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级债务情况汇报

村级债务情况汇报

时间:2023-08-18 17:1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级债务情况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级债务情况汇报

第1篇

__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我们__镇__村被省农林厅列为全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村。镇党委、政府、农经部门及该村村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把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列为重要工作义事日程,积极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达到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要求。

一、近一步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我们认真对照省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结合该村实际情况,镇农经部门协助该村重新完善了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会审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行责任追究,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与村干部工资报酬挂钩。财务制度的出台为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严要求,认真落实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一是规范帐务处理程序。在每月(或季)报帐前,先将所发生的财务收支票据送交民主会审小组进行会审,对审核通过的票据由会审小组成员签字后加盖民主会审专用章,然后交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签字后,再由村会计将手续完备的票据报镇农经站进行业务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票据进行账务处理。二是严格会计核算质量。镇选用业务基础和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性强的财会人员担任该村记帐员,从二0__年起实行村级会计电算化,在人员素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奠定好的基础。三是规范村级各种合同管理,村级所有集体资产发包项目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招投标制度,并由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管理员全程监督,承包合同全部使用统一合同文本,统一进行鉴证,确保村集体收入及时入账。四是加强村级票据管理,村收入票据必须使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结算凭证”和省农民负担专用票据;支出单据应取得正规票据或财政监制章的正规发票,少数零星支出不能取得正规发票的使用上级农经部门统一印制的付款凭证,杜绝不规范票据入账。五是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水平。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10日为上个季度的财务公开日,由村财务会审小组对财务公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在继续推行“点题公开”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增加了公开透明度。

三、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是认真履行职责,严肃财经纪律,把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杜绝贪污、挥霍浪费情况的发生。近年来利用集体资金

二是与村级清财化债工作相结合,按照县镇要求,建立债权债务台账,锁定旧债,积极化清老债,严格控制新生债务。到去年底该村就实现了零债务,累计清收债权

万元,占20__年初的 77.6%。

第2篇

一、 提高自身素质、贯彻国家

惠农政策

财政所做为支农服务的基层窗口,和广大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规范道德意识,强化服务态度,每周二进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不定时与资金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资金收付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可能对资金安全构成潜在风险的不良嗜好,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工作中,对来我单位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从实际出发,及时办理,尤其是对农户百姓,更是讲究文明用语,热情服务,既是遇到不能办理的业务,更是做到耐心解答,说明原因,真正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使老百姓深切体会到财政部门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 贯彻国家惠农政策,输送党的温暖

一年来,为了汽车下乡补贴能及早下发到群众手中,我们针对古城农业人口多,相对工作量也就较大的实际问题,安排专人值守,确保补贴及时申报。工作中,由于农户忙于农活,一般都在上地之前和收工之后办理补贴手续,也只好是下班时间,并且他们从不分什么节假日,所以来办事的农民对我们会造成误会和不良影响,为此,鉴于此情况,讨论决定,必须保证单位随时有人值班,受理补贴业务,不受时间限制,确保全天轮流值班,从而解决了农户实际问题,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对一些农户补贴手续不健全证件姓名不一致,以及外省购置等问题,做到耐心解答和政策宣传,尽可能服务于农户,使百姓真正体会到党的温暖。

三、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惠农资金专款专用

(1)提高了

专款专用能力,有效地防止截留挪用、乱收滥支。我镇核算中心制定了资金流程图,各种资金根据用途,定向拨放,如:民政定补等资金原则上实行统发;村级资金直接拔付给各村级管理专户;对财政扶贫资金等的拔付,实行直拔到工程方及受益者等,减少了资金的中转环节,避免了中途的截留挪用。对收费也进行了规范,规范了票据的领销制度等,从源头上制止了乱收费。

(2)乡镇财务管理得到有效规范。乡财县管实施后,我镇的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如:工程类资金的支付,以前只要有发票就能入账,甚至白条也入账,乡财县管改革后必须附有预算、合同(协议)、进度报告单,工程结束后,还要有工程决算、相关部门的验收单等。

(3)保证收支平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遏止了债务的增加。通过实施乡财县管工作,我镇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收入及时缴入国库,严格控制支出及支出顺序,先保工资发放,再保运转和重点支出。严格职务消费,严禁随意举债,管住了收入的“袋子”,扎严了支出的“口子”。通过清理债权债务,锁定了以前债务,实行“先刹车,后消肿”。实施乡财县管后,各乡镇均未出现新增债务,实现了“先刹车”的预期目标。严格的预算管理,辅以“账户统设”,对乡镇乱上项目、乱挪专项资金起到了约束作用。

(4)遏制了乱收费行为,减轻农民负担得到保证。县对乡实行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乡镇各项运转支出由县财政统一保障,堵住了向农民乱收费、乱推派的口子,使减轻农民负担真正得到了保证,促进了“三农”发展。

(5)提高了工作效率。乡财县管工作,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输入凭证后,审核、记账、结账、报表等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方便了审计。

(6)规范了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乡财县管实施后,乡镇总预算会计账由县会计核算中心运用财务软件统一管理,规范了会计核算程序,统一了核算口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档案资料的规范和保管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按照国家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制定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岗位的考评制度、轮岗制度;制定资金收付管理的回避制度。

第3篇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区委书记、区委审计委员会主任何野平在区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要求,坚决抓好审计问题整改,要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责任,提高整改成效,对于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的坚决严肃处理。区长、副区长多次调度、听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汇报,要求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按规定整改到位。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区审计局针对区201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积极跟踪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

截至2020年10月底,《审计工作报告》问题清单反映的14个方面的30个问题中,相关部门通过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及时返还支付、加大投入等进行整改,同时减轻了企业负担,并且修订或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

一、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整改情况

(一)超支挂账问题暂时无法整改,只能在往来中挂账,待财政形势好转后再列支。

(二)滞留专项资金问题正在整改,财政部门正积极筹措资金,力争年末将剩余专项拨付到位。

(三)未纳入预算内管理问题已经整改。

(四)政府债务未入账问题正在整改。

二、区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整改情况

(一)应缴未缴财政资金问题已经整改,已经全部上缴财政。

(二)存量资金问题正在整改。

(三)未及时拨付资金问题已经整改,相关资金已经追回。

(四)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问题已经整改,相关资金已经追回。

(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整改,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已有内控制度。

三、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相关审计整改情况

(一)防范化解风险相关审计整改情况。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未达到预警标识,区财政目前严格按照债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二)扶贫审计整改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项目进展缓慢问题已经整改,相关项目已经实施。

(三)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审计整改情况。审计中发现的落实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不到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问题,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已做出相应处理和处罚。

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整改情况

(一)第一季度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整改情况。审计中发现的应缴未缴预算收入、水利建设项目未及时进行验收等问题已经整改,资金已经上缴财政,项目已经验收。

(二)第二季度光伏扶贫审计整改情况。审计中发现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未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问题已经整改。

(三)第三季度“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整改情况。审计中发现的2个方面7个问题已经整改,相关行为得到纠正,相关保证金已经返还。

(四)第四季度区医共体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整改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健全了相关机制,人员已经下沉,加大投入用于房屋改建和购置设备。

五、采纳审计建议建立长效机制情况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财政部门着力推进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政务服务局梳理出我区政务服务办事事项共459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共389项,同时积极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二)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出台了《区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细则》,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保障稳定脱贫。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加强污染防治责任落实。

(三)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方面。坚持“政府要过紧日子”,从严编制部门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四)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方面。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资金统筹使用。

第4篇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____省____山及____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和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精神,要求我县对已列入省级“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具体原则为:对于列入省级规划已经开工建设且需在“十三五”时期延续实施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范围;对于已列入省级规划但未纳入相关行业(专项)规划的项目,商相关部门同意后,直接列入规划范围;未纳入省级实施规划但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项目,在与有关行业部门沟通的基础上,择优列入规划范围。对于已列入省级实施规划,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具备实施可能性的项目,不再列入“十三五”实施规划。根据上述原则,我局在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共剔除“十二期间”已完工和不备实施可能性项目104个,新增项目29个。十三五”期间,共规划项目248个,总投资540.29亿元,项目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____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立即着手行动,按照“十三五”期间我县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和实际需求,在充分征求扶贫、国土、水利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编制完成了《____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共规划投资52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____万元,地方投资125万元,计划修建各类型水渠13.6千米,维修山塘5口,新建和改扩建公路44公里,新建示范工程项目5个。我县于____5年6月份将规划文本上报给省发改委,经过积极争取和协调,____5年11月份省发改委编制的《____省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文本中,我县所申报的项目和计划全部纳入省级规划。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启动____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立即着手编制规划,现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准备上报。该规划计划总投资11.07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58亿元,通过举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1.58亿元,通过承接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0.81亿元,承接长期低息贷款5.52亿元,群众自筹1.58亿元。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安置搬迁农村建档贫困户4454户共15869人,迁建房屋63.476万平方米,修建村级公路108千米,铺设水管164千米,架设输电线路99米,新增村级服务设施15.3万平方米,改造基本农田1万亩,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1.63万亩,宅基地复垦0.16万亩,迁出地生态修复1.47万亩。

为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局积极与扶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将易地扶贫对象瞄准主要是居住在我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生产和发展条件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过县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确定我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4454户共15869人,并经县政府同意上报给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其中:全县以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1.135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71.5%,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0.14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8.8%,依托产业园区集中安置0.23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14.5%,依托乡村旅游区集中安置0.05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3.2%,分散安置0.03____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2%。

一是____1年至____5年,争取到以工代赈资金5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和省级配套以工代赈资金430万元,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等项目。共修复各类型渠道9千米,山塘防渗7口,改善灌溉面积0.49万元亩,解决0.2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修复村级道路21.66公里,改扩建村级公路6.____公里,解决了2.8万人出行难的问题。二是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3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72万元,共修建迁建房屋115座,面积13000平方米,新建村级公路2.6公里,铺设各型水管3.3千米,架设输电线路750米,新增480KW变压器2座。

一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二是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创造了基础和条件,通过修建乡村道路,有利于当地农林产品的外运,使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我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改造后的灌溉渠道水的利用系数从不足50%提高到70%-80%,为实现稳定高产创造了条件;三是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得到了改善,为实现智力脱贫打下了基础。

1、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年度资金计划严重不足

按2

300元贫困标准,我县仍有贫困人口12.83万人,大部分生活居住在雪峰山腹地的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极其不便,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每个村至少要投入上千万元,而我县每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只有区区100万元左右。针对建设任务重、群众期盼高实际状况,而我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去年人平财政收入685元,只有全国人均财政收入的1/13,由于财政困难,面广点多,支持扶贫帮困的力度十分有限。2、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偏少

我县在____3年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后,就最也没有实施过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虽然每年都申报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但都因我县不是国贫县的原因没有申报成功。因此建议上级取消片区内国扶县和非国扶县区别,让片区内所有的县一视同仁地享受以工代赈政策。

第5篇

__镇东纪二村是拥有2700多人,42名党员的大村。由于历届村班子战斗力不强,群众威信不高,各项工作没能正常开展,已成为小有名气的“难缠村”。自86年以来,18年间先后有9人曾任过该村支部书记,班子涣散、矛盾纠纷多、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抢占乱占宅基地现象时有发生,人地矛盾非常突出,集体债务超过60万元,20__年、20__年连续两年出现了违法生育,被省、济宁市纳入计划生育重点管理范围。

4月26日,我们__镇工作组驻村以后,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解决问题与长远发展两步走”的总体思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牢牢抓住土地调整、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三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东纪二村多年积压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村级基层组织

我们认为,“治软治散先治人,治人先治带头人”,从根本上改变东纪二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建立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第一,配套健全基层组织。我们了解到东二村班子涣散,主要原因在于村两委成员不团结,以武力论权势,工作组把这一情况汇报党委,并请示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镇工作人员挂职东纪二村的支部书记,同时配全充实了职能组织,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以培养后备干部使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工作组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五个好”要求,协助村里建立健全了“”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促使东纪二村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三,加强阵地建设。为积极发挥党员活动室的载体作用,我们帮助村两委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凳子的“五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第四,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我们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统一干部思想。七一期间,我们利用三天的时间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与他们一道协商发展规划及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教育整顿,东纪二村的班子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二、强措施解难题、确保重点工作的开展

我们工作组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以点带面、以整体工作化解局部矛盾”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村庄。由于多年来该村各项工作混乱,治安状况差,群众缺乏安全感,加之塌陷地补偿等问题,村民多次上访,已成为闻名的“问题村”、“钉子村”、“上访村”。我们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首先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活动。联合镇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印制《矛盾纠纷排查表》,深入到户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疏理矛盾纠纷,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完善村级治安联防制度。我们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夜间巡逻值班表、十户联防轮流制度,工作组与村两委成员交叉轮流巡逻值班,并要求所有成员24小时手机开机,办公室24小时轮流值守,随时接待来访群众,消除隐患。第三,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财务不清是每个后进村的焦点问题,我们邀请镇审计办、经管站的人员参加,理清了村的财务,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问题上,我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共化解矛盾纠纷43起。

(二)集思广益,搞好土地调整。由于该村近20年没有调整土地,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全村的矛盾焦点。为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相继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印发了《致东纪二村全体村民的 一封信》,户均一份,阐明了工作组的思路,动员全体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土地调整工作中来。制定了《〈东纪二村20__年土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了11个意见箱,并公开了村情民意举报电话(______*),在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帮助各经营组也制定了《实施细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东纪二村的所有村民都能平均分配到土地,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志同村两委一道,冒着36度以上的烈日连续奋斗了10多天的时间,对各经营组的土地进行实地丈量。我们先从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第八经营组入手,逐组调整,做到第八经营组土地已经调整完毕,分地到户;第十二、十三、十五经营组在调整之中。目前,东纪二村的土地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深入细致,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组驻村以来,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该村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教训,从夯实计生工作基础入手,下大力气,做好计生工作。一是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工作组结合计生办的工作,利用广播、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讲解宣传计生知识。二是建设了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维修粉刷门、窗、墙壁,制作了高标准制度匾牌,并上墙。三是调整计划生育工作专职队伍。四是组织计生办站人员40多人先后两次对东纪二村展开了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彻底清除了计划外怀孕、手术、持证流引产等六项底子。五是对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从新建档立卡,确保档案簿的清晰规范。通过春、夏两次的健康查体,目前,没有发现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年底跳出重点管理的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富群众

第6篇

XXX帮扶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XXXX局帮扶XX市XX镇XX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帮助引导村“两委”紧紧抓住两级市委政府帮扶的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不断改善钓鱼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维护该村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驻地东南部8公里,是一个纯山村,也是全镇集体经济最薄弱的村之一。XX村现有人口338人,92户,有党员16名,村“两委”成员4人,基层组织健全。耕地面积510亩、荒山面积1800亩,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全村只有一眼深井,仅能保证人畜用水。村民人均收入2200元左右,无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农作物小麦、地瓜、玉米,没有工企业。该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落后、靠天吃饭。全村510亩耕地完全没有水浇条件,生产道路均为自然形成,机动车无法通行,农业生产极为不便。二是村民致富缺少门路。由于资金、技术、抗风险能力等原因,许多村民守着薄地二三亩,饲养牛羊三两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三是村容村貌和内部交通破旧落后。村庄地处山脚,汛期山体开泉,村内未硬化道路泥泞不堪,行走不便。四是村级债务负担较重,集体经济空白。负债主要由通水通电、道路建设等公益事业投入构成,本息已达6万余元且无力偿还。

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扎实开展帮扶工作,XX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XXXX任组长、各位副部长为副组长、各科长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二是深入调研,明确方向。市委XXX同志高度重视帮扶工作,亲自带领市部班子成员到帮扶村调研走访,全面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帮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XX分管同志和帮扶干部,利用整整5个工作日,深入XX村,通过入户走访、地头攀谈、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召集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和想法,听取村里各方人员对发展本村的意见建议,研究制订帮扶计划。三是多方争取、积极协调。XX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经常听取有关帮扶情况汇报,并及时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的问题。市委XX同志亲自到省直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市委XX分管领导同志带领帮扶干部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的支持。帮扶人员先后向农业、水利、财政、林业、体育等单位专题汇报帮扶工作20多人次,想方设法争取帮助。

三、帮扶工作取得的成效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17万余元,修建办公场所、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养殖基地和远教站点各1处,整理土地450亩,修建生产道路1700米、拦水坝300米,发展食用菌大棚1200平方米,栽植核桃树苗4000棵,走访慰问贫困户30多人次。一是村级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帮村先要帮班子。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协调资金11万元,新建了一处180平方米,集村“两委”办公、计生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活动场所,结束了该村“只见干部、不见村部”的历史。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村务党务公开,推动了村里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开展。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村干部及村民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强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开展“找差距、促发展”思想大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增强了发展信心,为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和思想基础。二是完成了塘坝修复一期工程。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保持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为尽快改变XX村基础条件较差的状况,我们努力争取国土、水利等部门支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针对全村510亩耕地完全没有水浇条件的问题,实施了塘坝修复工程,一期投资30余万元对项目区内的2000余棵树木及其他地面附属物进行依法清理,对决口进行覆土加固加宽,新建溢洪道,改善了山后200余亩耕地的灌溉条件。三是完成了XX村土地整理项目。针对土地较少、土质较差的问题,投资36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土方1.68万立方米,平整土地450亩,开挖排水沟1790米,修建蓄水池1座、进地涵5座、生产路1700米。同时,加快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栽植杨树820株,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发挥了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该村实有土地面积大于统计面积,积极申请上级增加种粮直补100多亩,村民每年可多增加种粮补贴10000多元。四是荒山绿化进展较快。投资8万余元,完成荒山造林面积3000亩,栽植花椒、冬枣、柿子等经济林木500亩,使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五是培育金针菇种植基地。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实施“示范带动工程”,引导2户村民投资9万余元,建立1200平方米的金针菇养殖基地,每户年利润在2万元以上,并将带动更多的村民从事菌类养殖。六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多次与XXX奶牛养殖场联系洽谈,达成了在XX村投资60余万元建设奶牛养殖基地的协议。首期投入资金30余万元,养殖草鸡6000多只、羊200只、牛20头。积极联系XX集团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的现代化养鸡项目即将开工。今年3月份,组织部分村民赴XX考察小饰品、手工艺品加工项目,引导村民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探索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有效途径。七是社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对村庄内两条主干道可视范围内的“三堆两垛”特别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玉米秸秆、柴草、粪堆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改善了村内卫生条件。投资16万元的村民健身广场已进行硬化、栽植绿化树木、安装健身器材,村民有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积极协调民政、残联等部门,争取政策资金2万余元,对贫困户、残疾人进行救助。在村庄关键部位安装了4个电子摄像探头,加强治安防控,改善了村庄的治安状况,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XX村下步帮扶计划

尽管我们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其他兄弟帮扶单位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强化措施,抓好村庄整合规划、养殖基地建设等工作,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民收入,推动帮扶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一是对村庄进行规划整合。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合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制订村庄整合规划方案。拆迁村庄西部75户的老宅基地,对15户原住户给予搬迁到主干道路两侧进行规划建设。全部搬迁后可节约土地57亩,为XX商的进驻做好准备。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实施村北拦水塘坝二期工程,对村南塘坝进行防渗处理,并且计划在洪村水库南400余米处新打机井一眼,解决群众的浇地难问题。积极修建生产路,投资30余万元修建一条1200米的南北向生产道路。三是扩大金针菇种植基地的规模。进一步提高村民种植金针菇的积极性,不断学习完善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力争年内发展种植大棚10个,形成金针菇种植特色产业村。四是发挥地广山多的优势,不断提高村民收入。在村东山、西山申请并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全村可利用荒山面积900余亩,通过实施荒山绿化,栽植花椒、栗子、核桃等林果苗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扩大石材加工,壮大集体经济,探索以石生财路子,增加村民收入。五是筹备建设大型养殖基地。积极与XX商联系,XX村将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设10余个肉鸡养殖大棚,建设肉鸡养殖小区。依托上级的政策,规划建设市级文明生态村,实施村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六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集体经济积累。拟采取养殖小区租赁,建成后的水库承包,山林山地对外承包开发等,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鼓励、支持、引导村民注重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形成大多数人外出积累财富、回村创造财富的局面。

20XX年X月

第7篇

(20年3月)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幼儿园39所(含民办幼儿园19所),小学162所,初中47所,普通高中9所(含民办高中2所),职业技术学校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技工学校2所,民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办在新洲境内。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11236人,在校学生167515名,其中幼儿园学生7598名,小学生67710名(含特校学生54名),初中生61789名,高中阶段学生30548名。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以争创教育先进区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一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到“分级办学,以区为主”的转变,中小学校长任免、教师调配、评职评优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由区统一规划,教师工资全区统一发放,教职工医疗保险全区统一推进。二是改革教育结构。协调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引进高等院校落户新洲,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区中小学由621所调整为214所,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已启动实施。三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制度、教职工合同聘用制度、中心学校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扶贫制度,民主选举产生中小学校长182名,转岗分流教师、精简代课人员、压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1600多名,跨街镇支教扶贫教师达420人次。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树名模、推名法、创名课为内容的“三名”活动,构建生本教学模式;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变分数评价为素质等级评价;改革招生制度,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划片招生,重点高中招生与初中办学水平挂钩。五是改革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全区现有民办幼儿园19所,民办高中2所,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区财政主渠道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200年至200年全区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分别为16399万元、17871万元、19582万元,依次比上年增长10.2%、8.9%、9.6%,分别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4.3、3.1和3.9个百分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校园占地面积达43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121.4万平方米,有图书262.5万册,“十五”期间共改造危房8.2万平方米,更换中小学课桌椅5.3万套,36所学校被认定为市级环境建设先进学校,82所学校建有标准的计算机室并实现了“宽带校园校校通”,全区共有计算机室115间,计算机4500台,卫星收视点78个,光盘播放点142个,出现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规范化学校。

(三)教育管理逐步规范。“十五”期间,我们在教学管理、招生考试、学校收费、后勤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文件,严格规范教职工从教行为。尤其是200年以来,我们围绕“建人民满意的队伍,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不断规范教育管理,加强了学校章程的建设,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加强师德建设,通过评选师德先进教师、编印《走近心灵》系列丛书、组织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等形式,弘扬师德先进典型,严肃查处有背师德规范的教职工,规范师德档案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成为绝大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二是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切实执行中小学收费“一费制”规定,坚持中小学收费“五统一”(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统一收费时间、统一票据、统一张榜公布)。今年春季严格执行市里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规定,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119140名学生(农村家庭子女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免收学杂费,对2886名特困家庭子女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对26307名贫困家庭子女补助了教科书费,共投入资金1553.13万元。进一步保障了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和落实教育行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机制,制订和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规范,狠抓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重点加强了边远学校和规模较小学校的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招生考试、评先评优等事关学生家长和干部教师切实利益的各项工作。规范的管理促进了整个系统行风的好转,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00年新洲区被评为“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7所公办普通高中和区职业高中生源规模均达到2500人以上,区一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高中,二、三、四中被认定为市级示范高中,“十五”以来高考成绩一直位居武汉市三甲,过去两年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200年高考过重点线1133人,占全市同分数段总人数约20%,区一、二、三、四中过重点线人数同时进入全市前十名,全区过本科线4998人,绝对数和比例均居全市第一。高中教育初步显现出结构合理、布局有序、规模适度、发展均衡、条件优越、办学水平高的良好态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区职业高中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0所街镇成人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职业培训和成人培训每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万人,新洲区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区”,200年全省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新洲模式被与会领导誉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新洲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得到了老百姓认同,重视子女读书就学在全区蔚然成风。

200年,围绕争创教育先进区的总体目标,全区教育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创建教育先进街镇为抓手,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并重,努力完善教育新体系。②以调整学校布局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为重点,坚持治薄与扩优并重,努力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新突破。③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德、智、体并重,努力实现教育质量的新提升。④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为抓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坚持思想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努力实现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新飞跃。⑤以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校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坚持面向市场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并重,努力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跨越。⑥以教育行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为重点,坚持正面引导与法纪约束并重,努力树立教育新形象。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缺少资金投入。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步下降,我区近几年不断调整中小学布局,“十五”期间全区小学已由原来516所完全小学调整为165所完全小学和193个教学点,“十一五”期间完全小学还必须进一步调整至90所左右。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和湖区地广人稀,调整保留的90所小学中有70所左右的小学必须建成寄宿制小学,这些学校的师生宿舍和食堂都要配套,初步估计“十一五”期间每年需投入资金约500万元。目前很多已调整到位的学校由于宿舍和食堂等配套建设未跟上,有的学校师生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有的学校学生早晚上学和放学时用车子接送,还有的学校学生带咸菜上学,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市里增加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师生食宿条件。

第8篇

一、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既定的目标思路,突出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三大合作”、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实事工程等重点,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再上台阶,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由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小麦、油菜单产分别为854斤、360斤,比去年增加24斤、32斤,达历史最高水平,水稻单产达1202斤,继20__年以来连续第4年夺得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16.5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规模养殖比重58.3%,比去年上升5.1个百分点;水产业增量增效,预计水产总量14.5万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同步推进,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5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71万人次,新增转移1.0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78%,农民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410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各项资金9000多万元。

二是农业园区加快建设,高效有机农业快速发展。按照特色化定位、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总体发展思路,彰显“四水”、有机特色,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科技推广,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取得较大进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已达51.8万亩,其中高效种植业26.3万亩、高效渔业25.5万亩,分别增加10.7万亩、5.5万亩。特别是有机农业进一步做大,全年新增有机稻米面积2.19万亩,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加快,新增设施蔬菜、苗木花卉面积0.92万亩;高效农业园区有了新拓展,全县建设各类高效种养园区86个,总面积近13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园区19个。

三是农业招商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专门成立县农业招商中心,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农业“三资”项目200个,农业利用“三资”14.4亿元,争取国资投入近1.5亿元。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2家,发展到14家,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11%。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省级生态农业县验收。品牌建设得到加强,新申报农业“三品”品牌19个,其中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7个。

四是“三大合作”齐头并进,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按照“发展、规范、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升,有效推动了农村经营机制的创新。“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势头良好,全县已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336家、新增12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7家、新增3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24家、新增46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45家、新增41家。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有序推进,全县已有116家农民专业合作、31家土地股份合作、6家社区股份合作社进行了工商法人登记。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36万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15万户、入股土地面积12.1万亩,社区股份合作折股量化资产总额5926万元。

五是农村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村联创”深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新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家、全面小康达标村52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达标数44个。农村信息化、电气化工程顺利推进,建成2个电气化镇和20个电气化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疏浚县乡河道53条、173.3公里、253万方,清淤河塘260条、土方230万方,清理河塘1067条(座)、清理垃圾7048吨;清洁村庄2169个,兴建垃圾池(箱)5115个;清洁家园19.2万户,农村垃圾定点存放率、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完成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土方700万方,加固防洪圩堤80公里,实施圩区连片治理,新建、改造圩口闸泵站31座;实施涧沟河芦东河疏浚整治、__湖白马湖洼地治理和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等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农业

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5.4%。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建设农村公路122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500个、无害化户厕9400座;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植树200多万株,建设农田林网5.2万亩,新增镇村绿化600多亩。新建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3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率达35%,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农村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的覆盖率达100%,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采取“部门(单位)+企业+经济薄弱村”的模式,共落实脱贫奔小康达标村58家。同时,严格控减农民负担,积极化解镇村债务,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面对突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我县的现有基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农业招商引资中规模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水平项目较少,发展高效有机农业在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较多,设施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园区建设水平不高;

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缺乏“旗舰”式龙头企业,且规模不大,组织程度不高,拉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镇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多年积累起来的债务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大原则和主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加快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__的实际,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__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从我县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增收空间有限,尤其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还有1.5万多户、3.1万多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仍然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实施转移富民、创业富民、合作富民、市场富民等富民工程,力争到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__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人口,积极采取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实施政府和社会救助等措施,力争到20__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村级资源,开展结对共建,增加集体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到20__年,力争所有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含财政转移支付)。

2、紧紧抓住现代农业这一发展方向,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按照“彰显有机特色、突破设施农业、提升‘四水’优势”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进程,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高效农业“518”的目标,即设施农业达到5万亩、有机农业10万亩、高效种植业和高效渔业80万亩,到20__年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大力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强沿运灌区节水改造以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不断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督、农产品检测、市场质量监测三大农产品监控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和执法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重点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到20__年全县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加快农业品牌创建步伐,鼓励创建名牌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着力加快农村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办公室和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配备村级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员,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网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规范管理、依法审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公益性项目开发和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住房依法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及住房保障,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提高覆盖率和带动力,到20__年全县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60%,2020年超过80%。同时鼓励发展农民富民、劳务、资金互助合作等其它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农业发展银行与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三农”信贷业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

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防风险、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全面做好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水产、家禽等养殖业保险和农机保险、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4、紧紧抓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大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将农村公路通到每一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到20__年确保全县80%以上的村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到20__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村庄绿化“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20__年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向农村流动机制。提高农民就医水平,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县二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城乡“10分钟医疗圈”。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农民保险覆盖面,大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20__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推进“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的收官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一个中心、五个加快”为统领,也就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制度创新,加快农民创业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工作目标初步考虑: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农业利用“三资”11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规模增长20%以上;高效农业新增15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总面积30%以上;农村“三大合作”总数增加135个,增长40%;新增全面小康达标村50个。具体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有机、设施农业,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集聚资本、技术、政策三大要素,更好地推动高效有机农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围绕构建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的总体目标,以有机稻米、有机畜禽产品、有机蔬菜等产业为重点,集中抓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全县新增2万亩以上(含转换)。加快__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完善建设详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组建__湖有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基本建成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机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机制。

进一步拓展生态、有机农业功能,加快白鹿岛生态园、荷园等生态旅游观光园区的设施配套,提升__观光农业的品位和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设施园艺业,以设施蔬菜、设施苗木花卉为重点,大力推广宽体大棚、钢架大棚等设施,确保明年新增设施种植业面积1.5万亩。提升发展设施畜牧业,重点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置供料、供水、孵化、控温、消毒等自动化机械设备,配套规模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工厂化养殖小区。重视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扩大纳米管道增氧养蟹、工厂化控温养鳖、网箱养殖等应用范围,加大良种繁供基地投入建设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全县“一圈三沿”产业总体布局,紧扣“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快产业融合,推动集群发展,形成区域特色。重点规划实施高效农业园区“个、十、百”工程,大力推进__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加快建设仁里荡高效生态农业等10个万亩园区,面上建设百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面积5万亩以上。创新园区投入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项目承载能力。

四是大力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技推广,重点围绕“四水”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农业科技普及“310”(10个新品种、10项新技术、10项新模式)、水产业“四改”工程(大改小、粗改精、普改特、洼改水)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改造、提升__传统产业。加大高效农业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的开发引进力度,着重在现代高效农业种养模式、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主攻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新增插秧机200台,力争水稻机插面积达28万亩,同时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新增油菜收割机20台、高效植保机100台、大马力农用拖拉机150台、水产微孔曝气增氧面积1000亩,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

2、突出规模和外资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集聚要素招大商。围绕重点农业园区推介招商,充分发挥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品牌效应,以有机农业开发区、万亩规模园区和各镇示范园区为载体,组织开展小型、务实的农业推介活动,广泛吸引“三资”进行嫁接。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排细与我县农业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名录,收集、筛选和储备重点项目信息,实行定向攻关,寻求合资合作。围绕重点农业企业、农业基地谋求嫁接合作,并围绕现有的外资企业,促进增资扩股,确保明年农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同时,积极编报项目,争取更多的国资投入高效有机农

业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立足稻米、荷藕、水产、畜禽等重点产业,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强的龙头企业,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做大亿元加工企业群体,探索同类龙头企业的联合整合,形成整体优势。按照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好沿安大线荷藕、水产、畜禽等区域性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加快启动建设。同时以粮食物流中心为依托,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丰富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三是做响品牌拓市场。

重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主要农产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建立种植、养殖溯源制度,放大__农产品生态、安全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申报“三品”品牌,全年申报“三品”品牌10个,省级畜禽农产品品牌3个,“__湖”牌要力争创成国家级品牌。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和效益。明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省级以上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扩大__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3、突出农村“三大合作”,加快农村制度创新

一是推进“三大合作”规范发展。按照“扩面、拓展、规范、提升、扶持”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发展步伐,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要抓组建。明年全县要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35家以上,其中农民专业合作2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80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30家。二要抓规范。坚持以工商登记为抓手,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以创建“四有”合作组织为载体,推动合作组织规范运作。明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工商登记率要分别达70%、50%、30%,今后凡新组建的合作组织必须达到“四有”标准,对已组建的合作组织着力/!/抓好制度的完善,全面提升合作组织的运行质态。三要抓扶持。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扶持意见,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注册登记、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电价格、金融支持、规范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做好农村富民合作、专业服务合作和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

二是推进农村土地使用等制度改革。按照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发证进度。加快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县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镇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土地使用的政策规划,规范土地征用和农民宅基地管理。同时,积极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发挥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拓展农业农村投入渠道。

三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公益性职能。加强服务主体建设,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与种养大户、现代为农服务实体等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专项作业、流通销售、土地流转、融资筹资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

4、突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民就业创业

在农业内部充分挖潜增收的同时,更注重在农业外部找出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加快推进产业富民、转移富民、创业富民、合作富民和帮扶富民,持续增加农民生产性、工资性、财产性和政策性收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一是做强镇村特色产业,拓宽就业空间。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内资外资双轮驱动战略,努力提升镇级工业综合实力。加快培植农业亿元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强水晶玻璃工艺、服装纺织、乱针刺绣、电子装配、出国劳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村级特色行业,扩大留守农民的就业面。不断做大农村建筑业,让更多的能人走出来、干工程、带队伍。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农机作业、农资经营等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业,推动农村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强化农民培训,提升就业层次。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构筑就业培训平台,利用各种培训阵地,全面打造新型农民,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千人创业培训、万人转移培训、十万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重点突出就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就业的水平、创业的层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针对当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较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洁、家政、家庭手工业等技能培训,开发相应就业岗位,挖掘转移就业的潜力。

三是落实激励政策,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农民创业就业合法权益。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加强对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服务,逐步让农村劳动力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工同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推动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向农村拓展。不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鼓励农民联合创业,以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返乡创业。

同时,扎实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督促抓好村级集体增收项目实施的同时,对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排定增收项目,细化帮扶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5、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领导体制等一体化为抓手,加速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规划全覆盖为龙头,统筹城乡规划。立足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把规划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并解决好城乡之间规划分割问题,努力使城乡和新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在城乡各项规划的完善过程中,始终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作为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目标,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发展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以环境改善为抓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

第9篇

一、发展现状

教育机构:截至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育质量:20**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20**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年底,全市共有[此文章由21秘书写作网/独家原创]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20**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亿元,占总支出的6%。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4%、75.1%、70.2%。

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62人,其中,普通高校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

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54人、56818人、62**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人、36788人、315**人。

20**—2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7%、6.2%、14%。20**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20**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

教育负债:到20**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

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住。20**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此文章由21秘书写作网/独家原创]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

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20**、20**年小幅上升,从20**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009年下降到10.4万人,2**0年下降到9.3万人。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20**年下学期到20**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20**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

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2000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0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

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

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某县检察院从20**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此文章由21秘书写作网/独家原创]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三、政策建议

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教育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打造新品牌,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坚持以优先发展的要求办教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办教育;第二,坚持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发展取向;第三,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做到该保的要保住,该管的要管好,该改的要改活,该放的要放开。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保,就是进一步保障好义务教育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

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2、保障好必要的师资力量。各区县(市)及时补充一批农村小学急缺的英语、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短线教师。从今年起,分三年按需要补充到位,目前超编的,从以后自然减员中顶抵。市里加强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师范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师资培养基地。各级政府出台择优录用、学杂费和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

(二)管,就是管好教育的布局规划和发展环境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学联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20**年—20**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20**年—2**0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4、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三项制度,遏制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和罚款。即封闭管理制度。对所有学校实封闭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事前必须报同级优化办备案,否则学校有权拒绝。首查免罚制度。部门执法中首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责令其限期纠正,不得处以罚款。罚没收入集中制度。所有针对学校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全额拨入助学基金。同时,建立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教育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参与,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电游室,整顿和规范学校周边的餐饮、营运和治安秩序。对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形成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新闻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的舆论宣传,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就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上一些不适应的机制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

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20**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市直普通中小学校推行电子信息化收费,明年春季武陵区在市城区范围内的各小学推开。规范招生行为,由教育部门加强招生秩序管理,统一招生信息,禁止各类学校买卖生源。开通对学校办班、补课以及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

(四)放,就是要放开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此文章由21秘书写作网/独家原创]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