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建设 提升 企业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较低
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是:一部分企业决策者的信息管理意识淡薄,对信息化重视不够。认为搞信息化投入大,见效慢,不合算;有的只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采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极不适应。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上,企业领导者,特别是决策者的重视与否、认知程度高低是关键所在。
2.实施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
主要表现在:企业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软件系统建设科类繁多、体系混乱、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为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升级换代带来困难。信息技术装备落后,社会网络化程度低,对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技术只是提供可能,应用才会产生效果。企业信息化只有与企业的业务相结合才有实际价值。
3.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严重缺乏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企业员工文化程度的低现象,使企业人员的新知识、信息的输入、接收都存在巨大障碍,严重影响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低,影响了管理的现代化。
4.信息流通不畅,使用率低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超区域的信息交流能力,难以超出地域限制与潜在的客户或经销商实现沟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交流不畅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信息不灵、情况不明仍是目前影响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原因。
5.企业规模集中度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能力弱
我国企业结构的突出表现是独立分散,集中度低。各企业自成体系,规模经济性能差,专业水平低,缺少盈利和积累能力强的大企业,这些成为我国企业推进信息化的严重制约因素。
6.市场营销观念淡薄,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信息需求意识淡薄,普遍缺少市场信息系统这个驱动力,加上管理方式落后,从体制上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施科学管理的内在需求,这就使我国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手段,特别是高效利用各种信息载体攻占国际市场能力太弱,不仅在占领国际市场方面举步维艰,而且国内市场被外商挤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二、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作用在于它将为企业建立起对外界变化多端的环境实现快速反应的机制,它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相互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从企业基础实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抑制了企业基础实力的增强
我国信息化网络应用程度不完全,使其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较低的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决策成功率。企业信息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抑制了企业基础实力的增强。
2.从企业产销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产销的各个环节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设施的大环境,企业普遍缺乏超区域信息交流能力,难以超出地域限制与潜在的客户或经销商实现沟通,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从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资金运作水平
我国企业信息化所表现出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灵、情况不明的现象,势必使存货量加大,甚至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大量呆滞存货的存在使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都失去其真实含义,从而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4.从企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的滞后使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能力都无法有效发挥
企业信息化水平低造成的市场信息不灵,则大大制约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我国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低,尤其是应用网络的比例表明信息化功能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信息化,而推进企业信息化必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1.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顺利进行。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已不是技术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单纯是增添设备、建设网络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领导、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二是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三是规范的管理基础。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方针目标,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讲求实用和实效,坚持效益与务实的发展思路,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信息化要兼顾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在坚持实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应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吸收和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成果来更新完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保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应着眼于建立共同的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体系,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因为分散的、独立的推广网络体系将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3.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长期工作,需要保证资本运营的稳定性。要加大资金投入,把信息化资金列入到企业建设的投入计划;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因企制宜地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同步,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相适应为依据,确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骤。
4.抓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
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组织机构的合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技术性的,但绝大多数是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和合理的组织机构。其次要加强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企业全员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全员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三,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并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尽职尽责。第四,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制定明确、量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5.充分发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后发优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具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即“后发优势”或称“落后的优势”。由于“后发”,我们可以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利用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借鉴发达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管理方法及丰富的经验,加快发展步伐。
6.重视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历程。在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很多历史数据缺乏有效统一的编码体系,导致数据整合和交换非常困难,企业内部的信息缺乏整合,资源无法共享,这对信息化建设十分不利。目前全国各地无法真正实现统一的标准,“信息孤岛”现象继续演绎。由此可见,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只有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才能够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
1.2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虽然分工明确,但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不适合如今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管理机制依然不够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更好的推动信息化发展。
1.3 电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化和规范化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垄断中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很难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要求。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让改革的力度加大成为企业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4 电力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电力企业的长期垄断造成了其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于信息化建设。具体表现为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体制已经充分体现出种种弊端。在业务、流程方面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并且积极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
1.5 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基础建设认识的误区
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根本就没有深入了解,认为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硬件设施上就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实际却收不到应有的成效。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与企业共同成长。
1.6 管理模式和观念存在的误区
一些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不明确,建立起来的一些应用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传统管理模式的熏陶下,首先需要变化的就是企业思想意识的转变和体制的革新。企业从上到下,要摒弃陈旧的思想,对于目前的竞争趋势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的服务、品牌等意识要具有更高的水准。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1 提高电力产业技术水平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成为信息化技术的热门应用,国内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同时在系统的安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2 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分。网络安全建设主要体现在加强网络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的安全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
2.3 大力发展电力营销系统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改进上,主要建立了可靠完善的用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基础,从省到县,已经实现电费通过银行联网结算。
2.4 整合现有应用系统推进信息化发展
为了解决信息化标准的空白,电力企业要不断的整合现有的系统,将电力系统有效整合,用新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能力,克服信息缺乏整合,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尽力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标准化。
3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先导
各级领导和员工统一思想,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局意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部门有效配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提高。
3.2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成立以领导为核心的工作小组,保障相关规定和制度的顺利实施开展。
3.3 业务部门协同作战是保障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许多人力,这样就需要所有参与到建设的员工之间必须形成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和精神面貌,实现业务跨部门时顺利进行,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3.4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是准则
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营销等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继续完善,不断推广。
3.5 数据质量管理是核心
数据质量是决定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核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说明了基础数据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3.6 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实践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许多信息化的应用并没有完全开展,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革新不能有效结合;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电力企业的管理、研发、生产经营。
4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4.1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先进稳定的信息通道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是电力企业走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网络技术可以构建稳定可靠、先进的信息通道,通过强化系统安全性,把电力信息网络推向新的台阶。
4.2 电力资产管理平台
电力资产管理平台是电力企业对于资产活动进行全面掌控的平台,主要是针对计划、项目建设、运行、调度等环节,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这种全面管理。
4.3 电力信息集成一体化平台
依托信息网络、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建立电力信息集成一体化平台,涵盖监控中心、展示中心、管理中心、生产会议中心等,将电力企业的良好服务、优秀的业务和成果充分展示。
4.4 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依托信息网络建立属于电力企业的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资源共享等先进功能。
5 结论
成功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推动电力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 从而促进管理的优化。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快完善电力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的管理。电力企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重视、深入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更加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冯永青.基于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地区电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企业管理信息化(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建设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明确管理信息化目标,按自身规模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集成系统,不断改进、持续优化,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目标。一个好的管理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成果,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动态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集成了人员、数据、资源、权限、流程的综合业务系统平台,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较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和信息的整合为生产经营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勘察设计企业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在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实施每个阶段的管理目标,丽战略实施的每个阶段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需求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必然也是动态发展的。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有目的地进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此对应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也要做出优化改进。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会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相应改变,企业MIS的架构也必须迎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会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更好的手段,所以也很有必要依据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企业信息化的规划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勘察设计企业MIS的基本架构
(一)信息系统整合
企业管理信息化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这也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难点。信息系统的整合不是简单地集和各组织间的系统信息,而是要沿着信息产生和使用的脉络,将
多个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集成,通过对各系统问的协调、分析和分配,避免重复作业,并真正实现MIS系统的业务及应用信息共享。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是企业数据标准的建立,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系统地梳理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及数据交换标准,编配特定的接口程序,有效实现数据的传输。
(二)要业务是设计,协同设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MIS系统架构下的企业内协同设计应该包括设计流程的平台管理,多专业设计接口配合,图纸的校审、存档管理,项目任务计划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协同设计应本着高效、便捷、准确的目的,有机地集合了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提高项目设计的管理效率和图纸管理的共享性与安全性。
(三)资源云化管理
随着云计算在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资源的优势化管理,并按业务需要提供给企业按需配置的数据处理系统。勘察设计的项目大而周期短,在设计上图纸及数据处理量大,企业对于系统的数据计算及信息存储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硬件,造成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利用率极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依托合理规划和云计算及云存储架构,给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能够根据业务系统的流量分析来动
态分配存储资源,不但提高了企业业务的处理效率,而且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提升企业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对于资源需求增长速度较快的勘察设计企业是十分关键的。
(四)建设监控平台
企业在成长,信息化建设网络也逐渐膨胀、复杂起来,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企业在网络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中主要依靠企业内部人员的手工管理,且主要任务只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及故障的消除。这对于视信息如生命的现代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建设全面的业务管理与监控平台是十分必要的。监控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设施、数据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业务的处理量及运行能力、存储速度及存储能力等业务运营状态信息:网络内部是否存在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系统补丁是否及时安装等关乎系统安全的信息处理。
三、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动态规划策略
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管理信息化的动态性,如何有效针对其动态性进行规划管理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动态的发展中客观评估,动态调整,规避风险,高效地建设起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企业在经营模式、运作理念、管理体系等多全方位地进行创新改革。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首先一步是要明确目标。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整合各种资源,对企业各个领域系统地进行管理,还需要企业不断地注入资金,可以说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管理体系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这些内容的实施都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配合,企业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就显得格外关键。尤其是企业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思想统一,以便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协同工作,在权力分配、资源共享的诸多问题上目标一致,这是打好信息化建设大战的第一步。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信息化建设不从整体规划设计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也不会成功地完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必须是动态的管理,动态的规划不是说走一步看一步,想到哪建设到哪,那样势必造成支离破碎的建设成果。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实施目标,按照规划设计有条不紊的分步进行实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朝着同一个目标,保证系统的集成性。
(三)梳理管理系统,从容应对变革
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最可见的改变是业务的处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会改变当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迸行模式上的变革。勘察设计企业在实施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对自身管理进行有效梳理,做好业务处理方式、管理理念及模式上的改革准备,做好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首先应梳理自身的管理,然后从容地应对信息化建设带给企业的变革。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5月27~29日,第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软博会主题为“软件定义世界,两化深度融合”。在电力信息化软件领域的近百家企业代表当中,云电同方以明显的优势荣膺“2015年度中国电力信息化领军企业”。今年参展的软件厂商超过600家,美国、韩国和香港地区软件企业超过30家,其中不乏微软、浪潮、中软、东软、用友等一大批竞争力十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据悉,“2015年度中国电力信息化领军企业”由本次博览会的承办方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国计算机报社联合颁发,在业内颇具公信力。
云电同方是一家专注于信息化建设,为行业客户提供优质IT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IT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技术雄厚、经验丰富、熟悉电力信息化业务咨询、设计、实施、开发、运维和服务的专家团队,是南网范围内一支专属的信息化队伍,具备“推动电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融合”、“推进电网信息化由流程固化向管理需求支撑转变”、“实现信息化与企业管理高度融合”的能力。
近年来,云电同方不断加强对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功研发了交易中间件、企业信息集成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企业信息化运维服务管控平台、移动安全接入平台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以高可靠新、高性价比、技术创新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赞誉。
其中,ISOA中间件软件产品成功打破了国际IT巨头在此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不仅为国内企业节约信息建设成本,还有效制衡了国外IT巨头在国计民生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渗透。
云电同方研发人员以永无止境之心,求日进日新之境,持续创新公司产品和服务,在营销配网、调度/电厂信息、SOA集成服务、IT管控和移动应用等方面成绩突出,拥有多项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截至目前,云电同方先后获得数十项国家、行业级荣誉奖励,并于2013、2014年获评“中国创新软件企业”。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力信息化企业及电力营销解决方案领导者,云电同方凭借研发、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始终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目前,云电同方正在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积极部署“互联网+”实践计划,不断强化各种信息技术与电力企业实际业务的整合与实践能力,以信息化业务为根本,不断丰富信息化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拓展信息化相关的科技创新业务和服务业务。
未来3年,公司将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发展为中国一流的创新型IT企业。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机遇与对策??
【abstract】in today'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cess is a measure of each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and low quality standards.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bjectives of the enterprise is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article, long steel group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willing to colleagues questionable.?
【key 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 trend;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
1. 前言?
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并达到资源共享。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2. 问题的提出(现状)?
长钢是个有着数十个子公司、三十余家二级非法人单位,以钢铁为龙头,涉及机械制造、焦化、水泥、房地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资源来实现长钢高效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水平,是长钢人始终追寻的目标。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某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影响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
早在2002年,长钢集团就已开始了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缺乏企业系统内各业务部门规范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较低,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要求脱节,最终以流产而告终。?
同样,在2004年长钢集团也实施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作,但由于这些软件引进或开发,因时间、版本、各种平台等问题,而使当时的oa系统在运行中产生的数据相对而言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现象十分严重,并不能将各方面的信息在企业内进行有效交流。 ?
那时长钢集团引进的erp销售子系统,对企业的销售管理及销售结算中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不能直接对其管理成果予以反映,为了生成财务系统中数据,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数据进行再加工和转换,尽管那样也很难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长钢网络系统的开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又被企业内部提了出来。?
种种事实在提醒着人们,信息化建设中各个环节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步入正常状态,是长钢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实施机遇?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长钢集团经历了大转型、大发展、大变革后,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2009年8月长钢集团与首钢集团的联合重组成功签约,标志着长钢集团的事业又登上了历史的顶峰企业内部的管理也随之而加速创新发展。此时,财政部又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长钢发展会计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针对集团公司众多的分支公司及复杂的组织结构、管理链条长等特点,为有效监控集团公司的经营运作,尤其是资金运作,采取了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从而使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资金动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以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集中管理中凸显了出来。?
3.2erp销售子系统的成功运用。erp销售子系统在公司推广运用后,集团公司为该系统提供一个局域网平台,通过该系统,对所有入库产成品实施在线监控,在销售全部实行先款后货的方式下,对于提货结算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系统控制作用。由于有规范的流程加以控制,信息可以准确、无误、及时共享和传递。该系统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长钢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一个好的开端。?
3.3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十几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在集团内的不断深入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完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能熟练运用电算化软件的技术骨干队伍,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内部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长钢集团实行的是法人治理下公司管理制,在此前提下的内部控制方法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上述各种条件和机会都给长钢集团在新形势下完全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4. 实施策略?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同时也是涉及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各相关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有效解决企业在集团化(甚至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滞后、风险反应迟缓、管理层次过多、数据过于分散、标准差异较大、系统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经过梳理之后,我们认为长钢集团在实施企业内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上应做到:?
4.1提高认识,理性规划。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企业领导必须对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过程进行组织、领导和监督,同时教育广大职工改变思想认识,使企业全体人员认识到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要有规划的理念与思路,在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进行战略性思考的同时,要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层次提到一定高度,因其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4.2更新管理理念,促进管理思想变革。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切忌将信息技术直接用于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而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均不做任何重大改变,使许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效的工作与流程坚固地锁定在新的系统中,从而限制信息技术巨大功能的发挥。这就迫切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这是信息技术应用必然促进管理思想变革的一个方面。?
4.3建立标准体系。鉴于此,首先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编制会计手册,并在该体系指导下建立以产、供、销为一体的各自点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然后以点带面,通过企业建立的会计信息化平台,逐步促进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4.4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有效流畅。oa系统的成功运行,为长钢集团未来会计信息化工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企业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将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融入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变革中。只有这样,它既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巨大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
4.5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集团公司要顺应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依据国家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并将风险控制的理念溶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去,达到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迫切需求。?
4.6构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因此,在软件开发、硬件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系统操作、文档资料、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都要建立起一套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制度,构建网络财会安全保障体系。?
5. 结语?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长钢集团经历了大转型、大发展、大变革后,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2009年8月长钢集团与首钢集团的联合重组成功签约,标志着长钢集团已进入中国钢铁工业的顶峰,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满足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自己,以此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长钢企业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今长钢人正在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奋斗着。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成熟软件进行配套开发,开创 “产、学、研、商”相结合的信息化实施新思路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如果所有的系统都采取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方式,不但开发周期长,而且软件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根本性的保证。但如果全面采用商品化软件,也存在软件不能全面满足企业需求、不同软件间集成性不好等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明显的加快。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分析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后,用“信息化正在迈出万里的第二步”来概括我国的信息化的现状,这一观点,也说明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重要和主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信息化,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面临更严峻的任务。
二、突出企业管理需求和经济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项目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其目标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流程等实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信息化项目实施中,突出管理需求相对业务需求就更为重要,如何把企业领导层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案融入信息化工作中,将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信息化本身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程序基础之上,所以信息化的过程首先就是管理程序的规范和科学化过程,这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都有所体现。结合信息化建设企业同时分别对有关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改革,如企业报表传递系统改革、三级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网上监督与办公系统的建立、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销售业务的日清日结等,这些改革在传统系统中几乎都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新系统中,这些改革本身就构成了实施的重要内容,并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
三、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是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思考的一个重点课题,经过长期酝酿,基于现代管理会计下的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应运而生,但因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方面无法得到统一,系统一直没有实现预期的有效运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思想的实现带来了转机,使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四、工程要充分保证系统的集成性及开放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技术原因多数在于系统的集成性及开放性,系统集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司的经营集成,经营集成要借助各种现代管理科学成果,并在信息集成的支持下完成。通过网络、数据库把系统集成起来,实现计划自顶向下的统一制定与运行,信息自低向上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系统的集成要确保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的唯一性,避免信息的重复维护,同时将“隐蔽的信息公开化,分散的信息集成化,集中的信息分散化”,从而充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系统的开放性是信息化能够持续完善的前提,系统相互兼容的保证。
五、培养与建立一支作风顽强的实施及维护队伍,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入的根本保证
任何外部的开发队伍都不可能为企业长期服务,在开发工作完成后,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能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将直接决定于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力。我们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强化训练与培养措施:要求所有的内部开发人员参与系统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承担具体的系统开发任务。
六、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战略意识
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即使有,也是模糊地存在于最高管理者的脑海中,信息化规划的制定者要想运用企业战略指导信息化建设,无疑存在一定困难。
以ERP为例,目前国内ERP实施周期平均为3.7年,比发达国家长,多数企业的ERP实施是走样的、搁浅的,有效实施成功率不到33%。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如客户单位复杂多变、管理软件系统不成熟、系统实施队伍经验不足等,但核心的问题是在IT建设中并没有与企业实际及其管理体系较好地结合,没有实时有效地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尤其是IT盈利管理模式; IT投入难于把握监控,使IT建设步入“叫好不叫座”的鸡肋状态,甚至陷入“IT黑洞”。这也使CIO陷入很大的职业风险,如履薄冰。
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企业预期之间常存在着巨大落差与矛盾,促使CIO不得不重新审视、评估信息化的效用与价值。于是,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评价IT部门绩效、衡量企业信息化投资成果的综合评估体系,尤其是创建IT建设盈利模式正成为一个备受CIO关注的重点话题与使命,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然而IT的属性决定了信息化投资的复杂性、不可比性和收益无形性等特点,并且信息化的绩效显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近过程,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与盈利模式的制定困难重重,真正能建立起检验IT成功标准模式的企业少之又少。
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何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绩效评估体系与盈利模式?CIO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模式的再造,以突破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取得丰硕的成果?
做好投资分析决策,监控每笔IT项目。
对一套十万元左右的OA、CRM、HR软件,企业也许可以不必太计较,但对一套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ERP、BPR软件,实施周期长、耗时多、涉及人员广,企业投资风险很大。因此,如何科学进行大型IT系统的投资回报率分析与决策是CIO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CIO在准备启动信息化工程之前,必须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精细分析,监控每笔IT项目,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式投入。以ERP为例,具体的投资分析如下。
(1)分析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条件是否具备,管理基础是否规范,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 (2)如何构架企业ERP系统,认真分析哪种架构系统的性价比最好; (3)编制ERP系统总体成本的投资预算,计算出每个软硬件产品、每项服务的具体成本。将成本与绩效联系起来,通过项目的运作表现决定资源分配。一定要具体列表细分,单独测算成本,实时监控,万一投入超过,要马上找出原因及时控制,确保每一运作步骤都在数据分析框架中得到体现和掌控; (4)编制ERP系统投资回报率,也就是带给企业的收益分析,通过财务计算方法来分析初期投资的回报。较常用的有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回收期(Payback)等,也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需注意的是,在IT财务分析上不能只计算IT带来的有形收益,应把无形收益也考虑在内,也一定要具体列表细分,实时监控; (5)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分析,也要具体列表细分。
谨慎分析信息化建设周期、权衡投入产出比是CIO实施信息化建设方案所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考量IT建设成效。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IT评价工具,建立科学有效的IT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营销、管理、服务、后勤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系统的业务流程等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考量,以对信息化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提高IT建设盈利率,这是CIO创建IT建设盈利模式的必要过程与举措。
这里以企业实施CRM系统为例进行阐述,CRM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两大类。
CRM定性指标体系包括: 对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的贡献、对于企业管理者决策科学化方面的贡献、对于企业文化环境改善方面的贡献、对于企业整体管理思想提升方面的贡献、员工素质提升方面的贡献、企业形象提升方面的贡献等。
定量指标体系包括: 客户满意度、渠道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单一客户所带来的收入、客户流失度、员工满意度等。具体可以涉及到市场销售、服务、渠道运作、财务、企业信息流等业务流程层面。
笔者建议,可结合参照ITIL体系,借鉴BSI5000标准体系或标准体系IEC20000,以建立起企业IT建设的相关评估指标体系。
采用性价比最优的IT建设盈利模式,提高IT盈利率。
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种方式: 购买通用软件、自行定制开发整套软件、SaaS(或ASP)租用系统平台。
以CRM为例,中小企业要自行定制整套软件需要花费较高的开发经费,而且风险比较大,高投入不一定带来高回报; 而不同的行业对CRM的要求千差万别,如果不考虑行业特色、企业自身特点,易在推广应用中导致失败,因此通用软件在很多情况下也不适用。
中小企业CIO不妨多考虑SaaS租用模式。首先,此种模式的进退成本较低,前期投入几乎为零; 其次,中小企业不需要承担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也不用派专门的IT人员维护软硬件设备,只付少量月租费,减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采用信息化咨询,降低项目风险。
企业由于受认知水平、IT条件的限制,与软件商的信息十分不对称,常常导致IT建设受控于软件商一方,企业常陷于“被动挨打”的状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开始进行信息化尤其是选型时就要及时引入真正中立、客观、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帮扶企业,努力提高企业对信息系统应用的认知度、熟悉度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降低项目风险。
另外,CIO也可引进项目监理制,以进一步保障IT项目成功率。传统的项目管理有各种各样的弊端,譬如: 不科学、质量不保证、进度难控制、监督保障不到位以及遇有问题双方相互扯皮等,引进这种社会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传统管理的弊端,以保障项目成功率。
采用信息化咨询与实行项目监理制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实力选择,既可采用单项,也可两项同时采用。
盘点、评估当前的IT建设盈利模式,完善IT建设。
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全国排名从2000年前的24位升至第15位。去年内蒙古的GDP总量11655亿元,财政收入1700多亿元。随着经济步入较快发展时期,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经信委副主任兰惠告诉本刊,对信息化需求的迫切主要体现在:伴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化投入明显加大。更为重要的是,开始理性地推进信息化。突出抓应用,重点看效果。由原来的技术驱动变为需求驱动、业务驱动。由此可见,已经进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黄金期,有基础、有需求、有能力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
在近期举办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成果展上,作为全国首个“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由自治区经信委组织内蒙古伊利集团、内蒙古立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包头市国际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市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参加展览。
展会上,以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和人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参展企业,采用实物模型等方式向观众呈现出代表两化融合发展程度的重要成果。乌海人网公司的电力遥控器采用物联网应用技术,通过实物模型进行实时演示,将普通观众不熟悉城市路灯远程亮化过程生动展示出来,观众从软件屏幕和手机上直接看到乌海市远程亮化数据。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原料、产品信息化管控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乌海能源煤炭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沙盘模型”采用声、光、电技术,突出展示了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基于RFID GPS技术全程车辆管理、全自动计量、自动化数据采集和自动采制样、化验等两化融合内容。
兰惠表示,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的格局初步形成。自治区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大中型企业普遍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工作。呼包鄂乌(乌海)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
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农牧业信息化深入应用。农牧业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终端多元化及“一网多用”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取得明显成效。
电信业作为基础产业,几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手机短信服务等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播电视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区软件业增长较快,2010年业务收入达到22亿元,此前五年年均增长30%左右。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推动自治区商贸、金融、流通、物流、旅游等传统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新型业态。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兰惠认为内蒙古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宏观方面表现在认识还有差距,人才相对短缺,资金投资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加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
兰惠介绍说,内蒙古正加强基层农村牧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农牧民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呼包鄂乌(乌海)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2015年,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明显成效;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化发展环境基本完善,信息化作用日益显现;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区GDP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信息化程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
摘要:信息化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有力工具,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 信息化管理财务工作布局
管理信息化是改变我国企业传统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来有效组织和发挥财务管理的功效,为企业的业务经营分析、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已成为众多管理人员的共识。企业信息化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一、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信息化建设,其各项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工作也必然要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工作相协调。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化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一)对财务管理信息分类的影响
财务管理所需的信息,除货币量化了的财务信息外,还要有市场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等非财务信息。对于信息的分类,不再按信息的来源划分,而是按照信息的应用的层次划分。财务管理信息分为:基础信息、加工后信息、决策信息,基础信息可从财务管理系统中直接获得,加工后信息是对基础信息进行的简单处理的信息,满足一般管理的需求,决策信息则是以基础信息和加工后信息为基础的可推理决策的信息。
(二)对信息与沟通的影响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出资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人员之间相互脱节。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后,借助于信息通讯技术,可以使得这四个层次的人员保持实时全方位的联系,从而构筑一个四个层次的财务管理系统,各司其职,全部包括在财务管理体系之中。
另外,在信息化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按某种形式辩识并取得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财务信息,并在财务组织内部进行沟通以使财务人员清楚地获取有关其控制责任的信息,履行其责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财务信息系统具有开放化、实时化、电子化的技术特点,在财务工作中展现出新的特点并发挥出新的作用。
(三)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信息化的实现将财务人员从繁复的会计核算中解脱,从而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在财务岗位的设置和分工上与传统模式有了很大区别。财务内部控制和互相监督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关键不在于财务人员与财务人员间的牵制,而在于财务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间的分权。
二、信息化管理下企业财务工作的目标定位
信息化管理思想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实现财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具体而言,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总体目标是在企业范围内建立一套安全、规范、统一、实时的财务信息系统。根据当前财务管理业务的内在需求,目标如下:
(一)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统一的财务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信息化的先行目标。包括统一软件和数据接口、统一报表格式、规范会计核算方式,在满足不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统一会计科目、代码和会计政策等。
(二)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做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远程查询、溯源查询等功能,可以对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结合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
(三)实现强大灵活的报表生成系统。建立统一的报表体系,快速自动生成、汇总各单位的各类会计报表,支持基本报表、行业报表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等各类报表,支持多种格式的报表输入输出、接口良好,能和其他软件的报表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四)支持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和决策分析功能。满足各类财务指标的分析需求,在信息实时、准确共享的基础上,支持领导查询和决策分析,全面提高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建立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管理功能。根据不同层次单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案,深化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资金、财务、资本、筹资等预算,使预算的组织、编制、实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闭环程序。
(六)实现高效有序的资金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资金管理体系,对资金进行统筹调度,改善资金结构,合理配置使用资金,解决资金沉淀与短缺并存的问题,掌握企业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资金运营风险。
(七)建立便捷实用的资产管理体系和灵活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将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股权管理等资产管理软件与财务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现与财务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绩效。
三、推进财务工作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正在向电算化会计系统及网络财务系统方向发展,传统会计将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这无疑是单位管理手段的巨大进行步,极大地促进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给单位财务管控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财务的开放性增加了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财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来源呈多样性,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过滤难度加大;大量财务信息通过网络通讯路线传输,有可能被非法窃取甚至篡改;网络财务系统还可能遭受“病毒”入侵等等。总之,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势将加剧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网络财务控制的难度。
(二)财务成本风险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消耗的资源也是相当庞大的,一般软件厂商在投标时只会对项目建设成本进行介绍,而项目建设期成本往往只包含系统硬件设备和软件购买费,但系统运行后期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因此对对实施的成本进行控制就显得相当必要。这些成本通常包括:硬件及网络建设费用、系统软件费用、运行的网络使用费,应用软件费用、培训费用、实施费用及维护费用等。
(三)人力资源风险
在系统建立初期,软件供应商一般会提供保修期,并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但在实施后期,随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机构的深入融合,各种问题逐渐暴露,软件供应商的人力支撑力度还会逐渐削弱,企业面对很大的后期维护压力。
另外,很多企业财务人员相对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够,而财务信息化系统要求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要有一定的掌握程度,这对企业财务人员也带来某种程度的挑战。
四、信息化管理环境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布局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企业要更好的适应国际范围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来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转变经营理念,实行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配套建设
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每个职能部门实行电算化。于是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在社会上得到认知,使自己的产品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都纷纷建立企业网业、注册域名,实行办公自动化或电算化核算物流。许多企业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即完成了上述信息技术对管理革命影响的第一层次,但由于未达到更高层次,致使企业信息化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节约成本、信息畅通等,反而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
因此,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分,以财务信息化管理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只有将企业信息化和财务信息化进行配套建设,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才能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二)财务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变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为财务管理的利器
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到国家政策、客观环境、领导意识、员工素质、管理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企业信息化应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首先必须要抓住主流,抓住核心,讲究策略,分布实施。
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主流是抓财务,首先实现财务信息化,以财务信息化带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财务是核心,是基础;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企业最基本、最核心部分的信息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积累了经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成功可为企业的理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可为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它能实现生产经营权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最终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供销一体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所有的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并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必须运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企业实行财务信息化或企业信息化,并非只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按照信息化要求,在企业内部以价值链增值活动出发审视企业,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实行以财务为先导,以价值成本为核心来管理和控制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后勤及服务,将企业的间接费用降到最低;在企业外部,按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与其他企业结成联盟,建立共同目标,通过相互间信息的自由交流,共享先进成果,以其供应链的最佳优势来击败他们的共同竞争对手――其他供应链的盟友。
参考文献:
[1]何寅.《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中国农业会计.2011.11.
[2]钱芳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国对外贸易.2011.16.
[3]黄桂红.《浅谈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应用》.中国对外贸易.2011.16.
[4]陈国清,徐冬青.《创建“三位一体”的工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新机制》.中国工会财会.2010.02.
张瑞君,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2007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参加PCMPCL,案例写作与案例教学研究(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on Case MethodL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冲国注册会计师(CPA)、国家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咨询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外聘教授。
张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框架的构建、IT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预算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以及IT环境下公司理财与管理决策等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张教授已主持与参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863”等科研项目9项,如211工程项目《财务会计计算机教学模型研究》于2000年获教育部优秀项目及标志性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T环境下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在2008年获得“优秀”评估结果。近年来,张瑞君教授出版著作11部,如《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E时代财务管理》《CFO丛书》、《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财务管理信息化――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网络环境下会计事中控制研究》获首届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获第四届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国际研讨会最佳优秀论文奖(香港国际会计学会),《企业集团信息一体化和内部报告问题研究》获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会计学会)等。
近年来,张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Finance Shared Service)和企业集团司库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领域。张教授认为,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将各个分子公司的一些财务职能剥离出来,设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且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为各个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的模式正在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关注和采用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企业集团的因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产生的金融风险,如何实现企业集团资金、融资、投资等的统一管理,支持企业集团全球化战略实现,司库管理体系构建和产融结合的研究正在成为先进跨国企业集团关注和采纳的另一个财务管理热点。张教授先后在50佘家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2010年7月在《会计研究》发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一文,以中兴通讯共享服务管理为研究案例,提炼和确立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从理论层面看,填补了辅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的不足,丰富了流程再造理论。同时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进行了丰富,从共享服务概念、价值的界定研究到应用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要素和实现路径;从实践层面看,研究结论对正在探索如何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及如何确立其关键要素和路径的中国企业集团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0年在《财务与会计》发表多篇论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票据管理研究》、《中国企业集团司库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最佳实践为例》、《中国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职能构成研究》、《运用久期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基于企业集团的视角》、《企业集团司库高级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等论文,对于丰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强化金融资源管理特别是资金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教授还积极参加财政部、国资委、中央国家机构高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建集团、中国航天集团、TCL集团等集团管理层讲授“会计信息系统”、“E时代财务管理”、“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等课程。张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支持会计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纳,为我国开展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较大的贡献。
根据全国《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深入分析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
(一)现实基础
“**”期间,**通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通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23亿元,其中BtoB电子商务[1]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91.6%。同时,本市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应用普及、相关产业培育和环境营造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子商务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为“**”期间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支付、物流、信用、安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电子支付环境日益改善,全社会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不断提高。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逐步完善,银行卡自动取款机(ATM)、银行卡受理终端(POS)的跨行交易全面实现,网上银行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持卡消费比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初具规模,“付费通”支付系统为市民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手段,一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的机构陆续出现。
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物流支撑体系日渐完善,洋山港等一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口岸等物流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撑支柱产业和连锁商业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逐渐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落户**,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配套物流环境逐步完善。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的个人与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相继建立,初步营造了全社会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环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投诉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行业监督、行业自律、服务规范和诚信建设,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投诉服务、争议解决机制。
安全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普遍增强。信息安全测评、等级保护等制度逐步完善;数字证书、应急防范体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数字认证管理办法》,“**”期间**CA中心累计发放各类数字证书57万张,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2.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升,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进一步夯实。
企业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等基础管理软件在各类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在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覆盖了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与深化,促进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BtoB电子商务交易额从**年的458亿元增长到**年的1486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比例持续保持在90%以上。
3.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各类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不断涌现和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网络化的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逐步形成。钢铁、机电、医药等行业BtoB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带动了大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应用;在网上购物、数字娱乐、交易服务、旅游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知名的BtoC、CtoC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使电子商务逐步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4.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推进地方立法研究,加强市场监督与管理、建立统计与信息制度,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加快推进行业中介组织、企业信息化促进机构的建设,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园试点和相关宣传培训,公共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技术与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一定进展。面向行业、区域及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自主发展态势日渐显现。
“**”期间**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促进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不平衡,普及与深化应用的水平亟待提高;以第三方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态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不能全面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仍需进一步深化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不够健全,电子商务交易纠纷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公共服务尚需完善,监管与服务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发展趋势
1.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撑手段更趋丰富,将进一步降低电子商务的进入门槛和经营成本,丰富电子商务的形式和内容,拓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创新空间,推动各类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依托更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新型电子商务服务。
2.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加速形成服务经济新业态。
“**”期间,**将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电子商务作为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相适应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不断深化,将有效推动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撑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速,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巨大转变,基于网络的各类外包服务逐渐被企业广泛接受,各类软件企业、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纷纷涉足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与丰富,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范围不断拓展。随着电子商务运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服务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新一轮发展。
4.电子商务应用日趋普及和深化,政府在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全社会对电子商务依赖程度的逐步提高,传统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运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快改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交易规范、税收征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亟需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示范引导等手段,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支撑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全社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期间,**电子商务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要求,围绕贯彻“四个着力”、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立足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社会公众为应用主体,以激发电子商务应用主体的积极性、培育电子商务市场需求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为基础,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积极促进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壮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增强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主要目标
到“**”期末,**电子商务发展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34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以上。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新兴的重要产业,以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服务、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支撑体系基本健全,以争议解决、法律援助、市场监管、第三方服务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电子商务应用能级和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电子商务应用、产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普遍享受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引导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深化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1)完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鼓励银行推广和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业务,拓展在线服务功能,推广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产品,形成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可信、便捷的电子支付服务。鼓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充分利用“付费通”支付系统、**口岸电子支付系统等已有成果,培育以电子商务支付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个人、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一站式”电子支付服务。
(2)优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结合重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的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公共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物流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逐步形成区域配送和集中配送相结合的城市配送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制造业物流,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物流外包,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的配套物流服务,提高制造业物流效率。大力发展口岸物流,深化电子口岸建设,逐步规范物流各环节公共信息交换标准,促进各类多式联运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拓展口岸物流服务腹地,提高口岸物流效率和竞争力。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支撑和拓宽电子商务的应用。
(3)构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在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体框架内,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数据共享机制。以医药、汽配、食品等行业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为试点,鼓励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建立内部交易信用管理制度,鼓励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交易信用服务系统并逐步加以完善。倡导电子商务交易的实名登记制度,推广信用产品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应用,防范交易风险。
(4)健全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内,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评估机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响应、灾难备份、数据恢复、风险监控等能力,确保业务和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电子商务安全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电子认证服务,促进异地认证、交叉认证,推广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的应用。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监管,以及重要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
2.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
(5)深入推进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的思路,以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园区管理信息化,带动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市国家级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园区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分阶段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制定企业信息化指导规范和配套促进措施,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及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传统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资源,积极推行信息化服务外包模式,降低应用成本。
(6)加强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电子信息、汽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国际经贸交往与技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提高产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7)深化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20**年北京奥运会和20**年**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引导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面向企业、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生产业开展电子商务,鼓励移动商务、在线娱乐等电子商务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卡、公共交通卡、付费通、市民信箱、公共信息亭、社区信息苑等已有成果,拓展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和服务内容,营造社会公众应用电子商务的便利环境,带动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化。
(8)积极推进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基本实现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和相关服务设施在行政村的全覆盖,方便广大农民获取涉农服务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培育和建设一支农村信息员队伍,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积极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经营大户利用网络全面、快捷地供求信息,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优质农产品,开展网上交易。
(9)强化政府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推进直接面向企业和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在政府采购、重大工程招标等领域率先应用电子商务,逐步提高政府部门应用电子商务的广度和深度,发挥政府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倡导政府部门采用基于网络的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10)加快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扶持一批沿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促进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降低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和投资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带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提高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水平。
(11)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扶持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电信运营商、软件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转变服务模式,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增值服务。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努力使**成为中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的总部集聚地和营运中心。促进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态的加快发展,提升本市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与电子商务应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电子商务创新能力建设,优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12)提高电子商务创新能力。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商务模式、管理经验,集成各种相关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机制,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13)优化市民网上创业服务环境。积极宣传电子商务经营理念,广泛开展面向市民的电子商务创业技能培训,鼓励市民进行网上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提供网上创业岗位,丰富市民的创业就业渠道。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为入驻园区的网上创业者提供配套齐全、服务便捷的创业环境。
(14)健全电子商务专业化咨询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规划、需求分析、技术选型、投资评估、应用培训、项目监理、绩效评价等服务,形成一批覆盖各行业、多层次的电子商务应用,贯穿整个应用实施过程的专业化咨询服务队伍。鼓励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积极采用专业化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科学性,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15)完善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行业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形成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行业规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加强相关的法律服务。逐步建立以电子商务投诉服务、法律援助、争议调解、失信惩戒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营造电子商务投诉便捷、处理高效的服务环境。
(16)推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BtoC(含CtoC)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实名认证、电子支付、电子交易数据保存、信用服务等各类公共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结合争议调解、先行赔付等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建设,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撑,降低企业应用成本,增强消费者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并为政府实施行业服务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7)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发挥公安、工商、税务、文化、信息化、通信管理等政府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监督管理规范,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相关机构的管理,加大对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二)重点引导工程
1.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引导工程
支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交易数据保存等电子商务关键环节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以电子口岸平台、陆上货运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成果为基础,以物流信息共享交换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试点,探索政府部门、征信机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间的电子商务信用数据共享与服务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模型。
2.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引导工程
支持无线射频识别(RFID)、加密与电子认证、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创新;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等相互合作,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面向不同类型客户群体的新型服务模式。
3.第三方电子商务专项引导工程
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服务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第三方ASP(应用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同时鼓励大企业自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成为面向本行业的、独立的第三方平台,鼓励条件较好的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开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
4.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引导工程
支持行业组织建立电子商务投诉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规范投诉服务流程,建立配套保障制度,开展电子商务先行赔付试点;支持BtoC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组织、成熟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合作开展面向企业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培训与体验”活动、面向市民的“电子商务进我家”活动。
5.政府电子采购平台建设引导工程
研究制定政府电子采购管理办法,加快建设集中采购、分级管理的全市统一政府电子采购平台,覆盖市、区两级,涵盖政府采购预算、审批、交易、支付、征信等各环节,实现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机构、供应商、银行、财政、税务、工商、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采购信息、交易、支付、信用、监管等服务,逐步扩大政府电子采购范围。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电子商务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完善由市信息化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电子商务推进机制,协调推动本市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地发展。各区县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
(二)加强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
积极开展电子凭证、电子合同、交易安全、信用服务、规范经营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评估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制度。
促进又快研究制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扶持政策,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可享受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在电子商务应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保障对重点引导工程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投资机构加大对本市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的投资力度,拓宽电子商务投融资渠道。
(三)加大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力度
鼓励企业、相关行业组织、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在线支付、安全认证、电子单证、现代物流等电子商务配套技术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建立标准符合性测试和评估机制,加大标准和规范的应用推广力度。
(四)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地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各类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机构,引进优秀培训项目,提高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鼓励各类教育机构与成熟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多渠道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