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2-02-11 04:00: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行政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第1篇

1.提高执行力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战略决策,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执行力。如果高校不考虑执行能力,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真正有意义的战略,二者应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除了高校的领导层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战略执行力。高校通过有效地执行既定战略,可以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不断地学习改进。高校执行力的不断增强也促进其战略制定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断地在制定与执行战略的循环中逐渐发展强大。因此说,战略正确不一定能保证学校发展的成功,必须有人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执行。

2.提高高校执行力是提升工作效能的最佳捷径

提升行政效能是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创新和制度重构的内在动力,而提高执行力是高校提升行政效能的突破口。当前,高校不断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工作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上级下达的某项政策要求,由不同的部门来执行,结果会相去甚远,有些可能还会走样。该问题的原因并不是政策理论的不科学、不合理,而是实践操作层面的执行力低下所致。高校的执行力是高校工作的生命力,也是高校办学治校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高校的执行力如何,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能否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各项职能能否有效履行,关系到高校战略发展的全局。执行力越强,行政效能才越高。

二、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及其成因分析

虽然执行力如此重要,决定高校的发展,但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各种问题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目前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建立现代大学体制的预期并不理想,乃至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效果并不明显等突出的状况。执行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黑洞”。

1.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执行,执行是工作态度,态度不认真,是导致发展战略偏差最大的原因。有很多高校管理人员甚至领导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级部门要一项数据,询问是否准确时,回答“差不多”,一项工作在检查工作效果时,自认为“还可以”,“说得过去”,他们对待工作经常敷衍了事、缺乏紧张感和责任心;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在没有开始做之前,自己先打个折扣,导致目标与结果相去甚远。低效率成为束缚高校事业发展的枷锁,执行不得力导致高校各项工作目标无法按期实现,责任心的缺乏让高校的发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

高校针对各项工作制定制度和标准,很多制度是堪称完善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上至部门领导下至基层管理人员,在执行时紧时松,在执行落实中变样走调。领导之间相互推诿,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敷衍了事,这些制度往往停留在纸上、嘴上,挂在墙上形同摆设。标准和制度是衡量每个管理人员工作行为和方向的标尺,失去执行效果,这样会大大降低制度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3.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高校的组织结构是一个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协调活动的系统,高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指在高校组织中形成合理的组织层次和管理跨度[3]。良好的组织结构体系能为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结构性保障。当前,高校管理机构膨胀,分工起来越细,职能交叉重复,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组织结构的设置没有实现高效、精简和制衡的原则,这就导致工作信息无法实现快速传递,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也随之出现。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

鉴于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七个角度入手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1.充分认识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保证高校快速持久良好的发展,需要决策层敏锐地洞察捕捉发展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但正确的战略未必就能保证高校的成功发展,要实现其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高校的成功发展一定是战略方向正确、执行力到位,执行是战略的基础,也是战略的决定因素。尽管因为工作职责的不同,不同组织部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不同的执行力,但执行力的核心作用一定是行政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更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的战略性、长远性目标。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有利于高校新形势下深化自身管理建设的改革创新,有利于高校加强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高校依法治、依法行政,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2.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

科学决策是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各项管理功能的基础,决策指明了高校的办学方向,这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决定性意义。同时,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目标的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目标,执行力就是对各项决策方案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因此,各项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高校行政执行力效能的高低。高校在进行各项决策时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水平,要充分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科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决策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民主集中的原则,可以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利,党政领导应加强调查研究,规范决策程序,优化决策议题,完善决策方案,建立以目标评估为导向、以结果评估为关键的决策评估制度。在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完善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有利于防止决策权力的滥用。

3.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好的执行必须建立在好的流程和标准基础上,高校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各项决策达到既定效果,就必须制定激励与约束执行者的标准和制度[4]。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流程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战略流程是执行力的前提,运营流程是执行力的基础,人员流程是执行力的核心。人员流程比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都更为重要,有效的人员流程应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而准确的评估;二是将管理人员与高校的发展战略和运营建立有效的联系;三是为高校提供完善的领导层培养渠道。流程的制定是高校各层级部门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也是打造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流程的制定要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步骤清晰,在制定上要考虑将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有机结合,在执行上要考虑严肃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在实施执行运作流程中,要把规章制度建设融入其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与执行力相适应行政管理体系。制度应内容清晰、任务明确、权责清晰、奖惩分明、执行到位,应尊重管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制定激励机制、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评价指标应科学化,定量考查与定性考查、业绩考查与过程考查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达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评价过程要透明化,最大限度地让管理人员了解评价的标准和程序,减少对评价的模糊认识。

4.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运作的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高校和政策制度准确地传达,而且有利于领导与师生员工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高校执行力的发展。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细化和分解现有的制度,建立全方位、系统的监督网络,对高校的各项发展目标进行追踪跟进管理。因此,高校在完成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时,应确定每项任务的时间进度节点,按时督察跟进计划的实施情况,查找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针对差距或不足,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高校的工作进展。此外,高校应从多渠道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校教代会和各二级教代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全面贯彻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高校的发展规划、重要决策、办学思路、干部管理、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以及对高校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在拟订前,应提交到教代会进行讨论、评议;通过领导干部的定期述职述廉,加强对其考核、监督、评议,建立领导问责制度;通过信息化平台校务公开,畅通政策传达渠道,避免上传下达过程中的遗漏和理解偏颇;高校设立意见箱或校长(院长)接待日制度,公开听取教职工对高校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提高管理人员职业化能力,提速执行力

高校执行力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形成高效的执行能力。部门或组织有无执行力,关键看是否拥有“具有执行力的人”,个人的执行力水准是决定一个组织能否高效率运行的基本要素。目前,高校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大都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但学历并不等同于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这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把握科学的执行原则,遵循科学的执行方法。同时,严格的岗位训练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衡量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标准。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日积月累方可培养起来。一方面,要想拥有较强的执行力,高校管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纪律性意识、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工作结果,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培养管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职业化训练并长期坚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水平,如沟通技能、执行技能等,最终发展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6.打造优秀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文化

在建设高校行政执行体系的过程中,在执行力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执行力文化是不可替代的黏合剂。高校执行力文化是全体高校人员在长期参与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全体执行主体所共享的关于“执行”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关于一切公共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等的总和[5]。卓越的执行力文化能够培育优良的执行习惯和执行理念,并能够不断地传承和提升,它发挥效力的途径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对执行行为的引导和规约。高校应将战略定位、办学理念、价值观和文化灌输到每个管理者,打造特有的管理人员执行力,使整个执行力团队在思想上认同一致,从而形成执行管理团队相同的价值取向。从思想上对执行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各级执行力主体行动上的有效执行。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切忌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工作中应力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要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高校应培养执行力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学校的行为规范。

7.团队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第2篇

在通常情况下,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主要以“服务”为重要理念,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专业化服务模式

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专业化服务模式。只有通过专业化人才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不必要的误差,使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各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由多个岗位共同构成,且由专业化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2规范化的服务模式

除了构建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之外,高校还要建立规范化服务,这是实现高质量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为了有效地实施规范化服务管理模式,应根据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制度和程序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加强服务型行政管理。例如,实施人性化管理或将繁琐的流程尽量简单化,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将规范化服务模式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3尊重模式

构建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尊重模式,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或者矛盾。首先,各个高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将尊重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其次,在高校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工作人员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构建行政管理的尊重模式。最后,通过各种适时机制让尊重模式得以完美展现。例如,由于行政管理涉及管理对象的基本权益,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给予管理对象一定解释的权利,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复查或复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避免矛盾或者纠纷的产生。

二如何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够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针对如何有效地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有效地树立良好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

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原则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模式中,在提高服务的过程中加强行政管理,将服务和管理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树立良好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行政工作人员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摒弃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将服务意识深入到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将服务当作首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另外,在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强制或命令式的工作指令,提倡主动的工作模式,以尊重师生利益为前提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

2积极组织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只有充分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才能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通常以本校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组织服务理念下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学习管理中的组织和策划沟通能力等,使行政工作的专业化操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行政工作人员应经常参加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或者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了解兄弟院校的行政管理优势。总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进行行政工作方面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健全并完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服务型管理为前提,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施的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权。例如,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等,应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加强与师生间的沟通。通过实施民主决策权建立透明化制度,加强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其次,建立部门服务制度,主要体现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进行。最后,建立并完善服务承诺制度。让广大师生了解行政工作人员的职能,增强广大师生对行政工作人员的监督化管理,一旦行政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将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有章可循,赏罚分明。

4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制度

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制度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对行政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核心,将服务水平及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有效地对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效率进行合理评价,以此提高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第3篇

1.1人际关系不良

高校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有不同的个体组成,人际关系构成十分的复杂。高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同事、学生以及领导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旦行政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他们就会选择封闭自己,远离他人,并且对一些集体活动等避而远之,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家庭成员不关心,总是以忙为借口,无故对家庭成员发脾气;二是与高校教师之间的误会不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某些利益的冲突,比如在职称评定时因为涉及到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切实利益导致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不断;三是与领导的关系协调处理不好。

1.2个人成绩感降低

行政人员成绩感降低主要表现为他们工作比较消极:一是行政人员厌倦管理现象,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出现消极心理,他们常常会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二是行政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工作疲于应付,导致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不重视,久而久之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价值出现了怀疑。

1.3身体呈现亚健康

根据山东省对本身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健康现状调查结果:约有70%的行政管理人员患有亚健康疾病,其中40以上行政管理人员出现慢性疾病的人数约占到总数的65%,由此可见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出现亚健康现象的人数比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结果造成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量比较大,强大的工作量导致他们身体出现了许多的不适。

2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负面效应

2.1职业倦怠降低高校的行政效率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对高校行政部门工作效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行政人员迫于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压力,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得不可以隐瞒自己的职业倦怠情绪,防止因为显性的负面情绪被高校的管理者所观察到,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正是由于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情绪之后不能及时的向外界表达,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会更加严重,久而久之就会直接影响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2.2职业倦怠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首先由于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影响到教学工作效率。高校的教学活动计划需要通过行政管理人员向高校的管理者进行信息传递,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他们就会造成教学计划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最终影响教学工作效率;其次因职业倦怠引起的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之间的矛盾,容易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由于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他们的工作热情就会降低,进而导致行政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样他们在与教师沟通中就会带有不理智的负面情绪,容易与教师发生口角争议,而发生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

2.3职业倦怠影响行政人员的身心健康

正如前面所述,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容易造成行政管理人员出现亚健康,亚健康的出现严重损害了行政人员的生理健康,而生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将会影响到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生活。我们对行政人员的生活进行观察发现: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情绪容易被激化,时刻存在危机感,而且这种负面的情绪常常会带到家庭中,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

3缓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具体对策

3.1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多关心行政管理人员。任何人在作出相应的努力之后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多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工作要及时进行表扬,并且要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排压减压;其次行政管理人员要增强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行政人员自身的调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行政人员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反而会促进行政人员的自我发展,因此行政管理人员要懂得自我调节、学会控制情绪;最后行政管理人员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是一种职业,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炸炉规划,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确定自己适合该工作就要对其投入足够的工作激情。

3.2健全与完善行政管理队伍晋升和激励机制

首先为解决行政人员的个人利益问题,高校要建立与完善行政人员晋升和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具体对策,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首先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晋升方向,为其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高校要将行政人员的职务晋升与专业水平晋升相结合,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多条晋升渠道,比如在行政人员职称评定方面可以设置单独序列,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有利于行政管理职业发展的具体策略;其次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比较低,薪酬待遇不高是引起高校行政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要从对行政人员的激励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激励评价标准,采取以定理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3.3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评估机制

基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具有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积极地工作激情以及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决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因此高校要重视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评估工作,对进入行政管理行业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评估测试,保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心理综合素质。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的,高校要积极的采取心理矫正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4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4篇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论是哪个行业,那种职业,其行政工作千头万绪。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高校机房的科学行政管理。

要管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需要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行政管理学就是综合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自成体系,形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在临沧师专从事机房的管理工作,尤其觉得行政管理对我们开展工作影响极大,特别是科学的行政管理对提高机房管理工作实绩至关重要。为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对高校机房的科学行政管理。

一、提高机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高校机房的管理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任务。许多高校机房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就越来越多,甚至造成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所以科学的行政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可做、责任到人,最终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提高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

1.制作一份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对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计划在先,心中有数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高校要有机房管理的工作计划,无计划工作是盲目的、无目的的,是不允许的。对于高校来说,制定机房管理计划的依据是机房的教学计划或机房的课程表。制作计划的周期定为一个学期,但应将机房管理的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和周计划。因为高校教学是以周为周期安排的,而机房设备故障却呈现出临时性,设备维护需每天进行。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一般来讲,机房管理人员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本周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能达到的80%,这是由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如果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计划就失去了严肃性,机房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将大大影响机房的使用。将管理工作分类。分类原则主要包括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工作属地相同原则。

轻重缓急包括时间和任务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管理者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中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关性主要是指不要将某一件任务孤立的看待。因为管理本身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务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任务开始以前,应先向后看一看,再往前想一想,以避免前后矛盾造成返工。工作属地相同原则指将工作地点相同的业务归并到一块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工作地点变化造成的时间浪费,这一点对现场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如果这一点处理得好,可避免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地、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之间频繁接触,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我校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类,把机房管理人员分为课间值班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多种类型;同样,管理人员也分为基层管理员、中层管理员、高层管理员等多个级别,且各级别的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也不同,但都具有专业性等特点。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作。管理人员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常常将时间与质量两个基本要求贯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将任务完成的时间定在提交任务成果的最后一刻是很不明智的,这与上面提到的计划的弹性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事情不会一味按个人主观设定前进,当应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冲突时,就只能选择其中一项,不能二者兼顾。一个能按期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即使不是天天加班加点,终日忙忙碌碌,也会让主管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他不会天天追问你的工作进度如何。例如临沧师专教务处每个学期制定使用机房的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管理机房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校机房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机房使用计划和机房管理、维护维修计划。机房管理员和机房高层管理员各尽其责:机房管理员按照上述两种计划,对机房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机房高层管理员对整个机房管理工作进行追踪、检查,评价效果,并要求管理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监督过程管理。因为高校机房管理工作涉及各个教学系、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多个部门或是岗位。由于这项特定的工作有很多中间环节,增加了协调的难度,所以管理人员在组织某项工作时往往只偏重于自己本身所应完成的职责,将工作传递到相关工作部门与工作岗位之后便听之任之了,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在检查工作结果的时候,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会各自抱怨给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或者是某个中间环节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等等,而工作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你的工作业绩等级被打了折扣。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机房的高层管理者,要把握工作的完整性。在事先给定各个中间环节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要经常关注他们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以避免其中的某个或是某些环节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要监督中间环节处理者按你的要求及时完成分管任务,这就应实实在在地进行过程管理。高校机房应实行首问负责制,设置分管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机房管理负责人和机房管理员,形成层层管理模式,让一级管一级,一级监督一级,自上而下,抓好细节督促,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追究哪一个环节管理者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对于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是永恒的,所以每个人只有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绩效。

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科学的行政管理要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如果高校机房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那将会造成高校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提倡科学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现有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科学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更新、变招,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实际。例如临沧师专一方面根据本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机房的数量确定机房管理人员的职数,制定人才引进的方案,出台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政策,采取可行的措施引进计算机水平高、能力强、维护技术实力强、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作机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通过业务进修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与同行交流等形式不断培养机房管理人员。这样,合理配备和培养了机房管理人员,实现机房管理人员少而精。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和改进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结、便利、省时、省钱,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如设法修复硬盘、主板、键盘等配件,反对一旦出现故障便即刻扔掉,不作任何故障处理而立即更换新配件的浪费做法,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购买配件的资金。采用这种规范性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第5篇

一、公共管理的相关内容 

公共管理主要分为两种理论,一种为传统的公共管理,另一种为新公共管理。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其理论的出发点是政治管理,重点内容则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了一种职业,而管理者则是这个职业中的实践人。新公共管理转变了传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它追求的目标多以经济效益和效率为主,注重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深入开发并利用,它既不是加强责任制又不主张以集权的方式来管理,它主张借鉴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将市场或者说是被管理者作为主要的导向,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 

传统公共管理的工作中心在于高效地投入,它忽视了实际的工作效益;新的公共管理关注了项目的成果和效益,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变得更加灵活,可完全适应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新的公共管理主张了严格而放松的行政制度,对制定的绩效目标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实现了达成绩效全过程的评估,它注重了公众和私人、效益和公平的合理统一[2]。 

二、当前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教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高教行政管理手段及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政府部门在下达行政管理政策的时候,并未考虑到实际的管理环境,例如高校当地的教育、经济、生活等现实条件对高校管理的制约。而在政策出台后,各高校为了尽早地达到政策的目标,忽视了自身实际的高教职责,这导致高教行政管理方向与实际的环境发生了偏差,这种过于遵从管理投入而不注重管理效果的行政行为存在极大弊端,使高校的管理很难真正发挥效力。除此之外,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也是影响管理效益的最大问题,在解决高校人事划分的工作中,分工不明、教师队伍不均衡的问题常见,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在相关的工作上没有良好的决断力,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质量,在一部分高校中,很多教师的职称划分和学历都参差不齐,高校应聘的标准并未有统一的明确规定,执教岗位人员整体素质及能力低下,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这激化了行政管理内部环境矛盾。 

(二)行政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就目前的形势来讲,我国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上还有待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行政管理职责划分的问题,很多政府机关部门在指派行政管理人员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配置,这导致部分高校中负责行政管理的人员众多,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不明确,针对某一件事情无法确定负责人,在发生行政管理问题时,无人处理无人管辖的情况时有发生,各个部门负责人都将责任推脱到他人身上,这既没解决到实质的问题,还增加了各部门的矛盾。另外,过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了高校的管理成本,而在管理效果上并未有明显的提升,这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受到了制约,管理效率迟迟不能提高,此问题是目前高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3]。 

(三)市场作用效果比较低 

伴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20世纪末,我国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教育规模都在迅速地扩大。新的时展促使了行政市场环境发生了转变:高等院校的办学主体变得更加丰富、毕业分配制度变为如今的双向选择机制、办学经费也有了多种来源渠道等。而高校行政管理并没有及时调整管理方法以适应这些转变。另外,高校的教育与人才市场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而如今的高校教育质量与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间存在较大落差。一方面是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三、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 

在公共管理的视阈下,高校教育的行政管理应该从实际出发,它既要考虑到行政管理的外部环境,又要兼顾高校内部的管理环境,管理者应从高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出发,综合考虑所有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出现的问题,尽量从根本上找出影响行政管理的问题,然后利用新公共管理的标准完成高教的行政管理。 

(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完善高教行政管理制度的关键在政府职能的转变。受传统公共管理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对自身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政府并未认识到新公共管理的意义。新的公共管理需要政府在当前的环境中改变传统集权管理的状态,促使行政管理工作向灵活多变的方向转变。具体地说,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就是实现宏观的行政管理,所谓宏观的行政管理即是在政府和高校间建立协调机构,招募社会管理精英负责高教的管理工作,这既能完成政策的下达,还能实现高教的社会化行政管理,它可以有效地削弱政府直接干预而存在的管理弊端。 

政府还要协调好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各个部门的关系。行政人员的选拔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有效地控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及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另外,高校内部的环境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对高校教师的资格和学历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最大效益[4]。

(二)明确划分行政管理职责 

在政府职能转型期间,学校管理层应该将现有的行政人员进行全面的整合,将多余的行政管理人员派遣到其他职位,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行政管理价值。同时,学校管理层应对每个职位上的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做出统一的整改,从集中化集权管理转变成以社会、政府、学校统一结合的管理模式,避免因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弊端。 

行政管理职责的划分应明确,学校管理层应将责任划分到每个部门,并明确到具体负责的人员身上,并制定管理者的行为准则,规定每个部门所负责的管理区域,加大高教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实现执政和管理的双项监督,确保在发生行政问题的时候能找到专门的负责人。只有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出行政管理的作用[5]。 

(三)通过市场环境的调节促使高教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 

应用竞争机制做好政府的公共管理,鼓励社会中的私有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的行业中,以打破政府垄断管理的模式。多种服务主体能有效地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压力,在有效的时间中,集中化的管理可以创造出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从办学方面来讲,政府可采用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投入;在依法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保证其教学的质量以及师资团队的质量建设。另外,政府还要引导各个高等学校建设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高校教育最大限度地运用创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教育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以实现高等院校的长久发展。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要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使其向多元发展的方向迈进[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共管理视阈下,我国的高教行政管理论文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中,政府应该正确面对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找不足,在认真贯彻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应转变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加快社会化管理机制的建立。高校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建设,又关系到全校学生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在面对此问题时,要尽早做好准备,以便提升高教行政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加深,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变得复杂,在社会管理的体系中工商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和政府主管市场的监督方面,工商管理依然拥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0)后,我国的经济贸易与世界经济接轨,来往更为密切,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综合职能,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稳定、持续、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环节。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学者都在重点研究新形势之下世界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深入探索工商管理的性质和制度创新,为提高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机关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不论是在夯实基础还是优化组织结构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形势复杂,在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一)工商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管理在市场监控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越来越大。客观形势上需要拓宽工商管理的管理范围,使薄弱环节加强。不仅要管理好个体私营的经济,还要关注公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并且要把握好市场经济调节的活动管理,在对宏观调控计划上也要监督实现。这便要求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而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制度是按照行政区来管理,因此,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之下的工商管理制度,这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二)工商管理人才缺乏

根据人才招聘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初级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是比较可观的,但是作为中级和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部分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尤其是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更是十分紧缺。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新形态的经济体制,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上。但是它要求从事管理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金融、经济、贸易等思想,要有市场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一直以来,工商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于专业的传授和需要,偏重于知识理论的学习,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工商管理培养的途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方法也很传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偏重理论知识,而与实际的工作不符,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其次,工商管理学习考核的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也使得高校培养的发展停滞不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考核都是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能力,这种评估模式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工商管理执法力度不强

工商管理机关是促进社会和谐、有效推动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工商管理人员在执行工商职责时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工商管理的行政执法职能,并且还要不断加强执法力度,保证执法效能,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的主要基础。在现实的工商管理执法过程中,现代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工商管理部门遇到很多难题,并不能自如方便地应对,执法手段也不被社会大众认可。首先,《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了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的结合使用,以至于工商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后却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利,这也就减弱了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威慑力;其次,工商行政的管理执法严重受到地方干预。地方政府一般都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阻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持不支持态度,并且会私自决定工商管理部门在不得到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并处罚,从根本上大大增加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四)工商管理内部制度不够完善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体系中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部门的工商管理机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部门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是存在的。首先,因为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部门很多,导致国家投资很多,而由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至于资产使用率较低,出现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审计机构不健全。但目前来看,我国工商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以至于会出现影响内部会计的控制效果。

二、创新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一)满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创新工商茜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普及,工商管理的专业化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和挑战,并且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必须要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育理念创新。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应以创新教育为主要目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手段,培养出卓越的有市场经济意识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能力,以求进一步的发展。

2.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要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市场竞争意识的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而成为热门专业。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竞争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具备国际贸易、金融和经济思想。

3.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工商管理的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分析工作,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结合,增强管理实践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而在现代的经济社会形势之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这不仅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

1.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宏观控制。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配合国家在各个时期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要求,才能更好促进发挥职能作用。在建设工商管理体制的过程之中,可以应用登记管理制度,要求工商管理部门以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同时可应用综合监督和管理职能,促进市场制度的完善。

2.建立统一协调的工商管理制度。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新的体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加快对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的改革,可实行省以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垂直领导,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