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时间:2023-08-18 17:1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知识 解题技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2-01

对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自学技巧,因此,教师就要合理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保证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的完成高中数学教学任务。

1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就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优化教学目标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课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课堂要讲授的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制定。(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一般分为教师组织教学、复习引入环节、讲授新课程、练习环节以及课堂总结五部分,要出色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流程,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教师讲课方式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

例如,在讲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教师首先要结合这一课的内容及重点知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理,在实际课堂讲授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平面的关系引入课程内容,课堂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提问时间,相对减少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练习。

2 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内容都不相同,教师都会给同学讲授不同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教师讲授起来更轻松,而且能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如,在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课时,就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授,画图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日后遇到指数函数图形时,直接就能看出来,同时,还能在图形周围标记指数函数参数以及类型。在讲授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教师可以使用相关模型进行讲授,学生在理解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时会有一些困难,,因此,通过使用模型的方法,能够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一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目标完成度。

3 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数学教学难题

虽然高中学生辨别能力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高,但是,在对内容不了解的情况下,也使得高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重点,甚至根本找不到学习重点,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时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自身数学教学难题。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四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课时,学生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运算,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学生也不能找到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要为学生多讲授几个例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范围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一些思考题,学生通过做题发现自身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并统一讲解,化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课程的教学难题,使教师更好的完成这一课的课堂教学。

4 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有效增加课堂内容,减轻教师板书书写工作量,能更直观的显示出教授内容,清晰的展现知识脉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阶段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在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更直观展现数学知识。

例如,在必修一讲授函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进行统一比对,便于学生记忆和区分。在讲授必修二《圆的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在一节课中要画好几个圆,为减少教师板书工作量,可以在备课时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这样教师在讲授时就会节省很多画圆的时间,而且PPT制作出的圆更加规范,不会出现坐标误差问题,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更加直观也更好理解,保证教师能够出色的完成高中数学课程教学。

5 数学教师多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就要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关心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使学生体验到来自教师的理解、信任、宽容与尊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紧跟教师思路,更好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更加关心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找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们学习更加努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多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成果。

6 结语

总之,要保证教师在高中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完成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要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要突出高中数学教学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奈国.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

第2篇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又以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为辅助.我们在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中汲取其精华,以此为基础,认真学习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来顺应我国教育发展特别是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潮流.在高中数学构建模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找到科学的构建方法,进而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构建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建立良好的教学方式.

2.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提出和目的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建构式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探讨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时,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原则和自己的建议,并没有展现出一套完整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程设计.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问题而非恐惧数学课,本文探索一条可以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使高中数学对于学生充满吸引力.通过高中数学构建模式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在这些构建的模式中找到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相关模型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最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指从数学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所授课内容在数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意义,并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微观方面则是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疑点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在此过程中主要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具有整体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分析,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型和方法,最终帮助学生来学习数学知识,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要遵守的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设计环节中更好地起到导学、导教与导测评的作用.在数学构建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模型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而复杂的技术,主要包括教师教的任务和学生学的任务这两个大的方向,具体有教学序列分析、学习条件分析、学习结果分析.教学序列分析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实施的步骤,学习条件则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结果类型则包括语言信息、领悟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明确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指挥官.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三棱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相应的模型,通过对三棱柱定义以及性质等的讲解,让学生去探讨四棱柱的性质和定义,最终实现模式推理,帮助学生降低立体几何的理解难度,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课堂环境

广泛的说,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观,并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建构式课堂环境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①促进性建构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促进学生学习,使其高中数学课程氛围具有教育艺术.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通过数学构建模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找到学习该知识的科学方法,最终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②互动性建构式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使教师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学习“促进者”,师生、生生之间必须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实现自我知识构建体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式的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多,交流也会随之增多,从而为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种方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③体验性与探究性数学是一门思维运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领域有很多不能短时间内理解的问题与疑点,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地脱离课本,带入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体验性与探究性的感悟.

(5)教学反思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建构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每次的授课后,都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数学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分析与反思,尽可能地激活个人的教育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与学习环境.学生也要“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是否认真了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建构式教学下,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

(6)学习者分析

建构式教学设计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为每个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其理解与掌握系数是不一样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学习主体的多样性,教学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克服内部条件,适应外部条件,高质量地完成高中数学的学习任务.

4.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数学;应用方法

前 言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极大关注,“微课”教学成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探究问题.高中数学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顺利的进行学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有利于完善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阶段,重视“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非常重要.

一、“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借助视频课件,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微课”教学的核心的教学视频的有效选择,其中教学视频主要涉及课程的教学设计、反思、练习以及问题反馈等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高中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在“微课”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促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丰富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活动 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由于“微课”教学方式比较特别和新奇,在融入式的数学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的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相对轻松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及认知规律,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及激发学生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过程中,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疏导紧张的学习情绪.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数学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数学教师选择、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素养.

(三)利用“微课”构建数学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微课”构建数学活动,也是“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微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突出,有利于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主动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利用“微课”构建数学活动,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有利于数学教师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的环节,数学教师可以及时的提供帮助.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的课程,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能力与素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究“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改善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为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自超.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70):55-55.

[2]张海云.浅析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意义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3):251-251.

第4篇

经过一年的“理论实践理论”教学经验探索,撰写了探究式教学理论、五环节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教学效果测评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形成了具有较好实效的应用理论。在历时一月的应用推广中我课题组的理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升了业务素质和研究技能,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五环节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效果测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既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也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于三维目标的研究是数学教学者的迫切需要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支持,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使新课程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推动教学效益和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本课题组承担这项浩大工程中关于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第2章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将教育学中教学设计理论加上数学的例子组合而成,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很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确定并分析数学问题、合作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和重视方法的选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奠定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2)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预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问 题解决设想方案、检测问题解决效果、分析存在原因、提出改进设想)。

(3)抽样调查法(第二阶段教学效果检测过程采用抽样调查法,确保对象具有代表性、结果具有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结论)。

2、研究的意义

(1)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章节中,实现数学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寻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教学设计理论。

(3)通过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2节3个小节6个课时教学内容做教学设计研究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4)为研究其他教学内容的课题组提供借鉴素材,推动整个新课改教材的教学设计研究。

(5)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研究过程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制定分工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方案认真研读理论书籍、相关论文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奠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校承接课题后,积极组织我校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于当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方案。明确了以下分工:

安尊朝: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

黎祥权、罗实强:重点研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实施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实施上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的撰写。

谭益强、叶正悠、赵丽娟:重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实施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安飞、徐亚明、陈庆芬: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及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

刘来兵:负责各次会议的记录、摄像、图片收集、资料收集,协助完成结提报告和论文。

介于对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下列书籍、理论材料:

《课堂教学论》、《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

2、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收集旧教案,认真编写新教案并对编写的新教案共同研究、修改,进行课堂实施并对课堂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信息反馈(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课题组成员对实施的课题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案例)并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文本)(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4、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对研究的课题申请结题(上交记录、图片、教案、论文等),课题完成(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六、研究结论

1.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探究性教学是增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空间,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设计结构、促进知识结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课堂教学环节:①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②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③ 组织变式训练;④ 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⑤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3)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对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深度发掘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准、找全问题成因有者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亲身实践、积极反思,确定了回归分析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应用成果

(1)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诊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的、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改进设想、运用开展实地授课方式验证设想优劣、提出改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完善设想。通过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上提出改进设想回到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 课题组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五环节教学设计方法,有侧重地开展重要环节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分析看出,学生在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五环节教学设计引导下,较大幅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较大幅度增强了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较大程度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对落实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能够较好地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切实地将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来。

(5)我课题组经过实践、反思设计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之探究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采用多指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致谢

感谢贵州省、铜仁市相关领导对我课题组的信任、指导和支持!

感谢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同志对我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亲切指导!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56

众多周知,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也是其中的难点,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状况。在高中数学课堂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改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就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在改革过程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课堂导入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开始的前几分钟很重要,教师要在这个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对课堂导入进行思考,做好课堂导入设计。

首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知识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回想一下打篮球的情景,由于场地限制,在课堂上可以用乒乓球代替篮球,做投篮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篮球(乒乓球)落地时的轨迹,在学生积极参讨论时,引入抛物线的知识。在导入中联系实际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进行导入。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数学史相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先通过提问或者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引起学生的敬佩和仰慕之情,然后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期待下展开数学教学,无疑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导入方式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使用。

二、做好课堂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巧妙、科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提问设计。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因此,教师提问的问题不能是单调、重复的,而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步步深入。最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不仅应该了解教材,并且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其次,课堂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如同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一样,提问的方式也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否则,无论教师设计的问题多么巧妙,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根据问题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问可以是直接问答;可以是导思式;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提问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方式和时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提问的时机。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进行提问,作为一种导入形式,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或者在学生情绪不高时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重新引向思考。

此外,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给出及时简单的评价。在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要指出答案正确与否,让学生加深印象,并且要注意对学生做积极性评价,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不全面,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回答的行为,然后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并进行适当点拨,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三、做好习题设计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习题有很多问题,例如数量多,学生陷入“题海”;作业内容单调重复,计算类的题目偏多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习题环节教师要做更多的思考,做好习题设计,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注重习题的质量,而不是重数量。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观念,数学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成绩,一味使用题海战术只会让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对数学学失去兴趣。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进行习题设计时教师要用高质量的习题,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要精心选择典型性的问题,注重方法的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

如今,高中数学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其课堂教学内容逐渐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脱离,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虽然掌握了大量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没有得到系统性训练。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改善当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较差现状的有效措施,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探索新型生活化教学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转变能力和理论变通能力。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首先要从关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这样才能够具体了解当前高中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兴趣等等,才能更好地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们充分理解课堂上的数学内容。高中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导入环节最为重要,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才能够实现生活化数学课堂的缓冲和教学引导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l正是生活化课堂教学引导的重要体现,教师们对学生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的关注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活化课堂是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其课堂学习兴趣。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们对数学课堂的生活趣味性提起兴趣,就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而言,其理论形式过于抽象,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有利于抽象内容向具体形象方向的转化。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函数》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复杂且形式多变,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反函数等众多内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自信,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因此,我对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兴趣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网球等等,我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球类运动的轨迹有什么特征吗,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具体、深入地研究它们呢?”学生们在课堂氛围的引导下,逐渐地开发出函数思维,不约而同地将函数思想融入到球类的具体运动轨迹中,函数这一章节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充分提高。

二、创新教学途径,展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必须要积极创新模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发现课堂模式的创新与新颖之处,推动学生们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并能够将其持续保持下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多元、灵活的教学策略,推动生活化数学课堂向多元化教学方向发展。

1.多媒体课堂展现策略

多媒体是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新型教育技术,它具有图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展现形式,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途径来实现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连接。高中生的感性思维较为完善,当他们处于多媒体环境中时,可以逐步触发感官,获得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生活化高中数学课堂中往往具有大量的生活素材,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这些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推动其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计给学生们展示了三个圆环,其中这三个圆环两两相交,我给学生们讲到这三个圆环之间相交的部分可以形象地表示为交集,所有圆环涉及到的部分称为并集,学生们在此多媒体展现方式的引导下,充分体会到了集合之间的关系。

2.故事展现策略

故事展现策略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化情节带领学生们走入数学课堂氛围中,它既是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方法多元性的重要策略。那么如何在生活化数学课堂中运用故事展现策略呢?笔者认为教师们可以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向学生们讲授数学家发现数学定律过程中的精彩故事,以此吸引学生兴趣,实现数学理论抽象向形象的转化。

三、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打造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数学教师一定要形成清晰的认识。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活动的开发上欠缺创新思维,使得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都得不到发展。笔者认为,教师们可以开拓课外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迁移到课外,实现自我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两者之间的结合,但是在当前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理论运用变换能力和解决实施生活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系统训练。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有效生活化教学措施,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思维变换能力以及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琴霞.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析[J]. 学周刊,2014(23):196.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尝试的几点教学方法。

一、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实施体验式教学

作为教师,想要切实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意思。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难度较初中数学来说,有了较大的提升,不仅抽象难懂,而且环环相扣,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得有较强的空间思维意识。因此,部分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一提到数学就觉得头疼。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平铺直叙的讲解,通过阶梯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得处于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由于高一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数形结合意识,猜想与观察等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在具体判断和证明函数单调性时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问题拿到课堂上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直观感受、观察分析、类比总结中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设计相应的判断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做好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媒介等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最佳的教学方案。(1)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每一层次的实际需求设计适宜的教学计划,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和成功的机会。(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对学生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强化训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3)教学中,教师要综合注重教学设计的层次性与整体性。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考虑:①学生已经具备了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知识基础。②数列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其中也包含了函数思想,所以教师应通过引用生活实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思维能力。具体可以利用分组讨论和诱导思维的教学手段,引用银行储蓄、电影院座位排列以及水库水位等生活实例。当明确基本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之后,再以趣味性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的顺利导入。新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的规律,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数列的共性特征,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观察,尝试对数列知识完整定义。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数学学困生,给他们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促使他们获取成功体验,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三、发掘数学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实行借鉴发展式学习法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发展史中的各种实例,引导学生搞清楚从模仿到借鉴,再到发展的学习过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数学发展史的重演。比如说德国数学家康托提出的集合论与罗素悖论引发第三次数学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机会。人教A版《数学1(必修)》就非常关注数学文化,在教材内容方面增加了一些诸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数的发明”“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之类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介绍牛顿冷却模型和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实现数学成果介绍与学生的实践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知识能力水平,还能接受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升文化素养,逐步培养他们数学价值观以及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尝试和研究。作为一线教师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不断探索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真正使素质教育推向深处。

参考文献:

[1]潘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7).

[2]姜俊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设计

数学在高中教学中虽然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直接影响学生高考及日后学习和发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真实水平,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的提升。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和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学生的分组分层

进行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时,要以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等为基础进行合理分组。其实,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包括很多种,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设计相应教学模式[1]。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可以将学习能力比较差、身体条件有待提升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一般情况下,这类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基础不是特别好;第二层,可以将受外界影响导致学习水平有待提升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这类学生通常自身数学基础比较好,但可能因为数学教学内容越来越难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学习水平有所下降;第三层,该类学生学习能力特别强,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按照学生真实情况选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完成学生分层之后,要以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重要依据,在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基础上,将知识、思维及能力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制定出符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并且将其融入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成以下几个层次:了解、掌握、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及复杂应用等。每个层次学生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比如,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时,可以要求第一层次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公式,并且应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要求第二层次学生明确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利用公式解决一些比较综合的三角恒等问题;要求第三层次学生学会公式推导,并且利用公式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三角恒等变换方面的问题[2]。通过教学目标分层,切实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通过分析相应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得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精讲。所谓精讲,就是所选题目要精,而且要少,给学生留有充足时间自主思考,这样才能对各个层次学生都照顾到,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按照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各层次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比如,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中“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全班学生复习空间几何体结构和三视图,之后讲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好用具体例子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提出相应要求,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巩固所学知识。但是有一点需要教师注意,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层次学生学习成绩都得到提高,而且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没有必要为了这个目标着急上火。

四、课堂评价分层

为了切实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做好课堂评价工作,而且评价时要适当听取不同层次学生的意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能使用相同标准,一些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学习能力比较强,若教师按照这类学生的标准评价,则对中等生及后进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压力,对学生以后学习有很大影响[3]。课堂评价分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评价标准,其评价结果更有效,对优等生而言,课堂评价应该注重能力和思维提升,并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中等生而言,课堂评价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能力和思维,另一方面是基础知识,从而切实提高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要适当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采取不同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相应教学,其教学目标、课堂评价等要不同。另外,争取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有效教学,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毕敬业.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组织及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28.

第9篇

【关键词】 立意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高中数学的立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方面,从数学立意的基本视角来看,立意分为“能力立意、知识立意与人文立意”三大模块,也就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在这三种基本立意的视角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水平.知识立意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而能力立意着眼点在于对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与前两者不同,人文立意要通过发扬新课改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因此,本文基于立意分析的视角对高中数学教育课堂评价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采用逻辑推理或者演绎归纳等常用的数学解题思路进行教与学的实践,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效果缺少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是否对知识已经深刻掌握,理解是否充分彻底,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显然与数学立意有机联系在了一起,前者是基于学生能力立意,而后者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立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立意维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设计教学,比如,在讲到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列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如下例题:

通过上述两次例题的设置,教师可能会收到学生的不同反馈,随着问题的由浅入深,在反馈信息的评价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适当插入一种“人文性”的教学解题暗示,关注学生的解题经历和其中的思维动手、动脑乐趣,在知识的获取中上升到了“人文立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上述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分别对学生经过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人文立意”三个不同维度的层次分析与构建,从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入,基本知识的学习,具体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学生的深化理解几个不同的学习境界,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的教学效果评价.

首先是通过教学认知基础契合度的评价,发现在上述案例中,两次的教学设计均基于同一个知识点――数列,但是却收到不同的学习反馈,究其原因,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也就是“知识立意”不同,因此,学生在对数列的归纳、变形以及逻辑推理、猜想、验算等实施过程中就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由于逻辑数列的归纳演绎比较抽象,所以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上升转化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差较大,导致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反馈评价,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寻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基础契合点,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接近学生,从“人文立意”出发,追求教学案例情境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既不偏离学生的学习认知区,也不回避学生“能力立意”的有效激发点.

其次,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具有典型性,比如在上述案例分析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基本数列的思维逻辑进行证明、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乐趣,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渐进性,通过归类、类比以及联想等方式将上述不同问题规范、分层、有效、科学解决,在上述案例中由浅入深,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

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文化渗透;数学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备课环节的文化渗透

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要深挖教材和考纲,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当中还是在教学设计当中,都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渗透,为课堂进行文化渗透做好准备。例如,在备课环节,教师应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准备与之相关的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将文化渗透与知识讲解结合起来,使数学文化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每节数学课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导入环节的文化渗透

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导入,为教学的顺利、高效、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数学文化渗透埋下了伏笔。例如,在讲“数列极限”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数列极限”的概念,而是给学生讲了关于“割圆术”的故事,并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动手实验,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演练,体会“极限”的含义。通过“割圆术”的故事进行课前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对于“极限数列”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也使他们丰富了数学文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讲解环节的文化渗透

在正式授课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同时,丰富数学文化知识。例如,在讲“仰角”和“俯角”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李白的绝世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形象生动地讲解概念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无处不在、博大精深。再比如,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大师欧拉是如何通过观察蜘蛛,利用蜘蛛网捕捉苍蝇而获取灵感,发明坐标系的故事。如此一来,不仅方便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和来源,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数学原理和数学文化,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和勤于思考的数学精神。

四、习题环节的文化渗透

习题的设置和讲解也与数学文化息息相关。例如,在有关“数列”的习题当中,教师可以以奥运年份、贷款利率等与文化知识或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题面,在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加强文化渗透。再比如,在有关“概率”的习题当中,教师将我国古代习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题面,假设每个臭皮匠单独成功解决问题的概率为0.38,0.49,0.71,那么他们三个人共同努力,成功解决问题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这类习题,不仅加强了数学知识练习,也渗透了传统文化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完美结合的结果。

五、课外环节的文化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当中,还应该走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课外活动的机会,加强数学文化渗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史知识竞赛、创办数学文化主题的板报、创建数学文化交流学习微信群组等活动,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函数知识书写“耐克”“特步”等知名运动品牌标志的函数表达式,利用轴对称图形设计运动会会徽,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六、评价环节的文化渗透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高考成绩仍是左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因此,无论是在校内测评还是高考成绩测评当中,都应体现数学文化思想,唯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重视。例如,在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中,应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掌握程度纳入评价体系当中,促使学生加强数学文化学习,实现以评价促学习的目的。再比如,在高考试卷当中,也应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体现对数学文化知识的考查,使数学文化教育得到广大师生应有的重视,为数学文化渗透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学氛围;合作学习

所谓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影响学生个性心理形成的兴趣、情感及意志等要素。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课程教学氛围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个人的重要策略。下文论述中,笔者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措施展开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轻松良好的教学氛围

据调查显示,当人处于轻松状态时,大脑的活跃程度达到最大值。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充分的培养,首先应注重营造轻松良好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为师生间交流及配合的有效进行创造条件和基础。在课程教学的导入环节,建议教师可以以一些小故事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培养和训练,除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利用团队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索发现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主要学习的对象也是学生,他们有共同的见解,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当知识层次不同的思想交汇到一起时,一定能碰撞出许多新的火花,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吸收的同时,还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训练和培养。

除了上述措施外,教师还应对自身的精神状态及表达形式进行调整,尽量将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用较为缓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学生的配合;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基础为主要出发点,争取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为学生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六月.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室教学

伴随着新时期高中阶段教学改革的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式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陆续地投入到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研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主要投入在理性学科的教学中,因其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适应了新课标理念,达到了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而且符合新时期的创新教育的要求,注重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教育,突出了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

一、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针对数学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学习能力.简单说就是,先由高中数学教师按照相应的数学课程提出教学设计,对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划分,之后针对每个必要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突出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点,而且要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围绕着就各个知识点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和本节数学课程的学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合理融合运用.通过大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研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身潜能,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十分牢固,而且对相关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好效果.

二、开展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通过实践证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逐渐形成阶段,开展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数学研究中的大量数据计算和数据归纳、类比等方式,大大促进了高中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向理论的过渡.所以,开展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有大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改变学生的被动位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新时期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理念,也是基于教学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是基于个人对不同问题产生独立思考而建立起来的独立思维体系,所以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达到理解程度.因此,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进行问题研究,从研究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独特理解能力体系,从而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2.围绕问题培养能力

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思维的创新是需要以发现问题为前提的,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分析能力,达到创新效果.因此,开展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符合围绕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要求.

3.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因材施教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程,由于其形式上的局限,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差,不但不能有效地传输给学生知识,而且教师不能及时地收到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的反馈,更加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基于以上弊病,数学研究式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个体差异性较大,统一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利于对症下药地解决学生切实的学习问题.而研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独立研究,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能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内容欠缺和不足;而由于教师只是在一旁巡视指导,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在研究中的错误及时指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具体问题,因材施教.

三、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实施过程

研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有其系统的实施步骤,目前研究式教学模式基本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五步:目标、研究、完善、运用、深入.每一步中都有相应的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在第一步目标中,要求教师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学生需要明确研究的任务;之后再进行第二步研究,在研究环节,教师主要是普遍引导、个别指导,而学生要做的主要就是对研究的题目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第三步是完善,学生通过对自己研究的课题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再对学生们的研究进行评论,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出;第四步是运用,教师通过对各个研究任务的正确指导,要求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运用,并且提高创新;最后一步就是深入,或者叫做升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最终成果进行最后点评,之后让学生自己叙述整个研究过程并总结经验.五个环节,循序渐进,缺一不可,下面对各环节内容作出详细介绍:

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就是要教师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之后根据教师传授的新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万事开头难,确定目标可以说是整个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开端,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因为问题和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效果,所以,在研究课题的设计上既要突出实践性又要具有创新性,还需要把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确定目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有重要地位.

2.研究过程

在确立了问题与研究目标之后,就是学生展开的具体研究过程了.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在一旁指导,对研究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有效处理,全程不参与问题的解答和具体研究的实践指导.旨在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完善与巩固

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研究课题之后,教师由原来的指导变成点评,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纠错,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与鼓励,对学生新颖的地方进行指出,并且给予鼓励.

4.数学知识的运用

知识运用过程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研究,巩固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新学的数学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做到温故知新,合理运用.

5.知识的深入掌握

深入阶段可以说是整个过程的总结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总结整个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疑难之处,进而得出通过研究收获的知识及实践经验.最后,教师再做最后总结和补充,针对此次课题研究考查的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应用到的新方法进行有效概括,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研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

四、研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数学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也应非常深入.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专业素质要进行必要的“校本培训”

进行“校本培训”使得达到基本要求,主要培训内容从《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论研究》《图论初步》《初等几何研究》《初等代数研究》《开放性习题集》等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对教材教法的必要研究

我们要对数学教学论进行必要的研究,使得教师的授课方法进一步丰富起来.

总 结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种以研究为主要手段,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显著的.以问题传输知识,以研究培养能力,研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适应新课标理念的新式教学模式,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必然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波.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9).

[2]占美珍.新课程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应对对策[J].成才之路,2010(33).

[3]张福想.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几个主要措施[J].魅力中国,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