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学科的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育价值;实现方式
一、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的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在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中小学改革是普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包括教育内容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革新。截止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改革依然在不断前行,具体到中学生物学科由于历史原因的遗毒,在应试教育的高考中不被重视,生物教学也陷入低谷,但同时在新世纪强调生命科学的今天,生命科学是新世纪的领先科学,生物科学教育理应享有其在现代科学中的相应地位。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生物学科的开展也应借鉴各科改革经验,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同步发展,生物学科的开展,涉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来落实,生物学科教育开展也应与教师培训制度同步发展,实施在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二)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的价值。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里,要实现一门学科的价值,教育者就要努力实现学科课程价值整合任务。就生物学科而言,其价值言多。首先,生物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其具有最很强的人文科学价值;其次,从生物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发达则相对来说人类的生存软环境就适宜,对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其次,在中学开展生物学科,可以使孩子们在孩童时代就开始接触和了解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和事物,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孩子的阶段性教育乃至整个学习生涯都有激发作用。本文就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展开探讨。
二、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概念。
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体现。其中,当前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未得到足够的体现,起因于其能力、德育等目标强调系统、严密,从而显得过于笼统,而未能切实的跟随时展,与时俱进的制定具体的目标。生物学科的个体需要强调内在需求,只有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从而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动力。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也有多方面,其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能使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世界观观察自己的周围,培养创造性思维,确立科学价值观。
(二)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体现。
第一,基础功能,中学生物学科能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生物科学知识及应用技能,使得学生能保持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第二,创新功能,中学生物学科能给学生提供创新所需的基础方法理论,能对创新起到助推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的生物学科能不断的补充相应的新知识、新内容;第三,引导功能,中学生物学科能引导学生对特定课题进行探索,实现创新。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从零开始,其想法观念、研究模式等都需要逐步提高,所以中学生物学科教育正是对其进行引导和教授。
三、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科价值观。
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教育认为,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人对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前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的环境污染;但随着科学和人类自我拯救意识的觉醒,我们看到人类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关系上已经开始关注人类活动自身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已经有意识的开始环境保护,这其实是人类价值观的转变,重视科学精神中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等对科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科学的价值观应当通过平时的教学和生物实验逐步灌输,让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样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就不仅完成了它的基本任务,同时也将其副产品――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科价值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培育科学的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学科中有许多基本价值观对学生的求知、生活、做人都很有意义,而要实现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这些基本的观点必须树立。
1 唯物观点。唯物史观教育我们要用唯物客观的世界观来看问题,具体到生物课程里就是世界是物质的,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其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才有了今天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生命现象包括生物的产生、新陈代谢、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特征都可以物质基础理论来解释。
2 辩证观点。辩证观强调生命及其自然环境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其涵盖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辩证统一、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辩证统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辩证统一、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生物自身及与环境的辩证统一等观点,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辩证统一中生命才能存活下来,才有了今天这个既斗争又统一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动态的生物平衡。
3 发展观点。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组成生物的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即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每个生物体都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三)实践创新的生物学科教学模式。
1 实现课堂与自然、社会的结合。
让中学生物课堂成为学生生物课与自然、社会的完美结合,是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基础,单纯的生物学课本的知识量很有限,而且已经写进生物课本里的知识多是已经相对滞后的信息或科研成果,教师要想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就必须改变教学内容,让生物课本的内容鲜活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实现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实践结合是最好的方法。即把课本知识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尽可能的在学生面前呈现鲜活的生物课,让学生能触碰到不断运动变化的生命及其生命现象,将生物课的生命力立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问题:
(1)将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学媒体的应用,与实物、标本、模型等充分结合。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将单纯的看书方式转变为声像信息方式,把复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得课堂更具活力。
(2)将现展的最新学科成果经过滤后再进入课堂。如关注海洋、克隆技术、保护臭氧层技术、控制白色污染等学科问题知识要经过教师的提前审视,使得最终进入课堂的学科知识不仅新鲜,而且浅显易懂、很生活化,而非一般生涩难懂,避免导致画猫不成反类犬的副面效果。
(3)将生物课堂内容加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让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去亲身体验生物课上的内容,比如亲自饲养蚕蛹,通过观察,不断的写生物报告日记,或者饲养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将学生体验到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用之于社会、自然中去。
2 实现课堂的教学民主化。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教学民主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教学课堂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能营造出一种和谐、开放的氛围,从而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背后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使得课堂的知识真正的是学生去主动学习,而非老师填鸭式的训呵。
3 创设问题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实现,策略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人们日益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生物学科作为前沿学科高度重视,未来的竞争将突出的表现在生物科技领域,谁占领了制高点,谁就获得了主动权。本文就生物课程的价值及实现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应深刻理解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新课标的一个的显著特点是: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
2.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策略
中学的生物学科教育虽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小课堂要紧紧贴近大自然与大社会。使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就不能实现其教育价值。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点:
2.1 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
2.2 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2.3 培养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一是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二是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3.生物学科对培养创造思维的基本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 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
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3.3 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4.生物学科能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1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逐步正确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乃至献身生物科学事业的决心和内驱动力。
4.2 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4.3 重视生物学科教育社会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关于价值观的社会争执、科学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如人口控制、安乐死、库、克隆羊等问题,“打虎英雄、伐木劳模”的评价问题,从而引发讨论和价值判断。
要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枯燥无味的情况,因此,作为生物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让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更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认识生物学科的知识,从而为国家的生物学科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此,对怎样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激发
初中生
生物
兴趣
兴趣是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是否有兴趣,在学习生物学科的过程和结果上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生物学教师,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结果。
一、帮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通往学习成功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成绩好,自然会有浓厚的兴趣来学习。人们往往对自己做的比较成功和得心应手的事情感兴趣,用在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们往往会对自己学的比较好、成绩比较靠前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学起来有成就感,所以也就更愿意去学习,相反,越是学的不好的科目,学生们越是没有兴趣去学,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没有兴趣。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生物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课下用在生物学科上的时间并不多,恰恰相反,他们在课下用在生物学科上的时间相对其他学科最少,甚至在课下根本不学生物,只是用上课和自习的时间就把知识全部掌握了,这就说明这样的学生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下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自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和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仍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过程。”
在人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一种要成功的信念,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有意的适当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教师可以在介绍生物学的知识和概念时,穿插讲解一些生物科学家的事迹,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或者学生们都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的事迹,让学生在收获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钻研精神,改变初中生物课的枯燥乏味,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三、利用多媒体上课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大量的素材,而在教课过程中,多媒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第一章《认识生物》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生物图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上文字说明和音响,来制成多媒体课件,用以介绍“生物的特征”。还可以搜集动物捕食,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自然会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可以应用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电教媒体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在人体结构的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胃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四、多上实验课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不但能够通过实践检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学习生物学。从而产生热爱生物学的动力。
通过做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形象生动的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拓展了视野,增长了对生物学的基本认识和感知。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实验可以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爱好。
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这种学习过程完全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等.生物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
如果对一门功课没有一点兴趣,强迫式的学习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断下降。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兴趣,创新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在多数学校普及实施。多媒体能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枯燥单一的听读模式,是激发和培养学习生物的好方法。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多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生物课堂上能看到比较真实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使得大脑思维变得灵活。因此,利用好多媒体能够直观掌握很多知识,激发思维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多媒体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学习方式的创新,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并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生物课程主要体现在生理、形态和结构组成部分等的形成过程和反应效果的体现。如果这些内容单靠语言来描述是体现不出生物这门自然学科的真正微妙之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给了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生物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之一。
二、参加生动有趣的生物教学游戏
游戏是认识世间万物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良好方式,通过参加游戏学习生物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家也比较乐于将生物学知识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讨和分析,这是我们主动能力的体现,为提升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在生物学习中要注意,怎样在玩中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和解决遇到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正确地请教老师在生物教学游戏中的玩的方法,并与老师积极沟通,不能一味地玩,这是在生物游戏方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对自然界诸多问题的思考,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创新学习方式,寻找成功机会
创新学习方式主要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学习阶段的问题解决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创新大同小异,主要是对其他事物的浓厚兴趣逐渐转换为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要关注哪些课程比较感兴趣,要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并能够合理有效地将这些兴趣通过生物研究活动转移过来,对生物学科也产生同样的兴趣和热情。新课改下的创新方式,是要慢慢在学习中去感悟去体会。
每个人的信心能量都建立在某件事的成功基础之上,是人们展现自我的表现。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如何创造成功的机会,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在取得阶段成功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心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家要善于观察生物知识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次掌握的知识探究也要相应地难易合理。
在课堂学习上要抓住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由于实践性比较强,就要求学生不断地优化生物学习方式,合理地参加实验活动,才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是学习质量的体现。因此,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才能更好地将生物学科知识掌握,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们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多掌握新的比较有趣的学习方式,调动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本善。生物实验中如何提搞学习兴趣[J]。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5-02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各地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的作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初中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生物相关知识提供基础,生物学科中一个很大组成部分是实验,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并且学校对生物学科实验器材的资金投入也大大不够。只有教育者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才能更好的展开教育工作。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及现状
1.师生间交流过少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叛逆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非常严重。虽然教育单位对师生关系非常重视,重点强调教师多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 ,但是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学生抵触心理严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很少有机会与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往往只是随便交流几句,这样的交流并不能了解到学生的真正想法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这将导致师生不能融洽相处,在教学方法上不能达到共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由于教师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就不能做到应材施教,这样只能一味的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产生乏味感。
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个学校的灵魂在于师资力量,一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强、良好的动手能力等特点的优秀学生的保障。我国各地师资力量的分配严重不平衡,城乡师资力量差距过大,在学校,老一辈的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新一辈的教师虽然拥有最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但缺乏了足够的教学经验,这一现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对生物学习存在畏惧感
由于生物学科需要结合实验进行学习,这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畏惧感,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能学好这门学科,认为生物的学习非常的抽象难懂,在做实验时往往由于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结合实验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非常难的。另外,由于初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许多的学生在第一的测试中得不到想要的成绩产生挫败感,怀疑自己在生物学科中没有学好的天赋等问题。
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物学科的教学,生物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拥有应用性强、实践多于理论、结合实验学习等特点,这就必须运用符合初中生物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该学科的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必须拥有该学科扎实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充分的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走出教师占主体地位的误区, 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另外,在生物学科的实验阶段,学生应该主动认真的听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在做实验时,亲自动手认真的完成该实验的任务要求,遇到不懂的地方查阅课本或同学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在课堂上避免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充分与教师交流,灵活的掌握知识。最后,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接触,使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尽量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
2.加大资金投入,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生物学科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辅助教学,那么实验的器材是必须具备硬件,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学生就不能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学习、巩固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就无法真正的做到该学科的探究性培养,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这点,对该学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满足实验设备的需求,保证该学科的顺利进行;恳切希望教育部门能为农村中学配备生物实验员及生物园管理员,更好地协助师生进行生物实验探究。另外,在该学科的教学上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生物学科中的知识相较其他学科更加的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录像、幻灯片等方式加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放映录像的方式讲述复杂危险的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这不仅能保证师生的安全,又能达到教学的效果。
3.优化师资力量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优化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周期性的学习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此激励其他教师;另外,将教师评优权部分交到学生和家长的手上,让他们投票选出认为在教学上存在不足的教师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学校进行统计,对优秀的教师实行奖励,对存在不足的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指导;最后,通过高薪等措施大力引进高素质、高知识水平、高道德品质的教师来壮大师资队伍,并且让他们起到模范作用,从而使整个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三、总结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一方面证实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却加大了初中教育的难度,这需要初中教育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来使初中教育得到良性发展。总的来说,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学科的教学上,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只有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生物学科教学的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将该学科学好,才能从根本上使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春华;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成功(教育);2008(06)
【关键词】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科教学;整合
一、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背景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计算机技术和整合这两个概念。计算机技术结合到教育中来讲,我们理解为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手段,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在生物教学中,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开始了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结合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
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
1.课件式演播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难就难在这些知识信息不能直接被学生感知。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这种直观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们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就可以实现。利用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如:《光合作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2.网络自主反馈型模式
从形式上讲,网络自主反馈型是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需要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生物学教学资源,通过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代替部分师生对话、师生互动,更突出个性需求,无需全班学生步调一致地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实施师生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后,制作课件或网页,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资源,并提出问题一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自己查找信息,或者进行协作式的自主学习一利用计算机进行反馈评价。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依据
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主要应用还是在于生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好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让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教学的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将传统教学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现代信息资源有机整合,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又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生物信息,解决生物科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浙江教学研究,2000.2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
关键词 补救教学 学情诊断 病因分析 补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补救教学”要求发现并筛选出有生物学学习困难、未达预设学习目标或学业成就低的学生,诊断其问题所在,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重新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补救教学活动,以期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整体学业目标达成。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采取的步骤和策略。
1 甄选补救教学实施对象
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的对象为未达成学习目标,在生物学科上学业成就低的学生。因与其他同学相比,这些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业成绩较差,故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无法获得成就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随堂观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及各阶段测验分数以及其他的学习指标的综合分析,进行学业成就的诊断评估。
低成就学生往往具有以下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内容漠不关心,反应迟缓;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经常迟交或不交作业,甚至抄袭作业;测验成绩较差;学习主动性缺失,自信心不足,甚至厌学等。
2 开展学情诊断
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并非简单地重复教学,而是带有对特定补救对象的个性化的辅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补救教学时做到“对症下药”。因此有效开展补救教学需以准确的学情诊断为基础,准确地找到学生的困难所在并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
2.1 查找病灶――检视学习困难所在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根据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去由于主观情意因素导致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外,其所具有的生物知识结构、生物学习技能和思维习惯等认知因素有着关键的作用,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反馈,便可迅速判断学生的症结所在。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涉及生物学核心概念或重要概念的内容,教师需要用心琢磨学生问题症结之所在。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由于这一概念涉及内容多且抽象,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就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学生不理解能量流动的原理”。学生可能不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关系;也可能无法理解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和呼吸量等量值之间的关系,进而难以理解和建立单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也可能无法理解和建立以食物链为途径的在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模型。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检测,从而对学生的困难之处更加精细的定位并分析成因。
结合课标分析教材,精细地解读和剖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内容,其学习目标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目标一:阐述单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
目标二:阐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目标三: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及其成因;
目标四: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在人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目标五:绘制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
这五个目标层层递进,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究竟在哪一个层次产生了困难,这还需要教师针对每个目标O计一些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测验。笔者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问题串(所选用教材为人教版高中“稳态与环境”模块)。
按照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教师分析学生答题内容,还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追问,就可收集到有关的信息来判断学生的问题所在。
2.2 寻找病因――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目前部分高中学生无法达成学习目标、生物课程学业成就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2.1 学生的主观情意因素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生物学科学习非常糟糕的学生,语数英三科的成绩却一直很优秀,说明这些学生学习能力是比较突出的,但由于学习动机与高考科目紧密关联,在江苏省高考模式和高校录取方式中,生物学科做为一门选修科目成绩只需达到一定等级而并不计入高考总分,所以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并不很在意;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兴趣、爱好所致,他们对与生活联系较多的内容感兴趣就学得较好,而对于无法直接观察、接触或体验的抽象内容往往就毫无兴趣,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也就无法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因为高中学习任务繁重而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导致生物学学习困难等。
2.2.2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因素
2.2.2.1 生物学科思维能力不足,学习方法单一
有些学生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课堂上也认真听讲了,教材也认真阅读了,重要内容都背出来了,怎么考试还考不好?其实这就是由于他们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分析过程,学而不思,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被动阅读和记忆,这必然会造成无法适应生物学学习。生物学尤其是高中生物学重在阐述生物的内部本质和规律,以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知生命系统的精彩与奇妙的表象的同时,还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来探究和分析内在的原理和规律。因此学生所具有的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生物学科素养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决定性作用。
2.2.2.2 生物学科知识不完整,认知结构缺乏整体观念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以多个模块进行呈现的,但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以先前知识为必要的基础。但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不会去联系原有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不会从整体层面上去把握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造成他们割裂地去认知各种生物学概念,把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静态化处理,从而给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和原理造成了困难,学的内容越多,堆积的知识越杂乱。
另外,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教师教学方法不匹配、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图表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对于生物学学习的困难。
3 精心设计,实施补救
综上所述,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不尽相同。因此,补救教学需因人而异。
对于由于情意因素而导致高中生物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培养他们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改变他们对生物学学习的态度。
对于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原因导致的生物学业成就落后的学生,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业状况后,根据学生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产生困难的成因,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切合学生的需求开展补救教学。
3.1 生物学科学习策略补救教学策略
学科思维习惯不良、学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差,往往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这部分学生进行一些学习策略的训练,通过补救教学,在改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例如,有些学生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时,不知道教材到底要说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分析:(1) 神经系统调节要实现什么目的?(2) 何为神经系统?(3) 神经系统是如何实现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了对刺激的反应,那么相关刺激引发的兴奋是如何在神经元以及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记忆策略中的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开展概念图的解读、填空和绘制等学习方法都可以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及其知识结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整体性观念。
当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习策略训练融入补救教学过程,以期最终让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的辅助,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来对生物学科学习进行自我补救。
3.2 生物学知识结构完善化补救教学策略
知识结构完善化教学是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方式,主要是针对生物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学过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毫无认知、知识点漏洞较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前后知识联系较强的新课内容时往往会出现理解障碍,他们需要梳理生物学知识结构,补充缺漏的生物学概念,帮助构建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针对这类学生开展补救教学,教师需根据问题测验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补充,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储备、梳理知识结构。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中,部分学生在“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个概念的辨析上存在错误,一方面是由于遗忘了“同化作用”概念,需要补充这一概念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从整体上思考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而导致“摄入量”和“同化量”概念混淆。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帮助学生认知新的概念。如:“某位同学吃了一碗米饭后,米饭中的能量是否都进入到人体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化为以下问题:① 吃入肚子里的米饭中的能量会不会全部被人吸收转化成人自身的能量?② 排出的粪便中是否含有能量?③ 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人还是米饭?其中的能量将会为哪一类生物所利用?④ 人吃米饭摄入的能量和人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是什么关系?⑤ 输入人体的能量是指摄入量还是同化量?⑥ 人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有哪些用途?这六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动态地把握单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
3.3 以生物学认知方式补救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众多学生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势必在教学方法和部分学生的认知方式上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此,需要引导部分学生及时而适当地学习生物学认知方式来补救教学。在进行补救教学时,教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设计教法,在鼓励和保护这些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信心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一方面让其能以自己擅长的认知方式来学习,以期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如针对喜爱做实验的学生,教师可以开设生物实验校本选修课程,增加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机会。一方面要逐步纠正或弥补学生学习的缺陷,如针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阅读的方法,逐步教会他们学会阅读。如应用KWL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关于这个科目或主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Know)?我想知道什么(What)?在阅读和回答问题结束时,我学到了什么(Learned)?
总体而言,“补救教学”可依据下列程序(图1)。
可以说,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是一种“评价―教学―再评价”的循环过程。在补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基本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对补救教学对象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持续测量,开展动态评价,分析参加生物补救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情况以及生物学科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的发展情况,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补救教学对象和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中生物;第一节课;学生积极性
生物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生物学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学,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就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也是日益彰显。因此,上好高中生物第一节课,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重视生物学科就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第一节课任务繁重,难度极大。初、高中学习存在很大差异,学习难度不同。九年义务制初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高中教材的特点是“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此外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不连贯、不扎实。学生在初二生物毕业会考后,初三并没有开设生物学科,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又由于生物为非中考科目,社会、学校、家庭对生物学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多数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动力。要完成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需扫除以上教学中的障碍。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为学生介绍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及作用
选择读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以考一所理想大学为终极目标。强调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生物在理综合中占90分,虽然所占分数最少,但没有生物理综合就要瘸腿,学不好生物想考一所好大学是很难的。与其他科相比,生物考查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如果物理或化学成绩不太理想时,好的生物成绩可以帮你在总分上“力挽狂澜”;如果其他两科成绩还不错,那么好的生物成绩可以为理综合“锦上添花”。这样的一段话可以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产生一种强烈的信服感,对帮助他们学好生物的自信心的建立有很大好处。
二、强调生物学在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处于高中时期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期心理特点极其明显,求知欲特别旺盛,独立性增强,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在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中,他们强烈期盼表达自己的见解,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学生举例介绍生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就是吸引他们眼球的最好方法。例如,如何运用生物科学中的DNA指纹技术帮助刑侦破案,在军事上如何利用仿生学迷惑敌人、隐藏自己等等。从情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难、再艰涩的学科都可以被学生接受。
三、教师好的授课技巧是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在这里我强调幽默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能使自己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讲授,深化记忆,不但能使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一种上生物课既轻松又亲切的感觉,不仅能教好知识还能为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没有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要让新同学了解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因此,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强调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其次,介绍生物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及时做好课堂笔记,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强调作业的按时完成和课外复习的重要性。由于学校尚未脱离“应试教育”,适量的习题和练习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一、高中学生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一)学习过程的被动性
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生物学科过程中,学科知识接受的被动性是自主学习能力面临的严重阻碍。学习过程被动性主要是指高中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科探索精神,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知识内容的接受过程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灌输。造成这种被动性的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形成以来教学模式和学生缺乏主动探讨钻研精神是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原因。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凸显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提升生物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是摆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一大障碍。
(二)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缺乏
生物课程自学能力面临的另外一大现状是高中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缺乏主要是由于在学习接受的过程中缺乏“兴趣点”的培养,学生不能够深刻体会到现代制药技术、高精尖的生物基因技术都与基础的生物学科有关,所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同时一些必要的生物实验课程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学生不能体会动手学习过程带来的新鲜感和知识的实用性。另外,由于现代的影音视频等新媒体教学设施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会使得我们高中生在面临升学和繁重学习压力下失去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基本学习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识记,其次需要一定的综合学科运用能力,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为铺垫,而遗传学部分又需要有数学概率知识背景。再次,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去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血糖血脂”内容时,生活中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都可用来进行参考。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分析学科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学科学习,一味的“记忆”或者在缺乏必备知识记忆的前提下去“探索”,都会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的目标性低,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升我国高中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一)认清生物课程学习主体
针对学习过程的被动性,我们高中生首先应当认清自身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和补充的作用,这是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需要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为本,提升教学知识点概况提炼能力,强化生物教学中重难点,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加强。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高中生认识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
(二)加强课程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塑造
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应加强生物学科视野的拓展,适当将前沿的医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制药手段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科知识点进行适当阐释,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使其转变为学习生物的动力和兴趣,如在抗体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分析时下关注度极高的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制备过程。另外,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生物学科兼具文理科的特点,应当合理分配知识层次,必备的知识点的记忆,应综合运用“关键字词”等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记忆曲线,以此提升识记效果;对于需要理解的部分,运用好各门学科知识来提升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最终做到高效学习。
(三)提升生物实验的有效性
生物实验是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生探索兴趣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实验,我们学生可以将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到的成果,体验生物探索的乐趣,如通过观察洋葱细胞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细胞的形状结构;再如通过青蛙神经反射实验可以对于神经反射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动手观察以及积极探索不仅能够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生物探索能力,并且体验经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成果的乐趣。可见,通过提升生物实验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四)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科教育有效性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更为生动的教学手段,这得益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教学设备的所具备的影音效果。例如,在模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利用Flash小动画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我们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态演示,提升学习兴趣。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意味着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学科的掌握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除了课堂,学生课后也可以充分运用好网络等工具,积极探索学科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慕改枝.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学科素养 素养架构 教学素养 评价体系
如果我们没有理解知识的本质或者把知识内化为相关领域特有的思维方式,而是把知识当做解题的工具,试问学习的意义何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唯分数是举。分数论让学生沦为答题的机器,对枯燥的公式失去兴趣,学生没有更多精力挖掘学科的精髓、感悟学科的美、培养学科相应的思维方式、探究方法。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分析生物学科素养的架构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一、生物学科素养的内涵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科素养指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概念和科学,以及涉及生物科学领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科素养的内涵既指向学科基础性又指向学科发展性(引学科素养评价:学科核心价值的追求与回归)
二、生物学科素养的架构
1.科学的探究方法与严谨的实验态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脱离实验便失去学科的精髓。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导致实验结果无法验证现有科学结论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过程与步骤,减少实验误差,合理分析实验结果,而不是只重视结果,导致学生为了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而肆意编造实验数据,不仅不能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而且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养成不严谨的科研态度。
2.批判性思维
任何生物科学理论的提出必定经过无数实验探究,反复实验验证,不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BSCS生物教材在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物科学史对科学探究过程及生物思想史进行了大量描述。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生物科学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帮助我们还原科学家探索生物真理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科学理论不断推敲完善的过程中,领悟如何发现问题、发现设疑的角度,以及实验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借助生物史教学如细胞膜结构层次的探索过程、酶本质的探索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启发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探索追求真理,而不是对真理照搬全收、死记硬背。机械识记只能扼杀学生创造力,同时减弱学生的理解力,没有理解何谈应用?没有实践何谈创造?
批判性思维不仅要求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具备了这两点,才能更好地对信息进行评判。例如,对一些养生、神医之类的谣言做一些基本的判断,能知道一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以及一些不该有的误区。
3.信息处理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大量数据与图表,许多人对图表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殊不知在自然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曾经接触过那么多的图表,却因为没有掌握分析图表的精髓,为了考试分数机械记背答案敷衍了事忘却技能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如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含义,以及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曲线类型的形成原因及表征的数据结果,而不是就题论题,只关注答案的简单重复。
4.生物情感
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为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农业上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人们借助生物技术选育优良品种,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多福利。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人类有益的同时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自然界本身,如转基因食物可能造成的对食物链的破坏;农业生产中,人造化肥杀虫剂的使用可能会破坏土壤原有的生态微环境;以及克隆技术带来的医学上的优势与伦理道德的制约。所以我们急需生物情感填补技术的空缺,让技术与生活、自然和谐共存,通过培养学生的生物公共道德、生物情感,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合理地运用生物技术,使技术更好地融入生活和自然。
三、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1.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
所谓教学素养指教师具有:(1)完备的专业知识及生物学眼界,了解生物的前沿知识并有自己的思考。(2)评价能力,即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发展,给予最恰当的评价。(3)教学能力,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学科内涵,应用于实际。教学素养是与学生素养相对的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一名具有较高学科素养的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站在更高高度帮助学生、启悟学生。
2.建立生物学科素养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向,为了让学生通过生物科学学习更好地培养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沦为生物学科知识的机械识记者,在考试与评价方面急需革新。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科素养”的深层内涵有所把握,才能更好地将对学科素养的追求融入教学与考试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培养起相应的学科素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养成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意识。我认为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生物教学,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学校及各级教师的协调配合,建构起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从重视成绩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点滴进步转变。当下,全国各地已经兴起了关于生物科学素养评价的新评价体系调研,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更好地衡量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通过成绩评定和选拔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爱好;认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64-01
生物学科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良师益友。在当今世界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可是过去在中学阶段,升学不考。期中和期末更不管。由于学校不重视,所以任课教师大多数是专业不对口或纯属“外行”担任。他们上课照本宣科,缺少实验操作。至从“普九”和“普实”浪潮推到我县,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若想使这门学科大有改观,还应加大力度,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经费、注重实验操作
生物实验性很强,一旦离开了实验学生学习时显得干瘪无味,抽象和贫乏,过去由于我们所处非常偏僻的乡镇中学,贫穷落后,学校财政十分困难,缺少经费购买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和药品。甚至连生物实验室也没有。目前由于“普九”和“普实”开展,上级主管部门虽然添置了部分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和药品,但还是远远不够,许多材料和药品靠我们自找,如药品的替用,有一个实验是检测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需要用药品吲哚酚试剂,而其价格是10克120元,十分昂贵,为了减少学校经费不足,通过多次实验,我们选用了低廉高锰酸钾代替,实验取得同样的效果。另外检测食物中维生素的存在,需要用药品双缩月尿试剂也是自配。同时为了让学生弄懂、完成每个实验,总是反复讨论每个实验操作程序、所需药品、材料。如利用唾液淀粉酶做实验,课本上操作程序是用酒精灯加热,多少次实验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我们改用腋窝加热的方法做实验,时间短,见效快,效果明显。每一节课大多数学生都做成功了。所以自从开展实验课以来。学生通过制作各种装片,在显微镜里亲眼看到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结构,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向老师提问,课堂纪律变好了,有关生物问题提多了。每当目睹学生的这些变化,深感实验课的重要性,这都由于“普实”的开展对生物教学取得的良好效果。
二、破除陈旧观念
提高生物学科的地位过去中学生物在以前一直认为是副科,期中和期末都未考试,中考更是免谈。虽然近几年提出作为中考科目,可考一年停一年,根本没把这科当回事,,甚至许多领导只把每节生物课当作每节语文、数学、英语课的0.77节。这样使学生厌学,生物教师不愿教,学生对这科没兴趣,成绩也就差。生物教师的成绩差,职称进不了,更谈不上评优、评模。不过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要求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我县“普实”和“普九”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作为生物实验员的我也闯入这个行业,我校有了生物实验室。配备了部分器材、药品,购进了许多生物实验材料,实验室开展得丰富多彩,这样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生物的目的,知识在学与玩中获得,消除生物学科所处的次要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教师素质、重视专业对口
前几年,在偏僻的乡镇中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多生物课还是“外行”或一知半解的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数是照本宣科,不去认真备课、上课,更不会安排作业和练习。当时,即使从高校分配来许多生物专业的教师,有的从事其他学科,如英语、数学等,还有的改行从政。面对这严峻的形势,全体生物教师一筹莫展,这时“普实”的春风吹来了,学校重新安排专业对口教师担任生物课程,拨出专项经费送教师到外校取经。而教师把理论与实践、教材与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传授。社会重新认识生物学科在素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求教师和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物种及各种与生物有关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目前生物领域的先进成果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制作动植物标本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改进传统教法、树立良好学习风气
【关键词】生物实验 “5E”模式 个性化实验
21世纪生物学科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前沿,经济发展的支柱,对生物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生物学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社会生物类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现在本科层次培养出的生物学科人才很难符合岗位需求。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研究创新的桥梁。生物学也不仅是宏观的描述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生物专业人才的科学培养,更能促进生物学科的进步,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提高。
一般本科学校生物实验教学开设的基本上是必修科目里面的内容,形式上可分为基础性实验、专业实验、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实验等都是按照教师制订好的计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在支配地位。实验教学的方式应更多的提倡引领式、启发式等方式,逐渐摒弃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社会应用能力,增强实验室的利用价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探索一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应用能力教学方式很有价值意义。
一、 “5E”教学模式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5E教学模式共分5步,这5步分别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加工(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这是一种为了探究而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多种能力的方式。本文中探索方案是把“5E”作为借鉴的理念。
二、基于“5E”模式建立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
基于“5E”模式建立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是一种非集体性、非统一化、非单一面的实验完成方式,是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实验设置的方式。理论上源于“5E”模式,形式上灵活多变,打破以往课程设置的限制――非教师进行每门实验的讲解、每班每人同时做同样的实验、非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每人都要做或做同样的等方面。其主要含有三大方面内容:引入阶段、探究过程、评价阶段。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个体、共体的协同作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因素与学生个体因素的协同作用,老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这些共体因素的最有益化作用。
三、基于“5E”模式建立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内容介绍
基于“5E”教学模式探索的适合本科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方式,符合现行的专业培养方案、涵盖课程的内容、能够完成课程的科学合理考核。
(一)引入过程
为整个实验课程的预备阶段。决定着整个实验的完成方式、考核方式。包括介绍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实际应用、发展趋势及前景等方面。介绍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完成实验目的、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引入过程的方式含有教师网络讲演、学生的讨论、外聘专业人员的讲解、野外实践基地的考察。引入过程要完成此门实验课程的介绍、确定包括基础实验及综合实验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实验实施方式的报告、预期达到的实验能力要求考核报告等方面。
(二)探究过程
根据引入阶段完成的结论,在此过程进行具体的实施。完成的内容包涵专业基础实验内容、专业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内容等;完成对此门实验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此门实验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课程中研究基本方法的学习;对实验分析、归纳能力的提高。
此过程完成的方式有独立自主式、团队合作式、嵌入式等。探究过程的结论阶段,完成实验结果或数据的收集整理、学习实验技术能力掌握的报告等方面。
(三)评价阶段
完成引入阶段及探究阶段的考核过程。完成方式可以为验证性实验、演示、答辩等多种灵活形式。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考核等方面。
四、探讨
目前一些本科生物实验设置很多是内容相关性的、重复操作的,甚至有很多不需要实际操作的。而在此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避免简单重复操作,以培养计划为指导,实验内容外延托展,配合改变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人才培养效果。基于“5E”建立的生物教学方式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借于实验室提供试剂器材、教师过程指导,个体和集体因素共同协作,是科学的、先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这种个性化教学集合成整体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很深的探索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淑琴.5W/5E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V1(05): 32.
[2]吴雪梅,乔守怡,刘恩山,王喜忠.我国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发展的脉络与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