。仅以近三年为例,122个电教员和管理人员中,有一人被省政府命名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有三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有12人被地区评为先进个人,有51人次受县级表彰,有2人破格晋升一级工资,有4人去西南师范大学
电教系深造,有26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有11人担任学校领导工作,有24人评为中级技术职务。 四、六年常抓不懈,结出电教硕果
电教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需时时抓管理,年年抓培训。我县建立电教机构;六年来每年一项中心工作促进了电教工作的全面发展。1985年,电教馆单独建立后,我们大抓电教管理,调整了领导,!班子,年底被地区评为先进单位。1986年我们以教材建设为主线,推动电教的深化,有12套投影片获省奖励。1987年,我们狠抓电教论文撰写,四年时间就有122篇论文被各电教刊物选用。1988年,我们举办了全县电教优质课讲课赛,评选出17个一、二等奖的教案,1989年,我们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经地区教育局、地区财政局的联合检查评为先进。1990年,我们掀起自电教器材和自制电教教材的活动,全县集资11.8万元。新发展电教学校18所,新僻放像点21个,在地区的电教教材评审中,有一个录像教材获三等奖,四框投影片获二、三等奖。
六年的功夫没有白费,六年的汗水浇灌出茁壮成长的电教新苗。全县51所开展电教的学校中,82%的教师坚持采用电教手段。平昌师范税蔚洪老师撰写的《中师美术电化教学实验报告》获省一等奖,何元平同志的电教音乐课,在四川省举办的青年音乐教师讲课赛中,获川东北片二等奖。驷马中学王家和同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利用电教手段,训练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全班有54篇文章被县以上刊物刊登,并获湖北大学《学语文》华英杯征文奖6篇。在88年高考中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高于非实验班学生20.2分,平均分和优生最高分均居全县第一名。
——从近六年高考谈应用文的备考策略
自1985年开始,常见应用文被纳入了高考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结合最近修订的《考试说明》,对如何进行应用文备考训练,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及评价
自1992年应用文考查从作文中分离出来后,尽管考查的种类不断变化,但题型设置基本稳定。为便于说明,请看表一:
表一:六年来应用文试题分析一览表年份题号考查种类题型设置能级层次赋分199220广播稿修改词语B、D3
21口信不同语境转述D319938广告修改词语B、D2
20报道语句删除和简略D2
21通知写正文D3199421启事简化内容D2199530便条修改词语B、D3
31调查报告图表转换文句表述D6199631广告修改标点、词句B、D5199731报道修改标点、词句B、D5
(说明:1991年第24题信函理解此表未列出)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六年来高考试卷对应用文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应用文的种类在不断变化,避免了备考时猜题押题现象,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与考查的全面性;
2.从题型设置看,主要是辨识词句错误并修改,以考查语言运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实用性;
3.从试题赋分看,一般稳定在6分左右,基本上占作文赋分的十分之一,体现了应用文在语文学科中应有的地位与分量。
二、对高三应用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了解种类全貌,复习力求把握重点
人教社出版的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应用文共有30多种(参见表二),绝大多数分布在初中2——6册的附录中,高中第五册1995年版附录列举了八种应用文例文。1997年修订的《考试说明》一改过去“了解常见应用文写法”的笼统要求,明确指出应掌握的应用文只有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等八种,因此,将种类繁多编排相对较散的内容归类整理,在了解上述30多种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及行文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八种重点应用文进行强化复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表二、中学语文教材应用文分布一览表册次应用文种类初二册通知启事电报汇款单初三册介绍信证明信公开信倡议书申请书初四册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贺词贺信贺电会议记录初五册合同民事诉状计划公约海报初六册黑板报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唁电唁函高五册请示工作计划简报调查报告总结合同贺信
贺电书状
(说明:初三册的“应用性说明文”列有解说词、产品说明等,初五册的“应用写作”列有新闻报道、广播稿和书信,初六册的“应用写作”列有调查报告、总结)
2.筛选例文信息,表述力求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要注意准确、简要、清晰。应用文考查一般是提供例文、提出要求由考生简答,或删减冗长多余内容、或限定字数表述,因此,学生必须审读例文,筛选例文中的有用信息,表述力求简明。简明的第一个要求是抓住表述要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词句。试看1993年高考试题(新闻报道修改):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19××年将在广州召开的国际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这则新闻的主要之点就是向读者介绍这次会议的召开,因为会议讨论的是读者感到陌生的问题,所以还要作一些必要的交待。根据这样要求和新闻的惯用格式,加波浪线的内容都可以删,加横线的地方可以用“这两个”来替代。经过删改,上面的新闻稿才要点突出,语言简洁。
语言简明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表意要清晰明白,不要让人费解甚至误解。请看某学术会议筹备组给参加会议人员的回信(1991年高考第24题):
……你要来参加会议,我们表示欢迎。只要你单位同意你来,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一段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接到这封信的人自然不知如何是好。
3.分清体式要求,用语力求得体恰当
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其体式和用语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运用语言要仔细斟酌,符合体式要求,也就是说用语要注意“得体”。根据以往的高考试题,我们认为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得体,应侧重注意对象、场合和语体等几个方面。
请看1995年高考试题(便条用词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学生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这张便条划线的三个词中,“光临”是敬词,只能用于受话方,而不能用于说话方,此处对象错了,显得无礼貌;“决定”、“磋商”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和必须慎重对待的事情,既然是便条,就应该自然、亲切,多用口语。因此,便条中三个划线词依次可改为“到”(去)、“不得不”(只好、只能)、“商量”(商议、商定)。
再如1992年高考试题(广播稿用语修改):
自从我省西部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计已逾100万之巨。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传送到了灾区。
这篇广播稿中,画横线的四处必须修改。因为广播稿通过广播员,靠电波将文字转换成声音,把信息传送给听众。这样,稿件用语就应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而“震灾”与“赈灾”属同音词,听众无法区别,“逾……之巨”属文言语体,括号内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文字多用于书面语体,这些都是不符合广播用语要求的。
4.辨析遣词造句,表达力求通顺连贯
简明和得体是修辞上的要求,通顺连贯则是语法上的要求,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如果一则简单的应用文语法毛病多,人们读了以后不知所云,就会失去其应用价值。
例如1996年高考试题(招生广告修改):
我校是×××捐资百万元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①,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②。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道了我校③。我校饮誉东南亚,除了越南、柬埔寨,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④。
这则广告中画线的四处有不通顺不连贯的毛病。其中①③两处不通顺,第①处应在“办起”之后加“的”,第③处“80多家”修饰“新闻界”不当,应将“界”改成“单位”;②④两处不连贯,第②处中的两个逗号应改成顿号,第④处“某些”与“除了”照应不周,应改成“别的”或“其它”,这样修改才能使句子语脉流畅。
再如1997年高考题(报道修改):
星期三,我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共青团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②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③,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④,不把这一点重视好⑤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⑥对不尽人意⑦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这篇报道中七处画线语句都必须修改。其中①②④⑦处不通顺,有语法毛病,第①处重复多余,应删除“到会的”或将此句改为“到会的15名团干部”;第②处“如何为……建设”搭配不当,应在“建设”后补“作贡献”或改为“如何在……建设中作贡献”;第④处也属搭配不当,可改为“要增强……意识”;第⑦处成分残缺,应在“尽”之后补上谓语“如”。而③⑤⑥三处不连贯,第③处删除“当”或者将“当”改为“在”,第⑤处成分位次颠倒,可改为“不重视这一点”或者“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第⑥处没必要用分号,用逗号即可,或者为了使表意更明晰,语意更突出,可保留分号,在“……的事”和“……的地方”后加上逗号。
认识华青是在情窦初开时,那是对爱情和整个世界都充满憧憬和幻想的年龄,什么东西在自己的眼里都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他的帅气、他的大方、他的不羁,甚至他的懒散、他的孤傲都成了我眼里的酷。乃至三年后在爱的恩恩怨怨中摸爬滚打、左冲右突,我才开始觉得这个人不适合我,他的许多毛病甚至可以说恶习都是我无法忍受的。比如他的不讲卫生,三伏天都能三天不洗澡;比如他的性格孤僻,不高兴时可以整天不说一句话;比如他对自己的放纵,心情不好了可以提着行囊不声不响地出门……种种行径让我动了离开他的心思。可那时,我们已定A婚。随着婚期越来越近,亲朋好友见了面就问什么时候吃我们的喜糖,这让我心生矛盾。离开他,周围的人会怎么猜测?更重要的是,他那种性格能接受吗?爱一个人难,不爱一个人也难啊!在我左右为难时,母亲善解人意地拥住我,说:“闺女,别太认真,都这样了,就凑合着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知道,这是母亲大半辈子的人生哲学。她年轻时是厂里惟一的女技术员,少有的中专生,也是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厂花。当时年轻有为、25岁就当上业务厂长的我的父亲捷足先登,摘到了我的母亲这枝厂花。母亲生下我哥后不久,发现父亲有了别的女人,她叹息着用“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安慰自己,将这个家保全了下来。生性风流的父亲并没有引以为戒,反而变本加厉地不断弄出点花边消息来,但母亲每次总能退一步,平静淡然地将这个家支撑到了现在。我无比佩服母亲的涵养与大度,但我始终不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格言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母亲从容淡定地应对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与伤害。
B
世俗的眼光无法面对,三年的感情难以割舍,我和华青的婚礼如期举行。其实只有我心里明白,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母亲的人生哲学“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强烈地支撑着我。我不知道这步棋走得对还是错,只仿佛是人在无助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也许这根稻草可以变成粗壮的绳索,像维系母亲的婚姻一样,将我和华青的婚姻维系一辈子。晚年的父亲渐渐收敛,回归家庭做着家常男人该做的一切,买菜做饭带孙子,家里常常呈出天伦之乐的和谐,这让我有时甚至怀疑父母亲的故事是不是周围嫉妒的人们杜撰出来的。
我开始将母亲的人生哲学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华青将臭袜子丢得满屋都是,有时从沙发缝里和床底下找出一只,我告诉自己,这只是男人的不拘小节;他将刚领回的一个月工资随手递给了从乡下老家来的哥哥,尽管我正等着那笔钱交房贷,我还是劝自己,这是这个男人的善良之处;他隔三岔五在外打牌彻夜不归,我退一步想,打牌是集体活动,起码不会拈花惹草……凡事都退一步想,倒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婚姻中的烦心事,但生活的激情似乎也在这不断地退一步后一点点地磨蚀。
一天,几个闺中密友小聚,都是刚入围城的,婚姻的新鲜感让大家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新婚的喜悦溢于言表。而我始终做一个沉默的听众。一个女友突然注意到我,奇怪地看着我,说:“你怎么一声不吭啊?安静得像个老太太似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是啊!你怎么不说啊?”“说说你是怎么调教老公的?大家交流交流嘛!”我还是无言以对,叫我说什么呢?说老公的不是?可那是我自己的选择啊!说我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群把每一天都活得鲜亮的小女人们能理解吗?我觉得自己真成阅尽沧桑的老太太了。
C
我不断地后退,却并没能留住华青放浪不羁的心。像当年我的父亲一样,华青也开始肆无忌惮地脱缰:他有外遇了!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
那天,我挺着大肚子一个人到母婴店去买婴儿用品,出门碰到华青搂着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子正从隔壁的酒店走出来。我像做了贼似的慌忙拦住一辆的士夺路而逃。这是一个恶俗的故事,俗得我都不屑回忆当时的细节。
华青哭着向我解释说,他真的对那个女人没意思,那只是一个男人最基本的需要,求我原谅他。一个男人最基本的需要?可我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怀着你的骨肉的女人,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呢?这些我没有向他诘问,他就是这样一个无法自控的人,我问了也不会有什么答案。我抚着腹中的胎儿,轻声告诉他,为了他,妈妈又要退一步了,退一步会海阔天空的。
不久,儿子出世了,这多少给了我一些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儿子的到来也让华青脸上的阳光渐渐多了起来,他没事了还会逗逗儿子,甚至逗逗我。这一小小的安慰让我感动得落泪,我为自己成功实践母亲的人生哲学而庆幸不已。
可是,好景不长,华青又有了别的女人。我质问他,他哭丧着脸说只是因为一时的郁闷,向我保证再也不会这样了。虽然知道这样的承诺一钱不值,但看着儿子那纯净如溪的眼神,我还是流着泪,再一次想到了退一步:忍。我不想让儿子不幸走进单亲家庭。
D
不知不觉中,儿子在这个缺少欢乐的家庭长到了学龄。也许是家庭的原因,他生性比较怯弱,常常在班上遭同学欺负。每次当他哭着回家向我告状时,我心疼地抚着他被同学掐红了的胳膊或弄脏了的衣服,将他搂在怀中,说:“儿子,别生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刚开始,儿子仰着小脸,不解地问说:“什么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啊?”我就用他被人欺负的例子跟他深入浅出地解释:“别人弄脏了你的衣服,回家妈妈给你洗洗不就解决了?还有,别人掐了你的胳膊,过不了一会儿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千万别跟人家去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还会惹来更大的祸,甚至会头破血流的!”儿子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我知道他还小,不可能一下子懂这些,只是不停地嘱咐他不要跟人打架。然后再去跟他的老师沟通,让老师去调解。
也许是我的办法奏效,儿子回家告状的次数明显少了,但他变得与他那个年龄极不相衬的沉默寡言。我有些担心,开始反省是不是自己的人生哲学误导了他。他还是个孩子啊,怎么能够正确领会呢?儿子上二年级时,为了他的身心健康,我给他请了个家教,名叫张家明,在校大学生,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子。
在小张老师的影响下,儿子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他重又开始跟我谈学校的事情,什么李老师今天表扬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啊,喻小小给他带了一颗糖啊,他把《哆啦A梦》借给洪晨辉啊,等等,事无俱细都爱向我汇报,我是他最耐心的听众。
一天,儿子回家有些吞吞吐吐地说:“有件事不知道说了你会不会批评我。”我鼓励他说下去。他说:“我打架了。”什么?我连忙勒起他的袖子,看他胳膊有没有受伤。他有些得意地说:“别看了,我打赢了!”他打赢了?我完全惊呆了!儿子给我叙述了当时的情景:那个被称为“混世魔王”的老爱打架的男孩子故意把他的橡皮扔到地上去。儿子一反常态,气愤地要求“混世魔王”捡起来。“混世魔王”不捡,他腾地站起来,一掌把“混世魔王”推倒在地,教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混世魔王”见势不妙,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看着儿子得意的样子,我连忙批评他:“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叫你别打架。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儿子激动地站了起来,说:“妈,你说错了,进一步才海阔天空!家明哥告诉我的。”
什么?进一步,海阔天空?我望着8岁的儿子,有些蒙了。
儿子有些委屈地说:“你总是教我退一步,海阔天空,害得我被别人欺负了还不敢做声,所以别人就老爱欺负我。现在好了,连‘混世魔王’都不敢惹我了吧。”儿子说着说着又得意了起来。
我不知道是该批评他还是该表扬他,面对孩子稚嫩的心灵和稚嫩的思维,我无言以对。但他的话却在我的耳边回荡:进一步,海阔天空……
E
儿子的话让我一夜未眠,进一步,海阔天空,这句不经意的话似醍醐灌顶让我警醒。是啊,母亲大半辈子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学来安慰自己,虽然保全了一个完整的家,但从小到大,我很少见到她的笑容,包括否去泰来的晚年生活,她的生活充其量只能用安宁来定义,与幸福好像沾不上边。我虽然没有认真地跟她交流过,但我能断定,宁静的生活就是她渴盼的最大幸福。如果我走母亲的老路,我的将来最乐观的可能就是母亲的翻版了。
几天后,华青又故伎重演,不声不响地收拾行囊,说要出去散心。当他准备出门时,我叫住了他,平静地说:“我们离婚吧。”他回过头来,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我。他怎么都不会想到,一向忍辱负重的我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更不会想到,是8岁的儿子让我改变了坚持多年的人生哲学,学会了进一步,海阔天空。
离婚后正值暑期,我带着儿子到丽江散心。蓝天白云绿水间,我和儿子欢快地奔跑,心情异常开朗。儿子说:“妈妈,我从来没见到你这么开心,你笑起来真漂亮!”我感动地搂着儿子说:“是你教会妈妈笑的!”
不久,我认识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才貌不及华青,但他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温暖的感觉,也给我儿子胜似亲父的父爱。我毫不犹豫地又向前走了一步,组织了一个新的家庭。
也许“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某些方面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哲学,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任何时候都该退却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地进一步,去争取真正的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