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3-08-18 17:1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手术患者;压疮;手术室相关原因;护理对策

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造成该组织及组织周围出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甚至是溃烂坏死现象。据相关文献报道[1-2],每年死于压疮综合征的人数可达到六万人次以上,可见压疮已然成为影响手术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选取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1R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6月收治的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3.21±2.14)岁;手术时间为3~7 h,平均手术时间(4.65±1.22)h;Ⅰ度压疮51例,Ⅱ度压疮2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发生压疮,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参与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2结果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部位依次为:骶尾部22例,所占比例为30.14%;髂部16例,所占比例为21.92%;足跟部14例,所占比例为19.18%;踝部12例,所占比例为16.44%;肩胛部9例,所占比例为12.32%。

3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

3.1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重视力度低下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室工作人员为配合手术,往往对患者进行错误的指导,单纯的满足了手术的实际需求,而忽视了发生压疮的潜在风险。一些手术室工作人员并没有认真研究配合医师手术的正确,这不仅增加了手术压疮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激化了医患矛盾。此外,当患者安置不当,使其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受压情况下时,则会造成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受到阻碍,致使其发生压疮。并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意压、靠患者肢体,也增加了压疮发生率。

3.2手术室人员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例如,术前手术台上的手术铺巾不平整,造成患者局部皮肤及周围组织受力存在不均匀性。针对局部组织上存在血液、冲洗液或物,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或在其未干透的情况下就让患者平卧,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受潮,大大降低了皮肤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组织保护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皮肤上繁殖了大量细菌,皮肤则较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现象。除此之外,手术室内的电线、管道、导管等放置不当,也会造成患者的肢体受到压迫,发生压疮。

3.3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 大量研究证实[3-4],手术患者出现压疮与手术时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预防压疮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承受到的压力及剪切力。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若手术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间以及发生疾病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则难以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估。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信息的评估不足,对手术室中的高危人群未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压疮。除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外,手术室人员对物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评估,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率。

4护理对策

4.1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言的业务培训,利用晨会、岗前教育等多种形式,向手术室工作人员宣传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对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正确的风险评估,对手术操作进行规划,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压疮的认识,保障各项手术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其次,改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检查并督促手术人员不能随意压在患者的肢体部位上,避免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原因造成患者发生压疮[5-6]。最后,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急处理不良事件的效率。在发生压疮后,手术室工作人员要及时查找发生压疮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2规范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手术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操作流程。术前,保持手术巾放置平整,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后,需要待消毒液干透后调整。若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需要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留置导尿管,避免体液外渗导致皮肤浸湿。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手术切口处的引流袋连接好,避免发生体液、血液渗漏等情况,避免外部冲洗液引流造成患者的皮肤受潮引发压疮。此外,护理人员要正确摆放患者,使其在配合手术医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舒适。必要情况下,可使用柔软的压疮凝胶垫,保障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能力,从而降低局部受压迫组织的摩擦力,降低压疮发生率。

4.3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①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询问,通过患者主诉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了解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在术前评估中,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手术,提高手术依从性。同时,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皮肤的情况,覆盖患者肢体的末端,从而避免局部组织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此外,手术医师要使用吸引器将手术视野之外的血液及体液吸出,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结论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与手术室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估。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和干预,进而大大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减少手术患者承受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敏.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以及护理对策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1):230-231.

[2]郭盼盼.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96-1197.

[3]郭晓杰.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1):45-46.

[4]杨高,李民,胡秋芳,等.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措施[J].河北医药,2015,37(21):3352-3354.

第2篇

[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压疮防范; 表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168-02

手术患者术中不能自主翻身,手术也可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较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既往报道显示[1-2],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其中,心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体温波动大,且采取肋间隙入路常需保持侧卧位,压疮发生率更高,压疮防范是手术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3]。目前对于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多凭手术室护士经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自制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主要目的为规范手术室压疮的评估和防范,而对于表格的使用是否可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压疮的发生率尚无研究,故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在心胸外科手术压疮防范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2012年7~12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38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2±7.4)岁;男206例,女174例;体重45~66 kg,平均(53±3.6)kg。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无皮肤破损和病变,无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史,体重指数(BMI)为20~24 kg/m2。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90例,其中,平卧位正中入路90例,侧卧位肋间隙入路100例。A、B两组患者的年龄、姓名、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按照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进行压疮评估与防范,B组患者不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共18人,年龄24~46岁,平均(34.4±4.1)岁;女16人,男2人;职称情况:护士2人,护师8人,主管护师8人;年资3~25年,平均(10.2±3.3)年;将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随机安排在A组或B组,两组护士的年资、职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制定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由手术基本信息、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防范措施和术后压疮评估4个部分组成。

1.2.1 手术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体重、手术名称、手术、手术间号、预计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时间。

1.2.2 压疮风险评估 包括压疮发生的各种高危因素:年龄≥65岁、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体温或血压可能降低、极度消瘦、皮肤水肿、皮肤原发伤、术前长期卧床等。

1.2.3 压疮防范措施 根据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提供多种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①按照手术安置原则和流程安置;②选择合适的垫减轻接触面压力;③受压部位皮肤保护;④床单位平整清洁,避免潮湿;⑤体温监测与管理;⑥保障组织有效灌注,维护术中血压,合理液体输注;⑦其他措施如避免术者对患者加压、加强术中观察、尽力缩短歇性解除局部压迫等。

1.2.4 术后压疮评估 术后判断是否有压疮发生,如有发生则详细记录发生部位、压疮级别及面积。

1.3 方法

术前1 d各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① A组:访视时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根据表格内容逐项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压疮防范计划,术中根据表格规定的压疮防范计划采取压疮防范措施,并详细填写表格,术毕根据表格进行皮肤压疮评估,所有发生压疮病例均作为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和学习经验教训。② B组:访视时不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术前对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具体内容不知晓,术中也不使用该表格,所有压疮防范措施均根据巡回护士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术毕进行皮肤压疮评估。

1.4 判定标准

压疮分期参考NPUAP/EPUAP《2009压疮快速参考指南》,即分为6期:Ⅰ期表现为完整皮肤局部压之不褪色的红斑;Ⅱ期表现为部分真皮受损,表浅溃疡、水疱或淤紫;Ⅲ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层;Ⅳ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累及骨组织、筋膜和肌肉组织;无法分级:溃疡完全覆盖伤口无法判断溃疡深度;可疑深部受损:完整皮肤呈褐紫色或出现血性水疱,疼痛、硬结、潮湿、皮温升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中出现压疮1例,侧卧位,Ⅰ期压疮,发生率为0.53%;B组出现压疮8例,其中,平卧位1例,Ⅰ期压疮;侧卧位7例,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3例,发生率为4.21%。B组压疮总发生率高于A组(χ2=5.58,P = 0.018),B组侧卧位压疮发生率高于A组(χ2=4.69,P = 0.030)。见表1。

3 讨论

压疮原指由于局部组织受压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性坏死[4],现更新为由于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5]。压疮定义的范围增大,发生率较高。心胸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多取侧卧位,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6]。而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使患者病情变复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增加护士工作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压疮的愈合缓慢,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疽、骨髓炎、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7]。因此,压疮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8],并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此表格对外科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测效度低[9],不适合手术室使用。当前针对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仍无权威的量表可供使用,通常仅凭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经验,使得手术室压疮防范缺乏规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压疮危险因素了解不多,对压疮的防范措施不熟悉,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压疮的发生风险[10]。针对这种现状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

本研究中,A组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后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侧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对心胸外科手术中压疮高发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估并规范性预防,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本表设计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和使用,手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和防范措施均明确列举在表格中,即使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学习本表格,对压疮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而且表格还设计术后评估环节,既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又有利于阶段性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更优方案,突破了对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仅凭手术室护士个人经验的局限,提出明确的参考标准和防范规范,从而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Price MC,Whitney JD,King CA,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intraoperative pressure ulcers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5,32(1):19-32.

[2] 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6.

[3] 周萍,何巧芳,张益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4B):43-46.

[4]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胡军,王秀锋,李玉环,等.压疮分期与危险因素的研究与预防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2):69-72.

[6] 仲继红,陈雪莲,王晓峰,等.心胸外科压疮全程预防干预的做法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37-639.

[7] Cremasco MF,Wenzel F,Zanei SS,et al. Pressure ulce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ing workload,illness severity and pressure ulcer risk [J]. Ostomy Wound Manage,2012,58(10):14-31.

[8]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9] 王欣然,韩斌如,张建华.外科重症病人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6):1677-1679.

第3篇

关键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有报道手术患者局部压力持续超过4h 将不可避兔发生压疮[3]。

1 术中引发急性压疮的相关因素

1.1生理因素

1.1.1年龄与性别 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 70 岁及以上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了3 倍。

1.1.2体型因素 体型对术中压疮发生的影响也是不少学者关注的问题,认为消瘦者较肥胖者压疮发生率高,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体重< 58 kg 皮下无组织保护,易发生压疮,而体型过度肥胖患者也易发生压疮及组织拉伤[4]。

1.2客观因素

1.2.1物理因素 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摩擦力: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手术时操作振动过大对受压部位有明显的摩擦力。剪切力:亦称切应力,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力。剪切力是导致压疮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手术:因引起的压疮占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第4 位,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更易发生术中压疮。

1.2.2手术室特异性因素

1.2.2.1麻醉因素 由于物的阻滞作用, 受压组织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 血流变慢, 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 使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了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反应, 使患者皮肤组织缺氧, 无氧代谢物无法及时排除, 导致急性压疮的危险性增加[5]。

1.2.2.2 手术人员不良习惯 安置不当使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铺巾不平整打皱导致局部皮肤受力;血液、冲洗液或腰麻、硬膜外麻醉消毒液没有干透即平卧位使皮肤潮湿,皮肤保护能力下降,细菌繁殖,皮肤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导管、电线放置不规范;手术人员随意压靠患者肢体等均可引起压疮的发生。

1.3患者个体因素

1.3.1特殊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神经组织能量供给不足,出现多种感觉减退甚至消失,这样的皮肤容易破溃和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急性压疮且不易痊愈。同时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风湿性疾病,因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等均会增加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1.3.2精神心理因素、环境温度等由于神经压抑、焦虑恐惧、情绪打击而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诱发组织损伤[6],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越易发生压疮。

2护理对策

2.1术前充分评估 在术前1d,利用术前访视采用Waterlow 危险因素评估法进行压疮危险评分。Waterlow 评估表包括性别和年龄、体形、体重与身高、皮肤类型、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心血管及全身情况、营养缺乏及药物治疗,累计评分< 10 分为无危险, ≥10 分为有危险,其中10 分~14 分为轻度危险,15 分~19 分为高度危险, ≥20 分为极度危险。

2.2合理放置手术患者平卧时,足跟部和骶尾部承受的压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疮,要在这两个部位放置厚薄适宜的海棉或棉垫,侧卧位时,两膝之间要放置棉垫,同时为避免由于下肢压力增加,脚踝部骨隆突处发生压疮,在脚踝处也要放置厚海绵垫,距腋下10cm 处放置腑枕,俯卧位时,要避免耳廓放置不当造成压疮,截石位时,要在骶尾部放置海绵垫,避免骶尾部脂肪层较薄而受压。

2.3 保护受压皮肤避免潮湿 术前根据手术摆放要求规范相似的摆放方法,将患者的前突处、关节处、受压处皮肤擦拭凡士林使皮肤湿润柔软,保持皮肤的正常屏蔽功能。

2.4 改进护理器具 ①加厚手术床垫: 在手术床上垫1 层6cm 厚的减压海绵垫,大小与手术床一致,有利于防止手术床中后部1 个圆10 洞边缘对身高1. 75m 以上患者侧卧位时髂嵴的损伤,同时加厚手术床垫能分散重力,减轻接触面的压力。②应用新型垫: Defloor 等分析了泡沫样垫和胶冻样垫、聚合醚样垫、聚烷样垫后,认为聚合醚样垫和聚烷样垫对减压作用较小,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但没有一种垫能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3结论

术中压疮防治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术中护理难点。正确认识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 选择正确的护理措施, 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 减少术中压疮的产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积极预防积极处理可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柳青, 郑艳花, 莫慧珠, 等.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河北医学, 2011, 17(4): 519-520.

[2] 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基础[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782282.

[3] 陈蕾, 张育森, 蔡坤和.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0, 17(6A): 32-33.

[4]房民,段姚尧,杨学谨,等. 压疮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 4) : 359 - 360.

第4篇

[关键词] 手术室;压疮;危险因素;护理;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15-03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根据病情程度分别表现为红斑、水疱、溃疡状态,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手术由于固定、手术时间长、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发生压疮的几率较高。手术发生的压疮为急性压疮,为手术受压部位在术后6天内发生的压疮,病情进展迅速[2]。本研究对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为手术室预防压疮发生和护理培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93例,男649例,女544例,年龄60~91岁,平均(67.93±8.29)岁,其中骨科418例,普通外科428例,心胸外科119例,妇科2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压疮及影响观察的皮肤疾病,术中均为全身麻醉;手术:仰卧位693例,侧卧位278例,俯卧位82例,截石位140例;手术时间149~483 min。

1.2调查方法

1.2.1压疮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3]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皮肤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分数越高患者发生压疮风险越小;统计压疮发生率,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raden评分、血糖、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手术、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出血量。

1.2.2 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 依据2010年版《压疮防治快速指南》[4]和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压疮分级指南》[4]设计压疮认知调查表,共30个条目,5个维度,总分30~120分,包括压疮诊断、术中压疮危险因素、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各维度总分为6~24分,经专家评定,选取2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实验,信度Cronbach’α为0.85。并附以压疮知识培训需求表,征集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需求,安排培训,包括培训内容和形式。

1.3评价标准

持续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手术中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则认定为压疮[6]。术中低血压为收缩压20%。术中低血氧饱和度为SpO2≤9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P

2 结果

2.1 压疮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185例(15.51%)发生压疮,压疮组和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Braden评分、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手术、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时间、术中低血氧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压疮呈正相关,Braden评分与术中压疮呈负相关,均是术中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2.3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总分为(76.69±8.19)分,其中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是得分最低的维度,学历与压疮诊断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学历与术中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P均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术中压疮的发生率为15.51%,低于国内以往报道[7],但发生率仍较高,老年患者机体恢复功能低下,发生压疮后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长,严重影响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水平亟待提高。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组织受压,而手术时需要较长时间的保持同一,在患者皮肤菲薄、皮下组织较少的受力部位极易发生急性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8]。因此压力、均是主要的相关物理因素,压疮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力更大,局部压强高,组织压迫缺血缺氧损害发生风险较高。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的相异,压疮组仰卧位和俯卧位较少,而侧卧位、截石位较多,仰卧位是多数手术采用的,患者主要受力部位在臀部和背部,面积大,皮下组织丰厚,俯卧位采用较少,主要是脊柱手术,受力部位面积也较大;侧卧位也是较为常见的手术,由于人体侧面组织面积较少,肩部、髋部、膝部等主要受力点,存在肩峰、髂骨嵴、股骨远端等骨隆突,皮肤下组织相对菲薄,局部循环受压力影响显著,截石位主要是肛肠、妇科等手术采用,骶部和小腿受压部位较多发生压力性损伤[4]。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是术中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重的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高,采用针对性的护理防护是压疮预防的重要措施。

压疮的发生还与患者自身身体状态有关,合并高血糖、营养不良等组织对外界刺激的应对能力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压疮组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并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Braden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皮肤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压疮组Brade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患者术前存在更多的压疮高危因素,在相同情况下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术前采用Braden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将有助于制定防范压疮的措施,积极预防减少压疮的发生。手术因素也是重要的压疮风险,手术时间长是最突出的风险之一,更长时间手术则组织受压的时间更长,压力积累造成损害的几率更高,压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可能对组织的灌注产生影响,低血压和低氧饱和度都可能导致患者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加剧缺血缺氧损害[5]。本研究结果认为,两者是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术中失血则直接的影响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在应激状态下外周组织灌注减少以保证重要器官需求,失血则加剧这现象,使皮肤血管灌注不足,皮肤组织失养[9]。压疮组每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知程度是压疮预防的重要基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认知现状不佳,其中以术中压疮风险评估的认知程度最差,而风险评估是预防的基本措施,与护理人员的年资和职称有关,年资和职称越高风险评估认知程度越好,但低年资护士则亟需加强培训。压疮诊断仅与学历有关,护理人员基础知识认知程度决定了对压疮诊断认知;不同年资和学历对危险因素认知差异显著,说明危险因素认知与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认知程度有关;而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说明临床经验积累是压疮预防实践的决定因素。针对影响护理人员压疮认知不同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将有助提高压疮预防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周玉萍. 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方案对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95-96.

[2] 孙玉梅,张雪. 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3] 李霞,华靖,郭延平,等.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12,(9):1160-1161.

[4] 刘曼,王爱敏,韩晶,等. 两种评估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40-42.

[5] 魏革,胡玲,祝发梅. 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6] 李学思,赵婷婷,陈晓阳,等. 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57-58.

[7] 陈晓宁,彭春华,柴艳红. 外科手术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33.

[8] 陆凤清,李晓丽,陈彤彤. 结直肠围手术期老年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51-253.

第5篇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它每天接纳着各种病情,各个年龄阶段的手术。手术对患者来说本来就是一种生理,心理创伤,让大多患者在手术感到恐惧,紧张,焦虑等每位患者对手术承受的心理压力存在着千万差别,所表现出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随着各种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增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也与之增加。所以手术室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及随机应变的处理事件能力。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根本目的。

1 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隐患

1.1坠床 手术室的床都是特殊定制,一般只有50厘米宽,成人躺在上面想随意翻下身都困难。护士在病人入室后应首先向其讲解手术床的功能,交代注意事项,对于老人,小孩及精神过度紧张的人,特别是意识不清的人来说,坠床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巡回护士在病人入室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病人入室后首先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约束带,加防护栏等,并且要时刻陪护在病人身边,防止坠床的发生。

1.2 压疮 因为手术时间长,病人身体肖瘦,衰竭,手术中使用冲洗液,床单不平整等均容易导致病人压疮的产生,可采用受压部位贴压疮贴,垫软垫,手术切口周围采用防水薄膜(防止或减少冲洗液渗漏至受压部位),还有就是拉平床单,防止邹折,术毕酒精安摩受压部位等方法。评估容易产生压疮的病人要申报并填写《压疮申报表》。

1.3电灼伤 术中使用电刀是病人电灼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病人肢体接触了金属物,身体潮湿,或过度干燥,或电刀笔用后直接放在病人皮肤或组织上时一不小接触了按扭。另外术中使用电钻,电锯等也容易灼伤病人皮肤。因此,我们在使用上属物品之前,必须确保病人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使用,电刀电锯等用后提醒医生放在安全的固定位置。

1.4输液部位渗漏 物对血管壁刺激性较强;老人的血管弹性差;幼儿好动;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时病人烦躁,意识恍惚;手术结束时搬运病人,这些都可以引起输液部位的渗漏,巡回护士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渗漏,肿胀时要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药物性质及时处理,避免局部组织的坏死。

1.5跳楼 病痛的折磨,对手术的恐惧,还有就是对生活已绝望的人往往会远择在这个时候跳楼自杀。对于择期手术病人,护士在头一天作术前访视时应仔细观察病人,多与他们沟通,掌握其心里动态,并向家属了解更多的细节。发现有情绪或精神异常者,护士在病人入室后一定要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身旁,防止跳楼事件的发生。

1.6误吸 急诊病人大多没达到理想的禁饮,禁食时间,因此在麻醉后极易发生误。巡回护士在麻醉前应准备好吸引,根据情况安置胃管帮助胃排空,麻醉苏醒时 随时保持呼吸道畅通。

1.7短暂性精神失常 个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之对手术的过度恐惧 , 焦虑,紧张等出现了短暂性精神牛常,如 大汉淋漓,浑身抖擞,不停地要大便或小便,有的甚至大小便失禁,自觉心慌,呼吸困难,自言自语或闭口不语,或者答非所问。护士在这时一定要关心病人,亲切与其交流思想,转移其注意力。

2 安全管理措施

2.1制度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能够防止手术差错的发生,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1]。

2.2加强术中护理

①事先应了解病人病情,熟悉本手术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步骤,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认真负责、仔细检查,补充各种抢救用品及药物,杜绝差错事故。

②适当调节室温,保持在22―23C?。

③注意病人呼吸、血压变化,随时调整输血、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的通畅。巡回护士不得擅自离开手术间。

2.3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可能有偏差。针对这些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各级督促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2.4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要求阅读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好术中主动配合。

3 体会

首先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指南,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护理管理者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风险意识从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5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31-02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高危一级科室,工作涉及面广、节奏快、任务繁重、人员流动量大、应急情况多、病情变化快,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难度手术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越大[2]。如何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和避免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3]。为此,笔者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造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的国内研究综述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造成的原因

1.1电刀灼伤:高频电刀使用不当:使用时没有严格控制输出功率,超出仪器安全范围;或者电极板没有平坦放置、紧贴患者皮肤,不贴于丰厚的肌肉处以及远离手术部位,都可导致患者皮肤烧伤,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2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由于没有严格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使得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1.3器械、纱布遗留体腔或创口:清点制度不严,工作马虎,存侥幸心理而致器械遗留患者体内。

1.4误用药物、输错血:手术室用药多为口头医嘱,没有及时记录及核查,或没有贴标签并定位放置而用错药。对输血输液者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给病人输错血或注射液[4]。

1.5患者坠床、坠车或碰伤:没有正确使用交换车,使用推车时不上护栏,不约束手术病人,医务人员远离病人而导致患者坠床、坠车或碰伤[5]。

1.6发生压疮:手术不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没妥善保护骨隆突处都可能造成压疮现象出现[6]。

1.7血管神经损伤:上肢外展超过90°时容易造成臂丛神经损伤,截石位未保护好窝外侧可造成腓总神经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超时,使患者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

1.8器械、用物准备不全、仪器失灵:器械、手术物品(如人工瓣膜、关节或固定器材)准备不完善等,造成手术延误;设备性能掌握不好或仪器失灵,导致手术风险[7]。

1.9感染:无菌观念不强,未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手术室感染管理。未掌握无瘤技术,接触到子宫内膜的器械继续使用,很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或伤口感染[8]。

1.10病理标本遗失:未认真交接班或保管造成手术切除的标本保存不当、丢失或和其它标本混淆[9]。

1.11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准确,有漏填、误写、涂改等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对医院非常不利[10]。

1.12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由于护士心理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工作,使用锐器、麻醉气体、化学消毒剂、射线等使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造成职业伤害[11]。

1.13火灾、爆炸: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或酒精灯以及使用电刀时火花过大造成电线路短路等均可引发火灾、爆炸的发生而出现人员伤亡、财产受损,给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14语言不当引起医疗纠纷:医护人员在手术中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没有集中精力为自己做手术,一旦手术效果不佳,就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12]。

2.防范措施

为了控制、降低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安全系数,减少护理医疗纠纷,针对手术室存在的上述护理风险,国内的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主要有:

2.1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和技能。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技能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是抵御护理风险最重要的基础[13]。护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不断更新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自觉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14]。

2.2加强医疗安全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安全形势,当前国内外医疗安全的大环境和大众对医疗护理安全的需求,并利用报刊、媒体报道的安全问题和典型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15]。培养护士的道德信念和谨慎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风险[16]。

2.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这是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的措施之一。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完善是确保护理工作质量的根本,制度要经常学习,及时修改、完善,做到人人精通、知晓,要让护士有章可循,把遵守制度变成自觉行为,人人做到自律[17]。

2.4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士缺编是目前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身心疲惫,难免忙中出错、服务不到位等护理安全隐患。因此,认真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科学配置护理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是各层管理人员都应重视且需尽快解决的问题[18]。

2.5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完善签字记录。从术前访视至术后回访,无论哪一环节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要做的护理内容告知患者[19],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6加强工作责任心,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责任心不强,职业作风不严谨是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因此,制定有效的制约机制,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才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6.1严格执行核查制度。切皮前再次与麻醉师、手术者核对,确保手术安全。术中用药要求快速、准确,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20]。手术室护士常执行麻醉医生的口头医嘱,如医嘱有误,则医生在发生差错的同时,也将护士包含在内[21],因此,口头医嘱复诵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输血前必须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2.6.2定期检查手术室的器械、设备仪器,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2.6.2.1对手术室的器械、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确保完好,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器械护士提前上台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对多个轴节器械,术前检查螺丝是否松动、脱落,发现配件不全及时撤除,防止配件脱落遗留体腔。

2.6.2.2手术前、缝合前、缝合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严格清点所有的器械、敷料、缝针、导管等数目,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并签名。术中添加器械用物应及时记录。

2.6.2.3术中使用电刀时评估患者是否有金属物品在身,调试电刀输出功率,检查是否有地线,以免灼伤皮肤。小儿用极板更安全,因接触面大,不易灼伤。

2.6.3防止患者坠床、坠车或碰伤。定期检修手术推车和手术床,使用推车时上护栏,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和四肢,防撞伤。告知患者在手术床上活动幅度不要太大,避免坠床。移动患者到手术床或推车时,必须固定手术推车,防止摔伤。对躁动和苏醒期间的患者,除使用约束带外,必须有人在旁边守护,确保患者绝对安全。

2.6.4患者摆放舒适,减少并发症。安置应遵循摆放原则[22]:膀胱截石位时,两腿摆放宽度为生理跨度,窝处放置软垫;平卧位时,上肢外展不要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侧卧位时,上肢伸展高度、外展角度合适,双下肢上腿屈曲在前,下腿伸直在后,可使患者更舒适;俯卧位时,胸部垫一大软枕,会垫一软垫,使胸腹部悬空有利于患者呼吸;骨突处垫软垫,手术时间较长的臀下垫水垫,以防引起压疮。

2.6.5正确处理手术用物。规范手术患者术前五项检查,准确了解其传染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阳性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急诊手术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者,一律按照阳性标准处理手术用物。

2.7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及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无菌管理是保证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将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可能造成切口或体腔的感染。因此,只有加强对手术室无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保证外科手术安全正常地进行。

2.8加强病理标本的管理。病理标本是判断病人疾病结果的重要依据,也是疾病预后结果判断的金标准之一,因此,保管和送检每个环节尤为重要。为防止术中冰冻结果误传,一律要求病理科出具书面诊断报告[23]。

2.9规范手术护理记录。一份完整无缺陷的护理记录可以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和经济赔偿额度,并在应对“举证责任倒置”中有主动预防医疗纠纷的作用[24]。所以,手术护理记录要齐全、不漏项,字迹清晰。

2.10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手术人员工作时要集中注意力,器械传递到位,防止被污染的仪器及锐器损伤。接触消毒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尽量将对人体的损害减少到最小。术中需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手术人员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的范围,设置铅屏风。合理适当地安排手术人员,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特别是在孕期内护士要妥善安排好工作。

2.11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手术室内使用酒精灯时远离氧气,防止火灾;使用电刀时注意火花控制以免电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定期检查手术电路和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密闭性,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

3.讨论

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风险,加之病人自身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手术中突发的意外,都给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5]。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但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很强的责任心,还应慎独修养,在每天紧张的护理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爱军.手术室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天津护理,2010,18(1):44-45.

[2]伊锡琴,李霞,李丽.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亚太传统医药,2007(6):89-90.

[3]赖兰萍,邹晓清.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杂志,2004,21(3):77-78.

[4]董秀婷.影响手术患者安全因素的探讨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2):138.

[5]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56-57.

[6]李永红,徐红宇.114例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防治措施[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1):51-53.

[7]魏革.手术室的风险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3-835.

[8]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13):978-979.

[9]罗桂元,马育璇,朱映霞,等.手术病人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年,(7):77-78.

[10]宋秀华,陶敏,朱秀华,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11]魏君.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因素防护[M].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0-22.

[12]姚兰春.基层手术室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2.

[13]张爱军,张艳梅.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及防范[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98-3000.

[14]李斯美.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安全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7,3(4):92-93.

[15]夏菱,白建萍.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30-31.

[16]王秀女,马平,郑建萍.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8):792-794.

[17]王瑞兰,周洁璐.手术室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09,7(2):330-331.

[18]王继红,武瑞芳.基层医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运用[J].护理研究,2006,20(2C):545-547.

[19]薛淑好,冯春蕾.与举证责任倒置相适应的手术室护理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38.

[20]陈楚琴,李爱军,吴丹燕.手术室安全护理中预见性问题与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1):173-174.

[21]孙巧惠,边东梅,段宝玲,等.手术室医护耦合性差错及防范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28.

[22]刘丽丽,韩,陈锦梅.加强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的探讨[J].农恳医学,2005,15(1):173-174.

[23]钱建风,宋美娣,罗国保.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B):71.

第7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负性情绪

食管癌为临床一种多见消化道疾病,且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临床对于早、中期食管癌常用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由于手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创伤较大,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使得应激反应增加;而且该手术过程涉及颈部多个脏器,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提升[1]。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予以科学有效护理干预,缓解患者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疗效与预后[2]。为明确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对相关并发症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本研究对收治的9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3]纳入标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年龄≥40岁,自愿进行研究;排除标准:术前体温不稳定者,糖尿病者,眼部疾病者,不配合治疗、护理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15,年龄40~67岁,平均(55.61±4.38)岁;其中下段食道癌20例,中段10例,中下段1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1:14,年龄41~68岁,平均(55.84±4.42)岁;其中下段食道癌22例,中段9例,中下段1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协助完成术前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教育等。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具体为:护理人员在患者入手术室前30min进行室内温度调节,依据季度不同进行合理调整,保持手术室内适宜温湿度;将冲洗水加至37℃,并将血袋至于恒温箱(37℃),半小时后取出进行输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向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大致过程、目的及意义,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心理;语言鼓励安慰患者,提升其治疗信心;护理人员进行静脉通路建立时需避免关节部位,利用8-16号套管针予以穿刺,然后进行有效固定,并旋紧静脉留置针、管路、输液器之间街头处,防止药液外漏;对患者进行护理,检查其支撑部位,并于支撑处垫一柔软物,减轻该部位压力;在不影响手术状况下对受压部位予以适当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患者处在侧卧位后,应用敷料包好并固定患者下侧手臂于托手架上,注意调节松紧、力度;确保患者脊柱生理弯曲适当,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将金霉素眼膏挤入患者眼睑,应用浸湿的无菌纱布覆盖双眼。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压疮、体液外漏、低体温、角膜炎、臂丛神经损伤等;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取SLC-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分成偏执、恐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态度、操作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分<60分为不满意,60~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压疮、体液外漏、低体温等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低(t=12.256、13.520、10.879、11.250、7.901,均P<0.05),见表1。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77%(44/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χ2=4.444,P<0.05)。

3讨论

食管癌为胸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由于食管癌根治术切口多、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导致手术质量与预后受到影响。传统手术室护理多为基础护理,护理工作盲目性较大,护理质量较低;而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行,能够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全面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增强,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提高[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压疮、体液外漏、低体温等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研究组SCL-90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结果与张永珍[5]相似,表明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通过对、温度、眼角膜等方面护理,可有效减少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食管癌根治术中患者易出现低体温征得原因在于:麻醉后,患者血管出现扩张,使得热量散发加快;而且手术时间较长、术野暴露时间过长,从而导致体温下降[6]。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进行温度调节,并将术中所用冲洗液加热到体温水平、血袋置于37℃恒温箱内、对手术不需暴露位置用暖被遮盖,而且应用输液加温器进行适当加温操作。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出现低体温现象[7]。患者术中出现眼角膜炎是由于眼睑受麻药影响造成松弛,其机械性闭合遭到破坏,而眼睑长时间于空气中暴露,易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从而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的出现[8]。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用无菌纱布覆盖双眼,并在眼睑处挤入金霉素眼膏,能够有效预防角膜炎。术中出现压疮、臂丛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时长、等相关,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9]。护理干预措施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于支撑部位垫软物垫,并予以适当按摩,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情况;而且,护理人员将患者头垫位置进行适当高度调节,使其保持合理脊柱生理曲度,进而有效预防神经损伤及压疮症状出现。此外,食管癌根治术中出现静脉套管药液外渗情况,主要与患者翻身、多次经留置针给药相关。护理干预过程,护理人员在选择留置静脉输液管时,主要挑选弹性好、固定容易的套管,术中对静脉通路、输注部位进行密切观察,对输液状况予以掌握,从而预防出现输液不良事件,或当输液不良事件出现后予以及时处理。研究受各种因素影响,未对临床护理效果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术中相关并发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威 单位: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玉红,王芳,刘卫华.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51-253.

[2]陈秋莲,龚腊梅.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1023-1024.

[3]罗慧,潘燕.术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1):108-109.

[4]杨雪玲.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0):24-25.

[5]张永珍.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35-536.

[6]杨琴,周昭华,周凤琼,等.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8):989-991.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8-02

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 ,我院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分四批在全院范围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现覆盖率达到100%。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科室,积极相应号召,创建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安全港”。近年来,在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手术室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以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服务内涵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特色品牌,形成手术室专科护理特色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取得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和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 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

根据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和调整人员结构,按照护理岗位任务和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手术床与护士比达到1:3,同时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洗涤中心集约化管理,把手术室护士从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弹性排班及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合理调配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次日手术量合理安排护士班次,使手术室人力、物资有效利用,科学的绩效量化考核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提供人力保障,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

2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1 实行“365天24小时开放择期手术”服务。首先与科室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配合的优质高效。同时合理安排各科手术时间(如周六、周日择期手术要在周一至五完成计划内手术后方能加台)、非正常上班时间内手术选择对术后恢复影响小的手术方式,在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的同时又加快了病人术后的恢复。此项服务缩短了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升了手术室的服务能力,提高手术室工作满意度。

2.2 保证首台手术准时开台 召开手术室科室联系会,传达医务处设置首台手术切皮时间精神,同时手术室设置术前等候室,集中管理早上接来的手术患者。每天由夜班值班护士进行手术患者术前查对,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紧张情绪;杜绝了以往晨交班时患者身边无人守候的盲区,保证了手术患者准确无误,手术顺利开台。

2.3 改变交班模式 精简晨交班内容,将交班时间控制在10min内,护士长将每日重要事项在公告栏上告知,护士随时浏览;同时,交班本放置于护士办公室供护士随时查阅。

2.4 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展情况提前通知手术室中控室值班护士长,再由护士长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做好连台手术患者术前相关准备,有效缩短了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加快了手术台周转率。实施手术物品配送及回收。后勤保障组人员将连台手术物品及时配送到手术间,同时将待清洗的物品器械收回,避免了护士因准备手术物品及归还物品离开手术间,保证了护士在岗,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的满意度。

3 做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支持服务

3.1 术前访视 各专科小组根据手术类别、手术方式和手术对象的不同,制作温馨的专科手术术前访视卡,使术前访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数字平板电脑绘制作彩色宣教图谱,使患者对手术室环境、进入流程、手术、术前准备要点等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提高了术前访视满意度。

3.2 术中护理精细化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亲切问候。夜班护士术晨提前一小时调试病人最佳的空调温度;为病人穿上分体式手术保暖衣并盖上温暖舒适的床被,防止病人术后着凉感冒 ;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规范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手术时间长容易产生压疮,护士通过评估为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贴上压疮贴妥善摆放并固定患者,配备各种型号及规格的预防压疮的乳胶垫,避免手术过程中压疮发生。购置加温箱,将术中输血、 输液、冲洗液加温至37℃后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结束后为病人擦净血迹,穿好衣服,盖好被子保暖,将病人干净整洁地送回病房或麻醉复苏室。

3.3 术后随访 在术后2~3天内,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了解切口疼痛,肠蠕动情况,肢体血运、肢体活动度、肢体肿胀情况,有无压疮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2];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程度,留下联系卡进行出院后电话回访,确保手术患者获得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4 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4.1 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以及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结合本院的护理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修订与完善。针对每日择期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手术安全质量控制档案,内容包括手术患者核对信息有误、手术部位未作标记、手术安全核查单未签名、特殊药物管理缺陷等等,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并在手术室信息公示栏上公示,要求及时改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同时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管理。

4.2 制作操作视频,规范护理操作,内容包括技术操作,仪器操作、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方面,方便了教学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4 组建QC小组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 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3】。通过提出问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鱼骨图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及实施对策等过程,分析解决科内最突出、最容易收到成效的问题。QCC 活动的开展,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们在小组会上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 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 【4】,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5 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手术室护理查房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杜绝护理差错,提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5]。在手术室教学小组的组织下,每月 2 次开展护理教学查房,不断夯实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通过查房,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细节的查房使问题更加细化、更加明朗,抓住细节,查全查透,使得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5 多方兼顾,丰富服务内涵

5.1 为手术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开展“医生的需要我知道”展示活动,根据每位主刀医生各自不同的手术习惯,包括手术器械、手术、电外科设备、术中用药、术中习惯用语、手术衣及手术鞋的尺码等等,护士们通过展示不同专科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生活需要整理成册供大家学习,使得手术配合更加默契,服务更加周到,医护关系更加和谐。

5.2 手术护士专科化。采用专科手术组人员固定制,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对手术医生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5.3 后勤服务温馨化。设置休息区,提供饮用水、茶叶和咖啡等;设置有报刊架,陈列有多种报刊杂志;配备微波炉、冰箱供手术的医生就餐使用,从而尽量缓解医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惫。

5.4 为手术患儿提供各类安全性的玩具及利用平板电脑播放动画片减轻了患儿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5.5 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设立温馨舒适的家属等候区,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反馈患者手术进程,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5.6 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与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感情,建立医护一体化,促进医护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科室还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英语小组、宣传小组、科研小组等,不仅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热情。

6 效果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强化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手术室全年手术量每年平均递增17.32%,首台手术病人患者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34.48 min,接台手术病人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10.64min,当日首台手术切皮准点率提高到95.75%。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病人在顺利接受手术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不但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也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5% 提高为99.2%; 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4.3% 提高为98.5%。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期间手术室新增专科护士9人,充实了专科护士队伍实力,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整体技术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要求,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模式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以达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2] 刘彬,李福宣,张健.解析患者隐性需求 拓展手术室优质服务内涵[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2012,27 (7) : 3-5.

[3] 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 21 2375 376.

第9篇

[关键词] 腹腔镜;压疮;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32-02

压疮是一种压力性溃疡,是由于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术中压疮指患者在术后1~6 d内发生的压疮,最常见于术后1~3 d。由于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小易于愈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因而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在妇科手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同传统手术一样,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法改变来缓解组织压力,压疮在腹腔镜手术中发生率同样较高。但近年来对腹腔镜手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手术室因素报道不多。本文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住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析影响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为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压疮发生率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通过探讨手术室因素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影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旨在总结护理对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80例;年龄30~63岁,平均(45.4±12.1)岁;体重43~86 kg,平均(56.4±9.9) kg;手术时间120~360 min,平均(240±90) min。所有腹腔镜手术中卵巢囊肿剥除术2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结扎术34例,全子宫切除术51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合并盆腔淋巴结清扫21例,其他33例。

1.2 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岁;②术前未发生压疮;③无影响压疮评估的皮肤病;④预计手术时间≥2 h;⑤术后住院时间≥5 d;⑥美国麻醉学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Score)1~3级。⑦本人或者家属知情同意。

1.3 压疮的评定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推荐的分期标准,分Ⅰ~Ⅳ期。Ⅰ期压疮:指连续两个观察日在同一部位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Ⅱ期压疮:指表皮和/或真皮受损,表现为皮肤破损、水疱、浅火山口状溃疡;Ⅲ期压疮:指皮下组织溃疡溃烂或坏死,可能侵及深层筋膜,表现为深火山口状溃疡,伴或不伴邻近组织损坏;Ⅳ期压疮:指深部组织受到破坏,可深达肌层或者骨骼。

1.4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进行从术前日至术后第3天为期5 d的观察。记录患者压疮发生和有关资料;术中资料由麻醉记录单和术中护理单获得。记录的相关内容包括:麻醉方式、ASA评分、术中、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aO2)、术中骶尾部皮肤有无液体浸润、术中低血压的持续时间。术中低血压的标准为:舒张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0%,且维持血压低于60 mmHg≥20 min[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类因素与压疮发生率的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疮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术后压疮的有23例,发生率为11.5%。23例压疮患者中手术当天皮肤出现异常者有15例,术后第1天5例,术后第2天2例,术后第3天1例。Ⅰ期压疮20例,Ⅱ期压疮3例,Ⅲ期压疮0例。

2.2 因素分析

2.2.1 手术 腹腔镜手术常需截石位,手术时间较长,并且术中为了使截石位达到标准常需要改变手术床的角度,受压部位骶尾部的剪切力随时加大。研究结果经卡方检验术中仰卧位组与截石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受压部位皮肤潮湿 消毒手术部位时,由于因素过量的消毒液顺着腿部及会流向并积聚于骶尾部。超过手术单的吸水力就容易造成术中骶尾部皮肤持续潮湿。此外,腹腔镜手术患者均采用双腔气囊尿管留置导尿,全身麻醉状态下尿道括约肌松弛[3],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尿,术中漏出的尿液流至骶尾部等受压部位,加大对皮肤的刺激,导致局部皮肤容易产生压疮。

2.2.3手术操作不当 举宫器加压不当,如术中为充分暴露术野,需通过阴道用举宫器,下压举宫器时若用力过度将大幅度增加骶尾部的压力。

2.2.4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 经χ2检验术中最低SaO2≥95%与SaO2

2.2.5 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与手术时间的比值 经χ2检验,患者术中低血压时间与手术时间比不同的组间压疮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手术时间的不同组间压疮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护理策略

2.3.1减轻手术床的压迫 选择特殊柔软、吸水性好的床垫铺在手术床上,确保床垫铺平没有折痕。另外,在患者受压部位应用合适高度在啫喱垫进行减压,注意术中要多次检查啫喱垫的位置,及时调整其位置。

2.3.2 手术摆放 术前在患者清醒前自行调整,在充分暴露术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舒适,待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后再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2.3.3 保持皮肤干燥 术前消毒时用吸水性好的手术单吸走多余的消毒液。为了防止漏尿,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将尿管插到膀胱,然后向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约10 mL),向外轻拉尿管,直至遇到阻力。

2.3.4 合理利用举宫器 利用举宫器时,需密切观察和调节对阴道的压力,在子宫被举起后,通过观察阴道压力来判断操作是否合理,适时提醒受术者减轻力度、缩短按压时间。

2.3.5 避免术中低血氧、低血压 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并且适时补充液体,避免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3 讨论

造成压疮的原因很多,然而在众多因素中,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公认为导致压疮形成的原因[4]。腹腔镜手术摆置时产生的压力、摩擦力及潮湿均构成了术中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腹腔镜手术截石位时,骶尾部是主要的受压部位,该部分没有肌肉与脂肪组织来缓冲压力,加上举宫器的加压不当使骶尾部的压力明显增加造成受压区域血供减少。另外,手术时特殊的手术容易导致术前的消毒液、术中宫腔内流出的血液、漏尿等液体在此处积聚持续刺激皮肤,并且造成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被磨损,破坏皮肤的保护屏障,使皮肤容易被摩擦力所伤,增加了压疮发生的易感性。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会进一步减少受压部位的血氧供给,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缺氧,降低其耐受力。术中长时间低血压,造成受压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同样降低皮肤的耐受力。防止压疮重在术中预防。术前要调整好手术室温度,选择好适当的垫,在全身麻醉之前辅助患者摆出合适的手术,减少因不当对患者皮肤及组织造成损伤。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检查垫是否移位,床单是否潮湿,保持干燥,局部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另外,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避免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另有研究认为,由于缺血再灌注损失,术后Ⅰ期压疮病情可迅速恶化[5],因此,不仅术中要加强护理提早预防,术后也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王井辉. 低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体会[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1(5):400-402.

[2] Schoonhoven L,Defloor T,Van der Tweel I,et al. Risk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s during surgery[J]. Appl Nurs Res,2002, 15(3):163-173.

[3] 王春秀.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05,20(13):76.

[4] 季玉玲. 循证护理预防术中压疮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5, 20(4):21-22.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室共完成颈椎后路手术112例,男79例,女33例。年龄34~76岁。其中椎管内肿瘤手术8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8例,枕颈融合手术6例,椎板切除减压手术48例,颈椎骨折20例,颈椎脱位手术12例。术后均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手术中护理难点

2.1全麻后摆放身体轴线头颈部护理全麻醉后患者全身肌肉松驰,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无保护状态[2]。患者的安全防护全部由医护人员来完成。

2.2管道较多颈椎后路患者需要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检测,包括气管导管、电极线,脉搏及血压监测线路或动脉监测线路,静脉通路、输尿管及脊髓监测线路等,翻身过程中未保护好易发生管道脱落。

2.3保护皮肤完整性 压疮的形成与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时间越长,损伤发生率越高,患者发生压疮的机会就越大[3]。颈椎后路患者颈椎后路架对患者的前额、两颧骨三点作支撑点,固定,易发生颜面部损伤。一些患者全麻后眼睑不闭合,长时间角膜暴露,会造成角膜干燥患者术后明显不适,并增加了角膜损伤的机会,而长时间眼球受压,严重时可造成失明。

2.4仪器设备较多电仪器设备较多,患者危险系数增加。

2.5患者术中不易观察术中患者俯卧位,剖腹大单完全覆盖后患者术中情况不易观察。

3 安全护理措施

3.1合理安置手术患者翻身时的护理 患者入室后检查手术床颈椎后路头架的安置是否牢固,根据患者头颅大小调整好头架的前后高低及宽度并固定,以增大患者的舒适度,严防过度俯伸或俯伸不度,使颈椎、椎板重叠或与躯干不在同一直线上等因素的影响的造成脊髓压迫性损害。患者入室后常规给予输液,协助麻醉师气管插管全麻后固定好,双耳置棉球防消毒液滴入耳内,眼睑涂上眼膏并用3M眼贴贴好或使用护眼贴,以保护眼睛。医护人员在搬动患者时,要将脊柱与头部保持同一纵轴转动,麻醉师负责保护气管插管,托住头颈部,再由2~3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步调统一,使患者的头颈部与脊柱同时转动,避免牵拉扭转[4]。

麻醉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同轴翻转于垫有髂垫、膝垫、腿垫的手术床上,肩与手术床平齐。利于呼吸、下肢静脉回流不受影响,确保各管道通畅。检查患者眼部及气管套管有无受压。将患者的双上肢置于躯干的两侧,调整手术床头高15°~30°。

3.2防止管道滑脱 患者翻身前先将导管分离并妥善固定,动脉穿刺及动脉监测管线锁紧并分离,输尿管放于两腿中间电极线在翻身时可暂时脱开,麻醉医生站在头侧负责管理气管导管,动脉压监测管道,巡回护士负责管理静脉通路及尿管,安置好手术后,及时连接刚分离的管线,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检查管道有无脱落,是否通畅,管道有无受压等。

3.3防止压疮的护理 颈椎后路手术,颜面部保护尤为重要。首先将硅胶头圈与颈椎后路头架固定,用绷带由内向外缠绕,不可过紧,面部贴防压疮贴进行保护。翻身后,注意观察眼部不受压,下颌没有接触到床沿或垫。摆放时,由于管道线路较多,翻身是将管道线路整理好,避免压在身体下,出现压疮。双侧乳房应放在海绵垫的空洞处避免挤压,男患者在俯卧位时应注意外生殖器不能与垫接触,防止受压。膝关节及小腿下放置硅胶软垫,小腿自然屈曲,足尖自然下垂。

3.4仪器管理

3.4.1电刀将电刀负极板贴于大腿等肌肉丰满处,消毒时在手术肢体的周围或下面加垫巾单,消毒后撤去,以保持手术床单的干燥,如消毒液浸湿床单应及时更换。

3.4.2合理安放双极电凝脚控及磨钻脚控,以防误踩。同时调节好各仪器的参数,保证各仪器性能处于完好状态。

3.5术中安全护理

3.5.1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压迫损伤上颈段脊髓甚至压迫呼吸中枢,因此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3.5.2脊髓监护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正确安放电极,术前记录患者基础电位,术中严密检测电位有无潜伏期延长;波幅变小;正常波缺失或无典型波。从而随时动态观察有无脊神经过度受到牵拉或误伤等变化。如有变化,及时报告主刀医生。

3.5.3术中严密观察患者随时观察尿量及出血量,尿量,观察手术进程,及时供应台上物品。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做好输血的准备。

第11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手术室;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a)-017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hematoma evacu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underwent hematoma evacu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operation room.The operation time,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DAL)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GCS score and BAD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Hypertension;Cerebral hemorrhage;Hematoma evacuation;Operation room;Whole nursing

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3],本病若不及时控制,易使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7]。目前,临床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确保手术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8-9]。本研究选取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协议,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②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③排除其他原因导致脑出血、精神障碍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实验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为36~65岁,平均(48.35±6.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5 min~4 d,平均(12.24±2.61)h;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1例,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1例,小脑出血1例,硬膜下出血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49.37±8.3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0 min~3 d,平均(12.10±2.58)h;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2例,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φ兆槭凳9婊だ砀稍ぃ护理人员按照主治医师的要求为患者做好相关术前检查,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术后对患者实施病情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喜好为患者提供相关的饮食建议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临床发现,大部分患者或家属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知程度不高,再加上对手术方法的不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担心、焦虑、害怕等心理负面情绪,严重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现象,因此,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向其讲解手术医师的相关信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必要时,可以向其讲述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②术前准备: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常规头部备皮,对手术区域进行清洗并消毒,结束后,准备相关的急救药品以及急救器械,检查监护仪、吸氧装置以及吸引器是否能正常运行。

1.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手术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应减少患者局部压力,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术中使用防压疮凝胶垫,保护易发生压疮的骨隆突处,并使用防压疮凝胶头圈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保护;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应随时了解其血红蛋白(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及血压情况,如血红蛋白低于70 g/L给予输血;对于局部麻醉情绪较激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力安抚,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镇定剂,避免其发生意外坠床。同时做好相应的引流管护理,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和量,若发现引流液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新鲜的血液时,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报告,考虑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若发现患者引流液的量减少且流出的是无色液体,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报告,考虑其是否为脑脊液,并协助医师作出相关的处理措施;若发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加重或出现血压不稳、呼吸节律急促等现象,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报告,并协助其采取对症抢救措施。

1.2.3术后护理 ①护理:术后,对于选择全身麻醉的患者,应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同时对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实施引流,避免其发生窒息。②并发症护理:为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预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保证床铺干净整洁,同时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为避免患者出现颅内感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病房空气实施严格消毒,严格限制探视时间以及探病人数等。为避免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若发现存在异常现象,应对其实施隐血试验;若证实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停止鼻饲,并遵医嘱从胃管内注入相关药物进行止血,若患者出血量较多,为避免其出现失血性休克,必要时可对其进行适量输血。为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患者咳嗽排痰,及时清理分泌物,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确保呼吸通道畅通。

所有患者在病房中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DA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使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10]进行评分,>14分表示患者处于正常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好,恢复效果越好;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DAL)评分选择BADL量表[11]进行评定,出院前1 d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GCS评分、BADL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GCS评分及B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有3例(15%)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9例(45%)发生并发症。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7,P=0.0384)。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群体[12-14]。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采用血肿清除术,为促进患者预后,在手术期间应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15-20]。

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护理、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通过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测护理、术前准备,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预后。相比于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CS评分、B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BADL评分,缩短手术时间。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显著高于实验组的15%,提示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血肿清除术的过程中,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预后效果较佳。

[参考文献]

[1]冯玉新.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及术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108-109.

[2]童福梅.多指标评价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50-1251.

[3]陈旭凤,邓小艳,樊静静,等.老年人清晨血压与全天血压相关性探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4):282-284.

[4]文珠仁,邓海梅,姚晓芬,等.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3):2537-2538.

[5]何柳,周小青,梁丽梅,等.常规护理联合愉快因子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内科,2015,10(4):593-595.

[6]南江,周演铃,蔡立春,等.神经外科锁孔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配合[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456-458.

[7]敖炜伟.储伟无创心功能检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2):106-108.

[8]肖亚飞,韩小云,潘霞,等.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护理配合[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1398-1400.

[9]熊瑛.微创穿刺治疗丘脑出血的手术后护理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12.

[10]谢谦,刘新会.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6):945-946.

[11]骆珠琴,彭玉兰,王岸冰,等.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家属心理需求[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2):1799-1801.

[12]肖亚飞,韩小云,潘霞,等.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护理配合[J].江苏医药,2012,38(12):1484-1485.

[13]许瑛.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4-495,511.

[14]宋忠娟.高血盒阅猿鲅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54-355.

[15]张宏兵,苏宝艳,王晓峰,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入院急救[J].甘肃医药,2014,33(3):216-217.

[16]盖春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99-100.

[17]王力伟,李学良,湛金梅,等.早期康复指导在高血压脑出血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中的评价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20-122,135.

[18]南江,周演铃,蔡立春,等.神经外科锁孔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配合[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31(2):144-145.

[19]罗霞,王娟,董俊,等.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室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150.

第12篇

【关键词】急诊循证手术室护理效果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诊的手术室急诊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3岁~69岁,平均年龄(39.2±5.6)岁;体重41~83kg,平均(61.8±3.0)kg。B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1岁~69岁,平均年龄(39.0±5.7)岁;体重42~83kg,平均(61.9±3.2)kg。2组的年龄、体重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都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术前:对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予以患者用药方面的指导。A组加用循证手术室护理措施[1],详细如下:①于患者入院后,采取问卷调查以及沟通等方式,对其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等,为患者制定出一份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视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根据疾病治疗的标准和要求,确定循证问题,在各大数据库资料中对相应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查找相关的文献,找到循证依据,然后再对护理计划作出进一步的完善。②术前,全面落实准备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嘱咐患者术前严格禁食水,并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可将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简单告诉患者,让患者能够树立起面对治疗的信心。③陪伴患者入室,并在术前调整好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让患者尽量感觉舒适。多用温和的语言关心、安慰患者,促使患者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若患者的病情较重,应避免交流,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积极配合主刀医师的工作。④术后,向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对于已清醒者,指导取半卧位,并告诉其及早下床运动的重要性,比如:可减小切口张力,加快病情恢复的速度等。术后1d,指导患者进食流食,确保营养摄入充足,有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术后1周,若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可恢复至普食。按时指导患者做有效的翻身,予以局部皮肤按摩护理,增强血液循环功能,避免发生压疮。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

1.3评价指标

记录2组的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恢复时间A组的术后恢复时间为(6.0±1.3)d,短于B组的(8.3±1.9)d,差异显著(t=6.397,P=0.000)。

2.2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B组的12.19%(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