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的特点

高中语文的特点

时间:2023-08-18 17:1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的特点

第1篇

江苏高考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现状与发展

1.我国诗歌的历史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盛产诗人与诗歌的国家,几千年来我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到顶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与资料。中华传统经典诗歌是汉语的典范和精华,是中华伟大民族不灭精魂的积淀与蕴藏。诗歌是我国甚至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是极其强烈的,情景构造也是十分全面的,对于学生在来说是能够影响身心发展的存在,所以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影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目的与现状。我国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诗歌鉴赏项目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培养学生对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健全学生的文学思想,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要求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能理解诗歌的文学思想,从而来探究作者对作品的丰富情感与意蕴,去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美感。让学生在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的帮助下,读懂诗歌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底蕴,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由于诗人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我们不能够细致的了解诗人的文化背景,而且诗歌的语言又非常简练,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大多同学对学习古诗歌的兴趣低下,在诗歌鉴赏时也就难以进行。每当考试时学生最头疼的题目便是诗歌鉴赏,不爱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的了解与技巧甚少,但是诗歌鉴赏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我们不能放弃诗歌鉴赏的学习,我们要通过探讨诗歌鉴赏的技巧与特点,来做到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练习。

二、江苏省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特点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的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为学生们准备了许多优美的古典诗歌鉴赏,一共三十首。

1.要求学生对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这是诗歌鉴赏题目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需要学生对诗歌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需要我们从诗歌中的具体形象与景象进行分析,从画面中的意境入手,来分析诗歌中意象的深意,抓住意象的特点,分析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修饰,从全诗的角度来感受诗人感情的变化,分析不同的感情及其变化。并且在诗歌中结合思考诗人作诗的背景,进行综合性考虑,确定全诗的宗旨。

2.对某一句诗歌或某一个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在古代的诗人世界,诗人经常通过对景色与事物的抒感,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的不满。诗人通过对事物与景物的描写来舒怀,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诗歌要求的句子来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与翻译,通过对诗人的生平与诗歌背景的调查,来对诗歌进行不同方面的剖析。我们要对诗歌构思明确的理解,方面要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理解。如果要寻找诗歌的关键词,还需要我们对诗歌的整体意思进行分析与理解,对诗人的意图与心情进行理解,最后界定出这首诗的关键词与重点句。

3.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判断与分析。点出某种手法。诗歌手法是诗人写诗的时候运用的技巧与手段,在我们进行诗歌鉴赏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诗歌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需要进行逐词的翻译理解,在自己的理解中可以通过具体的诗句与诗人的构思来表达自己的鉴赏态度与观点,在分析过程中,加以学生自己的见解与原诗句的结合,会给自己的诗歌鉴赏增添色彩。在江苏省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诗歌鉴赏的比例很重,但是对诗句的分析与研究方面较少,近年来,只有2010年的江苏卷中的诗歌鉴赏考察了学生对他人鉴赏意见的理解,也是学生进行练习的重点部分。我们对这类问题要注意重点理解,附以自己的分析意见,完美的解答所问问题。在江苏卷中的诗歌鉴赏,我们要重点把握出现频率较高的诗歌表现手法们要重点把握,比如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比拟等技巧,而且还要注意对表达手法的积累与判断,就像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方法,最后学生还是要通过对诗歌鉴赏题目的大量练习来进行熟练,最终达到把握诗歌鉴赏问题的境界。

三、江苏省语文高考中诗歌鉴赏的技巧分析

1.对诗歌的画面与情景进行构思,理解诗歌中的景与情。诗歌意境是作者的心理表达,来源于作者的主观情感,以及他身处的环境。在诗人的主观情感影响下,观景与景物都会被辅以真实的感情。在诗词中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抒情方式,大漠沧海,古道老树,夕阳明月,狂风暴雨都是诗人进行赋予情感的对象。从诗人描写的景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情感,能最大程度地了解诗人创造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诗歌的主旨。比如,诗人张若虚在诗歌《春江花月夜》中,通过诗人对五个事物与景色的理解和修饰,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分别描写了春,江,花,月,夜五景,首先就能够对这首诗歌达到初步的了解,再看诗歌的全文,不难看出诗人对景色的赞美与叹服,尽情地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通过景色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怀,并且通过对游子与闺中思妇的情感纠葛,来赞美伟大的爱情,最终谈到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将景色的完美与心中的感叹结合起来,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情感意境。这首诗是诗歌鉴赏中最经典的一首,考点很多,是老师为学生准备诗歌鉴赏练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必须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紧紧的将自己的身心与之结合,进行诗歌鉴赏分析。

2.在诗歌鉴赏练习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的作用。在我国,诗歌鉴赏有着深远的历史,但是利用方法与原则来进行鉴赏是近年来新兴的方法,我国古典诗歌内容明朗,韵律整齐,讲究对仗公正,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讲究含蓄与夸张并存,所以我们在诗歌鉴赏的过程要最大程度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将诗歌的情景利用想象力还原,从诗人的角度来进行诗歌鉴赏,事半功倍。在诗歌《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为我们展开了情景浩大的春夜月景,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随着诗篇的阅读与欣赏,想象着月光的美好,对诗人构造的情景进行全面的丰富奇妙的想象,通过我们的想象来构造真实得风景,同时还要品味作者在作诗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心境,争取做到同步思考的意境,对学生的诗歌鉴赏技巧练习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诗歌鉴赏练习中,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情景练习。

3.细致研究与思考诗歌鉴赏中的经典句子,将诗歌鉴赏与名句赏析结合起来。我国古代诗歌中从来不乏流芳后世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名句,都有着共同点,或是一个字,或是一句话,用在了奇妙的地方,让诗歌的可读性与文艺素养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所以古代诗人中流传着一种叫做炼字的作诗方法,就像家喻户晓“推敲”,在作诗即将完成的时候,对诗中某个字进行反复的更换,使文章的文学性大大提高,在重点的部分进行炼字,有利于对诗歌画龙点睛,就是诗中的诗眼。诗眼,顾名思义,就是诗词之眼,在整个诗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历年来的江苏语文卷中,对诗眼的考察向来是最热点的考察方面之一。

在语文界,诗歌是不可替代的艺术与珍宝,在诗歌中最精妙的莫过于诗歌的整体性,尤其是在这整体中的神来一笔,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登高》中的千古名句,这句诗中通过无边的落叶与长江水烘托出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荏苒的感叹与郁闷,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名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从而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让学生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人的深深地悲哀。还有同为唐代诗人贾岛,他的诗《题李凝幽居》中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巧用一个敲字,来刻画月夜下环境的幽暗寂静,敲门声的响来烘托夜的静,将人带入到环境之中,响中寓静,出乎人的预料,让人体会到别样的美感,由此可见,找到诗歌中最优秀的名句能够帮助学生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找到捷径来分析。

四、结束语

在江苏省的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是一种全面考察能力,比较难以把握的题目类型。学生要充分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三十首诗歌,使学生养成过硬的鉴赏技巧,对诗歌鉴赏题目得到自己的见解,在答题过程中能够从容应答,做到对诗歌鉴赏题目的掌握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许彩云.论语用原则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朱士连.中学语文语言运用题的教学实践与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刘全国,程水银.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4\]崔富.让高中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也活跃起来\[N\].山西科技报,2003.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问题;对策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促使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经济信息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效率,也就是在投入较少精力以及时间条件下获得更加理想教学效果。所谓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高效果以及高效率课堂,利用更少精力、时间投入来获得更多语文知识以及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新

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促使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关注重点段落以及中心思想等阅读内容讲解,教学呈现出程式化以及流程化,并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特点以及阅读兴趣,再加上传统应试理念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侧重答题技巧教学,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观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过于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影响学习效率。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

从一般角度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以三个课时为一个阶段,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未必能够真正掌握阅读内容实际含义。在高中语文阅读测试过程中,在一个课时中,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完毕,还需要解答一些与文章相关问题,这就使得阅读教学与考试类似。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构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此外,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堂,利用配乐朗诵、情景赏析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来构建高效课堂,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人文本”人本主义原则,构建自主化、合作性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感悟文章,构建合作研讨学习模式,但是由于形式化过于严重促使学生无法掌握文章内涵,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高中语文阅读研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引导以及适度参与,实现思考、研讨多维度、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语文《祝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学习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阅读文章,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小组研讨方式来掌握阅读技巧以及文章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层次性阅读教学,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为了能够构建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阅读对象,促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构建层次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文章结构,有效提取文本信息,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概括以及问题文章内容、文章表达形式,提升阅读文本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环节与解读环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来设计教学思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差异性来设计多层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来构建梯度性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思考能力,从整体角度来满足不同学生实际需求,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高中语文《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差异性,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提出针对性教学目标,诸如,后进生设置鸿门宴场景,优等生则是可以深入掌握文言文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直接的影响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及阅读教学效率,能够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需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提升学生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必要性探析

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是在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诞生的创新性教学设计,该教学方案设计将把高中语文课堂整合成综合的交互对话和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必将对我国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变革,推进高中生素质教育的进程。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使用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并将课堂教学科学化,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整个多元化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二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单单以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为主。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方面需要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语言知识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开发其语言分析、鉴赏和运用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丰富的个人情感去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语文作品的阅读、鉴赏、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学情感和艺术赏析能力。

二、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探析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与统一,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正确、健康的性格。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去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案,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设计等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整合式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可以将不同的内容、相同主旨的文学作品归纳、结合到一堂语文课堂上讲解,为学生呈现多要素搭配的、综合性强的语文课堂教学。二是针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介绍、讲解给学生,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整合式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相似知识点的时候,在阅读相同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时候,充分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探析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是讲述单独篇章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不再是由教师的语文知识灌输为主,而是综合多篇文学作品、多种写作风格或者文章主旨,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相似知识点过程中,在思考、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帮助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高中学生在整合式语文教学的帮助下,既能够完成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在综合分析、比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是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针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两个方面去完成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设计等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与统一,帮助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语言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作者:殷亚楠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

第4篇

>>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利弊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习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习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语文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教育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合理的运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多媒体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也会毁坏语文特有的魅力,妨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浅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途径和注意事项。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教学容量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扩大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不仅表现在课堂单位时间内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内容,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密度,还表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知识扩展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外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能力。下面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来分析以下多媒体技术在扩大教学容量方面的作用。

第一,在课堂阅读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了只有教师占领教学内容的局面,使得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信息和内容进行分享,并在网络平台中搜索一些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现代诗歌《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搜素徐志摩的生平事迹和剑桥大学的相关情况,通过资料收集,学生会了解剑桥大学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甚至也会了解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感情了。此外,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由搜索、自由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的资源进行共享,提高知识的丰富性,学会更多的知识。

第二,在课堂写作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的交流成为了可能,思维产生了碰撞和拓展,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练习中,将图片、文字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当堂创作,自主交流,写出优美的文章。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作文练习和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更凸显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来课外的《长恨歌》进行赏析,写出白居易与长恨歌相关的文章;而在学习描写细节凸显人物个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段,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物进行分析、交流和写作,完成细节描写的训练。当然,在课堂写作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及时修改和交流,提高课堂参与热情,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进行文本美化

在高中语文的角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丰富多彩、生动具体、音像结合的作用,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面融合起来,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情境,让文本的意境得以凸显,达到文本美化的目的,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张嘴构成的,形式不仅单一,而且很难将文本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学生很难理解文本中的感情,因而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文并用的特点,突破了短短45分钟的时间界限和课堂的空间界限,带领学生走向了一个具体的文本意境中,这就使得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文本感情和文本内容了,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茶馆》、《雷雨》、《哈姆雷特》课文的时候,通过精彩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和个性特点,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不可抗力,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一些文字和意境优美的文章,如《兰亭集序》、《阿房宫赋》、《项脊轩志》、《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具有着优美的意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图像和视频等,让文章中的意境全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体悟文本中的内涵和美。

3、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应该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经过了小学和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朝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向发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在学习四大名著中的相关章节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并做好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丰富阅读内容。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多媒体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必须用不可,也不用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应该使用,而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人文性,提高教训效果。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正在为下一代传递着这种博大精深。目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制蒙蔽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学模式也牵制着学生的思想模式,强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功利性。由于语文较为抽象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性不会很大,而取得高分却很不容易,所以,高中语文在学生中经常处于被忽视状态,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最少的投入来实现最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通过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重新塑造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高中语文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投入低成果的教学现状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学成果的成绩,还应该看到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并且去正视它、解决它,让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实现真正的提高。

1.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低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语文课程教学实质的理解错误。当前,很多教师都把语文当做了一种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对语文教材中课文语言的描写特点、成语字词的含义、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感情表达等都进行非常全面的分析讲解,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本质。语文不仅是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工具,还是一种人文感情的联络工具,而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只是单方面地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讲解,而没有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实际进行联络,从而达不到净化学生心灵情感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将课本内容准确清晰地剖析给学生,但是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得语文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的落实。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应该提升学生的人文能力。只有把二者相结合,才能将语文课文中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情感相碰撞,使之产生共鸣,并且充分地展现高中语文的文学魅力,让学生能够从语文的学习中将知识与人文兼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人文的学习目的。

2.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规避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教学模式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力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提问教学模式带来的较高的课堂效率,教师开始大量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科教体制的改革,“一言谈”的教学误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却又进入了一个“满堂问”的教学误区中。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思考到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去进行的,而且教学任务也得到了很好的完成。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所有问题都由教师去设计,学生得不到参与,导致他们对课题核心的把握非常抽象;而教师设计的题目中就已经将课文学习形式布置好了,学生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浏览了一遍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另外,教师提出问题的限制性比较大,有时候仅仅是提问学生“对还是错?”“如果对,为何对?如果错,为何错?”提问的内容也太过老化,例如“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其中心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而有时候问题的提问又过于难,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思考。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提问较难问题时,适当地做一些铺垫,让学生能够遵循课文逻辑去一步一步地思考,进而将其解决。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方式

1.以学生兴趣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添加剂

学生对某些事物经常是一目十行就了如指掌,说起来轻而易举、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原因何在?孔子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意思是,只有对语文充满热爱了,才会积极地去学习语文;只有对语文感兴趣了,才能去更好地探究语文。然而,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的学习效率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情绪下对语文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影响的。这就需要教师去积极充分地观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将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与语文内容相关联,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带着满心的热爱去学习语文,去感悟语文。

2.课后要进行有效的总结

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后及时的巩固,才能真正地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问答活动,知识点由教师提出,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晰地反馈给教师,及时查缺补漏,实现了语文知识的全面化巩固。

综上所述,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只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场所,才能为学生自觉主动去探讨语文知识提供可行性的发展空间,才能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打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小花.《新形势下高中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讨》——[新课程(理论研究)],浙江省义乌市义亭中学.2011,6.

第6篇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让高中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动大批高一新生尽早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探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与步骤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遵循两条教育学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即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此,我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前后相继的,具有较强关联性、有序性的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目标设定的孤立性和盲目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精讲精练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到自然衔接。

2.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到网络化、系统化

(1)补充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章学、文艺学知识可用于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这些理论知识的介绍要尽量遵循“精炼、好懂、实用”的原则。

(2)补充汉语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的补充,应考虑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不应割裂开来。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可在高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

总之,应注意内容衔接,不应出现未曾介绍有关知识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失误。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3.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应抓住契机,巧于点拨。

高中语文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

4.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的教学衔接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而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不断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和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为语文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活动课 教学方法

引言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对活动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最终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笔者首先介绍活动课的概念和特点,其次根据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和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提高活动课教学效率等问题作探讨。

1.活动课的概念

活动课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导,并引导其自主对语文实用技巧进行培养和应用的综合性教学课程。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活动课更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更强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我国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理论性教学为主,对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

2.1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学生个体是存在不同的差异的,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或是学习能力等方面[1]。然而在开展高中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安排和组织课堂活动,而是随意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开展教学。

2.2过于注重活动课的气氛

我国语文教学仍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活动课堂上,部分教师一味关注学生是否充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而忽略了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点以热闹、随意为主,这些均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过于关注教学气氛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使得这种教学活动无法发挥真正作用。

2.3缺乏有效管理

高中语文活动课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主要可以表现为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教学过程失控和教学结束后反馈不足等。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与管理者”这一理念,然而一些教师只做到了前两点,而忽略了其身为教学管理者这一角色。

3.关于提高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效率的建议

通过上文对我国现阶段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要进一步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2]。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孔雀东南飞》时,可以先问学生对该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是否了解,如果有知道该故事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讲述故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改进教学方式

在活动课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如开展交流互动式教学及诱导式教学等。例如,教师在讲解写作技巧中的景物描写时,可以结合自身经验,与学生交流关于旅游方面的经验和见闻,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入相关课文内容的探讨,如《荷塘月色》、《边城》等。通过这种交流与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观点,并应用到实际写作当中。再如,教师可以采用诱导式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可以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度。

3.3加强教学管理

教师在开展活动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将活动任务分好,并告知学生有关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分任务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人水平和个体差异,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均衡分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和反馈,可以评出最佳表现者以鼓励学生。

结语

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课业负担重、学习范围广等特点,一些高中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与乏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开展活动课教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活动课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关系

传统教学思想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着诸多弊端,对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提升有着诸多不利,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加强在方法方式上的转变。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加强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就对实际教学有着指导作用。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现状及自主学习与写作教学关系

1.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现状分析。面对当前的教育发展环境,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其更好地发展。从传统教育思想的应用情况来看,已经不能有效地和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充分重视。在社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背景下,要充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教学也是围绕教师进行展开,学生在表现的机会上不是很充足,这就造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情感较为缺乏,长此以往会影响其写作水平的提升。

2.自主学习与写作教学关系的分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有效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就要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写作内容上以及思考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训练,这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写作教学的规律实施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内容层面主要有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在内容上严格审查和控制等。将自主学习策略和写作教学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应用的探究

1.将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加以应用,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首先在应用过程中,要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个性发展特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是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格式进行写作,这样就出现了诸多的作文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在对高考作文的分析过程中也比较重视这些特点,显然这是违背学生自主创作的思维发展的。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并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不能采用同样的方式,要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2.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要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激发,然后对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培养。所以要能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来完成,对写作的内容,教师可先进行相应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然后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也要对周边的事物进行应用,引起学生的写作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材料可利用,才能将写作的内容生活化地呈现。

例如,高中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第二学习课堂方面进行扩展,也可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有亲身的体会,也能加强自我感受,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就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写作的亮点上进行增加。高中生的性格在这一阶段基本已经定型,并且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相对比较显著,所以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都会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一个性表现现状,并能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中得以突出,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学生的个性进行补充,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写作的观点上进行呈现,让学生对写作内容得以丰富化的呈现。

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渠道,其中在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存量,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有素材可用。只有不断地增加课外阅读量,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内在的涵养,在面对写作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内化的知识进行创作,写出的文章内容才能有着个性化。课外阅读也需要在兴趣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推荐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然后针对性地推荐,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中获得营养。

总而言之,通过转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地加深对作文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此次主要对自主学习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第9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 误区 策略

1.前言

研究性学习可谓是一场新理念的教学革命,其重要性及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由于无法准确的把握及正确的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涵,将语文研究性学习当成是一节活动课来教,让学生去做超出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和学习范围以外的一些研究性论文,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存在严重偏颇。所以,面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应对策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研究性学习模式,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及素养。

2.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2.1 理解上存在偏差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片面的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对文化课成绩带来负面性影响,尤其是高考成绩;其二,错误的认为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学生主动的探索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实际上,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反而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升。研究性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明确的要求学生自主的在教师所实施的课程中探究问题,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渐形成的,学生是否能够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所以,教师的引导是不容忽视的。

2.2 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划等号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划等号,导致语文研究性学习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此类观点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造成忽视。虽然研究性学习在形式上看似与活动课一致,比如均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学习,均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等,但是两者也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异存在,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培养,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研究性学习则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切实的学会学习,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奠定终身学习的扎实基础。实施语文活动课程的方式有竞赛、写作、文娱游戏以及课外阅读等诸多活动形式。

3.强化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3.1 选题要切合实际

语文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高于现实生活,可以说生活是高中语文的一大外延,是文学来源的主要源头。语文作品正是通过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对灵感予以捕捉,通过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时下热点等素材,有机的择取某一点来对某个观点、某个道理等进行阐述。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学传播的媒介,高中语文具备着这样的特点。因此,语言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应当在选题方面注意切合实际,要切实的立足于现实社会,要注意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通过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来学习及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深入的、全面的了解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学会如何分析及处理问题。

3.2 注意课题的广泛性

众所周知,诗歌、神话以及民间传说等,这些均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高中学生通常在针对这些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此类状况不单单体现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而是普遍的存在于全国各地。通过深究可知,导致此类局面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的“表面化”、“陌生化”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这便使得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上会下意识的抛开对传统文学的研究,而是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所以,应当彻底摒弃此类务实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加强研究课题的广泛性、全面性,各种有意义的课题均应当当作是研究性学习重点,大到知识性的研究课题,小到知识性问题,这些都应当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广泛性、全面化才是高中语文研究新学习的立足点。

3.3 加强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当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生理特点,科学的做出安排。从总体上来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可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思考和观察,并且开展研究调查,探寻蕴含其中的因果关系,提出有效的、科学的解决方法。该层次切勿过分的强调研究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知识含量,以防止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第二层次,可以逐渐的提升至涵盖丰富理性因素的综合类语文研究性学习,以融合文理、网上查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为特征,这便要求教师注意向学生介绍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以及较高的思维能力、赏析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要尽快的走出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充分的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以此使高中语文教学彰显出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真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分析[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石开玲.浅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第10篇

1.高中语文课堂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缺乏更新动力

首先,社会各界关注的都是高考录取率,为此,教师会“不择手段”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它重视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教师在面对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创新无法通过短期行为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时就会显得胆怯。最后,新课程改革也并未得到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及时和有力的支撑,这对语文这门需要长期投入才能逐渐显效的课程来说,矛盾就显得尤其突出。由此可见,学校及教师缺乏实质上的教学理念更新的动力。

1.2学生对语文存在错误认知

就语文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而言,语文虽然具有主课的地位,但是因为语文课具有教学和考试关系不紧密的特点,也让学生在现实的选择中不得不将语文置于次要的位置。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心理预期和错误认知也是导致新课改理念不能得到实施贯彻和无法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原因。

1.3语文教师的抵触和惰性

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认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认为新课改理念缺乏实施条件。这种抵触情绪实质是一种不作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实质是提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平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各级各类的开课评比展示活动中上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公开课,但是到了日常教学中,往往又回归传统既有的教学习惯。这种语文教师身上存在的惰性使得需要长期努力构建的高效课堂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2.1做好高中语文教学的规划

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索、考量和设计的整套行动方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好规划,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1)教师必须学习并明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创新。(2)语文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3)要结合学生情况、学校实际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制定高中语文分年级和知识能力分阶段达成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实现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并评价教学效果。

2.2同等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教学,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语文的应试水平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内阅读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对于课堂类型的不同,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同等重视语文课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变被动阅读为自主、自觉的阅读。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良性循环,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也就逐渐生成了。

2.3科学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由学科特点决定其有相当的复杂性,就文本类型和教学模式这两个维度本文提出两点思考。首先,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文本的类型是很多的,主要包括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等,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各类型文本的解读能力。如论述类文本,教师应重在指导学生明确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作者论述的思路和价值判断,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不仅立足于解读文本,同时培养思辨能力以利写作。对于实用类文本,则应侧重于培养实用性思维能力,这类文本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基本的分析、总结、归纳和演绎等能力是此类文本教学中的重点。其次,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类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种类也很多,如“经典范例――诵习” 型、“知识――传授”型、“能力――训练”型和“语文素养――养成”型等。面对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根据自身能力和文本特点灵活运用。所谓旧的教学模式只要适合就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果生搬硬套往往得不偿失。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喜新厌旧,相反的,要做到新旧结合,要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策略上的科学性才是保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结 语】

一言以蔽之,要想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需要制度、学校、语文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课程制度及考试评价制度需要更优秀的顶层设计,学校的教学改革氛围和激励机制是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自身对于新课改理念指引下的高效课堂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觉悟,并努力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学生是可爱的,他们一定会是这场课程改革积极的参与者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最终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陆欢欢.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优化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14(16)

【2】吴再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72)

【3】白振峰.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第1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探索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素质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从而专注的发展自己最爱好和擅长的技能,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专长等来培养和发展。高效课堂注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注重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高效课堂针对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学会创新,从而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教学。

(二)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课堂上教师有的言传身教,学生专心听讲,然后按照课本从头到尾的分析并做笔记。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注重的是学生课堂的开放性,不仅是课堂内容的开放,还有高中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的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录;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表演,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与教师形成互动;课后,高中学生可以走向社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教师要重视语文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开放性原则教学,提高了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内课外综合实践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高中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注重高中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熟练了课堂内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高中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语文取源于生活,回到现实中的循环。

实践可以鉴证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不断自我提升,共同进步和创新,从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方法上要高度重视。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实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以便于教学质量能得到快速的提升。每位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上课方式来讲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风格,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综合情况来进行自我反思,结合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不断的创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到知识,而且更加深入的对课文进行理解。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对学生的要求

高中在上课前要对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学会自主的学习。课前预习,高中生可以自己对课文有整体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遇到不懂得地方预先自己思考试着去寻求答案,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力。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高中生可以再次对课文结构、重点、中心和层次进行深度掌握,这样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记忆能力、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对不同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能力。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高中生可以自由的进行阅读,不仅是课本上的课文,还有课外的大量阅读。高中生要学会自我提升,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虽然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中,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为了达这一目的,偏离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在教学中没有督促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掌握,使得高中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其次,在课堂学习中也可能出现教师过分重视高中生自己的探索学习和高中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忽略了对于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积累的现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高中语文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诵读可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但一些生性比较腼腆和不爱说话或者写作基础差缺乏自信的高中生,在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又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学习的误区。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有关高中语文教学的专题网站和大量的网络课件,出现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但它们基本上是将传统语文课程“网络化”,即只是把网络当作一种表现传统语文课程的媒介。这些表明当前高中语文网络教学无疑仍停留在低层次上。要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必须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有重大的突破。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志着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始。高中语文新课标指明了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应当运用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1.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在选择内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网络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并能跨越时空进行动态交互和资源共享,这些是传统语文教学所无法具备的优势。但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作用仅仅是为一部分语文教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备课资料和现成的教案、课件、试题、素材。网络课件也只是将课本内容搬到了网络上。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没有选取到合适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应依据网络环境的特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内容。

1.1 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公民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今天的学生是明天国家的建设者、决策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现在的高中学生,已不再把自己的思维视野束缚于学校里,已开始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关注国家的发展,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够坚定和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大多数高中学生喜欢上网,而网络中各种观点充斥其间,对学生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利用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优势,一方面让学生树立起网络安全和守法等网民应具备的基本意识;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能启迪学生思考的人物和故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紧密地结合起来。

1.2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了社区资源的概念,它包括了学校和学生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人物、事件、实物;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大量增加了与现实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就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也给予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了解家庭过去生活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社区资源,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整理成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在计算机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专题网站与其他学校学生交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与别人沟通、交流和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1.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研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增加了大量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并与现实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它们涉及面广现实意义重大,如单靠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教师理解,要想让学生对它们有所感悟是相当困难的,而网络中丰富的内容及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给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能相对独立地思考和判断的高中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去搜寻资料,去判别别人的观点,去体验、感悟、探究所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身边的变化,是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科对学生个人发展、国家及社会的进步都是极为有用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才有自己想去好好学习语文的劲头;而关注现实问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语文网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进一步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2.1 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网络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表现方式,这是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动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网络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网络技术,注意避免一些误区。首先,要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的“网灌”课。网络课堂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实现的方式也不是越丰富越好,过多的教学内容反而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过于花哨的呈现方式会使网络技术喧宾夺主,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其次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学校网络的软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网络技术,只有当使用网络技术能更好地解决课堂重点和难点内容、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时,我们才使用它。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书本、黑板、投影、网络各自的优势,让他们,扬长避短,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2.2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网络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信息技术能力及他们与其他成员交流、协作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标准,而应更多地看学生是否能自主地学习,能否与其他成员交流协作,分享资源和成果,能否独立地思考并有一定的学习成果作为主要标准。而这些正好适合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原则,高中语文新课标主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它在强调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掌握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基本目标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评价标准的改革,为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灵活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