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实践中,多数初中历史课堂仍然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主,即教师单一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形式很容易引发“填鸭式教学”的消极后果。即使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初中历史课堂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往往简单地停留在课件的单一播放之上,课堂氛围很难真正活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单一的主导者,其对于知识点的陈述往往起到了“权威”作用,而学生只是将其听到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录,随后予以“死记硬背”,以应对考试的现实需求。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调动自我的主观思考与辩证能力,教师也很容易在知识的多遍复述中降低教学热情,从而形成教师难以创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核心价值的恶性循环。
(二)缺乏启发性的引申讲解
除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引申讲解的缺失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一大问题。由于初中阶段对于历史课程学习实效的衡量往往单一地依赖于卷面成绩,因此学生常常将记录好相应的单一知识视为“万事大吉”,基于此,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仅仅将讲解完课本与课件内容视为教学任务,忽视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联合、有利于启发学生理解与应用理论知识的引申内容,而这些启发性的引申讲解恰恰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初中学生正处于渴望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新奇时期,但其理解能力尚不完善,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理论问题难以通过自我能力形成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不加以有效的引申讲解,那么学生很难形成对于人生价值、社会理论、世界风潮等重要内容的认识。
(三)没有认识到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家长及学校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不重视也是影响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些教学观念相对保守的学校来说,其管理者仅仅将初中历史的设置视为一项“任务”,对于其启发意义则不够关注,甚至部分管理体制不严格的学校会占用历史课的时间进行语文、数学等所谓“主课”的教学;学生和家长也常常将历史视为可有可无的副课,多数学生和家长即使在历史学习中投入时间,也仅仅是为了在应试中取得相应的分数。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忽视严重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二、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新奇感,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把握好这种心态,使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契合其兴趣点,那么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强大的理论性特点,多数学生将其视为枯燥、单调的理论课程,难以形成深入学习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坚持兴趣导向,做好兴趣引入的开端,从而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路途上走得更加轻松与扎实。例如:在每节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具有生活气息、内容趣味性的材料调动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在谈及个人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模仿达人令人忍俊不禁的情绪表演,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排除畏难情绪,对于情绪这一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再比如关于家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家庭影视剧片段,或是提问几位同学,让其回忆家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从而激发起全体同学关于“家”的共鸣。这样的兴趣导向与引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到高效的学习中去。
(二)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辨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将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提出自身感知的具体情况,可以极大地启发学生思辨,培养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与基本原则。首先,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与深度,同时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这一原则使得学生可以将问题个人化、简单化、理解化,从而带着问题去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情境,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个人认知,激发自身的思辨能力。例如:在高雅情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课本对于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定义,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如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界限一定是分明的吗?看各种各样的书难道一定是高雅的吗?这样的问题使得学生辩证思考,不简单地肯定与否定某一问题,这也是初中历史辩证观的核心所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初中历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便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答案的设置,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独特观点表达出来,使他们在观点的碰撞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思辨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5-01
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对于历史的学习,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体会。同时教师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感情教育,让学生让今后的为人做事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因此今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历史时的情感教学,从根本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人们对于一些事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情感,而在历史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在今后对事物的正确评价。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应试教育,主要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忽略对于学生情感的教育。对于现代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活跃精神,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失去积极性,因此根本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历史课堂中融入的情感教育。二是现在的社会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得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美德不能够很好的去崇拜、学习,反而是嗤之以鼻,最终导致历史情感教育不能够正确的进行。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去解决,让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融入感情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1.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激情感
教师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例如幻灯片、电视、电影等,通过视觉和听觉上影响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那段历史。通常教师在对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掺杂自己的情感,但有些也有可能误导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直接灌输自己的情感,应该通过一定的视频短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于一些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与课堂相关的材料,尽可能的给学生诠释那段历史,充分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模拟情景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历史的教学,初中老师要积极的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的体会那段历史。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那段历史,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价。通常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取高分,对于历史知识,只是枯燥的对其进行重点讲述,然后要求学生对于重点历史进行背诵,完全忽略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够从本质上完善初中历史教学。其实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告别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融入真挚的感情,例如在学习中国抗日救国的那段历史中,教师不应该单单的让学生记住一定的年代,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忘国耻,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走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怕苦的精神。通过这样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历史教学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无形中也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在对历史朝代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历史人物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上与同学一起分享。而在进行诸子百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熟记各个学派的特点,然后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学术争辩,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以情动情,熏陶学生的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结合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到满腔的热血,引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讲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历史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声调,确保课堂的气氛,再讲不同的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以不同的声调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气氛中,感受到鲜明的对比,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真挚的感情。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历史课堂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
三、总结语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在今后更加的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历史的意义。此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要渗透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情感、自尊心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情感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中包含大量多样的历史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使初中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这一学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是为了应对所谓的考试,而是让初中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什么是故事化教学
1.故事化教学概念
故事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在所授课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进而达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其在故事中感悟真谛。
2.故事化教学的实质及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极具科学依据的一项改革,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的习惯。故事能够使初中生充满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的小故事应该生活化,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听课效率。
3.故事化教学中的注意点
历史故事不能与课程内容产生脱节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挑选。主要分为三种形式:(1)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其中包含著名人物、事件以及特殊的历史故事;(2)历史老师还可以在课程基础上进行人物虚构,从他们的视角及经历讲解课堂相关知识;(3)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老师还可编制简短精练的小故事。
二、故事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课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授课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不同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性教学中学习知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获得对历史文化美的感触。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改善课堂氛围,还要将历史知识完整地、精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2.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合适的课程内容中插入适当的故事,使初中生在其中有效地感知历史。举个例子,在讲解二战期间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这一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此期间所受的苦难,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换句话说,老师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利用故事围绕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四大发明时,教师能搜集发明者创造发现的小故事,让初中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发明对现在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3.使故事化教学更生动
历史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的故事也趣味良多,但如果我们将历史课本变成一条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死板的知识点,那就背离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初衷,学生也会对历史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只有把它们变成人人皆可讲述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讲述,即使某个学生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完整,也算不上流畅,但是学生敢于站起来讲,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勇气及信心,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怎么讲话发言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质能力提升平台,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使课堂有了乐趣,学生有了勇气,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4.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所在
历史就像现实的一面镜子,它里面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人生哲理以及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时代精神。学生在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先人的情感及精神。对历史的有效学习,可以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形成自豪感,那些优秀的人物,都可以给初中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其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秀品质。这对青少年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时,就运用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来实现情感教育目的。
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这两个事件,在学生熟悉了解后,让其在班内进行演讲活动,讲述结束后,历史教师对其中的精彩讲演进行了点评及嘉奖,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提及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呢?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地投身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所含的哲理及高尚品德有了深入体会。由此观之,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方面有着必要的作用。
将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尤其适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在喜爱的故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更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更好地学习历史。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长期坚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必定会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历史图片 初中历史 教学 应用
历史,可以说是由口口相传、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来记载的,历史图片是记录真实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人们认知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大部分,历史图片弥补了历史教课书中文字的不足。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的事物都比较好奇,历史书中的历史图片能够唤起他们对于历史探究的好奇心,是历史教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历史图片的含义和分类
历史图片是从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一些图片的复印品或照片,或者是反应历史情况的一些后期的创作图片。历史图片不仅仅保护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图片,教师还需要借助图书馆、其他历史书籍、网络资源等来查找更多的相关历史图片,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历史图片众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把图片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按照历史图片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分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人物图片、社会经济图片、战争图片、历史地图、科技图片、动植物记载图片、技艺及工具展示图片等;按照图片的形式可分为:绘画图片、石刻图片、照片等。
二、在教学中使用历史图片的意义
1、丰富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历史课本中文字内容要远远大于图片内容,图片只是某些历史知识的辅助,但是历史却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历史教师应该给学生们呈现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内容,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历史图片的使用也变得更为简便,在没有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想要给学生展现一些历史图片,还需要去影印相关图片资料,但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准备更多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直观图片,丰富历史课堂的画面语言,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新的手段。
2、启发学生思路,理解学习历史的目的。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鉴于历史图片反映的多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那么对历史图片的学习,实际上也是能够起到这两方面的目的。历史图片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比如在看到《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时,学生可以形象地了解到北宋京都汴梁城的繁华景象,体会当时的城市特点、人口特点和人们的居住、生活情况。另外,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从历史中得到反思,学习历史中的优秀思想和精髓,并不再重蹈历史中落后思想的覆辙。像历史中的两次世界大战,从一些跟战争有关的图像中,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强化学生的和平意识。而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的分析,也要本着客观的历史态度来分析评断,正确看待历史情境中的历史人物。
3、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传统的历史学习中强调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十分枯燥。自从新课改后,初中历史的学习也开始偏向于培养学生历史分析的能力,而相关的历史题目也开始侧重于学生的历史思维。利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方面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最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图片的应用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更多历史图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开始可以让学生看到更清晰的图片画面,并且可以轻松地容纳更多历史图片,还可以直接链接网络资源。历史书上的图片画幅较小,像素低,学生们经常看不清,另外,历史书上有些配文图片并没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而某些该配图的地方又没有配图。这样,只能教师在备课时把握配图的位置和多少。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查阅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选择质量好、清晰度高的历史图片给学生展示,并结合历史图片来讲解历史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图片的意义,也更加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2、利用先进的CG动画模拟手段,展示更为丰富的图片效果。当前,图片已经不仅仅是静态图片一种,还有动态的图片,尤其是利用CG技术,可以还原一些历史图景,给人们带来更为震撼的感受。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在青少年所必须接触和学习的技术,学生们对于新的技术手段也有更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新的图片手段能够提起学生的课堂兴趣,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教学印象。还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此图全长528.7厘米,如果仅仅是给学生展示部分图片,学生很难理解《清明上河图》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也难以感受到历史图景中的全部景象。因此,可以播放带有动画效果的全景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的整体图卷。另外,像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如《圆明园》中都会加入CG图景还原的动画模拟图景,教师也可以截取这部分图景来作为图片教学的另一种形式。
3、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历史图片展。历史教学也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初中历史教师应注意结合学校设置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争取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图片展的机会。在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图片展中,都有比较珍贵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原件,也有复印件,但是这些图片能够更为直观地唤起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教师应该在参观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步给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知识介绍,将课外的参观和课堂的学习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自主搜集历史图片,作为功课的预习。在学习新课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以个人或者是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手段,搜集历史图片,并在课堂学习新课程前进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历史图片是历史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历史图片的作用。历史图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引申出丰富的历史寓意,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体悟历史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时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覃善璞.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是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应用到初中历史课程中、并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完成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使得历史知识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具有直观性。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知识的特点是一度性即一去不复返,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努力再现过去历史的生动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过去塑造了有价值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
2、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记忆效率,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而加深记忆。
3、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家赞克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4、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和知识量。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对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有关的图、文、声、像等材料表达出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知识量。
三、措施
1、开展初中历史教师全员网络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学校利用全校教师大会、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等,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由校内计算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学习网络使用基础知识和练习信息处理基本技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先后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等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在全校形成了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良好氛围,使得初中历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另外,学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校对外大型公开课活动中,让平时经常使用多媒体的教师来开出信息整合课程,学校的优秀课例在整合型课例中产生,每学期结束时评比现代教育媒体使用积极分子。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培训、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2、我们要重视教学情景营造、选题与创意。比如:我们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为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这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我们可以使用影音资料,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世界建筑、绘画、音乐这些内容正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地方。
关键词:和谐;情感;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41-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学科都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各个学科的最终目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更加重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初中历史老师应该考虑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也是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没有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无法培养,情感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方法、为人处世,甚至对一些问题飞看法,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做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学生会把这种反映带到课堂上。对老师有好感就学,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高,对历史老师也特别崇拜,这样师生关系也就平等融洽。对老师有恶感就不学,“爱屋及乌”,不喜欢他的为人,也就不喜欢他的教学,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而老师对此做出相应的回应,就会使这一部分学生容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一旦教师和学生产生了对立情绪,哪怕只有一两位学生,课堂气氛就难以和谐,更不要说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了。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坏、性别差异、出身不同等而产生喜爱与厌恶。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着眼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教师情感的投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实现情感目标呢?要知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情感教育的推动力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推动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和教育艺术性的表现,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目的、实际条件和个人的教学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提高课堂实效关键在于学生情感的投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无疑起着推动作用。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呢?具体表现在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的问题上,要善于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互相渗透,形成体系,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挖掘感人的教学资源是情感教育的不竭的源泉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记录,初中历史是对古今中外发生的重要事件的简单介绍,内容无所不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认真加以研究,精心备课。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自然不必多加研究。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找出教学内容中能引起学生关注的内容。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
五、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这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习惯性地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而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也无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效果。为了对初中历史教学成果进行有效提高,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贯彻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有效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问题。
例如,在学习《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时,教师可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向学生提问“郦道元所写的著作是什么?他所著的书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的?”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中,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记忆更为深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对历史学习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对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比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来个历史大穿越,分别对书中的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几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然后表演他们在相互见面以后对自己的著作进行交流探讨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历史课程更有趣,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生的记忆,而且也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感受,对书中的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更透彻,全面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二、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初中历史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再到现代史,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通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书本中的历史知识和现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有效的结合,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了解得更为透彻。
例如,在W习《寻访“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将其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举行中美会谈等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也会让学生对现生的一些国家大事有一些了解,加强学生的知识见闻,让学生能够更加融入历史课堂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学习《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如今的南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或是联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情况,让学生明白南方与北方在经济上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在学习由魏晋以来到两宋时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内容时就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也能通过古代和现代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联系现实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外,还要发挥史鉴功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对现代的一些事情进行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境界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能够有效为社会效力,让历史上的错误不再重演。
三、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历史是一门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里面包含着的知识是对历史的传承和传播,因此,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外,教师还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得学生在历史学生之中能够辨别文明与野蛮,明白是非功过,学习先人伟大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例如,在学习《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时,李时珍用27年时间才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像司马迁的坚强不屈、商鞅的不畏强权、屈原的爱国主义等都彰显着伟大的精神,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故事进行细细品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高尚的情操,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能够有效提升。历史中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对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就要努力让这种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使得每一位学生不仅是这些优秀精神的传承者,也能在自身行为中将这些精神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历史教学的努力探索不仅是在积极践行新课改,也可以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使得学生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尽责效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将课改理念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将改革理念贯彻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将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进到初中教学课堂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同时,历史教学应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的责任,使得学生能够发展得更加完善,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探究能力不是学生生来就有的,这种能力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着重培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种消极的知觉活动,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将思维与知觉相结合的积极活动过程。探究能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的智力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历史老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一、培养学生查询史料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十分庞杂,知识点十分零碎,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查询史料的能力。学生查阅史料的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老师会逐渐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和表现优秀的学生都具备十分优秀的查询史料的能力。
历史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比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怎么确立的,让学生查阅史料和书籍。如果培养学生查阅史料的能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不仅对治学成才非常重要,对科学研究的巨大作用也不容小觑。历史课程中很多知识的掌握与了解,都必须经过深入探究和缜密思考,探究能力就成了学生分析与思考历史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深入地探究已经掌握的历史材料,才有可能对知识点进行细致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历史老师除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查询任务外,还可以设置若干个不同任务让学生分组查询,比如――除了秦国之外的国家是怎样走向灭亡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不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深入查询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学生缺乏探究能力,就会造成智力衰退和知识贫乏。
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任何学生要想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小有成就,良好的探究能力必不可少,分组讨论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探究能力的关键因素。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善于与他人进行讨论的,因此历史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巴甫洛夫曾说:“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该百折不挠地探究支配事物的规律。”探究能力固然重要,分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探究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在查阅史料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历史老师可以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指导和评点,并让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历史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容易忽略的历史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辩论
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主要是靠后天的训练和培养逐步提高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辩论是十分重要的。“再次,要引导孩子的思考”[1],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老师在让学生展开辩论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设置一个历史问题,让学生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开讨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比如老师可以设置“秦朝灭亡六国的原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此外,“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辩论环境有助于辩论如火如荼地开展,也非常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学生的辩论,学生的活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历史老师想培养的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的探究能力缺乏稳定性,比较容易受到个人的情绪和兴趣的支配。历史老师应该提出具体可行的探究目标。如果历史老师把探究目标描述得具体一点,学生的探究目标就会变得十分清晰明确。此外,学生一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研究,历史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展开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围绕创新人才具备的基本特征,能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养。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与假设能力,二是能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能力,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优化能力结构,提高假设与提问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课程教学要求的目标。总而言之,历史老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只有通过历史老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现丽.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对策建议[J].才智,2014(33).
[2]周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以及改进措施[J].电子制作,2014(13).
[3]周廷达.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
感恩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增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更是素质教育阶段需要强调以及强化的一项内容。初中历史教学同样也是进行感恩教育渗透的重要阵地,而且通过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感恩教育资源以及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健全的品德修养和人格。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感恩观念
历史本身就承载着培养学生感恩观念的功能,而且历史在推动人类道德素质完善以及发展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传递以及渗透感恩观念,除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历史知识教学以外,还需要提高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当中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从中学习到如何的尊重以及感恩他人,获得良好的情感w验,丰富学生的人生感悟。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会涉及到大量生动具体的历史故事,学生从学习和分析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悟,并从相应的历史事件当中获取人生哲理,从可感的历史人物当中学到道理,真正的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感恩教育理念,并将这样的观念作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综合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那么学生也能够从中懂得感恩的道理,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例如,在历史课堂教学环节,有的学生不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不良影响,此时教师可以用友好的眼神示意代替一味的批评教育;当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遇到难以突破的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避免无意义的指责,而是要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以及真诚的帮助。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逐步形成感恩观念,用感恩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帮助以及同学的友爱。
二、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观念
在很多情况下,初中生懂得很多的人生道理,并且在待人处事方面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但是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难以将其准确地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究其根源,学生获得的这些感知并不是出自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还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不能够将其真实的应用到实践当中。但是缺乏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往往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无法让学生真正地体会感恩内涵,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探究能够强化感恩教育的方法,让感恩真正深刻到学生的内心当中,丰富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观念,切实意识到感恩的价值,明确自己的感恩行动。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承担起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重任,有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渗透感恩教育,实现感恩教育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融合,保障课堂教学本质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教学宋代社会风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亲自为父母烹饪东坡肉,将历史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合起来,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很多的同学刚开始认为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任务,但是当他们将做好的一道菜端上父母的餐桌时,在看到父母慈祥的笑容以及感动的神情后,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欢乐。也就是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感恩的愉悦感,同时也能够更加体谅父母的辛劳,十分的感激和感恩自己的父母,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更是十分深刻,并且真正让感恩之心指导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发掘历史教材感恩教育资源
在初中历史课堂当中渗透感恩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历史教材当中含有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但是这其中蕴含的资源有显性也有隐性之分,其中的显性资源能够直接的在课堂上进行应用,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直观影响,但是还有很多的隐性资源等待初中历史教师的挖掘,充分发挥教材在丰富感恩教育资源当中发挥的作用。例如,在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感恩教育资源: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以及大自然的给予,从中能够发现大自然的慷慨,那么就需要树立感恩大自然的思想,真正的感谢大自然在人类发展当中的无私贡献。在教学大一统的西汉时,教材当中为学生讲述了缇萦救父的故事,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感恩教育的历史资源,更加具体的为学生讲述缇萦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道理,并借此时机让学生深入思考: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自己是如何对待父母的付出的?自己能够为父母做哪些事情?在教学血肉铸就长城一课时,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熏陶,并从中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对于人民大众的养育和对自己的培养,也因此引导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怀有感恩之心,当国家和民族遭到危急事件时,要义不容辞的贡献力量。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初中历史 激趣 创新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健全。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一个最显著的亮点就是积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一、充分调动初中生课堂兴趣,启迪创新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给初中生课堂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通过趣味性的历史典故来引起学生深度思考;通过组织历史人物“故事会”来提高初中生历史知识的讲述能力;组织初中生编写历史短剧等等。这样就会使初中生在整个历史课堂中始终保持兴奋点,并且思维一直围绕课堂中心转,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都要注意激趣,一是有效结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多角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好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调动初中生对时事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二是有效利用好古今对比,多层次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古今的一些人物或事件进行对比,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奥秘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三是有效利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有效启迪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课堂上力争有不凡的表现
首先,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历史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其次,历史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合理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让每一名初中生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积极引导他们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课堂学习,力争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汉武帝的功过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辩论、补充,最后共同合作总结得出汉武帝的功与过。功: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开辟丝绸之路;击溃匈奴,使国家更加巩固统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共同探究了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过:大兴土木,连年征战,滥用酷吏。同时,我们师生一起探究了汉武帝和秦始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汉武帝和秦始皇的认知,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再次,正确对待初中生提出的质疑。初中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一种积极的探究,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积极培养初中生勇于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我在讲到中国四大发明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如果我们的四大发明不向外传,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我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辩论,结果辩论的共识是:“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国家而停止向前,我们绝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此次辩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最后,历史教师要做及时准确的总结,让初中生明白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再次强化他们的认知,还要对初中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可以高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特别是有助于历史教学中课堂情境的营建,有利于初中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我们历史教师充分挖掘教科书中趣味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把教材中抽象、乏味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身,能够产生极其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和愉悦动听的听觉效果,能够给初中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课堂学习动机,以达到高效激趣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前,指导初中生预习教材,了解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并且,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各小组分别搜集秦汉时期的文化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去微机室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搜集到了丰富详细的资料,为自己在课堂中有不凡的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据此可以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科学、多样的评价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元智能教学评价的理论
“多元智能”的理论,是由美国哈佛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于《智力的结构》(1983年)一书中提出的。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它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其中有专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关于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的本质含义的观点,使我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关于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观点,使我们的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的观点,使我们的教育保证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和特殊才能的充分发展等。”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些观点与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目标有相似之处,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其它方面的智能如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很难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的评价体系有3个特点:一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即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也包括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二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有传统的笔试、口试还可以有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撰写历史小论文、编写历史剧本、绘制历史图表等;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让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也参与评价,让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实施方案
多元化教学评价要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确保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拟定符合各地实际教学情况的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制定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目标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可以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指标。上海教师何伟曾经据此提出:“认知领域包括对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就初中历史而言,这三方面的评价目标具体为:认知领域为学生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况,熟悉重要的制度、事件和事物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为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开拓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视野;技能领域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确定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重视平时的学习效果的考核,比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提问、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除“考试成绩进步奖”之外,还可以设“最佳才艺奖”、“最佳参与奖”、“优秀组织奖”等,引导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智能强项,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信心。
选择多元化初中历史评价方法 笔者在《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郑林主编)一书中查到:“历史学习评价方法应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体现出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避免仅采用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将“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互结合,打破传统的纸笔评价方式,追求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和方法。根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阶段学习的评价——开闭卷相结合的书面考核。其二,课堂表现的评价——建立“学史热情记录卡”和“历史作品档案袋”。其三,课后延伸的评价——通过历史考察、历史习作、历史制作进行自我展示。需要说明的是各种评价方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方法都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运用中也不是孤立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特定的背景下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也是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互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入;教学
导入是课堂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导语的设计又是关键中的关键。精心设计的导语,能够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下是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问题导入法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实施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一位波斯尼亚学生的刺杀活动而引起的,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呢?为什么他一个人就引发了一次世界大战呢?这样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会积极阅读教材去寻找答案。
二、歌谣导入法
歌谣以其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将当时社会人民生活现状的真实一面展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歌谣来导入教学内容:“,源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儿童各个扛起刀,保家卫国逞英雄。”歌谣概括了的起源地以及发展态势,降低了理解难度,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技术优势,通过这一手段导入新课,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比拟的。不但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而且能快速抓住学生眼球,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符合新课标“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
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要求。
除了以上几种导入方法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类比等方法实施导入,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历史老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