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发展

手术室护理发展

时间:2023-08-18 17:1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护理发展

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只有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护理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方向。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不同于普通病房。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改变,手术室护理理念发生了转变。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术后最大程度的康复或将患者所不期望的结果降到最低成为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专科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和专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卫生部2011年底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争取到2015年,在全国建立10个国家级重症监护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血液净化护理技术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手术室护理是护理的重要内容,被称为护理专业的“第一专科”,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外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专业化的特点日益突出。为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中华护理学会及国内有关专家规划编写了《手术室护理学》一书,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随后,各省、市护理学会也开始定期举办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认证标准得以逐步完善。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5789名护士取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卫生部计划今后加强评选、建立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进一步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升专科护士培训效果,为临床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科护理人才。传统手术室护士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1)根据手术室需要选送部分临床护士到上一级医院手术室进修学习后成为手术室护士;(2)通过科室轮转到手术室,由手术室老护士带学徒式培训。这两种在职培训模式周期长、见效慢,同时增加了培训经费投入。真正由医学院校系统、规范培养的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极其短缺。

2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术室护理专业培养的护士是面向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具备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擅长手术室护理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1行业调研

在确立手术室护理专业培养模式及培养内容之前,对我院省内外实习单位中的23所三甲医院及5所二甲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所三甲医院和5所二甲医院需要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其中12所三甲医院和3所二甲医院需要三年制大专学历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近3年需要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需要10人以上及7~10人的三甲医院各5所,需要4~6人的三甲医院6所,二甲医院5所。

2.2师资力量

我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型”外科护理学教师共11名(其中硕士6名),专职手术室实训教师3名,另聘请了1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已退休)担任手术室实训教师,部分专业课程教学由合作医院具有丰富手术室临床护理经验的教师承担,已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Vol.332015No.7

2.3校内实训条件

我院投入一个多亿在新校区建有两栋总建筑面积25378m2的省内一流的护理实训中心,先后投入一千二百多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现有各类护理专业技能实训室125间,实训床位近五百张,可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开展实训;建有现代化模拟手术室6间(其中层流设计手术室一间)配有手术床、无影灯、便携式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除颤仪、常用手术器械包、缝合包、吻合器、气管切开包、麻醉机、单极高频电刀等。这为手术室护理专业校内教学提供了保障。

2.4生源、就业前景

我院生源充足,每年招收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近千名,有二甲及以上校外实习医院98所。成立了由省内护理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护理、助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护理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构建了“院校合作、全程共育、分段实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五位一体”连续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5%以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可从事普通护理工作,增强就业实力和竞争力。

2.5可为医院直接输送手术室专业护士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量化考核原则:以安全第一,提高护理质量为宗旨,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施行多项考核。②量化考核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评审标准》为依据,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范围及要求细分并量化,制定《手术室护理量化考核》标准:对护士的出勤、仪表、专业操作技术、护理质量、协作与团结、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访视和随访、教学能力、论文的发表情况、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建议采纳情况、获得各项奖项及受惩情况等50个量化指标进行考核。

1.2考核方法:采用积分制,建立单独的积分本,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由护士长和护理监督小组对每个护理人员的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加减分:①医师满意度评价方法:根据6个方面每个月进行1次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责任心、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中各项无菌操作、操作技术情况,向手术医师每人发放1份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完成。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类。②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势对患者及其家属每个月调查1次,内容为: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责任心、沟通技巧及随访6方面,采取不记名方式,由患者及其家属当场填写。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类。③护理部检查评价方法:护理部在每个月护理质量检查及每周查房时,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值得表扬及改正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护士长,由护士长根据对照量化表落实到个人,在其相应的积分表中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④科内考评方法:手术室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检查,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每个月总结一次,学习新业务,对值得表扬的方面进行学习,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予纠正。对积分排在前3名的护士进行奖金和精神鼓励,倒数前3名的护士进行扣款惩罚。

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量化考核前后手术医师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量化考核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人事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标志。通过对各项护理流程进行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使管理更加细节化,保障了各项护理服务的安全性,护士长及监督小组的定期、不定期监督,避免了工作中细节差错的发生,将各项护理差错消除在萌芽期,本研究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采用量化考核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并考核,使科室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护理人员对工作方向更加清晰,通过每个月的总结,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正,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付兴娟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手术室

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体会

1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培训教育

2009年我院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实施人性、人文的关爱护理服务,护士为患者不再只是打针、发药这么简单的服务了。为此,首先要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概念、理念、目的,其次了解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努力实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全心参加院内特别开设的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相关课程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新趋势,了解医院为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新理念、新要求和必要性,为往后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选派科室护理骨干参加院外请专业礼仪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本科室的工作岗位性质、特殊性科室领导制定具体的符合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计划。

2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

2.1护士方面的实施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健康保健需求逐步扩大,外科学实现了夸时代的飞跃,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器械、新仪器层出不穷,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因此给护理行业提出了更高素质要求,给护士制造了新世纪的服务质量,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护理人员本身没有得到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又何谈对患者使行人性化服务,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性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效率和人不段发展的目的。在护理员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和持续推进人性化管理。我院对全院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肯定、赞赏的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发掘护理人员自身的潜能,减轻她们的心里压力,仔细观察关心及时发现她们的情绪变化,尽快帮助她们找到心理稀放的途径,让她们轻松地、主动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2患者方面的实施

2.2.1患者进入手术室按照人性化护理服务计划流程实施,手术室这个“神秘“环境,对即将手术的患者是个生疏环境,此时,患者特别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故应该多鼓励,多体贴,对患者的一些细小反映应表示同情和理解。巡回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时,应举止大方,态度和蔼,采用双向性语言和患者沟通,沟通交流是护理成功的重要手段,术前访视其目的是通过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恐惧,使患者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并告诉他为其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的技术都很熟练,对患者都是很负责任的,加强其对医生、对手术的信心,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尽量缩短患者与手术护士及手术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明白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他的责任心,使患者安静、乐意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信任。

2.2.2手术过程中,护士推着或扶着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可以边走边向其简单介绍手术室的布局、设备,将患者扶到手术床上,协助其摆好麻醉,注意动作要轻柔,带有保护性,向其说明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特殊的手术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利于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术中巡回护士始终守在患者身旁,从始至终像关心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满足患者的要求,必要时采用肢体语言来安慰、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为他实施手术治疗。对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等及时解释、处理,并嘱其深呼吸,以减轻反应,对清醒患者与其谈话分散注意力,以提高痛阈,减轻不适感。

2.2.3手术结束以后,清醒患者告知其手术已经结束,询问其是否还有不舒服的地方,告诉其手术成功,送其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对全麻未清醒患者要及时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

2.2.4术后做到有始有终,由同一名巡回护士进行术后回访,象探望老朋友一样询问一下恢复情况,是否疼痛,对服务是否满意,同时用赞扬性的语言表扬、鼓励他战胜疾病的信心,祝他早日康复。

2.3患者家属方面的实施血浓于水,亲情之上。术前访视应不可忽视家属,要一同进行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以取得家属理解、支持。患者在手术中,此时患者家属同样怀着紧张、焦虑、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候等室愁眉苦脸,度日如年等待,此时护士及时有效沟通疏导就像及时雨,缓解和稳定情绪,随时告诉家属手术进展情况至结束。

3小结

护士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循以患者为本的原则,提升手术室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推行“予人方便,予己快乐,快乐每天”的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冯翠兰.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02).

[2]郭莉芳.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02).

第4篇

【关键词】术前访视;高血压;前列腺切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36

20世纪80年代后期整体护理从美国引进后,我国部分手术室也陆续在90年代开展了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室护士走出大门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工作,以往的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是在手术间配合手术,如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这不仅使手术室的护士能全面掌握术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状况,制定具体化的护理措施,做到真正有效地、有的放矢地个体化护理,而且更有利于手术室护士护理观念更新的护理模式的改变。国家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2]。由此可见,术前访视正逐渐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术前1日手术室护士的访视对患者的血压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可使患者感到被尊敬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手术充满信心,以适应手术的需要,安静、顺利地接受手术。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收集资料的一种重要手段。术前访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2007年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现将术前访视对合并高血压的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病历资料整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2008年1月-2012年1月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患者130例,均为合并高血压的男性患者,年龄52~98岁,平均(71.1±3.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其中对照组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的2例,合并脑血管病的3例。观察组中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1例,合并脑血管病的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合并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由病房护士简单的告知: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术前常规备皮。患者对手术的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不能了解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与手术室的护士没有直接的沟通。对照组不再采取其他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对其进行访视。然后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压进行对比统计,观察组具体访视方法如下。

1.2.1手术前1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熟悉患者的具体病情先查阅病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查看检验是否正常,如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透、CT报告、大小便常规等。了解一些特殊检查结果,如消化道和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还要了解患者的手术名称、步骤及方法,以及术者是谁及其手术习惯和术中要求的,知道一些对器械和用物特殊的要求,并且提前与术者进行沟通,为手术做充分的准备。

1.2.2与患者的沟通进入病房后要面带微笑,主动热情与患者打招呼,自我介绍姓名,然后与患者交谈,态度要做到生人熟人一个样,言语文明规范,这样患者才会感到可亲可信,有利于增进护患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简要介绍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手术及此对手术开展的必要性。如患者需要摆特殊时,应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卧位。为稳定患者情绪、减少血压的波动及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做好铺垫。

1.2.3向患者交代术前1 d禁食禁水的具体时间,有无松动的牙齿及假牙,需提前取下活动的假牙;不得把贵重物品和金属物品带入手术室;禁止涂抹口红、涂抹指甲油,以免影响观察;要求患者贴身穿病号服及戴手术帽后方可进入手术室。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

1.2.4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电刀、吸引器以及心电监护仪会发出响声不必紧张。手术室的床比较窄,切勿随意翻动防止坠床。告知手术全过程均有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陪伴和帮助,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访视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影响次日手术的问题,应及时与主管医师取得联系,妥善解决。

1.2.5观察项目分别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测血压,其值为手术前血压。患者入手术室后,摆好测得的血压为入手术室血压。

1.2.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

2结果

通过术前访视的患者其血压波动不大,维持在理想范围,有利于手术的开展。而没有经过术前访视的患者的血压波动较为明显,从而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两组入手术室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术前访视前后收缩压比较(x±s)(mm Hg)

组别 访视前收缩压 入手术室后收缩压

观察组(n=65) 130.11±20.24 134.17±14.82*

对照组(n=65) 129.45±21.71 148.56±17.21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术前护理访视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具体体现[3]。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新课题,是手术室向科学化护理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术前访视针对各类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解释、疏导与沟通,使患者对手术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缓解患者对手术及相关问题的忧虑,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为稳定生命体征和以安定的情绪接受手术,并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后的治疗提供条件[4-5]。

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创伤,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增加,使得患者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效果。术前访视是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要求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体现整体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使护士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护士的角度:建立全新护理概念,锻炼工作能力,激发业务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业务水平[6]。

通过术前访视护士与患者亲密接触,增强了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手术患者的血压波动,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7-8],因此术前访视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慧丽.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47-48.

[2] 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3] 张吉芸,钱倩健,王维.术前护理访视工作的改进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6(8):42.

[4] 栽红霞,高超,张石红,等.109所医院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2C):58-60.

[5] 魏革,胡玲,林华,等.“术前护理访视”工作模式的建立及应用[J].护理杂志,2003,20(5):15-17.

[6] 薛文英.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J].中国实用医药,2007,11(2):177.

[7] 李艳.术前访视中减轻手术患者负面心理影响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91-92.

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心得;儿童护理

在医院工作的这些年中。我不停的积累经验,为的是在我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更加的得心应手,更加的让患者感到医院的温馨和关爱,针对不同患病儿童的年龄、病种、病情、个性特点逐渐总结了一套旨在减轻患儿焦虑、紧张、恐惧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不同时期患儿的心理特点

1.1婴儿期心理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大脑活动的产物。前半岁婴儿,如能满足其生理需要,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后半岁婴儿,在6个月时,一般能区分熟人和陌生人的面孔,认识自己的母亲,并对母亲越来越有强烈的依赖。

1.2幼儿期对母亲的依恋变得十分强烈,语言及理解能力有限,反抗情绪强烈,害怕打针、手术等。碰到这样的事情小孩会情不自禁的哭闹。

1.3学龄前期分离性焦虑,惧怕陌生的环境,怀疑被遗弃和受处罚,惧怕身体受到外力的伤害及器官功能被破坏。

2 患儿的心理分析

2.1对疾病、手术的认识有限,而产生情绪反应,儿童因本身认识能力不足,或因身体不适而产生情绪反应,有可能将疾病、手术与惩罚联想在一起而导致焦虑、恐惧,甚至因不当的幻而失眠,做恶梦,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2.2手术室是一个陌生环境,工作人员的特殊服装、推车及各种各样医疗器械取代了病房的环境,各种声音、消毒水的异味等使患儿缺乏安全感。所以护理人员更要时常面带微笑,保持和小孩亲近的状态,尽快的让他们熟悉这个环境,从而安抚他们幼小的心灵。

3 护理技巧

(1)探视和了解患儿手术室护士术前探视病人,稳定患儿和家长的情绪是每一位护士应尽的职责,所以安抚的时候方式^方法要正确,不能和家属产生矛盾和摩擦。责任护士接到通知单后,一般手术前l天进行访视,必要时参加手术前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术前评估,阅读病例,了解病情、手术方式、各种检查情况,了解患儿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查看静脉血管等情况。

(2)正确处理好护士与患儿、护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由于婴儿期的患儿需由家长照顾,在探视时要向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和一些临床反应,对家长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家长稳定情绪,积极协助做好对患儿的心理支持与配合工作。了解患儿惯用的词汇和特殊要求。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语调等会影响患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对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患儿,可以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说明手术的原因、重要和简单过程,以及身体有关部位的愈合情况等,减少疑虑,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手术前静脉穿刺。小孩一般很惧怕打针,特别是静脉穿刺,尤其是套管针穿刺,所有术前要做好护理计划,分散患儿的注意力,要让技术好的医生给小孩打针,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熟练,防止插针的时候紧张而导致多插或是错插,操作的时候注意穿刺部位与手术部位的关系,如婴儿需做头皮穿刺时注意患儿头囟门的保护。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护士认同。小儿手术患者是病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为其实施治疗,需取得患儿的配合。要想取得他们的配合就必须和小孩进行所谓的心灵沟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依赖,喜欢自己,这样在护理中就会更加的顺利,这样可以减轻小孩心灵上的痛苦也可以减去父母长时间的担心和焦虑。小儿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莫测、异常复杂。只有深入了解与研究小儿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护理,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

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安全;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1科学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1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源于20世纪80年代,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2次管理革命。以业务流程为改造中心、以关心病人的需求和安全为目标,找出原有流程不完善环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以扁平化过程组织结构替换传统的金字塔职能型结构,达到产生更有价值效果的一种方法,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机构的竞争力[4]。有研究通过流程改进,完善了医院手术室术前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核查和术前暂停,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5]。严菁等[6]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申请模块,实施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刁晓兰等[7]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分析,去掉了流程中浪费活动环节,绘制了流程图,使流程再造后每日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提前,接台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每日完成手术量增加。张莉[8]应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感染率。可见,在手术室进行流程再造可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围术期各工作流程间的无缝衔接,有效避免在关键环节出现差错。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医院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护理管理者更应该拓展思路多考虑跨学科合作,利用医院信息化的优势,将流程再造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时应注意尽管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在效力,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会限制其潜力,必须建立起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数据深入分析手术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保障围术期的手术安全。

1.2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又名“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没有及时修复被破坏掉的玻璃产生的公众麻木感会形成错误的导向,指的是环境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9]。Boquet等[10]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州34所二级创伤中心的手术室,观察手术病人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护理中断的情况,发现共发生576次护理中断,该研究认为在护理管理中不仅要发现错误和不良事件,更应该着眼于预防,应用破窗理论可以分析护理中断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以保障护理过程的完整性。王红亚[11]将破窗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护理中,改善了手术室环境,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病人投诉率。王秀娟[12]应用破窗理论,加强了手术室薄弱环节的管理,实施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葛方英等[13]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破窗理论”知识,建立手术配合流程档案,鼓励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破窗理论防微杜渐,避免不良暗示或细节对手术结局的影响。管理者更要意识到个别工作人员轻微的失范行为能够引起群体更普遍、更严重的失范行为,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和考核中,应从制度和人员观念上预防“破窗”的出现,杜绝“破窗”进一步发展,建立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牢固树立“病人安全第一”的观念,不做“破窗”第一人,结合良好的监管体系,护士长、质控护士、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的三级质控模式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及时“补窗”。

1.3SHEL模型

SHEL模型于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包含4方面:L(liveware)即当事人、其他医务人员和病人,人是决定系统能否有效安全运转的关键因素;E(environment)即临床工作环境;H(hardware)指医疗设备、工作场所或设施;S(software)指程序、对不良事件的认知、训练[14]。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医院病房、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SHEL模型重点关注模型中心的人为因素,意味着要达到良好系统的最优运转,其他组件必须与人相适应并和谐互动,当各组件不相匹配时,有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15]。包安竹等[16]应用SHEL模式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当事人个体原因,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SHEL模型常与Reason法则互补,从而判断一个差错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的行为或技术问题还是由系统造成的,这种模式能让个人事件从系统事件中分离出来,并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护理人员更加勇于报告不良事件。同时在运用SHEL模型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除了分析发生原因,还应重视后续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1.4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及前瞻性的风险分析系统,评估预测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为干预风险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干预之后还需再次进行评估,确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7]。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2002年将HFMEA正式应用于医疗机构,以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18]。黄海香等[19]运用HFMEA降低了俯卧位手术Ⅰ度、Ⅱ度压疮及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张丽等[20]成立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小组,成员进行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发生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及检测的难易度进行评价打分,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了病人安全。侯晓敏等[21]运用HFMEA分析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如字迹不清、信息不全、标本遗漏等,通过改进降低了送检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护理管理者可以运用HFMEA理论对高复杂性的作业、未标准化的作业、高度依赖人员的判断和决定的作业进行分析。HFMEA的成功运用得力于小组成员的综合实力,HFMEA中的风险优先指数是通过该团队成员达成共识进行赋值所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针对一些高风险流程的改进,管理者最好成立一个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团队,避免单纯由护理人员组成,同时获得领导的支持及参与,充分发挥团队运作的实际功能。

1.5精益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Womark教授提出了精益管理理论,“精”是指资源浪费少,降低成本、时间与空间利用合理达到高效、高质量;“益”是指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富有竞争力[22]。其核心思维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多的价值产出。精益管理通过现场行走示意图、全方位价值转移图、5S法等核心管理工具和循环不断地改善来实现精益求精[23]。华靖等[24-25]采用精益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管理,减少了腔镜设备器械的故障率,避免了术中等待,有利于实现安全、默契、全方位的手术配合,在保障病人利益的同时也节约了医疗成本。精益管理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通过合理配置医院的人力、资金、设备、时间与空间,实现浪费程度最小化,为病人提供满意、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未来手术室的精益管理应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使手术室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大化,以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2科学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随着手术室护理模式向围术期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的能力无法进行高效安全的质量管理。安莉[26]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作用,护理管理资源得到了丰富利用,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有所提高。吴娟娟[27]运用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了由护士长、质控员、专科护士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实施该模式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让护士长有更多时间加入高层管理的讨论中。护理管理者可运用该模式,将手术室质量管理内容划分为护理文件书写、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急救技能、仪器设备管理等质量控制小组,需要注意的是要制定出小组质量控制标准和工作职责,由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总检查结果至护士长,护士长要及时反馈并发挥监督机制。

2.2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是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通过全员参与,人人树立质量意识,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强调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28]。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品管圈(QCC)、PDCA循环、追踪检查法、根因分析(RCA)等[29]。张艳莉[30]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手术室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减少。2015年美国病人安全基金会(NationalPatientSafetyFoundation,NPSF)对RCA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法(RootCauseAnalysisandActions,RCA2),RCA2是在RCA后增加一个行动的步骤,并明确指出这是质量改进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行动”这一步中,应有简单具体、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指标对改进措施落实的每一步进行评价和测量,以判断整改活动是否成功,同时强调领导层应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尤其是团队组成和具体行动落实必须有领导层的支持,以避免不良事件或侥幸事件的再次发生[31]。管理者可考虑将RCA2运用到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中,确保改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3分层管理模式

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更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已陆续设置护士等级制,按等级分配护理职责[3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护士应参加专科护理岗位培训,管理者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职责、能力、技术要求与护士分层次管理相结合,做到能级对称,各尽其能,促进人才梯次的培养和发展[33]。王曾妍等[34]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均有提高,保障了手术室的安全运作。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5]。护理管理者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做好分层培训和层级晋升考核。

2.4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密不可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安排工作流程[36],统计手术台次、手术时间、周转时间,对手术间优先使用率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手术示教观摩系统、手术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手术区域出入管理系统、手术服监管系统等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信息化医学资料的保存可满足医学研究和医疗举证[37]。同济医院设计了手术器械全程追溯管理流程、术中压疮防护管理流程、病理标本处理及监管流程、手术节点控制流程,并在关键环节增设风险预警提示,同时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手术仪器设备贴上射频标签(RFID),追踪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做到真正的智能化器械管理,通过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手术室全程监管,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38]。

3我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跨学科合作和改进效果的追踪和评价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专业性强,手术室的安全不仅体现在护理安全上,还依托于医疗、护理、麻醉和后勤的团队协作,然而目前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大部分由护理人员组成,缺乏手术室相关其他专科的配合,难以保障病人在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安全。同时已有较多的安全管理方法运用于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但在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未能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保证改进措施有效落实的现象,也未能及时监测新的管理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依然存在手术室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安全隐患。

3.2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手术室信息化技术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医院根据自身需求开发了不同的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多建立在传统的HIS系统的基础上,部分手术室HIS系统与现有工作流程不匹配,且对于新兴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不足,大部分医疗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全国医疗信息未共享,无法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临床决策。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美国曾召回一家公司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因其导致了一起系统内的病人信息与病人本人不匹配的事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系统与工作流程不匹配产生的新的安全隐患。我国目前尚缺乏类似的对医疗信息系统的监管制度,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第7篇

围手术期间不得向相关环节传送有缺陷的信息,护理人员绝不向病人提供(实施)有主观缺陷的治疗和服务。每个环节每个层面制定出现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建立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她们不仅是被管理者,更是管理者,以“零缺陷”的主体行为保证手术、护理的零缺陷。整个护理管理体系,根据病人要求和护理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管理系统对病人和护理发展有最佳的适应性和最优的应变性。

积极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参加术前病例讨论,根据病情制定手术的护理计划,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教育,向其介绍在手术方面需要配合的方面及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做好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核查是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对。核查工作完后,三方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1]。,防范出现错误患者与错误手术部位,使错误减低到“零”。静脉输液的管理病人入手术室核查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快、准,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穿刺污染造成细菌性静脉炎或血液污染。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调整滴速,防止输液过多增加心脏负荷、或者因为输液不足引起血压下降。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手术出血量、血压及尿量等,为麻醉医师提供信息,及时、合理地补充血或液体用量。

术中温度的调节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50%~60%,静脉液体、血制品、灌注液等应加温,放在37℃的温箱中,注意血液制品温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用干燥、寒冷的空气进行呼吸机通气时,经呼吸道可带走约10%左右的代谢热量[2],可将吸入的氧气经温热蒸馏水湿化,可防止患者体温下降,注意蒸馏水不可过热。皮肤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减少皮肤暴露是防止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有效办法,术中非必要时尽量不暴露患者,用被褥或手术巾等敷料覆盖非手术区域,减少暴露面积。手术的摆放术中的摆放要舒适、防止压疮的发生。还要最大限度的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床尽量干燥、平整,对骨突部位给予海绵软垫或硅胶垫,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定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手术结束后注意观察是否有被压引起的皮肤发红,及时给予相应护理,送回病房时认真与病房护士详细交班,并记录在手术病人护理交接单上。控制感染做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保证了术中物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前30min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繁殖提前降低。手术操作时动作细致,减少组织损伤,手术结束冲洗干净体腔。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术后随访术后3d前往病房随访,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并征求患者对手术期的护理意见及感受,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程度。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现代护理的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护士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意识,纠正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病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尽量解决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焦虑。临床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进展,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服务理念,在手术中与术者进行熟练的配合,不影响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使病人手术风险降到最低。“零缺陷”管理即无缺点运动的管理方法[3],其主要内涵有:打破传统的“人总要犯错误”的理念,转变成“只要主观上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不犯错误”的理念,以此动员全体护理人员追求无缺点目标,自觉避免工作失误;克服对错误只有事后发现和补救的现象。护理管理在对手术病人的治疗、护理、康复的全过程中能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避免一些“没想到”、“想不到”的意外发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防意识,确保护理安全,实现零投诉质量管理目标。

“零缺陷”服务理念强调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用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缺陷在事前可以避免,体现了前馈控制方法[4],同时强调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护理质量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的重要标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直接涉及患者生存、死亡、疾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本研究表明我们手术室的“零缺陷”护理管理,可使医疗质量趋向或达到无缺陷的状态,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护理零缺陷管理目标是“提供给患者的服务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优质服务”,“要保证质量问题投诉率为零”,据此目标,健全各项质量制度和操作常规,保证护理人员一次就做对,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且辅之有效的制度来促使护理人员一次就做对,第一次就做好,进行事先或实时监控,消除和减少隐患,以达到根本性的质量提高。本研究中对照组满意度71.33%,观察组满意度98.67%,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充分体现了“零缺陷”服务理念在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马华丽单位: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第8篇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单位之一。我院就手术室护理的工作特点,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种存在的和潜在的隐患,采取了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不重视护理记录单的记录,部分护理人员并未对手术记录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现象,或记录不清楚,导致因疏忽大意而存在隐患。

1.3手术部位未认真核对,导致开错手术部位,特别是左右侧弄错。

1.5 器械准备不全或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锋利,结扎线不牢等造成对手术的影响。

1.6 器械物品清点有误、异物遗留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整性被疏忽,自动拉钩的螺丝短缺或术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无数。

1.8 用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麻醉医生因人手不足,在给病人行麻醉诱导时,让护士帮忙给药,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有误。

1.9 术中使用止血带止血时,未记录时间或忘记通知手术医生,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

1.10 病理标本遗失、弄错或保管不善造成标本变质腐烂,不能做出检查。

1. 11 抢救仪器、物品、药品未处于应急状态,致抢救耽误

1.12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离,而现有的护理人员技能层次结构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发展需求和不同层次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护理过失。

1.13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或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未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2防范措施

2.1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随着“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对就医时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法律意识不断强化。因此医疗护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把护理安全放在首位,把患者的安全放在日常工作中的第一位。

2.2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患者特殊情况的记录,也是允许患者复印并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峥1。因

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护理记录。

2.3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做到术前准备正确、充足,术中主动配合,术后总结交流。规范管理手术标本术,做好标记,放在指定地点,专人及时送检。安全使用仪器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人手术间,精密器械要做好保养、清洗、保管工作,以免延误手术中使用。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出现,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掌握技能.以适应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手术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及应激能力,

2.4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目前大部分医院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综合考核,管理者通过减少护理人员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导致大部分医院护士缺编。应根据手术量合理调配利用护理

人力资源,注意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手术排班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老少结合,使年轻护士有充分学习的机会并得到锻炼,保证手术配合质量,防范差错事故。

3 体会

第9篇

目的:探讨手术室采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100例)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术后4天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术前热情访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全面关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术中配合;术后认真随访。同时要掌握提高交流技术,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明确保病人顺利安全渡过术期。

【关键词】 手术室 整体护理 体会

手术对每一个病人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美国手术室护理协会(AORN)和美国护理协会于1975年共同出版的《手术室护理实施基准》明确指出: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必然从单纯的疾病手术期配合过渡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1]。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2]。手术室护理人员怎样把病人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主动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1年1~6月住院的手术病人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2 整体护理的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

① 观察组术前访视安排在术前一天下午,访视时间一般为10~15分,由巡回护士前往。

② 探访时可先查阅病例资料,再到床边与患者交谈。探访者收集与患者相关的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了解病人的学习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学习上的障碍,以问卷的形式完成对病人的预先评估。具体评估内容: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病人的文化程度和一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史,职业,社会地位,性格特征等;病人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③ 交待术前注意事项,如注意保暖,手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日晨的禁食、禁水、用药等。

④ 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简单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和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等。

⑤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和各种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仪器、设备,如手术室所在的位置、手术间的温度调节等。

⑥ 耐心询问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并根据评估内容,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

2.1.2 术前准备工作

外科手术室应同时备有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和不同长度的器械。术前按手术需要准备一般器械和特殊器械,各种规格注射器,必要时选择小针细线缝合皮肤以减少瘢痕。

选用与患者身材相适应的支撑固定装置和手术单,尽量避免多余的敷料,以防铺单处器械或工作人员挤压造成患者的意外损伤。

依据术后是否留置导管,选择单程、中程或长程导管,依据患者置管部位选择不同管径、不同质地的导管。Hoffman[3]研究表明透明敷料比棉制敷料更易增加置管后感染,故建议手术室选用棉制敷料固定导管。

2.2 术中护理

2.2.1 麻醉诱导期护理 病人到达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要按手术安排表核实病人,要准确无误,并点收随带物品,为病人做好麻醉前的一切准备。对感到孤独、恐惧的病人,用手抚摸其前额、面颊,握住其双手,能增加舒适感及消除疑虑,以取得手术的配合及信心。

2.2.2 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

巡回护士要掌握病情,手术名称、术式,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地主动配合手术组人员及麻醉工作。应协助手术医师安置患者,消毒皮肤,协助麻醉医师实施麻醉。建立静脉通道时,冬天应预先在穿刺部位加温,必要时需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要放在肌肉丰富的部位,以防灼伤。帮助手术人员穿手术衣,安排各类人员就位,随时调整灯光,供应洗手护士一切需要用品,保证输血、输液的通畅。器械护士术前要掌握病人的诊断、术式,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密切与术者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还要了解术者的喜好及病情需要,准备特殊器械和用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手术配合力求做到稳、准、快,严格保管好手术切除标本。

巡回护士根据麻醉要求安置,全麻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适当约束或专人看护,并按手术部位不同安置病人的手术,利用手术台的转动和附件支持,用沙袋、枕垫、固定带等物保持病人的位式。病人意识清楚时应给予解释其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密切关系。正确掌握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由于病人术中,切口是开放的,因此,在手术室无菌技术的执行较之病房及门诊更为严格,各项操作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如有违反应及时纠正[4]。

巡回护士必须保证一个最适宜的手术环境。一般室温20~24℃,相对湿度要求50%~60%。手术前后用毛毯裹盖患者,术中冲洗液及输入的库存血应加温,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暴露时间。如术中疑为恶性高热,应及时报告医师,终止手术和麻醉,给予吸氧及相应的挽救生命措施。

患者受到创伤刺激加之术前禁食水,发生电解质紊乱的可能性很大。巡回护士必须精确计算,记录液体出入量。要求备好带有刻度的吸引瓶,估算时,各种敷料、手术单上的失血应计划在内,而冲洗液应从总剂量中扣除,并依据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等监测指标协助麻醉师及时准确地补充液体。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手术结束后,向病人讲解手术顺利,一切正常,身体很快就会恢复至正常水平等,使病人感到心理上的平衡。全麻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切口敷料等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后适当约束肢体活动,合理科学固定各种导管。

2.3.2 病房移交 返回病房同时,手术室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应与病房护士进行移交工作。主要对生命体征、术中护理记录、复苏情况,尤其是曾出现的并发症及一些特殊护理环节进行重点交换。

2.3.3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尽量由原术前随访的手术室护士负责,一般在术后第2~3天进行,主要是征询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意见和感受,解答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意见和感受,解答患者对手术仍然存在的疑虑,指导患者预防手术合并症、促进术后康复,并评价手术全期的效果。

3 结果

根据事先设置的调查表,以问答形式搜集资料,观察组除2例病人反映术中室温偏低,其他均满意。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略)

表1显示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4 讨论

4.1 转变观念改变手术室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护理界正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病房日趋成熟,普及率不断上升。手术室护理人员怎样改变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例病人护理实践,我们体会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先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后观察组随访证明,100%病人认为术前访视很有必要,希望能坚持和推广。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手术室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将大大提高,从而改变手术室护士隔离在手术室内,终日与器械为伍,与病房护理工作脱节的传统形象[5]。

4.2 加强术中配合,确保手术顺利

护士作为病人全部利益的保护者,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巡回护士要将病人安置于舒适安全的手术,冬天注意保暖,保证输液、输血管道通畅,积极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照组有1例因电刀极板的原因,术中病人诉臀部发热,巡回护士未引起重视,造成臀部灼伤而不满意。器械护士手术配合力求集中精力,严肃认真、稳、准、快地传递器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前、术中、术后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数目,核对无误,做好登记,这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5 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围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术前热情访视;术中全面关心;术后认真随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待病人如亲人,同时要掌握提高交流技术,与来自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及家庭背景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顺利安全渡过术期。

参考文献

1 陈俐. 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近况. 护士进修杂志,1997,12(7):5.

2 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3 王萍,宋烽. 小儿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13~14.

第10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47-02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诞生已有20余年,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各大医院纷纷组织学习和实践,并且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围手术期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加以归纳,以期与同行探讨并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1 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概念

1.1 围手术期概念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一词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历史文献中,1981年Doland.s医学词典对该词加以诠释,称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因需手术治疗住院时起至出院时止的期限”。

1.2 围手术期护理概念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章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围手术期护理亦指“从病人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病人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2]。另外有文章指出,围手术期护理是指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但是,围手术过程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3]。参考围手术期的概念,时间同样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 围手术期护理内容

病人手术治疗如果想要得到满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护理水平,三者缺一不可。这其中,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较普通的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不同时间段对病人的评估、环境准备、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器械与药品准备、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从整体的观念来考虑的,这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吻合。有了这些才能确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不仅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而且不造成心理阴影。概括起来,围手术期护理分三个阶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手术前期护理

2.1.1 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现病史和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各项化验和检查结果,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2.1.2 手术前期病人护理内容

2.1.2.1 心理准备 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者疑问,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疏导。

2.1.2.2 环境准备 病房温度应适宜,保持在18℃-20℃,湿度50%-60%为最佳,减少陪护。对于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

2.1.2.3 身体准备 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胃肠道准备:禁食禁饮、灌肠、放置胃管或肠管、排便练习。

2.1.2.4 手术晨护理 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准备情况。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2.1.3 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手术中期护理

2.2.1 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2.2 手术中病人的护理内容

2.2.2.1 手术的要求 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手术区域,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撑。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2.2.2.2 手术野皮肤消毒 清洁区手术从中心向顺序消毒,污染伤口从周围清洁区开始,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区域一定面积。

2.2.2.3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处理,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完成。

2.3 手术后期护理

2.3.1 手术后期护理评估内容 病人的麻醉恢复情况,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伤口恢复及引流物情况,情绪状态。

2.3.2 手术后期护理内容 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异常情况的观察。术后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康复训练技术实施与管理。维持内稳态平衡与良好的代谢支持。病人出院健康教育与家属康复知识实施教育,护士对所做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提高护理质量[5]。

3 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的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是从手术前准备与手术后护理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护理问题贯穿于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割,因此,现已从手术前后护理扩展到手术前、中、后―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既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2] 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7.

[3] 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

第11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62-03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护理人员在所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慎重地、科学地、明确地将科研成果与临床经验、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以获取证据,制定最合适的护理决策,是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护理理念[1]。脊柱后路手术主要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常用的是全身麻醉俯卧位,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患者固定性高、医生操作较方便等特点。但由于此类手术创伤大、时间长、难度大等特点,加上麻醉后机体调节机能减弱,因此可能造成患者发生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皮肤压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手术室科学合理的护理过程能保证手术医生术中的顺利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神经、器官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利用循证护理干预脊柱后路手术,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师满意度,为循证护理模式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评价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 年1 月~ 2016年1 月行俯卧位全麻脊柱手术患者192例,其中男108例,女84例,颈椎手术8,胸椎手术42例,腰椎间盘手术130例,骶尾部手术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 例。其中观察组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24~72岁,平均(45.8±6.7)岁;体重45~82 kg,平均(56.6±7.8)kg。对照组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22~71岁,平均(46.9±7.8)岁;体重46~81 kg,平均(54.9±8.5)kg。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入选对象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每日由固定班次常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安置手术时,脊柱支撑托架的积木式硬质海棉垫和马蒂形头架上应加垫海绵垫,下肢垫软枕,巡回器械,护士积极配合医生手术,注意观察术中输注的液体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由主管护士针对患者实际情形提出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具体注意如下:①脊髓神经系统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时,骨骼肌松弛,脊神经反射变慢,脊柱以及关节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故此时移动头颈以及四肢时须由专业人员来操作,以避免因护理不当而造成脊髓擦伤或者损伤;另外,应根据患者颈部的生理弯曲来调节固定所用软垫的位置和高度,以免损伤颈l[3]。②皮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全身麻醉脊柱手术患者因手术时间较长,采取俯卧位时受压着力点皮肤术后可能会有擦伤或者坏死等症状。应根据患者体型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海绵垫,患者体型胖的使用较厚的海绵垫,瘦的则可在骨隆突处垫上海绵垫;根据手术的不同种类分析患者主要受力点,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海绵垫,并适时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4]。③眼部损伤的预防和护理:为了预防俯卧时眼球、眼膜等受到挤压,或者部分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眼脸闭合不良而造成角膜损害等问题,可先用眼药膏涂抹双眼并用纱布覆盖眼部保护固定。④呼吸循环系统的预防和护理:俯卧位手术时,由于患者的胸部和腹部受压力时间长,导致胸廓呼吸活动度受限,下腔静脉回流阻碍,循环血流减慢,血压下降等[5]。手术野也可因循环障碍而出现渗血,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和影响手术安全性。因此摆放时选择“∩”型垫,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垫的大小、厚度和位置,使患者的胸腹部悬空,保持气管通畅,而保证呼吸频率正常、通气顺畅及心血回流充分。⑤器官损伤的预防和护理:女性接受俯卧位脊柱手术时,受压时间太长可能会引起双侧受损。摆放时应置于垫的中空位置,遇到较丰满的患者,可将其肩部适当垫高,避免受压。而对于男性患者,为了避免与垫直接接触受压,可将硅胶垫放置于髂前上棘,使患者的阴囊以及悬空而得到保护[6]。

1.3u价指标

1.3.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手两组患者术中手术后脊髓、皮肤及眼部的受损,循环呼吸系统和器官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3.2 护理满意度调查 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术后根据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放置、软垫的合理性及管线安排、术者操作便利性等等给予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7]。患者或患者家属在术后出院前完成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送患者的操作、术后舒适度、是否引起眼部皮肤压疮等护理不当等方面[8]。满意率=满意例数/总手术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手段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21%(5/96),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2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满意评价情况的比较

本实验主要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容,护理满意情况评价对象涉及到患者、手术医师及麻醉师,调查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脊柱后路手术主要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麻醉后知觉基本丧失,机体多种发射性保护也消失[9],因此手术过程中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牵拉或者受压所导致的损伤也失去了知觉,并且脊柱后路手术多采用俯卧位,这种摆放使手术视野开阔,利于术者操作。但由于手术时间长,此摆放又对患者生理改变较大,易发生术中并发症[10-11],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需要寻找更科学、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护理方法多是陈旧理论知识加上经验累积的方法,按已制定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性操作,缺乏前沿护理理念、个体化和因地制宜的精细服务。而循证护理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其重点内容是传统的经验护理向以最前沿科研成果为基础的现代护理发展。循证护理要求实施护理的前提是要以有价值的,可信度高的科研成果为依据,用实证对患者制定最佳的护理方式,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以临床症状和问题为基本[12]。本研究应用循证护理干预俯卧位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按循证护理基本模式找出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文献获得最新最确切的科学护理证据作为理论指导,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综合分析患者具体情况,拟定护理决策。并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现场及时调整方法。结果表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21%(5/96)]比对照组[(28.13%(27/96)]明显降低(P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但是面对患者,而且还要面对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还要考虑到为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操作环境,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朱丽琴[15]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发现应用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抑郁忧虑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麻醉师及手术医师满意度评价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对循证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护理干预可减少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并发症的种类,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百分率,患者、术者和麻醉师满意度评价较高,利于手术者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循证护理模式适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也可使护理人员由原来的被动执行已有护理措施到主动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的护理模式,促进护理服务向科学化、个体化和人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效梅,金贝.循证护理在预防全麻脊柱后路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218-219.

[2]赵海璇,胡开萍,梁思华,等.细节管理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压疮高危部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65-66.

[3]高均芬.循证护理在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俯卧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43.

[4]杜鸿佼.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手术中护理应用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28-129.

[5]郝伟,陆海霞,张瑾.自制位垫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21-23.

[6]魏敏,王亚玲.肥胖患者脊柱后路手术10 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82-83.

[7]陈秀霞,王迎春,林勤.优质的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81-82.

[8]张秀珍.舒适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4,(4):101-102.

[9]叶红,陈黎敏,徐冠华,等.“T”型海绵面罩在俯卧位手术中预防面部压疮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19-1520.

[10]徐莉蓉,任鞅螅刘艳.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5):488-489.

[11]鲁琳.不同俯卧位摆放方法在脊柱手术中的比较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2):2099-2010.

[12]李彦.循证护理对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3(8):1313.

[13]崔慧敏.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212-213.

[14]贾芳.循证护理在脊柱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124-125.

第12篇

【关键词】外阴癌;患者;整体护理

随着医学从单纯医学模式到今天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由单元化护理向多元化护理发展,注意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整体护理模式。外阴癌在我国较少见,约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5%左右,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1],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范围对患者的创伤较大,绝大多数伤口不能一期愈合,伤口愈合后使外阴严重变形,对性生活或心理影响较大[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20例外阴癌患者术后实施了整理护理,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均来自我院妇科,年龄45~69岁,平均53岁。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外阴广泛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2护理评估及诊断

对外阴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段进行评估。拟定的护理诊断如下。

2.1角色紊乱确诊初期,一个健康的人对自己成为患者感到突然,针对其否认行为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使患者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

2.2焦虑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术前患者由于环境、角色、情绪处于调整状态,加之对手术的信息不了解,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3]。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3恐惧由于躯体疾病导致患者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恶化。

2.4知识缺乏20例患者都来自农村,文化层次低、医学知识缺乏,对手术感到羞愧和恐惧,害怕失去女性特征及性生活能力,心理压力很大。

3护理措施及目标

针对患者的护理诊断,采取了以下整体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措施及目标

3.1.1心理干预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外,还采用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支持、疏导、保证等心理护理方法,解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医务人员不回避性生活问题,给患者讲解外阴切除只是部分性感带丧失。通过与配偶的交谈对他所顾虑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要求其配偶积极照顾患者,对患者给予鼓励、支持,使其明白患者不仅是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性的需要对健康也十分重要。护士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方面知识,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为将来达到性生活和谐共同努力。

3.1.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常规检查。进行外阴及阴道冲洗,及时清除肿瘤表面破溃处的分泌物;术前1周进低渣饮食,术前3日进无渣饮食;术前晚保证睡眠;手术前夜及当日晨肥皂水清洁灌肠;术区皮肤准备(上至脐水平,下至膝关节),防止皮肤刮伤。参加术前讨论,熟悉该手术的操作规程和要求,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1.3术前训练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因术后外阴及双侧腹股沟创面大,患者约1周时间不能下床,需训练患者习惯床上用便盆进行大小便。

3.1.4情感交流传统的手术室护士身处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很少与患者接触,加上因无菌技术的需要,戴上口罩、帽子,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无形之下增加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开展整体护理后,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交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工作人员的陌生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术中护理措施及目标创造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一般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均有一种陌生而恐惧的感觉,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看到一个优雅、整洁、温馨的环境,通过感知能改善自身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生命力的发挥,并对手术成功增添了信心[4]。规定由术前访视的护士接患者,以减轻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

3.3术后护理措施及目标

3.3.1一般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创面有无渗血,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

3.3.2伤口护理腹股沟伤口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感染坏死,致使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在50%以上。术后当日双侧腹股沟切口分别用1kg砂袋压迫12h,以防出血,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5%碘伏清洗伤口,每日用热辐射烤灯距创面30cm照射5min,以保持创面干燥及促进伤口愈合。会阴伤口呈环形,内放2根橡皮引流条,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无菌敷料干燥。局部组织红肿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为预防阴道粘连,阴道内放置碘仿纱条,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外阴,及时清除分泌物,尤其是尿管周围,臀部垫清洁中单,有污染及时更换。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

3.3.3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平卧1周,卧床2周,故应做预防压疮护理,协助患者两腿屈曲,用软枕放在膝部下,以减轻伤口张力,防止活动时过度牵拉引起出血,根据病情及年龄,必要时用气垫床。经过上述的护理,2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压疮。

3.3.4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患者因手术切除大量组织,易致切口瘢痕或挛缩引起阴道口狭窄。因此,术后7~10天后尽可能行功能锻炼,如双腿合拢、分开、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每日2次,每次10~20min左右,动作轻、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根据年龄及病情不同指导患者行外阴肌肉锻炼(即屏气收缩尿道、直肠和阴道括约肌,然后放松)。通过上述积极有效的治疗,出院后我们对以上20例患者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在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后,双下肢活动均不受影响,15例患者认为手术后的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4例患者因为狭窄的阴道口,恢复早期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但经过对症处理后,感到基本满意。1例患者因丧偶,对性生活无法评估。

4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如期康复出院,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彭素蓉.52例外阴癌临床分析.江苏医药,1998,24(11):860.

2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